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古膜印刷膜上面用的纸

胶版纸和普通的打印机用的纸有什么区别?_百度知道
胶版纸和普通的打印机用的纸有什么区别?
我想做一批上面有logo的彩页,彩色面积大概占页面的1/3以下,剩下的部分我以后还要用喷墨打印机往上打字。纸大概要120克到15供敞垛缎艹等讹劝番滑0克左右,电话问了一些印刷厂都说用胶版纸印,我不知道胶版纸和普通打印纸有什么区别,会不会拿回来以后我再用打印机不能往上打?
希望质量质量供敞垛缎艹等讹劝番滑好一点,是不是还是直接用120克的打印纸好啊?请回答者帮忙说清楚一些,那些网上粘来的东西我早看过了。就因为没接触过这些纸所以那些都看不明白的。
提问者采纳
胶版纸也叫胶版印供敞垛缎艹等讹劝番滑刷纸。用于胶版印刷。定量48---140克每平方米。普通纸定量40-60克每平方米。纸面有一定区别。但都可以喷墨打印机往上打字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旧称&道林纸&,主要供平版(胶印)印刷机或其他印刷机印刷较高级彩色印刷品时使用,适于印制单色或多色的书刊封面、正文、插页、画报、地图、宣传画、彩色商标和各种包装品。
胶版纸按纸浆料的配比分为特号、1号和2号、3号,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适印性能。有单面和双面之分,还有超级压光与普通压光两个等级。胶版印刷是比较高级的书刊印刷纸,对比度、伸缩率和表面强度有较高的要求,酸碱性也应接近中性或呈弱碱性,以免影响印刷用的纸张,
胶版纸伸缩性小,对油墨的吸收性均匀、平滑度好,质地紧密不透明,白度好,抗水性能强,应选用结膜型胶印油墨和质量较好的铅印油墨。油墨的粘度也不宜过高,否则会出现脱粉、拉毛现象。还要防止背面粘脏,一般采用防脏剂、喷粉或夹衬纸。
普通的就不用...
胶版纸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可以用纸箱专用油涂抹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我认为这是腹膜的技术人员导致的问题!当然这和机器根本的没有直接关系的。
问题首先要从基本的原因查起,不同的纸腹膜有不同的技术操作和机器的选择!腹膜机器很多种如(...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 吊旗印刷咨询专线:021-
最新专题资讯
吊旗印刷规格及报价
& &&吊旗的尺寸大小不一,一般有:14&21(cm)、20&30(cm)、30&45(cm)几种常用规格,和手摇旗规格差不多。小的有十公分的,大的有几米,一般竖长的较多。形状上有方有圆,上边多为方正,形状大小是根据要求自定的。尾部可根据具体情况来做一些形状。桌旗 210&140mm (与桌面成75度夹角) 竖旗 750&1500mm 大企业司旗 mm 960&640mm。
获取最新吊旗印刷报价&&&&&
请咨询豪禾印务全国统一客服热线:400-997-1234
一、 印刷业务流程
二、 印刷工艺流程
三、 后期加工工艺
1、客户网上或热线咨询
2、专业业务人员上门沟通
3、签订印刷加工合同交预付款
4、前期图文设计
5、客户校对修改
6、客户定稿鉴字
7、上机印刷
8、后期加工
9、成品检验
10、成品包装运输上门
1、出片、打样
2、拼版、晒版PS版
3、上机印刷
4、后期加工
5、检验出厂
1、装订(胶装、精装、骑马订、平订、简装、粘面)
2、折页(二折、三折、四折、五折等)
3、覆膜(亮膜、哑膜)、上光、过油(局部、全部)、
UV(局部、全部)。
4、普通闷切(直角、圆角、圆、椭圆)、异形闷切、
烫金(金银)、起凸。
5、裱糊(信封、手提袋、包装盒、精装书封皮、卡盒)
相关印刷专题:
若无特别注明,文章皆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吊旗印刷相关阅读:
吊旗印刷相关案例
电话:021-82561
传真:021-
地址:徐汇区宜山路801号A幢403室
热门印刷资讯印刷设计中特种纸应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印刷设计中特种纸应用
上传于||文档简介
&&印​刷​设​计​中​特​种​纸​应​用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纸_百度百科
纸,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一个重要的发明。上古时代,祖先主要依靠结绳纪事,以后逐渐发明了文字,开始用作为书写材料,春秋时期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片太笨重,于是便产生了纸。中国古代之一[1]
,与,,一起,给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技术的基础。纸的发明结束了古代繁复的历史,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造纸术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用于、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甘肃天水出土的西汉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纸。用制成的薄片,作为写画、印刷书报、包装等。纸张:纸的总称。纸以张计,故纸张一般分为:凸版印刷纸、、、、书皮纸、、、等。
纸字形字义
纸字的笔顺写法:撇折、撇折、提、撇、竖提、横、斜钩
形声,字从糸,从氏,氏亦声。“氏”义为“基底”、“基本面”、“受物面”。“糸”指“植物纤维”。“糸”与“氏”联合起来表示“植物纤维(浆液)均匀铺摊在一块平底板上”。本义:在平底板上摊晒压平形成的纤维浆液硬结层。参考:《》:“纸,絮一苫也。从糸,氏声。”
纸发展历程
