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哪种地方可以印一本书,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同学有一本高考便携背诵本,但是市面上买不到的,淘宝也没有最新版本,

考取第一批次录取本科(一本)院校难吗?
Summer Clover:
总体来说,难。在我长大的那个省,20个人里只有一个能考上。我觉得这可以说很难了。但是运气好一点的话,又会很容易。我爸妈都在某个国家级贫困县长大。如果你也是这个县的学生,那么很不幸,即使你进了县中学,你也要成为年级前2%才能考上一本。考虑到我是一个在任何班级都未进过全班前五的人,假如我在那个县城上学的话,基本上就和一本说再见了。如果你运气更好一点。像我一样可以在某个准一线的省会城市长大,那么情况会好很多。这是一座被有吸血鬼之称的大城市。全省前一百名有接近80%的人来自这里,同时考生只占了全省的1/10。也就是说这座城市不到以10%的考生占据了大半顶级名校的资源。靠这种压榨全省资源构筑的优质教育让这里名校录取率几乎赶上北上两个直辖市了。国家级贫困县是很惨的,贫困县的小山村就更惨了。像我爸妈一样,在我爸出生的那个小山村里,那一代人只有他一个考上了大学。我妈妈也是另外一个村子那一代人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人。他们在毕业后没有回到那种鬼地方定居实在是很明智。这直接改变了我的命运。同时非常感谢父母从小对教育的重视,他们自己就是被教育改变命运的人。如果你运气更好一点,出生在省会城市还能去一所不错的初中的话,那你就轻松更多了。为什么是运气?拿我举例吧,我读的那所全省知名的中学,其初中部是靠抽签录取的。我那一年是2500人抽500人,我抽中了,剩下的2000人都比我可怜。本来以为抽签是走后门的障眼法,感觉自己肯定没希望了,后来发现,原来真的是抽签。谁去享受最好的教育资源居然是靠抽签决定的。运气再好一点的话,还可以像我一样以录取线上1分的优势升入高中部,然后再以垫底的成绩考入理科实验班。到这一步后,基本上没人能考不上一本了。无论你努不努力,懂不懂什么鬼学习方法,在这个班级里待3年,你至少也能不知不觉地考个211。连211都考不上的人还是很少见的。对比一下最开始的那个贫困县,我那一届全县第一竟然考不到一本线上100分。我这种在中学六年都没进过班级前五的人竟然都比那个县第一名高。同时我们班至少有十来个比一本高出100分的。一个县上万人的考生肯定会有不只一个人的【聪明】+【努力】能比得上我们班的前十。但是生活对他们来说太艰难了。他们的英语老师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我的英语老师可以用英语和美国伙伴学校来的师生谈笑风生,还可以用日语和日本伙伴学校来的师生谈笑风生。他们的理科老师自己都考不上一本。二本也悬。怎么教他们考一本?我们的理科老师,有的是浮沉多年的精英教师,市里的学科带头人什么的,有的是被挖来的明星教师。资历年轻一点的至少也是北京师范华东师范出来的毕业生。北大数学系毕业的年轻小伙子教得也不错。(偏远地区一旦出现教学极好的明星教师很快就会被挖去省城名校... 比如我的生物老师,教的实在太好太用心。我因为竞赛的原因缺席了3个月的常规课程。生物课缺了整整一本书。生物老师则展现了神一般的串讲能力,几节课时间把整本书给我们讲完,重点还一一俱全。不明白的地方再问问她,这种教学速度和质量需要超一流的老师(也要学生尽全力去配合)。因此,即使缺席了那么多课,少做了那么多作业和考试,高考前最后一次全市诊断性考试我能拿全市第一也不让人不意外。没有这样用心而优秀的老师我根本不可能做到,也一定会和后来的学校失之交臂。我是因为高考常规教育重复性学习太多才去玩竞赛的。回来后看到生物老师特供的串讲课开心到不行。要是整个三年都是上这种特供课程那该多好,这种效率至少可以让我学到大一大二的深度吧。让所有人都学一样的课程都一样学三年本身就是一种糟糕的体系了。这可以引到另外一个话题了,整个教育体系,塔底教育营养不良,塔尖教育却不知进取还是迎合高考而已。问题还是转回来。偏远地区学校连高考应试教育都办不好,还能为部分优秀学生提供竞赛教育么?对比一下,我们年级学信息技术竞赛的至少有三分之一都能在高一拿到复赛一等奖(有保送资格的那种)。偏远地区顶尖学生们被牺牲的天赋根本就是整个社会的损失。) 所以——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受到幸运垂青的人天然地就该负起更多的责任。(这里推荐一个给我很大触动的演讲:普林斯顿2012毕业演讲:不要吞吃命运的饼干。生活的结果,虽不是完全随机的,却掺杂了很多运气成分在其中。如果你获得成功,你同时就获得好运,而运气带来义务。你欠了一笔债,不只是欠你的神,你也欠那些没你那么好运的人的债。)S=(努力+天赋)*运气脱颖而出的人首先是幸运女神垂青的人。其次才是聪明又努力的人。糟糕的命运几乎可以毁掉你一切天赋和努力。好的运气则会慢慢变成实力的一部分。所以,难。大多数人都要以个人在应试教育上长期的艰苦付出,才能对抗教育资源的稀缺和不公。就算这样,上了大学后还会被小部分人嘲笑综合素质差没见过世面。(每次遇到这种嘲讽者我都想冲上去两耳光。)-----------------------------------------------------------------------------我再补充一些偏题的东西。我爸妈的那两个小山村当年的环境就很差。现在也没有明显的改善。我爸爸说当年他必须一边干活一边偷偷地看书。经常一边烧火做饭,一边拿着英语书背单词。只能偷偷看书,因为被他姐姐发现没认真干活还会被打骂。整个家只有他自己明白念书意味着什么。他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吃不饱、穿不暖,但是拼了命也要念书,不然就要下地当一辈子农民养家了。因为他是长子,上面有姐姐,下面有弟弟妹妹。妈妈家庭环境好一些。因为外公是很有见识的人。在那个大多数女人都没上过初中的村子里,向整个村子没一家都借了钱才能供妈妈一直念书。所以妈妈常对我说,她是吃百家饭长大的。虽然他们最后都只去了普通的学校,而我去了世界级的名校,但我还是觉得他们比我更了不起。他们克服的困难,我自问没有信心克服。我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才能获得比他们更好的视野。正是因为他们小时候的遭遇才会竭尽所有去支持我的教育。父母把他们未曾享用的资源都努力提供给我了。很小的时候他们才工作不久,家里没什么积蓄,那时候就对我说,如果你想留学,砸锅卖铁也要供你。最后我是去留学了,家里并不需要砸锅卖铁,我努力多写几篇约稿再加上些奖学金大体就够生活费。这是一代人对一代人的馈赠。基于相同的理由,我很可能会告别那座准一线城市。那里的工作机遇依然太少了。我希望自己继续馈赠自己的孩子。把我父母未能给我的提供给我的下一代。父母是很安于中产生活的人。在那个城市薪水不高。但是住在离工作单位步行距离一分钟的地方。他们期待的就是可以早点退休,因为他们的退休工资有正常工作的95%,薪水几乎不变。退休后就相当于一直带薪休假了。。