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肥到镇江高铁最近的外省城市

离合肥近的城市有哪些_百度知道
离合肥近的城市有哪些
黎波、喀布尔、巴格达等等稍微远点6安、巢湖 、淮南、安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蚌埠、南通海、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以下城市哪个离合肥最近?大概多远?_百度知道
以下城市哪个离合肥最近?大概多远?
北京、广州、深圳、津、西安、都、昆明、武汉、南京、杭州、贵阳、
州、厦门、福州、温州、苏州、宁波、沙、重庆、郑州、太原
概坐车、高铁类要久概少公
提问者采纳
南京具体合肥近车般即希望能帮
大概多少公里?
从合肥火车站到南京南站全程154公里,希望能帮到你!不明可追问,满意望采纳~
提问者评价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武汉,合肥,长沙,南昌,郑州这几个中部城市那个前景更好?
随着改革发展和政策优势,中部地区发展迅速,可以说是每天都在变样,同时,我们关注着这几个中部省会城市的发展,下面给出以下资料,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了解,讨论一下自己心中的想法,但是不允许地域狗。。。。&br&&br&对中部六省会未来10年发展态势的分析如下: &br&&br&&b&武汉: &/b&&br&  武汉是中国极少数集区位、规模、产业、科教、文化等优势于一身的特大中心城市。 从1992年至2002年整整10年是武汉发展的徘徊期。反应在GDP上,相继被沿海地区一些城市反超,同时又缩小了与本地区长沙、郑州的差距,一度达到100:83:80的&a href=&///?target=http%3A///list-50337-1.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历史&i class=&icon-external&&&/i&&/a&最接近水平。武汉的徘徊原因很多,主要在于人的因素,这里就不一一分析,但武汉的徘徊却是事实。 未来10年,由于武汉“新区”的诞生,及各项关系的理顺,及相关政策的扶持,武汉将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近三年来,武汉GDP的增幅迅猛, 这对于一个3000亿以上规模的内陆城市来说是很难能可贵的。随着中石化80万吨乙烯、富士康、中芯国际、神龙二厂及东风乘用车等多个近千亿产值项目相继开工和投产(这么多特大项目同时在一个城市开工,国内目前仅天津、武汉)。武汉很可能在10年内重返GDP全国前十前的行列。武汉如果能利用自身优势,将在与长、郑二市的竞争中力拔头筹。&br&&br&&b&长沙: &/b&&br&  产业创新的先锋。长沙近10年来的发展有目共睹,特别是产业创新走在中部甚至是全国的前列,长沙同时成为目前全国的创意基地之一,目前也是中西部唯一的国家级创意基地。去年初,中部唯一的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花落长株潭。使其在与武汉的竞争中又多了一枚重量级筹码。长沙上世纪90年代就实行“向南看”的发展战略(由于珠三角经济主要由民营企业担纲,作为珠三角“ 后花园”的长沙,在项目引进上并没有得到多少实惠)。但由于这项政策的实施,使得长沙成为内地城市中最早接受先进发展观念洗礼的城市,先进的文化思想加上长沙本来就很强的科技文化产业基础,成就了目前长沙产业创新的先锋。未来10年,由于长、株、潭的融合及“新区”的诞生,长沙新型机械产业、文化产业、动漫产业将进一步走在全国前列,成为第三产业的楷模。由于工业是长沙的弱项,大项目的缺乏将很大程度上制约长沙的发展,但长株潭融合、新区诞生及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 长沙凭借自身产业创新的能力,抓住机遇完全有能力赢得中部第一城.&br&&br&&b&合肥: &/b&&br&  中部最大的明星。合肥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并不属于中部范畴,从地理和经济融合度来看,合肥历来属于华东地区。为什么说合肥是中部最大的明星,同样也是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决定。合肥同长沙一样,近年来经济发展上,施行“向东看”的战略,努力成为长三角的后花园,在同样跳出本地区发展的战略上,合肥比长沙所取得的成绩要大,很大原因上是因为长三角以国有大型企业和外资企业为主导,产业转移度比珠三角的民营企业强。合肥历来在中部不受人瞩目,很大原因由于交通和城市规模的制约。未来两年,随着京沪高铁、沪蓉高铁的贯通,合肥交通面貌焕然一新,将成为连接华东、华北、华中的枢纽,合肥将更好地利用地理条件成为长三角最理想产业转移基地。交通的改善、雄厚的科技实力、精明的徽商、实力派的人脉,将会成就合肥高速发展的10年,目前合肥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器、电子产业基地之一。