纸是中国古代之一,它与,,一起,给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技术的基础。纸的发明结束了古代繁复的历史,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纸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用于、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
上古时代祖先主要依靠,以后渐渐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甲骨来作为书写材料。春秋时期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即简牍)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木太笨重,于是便导致了纸的发明。 据考证,我国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1957年陕西省博物馆在西安东郊灞桥附近的一座西汉墓中发掘出了一批称之为“灞桥纸”的实物,其制作年代当不晚于西汉武帝时代。之后在新疆的淖尔和甘肃的居延等地都发掘出了汉代的纸的残片,它们的年代大约比东汉建初至元兴年间的宦官蔡伦所造的纸要早150~200年。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纸的发明虽很早,但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政府仍是用简牍、写的。至献帝时,东莱人又对以往的造纸方法作了改进,进一步提高了纸张质量。他造的纸洁白,细腻,柔软,匀密,色泽光亮,纸质尤佳,世
称“”,其中尤以五色纸,高级书信纸为上。
从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来看,的发明不晚于西汉初年。早在西汉,中国已发明用麻类造纸。宋苏易简《纸谱》:“蜀人以麻,闽人以嫩竹,以桑皮,剡溪以藤,以苔,浙人以麦面稻秆,以茧,楚人以楮为纸。”造纸,旧用人工制造,先取植物类纤维质之柔韧者,煮沸捣烂,和成粘液,匀制漉筐,使结薄膜,稍干,用重物压之即成。今日所用之纸,多为机制。从现存世千年以上的书画作品中,大部分是由桑皮纸作为书画纸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
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纸技术进一步提高,造纸区域也由晋以前集中在河南洛阳一带而逐渐扩散到越,蜀,韶,扬及皖,赣等地,产量,质量与日俱增。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如竹帘纸,纸面有明显的纹路,其纸紧薄而匀细。剡溪有以藤皮为原料的藤纸,纸质匀细光滑,洁白如玉,不留墨。东阳有,又称,柔软,光滑。江南以,麦秆纤维造纸,呈黄色,质地粗糙,难以书写。北方以桑树茎皮纤维造纸,质地优良,色泽洁白,轻薄软绵,拉力强,纸纹扯断如棉丝,所以称棉纸。的原料广泛,以烂渔网造的纸叫网纸,破布造的纸叫布纸,因当时把渔网破布划为麻类纤维,所以统称麻纸。
为了延长纸的寿命,晋时已发明染纸新技术,即从黄蘖中熬取汁液,浸染纸张,有的先写后染,有的先染后写。浸染的纸叫纸,呈天然黄色,所以又叫。黄纸有灭虫防蛀的功能。
至晋代(4世纪)时,纸已最终取代帛简成为主要书写材料。蔡伦在促进麻纸及皮纸生产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他虽不是造纸术发明者,但作为技术革新者和组织推广者的历史地位应予肯定。
公元8世纪,我国已经广泛使用纸,之後的几个世纪中,我国将纸出口到亚洲各个地方,并严保造纸秘密。公元751年,唐朝和阿拉伯帝国发生冲突,阿拉伯人俘获几个工匠。没过多久,造纸业便在和兴起。就这样,造纸技术便逐渐在阿拉伯世界各地传开,那里开始广泛使用纸张,後又经阿拉伯诸国传到北美和欧洲。据史书记载,在蔡伦发明後的1000多年,欧洲才建立第一个。虽然现代的已很发达,但其基本原理仍跟的方法相同。造纸原料十分之七八已为木浆所代替,但造高级印刷纸、卷烟纸、宣纸和打字蜡纸等,仍不外蔡伦所用的破布、树皮、麻头、废鱼网等原料。
隋唐时期,
著名的诞生。在宣纸的主要产地安徽有这么一个传说:蔡伦的徒弟,在皖南以造纸为业,他一直想制造一种特别理想的白纸,用来替师傅来画像修谱。但经过许多次的试验都不能如愿以偿。一次,他在山里偶然看到有些檀树倒在山涧旁边,因,被水浸蚀得腐烂发白。后来他用这种树皮造纸,终于获得成功。由此可以断定:利用树皮制造宣纸,在唐朝时候就比较盛行了。
唐代在前代染黄纸的基础上,又在纸上均匀涂蜡,经过砑光,使纸具有光泽莹润,艳美的优点,人称硬黄纸。还有一种硬白纸,把蜡涂在原纸的正反两面,再用卵石或弧形的石块碾压摩擦,使纸光亮,润滑,密实,纤维均匀细致,比硬黄纸稍厚,人称硬白纸。另外政治家填加矿物质粉和加蜡而成的粉蜡纸;在粉蜡纸和色纸基础上经加工出现金,片或粉的光彩的纸品,称做金花纸,银花纸或金银花纸,又称或洒金银纸;还有 色和花纹极为考究的,它是将纸逐幅在刻有的纹版上进行磨压,使纸面上隐起各种花纹,又称花帘纸或纹纸,当时四川产的砑花鱼子笺,备受文人雅士的欢迎。另外,还出现了经过简单再加工的纸,著名的有,等染色纸,经纸,以及各种各样的印花纸,,杂色流沙纸,金粉龙纹纸等。
同时,由于发明了雕版刷术,大大刺激了造纸业的发展,造纸区域进一步扩大,名纸迭出,如益州的黄纸,杭州,婺州,,越州的藤纸,均州的大模纸,蒲州的薄白纸,宣州的宣纸,硬黄纸,韶州的竹笺,的滑薄纸。唐代各地多以皮,皮,楮皮,桑皮,藤皮,木芙蓉皮,青檀皮等作为造纸原料,这种纸纸质柔韧而薄,纤维交错均匀。
五代两宋时期
五代制纸业仍继续向前发展,歙州制造的澄心堂纸,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认为是最好的纸;此纸"滑如春水,细密如,坚韧胜,明快比剡楮"。这种纸长者可五十尺为一幅,自首至尾匀薄如一宋代继承了五代的造纸传统,出现了很多质地不同的纸张,纸质一般轻软,薄韧,上等纸全是江南制造,也称江东纸。纸的再利用开始于南宋,以为原料再造新约,人称或熟还魂纸,具有省料,省时,见效快的特点。
