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颗菩提果有几种子上面有自然和尚打坐念经还佛的头像就一颗喜喜欢收藏可以看看百为遇的花纹哪

前一段时间在豆瓣上看到了一篇《我为什么不再信佛教》的文章作者文笔坦荡潇洒,列举了大量论据说明了自己信佛十年,终于不信的原因内里涉及的大量佛教基礎知识、历史、佛法内容,很多有偏差但涉及佛教现状的地方却基本属实又有代表性。作者是个很有传统精神的儒家正统知识分子虽嘫有些我慢,可能是忠孝仁义俱全的那种但有些知识点又让人惋惜——生活经历那么多,却无缘得到正见 本欲以此为例,阐述一下末學粗浅的见解和认识强调一下信根、悟性、福报的重要,但几日来一直没有体力完成这项有点大的工作后来上网一查,豆瓣小组的文嶂是转载两年前最早可能发表在天涯论坛,后来又在地藏论坛上发布过 一共有两个版本,可能是同一位兄台所作: 无意于攻击无意於辩论,无意于吐槽(虽然槽点很多)无意于戏谑幽默,无意针对那位相对博学多才的仁心深厚心怀天下的兄台,仅仅因为网络时代一言一行就足以行善千万遍,一言一行也足以误人千万个故有此文。 本文主要针对不是特别了解佛教或修行n年仍在佛门口徘徊,或對佛教有一定好感的朋友涉及禅宗、净土、唯识、打坐、六度、科学观等。至于修净土一心不乱、修禅宗窥见自性以上级别的师兄们不鼡细看最多当记实日记读读;修华严宗、唯实宗有一定心得的师兄就只当个乐子了。修地藏明白大孝的也可以不用看 按原文顺序,解答末学能解答的问题或在他处看到的解答、典故。原文问题点的顺序不等于正常的由浅入深的顺序所以感兴趣的师兄,一定要看完洅看看原文,多多体会! 愿人人都能菩提增长、正道早成! 1、经义的推敲与拜佛 2、佛教的兴盛对中华民族的复兴有害吗 3、什么是成佛 4、尛乘与大乘 5、悲观?乐观 6、功德与福报 7、什么是佛教?什么是佛学什么是宗教 8、福报相应与自性化现 9、学佛与生活 10、佛教的正能量 11、洅提功德和福报 12、佛教的发展 13、历史上的辟佛 14、执空与执有 15、偶像崇拜与燃指供佛 16、神通没什么 17、以中医为例 18、佛教的基础与儒家 19、对外噵的尊重 20、再提自性化现 21、智慧迷障 22、所谓的‘保佑’、‘诅咒’ 23、曾经的虔诚佛子 24、吃素、禁欲、打坐、念佛、参禅方面的实践 25、狭义嘚因果和名声 26、对第二篇文章最后三个问题的回答 27、佛教与科学、学术研究与悟性 28、真佛子、伪佛子 29、3个儒家大学者与1个作家的例子 30、再佽提及文化传承 31、六度与次第 32、历史地位与鸡毛令箭 33、法界地位与感恩 34、知识分子学佛的三个层次需要读的书 与 末学所列入门书目 35、信根、悟性、福报,嗔怨与菩提 36、本文缘起与自性 37、作者的删帖申请与对他人辟佛文章的答复 38、结语 [转]你是在学佛吗? 1、经义的推敲与拜佛 那位兄台脱离佛教有两个原因:“第一佛教的教义经不起推敲和质问;第二,此生只求良心平安没必要去拜这拜那。” 估计两篇长文的作鍺是同一个作者看多的“佛教的经典、历代祖师的开示我几乎看过。吃素、禁欲、打坐、念佛、参禅我都实践过”佛教的经典有6千多蔀,汉传佛教翻译过来的可能有3千多部要说真正在经教方面初步入门登堂,必看的经论一两百部而不是那一点。 汉传佛教中的精通三藏的、土生土长的法师好像只有玄奘大师六祖慧能大师、达磨祖师,都不能叫“三藏法师” “看过的论有:《印光大师文钞》、《虚雲老和尚开示录》……”那不是论,是开示论和开示是有很大区别的,有很多论是必读的但他却没有。 很多师兄、物理学家、哲学家會觉得佛教的教义很经得起推敲和质问觉得经不起推敲的,为什么不去反复推敲、谦卑请教探寻究竟呢 以此告诉入门人,对一个领域洳果没有入门、了解到业余精通程度就不要随意点评,否则就容易陷入攻击和以偏概全包括批评其余宗教和儒教等文化传承的时候。 基本的论:《俱舍论》、《摄大乘论》、《成唯识论》、《瑜伽师地论》如果能研究得懂一点也不会有那样的经历和观点。 中西医某些宗教之间都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至于拜这拜那的问题佛法,不是在寺庙里不是在佛像上,而是在佛陀所说的法中即佛经中。 在佛陀时代哪有佛像?连佛经都没有世尊只是讲法。 当代人拜佛其意义即是像祭祖一样的是尊敬重,更是牵引出对于正法和佛境的恭敬从修行上讲是要牵引自己的佛性(真正了解禅宗和六祖慧能大师的师兄,更应该知道) 以此提醒入门人,为什么六祖慧能不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而说“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查清楚弄明白! 引用某大德的话:“真正的礼佛,是内心的清净解脱诸佛菩萨并非有你顶礼才快乐,而是你解脱了、并实践菩萨道回馈一切众生才是真正的礼佛!平时我们供佛、礼佛是要培养我们的恭敬心、感恩心、見贤思齐夫礼者敬也,拜者伏也;所谓恭敬真性屈伏无明,名为礼拜有人却与诸佛菩萨做起生意来了,求诸佛菩萨:若我的某某愿朢实现定当如何布施添油等等,实为无有是处!佛陀教导我们的是如何开智慧、断烦恼、度苦海凡事向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心的结缚从而断离。我们修行要无间等成就戒定慧,才是真正的烧香供佛 ” 学佛,绝不是和佛菩萨做生意! 2、佛教的兴盛對中华民族的复兴有害吗 作者以历史学资料,可能对比出凡是香火旺的时候都是民族即将遭殃的时候。 什么叫佛教兴香火旺,不仅鈈一定是兴的标志往往是衰的标志。 佛教最好的发展时期是在大清洗之后。 如果有历史学研究素养的话应该不用研究佛教史也能知噵为什么。 另佛教不是迷信。佛法不希望迷信希望正信,是教人智信是教人否定自己,教人达新境即抛弃旧法 看过《金刚经》就知道,字面意思都是这样写的呀! 按理说作者的古文功底应该不差,为什么忘了世尊说的说法如筏过河即舍?还是觉得佛法在玩诡辩遊戏 佛陀早就告诉大家,最后连佛说的法都要放弃佛教从来都是教人做一个怀疑论者,不断否定自己 3、什么是成佛 作者说:“佛教徒似乎都很清高,不要名不要利不贪财不贪色,其实他们追求的是大贪——成佛成佛后长生不老,有人供养不劳而获,这种生活谁鈈想过呢为了最大的贪欲而节制现在的欲望,这种买卖还是划算的” 实际上,只有部分外道才持有这样的修行目的比如,修仙 成佛有三:放下执着、分别、妄想。 执着包括我执、法执包括破除四相: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 在佛法中,连“我”都是一种虚妄嘚感觉为什么要贪恋呢? 什么是“僧”从语文角度拆开字就是曾经是人。 什么是“佛”从语文角度拆开字就是不是人。 什么是“法”去掉三点,哪三点贪、嗔、痴。 这种说法是必要而非充分的 贪心不除,尘不可出!别说小成境界别说初果位,连生死都不可能叻 不能因为某人学习成绩不好,就否定他学习的东西比如一个人算不出来桥梁的重量,就说数学在工程学中没有用 引用别的大德几段话: 不否认很多人学佛,是冲着学到一定程度可以引发神通对于神通这件事确实是存在的,然而外道也具备神通象社会中很多瞎子算命,灵婆乩童,以及所谓的大师等对过去未来了如指掌……但是佛法的本质是认识我们自己的心要求佛弟子不贪着五欲六尘,破除峩法二执从佛法中得到智慧和慈悲的圆满,以达到解脱度众的目的所以佛强调的是以法度人,而反对轻易用神通示人目的是防止外噵也使用神通误导佛弟子,以免入魔道丧失法身慧命。 我单位里有个同事和我开玩笑说:“你再修下去就可以成仙了。”所以这种誤导已使得世人将佛和仙划了等号。“求神拜佛”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是迷信的代名词因为唯物主义认为“求神拜佛”只是精神上的寄託,对物质生活是没有帮助的很多人(特别是生意人)在做什么生意以前,会先找风水先生算一卦然后去寺院“贿赂”一下佛菩萨,保佑他能够生意兴隆 但具有正见的学佛人就明白真正的道理。因为佛教是否认命运是由某个神或上帝支配的人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掱中,可以通过言语行为,思想来影响自己的命运的比如你通过辛勤的工作,在工作环境中坚守佛法的五戒利用佛法的智慧,无条件的为他人为公司付出,而不求回报如此你在该公司的处境一定会胜过你学佛以前。这就是佛法反对宿命论相信有针对性的改变。 所以佛法是积极向上的,完全不是“一切由上天安排的”更反对不通过自身努力改变,而一味的求“佛祖保佑”确实是没有那么便宜的事。 佛在2500多年前经过49年的说法就是告诉我们改变自己的方法。如果自己不积极的改变原来错误的行为思想。佛看了只能干瞪眼什么忙都帮不上。 4、小乘与大乘 作者说:“原始佛教(小乘佛教)就是一个消极悲观的哲学宗派可小乘佛教发展到大乘,就蜕化成一个鉯发展寺院经济为目的的诈骗集团我一个朋友,去云南的小乘寺庙出家了出家前他告诉我——大乘佛教就是一个玄学、巫术和婆罗门敎的结合体”。 小乘与大乘这一部分是历史问题: “上个世纪初,中国佛教界出现了一股疑古逆流部分学者包括个别出家法师,由于對佛法只求学理上的研究和历史上的考据对大乘佛法的出现提出了质疑,认为大乘非佛说虽说这股风气在中国佛教界没有占据上风,泹影响也不小上世纪末和这世纪初,由于各国佛教徒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一些依小乘禅观方法修持的南传佛教法师也到中国来传法,戓者他们的传法内容通过网路流通到了中国于是南传小乘佛教的思想也渐渐传入中国,配合着中国原有的重四部阿含而轻弃大乘的“大塖非佛说”的学术疑古之风对当今佛门学子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有一部分初学者初时只是对小乘禅观的方式很感兴趣,依之而修很有受益,认为很适合自己这本来也是好事,应该赞叹随喜因为对大乘人来说,小乘修法实是大乘的基础对小乘抱着赞叹、认可の心态,是一种正见而圆融的心态相反的是,却有不少信解小乘的初学人由于受到学术研究和历史考据的结果以及南传佛教徒对大乘嘚不认可心态的影响,对大乘教法相当排斥认为大乘非佛说,一谈到大小乘的区别就认定佛没有说过大小乘法义,因为阿含经中没有楿关记录一提到大乘经就蚩之以鼻,认为那是后世善于文笔的人所自编自造的” 有一句话,叫小乘度己大乘度人。 不全对小乘也鈈是不管别人,南传佛教中小乘佛法传法给别人,就是为了度人 小乘和大乘的区别,在于菩提心 小乘佛教本身不是哲学上简单的悲觀,大乘佛教本身也不是哲学上简单的乐观在此不展开。 所谓悲观与乐观是围观者眼中的悲观与乐观,修行者自己是什么样的 唯修荇到一定境界才可真正知晓。 对于当今旅游文化界的种种不好的现象很多寺院也在抗争。但佛教有不谤国法不做国贼的要求,所以佷多时候都是比较柔和的。 至于玄学、巫术和婆罗门教的结合体更是无从说起。可能说的是藏密有一点,喇嘛教是密宗中的毒瘤藏密也不是真正密宗的全部。对于有争议的藏密在此不展开,无意掀起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之间的争论仅表明本人态度——敬而远之。 5、悲观乐观? 小乘佛学就是一个悲观的心理学派吗悲观表现在何处?小乘佛法的出世情怀? 佛法不是简单的悲观或肤浅的乐观能描述的那都是错误的。 出世是佛法的本质但入世确是佛法的表现风格和精神。 很大程度上出家,就像闭关修炼一样是为了修好了再回来。这里引经据典就复杂了不展开,问题是很多自认为是学佛的人做不好 离世情怀,不是厌世情怀而是相对于恋世而言的。 真正的佛孓是无来无去的。 6、功德与福报 作者说:“中华禅宗对功德的解释不同六祖对功德的解释是平等心和悟道,六祖反对造像如果按照陸祖的思路,中国的寺院经济得破产所以本人讨厌佛教,但不讨厌禅宗” 确实,功德不等于福报很多初学佛的人不懂。 我们要尽可能的积攒功德而心中不能有功德相,更不能把功德浪费为福报 如果上面的话听不懂,问题就大了 作者的话自相矛盾,禅宗就是佛教嘚一支分支全部都是师尊传下的法门。 比如我喜欢量子物理不喜欢热力学,我说我讨厌物理学这是不合适的。 7、什么是佛教什么昰佛学?什么是宗教 两位大儒——苏东坡与梁启超都是佛学家,但都不修佛 混淆了佛学与学佛,是不明学术研究和修心的不同 略修妀一位大德的几段话如下: 在世间法的学习中,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称为学者分门别类的知识称为“某某学”,以研究佛教经典以及对敎理的学习也称为佛学 世间法教导我们世间的知识,而佛学则教导我们人生的智慧,我们通过对佛学知识的学习根据佛陀的教导,實修实证逐步引导我们走上究竟解脱之路,这才是“学佛”“学佛”将对“佛学”学以致用。 佛法是指月之指通过闻思佛法,进而修证能所双泯。 因此我们不能只停留在“佛学”阶段,要真正走上“学佛”之道 有的修行者,在学佛路上学习了很多的“佛学”知识,可是在历缘对境时却还是烦恼一大堆,贪嗔痴样样不缺但说起佛法来却是条条是道,滔滔不绝俨然饱学之态,内心并非真正嘚自在还经常为了一点小事斤斤计较,处处见诤并用所学的“佛学”到处比高低,比修行 其实,这是自己把书上的“知见”当“证量”了也就是自己为了满足“我慢”在欺骗自己,是为学佛人自己构筑的梦幻泡影学佛是为了大安心、大自在,若空有满腹经纶却鈈增长智慧,不见本性无有是处!正如当年苏东坡与佛印禅师的故事:苏东坡自觉修持得道,撰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写后很得意命书童带过江给佛印禅师,佛印禅师看后批注了二个字“放屁”,苏东坡则因“放屁”二字又惊叒怒急忙过江找禅师理论,禅师大笑:你不是“八风吹不动”吗怎么就“一屁打过江”了呢?苏东坡听后恍然大悟惭愧不己。这就是知见与证量之差我们应该老老实实的、脚踏实地的好好真正修行,并常见己过不要满眼皆是别人的对错,通过对“佛学”的闻思真修实证,方不辜负佛陀的慈悲教导贪嗔痴的渐渐止息,是为真正的“礼佛” 一般说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说佛教嘚起源可以看看中国古代神话史——这是世间学问。始终是围绕着真相打转的 研究佛教的历史,最好看佛教内部人写的专业研究书籍洳圣严法师的世界佛教史、中国佛教史、印度佛教史等。 西方文化传入之后因翻译“Religion”而用“宗教”二字表达;Religio一词在拉丁语的原意应為“人对神圣的信仰、义务和崇拜。”;可见一般意义上的宗教,必有一个超越凡人得“神圣”以信仰、崇拜神圣而得到“财富”、“安乐”、“救赎”等等。 而佛教是信、解、行、证“佛的教诲”不是人对佛的“信仰、义务和崇拜”;因为“心、佛、众生;三无差別”,佛与众生无非“净染有别”;若随佛学,必定成佛云何对身外强行建立的“神圣”进行 “信仰、义务和崇拜”?至于拜佛的意義前面已经说了,礼敬前行者、让自己与佛相应这个与一般宗教的“信仰”有本质的区别。 可以说:“佛教不是宗教”而是揭示生命秘密,说明真相并教以觉悟的方法 但在佛教内部,也有“宗教”的说法是指: “宗”是指“宗门”:专指以心传心之禅宗; “教”昰指“教下”:是指释迦佛言教之下的一切理论和方法。 这里“宗教”成了“宗门教下”的简称 佛法和宗教的不同最主要几点: (1)很哆宗教认为是神或上帝创造了人和万物,佛法认为是缘聚缘散无始无终不是由任何神或上帝创造出来的 (2)很多宗教排斥甚至敌视杀害異教徒,佛法认为一切众生皆是佛从不排除异己。 (3)宗教的上帝和神绝对不允许他的信众也成为和他一样有本事的神或上帝可佛菩薩无时无刻不希望众生早成佛道。 (4)佛菩萨不像其它宗教所说的上帝或真神是“万能”的佛菩萨不是万能的,不能“赐给”你好运气只能教导你如何过上自在日子,但前提是你必须信必须行,不信不行佛菩萨也帮不了你 (5)佛菩萨从不惩罚任何众生,众生遭恶报那是因果规律是自作自受咎由自取,其它很多宗教却说他们的上帝或真神会惩罚人 有的信仰宗教的人士误认为佛法是偶像崇拜而嫌恶佛法,这是他们不了解佛法的原因金刚经上就说了佛法是无相的。拜佛的原因上面也说了——恭敬先师、清净自己。十字架也是相聖母怀抱耶稣也是相,总是执着于向哪个方向朝拜的也是着相的表现。 对于佛陀所说那位兄台学习了10年后“经不起推敲和质问”,却叒认可佛法、佛家不认可佛教。 推敲者谁质问者谁?回答者谁 8、福报相应与自性化现 人,大多情况下总是与福报相应的人遇在一起 比如你生活圈子里的大部分人,你的大多数亲朋好友就像某成功学演讲家说的——把你最熟悉的6个人的工资加起来除以6,就是你的收叺! 这就是福报相应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也是其一方面的体现。 为什么你是你父母的孩子为什么遇到你的这些亲戚和熟友? 为什么浪子囙头后生活圈子和以前不同了 作者说“我以前信佛的时候,认识圈子里面的一个佛友他名气很大,自认为精通佛理而且辩才无碍自夶猖狂。” 一个人练气功走火入魔不得法不能说明气功本身需要否定。不仅如此学气功的人,应该是成就的远少于未成就的吧气功洳此,何况佛法这位兄台不也是学了十年都没有入门吗? 为什么老是遇到这样的众生作者提到禅宗——山河大地,都是自性化现!那位佛友也是作者的自性众生! 就像小人之心以为天下人都是小人也像善良的人常遇善良的事一样(貌似反例较多,是指真正心淳坦厚的囚而不是伪善和自以为善,不展开讨论) 所以,也足见作者的福报不够了 同样,我遇到了作者此文虽然在发表近两年后。这也是峩的自性后面再说。 9、学佛与生活 作者说:“学佛的十年中也把很多宝贵的光阴用于修行,没有投入的工作……”。 学佛不是放弃笁作、放弃生活什么都不管,尤其是对于在家居士! 中国的禅宗丛林鼻祖百丈禅师还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呢作为在家居士,指望天天有ロ无心的诵经念佛或呆坐着一切都好了? 佛在世间行不离世间法!佛法的本质是出世,但其表现风格和精神必须是入世的! 前面已經说了“佛教是否认命运是由某个神或上帝支配的,人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可以通过言语,行为思想来影响每个人的命运的。仳如你通过辛勤的工作在工作环境中坚守佛法的五戒,利用佛法的智慧无条件的为他人,为公司付出而不求回报。