去年前三度季GDP增幅成为全国增幅最高的城市之一,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达82%,更可怕的是这仅仅是接受长三角转移的开始。同时目前合肥也是以IBM、微软等高新外资企业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 &br&  合肥——中部最大的明星,中部第三城,敬请期待! &br&&br&&b&郑州:&/b&&br&  疑惑之城。这样说郑州,不是因为郑州发展将会后退,只是速度和后劲相对于武汉、长沙、合肥要弱,慢慢道来。 &br&  不可否认,郑州是新中国近50年来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说到底,前40年是因为铁路,新中国让郑州成为全国的铁路心脏,50年前,郑州没法同合肥比,但因为铁路,郑州一跃成为全国的明星,而合肥至到目前仍受交通制约。后10年是因为能源,河南虽然煤炭储量只有山西1/10,但产量全国第二,郑州周边的耐火材料、火电厂密布,随着能源价格飞涨,过度的开采成就了郑州GDP的飞跃,但同时也为郑州发展后劲埋下了深深的隐患。随着国家加大对铁路的投入和国家铁路网络的健全,郑州的铁路枢纽优势地位将进一步退化,同时国家新能源政策的实施,10年后以核能、风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量将增长到总装机的40%左右。而过度开采所导致的环境恶化,也是导致目前郑州外资和高科技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但郑州发展希望在民营企业,作为全国粮仓的河南,特别是食品加工业将是河南的亮点,郑州若能在延长食品产业链、加强品牌意识、提高附加值上做足文章,郑州食品工业前景无量。&br&  在未来,郑州前景不确切,可能是第一,可能是第六。 &br&&br&&b&南昌: &/b&&br&  亮点不多,至今仍然没有找到发展的方向,中部第五。
随着改革发展和政策优势,中部地区发展迅速,可以说是每天都在变样,同时,我们关注着这几个中部省会城市的发展,下面给出以下资料,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了解,讨论一下自己心中的想法,但是不允许地域狗。。。。对中部六省会未来10年发展态势的分析如下: 武汉:   武汉是中国极少数集区位、规模、产业、科教、文化等优势于一身的特大中心城市。 从1992年至2002年整整10年是武汉发展的徘徊期。反应在GDP上,相继被沿海地区一些城市反超,同时又缩小了与本地区长沙、郑州的差距,一度达到100:83:80的最接近水平。武汉的徘徊原因很多,主要在于人的因素,这里就不一一分析,但武汉的徘徊却是事实。 未来10年,由于武汉“新区”的诞生,及各项关系的理顺,及相关政策的扶持,武汉将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近三年来,武汉GDP的增幅迅猛, 这对于一个3000亿以上规模的内陆城市来说是很难能可贵的。随着中石化80万吨乙烯、富士康、中芯国际、神龙二厂及东风乘用车等多个近千亿产值项目相继开工和投产(这么多特大项目同时在一个城市开工,国内目前仅天津、武汉)。武汉很可能在10年内重返GDP全国前十前的行列。武汉如果能利用自身优势,将在与长、郑二市的竞争中力拔头筹。长沙:   产业创新的先锋。长沙近10年来的发展有目共睹,特别是产业创新走在中部甚至是全国的前列,长沙同时成为目前全国的创意基地之一,目前也是中西部唯一的国家级创意基地。去年初,中部唯一的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花落长株潭。使其在与武汉的竞争中又多了一枚重量级筹码。长沙上世纪90年代就实行“向南看”的发展战略(由于珠三角经济主要由民营企业担纲,作为珠三角“ 后花园”…
按投票排序
现在来看,武汉更有前景。本身城市框架大,人口多,万亿gdp,内陆优秀的交通航运物流,高新产业走在最前端,抛开来说就算要吃老本还有那么多重工。如今城市基建不停,十几条地铁开建,不愧是大工地,还有优秀的科教文卫,源源不断的提供了人才,未来定耀眼于中西部。缺点是城市还不够精致,总有人戏称大县城,不过也能看到武汉努力的地方,虽然到处挖,挖完之后又是一副景色罢。现在来看,武汉更有前景。本身城市框架大,人口多,万亿gdp,内陆优秀的交通航运物流,高新产业走在最前端,抛开来说就算要吃老本还有那么多重工。如今城市基建不停,十几条地铁开建,不愧是大工地,还有优秀的科教文卫,源源不断的提供了人才,未来定耀眼于中西部。缺点是城市还不够精致,总有人戏称大县城,不过也能看到武汉努力的地方,虽然到处挖,挖完之后又是一副景色罢。然后长沙,刚拿下国家级的湘江新区,七千亿gdp,城镇人均收入中西部名列前茅,房屋均价六千很良心,科教文卫实力不弱,京广沪昆交叉点,长沙一直打着小而精的口号,其实城市面积扩展非常快。路修的长,地卖的多。长沙虽给人一种浓烈的娱乐气息,但岳麓的书香气息一直弥漫不散,三一中联等牛逼重工坐镇星城,高新产业麓谷的那群玩技术的牛人群体愈发庞大。不足之处也就是本身的城市框架不够大,小于武汉郑州然后长沙,刚拿下国家级的湘江新区,七千亿gdp,城镇人均收入中西部名列前茅,房屋均价六千很良心,科教文卫实力不弱,京广沪昆交叉点,长沙一直打着小而精的口号,其实城市面积扩展非常快。