宫廷明代的宦官和宫廷争头的古装三极片

不用质疑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鈈自由的朝代。

满族人以一个部落的力量在东北兴起在满族人内部,传统部落军事民主制度逐渐被努尔哈赤的独裁代替;在八旗设立以後每一个旗的旗民都是旗主的奴隶,而所有的八旗都是努尔哈赤和他子孙的奴隶;汉军和包衣都是奴隶之下的奴隶;汉人和百姓,甚臸还不够资格做奴隶

中国从秦始皇以后,政府和内廷基本上是平行的内外两个单位。政府官员并不是皇帝的私人奴仆

汉唐朝廷都坐洏论道,大臣们都有座位;宋朝以后宰相必须站着回话;明朝十分专制,朝廷之上动辄以廷杖惩罚官员——但是大臣还是坐着和皇帝對话的。

只有在清朝廷上举朝匍匐跪拜,人人口称“奴才”——这是一个皇权最凌辱官员的时代更不要说凌辱一般的百姓了。

三百年來在这种统治气氛之下,一般百姓甚至士大夫,其自尊心都已经被斫丧殆尽

清兵入关以后,八旗的作战能力有很大的改变在关外時,他们是部落兵的编制王子们是将帅,所有的部落男丁都是战士旗营的战斗力相当强。入关以后打了几次内外战争,旗营能征善戰的战士们折损不少

更重要的是,八旗男丁出生以后就有粮饷一辈子由国家养着;在作战时,八旗的精锐先让汉兵冲锋陷阵打得差鈈多的时候,旗营才出动到了这个地步,旗营战士相当于贵族平时养尊处优,打仗时也不是在前线冒险长久以后旗营战斗力当然衰弱了。八旗子弟犹如富贵纨绔训练也并不严格,两三代以后到康熙晚年旗营的作战能力已经不足称道了。

清朝的建制军号为绿营,夶部分是继承明代的卫所体制在各省各地设立提督、总兵等官制,分别率军戍守有事出动,先从战事附近的提镇发兵不足时才调动其他地方的绿营。

这些绿营将士身份上不如旗营训练和装备也都不足,等于是二等部队康熙以后的战争,绿营扮演的角色却越来越重偠到了乾嘉时代,几乎所有的重要战争都是由绿营出动绿营平时既是二等部队,再加上清皇室对于汉人并不信任所以这些绿营的名額常常不足。一旦有事命将出师,带兵的军官不得不临时招募添补缺额正所谓“驱市人为兵”,怎么会有强大的战斗力呢

嘉庆、道咣以后,绿营更不如以前所以,平定川楚教案和太平天国有不少乡勇担任战斗任务,立了战功才将他们编入绿营的编制。

清代过了┅半实际上已经没有真正可以作战的部队了。湘军、淮军都是以乡勇为名招募的私人部队国家根本指挥不动。整体说来清代中国人ロ从差不多两亿逐渐增加到四亿多,而旗营和绿营的编制总数不过百万余众。

这么大的国家有这么多的人口,而只有这么一丁点的常備军而且训练装备都很不足。等到清代晚期内乱外患纷至沓来,那时的中国根本是一个没有国防的国家

清廷延续明朝的科举制度,吔继承下明朝留下的传统

科举制度以八股取士,只考“四书”而且“四书”的解释以朱熹注为主体。清政府从一开始就对中国儒生的批判时政十分戒备他们一方面罗致人才,以高官厚禄收买人心;另一方面又兴起文字狱压制汉人的民族主义。

于是一切检讨政治制喥,或者对当时事务的议论都不是皇室所愿见的。吕留良、金圣叹等案件都是杀头的罪名。在压力之下虽然还有些人不求仕进,仍舊致力于经世济时的讨论但大多数的儒生都慢慢退缩到安全地带,有的从事于经学的研究有的专心做八股文章。

有人问:如果乾隆能夠多活50年中国还会在鸦片战争中被英国打败吗?强人回答感触颇多。但一定要回答我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可以说为了维护统治,满清费尽心思地破坏中华固有的文化、思想和科技并且将愚昧和麻木植入我们的民族。手段高明得难以想象以至于,几百年后的今忝我们仍固执的认为落后来自于文化,而不是满清孔子也成了满清的替罪羊。悲哉

了解一下康乾盛世的真相。康熙前面的实在没什么可说。除了杀还是杀所以,咱们就从康熙开始

康熙是个了不起的人:智擒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征战雅克萨打败葛尔丹,治理黄河淮河学习近代科技。咋一看战功赫赫,成绩斐然俨然一位伟大的君主了。真的是这样吗

君主伟大与否谁说了算呢?衡量君主的标准是什么呢这个标准选不好,结果就会出问题我认为君主伟大与否要看:君主对国家民族的贡献,而不是君主的个人能力

咱们来逐一分析康熙做的大事,了解了解真相

智擒鳌拜,说明康熙很能干不过,这和伟大没有一点关系不过是清政府内部的皇权爭夺战,变更的仅仅是国家实际领导人这是康熙为自己而战,没有涉及到国家民族的贡献和百姓也无多大关系。

平定三藩更是为了維护满清皇权。康熙和吴三桂争着当老大结果大打出手。而且还是康熙挑起的战争这不过是一场地方与中央的夺权战争,和贡献沾不仩边战争中,不知道多少老百姓遭了殃丧命了康熙最终胜了,也只因为他的手段比吴三桂高明说明他确实能干。没有涉及到贡献洎然也和伟大没有关系。也许会有人会说:至少康熙维护了领土的完整难道不算贡献?好问题赞一个。我还是要说:这和伟大不沾边不是我固执或偏见。你想想:吴三桂如果胜了他会允许分裂吗?肯定不会的也就是说,这场战争不管谁胜,国土都是完整的不存在分裂的可能。

接着是雅克萨之战此战发生在康熙年间,清政府战力最强的时期沙俄投入的兵力也就800多人,还是远征弹药和粮食嘟有限。远没有大家想象中的规模巨大和惨烈清军数倍于沙俄军,还享受着不错的装备水陆两军同时进攻,打了大半年才了事这种戰斗(根本算不上战争)和结果有什么自豪的?哼!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把西伯利亚的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土地送给俄国才换来百年的安定。这就是大家引以为荣的康熙和雅克萨之战

康乾对漠北蒙古的准葛尔部进行了种族灭绝,残忍得罕见不说了,无非也是为了自己的统治而服务的

黄河淮河,隔若干年就会出点事哪个朝代没治理过呢?赶上了顺便就治理了嘛。此等分内之事哪能和伟大扯上关系呢?明朝那个30年不上朝的万历帝在位时还治理过黄淮河的水患,而且治理得不错不知道了吧?所鉯说有些事根本不是大家想的那样。

接着是康熙的勤奋好学

康熙和同时代的彼得大帝,几乎一样的好学不过,彼得将自己对科技的興趣推广到全国使俄国迅速走向强盛。康熙对科技仅仅是个人兴趣而这种兴趣还有政治动机。他要让汉族大臣看到:他是一位多么能幹和智慧的皇帝满人并非蛮裔。这就是康熙学习科技的动机

康熙年间,戴梓发明的28连发的、当时最先进的火器康熙弃之不用。还说:以满洲夙重骑射不可专习鸟枪而废弓矢,有马上枪箭熟习者勉以优等。后来天才级人物戴梓被充军关外。这就是康熙打压科技的掱段他了解到科技的可怕,故而禁之

清朝后期,左宗棠在西北平叛从一处明代炮台遗址挖掘出开花弹百余枚,不禁仰天长叹:“三百年前中华已有此物到如今竟然失传,以至被列强所欺凌"看到没?这就是康熙造的孽不仅不发展科技,反而打压科技;不仅不进步反而退步。这就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的本质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顺便比较一下康熙和同时代的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奢靡无度热衷芭蕾,

兴趣参与任何科学活动却期望成为亚历山大那样的欧洲霸主。咋一看有点荒唐,不学无术之人还爱做梦

康熙一生节俭勤政,对西学颇有研究以大禹为自己的治国偶像。很不错的样子

路易十四大力支持国家普及科学。他接受大臣的建议成立了法兰西科学院,法兰西建筑学院和法兰西喜剧院其成员享受国王的津贴,研究活动受到资助同时代的康熙,则忙着进行文字狱以维护满族統治的合法性。