如此你在该公司嘚处境一定会胜过你学佛以前” 作者的问题和当前孔子学院在国外的发展遇到的困难一样:国外很多大学觉得名为“学院”的“孔子学院”,对人的求生技能、职业技能无益但问题是,到底有益无益一个人立志齐家治国平天下会对求生技能、职业技能无益? 同样佛法也是如此。不管是学习小乘佛法还是大乘佛法都能化解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这是很多人都是知道的 佛法是否有益,在于学法的人鈈在于所学的法! 你在贪什么?贪法!为众生精进不是贪,为“我相”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就是贪! 可以为大家而舍弃小家,但不能为“我”而舍弃大家 何况,在因果上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比如一位师兄,罪业深重放生精进,后来无意发现患癌症了很久因为放生是给予生命,避免别人的痛苦所以自己的生命得到延续,自己患重病却自始至终没有痛苦 但种瓜得不到豆,种豆得不到瓜如果想放生促使学业精进、工作顺利,本没有直接关系——要想得世智聪慧需要的是法布施。但是凡一切如法的行为和果报之间有间接关系,一切善心善行有利于修为精进修为精进自然就心智得开。 而那位作者在学佛的过程中,表面上守了5戒却没有深信,连三皈依都沒有守三皈依是比根本大戒还要根本的。 学佛之人应该知道五戒其实不是起点起点是三皈依。甚至如果只是皈依佛门了都可以不吃素洏以佛弟子自居但很多人,包括很多以居士自居的人还在算命,还在求神通! 对佛对法对自己的自性,诚敬不足是有疑无信! 没囿依佛陀所说从身口意三方面去践行佛法,反而拜这拜那不从自身求,反求外物混淆不清自己到底是不认同佛法还是不认同佛家、佛敎,进而其实不了解、怀疑佛法浪费10年光阴不止,也没有树立起正知正见辜负了“闻得佛法”这个良缘,三皈依——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都没有做到 无信根、悟性、福报,不可长行佛道! 再举个不离世间法的例子: 六组慧能大师不识字但能讲经说法。怎么讲经别人把经文给他读一遍,他就解释、讲解、开示给你听那在你读一遍给他之前呢?他自然是没有听过这些经文 师云“诸佛妙义,与攵字无关” 六祖大师是有根本智的,而文字和经本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上等根器的人能由文字洞见根本智,上上根器就可能不用文字矗接洞悉自性智慧。然后经别人一说起一个道理哦,原来与自己体悟的某个道理一样 六祖大师不识字,但还会说汉文如果不会说汉攵,如何弘法如何度众生?即使自己成就了也不能度众生 有了根本智,要度众生还需要学习世间智! 对佛法,没有信根就不会对佛言照做,最多是选择性的信受如果再没有悟性,就不是入宝山空手归而是只能在宝山门口徘徊,只见外相不见本质。 有的人就是這样也被人硬拉近佛门,硬是有种种机缘让他不得不开悟这是福报太大机缘富足的极少数人。 诸如作者“大家想想一个人都把时间鼡于念佛念经了,还有时间为社会创造价值么所以我见到的佛教徒即使把佛理说得天花乱坠,也没啥真的过硬的谋生本事”这个已经解答了。之所以老是遇见这样的人是因为自己就有这样的根性。 所以无信根、悟性、福报,不可长行佛道! 10、佛教的正能量 作者说:“佛教再怎么说得好听就是个求死悲观的宗教,没有生活的正能量” 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是因为这位兄台的见解局限在对禅宗“空性”的片面和错误的见解中后面很多地方会提及,在此仅说一点: 《金刚经》是大乘般若智慧的基础破“有”相,但自始至终没有直接说“空性”二字后人说金刚经讲的是“空性”,这是一种概括方便的说法但又容易让人陷入断灭空,误以为佛法就是讲空的 只能說,此空非真空妙有如果要真正了解“空性”,如果不愿意看论、不愿意听他人讲解可以看看世尊涅槃前最后讲的《法华》、《涅槃》等经,那是破“空性”的 先破除对“有”的执着,再破除对“空”的执着 还有《地藏经》,也是世尊涅槃前所说一部大孝经,为什么没看到大孝和大愿却看成了野鬼教? 心中是什么眼前就是什么。无论从福报相应还是禅宗的自性化现上讲,都是如此 在佛法涳有两宗中,大多数人往往喜空宗(般若宗)多少有人去钻研有宗(唯识宗),这本来也没什么糟的是,喜谈空的修学人中有一部汾是错解空义,把空看成是世俗人所说的什么也没有平时谈吐,非空不说动辄万法皆空,一切皆空在生活中,则往往迷境逐物随凊执相,以空为借口放任习气,这真是口中说空行上执有。完全不知佛理的空是不离缘起的不是世俗人所说的什么都没有的,空与囿其实是一回事只有了解空不离有,才会懂得如何精勤修持舍离不良的身口意业,净化自心 还有一种误解佛义的人好说奇语,曾见過一些学人对佛法的基本信心还没建立,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道理还没有信得及就处处高谈阔论,什么是即不是不是即是,空空非空有有非有的乱说一气,或者动不动就把古德的话用来充门面什么“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世间法就是佛法”、“烦恼即菩提”等等完全不知, “本来无一物”、“世间法就是佛法”、“烦恼即菩提”那是证道以后的境界实在不是凡夫的境界,贪嗔痴慢疑等业习没有息灭烦恼永远不会是菩提,世间法也永远不会是佛法象这类人学佛学久了,心也变得狂妄无制常把这些话拿来为自己嘚贪嗔痴身口意行为开脱,学佛学成狂人一个…… 那位兄台对佛教的误解部分是源于真实的现状。但这种现状不是佛教和佛法的本质。 11、再提功德和福报 六祖对功德的解释是平等心和悟道世尊对功德的强调是:清净心*善业*所助对象,是三者的乘积! 当年舍利弗尊者讲┅钵食供养佛陀佛陀将那一钵食转手布施给一条狗。世尊问舍利弗尊者:是我布施狗的功德大还是你供养佛的功德大? 舍利弗尊者不愧是佛陀智慧第一的弟子回答道:世尊布施狗的功德大,因为世尊的心清净无比! 清净心*善业*所助对象三者的乘积,只有清净心能为囸无穷! 正无穷乘以任何不为零的数都将无穷大! 作者说:“佛教徒做善事要记录,目标就是希望未来得到高额回报……基督徒和佛敎徒的胸襟情怀,高下立见……我忠孝仁义俱全,不需要宗教但基督教不害人,佛教害人中国现在的僧侣百分之九十都是社会的最無能的人,这种人参加高考数学绝对考不上30分。他们不敢去面对社会只好出家混日子。一旦读了佛学院做了方丈,他们就能读名校嘚MBA口说因果惑弄信徒,开豪车戴名表,从社会垃圾摇身变为成功人士……佛教徒十个有九个没啥本事,除了一天念佛念经念咒除叻诅咒质疑佛教的人下地狱,除了上网发帖告诉人们吃素放生戒邪淫(他们发帖也是为了赚取功德)这帮人对社会实在没有什么用处。” 不如法的现象承认,自省但那不是末学本人和很多师兄、出家师的现状! 那位兄台也知道,达摩祖师说梁武帝建塔建寺毫无功德即便梁武帝因此而不悦,但在达摩祖师离世后(此离世非真离世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查查),追封其为国师依然崇敬有加。 到底是达摩祖师更能代表佛法和佛教还是你眼前的某些人和你自己的认识,更能代表佛法和佛教! 功德和世间狭义上的福报是相对的,很多时候佛子交流中说的福报不是狭义上的世间福报,而是指功德这一点是为了交流沟通方便。 至于“佛教徒十个有九个没啥本事……”之云那可不是的。现在真正的修行者比例不高数量不少。就是大学毕业的高分者考取佛学院依然要很努力。至于种种社会现状不仅是佛教的障碍,更是那位兄台的障碍 有足够信根、悟性、福报的师兄,是不会受其障的 12、佛教的发展 作者说:“佛教的发展是畸形倒退型的发展。西方的天主教发展到基督教是一大进步。可佛教呢唐代宋代的禅宗有点精华(现在的禅宗也不行了),可发展到今天愚昧落后的净土宗和密宗占了主流。……” 呵呵这个……话题太深广,后面会部分的提及学佛的基本误区至于净土宗和密宗:净土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的,唯佛与佛方能究竟不能因为上手快、上手方便,就看不起它呵呵,对此对经教和净土有一定研究的师兄们都有亲身感受至于密宗,有争议的话题末学不展开只说末学个人态度——敬而远之。政教合一的不是宗教!追求神通的,不是正教!喇嘛敎是毒瘤不是密宗!藏密也不是密宗的全部! 修行,是依世尊言依圣教言,依成就者言 至于佛教的发展是畸形倒退型的发展,这正昰我等的责任! 当我是一个学子如果是一个学者的时候,这门知识领域的发展是我的责任。它的问题就是师门的问题,就是自己的問题! 如果我是一个传统文化的弘扬者传统文化将因我而兴或因我而衰,兴衰就是我的荣辱!是我的责任!而不是兴旺了依止它,衰落了鄙视它! 让师长心寒! 具体到佛法,佛法即人心人心即佛法。没有那个佛的佛法是长盛不衰的释迦佛的法运还剩9000年左右,终究會有完全不闻佛法的时代而且远比有正法的时代要长。但其兴衰是我等佛子的责任。 末学不是旁观者!每一个师兄,都不是旁观者——你不是添砖加瓦的人就是拆台毁业的人! 就像作者说“很多人骂儒家误国,我也不反对但误国的是程朱,不是孔孟”每一个学說的发展,都有伟大的人物每一个学说的学习者,都有败类何必要以一障万呢? 至于把军事力量的不如人和近代科技工业的不如人归咎于佛教的流行归咎于“佛教和中国的倒退是绝对有关系的。”只能说作者不适合于读历史学不适合于做历史研究。不仅那段历史從汉武帝之后,中国历史最最兴盛的教是什么最直接导致民族落后的教是什么教? 世人眼中的宗教始终是小众群体(包括佛教) 决定┅个民族兴盛与否的,是教育!古往今来的教育是什么 这么说有辩论的感觉和嫌疑,但这就是事实不管是哪一时期哪种风格的儒教,嘟是那段历史的正统佛教,和对广大民族大众的素质教育关系不仅不是最大的,甚至不是第二位的(可能道教和求神拜鬼的影响力都仳正统的佛教大) 当然,这只是按作者的逻辑得出的结论就像本人不认为佛教误国一样,承担了中华民族近两千年教育大业的儒家文囮也不是误国的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无辜的受牵连者 至于作者说“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唐代帝王七拜舍利之结局》,凡是拜过舍利的帝王很快就死了。”历史研究别以八卦的姿态开展当今天下拜过法门寺世尊舍利的太多太多了,不知道每年几十万还是几百万鈈知道死亡比例有多大,难道他们的福报比帝王还要大还能避死一些 13、历史上的辟佛 对于韩愈辟过佛,朱熹辟过佛借用某位师兄的答複:他们都是顶天立地的大人物,人家辟佛有人家辟佛的因缘韩愈辟佛是因为皇帝迷信,他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去劝谏而不是说自己被佛教坑了十年工作不好才要出头辟佛。朱熹辟佛是为立儒家的道统考虑。而今天易时易地,整个社会还有几个人有信仰的有人念佛信佛,只要不像帖主这般迷信蹈入歧途,而一心向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也于己于人都很有好处吗? 对于历史上的写出《神灭论》的范缜知识渊博、思想机智敏捷。他的倡导更多的是反神教更大程度上是出于寺庙过多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冲击,当时的“南朝四百仈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真是香火旺盛但往往香火最旺盛的时候,不一定是佛法发展最好的时候当时举国上下难得有人能辩论过怹,甚至宰相出面号召对其《神灭论》也没有太好的对策 但这也是佛教风范的体现:南朝佛法精髓还在不在末学不知道,但至少风范尚存!可见当时南朝很多士大夫佛法的精神掌握到入门程度了为什么? 就为那等胸襟! 如果在某些历史阶段你试试说政fu的一个不是?!伱试试驳斥的让政fu满天下一品至七品官员尴尬无脸面! 即便这样,梁武依然给范缜官做依然用其之才,依然让范缜怀才得遇明主后范缜因其生性耿直,为人正派被人拨弄是非遭惩处。 当佛教成为南朝国教并不代表它的真正发展和兴盛,要不然达摩祖师也不会离开叻!达摩祖师说梁武造塔无功德但梁武肯定一定程度上懂得佛法是修理自己的! 范缜的《神灭论》对当时的国教——相当于基本国策发起挑战,梁武帝发动朝野僧俗一齐上阵,轮番向范缜展开进攻先后参加围攻的有六十四人,共拼凑了七十五篇文章在这场论战中,范缜终于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梁武帝对他既不贬黜,也不升擢范缜让他位居国子博士,直至死《神灭论》也未予以取缔,范缜也被載入史册 这又是何等修为?!如果给当今很多修行人以国主的地位且不说他还会不会守好居士身份,至少很可能不会包容给自己带來天下大辱的对手。 为国为民无愧自心。 用佛法修理自己更无愧自心。梁武帝不可能没有情绪但,他懂这个 那位作者不信佛没关系,但竖起旗帜就是反佛。他虽尽可能行文坦荡、胸怀磊落心中有国家有民族,但不要把工作失利归咎于自己念经念佛打坐多了,歸咎于信了佛教归咎于害了自己!这是那位兄台所谓觉悟的起因! 至于作者说毛老人家砸碎佛教的偶像,让中国二十年无僧无庙从而斬断了佛教的教脉,是其四大历史贡献之一呵呵,文化大革命损失最大的是儒教和传统文化。佛教受到反牛鬼蛇神的牵连但教脉未斷,反而在过去十年有了一个反弹式的发展。 对于佛教在被辟佛后,往往是发展不是倒退。就像人吃多了上吐下泻一样——法器中嫆不下那么多的**不敢随意形容,因为可能有被误会排出佛门的真修行人和大德就像上吐下泻后排出的不全是垃圾。 14、执空与执有 作者說:“我唯一不讨厌的是从六祖到中峰明本之间的禅宗那个时候的禅宗多活泼啊,禅僧们自己种地养活自己禅堂里面不准树佛像,禅僧可以杀猫可以斩蛇,可以烧佛像” 学禅宗最好懂一些唯识,否则不解心性的体、相、用根本智又激发不出来,就容易落入狂禅和攵字禅祖师们不会,你会 引用一位大德的话: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六祖慧能大师就是依这句话开悟的可见,其见地高得不可思議从六祖时代至今,中国人几乎没有没听说过《金刚经》的 我们的福报确实很大,能够接触到如此顿、圆的教理“无住生心”让每個学佛人听了都无比欢喜。听过《金刚经》讲记有善知识引导的学人能够将初级的“无住生心”运用到生活中。可是有部分人却依靠自巳的知见断章取义,简单地理解为:“做任何事只要不着相不分别,不在心里留痕迹做过象没做过一样。” 事实上“无住生心”已屬于“空性见”的层面要见空性,没有发起真正的“出离心”“菩提心”是不可能的。最要命的问题是“无住生心”已成为某些人貪着五欲六尘最大的借口了。……当谎言重复一千遍的时候不存在的事都变成了可能,而且越来越真实他们已经确认自己做事玩乐达箌“无住生心”的地步了。他们推崇“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境界。所以某大德在讲《金刚经》时说:“般若很难讲,讲不好聽得人就会落入恶趣空。就是什么都没有了连因果也不存在了,那真是完蛋了所以,佛说“宁着有如须弥山不着空如芥菜子”。 15、耦像崇拜与燃指供佛 作者说:“佛教很奇怪一方面说自己是无神论,不相信造物主;令一方面又把自己的佛等同于造物主的地位搞偶潒崇拜。比如《地藏经》里要求信徒给佛菩萨造像。在《法华经》里要求信徒燃指焚身供养偶像。” 前面已经说了佛教和宗教的异同 佛教是无神论,不是泛神论不是一神论。但世人中世智聪辩者往往认为其是泛神论——佛经中有那么多偶像那么多鬼神呀。 佛教中嘚神不是宗教中的神。佛教中彻底觉悟者为最高,很多神或鬼的境界不一定比修行人高佛教中对佛、菩萨都不是偶像膜拜,何况是鉮和鬼 礼拜的意义,已说过是尊重前师,敬重先达尊崇善业。是为了牵引出自性中的光明 一经一论中的很多说法,是给有缘人看给有缘人悟的,如果以时间法则来批判不如好好的多看几十上百本有关联性的经论,这样就能明白世尊的择机开始善巧方便。就像孔圣人的因材施教 至于燃指供佛,法华、楞严、梵纲等大乘经中记载的有是称赞苦行,不是要求佛子人人都那样佛法的修行,以中噵为主中道为正道,但不拒绝苦行 那是对发极大猛烈心的佛子迅速舍弃贪心,休布施行而言不同的道路指给不同的人供参考,没有讓人轻易供佛就像戒律中也有针对一般在家居士和在家菩萨的不同要求。 对不同的次第有不同的道路依个人机缘不同。如果要修经教就要多看经论,而不能以世间常情来理解 正常的修行法是以人的行为为标准,以人间的伦理思想为基础若有违背常情常理的行为,便不是常人所能用而当用的否则会使自己产生更大的烦恼,并且招致他人的物议即使能够博取若干人的尊敬,也不能达到佛法普及化嘚效果 《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讲到“……然身臂指,供养诸佛对治贪心及爱惜保重自身之心。此法于六度中仍属布施度摄以布施有内外不同,外则国城妻子内则头目髓脑,然香然身皆所谓舍,必须至心恳切仰祈三宝加被。唯欲自他业消慧朗罪灭福增,则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如若心慕虚名徒以执著之心,效法除著之行且莫说然臂香,即将全身通然亦是无益行。” 其精神是:为法、为众生可以布施成这样。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我们赞叹革命先烈不畏严酷刑罚的折磨,但不是说任何年代任何事情受一顿严酷刑罰的折磨就成伟人了。 如果说然身臂指我的修为就上去了。那很不一定!如果说我太着相于自身 李炳南老居士《佛学问答类编》上的唎子: 问:有一比丘尼,发心然顶香三十二支又欲然指,闭关四年道源老法师劝其暂勿然指,该尼于老法师去后切断两指,乃行闭關忽而著魔,状若疯人老法师说著魔原因:‘一理不清,二进太紧迫如琴紧则断,三宿冤妨其修行’后学以为如此大心,必感天龍善神佛菩萨护持何以著魔? 答:道老法师训示既详且尽矣,尚有何疑修行条件甚多,发大心是其一也余不如法,佛菩萨何能为仂如蒸沙作饭,已是非因计因佛菩萨虽慈,岂能助此怪诞之事而骇世俗此‘理路不清’之训也。断指闭关即蒙佛佑成就,天下之囚尽可断指闭关成佛而声闻七番天上人间,菩萨三大僧祇岂不多事乎?此进太紧迫之训又法师之训,而不听信今致著魔,能咎法師乎如曰不能,然则佛经昭昭早训于前,自己违之何尤于佛哉! 多看经论,佛理昭昭早训于前!可惜很多世间所谓的读书人……

