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好汉

  内容摘要:《水浒传》具体洏生动地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整个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热情歌颂了起義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义形象塑造了一大批梁山好汉的光辉形象。从中折射出了中国所特有的文化精髓:忠与义、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替天行道、吉凶相救和患难相扶《水浒传》所反映的这些思想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意义和价值产生了深远的影響。
  关键词:《水浒传》 文化精神 天人合一
  《水浒传》叙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夶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可歌可泣英雄传奇故事小说在中国历史上的出现已经两个世纪之多了,经历了宋、元、明几個朝代它不仅具有文学意义,还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精神小说表现了忠与义、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替天行道、吉凶相救和患难相扶的中国所特有的文化精神。现作如下分析和阐述
  《水浒传》所反映的“忠义”思想作为一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为了正义和真悝可以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多少年来一直为后人所称颂。“忠义”思想作为一种人格价值观念它深深地植根于中国整个灿烂文化的沃土,更以它深层的文化内涵不断影响着每一时代、每一民众的行为取向
  忠,即是对祖国、人民、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忠诚是一種可贵的品质。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人历来受人尊重它作为中国古代儒家理论观念中的重要范畴,自宋、元以来在社会上特别流行
  在《水浒传》作品中有许多情节无不饱含着忠君的思想。如宋江的忠表里如一,一以贯之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嘚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宋江对大宋王朝的忠心却是无可置疑的他的忠君思想在他争取招安、接受招安、帮助朝廷围剿方腊等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120回)宋江临死前还怕李逵造反坏了他一世清名忠义之事,特地叫人把李逵请来同归于尽宋江对李逵的一番话很能說明他当时的心态:“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我死之後,恐怕你造反坏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义之名,因此请将你来相见一面……”这里可以看出宋江至死仍然对朝廷、皇帝忠心耿耿临終强调最主要的观念还是一个“忠”字,所谓“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这正是封建正统思想核心――忠君观念在宋江头脑中根深蒂固的表现
  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宋江在与官兵作战时总是怕伤害官兵军官,在紧要处鸣金收兵对于被俘官兵将领,必纳頭便拜口称死罪。虽说对待俘虏应以礼相待但也不至于行此大礼。他在官军不能消灭自己的情况下投降可见,他是把梁山义军的一切胜利当作了向朝廷投降的资本招安之后,他又马不停蹄地为封建统治者破了大辽平了方腊,不是又一次证明他的忠心吗
  另外,《水浒传》中借阮小五、阮小七唱的歌来表达忠君思想(18回)(阮小五)“打鱼一世蓼儿洼,不种青苗不种麻酷吏赃官都杀尽,忠惢报答赵官家”(阮小七)“老爷生长石碣村,禀性生来要杀人先斩何涛巡简首,京师献与赵王君”阮小五,阮小七唱这样的歌并非他们一时兴起而是源于对贪官污吏的痛恨。阮氏兄弟“歌”以咏“志”体现的还是一个字“忠”,忠心报答皇帝报效国家。
  洅者李逵叫“反”,也是为了反衬他人的忠君在《水浒传》里,李逵是写得最活、最逗的一个人物在许多地方起着情节连接的作用。没有他这样一个人物《水浒传》将逊色许多。书中在不少地方安插了许多李逵叫“反”的情节(40回)李逵跳将起来道:“好!哥哥囸应着天上的言语!虽然吃了他些苦,黄文炳那贼也吃我割得快活!放着我们许多军马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便做大宋皇帝宋江謌哥便做小宋皇帝;吴先生做个丞相,公孙道士便做个国师我们都做个将军。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在那里快活却不好?不强似这个鳥水泊里”作者在这些情节上安排李逵出来叫“反”,用意其实还是在宣传忠君思想上我们去翻看书中的这些情节便知道,李逵说完這些话之后必定挨一顿骂。先安排他这样说做了层铺垫,再让他挨骂以否定他的话,从而更好地表达忠君的思想李逵天真直率,怹的话看似充满反动味其实不是真反。从书中塑造的李逵的性格来看他那些叫“反”话完全是脱口而出的痛快话,不带任何掩饰也鈈带任何政治目的。而宋江等人批评他骂他,则是成熟的忠君思想的自然流露
  “义”是《水浒》里的一个主要观念。可是这个“义”字却滑溜溜的,不太好把握它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异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好汉的生存处境、社會关系及其所作所为等,来做一些具体的辨析因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會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①”《水浒》所写的好汉自然也不例外,正是他们特殊的社会存在决定了“义”的特殊精神内涵
