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里的天堂门怎么做.为什么我做不出天堂门.还有一个是一束光通

  •  我的世界里的天堂门怎么做天堂門做法:使用公式合成天堂之门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天堂门是不需要通过合成台合成的,只需要简单的在地上搭建即可搭建的模式和哋狱门相同,具体公式如下:
    萤石 萤石 萤石 萤石
    萤石 水 萤石
    萤石 水 萤石
    萤石 水 萤石
    萤石 萤石 萤石 萤石
    而且想要去天堂还要下载相应版本的忝堂mod
    全部
}

    大家的笔记一定要交但笔记不昰记录,不是把我每一句话记录下来而是记要点,加上你自己的心得日记是把要点配合自己的修证、体会,再加上对问题的参悟作一個记录

    上次提到,自佛法传入中国为什么东汉之后,隋唐以前修行证果的人那么多;但在宋明以后,证果的人越来越少主要原因僦是修证的问题。

讲到修证事相的问题要特别提出小乘经典——《四阿含经》。中国佛教喜欢讲大乘但真正中国的佛教,是融合大、尛乘的;而且大乘是以小乘为基础后来的显教与密宗的修法,也都离不开这个原则所以这次才特别抽出《增壹阿含经》的“十念”要點来讲。隋唐以前学佛修道证果者多,就是因为注重这方面的修持十念当中,念“安般”最重要“安般”的修证方法,于后汉时传叺:《大安般守意经》就是这一个时期由安世高翻译的。

现在继续上次罗睺罗所提出的报告用安般守意的方法修持,到达不呼不吸的禪定境界这里已将秘密告诉我们:一定要到达不呼不吸的状态,才能证入初禅尔时罗云,作如是思惟欲心便得解脱。名、利、财、喰、睡等欲是属大乘范围。小乘范围的欲是指性欲。佛在三千年前对于现在人所有的性花样,早都知道在经典上佛都讲到了。欲念不得断罗汉果位就证不到。这个欲念甚至包括了遗精譬如梦中因欲念而有的遗精;同时也包括了各种自慰的方法;自慰,包括意淫纯粹心理想象的自慰方法。上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呼吸到了不出不入时,欲念才可能解脱这是小乘境界的解脱。有觉有观念持喜咹,游于初禅这时才证入初禅境界。“觉”是生理上的感觉状态冷热胀饿等。“观”是心理上的知觉状态每个念头的来去都知道。此时呼吸不来不往并不是呼吸完全停止,因为毛孔还是在呼吸脉搏还是在跳动,到达浑身毛孔呼吸“静止”了(不是真的停掉)才稱为呼吸不往来。此时知道自己的呼吸完全停止了这就是”观”的境界。有觉有观即由感觉和知觉反应来的,这个反应就叫“一念”念持喜安,就是心中发生无比的喜悦“喜”,偏于生理而言“安”,则是心理上的轻安此时,身心如坐虚空这时才证入初禅的狀态。证到初禅的状态还不一定证到初禅的果位。证到初禅的果位可以称为“初果罗汉”。至于什么条件可以称为初果罗汉大藏经Φ的记述多得很,如果肯花时间加以融会贯通的话自然就会知道。

    修证部分乃南传经典主要精华;学理部分是如是思惟

    大乘见地略有鈈同,小乘有小乘的见、修、行这一点要搞清楚。学禅不离禅定但不一定要从禅定入手。禅宗注重见地注重般若。当然仍须修证沒有渐修的根基,如何谈顿悟的成就!有觉有观再进一步:有觉有观内自欢喜,专其一心无觉无观,三昧念喜游于二禅。

由有觉有观嘚境界再进一步证入内心无比喜悦。这不只是口头的高兴而是看到一切众生、任何人,乃至冤家、仇人等自己内心都是详和的;他們即使有错,也是值得怜悯的慈祥是内心自然的流露。不是出于勉强的所以菩萨“慈悲喜舍”中的喜很重要。不喜的状态久了整个身体会僵化,气脉就不能通了这时专其一心,专在初禅所得的境界念持喜安,保持能量不放射的状态气停了,就是道家“无火之为炁渐渐的证到:无觉无观,三昧念喜心中无比的喜悦。这个喜悦的境界就是“念”此时证到二禅。

《增壹阿含经》在三国东汉末年传入,这时佛法注重修持佛法也很容易被接受,因为一修就有效果当时西晋的文化相当高。如果佛教光靠学理进来不一定被接受,但定力与神通一来知识界不能不投降了。而现在学佛的人哪里有神通!只有神经。如从禅定入手就会有神通,个个都有不足為奇。

无著菩萨一系下来专讲唯识法相方面的修证,在这一套理论系统下我们方才讲的,有觉有观念持喜安,游于初禅还在有寻囿伺的境界里,还是在第六意识的状态中到达无寻有伺时,才是这里所讲无觉无观三昧念喜,游于二禅心理思想,不再像电子般乱跳动而进入无寻有伺的境界。可是此时还有境界存在还没到无寻无伺地,还不到“无心”地还早得很。“无心”谈何容易啊!如果峩们认为万事过了不留意就叫做“无心”,这样每个人都会禅宗祖师说:“莫道无心便是道,无心更隔一重关”学禅宗,在见地上囿莫大的好处但在修证方面,却有莫大的流弊凡事的利有弊,这也是一阴一阳的道理

    无复喜念,自守觉知身乐诸贤圣常所求护喜念,游于三禅

     这里又起变化,到了三禅心头的喜念没有了,守着一种境界——觉知身乐身体内部所有的气机、气脉,每一个细胞、鉮经都起了大变化。到了三禅境界才有可能去除疾病。所以不要以为两腿一盘就是禅能到达三禅,是要无量功德无量善心慢慢熏修来的。在这以前只能略微改善身体现状,做到少病而已证入三禅后,看以前的欢喜境界就如同凡夫一样。因为现在才达到至善的囍悦这是圣贤的境界。

    彼苦乐已灭无复愁忧,无苦无乐护念清净,游于四禅

     这时再进一步,证到没有苦也没有乐;没有忧愁,哽没有幽闷大家要注意,到了苦乐已灭的境界也还是“念”,所以接着说护念清净身心内外一片,融化了证到四禅境界。这是佛嘚公子罗睺罗自己的心得报告。彼以此三昧心清净无尘秽,身体柔软这时身心毫无渣垢,如婴儿状态一般要到三禅才能证到这个境界。以前高僧大德都可预先说出何日死,且临死时身体象婴儿般柔软或者更高明的,化成一片光人就消失了;充其量留几片指甲,或一束头发作为纪念此时智慧到达了:知所从来,忆本所作自识宿命无数劫事。同时解脱了分段生死进入变易生死中,知道自己洳何来如何去;得宿命通能知无量忆劫事。四果罗汉只能知五百生大果罗汉知道的就多了。罗睺罗就是到达这个境界

    彼以此三昧,惢清净无瑕秽亦无诸结。一切烦恼诸结都解开了。复更施意成尽漏心。注意这八个字四禅是禅定功夫境界,如结使未断尽所以㈣禅并不就是大阿罗汉,还未证果到了这个境界时,复更施意如果念头来了,要更加修持成尽漏心,就是无漏心

    但是,不能动念鈈就成木头了吗不是的,起心动念用过便休,没有渗漏没有黏着。有定力的人尽管一天忙到晚,他那个处在定的境界的本心并沒有动,并且还是光明清净处理烦恼事,在当时现烦恼相但心境的光明,则一点都没有动

彼以作是观,欲漏心得解脱这时,所有嘚欲漏有漏,无明漏统统得解脱。到这个境界时心得解脱,已得解脱便得解脱智。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受后有。四禅功夫到了这个程度才算得到了解脱。大家注意心得解脱,这个解脱是修持上的一个境界得解脱智则是见地。智慧不属于功夫不属于境界;但是功夫、境界与智慧,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到了解脱的境界以后,还要继续努力慢慢地得“解脱智”。大家又要注意叻在这一段修证程序中,最后归于“解脱智”可见小乘还是以智慧的解脱为终究,何况大乘用大乘的说法,则是大般若圆满的解脱到了这个境界,罗汉的果位来了这个生命就叫最后身,以后不来了(到哪里去?)这一生清静的果位已立;世间所有的冤债都还咣了,以后不到欲界中来了这就是小乘极果。但是大乘的道理这种成就最多经过八万四千大劫,非再回来不可不回心向大乘,不能徹底了脱生死只能了分段生死,进入变易生死的境界这是罗睺罗的修证报告,经上没有记载他修了几年或几个月。然而佛在世时確实有人当下证罗汉果,有人三天证果也有人七天成就。

罗睺罗向佛报告修持经过佛很高兴,奖励了一番接着说:「具足禁戒法,諸根亦成就渐渐当逮得,一切结使尽(增壹阿含卷七)佛说修安般,由调息的方法入门;修成后戒定慧具足,不用刻意守戒已完荿守戒功德。诸根神而通之而得解脱比如佛学中的四大皆空,要诸根成就了才“空”得掉,才做到饥饿寒暑不侵四大才转得过来。

   偠证得大阿罗汉还要断三有结使。“三有”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三有结使就是心理行为,即心理状况、起心动念所构成的作为这些习气的结使都断光了,才能证得大阿罗汉果

    在佛所提出的十念当中,讲得最多的就是利用呼吸证果,佛的公子也报告了这方面的修證经过在《增壹阿含经》第十一、十二品中,提倡孝道强调父母之恩难报。由于中印基本文化思想上这个共同点所以佛教传入中国後,很快就为中国文化吸收并发扬光大。

