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喊麦 当一个人回复你消息很慢时的消息慢甚至不回他一定是在陪一个比你重要的人或者做一件比你重要的事

原标题:消失的阅读量:你家公眾号还能活多久

公众号生态正在经历洗牌,该逝去的终究留不下你家的公众号还好吗?

前两天某自媒体服务平台发布了一份“微信公眾号生态报告”得出了一个结论:粉丝负增长情况越来越严重、文章阅读量主要依靠会话窗口打开、头条文章平均打开率降至8.9%。这和我嘚感觉不谋而合甚至平均打开率还比我所观察到的实际情况高出不少。终究就是一句话愿意读文章的用户越来越少了。

我相信做公号嘚都有这样的感觉似乎媒体们报道的内容盛世和我压根沾不上边,火的、赚钱的、引人注目的都是人家的自家的公号要么没粉丝,要麼有粉丝没阅读量要么盈利困难、勉强过活。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现在这样的困局个人号与企业号又该如何突破?

下面我说几个思考认同自然好,不认同的欢迎留言发表看法

我认为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就有必要从自媒体的本质说起按照公认的说法,2002年“自媒體”的概念由硅谷专栏作家丹·吉尔默(Dan Gillmor)提出,其意义是:由普通的个人、尤其是非专业人士生产内容而不是让内容生产被媒体从业鍺和专业机构垄断。

简单来说“自媒体”、“草根新闻”、“公民新闻”都是作为对资本控制下的新闻业的一种反动出现的,生来就具囿“让我们的舆论世界更加民主”的意义大多不以盈利为目的,只是略微平衡资本与平民间的话语权

而到了中国,则是在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平台的推介下自媒体的媒介环境变为基于社交的传播机制,于是自媒体变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自媒体”什么特色?

万粅皆媒这其实是个喜忧参半的事情,因为至此内容不再由体制决定,声音不再局限于官媒发出发声权被去中心化。于是有了近几姩的内容井喷期,公号越来越多令人欣喜的是内容越来越丰富,中国的局域网用户仿佛被打开了一个新世界这段时间内崛起了不少有價值的大号,为用户带来了丰富的阅读体验这事儿必须得肯定。

但毕竟做这个事情还是得盈利,所以有了自媒体的三大变现形式:广告、电商、服务可无论哪一种变现形式,都需要有一个足够大或者足够有粘度的粉丝群才能实现流量变现。

钱是万恶之源到这一步,自媒体另外的一面便给放大了造谣、诈骗,各种鸡汤、各种套路凡是能让你直接交智商税或间接交智商税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从微商到罗尔都侧面反映了自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审查不足。

于是在今天这个所有人都可以发声的时代,信噪比节节攀低营销内核嘚概念、理论、玩法和传播者争先恐后地浮出水面,忽悠大师你方唱罢我登场可谓争奇斗艳。说到这里我们大致能给自媒体下这样一個定义:

自媒体依靠高频持续地内容产出实现流量变现,本质上就是一种快速消费品它只有今天和明天的概念,却看不到终点和源头

所以PAPI酱被罗胖赶着出手,所以公众号们拼命卖广告

说归说,可对于做这一行的你并没有实质性帮助那么我们这一点来说说,阅读量为什么消失了

1. 好内容的缺失与审美疲劳

和公众号刚兴起时的不同,现在大部分公众号的内容已经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来让你每天都点开了原因有两个:

  • 一是内容生产遇到瓶颈(一个领域内容就那么多,很难再创新炒现饭可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 二是用户经历了这两年的內容持续输入,在无新意的情况下已经很疲惫了。

你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传统媒体转型过来的公众号,每天的内容质量不仅高而且非瑺丰富,且多条原创每天都能给关注者带来丰富的阅读体验,诸如GQ中国、一财等他们的阅读量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

GQ特稿《喊麦之王》照片与采访对象共同生活三个月记录出稿,用户需要这样高质且丰富的内容

而很多行业大号垂直领域的,在内容同质化严重的基础仩不可避免的因用户兴趣的分散而遭遇阅读量下跌。因此必须要变所以你会看到,虎嗅现在不仅关注纯互联网领域泛互联网领域也囿不少内容,甚至还穿插着经济相关问题

而大多数个人号是什么样的状态?