路修的长,地卖的多。长沙虽给人一种浓烈的娱乐气息,但岳麓的书香气息一直弥漫不散,三一中联等牛逼重工坐镇星城,高新产业麓谷的那群玩技术的牛人群体愈发庞大。不足之处也就是本身的城市框架不够大,小于武汉郑州郑州,处于中国的心脏地带,交通枢纽,一个半小时覆盖中国三分之二的城市和五分之三的人口。相对于河北安徽湖南要离北上广远,曾被笑话为鬼城的郑东新区也成功逆袭,航空城也吸纳了大量本省人口,庞大的劳动力又吸引了各式各样的工厂,投资,城市框架大,敢花钱砸基建。可惜国家政策太少。郑州,处于中国的心脏地带,交通枢纽,一个半小时覆盖中国三分之二的城市和五分之三的人口。相对于河北安徽湖南要离北上广远,曾被笑话为鬼城的郑东新区也成功逆袭,航空城也吸纳了大量本省人口,庞大的劳动力又吸引了各式各样的工厂,投资,城市框架大,敢花钱砸基建。可惜国家政策太少。合肥相对于前面三个要弱上一些,不过最近紧跟长三角步伐,承接好了长三角过来的产业,城市基建投资不断,政务区也越来越繁华,以后必然会闪耀中部。合肥相对于前面三个要弱上一些,不过最近紧跟长三角步伐,承接好了长三角过来的产业,城市基建投资不断,政务区也越来越繁华,以后必然会闪耀中部。中国城市04年和15年GDP排名。
中国城市04年和15年GDP排名。
中部这几个城市,10多年前只有武汉在十几位徘徊。长沙郑州等都在二三十开外。如今武汉8 长沙14 郑州18 合肥28
且增速略高于西部和东部。2004年由温总理提出的中部崛起,如今来看成绩非常喜人。
合肥这几年的发展,身在合肥的都有目共睹了,政务、蜀山、经开、高新、滨湖都在三五年内完成的,一年内便人山人海。就这种效率,打心底自豪。为什么合肥发展这么快,在合肥听到最多的说法就是“朝廷有人”。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我,合肥向上的批文都是走绿色通道,第一时间被批的。不管是不是后台硬,还是合肥对整个皖江地区的发展重要性来讲,合肥发展对全国都意义重大。我觉得合肥改革换面的时代到了。----------------------------------------更新分割线-----------------------------------------------------上面说的合肥相对国家政策给予了很多方便。这个也是合肥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对于其他城市的发展,我不关心,也不作比较,更不会拿数据来进行说明,包括合肥的经济增长情况来推断合肥未来的发展形势。这些等等我都不关心。我不是专业人士。以下为纯粹的、业余的个人看法。我们先来了解下最基础的合肥,也是很多人喜欢拿来说明合肥能否成为大都市的一些东西,相关信息也是通过百度的。1、文化。安徽省古称“庐州、庐阳“.....巴拉巴拉巴拉.....说真的没啥文化底蕴。不值一提,介绍上面只是美誉罢了。2、经济。这个不说了,近几年有可观的发展,但是不值一提。3、资源。教育资源,我也不拿科大说事儿了,虽然坐落于合肥,但是每年招生也没有像清华、北大一样对本地生有特殊的保护政策。而且每年科大走出去的人也很多。对本地的奉献也是非常有限。具体不做争论。其次,自然资源,安徽省的自然资源,自行百度吧,靠这个发展起来简直不可能。看看淮南发展那样,再看看东北。人力资源,这是个宝贵的资源,安徽省人口众多,可以有效的改善劳动力需求问题,但是,蛤蛤年代安徽真的穷的叮当响,外出太多,胡上台以后,安徽的农业发展有了很大的改善,大部分农民回归,不说多了。4、地理位置。有戏,为啥说有戏。先不说安徽或者合肥,所处相对位置的尴尬。至少不偏,不偏就好办了。领导人说了,要想发展合肥,必须先修路。要在合肥建立个全国重要的交通中心城市。安徽书记说,哦,还好,还好我合肥不在云南。当然,只是为了说明合肥发展有戏,并非国家为了刻意发展合肥,而花费这么大的代价。下面谈谈为啥合肥能够发展?其实我们普通民众都不太关心国家所谓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建设,五年计划等等。十二五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也不太清楚。合肥真正的转折点是国家批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国家级示范区,规划范围为安徽省长江流域,成员包括合肥、、、、、、、、九市全境和的、,共59个县(市、区),辐射安徽全省,对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设立在。(认真阅读下面加粗字体)国家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主要是基于以下背景:
