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调整民法知识结构框架图中的选修法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如图是教材选修1-2中《推理与证明》一章的知识结构图,请把A处填入适当的方法___.
wbSN49ZX48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推理主要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两部分内容,合情推理包括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直接证明包括综合法和分析法,间接证明中有反证法等.“归纳”与“类比”都是合情推理,不是演绎推理.如图.故A处应填写:综合法,故答案为:综合法
为您推荐:
本题考查知识结构图,知识结构图的作用是用图形直观地再现出知识之间的关联,根据选修1-2的知识,由此易画出知识结构图
本题考点: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知识结构图,知识结构图比较直观地描述了知识之间的关联,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知识结构图的作用及知识之间的上下位关系.在画图时应注意:①图形大小、位置要适当;②较暗的部分用细点来表示;③标注名称时,一般在图的右侧引出水平指示线;④一般在图的下面写出所画图结构的名称.
扫描下载二维码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政治选修3《国家与国际组织》知识结构????,3,鍏?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政治选修3《国家与国际组织》知识结构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高中高三地理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复习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
我的图书馆
高中高三地理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复习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
为了有效提升我校高中地理教师的学科教学水平,搞好高三地理备考复习,提高地理课的课堂教学效益,特制订本学期高三教学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大纲为依据,以考试说明为准绳,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高三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地理教学模式,增强地理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的能力,提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 工作目标 1充分研读地理大纲,考纲和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高考复习的要求,让学生形成地理学科思想和地理思维方式.改变教学观念,向课堂要质量,相信学生,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给学生以思考和融会贯通的时间
.2 加强教研,研究考纲 考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对学生学习指导方法,研究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精选例题,练习题.
3 进行有效的知识落实,把课堂作为知识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4使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生率,平均成绩和合格率上有明显提升,使高考能上一个新台阶.
三采取措施
1,周密计划,有序复习.
高三地理复习一般分三轮:第一轮基础复习到2011年3月底,其任务是复习考点,系统知识,形成网络,夯实双基,基本上是教师围绕考点讲重点,难点,疑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详读教材,注重课本知识的掌握,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二轮专题复习从4月上旬到5月上旬,其任务是完善体系,重组知识,训练能力.一般是学生练,教师导和评.专题复习指导,导基础,导方法;练运用,练技能;评错因,评思路.第三轮综合复习在5月中下旬,其任务是整合知识,综合运用,掌握技巧,全面培养能力.一般采用练,评,看方式.练综合运用,练重组整合,练应试技能;评解题思路,评答题规范;看错点误点,追根溯源.
2,学纲研题,把握高考
①学"两纲"
"两纲"即地理教学大纲和文综考试说明中的地理部分.目前高考考虑到中学教学的实际,是以地理教材为基本内容,以两纲为基本依据,以新课标为方向来命题的.因此如果对"两纲"不熟悉,对教材内容不理解,不掌握,就谈不上高考要求的灵活运用知识了.学"两纲"就要做到:纲纲对照,纲本(课本)对照,纲题(高考题)对照和新旧对照(特别是考纲的变化).
②研"两题"
"两题"即高考题和训练题.在两题研究方面做到"五找":对历年高考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对近三年高考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对相同考点的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对不同模式的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对各地考试题集中研究找信息.通过"两纲"的学习和"两题"的研究,做到:对考试目标,能力要求,考试内容和形式心中有数,对高考题型和难度获得一种感性认识,以增强复习时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减少复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重组知识,突破能力
近年的地理试题强调地理学科基础,学科能力和学科本位.因此,夯实基础是复习备考中最根本的环节.只有在复习中坚持以双基为主,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二轮复习强调重组知识,可以结合时间变化,空间分布,人地关系,区域特征和差异以及地理的技能,通过地图来进行.
2009720103
3,:(1);(2),.
一、高三地理复习前的准备工作:
1.教师必备的教材和相关材料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上、下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第一、二册;初中地理1~4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2010年考试大纲(地理单科);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全国文科综合试卷、新课程卷和其他省市的高考试卷以及对高考试题的试卷分析。
2.教师要不断研究高考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考试大纲内容和含义,认真学习试题分析,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使自己的教学不偏离高考的要求。
3.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教学基本功的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多渠道的获取知识,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以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同时为本校的高三地理教学创出佳绩。
二、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校和年级2008届教学计划为依据,针对本届学情,制订本计划。
(二)、教学目的
1.全面培养学生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不断获得学习兴趣的过程中进步;
2.以身为范,以教材知识点为材料,对学生贯彻做人教育,让学生争做对社会有益的人;
3.夯实“三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把握高考动向和规律,人人争取考上理想大学,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三)、教学对策
1.立足教材,夯实“三基”;
2.用好图表,培养能力;
3.立足课堂,提高效率;
4.适度渗透(课外知识,地理时事等),拓展思维;
5.培优补差,齐创辉煌;
6.团队协作(加强集体备课),整体提高。
(四)、复习范围
1.初中地理教材1~4册(4本);
2.高中地理必修上、下册(2本)与选修教材第一、二册(2本)。
(五)、具体安排
1.每周周一第三节课为本组集体备课时间,集体备课的主要任务是:
⑴交流上周复习体会,进一步完善地理复习模式;
⑵确定本周复习内容及其重点、难点,并提出抓住重点和突破难点的相关策略;
2.一轮复习时间从假期补课至3月下旬,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一、情况分析:
1.教师情况:担任高三地理教学的四位老师,都有多年任教高三的经验。
2.学生情况:本届高三文科共有六个班,1个音美班。基础相对较差,解题能力不够理想
二、复习依据:
8本地理教科书
《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地理学科考试大纲》
《地理教学大纲》
三、工作目标:
进行第一轮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各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加强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通过这一轮复习,要让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考纲规定的基本知识,能够对知识进行基础的归纳总结,能把握教材主干知识。
(2)能学会画图、填图、记图、读图、用图。
(3)答题做到规范化,能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4)能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简单的地理实例,做到活学活用。
四、具体措施:
(一)围绕一个中心,狠抓基础  这个中心就是主干。结合高考来看,近几年的文综试卷中地理部分立足于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对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对这些主干知识的复习,学生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第一轮复习要狠抓基础。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在紧抓教材、巩固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逐步提高。可采取“读、背、写、默、画、练”等手段来增加地理基础知识储备,如以图为载体考查地理知识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点,各种变式日照图、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气候分布模式图、自然带分布模式图、洋流模式图、各种物质循环图等我都要求学生默画出来,并要求归纳重要图表的规律。中国行政区划、我国河流与湖泊、我国主要铁路交通运输网、我国地形分布、中国分区地理,世界分区地理中重要的国家、城市、河流、矿产等我都要求学生在填图练习本上一一落实。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理解记忆重要的图表规律,并且让学生最薄弱的区域知识在读、填、练的过程中一一落实。
(二)利用两种最普通出成效的教法
1、练考结合,切实过好单元关
我们练习打算主要是利用每日一练,滚到式的对基础知识进行练习,复习完每一章节后要做好测试检查工作,不漏死角,不允许学生含糊不清。训练与测试的总体指导思想是"考什么,就要练什么;考多难,就要练多难"。第一轮复习过程中,把主要精力放在占总试题中80%的中档题和基础题上。把主攻点定在记忆的恢复,知识系统的梳理,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观念的建立,典型问题熟练解答等方面,避免过早地把精力过多地用到难题上,造成基础不牢。,单元测试、月考,认真组题,组题的结构是1:1,即前阶段内容的分值占50%,本阶段复习的分值占50%,目的是防止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的遗忘,滚动性的复习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巩固。
2、个别讲评和面批相结合,切实抓出成效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除集体讲评外,我们还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习题进行个别讲评和面批。一是讲评知识点;二是指导做题方法和技巧,实现“解一题,得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目的。