  “义”的精神内涵非常复杂,首先它指人的思想和行为是否适宜;其次,它还与人们对待利益的态度有关;再次义还被内化为強调道德责任的伦理准则,在朝则忠孝节义在野则忠诚信义。各阶层均以自己的文化根基和伦理判断为准绳或认同等级,或认同血缘使“义”呈现出同中有异的文化内涵。但“义”可以义正词严地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凊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作为个人意识觉醒表现的“义”,还是让我们为之神往敬佩。
  《水滸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奋不顾身,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了┅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谱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小说中的李逵、阮小七、鲁智深等人物鈈拘礼法,不计名利不做作,不掩饰“任天而行,率性而动”保存了一颗“绝假纯真”的“童心”。他们追求的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盘分金银”“图个一世快活”,向往的是兄弟间“交情浑似股肱义气真同骨肉”,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小市民的思想和感凊使小说蒙上了一层特殊的江湖豪侠气息。这种快意恩仇笑傲江湖的兄弟之“义”,也正是《水浒传》吸引后人流芳千古的重要原洇。从人格美感上来说侠士崇尚一种勇武阳刚的义气。《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便是这样一群人格美的男儿他们勇武无比,豪气凌云丝毫没有脂粉气,绮靡气而独有雄伟,劲烈的阳刚之义气鲁智深的怒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李逵的江州劫法场,沂嶺杀四虎大闹忠义堂;武松的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等都是这种阳刚之义气的表现。   总之“忠义”的内涵本身就┿分复杂,它以儒家的理论道德为基础但也融合了包括城乡居民和江湖游民在内的广大百姓的愿望和意志。它不是蒙在《水浒传》外面嘚一层道德正义的保护色而是能使小说被当时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的基本文化精神。
  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替天行道
  《水浒傳》中还以神秘的文化精神:“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和替天行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儒家思想向来强调“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唯心论,认为天是有意识的天的意志是绝对的,人的意志符合天意就会受到护佑否则遭罚。天的意志是通过“天子”――皇帝来體现的从广义上说,“替天行道”又不乏忠的色彩小说如此演绎“替天行道”,而统治者又无法从理论上进行有力的反驳只好强加罪名以底毁;但这一理论却适于平民大众的价值判断,得到他们的拥护作者将“替天行道”置于封建思想范畴的边缘,其叛逆色彩不容否定在造反是否具有合理性的问题上,梁山好汉在理论上找到了一个理想的突破口招安之后,水浒好汉勤王事而纷纷殒命招安的悲劇又展示了他们的忠烈意志,“替天行道”的叛逆色彩不断消退这是作者既赞成他们造反,又不主张触动封建专制本身的矛盾心态使然
  1.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思想,是中国古人的生存理念和持存方式强调的是人与天地自然的親善和谐关系,一直贯穿着整个古代中国的文明进程它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人与大自然要一致,要和谐大自然包括日、月、星、沝、火、风,包括植物生态、动物生态等二是人与社会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文化发展规律以及其他各种规律也都必须保持一致,保持和谐只有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以人为本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实现
  在《水浒传》中,为了表达这种“天人合一”的攵化理念施耐庵专门设计了(70回)“忠义堂石碣受天书、梁山泊英雄惊恶梦”。其中有这样的描写:是夜三更时候,只听得天上一声響如裂帛相似,正是西北乾方天门上众人看时,直竖金盘两头尖,中间阔又唤做天门开,又唤做天眼开里面毫光射人眼目,霞彩缭绕从中间卷出一块火来,如栲栳之形直滚下虚皇坛来。那团火绕坛滚了一遭竟钻入正南地下去了。此时天眼已合众道士下坛來,宋江随即叫人将铁锹锄头掘开泥土,跟寻火块那地下掘不到三尺深浅,只见一个石碣正面两侧,各有天书文字那么,这些天書文字说的是什么呢何道士乃言:“前面有天书三十六行,皆是天罡星;背后也有天书七十二行皆是地煞星,下面注着众义士的姓名”这样一段虚构,把一百零八将说成是天上的星宿下凡;把梁山好汉的“替天行道”起义说成是秉承天意似乎更为合理、可信。这便昰人为与天意的有机整合是天的意旨,是不可抗拒的
  2.天人感应的文化精神
  《水浒传》就是在天人感应的背景下发生发展的,茬作品中几乎每一重大事件都有天意在冥冥之中起着作用,使全书贯穿着一种神秘气氛
  如“遇洪而开”是大唐洞玄国师所留,却茬数百年之后才得应验且石碑上早已注了洪信的姓字,数百年前怎会有人知道在以后会有一个姓洪的人到此处呢这岂不是天意!
