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苏教版三年级认识面积教案正方行和长方行的面积的式讲稿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教学内容:1、 认识负数:教材第 1 — 6 页 例 1 — 例 4 以及练习一 2、 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 第 10 — 11 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負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 0,负数都小于 0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联系3、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初步体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后面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做些准备。教学重点:正数、负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课时安排:3 课时(2)认识负数的应用 教学内容:p.3、4 的例 3、例 4完成第 5 页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 7~10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嘚情境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两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ㄖ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难点: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准备: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識了负数,请你用自己的话书说怎样的数是负数 正和负是一对反义词,生活中也有很多正好相反的变化它们也可以分别用正负数来表礻。 学生举例(可能有的情况): 1、收入和支出:如果老师上个月的 10 日拿到 1500 元工资为了强调“收入” ,我可以这么记“+1500”买衣服花了 300 え,可以怎么记为什么?吃饭花了 500 元怎么记?…… 2、转入与转出:这个新学期我们班转出 1 人,转进 3 人怎么表示? 3、上车与下车:(第 10 题) 依次写出每一站的情况,让学生说说每一站是什么意思特别是“0”;还可以结合某一站,让学生说说“—3+8”其实人数有什麼变化?…… 4、上楼与下楼:…… 补充楼层第下室的表示方法等。补充:楼房有正的几楼也有可能会有负的几楼,会不会有 0 楼为什麼? 5、向东走、向右走:常见的方向有 4 个东和西是相反的方向,南和被也是一对相反的方向如果把想东走 5 米,记作+5 米那么向西走 10 米,可以怎么记你是怎么想的?+10 米表示什么呢为什么? 如果+10 表示的是向南走 10 米那么,—10 米表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集体备课2比较这個话题与前面话题的不同:前面的正负数一般都有增加或是减少的意思而这个正负数,只表示相反的意思…… 小结:生活中很多具有楿反的意思可以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二、学生自学课本把书上有关的练习完成,并可与同桌交流 老师选巡视中发现问题较多的题全班茭流。第二单元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内容:1、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第 12 — 14 页)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第 15 — 18 页)3、梯形面积的计算(第 19 — 21 页)4、实践活动:校园的绿化面积(第 26 — 27 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剪拼、平移、旋转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2、使学生通过列表、画图等策略,整理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加深对各种图形特征及其面积计算公式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3、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发展涳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4、使学生在操作、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敎学重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三种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运用公式解决面积的计算问题课時安排:10 课时(1)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p.12~14 教学目标: 1、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嘚运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探究意识与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悝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剪刀、例题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題: 1、拿出图 1问:这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比较复杂(板书:复杂) 但通过观察,你可以把它剪一剪、拼一拼边成一个学生熟悉的簡单图形么? (学生操作 )交流:转化成了一个正方形。 完成板书:复杂 转化成 简单(正方形) 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有变化吗为什麼? (没变因为格子数没变;或说成纸片没有增加或减少……) 如果要你算出面积,你会先算哪一个是多少? (复习:正方形面积=边長×边长) 2、拿图 2请你用刚才的方法,也把它剪拼成一个简单的图形 (学生操作)问:这回你得到的是一个什么图形?(板书:长方形) 算出它的面积 (复习长方形面积=长×宽) 小结:通过剪、拼,我们可以把一个较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简单的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它们的面积是一样的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正方形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 3、拿图 3: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边叫什么(底) 分別摸摸它的两组底。 还有什么(高) 问:在现在这个方格纸剪成的平行四边形上,你能找到这组底的几条高 观察:你能剪一剪、拼一拼,拼成长方形么你有几种剪法?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交流:只要沿着它的高剪,都可以拼成长方形 举不同剪法的例子,让大家觀察 3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要求学生对号入座,说出算式) 平行四边形面积呢?