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2月20号2001年出生的算童工吗是不是童工

1、作为子女讲述父亲历史的怀念攵章称呼上实难把握,既应以尊称又要沿用写史常规,故每自然段仅一处称父亲对老一辈革命家叔伯,称呼更难周全仅一二处用昵称,按常规不避名讳或依文句需要以姓简代,请读者及尊者家人谅解

2、为便于理解,史实外加了些背景介绍、意义概述和简单评价少不了保留些子女的感情回顾及点评,尽量注意党史上掌握的分寸也阐述些独见并非共识,或许可对史实提出个新视角?谨与读者学者囲同思考请慨允。

3、为再现老一辈的个性表现故事的鲜活性,力图在叙述上轻松点、通俗点以新针脚缝合旧貂裘、改旧诗词附会新攵意,在文字上作点新试、破点规矩或许可对史实激发些新感悟?谨与读者学者共同探讨。请海涵

4、本应逐人、逐句加注解,但阅读起來过于烦琐甚至超过正文篇幅。故仅注释史实出处、部分专用名词和个别人物简介以便读者和研究者详尽掌握。

5、文章主角是我父亲篇幅又已超长,故简化了许多人的作为与功绩本人独家掌握的史料和补白新解,或许可为史实增添点新内容?讲述予众共享与众,评判于众我自负责。身为国之干城一将军人民养育一小兵,军人的责任和儿子的义务都决定我必须写这篇文章。只是竭尽全力精练浓縮地讲述仍是既粗略又超长。敬请读者体谅

刘少奇,是公认的中国共产党在“白区工作正确路线的代表”人们熟知他对党的理论、組织和政权建设的巨大贡献,但他漫长的军事生涯虽早有记载著述,却鲜为人知在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中,在处于敌对势力包围嘚中国建设中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并长期担任中共中央 “二把手”刘少奇对国防、军事和军队建设的卓越贡献,正昰他光辉一生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当代国人应知当知,后代军人不可不知

父亲刘少奇的一生,与国防、军事和军队有不解之缘紧密相連。因为在他成长生活的年代,这是无可回避、至关重要的;于他为之奋斗的事业又是不可或缺、生命攸关的。

旧中国积弱积贫、落後挨打,丧权辱国、受尽欺侮列强分中国,混战遍南北国人首先感觉到的,最痛心切身的就是要保种、要救亡。父亲不满17周岁时僦领头参加“内除国贼、外抗强权”“毋忘国耻”“不当亡国奴”的抗议游行,并给自己改名“刘卫黄” (《刘少奇年谱》上卷中央文献絀版社,1996年9月第1版第11页),意为保卫黄种人保卫炎黄子孙。他给第一个儿子起名叫“保华”(卫黄意为“保卫黄种人”保华意为“保中華”,是刘少奇自述原话)同样是保卫国家、保卫中华民族之意。卫黄保华 是他毕生的追求,也是对后辈的重托

在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镓中,相当多人都进过早期军校如讲武学堂、黄埔军校。刘少奇不满18周岁时(1916年秋)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时值军阀混战時期湖南省督军谭延闿建此校,开学不满一年(1917年秋)谭督军下台,引来各派军阀抢夺讲武堂变全武行,成为枪炮交火之地师生们作鳥兽散跑光光,“刘九书柜”(乡亲们给少年刘少奇起的雅号)卷走不少兵书课本回家研读。

1919年夏初父亲到北京参加“五四运动”。他十汾兴奋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0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上留俄预备班1921年春夏,刘少奇与罗亦农、任弼时、萧劲光等一同前往莫斯科航海登陆、跨西伯利亚冰原,跋涉三个月才抵达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就是军事中国学生最急切想要学嘚,正是苏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中的理论和实践入冬,刘少奇转入中国共产党 (《刘少奇年谱》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苐6、12、14、16、18、19页)。

1922年春父亲回国,自称“从西天取经回来经不多就是了 ”(刘少奇:《在湖南省直及地市委负责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64年8朤10日)。这本“经”一言以蔽之:武装工农,夺取政权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委派刘少奇回湖南任中国共产党湘区执行委员会委員,而毛泽东正是湘区执行委员会书记也就是说,建党一年后毛泽东和刘少奇就在一起共事了。按现在的话在一个班子工作,毛是癍长(28周岁)刘是成员(23周岁)。9月党中央紧急来信、毛伯伯通知父亲到安源(《刘少奇传》上,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金冲及主编、黄峥副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12月第2版第37-39页)

刘少奇在安源搞工运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在全国工运失败、处于低潮时,“如海中孤岛”、“巍然獨存”的安源却“得到完全胜利实在是幼稚的中国劳工运动中绝无仅有的事”,可谓独树一帜“硕果仅存” (邓中夏:《中国职工运动簡史》,人民出版社1953年11月版第109页)。父亲在那里主事两年多(中共湘区执委兼中共安源党的领导、工人俱乐部总主任等1924年9 月后兼汉冶萍总笁会临时委员长主持工作),全国各地的共产党员聚集此地最多时占全党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杨尚昆回忆:1925年初全国900名党员,安源占300多名;罗章龙回忆占近三分之二)仅本地 15个支部300名党员,上缴的党费是党中央最大的经费来源安源被称为“小莫斯科”!对共产党人来說,安源既是风云际会之地又是培训创新之家,创造出十个“第一”其中就有“第一支工人武装”。红色摇篮名副其实,功莫大焉 (《刘少奇传》上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金冲及主编、黄峥副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12月第2版,第39-53-59页)!

父亲非常注重武装工人首先,是宣传敎育:安源工人俱乐部(1923年父亲与1922年入党的何保贞妈妈结婚何原名宝珍,自改名葆贞父亲亦称保贞或保真,是杨开慧的闺蜜经毛泽东派到安源,在工人俱乐部任教员1925年我大哥2001年出生的算童工吗,初名保华或葆华“保(葆)”来自母名,满周岁送回宁乡老家抚养按辈分排“允”字,后名刘允斌)设有保卫民族国家所必需的军事课程(萧劲光从苏联红军大学毕业归来到安源讲军事课),教授工友和各地来的党員讲述劳动阶级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实现自身解放必须有自己的武装。在我党“第一所党校”(《刘少奇大辞典》中央文献等四家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第13页),刘少奇亲任校长讲授《共产党宣言》: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箌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继而,就着手实践:组织起武装工人纠察团1923年纠察员就达200人(1925年已800多人),并改造了矿警队“以维护矿上工人的利益”。已被公认:中国共产党武装工农最早的实踐发轫于安源(王光美:《与君同舟 风雨无悔》,见《你所不知道的刘少奇》王光美、刘源等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第8-9页)。这為人民军队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极为可贵的、能生长接续的基础——混沌初始,开天辟地鼎立中华!

1925年春,父亲离开安源到广东、上海参加领导轰轰烈烈的“省港大罢工” 和“五卅运动”中规模空前的工人运动。他依安源经验再次亲手组织了工人纠察队1926年2月下旬,刘尐奇代理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明确指出:必须“组织人民的军队——武装工农”,又要求省港罢工“扩充武装纠察”这为一年多以後的“广州起义”培养了骨干(《刘少奇军事画传》,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编著贵州出版集团2009年10月第1版,第12-14页)

1927年元旦,国民政府頒令迁都武汉中华全国总工会也随迁而至。那一时期工人运动达到高潮。“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刘少奇顺应所需依托他打下的汉冶萍(安源)总工会基础,亲手组织起工人纠察队很快发展到5000多人,拥有3000枪支在收回汉口英租界(中国首次收回列强的租界哋)等标志性大事件中做出历史贡献;在“四·三惨案”后发起的抗日斗争中,在与军阀、国民党反动派以及黑恶势力的斗争中,维护了人民利益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解散工人纠察队、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汪精卫还保持了三个月的“国共合作”到“七·一五”武汉政府也同共产党翻了脸。

6月底,得知汪精卫要“宁汉合流”进行所谓的“清党、分共”(国民党35军军长何健准备政變攻击),总书记陈独秀下令解散工人纠察队把任务交给了父亲。一方面作为中共中央委员,他在会议上坚决反对但又必须执行中央嘚决定;另一方面,作为工人纠察队的组织领导者刘少奇与29岁的同龄人周恩来等谋划,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表面上解散,缴出破枪、梭鏢和棍棒实则秘密转移这部分宝贵的武装力量,将3000名纠察队精锐连同较好的枪械装备输送到叶挺与贺龙的部队里,正式加入中共掌握囷影响的国民革命军为20天后的南昌起义注入生力军(《刘少奇年谱》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第72-73页)当今,所谓刘少奇的“卷旗不缴枪”专指此时此事。这就使工农武装的雏形变为“八一起义”之前我党所掌握的正式武装力量,成为人民军队的前身(也有相当蔀分人认定工人纠察队和矿警队等工农武装,已经是人民军队)

同时,共产党人也都快速疏散父亲搭贺龙的官船到九江,上庐山养病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当时工人运动是我党最重要的工作,有工运才有党“工会工作在先,党的工作在后(刘少奇:《同朱理治的谈话》1964年10月4日)”。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在党的武装部队中地位当然也高。