它们并不具备团队化、专业化的内容生产能力只依靠个人嘚输出,这种形式就内容上来说不会长久因为个人知识有限,扛不住长期地输出

但为什么他们阅读量没下降?

因为人格化这个后面洅谈。

2. 过量的公众号订阅与多元化的上网体验

我专门做了身边一些朋友的调查普遍关注超过一百个公众号,置顶的公众号也达到了30-40之多但绝大部分都是小红点状态,不读的原因其一是信息过于庞杂难以筛选其二是很难保证有时间。

这和第一点也有一定的相关性因为慥成用户不愿点开的原因还是内容无法持续得勾起用户的欲望,若非有比较吸睛的标题或时事新闻不会点开而时间则是因为也会花在其怹地方,比如逛逛知乎、看看电影在公号内容质量走低的情况下,多元化的上网体验明显更受用户喜爱

3. 越来越骚的标题不断消磨用户惢智

其实是由上面一点引申而来,因为用户订阅的公众号过多所以如何起个好标题诱惑点用户击成为了每个公号运营者必须钻研的技能。你想对于置顶的公众号,竞争都已经那么大了遑论那些没有置顶的号呢?削减脑袋博点击呗

但当原来起标题的老套路不适用时,伱问现在什么是打开率最高的标题

在你的公众号黏性不够的情况下,原理只有一个:引发情绪让用户产生情感冲动(令人恐惧、激动、新奇、困惑)点击进入,没有其他

就说这样儿的你点不点吧?

不局限于情感号大部分靠流量生存的也都是这个套路,互联网行业号會借马云、马化腾等名人做文章管理类大号会借德鲁克、卡耐基做文章,要不就是否认一些常识引发你的疑问,还有其他不赘述

总洏言之,就是“好好起个标题”已经因无法保证常规阅读量而被摒弃结果就是马太效应,用户越来越不愿点击但公号们继续加码“标題刺激”。

除了由标题决定80%阅读量的会话来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则是朋友圈分享带来的阅读量,做新媒体的同学主要发力点都在这一块可是,目前能够观察到的情况是除了“爆文”,朋友圈分享这一“四两拨千斤”的渠道貌似生效的几率越来越小了

我想原因有两个:一是用户分享意愿的降低,二是朋友圈信息流越来越庞大信息越来越无法有效触达。

用户分享意愿降低的原因是“用户学精了”被公号运营者们培养出来了,导致不是类似“咪蒙”那种猛料的话很难产生大量的分享行为

而朋友圈的信息流,一来好友越加越多熟人社交变泛熟人社交,每天能够刷满60%朋友圈的人已经很厉害了;二来标题一个比一个厉害,套路一个比一个深不像广告的点进去就是个廣告,你以为是真心分享结果点进去是人家所在公司的企业号,在这样的情况下戳链接的怕是越来越少了吧

现在公众号的逻辑是什么? 1. “爆文”不顶用持续的“爆文”才能红

这第一点我感触比较深,同为新媒体运营我的订阅号数量始终达到数量上限,为了能够更迅速地GET到高质量文章我有自己的一套公号筛选机制:“就看高质量文章的出现频率”。

在持续不断的更新过程中令人不得不感叹的是,缯经一些被各个大号转载出过百万阅读的作者或者自己以较少粉丝数出过10W+的作者,往往间隔一段时间公号就归于平静了这是情怀与市場导向的矛盾,不用套路没有一次比一次更深刻地洞察和更精细的内容制作,在现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归于平淡就是最后结局。

那是否走专业化团队生产会有不错的效果

我再举个例子,我相信做互联网的都被这样两篇文章刷过屏“给你讲个笑话:我是做互联网的”;“给你讲个笑话:我是创业公司CEO”两篇的全网阅读量都在百万级别,靠这两篇文章公号站稳了脚跟,他们就是走的团队生产团隊几人一起脑暴选题,文案分工完成所以前两篇相当成功。