因为害怕那种小时候的苦日子,所以更倾向于安逸的生活。甚至也不愿意我去过他们年轻时那种辛苦日子。但我非常讨厌国有/事业单位那种平淡的感觉。没错,就是我父母倾心的那种生活。他们从未教我野心,仅期待我能过上他们那种安逸的中产生活享受日子就行了。(这与我爷爷奶奶仅期待于爸爸能做一个好农民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在我每科少做半小时都能上一本的情况下,他们对我的要求也就是上一本而已。这种生活哲学于我万万不能相容的。我完全无法认可这种人生的意义。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我在做着和父亲当年类似的努力。我和他真是太像了。上一代人追求的是安逸的生活,而这一代的我则是要希望实现自我的价值。尽情去释放自己的能量,突破自己的极限。而我又会把这些理念再回馈给下一代。我们把自己未能得到的努力赠予给下一代。而下一代又复一代。难、难、难。但是,下一代会比我们更幸福的。------------------------------------------------------------------------------我很不开心少数心怀恶意的人将教育的不平等视为理所应当。这种不平等只利于少数既得利益者。包括我在内。我非常懊恼自己的成长一定要建立在牺牲更多人的成长之上。如果可以的话,我更愿意堂堂正正地竞争,再堂堂正正地脱颖而出。希望我们所有的下一代都能在更接近公正的教育环境中成长。我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从生下来就欠了别人一笔债。从省级行政区来看,主要是北上这种政策的既得利益者。举世无双的户籍制度形成了可怕的囚牢,将绝大多数人都困在资源贫瘠的地方,把重要的资源则留给了既得利益者。对于那些孩子来说,决定教育资源的主要因素不是他们的天赋和努力,而是他们的出身。从城市的角度来看,部分发展失衡的省份将全省最好的资源都倾注在一两座城市之上。从普通学校脱颖而出的精英教师都会被一一被抢走(普通学校根本没钱没资源留住最好的老师)。所有的一线准一线巨无霸城市都是资源的既得利益者。教育资源的集中则是完全剥夺了全国大多数学生受到良好教育的机会。甚至是连良好的应试教育都提供不了。教育的不平等既不利于社会公平,也不利于社会效率。出身带来的巨大不公平会是整个社会最严重的肿瘤。不过幸好的是,文明越发展,教育越均衡。所以我相信下一代会比我们更幸福。普林斯顿的那次毕业演讲是讲给普林斯顿的精英们听的。但我觉得这个国家的既得利益群体更应该听一听:如果你获得成功,你同时就获得好运,而运气带来义务。你欠了一笔债,不只是欠你的神,你也欠那些没你那么好运的人的债。
大中午看到,赶快来答,谢谢邀请。我常常混迹武侠板块,而且不是知乎大神,收到这类邀请,也有点意外,但是我会认真答题,希望多少对题主有点帮助。我毕业于一所985、211一本大学,但还是要客观地说,在现实社会中,考上一本,的确很难。我认为题主要摆正心态,两点需要注意。第一,知乎主打的风格大多是学术、严谨、认真,所以吸引了许多领域的杰出英才,而这些人,学历一般都不低。所以,题主要明白,这本来就是知乎网的用户群体、受众,并不能作为真实社会的样本。因为,真实社会里,考上一本的,永远是考生中的少数。第二点,虽然很让人泄气,但还是要承认,社会的教育资源分布并不公平,但这不完全是现行政策决定的,祖辈父辈们的成就、教育方式、社会资源,出生的环境,突发的变故,基因(含智力、相貌、性格)等等,都能影响一代人的成长,这就造成了为什么有些人明明很努力很用功,却还是无法取得成果的无奈现状。我说这两点的原因,就是希望题主不要被知乎上种种表象所影响,也不要对老师、父母的期望耿耿于怀,要明白,考上一本,本来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考不上又怎么样?放宽心态,压力别太大。当然,我不是让题主消极面对、甚至自暴自弃,因为,在这种不公平的大环境下,你目前唯一公平的进取途径,就是参加高考,并取得好成绩。你能做到的,就是在相同的条件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至于怎么样才能考上一本,对很多家学渊源的人,对很多一级达标校出身的人,当然很简单,你不用管这些人。如果可以的话,多跟你们县城考上一本的前辈交流,交流经验、学习方法,但是高中这几年,你若已经养成了自己独有的学习习惯且前辈们所谓的学习方法会让你耗费大量成本、精力的话,我建议,不要冒险大幅度地去纠正自己,可一点一点慢慢尝试。因为,如果题主是高三,那么应该只剩半年的时间,你不要指望有高考超常发挥的侥幸,也不要悲观地想象会否发挥失常。最后半年,维持自己现有的水平很重要,不要受外界影响,营造压力,自我设限,反而得不偿失、一落千丈。其次,在最后半年这个关键时段,按我们老师的话,一切都有可能发生。学习成绩提高并没有捷径,只是更加努力而已。努力是一个很虚的词,因为还要建立在良好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身为理科生,我简单总结自己高考的科目,语文:多背、多阅读(网络文学等快餐读物就免了,虽然我知道很多写得不错,但其实很浪费时间,大学再去看)、多写;数学:多做题,多总结错题,多理解;英语:多读多背,有条件的话,适当看外文书籍电影,总结语法,体验语感(学无余力的话,不要花太多时间),多做题;物理:多做题,多理解;化学:多背、多做题,多理解;生物:多背,多做题,多理解。我说实在话,以上多是蠢办法,但往往很有效,唯一所需的就是时间。我知道很多聪明人有自己的方式,甚至常把"没看过书没听过课没写过作业经常玩游戏"挂在嘴边,并会对此不屑一顾,所以,这只是我在学习上的一点建议。而且,也是我们的特级老师们常常会叮嘱的。其次,我们毕业时,年段考上清华北大港大的学霸有一些学习心得编辑成册给学弟妹,时隔多年,我找的到的话会贴上来,再次提醒,不要突然大幅度改变自己的学习习惯,如果觉得可取,可一点点尝试。最后,还是观念问题。考上一本并不是人生终点,龟兔赛跑虽然老生常谈,却是极其真实的寓言。我们班唯一没有考上一本的同学,后来也努力进修,升上一本,毕业后也过得不错。相反,有些人在一本大学浑浑噩噩,没有目标,最终也堕落在游戏和A片中。人各有志,但以后想干什么的思考,等大学再看,人生这么长,不差这半年,先过了这一关再说。否则,你连选择权都没有。衷心祝题主高考顺利。毕竟,我也是普通小县城出身,曾经起早贪黑读书的日子历历在目。最后的最后,保持慢跑的习惯,五分钟也好,十分钟也行,总之,劳逸结合,好好照顾自己。---------------更新---------------------------------------------------------------------------如上面所说,我已经找到了以前各科学霸的学习心得。但是话说在前,我距离高考已经多年,而且地区与题主不同,相信现在的政策、教材、考点变化不小。但是,以下要分享的内容,尤其是一些学习方法及思路,仍有一定的阅读价值,题主或其他高中的知友们根据自己情况,做为参考,各取所需便是。现在贴图各学习心得作者姓名已P掉,如原作者看到,可私信删除。