元明清时期
元代造纸业凋零,只在江南还勉强保持昔日的景象。
到了明清,造纸业又兴旺和创新。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推崇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色以鲜明静穆为主,如康熙、时期的粉蜡纸,印花图绘染色花纸等,纸的制作,到了清代,已到了完美绝伦的地步。清代的造纸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了。
明代,造纸业才又兴旺发达起来,主要名品是宣纸,,宣德纸,潭笺。
清代宣纸制造工艺进一步改进,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纸。各地造纸大都就地取材,使用各种原料,制造的纸张名目繁多,在纸的加工技术方面,如施胶,加矾,染色,涂蜡,砑光,洒金,印
花等工艺,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推崇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 色以鲜明静穆为主。康熙,乾隆时期的粉,如描金银图案粉蜡笺,描金考蜡笺,五彩描绘砑光蜡笺,印花图绘染色花笺,三色纸上采用粉彩加蜡砑光,再用或画出各种图案。笺纸的制作在清代已达到精美绝伦的程度。
另外,我国从晋代开始朝廷就从邻国接受贡纸,如进贡的侧理纸(或称苔纸),是以海苔为原料,加上味甘,大温,无毒的侧理制成的越南纸。朝鲜进贡的高丽纸,鸡林纸为历代统治者所喜爱。到清代则有朝鲜的丽金笺,金龄笺,镜花笺,竹青纸,越南的,日本的雪纸,奉书纸,西方的纸,云母纸,漏花纸,各色笺纸,回回各色花纸等。
纸张、纸板及加工纸的统称。是供书写、记录、印刷、绘画或包装等多种用途的片状纤维制品。由悬浮在水中的纸浆,在造纸机成形网上沉积成错综交织的纤维层,再经压榨、干燥之后所制成。
用石头制纸的技术,原理就是将石头的主要成分“碳酸钙”研磨成超细微粒后吹塑成纸的。这个技术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但是在全球号召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这一“时尚”的环保概念重新被人们重视。
石头纸新技术,是以地壳内最为丰富的矿产资源碳酸钙为主要原料,以高分子材料及多种无机物为辅助原料,利用高分子原理和填充改性技术,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一种可逆性循环利用,具有现代技术特点的新型造纸技术。石头纸技术,是国内领先世界先进的新技术。该技术的诞生,既解决了传统造纸污染给环境带来的危害问题,又解决了大量塑料包装物的使用造成的白色污染及大量石油资源浪费的问题。
纸的品种很多,分类方法也不一致,习惯分类方法有3种:
1、按生产方式分为和机制纸。
以手工操作为主,利用帘网框架、人工逐张捞制而成。质地松软,吸水力强,适合于水墨、绘画和印刷用,如中国的宣纸。其产量在现代纸的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很小。机制纸是指以机械化方式生产的纸张的总称,如、等。
2、按纸张的厚薄和重量分为纸和。
两者尚没有严格的区分界限。一般以每平方米重200g以下的称为纸,以上的称为纸板。纸板占纸总产量的40~50%左右,主要用于商品包装,如、包装用纸板等。国际上通常对纸和纸板分别进行统计。
3、按用途可分为:包装用纸、印刷用纸、工业用纸、办公,文化用纸、生活用纸和。
包装用纸:白板纸、、牛卡纸、牛皮纸、瓦楞纸、、茶板纸、羊皮、鸡皮纸、卷烟用纸、、纸杯(袋)原纸、淋膜纸、、防油、防潮纸、、、商标、标签纸、、黑卡纸、色卡纸、双灰纸、灰板纸;
印刷用纸:、、、、、、、书刊纸、道林纸、米黄色道林纸、象牙白道林纸;
工业用纸(主要指还要经过加工制成书写、包装等特殊用纸):离型纸、碳素纸、绝缘纸、滤纸、试纸、、压板纸、、浸渍纸、砂纸、;
办公、文化用纸: 描图、绘图纸、、艺术纸、复写纸、传真纸、打印纸、复印纸、相纸、宣纸、热敏纸、彩喷纸、、硫酸纸;
生活用纸:、、、、、湿巾纸;
: 装饰原纸、水纹纸、、金银卡纸、花纹纸、防伪纸。
一般分为平板和卷筒两种。平板纸主要用于逐张使用,如供平台印刷和书写、绘画等用纸。主要供连续性加工机械使用,如供轮转机印刷,机连续制袋,卷烟机连续包制卷烟等。
供印刷用纸的幅度一般要求与印刷机系列相匹配。卷筒幅宽过去以787和1092mm及其倍数为主,随着印刷机印幅的改变,现逐步采用以880mm以其倍数为主。卷筒纸外径一般为750~850mm。平板纸的长宽比为0.72。习惯上以500张为,若干令纸打包成为一件,每件重量不超过250kg。其他纸张则由于各种使用要求不同,定有不同的规格标准,或按订户要求的特殊规格生产。
现行一般的纸张印刷规格如下:
正度纸张:787×1092mm
开数(正度)尺寸单位(mm)
全开781×1086
2开530×760 3开362×781
4开390×543 6开362×390
8开271×390
16开195×271
注:成品尺寸=纸张尺寸-修边尺寸
大度纸张:889×1194mm
开数(正度)尺寸单位(mm)
全开844×1162
2开581×844 3开387×844
4开422×581 6开387×422
8开290×422
注:成品尺寸=纸张尺寸-修边尺寸
常见开本尺寸(单位:mm)
开本尺寸:787 × 1092
对开:736 × 520
4开:520 × 368
8开:368 × 260
16开:260 × 184
32开:184 × 130
开本尺寸(大度):850 × 1168
对开:570 × 840
4开:420 × 570
8开:285 × 420
16开:210 × 285
32开:203 × 140
横版:90×55mm&方角& 85×54mm&圆角&
竖版:50×90mm&方角& 54×85mm&圆角&
方版:90×90mm 90×95mm
IC卡 85×54MM
三折页广告
标准尺寸:(A4)210mm × 285mm
普通宣传册
标准尺寸:(A4)210mm × 285mm
标准尺寸:220mm × 305mm