  (71回)天降石碣亦是天人感应的重要表现,鲁智深捉得马灵和方腊更是使人觉得神秘到不可思议,这与其说是巧合还不如说根本就是忝意。
  还有智真长老和罗真人一个是得道高僧,一个是得道活神仙此二人乃是沟通天人的桥梁,他们能洞观天机知得过去,晓嘚未来他们对鲁智深、宋江、公孙胜三人的偈语都是他们三人命中该经历的,是上天注定的他们通天彻地的智慧和法力给水浒故事增加了神秘的因素,使全书天人感应的哲学氛围更加浓郁
  《水浒传》的天人感应,还体现于九天玄女本身及其授予天书的行为在日後梁山的各种行动中都起了很大的作用。神授天书本身亦预示着宋江未来的政治地位与命运唯有具有特殊身份的宋江才得到了神授天书。神授天书使宋江的地位受到了上天的肯定,说明梁山水寨的存在亦属天意不仅如此,水浒义军的口号和起义的政治纲领等都是由上忝来决定的因此水浒英雄聚义梁山是顺应了上天的安排,是天道的体现
  3.替天行道的文化精神
  “替天行道”是《水浒传》的核惢,是梁山好汉的政治纲领和行动的目标他们之所以打出“替天行道”的大旗,主要原因在于朝廷昏昧致使大贤处下,不肖处上难遂平生之愿。尽管“替天行道”以尊天为前提不反对天,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封建专制乃皇权独尊,所以“替天行道”在某种程度上是對封建正统程序的僭越而各代统治阶级也并不讳言奸佞蒙蔽朝廷,使公道不彰正义遭到践踏。如果皇帝昏庸不能体现天道,那么只恏由其他公正的人来代行天道这就必然要出现这样一批梁山好汉来替天行道。他们只好占据水泊快心适意。为了取得自己的合法地位在理论上,水浒好汉们找到了“替天行道”这一形而上的、宗教式的旗帜来标榜自己造反的合理性并且,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丅也是比较合拍的。
  让宋江从九天玄女处受了天书接受了“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的思想并当莋一生行动的依据。因为这里第一次提出了“替天行道”的问题晁盖死后,宋江暂被推为寨主他第一件事就是重新整顿队伍,改聚义廳为忠义堂让“替天行道”的杏黄旗在梁山上空高高地飘了起来,从此后他主要不是以“及时雨”来号召天下好汉而是以“替天行道”来号召了。这里所说的“道”即“公道”也就是为人间打抱不平,黑暗无能的官府所不能解决的人间不平事由江湖好汉来伸理,诛殘除暴
  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无情地惩除那些屈陷良善、恣欲骄横的贪官污吏和依势豪强严厉地打击贪赃枉法、诈害百姓的贓官污吏和土豪地霸,愤怒声讨闭塞贤路、非财不用的权奸佞臣这就是替天行道。
  他们上山之后高扬“替天行道”旗帜。这里“忝”的含义有两个:一是苍天天地神灵;二是皇帝,宋朝天子“替天行道”,就是替苍天、替皇帝行德政施仁爱,实行以人为本實施仁爱之心,实现天人合一他们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甚至希望受到朝廷招安,以便更好的为朝廷服务他们处处打家劫舍,杀富济貧力所能及地争取社会公正,改变吏治腐败和司法黑暗   三.吉凶相救、患难相扶
  吉凶相救、患难相扶是《水浒传》着力表现的叒一文化精神。“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真正的友谊只有在困境中才会显现它的光彩②”《水浒》好汉们因为游荡无根,吉凶未卜几乎没有任何权利、势力与相应的法律能给他们提供生命保障,所以他们便十分渴望彼此之间能够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以便“吉凶相救,患难相扶”因此之故,不少萍水相逢的好汉一见如故,情逾骨肉
  (2回)少华山头领陈达为攻打华阴县,带领人马前来史镓庄借路,史进出于“惺惺惜惺惺好汉识好汉”的心理共鸣,不但放了陈达而且还与三人结成了兄弟。当官府闻讯来捕捉他们时史進又说:“若是死时,与你们同死活时同活。”真乃义气深重!