(三)做到三个提前形成习惯  1、是尽早训练答题规范形成正确的答题习惯  在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的习题训练中,学生要格外注意解题技巧的培养,注意养成使用规范地理术语、正确书写、仔细审题等良好学习习惯,注重方法,突出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其次,学生要学会建立试题与教材的联系。在读书时,要思考所读内容可能如何出题(即从书中读出试题来,将教材试题化);在做题时要知道该题是考查教材中什么地方的什么知识(即在教材中找答案,将试题教材化)。
2、建立错题集,培养学生及时反思的学习习惯
有人说:“错题是最好的老师”,不少学生由于思维定势,总在同样的问题上反复犯错。所以,让学生克服思维缺陷,优化思维习惯是学生能否突破自我的关键。对此,我要求学生建立错题集,把每次大考的错题汇编起来,用红笔修改,并写上解题思路和反思;在考前的半个月,让学生的主要作业是看“错题集”,在临考前看,就相当于考前清醒剂,能够尽量避免在考试中再犯同样的错误。做好对常考、常错题的反思与归类,达到“做一题会一类”的效果。后期我们打算整理学生的错题,错题重考、重讲、重练。大考前“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减少失分。指导学生养成及时反思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
3、关注热点拓宽视野形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特征之一就是题目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很多题目是以热点、焦点问题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或切入点来创设问题情境的。对热点问题的关注不妨从现在就开始。   目前地理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热点、焦点问题主要有:人口的过度增长与人口迁移、城市化、水土流失、沙漠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大气与水污染、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生态灾难、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建设、绿色奥运、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地区冲突(如中东)、台湾问题、核问题等等。   对这些是世界和我国已经、正在或即将发生的重大事件,学生应有一个基本的、正确的认识,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当今热点、焦点、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复习中应把重点、热点、焦点问题当做专题式“问题化”处理,弄清这些问题发生的地点及背景,注意这些热点问题与课本主干知识的密切结合,把握其因果缘由及其影响,使热点问题重点化。凡与热点有关的问题,即使本来不是学科的重点知识也要掌握(四)重视四种地理能力的培养的训练和培养
1.地理计算能力
如时间、日期、太阳高度、比例尺、海拔、气温、气压、人口增长、经济数据的统计等,都涉及到计算问题。地理计算实质是地理与数学的综合,是在地理原理指导下的数学运算过程,其中掌握地理原理是培养地理计算的关键。对于地理的计算,根据地理原理总结出公式,然后让学生去“套”,同时要像做数学题一样,多算多练,做到“熟能生巧”。
2.读图分析和空间思维能力
新课改的高考题很多是考察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在复习中要求学生围绕地图展开,学会读图和用图,将相关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强化图文转换训练,构建空间概念,扩展空间想象,进行空间思维。读图,用图,主要掌握五点:①明确各类地图的构成和表达方法;②会从图中读出相关信息;③会用地图表达相关信息;④会判断地理区位;⑤会运用地图的直观性,解答抽象的地理问题。
3.地理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
地理试题中,提供信息的载体多种多样,但无非是文字信息、图像信息、表格数据信息等,且多数高考题目的信息,是考生平时训练少见和教材以外的信息。对提供的图文背景材料进行仔细的阅读和分析判断应成为教学常规。一轮复习中我们将有意识地强化审题过程中的地理信息提取以及进一步的判断、推理、归纳、分析等信息处理能力。平时训练要重视信息提取与处理的过程,不能只看答题结果。
4.知识迁移能力和地理表述能力
地理学科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地理学科注重对规律、原理的实践运用。因此在复习中,对于规律,原理不仅要加深理解,更要学会灵活地迁移应用。表述不准确也是高考中失分较多的一个因素,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尽量使用地理术语。高考第二卷,解题答案中往往包括多个得分点,考生须踩点得分。但有不少学生反反复复答了一大堆,就是答不到点上;又或者学生理解了但措词不规范所以也拿不到该拿的分;更多的是答案有遗漏,不完整,所以也拿不了高分。因此,第二卷更能拉开考生的差距,而对于我们普通高中学校而言,这更是考生的致命弱点,是他们拿高分的瓶颈。因此,为了训练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和思维的严密性,我们要求学生把典型题目的主要原理规律和分析思路表述出来,然后再把他们做的优秀答案略经修改后张贴出去鼓励他们,叫他们再次修改。这样,不仅能及时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而且,能一步一个脚印落实每个章节每个知识点,切实提高备考效率。平时要求学生正确使用地理学科术语来表述地理事物的现象,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用书面文字的形式完成各种问题的解答。要特别注意地理术语中的“关键词”的应用,并培养“看图说话、读表归纳”的能力。
(五)解决五种困惑提高针对性
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面对学生的种种困惑,我们应该提高针对性
可能的原因
策略及措施
1、讲过很多遍了,学生还是不会
老师讲得太多,占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
不清楚学生的想法,讲解内容不具有针对性
学生的解题能力欠缺
转变观念:我们是教师,不是“讲”师
付诸行动:走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习的问题
加强指导:细化解题步骤,培养解题能力
2、学生始终记不住地图,不能建立起空间概念
学生看地图时没有明确的目的
缺乏创建心理地图的过程
要求学生边看地图边描述内容
考试结束马上看地图
帮助学生创建心理地图
学生对很多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及地理规律难以掌握
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 ,理解力较差
学习地理概念的方法不当
脱离地图去死记硬背地理原理和规律
加强直观展示或演示,强调文图互换
指导学生从成因或过程上去解答此类题目
学生很难把握区域地理特征
学生缺乏区域比较的能力
缺乏对区域整体性的把握
督促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区域地理特征
指导学生学会画区域整体性结构图
将不熟悉的小区域放到大区域内解题&
人文地理内容理解容易掌握难
它与人类联系密切,没有深奥的理论
它是不断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
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学生抓不住主要因素
把握人文地理内容的规律性
抓住主要的观点和方法
(六)走出六大误区提高复习效率  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高效复习,取得最佳效果,是所有高三教师和学生的一个共同的心愿。但是,事实上由于个体的差异和方法的不同,复习效果相差很大,由于方法失当造成的损失更是不容忽视的。每年都有很多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比别人勤奋,而成绩老是没有明显提高呢?”对于有这样疑问的学生,我们老师除了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之外,还要提醒学生注意自己是不是陷入了以下几种复习误区:  误区一:对自己没有较准确的定位,好高骛远。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实际能力没有清醒的认识,高估自己的水平,在复习过程中一味地钻难题,忽略基础知识,追求巧解偏题怪题,忽略通性通法。其实,能力是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的前提下逐渐形成的。现行高考中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占70%,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抓基础,只有根基牢固,才可以谈提高能力。  误区二:面面俱到,一味求全。对于每个学生而言,无论从全局的角度,还是从单科的角度,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况且,由于高考试卷受卷面、考试时间的限制,不可能涉及所有知识点,必定是有重有轻,有主有次。因此,学生在备考的过程中,要注意对重点知识的复习。重点突出,主次分清,复习效果才会好。  误区三:学习无计划,盲目跟从老师。高三复习一般有近一年的时间,学生要做很多事,学习巩固知识及提高能力并重。老师是按全体学生的水平为标准进行复习指导的,但学生之间的基础有差异,学习方式和理解能力不尽相同,所以每位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拟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明确每天的学习任务,合理地安排时间,且一定要完成计划。  误区四:零敲碎打,死记硬背。高考题目的设计思想常常定位在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以及各类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上。在第一轮复习中,一定要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且学会归纳总结知识点和常用的基本方法,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转化,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综合能力提高和知识的灵活应用。  《考试大纲》中明确指出了减少记忆型的题目,增加能力型、应用型以及综合型的题目。靠死记硬背、牺牲速度换取高分的时代不存在了。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误区五:题海战术,追求数量。有这种错误思想的学生不在少数,他们认为做题越多,见过的题类就越多,对解题越有利。其实,并不是做题越多越好,多买几本参考书就能产生效果。题是要做,但要有针对性地做题,明确思路,掌握规律,熟悉方法是最重要的。若做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去做题,学习成绩会提高更快。  误区六:审题粗心,解题方法僵化。解题实践表明,条件预示可知并启发解题手段,结论预告需知并诱导解题方向。解题之前认真读题目,正确领会题意,通过思考仔细推敲,抓住问题的实质,从题目本身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有了一审慢才能有二做快,审题不细致,不全面,必然会导致快解不快,甚至出现错解或误解。所以要做到审题慢而细,做题快而准。  在解题过程中,往往会思维定势化,只以单一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不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去考虑问题,把特殊问题一般化,或把简单问题繁杂化。如果在学习中注意掌握多种解题方法,掌握多种解题思路,经常进行灵活多变的一题多解的训练,思路拓宽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就会更多、更合理。
五、授课内容安排:
每周5个课时,总记用110个课时完成。
地球和地图:4个课时
宇宙中的地球:10个课时
大气:10个课时
陆地和海洋:7个课时
资源和灾害:4个课时
生产活动:8个课时
居住地与地理环境:4个课时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4个课时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4个课时
人口再生产:3个课时
城市地域形态:2个课时
旅游活动:4个课时
世界地理:15个课时
中国地理:20个课时
国土整治:10个课时
高三地理备课组
一、教学计划
二、典型课型
(一)专题复习课
1、基本格式
&& 专题复习重点在课堂,关键是提高课堂复习效益。专题复习课的过程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梳理、知识网络构建;例题精选精讲;习题精选精练;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等几个基本环节。不同类型的专题复习课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加强对专题复习课的研究和实践是高三地理教师教学、教研的重要内容。