只有你一代人努力:非常难两代人努力:比较难但不是太难三代人努力:比较简单另外再送两句话,看待你自己的时候,你不能把不成功都归咎于家族积累不足,但你应该看看你的成就里有多少带有你祖辈的股份。看待别人的时候,别只看到人家祖宗牛逼,也别只看到人家败迹累累。
有些事对于他们相对容易,注意只是相对容易;对于你可能真的很难,但并不是不可能做到。知乎上的很多人是这个社会的精英阶层,对于他们很容易,对于你的下一代可能会容易。你奔跑一辈子所能到达的地方,有些人出生就在那,你会因为这个而放弃奔跑么?***真实的故事***【高考结束后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来到我们的省会。接到录取通知书第一次出省。至今未能见到大海,未了儿时心愿。至今未曾走出国门,去领略这个大的超乎想象缤纷多彩的世界。但 ,那有什么关系呢?我不是一直在前进,比昨天的自己走的更远么?】我,来自中西部一个不入流的小城市,今年大三,不才是个一本院校。小学在村里上的,一个班40多人,一个年级3个班,一共就120多人。小升初需要考到镇上最好的中学,才能有机会谈高中,我们那年考上的有10个左右,交择校费去的有10个左右,有5个左右复读(你没看错,小升初也有复读),其余的都去镇上不入流的中学,三年后外出打工,或者去职专。
(10+10)/120=0.167初中在镇里上的,一个班60人左右,12个班,一共720人左右。升高中需要考到市里最好的两所高中才有机会说本科,我们那届考上的有72人,交择校费的我不知道,按50人算吧只多不少,复读的未知,其余的去了二流的高中,虽不能说全部但也能说大多说三年后去了大专。第二道关
(72+50)/720=0.169高中在市里上的,一个班60多人,22个班,1400人左右,到高三后加上复读生700人共计2100人。我们这届只有78人过了一本线,将近一半应届生选择了复读。第三道关
78/1也就是说我上一本的概率为
0.167*0.169*0.05
也就是说1000人有一个一本。(可能方法不对,欢迎指正。)***个人理解***【话说我们当年可都是好几亿的小兄弟里面跑的最快的,当年可是几亿分之一!想想便会心怀感恩,心怀敬畏,觉得活着就是王道。】
一本对于父母皆为农民或者身处落后地区的孩子——真的很难。
而对于父母为工薪及以上阶级或者在城市里的孩子——相对简单。
我能读到现在有努力的成分,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外界环境的影响。父母虽是农民却都是高中毕业;上学过程中遇到了几位对自己特关心的老师(生命中的贵人);几个一起努(ai)力(chui)上(niu)进(pi)的同学;受到了国家的贫困补助;大学又申请到了贷款;使我得以蹒跚前行,却不曾止步。可是对于那些比我潜力好,甚至家里比我还困难的人,能向我这般幸运恐怕要打个问号吧?
既然题主问了,就说明题主想上一本,只想对题主说无论它难还是不难,它是你的目标,你都要竭尽全力,不留遗憾的去做,失败了,你可以继续努力,也可以放弃。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必须有失败者,努力跟成功之间真的并不是等号,成功也真的不是努力的意义。“所谓的
创业 (此处改为努力),不过是在成就事业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自身的缺点。”强烈推荐你看看,看完后少了抱怨,多了敬畏,知道了努力的意义。对于你问的如何才能考上一本,才疏学浅不敢妄加论断。只给出个人建议:你可以在知乎搜索学习方法,在不具备创造完全适合自己的高效的方法之前,对于大牛们的已被验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完全照搬,你没有看错是完全照搬。高中熬夜熬不住的时候常常默念的一句话:夜未央,灯火阑珊;人不寐,奋笔疾书。待到金榜题名时,风景这边独好。诸君共勉: 天道
冯道(五代)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最后分享一句话给傲娇的人类 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 “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 ”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我立马去问了各种玩的好的同学。(谈话也很随意,应该很有代表性,不会“谦虚”或“妄自菲薄”)问:考一本难不难?以下是回复:清华的同学:阿亮,你这不废话吗?!浙大的同学:你怎么想这问题?很轻松呀!武大的同学:你是想看你不复习回去考能不能考上?卧槽,别冲动啊,我也是累死累活考上这的。中南大学同学:还行吧,我本来要考上海交大的。。。。。唉中山的同学:应该不难吧,我没想过。西南大学:我是艺考来的,文化好像上不了,对我来说挺难的~长安大学1:有点难,你也知道我当时还是很努力的。长安大学2:不难啊,我们班好多C9.我算考的差的武汉科技:我复读了才上的,不过我还是觉得不难,第一年心态不好广州大学:难!不然就报华南理工了。。湖南师范:同桌,你是来笑我复读的吗?!南京审计:我差几分,没法逾越啊那几分啊(南审是个好学校,这位填的的是二本专业)长沙理工1:难成狗了!我人品好,不然二本了。长沙理工2:不难啊,我在高中班级也排10多名,也上了。长沙理工3:难,压力好大那时候,起早贪黑长沙理工4:还行吧,我以为我能上中南的,槽!–––––––––––––湘潭大学:你没见我高三那黑眼圈?江西师范:劳资和你差不多好么,就差个10几分。。。。。(向南昌大学以及@曾燕华同学道歉了,我一直记成错的了)三峡大学:没办法,考不上〒_〒–––––––长沙理工城南学院1:草泥马!长沙理工城南学院2:难!我就是再考里面估计才能。某北大青鸟:别打击我了,问你妹啊!我爸:不知道~看你也没让我操多少心我:当时觉得简单,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考砸了。应该能多考个15分才对~–––––我觉得我们走错了方向。太容易简单的划分事物。一本里面有985,211,小211,985创新平台,一般一本,不入流一本等等;二本也有很多比一般一本强势的,里面也得分很多类别。所以,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别管能考几本,多拿一分是一分!对题主而言,多一分努力多一分收获,不用管别人难不难。这个问题太因人而异了。基础,教学资源,往年学校升学数据,同学的竞争这些都有太大差别。别想这么多了,按照自己的节奏努力高考就好了,一定要有信心,扎扎实实的。