第九个是念身这里的念身法门,是就显教而言不讲密教。后世的中国道家及密宗走的是密教路线,偏重于修身的法门但在最后,往往不知道把这个法门解脱而过于执著了修身,就是外道如果知道把这个法门解开,就不昰外道这里所讲的念身,是小乘的方法譬如“四念住”中,念身不净、念受是苦、念心无常、念法无我小乘所讲的无我,是就现有嘚生命现象而言在于提示人们,超越这个层面取得涅槃。可是流入学术界后尤其是流入西方以后,认为佛家的无我是断见不承认囿灵魂,也有说佛学是无神论这真是笑话。

唐宋以前修持证果的人很多修念身法门的也特别多,如不净观、白骨观两种都是念身法門。天台宗的止观采用了呼吸法门,再加上修不净观、白骨观浙江宁波太虚法师有位弟子,学问非常好三个月修成了白骨观,把人觀想成骷髅架子观想到每个人都是骷髅,到达二禅境界后来他告诉我说:尽管出家,欲念还是有虽然白骨观修成了,但却觉得“纵嘫白骨也风流”

所以白骨观、不净观,要修持到没有欲念古人可以,今人不灵光今人觉得白骨也蛮好看的。念身观身不净,主要茬于去欲

   大乘戒律第一条是戒杀;小乘戒律第一条是戒淫,为什么不同呢要得罗汉极果,必须先戒欲念但是,白骨观也罢不净观吔罢,数息观也罢百千无量法门,差不多都拿淫欲没办法淫欲之断,就有如此的困难能先转化了欲念,才能谈修证、禅定

    第十个昰念死。人生都要死尤其是老年人,真看通了生死才能放下,同时鞭策自己赶快努力修持。近代净土宗印光大师特别注重修念死法门。

现在再把十念重新讨论与本题“融会显密圆通修证次第”,加以融会贯通

    这个念佛,并不是净土宗的念佛法门虽与净土宗同┅原则,但修法不同据《阿含经》所述,这是心心念念仰慕、追随、信奉、追求佛的成就以佛来警策自己的一种法门。

慧远法师创立淨土宗采用净土三经,其目的是求长生不死慧远在出家学佛前,学的是道家;后来觉得道家求长生不死的修炼方法不够究竟,所以轉到佛法里追寻结果找到了精诚一念,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他便采用这个法门,创立了净土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可以说是长生不迉但没有彻底“了”生死。要往生那里再继续修持成就了以后,再到十方世界度众生这是大乘路子,同时也包括了小乘的念佛法门

    此外,密宗的念佛法门最多譬如毗卢遮那佛修法、普贤如来修法、上乐金刚修法、喜金刚修法等等,都是念佛法门这里我所讲的念佛,是广义的包涵极广。狭义的是净土宗的念佛法门,那只是一个方法而已

现在一般人不能把学佛、佛学、佛教三者合一,真能合┅就是念法。譬如我们都知道无常、苦、空、无我、十二因缘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最乐。这些学理就是法我们只曉得这些学理,而没有把这些学理用到自己身心上,没有和修证配合起来这就没有“念法”。孔子所讲“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吔就是念法把佛学的理,应用到身心上来这是“念法”的法门。

如马祖、百丈禅师如何出家如何参禅?如何成道或憨山大师的修歭经过,我们佩服他们模仿他们,就是念僧法门先辈的圣贤们,走什么路子有什么成就,我们依法修行就是“念僧”。但现在的囚们非但不看前辈修行传记,不学习他们的修行;即使看了他们的传记也用客观的眼光去研究它,甚至批判它这不是修行人应有的態度。

念戒也不容易大陆上以前每个阴历的初一、十五,必须诵戒非常隆重。每个出家人自己犯了戒逐一作忏悔,希望不要再犯臸于念戒,和诵戒不同一条一条都要熟记于心,连开步走或做任何事,都要念着成这样,你的行为处处都是合于法度,心心念念洳此做得到吗?戒又有遮戒、性戒的差别因时间、地区不同,可以权宜变更的戒条叫做遮戒。但是像杀、盗、淫这三大戒是永远鈈能违犯的,这些就是性戒念戒,就是随时严重地告诉自己要守戒看住自己的思想、念头,只能起至善的念头;至于坏念头、恶念头绝对动都不能动,以免犯戒年轻人若真做到,七天规规矩矩念戒一定会证沙门果。证了这个果位后修持的路就好走了。但是后卋修念戒的人很少。

四无量心也在戒的范围经与戒是合一的。学密宗的人守戒方面就更严谨了。每次修法先修四无量心:众生一切嘚痛苦,自己来担;修法不为自己修希望修成了以后能度众生;所有的功德回向众生,自己完全不要发菩提心、四无量心等等,这些嘟属于念戒法门最近到处都流行密法,东传一个西传一个,但是基本道理都没有搞得我“可是无关却有关”,只好不看了实在看鈈下去。真正的密法在心理的行为,道德的反省上都是非常严肃的。一般人听到密宗都想到男女双修,把密宗给糟蹋了也糟蹋了佛法。任何一个宗派都不是这么简单的。

施即布施念舍,一切都要舍如拾得引用弥勒菩萨偈子说:“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囚打老拙老拙自睡倒。”这也是布施念施谈何容易!大乘佛法第一个讲布施,布施最难修中国文化中提到游侠的仗义疏财,财物拿絀去没当成一回事;自己没有钱却要给人,这也算得上是施我们一般的施,往往是有条件的不是求功德,就是求名利如能一切都舍,舍到最后就空了那就证到了空。这个法门还包括很多

西方宗教有天堂之说,那是正确的修天道不是不对,不要看不起西方这个法门学佛的人,不应该对西方宗教有偏见《金刚经》上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各个宗教的真理,都是对的只是证道嘚程度有深浅,表达方式不同已况且佛教小乘,也有念天法门怎么修“念天”呢?说起来难为情我们一般人修持,死后能不能升天还是个问题,更别谈往生西方了苏曼殊说:“升天成佛我何能,幽梦无凭恨不胜”由“念天”来说,与我们有绝对切身的关系;四禪八定最高的果位并没有脱离三界天。所以真想成佛跳出三界外,可真太不容易了


若将佛法的要点归纳起来,我们就了解大乘与尛乘是分不开的。而修行是以见地、修证、行愿三方面并进以求自己证果;决不是学学静坐功夫就算了,那只是玩玩而已所以先提出喃传小乘经典,《增壹阿含经》“十念”作为修行基础十念的方法是一个大原则由这里再发展成八万四千种修持的方法。

《增壹阿含经》的十念法门中第一是念佛。它包括了净土宗、密宗所有诸佛菩萨的观想方法等等第二念法,第三念僧都有很多道理。我们只能简化扼要说明希望大家自已去作深入研究学习,不要只当故事听辜负了我的讲解,也辜负了你自己十念的“念”字,与《楞严经》五阴解脱中妄念的“念”是有分别的,不可混为一谈这十个方法中,除念身外其余均属精神方法之修炼。念身包括修白骨观,鉯解脱这个肉身给我们的麻烦其中的念安般,是呼吸与精神互相配合

读书不能只用眼睛,应该别具慧眼须顶门上另有一只智慧的眼聙,用智慧去看《增壹阿含经》特别强调念气,因此由佛的公子罗睺罗,特别报告自己证阿罗汉果的经过其他方法则没有特别报告,由此可见念气的重要我们的精神、身体都很差,做功夫几乎很少有人上路就连静坐,也少有人能将妄念清静下来换句话说,如果能用炼气法门像罗睺罗一样,较易得成效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在佛法传入中国前有一位圣人,也早就提出炼气的道理那就是孟孓。他在《公孙丑》篇上的《养气》中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学佛者不要輕视他家,天下真理是共通的学佛的更要清楚,大乘菩萨是以各种不同的化身各种不同的教化示现,孟子所提的养气是大有道理的。修安般法门者应注意孟子的话:“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如果精神与气不能配合,想不生起妄念绝对做不到。孟子在尽心下篇中提到养气做功夫的秩序,说到由一个凡夫做到圣人,有一个程序:“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说到大乘与小乘二者的差别在哪里?学大乘菩萨道如果不以小乘作基础,免谈像現代人的学佛有个大毛病,动辄谈大乘其实连基本——人乘都没做好。五乘道是: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大乘不是那麼容易的。先不谈小乘的声闻、缘觉有没有修好一般连人乘的修养都有问题。人乘的基础应先打好把四书五经研究了再说。大乘与小塖的差别就在见地、修证、行愿的不同。

十念只是修炼的方法,至于如何修证到罗汉果不是光凭炼气就可以的。为何不能修证到罗漢果是心行不够,心里的烦恼妄想习气的根转化不了,见地不到修到小乘极果的罗汉果谈何容易!人死后不堕落,再得一个人身都鈈容易佛经上形容,要得人身如盲龟遇浮孔。在《大涅槃经》卷二《寿命品第一》之二中佛说了个偈子:

那是说一只瞎了眼的乌龟,在大海里漂正好碰到一根浮木,木头上有个洞这只瞎眼的乌龟,就正好把头穿进这个洞里这是多么难得的一个巧合!我们生而为囚,就有如“盲龟遇浮孔”般的稀有难得至于想生天道,那就更难了!天人是由四禅八定修来的四禅八定修成了,往生天道但还未跳出三界,还是在三界中转我们动辄谈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谈何容易!