2、专题复习课各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
(1)课前教案的准备
&(2)课堂中突破重难点
●追求效率,注重能力培养,力图形成学科学习能力。&
地理学习能力是指一般学习能力基础上而为地理学科所独有的地理学习与初步研究的能力,如对地理学工具的灵活掌握运用,包括对各种类型的地图、地理图表的判断、绘制、分析;善于观察、发现和分析地理现象;善于获得或提取地理信息;具有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对种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地理结论的综合思维方法。高考文综试题提供越来越多的地理信息,供提取和分析,不断减少对死记硬背内容的考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把握一些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瓶颈,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尤其重要。如讲城市专题时,除了建构城市知识树之外,应重点将城市区位因素对城市兴起与发展的影响,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透彻分析,让学生真正明白城市为什么会兴起,为什么发展。
●有的放矢的精讲
&教师讲解的内容要少而精,要针对学生疑惑的情况进行有的放矢地讲解,要讲透重点、难点内容。如上述城市专题精讲区位因素及城市化过程。小结时注意专题的整体性,以保证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
(3)课后习题训练
& 必须及时反馈学生作业情况,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课堂上集中讲解。能批改的作业要及时批改,老师进行个别辅导或者集中讲评;不能批改的作业可以由科代表在班内分小组搜集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老师统一讲评。
(二)讲评课
& 1、基本格式
&  二轮复习中的讲评课主要是考后试卷评讲,其基本流程应包括:课前的充分准备;讲评过程的把握;讲评之后的反馈。
2、讲评课应注意的问题
(1)讲评前充分准备
●及时批阅,讲究时效。试卷应在学生对试题内容和答题思路没有忘记前批改完,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在讲评试卷前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讲前统计,有的放失。批阅完后,做好试卷分析是上好讲评课的基础,统计包括评价试题难易程度、各知识点的分布情况、考查类型(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学生答题情况(各题得分率、学生卷面情况)等。
(2)讲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选择题的讲评应避免从头到尾的讲评,可根据情况,对统计中普遍的错题精讲、细讲,对试卷上涉及的知识和内容进行分析归类,同一类题一起讲,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综合题的讲评应注意统计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对不同的错误应有不同的讲评重点。如知识不够全面、扎实时,讲评时应重点讲解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学生粗心大意,审题不慎造成失分的情况应教会学生审题、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减少失误的重要措施。
●讲评过程的关键是知识的梳理和拓展及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如在作答等高线图中求坡度的问题时,一般在同一幅图中,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就可判断,但在不同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等高线图中学生就无从判断了,这时教师可以拓展用数学函数的方法求解。学生审题过程可以规范要求,如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必须用笔做上记号,认真思考问题的考查方向,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答案的方向应该是什么,然后再动笔在答题卷上作答。以避免学生盲目答题,出现答案的方向性错误而无法得分的情况。
(3)讲评之后的反馈主要是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清楚了自己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单独找学生了解或者观看学生的笔记及考后的总结。
三、备考策略与09年高考展望
1、备考策略
&& 如果把高考复习全过程比作一场战斗,第一轮复习好比是“调运粮草”(相关知识的归类组装)、“修筑工事”(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第二轮复习就好比是“操练兵马”(培养分析、对比、归纳、综合、应用等多种能力),“全面出击”(进入高考状态)。第二轮复习备考策略应体现以下几点:
  (1)研纲依本,重基础
“纲”即《考试大纲》,“本”即课本教材。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多研究新考纲,把握考试趋向,重视课本教材中基础知识的梳理与归类。考前一个星期还要回归课本,把地理三大块所有内容(自然地理、区域地理、人文地理)所有内容仔仔细细看一遍,连课本上面的小字部分材料也不能忽略。
  (2)全面出击,重主干
& 地理八本书的知识要点怎样掌握,六个字“抓主干,理脉络”。主干知识包括⑴地球运动及地理意义⑵大气运动,气温、降水、气压等气候要素的分布规律及成因分析,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规律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⑶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⑷海水的盐度与洋流的分布规律及相互影响⑸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⑹能源、资源问题⑺农业及农业地域类型分布⑻工业及工业布局问题⑼城市、城市化和城市功能分区⑽人口增长、人口迁移、人口老龄化问题⑾文化、文化景观、文化扩散⑿旅游活动、旅游资源评价⒀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⒁区域空间定位及区域内各自然要素的特点描述和分析⒂国土整治。
 (3)综合考试,重区域
地理学科的重要特点就是从空间角度对全球或某个特定区域进行综合分析,从地理空间的角度观察某个地区,因而地理学科命题离不开区域地理。包括文综39题也是从区域角度考查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的相关问题。因此要求学生识记区域位置,区域特征,形成心理地图至关重要。
 (4)地理读图,重方法
纵观近些年的高考试题,基本是无图不成题,各种类型的区域图、结构图、等值线图、景观图成为试卷信息的载体,因此必须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提高。读图的基本步骤包括:⑴读图名⑵读图例和比例尺⑶读经纬线和重要的地理界线⑷读方向⑸读海陆轮廓、河流流向、山脉走向、重要地名、经纬度等基本地理事物⑹坐标图要读横坐标、纵坐标的含义。
 (5)学生答卷,重审题
高考改卷中发现很多学生答题内容冗长但得分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回答的答案方向与题目中问题的方向不一致,导致不能准确踩点和关键词错误。要想使学生提高得分点就必须要求尽可能的将题目审清楚,明白考什么问题,考查哪一块的知识,答题的方向应该是什么,然后再组织学科语言进行条理化作答。
2、高考展望
  (1)能力立意始终是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
&通过对近几年全国文综高考试题的深入研究,我们认为,高考命题有4个“变”和4个“不变”。“变”主要表现在:①主干知识能力考查的侧重点年年都有所变化;②跨学科综合题的切人点也有变化;③热点问题由“显性”向“隐性”转变;④联系实际的创新性、应用性试题明显增加。“不变”主要体现在:①主要考查学科主干知识;②以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③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源泉;④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
  (2)不回避已考过的知识,有些考点的复现率很高
&&&& 毫无疑问,《考试大纲》中“考试范围”设定的内容,都是高考命题的范围,但一些学科内最基本、最重要、最常见的主干知识,则是考查的重点。例如,时间计算几乎年年都考。再如,“天气与气候”多年来一直都是高考命题的“重头戏”, 2006年全国卷I第3~5题考查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 2007年全国卷I第4~5题考查了澳大利亚中部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的判读,第37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差异及成因分析;2008年全国卷I第36题考查了刚果盆地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和成因,第39题考查了亚洲中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西风气流和地形对该区降水的影响。这些主干知识今后还会考到。
  (3)强调对图像系统的考查,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特色
图像是地理思维最活跃的信息材料。统计表明,文综卷地理试题中出现图形的幅数分别是: 2006年全国卷I共7幅,涉及的内容占地理分值比重的88%。另外,2006年全国卷I中20—22题的“普法战争示意图”(历史),38题的"2002年~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图”(政治)也属于读图分析的内容; 2007年全国卷I共6幅,涉及的内容占地理分值比重的69%; 2008年全国卷I共6幅,涉及的内容占地理分值比重的78%.所以,要重视图像在认知、探究、反馈和测评中的作用。事实上,考生在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区域判定”和“读图能力”差,尤其是遇到新颖的图像或局部地图,不能准确定位,不能完整地提炼有效的内容。因此,考生必须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养成阅读和分析各类图表的良好习惯。如果平时能抓住地图不放松,考试时就会从图像中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就能疏通“区域判定”和“读图能力”这两大“瓶颈”,思考、回答问题时自然会得心应手。
(4)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与教材内容的有机结合
近几年全国高考试题鲜活生动,意在提醒考生关注现实生活,这也体现了学习“有用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例如,2006年全国卷I第6—8题考查到的能源问题是近几年的热点话题; 2007年全国卷I第36题涉及当今的降耗减排的热点话题, 2008年全国卷I同样涉及到“三农”和产业布局调整的热点话题.考查读取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此可见,热点、焦点问题最终落脚点还是考查地理知识与地理能力,考生要将热点、焦点问题回归到教材,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素材,用地理学科的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09届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地理备课组
&&& 根据福建省地理高考考试说明,以及第一次福建省地理2009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试卷,我校生源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计划,因为期间3\4\5月还各有一次省市单科\综合考试,具体落实可能稍有变化.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文综训练五
1、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
2、经纬网的判读和应用
3、各种等值线的判读及应用
4、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5、地球运动及地理意义
08全国文综Ⅱ3、4、5题、9、10、11题
会运用相关知识解各种地图类、光照类题目
专题二大气环境、文综训练六
1、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大气的热力作用
3、热力环流、风的形成、三圈环流
4、气温分布及影响因素、逆温现象及影响