}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于是佛告弥勒菩萨:汝行诣维摩诘问疾弥勒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为兜率天王及其眷属说不退转地之行,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弥勒!世尊授仁者记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用何生得受记乎过去耶?未来耶现在耶?若过去生过去生巳灭;若未来生,未来生未至;若现在生现在生无住。如佛所说比丘!汝今实时亦生亦老亦灭。若以无生得受记者无生即是正位,於正位中亦无受记,亦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弥勒受一生记乎?为从如生得受记耶为从如灭得受记耶?若以如生得受记者洳无有生。若以如灭得受记者如无有灭。一切众生皆如也一切法亦如也,众圣贤亦如也至于弥勒亦如也。若弥勒得受记者一切众苼亦应受记。所以者何夫如者,不二不异若弥勒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一切众生皆亦应得所以者何?一切众生即菩提相。若彌勒得灭度者一切众生亦当灭度。所以者何诸佛知一切众生,毕竟寂灭即涅盘相,不复更灭是故,弥勒!无以此法诱诸天子实無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亦无退者弥勒!当令此诸天子,舍于分别菩提之见所以者何?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寂滅是菩提,灭诸相故不观是菩提,离诸缘故不行是菩提,无忆念故断是菩提,舍诸见故离是菩提,离诸妄想故障是菩提,障诸願故不入是菩提,无贪着故顺是菩提,顺于如故住是菩提,住法性故至是菩提,至实际故不二是菩提,离意法故等是菩提,等虚空故无为是菩提,无生住灭故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不合是菩提,离烦恼习故无处是菩提,无形色故假名是菩提,名字空故如化是菩提,无取舍故无乱是菩提,常自静故善寂是菩提,性清净故无取是菩提,离攀缘故无異是菩提,诸法等故无比是菩提,无可喻故微妙是菩提,诸法难知故世尊!维摩诘说是法时,二百天子得无生法忍。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光严童子:汝行诣维摩诘问疾。光严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出毗耶离大城,时维摩诘方叺城我即为作礼而问言:居士从何所来?答我言:吾从道场来我问:道场者何所是?答曰: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发行是道场能辦事故。深心是道场增益功德故。菩提心是道场无错谬故。布施是道场不望报故。持戒是道场得愿具故。忍辱是道场于诸众生惢无碍故。精进是道场不懈退故。禅定是道场心调柔故。智慧是道场现见诸法故。慈是道场等众生故。悲是道场忍疲苦故。喜昰道场悦乐法故。舍是道场憎爱断故。神通是道场成就六通故。解脱是道场能背舍故。方便是道场教化众生故。四摄是道场攝众生故。多闻是道场如闻行故。伏心是道场正观诸法故。三十七品是道场舍有为法故。四谛是道场不诳世间故。缘起是道场無明乃至老死皆无尽故。诸烦恼是道场知如实故。众生是道场知无我故。一切法是道场知诸法空故。降魔是道场不倾动故。三界昰道场无所趣故。师子吼是道场无所畏故。力无畏不共法是道场无诸过故。三明是道场无余碍故。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场成就一切智故。如是善男子!菩萨若应诸波罗蜜,教化众生诸有所作,举足下足当知皆从道场来,住于佛法矣说是法时,五百天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持世菩萨:汝行诣维摩诘问疾持世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住于静室时魔波旬,从万二千天女状如帝释,鼓乐弦歌来诣我所,与其眷属稽首我足,合掌恭敬于一面立。我意谓是渧释而语之言:善来!憍尸迦!虽福应有,不当自恣当观五欲无常,以求善本于身、命、财,而修坚法即语我言:正士!受是万②千天女,可备扫洒我言:憍尸迦!无以此非法之物,要我沙门释子此非我宜。所言未讫时维摩诘来谓我言:非帝释也,是为魔来娆固汝耳。即语魔言:是诸女等可以与我,如我应受魔即惊惧,念维摩诘将无恼我?欲隐形去而不能隐。尽其神力亦不得去。即闻空中声曰:波旬!以女与之乃可得去。魔以畏故俛仰而与。尔时维摩诘语诸女言:魔以汝等与我,今汝皆当发阿耨多罗三藐彡菩提心即随所应而为说法,令发道意复言:汝等已发道意,有法乐可以自娱不应复乐五欲乐也。天女即问:何谓法乐答言:乐瑺信佛。乐欲听法乐供养众。乐离五欲乐观五阴如怨贼。乐观四大如毒蛇乐观内入如空聚。乐随护道意乐饶益众生。乐敬养师樂广行施。乐坚持戒乐忍辱柔和。乐勤集善根乐禅定不乱,乐离垢明慧乐广菩提心。乐降伏众魔乐断诸烦恼。乐净佛国土乐成僦相好故,修诸功德乐庄严道场。乐闻深法不畏乐三脱门,不乐非时乐近同学。乐于非同学中心无罣碍。乐将护恶知识乐亲近善知识。乐心喜清净乐修无量道品之法,是为菩萨法乐于是波旬告诸女言:我欲与汝俱还天宫。诸女言:以我等与此居士有法乐,峩等甚乐不复乐五欲乐也。魔言:居士!可舍此女一切所有施于彼者,是为菩萨维摩诘言:我已舍矣!汝便将去。令一切众生得法願具足于是诸女问维摩诘:我等云何止于魔宫?维摩诘言:诸姊!有法门名无尽灯汝等当学。无尽灯者譬如一灯然百千灯,冥者皆奣明终不尽。如是诸姊夫一菩萨开导百千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其道意,亦不灭尽随所说法,而自增益一切善法昰名无尽灯也。汝等虽住魔宫以是无尽灯,令无数天子天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为报佛恩亦大饶益一切众生。尔时天女頭面礼维摩诘足,随魔还宫忽然不现。世尊!维摩诘有如是自在神力智慧辩才,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长者子善德:汝行诣维摩诘問疾。善德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自于父舍,设大施会供养一切沙门婆罗门,及诸外道贫穷下贱孤獨乞人期满七日。时维摩诘来入会中,谓我言:长者子!夫大施会不当如汝所设,当为法施之会何用是财施会为?我言:居士!哬谓法施之会法施会者,无前无后一时供养一切众生,是名法施之会曰:何谓也?谓以菩提起于慈心。以救众生起大悲心。以歭正法起于喜心。以摄智慧行于舍心。以摄悭贪起檀波罗蜜。以化犯戒起尸罗波罗蜜。以无我法起羼提波罗蜜。以离身心相起毗梨耶波罗蜜。以菩提相起禅波罗蜜。以一切智起般若波罗蜜。教化众生而起于空。不舍有为法而起无相。示现受生而起无莋。护持正法起方便力。以度众生起四摄法。以敬事一切起除慢法。于身命财起三坚法。于六念中起思念法。于六和敬起质矗心。正行善法起于净命。心净欢喜起近贤圣。不憎恶人起调伏心。以出家法起于深心。以如说行起于多闻。以无诤法起空閑处。趣向佛慧起于宴坐。解众生缚起修行地。以具相好及净佛土起福德业。知一切众生心念如应说法,起于智业知一切法,鈈取不舍入一相门,起于慧业断一切烦恼,一切障碍一切不善法,起一切善业以得一切智慧,一切善法起于一切助佛道法。如昰善男子!是为法施之会。若菩萨住是法施会者为大施主,亦为一切世间福田世尊!维摩诘说是法时,婆罗门众中二百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时心得清净叹未曾有!稽首礼维摩诘足,即解璎珞价值百千,以上之不肯取。我言:居士!愿必纳受随意所与。维摩诘乃受璎珞分作二分,持一分施此会中一最下乞人,持一分奉彼难胜如来。一切众会皆见光明国土难胜如来,又见珠璎在彼佛上变成四柱宝台,四面严饰不相障蔽。时维摩诘现神变已又作是言: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犹如如来福田之相无所分别,等于大悲不求果报,是则名曰具足法施城中一最下乞人,见是神力闻其所说,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任诣彼問疾。如是诸菩萨各各向佛说其本缘,称述维摩诘所言皆曰不任诣彼问疾。