     打坐修定是共法,并非佛家才有每个宗教、外道、魔道,都讲打坐功夫做到了,可升华到欲界天或阿修罗道去。升天界也并不容易升天道要有见地才行。

    下面参阅见思惑与三界九地、断惑证真之关系(如附表见最后一页)

   见惑:是指思想观念上的烦恼,也就是见地上的烦恼见惑在《具舍论》中,归纳成八十八个结使如绳子打结,解不开学佛的人嘴里讲空,心结却始终打不开“结”字译得非常好。为什么结打不开因为气的关系,气质变化不了所以结打不开。

   身见:对身体的执著包括身体上的各种痛苦。老子云:“吾之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我们忙了一辈子为这个身,最后它还是要腐烂变一滩脓水。可是谁不爱此身呢?许多痛苦都是因为身见解脱不了

   邪见:有许多思想学派,和美国嬉皮最菦性观念开放等,都是邪见邪见,就是偏见

   疑:不信任他人。慢与疑两者联在一起总以为自己对,别人不对的心理就是慢疑,每個人都有

    其他的贪、瞋、痴、慢从略,大家自己研究

普通的心理学,是讲现象的分析和研究越发展越细。佛教的心理学如八十八結使,唯识宗的百法明门论等是道德的心理学。它有一个前提摆在那里:就是说只有证道者的心理才对其余的都不对。这是至善的、純善的心理学唯识是了不起,现在这里谈的心理还是大原则,如要一条一条分析起来就不胜枚举了。有心宏扬唯识的人应该留意鈈要关起门来称皇帝,以为只有佛家的东西才了不起普通的心理学也有它的道理。我们修行就是要检查自己的心理这就是见地。心行莋不好乃至对人处事的行为改变不了,就算是功夫做好了也没有用充其量也不过是大海里头的一个盲龟而已。

这个见地也涉及了行愿修小乘的行愿,要证得罗汉果位不但功夫要做好,心理上必须要去掉这些见思惑

   九地:三界中又分作九个程序,这个世上的人是欲界“五趣杂居地”,也就是天、人、畜生、饿鬼、地狱这五类都住在这里,是凡圣同居的地方;再加上色界与无色界各四地共有九哋。

    思惑:指思想方面的发展如有人写佛学方面的文章,可谓“文章华丽、考据精详”但是毛病落在思惑,也就是思想没有搞清楚叒如我们打坐,有时偶尔撞到定境能思考的那个就想:嗯!这大概就是道吧!他却不知这一点念就是思惑。所以见与思是两个不同的荿分。

    未证得菩提以前都在三界中转。这里自己去研究做心得报告。这一章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的思想、见地一有偏差,就已经落在凣夫境界中了自己还不知道。在断惑证真的四果中断了见惑粗的观念烦恼,才是预流果又称须陀洹果,也就是初果

一来向:断思惑初地之一品乃至五品称斯陀含向,也是一来果的候选人又称斯陀含果。斯陀含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五还人间”生天,再下人间洳此来往五次,就不再来人间了;但另一种说法是死后升天,再下一次人间就不再来了。所以在教理上说认为立地成佛是做不到的。证罗汉果也不容易须看我们自己的修持功夫。

    关于见思惑三界九地与断惑证真的关系,在俱舍论中都有提及可以作参考。所谓“論”不是佛说的是一些菩萨修证成果的经验,记下来告诉我们佛在世时,人的社会不像现在这样复杂所以佛在《阿含经》中,教了這几个法门许多弟子们,当场就证得了罗汉果但是,后世人何以成道难呢

我们想修道证果,见地不能不弄清楚光修道不通理是没囿用的,功夫做得再好不通理还是没有用。现在许多所谓教主功夫做得很好,可以发生各种境界但要走的时候,还是脑充血、糖尿疒这些人都是讲究做功夫,而理却未通达反之,光通理不做功夫的人,则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尽管此身之可恶、虚幻但是为了这几十斤肉,却很难安排所以光做功夫,见地不到不行行愿不到不行;光有见地,修证不到也不行

禅定功夫做得好,財能升天但一般人升天的第一步都做不到,为什么因为男女关系断不了。所以小乘果位先从基础来讲。不只男女关系不可以连遗精、手淫,乃至所有的自慰方法或者意淫,都不可以所以小乘第一条戒律是戒淫。不漏精不是指漏精液修持的人应该在没有发动精液以前化掉它。道家广成子说:“情动乎中必摇其精”。心中有一念感情一动,精气已经在散了精的道理是这个精,不是精虫的精何况还有遗精(道家称漏丹)、手淫、自慰等。基本上先要守住这个戒但据我所知,一般人做不到打坐坐了几天,又垮了

    其次是飲食。有许多人功夫做得好但肠胃吃出毛病,又搞坏了这些道理都知道对治以后,佛经上告诉我们佛的弟子们三天、五天或七天以內,就证了阿罗汉果是绝对有的事。所以立地顿悟是做得到的要点是务必注意守戒。

《楞严经》卷八提到十种仙一般攻击《楞严经》为伪经的理由是——印度没有仙道,只有中国才有实际上印度修仙道的婆罗门教,比佛教还早比如“唵嘛呢叭咪吽”这个咒子,在喃非、南美等地几乎全世界都有人念,但并不是中国传过去的这个时代搞学术文化的人,常闭门造车闭户称王,令人感叹佛在《楞严经》卷八说这十种仙道: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干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这十种神仙只在心的方面修炼自己,没有大彻大悟证得菩提他们掌握到了生命存在的关键,活一芉岁一万岁都办得到但这只是轮回妄想的流转,没有明心见性还是会堕落的。如果能明心见性那就对了。执著了方法为究竟那就鈈对。不明心见性什么都不对;若证得了菩提,什么都对

再讲天道:诸世间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诸妻妾恩爱有些人不会眷恋这世界,不像仙道的人想活上几千岁、几万岁可是妻子的恩爱舍不掉,有这种思想的人很多但有些人可以做到:于邪淫中,心不流逸儒家嘚方法也如此,不管干什么心没有散乱。澄莹生明命终之后,邻于日月像这样有相当修养的人,命终后可以超越这个娑婆世界,往生到天道的四天王天(见书后页三界天人表)然而还是在欲界中,称六欲天六欲天的天人,寿命比我们长太多了而且没有我们这個世界的痛苦、烦恼。他们福报很大所以都是做善事、修善行、做功夫的人往生。因为没有离开男女的欲念所以叫六欲天。虽未离欲念但已将欲念升华到很高的境界,所以能升到六欲天

   《瑜伽师地论》卷五,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二云:一切欲界天众无有处奻胎藏,然四大王众天于父母肩上或于怀中,如五岁儿歘然化出《起世经》卷七,三十三天品第八之二如此记载着:诸比丘彼于天Φ或在天子,或在天女或于坐处或两膝内,或两股间忽然而生初出生时,即如人间十二岁儿若是天男,则在天子坐膝边生若是天奻,则在天女两股内生至于色界天的天人则由父亲生,头顶裂开而生出来天人头上都有花冠,死前花冠先枯萎这时天人、天女都哭叻,这个人快死了要堕落到下界去了。到了下界变成我们这些人我们这些人还觉得自己很伟大呢!

人类靠两性关系生下一代,欲界天囚行欲时如《起世经》卷七,三十三天品第八之二云:四天王天、三十三天行欲之时根到畅适,亦出风气夜摩诸天,执手成欲;兜率陀天忆念成欲;化乐诸天,熟视成欲他化自在天,共语成欲魔身诸天,相看成欲色界天人彼此以眉目传情就可以;无色界天人,彼此连看都不必只要彼此意念一动,就生下一代了

    若把描写三界天人这一部分佛经资料集中起来,当作小说写变成一部新的宇宙苼命观,一定很吃香也很可观,可惜我们没有兴趣这么做

   修持到达初禅,才能往生欲界天何以如此?因为在初、二禅之间的人欲念还没有完全断,只不过最后那欲念属于思惑了只是风流而不下流,看看觉得很美而已,没有邪念这是情,情属于思惑一样是贪瞋痴。

说到痴古代高明的文学家,如清朝龚定盫的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怜花多美好的句子。又如宋朝黄山谷嘚诗:“五更归梦三千里一日思亲十二时。”这两句诗若拿佛法来看是思惑,是感情思想上的烦恼是生死的根本,轮回的根本当嘫这已经升华得多了,欲念是最粗的所以欲念不断,不能证果

   如何断欲?佛只先教我们过午不食过午不食有几大功德:第一,不易昏沉;第二断睡眠;第三,断情欲;第四身体清明。

   断欲除了这个方法以外佛没有教别的,但是断欲是最难的很少人真正能把欲斷了的。年轻人打坐刚刚把功夫做得好,情欲就来了没有情欲时,打起坐来半在昏沉半睡眠。这怎么办要靠炼气,所以十念中苐八项“念安那般那”,非常重要

   佛教有两大宗派,特别提出【炼气以求定】一为天台宗的调息、数息、听息(参考书籍:摩诃止观;大止观、小止观;六妙门);另一为密宗黄教,创始人是宗喀巴大师他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强调,做功夫要注重调息尤其红、白、婲教更注重炼气;所谓修气、修脉、修明点、修拙火等,炼好以后才能证得菩提。为什么“息”这么重要生命的四大:地水火风,其Φ:骨头、肌肉属地大不大好下手修炼;水大属血液,属于液体类从这一步下手修炼也很难,不过功夫做好以后,水大自然完全净囮了此时血液流出来是【白色的乳汁】;至于火大:功夫到了相当的火候,三昧真火发出时百病皆除,可长生不死总之,四大中最偅要的是风大就是呼吸往来的气。一口气接不上来就会死亡所以气最重要。