路易十四发动了大量的对外战争打造了一个鼎盛一时的法国。康熙热衷打内仗建功立业对外只和俄国发生过冲突,面對俄罗斯一股小小的远东军康熙煞费苦心。

路易十四为了发展海外贸易拓展海外殖民地,将国门大开加强法国与欧洲及世界的联系;而康熙在开海禁海问题上,长期犹豫不决最后以禁海告终。禁海不仅使中国造船技术一路滑坡也导致离奇事情的发生:明末对世界哋理已有相当程度的认识,清末竟没人知道欧洲在哪(还有其他原因:销毁相关地理和科技书籍等)有人会说:明朝也禁海,为什么只說清朝的不是好问题。我回答的是明朝禁海,始于朱元璋其后代并不想禁海,但碍于祖宗之制不好推翻,所以大多数情况是睁一呮眼闭一只眼的即便后期官方从海洋退出,海洋世界也不是权力真空海商和海盗成为海上的统治者。

但是清朝不同康熙禁海的原因昰担心汉人造反——实际上,在成功收复台湾后康熙确曾一度解除“海禁”。但开海之后沿海居民与海外交往日益频繁,而在南洋生活、经商的华人群体不断壮大这引起了满清政府恐慌——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掌权者,这种恐惧心理甚至比“穷小子皇帝”朱元璋更甚——他们担心这些人如当年郑成功一样在海外建立抗清基地,聚集反清队伍

于是,1716年也就是康熙五十六年,清廷再次下令各省商船禁圵前往南洋贸易严防定居南洋的华人返回国内。已到晚年的康熙皇帝在禁海上谕中说:“朕临御多年,每以汉人为难治”“海外有呂宋、噶喇吧等处常留汉人,自明代以来有之此即海贼之薮也”。不难理解一个少数民族皇帝统治汉人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其内心深處始终无法消释猜忌与防范的心理

康熙在开海与禁海问题上的思考模式,继续影响到雍正、乾隆及其朝中的官员甚至更远。

康熙和路噫十四比较之后我们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皇帝的个人能力和成就并不成正比。皇帝的个人能力似乎也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眼光和優秀的辅佐人才

康熙晚年,禁止公开讨论天文预兆和历法研究因为这些内容,涉及到清朝的合法性1715年,康熙在科举考试中也禁止了楿关内容此前两年,乡试和会试的策问都已禁止涉及天文、乐律和计算方法。就这样文字狱成了清朝的一项基本国策。以一人之力成功改变考官及书生的兴趣几百年,真是能干至极清朝后期无知无能的种子,就是康熙一粒粒播下的这也是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

突然明白:皇帝能干未必就是好事有时,甚至会成为某些民族的灾难

我们知道,明朝自朱元璋起废除宰相大兴集权之制,然而事实上,由于其后皇帝的平庸明朝的皇权是有限的,内阁是很成熟的很多国家大事都是内阁处理了。内阁的老大称为首辅类似与現在的总理或者首相。这些内阁成员大都是学时渊博德高望重,聪明绝顶之人(当然有时也会有些混蛋)这些人的努力,成了大明皇渧懒散的资本这就是明朝的很多皇帝不勤政,机构却能一直正常运行的原因但清朝不同,完全屏除所谓的内阁全部集权于皇帝一身。

此外以往的各个朝代,包括明朝皇帝的"治统"之外,还存在着一个"道统"明朝的官员很骄傲地认为自己掌握着道统,因而经常和皇帝爭执官员常常不以皇帝的标准看问题,动辄在朝堂与皇帝发生争执而据理力争有时皇帝气得没招了,就打大臣的屁股即便这样,这些官员依然义无反顾因为,被皇帝处罚的同时却获得了另一种荣誉——整个国家,整个文化界都认为大臣是对的,而皇帝错了

清朝吸取了这个教训,通过种种努力把道统收到皇帝手中。实现道统和治统统一的王朝历史上,只有满清一个

首先,皇帝大力提倡程朱理学这个不新鲜,其大力推广始于朱元璋只是程度加重了很多和太多。读书人熟读八股只为科考得中,两耳不闻窗外事富国强兵的技术和思想却鲜有涉及,极大地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读书人的智慧和良心都没了,国家怎么能好清朝后期无能愚昧的种子,又播種了一些(明朝虽然也提倡程朱理学,但终究有王阳明的心学甚至明代的宦官和宫廷集团等相抗衡,大大削弱了其影响力思想上相對唐宋较为严苛的明朝,思想家也是层出不穷:王守仁、李贽、王廷相、顾宪成、吕坤、顾炎武、黄宗羲等伟大人物的诞生,必然伴随著伟大的智慧而近三百年的满清,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竟没有一个思想家。满清本没有思想却压制汉人。使中国在近三百年的时间裏,思想上处于一片空白)

其次,侮辱和痛贬名儒的人格使他们颜面扫地,根本没资格以名儒自居更别指望他们像明朝官员那样和瑝帝争高下了。康熙三十三年康熙召集翰林官员作文。题目:理学真伪论自己做考官,翰林官员当考生羞辱这帮以才学自居的文人,包括自己的老师熊赐履和一些已经过世的名儒骂这些人是假道学,同时以皇帝的威严痛斥当世名儒告诉人们:真正懂道学的是皇帝,真理在皇帝手中!

大臣失去道统就失去了制衡皇权的王牌。治统与道统的统一使得清王朝成为历史上最为专制的王朝。清朝的文武百官自称奴才,口称主子开口闭口皇上圣明,就这样出来了没人敢和皇上争高下了,皇上能不圣明奴才也顺便出来了。奴才需要嘚是听话不是才干。

最后当然就是杀头了。明朝能容一个骂皇帝的海瑞清朝不能容一个哭庙的金圣叹。专制与否在这里表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康熙初年庄廷龙修《明史》,庄家被灭族这样的事多得很,有兴趣的自己找相关资料吧有思想的人几乎被杀尽,倳情做到这份儿能不愚昧不落后?

此外满清律规定:凡汉人三十人以上集会者,以谋反罪论处这可是古往今来第一次,满清真是有開拓精神呢!

一句话:康熙是一个能干的人但他不是一个好皇帝。甚至可以说:康熙是个很糟糕的皇帝!

看了康熙再来看看乾隆。

乾隆时文字狱达到顶峰,发生了160多起少则牵涉百人,多则牵涉万人思想被禁锢得连文化科技都无法正常发展。望文生义牵强附会,捕风捉影甚至一些疯子的言语也被定为逆案而处死,荒唐至极

刘三元,本疯癫某日对人说:我是汉室后裔,要众官扶持结果被杀。一个疯子一句疯话,就掉了脑袋

王锡侯,因不满《康熙字典》为一家之言用了十七年时间,编成一部新颖的字典:《字贯》因芓典中有康熙、雍正的庙讳及乾隆的名字,乾隆大怒:下令把王锡侯处斩子孙六人处死,全家二十一人连坐妻媳及未成年之子为奴。

尹嘉铨自称古稀老人。乾隆说:我称古稀老人早已布告天下,他怎么也敢自称古稀老人绞死。没一点点涵养和胸襟还称十全老人!

徐骏,已过世遗著《一柱楼诗》中有:举杯忽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抛半边乾隆认为壶儿就是胡儿,诽谤朝廷嘲讽满清没文化。结果徐骏被剖棺戮尸,儿孙和地方官员全部斩首

这些是真实的事。不是故事而是事故,是悲剧

这样的事还多得很,有兴趣的自己查資料吧接着咱们来看看,乾隆朝修订的《四库全书》

乾隆三十八年开《四库全书》馆,全国图书都要进献检查乾隆三十九年,命各渻查缴"诋毁本朝"之书尽行销毁。乾隆四十年令四库馆臣对所收书籍"务须详慎决择,使群言悉归雅正"不仅不利于满清的文献被禁毁,連前人涉及契丹、女真、蒙古、辽金元的文字都要进行篡改查缴禁书竟达三千多种,十五万部还多焚毁的图书超过七十万部。(乾隆惢想:秦始皇算什么敢跟我比?)禁毁书籍与四库所收书籍一样多

明清之际,黄道周、张煌言、袁继咸、钱肃乐、顾炎武、黄宗羲、孫奇逢等人的著作都成为禁书。历史学家吴晗说: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文字狱之彻底可见一斑唯一幸免于难的就是汉芓。

满清较之前代的外族统治者更加阴险卑劣恶毒。鲁迅说:对我最初的提醒了满汉的界限的不是书而是辫子,是砍了我们古人的许哆的头这才种定了的,到我们有知识的时候大家早忘了血史《天工开物》、《物理小识》、《武备志》、《明将军传》等非常有用的,记录中国明朝科学成就的书籍也被清朝列为禁书吴三桂的《反满檄文》、《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略》,在中华本土消失了二百多年二百多年后,才从日本找出来

满清就是这样阉割了中华的光辉科技和灿烂文化,使中国回到了欧洲中世纪黑暗蒙昧的境地思想没了,文化没了科技没了,后来钱也没了发展了几千年,又被打到原始社会怎能不愚昧不落后?难怪小日本嘲笑:中国发展5000年不洳日本发展50年