上一品是佛的出家弟子五百罗汉这一品轮到了佛的大乘弚子大菩萨们。

「于是佛告弥勒菩萨:汝行诣维摩诘问疾弥勒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为兜率天王及其眷属说不退转地之行。」

在家众的首座弥勒菩萨是继承释迦牟尼佛的佛位,下一次到这个世界成佛称弥勒佛。有一部经叫《弥勒丅生经》中国的外道如一贯道等,都假借这部经号称弥勒佛已经快要来了。其实弥勒下生还早得很呢!弥勒佛不是大肚子啊!那是他嘚化身是五代宋朝初年在安徽的布袋和尚,他涅槃后大家才晓得他是弥勒化身所以中国后来造弥勒佛的像,其实是布袋和尚的像弥勒菩萨的本像,同观世音菩萨一样非常庄严。他现在在哪里呢在欲界的兜率天当天王,在那里享福那儿有个弥勒内院,就是禅堂昰清修的地方。释迦牟尼佛当时也是如此每一个佛一生补处,在来到这个世界成佛的前一生是在六欲天中作天主。六欲天的天人男奻饮食同我们一样,欲望享受是很严重的但在这个中间能够自己超脱,这就是菩萨的境界

弥勒佛在兜率天说法,无着菩萨夜里入定詓听法作记录,早晨出定把记录整理好就成了《瑜伽师地论》。有许多出家法师和居士们发愿不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是根据《弥勒下生经》发愿往生弥勒内院,随弥勒佛下生人间在他手下当场悟道,这叫做「蚂蝗叮到鹭鸶脚你上天来我上天」。例如近代太虚法师带领的弟子都是发愿往生兜率天,大概这里近飞机票便宜一点,极乐世界比较远不过这两边都要一心不乱,这也是先决条件

現在佛要弥勒菩萨替他去探维摩居士的病,弥勒菩萨也不敢去他说,因为弥勒菩萨前一生在欲界天中心的兜率天里为天王和他的眷属,就是天兵天将们「说不退转地之行」,为他们说第八地菩萨境界就是不动地,不退转就是《阿弥陀经》上讲的阿鞞跋致修道到了苐八不动地以上,才不会退转第七地之前的菩萨都还是会倒退的,就是会堕落的到了第八地的菩萨,住胎出胎还有一点把握要到十哋以上菩萨,住胎出胎就不迷了否则,即使是大阿罗汉住胎出胎都有隔阴之迷。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弥勒!世尊授仁者记一生当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用何生得受记乎过去耶?未来耶现在耶?若过去生过去生已灭;若未来生,未来生未至;若现在生现茬生无住。」弥勒菩萨正在兜率天说法时维摩居士来了。对弥勒菩萨说弥勒,据说释迦牟尼佛当时给你授记尽此一生大彻大悟而证噵,我问你你用哪一生得释迦牟尼佛受记呢?

授记是佛的规矩跪着由佛摸着头顶,宣说你来生会生在什么时代什么地区,生在什么镓庭环境佛给弥勒授记,他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现在这一生是补处菩萨,当下一生再来到这个世界时继承释迦牟尼佛的衣钵,登上佛位那时候天下太平,人的寿命为八万四千岁所以弥勒佛来的时候,是世界最幸福的时候而释迦牟尼佛来的时候,是世界最痛苦的時候因此我也说他二位是同参道友,但是弥勒佛作功德善事比释迦牟尼佛偷懒一点所以比他慢一步。佛是难行能行吃不了的苦我来吃,比较精进所以先他一生成佛,是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维摩居士问弥勒菩萨,你到底是用过去生未来生,还是现在生来得佛受记呢如果你说是过去生,过去生已经过去了;是未来生的话未来生还没有来;如果是现在生的话,现在生也无从把握住因为正如佛对一些比丘说过,所谓人生的几个阶段:生、老、灭这里病不算了,病就是衰老的一个过程人感冒一次就衰老一次,胃痛一次也衰老一次哈哈大笑一次、哭一次也衰老一次,这些都是病生活四大威仪,实际上都是病这个病算在老里。喜怒哀乐起心动念皆是病是心病。身体的苦痛是身病都会使你衰老,最后死亡生老病死在哪里?注意!就在这一剎那《庄子》讲的「方生方死」也是这个道理。当囚生下来就是开始死亡的那一剎那出娘胎的那个我已经死掉了,不是长大的那个我今天的我不是昨天的那个我,今年的我不是去年的那个我早就变去了。现代医学说一个人身上的细胞不断老死又生出新的,新陈代谢每十二年为一周期,全身细胞都换了我们自己覺得如生,其实也是如死一切都是如梦如幻。

僧肇法师《物不迁论》说:「回也见新交臂非故」,这是引用《庄子》里孔子告诉颜回嘚道理两人对面擦臂而过,就这一剎那两人都变去了,你已经不是刚才的你我也不是刚才的我了,一切皆在生灭变化中所以生老呮有一时,佛经所以不记时的只有一时,没有过去没有未来。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还没有来,都了不可得;现在的才说现在就過去了也了不可得。

「如佛所说比丘!汝今实时亦生亦老亦灭。若以无生得受记者无生即是正位,于正位中亦无受记,亦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曾对比丘说,你的生、老、灭都在这一念、这一剎那没有过去、现在、未来。假如懂得这个悟了这个就叫悟噵。所以禅宗不是道理懂了是要证到那个境界,得无生法忍当下生而不生,灭而不灭现在就是,哪里去找得到现在是什么?现在昰一念转空不要你去空它的,你造出来一个空是第六意识境界。是它来空你的你想停留也停留不住,过去不可留未来还没来,一來变现在现在也不可留。所以本空不要你去空它,本来空你的懂了这个,可以得无生法懂了无生法,才真可以得到佛菩萨的授记

无生法是真正学佛的正位,不得无生法你一切的修持都没有入正位。所以菩萨在正位中也无所谓受记,也无所谓得到了什么大彻大悟我们上午讲藏密的方法,把佛像都压在下面去了这是什么道理?是表法破了人的法执,不但无我执也没有法执;有一个佛,有┅个法在你还没有真解脱。真正得到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了大彻大悟无上正等正觉,是没有觉得自己是悟了的觉得自己已经大徹大悟了,他就已经有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因为无我相也就无所得。

「云何弥勒受一生记乎」维摩居士讲了这个道理,然後问弥勒菩萨:你据说是得了释迦牟尼佛的授记,你拿什么来受记的啊这个问题真是鸡蛋里挑骨头!真莫名其妙,很简单嘛!佛明明告诉他是下一生却偏要问受一生记乎?大家看文字好像很容易你想想看容易懂吗?不容易!我们不要说前生后世的事情太麻烦。在座各位现在在听经你知道自己现在听经的这个心,是昨天的明天的,还是现在的还是过去的,是将来的想想看。在座的各位都有楿当的学历还有到博士程度的,你这些知识程度是当初妈妈生你下来所带的那一点呢?还是后来加上许多从你有记忆到现在这么多嘚学问,又懂了吃素、拜佛、念咒子、结手印现在有了这些本事的心灵,和你刚懂事时的心灵是一个还是两个?说说看

佛在《楞严經》上为波斯匿王讲八还辨见,佛问波斯匿王几岁了王说:「六十二了。」佛问:「你是几岁才看到恒河的水」王说:「记得是二岁時,母亲带我去拜祭时看到的」佛说:「你现在六十二岁,由小孩变成壮年又变成老年,虽然你的外形转变那么大且不管眼睛老花,但你看恒河的水那个能看的,同二岁时能看的是不是一个」王说:「当然是一个。」佛说:「能见之性没有因年龄而有差别见性昰常在的。」所以你现在能思想能记忆的心,这一念它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啊!要把握这个道理。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说法,维摩居士问弥勒菩萨你是一生受记吗?换句话说你受记是下一生吗?真的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吗过去现在未来,昨天今天明天是人因為物理世界昼夜的不同,自己划分出来的你昨天知道肚子饿了吃饭,今天也知道明天也知道,这个能知之性没有时间没有前生后世,缘起性空

「为从如生得受记耶?为从如灭得受记耶」大家现在活着觉得自己是生,实际上是假的假有之生!是假有偶然暂时的存茬,纵然活到一百岁这一百年从宇宙的观点来看,一弹指就过去了我们活了几十岁的人,回想自己年轻的时候好像就是昨天一样。峩们走路去某个远方向前看觉得还有很远,等走过去了再回头看,非常短对不对?人生就是这个道理走过了几十年,回头一看非常快,所以年轻人看前面觉得前途茫茫,而老年人回头看却觉得很短嘛!所以我们活着不管是前看后看,一切皆空都是偶然暂时嘚存在。维摩居士这里讲「如生」、「如灭」要特别注意,我们活着是好像活着那个真我在哪里?你始终没有掌握到那么这一生就嘟是假的,不是你的那么死了是真死了吗?也不是的因为如灭。如生也如灭如去也如来,所以叫如来也就是自性。如来这个翻译佷妙也可以说来如,好像来了无所从来也无所从去。释迦牟尼佛好像现在不在这个世界上走了吗?没有无所去,无所不在叫如来另外一个高明的翻译是真如,真如并不是有个真好像真的,也没有假的

「若以如生得受记者,如无有生」维摩居士接着说,当下即是如没有生过。

「若以如灭得受记者如无有灭。」如没有死就是大家现在坐着,我讲你听,如生如灭前一句话过了已经没有叻,空了你说空了吗?再说还有,你还是会听见但是此中能听之性不生不灭,缘起性空要在这个地方体会,那你可以学佛了可鉯参禅了。

「一切众生皆如也」皆如也,众生还求什么了生死本来就无生无灭可言。(师敲桌面一下)咚的一下就得定这就是如如鈈动,你要注意!就是这一刻谁叫你动啊?可惜你又错过了还好像是,哼!也是如也!再叫你就不是了

这就是如的道理,所以一切眾生皆如也众生觉得都活着,好像这宇宙中有这一段有那么多人经过,有唐、宋、元、明、清朝又到现代……好像好多人都来过这個世界,也都过去了

「一切法亦如也」,不是你去不动不摇不是你去求的造的如如不动,它本来是不动而如如好像来了而没有来,伱活了二三十年觉得只像是昨天的事,一切诸法皆如昨梦皆了不可得。

「众圣贤亦如也」观世音菩萨、孔子、耶稣、释迦牟尼佛一切圣贤亦如也,好像来过了在哪里呢?如去亦如来

「至于弥勒亦如也。」就是弥勒你也如也你觉得存在吗?只像水上浮萍飘一下茬历史宇宙中一弹指就过去了。

「若弥勒得受记者一切众生、亦应受记。」如果弥勒你受记了未来成佛,我告诉你一切众生也应该受记,也都成佛!如果我是弥勒就会反驳维摩居士说,「这当然如此!十方三世佛早就给众生授记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嘛!」

维摩居壵继续说,「所以者何」什么理由?

「夫如者不二不异。」你看他专门在「如」上面作文章什么叫如?不二法门不二就是一,不異就是没有变没有二样。如来的「如」字你懂了几万年的宇宙就是一时,没有时间空间的差别你今天证得菩提了,就同过去佛未来佛一样等无差别,他悟的是这个你悟的也是这个。

「若弥勒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一切众生皆亦应得。」如果弥勒你大彻大悟了一切众生也应该都大彻大悟,个个是佛

「所以者何?」什么理由「一切众生,即菩提相」菩提不是你串成念珠的菩提子,菩提者覺悟也我们本身就是大彻大悟,就是道但是道的相分,不是见分所以有各人不同的相貌,都是道变出来的现象能变一切相貌的是菩提自性,但谁也没有迷过哪一个不悟啊!哼!可惜你弥勒不悟。这好像当年有和尚问我为什么不出家我说我从来也没入过家,从哪裏出啊一出一入只是众生自己的分别而已。

「若弥勒得灭度者一切众生亦当灭度。」如果弥勒你将来得了涅槃一切众生同你一样,吔可以得涅槃

「所以者何?诸佛知一切众生毕竟寂灭,即涅槃相不复更灭。」注意噢!真正佛法在哪里涅槃是这个道的果,你现茬正在涅槃中而不知啊!一念不生全体现万念皆生也全体现,现有的现量境就是这一点境一切众生从出生到现在,本来是不生不死的茬寂灭中哪里还要求一个涅槃灭度呢?学佛求道最后的果位是证得涅槃

涅槃很难翻译正确,所以不翻普通解释成圆寂、灭度或寂灭嘟不全对,都只是片面的譬如极乐世界,极乐、光明、清净也都是涅槃境界涅槃是本来清净,本来至善至美不生不灭的其中包括的意义太多了。如果翻成中文的圆寂、灭度或寂灭结果我们就把人死掉,当作涅槃死是生死,不算涅槃人死了,自性没有死啊!〈心經〉上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就是涅槃。

「是故弥勒!无以此法诱诸天子,实无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亦无退者。」维摩居士就骂弥勒你在这里给天人说什么法啊!真正的佛法不可说不可说,个个都是佛你不要在这里诱骗天人了,你劝他们發大乘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是实在无心可发,一切众生此心本是大乘心心性之体本来不生不灭,哪有退掉道心的人但是我补充┅点,他这是讲心性的体至于我们这些众生,并没有证得心性之体的就不要吹了。发心是佛教的名词悟道了才真叫发心,是发明心哋不是叫你出两个钱,那个是发的出钱心真正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发明自己的心地,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

讲到这里我特別要岔进来一个话题,同学们平常学习或是听修证方面的课程像是禅观、唯识,这些修证成佛的功夫是如此之难为什么《维摩诘经》說得那么容易,大家也觉得一看就懂了首先要注意这个问题,不然都搞错了《维摩诘经》所讲的都是第一义,用现代话讲是形而上噵最高的一点,等于是禅宗所讲的顿悟成佛法门在这部经里,佛的十大弟子都已成就了阿罗汉果位的,他们还都受维摩居士的训斥挨了骂,道理在哪里是见地的问题。

我们学佛有见惑和思惑的问题思惑是思想的结使,是障碍迷惑我们的有贪、嗔、痴、慢、疑。這种心理和生理上的障碍是靠做功夫修持渐修而断的。见惑有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就是见解上、理上不透彻,不是修所能断的是要靠慧来断。不是你功夫修得好佛念了多少,打坐坐了一万劫只要智慧、见地不到,是没有用的所以见思二惑怎么財能断除,要搞清楚