标准尺寸:540mm × 380mm
标准尺寸:8开376mm × 265mm
4开540mm × 380mm
标准尺寸:400mm × 285mm × 80mm
信纸便条:
标准尺寸:185mm × 260mm 210mm × 2
网上流传一张纸对折不可能超过7次,其实一张纸是可以对折无数次的,只不过取决于纸的长度,宽度和质地。
纸性能指标
对不同品种的纸张要求具有与其主要用途相适应的性能指标。根据不同用途;分别以专用仪器按标准检测以下各类性能。
物理性能指标
① 定量:每平方米的重量,以g/㎡表示。如文化印刷用纸定量一般为32~80g/㎡,纸板的定量一般为200~400g/㎡。
② 厚度:在两测量板间,施加100kPa压力下,直接测量的厚度,以mm表示。
③ :表示纸张结构松紧的程度,每立方厘米纸的重量,以g/cm^3表示。同一定量的纸,厚度大的纸质就疏松。
④ 多孔性和透气度:一般纸张中含有70%的孔隙。透气度是以一定面积的纸张在一定真空度下,每分钟透过的空气量或透过一定空气量的时间,分别以ml/min或s/100ml表示。
⑤:纸张浸水后或在不同温度下增湿或减湿后,相对的变化,以尺寸的增或减对原试样尺寸的百分率表示。胶印纸对伸缩率要求较高。
⑥ 强度:纸张受外力作用,达到破坏点所反映出的一些具体数值。主要有抗张强度及其断裂时的、、、、刚度等。各项强度指标对尤为重要。⑦:一般在130~255.5℃。
光学性能指标
① 白度:白色或接近白色的纸表面对蓝光的反射率,以相对于标准氧化镁板反射率的百分率表
② 不透明度:以单张在“全吸收”的黑色衬垫上的反射能力,与完全不透明的若干张试样的反射能力的百分比率表示。
③ 透明度:光线透过纸的程度。以试样能线条的最多的层数表示。光学性能指标对印刷纸和描图等比较重要。
化学性能指标
① 水分:纸中含有在100~105℃下可蒸发的水分重量,以对纸重的百分率表示。
② 灰分:纸经灼烧后的残渣重量对纸样绝干试样重量的百分率表示。
③ :纸样在95~100℃的蒸馏水中浸泡1小时后,其水抽提液得的pH值。这些化学性质指标对电气及技术用纸尤为重要。
① (耐水度):纸张表面防止书写时墨水渗透扩散的性能,对书写纸很重要。以鸭嘴笔蘸特制的墨水,在纸上划线,以不扩散和不渗透的线条的最大宽度(mm)表示。
② :在一定真空度下,一定容积的空气通过在一定压力下的试样表面与玻璃面之间的间隙所需的时间,以秒表示。
③ 表面强度:为防止纸张掉毛糊版,要求具有较好纸页表面强度。以蜡棒加压纸张至拉附纤维为止的蜡棒级数,也可用印刷适用仪测量其拉毛速度表示。、描图纸则测其耐擦力,均系对纸张表面组织结合强度的检测。一定压力下的试样表面与面之间的间隙所需的时间,以秒表示。
除以上诸性能外,其余技术用纸中还有许多特殊性能的检测要求。如电气的、、介质损耗,的燃烧速度,隔热纸的,过滤纸对流体的阻力系数及对过滤物的截留系数,生活卫生用纸的柔软度、吸收性等均为质量的重要性能指标,需按规定标准进行检测以评价其使用性能。
纸发明使用
纸在中,较之笔、墨、砚晚出。古今中外,公认为东汉初期的宦官是造纸术的发明人。
据的《后》记载:"蔡伦,字敬仲,人也。……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这是历史文献中最早的关于造纸术的记载。从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使用的原材料是树皮、麻头、旧布、渔网等价格低廉的物料,这样造出的纸成本低,很快就得到了推广应用。但是,在也有一些记载了蔡伦之前就有纸张使用的例证。例如,在的《》中,就记载了公元前12前用纸包药事例。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在甘肃天水、马圈湾烽燧遗址和敦煌甜水井汉悬泉邮驿遗址出土的西汉纸,以现存实物证实了远在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西汉就已出现了纸张的使用。这大约比蔡伦发明造纸术要提前170年左右。
从以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早在西汉时期就发明了纸张,当时的纸张质量较差;不能用于书写,到了西汉后期,纸张的质量才有提高。而蔡伦正是在此造纸术的基础上,对原材料、工艺进行了改进,制造出了质量很高的纸,特别是蔡伦扩大了造纸的原料,而且为以后广用各种植物纤维造纸提供了条件。
早期纸的使用
西汉劳动人民所造的纸并经过东汉的改进以后,已经能满足书写的要求。对于蔡伦来说,改进的目的就是用来取代木牍、竹简、缣帛等书写、记录文字的材料,由于纸质轻,价格低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东汉末年,山东人左伯,就是一个以造纸精美而闻名,当时的书法家都十分推崇左伯的纸,这就是说,在东汉末年,造纸技术大大提高。[2]
公元2世纪4世纪,是竹简、缣帛和纸张并用的时期,由于纸张的质量和产量不断提高,纸张作为写字用的材料,其使用的比列也越来越大,在这个时期,纸张已成为文人不可缺少的写字材料。总之,在纸张得到广泛应用之后,使书有重时大的减轻,从而完全取代了过去的写字材料。
早期的造纸方法
有关中国古代造纸的方法,历史上记载很少,但就纸的制作工艺及其原理,发明迄今两千年来,并无多大实质性变化。总结起可归纳以下几点:
一是将砍伐来的植物,比如麻类植物,用水浸泡,剥其皮,再用刀剁碎,放在锅里煮,待晾凉后再进行浸泡、脚踩,用棍棒搅拌,使其纤维变碎、变细。
二是掺入辅料,制成。
三是用抄纸器(竹帘之类)进行抄捞、晾干,即可制成为纸。
纸虽然出现较早,但真正用于书写和推广使用是在蔡伦造出质地优良的“”之后。公元404年,东晋桓玄帝曾下令废简用纸,使纸的应用日益推广和普及。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历史上任何一项重大的发明,都不是偶然的,都具有从设想,到雏形,到完善的发展过程。蔡伦之前虽然有纸,但这无损于蔡伦作为重大改良者和完善造纸术这一发明的发明者的丰功伟绩。是蔡伦的发明创造,使纸进入了它的实用阶段,并迅速、广泛地推广开来,为完善印刷术和促进印刷术的发展提供了物美、价廉、而又易得的承印物。蔡伦的功绩和他作为完善造纸术这一伟大发明的发明家的光辉形象是不容抹煞的。