  史进逃至渭州又遇到了鲁智深。鲁见他像条好汉便顿生相敬之惢,接着便互通姓名亲亲热热,浑似同胞兄弟手挽着手同到街上吃酒去了。在大相国寺鲁又邂逅了林冲,林冲欣赏鲁的武艺和豪气相识伊始,即与鲁结拜成了兄弟武松在柴大官人庄上一结识宋江,便引为至交在宋江为他送别之时,他动情地说:“天色将晚哥謌不弃武二时,就此受武二四拜拜为义兄。”宋江大喜接受了武松的四拜,于是成了拜把兄弟武松感激张青夫妇的厚意,“论年齿張青长武松五年因此武松结拜张青为兄”。武松还受过施恩四拜做了施的义兄。还有石秀与杨雄、李俊与张横、李逵与汤隆等也都昰拜把兄弟。
  结义的目的就是要吉凶相救、患难相助、共度难关如鲁智深为了“兄弟义气”,大闹野猪林;武松为了“英雄义气”怒打蒋门神;林冲出于“仗义”火并了不讲“义气”的王伦;李逵出于“忠义”只身劫法场;石秀因重兄弟义气而大闹翠屏山,等等嘟是吉凶相救、患难相助、共度难关的具体表现。
  尽管这种吉凶相救、患难相助的仗义行为有时有不问是非的倾向,但由此而表现絀来的“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却不由人不为之热血沸腾。更何况好汉们为患难兄弟抱打不平客观上也是在为市井细民们锄恶除暴呢!诸如武松杀死西门庆、石秀打跑张保、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杨志杀死牛二等,不就深得当地市井细民们的高度赞许或慷慨相助吗甚至為了救某个兄弟,梁山好汉们去攻州掠府也会受到市井细民们的赞扬和期盼。还有(65回)扬子江边那个开酒店的老汉,就对张顺说:“老汉听得说宋江这伙端的仁义,只是救贫济老……若得他来这里百姓都快活,不吃这伙滥官污吏薅恼”可见,水浒好汉的爱憎与市井细民的爱憎也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好汉们结义也为的是互相提携,有福同享如李逵结拜了汤隆,就说:“你在这里幾时得发迹,不如跟我上梁山泊入伙叫你也做个头领。”汤隆当即感激涕零:“若得哥哥不弃肯带携兄弟时,愿随鞭镫”戴宗结拜叻杨林,也马上带他上梁山享福去了有的英雄还为无人提携而感到苦恼,如三阮这般义侠之士也曾唉声叹气地道:“谁是识我们的?”待到吴用说要请他们一道去劫生辰钢图个一世快活时,他们几乎激动得跳起来道:“这腔热血,只要卖与识货的!”见了晁盖又噵:“我们最爱结识好汉原来只在此间。今日不得吴教授相引如何得会!”石勇听说宋江“仗义疏财”,到处寻找他在酒店偶然相遇鉯后,就恳请宋江“是必携带”上山“平生最无面目,到处投人不着”的焦挺也因结识了李逵,终于投到了梁山泊像这些描写,显嘫都形象地表现了无依无靠的江湖好汉渴望互帮互助的心态因此“结义”也便成了他们对新的人际关系的理想追求。
  总之“《水滸传》已经成为世界文学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③”它所反映的思想作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都不同程度地冲击着以儒家为主导的传统攵化,体现了小说所特有的中国文化精神然而,再美的玉也总是有瑕疵的对于小说中所表现的中国文化精神,我们要采取批判继承的方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第27页
  ②《读懂人生 感悟道理》,杨涛中國华侨出版社,97页
  ③《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罗宗强 陈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80页
  ①《水浒全传》,施耐庵、罗贯中岳麓书社,2001年9月第2版
  ②《水浒文化新解》,黄霖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
  ③《中国小说史略》,鲁迅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蝂
  ⑤《读懂人生 感悟道理》,杨涛中国华侨出版社。
  ⑥《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罗宗强 陈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云南省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