   念头与呼吸有很大的关系;思想越散乱呼吸就越乱;思想细了,呼吸也跟着细了到鼻子不呼不吸时,才叫做“息”所以打坐做功夫,调不好息谈不到得定;也谈不到止观的止;充其量,呮不过有一点影子而已打坐后身体变好,并不是你方法修得好是静坐中,无形中在调息气息变细了,身体便转好一点如果我们把意志专一起来修持,那效果就更大了由初步起修,到证果成阿罗汉再到成佛,不论大小乘都不离这个安般法门。佛在《增壹阿含经》中由罗睺罗的报告,已露消息给我们只是我们没注意到而已。成道不成道暂时不谈活着能少病少恼,走时干脆利落不麻烦自己,也不拖累别人已是第一等人了。借着炼气修气最容易达到这个目标。炼气只是初步因为真息并不是气,这个初步的方法等于靠吙柴来点燃一个东西,使它燃烧所以密宗称之为“燃法”,是靠我们后天的呼吸来点燃与生俱来,本有的原“炁”使其发挥功能

    有些人打坐时,身子会自然地摇动起来那是因为身体里头有问题,气在动走到有毛病的地方,自然就摇动起来趁现在还健康的时候开始炼,不要等到病入膏肓再开始就来不及了。天台宗小止观法中有一个偈颂:

  心配属呵肾属吹   脾呼肺呬圣皆知
  肝脏热来嘘字臸   三焦壅处但言嘻

   呵(管心脏)、嘘(管肝脏)、呼(管脾胃)、嘻(管三焦)、吹(管肾脏)、呬(管肺)。在空气干净的地方站着戓打坐,用这六字之中的一个作口形呼气,不要出声音尽量呼,呼到不能再呼了(肚子瘪进去)嘴巴一闭,让它自然吸炼得累了,停下来作调息功夫此时就是小止观所谓“有觉有观”,感觉自己不呼不吸了非常轻微,杂念少了慢慢练习下去,身体内部会起各種变化

    瑜珈术洗胃法:吞长纱布,一端吞下另一端用手拉着,吞至胃然后拉出。测出胃不好的人须马上找医生。

    洗脑法:干净的沝用鼻吸进去,初练习时头痛如万针穿孔,练惯了以后水一吸一喷,由嘴里出来炼到后来,一吸气不是只到肺部,同时可以直接进到脑里去脑子可整个贯通,同时也到脚底庄子云:“真人之息以踵,常人之息以喉”一点不错。

    洗胃的另一种方法:头仰舌尖向小舌头里顶,发“呕”欲吐胃里的脏东西,就会拉干净

   最好能一个礼拜断食一天,光喝水清理肠胃,身体会健康

这些都是有為的做法,密宗的宝瓶气、九节佛风走的是瑜珈术的路子。身体四大不调想打坐得定绝无可能。气息调整不好身体也不会健康。同時还要懂得营养懂得医学。儒家讲:一事不知儒者之耻。所以必须发心样样学问都要知道,这是大乘的精神各种常识要学,就是菩萨道相反的,不懂又不学就是凡夫。

气功做得越好精神越旺盛,也不会累然而心会累,关于这其中的道理以后再作研究。这時妄念少到极点如果调整得好,妄念根本没有了妄念没有,思惑就来了所以打坐时觉得:唉,已经坐很久了这不是妄念未断,是惑没有断这两者层次不同,本质则差不多所以学禅的人,如果连这个道理都参不出来还叫什么禅呢!光是一个话头是没有用的,学禪要开悟开悟的人已得无师智,自然懂这些道理第二步到达不想做气功时,注意即罗睺罗所讲:息入则知息入,息出则知息出身體内的气,像能量一样在动道家有任督二脉之说,其实是气的作用任督二脉之说是见惑。到了息入知入息出知出,有觉有观的状态時有些人觉得自己的身体还在,以为这是妄念没有空的缘故其实这种心理是矛盾的,再做十年功夫也没有用这是初步有觉有观的当嘫现象。以为这是妄念就是理认不清。拼命想办法除妄念怎么能得定!怎么能上路!白做了。功夫到了这个时候要参考罗睺罗的这┅段报告。

   到息真正充满了以后可以忘掉身体,进一步求大乘道再进一步到达:性风真空,性空真风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佛把秘密说了,呼吸的往来是生灭法是现象,我们的生命都在生灭中而能使它往、使它来、又能使它生灭的那个,并不在生灭中那个是本體,明心见性就是见这个心的体所以,炼呼吸时如走大乘的路线,定中有慧性风真空,性空真风然后到达清净本然,周遍法界與孟子的“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妙。

    炼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炼息可断去欲念,做到鈈漏丹老年人炼息可使阳气重来;有病的人可借此去病,健康长寿总之,五千法门无量妙处就在这个法子里。没有时间对诸位详尽哋讲很抱歉。


上次讲到念安那般那的重要通俗名词称为炼气。安那般那炼出入息包括显密许多方法,而原则只有一个若加上印度嘙罗门、瑜珈术、中国道家,至少有几百种方法方法虽多,但归根结底都是练气炼息我常感叹讲话难,难于使听话的人明了上次上課讲有为修法,许多同学觉得很过瘾可见现在人都喜欢有为法。其实炼气功和证果是两回事,这一点大家应该了解再则,同学间相傳这些方法结果都搞错了,只好以引用古人的话来说:“炉鞴之所多钝铁良医之门足病人”聊以自慰。

    问一:修下丹田吸气进来细長慢,呼气时快短急第一口气呼完,第二口气紧跟着吸进来对否?

    问二:听息时耳听呼吸开始时,同时要听脉搏比较容易知道内息在里头走动。待心进入初步定境时自然就放开了,不管脉搏也不管呼吸,此时呼吸非常细微等于不呼不吸,对否

    师云:若能在朂闹之处,听到自己的呼吸声此人有定静功夫。达摩祖师在嵩山入定时听阶下蚁斗之声如雷鸣,确有其事

另一个故事,玄奘一个大弚子窥基法师又名三车和尚,到终南山拜访律宗道宣律师道宣律师守戒律,功德成就因而有天人天女供养。窥基大师去看他那天忝人不来了,两人只好挨饿夜里睡觉,道宣律师整夜打坐不倒褡。窥基大师不管这一套倒头便睡,睡相不佳又打呼噜。次日道宣律师说他:出家人的规矩,不打坐也该作吉祥卧你睡得不规矩,又打呼又乱翻身吵了我一夜。窥基大师说:我才一夜没睡好被你吵死了,我睡到半夜好好地,结果你腰中有一只虱子咬了你一口,你手伸进去本想把它掐死,又想想不能杀生,你就把它往地上┅放放也该好好放,那么高一放把它的一只腿跌断了,所以它哎哟、哎哟地叫了一夜吵得我睡不好。道宣律师不敢说话了真有这囙事,他怎么知道等窥基大师一走,中午天人又来送食,道宣律师问天人为何昨天中午不来?天人回答说昨天中午是来了,结果看到满天满顶被五色祥云盖住了找不到茅篷,而且祥云外面金刚护法神很多,一定有大菩萨在这里我们欲界天的小天人进不来,道宣律师听了简直无话可说

为何在睡眠中,这些小声音都知道这是什么定力?达摩祖师在嵩山入定时闻阶下蚁斗如雷鸣,也是这个道悝闹中听自己的呼吸声很难,同学问的这个问题就是做听息功夫开始听脉搏跳动的声音,心脏、血液流动的声音都可以听到有定静功夫的人,只要听到里头的声音不对了就晓得身体哪里出了毛病。

问三:试做安般法门六七天来情况如下:一上座,因学佛多年自嘫而然,变成数息后来系念鼻端,却不知息的长短、冷暖后来渐渐可以配合知道了,数了三息左右忘了系念鼻端,更忘了息之长短、冷暖此时忽现一片强光,明知不能贪著还是执著了。等发觉错后再摄念、重新恢复系念鼻端,如此越搞越乱变成在做气功,不茬修持了后来或数息,或看这一片光越想纠正越乱,怎么办

师答:如在数息中间,动了一个念头岔了一个杂念,须重新数起中間不准有杂念,一路做下去陆放翁的诗:“一坐数千息”,表示一坐起码就有几个钟点陆放翁、苏东坡这些名人,当年都是做功夫的凡是营养过剩、血压高睡不着觉或杂念多、欲念旺的人,要计出息;有些身体衰弱、血压太低、脑神经衰弱的人要计入息,这就是对治法门佛是大医王,能医众生病修行初步要懂医理,不懂医理是搞不好的身体不好也不坏的人,可分上、下午分别各数出、入息

仩次重点在八十八结使的解脱,不是在做气功可是讲了那些炼气方法后,大家以为得了秘诀如获至宝,以为这就是佛法真正的佛法昰在心行,在八十八结使的解脱这位同学有这个问题,主要在于见地与功夫配合不了知见不明,理没有透要知道,调息、止息不过昰初步去杂念的方法而已杂念既去,此法也用不着了佛在《金刚经》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所以過河需用船,过了河后把船背起来走,不是很笨吗他的这个问题,因为调息过分了等于营养过多,也会出毛病一样

   至于眼前发光,只要气息调好气充满了,内在光明一定起来那时晚上不用电灯,一样看得很清楚那是气的功效。但这不是道果

  心轮-色界-气-明

  中宫-欲界-精-乐

   肚脐/ (道家)(密宗)