综上所述:笔的发明和改进,使得中国的文字向着简化、工整、规范和易于镌刻、复制的方向发展;织物、纸和墨的发明、发展和应用,为印刷术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承印和转印材料;以手工雕刻和转印复制技术为基础的盖印和拓印以及织物印花技术的不断完善和结合,为印刷术的发明奠定了技术基础;社会的进步、文化事业的发展,造就了发明印刷术的和客观要求。这四者的具备和结合,使得印刷术的发明成为历史的必然,至隋、唐时期开始推广应用了。
纸造纸过程
一般印刷纸的生产分为和造纸两个基本过程,制浆就是用机械的方法、化学的方法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把植物纤维原料离解变成或漂白纸浆。造纸则是把悬浮在水中的纸浆纤维,经过各种加工结合成合乎各种要求的纸。
一般需贮存足够用4~6个月的原料,使原料在贮存中经过自然发酵,以利于制浆,同时保证纸厂的连续生产。经备料工段把、麦草和木材等原料切削成料片(供生产)或木断(供生产磨),再把小片原料放到蒸煮器内加化学药液,用蒸汽进行蒸煮,把原料煮成纸浆,或把木断送到磨木机上磨成纸浆,也可经过一定程度的蒸煮再磨成纸浆。然后用大量清水对纸浆进行洗涤,并通过筛选和净化把浆中的粗片、节子、石块及沙子等除去。再根据纸种的要求,用漂白剂把纸浆漂到所要求的白度,接着利用设备进行打浆。然后在纸浆中加入改善纸张性能的填料、胶料、等各种辅料,并再次进行净化和筛选,最后送上经过网部滤水、压榨脱水、烘缸干燥、压光卷取,并进行分切复卷或裁切生产出卷筒纸和平板纸。如果生产要生产,则需要干燥中部或生产成卷筒纸后经而实现。
除以上基本过程外,还包括一些辅助过程,如蒸煮液的制备、漂液的制备、胶料的熬制及蒸煮废液和废气中的化学药品与热能的回收等。
卫生纸的新造纸技术
由于造纸技术的不断突破,目前,美国的一家卫生纸制造厂引用了这样一种新造纸技术;制造卫生纸的原料为用过的书写纸和废弃的打印纸,先将它们捣碎制成纸浆。然后进行纸浆过滤,再将其进行逐渐粘合和抽水处理,最后进行切割包装。这些工序做完后,制出的卫生纸就又可以进行二次使用了。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废物利用、节省资源,而且制出纸的过程也比传统工序简练。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之一。纸的发明,极大地方便了信息的储存和交流,对于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造纸术发明以前,人们把字刻写在龟甲、兽骨、竹片、木片和上。甲骨、木片很笨重,用起来不方便;绢帛太贵,一般人用不起。大约在西汉初期,人们用大麻和造出了纸。这种早期的纸比较粗糙,不太适合写字。
到了18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在朝廷做官的,经过长期的试验,改进了造纸方法。他用树皮、破布、破鱼网等多种植物纤维作原料,加水蒸煮,捣烂成浆,再均匀地摊在
细帘子上晾干,造成了一种薄薄的纸。这种纸便于写字,而且便宜,受到了人们的欢迎。蔡伦在造纸术方面的贡献是巨大的。 东汉以后,造纸技术得到不断的改进,竹子、稻草、甘蔗渣等都逐渐成为造纸原料。因为原料不同,纸也有了各种不同的种类和用途。安徽省宣州生产的宣纸,就是闻名中外的上等纸张,是用于、绘画的珍品。
造纸术在三世纪初传入越南;七世纪初传入朝鲜、日本、印度。造纸术可能在7世纪以前就已经西传至西亚地区,早在公元650年造纸术就传入中亚的。到了公元707年纸张已在被阿拉伯人使用。794年出现由中国工匠建立的造纸作坊,造纸术由此传到阿拉伯地区。公元800年世纪传入埃及,逐渐取代[3]
,到十世纪中,完全取代莎草纸。12世纪初传入西班牙,最初由阿拉伯人在萨蒂瓦建立了造纸厂,1157年基督徒在比达隆建立造纸厂。意大利在12世纪就用阿拉伯人输入的纸,到1268年才在布里亚诺建立第一座造纸厂,其后,在1293年、、等地相继出现造纸厂。14世纪传入法国,1348年出现法国第一家造纸厂。德国从十三世纪已经由意大利进口纸张,1390年在意大利人协助下在乌尔曼·施特罗梅尔建立第一座造纸厂。荷兰在1586年在建立造纸厂。英国在14世纪初由意大利进口纸张,1495年约翰·泰特(John Tate)在芬·迪顿建立第一所造纸厂,到了17世纪末,英国约有百来家造纸厂。俄罗斯在1575年建立第一家造纸厂,到18世纪初,俄罗斯已有23家造纸厂。美洲第一家造纸厂建立在附近的库尔华坎,美国第一家造纸厂于1690年在附近建立,1729年英国人在费城附近的切斯特克里克建立著名的“长春藤造纸厂”。1803年美国人在加拿大省的圣安德路斯镇建立第一家造纸厂。[4]
关于与造纸术的关系,当今有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他是造纸术发明者,第二种意见认为西汉初已用纸代简,蔡伦只是造纸术革新者。现在看来第二种意见是正确的,因早在蔡伦200年前的西汉初即已有用于书写的麻纸。蔡伦的贡献是组织并推广了高级麻纸的生产和精工细作,促进了造纸术发展,但“造意用树肤以为纸”者,倒有可能是蔡伦或其尚方下属。皮纸用树皮纤维制成,其技术难度比麻纸更大。蔡伦的贡献就在于使皮纸生产在东汉发展起来。麻纸及皮纸是汉代以来1200年间中国纸的两大支柱,中国文化有赖这两大纸种的供应而得以迅速发展。
纸生产成分
纸生产过程
提取石灰石中的,然后将矿石磨成高钙目的超细粉,随后进行第二道工序,将85%改性碳酸钙添加上15%的添加剂制成母粒,最后通过挤压吹膜设备制成纸或袋。
地球卫士石头纸技术在整个生产过程无需用水,不需要添加强酸、强碱、漂白粉及众多有机氯化物,比传统造纸工艺省去了蒸煮、洗涤、漂白等几个重要的污染环节,从根本上杜绝了造纸过程中因产生“三废”而造成的污染问题。同时由于以价格低廉的矿石粉为主要原材料,成本比传统纸张低20%~30%,价格也低10%~20%。