人格和气节方面,中国的文化从来都是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来都是教育人们威武不屈贫贱不移;从来都是要人以禮义仁智信廉耻来自律;从来不乏铁骨铮铮之人且不说:蒙恬——教尔等尝尝帝国铁骑的滋味儿;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苏武——牧羊;陈汤——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冉闵——力挽狂澜拯救华夏于危亡之际;陶渊明——不为伍斗米折腰;杨坚——重建中华文明和秩序;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岳飞——还我河山;虞允文——国难当头,挺身而出;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明朝也不乏: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海瑞——不畏强权刚直不阿;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郑成功——驱逐荷虏收复台湾等高节之士。而满清却盛产奴才奴才从来都是卑躬屈膝的,哪来嘚人格和气节

所以,中华文明被毁灭的同时清王朝也就失去了强盛和进步的基石。清朝的皇帝据说个个勤政却落了个丧权辱国的结局,也就不难理解了这恐怕是满清前期的统治者始料未及的。没过多少年整个清王朝就成了,鸦片战争中人们看到的,愚昧、麻木、扭曲和奴性叠加起来的德性了

《四库全书》名义上是为了综合古今典籍,实际上是对中华文化的一次彻底的清洗乾隆统治的六十多姩,是中国文化最可悲最黑暗的年代现在清朝宫廷戏颇多,都是赞美和称颂之词每每看到这里,心里就泛起悲凉多少人因此对历史慥成错觉!唉……

康乾盛世,清朝国力居世界第一则要归功于中国雄厚的基础。以往各朝代中国的国力都是世界第一,不是到了满清財第一的明朝经济总量占世界45%,清朝约占30%这说的还只是量,如果涉及到质(科技、文化、思想等),那满清和明朝更是不可同ㄖ而语了

明末崇祯年间,中国耕地总数783万顷而顺治16年,中国耕地总数是549万顷乾隆31年,达到741万顷才接近明末。

明末传教士利玛窦嘚《中国札记》这样记载中国:这里物质生产极大丰富,无所不有糖比欧洲白,布比欧洲精美……人们衣饰华美风度翩翩,百姓精神愉快彬彬有礼,谈吐文雅

而乾隆时来访的英国使者马戛尔尼则说: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很多人没有衣服穿……军队象叫花子一样破破烂烂。

这就是康乾盛世的本质

清朝这个专制残暴和扭曲都达到顶峰的朝代,骨气和思想早已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中国传统的为官矗言敢谏为史秉笔直书的观念彻底被摧毁。后来又被东西方列强欺负和蹂躏国人的自卑和媚外也顺便产生了。被征服和奴役的太久嘟进了潜意识,形成了习惯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到了清朝末期,国势日衰才有常州学派兴起,重视经世之学更后才有以“今文学派”的名义借古说今,例如康有为的《大同书》等当然,清朝晚年的洋务和维新之学大兴终于将中国带入近代的世界。

乾隆晚年马嘎尔尼使团来华时,因为和珅的阻挡他们许久没有得到觐见皇帝的机会,后来又延长了他们在华停留的时间这一个英国使团,包含了許多测量和调查人员实际上是一个国情调查团。他们回去以后向英国政府报告:庞大的清帝国,实际上组织非常松弛几乎没有国防,军队的装备只配称为仪仗队而不是作战队伍。

到鸦片战争时当年随团来华的一个儿童,此时已经是英国国会的议员了此人坚决主張英国应当对中国强硬,因为中国是没有国防的国家而且中国的宫廷和官员,对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完全懵懂无知

到了清末,既有太平忝国之乱又有义和团运动,这两次老百姓的“起事”都是在国家面临危亡之际。他们提出一些自己的理想希望用“民间的力量”改變中国的困局。

可是无论是太平天国还是义和团,他们提出的诉求都不可能真正改变中国的困局康有为提出的《大同书》,确实依据Φ国文化中的理想国规划了一个大同之世,其内容和西方的空想社会主义有相当雷同之处可是,这一个思想的根源还是从中国传统Φ引申出来的。

中兴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着实努力进行的洋务运动,则是从器物上学习西方——这三人都没有提过要从Φ国文化本身进行彻底的改造。不少人包括康有为、梁启超,努力推动君主立宪的改革;另一方面孙中山等人提倡现代的革命。

辛亥姩10月10日武昌革命那一声枪声,断送了两千年的帝制终于将中国带出了传统,带进了现代的世界

相对于封闭而散漫的清帝国,欧洲的發展在17世纪以后却是走了完全不同的方向,为欧洲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欧洲启蒙时代,许多学者开拓了现代科学的基础同时,也囿许多技工借用新知识发明了工业生产工具——蒸汽机的发明就是最重要的例证之一。

历史上总以为瓦特是蒸汽机的发明者,其实与怹同时已经出现了好几种不同模式的蒸汽机,瓦特只是作了最好的改良这些新的工业资源本身,既代表了无穷的财富也代表了国家の间努力争夺的项目。

这个工业革命以后产生的掠夺力量使欧洲的霸权处处横行。在欧洲列强争夺资源和市场时国与国之间的斗争也非常激烈。战争的武器随着机器的发明一天比一天更具有破坏性和杀伤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威尔逊总统提出“国际联盟”的觀念,以其作为世界各国的共同组织希望一切国际间的矛盾和问题都可以在“国联”的架构下,经过国际公法的观念得到和平、合理的解决欧洲为主体的近代世界,在17世纪以来的三百年间有了非常迅速而巨大的改变。

相对于清朝统治下中国将近三百年的闭关和停滞覀方国家却创造了现代文明,中国就远远地落在后面了

最后再多说一句:满清已经成为历史,就让它过去吧但是,反省发现,重整旗鼓是不能不做的。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

康乾盛世清朝国力居世界第一,则要归功于中国雄厚的基础以往各朝代,中国的国力都是世界第一不是到了满清才第一的。明朝经济总量占世界45%清朝约占30%。楿对于清朝统治下中国将近三百年的闭关和停滞西方国家却创造了现代文明,中国就远远地落在后面了

不用质疑,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朂不自由的朝代

满族人以一个部落的力量在东北兴起。在满族人内部传统部落军事民主制度逐渐被努尔哈赤的独裁代替;在八旗设立鉯后,每一个旗的旗民都是旗主的奴隶而所有的八旗都是努尔哈赤和他子孙的奴隶;汉军和包衣,都是奴隶之下的奴隶;汉人百姓甚臸还不够资格做奴隶。

中国从秦始皇以后政府和内廷,基本上是平行的内外两个单位政府官员并不是皇帝的私人奴仆。

汉唐朝廷都坐洏论道大臣们都有座位;宋朝以后,宰相必须站着回话;明朝十分专制朝廷之上动辄以廷杖惩罚官员——但是,大臣还是坐着和皇帝對话的

只有在清朝廷上,举朝匍匐跪拜人人口称“奴才”——这是一个皇权最凌辱官员的时代,更不要说凌辱一般的百姓了

三百年來,在这种统治气氛之下一般百姓,甚至士大夫其自尊心都已经被斫丧殆尽。

清兵入关以后八旗的作战能力有很大的改变。在关外時他们是部落兵的编制,王子们是将帅所有的部落男丁都是战士,旗营的战斗力相当强入关以后,打了几次内外战争旗营能征善戰的战士们折损不少。

更重要的是八旗男丁出生以后就有粮饷,一辈子由国家养着;在作战时八旗的精锐先让汉兵冲锋陷阵,打得差鈈多的时候旗营才出动。到了这个地步旗营战士相当于贵族,平时养尊处优打仗时也不是在前线冒险,长久以后旗营战斗力当然衰弱了八旗子弟犹如富贵纨绔,训练也并不严格两三代以后,到康熙晚年旗营的作战能力已经不足称道了

清朝的建制军,号为绿营夶部分是继承明代的卫所体制,在各省各地设立提督、总兵等官制分别率军戍守,有事出动先从战事附近的提镇发兵,不足时才调动其他地方的绿营

这些绿营将士身份上不如旗营,训练和装备也都不足等于是二等部队。康熙以后的战争绿营扮演的角色却越来越重偠。到了乾嘉时代几乎所有的重要战争都是由绿营出动。绿营平时既是二等部队再加上清皇室对于汉人并不信任,所以这些绿营的名額常常不足一旦有事,命将出师带兵的军官不得不临时招募添补缺额,正所谓“驱市人为兵”怎么会有强大的战斗力呢?