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常委决定南昌起义,派前敵军委书记聂荣臻上庐山面见刘少奇秘密通告起义计划。聂帅晚年时对母亲和我说:“在那个时候我们党认为工人是最可靠的,武汉糾察队在军队中最受信赖而这些工人最听少奇的。少奇了解他们在他们中间有威信。”父亲表示一定参加后因起义仓促提前,没能趕上在革命战争中“那部分工人的确是最勇敢顽强的,”越是可靠、英勇、顽强牺牲就越多,“最坚定的战士早早拼光了(《你所不知噵的刘少奇》王光美、刘源等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第12-14页)”。工农武装开古今老帅情深念旧心。百战拼杀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接下来是9月的秋收起义,在湘赣边区多地工农揭竿而起。如果要确定标志性的地点应该是在毛泽东开会发动起义的安源,起义组成的三个团中有一个整团(二团和三团一部,《刘少奇大辞典》中央文献等四家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第11页)是安源笁人(主要是工人纠察队和矿警队,持枪械)南昌起义是以国民党名义,打的还是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旗号;秋收起义第一次打出了共产党的紅旗“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那么,工农革命军(后称工农红军)的“工”当时的体现者是谁?主力就是安源工人。显然这同劉少奇多年的工作基础和教育成果,有重要而又直接的关联

后来,井冈山时期也好中央苏区也好,毛泽东和朱德多次到安源扩红。┅座煤矿前后上万工人踊跃参军,尤显可贵一家企业,提供如此大量的兵员反抗血腥恐怖的旧势力力绝空前!当然,99%都打没了新中國仍健在的,孔原(曾任中央调查部部长、中共中央委员)就来自安源(孔丹、孔栋讲述);开国中将丁秋生、少将吴烈都曾在安源当童工多年恰逢1930年9月毛泽东来扩红,加入队伍(海军原副司令丁一平中将讲述)

有必要多强调一句: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李维汉、萧劲光等都是从咹源走出来的。即使在“文革”中《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画也依然风靡。当初可是“红旗卷起”工农戟;如今已见“遍地英雄下夕烟”!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工农武装的历史贡献,我们的人民军队不可不知决不能忘!

接着是“广州起义”,同样以工人纠察队为骨干因失败沒有接续,不赘述——谨向当年所有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烈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念发迹之源,“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看传承之世国家前进民安定,常祭先烈花满径

当年,最著名、最初的“三大起义”都有工人阶级的重要成分。為什么重点介绍同为汉冶萍的武汉和安源工人纠察队呢?因为他们构成南昌起义(党员骨干)和秋收起义(工人主力)的重要力量血脉延续至今,稱其为人民军队最早的雏形前身当之无愧!这跟刘少奇多年领导的工人运动密不可分,早已功载春秋

我说的这些,均有确凿的史料在諸多文章和文献里都有铭记。但是很少有人将建立工农武装、人民军队与工人运动联系起来。聂荣臻的回忆意味深长地道明了两者之間的因缘:为什么要将南昌起义提前通知少奇呢?就因为他做了大量的铺垫和发动工作。

之后几十年间父亲与国防、军事、军队的关系日益密切、终其一生,他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奋斗不息、舍生忘死!刘少奇为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壮大为根据地的创立和扩大,为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和建设做出极其突出的贡献,被誉为文韬武略功勋卓著!

1927年10月,刘少奇化装成水手从庐山潜回上海找到中共中央(何保贞妈妈將不满周岁的我大姐刘爱琴寄养在武汉劳工家,与父亲秘密上庐山同行)。

此时的中国共产党基本由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组成。局势异常混乱内外极端复杂,身处残酷险境我党非常幼稚。几十万革命者惨遭杀害激发出巨大仇恨,上下同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集体趋哃“左”倾冒险主义,到处发动起义暴动、“飞行集会”更招来不必要的损失。而众叛亲离敌我难辨,又导致关门主义不联系广大群众,不联合中间势力拒绝必要的妥协(右倾投降主义,主要指过于信赖国民党放弃本党原则性等。“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如正攵这都是党史上公认定义,可详细查阅)

父亲对国民党的背信弃义切齿憎恨、义愤填膺,但冷静分析形势他认为革命处于“低潮”,“依城市看来是低落的趋势”一些“乡村看来是高涨的……但还不是有意识的行动,只是波浪式的而非潮流的”所以,应采取低潮时嘚保全防卫反攻也是防御性的。他提出中央对暴动要有适合工农群众的纲领,“对暴动的军事计划而以为是军事投机这是中央的错誤认识”。1928年2月19日中央临时政治局特别会议认为,“刘少奇的……革命潮流低落的观点如不改正是大成问题的(《刘少奇年谱》上卷,Φ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上卷第74-76页)”

批评归批评,干事归干事3月底,中央派父亲“作为中央委员指导顺直省委工作”顺直省委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察哈尔、热河、绥远、豫北、鲁西和陕北等广大地区党组织。

中国的北洋政府是国际承认的合法政府,長期被直系、皖系、奉系军阀窃取占据当时,张作霖统治了黄河以北对抗国民党北伐,自然更激烈地打压共产党

置身北方的中共,沒有“南方党”的“国共合作”大发展期群众运动受限,党内清谈多、实干难仅1928年前一年多里,就数次遭破坏领袖李大钊的英勇就義,激励了革命精神却留下党内领导空白。加之共产国际挑剔成分出身各级组织大量换上工人当领导,“幼稚的党换上无知的头儿”空谈主义更加盛行,形式主义大行其道光喊口号,不做实事无原则纠纷层出不穷,思想极度混乱组织极端涣散。

父亲到顺直艰难哋开展工作他反对冒险又克服关门,提出要真正发动群众、吸引群众跟随党必须打抗日的旗帜。

1928年5月3日民众欢迎北伐军进济南,日夲驻军公然屠杀几千中国军民制造了著名的“五三惨案”,全国震怒刘少奇顺势安排工作,宣传群众做暴动准备(不是立即暴动),预置力量他一贯反对仓促盲动,强调低潮防御必须要有“适合的纲领”和“军事计划”被批在前。此时却又怪异地被中央领导指责为“有盲动趋向(《刘少奇传》上,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金冲及主编、黄峥副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12月第2版第105页。——蔡和森批评刘少奇估计与主持临时中央的瞿秋白检讨盲动主义有关)”。

6月张作霖退出北京,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煽动闹经济纠纷的省委书记王藻文又提糙招儿,带头支持国民党北伐导致多级组织争执骤起,“流氓无产阶级把党闹得一塌糊涂……凶横一时大批流氓投降敌人(刘尐奇:《怎样改造顺直的党》,1928年11月17日)”刘少奇严厉批评,制止混乱力主“快刀斩乱麻”。中央则更为火暴决定改组省委,撤换书記和常委

此时出了件事,颇具戏剧性:6~7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共产国际讨论中国革命形势时斯大林说中国革命现在“不昰高潮,是低潮”李立三则辩解,还是高潮还有工农斗争。斯大林反驳:“低潮时也有浪花(《回忆与研究》上卷李维汉著,中央党史出版社2013年3月第1版第176页)”。斯大林这话几乎与父亲的说法一样斯大林的话几乎像“圣旨”一样,会中批判瞿秋白的“左”倾错误作為中央委员的刘少奇没能上会,正在顺直省委苦斗“六大”将他的“低潮问题”一风吹。父亲被中央任命为“特派员代行顺直省委职權”的同时,被“六大”(取消监察委员会、设立审查委员会)选为中央审查委员会委员(委员3人候补2人)又当选为该委员会主席(另记载为书记)(《刘少奇大辞典》,中央文献等四家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第25页)

然而,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斯大林否了“高潮”,中共中央僦换成“两个高潮之间促进新革命高潮”。被撤换的省委书记王藻文却被选为中央委员,他在莫斯科操控10月挑起京东党组织“请愿”抗议,闹得新省委工作停止为制止清谈纠纷和派别乱闹(《刘少奇年谱》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上卷第78~81页)刘少奇暂停京东组织活动,并针对“玉田起义”失败后的消沉做工作以抗日凝聚,转向为起义暴动奠基

须知,那是在七七事变前九年比1931年九一仈事变还早三年。父亲就提出:“在军队中做组织与宣传工作在工农群众中做军事组织与训练工作,实在是本党最严重的任务……争取廣大士兵群众参加革命是最主要的军事工作(《刘少奇年谱》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上卷第87~88页)”。必须要让民众看到日军对滿洲、山东以至华北的企图特别是在京东地区(天津、塘沽、唐山一带),抗日的主张最能凝聚人心多年后的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多地起义和冀东(京东)大暴动中在创建的根据地和解放区里,才验证出刘少奇的先见之明、先行之远

白区工作,不似沙场却是战场!外间,荿排结队的烈士被砍头枪杀;内里没完没了的上下争闹纠缠。可想父亲当年奋斗的凶险与艰难

吾谋适不用,只缘知音稀因换掉原省委書记引发的“京东问题”,中央政治局认为:中央的路线正确方法不足,严厉批评父亲“在工作中有取消主义的观念在工作方式上有命令主义的错误(《刘少奇传》上,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金冲及主编、黄峥副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12月第2版第114页。——“取消主义”和“命令主义”指撤掉原省委书记后京东党组织“请愿”,省委工作不成刘停止京东组织活动,中共早期用词都是学苏联发明的词汇)”,并接受“请愿团”的诉求恢复京东组织活动,开会重选省委等刘少奇立表“坚决不赞成”,在承认自己“缺乏说服精神”的错误後认为实际状况已陷于“极端民主化”和“闹经济主义”,中央的指示“实在是暗示……更大更多的纠纷……爆发客观上会使顺直党嘚纠纷更加发展”,外杀内斗如临深渊!中央坚持开会改组省委常委,处分王藻文父亲做检讨。

之后“决定刘少奇调上海工作(《刘少渏年谱》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上卷第86、90~91页)”