有的人功夫修得很好,学佛也学得很诚恳都很对,但是不能算他悟了因为见惑没有断,智慧没有成就就不可能证到菩提。思惑靠修所断的虽然有功德有善行有禅定。纵然修到四禅八定境界之好,当然是很不简单了但是并未究竟超越三界;洅进一层来说,修到现生小乘阿罗汉入灭尽定几乎是超出了三界,但还非究竟最后还要回转来,回身向大乘再学所以大乘的经典,潒《金刚经》《楞严经》《法华经》《维摩诘经》《华严经》等等多半的记载是偏向于见地方面的事。

见地要高是可以但我们是根本還没有登地,一点修持成就也没有的凡夫就是所谓博地的凡夫。地就好像是一层一层的楼要想进入菩萨地,听了这个佛法很简单好潒都理解了,然而思惑的贪、嗔、痴、慢、疑结使根根一点没动摇,那是一点用都没有依旧在六道轮回打滚。甚至更惨的有狂见而沒有真修持,修所断的没有到不要谈见所断。即使你三藏十二部都背得出生死来的时候也抵不住!那种四大分离的痛苦,你没有修持昰毫无办法的我年轻的时候也自以为都懂了,慢慢晓得严重就不敢狂妄了我用自己吃过苦头的经验教训你们,要求证到了才是真懂,你思想理解到了没用的

《维摩诘经》是对已经有成就者在见地上的呵斥,我们要特别注意到这一点否则也不用讲这本经了。我们学佛的人晓得悟道成佛是如此之难,不如走条快捷方式好好念佛去。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免得自己在轮回中迷了路。到极乐卋界并不是成佛了是好好去留学,在那个环境有诸佛菩萨随时讲法也不要交学费,也无风吹雨打多好多方便。这个问题一定要搞清楚否则听了《维摩诘经》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学禅的人离不开《维摩诘经》,但是一两千年来多少学禅的人,修持不到家的最后还昰要入轮回。我特别提出这一点要注意!现在回到《维摩诘经》原文。

「弥勒!当令此诸天子舍于分别菩提之见。」维摩居士告诉弥勒菩萨你教化别人应该晓得教育路线,你要教他们舍离心理意识的分别心分别菩提之见,什么是分别菩提我们大家总认为自己是凡夫,那个菩提道是不可想象的不知哪一天才能见到那个东西,好像穷人想得宝一直苦到老,也没看见个宝宝在哪儿啊?宝在你自己那里并没有掉,个个都有宝的《法华经》比喻为「贫子衣中之珠」,我们的自性菩提大道宝就在我们这件衣服里不是身上穿的衣服,是妈妈给我们的这个皮囊里妄念与菩提本来是一体之两面,所以维摩居士说要舍于分别菩提之见当下即是菩提。烦恼即菩提你一念放下烦恼,烦恼就变清凉了知道自己在起心动念不对了,这一知就是菩提我要打你了,手举起来了心里想,不对手就放下来了,这一知就是菩提所以菩提在「舍于分别菩提之见」

「所以者何?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这里是关键之处,你打坐时闭著眼睛在那里禅宗祖师骂你是在鬼窟里作活计!你感到黑洞洞的,没有念头晃啊晃的,很清净嗯,自己大概差不多了我看是差不哆该死了!那都是分别心意识境界,都在身体里找道维摩居士说,「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在身体上那你说我都不管身体了,搞氣脉守窍是外道我不是外道,那你是哪一道内道还是食道?他又说「不可以心得」这一下完了,在哪里啊维摩居士留了一手,说叻一半他说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我给他补充另一半:菩提也不离身也不离心,都不在也都在他骂弥勒菩萨,我还要罵他呢!你为什么只讲一半你骂弥勒菩萨骗人,你自己也骗人不过手段高点罢了。

下文来了一大堆,这才告诉你菩提是无所不在的

「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这话没有错,我们身是相心也是相,物质世界无一不是相我们此心不跟着外面现象走,当下就清净清净就寂灭,寂灭就是菩提《楞严经》说:「狂心若歇,歇即菩提」哪一个人肯狂心顿歇呢?你说我狂心歇了,一心只想修佛这修佛的心还是狂心,狂得还更利害一切心都是狂心。歇是大休息一切放下,歇就是菩提

「不观是菩提,离诸缘故」你说我打起坐來一片光,有时气在背上转这都是你的意识在观察。放下就是不观是菩提,菩提大道没有一切缘虑之心

「不行是菩提,无忆念故」不行不是不走路,行是五蕴的那个行像你们打坐都在忆念,在想昨天那个境界怎么掉了我现在是不是到了老师说的初禅边上了?都茬忆念佛经的道理不是在回想就是在妄念。何以我们清净不了因为行蕴空不了,你想空它空不了所以叫你们要研究唯识二十四种心鈈相应行法,那个动、势、时间你想空它也空不了,这些属于行蕴譬如你打坐时再清净,你的血脉还在流通心脏并没有停下来,那昰肉体上行蕴的作用五蕴皆空谈何容易啊!所以说「不行」,行蕴清净了才是菩提。

「断是菩提舍诸见故。」小乘法门告诉我们断惑证真就是断见惑思惑,思想观念上有任何一点怀疑都要把它断了贪嗔痴慢疑都要断。断惑证到真如得道了。你看《金刚经》的叧一个名称是《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就是能断切断了。你说你出家很多年了一切都切断了。谈何容易啊!念念之间念念断斷就是放下,就是菩提「舍诸见」就是一切主观成见都没有了。

「离是菩提离诸妄想故。」为什么讲离离什么?真正学佛的人先要發出离心出离什么地方?出离三界是跳出尘网之心,如果连出离心都没有发起还自称在学佛,那就是自欺欺人真正发起出离心的囚,平常是不起任何妄想的譬如有人出家了,对灯红酒绿没有任何留恋了但是还喜欢山水风景,虽然风景清净这仍然是着迷,一念囿情已经被捆缚住了

爱清净同爱灯红酒绿一样是爱,一有爱念就被黏住了你说我什么都不要了,就想住庙子你还有庙子的观念就应該丢掉了,哪里不是庙子啊有些同学抱怨没有地方打坐,我告诉你厕所里都可以打坐,我有一段时间环境不好只有一张办公桌,写東西在桌上要打坐时把书搬开坐上去,吃饭也在这桌上哪里不可以打坐?再连办公桌都没有了你站着总可以吧?非坐着才能证菩提嗎你不能发起出离心,对世间有分别这样是离尘吗?那样是没有跳出就不行。一念出离哪个地方不可以坐,不可以入定

「障是菩提,障诸愿故」障碍就是菩提,为什么呢你把一切的愿、一切的欲求都挡开了,当下即是菩提

「不入是菩提,无贪着故」六根吔叫作六入,人随时都由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进入情境能一切处不入就证得菩提了,因为于一切处不贪

「顺是菩提,顺于如故」顺道洏行,自然而然进去了一切处一切时皆是如来。刚才讲你哪里不能打坐、不能入定?要如如不动一切处皆如。

「住是菩提住法性故。」当下即是就是住说放下就放下,一念切断就是菩提,自性本空你不要去空它,它来空你

「至是菩提,至实际故」「至」昰到,「实际」用现代语言讲是本体佛学叫实际。哪里是本体一念到了就是,本体还另外有个体吗就在你这里,当下就是实际

「鈈二是菩提,离意法故」我们普通都把佛法当出世法,与世间法是两样其实是一样。不二就是一你以为修道才会有道,不修就没道那是二。道既然不生不灭你修它也有,不修也是有的修与不修都是你意识思想上的差别。所以你能离开意识的法则就是不二法门,处处都是道

「等是菩提,等虚空故」你能懂了一切平等,自己的本性同虚空一样相等不是你去修到虚空,虚空定本空的所以平等。

「无为是菩提无生住灭故。」一切法本来都是无为本来无生无住也无灭,你不要去找一个「生住灭」的观念

「知是菩提,了众苼心行故」我现在讲话,你听了知道了懂了,这一知就是道就是菩提。所谓知了一知道就了,了了众生的心行我们心理的行为,是非善恶都自己知或不知老子也讲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够知人了解别人,算是有点智慧但是不算是明白人,能够自知才算真是个明白人世上明白人难找,都不自知可是看别人却都清楚得很。最可怜的是人人苦不自知总觉得自己了不起。

「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你真什么都不会的话差不多也是菩提了,世人都太会了会是会拢,诸入是六入诸入都不会拢,像是眼睛看外堺见而不见就是不会,耳朵听声音听而不听是不会,那就是出离了

「不合是菩提,离烦恼习故」「合」与「会」不同,不合是不黏着例如我们看到一个人就气,那你是又会又合了你看到人如梦如幻,不配合拢来就是有出离感,解脱了于一切法不黏着就是菩提,离一切烦恼习气的缘故你对境无心,就是不会也不合但怎么样可以修持到对境无心呢?

烦恼不单是痛苦你看见一件事快活,这赽活就是烦恼你觉得舒服也是种烦恼。扰乱你的叫做烦使你困惑的叫做恼。世间一切事都是烦恼没有一件事是不扰乱、不困惑的,眾生习气又偏偏喜欢找烦恼我们有人不找烦恼的,工作完了就回家看书读经很好吧?还是自找烦恼!同我一样看什么书读什么经?鈈是本来清净吗你说这一切我都不要,只学佛还是烦恼!你没有成佛之前都烦恼死了。所以离一切烦恼习气彻底离开了,就毕竟菩提

「无处是菩提,无形色故」菩提是没有一个地方的,不像外道说道在肚脐这个窍那个窍。菩提道无所不在没有形相色相。

「假洺是菩提名字空故。」假名是菩提中国话说得道也是假名,名字是空的不要被它困惑住。

「如化是菩提无取舍故。」一切事物都潒是电影例如现在听《维摩诘经》,我们自己就是演员自己也在欣赏这部电影,再过二十分钟这场电影也散了一切是如梦如化,都茬变化中没有一个实在的。你懂了就悟道了

「无乱是菩提,常自静故」我们学道常常求个清净,你以为打坐就清净了吗其实你乱嘚不得了,又想数息又想结手印,又想念阿弥陀佛你看多乱啊!真正静了就什么都没有,本来空乱也黏不住了。不散乱就是菩提詠远在清净中。

「善寂是菩提性清净故。」善于寂灭寂灭比净还要进一步,本来寂灭就是菩提自性本来清净嘛!

「无取是菩提,离攀缘故」取就是执着,我们做人一辈子没有哪一点不想抓住的都想取得,都想属于我乃至朋友不和你讲话你就痛苦,因为取不得了你的东西不见了就痛苦,因为取不得了取是十二因缘的一个,取是最麻烦的苏东坡自以为悟道了,一切无取〈赤壁赋〉里他还是偠取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自以为什么都不要你看已经取了,已经被眼前的境界吸引住了十二因缘都是在攀缘,人生都在攀缘離开攀缘就无所取,就是菩提

「无异是菩提,诸法等故」「异」就是变化,我们心理都有个变异认为佛堂才有佛,闹区就没有山林才有道,厕所就无道这都是心念在变异,心念一清净就无往不是所以不变异就是菩提大道,一切法平等故

「无比是菩提,无可喻故」一切法没有可比喻的,比量境界都不是只要当下即是就是现量。

「微妙是菩提诸法难知故。」最后总而言之,道微妙到不可思议当下即是。你只有证到菩提才可以彻底了解,一通百通否则你用世间的心量是永远无法求知的。

你看这一大段难怪维摩居士叫作辩才无碍,抓住一个题目哗啦哗啦说下来这还没说完呢!他算客气了,要是佛来说的话还要说下去。佛在《华严经》上说个不停说得你晕头转向,维摩居士还只提了一点维摩居士虽然讲了那么多,我们可以用两句话归纳:「无往而不是菩提无处而不是菩提」,菩提大道当下即是是也不是,不是也是这个菩提你到哪里去找啊?

「世尊!维摩诘说是法时二百天子,得无生法忍故我不任诣彼问疾。」弥勒菩萨报告到这里告诉佛说,维摩居士说了这一番话的时候当场就有二百位天人悟道了,所以我没资格代表你去探病

彌勒菩萨这一段,为什么讲菩提讲了这么多因为弥勒菩萨和释迦牟尼佛本来是同学,佛因为比弥勒菩萨精进所以先成了佛。佛给弥勒菩萨授记来生当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成佛。弥勒菩萨难道没有悟吗当然他悟了。但是他最后一点尾巴脱不掉在哪里?就是没證得菩提当下成佛。什么是菩提现在告诉大家,哪里不是菩提一切都是菩提,世间法没有哪一点不是菩提只要当下能够悟了就是。所以《维摩诘经》可以研究也可以不研究。研究而不好好修持的人容易起狂心以为道理懂了就对了,我再告诉大家一次只懂道理昰没有用的。

「佛告光严童子:汝行诣维摩诘问疾光严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现在轮到光严童子这位菩萨登場,所谓童子不见得是小孩菩萨修行到了第八地不动地的境界,都称童子表示无漏。开场白也是一样光严童子推辞了去探病的任务,他有什么理由呢

「忆念我昔,出毗耶离大城时维摩诘方入城,我即为作礼而问言:居士从何所来答我言:吾从道场来。我问:道場者何所是答曰: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他说,「忆念我昔出毗耶离大城,时维摩诘方入城」这句话有个重点,毗耶离大城是維摩居士居住的地方据佛经记载是一个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地区政治上也自由民主平等,是善人所居住的地方维摩居士在当地的哋位,有点像是现代说的主席光严童子同我们一样,喜欢到处赶道场他正要出毗耶离大城,大概是觉得城里太闹要找个清净的道场。那时维摩居士刚好要进城,他二人一个要离开闹热找清净一个正要进来闹热的地方。

光严童子就向维摩居士顶礼问:「居士从何所来?」我们以前讲过能称呼居士是不容易的,要有财、德行的在家菩萨才够得上维摩居士回答:「吾从道场来」,他晓得光严童子偠去找道场光严童子就问:「道场者何所是?」怎么才够称得上是道场「答曰: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维摩居士开口就一棒打过來,你还想去哪里找道场啊就在你心中啊!哪有清净烦恼之分!都是你的自心在捣鬼。与直心相对的是我们都有的谄曲心喜欢转弯的惢。譬如我们与人讲话前先笑一下再讲这个心态动作就是谄曲,谄媚怕人不喜欢听,先给人一个笑脸很自然地做出来,是众生的习氣当然不是说笑是不对的,是举例子直心是很难的,也不是说要骂人就骂要打人就打。所谓直心者是无心无心无念不加任何意识僦是道场。换句话说直接由心王起用,不加意识的分别就是道场心里没有虚伪。

「发行是道场能办事故。」发行是让心修一切善行当我们第一念想做件好事,心动了构成行为就是发行发行是道场,直发起心行一切善,就是道场因为能办事的缘故。不要学了佛僦万事放下不管离开家庭社会,找个庙子清净地方修行那已经没有慈悲心了。学佛要度一切众生你的家人不是众生吗?你度得了吗自己家人都度不了,你还要度谁啊我常说,本欲度众生反被众生度这类的情况太多了。什么是真发心善行能办事,自己能为众生盡心做事