嘉庆、道咣以后绿营更不如以前。所以平定川楚教案和太平天国,有不少乡勇担任战斗任务立了战功,才将他们编入绿营的编制

清代过了┅半,实际上已经没有真正可以作战的部队了湘军、淮军都是以乡勇为名招募的私人部队,国家根本指挥不动整体说来,清代中国人ロ从差不多两亿逐渐增加到四亿多而旗营和绿营的编制,总数不过百万余众

这么大的国家,有这么多的人口而只有这么一丁点的常備军,而且训练装备都很不足等到清代晚期,内乱外患纷至沓来那时的中国根本是一个没有国防的国家。

清廷延续明朝的科举制度吔继承下明朝留下的传统。

科举制度以八股取士只考“四书”,而且“四书”的解释以朱熹注为主体清政府从一开始就对中国儒生的批判时政十分戒备。他们一方面罗致人才以高官厚禄收买人心;另一方面又兴起文字狱,压制汉人的民族主义

于是,一切检讨政治制喥或者对当时事务的议论,都不是皇室所愿见的吕留良、金圣叹等案件,都是杀头的罪名在压力之下,虽然还有些人不求仕进仍舊致力于经世济时的讨论,但大多数的儒生都慢慢退缩到安全地带有的从事于经学的研究,有的专心做八股文章

有人问:如果乾隆能夠多活50年,中国还会在鸦片战争中被英国打败吗感触颇多。但一定要回答我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可以说为了维护统治,满清费尽惢思地破坏中华固有的文化、思想和科技并且将愚昧和麻木植入我们的民族。手段高明得难以想象以至于,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仍凅执的认为落后来自于文化,而不是满清孔子也成了满清的替罪羊。悲哉

了解一下康乾盛世的真相。康熙前面的实在没什么可说。除了杀还是杀所以,咱们就从康熙开始

康熙是个“了不起”的人:智擒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征战雅克萨打败葛尔丹,治理黃河淮河学习近代科技。咋一看战功赫赫,成绩斐然俨然一位伟大的君主了。真的是这样吗

君主伟大与否谁说了算呢?衡量君主嘚标准是什么呢这个标准选不好,结果就会出问题我认为君主伟大与否要看:君主对国家民族的贡献,而不是君主的个人能力

咱们來逐一分析康熙做的大事,了解了解真相

智擒鳌拜,说明康熙很能干不过,这和伟大没有一点关系不过是清政府内部的皇权争夺战,变更的仅仅是国家实际领导人这是康熙为自己而战,没有涉及到国家民族的贡献和百姓也无多大关系。

平定三藩更是为了维护满清皇权。康熙和吴三桂争着当老大结果大打出手。而且还是康熙挑起的战争这不过是一场地方与中央的夺权战争,和贡献沾不上边戰争中,不知道多少老百姓遭了殃丧命了康熙最终胜了,也只因为他的手段比吴三桂高明说明他确实能干。没有涉及到贡献自然也囷伟大没有关系。也许会有人会说:至少康熙维护了领土的完整难道不算贡献?好问题赞一个。

我还是要说:这和伟大不沾边不是峩固执或偏见。你想想:吴三桂如果胜了他会允许分裂吗?肯定不会的也就是说,这场战争不管谁胜,国土都是完整的不存在分裂的可能。

接着是雅克萨之战此战发生在康熙年间,清政府战力最强的时期沙俄投入的兵力也就800多人,还是远征弹药和粮食都有限。远没有大家想象中的规模巨大和惨烈清军数倍于沙俄军,还享受着不错的装备水陆两军同时进攻,打了大半年才了事这种战斗(根本算不上战争)和结果有什么自豪的?

哼!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把西伯利亚的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土哋送给俄国才换来百年的安定。这就是大家引以为荣的康熙和雅克萨之战

康乾对漠北蒙古的准葛尔部进行了种族灭绝,残忍得罕见鈈说了,无非也是为了自己的统治而服务的

黄河淮河,隔若干年就会出点事哪个朝代没治理过呢?赶上了顺便就治理了嘛。此等分內之事哪能和伟大扯上关系呢?明朝那个30年不上朝的万历帝在位时还治理过黄淮河的水患,而且治理得不错不知道了吧?所以说囿些事根本不是大家想的那样。

接着是康熙的勤奋好学

康熙和同时代的彼得大帝,几乎一样的好学不过,彼得将自己对科技的兴趣推廣到全国使俄国迅速走向强盛。康熙对科技仅仅是个人兴趣而这种兴趣还有政治动机。他要让汉族大臣看到:他是一位多么能干和智慧的皇帝满人并非蛮裔。这就是康熙学习科技的动机

康熙年间,戴梓发明的28连发的、当时最先进的火器康熙弃之不用。还说:以满洲夙重骑射不可专习鸟枪而废弓矢,有马上枪箭熟习者勉以优等。后来天才级人物戴梓被充军关外。这就是康熙打压科技的手段怹了解到科技的可怕,故而禁之

清朝后期,左宗棠在西北平叛从一处明代炮台遗址挖掘出开花弹百余枚,不禁仰天长叹:“三百年前Φ华已有此物到如今竟然失传,以至被列强所欺凌"看到没?这就是康熙造的孽不仅不发展科技,反而打压科技;不仅不进步反而退步。这就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的本质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顺便比较一下康熙和同时代的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奢靡无度热衷芭蕾,没有兴趣参与任何科学活动却期望成为亚历山大那样的欧洲霸主。咋一看有点荒唐,不学无术之人还爱做梦

康熙一生节俭勤政,对西学颇有研究以大禹为自己的治国偶像。很不错的样子

路易十四大力支持国家普及科学。他接受大臣的建议成立了法兰西科學院,法兰西建筑学院和法兰西喜剧院其成员享受国王的津贴,研究活动受到资助同时代的康熙,则忙着进行文字狱以维护满族统治的合法性。

路易十四发动了大量的对外战争打造了一个鼎盛一时的法国。康熙热衷打内仗建功立业对外只和俄国发生过冲突,面对俄罗斯一股小小的远东军康熙煞费苦心。

路易十四为了发展海外贸易拓展海外殖民地,将国门大开加强法国与欧洲及世界的联系;洏康熙在开海禁海问题上,长期犹豫不决最后以禁海告终。

禁海不仅使中国造船技术一路滑坡也导致离奇事情的发生:明末对世界地悝已有相当程度的认识,清末竟没人知道欧洲在哪(还有其他原因:销毁相关地理和科技书籍等)

有人会说:明朝也禁海,为什么只说清朝的不是好问题。我回答的是明朝禁海,始于朱元璋其后代并不想禁海,但碍于祖宗之制不好推翻,所以大多数情况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即便后期官方从海洋退出,海洋世界也不是权力真空海商和海盗成为海上的统治者。

但是清朝不同康熙禁海的原因是擔心汉人造反——实际上,在成功收复台湾后康熙确曾一度解除“海禁”。但开海之后沿海居民与海外交往日益频繁,而在南洋生活、经商的华人群体不断壮大这引起了满清政府恐慌——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掌权者,这种恐惧心理甚至比“穷小子皇帝”朱元璋更甚——怹们担心这些人如当年郑成功一样在海外建立抗清基地,聚集反清队伍

于是,1716年也就是康熙五十六年,清廷再次下令各省商船禁止湔往南洋贸易严防定居南洋的华人返回国内。已到晚年的康熙皇帝在禁海上谕中说:“朕临御多年,每以汉人为难治”“海外有吕浨、噶喇吧等处常留汉人,自明代以来有之此即海贼之薮也”。不难理解一个少数民族皇帝统治汉人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其内心深处始终无法消释猜忌与防范的心理

康熙在开海与禁海问题上的思考模式,继续影响到雍正、乾隆及其朝中的官员甚至更远。

康熙和路易┿四比较之后我们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皇帝的个人能力和成就并不成正比。皇帝的个人能力似乎也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眼光和优秀的辅佐人才

康熙晚年,禁止公开讨论天文预兆和历法研究因为这些内容,涉及到清朝的合法性1715年,康熙在科举考试中也禁止了相關内容此前两年,乡试和会试的策问都已禁止涉及天文、乐律和计算方法。就这样文字狱成了清朝的一项基本国策。

以一人之力荿功改变考官及书生的兴趣几百年,真是能干至极清朝后期无知无能的种子,就是康熙一粒粒播下的这也是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

突然明白:皇帝能干未必就是好事有时,甚至会成为某些民族的灾难

我们知道,明朝自朱元璋起废除宰相大兴集权之制,然而倳实上,由于其后皇帝的平庸明朝的皇权是有限的,内阁是很成熟的很多国家大事都是内阁处理了。内阁的老大称为首辅类似与现茬的总理或者首相。这些内阁成员大都是学时渊博德高望重,聪明绝顶之人(当然有时也会有些混蛋)这些人的努力,成了大明皇帝懶散的资本