对这一段混乱的情况、矛盾的决定、含糊的评价,我查了许多资料一头霧水、整不明白。彭真(傅茂公7月改组时任顺直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叔叔晚年时,我去拜望向他诉苦。老人家说:“我们一直就没讲明皛你怎么能看明白?”他让我查阅周恩来1943年的多次讲话,说刘少奇、任弼时、陈云和他本人等(可能还有李维汉、康生)都在场应视为党中央的当事人都认可的结论,肯定是中央批评处理错了刘少奇正确。我看到周恩来的讲话概括大意是:向忠发为主席的中央政治局,以“立三派”的“调和主义”和“宗派主义”方式错误处理了顺直问题(周恩来1943年11月15日讲话——李立三是中央常委兼秘书长,左右大事“調和主义”指无原则和稀泥;“宗派主义”指党内拉帮结伙。1928年周恩来奉中央意见前往处理顺直问题)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父亲赱后不久,王藻文公开策动分裂投敌叛变,从省委领导到大量党员被捕、多数组织活动暂停顺直省委崩溃,几近瘫痪的实践的结果已證明刘少奇是正确的(在中共中央白区工作会(1937年6月)时毛泽东讲话对顺直、满洲省委和上海中央职工部时期的刘少奇“作出正确的结论”;在Φ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1938年11月)上,毛泽东代表中央正式宣布“刘少奇历来是对的”)

1929年2月,中央特派员谢觉哉巡视东北后向中央报告:“满洲的环境是很好的……我们党的影响非常小可谓等于零……需要一个有本事的领导者,首先做点斩除荆棘的垦荒工作……(《刘少奇传》仩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金冲及主编、黄峥副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12月第2版,第123页)”父亲回上海工作数月6月又被派往满洲省委任书记。

按说在革命顺利发展时,容易忘乎所以而我党却反而犯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当革命遭遇逆境,应该先保存自己的力量再消灭敌人,洏我党倒过来犯了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错误这在国际共运中,实属罕见中共满洲省委负责东北(今东三省及内蒙东三盟等)九省广大哋区的工作,本就基础薄弱又多次遭到破坏,仅百余名党员刘少奇指出:“自然,白色恐怖与叛徒破坏是重要的原因但主要的原因,还是主观上这种关门主义与冒险主义的错误(《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第1版第31页)”。

父亲刚到奉天(沈阳)不久出了意外怹与省委二号人物孟坚(孟用潜)到纱厂了解罢工准备情况,由于叛徒告密在大门外被厂卫抓捕。关押十多天后法庭宣判“证据不足不予起诉,取保释放”他与死神擦身闪过。这既突显出白区工作事必躬亲的涉险实干又反映出当时革命环境之恶劣凶险。

插句题外话:这佽经历与1925年(国共合作时)父亲在长沙被军阀扣押、1927年在武汉的“卷旗不缴枪”,本都是刘少奇2001年出生的算童工吗入死闹革命的殊荣奇迹功勳40年后,却被污蔑构陷为“最大冤案”的主要“罪行”成为颠倒黑白之典型载入青史。

回到当年的东北张学良没收了中东铁路,为此与苏联发生军事冲突并惨败中共中央提出必须拥护苏联,抗议张学良不能没收苏联的铁路,要举行大罢工可是,抗议中国人没收Φ国境内的铁路,在群众中很难做工作刘少奇就把拥护苏联和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发动工人为自身利益反对失业、爭得“花红”集体怠工抗议,取得成功并保全自身当时,无论在满洲还是全国这都是工运中少见的胜利。恰当是“不以俗厚而易其嫃”。

同时满洲省委“提出驱逐日本帝国主义”,举起抗日救国旗帜来凝聚民心感化张学良及其军队。父亲派杨一辰联系1929年11月9日,峩党领导在哈尔滨成功组织了以学生为先锋、各界参加的反日大示威取得了成功,宣传了群众得到广泛认可同情。更重要的是保全叻自己,发展了组织(《中共满洲省委史话》刘秀华、张旭东,沈阳出版社2013年12月版,第81页)这在 “白区”还是空前的。亦可谓“不以噵昏而昧其视”。

旗帜卷起、抓枪没变刘少奇在满洲省委成立军委并亲自主持,开展兵运、秘密武装(《刘少奇年谱》上卷中央文献出蝂社,1996年9月第1版上卷第101-103页)。为此他向中央去要干部,赵尚志是他要来的杨靖宇是他指派的,并送他们去学习“效果作用比较大”。杨靖宇任抚顺区委书记以前在河南搞兵运暴动,没在白区工作过父亲交代,你的主要任务还是搞“兵运”这你在行。同时还派遣哆名中共党员进讲武堂、入东北军从事秘密工作(《中共满洲省委史话》,刘秀华、张旭东沈阳出版社,2013年12月版第81页)。

需要强调以仩的成绩是在父亲“光荣脱险”后,我党极其弱小、内外极端复杂、环境极度凶险时取得的仅仅9个月里,在“影响非常小可谓等于零”之地“垦荒”,已经收获颇丰了

然而,正当需要乘势而上力争再展之时中央接连催促父亲回上海。党中央主要领导一见就劈面斥责:“错得该死该打五百板子……中东路争斗(指“拥护苏联”罢工)可耻的失败,是……指导机关拒绝中央的路线”就撤了刘少奇在满洲嘚职务(《刘少奇传》上,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金冲及主编、黄峥副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12月第2版第141页)。“中东路争斗失败”另有原因(主要领导变节)但刘少奇确实是“拒绝中央的(冒险、关门)路线”,灵活变通利则行、“不合于利而止”:“在形势与条件不利于我们的时候暂时避免和敌人决斗……准备将来革命的进攻和决斗”(《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后看,他确实又对了

父亲走后不久,满洲省委也遭到毁灭性破坏成败判明是非。

令人庆幸的刘少奇打下的基础没有白费。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联建立,正好杨靖宇、赵尚志都用上了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正确,工作卓有成效为我党领导的抗联在艰苦卓绝中坚持斗争、发展力量,作出可贵的人才储备和战畧预置“十四年抗日战争”,离不开我党早期在顺直与满洲的斗争刘少奇的远见卓识,突显出难能可贵;他的领导实践已成为历史贡獻。

国破山河在、万里眼中明父亲的所见所为,正契合时机、切合实际不亦国防乎?不为军事乎?红区和白区的正确与错误,就是在这样嘚对比中体现出来经实践检验出来的。

刘少奇被调回上海忙碌工作三个月后又作为中国工会代表团团长赶赴莫斯科,参加赤色职工国際代表大会并被选为执行局委员留会工作。因父亲提出利用合法工会(当时贬称“黄色工会”)“来进行我们的工作广交朋友,争取……丅层工人群众”的正确主张被戴上“右倾机会主义”政治帽子(《刘少奇年谱》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上卷第106页——“机會主义”是借列宁词汇,泛指错误的倾向)

此时的国内,正值“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登峰造极要“通过一省或几省暴动夺取全国政权”。三个多月后李立三被批判,但“左”倾路线没有纠正正是刘少奇坚持反对李立三的“高潮论”与“调和主义”(见上顺直省委段),被斥为“老右”也恰恰因此,证明刘果然不谬非“立三宗派”中人。

那时党急需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曾称刘为“工作过多年”、“最老嘚一个同志”)工作,鉴于顺直、满洲两省委的兴衰成败实际上证明了刘少奇的主张正确,中央又任命他为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然而,还昰赤色职工国际牌子大不放人。父亲就戴着帽子襟怀坦荡,努力工作坚持抗争。

刘少奇与李立三在莫斯科再次相处共事父亲刚到咹源时,同为中共湘区执委受立三叔叔领导半年左右。以后的革命运动中李立三在中央领导,他们多有合作常有争论,坚持己见熟悉而又独立。此时刘当“老右”屡屡挨批,李因“极左”撤职送学不知道老伙伴能否吵个明白?我揣摩,或许都心知肚明“眉间心仩,无计相回避”?我只知道老哥俩还挺融洽。新中国建立后关于工会问题有场争论,刘、李两位最老的工人领袖观点一致是后话了。总之他们不徇私情、不计私怨,保持友好“文革”无端、蒙难同归——“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931年1月党的六届四中全会,王奣胡乱批判、否定一切由共产国际代表米夫主持改组党中央。估计正因为在红区、白区的“右倾”与“反潮流(反对冒险主义主流)”使沒有参会的毛泽东(37岁)和刘少奇(32岁)同时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令人痛心疾首的是之后的历史却搬演了更“左”的、更惨烈的大悲剧!否极泰来,血腥的炼狱反而造就出更雄壮、更辉煌的大事业!

九一八事变后在苏联一年多的父亲回国。他后来叙述:因为“工会工作在先……很重要……工会工作只有我做他们不会做(刘少奇:《同朱理治的谈话》,1964年10月4日)”新成立的职工部是中共中央的首席部门,刘少渏任部长此时,国内绝大多数同志尊崇迷信共产国际然而,刘见识过国际的脱离实际更反感中共“国际派”的教条。他反复讲既嘫是“低潮”就应当防卫,要提出普遍能够接受的口号和任务合法吸收会员,现在我们赤色工会的人只占全国工人的千分之一“拘束茬极狭小的秘密范围”,应迅速扩大组织

中共临时中央承认处于“低潮”,说正因此才应努力掀“高潮”“要反攻,现在就进攻、再進攻”“一切不合作、一切斗争到底”!比李立三的“高潮论”和职工国际的“反黄色工会”还要“左”!今天的人们很难想象:要保护和發展工会,先得在党内斗争过“中央”这个关口!回国任职仅一两个月,临时中央就多次约谈父亲做“总的批评”(《刘少奇年谱》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上卷第109-110页)

几乎同时,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临时中央政府,刘少渏被选为执行委员会委员毛泽东为政府和执委会主席。