我觉得高考是要看天赋的。有的人就是适合高考,有的人不适合。当然有的人智商高干啥都行,这没办法。我当年是从重庆考出来的,那年重庆是最后一次考前报志愿,后来就是出来分数以后才报志愿了,所以我报的时候感觉跟赌球一样。然后我的分数是这样的语文111数学117英语101理综291总共620所以你看,要不是理综逆天,我分分钟就跪了。尤其英语,就是残废。那年我是全年级1000多号人里面考的应届生第一名。然后我到了同济,认识了一个重庆巴蜀中学的哥们。我对他说,我考了年级第一,所以来同济了。他说,我在我们班成绩垫底,所以来同济了。我说,你们班的人都去哪儿了?他说,清华北大18个,其他中科大浙大复旦什么的。所以你看,这能找谁说理去?有的人就是适合考试,有些人不适合。我弟弟从小一直是年级倒数第一,他现在在工地上当工程部长,挣的比我差不了多少。他不适合考试,但适合去当工程部长。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难的不是考一本,而是找到你的天赋在哪里。
在我还是读小学的时候,附近的邻居总夸村里一个人成绩好,成绩非常好,既聪明又勤奋,经常考第一名,都说以后肯定上清华北大(农村人不懂,只知道清华北大两所大学,只要成绩好就说是清华北大的料),他的父母也非常骄傲。后来他考上了大学,二本,那时候还是估分填志愿,有部分是估分的原因,盲目填了武汉大学,结果读了二本,学生物,现在30岁了,还是什么都没有,听说五六千块的工资,女朋友也没有,这就是小地方对成绩好的定义。我自认为从小还算有点小聪明,到初中成绩虽不拔尖但还算中上,到了高中,虽不是市里(四五线城市吧)最好的高中,但每年一本也有两三百个,自认为考一本没什么问题,经过高一高二的打击,承认了自己不够聪明不够勤奋的事实,接受了自己只能考二本,刚上高三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复读,高考结果不言而喻,刚过二本线,理所当然的复读了,志愿也没填,复读的那年确实进步很大,按照以往经验复读一年多考五六十分是毫无问题的,再拼一点,多考一百分都有可能,事实上也是这样,平时的模拟考试有几次都觉得自己能上985了,呵呵,结果呢,第二次高考,一本差7分。还清晰的记得当时查到分数的情形,我想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忘吧,一个人哭了一上午(没有声音只有眼泪的那种)两天没吃饭,当时真的觉得天都塌了,那次高考成绩是我复读那一年考的最差的一次,想想一年的付出,父母的期望,家里条件又不好。当时我爸妈都不敢跟我说话,一个人睡在床上乱七八糟的想,过了两天才平静下来,后来就是填志愿的事,填了我能填的最好的二本学校,录取分数线出来的时候也过线了几分,但是我已经知道结果了,想着怎么跟父母开口,没错,我没有被录取,因为我专业没有服从调剂而且填了那所学校最好的专业。然后是第二次复读,换了一个学校,全市最好的学校,在全省也排的上名,每年一本过线七百多人,第二次复读的心态肯定跟以前不一样了,几次考试下来基本上每次都能进前100名,顿时信心十足,目标不再是一本,给自己定下了同济(630)和中大(600)的目标,后来的考试也证明当时的能力确实够中大,发挥好一点可以幻想一下同济。到现在我都不敢想象那一年我付出了多少,大部分时间每天一两点睡觉,早上六点半起床,规定每天做一套试卷,英语、数学、理综轮着来,断绝了一切社交,那年在班上说过话的同学不超过10个,只有一个因为是同桌后来成了最好的异性朋友,当然,说这些只能感动我自己。我以为上天这次肯定会眷顾我,就算不眷顾只要不挡着我就行,但是结果永远是残酷的,现在我在广州一所普通一本学校。所以你问考一本难吗,难,当然难,尤其是在小县城,如果是农村那就更难了,那些你觉得成绩很好的到头来也只能读二本,再好一点的也就是普通211,别看知乎上随便点开一个人的个人信息,差点的都是985,清北到处都是,海外党更不用说,毕竟敢在知乎答题的而且答的好的大多是各领域的大神,学历肯定好,但我相信知乎更多的是我们这种很少说话,只能给别人点赞的普通用户。高考考智力,考你的勤奋细心,更考你的人品,学习方法之类的我就不讲了,也不盲目的给你信心,总之如果你的目标是一本就努力,考不上再考一年,注意,复读一年就够了,再复读就要考虑时间成本了,不值得,风险大,大不了再考研。教育不公平的问题排名第一的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如果人生的最好状态是100分的话,有时候你拼死拼活的好不容易拿到30分,但有些人起点就是60分,就是这么不公平,你改变不了,但好在只要你够努力80分还是有希望的。有点乱,文笔不好,就写了写自己的感受。-----------------------------------------分割线----------------------------------------------------------看了下面的回答,感觉我自己的不够励志而且是悲剧啊,补充几句根据题主的描述,现在的状态大概和我高三的时候差不多,我高三高考时只刚过二本线,这不是在打击题主呢,我再分析一下,因为我刚上高三就决定了复读,多少是对自己的否定,总想着反正是要复读的,即使再努力发挥好最多也就勉强过一本线,到时候也不好填志愿,索性高三就没有很认真努力的学习,最后导致刚过二本线,再加上当时班级的学风很差,就我这样成绩不好的人在班上都能排上名次,下面有人说了,小地方环境同化人的能力是很强的,如果那时候我不处在那样的环境(这样说好像把责任推给环境影响了),再努力一点,高考发挥好一点,是有可能过一本线的。所以如果题主再努力一点,不要觉得在现在的状态下比大多数人强就放松了学习,高考再发挥好一点,一本不算太难。后来复读的两次因为是在复读班,学习氛围好了很多,竞争也大了很多,考的好的时候能在班里前几名,考不好就是后十几名了,在这种环境下想不努力都难。顺便提一句我在两所高中就读时发现的现象,之前是在全市排名第二的高中,一本率大概15%左右,后来是在全市最好的高中,一本率50%左右,分层非常明显,最好的高中的学生几乎是中考时全市的前1500多名。在之前的高中成绩好排名靠前的学生中家庭条件不怎么样的占大多数,很好理解,这些人家庭条件差,父母的教育就是读大学是唯一出路,他们很努力,但可能是父母的原因(基因加上家庭教育)没能去最好的高中读书,在次一点的高中同样很努力,也能保持优势,而在最好的那所高中,成绩好排名靠前的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相对不错而且多是市区的学生,相对来说他们学习并不算勤奋,但成绩仍然很好。所以你再问我考一本难不难对我这种考了三次的人来说:第一次,难,有希望,但是需要超常发挥;第二次,不难,只要正常发挥还可能有很大的选择余地;第三次,简单,再差也能保住一本,正常发挥可以上985。三次高考我所在班级情况:第一次,3个一本;第二次,60%左右一本;第三次,只有3个没过一本。但是可能是心态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其实并不知道),对高考多少有些恐惧,导致每次都发挥不好,好在最后还是上了一本。希望题主和与题主处在相同情况的高三学生看到这个回答后多少能看到考一本的希望。