我国区域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有序推进产业转移势在必行。具体地说,一方面,珠三角、长三角和等沿海地区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传统产业的发展优势在减弱,外延型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加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刻不容缓;另一方面,广大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要素成本优势明显,产业发展空间相对比较大。在此背景下,加快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 已成为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取向和重要任务。这是国家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指示精神而采取的具体行动。2008年初,胡锦涛总书记来皖视察时指示,安徽“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 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强同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胡总书记站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安徽要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分工合作的重大课题。为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在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进行谋划,7月上旬,邀请国家来我省调研,调研组在认真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在安徽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构想。10月,安徽省政府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积极推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请示l、11月初,国务院领导在书记、省长《关于设立皖江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问题的报告》上作了批示,要求国家发改委研究并给予支持。2009年1月,国务院领导同意了国家发改委关于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有关问题的请示。
将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在城市带,是因为这一区域综合优势明显,承接产业转移工作走在中西部地区的前列。皖江城市带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0号)确定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国务院批复的《》中明确提出建设的六大城市群增长极之—。这一地区区位优势明显,是长三角向中西部产业转移和辐射的最佳区域,具有产业基础好、要素成本低、配套能力强等综合优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皖江开发开放、组织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在开展招商选资、加强与长三角体制机制对接、创新与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提高水平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产业承接规模不断扩大,成效日益显现,具备探索科学承接产业转移之路、为中西部地·区提供示范的客观条件。合肥如果不好好把握这次机会,以后发展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我们不是政府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对国家建设和城市规划没有什么专业方面的了解。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正常逻辑。要是你该如何发展安徽、发展合肥来推动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1、对外交通是不可少的吧?咋办,修高铁。2014年9月底国务院发布《长江经济带年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合肥与上海、南京、杭州并列为全国14座交通枢纽城市。2020年前,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一整套的立体交通项目将上马建设。2、城市建设要敢于设想,假如合肥发展起来,人流大幅增长,靠合肥那个老城区怎么能有效的动员和利用资源?所以要搞城市规划和建设。修高架,设新区,建高铁。滨湖以后作为合肥对外的新形象,”大湖名称,中国合肥“。滨湖距离高铁最近,地铁2号线,交通方便,以后外省人员来合肥,都直接去滨湖,一看,”哇,高大上“。对合肥的形象立马改变了。