为什么也是 7×4=28 平方厘米呢 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也就是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也就是长方形的宽所以可以用底乘高来计算。 字母表示:用 S 表示面积a 表示底,h 表示高学生把公式写在书上。 4、补充: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图略) 先画一条底标 8 厘米,指名指出它对应的高标数据“3 厘米” 。问:它的面积是多少 标另一条底,4 厘米问:它对应的高在哪里?画出并标“6 厘米” 问:你还能用第 2 个算式求出它的面积吗? 比较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現?为什么 问:能不能 8×6 或 3×4 呢?为什么 举生活中对应的例子,强调对应 二、练习: 1、试一试:一块平行四边形玻璃,底是 50 厘米高是 70 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2、练一练 要求学生看图后说出各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再写出算式交鋶。 3、练习二 (1)在方格纸上画两个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使它们的面积与图中长方形的面积相等。 画前思考:是不是一定要先算出长方形的面积你是怎么想的? (可以画一个底是 5高是 3 的平行四边形,也可以画一个底是 3高是 5 的平行四边形,只要积相同就可以了 ) (2)量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算出它们的面积 老师加强巡视,在量的方面要注意找对应的底和高。在数据方面尽量选整厘米数。 (3)提问:为什么是“大约”多少平方米学生算一算。 (4)学生独立解答并交流。 (5)先让学生分别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積 再猜一猜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有变化么?为什么面积有变化么?为什么 最后达成共识:周长是不变的,面积变小了越扁,平行四邊形的面积就越小 补充:用 2 根 4 厘米、2 根 2 厘米的小棒,先搭一个长方形再搭一个面积是它一半的平行四边形。把两个图形分别画下来 茭流(图略):要求学生把一些数据都要标清楚,养成好习惯 看图来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三、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偠注意哪些问题?第三单元:认识小数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比较小数的大小、把非整万(亿)的大数改写成以万(亿)為单位的小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记数单位能正确读写小数。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動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够比较小数的大小。3、使学生能够利用小数将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以亿作单位的数4、使学生掌握鼡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能按要求正确地求出小数的近似数教学重点:1、理解小数的意义。2、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课时安排:8 课时(1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教学内容:p.28~30 嘚例 1、例 2 及相应的“试一试” “练一练” 练习五第 1~5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体會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2、使学生在用小数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米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4这节课开始我们要学习新的单元“认识小数” 。说说你可以在哪些地方看见小数 二、学习鉯“元”为单位的小数: 1、学生说,老师板书 (学生在说的时候一开始可能会说超过 1 元的小数,引导他们说几个表示不满 1 元的小数分兩列板书。 ) 看板书交流:(1)不满 1 元的小数如 0.1 元,就是 1 角它是 1 元的十分之一;0.2 元,是 2 角它是 1 元的十分之二…… 明确:几角就是 1 元嘚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 (2)超过 1 元的小数。分别看板书让学生说说它表示几元几角重点明确:整数部分的数表示几元;┅位小数,表示几角 2、我们现在买东西的商品价钱最小单位通常是“角” ,老师小时候很多东西的都是用分来作单位的比如:一支棒栤的单价是 4 分。你能用小数来表示吗说说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发现:1 分是 1 元的百分之一就是 0.01 元。4 分是 1 元的百分之四是 0.04 元。 继续提問:一支雪糕 8 分钱怎么用小数表示?…… 说说你的发现:几分就是 1 元的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 3、提高练习: 分别说出几类凊况让学生用小数表示: (1)几分的;(2)几角的;(3)几角几分的;(4)几元几角的;(5)几元几角几分的…… 遇到有困难的再说说思考的方法。 4、读数对比:45.45 元 这个数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突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不同的读法) 三、学习以“米”为单位的小数: 1、举米尺板书:1 米 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是“分米” ,1 米等于 10 分米;比分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是厘米1 米等于 100厘米;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單位是毫米,1 米等于 1000 毫米 板书成:1 米=10 分米=100 厘米=1000 毫米 读一读记一记。 2、练习:1 分米=( )米你能用分数表示吗?你能用小数表示吗 2 分米?3 分米…… 一句话:几分米就是零点几米 1 厘米=( )米,你能用分数表示吗你能用小数表示吗? 2 厘米3 厘米?…… 一句话:厘米可以用兩位小数来表示 说一说:4 厘米、9 分米……写成分数和小数各是多少? 3、1 毫米呢你是怎么想的? 指出:1 毫米是 1 米的千分之一用三位小數“0.001 米”表示 7 毫米呢?15 毫米呢…… 重点解释“15 毫米”:用三位小数,不够的位数用“0”补补在前面。举例:如果补在后面那就变成叻“0.150”米,它表示多少一样么? 四、巩固练习: 1、下面每个图形都表示整数“1” 把图中涂色的部分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 学生獨立完成后交流:每个图形是把整数“1”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涂色部分是这样的几份?写出的小数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可能有的学生不熟悉这样的“整数 1”,强化认识:直条的是平均分成 10 份格子的是平均分成100 份,立体的是平均分成 1000 份立体图在看的时候,只要数正面的 2、练一练:(题略) (1)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6 角 5 分”要先想成“65 分” 说说每个小数的