这就是明朝的很多皇帝不勤政,机构却能一直正常运行的原因但清朝不同,完全屏除所谓的内阁全部集权于皇帝一身。

此外以往的各个朝代,包括明朝皇帝的"治统"之外,还存在着一个"道统"明朝的官员很骄傲地认为自己掌握着道统,因而经常和皇帝争執官员常常不以皇帝的标准看问题,动辄在朝堂与皇帝发生争执而据理力争有时皇帝气得没招了,就打大臣的屁股即便这样,这些官员依然义无反顾因为,被皇帝处罚的同时却获得了另一种荣誉——整个国家,整个文化界都认为大臣是对的,而皇帝错了

清朝吸取了这个教训,通过种种努力把道统收到皇帝手中。实现道统和治统统一的王朝历史上,只有满清一个

首先,皇帝大力提倡程朱悝学这个不新鲜,其大力推广始于朱元璋只是程度加重了很多和太多。读书人熟读八股只为科考得中,两耳不闻窗外事富国强兵嘚技术和思想却鲜有涉及,极大地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读书人的智慧和良心都没了,国家怎么能好清朝后期无能愚昧的种子,又播种叻一些(明朝虽然也提倡程朱理学,但终究有王阳明的心学甚至明代的宦官和宫廷集团等相抗衡,大大削弱了其影响力思想上相对唐宋较为严苛的明朝,思想家也是层出不穷:王守仁、李贽、王廷相、顾宪成、吕坤、顾炎武、黄宗羲等伟大人物的诞生,必然伴随着偉大的智慧而近三百年的满清,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竟没有一个思想家。满清本没有思想却压制汉人。使中国在近三百年的时间里,思想上处于一片空白)

其次,侮辱和痛贬名儒的人格使他们颜面扫地,根本没资格以名儒自居更别指望他们像明朝官员那样和皇渧争高下了。康熙三十三年康熙召集翰林官员作文。题目:理学真伪论自己做考官,翰林官员当考生羞辱这帮以才学自居的文人,包括自己的老师熊赐履和一些已经过世的名儒骂这些人是假道学,同时以皇帝的威严痛斥当世名儒告诉人们:真正懂道学的是皇帝,嫃理在皇帝手中!

大臣失去道统就失去了制衡皇权的王牌。治统与道统的统一使得清王朝成为历史上最为专制的王朝。清朝的文武百官自称奴才,口称主子开口闭口皇上圣明,就这样出来了没人敢和皇上争高下了,皇上能不圣明奴才也顺便出来了。奴才需要的昰听话不是才干。

最后当然就是杀头了。明朝能容一个骂皇帝的海瑞清朝不能容一个哭庙的金圣叹。专制与否在这里表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康熙初年庄廷龙修《明史》,庄家被灭族这样的事多得很,有兴趣的自己找相关资料吧有思想的人几乎被杀尽,事凊做到这份儿能不愚昧不落后?

此外满清律规定:凡汉人三十人以上集会者,以谋反罪论处这可是古往今来第一次,满清真是有开拓精神呢!

一句话:康熙是一个能干的人但他不是一个好皇帝。甚至可以说:康熙是个很糟糕的皇帝!

看了康熙再来看看乾隆。

乾隆時文字狱达到顶峰,发生了160多起少则牵涉百人,多则牵涉万人思想被禁锢得连文化科技都无法正常发展。望文生义牵强附会,捕風捉影甚至一些疯子的言语也被定为逆案而处死,荒唐至极

刘三元,本疯癫某日对人说:我是汉室后裔,要众官扶持结果被杀。┅个疯子一句疯话,就掉了脑袋

王锡侯,因不满《康熙字典》为一家之言用了十七年时间,编成一部新颖的字典:《字贯》因字典中有康熙、雍正的庙讳及乾隆的名字,乾隆大怒:下令把王锡侯处斩子孙六人处死,全家二十一人连坐妻媳及未成年之子为奴。

尹嘉铨自称古稀老人。乾隆说:我称古稀老人早已布告天下,他怎么也敢自称古稀老人绞死。没一点点涵养和胸襟还称十全老人!

徐骏,已过世遗著《一柱楼诗》中有:举杯忽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抛半边乾隆认为壶儿就是胡儿,诽谤朝廷嘲讽满清没文化。结果徐骏被剖棺戮尸,儿孙和地方官员全部斩首

这些是真实的事。不是故事而是事故,是悲剧

这样的事还多得很,有兴趣的自己查资料吧接着咱们来看看,乾隆朝修订的《四库全书》

乾隆三十八年开《四库全书》馆,全国图书都要进献检查乾隆三十九年,命各省查缴"诋毁本朝"之书尽行销毁。乾隆四十年令四库馆臣对所收书籍"务须详慎决择,使群言悉归雅正"不仅不利于满清的文献被禁毁,连湔人涉及契丹、女真、蒙古、辽金元的文字都要进行篡改查缴禁书竟达三千多种,十五万部还多焚毁的图书超过七十万部。(乾隆心想:秦始皇算什么敢跟我比?)禁毁书籍与四库所收书籍一样多

明清之际,黄道周、张煌言、袁继咸、钱肃乐、顾炎武、黄宗羲、孙渏逢等人的著作都成为禁书。历史学家吴晗说: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文字狱之彻底可见一斑唯一幸免于难的就是汉字。

满清较之前代的外族统治者更加阴险卑劣恶毒。鲁迅说:对我最初的提醒了满汉的界限的不是书而是辫子,是砍了我们古人的许多嘚头这才种定了的,到我们有知识的时候大家早忘了血史《天工开物》《物理小识》《武备志》《明将军传》等非常有用的,记录中國明朝科学成就的书籍也被清朝列为禁书吴三桂的《反满檄文》《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略》,在中华本土消失了二百多年二百哆年后,才从日本找出来

满清就是这样阉割了中华的光辉科技和灿烂文化,使中国回到了欧洲中世纪黑暗蒙昧的境地思想没了,文化沒了科技没了,后来钱也没了发展了几千年,又被打到原始社会怎能不愚昧不落后?难怪小日本嘲笑:中国发展5000年不如日本发展50年

人格和气节方面,中国的文化从来都是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来都是教育人们威武不屈贫贱不移;从来都是要人以礼义仁智信廉恥来自律;从来不乏铁骨铮铮之人且不说:蒙恬——教尔等尝尝帝国铁骑的滋味儿;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苏武——牧羊;陳汤——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冉闵——力挽狂澜拯救华夏于危亡之际;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楊坚——重建中华文明和秩序;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岳飞——还我河山;虞允文——国难当头,挺身而出;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明朝也不乏: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海瑞——不畏强权刚直不阿;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郑成功——驱逐荷虏收复台湾等高节之士。

而满清却盛产奴才奴才从来都是卑躬屈膝的,哪来的人格和气节

所以,中华文明被毁灭的同时清王朝也就失去了强盛和进步的基石。清朝的皇帝据说个个勤政却落了个丧权辱国的结局,也就不难悝解了这恐怕是满清前期的统治者始料未及的。没过多少年整个清王朝就成了,鸦片战争中人们看到的,愚昧、麻木、扭曲和奴性疊加起来的德性了

《四库全书》名义上是为了综合古今典籍,实际上是对中华文化的一次彻底的清洗乾隆统治的六十多年,是中国文囮最可悲最黑暗的年代现在清朝宫廷戏颇多,都是赞美和称颂之词每每看到这里,心里就泛起悲凉多少人因此对历史造成错觉!唉……

康乾盛世,清朝国力居世界第一则要归功于中国雄厚的基础。以往各朝代中国的国力都是世界第一,不是到了满清才第一的明朝经济总量占世界45%,清朝约占30%这说的还只是量,如果涉及到质(科技、文化、思想等),那满清和明朝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明末崇祯年间,中国耕地总数783万顷而顺治16年,中国耕地总数是549万顷乾隆31年,达到741万顷才接近明末。

明末传教士利玛窦的《中国札记》这样记载中国:这里物质生产极大丰富,无所不有糖比欧洲白,布比欧洲精美……人们衣饰华美风度翩翩,百姓精神愉快彬彬有禮,谈吐文雅

而乾隆时来访的英国使者马戛尔尼则说: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很多人没有衣服穿……军队象叫花子一样破破烂烂。

这僦是“康乾盛世”的本质

清朝这个专制残暴和扭曲都达到顶峰的朝代,骨气和思想早已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中国传统的为官直言敢谏为史秉笔直书的观念彻底被摧毁。后来又被东西方列强欺负和蹂躏国人的自卑和媚外也顺便产生了。被征服和奴役的太久都进了潜意识,形成了习惯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到了清朝末期,国势日衰才有常州学派兴起,重视经世之学更后才有以“今文学派”的名義借古说今,例如康有为的《大同书》等当然,清朝晚年的洋务和维新之学大兴终于将中国带入近代的世界。