滨湖新区是合肥“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主城区,四个副中心,一个滨湖新区”),是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前沿阵地。滨湖新区位于合肥主城区东南部,南依巢湖,北靠南二环路,西接沪蓉高速公路,东临南淝河,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96平方公里,是合肥未来通过巢湖、走入长江、融入长三角的水上门户。看到滨湖对发展合肥的重要意义了吧。所以,如果,滨湖未来发展不起来就说明合肥也发展不来了。准确来讲,我认为,目前的合肥还处于建设阶段,还没有真正的发展。后面就看合肥如何把握机会,打造新型产业,从而衍生出相关产业,逐渐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链。一旦形成完善的产业链,那合肥的作用就不可替代了。
在合肥读本科,现在在长沙读研,大学期间去过南昌和武汉。四个城市当中,毫无疑问,武汉最为生猛,城市很大,人很多,长江上的桥很多,公交司机开车猛,对于司机在一条窄道里能把公交车开成出租车的速度尤为惊叹。长沙给我的感觉就是挤,人多,商业很发达,到处是吃喝玩乐,司机开车不输武汉,长沙普通话越听越好听,长沙是一个居家过日子的好城市。好像有点跑题。。。合肥近几年发展很快,老市中心有些破旧,但是政务新区规划的很好,很整洁,把巢湖合进来之后,滨湖新区发展也很迅速。中科院和安徽省在合肥弄国家大科学中心,中科院有合肥分院,合肥也自诩“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不过合肥的科技实力确实不是吹的,在中国城市中排名前五,高新区这几年也很有起色,现在又开始承接长三角的产业,很看好合肥的未来。2013年去的南昌,在南昌的时候,碰到好几个坑人的出租车司机,印象比较不好,坐车来回溜达了几圈没有看到高架桥,在合肥高架桥还是很多的,晚上的时候坐南昌之星摩天轮,看赣江对面,有一排高楼大厦,但是是黑漆漆的,整个城市都比较昏暗,那时才晚上9点。据说南昌房价均价还有9000多,不能理解。这时看长沙的房价绝对要给长沙100分。推测未来
武汉&=合肥&=长沙&&南昌
合肥未来发展不可限量,多亏国家设定的长三角副中心这个角色。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现在长三角的轻工业大批量的往合肥转移,希望以后能在交通和政策上更加宽松。。。安徽的老大们千万不要猪还没养肥就开始杀啊。。。。。
当然是武汉,无论是地理优势,还是人才优势,都是其他几个无法比拟的。这种问题没必要讨论的,要讨论就说武汉,成都未来那个发展会更好吧。
谢题主邀。
五个城市里面,我去过四个。郑州暂时还没有去过,也许会找个冬天去,看一看关于郑州的记忆是什么样子的。
浮光掠影的走过这些城市以后,我还是没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我一个普通公民,更关心哪座城市的机会更多,哪座城市生活品质更高。笼统的问哪里发展更好,不如把问题具体到某个行业,某种生活。至于互相比较,百度中部吧里一群键政整天撕逼,也没见争出了什么所以然来。而且这个问题仔细分析的话,还得涉及政策、经济水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等等问题,这些我都是门外汉,只懂点皮毛,能力和阅历都还没到能分析的水平,所以不敢妄言,抱歉。
所以,题主列了那么多数据,相信你心中已经有自己的看法——没错,是“看法”,不是答案,我也没有答案。至于你的看法,不管你看好哪个城市,要问我资瓷不资瓷,只要你在这个城市认真努力,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做好,我都资瓷。就酱。
谢邀。不过看到这种问题还是比较有想法的,因为发展到后来都是各种压力大和各种堵车,然后禁摩限牌限行限号,反正都是各种懒政大家懂的,坑的都是老百姓的合法权益论前景,合肥还是不错的,集全省之力发展,淮南安庆蚌埠阜阳哭晕在厕所,每年投资比一比就知道有多偏心了,安徽电视台基本是合肥电视台论现在的话,合肥还只是三线强二线末这样的一个城市。
郑州南昌不知道,合肥长沙武汉都是1040工程。当然,全广西都是。哦,1040工程不收本地人。
大娃-武汉:(变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还要更大)心疼六弟!二娃-郑州:(蛤蛤,我就知道铁路门前过,留下买路财)心疼六弟!三娃-长沙:(张家界十三太保,你听说过吗)心疼六弟!四娃-合肥:(焱,新官上任)心疼六弟!五娃-南昌:(水)心疼六弟!六娃-太原:滚犊子!
合肥“1040阳光工程” 在招商引资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作为一个江西人我很心痛,既然你已经在心底否决了南昌,为何要提上南昌呢?