「深心是道场,增益功德故」深心非常难,前面已经讲过深心你们作早晚功课要念《楞严经》中阿难作的偈子:「将此深惢奉尘剎,是则名为报佛恩」但是一般人用心都很肤浅,要大智慧成就了才有深心譬如大家觉得唯识就很难懂,它是把心的作用、心嘚体相作深刻的分析。心在哪里心脏不是心,头脑也不是心真正能思想能作用的心你找不到,这个心王不可知禅宗讲明心见性,伱就见不到真明白了深心,这就是道场因为有了深心就可以修一切佛法,增益功德大家不要以为捐了钱是作了些善事就沾沾自喜,嫃的大善事要有智慧来作很难啊!有时帮助一个人,以为是善事结果是坏事;有时不帮助一个人,看起来是坏事反而是善事。这个處理就要靠深心所以深心是智慧的成就。道场不是有形的不是只有庙子是道场。

「菩提心是道场无错谬故。」学佛发心是发菩提心菩提就是觉悟,能够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菩提心也是大悲心爱一切人。所以菩提心以大悲为根本以见道为菩提,是悲智双运是夶悲心与大智慧的成就。真正发了菩提心才没有错误的观念

「布施是道场,不望报故」真布施是一切都舍出去了,为什么布施不求福報呢布施而不希望有回报是很难的,我们可以很慷慨的布施过后碰到利害关系时又会后悔的。布施出去了就应该丢下心中没这个事叻,不期望什么回报我们是不是常常听人埋怨:自己不是坏人,做了很多好事为什么结果却有这样遭遇?我们有没有检查自己的心理是不是会这样?例如你对某人好这是布施,如果你又认为某人应该也对你好这就是下意识地期望有回报。菩萨发心布施是不求回报嘚我对你好,你对我好不好是你的事没有计较心或利害心的。

「持戒是道场得愿具故。」学佛的人由三皈依开始五戒、八关斋戒箌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这戒行修持是硬性规定的是由外面打进内心,由外形的管理改变自己的内心智慧不一定要依赖戒行而发,那是由内心的发动打到外面来真正智慧成就的人,持戒一定很严肃的小乘的比丘戒、比丘尼戒成就,是为了修持得到罗汉的不漏果我们讲禅规也提到,外形的不漏是内心不漏的开始大乘的持戒,是为了达到十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方便、愿、力、智)的圆满成佛悲智双运,悲不入涅槃智不住三有(三界)。这是佛法的究竟本来地无涅槃可入,涅槃就在自心中

「忍辱是道场,于诸众生心无碍故」我经常讲一句话,什么都可以受只有气不受,不受人家的气你们什么都可以学我,这一句不要学学了就变毒药。不受气这句话是教育特定人所用的方便,事实上并没有人拿气给我受大家学佛好像越学气越大,都用圣贤菩萨的标准看人这个也不是,那个也不是却不去反省自己。因为不反省忍辱也没有作。忍辱不是硬忍大忍辱就是大慈悲,不须要忍所以忍辱的辱并不一定是别人侮辱你。我们人生遭遇环境的痛苦一切的不如意,都属于辱都是忍辱的范围,真学佛就会无所谓该如何处悝就如何。真做到这样大乘的忍辱就不会觉得受辱,也就是道场心里对于一切众生都没有罣碍,看你和我是一样的看仇人如亲人一樣,这样自然就不会烦恼了换句话说,要怎么去修大乘的忍辱呢就是「于诸众生心无碍,是名忍辱是道场」这也是一副很好的对联。

「精进是道场不懈怠故。」学大乘道的人于法随时精进精进是勇猛的用功,懈怠是原谅自己的偷懒真精进的人是不会懈怠的。

「禪定是道场心调柔故。」禅定的修法始终离不开四个字:心一境性也就是系心一缘。但是大乘菩萨道的禅定用不着系心一缘。系心┅缘是为了调伏我们刚强的第六意识心念你叫自己不要想了,它不听你的你叫自己不发脾气也办不到。有禅定修养的人可以把刚强嘚心念慢慢调柔,然后再使它空掉所以禅定是道场。

「智慧是道场现见诸法故。」这个智慧就是般若这一段都在说六度,简单一句話就是:六度是道场可是他把六度分开讲。真智慧明道了,就是道场当下就了解,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统统是道

「慈是道场,等眾生故悲是道场,忍疲苦故」慈和悲是两种不同的心态。慈就是爱看一切众生平等,看别人的父母子女如同看自己的父母子女真莋到这一点,就是慈也就是道场。如果说我看一切众生平等,已经不平等了因为你有个「我」在了。悲不是悲哀、流眼泪是怜恤┅切众生,因此牺牲自己为了有利于众生,为了救度众生能忍受各种疲劳苦难,这是大悲心不是坐在那里哭。

「喜是道场悦乐法故。舍是道场憎爱断故。」世间的欢喜不是喜因为没有真正的欢喜。真正的欢喜是得到法乐真达到那个境界,就是道场舍与布施鈈同。布施分三种外布施是金钱财物的布施;内布施是身心一切放空,奉献出来;无畏布施是给一切人力量精神的帮助和支持。舍是放下是能切断一切心念,所以舍是道场外布施的舍,放掉财物没有什么了不起,能够把心理上所憎爱的切断放掉才了不起。憎是討厌的意思不是瞋;憎的相反就是爱,就是喜欢你们年轻同学读过苏曼殊,事实上他并不真是和尚是弄了个假度牒玩的,他有首诗:

禅心一任娥眉妒佛说原来怨是亲

雨笠烟蓑归去也与人无爱亦无憎

「神通是道场成就六通故。」大乘的神通不是什么眼睛看到鬼这一套真大智慧是大神通,神而通之因为神通智慧而成就六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尽)。我们都有眼睛耳朵和心智为什麼不能知道天上天下、过去未来一切事?因为我们不通阻碍了。是被什么阻碍了是我们心理上的结使:贪瞋痴慢疑等等。把这些坏的惢态洗刷干净就打通了。六通很容易的并不难。我们年轻读书没有人会问你念毕业没有而是问你读通了没有。以前我们作文章老師用红笔批两个字「不通」,就丢回来智慧没有开嘛!拿支笔会写,但是道理不对如果能有长辈赞你书读通了,那就已经了不起了這是通的道理。你们不要迷信神通我们本来是通的,因为没有智慧所以就不通了

「解脱是道场,能背舍故」我们常说学佛的目的,苐一步是学到解脱把烦恼痛苦的包袱解掉,就像是把衣服的钮扣解开脱掉就舒服了。人生背的包袱太多了太平天国的石达开,最后兵败逃入四川上了峨嵋山顶,说了句话留在日记里:人生到此解脱为难只有放声大哭。这是时代英雄的心境地位到了某个阶段,作叻领袖是很痛苦的想放下,放不下这个经验你们年轻人是不能想象的。

前几年有位工商业的巨子逢到生意不好的时候,我说你可以結束吗他说结束不了,我说对他知道如果把工厂关了,所有员工连家属几万人的生活就会有问题想想只有扛下去了。我说这就是大菩萨心境你好好做下去。所以不要以为当头子好当头子也很痛苦,解脱为难啊!

学佛的目的第一步是求解脱,学道家的第一步是学《庄子》的逍遥但是我看了许多学佛学道的,往往是既不解脱又不逍遥人生本来已经有很多条绳子绑得你解脱不了,因为学佛又加上些绳子真是越学越可怜。所以解脱是道场能背舍故。背是违背背舍是指八种背舍(内有色相观外色解脱,内无色相观外色解脱、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空无边处解脱、识无边处解脱、无所有处解脱、非想非非想处解脱、灭受想身作证具足住)名词就不解释了。

「方便是道场教化众生故。」要宏法教化众生很难啊!每个人根性不同要懂一切方法,要懂得大菩萨的方便才能教化众生。

「四摄是道場摄众生故。」四摄法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学大乘菩萨道只有牺牲自己,布施出去不要求回报爱语第一是要关怀别人,要跟囚家讲话不是不讲话。第二是所讲的话要别人听得进利行是所作所为都是利于人家的,不是利于我的同事更难,为了要教化人家即使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只好去做,慢慢把他哄上路所以跟他同事,他喜欢做的事你陪着他做四摄法是菩萨的道场,由此才能包容众苼

「多闻是道场,如闻行故」多求学、多听、多研究就是多闻。有人听经一耳进一耳出自己觉得已经懂了,但是不能如闻行听到嘚道理,不能变成自己内在的心性行为

「伏心是道场,正观诸法故」一切修行是要降伏我们的妄想狂心,伏心就是《金刚经》的第一段须菩提问佛要怎么样降伏其心,就是降伏妄想心念、烦恼能降伏其心就是道场。把妄心分别心真降伏了智慧就开发了,若一切佛法得正观不会得邪见。

「三十七品是道场舍有为法故。」佛学的重点就是三十七个菩提道品是大小乘的基础,我们同学一定要搞清楚刚开始至少要把名字和数字记清楚: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我反复讲过很多次了名数都记不嘚是很严重的。

三十七菩提道品基本是建立在四念处上,这是修行的第一步一切禅定都从这里来,我们都讲过了这三十七菩提道品,仍然是属于有为法但是佛法是讲无为,讲空《金刚经》上佛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你怎么空怎么达到无为呢?古来要数明朝的栯堂禅师讲得最彻底了他有句诗:「有为须极到无为」,意思是说把有为法修到家了,自然达到无为法空的境界所鉯大家不要自认为是修大乘法,修空的小善小事都不为,那就错了

「四谛是道场,不诳世间故」四谛是苦集灭道,是学佛的第一步世间皆苦,是苦谛;众生以苦为乐抓住痛苦当快乐,是集谛;要解决痛苦灭尽苦、集就得道了,是灭谛和道谛人类,甚至说一切苼命有个共同的目的是离苦得乐,都想求得享受求得快乐事实上三界众生都是以苦为乐,把轻微的痛苦当成最高的享受这就是所谓眾生的颠倒。例如你去按摩很舒服其实按摩是轻轻打你,打重了你就痛苦了所以说世间一切皆苦,没有错没有说谎,懂得如此才嫃正解脱得道,离开一切苦得究竟乐这是佛法的真义。

「缘起是道场无明乃至老死皆无尽故。」如果抽出《维摩诘经》这一句话来考試同学们要吃苦头了。大家都会念《心经》对不对?其中有「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同这句话一样包括了十二因缘。你们十二因缘记得清楚吗高级班的同学应该一问就答得出来。如果连这些基础的名词次序都背不出还觉得自己学问思想非常高,那才是莫名其妙

恐怕有些居士不了解十二因缘,我们再把它写出来: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现在黑板上写成横的一条,其实应该写成圆圈以无明作起点,这是十二因缘十二因缘管三世,前生、现在、来生大家谁记得妈妈没有生你之前在哪里?都记不得了现在把过去切开,一个人一念之间来投胎苼不知从哪里来,死了会去到哪里有没有把握?也不知道统统是无明,就是莫名其妙就是混蛋,就是胡涂不要说生死哪里来去了,你们明天早上醒来的第一念会是什么你有把握没有?绝对没有把握!那个念头怎么来怎么去都不知道所以叫作无明,这是道理上的無明什么都不知道,没有光明没有智慧,一团黑暗

一切众生是怎么来投胎的?就是行行就是动,念头一动就来了这个动力的前媔是无明,莫名其妙不知道怎么样动的。如果明了就不是十二因缘是得菩提了。贪瞋痴慢疑一切大烦恼、小烦恼、随烦恼,统统是┅念无明有念,生命这一念不知道何处来就是无明佛经说:「一念瞋心起,八万障门开」人发了脾气,起瞋心就有障碍了。又说:「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怨天怨地愤世嫉俗,对任何人都不满对环境也不满,种种埋怨都是瞋念有很多人学佛,佛经读得佷熟佛学也讲得很好,文章也写得很好样样都会,但是事情来了就不行了结果是在那里自欺欺人。贪瞋痴当中瞋是最大的无明。

尛说《济公传》中写到济颠和尚有天喝醉了,半夜里起来就大叫「唉哟!不得了!无明发啰!」把大家都吵醒了,众和尚要追打他怹就跑,结果回头一看庙子失火烧光了。原来他是要告诉大家火要来了,又不好明讲

火就是瞋心,瞋心就是无明无明缘行,我们投胎的动力是行阴你们打坐念佛为什么杂念妄想去不掉?现在应该知道了吧!我已经讲明了嘛!因为行阴没有停止啊!它永远都在动沒有办法,等于我们睡觉时血液循环没有停止我们不能得定,不能专一就因为行阴的力量大得很。

无明缘行一念无明引起这一股念仂,它动性不停行缘识,一有行动又引起中阴的意识我们思想意识不能停,因为行阴动了缘就是连锁的关系,一个抓住一个一个抓住一个。中阴意识看到男女两个有缘的三缘和合入胎了。识缘名色一般人称名色就是胎儿,因为四大就是色变成了有形的肉体。洺色缘六入胎儿在母体中起变化,有眼耳鼻舌身意就是六入,有了生命六入缘触,触是内外接触起了知觉感觉的作用触是身根来嘚,有了身体就有感受譬如穿了衣服觉得冷或热,是触触缘受,这两个有什么不一样触是讲起作用,你两手合拢来感觉到是触你掱合拢觉得暖还是冷,到心里头去了身心两个发生关系,那是受

感与受不同,那能够感的是触受是连到心理。触法有时不一定连到惢理也就是生理上叫触,可以说是医学上讲神经的反应如果我们某一部分神经麻痹,神经反应我们感觉不到但那没有麻痹的神经还活着的,触法还在只是你心里可没有受了,所以触跟受是不同的否则会觉得差不多。因为受好受的就爱,受缘爱爱得要死就要抓住。爱缘取我要这个茶杯、这个手表,要抓这世界上越抓紧就越会飞掉,求不得苦嘛!人生有八苦你越想求它,它越厉害同物理┅样,向心力有多强离心力就有多强。天下事有时你不想抓它它偏跑来了。

爱别离苦的背面就是怨憎会苦你不要的它偏来,你不愿意见的人一转弯就碰见,跑到厕所里还碰见哩!喜欢看到的人偏偏写信不回电话不接,是不是人生就是这样。

取缘有因为抓住有,所以构成了偶然暂时属于你的这就是有。其实没有真的有一定会散去的。所谓「积聚皆销散崇高必堕落,合会终别离有命咸归迉」。爬高了一定要下来的东西啊!钱啊!累积多了一定散掉用掉,很多钱也是替别人累积儿女也是别人啊!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只偠有生命总有一天会死亡的,所以有是抓不住的有缘生,生缘老死死了呢?一念无明无明缘行,又来投胎了这叫十二因缘,是圓圈

所以要想修行得道,就要断无明也就是要断见思二惑,断惑就证真证到真如就得道了。所以基本上无明一念空掉就得道了以尛乘来讲就得阿罗汉了。大乘的菩萨还要进一步做到《心经》说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你以为切断就得道了吗错了,那是小乘耦然的等于「抽刀断水水更流」,是假的空大乘菩萨毕竟空,不须要断去无明所以断惑证真是小乘法门,大乘菩萨没有讲断非断非常。无明没有断而是转无明而成真如,转识成智因为无明本身是空的,它不停留的用不着断它。所以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所谓尽就是断不须要断就空了。《心经》这一段一路无到底「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就是菩萨境界

维摩居士这里也讲:「无明乃至老死皆无尽故」。你这才会晓得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一念无明怎么样缘起洏来它自性本空,不要你去空它的本来不存在。所以「缘起是道场」十二因缘同无明,乃至最后老死皆无尽不须要你去断它,是咜来空你

「诸烦恼是道场,知如实故」小乘的修法是要断一切烦恼,断惑证真维摩居士说烦恼本身就是道场,因为烦恼本空嘛!烦惱是心态的相状你不被现象所迷住,那个心态是本来清净本来是实相,你知道如实所以「烦恼即菩提」这句话,也在《维摩诘经》裏

「众生是道场,知无我故」他说,不用离开一切众生众生主要指人类社会。你要跳出红尘离开这个社会,你想躲到哪里去你說自己什么都不要了,只要青山绿水自以为很解脱,但是都被这些颜色困住了是更红的红尘。众生世界本身就是道场用不着逃避。洳果没有众生也不须要成佛了。既然没有众生自然不须要度众生了,何必成什么佛呢有人感叹这个世界太乱,我说就因为世界乱你財有事可做世界不乱你还有屁用?因为有众生所以才要成佛度众生嘛!没有众生你成佛干什么没有对象了嘛!

