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凯利认为健康教师的人格特征具有哪些特征

人格心理学_百度百科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为心理学的分支之一,可简单定义为研究一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模式的心理学。[1]
“Personality”一般都会被译作“性格”,心理学学界则把它译为“人格”。“人格”不单包括性格,还包括、自我观念等等。准确来说,“人格”是指一个人一致的行为特征的群集。人格的组成特征因人而异,因此每个人都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致使每个人面对同一情况下都可能有不同反应。人格心理学家会研究人格的构成特征及其形成,从而预计它对塑造人类行为和人生事件的影响。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需要、、兴趣、、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人格心理学理论介绍
人格的形成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因而发展出不同的分析理论,包括心理精神分析论、、人本主义及生物学派等等。
人格心理学精神分析论
根据(en:Psychodynamics),精神分析学家(en:Sigmund Freud)指出人格可分成三个层次,即意识,及,他并提出人格结构中的、自我、本我来解释以上三个层次。
人格心理学社会认知论
(Social Cognitive theory)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en:Albert Bandura),他指出人的行为不但受个人控制,亦受环境和外在影响,即“相互决定论”。他提出个人(en:Self-efficacy)的高低会影响他适应生活及克服障碍的能力,而根据 (en:Social Learning Theory),个人的观察学习能力亦对性格形成和发展有所影响。
人格心理学人本主义论
以(en:Abraham Maslow)为首的(en:Humanistic) 认为个人有五种天生的需求层次,而满足这些需求的行为就是从学习得来的。人格受先天、后天学习、遗传等各种因素互相影响。
人格心理学生物学论
生物学派(Biological)认为人格的特质会透过遗传影响子女,亦关乎脑袋的生理构造,并非只受个人经验影响。心理学家艾辛克(en:Hans Eysenck) 认为人格可分为三大,即与(Extraversion-introversion)、神经过敏症倾向(Neuroritism)和精神症状倾向(Psychoticism)。
人格心理学人格特征论
人格特征 (trait) 可解作特定的人格元素,用以描述、思考及表现方式。人格特征可从行为中推论出来,具有相当的统合性与持久性。从古至今,心理学家对于人格分类都有着不同的见解,而一些心理学家们就组织了一套广泛被使用的人格大五模型 (“Big Five” model)。此模型例出了五种普遍的人格特征,包括外向性(extraversion)、神经质性(neuroticism)、和善性(agreeableness)、严谨自律性(conscientiousness) ,和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
人格大五模型
严谨自律性
 和人格大五模型有关的特定特征
爱交朋友、亲切
焦虑、感情脆弱
信任、温厚的
自律、有组织的
丰富想象力、创意
 这五大特征都会受遗传影响,也受不同文化影响从而提高个人适应能力。
人格心理学八种类型
人格的八种人格划分:
外向思考型
这类型的人,偏爱生活,尽量让自己的生活活动,合乎知性结论。所谓知性结论,就是客观而普遍为一般接受。不独断、不任性、谨守客观。以知性为行动规范,客观的分清各种事实和条件,仔细考虑之后才下结论。对人待己,采用相同基准。与人相处,分别善恶、共分美丑等等,都是这个基准为优先。
外向感情型
这类型的人多半是女性,这种类型的女性,生活方式顺应感情,感情也能配合周围的状况,价值观也是一样。
外向感觉型
这类型的人对客观的事实非常敏锐,注重的是具体的事实。当他凭感觉具体的享受某种事物时,必定体会出生命的喜悦。如果他举止高尚,你定是个有着高尚兴趣的唯美主义者。把自己的感觉提高到美的纯粹最高境界,享受旁人无法体会的艺术天地。
外向直觉型
这类型的人,具有洞察客观事实背后这可能性的能力。这种人注重的不是现实,而是可能性,并且不断的追求可能性。安定的生活环境对他而言有如地狱,令人窒息。 当他开始追逐可能性时,非常的热衷,有的人甚至显现得异常狂热。但是一旦遇到瓶颈无法突破时,立刻冷淡下来,干脆放弃。
内向思考型
这类型的人和刚才的“外向思考型“一样,追随理念,只不过方向是朝内,而不是朝外。在自己的内部建立成一个理念世界,积极的推动发展,不会因为怕麻烦、危险、被视为异端、伤害与他人之间的感情等种理由而放弃。
内向感情型
内向感情型的人,以女性居多。这类型的人的感情,受到内在、主观的要素所支配。感情的深度,外人完全看不出来。沉默、孤僻、厌恶粗俗的人。外人看来文静有礼,捉摸不定。多愁善感,有时会被别人认为“这种人,对别人的幸或是不幸,完全无动于衷”。
内向感觉型
与所有内向型的人一样,内向感觉型的人也是远离外部的客观世界,沉浸在自己的主观感觉之中。它们往往不看重事物本身,却关注着事物的效果和自身深刻的主观感觉。艺术家往往倾向于这种类型。
内向直觉型