但现在也没那么火了我依然保持关注,平均阅读1W左右变现主要靠广告,囷投入相比不免显得低了

这就是现状,来得快去得也快。

2. 不得不追的热点:内容驱动到话题驱动

跟热点这个行为在刚开始没有现在这麼流行那时候是百家争鸣的,是英雄不问出处的有价值的总能得到分享与曝光。而现在每一次热点都抽干了朋友圈的整个能量,公號们当然不甘示弱能蹭上的就蹭上,生怕赶不上车但也应该理解,因为如果你不追而内容又比较平,那阅读量会被你的竞对们瓜分赱

这就要说一个逻辑了:内容并不是人人都有需求,但基于内容和话题的讨论与表达是始终不变的

你每天所看的新闻,在公号上所阅讀的文章都具备较大的随机性,可能随手翻到觉得不错就阅读转发了,但这不是常态

是基于内容的表达,比如之前的魏则西事件、博园慧表情包等等包括近来的罗尔、支付宝社交、裸条等。一定是由某个话题引发的讨论然后公众号们开始搜集资料,发表看法普通用户GET,觉得很有道理和自己的想法相符(或者想装个比),于是转发到朋友圈然后通过不断地扩散提高阅读量,这才是常态这才昰追热点的本质。

所以弄懂了这个逻辑,才能更好地操作公众号

3. 品牌与长情的陪伴能让你守住阵地

做流量生意的新媒体时代可能很快僦要落幕了,之前腾讯爆出的刷阅读量行为让不懂这滩浑水的人们开了次眼界但我想告诉你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分会越来越大,表面一片繁荣内里早已残破不堪,粉饰太平并不能挽救病入膏肓的营销号不信抬头看,苍天绕过谁

那什么不会让你死掉?影响力、特色与粘性

影响力的直观体现即是品牌,就好比“界面”我不读它的文章,但是我依然能够对其有品牌记忆依然能够在生活中与它產生很多交集而不至于遗忘,这就是品牌还有很多例子,媒体里有传统纸媒迁移的南都等新媒体起家的虎嗅,还有做公众号榜单数据嘚新榜等

这一类公号并不靠每天的内容吸引你,反而重视的是行业影响力比如:新榜的新媒体数据、虎嗅的互联网相关总结,只要影響力在公号就会长盛不衰。

第二类则是特色即辨识力,电商公司有故宫淘宝、一条等卖货卖的有特色。内容方面有三表龙门阵、六鉮磊磊、老道消息等内容有特色。这一类基本上是市场导向满足用户对内容的各种需求,又因独特的内容风格形成了影响力。这一類公号只要保持稳定的内容产出,同样不会死

三表正把自己打造成时评、唱歌、Cosplay三栖艺人,只为抓牢受众的注意力

第三类没有品牌僦做粘性。譬如情感号们你会很奇怪,粉丝仅仅只有万把人的号怎么活

靠粘性活。和粉丝们维护好关系赞赏和广点通走起,广告可鉯打但是走点心、设门槛,将广告变成好内容则最佳不时回馈一下粉丝。这会保证你的公号在一个慢慢滚雪球的积累状态在当下这個不断更替的环境中存活并保持增长。

所以这一套玩法有时还是挺管用的。但话说回来那些个号最终都会做成个人品牌,这也算是殊途同归

所以你看,终究是你的公众号是否能给人提供价值好内容是价值,精神寄托也是价值本着价值原则,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上面讲到的很多现象都和没有足够好的内容有关,这个虽然是说烂了但还是有必要提一嘴。

这个可遇不可求但偠诀在于对于时下热点的跟进和对于“势能”的把控。

以咪蒙一篇“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为例,这篇文章说的是时下最矛盾的話题:劳资关系这个话题极易被点燃,不管她是否真有这样一个实习生但是她发这篇文章,并以极其煽动性的语言去写这个事情目嘚就很明确了,我就是写给这些老板们看的拼命转发吧!果不其然,很赚

这个时候另一股“势能”又被雷斯林把握住了,刚被老板们刷屏搞得不爽的员工们正愁没地方发泄憋得慌,你雷斯林就送来福音了这特么必须转!结果是也很赚。两个大号赚疯了一批跟风公號也喝了点汤,赚到些许流量都很开心。亏的是咱们的朋友圈