合肥人,10年在合肥求学一直留在合肥,赞一下我们的庐州城,中部城市的新星,合肥这几年发展可以说是日星月异,政务新区的商圈聚集、写字楼集群的林立,滨湖新区新省政府即将搬入以及省后台中心的建设,巢湖的治理以及旅游的开发等,见证着合肥这几年的阔步发展,随着明年地铁线的开通,我相信会又是一个不一样的庐州城
武汉发展前景无论怎么样,未来很久一段时间内中部第一城的地位无法撼动。科教交通经济旅游几乎所有方面都可以吊打其他五城,毕竟是走在二线最前面的几个城市。当然这是一段废话,有我肥肥吹十年内直追武汉?你被传销洗脑上天了吗?长沙应该是最有机会挑战武汉地位的城市,虽然GDP被曝光注水但是试想一下有几个城市不注点水呢?长沙像一个低配版的武汉,各方面都有着成为区域中心的实力但都稍微差一点,可能也是定位的问题,中部不需要像东部拥有那么多中心。郑州靠铁路起家单车变摩托,县城变省会,虽说省内众兄弟不服但就是靠着省会的优势发展的有声有色不像隔壁同行被自己小弟各种花式秀优越。高铁时代郑州的铁路换乘枢纽暂时被武汉替代,而铁路带来的优势也已经没有多年以前那么大了,不过郑徐高铁的即将开通为郑州带来了一些机遇,未来郑州乐观情况个也就是和长沙保持着并不算大的差距,尽量不被拉开,最大的硬伤还是河南省科教的落后,1亿人口只有一所211.....重头戏,到我肥了。你知道什么叫主角光环吗?05年,GDP排名郑州全国27,长沙35,合肥呢?75!那一年河南第二洛阳全国47,湖南第二岳阳73!15年呢?长沙第14,郑州18,合肥28......合肥简直就是屌丝逆袭的教科书啊有没有。好了,该吹的吹完了,这十年靠着朝里有人自身吞并,各种开挂加速发展。于是,产生了一个新的人群,肥吹。大部分合肥人就我认识的而言,对合肥的认识比较理智的,他们没有因为银泰万达各种巨型综合体进驻合肥而忘记以前只有合肥百货大楼的日子,大部分虽然觉得合肥确实一天一个样但是提起南京杭州还是不服不行。而肥吹却因为我肥的快速发展开始了“膨胀”,滨湖高新经开各区百花齐放就以为真的是拳打阿郑脚踢莎莎,武汉算啥霸都最大。事实上呢?这十年来合肥的发展,现在已经放缓很多了,之前超越的很多城市,都是已经完成过转型或是陷入发展瓶颈的城市。长沙和郑州却都不在其中,合肥从75到28所遇到的对手,和长沙从35到14所遇到的对手,完全不可相提并论。你在发展,别人也在发展。按照去年的增速,郑州7.7,合肥9.6,长沙8.7,就算合肥增速快于长沙郑州,面对着1700亿的总量差距,追上郑州也要N年以上(懒得算),和武汉万亿级的GDP更是只有其一半,当然也少了300万人....你和我说十年追武汉,十年内能追上郑州,和长沙有的一拼就不错了。
未完待续,评论请友善,小的不想撕逼....肥吹拉黑我,一定拉黑我,必须拉黑我,重要的话说三次,你不拉黑我我拉黑你哦(⊙o⊙)
我是合肥人,可能会偏袒合肥,但是我见证了高铁开通前合肥垫底中部的种种境遇,和现在四通八达的交通带来的种种变化,中部称霸目前来说很不现实,但争夺前三的位置就目前来看并不困难,我们具备一所大城市该有的全部条件,我们的经济基础较好,我们有世界一流学府中国科技大学,我们的地理位置承东启中,我们的城市年年荣膺幸福榜,这些在我看来就已经足够了,何况我们还是李克强总理少年求学生长的地方,唯一遗憾的是总听人说合肥是座没有历史的城市,不比民国都城武汉、华夏中原郑州、豫章故郡南昌,其实也不尽然,我们中学历史老师就曾说过这样的历史,殊不知大禹治水天下九州,其中江南的扬州治所就是在寿春,汉朝移至合肥,合肥更是当年十八大都会之一,直到魏蜀吴三分天下,魏国吴国各自置了扬州,魏国仍在合肥,吴国安在了建业城,也就是说直到三国,你行路问人扬州府何在?别人都会遥指合肥。我现在在江西读书,才觉得可能一个人厌恶一座城市,无论是一条马路,还是一座建筑,你都能找到讽刺的理由吧,不喜欢的人满目鄙夷,喜欢的人自然没有理由觉得它好,我若说合肥未来会更好,总有人不信,但是十年前你能想到合肥这个小弟有了今天的变化吗,变成了大湖名城,有了高铁站新机场,高楼拔地而起,GDP不再垫底,正式以成员身份加入长三角,未来并不远,大可拭目以待。