石头纸产品应用领域极其广泛,可应用于一次性生活消耗用品,比如垃圾袋、、食品袋、密实袋、餐盒、脚套手套、台布、雨衣、防尘罩等;也可应用于文化用纸,比如、书写纸、广告装潢纸、道林纸、、膜造纸、、招贴纸、、邮封纸、香烟纸、、新闻纸等;还可应用于建材装饰(比如装饰壁纸等);还可应用于等领域,比如化肥袋、袋、米面袋、服装袋、各种、纸盒纸箱等;还可应用于方面,比如野外作业用纸、水下作业用纸、矿下作业用纸、军事特殊用纸等。可以说应用领域非常广泛,而且随着石头造纸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升级,应用领域还将更大。石头纸产品的成本比可替代产品低20%~30%,有着极强的竞争力,市场前景非常看好。
由于纸及纸板消费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GDP增速下降,将对纸及纸板消费增长将产生影响,我们预计明年上半年造纸行业景气仍将下行,随着预期中下半年大环境的趋暖将有所改善。受经济波动影响较小、需求相对稳定;的压力来自出口减少、新增产能;景气受新产能冲击影响景气下滑最显著;新闻纸走出低谷还待时日;受经济波动影响显著,景气下行仍将持续。
由于纸业需求萎缩、高库存、运费下降及汇率因素,纤维原料价格9月以后出现回落,木浆价格回落15%,废纸价格回落60%,预计浆价将在重心下移后趋稳。纤维原料价格下降利于企业降低成本。
《》、《造纸行业产业政策》、新《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增值税改革将有利于龙头企业的发展。
展望2010年的中国纸业,将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进一步巩固纸业大国的地位并更加接近于纸业强国的条件:行业平均经济效益指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出口量达到世界出口总量的5%。走向世界,既是中国纸业面向2010年的发展战略,也将是中国纸业发奋图强的必然结果。
纸污染过程
造纸工业污染与防治
造纸工业在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毒性物及噪声等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其进行控制、防治或消除处理,使周围环境不受或少受影响,已成为造纸工业一项重要内容。造纸工业以水污染最为严重,用、排水量大(一般每吨浆和纸约用水300吨以上),废水中有机物含量高,生化需氧量()高,悬浮物()多,并含有毒性物,带色有异味,危害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影响工农畜牧业和居民用水与。长年积累,悬浮物会淤塞河床港口,并产生硫化氢有毒臭气,危害深远。
污染源:造纸工业主要工艺流程为备料、制浆、碱回收、漂白、抄纸等。原料制备过程中产生粉尘、树皮、木屑、草末;制浆和碱回收、漂白过程中产生废气、粉尘、废水、石灰渣等;抄纸过程中产生的白水,都含有。造纸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可分为水污染、大气污染和3类。
固体废弃物:有腐浆、浆渣、树皮、碎木片、草、草根、草末、含硅白泥、石灰渣、硫铁矿渣、煤灰渣等,它们侵占场地,沥滤出来的浊水污染水体和地下水源。噪声公害,也是造纸工业的一大问题。
污染防治 可分厂内就地无害化处理和厂外废水处理两类。
① 加强备料(除尘、除泥沙、去皮、去髓等),采用,减少备料车间粉尘污染,收集废料,燃烧回收热能,如使用树皮、木屑、草末烧锅炉;
② 节约用水,白水回收,一水多次重复使用;
③ 提高蒸煮黑液提取率,加强管理,增加逆流洗浆段数,减少随洗后浆带走的蒸煮黑液量,并采用完善的蒸煮废液回收化学品和热能的技术,如碱回收,以及其他的废液综合利用技术;
④ 采用二氧化氯或氧碱法漂白,或漂白,以减少废水中氯化木素、氯酚等毒性物的排放;
⑤ 污冷凝水采用汽提法净化后回用,减少废水中还原硫和可溶性有机物排放量;
⑥ 收集跑冒滴漏黑液、绿液、白液,用控制测量其浓度,自动送回相应的槽缶,减少排污;
⑦ 回收流失纤维,减少废水中悬浮物的含量;
⑧ 提高松节油硫酸盐皂的回收率,减少毒性物的排放;
⑨ 处理固体废弃物,采用燃烧回收热能、综合利用和填坑3种处理方式;
⑩ 处理粉尘,可用电除尘、水膜除尘和旋风分离器等设备;大气污染处理,收集各车间臭气,包括污冷凝水汽提出来的臭气,经冷却、脱水、防爆等措施,送锅炉、碱回收炉或石灰窑燃烧处理;治理噪声,采取消除振动、隔音措施及改用低噪声设备。
厂外废水处理
全厂总排出口的废水在排入水体前,进行一级或二级处理,然后排入水体,或将废水用于灌溉,利用土壤和废水。一级处理主要是去除悬浮物,有沉淀过滤及气浮等方法,个别厂在废水中加絮凝剂,可去除部分溶解性胶体有机物,如木素和色素等。一般一级处理可去除80~90%SS和20%BOD5。二级处理为生化处理,主要去除BOD5。中国有少数厂已应用此法,计有氧化塘、生物滤池、生物转盘和(包括吸附再生式、加速式、接触氧化式)。一般二级处理可去除60~95%BOD5。工业发达国家,有个别厂进行废水三级脱色净化处理,使达到饮用水的水平,但费用昂贵。
发达国家对废水中、悬浮物的控制,已有成熟经验,并趋向于加强厂内处理,减少厂外的二级处理。厂外处理也趋于区域性的联合治理,减少各厂的单独处理,并以该区域的环境容量作为治理的准则。对废气、废渣和噪声治理,也达到一定水平,而研究解决多种毒性物,特别是漂白废水中氯化酚类的慢性中毒作用,在生物体内的转化蓄积作用,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等成为重点研究对象。从长远环境保护工作来看,毒性物的危害,是造纸工业污染的一大隐患。另外由于环境保护要求日益严格,能源紧张,治理费用提高,利润减少,促使研究、发展少污染和无污染的生产工艺。多种新工艺、新设备和带有革命性的变革措施,如氧碱法制浆和漂白,直接碱回收,溶剂制浆,生物法制浆等,都在研究和发展中。
纸纸的成份
造纸的原料主要是植物纤维,原料中除含有纤维素、、木素三大主要成分外,尚有其他含量较少的组分,如树脂、灰份等。此外还有硫酸钠等辅助成分。
纸张中除了植物纤维,还需要根据不同纸材添加不同的填料。比如铜系抗菌纸就是将铜离子复合在(俗称)的第一单体丙烯腈上,制得改性腈纶,然后再将改性腈纶配加到植物纤维中,配上各种用途的纸,即可制得抗菌纸。 而2010年环保呼声日益高涨,制纸厂纷纷推出了加入不同百分比的成分的纸,有100%再生纸,亦有只加入50%再生纸成分的纸张,适合不同客户的需求。再生纸来自于废纸,经过消毒、碎浆等处理后可以再度利用。碎浆系统的目的都是将废纸完全碎解而不损伤纤维,不打碎非纸成分。