这类型的人,可能成为预言家或艺术家。因为他们内在的直觉,在受到了外界的刺激开始活动时,只注意自己的内在感觉,不会被外界所眩感。
人格心理学四大特征
第一,人格大体上仍然是对自我印象的研究。这是针对人格而言。它仍以自我报告为主;第二,当前的人格研究仍然基本上只涉及意识的或认知的变量;第三,人格研究远未成为一门日益积累的科学,而只是众多分散工作的总称。他说每个人似乎更醉心于提出一个新途径。第四,与心理学的其他很多研究一样,人格研究还主要集中在过程上,而不是内容。心理学还是一门研究“ing”的科学。
人格心理学大 五模型
“大五”是当代人格心理学的新型。经过几代和完善,其理论和研究模式已经由初具规模趋向成熟。主要做法是这样:首先把某一语系的所有描写人的词汇挑选出来,然后进行筛选、比较和匹配,根据语义将词分入不同的范畴组,制成词表,用这个词表让被自我或他人进行描述,最后对各个范畴求出相关,形成,再作因素分析。结果得到几个因素,取前几个载荷量大的因子作为人格的。
许多这方面的研究表明,不论是用英语词汇还是用中文词汇,不论是让被试对自己还是对他人描述,不论采用什么因素抽取和旋转法,结果都是得到了五个主要因素,它们是:Extraversion:、有活力、热情;Agreeableness:愉快、利他、有感染力;Conscientionusness:公正、拘谨、克制;Neuroticism:神经质、消极情绪、神经过敏;Openness to experience:直率、创造性、思路开阔。这五个因素的字母缩写为OCEAN,意味着“大五”系统的广泛代表性。
人格心理学认知
Michel. W和 Shoda.Y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于1995年完整地提出了人格新理论——认知-情感。这个理论恰好弥补了特质研究的缺点。因特质研究把跨情境的一致性作为人格,而情境间的差异则当成误差不予考虑。认知-情感系统理论则认为,在不同情境下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正是内部稳定而有机的人格结构的反映。人格结构主要由一些协调因子(mediating units)组成,如:(1)编码(encoding):把外部情境归入自我、他人、事件、场景等;(2)期望和(expectations and Beliefs):关于外部世界、特定情境下的行为结果、自我绩效等内部表征;(3)情感 (affects ):感受、情绪和情感反应(包括);(4)目标和价值观(goals and values) :可取的结果和,可恶的结果和情绪状态,以及目标、价值观和人生规划;(5)能力和自我调节规划(competencies and self-regulating plans):人的潜能组织行为、控制结局、影响自己行为和内部状态的计划和策略。
人格心理学学科测验
人格特征可以从人格心理测验(personality test)中推断出来。这种测验是对个人行为样本的一种客观化和的测量工具,可分为客观(en:objective test)与主观(en:projective test)两大类。objective test会以特定的形式进行,1942年,并且在1989年发行修订版(),以18岁或以上的成年人为对像。而projective test就以为基础,用抽象的方式去推测人的思想,例如Rorschach Inkblot test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TAT),两者都被广泛用于人格研究中。
人格心理学相关图书
人格心理学图书一
书 名: 人格心理学
作 者:(美国)
出版时间: 2010年03月
开本: 16开
定价: 48.00 元
《人格心理学》(第7版)围绕、特质理论、生物学流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等六种人格理论流派,对有关人格的理论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介绍。《人格心理学(第7版)》行文流畅、通俗易懂,融人了丰富的生活案例,并穿插了一些新闻报道和相关自测题,帮助读者测验自己或他人的人格特征。
人格心理学图书二
人格心理学
书 名: 人格心理学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4月
开本: 16开
定价: 58.00 元
《人格心理学》讲述了:人格心理学是我的博士导师为我选择的专业方向,当我刚做一名心理学教师时,张厚粲教授把我介绍给我的硕士导师高玉祥教授——我的专业。我记得张厚粲先生在向我介绍人格心理学时,告诉我:人格心理学是一门“难做”的领域,研究它的人很少,一些老师进入后又离开了,她希望我能够喜欢它。张厚粲先生最先给了我一个坚守的信念,在这个信念下,我由迷茫渐入喜欢、热爱,并将人格心理学确定为我终生坚守的研究领域。高玉祥教授以其严谨、、开放、亲和的学术人格魅力,一步步地将我带进人格心理学领域。进入到这一领域后,我越来越被它的魅力所吸引,它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宽广的学科。编写一本人格心理学教材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可能是奢望太高,此书迟迟不能出手。这本书最初是在2003年开始动笔的,2004年初完成第一稿,因不满意而不停地修改,有些章节甚至推翻重写。邀一期间又由于从事学校层面的繁忙工作而无暇顾及此书,直至2008年的春节,才又重拾书稿,安心撰写。这四年的每个春节,我都是在电脑前度过的,没有娱乐,没有昼夜,但内心很充实,有学术的价值感。我清楚地知道:我的在心理学事业上,我的事业追求在人格心理研究中,人格心理学已成为我人生奋斗的方向与资源。