对于知乎上很多人来说,非常容易,比如说我,高二考个985都比较容易。但是包括我在内,正常人都不会来跟你光说这种话的。很晚了,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本来有很多话想说,近几年的艰难,迷茫等等,但是又说不出来。最后只能说一句:我现在已经充分理解了为什么对我很容易的事对很多人有那么难,因为有很多对别人来说如此容易的事也对我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人生确实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长到你出生以前很长时间就开始了,有时会觉得很残酷,但是却也很公平,正常情况下,每一代人都只能向前推进有限的一段,而且相当艰难,把自己这一棒尽量多往前带一点就是了。
难,非常难。我在江西省的一个比较落后的县级市读的高中。那个高中虽然是全市最好的高中,但也只有前10%的人才能上一本,清北也基本每一届全市就那么一两个。我从高一开始就在普通班(俗称差班),常年稳定在班上倒数20名,高三开始稳定在倒数10名了,垫底的几个哥们都是我好兄弟(shen me gui)。这是什么概念呢?普通班的平均高考成绩,大概三本不到。通常只有拔尖的那几个,才能勉强上二本。但大多数情况是,整个班一个二本都没有。我们班最后高考成绩出来,果然一个上二本都没有,其他几个普通班貌似也是这种情况。然后我居然超长发挥,考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分:三本差5分。我也许确实不努力(好吧是非常不努力),但不可能几个普通班的人没一个努力的,我相信他们也不全是弱智。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不像你们这些大城市的少爷小姐,我们拼尽全力也不过能勉强上个野鸡本科。然后我复读了,依旧是这所市里最好的高中(你一定不会想知道本市其他几所高中有多差)。高四入学后,根据高考成绩分班。分别是一本班一个,二本班一个,好班六个,普通班四个。我依旧是普通班,依旧是班上垫底。这时候我的情况是英语从来没及过格,数学常年40分,语文倒是能稳定在100分。理综里面,物理比较好(基本满分),化学和生物加起来大概能有40分。p.s.语数外满分150,理综里面物理120,化学108,生物72。是的,你没看错,我是物理奇才(误),这也是我第二次高考逆袭的大杀器。我整个高中没听过课(是的,我就是个混子),没写过作业。唯一做过习题的也就只有物理了,但也通常只是考前翻书自学。我有时候会想,如果我是在大城市,享受最好的教育资源,我会不会靠物理竞赛拿个保送?不过也只能想一想了。高四开始之后,我发现除了物理和语文,其他课我听不懂。听得懂的物理课,我感觉老师水平太渣。结合历届补习班的最后情况,我觉得要是跟着上课我肯定还是大专的命。索性自学好了,买书刷题。就这样没日没夜地刷题,我最后上了211。而班上除了我,就一个二本压线,其余全军覆没。对于我们这种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考一本确实是很难。而哪怕是这有限的教育资源,也会根据学生的水平来做分配。一本?对我这种普通班的渣滓来说,本科都是奢望。要么大专要么打工,家里条件好的可以买个三本。关于教育资源,前面很多答案都说得很好了,我不再赘述。我想说的是,你完全不必绝望。也许教育资源很匮乏,但你能通过购买辅导书,上网等途径来获取额外的教育资源。只要你想改变自己,只要你肯拼命,你还是有机会去大城市,和那些少爷小姐一起喝咖啡的。虽然也许你奋斗一辈子,也到不了他们的起点。但为生存而拼尽全力的你,值得让人尊敬。现实很残酷,但这不是你自暴自弃的理由。你一无所有,但你还有条命可以拿去拼。就算你只上了大专,那又如何?你一样可以通过自学,冲破壁垒,拿到好的offer。因为你选择了hard模式,所以你更要加倍努力。拼尽一切,生存下来。
当年我只是考了一个二本里的野鸡大学,嗯,就是那种身边所有人两极分化极其严重,要么暴发户混文凭,要么就是家境极差。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充满蔑视。作为一个不上不下,生活层次普通而两边遭排挤的人,我特别恐慌也难过。混过大一以后我退学复读,考上了武汉大学,985、211。以上是轻描淡写的,关于我的过去的小介绍。至于我怎么考上的,一直我都想不通。只能告诉你,用好每一分钟,不要迷惘也没空给你迷惘,上课就拼尽全力听好每一道题每一个字,笔记就算你学过几遍也不要漏下半个知识点,你没有心浮气躁和自以为是的资格。回家了或者自习,请用上错题本和第二遍、第三遍笔记,不停的结合做题发现你在哪个章节了解的不深入不透彻,自己努力去啃去懂。别指望面对那么多人的老师有空一一教会你,你和你手上的教材、笔记、习题以及你自己就是你最可靠的老师。每当你觉得自己快疯了,压住那些多余的念头,压到每个周末,两个小时时间你爱看书、听歌还是跑步、喝酒,随便你,只要不影响第二天上课,爱怎么发泄怎么发泄。别给自己任何必须的目标,什么北大清华985211,当时我都准备报二本了,就那么视死如归。你只要做好你的本分,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怕,不去想任何结果,学、学、学。但无论如何,你要明白你自己的智力一定没问题,选拔性考试也不会把你逼进死角,你只要努力去做,知识网络在考试范围内不留任何破绽,高考就跟幼儿园小孩一样一巴掌就能扇飞。至于时间安排,我不同意什么熬夜到两三点第二天五点起来燃烧生命的蠢路子,就我同班的复读生们看来,这样做的全部都死的很惨。我从467考到617,他们呢?540的还是540,有的还倒退了。身体垮了心理一定会跟着垮,而且,烧更多时间不过证明了你有效时间没有充分发挥。都是午休的时候,他们拼命看书做题下午上课昏昏沉沉,我睡个够下午头脑清晰把老师所有重点一一记下,我就比他们效率高。或许他们看来我浪费了一个中午,但我眼里他们浪费了整个下午和晚上。吃好喝好睡好,心态沉着阳光,别人被高考折磨的衣带渐宽只是他们策略有问题,看起来苦不代表学得好。是的当时我家里觉得我太轻松还骂过我,但是我很清楚我在掌握"节奏",不管学习还是生活,都按照我的预定计划在平稳地前进。这就够了,有效的学习和放松的心态,高考、一本、985还是211都轻而易举。可怕的永远是超出自己控制范围的事,但面向全国考生的选拔性考试,一定不是让人无从掌控的东西。好好加油吧,期待你凯旋。
我其实没太多能说的,不是什么特牛逼的学校,更不是大牛,我来回答只是为了给你增点信心。按照楼里前几名的说法,我出身三四线小城市,父母都是小学初中的水平,从小读最烂的学校,考了还不错的985又读了热门地区热门学校热门专业研究生的难道是天才吗?我必须承认我没出国是因为家境问题,并且我混的也一般般。只是,单就这道问题而言回答你。求不要过度夸大出身和环境的作用,其实没那么难。更重要的是,在你们过度夸大家庭作用的时候,会让很多接触网络较早的孩子对自己丧失信心,你们不知道这信心对年轻人来说有多重要吗?当时考完研我也写了篇日志告诉大家没那么难,我就是不想被这社会的舆论影响,不想看到这么多人年纪轻轻就被自己没有尝试过的事情吓到,并放弃尝试。知乎的高富帅和白富美非常多,我是一届女屌丝,但这也是一个群体,也有发声的权利对吗?从小学到高中,我读的都是最烂的学校,为了少交择校费,为了不交学费,为了入学就拿奖学金。只有高考之后,我能靠自己的能力选择学校了,我的学校名称才终于不丢人了。我的父母从来不能给我任何学业上的指导,我从小生活环境跟优越毫不沾边。但我承认他们聪明脑子好用很有生活智慧,给了我全部他们能给的,他们没有继续读书他们穷有各种复杂的原因。你要知道,人生远远没有看起来的那么简单。好吧,看到这个问题和大家的回答有点激动,失去了一贯引以为豪的逻辑。总之,别被自己和别人吓到。没那么难,只要你去做。高考过去太多年,没有办法给你学习方法的指导,我的建议只有,踏实努力不放弃,坚持自己想要的。但你要说长期发展来看,出身和环境对人的影响,我觉得非常大。我经常处于自我的斗争中,长期的物质匮乏对人性格的影响非常大。旁人看可能觉得我乐观又开朗,觉得我奋发上进,觉得我有追求,觉得我有思想。但只有我,我爸妈知道我内心长期面临多艰难的状态。所以,路漫漫,请坚持。多共勉。我的背景现在周围少有人知道,但,我不匿名了。