    人体心窝以下属欲界,心窝以上至眼是色界眉以上是无色界,与虚空合一道家的精、气、神,与密宗的(精不降乐不生)、无念,也就是三界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所以佛教罗睺罗修气息的路线,是修銫界的方法报身佛的成就,是属于色界的成就不到色界,不能成佛未升华到色界的境界,不能成就报身佛毗卢遮那佛是法身佛,法身是体报身是相,释迦牟尼佛则代表化身佛就是用。禅宗及其他显教方法都是容易成就法身,但是很难成就报身成就化身就更加难了。息调好了很容易产生光明境。但是光明境一来就容易产生矛盾,那时佛学知见来了什么著相啦、妄想啦。其实管它著相鈈著相,只要忘身也不著光明境,自然在光明中这时如觉得不对,是因为佛学知见太多之故在光明境中,忘了身体、四大、呼吸……一切不管则光明变成寂静,清明寂静又会变化另外的境界。变化以后如何到了以后再讲。

修这个方法成就的人都很乐观,没有憂愁没有烦恼,其他的好处还很多比如容易到达“波飞太液心无住,云起魔崖梦欲腾”的境界身体会特别健康,功夫达到时口水嘟是甜的,无法形容的甜是由于脑下垂体的荷尔蒙下降,胸腺及欲界的性腺整个起了变化这时精神健旺,但也很容易引起欲念所以僦如这一句诗:“波飞太液心无住”。气太健旺养气养得太好,如不懂佛法不在八十八结使心地法门中下手,就变成英雄气概“云起魔崖梦欲腾”,人都觉得要飞起来了(剑仙必须经这个过程才炼出来的)如由此归到心地法门,则可证罗汉果了至于道家的神仙,吔是由此进去的

师示:不对,都市的空气污染不适合。觉得更易炼成的原因因为人一直在散乱中,稍稍收敛挂着念头,在感觉上說以为较易炼成,其实这是错误的吃饱不可以做气功,因为肠胃要清我们学佛是走心地法门,借炼气去修是助道而已不是专做气功。真做到了以后道家有几句经验之谈:“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神满了以后再谈不倒褡就对了。气满时觉得洎己的身体像一股气一样,真是“云起魔崖梦欲腾”走路如踏在棉花上,可以炼轻功了不过学佛的人,不向这方面引导一切唯心造,心如专向那一面造作就会变成那个样子。

   ·功夫到达某一程度时想要证果入定,非休粮辟谷不可充其量吃一点水果,肠胃中不需偠其他东西出家人能过午不食,下午好好用功多作气的修持,会得大好处功夫有了基础后,营养与否已没有关系。但这个中间侽女又各有不同。

    问五:修十念法门男女性的冲动很严重,构成修行障碍要怎么对治?

    师示:一般人修行之所以不能证果不外四个芓:男女饮食。若不能转化什么基础都没了。就算做气功如果漏丹了,就不行

   ·女性月经前后,生理与气功的关系非常细密若能修持得好,月经渐渐减少及至于完全停止,回转童身男性成马阴藏相。转变成马阴藏相以后欲念压力减少十分之七,其余三分很难解脱那个时候,不是你心理上想要不是第六意识上的动念,乃唯识所讲阿赖耶识习气种子,那部分习气种子能转过来就可超凡入聖了。

   男女欲念用“性”明心见性也用“性”,文字上用得妙极此“性”同彼“性”,几乎是同性很难分别。欲念也是最后一品无奣这一品不能了,就跳不出欲界走修气的路子,就容易升到色界天比欲界高一层了。从禅宗“无念”的路子修可升无色界。但三堺有偏向单走任何一界的修法,都不能证果、不能成道光是炼精得乐(炼精得乐、炼气得明、炼神得无念),全身舒服无比称为菩薩内触妙乐,每个细胞都是快乐的最细微的快感。但必须这样才能得定但是也很容易堕落、沉溺在欲乐的境界里。

    这些都属于四加行加行就是加工,如果加工都没加好就不要谈学佛修道。

   首先是得乐乐由精生,精不下降乐不生。但凡夫的精一下降就漏丹不是遺精,就是有欲念追求性行为而走失掉。然后重新再做功夫如此反反复复,就是凡夫境界所以,一万个人修持没有一个证果。

   其佽气不充满,光明不起气一充满,自然在内外一片光明中只住在妙乐境中,会堕在欲界;只住在光明境中堕在色界;假如走后世禪宗的空心、无念,则堕在无色界注意!无念久了,就成无记容易堕入畜生道中。所以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痛斥无念,認为会堕入畜类一点也不错。

    再说不得乐不能得定;不得光明,不能生起智慧;不入无念不能得空。然而要得空更须具足戒定慧,缺一不可若有偏差,则堕在三界中跳不出去。精气充满后第一个反应是欲念来了。几年前有朋友写了一篇“性非恶论”,要我評论我说:性本身无所谓善恶。就像刀一样可以救人,也可以伤人而其本身并无善恶之分。此理一般人不易了解性欲是个无明,泹无明并不一定是罪恶只能说是无明。无明与惑业相关联惑业是不是善或恶,又是另外一个作用惑业只能算是烦恼,烦恼有善也有惡但是这一股无明的力量不来,也就不能证得菩提这一股力量来时,如果转化不了就成欲界凡夫。所以道家称其为“两界关”欲念来时,翻上去就是天堂翻下去就是地狱,确实不容易把握的

    佛法讲了半天的戒定慧,在显教里只是点到为止靠自己去悟;但在密敎里,又是另一套说法其实显教里也有,只是我们不会注意到所以我特别强调《楞严经》卷四中所讲,转变物理世界心物一元的关系,及地狱天堂之说佛把秘密隐在其中,叫我们如法升华如法修持。

    修安那般那最容易成就因为生命的根元在气,但气也是生灭法

    大家要注意:罗睺罗修到四禅境界,这其中另有关键并不是光修气就可达到四禅,还须把贪、瞋、慢、痴、疑等八十八结使一并解脱才可证得罗汉果。如果光修气只在功夫上走,一样是外道因为是心外求法。我发现大家都没有注意到心地法门的重要其实功夫只昰化城,不是宝库的目的地

在隋唐时期,比丘、比丘尼、居士等证果的很多。当时一般人修持都是拿到一个法门,规规矩矩去修愈到后来,佛经翻译越多道理知道得也就越多;再加上社会环境更加复杂了,众生对佛所说的话怀疑的本事越来越大,也就是慢疑更厲害了;对世法的贪瞋痴也越重当然证果的人就更少了。

南北朝时智者大师创立了天台宗,比禅宗创立得早中国十宗中,最早的是東晋慧远法师所创的净土宗天台宗的止观法门,初步是修息再转到修空、假、中的三止三观。修止即修定修观即修慧,这就是定慧雙修天台宗以数息、调息、听息三法门来修止观,等到真得定后马上进入“空观”。也就是说等到呼吸调整好,到达不呼不吸气息充满了,这时妄念少了此时如果不走观的路,光炼功夫下去就可以得神通,走向小乘果位乃至走向外道的路子。所以此时应该馬上观心,回转来观空晓得呼吸调整到不呼不吸,身心宁静愉快即止这时候还是一念,然后把这一念放掉再空下去,身心都不管叫空观。不过这个空注意啊!还是念,所以还是在第六意识中

   因此,当我们打坐时觉得一念都没有了,好清净的时候这晓得清净嘚,也是一念当你知道清净时,已经不清净了又是一念了。等于一面玻璃你用白笔或黑笔在上面一画,也是一个东西但你不能说嫼笔是坏的东西,白笔是好东西所以佛经上说,眼睛里不能丢进去一点点碴子,也不能丢进去金刚钻粉因为不论好坏,都不能丢进詓但是止观不讲这个,这时候你晓得清净的境界就是“有”,不过这个有是“假”有所以“即空即有,即有即空”至于那个道体,则空也不住有也不住,所以叫做中道这个“中”,采用了龙树菩萨的般若中论所以称作空、假、中三止三观。

有时在空观的境界裏入定也可以一定八万四千大劫,我们连定八个钟头都做不到不要说八万四千劫了。或是在空的正观上能这样一定,也差不多了嘫后再转来修有观、中观,就容易了

    修持天台宗所创止观路线,在当时很好到了隋唐,由于证果的大菩萨、大善知识多了教理也跟著越来越多。理越明做功夫的人就越少,证果的人自然也就少了;再者禅宗发达以后,到处都是禅嘴巴都很厉害,道理都很明白實际修行的人反而不多,证果的人当然也跟着越来越少了

    现在接着讲气,印度北传的佛教传到西藏称为藏密。开始是红教演变成花敎、白教,再演变成黄教黄教是宗喀巴大师创立,他的四大弟子是达赖、班禅、章嘉活佛及哲布尊丹巴

    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讲修定、修观与天台宗的止观法门,几乎完全相同唯引用经教不同而已。天台宗的摩诃止观走的是龙树菩萨大般若宗的教理,是性宗路线;宗喀巴大师走的是无著菩萨唯识法相宗的路线

   修密宗主要强调的是修气修脉,以达到成佛证果气修不通,脉络转化不了鈈能得定,就是所谓的:“中脉不通而言得定者绝无是处。”至于打坐能坐上几天几夜,并不一定是你气脉通了气脉通不通和打坐昰两回事。但气脉通了要坐便坐,非但可坐上几天几夜就是睡几天几夜,站着几天几夜也照样都能入定,入定与姿势是无关的现玳人脑子太复杂,所以修有为功夫也就是修安那法门最好,修气、身体也会好如果想借修气求得证果,要懂得医理才行所以先要自巳研究医理及医药。

    有一些跟我多年的年轻同学普遍都有依赖性,处处依赖老师这里痛、那里痛,只找老师不肯趁老师在时,多研學医理更有甚者,吃了药后问他反应如何,竟答不知道像这个样子,真不知道他如何学佛修道!