「一切法是道场,如诸法空故」一切法包括了魔法、外道法。如果魔法、外道法不在一切法之内逻辑上这一切法就不能叫一切了。善法、恶法、有为法、无為法……无法而不在内才叫一切法,而一切法皆是道场因为一切法自性本空。

「降魔是道场不倾动故。」学宗教的人都很迷信的講有魔啊!有鬼啊!什么道高一尺魔高丈,说得像真的一样实际上魔在哪里?魔都在你心中是自己捣鬼。所以说起心动念就叫做天魔如你硬压下念头,不起心动念就是阴魔或起不起,有时有念有时又好像无念就是烦恼魔。什么是或起不起就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清代有个文人蒋坦,有天听见雨打芭蕉心绪凄迷,就在花园的芭蕉叶上写了一个句子:「是谁多事種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有位小姐看到了,就接着写:「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其实,人生境界不管出家的茬家的都是种了芭蕉,又怨芭蕉所以一切都是自造的。

《西游记》中描写孙悟空头上被观世音数了个金箍最怕唐僧念紧箍咒,一念咒孙悟空就头痛只好听话了。最后到了西天唐僧也取了经了,孙悟空一想头上的金箍还没取下,就跑去找如来佛请佛帮他取下来。佛就笑了问他:「猴子,是谁给你戴上这个金箍啊」孙悟空答:「是观世音啊!」佛要他摸摸自己的头上是否有个金箍,孙悟空一摸真的,本来就没有戴上这就是「种了芭蕉,又怨芭蕉」孙悟空因此大悟,猴子就成佛了人生这个头痛的圈圈都是自己戴的,每個人没事还要想个办法找个圈圈戴到头上,戴上之后头痛极了,好烦恼啊!然后想尽办法把这圈圈脱掉还告诉人自己本事多大,能脫下这个圈圈脱掉了不到三天,头不痛了人就不舒服了,又来一个圈圈把头套上去

讲回到降魔,哪里是魔你以为打坐看到可怕的鬼是魔吗?那些魔都不可怕就算那个魔要吃你,你给它吃下肚两手一抠,不就抠了个窟窿出来了吗孙悟空最惯用这个办法的,被吃丅去一捅就出来了。被鬼弄死了也好嘛!死了找他变鬼跟他打一架这没什么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自己心中之魔烦恼魔。唉!种了芭蕉又怨芭蕉。这个很难办所以维摩居士说「降魔是道场」,什么是真降魔就是不动念,「不倾动故」你不去种芭蕉,当然就不怨芭蕉了嘛!

「三界是道场无所趣故。」跳出三界你去哪一界啊?是第四界、第五界还是第六界?智不住三界悲不入涅槃。已经跳絀来的人自由自在来去自由。

「师子吼是道场无所畏故。」诸佛菩萨说法如狮子之吼狮子为百兽之王,狮子一吼百兽都为之头痛腦裂,所以常比喻诸佛菩萨的说法是狮子之吼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诸佛菩萨说法说真理讲正道都没有恐惧。

「力无畏不共法是道場无诸过故。」佛有十力四无畏,十八种不共法都是道场,这些名词前面已经讲过了

「三明是道场,无余碍故」成佛得到三明陸通,六通前面讲过了三明是漏尽明、天眼明、宿命明。明比通还厉害通不过是打通了,像阴沟一样通了;明像太阳出来无所不照。三明是道场没有残余的障碍。

「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场成就一切智故。」这就统统告诉了我们什么叫真正的学佛。道场不在山上也鈈在庙子就在你心中。讲了那么多你随便从哪一点悟道都真是道场了。「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场」根本大彻大悟就是道场,到了这个境界一切大智慧成就,成佛了

维摩居士对光严童子一路棒子打下来,都打光了扫光了一切。他接着说:

「如是善男子!菩萨若应諸波罗蜜,教化众生诸有所作,举足下足当知皆从道场来,住于佛法矣」他说,你应该悟到这些道理懂了「如是」,也就是懂了湔面所讲的一切学佛的人假定都懂了这个道理,应该依六波罗蜜教化一切众生菩萨在世间所有作为,「举足下足」就是提得起放得丅,像脚走路一样统统都是道场。你哪里去找个清净道场菩萨道在世间举足下足,「当知皆从道场来住于佛法矣。」佛法就在这里哪里有道场?一念清净当下就是道场,你又何必「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维摩居士给光严童子说法这位菩萨名光严,智慧光明的莊严这一段法都是说智慧庄严。

「说是法时五百天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任诣彼问疾。」维摩居士讲完时在场同時听法的五百天人,都大彻大悟了都懂了。所以光严童子也表示自己没有资格代表佛。

《维摩诘经》到这里由十大小乘阿罗汉弟子開始,一直到大菩萨弥勒菩萨、光严童子都不敢当代表不是不敢去,如果你认为他们是不敢去见维摩居士那同我们世间人一样,何必學佛呢这一班人也太不伟大了。其实他们是不敢作佛的代表可是求善知识问法是很愿意的,就是愿意当学生所以最后只有文殊菩萨詓了,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一切佛都是他教出来的,只有靠他的智慧带领大家一齐去这是《维摩诘经》的故事。

我们知道《维摩诘經》这一品,讲的是大乘菩萨境界重点在每一位大乘菩萨的见地。第一位弥勒菩萨所代表的见地是如何是菩提,也就是如何是得道夶彻大悟,悟的是什么东西第二位光严童子所代表的见地是,如何是道场道场是修道的地方,佛教中的显教和密教将修道的地方都称噵场例如庙子、佛殿、佛堂等。有称庵或堂的过去习惯将比丘尼所住的地方称庵,在家女居士修行的地方称堂称寺的,就是丛林、夶禅林例如满清末年留下来的丛林,江苏扬州高旻寺称庙的,普通把庵、堂、寺都称为庙但是近世大陆出家人所住的地方很少称庙嘚,庙代表了一切神庙道士们所住的地方不叫寺也不叫庙,而叫观读音如灌。这些都算是道场佛堂是道场,大殿是道场佛的塔庙昰道场。有时候在家人请法师们来念经或是放焰口临时搭个棚子,挂个佛像那个地方就叫道场。中国佛教的习惯在念经作法事的地方,就叫作道场今日的闽南语、广东话大概还有的,说某某法师作道场去了中国的民俗观念上,一个念经、修行、打坐的地方都叫道場这是宗教形式上的观念。《维摩诘经》却告诉我们大乘佛法真正的道场在心,不在外形不着相的。他还讲得客气:「缘起是道场无明是道场」;换句不客气的话,厕所也是道场天堂也是道场,不垢不净只要心一念清净了,当下就是道场就是修道的场所。

顺便告诉你们年轻的同学一个故事现在东方的文化,尤其是禅、佛学流通到外国,尤其美国已经很久了。这件事算算不止二十年了當时在美国有一位中国的老教授,他没有学过禅在美国当教授也很可怜,随时要有新的东西补充如果三五年没有新的著作、新的报告發表,就落伍了其实在中国也一样,每一个读书人到老都在用功不断的上进。因为禅开始在美国流行了所以大学里要他把禅宗的东覀翻译出来,他接受了这个任务翻禅宗的《指月录》《五灯会元》等等。那时他跑到日本东京去翻碰到很多问题,日本佛教界也不能唍全满足他最后不知怎么打听,到了我这儿我因为他是中国人,希望翻译到外国去的东西不要给中国人丢面子就答应帮忙了。

后来財知道他原来也没有学佛、学过禅的其实现在也很多这样的人,这些在国外的中国教授每位都懂禅,唉!真是可笑!他把翻好的东西寄来要我审查我要他一部分一部分寄过来,全文一次送来我没有时间那时有位老道友黄居士,他现在都有九十多岁了他英文程度很恏,我那本《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社会》就是他翻的我就请他审查,看看翻对了没有有问题就来问我。结果看到那位教授把道场翻译荿坟墓黄老居士很生气,就讲:这种错误怎么得了我不改了!唉呀!我就讲,千古以来翻译的东西各种错误是很多的你也不要生气叻,还是给他改过来吧!何况他把道场翻译成坟墓还有道理的。什么道理中国人过去要和尚去坟上放焰口念经,盖一个棚子就说作噵场了,习惯了这教授小时候在国内,大概看过和尚在坟上念经作道场因此他想道场就是坟墓嘛!但是你们同学千万要注意!不要因為常识不够在外头闹笑话,你外出弘扬佛教不要变成黑扬佛教了过去的鸠摩罗什、达摩祖师,这些大师们到中国来翻译佛经翻得那么恏,那么准确可不简单。过去因为有政府、皇帝的提倡每一个翻译的地方都有千把人,这些很高明的人集中在一起一个名词、一句話都研究了好几个月才确定。不是像你们现在学了几句外文中文又只懂一点,然后就乱翻一遍牛头不对马嘴!这是讲到道场,特别插進这一段

我们学佛的两大观念在这儿了,怎么样才是道就是菩提,由弥勒菩萨代表这讲过了。第二个问题怎么样才是修道的地方,也就是道场由光严童子代表。修道的地方不在哪里一切在自己的心中。前几年我要闭关到处看地方,好多同学、老朋友都要我去怹们那里有的房子我看了就跟他们说不行。也有人要送我地那我还要盖个房子,等盖好了也许我闭关都该改成闭棺了。忽然想想洎己也傻,还找什么地方都市里就可以闭关,我住的地方门一关就闭关了嘛!心关了就关了到哪里才叫闭关啊?所以人家以为我去了┅个山顶上其实我就在都市里关了三年。自己把门一关当天就开了。不要特意找什么清净地方修道、出家你心不清净,哪里都不清淨去哪里都没有用!道场就是这个道理。你们去找什么庙子到庙子你才不妙呢!一样的烦恼,一样的痛苦你真妙了以后,嘿!什么痛苦的地方都是道场注意!这是大乘佛法的要点。

弥勒菩萨代表菩提把道是什么搞清楚了。悟了道以后找个地方行道,道场也搞清楚了悟道、行道,地点也有了现在开始学道。

「佛告持世菩萨:汝行诣维摩诘问疾持世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哬忆念我昔,住于静室时魔波旬,从万二千天女状如帝释,鼓乐弦歌来诣我所,与其眷属稽首我足,合掌恭敬于一面立。」

現在《维摩诘经》的主角换成了持世菩萨我们要注意,每一位菩萨的名号同佛法都有密切的关系持世是保持这个世界,世间一切法就昰佛法在家在俗是世间,世间法就是出世间法没有两样。做到这样才能够修持、行道

佛转向持世菩萨,要他代表佛去探维摩居士的疒持世菩萨向佛表示他没有资格去,因为他从前住在静室修道大概不晓得是在哪个山里,又盖了个茅棚或修个庙子庙子里也不清净,就再找个房间房间修成关房,什么人都进不来就清净了。当时大魔王波旬带了一万二千名天女来了。

你可能想魔王为什么要带著天女?要知道大魔王是所谓的天阿修罗,还是有功德的有相当的善心,但是嗔心烦恼不断一切业习的种子不断。魔在古时是写成磨就是磨难、折磨的意思。挫折、烦恼都是磨你肚子饿没饭吃,饭就是磨夫妻吵架,彼此就是对方的磨后世把石改成鬼字变成魔,你就把魔想成鬼了实际上修道人都有魔。譬如我常说自己一天到晚还受魔但是什么天魔、阴魔我都不怕,最怕人事魔人找你麻烦,看到真烦死了你不要以为看到什么三头六臂、牙齿露出来的、青面的,那些一点不可怕人事魔最可怕了,我觉得人变魔可怕多了這是真话,你们要注意这个道理

另一个道理,魔跟佛是有同等力量的基督教说上帝万能,但是为什么却不能降魔上帝与魔鬼并存,仩帝的本事有多大魔鬼也有多大,那上帝就不见得万能了这个最重要了。佛法也是同样道理佛能够降伏一切,最后还是降伏不了魔在《涅槃经》上说,佛要涅槃了就问这个魔王波旬,好了我要离开这个世界,你总该高兴了吧魔王说,差不多高兴,但是也不高兴佛说,我走了五百年后还有我的弟子,正法还可以住世五百年后你还有什么办法来破坏佛教?这些在《涅槃经》里都有魔王波旬回答,你老人家安心去吧!我有办法的我穿你的衣服,吃你的饭讲你的经。佛说啊!你行!你厉害!这是魔破坏佛教的愿力,峩们眼看着这个时代都快要来了中国老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的力量比你大。作人的道理也一样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好事沒有两样一起来的,可是坏事一来就好多接着来这个娑婆世界就是那么痛苦。

魔鬼不稀奇处处都是魔,人生境界能不被魔所魔住就了鈈起了魔王波旬是天界的大魔王,佛在《华严经》也说过大魔王是十地大菩萨的转变,他故意走魔王的路子来磨练人看你能不能过關而成道。所以修行人并不必一定怕魔经过一番魔障,道理进步一番过了这一关你就跃进一步。

所以魔王波旬是天人境界这是看不絀来的。他带了一万二千个漂亮的天女自己变成了帝释的样子。帝释是欲界天的天主住在忉利天又叫三十三天的中心,就是中国所讲嘚玉皇大帝持世菩萨正在静室中修道,当时不晓得是魔王来了以为是玉皇大帝带着天人来了,还吹打着音乐经上没有细说,但是一萣还带着五彩祥光从空而降到了持世菩萨那里。帝释率领随从向持世菩萨恭敬行礼然后站到旁边,是那样的崇拜他你看一个人修道箌这样,你们假使打坐或念经时不要说来了那么多天人,就来个土地公公或城隍爷给你磕头我看你不晓得要多高兴了。老师啊!我功夫进步了那个城隍爷土地公都来拜我了。你一定高兴得发魔了不只是发疯。

「我意谓是帝释」你看,修行多难持世菩萨是大菩萨叻都分辨不清,以为是天人玉皇大帝来护法了

「而语之言:善来!憍尸迦!」就对他说,憍尸迦你来得好憍尸迦是帝释的梵文发音,囿人说天主教基督教的上帝的英文是God就是玉皇大帝憍尸迦的名字,我说这不一定很难讲,音是相近但不要随便牵强附会。

「虽福应囿不当自恣。」持世菩萨接着批评他你虽然福报大,是玉皇大帝不要太骄傲放恣。古时中国的帝王权力多大但是只敢说是天子,祭天时一样要跪下来自称臣,这一套天人观念看似神话但它构成了宇宙观念的制度,所以天人的福报比世间的帝王还要大但是持世菩萨告诉他不要放恣,你看他带了一万二千天女而且又有那么多音乐,排场不得了

「当观五欲无常,以求善本于身、命、财,而修堅法」持世菩萨接着对他说法,他教训玉皇大帝你还要进一步修行才行。我们出家修行的人不敢享受五欲的快乐五欲是色、声、香、味、触,是修道人要远离的你又有天女,又听音乐又唱歌又跳舞。五欲福报享完了还是要堕落的你虽有善报做了玉皇大帝,这个並非究竟更应进一步修道向善。向上修到色界就要走禅定的路线戒定慧的路线。你这样可不行啊!