5、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6、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7、气候的影响因素、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判定
8、大气环境问题
08年全国文综卷Ⅱ36题、
1、识记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成因、判定
2、理解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热力环流原理、风形成的原理、三圈环流原理、并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地理现象
3、运用气温及降水相关知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4、运用天气系统的原理解释实际天气现象
5、结合图表及实例判定气候
6、运用实例分析大气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措施
专题三海洋、专题四陆地、复习、文综训练七
1、海洋表层平均温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2、海水表层平均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3、洋流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地壳物质循环及对地表的影响
5、板块运动及对地表的影响
6、水循环及意义
7、自然带及分异规律
07福建地理22题
1、结合图表分析海洋温度和盐度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2、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结合实例分析地貌的成因
4、结合图表判读自然带分布
专题五资源与灾害、专题六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文综训练八
1、各种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与特点、开发与利用、问题与对策
2、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分布、成因及防御
3、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分析
4、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特点
5、工业区位因素及分析
6、两类工业区的特点比较
7、中国四大工业基地的综合比较
08广东地理31题
1、结合图表分析自然资源的问题
2、结合实例分析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成因、防御
3、结合实例分析农业、工业区位因素
4、结合实例分析说明中国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5、识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专题七城市专题、专题八人口专题、文综训练九
1、城市区位因素及影响
2、城市化进程及问题
3、城市功能分区及成因
4、城市新区发展
08四川文综第5、6、7题、
1、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区位因素
2、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3、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功能分区及因素
专题九世界地理、文综训练十
1、区域定位
2、各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3、八个国家的空间定位及自然地理特征
4、分析某个国家或地区自然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第及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08全国文综Ⅰ39题
1、结合实例定位、分析区域特征
2、结合实例分析某地区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及人地关系中应注意的问题。
专题十中国地理
1、区域定位
2、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农业、工业、交通等基本情况
3、四大地区的自然及人文特征
4、中国的国土整治及区域发展
08北京文综36题
1、结合实例进行区域定位及区域特征分析
2、结合区域实例分析自然特征及人文特征的关系
3、结合区域实例分析国土整治及发展
第九周-高考
自由复习及处理外来信息
查缺补漏、调整心态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贯彻《山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基本规范》,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课程改革为抓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坚持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教学指导、教学服务四位一体的基本思路,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学科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强化教师培训,优化教研改革,努力促进地理教研、地理教学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教师发展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努力促进莱阳市地理教育教学的内涵发展、均衡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思路  
继续深化莱阳市高中地理教育、教研、教学改革。以全市地理学科中心组为核心,以全市高中地理教师为主体,以全市高中地理教研组为基地,以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业务素养为主题,规范课程改革,跟进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行为,创新地理教研工作新思路、新机制,优化健全地理教研网络,提高教研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进一步推动莱阳市高中地理教研工作向高层次发展。  
三、工作目标  
&&&& 1、延续培训——着眼校本,突出骨干,整体推进;  
&&&& 2、推进课改——理论支撑,加强实践,提高质量;  
&&&& 3、推动科研——完善过程,营造氛围,推出成果;  
&&&& 4、夯实常规——严格落实,优化环节,规范管理;  
5、严谨读书——精选书目,科学阅读,提升品位。  
四、工作重点  
㈠抓好地理教研文化建设  
1.提升教研理念  
⑴坚持正确的、科学的教研方向,力求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不断完善教研工作制度,形成开放、灵活、富有实效的教研机制,为学生教研,为教师教研,为决策教研,为社会教研。  
⑵加强自身教研素质建设,推动自身专业发展,坚持公平、公正、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树立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教育教学研究的内在规律,认真履行教学管理、教学指导、调查研究、区域交流、经验推广等岗位职责,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研活动。  
2.优化教研方式  
⑴坚持教研工作重心下移,面向学校,形成民主、对话、交流、互动、高效的教研机制。加强教育教学引领和指导,组织和指导教师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和课程要求,善于发现并有效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突出问题。  
⑵严格教研工作程序和工作纪律,依法、依规开展和组织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督促和指导学科组执行国家地理课程计划实施方案;参与高中地理教师培训,有责任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开展专题性课题研究、课程资源开发、实施网络教研等多种途径,为学科把关,为教师服务,为教育尽职。  
⑶研究和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开放、有效、有活力的地理课堂。在烟台市教科院实验课题“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改革主题的带动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积极探索教师课堂教学风格生成的基本规律,推出高中地理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习题课和答疑课等常规课型,开展观摩、研讨和推广等教研活动。  
⑷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思路。认真学习和领会外地教研教学中先进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结合莱阳地理教研教学的实际情况,加强研究、嫁接、改造和推广。  
3.倡导教研创新  
⑴坚持以人为本,结合自身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增强教研专业发展意识,大胆推进教研创新。  
⑵创造性开展常规教研。深入学校组织实施备课、听课、评课、研课等基本教研,抓落实,抓实效,并能不定期的讲授示范课,努力成为一线教师的专业朋友,成为教学改革的引领者。  
⑶科学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教学现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定准教学起点,增强学科教学的实效性。  
加强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考试说明》、《高考大纲》、高考试题的研究,了解新信息、新动态,积累新经验,努力保障莱阳市地理教学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  
⑷尝试跟进式教学指导制度,优化地理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市地理教师队伍信息档案库,个性研究和整体研究相结合,进一步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带动作用、辐射作用。  
⑸加强提高教师备课效率的研究。细化高中地理备课的各个层面,探讨备课的意义,备课的准备,备课的过程,备课的内容,备课的消化,备课的反思,备课的总结等等。  
4.整合教研成果  
⑴总结莱阳市高中地理教学成果、教研成果,及时汇总,反思定位,上报上级部门,下达学校学科。  
⑵积极收集各个渠道的地理教学信息、教学做法和教学成果,提供参考、加紧研究、消化和推广。  
㈡规范地理教研过程建设  
1.加强高中地理课堂改革理念的学习和研究。  
⑴继续研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该标准中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基础和指导思想。  
⑵深入研究山东省校本培训教材《新课程和教学改革》。该读本对当代重要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了梳理和阐述,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⑶规范落实烟台市“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实验课题的基本精神。该课题对课堂建设进行了理性思考和实践,是课堂改革的典型范例。  
⑷细致研读教研室新学期文件《研训同行研领先,教学想长学做主》。该文件对提升教学理念有很大的促动作用和迁移思考的性能。涉及的理念和要求值得思考、借鉴和操作。  
2.加强教学三要素(教材、教师、学生)的研究,促进课堂改革。  
⑴加强高中地理教材的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教材是最重要的、最普遍操作的课程资源,在实际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深刻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  
⑵深刻领会和辨证处理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关系,对三者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合理化定位。(包括教材本位论、学生本位论、师生学习共同体等论点。)  
⑶发展常规教学,加强课堂基本课型的研究。重点推出地理新授课、复习课和讲评课三种常规课型,组织莱阳市地理教师进行观摩、研讨和推广。  
㈢引领地理教师队伍的成长和成熟  
1.引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更新换代,做有思想的好教师。  
⑴思想是前沿的理念,是科学的观点。观点越丰富,理念越超前,思想就越深刻,实践操作就越合理、有效。  