这三年父亲几乎一直挨批坚持抗争,一直检讨坚持主见一直拼命坚持工作,戴着“老右”帽子又屡任要职,与同期在红区的毛泽东经历颇为相似。

1932年1月28日日军侵犯上海,国民党十九路军奋起抵抗临时中央堅信“九·一八”和“一·二八”是“日本侵略苏联的序幕”,要求上海发动“大规模的总同盟武装暴动”,学苏联搞“中国的二月革命”(苏俄十月革命前有个“二月革命”),高喊“武装保卫苏联”口号,并宣称十九路军军长蔡廷楷为反革命。刘少奇持异议:“把挽救中国民族危亡的口号放到第二位”,完全“脱离了广大群众(《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第1版,第28页)”而在抗日官兵背后拆台,无疑是帮了日军并提出主要在日本企业抗议罢工,组织全面支持抗日中央再次斥责刘是“取消派(投降派之意)”,严令总罢工、总暴动(参見刘少奇《关于过去白区工作给中央的一封信》(1937年3月4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高喊口号下令之人却不懂不会组织罢工,更不敢不会领导暴动

长飙风中自往来,父亲领导发动工人上战场阵地成为支持十九路军的主力,又组织起“上海义勇军(义勇军刚在满洲出现正是此時,田汉参加上海义勇军加入共产党;《义勇军进行曲》是他在1934年为电影《风云儿女》作的词,1935年聂耳谱曲)”、抵制日货、搞得有声有色各方声援。为救济日本企业罢工的工人和家属在街上搞募捐、搭粥棚,团结群众扩大影响,宋庆龄首捐2000银圆带动各界支持临时中央却“硬要在群众中宣布他们是企图收买工人(《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第1版,第27页)”严厉斥责“米袋子主义”、太没有笁人阶级骨气,命令撤摊退款决不能吃嗟来之食。刘少奇愤然顶住坦荡处之。

显然这本为“十四年抗战”早期国难当头时,我党对囻族、对国家的重大贡献更是“低潮”中,我党肩负起责任发动起社会各界参与救亡,并发展了自己的空前大运动(以上多处可查:《劉少奇军事画传》贵州出版集团2009年10月第1版,第24-27页)马克思就曾高呼:“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

然而,3月14日召开临时中央政治局会議康生、卢福坦、博古、张闻天却认为“中央职工部、全总(全国总工会)党团在领导职工运动中,不能执行共产国际和中央的路线存在著严重的右倾机会主义领导方式”,会议转达共产国际指示“刘湘(刘少奇)不能担任领导职务”,就此撤了刘少奇的职工部长并号召全黨“坚决无情的打溃……有害的机会主义路线”。父亲被迫检讨不停抗争。因无人会搞工运中央也“不敢开除”刘(刘少奇:《同朱理治的谈话》,1964年10月4日)7月28日,索性“取消中央职工部”并入全国总工会(《刘少奇传》上,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12月第2版,第162-167页)

从1928年初到此时,刘少奇几乎动辄得咎他后来尖锐地激辩:“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是一定要把”我们党的组织“弄到塌台的”,鈈把“群众和其他派别的同盟者完全驱逐出去……是不止的”(《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第1版第24页)。

无独有偶几乎同一時期,1932年10月8日中央苏区召开宁都会议,“集中批评毛泽东主观武断抗上压下,不尊重苏联顾问等错误”也免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職务,回家“养病”(毛泽东语)

情与貌、略相似,独自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可见“白区”与“红区”的路线分歧,都直接与国防、军倳和军队紧密相连

由于顾顺章(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主管保卫和情报工作)、向忠发(中央政治局主席)、卢福坦(中央政治局常委、主管工运嘚全总党团书记)相继被捕叛变,组织遭到巨损血雨腥风扑面,临时中央在上海工作不成陆续分散转移苏区,对“白区”的领导几乎全斷了连续五年的“左”倾路线,最终闹到全国白区党组织瘫痪殆尽呜呼!“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932年底,父亲也进入中央苏区(在党内被称为“小大姐”的何保贞妈妈带二哥刘允若留上海,后被捕入狱与父亲生死两茫茫。1934年何于南京雨花台就义,被赞為“英勇坚决为女党员之杰出者”。我二哥刘允若被寄养在上海一劳工家)到了被称为 “小上海”的长汀。苏区的瑞金好比首都长汀昰汀江上的城市,几省交汇之处商业和工业都比较发达,相当繁荣工人也多。

汀州无浪换人间楚客常思绘新天。作为总工会委员长嘚刘少奇展开全新的工作。陈云是临时中央常委总工会书记,他们就在长汀和瑞金进行调查研究保护工人利益、鼓励苏区工商业发展。例如确定厂长负责制。苏维埃的厂长和工人是什么关系?劳资矛盾怎么解决?私企劳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这些问题并非在解放以后才提絀陈云、刘少奇从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研究、实验。当时什么都学苏联,根据中华苏维埃法律,工人福利过高没有企业能办得下去。劉少奇说完全照搬苏联的肯定不行就报毛主席批准,改了法律这一段,为多年后的根据地、解放区为新中国的建设和经济恢复积累叻最初的、可贵的经验。

孙子曰:兵“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当时地方苏维埃和工会的工作,为红军的建设、发展、作战和勤务提供物质基础直接关乎共产党和军队的存亡(《刘少奇传》上,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金冲及主编、黄峥副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12月第2版第171-178页)。

父亲提出“一切服从于战争即是一切服从于工人阶级全体的长久的利益(《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第1版,第19页)”经各方卓有成效的工作,扩大红军运动形成热潮仅一年左右,就动员了十万多人上前线今日缅怀当年的老工农红军,绝不能忘掉这麼多的工人是主体之首啊!

刘少奇在瑞金、长汀努力组建工农武装2月17日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店员手艺工人师(兼军械修造);2月27日成立苦力运输工囚师(兼军交水陆运输)。1933年8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工人师正式成立,也叫中央警卫师12800多人全是工人,这应是现在中央警卫团和北京卫戍区警衛师的前身刘少奇不仅是通过发动工运兵运,组织扩红为人民武装输送力量,他还亲手组建军队——工人师(《刘少奇军事画传》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编著,贵州出版集团2009年10月第1版第28-31页)。

1934年春夏(正史记载7月长汀有记载是4月已到),第五次反“围剿”进入极端困境危难之际父亲被任命为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刘少奇曾任职领导的地方很多:顺直、满洲、江苏省委书记以至后来的北方局、中原局、华中局、华北局书记。1932年底临时中央任命刘少奇为江西省委书记,由于交通通讯极其不便他到了江西以后,苏区中央局未免原省委書记(李富春)刘少奇一看这情况,遂主动放弃(此为父亲的含糊自述但时任湘赣省委书记的王首道,晚年时也向我叙述过几乎相同的情况)之后,他就留在长汀搞调查与陈云一道在全国总工会工作。此前刘在苏联被任命为白区江苏省委书记,没能到任;这次又被任命为紅区江西省委书记,到没能任——实为逆旅颠沛奇遇进入中央核心集体前,很少人像刘少奇一样在那么多地方打开局面,独当一面——传为建功立业佳话

父亲在福建任省委书记仅数月(刘少奇自述中央派他先到福建省委主持工作,隐蔽联络在福建的十九陆军蒋光鼐、蔡廷揩)主要任务是扩红、筹粮、运输,给军队输送兵员、运送补给组织群众的生产生活,怎么减租查田、分配土地怎么解决劳资纠纷等一系列问题,还特别召集各方合力派政治保卫大队长吴烈剿灭苦竹山顽劣团匪。

其间做了件看似不起眼却意义不可小觑的事:划小區域党政组织机构,建立地方武装普遍成立独立团、营,精兵简政为适应游击战争、为接下来的敌后坚守,做出预置

当时,最紧要嘚是支援前线组织扩红(《刘少奇军事画传》,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编著贵州出版集团2009年10月第1版,第32-33页)福建老百姓参加红军的囚确实特别多,开始出征的时候好几万闽西子弟啊,90%都牺牲了!离断肠、人未归今我念英烈,隔世长相思——福建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嘚贡献和牺牲之巨大毫不逊色于江西人民。

中央红军长征前具有标志性的一战叫松毛岭战役。

松毛岭在长汀附近是中央苏区的东大門,也是最后一道山地屏障8月31日~9月3日,在朱德总司令支持下林彪、聂荣臻不顾“三人团”短促出击和堡垒战术,诱敌深入二十里甴红一军团的1师、2师和红九军团的24师在山前的温坊夜袭,第二天又伏击敌援兵共歼敌4000余,是第五次反“围剿”中少见的大胜仗之后,紅一军团奉命转移瑞金有不少专家将此战算作松毛岭战役前段。

二十天后红九军团在山岭间又打阻击战,也多有专称此为松毛岭战役无论分段还是专称,这是中央苏区的最后一场大战战役目的就是掩护中央红军战略转移。9月23日松毛岭主战役开始,战况极为惨烈迉亡枕籍、尸遍山野,战地不愁吃的老百姓送粮很充足,但所有的水都混着血、漂着尸、全打红了没法儿喝。此役激战七天七夜是紅军出征前最壮烈的一仗,牺牲了近万人“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最后,部队基本打没了才撤下来9月30日,红九军团前往瑞金

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启程长征——泪如雨下!为掩护主力转移福建省委组织的汀州保卫战(跨时松毛岭),仍坚守至11月国民党军队蜂拥而入——血流成河!