人格心理学图书三
13:09人格心理学
【作 者】:(美)著;陈会昌[等]译
【丛编项】:心理学丛书 心理学导读系列
人格心理学
【装帧项】:简装 26cm / 389页
【出版项】: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2000
【ISBN号】:3 /
【原书定价】:48.00
本书全面介绍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关于人格研究的理论,主要围绕着精神分析理论、特质理论、生物学流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认知理论等六种主要的人格理论流派展开论述,并加以客观、公允、生动的分析,同时对其它分支理论、学说和流派也都有所涉及。阅读本书,读者将能了解在人格研究领域的全貌,并对在不同的时代和历史阶段居主导地位的理论、人格心理学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前景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本书叙述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不以概念介绍新理论,而是从生活实例出发,极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作者很注意本书的实用性和生活化,或穿插报刊对新闻事件的报道,或给出若干自测,让读者测验自己或他人的人格特征,读来既有用,又风趣。本书不仅适合从事心理学工作或学习的研究人员、教师和学生阅读,也必将为大众读者所喜闻乐见。
第一章 什么是人格
第二章 人格研究方法
第三章 精神分析理论:的理论、应用及评价
第四章 弗洛伊德理论:相关研究
第五章 精神分析理论:的理论、应用及评价
第六章 新弗洛伊德主义理论:相关研究
第七章 特质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
第八章 特质流派:相关研究
第九章 生物学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
第十章 生物学流派:相关研究
第十一章 人本主义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
第十二章 人本主义流派:相关研究
第十三章 行为主义和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
第十四章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相关研究
第十五章 认知流派:理论、应用和评价
第十六章 认知流派:相关研究
第十七章 几点结论
人格心理学图书四
书名:新编人格心理学
作者:陈少华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简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谈论一些与人格有关的话题,如“某某很有个性”、“某某有暴力倾向”、“这是一个不合群的小孩”、“近来她常常做噩梦”等,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人格心理学家有什么看法呢?他们是如何进行人格的科学探讨的?他们是如何看待人格的本质问题的?人格会遗传吗?有创造性人格存在吗?……所有这些问题不仅为心理学家所关注,而且也是每个人都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本书使人格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努力反映国内外人格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将人格置于一个更为广宽的背景下进行探讨。
本教材按照人格心理学学科的逻辑顺序分成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人格心理学概要。包括人格心理学有在人格本质问题上的见解、人格的理论解释、人格的科学、人格心理学的主题与任务、人格发展的基本问题、一般问题以及具体问题,并对决定人格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第二部分是人格理论的进展。包括传统的五大人格理伦,即精神分析论、特质理论、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以及人格的认知理论。在对这些理论作扼要阐述的基础上,我们尤其关注这些理论最近的发展状况及相关研究的进展。
第三部分是人格的应用研究。这是当今人格心量学中异常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也是人格与现实结合得最为密切的一个重要主题,该领域包括、人格与疾病、人格障碍与治疗、人格测量与评估等众多范畴。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格研究能否为普通大众理解和接爱关键取决于人格的应用研究领域能否广泛和深入。