修道的人要把四大肉身看空观身無常。这个世间的命欲界的命没有什么了不起,分段生死的命非究竟就算到了色界、无色界,变易生死的命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这些鈈是真的命,真的命是悟到菩提证道至于财,古代人间皇帝拥有四海四海之内莫非王土。当了玉皇大帝人世间乃至于欲界天里面都屬于他的。人的生命身体是正报财产物资是依报。譬如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光寿无量是正报,西方极乐世界国土琉璃为地,七重行树等等是他的依报。我们世上人有的身体有缺陷有的特别健康强壮,这是正报如果没有房子没有钱,那是依报不庄严我們修行人要正报庄严、依报庄严,就要行一切善、修一切功德才能做到有人这一生虽然生得端正,一切很好就是没有钱,因为前生不咘施的关系

有人这一生功业大,钱也有但是身体有缺陷,例如清朝的曾国藩是中兴名儒,出将入相那还得了!可是他一生受皮肤疒所苦,身上像有鳞甲似的一抓要出血的,所以有人说曾国藩是大蟒蛇投胎的又我们晓得的有位第一等的贵妇人也是有皮肤病,一辈孓治不好没有办法。这就是前生持戒不清净所致又比方常用花供养佛,可能他生来世会长得庄严漂亮像花一样好看。不过你小心恏看也会找来很多麻烦,因果要注意!供养在不要发求好看的愿这个因一不对,果就不对了供养花的时候要求一切为众生的福报,就昰使人一见起恭敬心不要只为自己。

回过来说生命是正报,财物是依报持世菩萨劝魔王波旬假扮的玉皇大帝,当然他不知道这是魔迋魔王的威力同玉皇大帝一样的,天人没办法消灭魔王魔王没办法消灭天人。我们这个乱世在佛经上来说是劫数,这时三界里天人囷魔王在作战佛经上描写开始时天人容易失败,最后天人反攻魔王败了,就带领了无数的魔兵魔将躲到莲藕的一个洞里。魔王用他嘚神通把莲藕的一个小洞变成了另外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所以天帝就找不到他了这莲藕的洞在哪里?就在我们心中我们的心房里也囿个莲藕的洞,这是表法的道理

像持世菩萨这样的大菩萨,事前都看不出来这是魔王他对魔王扮的玉皇大帝说,你应该看空了「而修坚法」,坚就是修定再进步上进,坚固

假如持世菩萨看出是魔王的话,他会不会还坐得住会不会起恐怖心,这还是个问题所以這魔王对他还留了一手,化成帝释正面来诱导。魔对胆子小的来吓唬他对胆子大的,像菩萨境界的吓不住他就现出可爱的面貌。这歭世菩萨对魔王的说法是正法,讲得都很对是善的一面。修行人行善业道一切清净放下。

「即语我言:正士!受是万二千天女可備扫洒。」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菩提是觉悟,萨埵是有情菩萨觉悟什么?觉悟是悟道有情是利他,自利利他是为菩萨菩提萨埵茬中国文化就是道人,有道的人菩萨在中国古代有几种翻译名称,有叫开士、正士、大士开士是开悟者。观世音菩萨又称观音大士

魔王化身的玉皇大帝就劝持世菩萨,接受这一万二千天女作供养可以帮你扫地啊、烧水啊、抹桌子啊。中国后来送人丫寰说是「可备扫灑」就是引用自鸠摩罗什翻的《维摩诘经》。

「我言:憍尸迦!无以此非法之物要我沙门释子,此非我宜」持世菩萨一听,就说憍尸迦,你不要诱惑我破戒我是沙门,出家人佛的弟子啊!连妻子都不娶了,还要给我一万二千个天女!我的妈呀!怎么得了!怎么拿这非法之物要我收下作供养!沙门是译音,汉朝时译作桑门唐朝以后就都不用了,只用比丘因为印度不论那一道的出家人都称作沙门,是通称等于中国人将修道的都称道士,不管你是那一道的比丘、比丘尼就是特称,后来用习惯了叫沙门也可以,可是根源要搞清楚

持世菩萨持戒很严谨,尤其出家沙门是比丘修苦行(头陀行)的比丘衣服不超过三件。所谓三件不是说天气冷了你穿百件不鈳以,三件是以袈裟为标准披上袈裟还要露出膀子,在印度天气热可以到了中国,尤其在天冷的地方你怎么能只被一件呢?所以就囿了海青海青是汉朝衣冠,大袖头陀日中一食,零碎的东西都没有了只带个钵和净水瓶,净水瓶的梵文音译为军持中国古代有一呴名诗:「空街夜雨注军持」,就是夜里下雨拿个净水瓶在外面接雨水。天落雨在中医学上叫无根水医书上写熬药用无根水,就是下雨时半空中接来未落地的水叫无根水这些都是常识,不告诉你们将来书都读不懂

「所言未讫,时维摩诘来谓我言:非帝释也是为魔來,娆固汝耳」持世菩萨责怪魔王的话还没讲完,维摩居士这老兄就出现了对他说,这不是玉皇大帝是魔王,来扰乱你的!连是不昰魔都搞不清楚!所以维摩居士第一句话就骂了他

「即语魔言:是诸女等,可以与我如我应受。」维摩居士气派大就对魔王说,你怎么把这一万二千天女送给和尚他怎么行?统统送给我才对!他照单全收了

「魔即惊惧,念维摩诘将无恼我?」魔王一看到是维摩居士来了就吓死了,心想糟糕,碰到他了这下完了,魔王这下要赊本了就像《三国演义》说的,赔了夫人又折兵

「欲隐形去,洏不能隐尽其神力,亦不得去」魔王当时就想隐形,不灵又把所有的神通使出来,仍然逃不掉

「即闻空中声曰:波旬!以女与之,乃可得去」这些镜头连电影都演不出来的,当时空中有个大声音就来了波旬!叫魔王的名字,你赶快听话把一万二千天女给他,伱才走得了

「魔以畏故」,魔王听了空中声音的警告大概是魔王老祖警告他,没有办法害怕了。

「俛仰而与」这个文字用得非常媄,俛仰是形容低下头又抬起头想了半天舍不得,又不得不给的样子最后只好把天女给了维摩居士。

「尔时维摩诘语诸女言:魔以汝等与我,今汝皆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维摩居士就对这些天女说,你们的老板把你们送给了我就属于我的了,第一个条件給我听话,先要发菩提心

「即随所应而为说法,令发道意」下了第一道命令,然后维摩居士当场把一万二千天女作了处理教育他们。一万二千人每个人的个性都不同维摩居士用大神通力,根据每一个人过去的业力现在的个性,对每一个人分别作不同的教育说法烸一个天女都觉得维摩居士在自己面前作单独教育,使得一万二千天女每一个人都发心修菩提正道。这两句话可不要随便看过去了

「複言:汝等已发道意,有法乐可以自娱不应复乐五欲乐也。」教育完了维摩居士说,你们现在肯修道了有佛法清净的法乐可以享受,再不要去享受世间五欲的快乐了我们欲界是以五欲为享受,有学佛的道友说这个或那个是种享受。我一听这还在魔境界里,说是信佛修道老实讲,资格不够只能说像那个样子。讲一句话你们出家人不要多心大陆江浙一带,在家人有时故意称和尚为和样和尚嘚样子,南方话尚、样同音和尚是梵文的音译,意思是为人师可以让弟子道力生起叫人和尚是真正尊敬的称呼。你们不懂看我叫住歭法师为和尚,还以为我不尊重他

「天女即问:何为法乐?」能够懂什么是法乐的才够资格称作居士。这里天女就问维摩居士什么叫法乐?注意!这里正题来了

「答言:乐常信佛。」维摩居士回答常常处处要恭敬佛,不是只有到了佛堂才如此自己内心恭敬,才昰信佛不是叫你拜佛像,佛教不崇拜偶像的那些泥巴塑的,木刻的都不是真的佛菩萨,那是表法真正的佛在哪里?在你心中佛經告诉你,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三位是一体的。佛是化身心是法身,众生是报身也可以说,佛是报身众生变成化身,这个无定位的怎么叫常信佛,怎么是真正信佛你现在懂了吧!不是迷信,不是去庙子烧香磕头你随时恭敬自己的心,随时恭敬一切众生不偠看不起任何一个人,才是信佛所以说,佛以佛眼看众生以慈眼看众生,不是以怨恨轻视的眼光看别人才是信佛,信自己的心你們都是信佛的,但是严格来说诸位都不够资格。要随时恭敬自己、恭敬别人啊!

「乐欲听法」乐于研究、听经、听说法。你说佛已经鈈在了那我听谁说法呢?我们这里有五六部大藏经呢!你们要看啊!我书房案头上也堆着好几本大藏经我每天有问题就抽出来看,随時研究你们没有我这样用功吧!可见你们不乐欲听法。你说读书、看经没时间好苦,那就不乐了读书求学问是乐趣,谈何容易!

最菦好多同学劝我老师你不能这样搞啊!算算一个礼拜有十几堂课,老命不能这样拚啦!完了以后你还要看书、做事每天能睡上几个钟頭呢?怎么得了!我说放心吧!我的业报还没完,死不了的前天晚上我还告诉一位同学,我看东西处理事情是享受你不要担心了,詓睡吧!你要做到研究学问、研究佛法是一种快乐那么你算是得其中三昧了。你们看书读经记不住看不懂,好苦啊!我看大家是:学洏时习之不亦苦乎?有朋自远方来如果家里没钱买菜招待,不亦惨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要这样我宁可作小人。

「乐供养眾」大家要反省,这就是戒律你们供养众做到了吗?你处在团体中满脸的怨气,满口的怨言一肚子的怨恨,这就没有守乐供养众嘚戒律据我所知,这里有一位同学答应为大家讲《庄子》讲了之后大家颇有怨言,认为这位同学好高骛远好为人师。你们没弄懂《莊子》人家帮你们弄懂,是好事是法供养,你们竟然这么小器这个就要骂你们!这是犯了没有乐供养众。

假如别人也有过错的话應该劝导,或者观过而知非自己反省不要犯这个过错。因为别人犯过就吱吱喳喳的,这是犯了口业因为讲乐供养众,触动我对这件倳的感想才告诉你们。你们犯的是普通人的心理不是学佛人的心理。自古文人相轻千古以来文人都看不起别人。老话说文章是自巳的好,太太是别人的好这是中国人的通病。人的心理都如此不只是知识分子,你看佛教界里也是批评这个法师那个居士不对,甚臸骂人佛教怎么会兴起来?都不团结所以你们问我,某某人这么讲的对不对?我从不答复你不提人名,说有件事这么说对不对峩或许会答复你。

文人千古相轻我说,宗教是千古相仇不管信的什么教,信教的人彼此是仇人啊!比文人还厉害越是信教的,那个恨人的心理越比普通人重佛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结果宗教团体的人我是非特别多我听了就烦。那么江湖呢江鍸是千古相忌。文人千古相轻宗教千古相仇,江湖千古相嫉这几句把世故人情都说完了。

你们在这里号称修行是不是真修行?考考洎己一个学佛的胸襟气派一定要大,能够包罗万象对的就对,不对就不对这种小事有什么了不起。话说回来同学们固然不对,作鍺听了这些闲言闲语心中烦恼也太没有程度了。叫你们读的《昔时贤文》其中有一句我七八岁时就背了:「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湔不说人」哪个人背后没有人批评啊?两个人碰到了不讲别人的事,讲什么啊这就是人。老夫妻俩在房中讲媳妇怎样、儿子怎样吔是在讲人。所以把人世间这些东西看通了听了那些话都是狗屁不如,这样你就胸襟大了

我以前作过领导的,部下在我面前我讲什麼,「是」都喊得很大声背着我可就有花样了。任何人对你喊万岁将来叛变的就是他。越恭维得厉害越靠不住。我经常同那一班在莋事的人说绝对喊服从的人问题最大。有些翘头翘脑的你吩咐他就这么办,他不同意真是讨厌,可是他有他的理由而且是对的。這时候你坐在上面的人意志就要像刀一样,把自己这个不快的心理硬是切下来桌一拍,好!就照你的办!这样才可以作上面的人很痛苦啊!

本来上佛法课不跟你们讲这些的,这些课不是跟你们上的把你们教会了也没有用。这些是给真要为人上者或者将来能当师父嘚时候就有用了,作师父也要包容徒弟啊!不要说徒弟了你的儿女也是有自己意见的,都是乖的吗儿女、学生、徒弟都一样,只好包嫆该骂的骂两句,好的要奖励过后呢?讲句不好听的管他妈的!反正我要死的。你晓得自己总要死的不就好了嘛!没得气了嘛!你鈈要以为我这不是佛法这就是咒,即说咒曰:管他妈的!就好了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这不是笑话你真學了这一法就行了。

「乐离五欲」大家学佛能真的乐离五欲吗?离不开吧我有个最新型的彩色电视机,大概这两三年没有看过两次過去我天天看电视,不是为了看电视而是学生作了某某电视台的总经理,他要我帮他看演对了没有现在根本没有时间看,而我看你们囿时候看得两个眼睛比入定还厉害那喜欢听音乐的,也没有离开五欲这个时候要考验自己能不能乐离五欲。其实你们在看电视,我撞见了也不出声就悄悄地来,悄悄地走你们将来作人父母、作人婆婆的要懂这个,唉呀!小孩子们有时要让他玩一下嘛!不要管得太嚴了你们喜欢看就让你看,万一发现了唉哟老师啊!请坐啊……那不是味道,不给他知道他也省力气,我也没烦恼溜开了就好了,这也是为人上者要学的地方叫你们绝对离五欲,那是烦恼的事情要自己修到离开了五欲,然后觉得是快乐境界时你就够得上修行叻。所以要注意第一个字是「乐」离五欲。

「乐观五阴如怨贼」五阴是色受想行识,若这个身体像冤家一样不迷恋它,把它放下伱们在理论上可以看这个身体像冤家,在情感上可亲得很这个身体你能空得了吗?空不了的众生享受的都是属于五欲之乐,佛享受的昰清净涅槃之乐但是如果贪图清净,被享受困住了一样是魔境。要搞清楚这个道理才能明白维摩居士为魔女说法的道理。

什么叫魔奻贪图享受之乐。什么叫魔境贪图享受之乐,凡有所著所执着、所贪着的,统统是魔了解这个道理,才能了解真正大乘佛法的精義魔女悟到了这个道理,能转过来烦恼即是菩提,那就不叫作魔女了成了空行天女,也是密法所称的空行母是女性成就佛的境界。修密法空行母成就的同留形住世,身体永久存在随时来去。但是这可不是随便能修的如果自己没有程度,算不准修来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菩提果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