我这,广东某县全县第一的高中,大概前25%的人能上一本,也就两百多人。其他三十多所高中八九千个高三学生,大概再出二三十个一本生。
首先我严正声明,我讨论的是高考一本难不难,不是北京上海的学生还外地学生谁的素质高,也不是在北京和山东哪里上清北容易。有些人最大的问题就是讨论一个事情,从来不先说标准,你跟他说一本,他跟你说清北,你跟他说录取率,他跟你讲素质教育。你跟他讲整体,他跟你说个人感受。然后末了还加一句自己来自北京某重点高中,12年北京一本录取率3%都不到。。。你真的不是高级黑吗?北京高中不教你说讨论问题要先有控制变量吗?我虽然来自高考大省,但是初中毕业就出国了,没有经历过高中。所以不存在美化自己经历,给某一个地方洗地的动机。简化一下这个问题,拿国家奖学金难吗?清北的说,肯定难啊,上面那么多大神压着呢。普通学校的说,不难啊,只要努力就可以了啊。还有人说,清华的国奖比例比普通学校还高,你们还说难,只能说明你们不努力。那么请问,以上三种说法,谁说的对呢?我认为可能对于难,大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这个问题对于高考大省的同学来说,确实难。衡水中学和人大附的的一本录取率差不多,但是两个学校的学生所经历过的高三完全是不同的世界吧。总的来说评价一个地方考一本难不难,取决于两个方面。1.录取率2.你对手的平均水平录取率来说:北上两个城市录取率高是无可置疑的。但是似乎也没有那么高,因为还有山东这样总是被大家认为高考很难的地方发现居然也有18%的录取率。那么这个现象是怎么造成的呢?北京的一本来说,1.7万人,估计很大一部分人进入的都是985,211山东的一本,大多数人进去的都是普通一本,甚至是外省2本线,省内一本线的学校。比如什么青岛农业大学之类的。(如有偏差请提醒更正)想要进985学校,你要在青岛市市内最好的高中的1000人里面排进前150,大概能去个985里的中国海洋大学这个很多人都不知道还是985的学校学个很一般的专业。当然,你如果是考到了300名,说不定依然是个一本,但是估计可能出了山东都没人听过的那种一本,或者是部分一本的普通院校。而且山东还有1:1.2这种神奇的投档方式,每年有1.4万左右过了一本线的去了2本。都快赶上全北京上一本的人数了。河南的更惨,全省没有985。也不知道教育部是怎么想的。(小语种,特招不在讨论之列)简单的问一个问题,北京的同学们,你们周围是什么水平的同学最后上了诸如青岛大学之类的学校。要知道,哪怕在青岛,能上青大的也是可以说:俺孩子大学考得不错,去青大了。而且,你想想,北京假设一分能差出20个人,山东就有120个人,这120个人很可能因为志愿的填报而产生巨大的落差。所以山东在一本线上下20分这个段里面,积攒了大量郁郁不得志的学霸。你在山东这种地方失误个5分,有时候排名能差3000。这能一样吗?对手水平的问题:这可能是比较有争议的一个地方,我知道很多北京上海的同学忿忿不平的认为说这两个地方高考简单是一种狭隘的认知。首先我个人认为,这两个城市的学生素质,综合能力确实配的上他们的学校。在这样的国际化大城市里享受素质教育无可厚非。而且北京上海是人才扎堆的地方,家庭教育一般也强出外地半档。但是,很可惜高考不考综合能力。如果大家都用全国卷,单纯的比赛考试能力,确实不如山东和河南的学生。但是海南,西藏什么的录取也不高,怎么有人去高考移民呢?因为那里的卷子,同学的水平确实差啊。山东的一个中上的水平的高中生去了西藏那也是前1%的存在啊。你管他4%的录取率呢?去掉少数民族加分至少有一大半人是分母。你们认为高考大省的人只会考试。没错。可是,人家也会想,如果有的选的话,你认为我会选择这样的人生吗?谁不喜欢学习特长,搞搞体育运动,谁不喜欢搞素质拓展?但是没的选啊,我表弟今年高一,第一个学期就只有周六下午到周日早晨放假,我舅舅舅妈为了孩子上学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照顾他。他们班里一半的家长都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他是全校(青岛五十八中学)的50名左右,但是这样,我们全家对他的期望值也就是最好能进个985,进不了985,上个211也行。这就是山东高考的现状。
刚高考完的来答一下。
(=^ω^=)第一次认真答题,希望题主能看完,真的是经验。都是血泪史
和题主情况差不多,来自一个三线城市的小县城,说实话,对于小县城来说还是很难的。当时我们班是重点班,一本考了25个。还有一个好一点的实验班,考了40几个,其他的普通班基本也就是四五个,文科班就更少了。
题主不要过分纠结其他知乎er的成绩,基本在知乎答题并且获得很多赞赢得大家注意的,都是本专业的佼佼者,有很多人是像我一样,只是在仰望和汲取知识。
我高考刚过一本线十分,但是上了二本大学,一来医科院校普遍分高,二来高考其实是按1:1.2划线的(我们这边这样),也就是说比如一本学校在这个省有100个名额,但是划成绩线会按120个划,所以即使你过了一本线,也不一定有一本上。
题主现在的心情我还是很能理解的,我比较爱玩,高一高二基本都是靠抖机灵,成绩还过的去。班主任当时找我谈话,说我这样也就撑个高一高二,高三就会跟不上。事实也确实这样,到了高三,好像突然就不一样了,总觉得力不从心,处于一种跟不上的状态。看着本来高一高二成绩跟自己差不多甚至比自己差挺多的人都赶了上来,那种感觉真是不好受。也大概就是从时候开始真正用功学习的吧。
至于是自学还是跟老师学,我不知道题主具体情况怎么样,分两种情况来讨论一下。适合自学的情况:①学校教育水平确实不好,师资力量不强,跟老师学还不如自己看书。②自己自控能力强,不会因为自己学就松懈,不会因为没有人监督就容易走神。③自己理解能力比较强,做题能够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不会出现答案对了就不去纠结过程对错的情况。④抗干扰能力强,老师在上面讲课自己敢看书并且不受影响,如果刻意去躲避老师的话,效率会很低,浪费时间。如果做不到这几条,我真心建议你还是跟着老师走。(老师水平真心差除外)
你可能看到很多知乎er都说自己当时是在靠自学,但是我想说他们是大牛,底子好,脑子好。我有一个学长,老师讲课基本不听,就是自己刷题,考了北大。但是这种情况我们普通人能复制么?我们班有个同学就想复制,结果呢?二本也没考上。学长其实不仅是在刷题,他可以在物理课上学英语,物理老师题讲错了还能给指正。你能做到么?