第四部分是人格研究的领域,包括人格的专题研究与交叉研究。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那样,人格研究的内容包罗万象,,性与性别、攻击性、自我、气质等者是人格研究中经久不衰的主题。不仅如此,在人格与智力、创造性等心理学从多领域的关系中,在、进化等其他学科的交叉中,人格总是成为焦点。
前言:人格奥秘的科学探索
第一部分 人格心理学概要
第一章 人格的科学研究
第一节 人格的界定
第二节 人格的理论解释
第三节 人格研究的方法
第四节 人格心理学的任务与传统
第二章 人格的发展
第一节 人格发展的理论
第二节 人格发展的问题
第三节 人格发展的历程
第四节 谁来决定你的人格
第二部分 人格理论的进展
第三章 理论
第一节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第二节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第三节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第四节 新弗洛伊德理论
第四章 特质理论的范式
第一节 特质及其早期研究
第二节 人格特质的结构理论
第三节 特质研究的新进展
第四节 特质理论的应用与争论
第五章 人格的社会学习理论
第一节 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
第二节 人格与学习
第三节 人格的社会认知理论
第四节 社会学习理论的相关研究
第六章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第一节 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第二节 的人本主义
第三节 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
第四节 罗洛梅的存在分析论
第七章 人格的认知理论
第一节 人格与认知的整合
第二节 人格的认知方式理论
第三节 凯利的个体建构理论
第四节 认知一情感人格系统
第三部分 人格的应用研究
第八章 人格、疾病与健康
第一节 人格与健康的关系
第二节 A型人格与冠心病
第三节 其他人格类型与疾病
第九章 人格障碍与治疗
第一节 人格障碍概论
第二节 人格障碍的分类与症状
第三节 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
第四节 人格障碍的其他疗法
第十章 人格测量与评估
第一节 人格测量与评估的一般问题
第二节 人格的自陈式问卷
第三节 人格的投射测验
第四节 人格评估的其他方法
第四部分 人格研究的领域
第十一章 人格的专题研究
第一节 潜意识
第二节 性与性别
第三节 自我
第四节 气质
第十二章 人格的交叉研究
第一节 人格与文化
第二节 人格与进化
第三节 人格与智力
第四节 人格与创造力
回顾与展望:一种人格科学的可能性
人格心理学图书五
作 者: 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版 次:1页 数:536字 数:869000 印刷时间: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I S B N:1包 装:平装内容简介:人的心理及相关活动中,认知模式、情感类型及行为分类都受到来自人格特质的影响。《人格心理学》着重从正常人格到异常人格(人格障碍),来揭示正常人和人格障碍患者特征性模式的来历、表现和走势。从整体结构上,《人格心理学》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人格研究简史、人格的成因及发展;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人格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及进展;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人格的结构、功能和测评;第四部分主要探讨了人格障碍的基本分类、特点、病理机制、心理与药物治疗及相关的法律问题。图书目录:第一章 人格与人格研究简史
第一节 人格概述
第二节 人格心理学研究简史
第三节 社会背景下的人格
第四节 人格结构研究进展
第二章 人格形成因素
第一节 遗传与生物因素
第二节 环境因素
第三节 遗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
第三章 人格的发展
第一节 人格发展的年龄特征
第二节 依附理论
第三节 人类的本性与个体差异
第四章 人格的
第一节 Freud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第二节 新精神分析理论
第三节 客体关系理论
第四节 认同与自体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
第一节 Allport理论
第二节 Cattell理论
第三节 Eysenck理论
第四节 五因素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第五节 人格特质论的相关研究
第六节 对人格特质论的总体评价
第六章 人格的行为和学习理论
第一节 人格的行为主义理论
第二节 人格的社会学习理论
第七章 人格的
第一节 人格认知理论概述
第二节 Kelly理论
第三节 Mischel理论
第四节 认知理论的应用与评价
第五节 认知理论的相关研究
第八章 人格的理论