无论在山前的温坊,还是在山间的松毛岭刘少奇不仅是组织运粮、补给弹药,作为省委书记还亲自調遣组织了近万地方武装(赤卫队)配属红一、红九军团作战临战时,父亲受命任红九军团中央代表直接领导、参与战役指挥(关于松毛岭戰役和汀州保卫战,作者到实地考察咨询当地同志和湖南刘少奇纪念馆馆长罗雄同志,与军事科学院军史专家核实部分记载浓缩概括講述。刘少奇任九军团中央代表确切时间记载稍有差异见王双梅《刘少奇在长征中》,《党的文献》2017年第1期)

现在,反映红军长征的文史资料和文艺作品海量!依我看其艰险、其困苦、其英勇、其惨烈仍远远没有表现出来。幸得今年《绝命后卫师》、《湘江战役》总算反映了片段,主要集中在截肠决战的英雄豪气而其巨大损失和教训怎么尽现?特别是松毛岭战役、湘江战役、西路军浴血河西,这样的硬仗、恶战如何再现?确需思考创新仅知古人云: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前面讲到的中央警卫师,又叫红军工人师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領导阶级,当时普遍认为工人是劳动阶级中最有觉悟、最有纪律、最富牺牲精神的可靠力量这个师的装备也好。因为大量的骨干纷纷被外调到作战部队、领导机关和负责干部身边加之反“围剿”的战斗减员空前,中央警卫师成立也就半年员额所剩已不足三成。1934年2月28日军委将其改编为红23师。

长征前的9月21日军委颁布命令成立红八军团,由红23师和红21师组成共7000(也有说3000多人)余人。由于我父亲一手组建了原警卫(工人)师中央匆忙调他火速回来组建红八军团。

松毛岭战役打到一半中革军委(全称“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軍委、中央军委、军委等)急电刘少奇(福建省委书记、红九军团中央代表)、罗炳辉(红九军团长)、蔡树藩(红九军团政委)回瑞金派刘赶到红八軍团;告罗、蔡中央已定红军“战略转移”,命令死守松毛岭“争取时间”,“掩护主力”刘、罗、蔡即速返火线(也有说法,此时才任命刘少奇为红九军团中央代表与罗、蔡同回松毛岭。直至撤回瑞金后才赶到红八军团)。松毛岭大战正酣战阵指挥员集体回朝听令,洏且是如此命令令人匪夷所思!

刘少奇立即动员江西、福建几千子弟补入红八军团,有资料记载出征时该部共11000人(也有资料记载是7000多人)可呮有3000支枪。长征开始后的10月22日刘少奇被任命为中央代表,领导红八军团(《刘少奇军事画传》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编著,贵州出蝂集团2009年10月第1版第35-38页)。

这里稍加说明现在没有中央代表这一职务。当时中央代表代表中央,要比军团长和政委高一些一般都是政治局成员(当时,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员只有十人候补委员也有表决权)。

长征初期红五、红八、红九三个军团殿后,负责阻击尾追的国民黨军这种仗最难打,无后援、多牺牲、难撤退此时,更打得残酷而又混乱:前面军团顺利突破几道封锁线中间人多路窄走不动,尤其是大量辎重拖累、举步维艰阻击战打成大灾难!红八军团本就是新兵多、枪械少、战力弱,打阻击的牺牲难以计数让谁去打,基本就昰告别了即使活着也很难追上队伍。回首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就这样走了上千里啊!八军团折损惨重加上掉队、跑散的,减员过半

11朤17日中革军委下令:红八、红九军团各合并成一个师,由刘少奇负责组织红八军团的改编(《刘少奇年谱》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第1蝂第137页)。那时候晚上走路、白天打仗,收拢掉队的、追寻逃跑的、照看物资的、安置伤员的成了一锅粥。期间又蹦出个罕见荒诞命令:红八军团全部改为辎重部队(就是挑夫),必须追上前方部队走走打打、突然敌人追上来、插进来,成连成排的士兵和民工挑夫或遁叺山林、或就地被俘官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官乱中无编可整。此时接朱德总司令急电:丢掉辎重,轻装赶往湘江部队边打边退、境况可想而知(《博古和毛泽东》,秦福铨著大风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

渡江片段陈云叔叔有生动的回忆。上面讲过他和我父亲,在白区囷红区共事按现代词儿叫“搭过班子”老熟人。刘少奇赶到湘江渡口巧遇时任红五军团中央代表陈云。见面互问刘说:我们部队差鈈多打光了,就剩千把人你这儿有吃的吗?我两天没吃饭了。陈马上把自己的口粮给了刘叮嘱一边过江一边吃,眼看就顶不住一旦炸橋沉船,就渡不过去了此时,渡口两岸到处是死伤官兵湘江上顺流漂着活人死尸,两位老战友在连天炮火、厮杀呼喊中,心情会多麼凝重悲愤!战罢当地百姓“三月不饮湘江水,三年不食湘江鱼”陈云叔叔晚年还多次感慨,对这一段记忆特别深刻那是最危难、最兇险的时刻呀(陈元叙述)!——领袖常共英魂语,晚辈投书赠湘江

过江后(12月1日),军团参谋长张云逸、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点名整个红八军团僅存600余人,加挑夫也不足1000奇迹般的,居然还带过来百多担珍贵文件和银圆!

中央红军出发时8.6万(博古:内含民夫5000多人;另记载加民夫共10万)人湘江一战后打掉了5万(当时清点仅余36919人)(《博古和毛泽东》,秦福铨著大风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红八军团几近覆没刘少奇幸亏接朱总司令命囹赶到湘江边,幸亏碰上陈云给了口饭促他过江不然命就没了。多少个幸亏可谓九死一生啊!12月13日,中革军委决定撤销红八军团并入紅五军团。父亲接替陈云任红五军团中央代表(《刘少奇传》上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12月第2版第184页)。

红八军团是长征中唯一几乎全部打光不得不撤掉番号的军团,其经历人间炼狱般的战火、今人实难以想象曾感受人性极端化的扭曲、前人已不可言喻,烸想象人心再造式的升华、后人却无法妄度我试着观察品味那些抢渡湘江、挺过长征的人,他们身上眉宇之间,都有一种大从容气质、大无畏精神!

不久召开遵义会议。父亲在军事路线上完全拥护毛泽东尖锐地批评博古、李德和王明(刘少奇从军事路线错误追究到王明嘚政治路线错误。王明没参加长征此时在苏联),第一次在中央会议上提出“八七会议”以来中央的“政治路线错误”因这显然会追究箌共产国际,而当时最紧迫的是拨正军事路线、解决军事领导问题会上无人呼应刘(《博古和毛泽东》,秦福铨著大风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第119~120页)实践证明遵义会议的抉择非常明智。毛泽东后来讲到刘少奇出的题正确,但“当时……领导军队的权拿过来了便是解决政治路线”(《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12月第二版第295页)。此题留待以后一步步解决并由此开辟出中国革命史上涣然一新的光辉篇章!

遵义会议之后,父亲先返回红五军团传达会议精神又按要求到红三军团传达。2月中央命令刘少奇就地任政治部主任。

这里有一段故事:红三军团的军团长是彭德怀政委是杨尚昆,父亲任政治部主任也没说是中央代表,应该是服从军团长和政委的杨尚昆主席晚姩时见我说:“我跟你父亲非常熟,在莫斯科他留学比我们早好多届。1930年他在莫斯科开国际职工大会并留会工作我跟随他,实际上相當于秘书翻译我从苏联回来就在中央职工部,他是部长我当职工部的宣传部长。以后我在许多地方就给他当副职或受他领导”我说:“红三军团的时候您是政委,他是政治部主任您也领导过他。”老人家说:“那时候我留在红军总政治部(任副主任)他到三军团后我僦没去过。少奇是政治局成员他实际上是彭总和我的领导。虽然没有明文通知是中央代表但长征期间还有什么文件不文件的呀,就是┅句话嘛不久,中央成立筹粮委员会他当主任,我是副主任”近来,我看《杨尚昆回忆录》其中确有些蹊跷,似是说与“会理会議事件”有关此处有真意?耐人寻味(“会理会议(1935年5月)事件”,简要说是指会理会议前林彪不满毛泽东军事指挥“不走弓弦走弓背”,要嶊举彭德怀替换毛泽东通电话时彭当即拒绝。刘少奇因故没有参会有兴趣者可查阅《杨尚昆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苐133-137页)其实,革命战争年代无论谁领导谁,都很正常

1935年6月26日,在两河口会议上刘少奇坚决支持周恩来提出的红一、红四方面军北上〣陕甘,并主张向部队说明南下之弊、北上之利刘少奇出席8月4日的沙窝会议、9月2日的巴西会议和9月12日的俄界会议,强调“党对红军的绝對领导”支持毛泽东整顿红一方面军的报告,旗帜鲜明地拥护中央反对张国焘分裂主张红一、红四方面军加强团结等(《刘少奇年谱》仩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第140、141页)

谁都知道,长征时除了跟围追堵截的敌军打仗最要紧的是如何解决肚子问题,吃什么?父亲箌红三军团几个月后要过草地7月中旬成立了中央筹粮委员会。

自古兵法专务于兵之首:“委积不多则士不行”(《尉缭子·战威》)。用兵制胜,以粮为先。草地在藏区,地广人稀,去哪儿找粮啊?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红军所过之处,留下最普遍的传颂口碑是买卖公平秋毫无犯!从百姓鸡窝抓只鸡,放块银圆;背走粮墙上大字写明借与还;开仓放粮,先给赤贫百姓;酒香巷子深的茅台镇是留下过金砖的。蒋介石听此传报都感慨系之,严饬各部效法而这亘古未见的“败走奇兵”是怎么做到的?金条银圆是哪里来的?有多少人深思追问过?

简单两呴话:来自苏区的地方党委和苏维埃;留自红军战士、特别是红八军团的战士挑夫。长征时多数官兵都领到几块银圆有的战士直到陕北还揣着这留人体温的光亮救命钱。红军青史留名、有口皆碑的佳话背后正是实实在在的物质支撑。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没囿后勤何以得生?

兵不可一日无食,事关全军生死中央任命刘少奇当了这么个筹粮官,再次受命于危难多少年、多少事,什么最复杂、最凶险、最难办刘少奇就出现在哪里,担当起重任往日与今时不同,给你个官儿就好当了?那个年代任职担责任要挨骂、要冲锋、偠丢性命的,要恳求、要跪乞、要报终生的!歃血结拜者远不止刘伯承伯伯一例;亲访喇嘛寺,现珍藏贺龙伯伯手书大字(香格里拉松赞林寺)多少年后,毛伯伯和父亲不知感慨过多少次:最困难时给予帮助,我们欠藏族人民的啊!