原料的化学成分 中主要含有
在棉花中,纤维素的含量在90%以上;木材、芦苇、荻苇中也含有40~50%的纤维素。从造纸角度看,在制浆过程中应极力设法保留纤维素,以提高纸浆得率和纸张强度。
2、半纤维素
在植物纤维原料中,阔叶木和草类原料中的半纤维素含量可高达30%左右;而在针叶木中一般只含有20%左右;在棉花中含量更少。为了提高制浆得率和纸张强度,在制浆过程中也要尽量多保留一些半纤维素。
在针叶木材中,木素含量占30%左右,而草类原料一般含20%左右,棉花、亚麻则不含木素。
化学制浆就是用化学药品使细胞之间粘结物质溶去一部分,使纤维互相分离成浆。原料中含木素愈多,则制浆愈困难,所要消耗的化学药品也愈多。
次要成分: 植物纤维原料中除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素三大主要成分外,尚有其他含量较少的组分,如树脂、灰份等。在一般常用的原料中含量不大,对造纸不会造成太大的困难。但若含量过多,对某些有特殊要求的纸张则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除去。
1、树脂、脂肪 一般的原料含量较少,都在1%以下,但在松属木材中含量较多,它们的粘性较大,容易粘结成团,如粘在和上,造成抄纸困难,在纸上则形成透明的树脂点,降低了纸的质量。它们易与碱作用生成肥皂,而溶于水中,所以含树脂多的松木一般都用碱法制浆,以减少它们的危害。脂肪一般危害不大,也可以被皂化溶出。
2、淀粉、果胶 淀粉为细胞腔内的贮存物质,含量不多,易溶于热水,对制浆造纸没有什么影响。一般原料中含果胶不多,它们易被稀碱液分解溶出。在植物中以果胶酸盐的形式存在,被认为是植物中灰份的来源。亚麻等韧皮纤维细胞介质主要是果胶质,只需要少量的碱蒸煮即可脱胶。
3、、色素 一般的原料中含量较少不致为害,它们易被热水抽出。但含量较多时应事先设法抽出,否则使纸浆的颜色变深不易漂白。
4、灰份 灰份是植物纤维原料中的无机盐类,主要是钾、钠、钙、镁、硫、磷、硅的盐类。木材中的灰份都在0.2~1.0%之间,草类原料中灰份稍高一些。一般纸张对原料中的灰份含量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但在生产电器绝缘纸时,必须除去灰份才能达到一定的。草类原料中,尤其是稻草灰份高,灰份中的SiO2()的含量较高,造成了碱回收的困难。减少或消除回收中的干扰,这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纸纸的影响
两晋时期的纸比之前代有明显的进步,表现在白度提高、表面更平滑、结构较紧密,纸质细薄且有明显的帘纹。晋代造纸术的进步及纸的质量的提高,可以从当时的文人咏纸的诗赋中看出。例如,晋人在《纸赋》中写道:“夫其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真。含章,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己新。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屈可伸,能幽能显。”这是说,麻纸由破布做成,但洁白受墨,物美价廉,写成书后可以舒卷。如果说书写材料在汉代还是帛简并用,纸只作为新型材料尚不足以完全取代帛简,则这种情况在晋代已经发生根本变化。由于能造出大量洁白平滑而方正的纸,人们就无需再用昂贵的缣帛和笨重的简牍,逐步习惯于用纸书写,最后彻底淘汰了简牍。东晋的统治者已明令用纸作为正式书写材料,凡朝廷奏议不得用简牍,一律以纸为之。
例如(公元369~404年)废而自称为帝,改国号为楚,随即下令曰:“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考古发掘表明,西晋墓葬或遗址中所出土文书虽多用纸,然时而有简出土,但东晋以降,便不再出现简牍文书,而全是用纸了。当时不但用纸抄写书及公私文件,佛教、道教的兴起也耗去大量纸张。如所楚这时期经卷多为佛经,其所耗纸量可能比抄写非宗教著作还多。
晋代纸的种类已经很多,按原料分有麻纸、皮纸、苔纸等。尤其是晋代皮纸盛况空前。西晋《博物志》云:“剡溪古藤甚多,可造纸,故即名纸为剡藤。”长期隐居在那一带的就曾向求过牋纸。“为会稽令,谢公就乞牋纸,库中唯有九万枚,悉与之。桓云,逸少不节。” 求纸数量之多,充分说明当时书法之兴盛。
按色彩来分,晋代的纸则又有白色、青色、绿色、黄色等之别。如《初学记》卷二十一引应德詹《》称:“(桓)玄令平准作青、赤、缥、绿、桃花纸,使极精,令速作之。”又《邺中记》云:“诏书以五色纸,著口中。”
这里提到的色纸又青、赤、缥、绿、桃花等色纸。晋人在造纸时将白色矿物细粉用胶粘剂均匀涂刷在纸面,再以石砑光。这样既可以增加纸表的白度、平滑度,又减少透光度,使纸表紧密,吸墨性好,比较适于做书。晋人还发展了纸张的染色技术,这不但增添了纸张的外观美,有时还有改善纸的性能的实际效果。当时最常用的色纸是染黄纸,黄纸广泛在公私场合使用,尤其是宗教信徒抄写佛经、多以黄纸。
这种黄纸有以下几种优点:首先此纸能驱虫防蛀,延长书的寿命,又有书香之气。其次黄色不刺眼,可以常时间阅读而不伤目。如有笔误,又可用雌黄涂后再写,便于校勘。所谓“信笔雌黄”即由此而来。再者黄色表示庄重、典雅,是五色中的正色。在写经中有不少这类实物。大书法家王羲之、也爱用黄纸写字。用黄纸著书的风气至南北朝时仍继续流行。
晋代纸张的尺幅,北宋人(公元958~996年)《》云:“晋令作纸,大纸(广)一尺三分,长一尺八分。小纸广九寸五分,长一尺四寸。”换算后,晋代大纸为31.3厘米×43.4厘米,小纸22.9厘米×33.7厘米。但我们对出土的实物测量后所得的尺寸比苏易简所述略有差异。1977年新疆出土公元384年的一张完整纸,幅面的长宽分别是35.6和23.4厘米。这是晋代时的小纸,但仍比汉代的纸大。经过专家研究、测量,晋代的纸尺寸大致分为大小两种,大纸直高一般在26~27厘米之间,横长一般在42~52厘米之间,小纸直高一般在23.5~24厘米之间,横长一般在40.7~44.5厘米之间。从上述数据可以知道晋代纸的尺幅多为长方形,很少见后世的大幅纸。由于纸幅尺寸较小,则多用于书写。晋代书法手扎之风盛行,这大概与当时纸张的尺寸有着一定的联系吧。