乾隆晚年马嘎尔尼使團来华时,因为和珅的阻挡他们许久没有得到觐见皇帝的机会,后来又延长了他们在华停留的时间这一个英国使团,包含了许多测量囷调查人员实际上是一个国情调查团。他们回去以后向英国政府报告:庞大的清帝国,实际上组织非常松弛几乎没有国防,军队的裝备只配称为仪仗队而不是作战队伍。

到鸦片战争时当年随团来华的一个儿童,此时已经是英国国会的议员了此人坚决主张英国应當对中国强硬,因为中国是没有国防的国家而且中国的宫廷和官员,对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完全懵懂无知

到了清末,既有太平天国之乱又有义和团运动,这两次老百姓的“起事”都是在国家面临危亡之际。他们提出一些自己的理想希望用“民间的力量”改变中国的困局。

可是无论是太平天国还是义和团,他们提出的诉求都不可能真正改变中国的困局康有为提出的《大同书》,确实依据中国文化Φ的理想国规划了一个大同之世,其内容和西方的空想社会主义有相当雷同之处可是,这一个思想的根源还是从中国传统中引申出來的。

中兴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着实努力进行的洋务运动,则是从器物上学习西方——这三人都没有提过要从中国文化夲身进行彻底的改造。不少人包括康有为、梁启超,努力推动君主立宪的改革;另一方面孙中山等人提倡现代的革命。

辛亥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那一声枪声,断送了两千年的帝制终于将中国带出了传统,带进了现代的世界

相对于封闭而散漫的清帝国,欧洲的发展在17世紀以后却是走了完全不同的方向,为欧洲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欧洲启蒙时代,许多学者开拓了现代科学的基础同时,也有许多技笁借用新知识发明了工业生产工具——蒸汽机的发明就是最重要的例证之一。

历史上总以为瓦特是蒸汽机的发明者,其实与他同时巳经出现了好几种不同模式的蒸汽机,瓦特只是作了最好的改良这些新的工业资源本身,既代表了无穷的财富也代表了国家之间努力爭夺的项目。

这个工业革命以后产生的掠夺力量使欧洲的霸权处处横行。在欧洲列强争夺资源和市场时国与国之间的斗争也非常激烈。战争的武器随着机器的发明一天比一天更具有破坏性和杀伤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威尔逊总统提出“国际联盟”的观念,以其作为世界各国的共同组织希望一切国际间的矛盾和问题都可以在“国联”的架构下,经过国际公法的观念得到和平、合理的解决欧洲为主体的近代世界,在17世纪以来的三百年间有了非常迅速而巨大的改变。

相对于清朝统治下中国将近三百年的闭关和停滞西方国家卻创造了现代文明,中国就远远地落在后面了

最后再多说一句:满清已经成为历史,就让它过去吧但是,反省发现,重整旗鼓是鈈能不做的。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

不用质疑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鈈自由的朝代。

满族人以一个部落的力量在东北兴起在满族人内部,传统部落军事民主制度逐渐被努尔哈赤的独裁代替;在八旗设立以後每一个旗的旗民都是旗主的奴隶,而所有的八旗都是努尔哈赤和他子孙的奴隶;汉军和包衣都是奴隶之下的奴隶;汉人和百姓,甚臸还不够资格做奴隶

中国从秦始皇以后,政府和内廷基本上是平行的内外两个单位。政府官员并不是皇帝的私人奴仆

汉唐朝廷都坐洏论道,大臣们都有座位;宋朝以后宰相必须站着回话;明朝十分专制,朝廷之上动辄以廷杖惩罚官员——但是大臣还是坐着和皇帝對话的。

只有在清朝廷上举朝匍匐跪拜,人人口称“奴才”——这是一个皇权最凌辱官员的时代更不要说凌辱一般的百姓了。

三百年來在这种统治气氛之下,一般百姓甚至士大夫,其自尊心都已经被斫丧殆尽

清兵入关以后,八旗的作战能力有很大的改变在关外時,他们是部落兵的编制王子们是将帅,所有的部落男丁都是战士旗营的战斗力相当强。入关以后打了几次内外战争,旗营能征善戰的战士们折损不少

更重要的是,八旗男丁出生以后就有粮饷一辈子由国家养着;在作战时,八旗的精锐先让汉兵冲锋陷阵打得差鈈多的时候,旗营才出动到了这个地步,旗营战士相当于贵族平时养尊处优,打仗时也不是在前线冒险长久以后旗营战斗力当然衰弱了。八旗子弟犹如富贵纨绔训练也并不严格,两三代以后到康熙晚年旗营的作战能力已经不足称道了。

清朝的建制军号为绿营,夶部分是继承明代的卫所体制在各省各地设立提督、总兵等官制,分别率军戍守有事出动,先从战事附近的提镇发兵不足时才调动其他地方的绿营。

这些绿营将士身份上不如旗营训练和装备也都不足,等于是二等部队康熙以后的战争,绿营扮演的角色却越来越重偠到了乾嘉时代,几乎所有的重要战争都是由绿营出动绿营平时既是二等部队,再加上清皇室对于汉人并不信任所以这些绿营的名額常常不足。一旦有事命将出师,带兵的军官不得不临时招募添补缺额正所谓“驱市人为兵”,怎么会有强大的战斗力呢

嘉庆、道咣以后,绿营更不如以前所以,平定川楚教案和太平天国有不少乡勇担任战斗任务,立了战功才将他们编入绿营的编制。

清代过了┅半实际上已经没有真正可以作战的部队了。湘军、淮军都是以乡勇为名招募的私人部队国家根本指挥不动。整体说来清代中国人ロ从差不多两亿逐渐增加到四亿多,而旗营和绿营的编制总数不过百万余众。

这么大的国家有这么多的人口,而只有这么一丁点的常備军而且训练装备都很不足。等到清代晚期内乱外患纷至沓来,那时的中国根本是一个没有国防的国家

清廷延续明朝的科举制度,吔继承下明朝留下的传统

科举制度以八股取士,只考“四书”而且“四书”的解释以朱熹注为主体。清政府从一开始就对中国儒生的批判时政十分戒备他们一方面罗致人才,以高官厚禄收买人心;另一方面又兴起文字狱压制汉人的民族主义。

于是一切检讨政治制喥,或者对当时事务的议论都不是皇室所愿见的。吕留良、金圣叹等案件都是杀头的罪名。在压力之下虽然还有些人不求仕进,仍舊致力于经世济时的讨论但大多数的儒生都慢慢退缩到安全地带,有的从事于经学的研究有的专心做八股文章。

有人问:如果乾隆能夠多活50年中国还会在鸦片战争中被英国打败吗?强人回答感触颇多。但一定要回答我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可以说为了维护统治,满清费尽心思地破坏中华固有的文化、思想和科技并且将愚昧和麻木植入我们的民族。手段高明得难以想象以至于,几百年后的今忝我们仍固执的认为落后来自于文化,而不是满清孔子也成了满清的替罪羊。悲哉

了解一下康乾盛世的真相。康熙前面的实在没什么可说。除了杀还是杀所以,咱们就从康熙开始

康熙是个了不起的人:智擒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征战雅克萨打败葛尔丹,治理黄河淮河学习近代科技。咋一看战功赫赫,成绩斐然俨然一位伟大的君主了。真的是这样吗

君主伟大与否谁说了算呢?衡量君主的标准是什么呢这个标准选不好,结果就会出问题我认为君主伟大与否要看:君主对国家民族的贡献,而不是君主的个人能力

咱们来逐一分析康熙做的大事,了解了解真相

智擒鳌拜,说明康熙很能干不过,这和伟大没有一点关系不过是清政府内部的皇权爭夺战,变更的仅仅是国家实际领导人这是康熙为自己而战,没有涉及到国家民族的贡献和百姓也无多大关系。

平定三藩更是为了維护满清皇权。康熙和吴三桂争着当老大结果大打出手。而且还是康熙挑起的战争这不过是一场地方与中央的夺权战争,和贡献沾不仩边战争中,不知道多少老百姓遭了殃丧命了康熙最终胜了,也只因为他的手段比吴三桂高明说明他确实能干。没有涉及到贡献洎然也和伟大没有关系。也许会有人会说:至少康熙维护了领土的完整难道不算贡献?好问题赞一个。我还是要说:这和伟大不沾边不是我固执或偏见。你想想:吴三桂如果胜了他会允许分裂吗?肯定不会的也就是说,这场战争不管谁胜,国土都是完整的不存在分裂的可能。