⑵无论是观点、理念和思想,都是从学习中获得,在实践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在积累中成为业务专长。甘肃省庆阳市教育局长观点类此:“在学习中形成教育思想,在实践中发展教育思想,在反思中提升教育思想,在积累中丰富教育思想。”  
2.引导教师走科研捷径,提升业务素养。  
⑴明确教师是教研工作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是教育教研的主题。因此,“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基本理念同样适合教研工作这个大课堂,教研员和教师是一个教研共同体,教研员进步,教师一定进步,教研员落伍,教师必定要抛弃你。  
⑵引领教师研究、整合身边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和课程资源,多学习、多领会、多实践、多反思、多总结。有渠水自来,有路人必到。  
⑶创造学习机会,创设教研平台。他山之石也可攻玉,他人之路我可借鉴。积极响应莱阳市教研室倡导的“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思路,为教师的业务提升做好服务。  
3.打造教师教研教学交流新平台。  
利用现代网络,完善莱阳市地理教研博客、地理教学论坛和信箱(地球家园空间)等。  
附件1:莱阳市高中地理教研工作具体安排:  
一、2010.9月份工作安排  
1.科学制定新学期高中地理三个学段的教学计划、进度。  
2.召开莱阳市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研讨会,并提供策略报告。  
3.参与高中组的集体性常规教研,进校教研、调研。  
4.参加烟台市新学期一轮复习研讨会,并提供复习策略材料。  
5.组织实施高中地理实验课题立项、实验工作。  
二、2010.10月份工作安排  
1.组织举行高一、高二年级地理课堂教学观摩课活动。  
2.继续研究学习三个读本:山东省校本培训教材《新课程和教学改革》;烟台市《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地理本);教研室《研训同行研领先,教学想长学做主》等文件。  
3.修整建立莱阳市高中地理教师信息档案库。  
4.调查并研究莱阳市地理学科高一、高二、高三本学期单元检测题的使用情况,并提供简要报告。  
三、2010.11月份工作安排  
1.参加烟台市与莱阳市教学资料编写和考试命题工作。  
2.教研员撰写论文若干篇,初步计划地理教研论著攥写工作。比如,如何在课堂中体现主动、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  
3.积极参与网络教研,及时获取外地地理学科教研动态、教研信息、教研经验等。  
四、2010.12月份工作安排  
1.研究学习高中地理人教版教材3个必修本,2个选修本。  
2.组织实施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优化教师备课过程,提高备课效率。  
3.联系两所学校,定校教研,并提供新授、复习、讲评和阅读等4节以上示范课进行研讨,书写反思报告。  
五、2011.1月份工作安排  
1.研究济南实验中学、寿光一中、荣成一中文科教学的优势特点,选取一处组织莱阳市地理教师参观学习,并书写学习报告。  
2.优化“名师工程”,成立导师团,开展帮扶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六、2011.2月份工作安排  
1.参加期末考试命题,组织考试阅卷工作。  
2.实施莱阳市高中地理教师随程培训工作。  
3.反思本学期教研工作实施情况,找出问题,总结经验,整理汇总。  
附件2:莱阳市高中地理三个学段工作计划  
高一学段:  
一、基本思路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教法学法研究为先,学科基本理念跟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上的教研教学思路,深入学校一线,扎根教研组,置身教师队伍,积极研究入校新生的环境转换教育规律,科学衔接初中和高中的地理学习思路,努力帮助学生把高中地理学科的素养基石打牢、扎深。  
二、教学要求  
1.在初中地理教学基础上,补缺部分地理知识,丰富高中地理基本理念。  
初中教材在知识体系上,主要涉及了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和相关理论,在知识的“是什么”方面做了大量文章,而高中地理教材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本框架下,深化了区域的发展,从而在“为什么”和“怎么应用”两个方面体现的更为深刻。因此,在学科理念、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课堂模式等方面应当做科学合理的调整。  
2.因校制宜,因班制宜,纠偏初中阶段的地图教学,抓好高一图表教学。  
地图、表格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色,其重要性可以影响到地理理论知识掌握的水平,也可以延续到进入高考考场的考试状态,既是地理知识的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手段。但是,初中阶段的地图教学主要体现了“是什么”、“有什么”层面上,在应用地图过程中的规范性、科学性、迁移性和研究性等方面还有待纠偏和提高。高一阶段的地图教学是否到位,直接决定了高中三个学段的地理教学效果。  
3.科学规划必修1教材的教学方案,扎扎实实搞好第一遍教学。  
必修1教材涉猎的地理知识是初中、高中等所有地理教材中,难度最大,梯度最大,铺面最宽,应用最广的内容,其是学习必修2、3和选修教材的基础,也是培养地理思维的基础,一旦跨过这部分知识门槛,后面的地理教学就会游刃有余,水到渠成。  
4.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时间。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协作、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创设问题或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时间主动学习和求知。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能有机结合。  
5.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学习习惯。  
反思是哲人的财富。反思将会使人更智慧,更进步,更接近成功。对一个教师的成长和教学效果的提高非常重要。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重新审视,它不是简单的回顾,而是对内容、方法、形式,甚至学生的各种状态进行理性思考,并重新优化,从而达到更佳。反思作为一种习惯可以感染,可以嫁接。优秀的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把反思传感到学生的课堂学习中,比如,当某个主干知识块学习结束后,让学生当堂反问自己:通过对本知识块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是知识本身?还是知识思路?还是掌握了什么地理规律?等;再比如,习题课上,当某一个或几个练习解答结束后,同样反问自己:通过这个习题或这类习题的解答,我收获了多少东西?是巩固了基础知识?还是摸清了这些习题的解题规律?还是审题习惯需要加强?还是规范答案更加重要?等。  
三、教学安排  
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  
补缺部分初中地理知识  
必修1第一单元  
必修1第二单元第1-2节  
必修1第二单元第3节和单元活动  
必修1第三单元  
必修1第四单元  
期终全面复习  
地图引领教学;启发式教学等  
地图引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教学;问题式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比较法等  
地图引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教学;问题式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比较法等。  
地图引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教学;问题式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比较法。  
地图引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教学;问题式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  
地图引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教学;问题式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  
地图引领教学;问题式教学;自主学习;比较法 等  
各校地理教师自编《地球与地图》部分基础习题。  
《莱阳市高一地理单元过关检测题》;《烟台市高中地理自学探究》  
《莱阳市高一地理单元过关检测题》;《烟台市高中地理自学探究》  
《莱阳市高一地理单元过关检测题》;《烟台市高中地理自学探究》  
《莱阳市高一地理单元过关检测题》;《烟台市高中地理自学探究》  
《莱阳市高一地理单元过关检测题》;《烟台市高中地理自学探究》  
《莱阳市高一地理单元过关检测题》;《烟台市高中地理自学探究》  
高二学段:  
一、基本思路  
理科部:坚持以课标为指向标,以双基为突破口,以问题式教学为主要手段,以中档练习为课堂辅助的基本思想,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完成高二理科学生的高中地理教学,顺利通过山东省会考考试。  
文科部:坚持以学科思想、学科理念为根本指导,以课程标准、高考大纲为方向准则,从学生身边能够感受的地理现象教起,注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培养中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中有大量与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有联系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采用对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和判断,反思知识生成,运用多种素材,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2.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培养成熟的思维品质。  
高中地理内容标准中有大量需要学生运用理性思维的内容。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是达到这些标准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观点、对问题展开辩论、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提出看自己的看法等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3. 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教师要在地理课堂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可以有意识加强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例如,教师通过科学的安排,帮助学生学会自己设计和规范一堂地理课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研究性学习等。  
4.在高一阶段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地图教学。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工具书,是灵活、科学、有效掌握地理知识的载体。一旦把知识落实在地图上来认识和掌握,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春”的感受,也会有自然不自然知识结线成网的效果。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综合提取信息、整合信息,并综合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地理思维品质,因此,在高二阶段仍然不能忽视和淡化地图教学。  
三、教学安排  
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  
必修3第一单元  
必修3第二单元  
必修3第三单元  
必修3第四单元  
选修本《自然灾害与防御》  
选修本《环境保护》  
期终全面复习  
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比较法等等  
地图引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教学;问题式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比较法等  
地图引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教学;问题式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比较法等。  
地图引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教学;问题式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比较法。  