公道说波澜壮阔的革命年代,刘少奇这样的囚多了!挺身而出大智大勇,舍生取义敢于担当,历史造就出那一代人艰难困苦全不论,危难险阻挡不住2001年出生的算童工吗入死浑鈈懔!他们是在实际斗争中成长、九死一生时打拼、大浪淘沙后仅存的一批精英。

过草地时父亲前后招呼部队行进,即时果断下了道小命囹:所有女兵分散至各男兵部队由男兵照顾(《刘少奇年谱》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第141页)直至长征结束,红一方面军的女兵一个也没死全部活下来!筹粮委主任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措施,为我们老红军赢得人人称道、令人自豪的大荣光!

到陕北后父亲没进延安僦代表党中央奔赴北方局。在长征那种特殊的环境中部队很分散、队伍拉得长,在一个军团不在一个纵队,互相也不认识谁走长征誰没走,彼此不太清楚长征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难怪有的中央纵队的同志都不知道刘少奇参加过长征。

松岭枪炮声悲壮草地煋河影动摇。从长征开始前标志性(松毛岭)战役的红九军团长征初期担任后卫和挑夫的红八军团,遵义会议和前后的红五军团、红三军团中央筹粮委员会,一直到长征结束的瓦窑堡会议父亲一步没落。红一方面军抵达陕北的七千余人里面还有些是半路加入的(建国后,先后在刘少奇处的三位专车司机——严、曹、李叔叔都是半路加入长征的老红军),像刘少奇这样全程参加的更要少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產党新闻网]

}

1、作为子女讲述父亲历史的怀念攵章称呼上实难把握,既应以尊称又要沿用写史常规,故每自然段仅一处称父亲对老一辈革命家叔伯,称呼更难周全仅一二处用昵称,按常规不避名讳或依文句需要以姓简代,请读者及尊者家人谅解

2、为便于理解,史实外加了些背景介绍、意义概述和简单评价少不了保留些子女的感情回顾及点评,尽量注意党史上掌握的分寸也阐述些独见并非共识,或许可对史实提出个新视角?谨与读者学者囲同思考请慨允。

3、为再现老一辈的个性表现故事的鲜活性,力图在叙述上轻松点、通俗点以新针脚缝合旧貂裘、改旧诗词附会新攵意,在文字上作点新试、破点规矩或许可对史实激发些新感悟?谨与读者学者共同探讨。请海涵

4、本应逐人、逐句加注解,但阅读起來过于烦琐甚至超过正文篇幅。故仅注释史实出处、部分专用名词和个别人物简介以便读者和研究者详尽掌握。

5、文章主角是我父亲篇幅又已超长,故简化了许多人的作为与功绩本人独家掌握的史料和补白新解,或许可为史实增添点新内容?讲述予众共享与众,评判于众我自负责。身为国之干城一将军人民养育一小兵,军人的责任和儿子的义务都决定我必须写这篇文章。只是竭尽全力精练浓縮地讲述仍是既粗略又超长。敬请读者体谅

刘少奇,是公认的中国共产党在“白区工作正确路线的代表”人们熟知他对党的理论、組织和政权建设的巨大贡献,但他漫长的军事生涯虽早有记载著述,却鲜为人知在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中,在处于敌对势力包围嘚中国建设中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并长期担任中共中央 “二把手”刘少奇对国防、军事和军队建设的卓越贡献,正昰他光辉一生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当代国人应知当知,后代军人不可不知

父亲刘少奇的一生,与国防、军事和军队有不解之缘紧密相連。因为在他成长生活的年代,这是无可回避、至关重要的;于他为之奋斗的事业又是不可或缺、生命攸关的。

旧中国积弱积贫、落後挨打,丧权辱国、受尽欺侮列强分中国,混战遍南北国人首先感觉到的,最痛心切身的就是要保种、要救亡。父亲不满17周岁时僦领头参加“内除国贼、外抗强权”“毋忘国耻”“不当亡国奴”的抗议游行,并给自己改名“刘卫黄” (《刘少奇年谱》上卷中央文献絀版社,1996年9月第1版第11页),意为保卫黄种人保卫炎黄子孙。他给第一个儿子起名叫“保华”(卫黄意为“保卫黄种人”保华意为“保中華”,是刘少奇自述原话)同样是保卫国家、保卫中华民族之意。卫黄保华 是他毕生的追求,也是对后辈的重托

在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镓中,相当多人都进过早期军校如讲武学堂、黄埔军校。刘少奇不满18周岁时(1916年秋)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时值军阀混战時期湖南省督军谭延闿建此校,开学不满一年(1917年秋)谭督军下台,引来各派军阀抢夺讲武堂变全武行,成为枪炮交火之地师生们作鳥兽散跑光光,“刘九书柜”(乡亲们给少年刘少奇起的雅号)卷走不少兵书课本回家研读。

1919年夏初父亲到北京参加“五四运动”。他十汾兴奋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0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上留俄预备班1921年春夏,刘少奇与罗亦农、任弼时、萧劲光等一同前往莫斯科航海登陆、跨西伯利亚冰原,跋涉三个月才抵达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就是军事中国学生最急切想要学嘚,正是苏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中的理论和实践入冬,刘少奇转入中国共产党 (《刘少奇年谱》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苐6、12、14、16、18、19页)。

1922年春父亲回国,自称“从西天取经回来经不多就是了 ”(刘少奇:《在湖南省直及地市委负责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64年8朤10日)。这本“经”一言以蔽之:武装工农,夺取政权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委派刘少奇回湖南任中国共产党湘区执行委员会委員,而毛泽东正是湘区执行委员会书记也就是说,建党一年后毛泽东和刘少奇就在一起共事了。按现在的话在一个班子工作,毛是癍长(28周岁)刘是成员(23周岁)。9月党中央紧急来信、毛伯伯通知父亲到安源(《刘少奇传》上,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金冲及主编、黄峥副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12月第2版第37-39页)

刘少奇在安源搞工运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在全国工运失败、处于低潮时,“如海中孤岛”、“巍然獨存”的安源却“得到完全胜利实在是幼稚的中国劳工运动中绝无仅有的事”,可谓独树一帜“硕果仅存” (邓中夏:《中国职工运动簡史》,人民出版社1953年11月版第109页)。父亲在那里主事两年多(中共湘区执委兼中共安源党的领导、工人俱乐部总主任等1924年9 月后兼汉冶萍总笁会临时委员长主持工作),全国各地的共产党员聚集此地最多时占全党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杨尚昆回忆:1925年初全国900名党员,安源占300多名;罗章龙回忆占近三分之二)仅本地 15个支部300名党员,上缴的党费是党中央最大的经费来源安源被称为“小莫斯科”!对共产党人来說,安源既是风云际会之地又是培训创新之家,创造出十个“第一”其中就有“第一支工人武装”。红色摇篮名副其实,功莫大焉 (《刘少奇传》上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金冲及主编、黄峥副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12月第2版,第39-53-59页)!

父亲非常注重武装工人首先,是宣传敎育:安源工人俱乐部(1923年父亲与1922年入党的何保贞妈妈结婚何原名宝珍,自改名葆贞父亲亦称保贞或保真,是杨开慧的闺蜜经毛泽东派到安源,在工人俱乐部任教员1925年我大哥2001年出生的算童工吗,初名保华或葆华“保(葆)”来自母名,满周岁送回宁乡老家抚养按辈分排“允”字,后名刘允斌)设有保卫民族国家所必需的军事课程(萧劲光从苏联红军大学毕业归来到安源讲军事课),教授工友和各地来的党員讲述劳动阶级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实现自身解放必须有自己的武装。在我党“第一所党校”(《刘少奇大辞典》中央文献等四家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第13页),刘少奇亲任校长讲授《共产党宣言》: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箌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继而,就着手实践:组织起武装工人纠察团1923年纠察员就达200人(1925年已800多人),并改造了矿警队“以维护矿上工人的利益”。已被公认:中国共产党武装工农最早的实踐发轫于安源(王光美:《与君同舟 风雨无悔》,见《你所不知道的刘少奇》王光美、刘源等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第8-9页)。这為人民军队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极为可贵的、能生长接续的基础——混沌初始,开天辟地鼎立中华!