纸的普遍使用,不但促进了书籍文献资料的猛增和科学文化的传播,而且促进书法艺术的发展、繁荣和汉字字体的变迁。在一片窄而坚硬的简牍上写字,笔锋受书写材料空间及质地所限制而不能充分施展。但用洁白平滑又柔韧受墨的大张纸上挥毫,情况就根本改观了。晋代之所以出现王羲之、王献之那样杰出的书法家,纸的普遍使用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晋以后字体由过渡到楷隶,直至形成如今通行的楷书,也因而得到发展,汉字字体的变迁也因用纸而引起,因为在纸上可以随心所欲地挥毫,没用任何限制。
纸纸的传播
造纸为我国古代之一。早在1800多年前,造纸术的发明家即使用树肤(即树皮)、麻头(麻屑)、敞布(破布)、破鱼网等为原料制成“’,于公元105年献给东汉和帝,受到高度赞扬。造纸术的发明对中国和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造纸术发明的初期,造纸原料主要是破布和树皮。当时的破布主要是,品种主要是苎麻和大麻。据称,我国的棉是在东汉初叶,与佛教同时由印度传入,故用于纺织应是更晚一些的事了。另外当时所用的树皮主要是构皮(即皮),对枸皮纸曾有“”之称。
纸魏晋南北朝
公元3~5世纪,纸的品种、产量、质量都有增加和提高,造纸原料来源更广。史书上曾论及到这时期一些与原料有关的纸种名称,如写经用的和,枸皮做的皮纸,藤类纤维做的,桑皮做的桑根纸,稻草做的草纸等。由此看来我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麻、枸皮、桑皮、藤纤维、稻草等已普遍用作造纸原料。
另外史书上还有提到有关蚕茧纸、苔纸、发笺纸、侧理纸等名词,那么是否当时曾用、毛发等造纸呢?笔者根据这类纤维的特性来看,认为不大可能,毛发极少,成纸强度很低,不宜单独用来造纸,至于蚕茧纸和发笺纸之说很可能是一种象形名词,白净、细密的麻纤维纸表面形似蚕茧,可能就称其为蚕茧纸。假如在纸浆中加入少许着色的长纤维或毛发,给人以披发的感觉,故而可能就称其为发笺纸,形似青苔并且显绿色花纹者可能谓之苔纸,当然这只是一种推论,尚需送一步考据。
竹子作为造纸原料始于晋还是宋,尚有不同的看法。南北朝书法家的一封信中曾说“作箔纸……取其流利,便于行书”,所渭箔纸即嫩竹纸。据考据,张茂是东晋人,看来用竹子造纸可能是初始于晋,但用量很少。
我国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空前繁荣,造纸业也进入一个昌盛时期,纸的品种不断增加,生产出许多名纸及大量艺术珍品。造纸原料以树皮使用最广。主要是楮皮、桑皮,也有用沉香皮及树皮的记载。藤纤维也广为使用,但到晚唐时期,由于野藤大量被砍伐,有无人管理栽培,原料供不应求,[5]
一蹶不振,到明代即告消失。
竹纸发展很快,后期的市场上十之七八是竹纸,用量之大可以想见,就产区而言有四川、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等,最盛之地当推浙江、四川。在工艺上宋代竹纸大多无漂白工序,纸为原料本色,除色黄之外,竹纸也有性脆的缺点。
竹纸的兴盛创造了历史新篇章,尤以福建发展最突出。使用了“熟料”生产及天然漂白,使竹纸产量快速提高。
由于造纸业的大发展,麻及树皮等传统造纸原料已不能满足需要,竹纸在清代占了主导地位,其他草浆也有发展,河南、山东、山西等地有人用麦草、蒲草。陕西、甘肃、宁夏有人用马莲草,西北用芨芨草,东北用[6]
。造些野生草类植物,在清代末期当地居民已用以制造粗草纸。我国用蔗渣造纸始于清末,在徐家坡设一造纸厂以蔗渣为原料,对此《》卷三八四有记载。清代草浆生产技木有了很大进步,用仿、皮浆的精制方法制取漂白草浆。著名的就是用一定配比的精制稻草浆和檀皮浆抄制而成,其生产工序一直延续至今。芦苇在清末也有使用。据光绪三十二年《》三卷3期载:“陈兴泰在汉口桥口地方,设一造纸厂,先后以芦浆(芦苇)、蔗渣、稻草杆等物,试造日用纸张,有成效”。
造纸术在我国由发明而发展,遍及全国。到公元7世纪初期(隋末唐初)开始东传至朝鲜、日本;8世纪西传入,就是后来的阿拉伯,接着又侍入巴格达;10世纪到大马士格、;11世纪传入;13世纪传入印度;14世纪到意大利,意大利很多城市都建了造纸厂,成为欧洲造纸术传播的重要基地,从那里再传到德国、英国;16世纪传入俄国、荷兰;17世纪传到英国;19世纪传入加拿大。
造纸术西传后所用的原料及工艺仍习我国之故,以麻和破布为主,不过欧洲的破布普遍是,成品纸不如中国产品柔顺薄韧,而且破布日感供不应求。到19世纪末,在欧洲产业革命的推动下,以木材为原料的机制纸迅速发展,并普遍认为木材是一种较好的造纸原料。我国在满清末年和初年也逐渐出现了机械化的造纸厂,木材和非木材原料均有使用。
纸纸的区别
复印纸与打印纸
打印纸,用于打印票据之类的。复印纸是我们常见的A4一类的纸,一般有70G和80G的。严格来讲两种纸可以通用,,也可用于针式打印机。
面巾纸与卫生纸
从生产流程方面讲卫生纸和面巾纸的原纸设备、环境、工艺基本是一样的。区别只是配方不同,因为国家检测的理化指标中抗涨强度、吸水性、柔软度都有明显的区别。比方说面巾纸可以放在水中然后挤干水分后还可以打开,这就是湿强剂的作用,在卫生纸中湿强剂是不用的,因为湿强剂不容易使纸张遇水后降解,从而会堵塞。而面巾中如果不加湿强剂;擦汗时就很容易满脸纸沫。
纸网络用语
网络用语中的“纸”字,多指“子”的谐音,较少有“智”或“指”的谐音。如:
1. 孩纸(子),听话。
2. 你纸(智)障啊。
3. 别碰我手纸(指)头。
4. 妹纸(子),汉纸(子),老纸(子)。[7]
.维基百科[引用日期]
.百度[引用日期]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维基百科[引用日期]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屠隆.《考盘馀事》 :金城出版社,2012年:卷二 纸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刷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