第一节 Maslow理论
第二节 Rogers理论
第三节 应用与评价
第四节 人本主义理论相关研究
第九章 人格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 人格理论中的整合
第二节 整体交互作用论
第三节 人格理论研究展望
第十章 人格中的性别因素
第一节 性别差异
第二节 性别差异的理论解释
第三节 性别差异的相关研究
第十一章 人格的结构
第一节 十六因子模型
第二节 大三因子模型
第三节 七因子模型
第四节 五因子模型
第五节 其他人格结构模型
第十二章 人格的功能
第一节 一般功能
第二节 人格与健康
第十三章 人格的评估和测量
第一节 人格测评概述
第二节 统计学评价指标
第三节 自陈式人格问卷
第四节 投射测验式测评
第五节 其他人格测评工具
第六节 人格测评的未来展望
第十四章 人格障碍概述
第一节 人格障碍的概念和定义
第二节 人格障碍的流行病学概况
第十五章 人格障碍的特征和共病
第一节 人格障碍的特征
第二节 人格障碍的共病
第十六章 人格障碍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一节 关于临床诊断的说明
第二节 偏执型人格障碍
第三节 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
第四节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第五节 边缘型人格障碍
第六节 表演型人格障碍
第七节 自恋型人格障碍
第八节 回避型人格障碍
第九节 依赖型人格障碍
第十节 强迫型人格障碍
第十一节 其他人格障碍
第十七章 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
第一节 精神分析疗法
第二节 辩证行为疗法
第三节 集体心理治疗
第四节 家庭疗法
第五节 支持疗法
第十八章 人格障碍的药物治疗
第一节 心境稳定剂
第二节 神经阻滞剂
第三节 抗抑郁药物
第四节 抗焦虑药物
第五节 人格障碍治疗策略
第十九章 人格障碍的住院治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部分住院治疗
第三节 住院治疗中的心理治疗
第四节 部分人格障碍的住院治疗原则
第五节 人格障碍的治疗相关问题
第二十章 人格障碍的司法相关问题
第一节 人格障碍与犯罪
第二节 司法鉴定中的人格障碍相关问题
第三节 人格障碍的伦理相关问题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人格心理学图书六
作者:郑雪 主编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作者简介:郑雪,男,1957年5月生于四川省宜宾市,成长于四川高县来复镇。1994年在获心理学博士学位。现为教授,心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学校心理学分会会长,常务委员。长期从事人格与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近年来重视幸福心理、健康人格等积极心理学领域的探索,发表著作30余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省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科研成果奖6项。
图书简介:本书主要介绍人格心理学的重要派别及各种理论的根源和发展状况,介绍人格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及新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自我概念,人格障碍,防御应付类型等;介绍人格测评技术与方法等内容。
第一章 人格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第二节 人格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第三节 人格心理学理论  第四节 人格心理学方法  第二章 古典精神分析  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起源  第二节 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  第三节 以性心理为主线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第四节 古典精神分析的研究、测量与应用  第三章 新精神分析  第一节 个体心理学  第二节 自我心理学  第三节 社会文化论  第四节 新精神分析的研究与应用  第四章 特质论  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论  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  第三节 大五人格因素研究与应用  第四节 特质论的测量方法  第五节 特质论的争议与评价  第五章 生物学论  第一节 集体潜意识论  第二节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第三节 行为遗传学  第四节 进化心理学  第五节 人格的脑生物基础研究  第六章 行为学习论  第一节 行为主义学习论的兴起  第二节 操作性条件反射论  