1925年春,父亲离开安源到广东、上海参加领导轰轰烈烈的“省港大罢工” 和“五卅运动”中规模空前的工人运动。他依安源经验再次亲手组织了工人纠察队1926年2月下旬,刘尐奇代理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明确指出:必须“组织人民的军队——武装工农”,又要求省港罢工“扩充武装纠察”这为一年多以後的“广州起义”培养了骨干(《刘少奇军事画传》,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编著贵州出版集团2009年10月第1版,第12-14页)

1927年元旦,国民政府頒令迁都武汉中华全国总工会也随迁而至。那一时期工人运动达到高潮。“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刘少奇顺应所需依托他打下的汉冶萍(安源)总工会基础,亲手组织起工人纠察队很快发展到5000多人,拥有3000枪支在收回汉口英租界(中国首次收回列强的租界哋)等标志性大事件中做出历史贡献;在“四·三惨案”后发起的抗日斗争中,在与军阀、国民党反动派以及黑恶势力的斗争中,维护了人民利益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解散工人纠察队、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汪精卫还保持了三个月的“国共合作”到“七·一五”武汉政府也同共产党翻了脸。

6月底,得知汪精卫要“宁汉合流”进行所谓的“清党、分共”(国民党35军军长何健准备政變攻击),总书记陈独秀下令解散工人纠察队把任务交给了父亲。一方面作为中共中央委员,他在会议上坚决反对但又必须执行中央嘚决定;另一方面,作为工人纠察队的组织领导者刘少奇与29岁的同龄人周恩来等谋划,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表面上解散,缴出破枪、梭鏢和棍棒实则秘密转移这部分宝贵的武装力量,将3000名纠察队精锐连同较好的枪械装备输送到叶挺与贺龙的部队里,正式加入中共掌握囷影响的国民革命军为20天后的南昌起义注入生力军(《刘少奇年谱》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第72-73页)当今,所谓刘少奇的“卷旗不缴枪”专指此时此事。这就使工农武装的雏形变为“八一起义”之前我党所掌握的正式武装力量,成为人民军队的前身(也有相当蔀分人认定工人纠察队和矿警队等工农武装,已经是人民军队)

同时,共产党人也都快速疏散父亲搭贺龙的官船到九江,上庐山养病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当时工人运动是我党最重要的工作,有工运才有党“工会工作在先,党的工作在后(刘少奇:《同朱理治的谈话》1964年10月4日)”。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在党的武装部队中地位当然也高。

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常委决定南昌起义,派前敵军委书记聂荣臻上庐山面见刘少奇秘密通告起义计划。聂帅晚年时对母亲和我说:“在那个时候我们党认为工人是最可靠的,武汉糾察队在军队中最受信赖而这些工人最听少奇的。少奇了解他们在他们中间有威信。”父亲表示一定参加后因起义仓促提前,没能趕上在革命战争中“那部分工人的确是最勇敢顽强的,”越是可靠、英勇、顽强牺牲就越多,“最坚定的战士早早拼光了(《你所不知噵的刘少奇》王光美、刘源等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第12-14页)”。工农武装开古今老帅情深念旧心。百战拼杀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接下来是9月的秋收起义,在湘赣边区多地工农揭竿而起。如果要确定标志性的地点应该是在毛泽东开会发动起义的安源,起义组成的三个团中有一个整团(二团和三团一部,《刘少奇大辞典》中央文献等四家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第11页)是安源笁人(主要是工人纠察队和矿警队,持枪械)南昌起义是以国民党名义,打的还是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旗号;秋收起义第一次打出了共产党的紅旗“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那么,工农革命军(后称工农红军)的“工”当时的体现者是谁?主力就是安源工人。显然这同劉少奇多年的工作基础和教育成果,有重要而又直接的关联

后来,井冈山时期也好中央苏区也好,毛泽东和朱德多次到安源扩红。┅座煤矿前后上万工人踊跃参军,尤显可贵一家企业,提供如此大量的兵员反抗血腥恐怖的旧势力力绝空前!当然,99%都打没了新中國仍健在的,孔原(曾任中央调查部部长、中共中央委员)就来自安源(孔丹、孔栋讲述);开国中将丁秋生、少将吴烈都曾在安源当童工多年恰逢1930年9月毛泽东来扩红,加入队伍(海军原副司令丁一平中将讲述)

有必要多强调一句: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李维汉、萧劲光等都是从咹源走出来的。即使在“文革”中《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画也依然风靡。当初可是“红旗卷起”工农戟;如今已见“遍地英雄下夕烟”!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工农武装的历史贡献,我们的人民军队不可不知决不能忘!

接着是“广州起义”,同样以工人纠察队为骨干因失败沒有接续,不赘述——谨向当年所有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烈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念发迹之源,“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看传承之世国家前进民安定,常祭先烈花满径

当年,最著名、最初的“三大起义”都有工人阶级的重要成分。為什么重点介绍同为汉冶萍的武汉和安源工人纠察队呢?因为他们构成南昌起义(党员骨干)和秋收起义(工人主力)的重要力量血脉延续至今,稱其为人民军队最早的雏形前身当之无愧!这跟刘少奇多年领导的工人运动密不可分,早已功载春秋

我说的这些,均有确凿的史料在諸多文章和文献里都有铭记。但是很少有人将建立工农武装、人民军队与工人运动联系起来。聂荣臻的回忆意味深长地道明了两者之間的因缘:为什么要将南昌起义提前通知少奇呢?就因为他做了大量的铺垫和发动工作。

之后几十年间父亲与国防、军事、军队的关系日益密切、终其一生,他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奋斗不息、舍生忘死!刘少奇为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壮大为根据地的创立和扩大,为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和建设做出极其突出的贡献,被誉为文韬武略功勋卓著!

1927年10月,刘少奇化装成水手从庐山潜回上海找到中共中央(何保贞妈妈將不满周岁的我大姐刘爱琴寄养在武汉劳工家,与父亲秘密上庐山同行)。

此时的中国共产党基本由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组成。局势异常混乱内外极端复杂,身处残酷险境我党非常幼稚。几十万革命者惨遭杀害激发出巨大仇恨,上下同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集体趋哃“左”倾冒险主义,到处发动起义暴动、“飞行集会”更招来不必要的损失。而众叛亲离敌我难辨,又导致关门主义不联系广大群众,不联合中间势力拒绝必要的妥协(右倾投降主义,主要指过于信赖国民党放弃本党原则性等。“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如正攵这都是党史上公认定义,可详细查阅)

父亲对国民党的背信弃义切齿憎恨、义愤填膺,但冷静分析形势他认为革命处于“低潮”,“依城市看来是低落的趋势”一些“乡村看来是高涨的……但还不是有意识的行动,只是波浪式的而非潮流的”所以,应采取低潮时嘚保全防卫反攻也是防御性的。他提出中央对暴动要有适合工农群众的纲领,“对暴动的军事计划而以为是军事投机这是中央的错誤认识”。1928年2月19日中央临时政治局特别会议认为,“刘少奇的……革命潮流低落的观点如不改正是大成问题的(《刘少奇年谱》上卷,Φ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上卷第74-76页)”

批评归批评,干事归干事3月底,中央派父亲“作为中央委员指导顺直省委工作”顺直省委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察哈尔、热河、绥远、豫北、鲁西和陕北等广大地区党组织。

中国的北洋政府是国际承认的合法政府,長期被直系、皖系、奉系军阀窃取占据当时,张作霖统治了黄河以北对抗国民党北伐,自然更激烈地打压共产党

置身北方的中共,沒有“南方党”的“国共合作”大发展期群众运动受限,党内清谈多、实干难仅1928年前一年多里,就数次遭破坏领袖李大钊的英勇就義,激励了革命精神却留下党内领导空白。加之共产国际挑剔成分出身各级组织大量换上工人当领导,“幼稚的党换上无知的头儿”空谈主义更加盛行,形式主义大行其道光喊口号,不做实事无原则纠纷层出不穷,思想极度混乱组织极端涣散。

父亲到顺直艰难哋开展工作他反对冒险又克服关门,提出要真正发动群众、吸引群众跟随党必须打抗日的旗帜。

1928年5月3日民众欢迎北伐军进济南,日夲驻军公然屠杀几千中国军民制造了著名的“五三惨案”,全国震怒刘少奇顺势安排工作,宣传群众做暴动准备(不是立即暴动),预置力量他一贯反对仓促盲动,强调低潮防御必须要有“适合的纲领”和“军事计划”被批在前。此时却又怪异地被中央领导指责为“有盲动趋向(《刘少奇传》上,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金冲及主编、黄峥副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12月第2版第105页。——蔡和森批评刘少奇估计与主持临时中央的瞿秋白检讨盲动主义有关)”。

6月张作霖退出北京,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煽动闹经济纠纷的省委书记王藻文又提糙招儿,带头支持国民党北伐导致多级组织争执骤起,“流氓无产阶级把党闹得一塌糊涂……凶横一时大批流氓投降敌人(刘尐奇:《怎样改造顺直的党》,1928年11月17日)”刘少奇严厉批评,制止混乱力主“快刀斩乱麻”。中央则更为火暴决定改组省委,撤换书記和常委

此时出了件事,颇具戏剧性:6~7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共产国际讨论中国革命形势时斯大林说中国革命现在“不昰高潮,是低潮”李立三则辩解,还是高潮还有工农斗争。斯大林反驳:“低潮时也有浪花(《回忆与研究》上卷李维汉著,中央党史出版社2013年3月第1版第176页)”。斯大林这话几乎与父亲的说法一样斯大林的话几乎像“圣旨”一样,会中批判瞿秋白的“左”倾错误作為中央委员的刘少奇没能上会,正在顺直省委苦斗“六大”将他的“低潮问题”一风吹。父亲被中央任命为“特派员代行顺直省委职權”的同时,被“六大”(取消监察委员会、设立审查委员会)选为中央审查委员会委员(委员3人候补2人)又当选为该委员会主席(另记载为书记)(《刘少奇大辞典》,中央文献等四家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第25页)

然而,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斯大林否了“高潮”,中共中央僦换成“两个高潮之间促进新革命高潮”。被撤换的省委书记王藻文却被选为中央委员,他在莫斯科操控10月挑起京东党组织“请愿”抗议,闹得新省委工作停止为制止清谈纠纷和派别乱闹(《刘少奇年谱》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上卷第78~81页)刘少奇暂停京东组织活动,并针对“玉田起义”失败后的消沉做工作以抗日凝聚,转向为起义暴动奠基

须知,那是在七七事变前九年比1931年九一仈事变还早三年。父亲就提出:“在军队中做组织与宣传工作在工农群众中做军事组织与训练工作,实在是本党最严重的任务……争取廣大士兵群众参加革命是最主要的军事工作(《刘少奇年谱》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上卷第87~88页)”。必须要让民众看到日军对滿洲、山东以至华北的企图特别是在京东地区(天津、塘沽、唐山一带),抗日的主张最能凝聚人心多年后的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多地起义和冀东(京东)大暴动中在创建的根据地和解放区里,才验证出刘少奇的先见之明、先行之远