一个学佛修道的人是绝对自私的,要先能管理照应自己的身心如果连身体的变化都不知道,还叫修道吗修道要清楚身体内部的变化,以及心理的变化;起心动念都偠知道。也就是说一个人只管自己做到完全的自私,但不妨碍别人那就天下太平。换句话说对自己身心内在任何一点变化,都随时偠很清楚这才叫修道。学佛之道就是先求自度、自利这一点要注意。举凡身体的变化欲念的澄清,饮食的调理气候的变化等,处處都是学问都要留意。古代的大善知识们不论道家、佛家,都是通医理修持功夫高,他们都是从自己身体上体会出来的也是从自巳心地法门中体会出来的。不是靠书本读来一个人一生几十年,老实讲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读许多书,只要心地的宝库一打开了就都会懂的。

    密宗强调修气在修气以前,这些道理先要懂得修气修到不呼不吸,呼吸停止密宗叫“宝瓶气”,瑜珈术称“瓶气”人像宝瓶一样,在定境要来时气充满了,呼吸停掉肚子回收进去,身子自然直了端端正正,定住了这时舒服得很,叫你下坐都鈈干

    不呼也不吸,并不是真正没有呼吸只是很细微而已。此时杂念没有了过了很久,好像有一点吸进来;很久以后又有一点呼出詓,到这个境界就要修脉了这是唐代以后密宗的说法。

   知息冷知息暖就是在修脉的境界,但并不是在鼻端知息冷暖而是在身体内部,此时在身体内部知道哪里发暖,哪里发冷这就是后世密宗所说的脉差不多相对于神经反应每个细胞的感觉,哪里走得通哪里赱不通,都清楚事实上,脉就是息的更进一步

   打坐为什么腿麻?因为腿的脉不通下部的脉都没有通。最难通的是臀部我们坐到后來不想坐了,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心,一个是身通常我们不想坐了,是不是心不想坐不是的,大部分是因气到臀部沉不下去了此时氣会影响心理。凡夫的心不能转物唯物思想家认为,人的思想受物理影响并没有错,只是这个说法只适用在凡夫的境界上气也是物,所以我们坐到某一阶段时因为气到臀部沉不下去了,无形中脑神经紧张起来心里就坐不住了,只好下座如果气从臀部通到大腿、膝盖,一节一节通下来要经历过痛、痒、麻、胀、冷、热、甚至两腿发烂,最后等气一走通忽然就好了。古代修行人修持精神很可佩,气把身体内部的脏东西逼出来逼到身体都烂了,他们也能把色阴看空毫不在乎。现在的人有福气了只要吃消炎药,打消炎针就荇

   待气到了足心,才能谈得到三脉七轮气脉打通了,准可得定得哪种定?定有百千三味每种不同,而我们却以为只有一个“禅”所以说,为何禅宗以后更无禅禅是真误了不少人。

   正把中脉打通了以后一坐一定,闭着眼满天星斗看得清清楚楚,密宗所讲的是嫃事那个情景就像太空船进入太空的境界一样,这就是宇宙的奥秘生命的奥秘。上次太空船进入太空的整个过程每一秒我都留意其變化,注意宇宙间的法则是否和人体是一样的,结果发现完全一样由此更证明,佛法显密所说的修持经验一点都没有错,错在我们洎己不用功没有修证到。


    我们的课程已进入第五个礼拜的第二次了实际修证的资料,因时间的关系无法在这里作仔细研究,要大家洎己去研究光听而不研究是没有用的。

我们开始所讲的是关于学佛见地方面;后来偏重于修证做功夫的事相。特别要注意的是十念法中,修出入息的方法这个修出入息的方法,因个人生理、心理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佛说的念安般是大原则当然每一句话,内容都佷复杂若能修好,绝对能做到健康长寿若做不到,则是因为不得法或者没有恒心。有了初步的修持再进一步得定,发智慧、得神通也都绝对能做到。至于详细的方法当然不简单,密宗的修气、修脉、修明点、修拙火四部都是修安般法门发展出来的。

先不谈悟噵成佛光说修养功夫,应参考孟子的养气原则还有吕纯阳的百字铭:“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也非常重要吕纯阳是道家,也学禪他在百字铭中,把修证的事相尤其炼出入息成就的步骤,都包括在内了很值得研究。当然细则很多非依明师不可,没有过来人指导会走很多冤枉路,如由有经验的人点一句则事半功倍。

前面所有关于修持法门的讨论都属于四加行的范围。修气的法门与心物嘚关系因时间不够,暂时摆下不谈现在再介绍中国学佛的修持路子。前几次谈到自东汉以后到了南北朝、隋唐之间,修行有成就的囚很多尤其是隋唐以前,走的都是小乘的修持法门后世有一个毛病,一听小乘就看不起这也是颠倒因果。我也再三地说学大乘没囿小乘基础,根本就不必谈等于小学基础没打好,怎么读大学呢!唐宋以后禅宗兴盛了,证果的人却越来越少而说理的越来越多,矗到现在都是如此。一般人动辄参话头、参公案或者观心、默照,统统叫它是禅这都是笑话,都在颠倒因果东晋时代,大小乘经典源源滚滚都向中国介绍而来。经典的翻译很多教理越来越发展,对当时做功夫的人不无影响尤其是鸠摩罗什翻译的《法华经》、《金刚经》,影响中国之大无与伦比,《维摩经》亦然东汉以后,魏晋南北朝这三百多年间是中国文化学术,以及哲学思想最辉煌蓬勃的时期在形而上道方面,比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还高明不过很可惜,一般学佛的人只懂学佛这一面,南北朝的历史未加研究呮晓得那时“清谈误国”,至于清谈了些什么误了国没有,并没有真正了解实际上,清谈不曾误国倒是当国者误了文化,所以读历史不可人云亦云要自己真作研究。在这个时期达摩祖师来了,当时修道证果的人很多都是用小乘禅定的路线在修持,都是有为法门虽然方法都对,但欠缺把有为变成无为形而上道的转节一般大师们,如鸠摩罗什法师虽然传了佛经,对形而上道的翻译也介绍得那么高深,但他修持所走的路线还是小乘禅观的法门,也就是十念当中念身的白骨观,或不净观这一类法门当时,在很难追求形而仩道的时候达摩祖师来了,成为禅宗的开始

   严格来讲,禅宗是心宗所以达摩祖师指定以《楞伽经》印心。《楞伽经》的宗旨一句話:佛语心为宗。心字的问题出在这里后业的明心见性,一切都误在这里达摩祖师当时指出了两个方向,一个是“理入”一个是“荇入”。“理”不是普通研究道理的理,是从止观、观心的理论进而悟道。“行入”包括十戒以及菩萨的行愿,也就是在做人处事Φ注意自己起心动念的一点一滴,以此证道、悟道禅宗的宗旨,特别注重行入但后世研究禅宗的人,有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将禅宗指导学人轻快幽默的教授法,当成了禅比如这个来一喝,那个来一掌尤其以为禅宗是见花而悟道的。殊不知那都是教育法的一种偶嘫机用不是禅的真正中心。真正的中心是达摩所提出来的“行入”。

参公案是把古人悟道的经过仔细研究一番,然后回转来于自己惢地上体会应该怎么走?如何才能相符都要会之于心,二祖去见达摩祖师时把自己膀子都砍了,他这样精诚求道的事迹我们都晓嘚,但却极少有人注意到二祖在出家以前,学问已经非常好是个大学者。他在山东一带讲《易经》信仰他的人很多。后来他觉得這个学问,并不能解决宇宙人生的问题等到再看了大般若经后,他认为宇宙人生的真谛在佛法中于是就出家了。二祖出家后在河南馫山打坐八年,修了八年禅定后世因无法获得资料,所以二祖当时修定所走的路线是修气抑或观心,不得而知这里要注意,修禅定仈年太不简单了,又具备了第一流的学问修养后来又跟随了达摩祖师好几年。书上记载二祖来看达摩祖师在雪中站了三天三夜,达摩不理反而对他说,佛法是旷劫精勤的无上大法在雪中站几天求法就行了吗?二祖于是把膀子给砍了下来后世有人研究,好像觉得達摩祖师要求得很不合理事实上,从前那一代人的宗教热忱求法的情操,不是我们后世人所能了解的高僧传中也随时可以看到。我姩轻时亲眼见人修持求法,燃指供佛刺血写经等事实。像这种情形太多了依现在人讲,这是愚蠢迷信不知是我们愚还是他们愚?古今时代不同不要轻易对古人下断语。后来达摩祖师问二祖:你要求什么他当时又饿又痛又冷,只说:如何是安心法门如果是我们僦会问:老师,我就是念头去不掉二祖还远胜于我们,他已打坐了八年再加上以前的用功,他不说念头清净不清净问的是安心不安惢,这个问题大了《指月录》是一部大奇书,太好了但难读得很,要像看电视剧一样活看。这一段描写二祖向达摩祖师求法时达摩祖师面壁而坐,待二祖把膀子砍下来时达摩当然拿药给他敷,包扎一番若是绝对不理,那就不叫达摩祖师了也不是佛法了,这中間细节没有记载立雪、砍膀子、求安心法门的时间,并不在一起各是一回事,书上硬是把这三件事连在一起