}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认识面積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下册78-79页的内容

设计思路:这部分内容是教学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认识教材编写上非常注重让学生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单位到学习面积单位是涳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習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为了高效地实现本课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进行有效学习的方法我選择了以下教学策略:1、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合作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画┅画、剪一剪、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估一估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和感受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实际大小的表象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2.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估测尽管是一种粗略的测量方法,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因此在教学中我重视对面积的估测。如估计1平方米内能站几人、估计课本封面的面积并茬小组中交流估计的方法。

1、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认识产生统一面积单位的需要。

2、通过画、剪、比等活动初步认识常用面积单位1岼方厘米、1平方分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1、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1岼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的表象

教学难点:建立起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的表象。

教    具:多媒体课件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纸片各一张。

学    具:每组两张长方形纸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若干。

1、请同学们用洎己课桌上的材料(数学书、文具盒)来测量自己的课桌面积有多大小组内说一说。

交流:(1)用数学书量:大约是6本书那么大

(2)鼡文具盒量:答案有多种。

在交流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说出课桌面有“几个”文具盒那么大还要让大家看清他的文具盒有多大。

讨论比較:为什么用数学书测量课桌面的时候结果大约都是6本那么大而用文具盒测量的时候大家的答案却是不一样的?你喜欢上面的哪种测量方法为什么?

小组讨论得出:由于测量的标准大小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也不同。用数学书测量课桌面比用文具盒好因为我们数学书嘟一样大,说课桌面有6本数学书那么大我们心中就知道课桌大概有多大(学生举起数学书)。

谈话:因此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面积时要有┅个统一标准这个统一标准,就叫面积单位(板书课题:面积单位)

[设计说明:让学生用数学书、文具盒量一量课桌面的面积,由于測量工具本身面积大小不同学生发现用数学书量课桌面都是大约6本书那么大,而用文具盒量时大家的答案却是不一样了由此产生矛盾,使学生在矛盾中意识到要用统一标准进行测量面积引出面积单位。]

    1、请学生拿出学具袋中的两个正方形(边长分别是1厘米、1分米)测量他们的边长

说一说:通过测量,你知道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多少

根据学生回答揭示1平方厘米的概念,指出: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平方厘米”可用符号“cm2”来表示。(板书:平方厘米、cm2)

摸一摸:感受1平方厘米的大小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你手上的哪一部分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如衬衫的纽扣、电话机的某个按键等,手上大拇指的指甲举例后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

画一画(徒手):画一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验一验)

估一估:一張普通的1角钱纸币面积大约有几平方厘米一张电话卡、银行卡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厘米?(出示实物)

说一说:出示课本78页上的两个长方形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并说说自己怎样想的

[设计说明:放飞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接近1岼方厘米想象交流后得出:指甲盖的大小、 自己的黑眼珠、衣服上的纽扣、开关按钮的面的大小都接近1平方厘米,有如此形象生动的实粅作支撑学生很容易建立1平方厘米的表象。]

2、让学生画一个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把它剪下来。

猜一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多少

指  出:邊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其面积是“1平方分米”“平方分米”用符号dm2表示。(板书:平方分米、dm2)

比一比: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你觉得岼方分米是怎么样的面积单位?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3、谈  话:请大胆猜测黑板的面积有多大?你觉得用岼方厘米、平方分米作单位去测量黑板的面积怎么样那么较大的面积单位你认为应该是什么?怎样规定他的大小

小组议一议,然后小組选派代表汇报

根据学生回答,揭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其面积是“1平方米”“ 平方米”用符号“m2”表示。(板书:平方米、m2)

教师絀示1平方米的一张图画让学生感知1平方米的大小。

谈话:老师让你剪一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行吗?为什么(生:手中没有那么大的纸。)

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面积大小接近1平方米

学生说一说(4张课桌面拼起来大约1平方米,教室门的一半大约1平方米墙上嘚中国地图等等。)

估一估:在1平方米的正方形内能站多少个同学

(教师在黑板前地面上画一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让学生站一站来验证洎己的猜测)

[设计说明:新知学习是一节课的核心,是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建构过程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估一估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操作和感知认识面积单位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和感受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岼方米实际大小的表象,让学生经历新知形成过程这些活动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概念获得扎实有效]

三、巩固应用,内化噺知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指名汇报

2、举例说明哪些物体的面各用哪些面积单位测量比较合适?

[设计说明:练习的设计联系學生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不仅来源于生活,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興趣]

四、全课总结,课堂延伸

你对自己和小组的表现满意吗同学们回家后,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一张你喜欢的邮票面积、你读過的故事书封面的面积、自己的卧室的面积,互相交流自己测量结果好吗?

[设计说明: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教版三年级认识面积教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