地图引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教学;问题式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  
地图引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教学;问题式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  
地图引领教学;问题式教学;自主学习;比较法 等  
《莱阳市高二地理单元过关检测题》;《烟台市高中地理自学探究》  
《莱阳市高二地理单元过关检测题》;《烟台市高中地理自学探究》  
《莱阳市高二地理单元过关检测题》;《烟台市高中地理自学探究》  
《莱阳市高二地理单元过关检测题》;《烟台市高中地理自学探究》  
《莱阳市高二地理单元过关检测题》;《烟台市高中地理自学探究》  
《莱阳市高二地理单元过关检测题》;《烟台市高中地理自学探究》  
《莱阳市高二地理单元过关检测题》;《烟台市高中地理自学探究》  
高三学段:  
一、基本思路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高考大纲和课程标准为方向准则,以高中和初中教材为把手,强化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应对高考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要求  
1.结合教师的教学资源和潜在能力,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传统教学中有精华所在,特别对基础知识教学更有其可圈可点的方式和方法。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教师有时难免走入误区,认为基础知识就是记忆,最大限度的是理解,把所有的知识都当作存量知识来传授给学生。  
之所以提出继续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是高考能力考试的需要,而教学中我们恰恰是忽视或缺乏了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备课和授课中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多在知识思路和解题过程上做文章。多传授于学生认识知识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方法,教会学生如何掌握存量知识和变数知识,并学会用地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2.结合地理学科思想,培养学生的两大地理素养。  
学科思想⑴——人地关系。  
地理学科的任何知识在现实中都有它的必然存在和体现。因此,教学中随时随堂都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思路,每一个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每一项地理基本技能,都要联系人类生存的现实背景来探究和应用。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迁移能力,形成学以致用的基本地理素养。  
学科思想⑵——地图思想。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工具书,是灵活、科学、有效掌握地理知识的载体。一旦把知识落实在地图上来认识和掌握,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春”的感受,也会有自然不自然知识结线成网的效果。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综合提取信息、整合信息,并综合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地理思维品质。  
3.结合“三题一纲”的内涵,强化教师的高考意识。  
“三题”,是全国、上海和山东省近几年高考试题,尤其是全国和山东试题;“一纲”,是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  
⑴ “三题”的价值  
上海高考试题突出特点是注重知识的开放性、问题性和人文性,对知识的应用和学生的能力考查比较科学和公正,这是高考的大势。  
全国高考试题突出特点是注重知识的基础性、综合性和人文性,利于考查学生的学科基础、思维品质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科的基本素养。  
山东省高考试题试图吸取上海和全国试题的优点为我所用,但不知不觉中产生了部分有争议的成分,比如,材料背景繁琐冗长,问题结论弹性过大,分值分配不科学等等,引起了命题专家和地理权威人士的重视。  
⑵“一纲”的价值  
地理教学大纲是学科的思想、发展方向,课程标准是知识的标准、课堂的规范。  
谁把握了教学大纲的内涵,他更清楚高考究竟在考查什么特点的知识,更明白什么是重点、主干。谁研究了课程标准的精髓,他更懂得把每一个知识点掌握到什么程度才能达到高考的需要,更明白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才能掌握高考所需要的有效知识和基本能力。  
4.结合学情,纠正学生不合理、不科学的学习和考试习惯。  
学生高考的最终效果是有多种因素综合而致成。  
平日的教学,教师在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方面奉献了太多的心血,学生在知识和能力的训练上付出了太多的劳动。但是,当我们研究学生的考试试卷,研究解题过程和卷面情况,能否产生委屈中的反思呢?能够有不甘心的感受呢?  
教师和学生难免会有同感。教师埋没了自己的心血,学生“扼杀”了师生共同的劳动成果。  
因此,今后的课堂中,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规范课堂授课方式、解题习惯和学科语言,同时监督和纠正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合理、不科学的学习和考试习惯。把教与学的效果提高到一个应有的水平。  
5.结合教师的知识、教法和个性授课魅力三方面储备,增强学生的学习幸福感。  
多年寒窗,几经苦读,学生要掌握的学科很多,压力和责任空间增多。文字多多,课节多多,作业多多,如果再加上灌输多多和训斥多多,课堂效率便不再多多。因此,教师的教学调控和课堂运筹应该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次。知识不再包办,教法不再惯性,面孔不再僵硬等等,同样是课堂教学生产力。  
学生永远是知识的最终主宰者,考场的操纵者。如果从学识平等的角度,从人性发展的角度,从高考所需的角度,学生更需要自己的课堂,更需要自己反思而得的知识,更需要有自己个性的思考。这样的过程,掌握的知识会更有用,更持久,更有成就,更有幸福感。  
三、教学安排  
必修1(含地球、地图及选修、初中的有关内容)  
必修2(含选修及初中有关内容,或把必修3提上来)  
必修3;综合复习  
期中考试前  
( 10年9月1日 ——  
 10年11月2日 )  
期末考试前  
( 10年11月3日 —— 11年1月5日   
诊断性考试前  
( 11年1月5日 —— 11年3月20日   
地图引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教学;问题式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比较法。  
地图引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教学;问题式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比较法等。  
地图引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教学;问题式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比较法等  
《莱阳市高三地理单元过关检测题》;《烟台市高中地理总复习》  
莱阳市高三地理单元过关检测题》; 《烟台市高中地理总复习》  
《莱阳市高三地理单元过关检测题》; 《烟台市高中地理总复习》  
一、 基本情况
本届高考备考形式严峻,今年备考贯彻“低起点严要求” 、“小步子快节奏”、 “快反馈勤矫正”的方针。狠抓本科、专科边缘生,确保上线人数,兼顾后进生,确保平均分。
地理学科对于文科生来说历年来都是制约文综的“瓶颈”学生总认为难学,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提不取兴趣,甚至有些成绩较差的同学将它放弃,为了提升2009年度高考备工作,特制定如下计划:
二、指导思想
高三地理备考必须以地理教材、地理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依据,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构建地理主干知识框架和网络。处理好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关系,自然地理是基础,地理问题的研究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展开的;地理价值观的核心是以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社会热点的核心应体现出地理学的应用功能与社会价值;地理能力的核心是图表、文字信息的分析应用能力。教学中应合理而有效地安排好三轮复习,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优势,加强学科内的综合,关注国内国际的自然和社会热点问题。
三、进度安排
一轮复习重书本,抓基础(2008年8月-2009年1月)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各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要有理解能力、空洞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依据这几年高考地理题目以基础知识为主,注意学生能力培养的走向一轮复习主要重书本,抓基础,具体安排如下:
(1)九至十二月复习完高中必修教材上、下册两本书,单元结束后做一套单元综合练习;
(2)元月下旬至二月复习高中选修教材上、下两册;
二轮突出重点、专题讲解(2009年2月-5月)
一轮复结束后学生知识以逐步系统化,在第二轮复习中,注意重点内容和有横向联系的专题讲解,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体安排如下:
(1)三月讲解自然地理专题
(2)四月讲解人文地理专题。
(3)每个专题精选一套试卷供学生使用。
三轮综合练习,查缺补漏(2009年5月-考前)
进入第三轮复习后依据文科综合;比理科综合更易出综合题目的特点,进行综合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发现问题,查缺补漏。
(1)精选几套单科试卷进行练习。
(2)精选几套文科综合试卷练习。
(3)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讲解。
四、复习措施
1、钻研考试手册和教材,研究近三年高考题,用考试手册指导复习工作
钻研考试说明和教材,力争做到“纲标结合”、“纲题结合”、“纲评结合”。研究近三年高考题,探索命题变化趋势,对比外省试题,找出其共性和差异,用考试说明指导复习工作,注意每次阶段性测试后的质量分析,做到“一统”、“二查”、“三评”根据存在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落实基础,突出主干
地理高考内容包括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和高中地理。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等。因此,复习中应以基础知识为主,不要复习得太深和太难,重点掌握区域地理知识,针对学生实际,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视学法指导,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地理试题中所考查的知识点均能反映学科主要面貌或基本的分析、研究方法,立足于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原理和规律。在复习中,梳理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基本事实、原理、规律),研究内在联系,确定重难点,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清晰、有序的知识网络,真正弄懂、吃透地理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熟练掌握重难点。
因此,地理课本是复习的基础,以高中地理为主线糅合相应的初中区域地理的内容,形成系统化的基础知识。全面复习教材和理解教材,广泛关注与社会热点有关的内容,以不变应万变,是地理复习的关键。
3、注意对学科体系的整体把握和相互联系,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地理学研究的问题中,无论是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与粮食问题,还是全球面临的温室效应问题,或是我国西部开发问题,都特别强调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这是地理学研究的四个支点,也是中学地理教育至关重要的教学任务,还是地理试题中重中之重。地理价值观教育不是靠学生死记硬背几条理论,而是通过典型区域的分析,典型题例的讲解,并进行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训练,才能真正深入考生的价值观体系。