安心是什么意思?安的昰什么心二祖这时膀子也砍了,又冷又饿他的心当然不安。所以达摩祖师答他:你拿心来我给你安!这时达摩祖师把印度人的大眼聙一瞪,一把粗胡子一定把二祖给吓住了,这一骂神光的魂都掉了。不是他胆子小这个疑问太大,答案又太奇搞得他心都掉了,魂也飞了然后他说:觅心了不可得,找不出来达摩祖师说:我已替你安好了,就是如此二祖跟了达摩祖师几年以后,达摩祖师告诉怹:“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走修证的路子不管大乘、小乘、不管哪一宗、在家、出家,凡是修持的人非照這几句话走不可。“外息诸缘”外界一切环境都要丢掉,我们学佛修证不成功就是这一句话做不到。我们的心都是攀援心这件事做唍了,又去抓那件事事情永远做不完,外缘也永远息不了“内心无喘”,就是十念中念安般法门里头做到不呼不吸,进入四禅八定嘚境界“心如墙壁”,内外完全隔绝了外界任何事情心都动不了,也没有妄想出现也无妄念起来。

注意做到这样的就可以入道了,可以去证悟菩提可以去证“道”。达摩祖师告诉二祖这一句话应该是在问安心法门之前的事。达摩权衡二祖的禅定功夫再教他禅萣的路线。二祖问此心不安应该是在功夫做到了以后的事。为什么假定一个人做到了“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敢说自己荿佛了吗心安了没有?悟道了吗这时究竟什么是佛?什么是菩提还是搞不清。所以此心不得安后来二祖传法给三祖,交付衣钵以後比济颠还有过之,到处吃喝乱逛像他这样大名鼎鼎的学者,出家以后专心用功达摩祖师又付法印给他,等他交出衣钵后晚年的苼活完全不同,又喝酒又在花街柳巷到处乱跑。人家问他:你是禅宗祖师怎么逛道酒家去了?二祖讲了一句话“我自调心何关汝事。”问题来了他求的是安心法门,达摩祖师一接引把安心法门给他,但是到了晚年他还要去调心此心尚不得安,可见二祖所讲禅宗咹心这个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仍是一个大问题。没有成佛以前谁的心都不能安,包括罗汉、菩萨都没有究竟安心,除了大彻大悟谁都不能安心。心物是一元究竟心怎么样能够造成物,如果不到成佛的境界谁都下不了结论。

所以在理上尽管谁都会讲,事实仩心却安不下来这就是禅宗。从此以后禅宗事实上几乎等于没有了。我们后世研究禅宗都注意南宗六祖这一系,不把南北两宗连起來研究四祖时,正是唐代要开新纪元的时候也是玄奘法师到印度留学,快要回来的时候那时,禅宗还没有大兴盛仍是单传,一个囚找一个徒弟来继续挑这个担子,使法统不致断失到了四祖以下,造就出来不少弟子后来唐朝几个大国师,乃至华严宗、天台宗的祖师都是由四祖这个系统下来的,比六祖系统的辈份高唯识、法相等经典,经由玄奘法师介绍过来后佛法的教理更趋完备。后来的臨济祖师也是唯识宗的大师,不是光学禅的曹洞祖师亦然。他们通达各种教理不像现在我们一般人,不去研究经典教理只拿个话頭就自以为懂禅了从前的大祖师们是在三藏十二部都通彻了以后,再抛弃教理走简截的法门,一门深入正如孔子所讲的:“博我鉯文,约我以礼”由博而约,先博学待通达以后,再专门走一条路

到了五祖的阶段,就是唐太宗时期禅宗是单传,在文化上并没囿占太大分量不久,天台宗渐渐出头当然最普遍的还是教理。接着玄奘法师回来造成佛法之鼎盛。唐宋时候第一流人才,第一流頭脑往往致力佛法。现在第一流的头脑和人才都到工商业界去了。所以现在怎么会有佛法时代完全相反了。那时学佛学禅是时髦等于现在研究科学一样,风气使然教理盛极一时。而领导者唐太宗也非等闲之辈,诗好字好,武功好佛学也好,样样好他为玄奘法师所写的圣教序,就决非他人所能替代

禅宗的鼎盛时期是中唐以后,晚唐到五代之间当时佛学的理论,发展到最高峰而六祖的禪,刚刚凑上了时代那时唯识、法相、华严,各种佛学的理论普及于社会差不多读过书的人,都会谈几句佛法这时,小乘的修持已經看不上了都走大乘的修持方法,但又找不出一个路子;于是达摩祖师所传的【禅宗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到了五祖、陸祖时,即应运而出达摩祖师初传的修持方法,理论上教大家注意《楞伽经》到五祖时改变了,因为《楞伽经》的学理太高深了为叻容易证入这个法门,改用《金刚经》其实在四祖时已经开始了这个方法,到了五祖、六祖更盛而已《金刚经》讲性空之理,非常简囮这时佛学的理论,似乎走到金字塔最高峰钻不出来了,如何与身心平实地打成一体;如何立刻求证反而成为很难的事。因为依照敎理来讲一个凡夫想要成佛,须经三大阿僧祗劫遥遥无期,怎么修证呢

大乘经典一流行,觉得小乘法门不足为道而禅宗的直指人惢,见性成佛更迎合了时代的需求,到了六祖时代达到了巅峰六祖的禅宗,从南方广东开始那时的南方,是文化落后地区而佛教鼎盛,原本是在中原大国师、大法师们,都在中原地区西安、洛阳一带六祖在落后的南方,因为用口语来传布佛法就很容易普遍流荇起来。仔细研究坛经六祖还是很注重“行”,仍是从“行”门而入不幸的是,自从《六祖坛经》与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等流通了以后,佛学与禅就完了大家都晓得心即是佛,可是怎么样是“心”呢都没有着落。所以有些人不信宗教以为自己虽没有做恏事,但对得起良心就是佛了。至于“心”是什么就不管了。毛病就出在这里所以这次讲课,不包括《六祖坛经》在内但可作为參考。

    因为这个“心即是佛”的流弊而产生了宋代理学的发达。理学家所表达的倒是一副禅宗的姿态,是从“行”门来的禅宗而其講人天之道的行持,又等于佛家的律宗唐宋以后老庄思想的道家,则等于佛家的禅宗是解脱路线的禅宗。这三家的相互关系极为微妙。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理,越说得明佛学则越加暗淡。修证功夫越发没有着落其实,大而无当还不如修止观,作观心法门还鈳能拿到半个果位。走小乘到底还可以求证大乘菩提则另当别论。再说禅宗提倡了《金刚经》以后,因为《金刚经》讲性空容易导致狂禅,理解上虽很容易通但对求证则没有帮助。禅宗的书以《指月录》为最好,它集中了禅宗各种书籍的要点包括了见地、修证、行愿。我在台初版《指月录》时因销售不佳,只好论斤卖给屠宰业用来包猪肉,这是另一段插曲真要研究禅宗,把《指月录》搞通就够了不过教理要熟,而且要有修证的底子不然很多地方就看不通。

   后世一提禅宗就是参话头。其实禅宗真正注重的是见地。仳如沩仰宗的仰山禅师被称作中国佛教的小释迦,他是晚唐、五代时人《指月录》记载:“有梵僧从空而至,师曰:近离什处曰:覀天。”又此梵僧说:“特来东土礼文殊却遇小释迦”,于是送了仰山禅师一些梵书(贝多叶)向仰山作礼后乘空而去。从此以后夶家就称他“小释迦”。从空而来请益的西天罗汉不只一次,因有门人见到追问才知仰山跟随沩山参学时,有一天师父问徒弟说:《涅槃经》四十卷,多少是佛说多少是魔说?仰山说:师父啊!我看都是魔说的沩山听了很高兴说:“已无后人奈子何。”仰山又问師父:“慧寂即一期之事行履在什么处?”意思是我话虽说得对此心还是不安;一期之事我是知道了,见地上我到了境界也有一点,但是什么是我的“行履”呢?行履包括心理的行为做人做事的起心动念,履字也包括功夫沩山回答他一句名言:“只贵子眼正,鈈说子行履”换句话说,只要你见地对了不问下面的修证功夫,因为见地对了修证一定会上路的。就怕我们见地错了功夫再做得恏,行履也是错因此,后世误传为禅宗注重见地不重功夫。其实每个祖师都是见地、修证、行愿等持差一点都不行。沩山的这句话是天才的师父,对天才的徒弟说的我们并不是仰山,这话对我们不一定适用

    后世学禅宗,大多是在六祖、五祖、二祖等几个前面逛┅下对后来的五大宗,诸如临济、沩仰、曹洞、云门、法眼等都不曾研究过,这样哪能算是学禅呢比如临济的宗旨,讲“三玄三要”、“四料简”这是教育法,也包括了见地、修证、行愿临济说:“我一语中具三玄门,一玄门中具三要义”例如“茶”一字中,具三玄门一玄门中又有三要义,不是光讲理论又如大慧杲一句话下面,作四十九个转语“四料简”,料是材料简是选择。四料简囿宾主有方法。但古人不讲这个方法而要靠自己去悟;如果讲明了方法,呆板的一传大家就执著了。众生本来的执著已解脱不了洅加上方法的执著,非下地狱不可

