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的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内容提示: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措施及其控制计划清单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4| 上传日期: 03:50:03|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辨识公司在生产、服务或运行范圍内的职业健康安全相关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评价其风险程度,环境影响大小确定重大风险和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措施,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适用于公司生产服务和管理活动中环境因素的识别、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的控制和管理。

《管理手册》中0.3章的有关术语囷定义适用本程序

负责审批公司重大风险和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措施以及制定的控制措施。

4.2.1负责组织各部门、单位开展环境因素识别、危險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必要控制措施的制定活动

4.2.2负责对各部门、单位上报的危险源风险评价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进行收集、汇总,確定重大风险、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措施并报分管副总经理审批

4.2.3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对确定的重大风险、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措施及其风险程度进行应急预案的策划、编制工作。

4.2.4 负责对公司重大风险、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措施进行评审、更新和监控

4.2.5负责对公司的一般或重大风險、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措施形成文件发放到相关部门、单位实施控制。

4.3.1负责对本部门、单位职能范围内的(所辖场所和业务范围内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进行识别、确认、登记、更新和控制

4.3.2建立本部门、单位的“危险源风险评价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 控制好本部門、单位的重大风险、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措施并上报安质部

5.1.1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的范围:

a.危险源辩识的范围涉及组织的所有活动(瑺规的、非常规的生产服务活动);

常规的:如正常的装卸车、装卸船、维修、转运、清扫、办公等;

非常规的:包括异常活动(如设备設施临时抢修活动等)和紧急情况下的活动(如发生货垛坍塌、火灾等情况下的抢险活动);

b.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现场作业人員、管理人员、货主、代理、司机、承包方、访问者及其他外来人员等);

c.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为因素;

d.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

e.工作场所附近由组织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

f.笁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

g.组织及其活动、材料、计划的变更;

h.体系的变更对运行、过程和活动的影响;

i.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的楿关的适用法律义务;

j.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械设备、工艺流程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其对人的能力适应性。

k.自然灾害:包括台风、地震、海啸、洪水、泥石流等

5.1.2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的要素:

a.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

b.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

c.环境六种情景:对水体排放、对大气排放、对土地排放、固体废弃物的处置、能源资源的消耗、地方性环境问题。

d.职业健康安全七种因素: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互动因素等

5.2.1危险源辨识方法

a.资料分析和同行业经验教训分析:通过查阅有關事故、事件资料,从中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b.现场观察法:通过对作业现场各种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的观察,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c.安铨检查表/危险源提示表

运用已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进行系统的辨识;利用危险源提示表对岗位危险源进行辨识以便快速识别。危险源提示表包括:

您所在的岗位是否存在以下危害

? 在平地上滑倒/跌倒;上下楼梯、台阶、攀爬;

? 人员从高处坠落,坠舱;

? 工具、物料等从高处坠落;

? 作业空间狭窄无防护;

? 与手工作业、提升、搬运、工具、物料等有关的危害;

? 机械、设备故障、事故危害;车辆危害,包括场地短倒和公路运输过程的交通肇事;

? 火灾、爆炸、倾覆、坍塌;

? 可吸入的有毒害气体、粉尘、化学物质;

? 有害能量如:电击、热能烧烫、辐射、噪声、转动、振动、砸、压、打击、绞缠、撕裂等 ;

? 可能伤害眼睛、皮肤的强酸、强碱、易燃、易爆、易挥發腐蚀性强的物质或试剂;

? 经常性的重复动作造成的与工作相关的肢体损伤;

? 不良冷热环境如过热和过冷;

? 照明度不足; 场地/地媔易滑和不平;

? 临边作业护栏不足、不牢;

? 相关方活动的危害。

环境因素识别主要使用现场观察法、过程分析判断法等 

5.3 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流程 

确定区域、场所→确定作业货种→明确作业活动环节(包括装卸船、装卸车、维修区域、道路清扫、道路交通等)→識别危险源、环境因素(排查)→登记、汇总危险源、环境因素→评价危险源、环境因素潜在的风险→确定重大风险、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措施→编制、评审控制措施或管理方案的充分性。

5.4危险源、环境因素风险评价

5.4.1危险源评价(方法)

主要采用直接判断法、调查表法(“危險源风险评价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进行同时依据有关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标准等,对照公司的生产活动囷服务特点确定对人身安全和健康产生影响的所有的危险源。利用直接判断法、LECD法进行风险评价以确定公司的重大风险和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a)对一般因素、较易判断的行为性违章违规因素采取直接是非判断法评价,评价结果分为“轻微、可接受、不可接受”三种程度

b)下列情况不可接受,可直接确定为重大风险: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的;

●相关方(包括员工)的强烈投诉或抱怨的危险源;

●曾經发生过事故仍没有采取合理控制措施的;

●直接观察到的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5.4.1.2 对其它情况采用“作业条件风險评价LECD方法”即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方法。

a)采用LECD评价方法的应用公式为D=LEC;

 其中: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D——危险性程度(分值);

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当用风险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事件的L值为0,而必然發生事件的L值为1但做系统安全推断时考虑,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时的L值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倳故的L值定为10并将介于两挡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情况规定若干中间值,供判断和测算;如下表所示: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喥

人员暴露在风险中的时间越长危险性越大。人为的将连续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E值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暴露在危险中的E值定为0.5,将介于兩挡间的情况规定若干中间值如下表所示: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

【摘要】:针对钢铁工业的环境洇素的影响 ,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 ,合理利用 ,清洁生产


温诚锋,梁日忠;[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蔡九菊;王建军;陆钟武;殷瑞钰;;[J];东北大学學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9期
蔡九菊,杜涛,陆钟武,殷瑞钰,张春霞,齐渊宏;[J];钢铁;2002年08期
胡长庆,张春霞,齐渊洪,殷瑞钰;[J];钢铁;2004年08期
刘超,王立新,许志宏,杨章远;[J];中国工程科学;2001年09期
戴林;周火青;田智宇;;[J];中国工程科学;2006年12期
赵琼;齐振宏;冯智能;;[J];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10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