4、专题突破,提高能力
第二轮复习中分专题进行,不以教材章节编排为序,重在构建地理知识结构体系,在知识块的基础上进行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因此,在复习中要指导学生“如何从各种资料中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优化信息,如何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如何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表述”等等。要重视对地图知识进行系统的专题复习并教给学生读图技巧。培养学生画图、填图、记图、读图的习惯;指导学生把考试说明中所有与图相关的知识,都落实到图上;教给学生图文变换的方法,着重培养读图分析能力;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图表等;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等
5、关注生活,重视社会热点和焦点
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如: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如太阳磁暴对电网造成影响)、温室效应与臭氧空洞、气象灾害与自然灾害、外来物种入侵、南水北调、能源问题(如石油)、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流域的综合治理、产业结构调整、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三农问题、中国人口迁移、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中部崛起、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等
6、训练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学科语言的准确性,逻辑关系明确,说理清楚
从这几年的高考阅卷和试题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学生不会审题、不会答题也是导致高考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准确审题、规范表述、严谨答题的能力是后期复习中的重要任务。要尽可能将失误减少到最低。
五、复习进度表
第一轮复习进度表
主要讨论内容
中心发言人
要求、计划、方法、信心
1.&&&&&& 重要经纬线的确定及定位
2.&&&&&& 教研课:地球与地球仪
宇宙环境及人类航天活动
太阳系概况
地球和地球仪
等高线地形图
1.&&&&&& 地方时、区时与日界线
2.&&&&&& 教研课:地方时、区时
地形剖面图
地球自转与公转
地方时、区时与日界线
地转偏向力
1.&&&&&& 光照图的转绘
2.&&&&&& 教研课:正午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照图
单元检测讲评
高考题分类汇总
教研课:大气的运动
第一次阶段考试讲评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
大气的热状况
大气的运动
教研课:常见的天气系统
常见的天气系统
主要的气候类型
中国的气候
1.&&&&&& 等压线
2.&&&&&& 教研课:环境问题
气象资源和气象灾害
大气环境问题
高考题汇总
1.&&&&&& 洋流的分布
2.&&&&&& 教研课:海水的运动
单元检测讲评
熟悉世界地理
洋流的分布
高考题汇总
&教研课: 地壳和地表形态
单元检测讲评
地壳和地表形态
世界陆地地貌
教研课: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中国的地形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世界自然资源的分布
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及特点
字人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高考题汇总
教研课:人口及地区分布
单元检测讲评
人口及地区分布
人口迁移合理人口容量
中国人口问题
高考题汇总
1.&&&&&& 城市化和城市化问题
2.&&&&&& 教研课:城市空间结构
单元检测讲评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化和城市化问题
高考题汇总
教研课:农业的区位选择
单元检测讲评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中国的农业
1.&&&&&& 粮食问题
2.&&&&&& 教研课:工业区位选择
高考题汇总
单元检测讲评
1.&&&&&& 环境问题
2.&&&&&& 教研课: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高考题汇总
单元检测讲评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
中国的交通
高考题汇总
单元检测讲评
1.区域地理教学方法
中国的区域差异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分析某流域开发与综合治理的对策
教研课:流域开发与综合治理
分析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分析某区域能源与矿产的开发利用
高考题汇总
单元检测讲评
世界分区的对比复习
世界主要的国家对比复习
高考题汇总
单元检测讲评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二轮复习进度表
主要讨论内容
中心发言人
专题一:地理空间定位
1.知识概况、能力要求
2.历年高考题汇总
3.创新题型
4.规律总结
5.练习巩固
空间定位的方法
专题二:光照图的判读
1.知识概况、能力要求
2.历年高考题汇总
3.创新题型
4.规律总结
5.练习巩固
光照图的判读
专题三:气候的形成因子分析
1.知识概况、能力要求
2.历年高考题汇总
3.创新题型
4.规律总结
5.练习巩固
气候的形成、特点、分布
专题四:区位因素分析
1.知识概况、能力要求
2.历年高考题汇总
3.创新题型
4.规律总结
5.练习巩固
区位因素分析
专题五:区域差异
对比分析区域差异
专题六:等值线的判读
1.知识概况、能力要求
2.历年高考题汇总
3.创新题型
4.规律总结
5.练习巩固
等值线的判读方法
专题七:地理计算
1.知识概况、能力要求
2.历年高考题汇总
3.创新题型
4.规律总结
5.练习巩固
如何提高地理计算能力
专题八:图象图表的判读
1.知识概况、能力要求
2.历年高考题汇总
3.创新题型
4.规律总结
5.练习巩固
图象图表的判读方法和规律
专题九:世界热点问题及热点地区
探讨热点问题
专题十:地理科学前沿知识及跨学科综合
探索与地理有关的前沿科学
专题十一:高考地理解题方法指导
1. 历年高考题举例
2. 规律总结
3. 练习巩固
探讨如何减少失误、获取高分
一 、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理念和省“五严”、市“三规定”为指导,以《2010年地理高考考纲》为抓手,以“两效”为重点,按照学校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狠抓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
二、复习备考策略
1.加强研究,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
4研究学情,既需要了解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内容上、不同的学习阶段中,知识上存在的疑点和难点、能力上存在的弱点和缺失、心理上存在的困惑和障碍;也需要了解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周密安排,注重复习备考的计划性
(1)总体目标
强调基础知识重点化、重点知识考点化、考点知识网络化、网络知识习题化和习题知识全真化;要求学生对学科内容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以不变的知识点应付多变的题型和能力考查
(2)阶段目标
淡化平均分,追求与其它四门功课的匹配率,紧紧围绕达B率,死盯“边缘生”,大打盯人战术和感情攻势,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3.基,把握复习备考的根本性
(1)列出知识清单,扫清理解障碍
自然地理注重理清概念、原理,提炼原理;养好良好的学习和解题的习惯。人文地理关注事物发生背景、产生原因、引起的后果以及应对的策略。
(2)结合高考试题,指出考点要求
通过历年高考试题的做、讲,明确考点的能绩要求,突出重点考点、高频考点、变化考点和与热点结合紧密的考点,将考点问题化,或以关键词填空等形式,引导学生看书并掌握。
(3)联系区域地理,完善知识网络。
教师要充分重视利用地图,重视对各种“图”的专题训练,提高对图表信息的提取、分析、比较与推理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联系能力,逻辑思维及空间思维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以课本为本,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与运用,抓住重点骨干知识,突破难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复习过程中不留盲点,重点放在梳理知识系统,强化知识的逻辑性与层次性。&
(4)精讲精做习题,透析解题思路。
4.重视落实,加强复习备考的实效性
(1)要循序渐进。“知识——能力——综合素质”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复习中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对学生要求太多太高,使之手忙脚乱,无所适从。从第一轮复习到第三轮复习应统筹兼顾而又各有侧重,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并让学生明白每一阶段复习的主要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以便其自我观照,及时跟进。
(2)要抓好常规。即要求学生平时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及时预习、复习和完成练习,制定好计划,认真反思试卷、勤学好问、建立错题集等。
(3)要讲练结合。从掌握知识,到知识内化为能力,能力升华为素质,光靠讲是做不到的,每一步都必须辅之以必要的练习,能力在一定意义上是训练出来的。必要的练习可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知识。一般而言,高三复习备考中,除每节课课堂上要有针对性的练习之外,每一单元或专题复习结束后也需做一次系统的练习。此外,还可通过每周的综合卷、阶段性调研卷和模拟考试来进行训练。但不可搞题海战术。当然,无论那一种形式的练习,选题都须尽量科学规范、合理适度,并针对疑点、突出重点、折射热点;讲评必须及时精炼,有的放矢,多讲方法和过程,多点拨少包办;对于失分较多的知识点,还要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补救性的训练。
(4)要加强辅导。这主要包括学法指导、考法指导、心理辅导。采取的形式,既应有集中辅导,更要有个别辅导;既要渗透在平时的上课、值班的过程中,也要抽出一定的专门时间进行辅导。其中,特别要重视地理薄弱学生的辅导,对地理薄弱的辅导对象,一般要定人定责,采取面批,谈话等方式进行辅导。不仅要辅导其学习,还要关心其生活、心理;辅导的内容,不仅要帮助其提高学习水平,还要帮助其改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总之,要通过老师的辅导,让更多的学生在高考前达到自己应有的学科水平高度,在高考中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使地理学科的弱者不弱,强者更强。
四、教学研究情况