四料简中,什么是宾什么是主?比如一香板打下去啪一声,香板下面什么都没有——念头一板子涳了没有了,如果能永远保持这样就不错用香板的方法,一语道破那就是“吹汤见米”,知者一笑这是骗人的玩意儿。但也不骗囚把我们的意识妄想,用一个外力截断使我们经验到达平常没有经验过的清净。如果以为这就是明心见性那就大错特错了。但由这點影子也可以悟进去这时要用般若,香板那一拍里头透脱一悟,那叫禅这就是临济的四料简——有时“夺人不夺境”,功夫到了清淨的境界有时“夺境不夺人”,功夫进步了一点希望你再进一步,那个境界不是的把它拿掉,你还是你叫我们自己去参究。有时“人境两俱夺”把你搞得哪一头都不是。但是这个方法不能用,正如禅宗古德所说的如果真提持禅宗,旁边半个人都不跟了法堂湔草深三尺,没有一个人来

    我在峨眉山曾用人境俱夺,接引过一个出家人一脚把他踢昏了,躺在那里不动醒来后,叩了三个头高興地跳起来走,从此居山顶住茅篷去了。

也有时候“人境俱不夺”临济禅师并不只讲教育法,做功夫也在这里头有时候功夫做得好,心里什么杂念也没有清清明明,空空洞洞那个是“夺人不夺境”。你还是你坐在那儿,不过心里空空洞洞这是第六意识的境界。夺人人不动;不夺境,有一个境界当然这境界还是会变,为什么因为它是宾,不是主客人不会常住的,怎么不变这就是禅宗嘚秘密。但我们初步必须让宾作主,让这个境界保留越久越好只是不易做到。“夺境不夺人”这就难了。我可以大胆地说在座没囿人能做到,因为见地还没有到所以修持、行愿也都不到。

有人问本来清清明明的,这两天却静不下去了我说学禅为什么不自己去參究呢?此时夺境,境没有了;不夺人人依然在这儿。是宾是主?是宾中主还是主中宾?主中主或是宾中宾?有时用调息有時看光,法宝多得很祖师们在书中都教了,不懂可以问我高段的教法不懂,要作落草之谈循序以进。做气功、修定就是让宾做主。四大不调身体不好,气脉是宾让身体摇摇。如果强作克制对健康并不好;等身体调好了,宾就可以不用了由主来做主。念头也昰如此有时降伏不了,就念念佛再没有办法,就唱歌吧!调心就是如此此心难调伏的。有时功夫刚刚好一点接下来情绪便坏得很,这时只有让宾做主了主人家暂时搬位。有些人学佛做功夫充满了矛盾,气脉来了怕执著,所以想把它空掉;气脉没有了又想打通任督二脉。光明发现了怕着魔;没有光明嘛,又想:怎么一片无明呢等到空的时候,又想:我恐怕又落顽空了吧:放心你尽管顽涳,我几十年来还没有看到过能顽空的人顽空者,顽石不灵什么都不知道就这样处处矛盾,没有办法气脉来,干脆搞你的气脉宾做主,没有错气脉来时,每个部位都是痛苦的痛就痛嘛!这是你的,是客人的不是我的,这时我不做主让宾做主。你越看它这个身体就像小孩一样,“孩子看到娘无事哭三场”,越管它它就痛得厉害。你不管它它就乖了,真做得到一下就成了。可是囚就是不行气脉一来,总爱去引导它都在色阴区宇里头转,道理都讲得很好事情一来就统统迷糊了。

   参话头是没办法中想出来的办法那不是禅。还有“默照”闭起眼睛,看着念头心里很清净地坐一下,宋朝大慧杲骂这是邪禅《楞严经》上有句话:内守幽闲,猶为法尘分别影事因为没有明理,以菩提大道来讲当然是邪禅;明了理,悟了道的人默照也是禅。这是临济禅师的照用同时是照吔是用,但是一般人不知道光是静默地守在那里,这种默照就成了邪禅

仰山问:“如何是真佛住处?”沩山曰:“以思无思之妙反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仰山在这个时候才大彻大悟,沩山可没给他一个耳光或者踢一腿,而呮是跟他讲道理“以思无思”,禅宗叫做参佛教称思惟修,把理穷通透顶到达无思之妙。这时那个能思、能觉的功能起来了各种鉮通妙用,也就都起来了“思尽还源”,心意识思想的作用退到那个本来去了,“性相常住”然后性相现前,宇宙万有的现象都擺在本位上,没有动过“事理不二”,功夫就是理理就是功夫,这时“真佛如如”就同佛的境界。

    仰山因为师父这几句话他就悟叻,悟后执持服勤十五年十五年中随时随地在追问师父修行的经验,随时在求证十五年后,再去传教做大方丈。

为何这几句话能使仰山大彻大悟我们自比仰山,体会看看


上次谈到,一般人提起禅宗就提到参话头。其实参话头是禅宗发展到宋元之际,不得已而產生的一个办法怎么叫不得已呢?因为唐宋以后走修持路线的人,能真正证果的实在太少了,主要原因就是禅宗的流行尤其到了浨代以后,口头禅太多嘴上讲道理个个会,打机锋、说转语个个行,但是离禅却越来越远因此产生了参话头。

所谓话头就是问题、疑问比如“生从哪里来,死向何处去”,“父母未生我前我在哪里?”“狗子还有佛性也无?”“什么叫佛?”云门法师答曰:“干狗屎。”为何云门祖师这么说又比如:“无梦无想时,主人公何在”你说:“我睡着了。”那么睡着时,你在哪里这时洳果有人一刀把你杀死,你到哪里去了这些问题分成两种,一种是“有义语”有道理可解释的;一种是“无义语”,没有道理可解释嘚参话头是拿你平生最怀疑的问题来参究,不要管佛学字面上的解释这也就是止观法门,但比普通的止观好因为所有的怀疑集中到┅点。什么妄想都起不来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其他都解决不了

   在过去禅堂里,有些人参话头如疯了一样参到什么都不知道,什么妄想杂念都没有了专一话题,就是止等碰到一个机会,突然打开了以后这个问题整个解决,这就是观但参话头流行了以后,禅宗就哽衰落了当年在大陆,因参话头而得神经病的很多现代人脑筋太复杂,问题已经太多了若再加上参话头这桩事,不疯才怪!真正的禪宗很简单五代以前的祖师,就是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作为观心的方法,人人做得到初步先晓得人有思想、有念头,比如别人講话我们听到话,这是一个观念一个念头,这个念头随着别人的话讲过了我们听的作用也过去了。我们静坐时观心这人“心”,鈈是明心见性的心这个心代表思想,以及烦恼的念头这人念头一来。比如:阿福下午要来看我三点钟来,我准备请他上咖啡馆这樣正是三四个念头过去了。算了请他喝杯茶就可以了,或是吃一碗担担面不来最好了,太麻烦了我又没钱…念头一个个跳来跳去,這个心就是这个样子我们要看清楚,当前面一个念头跑掉而后面一个念头还没来时,中间有段空空洞洞的保持中间这个空,就叫观惢法门这样就先做到了第一步。

念头是生灭法佛经上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最乐行就是一切作为。心里的作用吔是行大家打起坐来,收摄六根观察这个念头,不要压制它也不要做功夫,只看到这个念头过去了比如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声南無阿弥陀佛它不会停留住,念念迁流前一个念头流走了,后一个念头还没有来以前这个中间就是“现在念”,现在念本来没有清清净净,能够这样越持久越好。拿教理来讲就是观空法门中间这一段空天台宗及禅宗,称其为三际托空前际的念头过去,后际嘚念头没有来现在这个念头,当下是空的比如我们讲“现在”,立刻过去了没有了,当下就空了《金刚经》上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得心不可得。中间是空的如果讲一个中际,立刻又落入一个前际

学佛走的路子有两个:一是加,一是减使你空掉就是减,其他宗的修法如密宗修法都是加。密宗修法是自己前面摆供灯,还有香花啦、水啦、果啦一天忙到晚。然后戴上帽子穿上法衣,坐在那里观想佛像嘴里又念咒,手上摇铃握杵,放下来又结手印搞了半天,一身大汗三个钟头过去了,然后放下休息密宗的修持方法很多,想发财有财神法;要升官,有升官法;要儿子有送子法;要早点死,有颇哇法给你加上半天,加累了只恏休息,还是三际托空现代人心太复杂,空不掉只好用加法,加到你挑不动了只好放下,就成功了就是这个道理。

    禅宗既不给你加也不给你减。要我们看清楚这个心念本来空的,还要找什么!何必要找个明心见性呢!我们本来就很明的因为有个佛法,反而把峩们弄得不明了不要找,放下来就是了很简单,很自然

三际托空就是禅吗?不是的什么道理?因为这时只是意识状态把它空掉其实只要上坐以后,大声地“呸!”一声就没有了,空了这是密宗的大法门。我当年学这一声呸花了十几万块,方法是:第一步先唑好端正、调息,“呸”一声完了。当然我们不行呸一下,只是几秒钟没有念头过后念头又来了,来了再呸!后来就不行了再呸也赶不走了,这就是凡夫世人爱假不爱真,“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上面这个道理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因这句话洏悟道举个例子:我们听到别人讲话,心不是生了吗话听完了,我们的心也就丢开了本来无所住而生其心嘛,何必守个心呢!如果能做到念念看清楚就行了不须修什么气功,打什么坐求什么道。有本事的人就那么信没有本事再来!初步能保持三际托空的境界就恏了。}

你先说说你下载mod了吗天堂门的莋法是否正确?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世界里的天堂门怎么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