我们班主任就谈到过这一点,他说,大多数学生的水平都到不了这个高度,应该跟着老师走,老师毕竟有那么多年的送考经验,他知道什么阶段该学什么知识做什么题会出什么问题。
我印象比较深的经历是初中的时候,初二刚开始学物理,力学,刚开始没好好学,后来就跟不上了,于是自己补,基本无效,不及格。初三开始学电学,开启听课,基本都是满分。
题主年级前三十名是很不错的成绩了,但是这只能说明基础好。高三和高一高二的思维量比,可以说跳了好几个段级,必须要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而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我觉得是比较捷径的一种方式。因为老师教了那么多年的书,他的思维方式是经过那么多年奠基的,不能说是捷径,但也必然是简单有效的,这是自己摸索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经历的。恩,基本就是酱紫= ̄ω ̄=……每个人情况不同,这只是我的个人建议,题主还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看哈~
一个字回答:难。之前一直拿我的经历吹嘘:第一年高考差二本线47分,复读一年现在在一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211,分数上提高了123,文科生。我家里人也一直引以为傲,在刚被学校录取的时候自我感觉也心满意足。介绍一下我高三的学校吧:理科不提了,就说文科。当时我们号称全市前三的学校,文科700余人,当年上一本线的9个,第一名在与我同城的某211财经大学,二本30几个。可怕吗?老实说,在高三的时候目标就是二本,因为之前我的成绩一直徘徊在全校100左右,一本根本想都不敢想,说要考二本身边的人都冲我呵呵。身边几乎都是一些不读书的人,觉得能上二本的都是好学生。高考完之后,他们绝大部分去了当地的铁路学校,现在已经工作。总的来说高三一年还是努力了,在我们那个普通班,一直保持前三的水平,全校排名最好的时候进过前30,当时信心回来了,觉得二本我上定了,当然身边的人依然不看好。结果前面提到了,顺便说一句,当时我们班第一名人品爆发上了一个最低档的211,但全班同学那羡慕的神情我至今还记忆犹新,而现在我那同学如今极其想摆脱那个学校。复读的学校的一本率稍微高一点,大概有40来个,二本的200多,完爆之前学校。但我的目标也不再是二本,而是以那个低档211为目标。由于高考成绩并不理想,没有分到重点班,班主任对我家里人也只是说“这孩子努力一点还是能上二本的”。复读时期算是洗心革面了吧:烟也戒了,女朋友也吹了,社交网络基本断绝。经过前两个月的积累,成绩慢慢甩开了那些前一年上二本线的同学,稳稳的在班级前三全校前四十,一本基本没问题,而且成绩比较稳,班主任也慢慢改变了对我的态度。三月份进入全市联考大爆发,进了一次全校前二十,之后又连续两次全班第一,全校前十,信心爆棚,可目标没敢提高,因为以前几年的水平来看全校前十也就能上那个学校。高考考出了最好成绩:全班第二,全校第五,超出我的预期,上了现在这个学校。当时我高三的同学都一脸吃翔的表情:我靠,xxx居然能考这么好!早知道我也去复读了!呵呵,他们大多数觉得我是靠运气,但复读付出的血汗泪岂是他们会懂的?遇到挫折时的心态跟高三时完全不一样,高三会觉得“无所谓啦能上二本就谢天谢地啦”,复读想的是“我当时没去读专科来这复读真的是对的吗?”。最后一次模拟考遭遇滑铁卢:跌到全校30名开外,当时整个人都要崩溃了,躲在寝室被子里哭了一中午,觉得人生希望渺茫。现在想想还是感到后怕。那是人生最黑暗的时节,只有经历过才会懂。以为这就结束了?不,直到欢欢喜喜来到大学,我才了解世界的残酷。我室友,来自东北最牛逼的三所高中之一,一本率长期保持在九成左右,他对于自己来到这个学校充满了抱怨,打心里厌恶这个学校,从一进大学就发誓要到南开啊武大之类的学校读研。我以为这只是个例,但慢慢我发现从我们年级到学长学姐都有无数人嫌弃这个学校,他们绝大多数是以对面那个985大学作为目标,而他们基本都来自于二线城市的省重点。我的三观瞬间崩塌了:原来在他们眼里,一本是这么不值钱,普通211是用来嫌弃的对象。他们眼中的好学校,在我们那只有全校第一才能勾上,这还不一定。而他们在自己的高中,真的只是很普通的水平。而全国范围内,比我高中学校还要差的还有一堆,有时候自己都后怕:如果当年分数上了二本,去混日子,可能我的孩子还要在我所处的环境与高考魔王斗争,难度系数依然很大。因此,虽然身边的人仍旧十分嫌弃我的大学,但我很感激它,至少它从某方面提高了我的眼界,不管以后我能做得再好,我也不会忘记给我打开新世界大门一角的它。一代人的努力可以换回下一代的容易,但高考资源依旧没扩充,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上一本真的很难。
知乎首答。正在复习线代,看到题主的问题突然就忍不住了。++++++++++++++++++++++++++++++++++++++++++++++++++++++++++++++++++++++++++++++++++++++++++++++++++++++++++++++++++++++++++++++++++++++++++++++++++++++++++++我就说一下我自己的感受吧。在高考这个体制下,如果不是先天条件战胜了环境因素,那对你来说就是很难。楼主就不是一个天赋很好的人。。。以下是我的经历:我在的学校是一个三线城市,不是最好的高中,但也能算前三吧。第一次高考差七分一本线,531,复读有幸去了传说中的中华名校,也就不掖着了就是衡中。涨了99过一本线57。我还是在衡中的普通班,高考年级排名应该也不算一年里最好的,1700左右。现在在一个说的过去的211。先说说母校。高一高二的时候觉得一本算什么,要冲就要冲最好的学校。上了高三就认识到环境的局限性了。首先是师资力量。当然这并不是说老师水平不够,而是应对高考这种体制考试时的策略。比如平时的练习题,都是市面上比较流行的,杂而乱没有针对性,而且没有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其次是老师的积极性差。普通城市的普通高中,资金并不是那么充裕,学校没有日常相应的激励方法,或者说给的奖金很少。于是学校的老师都开设自己的补习班,地点就在学校。上课教学质量也就可想而知。即使是补课也只是讲题做题,效果也并不太好。没有学校作为支撑,没有形成一种复习的模式,那么在大环境里就已经被那些模式成熟的学校丢在了后面。我所讲的模式也就是测试制度,作业情况,几轮复习什么的。