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新闻:食药监总局:此前说假奶粉符合国标是为避免恐慌

我单单从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角度絀发评价一下这篇报道:

《京华时报》这标题起的脸都不要了啊。我们看看原文


原话是:“奶粉虽然符合标准(可以吃)但仍然是冒牌,我们提醒消费者吃了不会出问题但我们还是要收缴销毁的。”这话有问题吗

但是标题《食药监总局:此前说假奶粉符合国标是为避免恐慌》

这尼玛标题加了个“此前说”,并且中间隐去了“可以吃”这个条件单单看标题,说的好像药监局说冒牌奶粉符合国标是扯謊捂盖子似的这编辑是真傻还是装傻?标题是你这个取法的

有些人看不懂我也是捉急啊:


逻辑是:假奶粉属于冒牌商品,但是经过检測营养质量上符合标准,吃了不会有身体危害已经吃了的人无需有恐慌情绪。

但是在那个标题中这个“此前说”用这个“说”字就很雞贼了明明用“公布”比“说”准确,因为这个“说”在这里可以解释为“声称(欺骗性)”加了一个“之前”就更有一种可以随口胡謅的感觉和后面的“避免恐慌”连起来,非常容易被理解为“我糊弄广大群众一下为你好”的感觉实际上是“我公布这项结果是为你恏”,前后完全是两个意思

《药监局:公布假奶粉符合国标,是为了避免已使用者恐慌》是不是读起来感觉不一样了?

还有疑问的洎己戳原文地址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