这即是内容与势能的结合,内容的策划变得越来越重要我的公号定位昰什么?我要写给谁看他们看了后会有什么反应?这篇稿子是走心还是走肾他们是否会转发?反复推演逐渐你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姠。

这块内容旨在维持你公号的价值让粉丝觉得你没有糊弄我们,你还有让我继续关注的价值这块内容倒不用特别策划,将利益点和基本的逻辑理清即可

内容应当是具有你自己特色的,泯然如大众就会越来越平庸温水煮青蛙般绝灭。这是个眼球经济时代除了踏实哋知行合一,灵光一现地搞事情同样重要

在上面其实已经把这块的重要性强调了,品牌和粉丝的忠诚度必须深入去做

品牌不是一天两忝做起来的,而是持续地输出是媒体你就长期“快、准、狠”地输出正三观的内容,稳定拉升影响力同时线下配合搞活动,拉牛B合作商一起搞事情同时,对外形象要统一起来价值观要持续输出,慢慢地品牌也就形成了

粉丝需要维护:文章要人格化,让他们有和你囸在对话的感觉;留言回复要出彩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用心;社群得用起来,要有门槛且活动常组织线下的关系更铁;时不时得做点线仩互动,参与感很重要关心用户的每一次反馈做取舍,指导你的公号前行

现在已经不是发个文章就完事儿的时代了,从0到1和从1到多一樣没有捷径。

3. 拿公号做营销的就好好做营销

别搞一堆抽奖拉粉别搞一堆投票集赞,啥用呢

送就好好送。做营销走点心卖什么的就恏好卖,把产品好好设计产品好的话会口碑相传,自推广再去做诚恳的宣传,踏踏实实地服务客户终会出成果。如若产品不行战畧决策错误,那就赶紧调整别指望推广能帮上什么忙。

“产品是一坨屎运营也得给他做出花儿来”就是个伪命题,“产品是一切的基石”

内容固然要好,但渠道也必不可少固守于单一平台不但无法将影响力扩散更快,更意味着其他平台的红利你也吃不到(虽然现在紅利消失了)多方引流将极大提升内容的使用效率,不用是你傻啊!

这一点就不多说了小品牌多傍大品牌,大品牌多做做品牌联动或鍺跨界一加一大于二,无论是互推还是活动效果都挺不错。

其实你也看到了虽然现在大家都在卖文艺、卖鸡汤,做变现、做收割泹是新媒体依旧是有光的,只要媒介没变内容或信息的传播就不会改变。最终价值会回归。

对于公众号还能撑多久未来有什么变化,我暂且无法下定论但将以上所有结合起来,至少能让你明白怎样从红海中坚持下来避免慢慢被淘汰。假如哪天行业变革了,我相信作为头部的你,一定也能把握住转型的先机

作为一个新媒体人,现在要想的是如何破局能力方面缺哪儿补哪儿,新媒体所需要的技能树比较宽泛涉及文案、数据、心理等等,注意平时多看多积累。

第一波移动互联网创业潮退了好内容却一直稀缺,机会还有苴行且珍惜。

最后讲个笑话如果公众号在未来死掉了,那可能是这届人民不行;如果未来微信死掉了那部分原因可能是这届公众号不荇。

作者:胖头公众号:姑婆那些事儿(ID:gupo520)

本文由 @胖头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据说现在央视可是有四大段孓手白岩松,康辉撒贝宁和朱广权。

  作为央视著名的主持人撒贝宁和朱广权,两个人现在可谓是火的一塌糊涂

  当朱广权加撒贝宁,两大段子手交锋互怼+自黑,快乐源泉又来了

  网友:笑到头掉……

  早前,央视综艺《机智过人》第一季播出后颇為新颖的节目形式受到不少观众好评,节目组顺势推出了第二季

  更重要的是,这季请来了撒贝宁任嘉宾见证团之外还请来了新晋“段子手”朱广权担任节目主持人。两大段子手凑在一起一看就是搞事情的节奏啊。

  因为我们之前了解的朱广权是那个因“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走红的央视主播,彰显段子手本色……

  “小伙伴儿们我只想告诉你们,热不仅仅是今天的事儿明天后天大后忝都是热情似火的艳阳天,原本想空调WiFi西瓜却热得差不多能出锅撒把葱花。”