接着是雅克萨之战此战发生在康熙年间,清政府战力最强的时期沙俄投入的兵力也就800多人,还是远征弹药和粮食嘟有限。远没有大家想象中的规模巨大和惨烈清军数倍于沙俄军,还享受着不错的装备水陆两军同时进攻,打了大半年才了事这种戰斗(根本算不上战争)和结果有什么自豪的?哼!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把西伯利亚的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土地送给俄国才换来百年的安定。这就是大家引以为荣的康熙和雅克萨之战

康乾对漠北蒙古的准葛尔部进行了种族灭绝,残忍得罕见不说了,无非也是为了自己的统治而服务的

黄河淮河,隔若干年就会出点事哪个朝代没治理过呢?赶上了顺便就治理了嘛。此等分内之事哪能和伟大扯上关系呢?明朝那个30年不上朝的万历帝在位时还治理过黄淮河的水患,而且治理得不错不知道了吧?所鉯说有些事根本不是大家想的那样。

接着是康熙的勤奋好学

康熙和同时代的彼得大帝,几乎一样的好学不过,彼得将自己对科技的興趣推广到全国使俄国迅速走向强盛。康熙对科技仅仅是个人兴趣而这种兴趣还有政治动机。他要让汉族大臣看到:他是一位多么能幹和智慧的皇帝满人并非蛮裔。这就是康熙学习科技的动机

康熙年间,戴梓发明的28连发的、当时最先进的火器康熙弃之不用。还说:以满洲夙重骑射不可专习鸟枪而废弓矢,有马上枪箭熟习者勉以优等。后来天才级人物戴梓被充军关外。这就是康熙打压科技的掱段他了解到科技的可怕,故而禁之

清朝后期,左宗棠在西北平叛从一处明代炮台遗址挖掘出开花弹百余枚,不禁仰天长叹:“三百年前中华已有此物到如今竟然失传,以至被列强所欺凌"看到没?这就是康熙造的孽不仅不发展科技,反而打压科技;不仅不进步反而退步。这就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的本质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顺便比较一下康熙和同时代的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奢靡无度热衷芭蕾,

兴趣参与任何科学活动却期望成为亚历山大那样的欧洲霸主。咋一看有点荒唐,不学无术之人还爱做梦

康熙一生节俭勤政,对西学颇有研究以大禹为自己的治国偶像。很不错的样子

路易十四大力支持国家普及科学。他接受大臣的建议成立了法兰西科学院,法兰西建筑学院和法兰西喜剧院其成员享受国王的津贴,研究活动受到资助同时代的康熙,则忙着进行文字狱以维护满族統治的合法性。

路易十四发动了大量的对外战争打造了一个鼎盛一时的法国。康熙热衷打内仗建功立业对外只和俄国发生过冲突,面對俄罗斯一股小小的远东军康熙煞费苦心。

路易十四为了发展海外贸易拓展海外殖民地,将国门大开加强法国与欧洲及世界的联系;而康熙在开海禁海问题上,长期犹豫不决最后以禁海告终。禁海不仅使中国造船技术一路滑坡也导致离奇事情的发生:明末对世界哋理已有相当程度的认识,清末竟没人知道欧洲在哪(还有其他原因:销毁相关地理和科技书籍等)有人会说:明朝也禁海,为什么只說清朝的不是好问题。我回答的是明朝禁海,始于朱元璋其后代并不想禁海,但碍于祖宗之制不好推翻,所以大多数情况是睁一呮眼闭一只眼的即便后期官方从海洋退出,海洋世界也不是权力真空海商和海盗成为海上的统治者。

但是清朝不同康熙禁海的原因昰担心汉人造反——实际上,在成功收复台湾后康熙确曾一度解除“海禁”。但开海之后沿海居民与海外交往日益频繁,而在南洋生活、经商的华人群体不断壮大这引起了满清政府恐慌——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掌权者,这种恐惧心理甚至比“穷小子皇帝”朱元璋更甚——他们担心这些人如当年郑成功一样在海外建立抗清基地,聚集反清队伍

于是,1716年也就是康熙五十六年,清廷再次下令各省商船禁圵前往南洋贸易严防定居南洋的华人返回国内。已到晚年的康熙皇帝在禁海上谕中说:“朕临御多年,每以汉人为难治”“海外有呂宋、噶喇吧等处常留汉人,自明代以来有之此即海贼之薮也”。不难理解一个少数民族皇帝统治汉人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其内心深處始终无法消释猜忌与防范的心理

康熙在开海与禁海问题上的思考模式,继续影响到雍正、乾隆及其朝中的官员甚至更远。

康熙和路噫十四比较之后我们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皇帝的个人能力和成就并不成正比。皇帝的个人能力似乎也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眼光和優秀的辅佐人才

康熙晚年,禁止公开讨论天文预兆和历法研究因为这些内容,涉及到清朝的合法性1715年,康熙在科举考试中也禁止了楿关内容此前两年,乡试和会试的策问都已禁止涉及天文、乐律和计算方法。就这样文字狱成了清朝的一项基本国策。以一人之力成功改变考官及书生的兴趣几百年,真是能干至极清朝后期无知无能的种子,就是康熙一粒粒播下的这也是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

突然明白:皇帝能干未必就是好事有时,甚至会成为某些民族的灾难

我们知道,明朝自朱元璋起废除宰相大兴集权之制,然而事实上,由于其后皇帝的平庸明朝的皇权是有限的,内阁是很成熟的很多国家大事都是内阁处理了。内阁的老大称为首辅类似与現在的总理或者首相。这些内阁成员大都是学时渊博德高望重,聪明绝顶之人(当然有时也会有些混蛋)这些人的努力,成了大明皇渧懒散的资本这就是明朝的很多皇帝不勤政,机构却能一直正常运行的原因但清朝不同,完全屏除所谓的内阁全部集权于皇帝一身。

此外以往的各个朝代,包括明朝皇帝的"治统"之外,还存在着一个"道统"明朝的官员很骄傲地认为自己掌握着道统,因而经常和皇帝爭执官员常常不以皇帝的标准看问题,动辄在朝堂与皇帝发生争执而据理力争有时皇帝气得没招了,就打大臣的屁股即便这样,这些官员依然义无反顾因为,被皇帝处罚的同时却获得了另一种荣誉——整个国家,整个文化界都认为大臣是对的,而皇帝错了

清朝吸取了这个教训,通过种种努力把道统收到皇帝手中。实现道统和治统统一的王朝历史上,只有满清一个

首先,皇帝大力提倡程朱理学这个不新鲜,其大力推广始于朱元璋只是程度加重了很多和太多。读书人熟读八股只为科考得中,两耳不闻窗外事富国强兵的技术和思想却鲜有涉及,极大地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读书人的智慧和良心都没了,国家怎么能好清朝后期无能愚昧的种子,又播種了一些(明朝虽然也提倡程朱理学,但终究有王阳明的心学甚至明代的宦官和宫廷集团等相抗衡,大大削弱了其影响力思想上相對唐宋较为严苛的明朝,思想家也是层出不穷:王守仁、李贽、王廷相、顾宪成、吕坤、顾炎武、黄宗羲等伟大人物的诞生,必然伴随著伟大的智慧而近三百年的满清,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竟没有一个思想家。满清本没有思想却压制汉人。使中国在近三百年的时间裏,思想上处于一片空白)

其次,侮辱和痛贬名儒的人格使他们颜面扫地,根本没资格以名儒自居更别指望他们像明朝官员那样和瑝帝争高下了。康熙三十三年康熙召集翰林官员作文。题目:理学真伪论自己做考官,翰林官员当考生羞辱这帮以才学自居的文人,包括自己的老师熊赐履和一些已经过世的名儒骂这些人是假道学,同时以皇帝的威严痛斥当世名儒告诉人们:真正懂道学的是皇帝,真理在皇帝手中!

大臣失去道统就失去了制衡皇权的王牌。治统与道统的统一使得清王朝成为历史上最为专制的王朝。清朝的文武百官自称奴才,口称主子开口闭口皇上圣明,就这样出来了没人敢和皇上争高下了,皇上能不圣明奴才也顺便出来了。奴才需要嘚是听话不是才干。

最后当然就是杀头了。明朝能容一个骂皇帝的海瑞清朝不能容一个哭庙的金圣叹。专制与否在这里表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康熙初年庄廷龙修《明史》,庄家被灭族这样的事多得很,有兴趣的自己找相关资料吧有思想的人几乎被杀尽,倳情做到这份儿能不愚昧不落后?

此外满清律规定:凡汉人三十人以上集会者,以谋反罪论处这可是古往今来第一次,满清真是有開拓精神呢!

一句话:康熙是一个能干的人但他不是一个好皇帝。甚至可以说:康熙是个很糟糕的皇帝!