像我的学校,一轮复习基本每科都烂尾,也就是复习的不完整只零破碎;二轮三轮就更不用说了,糊弄着就过去了。再说说衡中。不是我黑衡中,而是复读时候老师水平真不如母校。但他们是真负责任,每天从五点半到晚上十点,自己有家都不能回,有孩子都没法看没法辅导。老师们之所以这样拼,是因为衡中的激励制度,各种福利比如它专门有个屋子放吃的,里面烤箱冰箱什么的都有,点心、应季的水果、夏天还有巧乐滋,基本每天换新。学校还会定期给老师发奖金,好像是一月一次,就是赤裸裸的现金,拿过来一沓同一个教学组的老师分。然后是复习体系。一轮复习连最冷门最死角的知识都会复习到。二轮专题卷,三轮综合卷。题目质量也有保证,全是教研组老师一起一道一道编出来的,针对性很强,精确到选项。周测一周一次,所有学科,一年没有断过。再有就是周围的同学。说同学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只是想让题主感受一下局限性。大家都感受不到和好点学校里学生的差距,那些平时成绩看上去还不错的同学都跌倒在了高考这个门槛上。当时整个年级学理的也就十来个上一本的。大家普遍整体没有危机意识,自我感觉良好。但即使有又如何?我仍记得当时自己的心情,想要搏一把但感觉有力没处使,没有学校这个大环境给你作依托你想改变什么真的很难。当时在怎么努力也还是530上下,都有破罐子破摔的冲动了。当时就下定要复读了,所以高考成绩出来时也很平静。衡中那里则不同。积聚了全省大部分优秀的生源,每次月考都会让你感受巨大的落差,让你不敢放松。加上学校本来的应考模式,形成良性循环。我想这就是所谓的马太效应。好的学校吸引好的生源反过来成绩就会更好。还有就是家庭条件什么的。好的条件会帮助你选择一个好的学校,然后你的选择又变得更多。(楼主就是因为没有条件选择更好的学校所以才会复读的,去衡中是因为它那里网上报名复读,过二本线就可以)当然也不是那么绝对。你去了超级中学也不能保证你就一定可以上一本,我所在的复读班大概是一半多一点,即使是衡中的重点班也有落榜者。++++++++++++++++++++++++++++++++++++++++++++++++++++++++++++++++++++++++++++++++++++++++++++++++++++++++++++++++++++++++++++++++++++++++++++++++++++++++++++当然我也不是在传播负能量,我只是在展示一个事实。就像前两年讨论比较热的寒门难出大学生的问题。就算上了大学,你不知道努力,不知道上进,没有危机意识,照样没用。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有点鸡汤了)。我爸常跟我说:一山望比一山高。有些东西也只是看上去比较美好而已,现实是残酷的。但题主也不要灰心,我身边也有上很普通学校进入C9的。因素是复杂的,没准你就是那个幸运儿。方法论什么的只能自己去总结,最重要的是执行力。我能说的就这些。祝好运!
在我年纪还轻、阅历尚浅的那些年里,父亲曾经给过我一句忠告,直到今天,这句话仍在我心间萦绕。“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他对我说,“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势。”他没再多说什么,不过我们总是言语不多就能彼此理解,所以我明白,他想说的远不止这些。
————《了不起的盖茨比》送给知乎某些人。
Christopher Yang:
到高考吧去问,就会难很多
题主,看到你生病休息两个月我就必须来答一下了!因为我高三九月份病到了一月份,期间没有上学,第一轮复习是自己来的。我想跟你说,千万别放弃!我最后考了621,高一本线57分。具体生病中的心理过程我不赘述了,你想了解的话可以看看我另一个回答。我就说说我是怎么克服生病不能上学、二模成绩掉下来的吧。首先自己在家的几个月我把数学五三认真做了一遍,期间发现了很多老师不强调却是高考大热的考点,一定要做到深入、熟练,这为后来高考成功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其次当时学校发的卷子我除了英语部分没做以外其他全部认真做了,还会对答案。这让我没有太大得脱离学校的复习节奏。在我上学之后理综很不理想,解决的办法真的就是狂做题、多思考,最后我一天一张理综卷都觉得不够,还要针对性的练某种题。最后,题主,我想说,现在这个阶段有些人的成绩是虚高,因为平时做的卷子和高考的很不一样。你一定要让自己学得扎实、全面,至少要明白自己哪些题可以努力一下拿到分哪些就可以直接放弃了。加油,坚持到最后一定可以成功。
我代表广东孩子吐个槽。现在全国人民都知道河南山东高考难,但是我们也很坑爹啊! 先看考生人数,已经焖声超河南了有木有?华丽丽75W人啊!十个北京啊!听说还要涨啊!别的省不肯放招生指标,就只有靠在省内把二本改一本这种可爱的手段维持一本率了啊!即使这样也才6%啊!6%啊!再看考生质量,四大一线城市有俩在广东,北京上海生源好,广州深圳也真不差啊!看看每年理化生信奥赛,华附深中放到很多省都是一个学校秒别人一个省的水平啊!可是放到广东这个75W考生的“文化荒漠”,连广州的一本率都TM的被压到12%了!12%啊!堂堂一个和北上并列的一线城市一本率只有北上一半真的好吗?我的重点来了,所以省内别的城市的孩子就 坑 爹 了啊!我高中在所谓全省前十的学校,毕业班60多人上了3个一本你敢信啊!天坑啊!别说广东好学校多,想考上中大稍微好点的专业你也得在全市最好的班里排前十啊!简单?反正我是看不出来啊!而且神烦的是很多人北上广说顺口了连TM高考也把北上广放一起提啊!真心不是一个概念好吗?前阵子CCTV做过一个复旦北大几个名校录取率的分省统计,广东几乎都是最后啊!其实呢。。我觉得高考大省考一本的难度其实差不多啦,全国人民现在都知道河南山东,但是江浙呢?自古文化氛围浓厚录取率也不高,特别是浙江除了ZJU就没211了。两湖考生也很猛啊,看看每年几大奥赛的省一等奖线和冬令营金牌就知道。但是湖北湖南好学校相对多。安徽江西呢?同样是没有好学校而且考生也不少(中科大招生太少就别提了)福建的考生也不容易。河北也比较惨,唯一的一所211还在北京。。而且不同省“一本”有哪些学校不完全一样的,如果有人能统计各省的部属院校考取率就好了。
学生服务号
在线咨询,奖学金返现,名师点评,等你来互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被求证明我就是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