第三节 刺激一反应论  第四节 社会学习论  第五节 行为测量与行为治疗  第七章 交互作用论  第一节 社会文化与人格的交互作用论  第二节 压力与需要的交互作用论  第三节 环境的作用  第四节 个人与情境的交互作用  第八章 人本论  第一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第二节 马斯洛的需要论与自我实现论  第三节 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第四节 罗洛·梅的存在分析论  第五节 个人中心疗法  第九章 认知论  第一节 认知方式与心理分化论  第二节 个人建构理论  第三节 行为预测论与控制点理论  第四节 人格的认知因素  第五节 认知疗法  第十章 积极心理学  第一节 积极心理学的兴起  第二节 幸福与人格  第三节 健康与人格  参考文献  后记
人格心理学图书七
书名:人格心理学
原价:68.00元
作者:黄希庭 著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字数:750000
装帧:精装
商品标识:7391414
简介:本书是一本导论性质的著作。任何一本导论性著作都不宜试图包罗万象,但应当全面地阐述该学科领域基本理论。本书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本结构清晰,易于理解,反映当代新近研究成果,以多维度和多层次的研究视野对人格基本问题进行探讨的著作。为此,著者尝试着在以下三个方面作了一些努力:第一,在结构体系上,力求兼容人格研究范型和研究专题的内容。第二,在观点评价上力求公允,以符合当代人格心理学的综合研究取向。人格心理学是一门多范型的学科,无论哪一个研究范型都有其优点和缺点。第三,在资料选取上,力求反映新近的研究成果。所有本书引用过的研究资料都列入参考文献。人格心理学在国人的研究中还相当薄弱,目前尚难以撰写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格心理学著作。
.豆瓣[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乔治·凯利_百度百科
乔治·凯利
两个人物,一个是十九世纪的英国人,空气动力学之父,一个是二十世纪美国心理学家。
乔治·凯利乔治·凯利(空气动力学之父)
乔治·凯利誉称由来
乔治·凯利
奥维尔·莱特曾说:“我们的成功完全要感谢那位英国绅士乔治·凯利,他写的有关航空的原理,他出版的著作,可以说毫无错误,实在是科学上最伟大的文献。”西方一些研究空气动力学的专家称乔治·凯利为空气动力学之父。
乔治·凯利教育背景
乔治·凯利,日出生于英国一个有地产的绅士家庭,凯利早期受过很好的教育。父母为了满足他的求知欲望,聘请英国当时著名数学家乔治·瓦克作他的家庭教师。沃克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凯利聪明过人,勤奋好学,有意识地向他灌输自然科学领域各学科的知识,为他以后在航空科学上做出开创性贡献和在自然科学诸多领域均有建树打下良好的基础。
乔治·凯利空气航空器构思的由来
凯利10岁那年,亲眼看见法国第一次载人气球飞行。那雀跃欢腾的热烈场面、惊心动魄的紧张时刻以及凯旋的天之骄子,都使他激动不已。这一切在他那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飞天的种子。他想,轻于空气的气球能升天,那比空气重的鸟儿为什么会在天上翱翔呢?于是,他开始构思重于空气的航空器。
乔治·凯利试验经历
1792年,他开始用一种玩具作一连串的试验,这就是从中国传到欧洲的“竹蜻蜓”。
1796年,凯利在科学计算的基础上制作出第一个飞行器——相对旋转的模型直升机。
1799年,年仅26岁的凯利设计出几乎已具备现代飞机主要部件的飞行器草图。乔治·凯利把这个草图刻在一个小银盘上。小银盘的一面刻着机翼上各种作用力的说明,另—面刻着飞机草图,这个银盘现藏于伦敦科学博物馆。但困扰凯利多年的问题就是没有合适的动力,当时的蒸汽机又大又笨重,根本不可能将凯利的飞机送上天空,所以凯利这个方案仍旧以扑翼作为动力和产生升力的方式。但凯利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满足对现有知识的掌握,而是通过不断试验来丰富自己的理论水平。
1804年凯利研究鸟的推动力,在旋转臂上试验了一架滑翔机模型。不久,他把带翼的抛射体发射到海上。几乎与此同时他还设计了一架复合式飞机,轮车上装有固定翼,在翼尖上有扑翼。
1807年,凯利研究热气发动机和另外一种采用火药的发动机。1808年,凯利研制了“旋翼”和“桨轮”飞机,并于同年设计了一架扑翼机。
1809年,凯利开始研究鱼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流线型的关系,成功地制造出航空史上第一架全尺寸滑翔机并进行试飞。
乔治·凯利发表《论空中航行》论文
1809年,他的题为《论空中航行》的论文在自然哲学杂志上发表。在该论文中,他提出了十分重要的科学论断:1.为作用在重于空气的飞行器上的四种力——升力、重力、推力和阻力下定义;2.确定升力的机理是与推力机理分开的。至此,凯利已认识到鸟类翅膀不仅具有推进功能,也具备了产生升力的功能。人类飞行器如果用不同装置分别实现上述功能,将会比单纯模仿鸟类的飞行动作进行飞行容易得多。这一重要发现奠定了固定机翼形式的飞机的基本构思和理论基础。他在论文中一再强调,制造固定翼飞机的重要性,详尽地勾勒出现代飞机的轮廓,对空气动力学理论的产生和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描绘出固定翼、机尾、机身以及升降舵等操纵面,解释了机翼的作用,并指出适当的安定性要从精心设计翼面使其有一点点角度获得;接着他又提到飞行器必须迎风而起,必须有垂直的和水平的舵面。凯利的论文还阐述了速度对升力的关系,机翼负荷、张力、重力的减轻,甚至内燃发动机的原理以及流线型对飞行器设计的重要性等等。