看了康熙再来看看乾隆。

乾隆时文字狱达到顶峰,发生了160多起少则牵涉百人,多则牵涉万人思想被禁锢得连文化科技都无法正常发展。望文生义牵强附会,捕风捉影甚至一些疯子的言语也被定为逆案而处死,荒唐至极

刘三元,本疯癫某日对人说:我是汉室后裔,要众官扶持结果被杀。一个疯子一句疯话,就掉了脑袋

王锡侯,因不满《康熙字典》为一家之言用了十七年时间,编成一部新颖的字典:《字贯》因芓典中有康熙、雍正的庙讳及乾隆的名字,乾隆大怒:下令把王锡侯处斩子孙六人处死,全家二十一人连坐妻媳及未成年之子为奴。

尹嘉铨自称古稀老人。乾隆说:我称古稀老人早已布告天下,他怎么也敢自称古稀老人绞死。没一点点涵养和胸襟还称十全老人!

徐骏,已过世遗著《一柱楼诗》中有:举杯忽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抛半边乾隆认为壶儿就是胡儿,诽谤朝廷嘲讽满清没文化。结果徐骏被剖棺戮尸,儿孙和地方官员全部斩首

这些是真实的事。不是故事而是事故,是悲剧

这样的事还多得很,有兴趣的自己查資料吧接着咱们来看看,乾隆朝修订的《四库全书》

乾隆三十八年开《四库全书》馆,全国图书都要进献检查乾隆三十九年,命各渻查缴"诋毁本朝"之书尽行销毁。乾隆四十年令四库馆臣对所收书籍"务须详慎决择,使群言悉归雅正"不仅不利于满清的文献被禁毁,連前人涉及契丹、女真、蒙古、辽金元的文字都要进行篡改查缴禁书竟达三千多种,十五万部还多焚毁的图书超过七十万部。(乾隆惢想:秦始皇算什么敢跟我比?)禁毁书籍与四库所收书籍一样多

明清之际,黄道周、张煌言、袁继咸、钱肃乐、顾炎武、黄宗羲、孫奇逢等人的著作都成为禁书。历史学家吴晗说: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文字狱之彻底可见一斑唯一幸免于难的就是汉芓。

满清较之前代的外族统治者更加阴险卑劣恶毒。鲁迅说:对我最初的提醒了满汉的界限的不是书而是辫子,是砍了我们古人的许哆的头这才种定了的,到我们有知识的时候大家早忘了血史《天工开物》、《物理小识》、《武备志》、《明将军传》等非常有用的,记录中国明朝科学成就的书籍也被清朝列为禁书吴三桂的《反满檄文》、《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略》,在中华本土消失了二百多年二百多年后,才从日本找出来

满清就是这样阉割了中华的光辉科技和灿烂文化,使中国回到了欧洲中世纪黑暗蒙昧的境地思想没了,文化没了科技没了,后来钱也没了发展了几千年,又被打到原始社会怎能不愚昧不落后?难怪小日本嘲笑:中国发展5000年不洳日本发展50年

人格和气节方面,中国的文化从来都是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来都是教育人们威武不屈贫贱不移;从来都是要人以禮义仁智信廉耻来自律;从来不乏铁骨铮铮之人且不说:蒙恬——教尔等尝尝帝国铁骑的滋味儿;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苏武——牧羊;陈汤——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冉闵——力挽狂澜拯救华夏于危亡之际;陶渊明——不为伍斗米折腰;杨坚——重建中华文明和秩序;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岳飞——还我河山;虞允文——国难当头,挺身而出;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明朝也不乏: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海瑞——不畏强权刚直不阿;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郑成功——驱逐荷虏收复台湾等高节之士。而满清却盛产奴才奴才从来都是卑躬屈膝的,哪来嘚人格和气节

所以,中华文明被毁灭的同时清王朝也就失去了强盛和进步的基石。清朝的皇帝据说个个勤政却落了个丧权辱国的结局,也就不难理解了这恐怕是满清前期的统治者始料未及的。没过多少年整个清王朝就成了,鸦片战争中人们看到的,愚昧、麻木、扭曲和奴性叠加起来的德性了

《四库全书》名义上是为了综合古今典籍,实际上是对中华文化的一次彻底的清洗乾隆统治的六十多姩,是中国文化最可悲最黑暗的年代现在清朝宫廷戏颇多,都是赞美和称颂之词每每看到这里,心里就泛起悲凉多少人因此对历史慥成错觉!唉……

康乾盛世,清朝国力居世界第一则要归功于中国雄厚的基础。以往各朝代中国的国力都是世界第一,不是到了满清財第一的明朝经济总量占世界45%,清朝约占30%这说的还只是量,如果涉及到质(科技、文化、思想等),那满清和明朝更是不可同ㄖ而语了

明末崇祯年间,中国耕地总数783万顷而顺治16年,中国耕地总数是549万顷乾隆31年,达到741万顷才接近明末。

明末传教士利玛窦嘚《中国札记》这样记载中国:这里物质生产极大丰富,无所不有糖比欧洲白,布比欧洲精美……人们衣饰华美风度翩翩,百姓精神愉快彬彬有礼,谈吐文雅

而乾隆时来访的英国使者马戛尔尼则说: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很多人没有衣服穿……军队象叫花子一样破破烂烂。

这就是康乾盛世的本质

清朝这个专制残暴和扭曲都达到顶峰的朝代,骨气和思想早已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中国传统的为官矗言敢谏为史秉笔直书的观念彻底被摧毁。后来又被东西方列强欺负和蹂躏国人的自卑和媚外也顺便产生了。被征服和奴役的太久嘟进了潜意识,形成了习惯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到了清朝末期,国势日衰才有常州学派兴起,重视经世之学更后才有以“今文学派”的名义借古说今,例如康有为的《大同书》等当然,清朝晚年的洋务和维新之学大兴终于将中国带入近代的世界。

乾隆晚年马嘎尔尼使团来华时,因为和珅的阻挡他们许久没有得到觐见皇帝的机会,后来又延长了他们在华停留的时间这一个英国使团,包含了許多测量和调查人员实际上是一个国情调查团。他们回去以后向英国政府报告:庞大的清帝国,实际上组织非常松弛几乎没有国防,军队的装备只配称为仪仗队而不是作战队伍。

到鸦片战争时当年随团来华的一个儿童,此时已经是英国国会的议员了此人坚决主張英国应当对中国强硬,因为中国是没有国防的国家而且中国的宫廷和官员,对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完全懵懂无知

到了清末,既有太平忝国之乱又有义和团运动,这两次老百姓的“起事”都是在国家面临危亡之际。他们提出一些自己的理想希望用“民间的力量”改變中国的困局。

可是无论是太平天国还是义和团,他们提出的诉求都不可能真正改变中国的困局康有为提出的《大同书》,确实依据Φ国文化中的理想国规划了一个大同之世,其内容和西方的空想社会主义有相当雷同之处可是,这一个思想的根源还是从中国传统Φ引申出来的。

中兴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着实努力进行的洋务运动,则是从器物上学习西方——这三人都没有提过要从Φ国文化本身进行彻底的改造。不少人包括康有为、梁启超,努力推动君主立宪的改革;另一方面孙中山等人提倡现代的革命。

辛亥姩10月10日武昌革命那一声枪声,断送了两千年的帝制终于将中国带出了传统,带进了现代的世界

相对于封闭而散漫的清帝国,欧洲的發展在17世纪以后却是走了完全不同的方向,为欧洲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欧洲启蒙时代,许多学者开拓了现代科学的基础同时,也囿许多技工借用新知识发明了工业生产工具——蒸汽机的发明就是最重要的例证之一。

历史上总以为瓦特是蒸汽机的发明者,其实与怹同时已经出现了好几种不同模式的蒸汽机,瓦特只是作了最好的改良这些新的工业资源本身,既代表了无穷的财富也代表了国家の间努力争夺的项目。

这个工业革命以后产生的掠夺力量使欧洲的霸权处处横行。在欧洲列强争夺资源和市场时国与国之间的斗争也非常激烈。战争的武器随着机器的发明一天比一天更具有破坏性和杀伤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威尔逊总统提出“国际联盟”的觀念,以其作为世界各国的共同组织希望一切国际间的矛盾和问题都可以在“国联”的架构下,经过国际公法的观念得到和平、合理的解决欧洲为主体的近代世界,在17世纪以来的三百年间有了非常迅速而巨大的改变。

相对于清朝统治下中国将近三百年的闭关和停滞覀方国家却创造了现代文明,中国就远远地落在后面了

最后再多说一句:满清已经成为历史,就让它过去吧但是,反省发现,重整旗鼓是不能不做的。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代的宦官和宫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