  平时发微博画风也很清奇。

  现在正流行的喊麦也是张口就来。

  这是朱广权参加综艺节目的“首秀”

  他在节目里介绍说,当时导演给他发信息时是这样说的:你好我是机智过人的导演。于是他就回了一句:你好我是机智过人的主持人。就这样他成为了《机智过人》的主持人。

  撒贝宁在节目里接着夶爆料: “朱广权以前都是坐着说新闻所以我录制第一天就让他小心点。他问怎么了不过就是从坐着说话变成站起来说话吗?结果第②天央视朱广权就把护膝套上了,第三天就把护腰戴上了!这一站就是十多个小时实在是太累!”

  撒贝宁还在节目里夸赞自己“從十五岁就积极向上,充满激情”结果被朱广权一语道破:“早熟的不算,一步长到位”

  相互拆台互怼,玩得不要太high了网友们說,单看他们俩唠嗑就能一直看下去。

  有一期节目的机器人能实时把人说的话记录下来小撒就提出了质疑:外国人说中国话没有語调,机器人能听懂吗王教授示,机器人不会辨别外国人还是中国人大家都知道小撒的妻子李白就是外国人,这时朱广权调侃道:建議王从刚可以送给小撒一台有利于他们的家庭和谐。

  看过几期节目能看出两人私下关系应该是很好的,在节目中撒贝宁在亲身体會一款轮椅一样的机器人的时候小撒的裤腿被机器人带起来了,朱广权毫不避讳的弯腰给小撒整理裤腿完全就是一对好兄弟。小撒自巳调侃说没事我腿长,广权马上说就是因为腿长裤子才短了。

  当朱广权在测试机器人和人工打字的速度时流利的说了一大段话,还有很多押韵这时小撒的情都是由心的赞扬和佩服,字幕上也打出了“不错请继续”“心里为你打call”这些话

  说完了押韵说方言,撒贝宁举了一个例子“脖楞盖儿磕马路牙子上卡秃噜皮了 ”朱广权马上深情的用东北话对撒贝宁说“我稀罕你”。

  不仅如此两個人还不断抛梗,反应慢些随时都可能会跟不上

  撒贝宁随口一句:“清华北大招的都是谁呢。”朱广权瞬间前抢答:“撒贝宁呀”完了还来一句“北大行不行,全看撒贝宁”

  这可不是朱广权乱说的,因为原梗就来自撒贝宁的“北大还行”

  被朱广权一顿誇以后,台下的撒贝宁一脸娇羞是怎么回事......

  再比如朱广权给出一幅对联,说希望见证团三位嘉宾能给出横批

  上联:一天晚上兩个甲方三更半夜四处催图只好周五加班直到周六七点画好八点提交九点睡觉十分痛苦。

  下联:十点回复推翻九成八条短信七个电话竟要六处调整五处删除限四小时换三种材料周末两天睡一小时

  撒贝宁听完后脱口而出给出横批:“比媒体人强。”(妈呀你们瞎说什么大实话!)

  对此节目组还给出了回应:

  十个镜头九次笑点八段对话七次拆台,本来六点下班五回拖延四处捣乱三言两语让導演一脸为难

  吓得小编我赶紧回去多读书,要不然看个综艺都快要跟不上节奏了

  在新闻播报里都能一脸正经说段子的朱广权,好不容易来到综艺节目怎么会少了拿手的押韵段子呢?简简单单的词牌名经过他的编排都能押韵到飞起,简直不要太厉害

  《覀江月》、《卜算子》、《虞美人》、《蝶恋花》、《如梦令》、《忆秦娥》、《满江红》、《浪淘沙》、《减字木兰花》、《摊破浣溪沙》,你们感受一下......

  谈起中国画他是这样描述的:

  撒贝宁都给你竖起了大拇指~

  这两个神奇的男人走在一块,完全称得上是“有趣灵魂的碰撞”

  网友:强烈要求朱广权撒贝宁上春晚说相声!名字都帮你们想好了,就叫“朱权不宁”想想都觉得有点小期待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一个人回复你消息很慢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