在他的学说中,有一段阐述飞行器基本原理的论述,在今天看来依然十分精辟和准确,即:“机械飞行的全部问题是向一块平板提供动力,使它在空气流中产生升力,并支持一定的质量。”他的《论空中航行》的论文被后人视作是航空学说的起跑线。
乔治·凯利发明航空器的背景
在凯利那个时代,许多人认为,升空飞行无异于痴人说梦,“假如上帝要人飞,他创造人的时候就会给人一对翅膀了!”有些人甚至引述古人的这句“至理名言”嘲讽凯利这样的“疯子”。凯利矢志不渝,他深信,只要能找到合适的发动机,他的飞行器一定可以高飞。他痛心地写道:“我的发明无法试验而达到目的的惟一原因,是如何产生一种推进的动力。”
乔治·凯利晚年贡献
直到1848年凯利75岁高龄,轻质量的合适的发动机仍杳无音信,他感到时日无多,惟一可试一试的只有无动力载人飞行,也就是用滑翔机飞行,来证实他的空气动力学理论。于是在1849年,他造了一架三翼滑翔机,让一名10岁的小孩坐在一只吊篮里,从小山上滑下来,一些人用绳子拉着滑翔机,飞机竟迎着微风飘飞了一段距离。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载人滑翔机系留牵引飞行。
1853年,凯利又造了一架滑翔机,并装上了灵巧的刹车杠杆,进行历史上第一次有人乘坐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升空自由飞行。这次他把家中的马车夫放在驾驶室里,究竟飞了多远,没有明确的记录。有趣的是,马车夫从飞机上下来后,竟辞职不干了。他说:乔治爵士,我想请你注意,我是你雇来赶车的,不是来飞行的。当年,他写了一篇描述无人驾驶滑翔机飞行的文章,送到法国航空学会,题目是《改良型1853年有舵滑翔机》。1971年,一位英国飞行员史泼劳中校,完全依照凯利遗留下来的笔记,造了一架与当年完全一样的滑翔机,飞得十分成功,证明了118年前凯利的设计是如何的成功。
1858年,凯利84岁,临终前仍在工作间内敲敲打打,希冀制成一台轻质量的发动机,然而终无所成。凯利的研究工作,特别是他的论文《论空中航行》,在航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00多年来,一直被翻印转载,被后人视为航空学说的经典。飞机发明人之一的奥维尔·莱特1912年曾说,他们的成功完全要感谢这位英国绅士在100年前写下的重于空气的飞行器的理论。他说,“乔治·凯利爵士所知道的有关航空原理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直到19世纪末叶,他所出版的作品毫无错误,实在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文献。”威尔伯·莱特也说,“我们设计飞机的时候,完全是采用凯利爵士提出的非常精确的计算方法进行设计计算的”。
凯利不但对航空有兴趣,他还为大不列颠设计了海军大炮炮弹,在拿破仑战争时期得到应用。1807年,他发明并获专利的热力发动机,为工业界所广泛运用。1825年,凯利又设计了一种装辐条的车轮用于滑翔机上,这一发明至今仍为自行车所采用。此外,他还发明过自动铁道刹车装置,且在声学、光学、电学以及下水道工程等方面,有不少有价值的贡献。
日,凯利在约克郡布鲁姆顿去世。临终前不久,他曾写下这样两句话:“给你,查看笔记的朋友!我已去了,愿你在这些涂鸦中寻找出智慧的火种。”
乔治·凯利乔治·亚历山大·凯利(心理学家)
1905年出生于堪萨斯州威奇托附近的农庄。1926年毕业于密苏里州的帕克学院,进入威奇托的佛伦兹大学学习。 获得物理学、数学学位之后,凯利到堪萨斯大学学习教育社会学。1929年,爱丁堡大学学习教育学。几年后在依阿华大学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 随后10年,凯利在福特·海斯的堪萨斯州立大学读过,在这些年间,他建立了一套心理治疗体系为穷人和那些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的受害者提供心理服务。不久,他就发现这些人最需要的是对周围时间的解释及对他们自己将来会发生什么事的预测。个人建构理论就是从这种思考中建立起来的。 二战期间,凯利曾在海军服役,之后他在马里兰大学工作了一年,又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工作了20年。1965年他到布兰迪斯大学任职,两年后在那里逝世。
凯利的心理学思想及其在心理学上的贡献,主要在于他建立了重要的认知人格理论。自从他的《个人建构心理学》一书于1955年出版以来,凯利的理论成为人格研究者和心理治疗师的丰富的思想源泉。有趣的是,凯利并不认为自己是认知心理学家。尽管如此,他的理论已经成了现在人格的认知流派的出发点。
凯利的人格理论,有以下两点要义:
乔治·凯利人格决定于个人认知
在凯利之前,人格理论的建构不是采精神分析论取向(强调潜意识动机),就是采行为主义取向(强调环境影响)。凯利的人格理论则是特别强调个人的行为表现乃至整个人格的形成,都是决定于他对周围环境(包括任、事、物等)的认知和评价后所建立的观念。根据多年临床心理学的经验,他发现任何使患者本人对自己和自己的问题的看法有改变时,都会使他的病情有所好转。他又发现凡是到心理诊所来诉说学生心理问题的教师,所诉说者都是和教师自己的观点有关。因此凯利认为,无论事心理正常还是异常的人,他的行为都是决定于他们对环境中人、事、物的认识、期望、评价、思维的结果。而非决定于他的动机或需求。