高考研究核心小组一,基本情况 近些年来受中考招生政策,文,理分流不尽合理等的影响,我市高三文科学生整体的地理素养较低,基础较薄弱,学生后进面较大,地理高考备考的任务一直非常沉重.虽然如此,但全市地理老师绝大部分工作兢兢业业,大胆创新,保证了全市的高考成绩处于全省的先进行列.为了更上台阶,再造辉煌,更有效地开展我市地理高考复习迎考工作,特制订本教学计划,供全市参考,各校,各班级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补充,修改.二,指导思想以考纲为纲,严格落实课程标准.新考纲明确指出: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地理教学要体现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目标,达到课程标准,需要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合作交流,批判思考以及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我们要做好初,高中教材的对接,处理好自然,人文和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注重双基教学,构建地理主干知识框架和网络,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关注社会和生活,切实培养好四种能力,即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三,教材分析板块一:自然地理和地图《宇宙中的地球》重点掌握的内容有:地球与地图的基本知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地图三要素,等值线地形图的判读),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特征和意义,光照图的类型及判读,判断南北半球,晨昏线,日期和节气等,直射点的位置,极昼极夜的范围,地方时,昼夜长短,日出,日落的时间,太阳高度,日期分界线),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重点掌握的内容: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大气环境(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及运动,大气的水平运动,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常见的天气系统),水循环和洋流(水循环的环节和意义,洋流的类型,成因,名称,判读)《自然环境中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重点掌握的内容有: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及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掌握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重点掌握的内容有: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板块二:人文地理重点掌握的内容有: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板块三:区域可持续发展重点掌握的内容:主要理解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差异和区域经济联系,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板块四:区域地理重点理解:世界地理概况,一个大洲和五个地区,六个国家,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中国区域地理.四,具体措施1,钻研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研究近五年高考试题,特别是课改先行区,如山东,宁夏等地的试题.老师们不仅要晓得做,更要能从试题中捕捉新高考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如2010年湖南卷37题第(3)问: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 简述理由.(6分)该题是一个典型的开放性试题,考生只要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都可得分,得高分和满分.2.抓好"双基",把握好教学导向.高三的备考中,教师的复习不能带有侥幸的心理去猜题,押题,一定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立足于"双基",从地理概念,地理分布,地理事象,到地理读图,地理过程,地理原理,再到地理观念,地理能力,地理规律,要强调地理特征的空间性.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为此,应重视地理原理的教学,并重点抓住以下几方面:一是夯实基础知识,到边到沿,不留死角;二是建构和完善学科主干知识体系;三是对重点知识形成专题,挖掘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强化规律(过程)和方法,重视联系和运用.3,强化地理图表的学习.空间性是地理学科区分于其他学科的最主要特点.地理高考题可以说是"无图表不成题",从客观性试题到主观性试题,均以图表为信息加以命题,可以说学生从地理图表中索取信息的能力,是地理高考成败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平时复习,应以课本中原图为基础,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地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等类型的综合分析能力.4,注重地理能力的培养.知识在于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素养,地理灵感以及地理能力,强调对自然地理的理解,判断,推理,归纳,应用,突出考查考生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迁移整合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描述,阐释事物和探讨问题的能力.5.加强案例教学,训练学生解题思路和答题的技巧.从高考试题反思我们的常规教学,教与学都必须注重方法.这方法就是要做到选取典例,通过案例式学法或教法,举一反三,形成能力.实施案例教学,教会学生以不变应万变.训练学生进行学科术语规范,条理清楚,突出关键词,逻辑严密的表述.6,关注社会,关注时政热点和焦点.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如: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温室效应与臭氧空洞,气象灾害与自然灾害,外来物种入侵,南水北调,节能减排,产业结构调整,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三农问题,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中部崛起,十年西部大开发,深圳特区30年,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等,地理学科的时代性强,在日常教学和训练中应以反映现实和热点的"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素养,以体现培养学生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价值.7,训练学生用学科术语规范答题.从这几年的高考阅卷和试题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审题不到位,答题没有要点也是导致高考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高三一开始复习老师就必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提高准确审题,规范表述,严谨答题的能力,要尽可能将失误减少到最低.8.落实好每周的有效训练.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适当而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因此,及时在网上收集各地的试题,根据教学进度和高考的命题趋势,精心选题出好每周的周练题,并对周练的错题进行及时评讲,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及时发现知识缺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五,进度安排大周(14天)日期课时教学内容(课时)备注暑假共50天47地图与地球;第一次月考19.1~9.1110月考试卷讲评+作业讲解(3);大气运动(4)天气系统与气候(3)29.13~9.2512天气系统与气候(2);水循环与洋流(2);单元卷(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3),差异性(2)39.27~10.98差异性(1);单元卷(2);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3)国庆放假410.11~10.2312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2);单元卷(2);模块滚动测试卷(3)世界地理概况与区域地理学习(3);大洲的主要特征比较(2)510.25~11.612五个地区的地理特征(3);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3)单元卷(2);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3);中国的地形和气候(1)611.8~11.2012中国的地形和气候(2);中国的河湖与自然资源(3)中国的农业,工业与交通(3)中国的四大地理单元(3);中国不同尺度区域的特征(1)711.22~12.412中国不同尺度区域的特征(2);单元卷(3)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容量(2)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3);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区位(2)812.6~12.1812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区位(1);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单元卷(2)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3)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3)912.20~1.11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2)单元卷(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2);单元卷(2);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2)101.3~1.1512区域发展差异(2)区域经济联系(2);单元卷(2);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2);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2)111.17~1.2912单元卷(2);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2);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数字地球(2);单元卷(2),模块卷(2)121.30~2.10寒假(春节)最迟于3月中旬结束一轮复习132.11~2.2615选修Ⅲ142.28~3.1212选修Ⅴ153.14~3.2612专题复习预计到5月上旬结束二轮复习,共41课时163.28~4.912174.11~4.2312184.25~5.79195.9~5.2112第三轮复习(综合试卷,信息卷)调整状态,复习迎考205.23~6.312附:第二轮专题目录目录1专题一:地球和地图专题二:地球的运动与光照图专题三:等值线图判断专题四:大气运动规律专题五:气候分析专题六:陆地和海洋专题七:地理统计图专题八:区位分析方法专题九:区域地理专题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专题十一:选修部分专题十二:地理答题技能目录2专题一 数据分析专题二 图像分析专题三 区域分析专题四 区位分析专题五 时空分析专题六 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专题七 地理计算和地理绘图专题八 地理解题方法指导目录3专题一 图像系统第1课时 等值线图第2课时 统计图表专题二 地球运动第3课时 地球运动基本规律第4课时 地球运动的意义第5课时 晨昏线与光照图专题三 气候专题第6课时 基本原理第7课时 气候要素分布第8课时 气候要素成因专题四 地形与自然带专题第9课时 内力作用与地貌第10课时 外力作用与地貌第11课时 自然带专题五 陆地水与海洋水第12课时 河流基础知识第13课时 河流与自然地理环境第14课时 河流与人类活动及河流开发治理第15课时 海水性质与海水运动专题六 区位分析第16课时 农业与工业区位分析第17课时 城市,交通,旅游区位分析专题七 区域分析第18课时 空间定位第19课时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第20课时 世界地理第21课时 中国地理专题八 资源,灾害与环境问题第22课时 人口问题 第23课时 资源问题第24课时 自然灾害第25课时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专题九 地理能力培养第26课时 地理计算能力第27课时 地理绘图能力第28课时 地理答题指导目录4专题一 地图知识及其应用专题二 等值线图专题三 日照图专题四 河流专题专题五 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专题六 区域产业活动专题七 人口,城市与人地协调专题八 区域可持续发展及地理信息技术专题九 世界地理专题十 中国地理专题十一 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十二 旅游地理岳阳市2011届高三地理教学计划第页 共13页
&&&&&& &&&&&&&&&&&&
一、指导思想
以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联系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学生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夯实基础,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题技巧,以适应新的高考形式和要求。
二、学科目标
1、夯实基础,重视能力2、图文转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知识结构类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