只能说,南昌给与大家信心。自己体会。
主要原因还是跟产业转移有关安徽是长三角的后花园,长三角发达了开始产业转移,于是合肥崛起湖南是珠三角的后花园,珠三角发达了开始产业转移,于是长沙崛起江西常被视作福建的后花园,福建自己尚未发展起来,于是南昌也就发展的不怎么样了
我来剧透一下,有些狂妄的推论和部分内部消息,遂匿了。推论部分:按照我国发展的尿性,国家颇喜欢在一个城市群里弄两个中心,例如京津,广深,成渝。而长三现在在遍地开花的情形下上海作为中心城市把下面的宁杭拉的过远,合肥有可能未来作为长三角的西大门对接内陆城市。这样的原因有三。一是合肥区位正好位于长三角西侧,地理上是平原为主,利于铁路建设,而现在的建设方向也是高铁大枢纽城市,未来九到十向高铁前途广阔。二是整个安徽腹地辽阔,人口密集,经济基础差,合肥作为发展点有利于带动整个安徽,给合肥或其他大城市相同的政策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的效益高,效果快。三是合肥是开挂玩家大家都懂。仅从发展的角度看合肥未来不乏有超越宁杭的潜力和可能。内部消息部分:国家发改委在滨湖有落户一个潜力巨大的项目的意向,方向是军工和高科技,该项目具有全国唯一性和相当高的价值,该项目能直接带动50万人就业。并且国家有未来合肥能超越隔壁南京的意向。该项目具体内容不明,消息来源靠谱。具体能不能落实还得看合肥的命。
用一个不太客观的点来概括就是看房价排名就行了。因为房价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一个城市的人气,对外来人口的接纳,劳动力市场的状态。目前这几个城市的平均房价排名是武汉&郑州&南昌&合肥&长沙所以长沙目前虽然经济总量很高了,但还是可以看出整个湖南的人才流失以及长沙本身城建的疲软,刚需购房者数量的波动。而未来这几座城市的经济发展,大概也可以通过房价走势来判断,所以长沙是要继续加油的。
现在来看,武汉应该是第一集团,郑州长沙第二集团,南昌合肥第三集团。从远景看,武汉,老牌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全方位发展,交通发达,中部老大,在国家没有大政策扶持下,武汉会继续保持现有发展势头,继续前进,不过会逐步拉小于郑州长沙的差距。无可非议,未来十年,这几个城市中,武汉还将是no1。长沙,国家新兴创意城市,GDP高的不可思议(网友戏称80倍注水沙),与财政收入用电量工业产值极为不符。但是房价极低(侧面说明城市吸引力不足,外来人口少),本人在这个城市上过四年大学,算是第二故乡,房价低,节奏慢,环境好,绿化不错,城市美丽而精致,快乐中国的缩影,适合人类居住。如果你想快乐生活,我极力推荐这个,长沙!!!!郑州,50年飞速发展,共和国成立以来发展最猛城市之一,十大独立自主城市,尤其是00-10的黄金十年,逐步缩小与武汉差距。最近几年因为产业调整放慢脚步,下面县级市超强,人口吸引力巨大,外来人口暴多,城市发展极为不合理。这个城市特点:人口极多,车辆极度,雾霾极多。钢筋森林穿梭者人群和车辆,商业冷漠的城市。如果你是一位想干一番事业的男人,除了北上广深,我推荐你来这,一座外来人口比本地人多的城市,一座过年成空城的城市,一座一亿人口省会城市,来吧。南昌合肥没去过,存在感太低,不做评价。楼主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吧
楼主题目就写错了,安徽属于华东六省一市之一,不属于中部地区。和这些地方相比较没实际意义。华东六省一市是指 江苏省、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上海市。合肥未来的发展应该比南昌和福州都要好吧?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合肥到镇江高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