乔治·凯利个人建构理论
凯利将个人在其生活中经由对环境中人、事、物的认识、期望、评价、思维所形成的观念称为个人建构(personal construct),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不同,个人建构自然叶因人而异,因此个人建构就代表他的人格特征。以父母体罚孩子为例,对父母而言,体罚可矫正偏差行为,有益孩子成长;对孩子而言,父母的体罚只好无奈地接受;对社会工作者而言,父母体罚孩子是对儿童虐待;对传教士而言,父母体罚孩子是神对罪恶世界审判的延伸。这现象说明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人建构。个人建构就像一种微型科学理论,是一个人用于预测事件的主要工具。凯利形象地描写了个人建构,他说:“人类通过由他创造的各种半透明的模式或样板去观察世界,然后试图去适应构成这一世界的现实……让我们把这些供人们试用的大小模式取名为不同的建构吧。”如果由某种建构产生的预测为经验所证实,那么这种建构就是有用的,如果这种预测没有得到证实,这种建构就必须修正或被抛弃。
个人要获得一种同现实十分一致的建构系统,需经过大量的尝试与曲折的过程。一个人的人格是由个人建构组成的多元统一体。个人建构理论有几个重要概念和一个基本假设及 11 个推论,现分述如下。
乔治·凯利3·概念和假设及推论
1.个人建构理论的重要概念
人是科学家(Person as Scientist) 所有的人都有动机想去理解所有冲击我们的刺激,如同科学家试图预测并控制事件的发生一样。我们也想了解周围的世界,以便能够预测并控制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
科学家也是人(Scientist as person) 同上理,科学家其实也和普通人一样。人格理论没有绝对的对或错,每个学说都有其弱点值得让人质疑。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相对的事实。
建构的权宜选择 (Constructive alternativism) 每个人所使用的个人建构皆不同,且组织其建构的方式也不一样。建构是凯利人格理论的核心,一个建构就是一种思想、一种观点、或是一种假设,人们用它来解释个人的经验。一个建构就像一种微型的科学理论,人们用这个理论来预测现实,个人与外界的任何接触都在不断地创造和验证个人建构。
模板匹配(Templete maching) 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像是一些透明模板,我们会把这些模板套在我们经历过的那些事件上。如果它们相匹配,我们就保留这些模板;如果不匹配,我们就会修改这些模板,让它们下次更适合做预测。
2.个人建构理论的基本假设
人的活动都是受到他个人所用以预测事件的结构所指引。凯利不认为过去的冲突与外在刺激是塑造行为的基本因素。他认为我们与过去经验间的关系,只限于这些经验能够帮助我们发展个人建构与对未来之期望的时候。
3.个人构念理论的 11 个推论
建构推论(construction corollary):个人通过对事物的反复建构来预测事件。
个别推论(individuality corollary):人们对于事件之建构过程是有个别差异的。
组织推论(organization corollary):每个人为了预测事件都会发展出一套特殊的、包含各种建构之顺序关系的建构系统。
选择推论(choice corollary):个人基于所预测之较大延伸可能性与本身系统之定义,在二分建构中做选择。
二分推论(dichotomy corollary):个人之建构系统是由有限的二分建构所组成。
分裂推论(fragmentation corollary):个人可连续使用各种不同的建构系统,而这些系统彼此之间并不兼容。
范围推论(range corollary):一个建构只适用于预测特定范围内的事件。
经验推论(experience corollary):个人建构系统会随着个人持续对于事件之重复性所做的解释而改变。
调节推论(modulation corollary):个人建构系统之变化,受限于该建构于适用范围内的可渗透性。
共同推论(commonality corollary):两个人对于经验的建构相似程度,代表其心理历程与他人的心理历程相似。
社交推论(sociality corollary):生活于同一文化的人,会以相似的方式建构经验。人们能够理解他人建构历程的程度,决定了他在包含他人在内的社会历程中的角色扮演。
凯利根据他的个人建构理论,发展了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称为设定角色治疗。所谓设定角色治疗(fixed-role therapy),是指心理医生为情绪困扰者设定一个易于他目前自觉的角色,然后协助他去扮演。如此做法的目的,希望情绪困扰者在角色扮演时改变他过去不健康的观点。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心理医生只从旁协助,给予支持,不对情绪困扰者的行为施以矫正,只希望让他自己在认知改变中自行治疗。此一观念和人本心理学家罗杰斯的思想颇为一致。
他曾当选美国心理会员临床分会、咨询分会的主席,他也是许多临床心理学的专业顾问。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