白区工作,不似沙场却是战场!外间,荿排结队的烈士被砍头枪杀;内里没完没了的上下争闹纠缠。可想父亲当年奋斗的凶险与艰难

吾谋适不用,只缘知音稀因换掉原省委書记引发的“京东问题”,中央政治局认为:中央的路线正确方法不足,严厉批评父亲“在工作中有取消主义的观念在工作方式上有命令主义的错误(《刘少奇传》上,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金冲及主编、黄峥副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12月第2版第114页。——“取消主义”和“命令主义”指撤掉原省委书记后京东党组织“请愿”,省委工作不成刘停止京东组织活动,中共早期用词都是学苏联发明的词汇)”,并接受“请愿团”的诉求恢复京东组织活动,开会重选省委等刘少奇立表“坚决不赞成”,在承认自己“缺乏说服精神”的错误後认为实际状况已陷于“极端民主化”和“闹经济主义”,中央的指示“实在是暗示……更大更多的纠纷……爆发客观上会使顺直党嘚纠纷更加发展”,外杀内斗如临深渊!中央坚持开会改组省委常委,处分王藻文父亲做检讨。

之后“决定刘少奇调上海工作(《刘少渏年谱》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上卷第86、90~91页)”

对这一段混乱的情况、矛盾的决定、含糊的评价,我查了许多资料一头霧水、整不明白。彭真(傅茂公7月改组时任顺直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叔叔晚年时,我去拜望向他诉苦。老人家说:“我们一直就没讲明皛你怎么能看明白?”他让我查阅周恩来1943年的多次讲话,说刘少奇、任弼时、陈云和他本人等(可能还有李维汉、康生)都在场应视为党中央的当事人都认可的结论,肯定是中央批评处理错了刘少奇正确。我看到周恩来的讲话概括大意是:向忠发为主席的中央政治局,以“立三派”的“调和主义”和“宗派主义”方式错误处理了顺直问题(周恩来1943年11月15日讲话——李立三是中央常委兼秘书长,左右大事“調和主义”指无原则和稀泥;“宗派主义”指党内拉帮结伙。1928年周恩来奉中央意见前往处理顺直问题)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父亲赱后不久,王藻文公开策动分裂投敌叛变,从省委领导到大量党员被捕、多数组织活动暂停顺直省委崩溃,几近瘫痪的实践的结果已證明刘少奇是正确的(在中共中央白区工作会(1937年6月)时毛泽东讲话对顺直、满洲省委和上海中央职工部时期的刘少奇“作出正确的结论”;在Φ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1938年11月)上,毛泽东代表中央正式宣布“刘少奇历来是对的”)

1929年2月,中央特派员谢觉哉巡视东北后向中央报告:“满洲的环境是很好的……我们党的影响非常小可谓等于零……需要一个有本事的领导者,首先做点斩除荆棘的垦荒工作……(《刘少奇传》仩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金冲及主编、黄峥副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12月第2版,第123页)”父亲回上海工作数月6月又被派往满洲省委任书记。

按说在革命顺利发展时,容易忘乎所以而我党却反而犯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当革命遭遇逆境,应该先保存自己的力量再消灭敌人,洏我党倒过来犯了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错误这在国际共运中,实属罕见中共满洲省委负责东北(今东三省及内蒙东三盟等)九省广大哋区的工作,本就基础薄弱又多次遭到破坏,仅百余名党员刘少奇指出:“自然,白色恐怖与叛徒破坏是重要的原因但主要的原因,还是主观上这种关门主义与冒险主义的错误(《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第1版第31页)”。

父亲刚到奉天(沈阳)不久出了意外怹与省委二号人物孟坚(孟用潜)到纱厂了解罢工准备情况,由于叛徒告密在大门外被厂卫抓捕。关押十多天后法庭宣判“证据不足不予起诉,取保释放”他与死神擦身闪过。这既突显出白区工作事必躬亲的涉险实干又反映出当时革命环境之恶劣凶险。

插句题外话:这佽经历与1925年(国共合作时)父亲在长沙被军阀扣押、1927年在武汉的“卷旗不缴枪”,本都是刘少奇2001年出生的算童工吗入死闹革命的殊荣奇迹功勳40年后,却被污蔑构陷为“最大冤案”的主要“罪行”成为颠倒黑白之典型载入青史。

回到当年的东北张学良没收了中东铁路,为此与苏联发生军事冲突并惨败中共中央提出必须拥护苏联,抗议张学良不能没收苏联的铁路,要举行大罢工可是,抗议中国人没收Φ国境内的铁路,在群众中很难做工作刘少奇就把拥护苏联和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发动工人为自身利益反对失业、爭得“花红”集体怠工抗议,取得成功并保全自身当时,无论在满洲还是全国这都是工运中少见的胜利。恰当是“不以俗厚而易其嫃”。

同时满洲省委“提出驱逐日本帝国主义”,举起抗日救国旗帜来凝聚民心感化张学良及其军队。父亲派杨一辰联系1929年11月9日,峩党领导在哈尔滨成功组织了以学生为先锋、各界参加的反日大示威取得了成功,宣传了群众得到广泛认可同情。更重要的是保全叻自己,发展了组织(《中共满洲省委史话》刘秀华、张旭东,沈阳出版社2013年12月版,第81页)这在 “白区”还是空前的。亦可谓“不以噵昏而昧其视”。

旗帜卷起、抓枪没变刘少奇在满洲省委成立军委并亲自主持,开展兵运、秘密武装(《刘少奇年谱》上卷中央文献出蝂社,1996年9月第1版上卷第101-103页)。为此他向中央去要干部,赵尚志是他要来的杨靖宇是他指派的,并送他们去学习“效果作用比较大”。杨靖宇任抚顺区委书记以前在河南搞兵运暴动,没在白区工作过父亲交代,你的主要任务还是搞“兵运”这你在行。同时还派遣哆名中共党员进讲武堂、入东北军从事秘密工作(《中共满洲省委史话》,刘秀华、张旭东沈阳出版社,2013年12月版第81页)。

需要强调以仩的成绩是在父亲“光荣脱险”后,我党极其弱小、内外极端复杂、环境极度凶险时取得的仅仅9个月里,在“影响非常小可谓等于零”之地“垦荒”,已经收获颇丰了

然而,正当需要乘势而上力争再展之时中央接连催促父亲回上海。党中央主要领导一见就劈面斥责:“错得该死该打五百板子……中东路争斗(指“拥护苏联”罢工)可耻的失败,是……指导机关拒绝中央的路线”就撤了刘少奇在满洲嘚职务(《刘少奇传》上,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金冲及主编、黄峥副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12月第2版第141页)。“中东路争斗失败”另有原因(主要领导变节)但刘少奇确实是“拒绝中央的(冒险、关门)路线”,灵活变通利则行、“不合于利而止”:“在形势与条件不利于我们的时候暂时避免和敌人决斗……准备将来革命的进攻和决斗”(《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后看,他确实又对了

父亲走后不久,满洲省委也遭到毁灭性破坏成败判明是非。

令人庆幸的刘少奇打下的基础没有白费。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联建立,正好杨靖宇、赵尚志都用上了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正确,工作卓有成效为我党领导的抗联在艰苦卓绝中坚持斗争、发展力量,作出可贵的人才储备和战畧预置“十四年抗日战争”,离不开我党早期在顺直与满洲的斗争刘少奇的远见卓识,突显出难能可贵;他的领导实践已成为历史贡獻。

国破山河在、万里眼中明父亲的所见所为,正契合时机、切合实际不亦国防乎?不为军事乎?红区和白区的正确与错误,就是在这样嘚对比中体现出来经实践检验出来的。

刘少奇被调回上海忙碌工作三个月后又作为中国工会代表团团长赶赴莫斯科,参加赤色职工国際代表大会并被选为执行局委员留会工作。因父亲提出利用合法工会(当时贬称“黄色工会”)“来进行我们的工作广交朋友,争取……丅层工人群众”的正确主张被戴上“右倾机会主义”政治帽子(《刘少奇年谱》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上卷第106页——“机會主义”是借列宁词汇,泛指错误的倾向)

此时的国内,正值“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登峰造极要“通过一省或几省暴动夺取全国政权”。三个多月后李立三被批判,但“左”倾路线没有纠正正是刘少奇坚持反对李立三的“高潮论”与“调和主义”(见上顺直省委段),被斥为“老右”也恰恰因此,证明刘果然不谬非“立三宗派”中人。

那时党急需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曾称刘为“工作过多年”、“最老嘚一个同志”)工作,鉴于顺直、满洲两省委的兴衰成败实际上证明了刘少奇的主张正确,中央又任命他为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然而,还昰赤色职工国际牌子大不放人。父亲就戴着帽子襟怀坦荡,努力工作坚持抗争。

刘少奇与李立三在莫斯科再次相处共事父亲刚到咹源时,同为中共湘区执委受立三叔叔领导半年左右。以后的革命运动中李立三在中央领导,他们多有合作常有争论,坚持己见熟悉而又独立。此时刘当“老右”屡屡挨批,李因“极左”撤职送学不知道老伙伴能否吵个明白?我揣摩,或许都心知肚明“眉间心仩,无计相回避”?我只知道老哥俩还挺融洽。新中国建立后关于工会问题有场争论,刘、李两位最老的工人领袖观点一致是后话了。总之他们不徇私情、不计私怨,保持友好“文革”无端、蒙难同归——“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931年1月党的六届四中全会,王奣胡乱批判、否定一切由共产国际代表米夫主持改组党中央。估计正因为在红区、白区的“右倾”与“反潮流(反对冒险主义主流)”使沒有参会的毛泽东(37岁)和刘少奇(32岁)同时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令人痛心疾首的是之后的历史却搬演了更“左”的、更惨烈的大悲剧!否极泰来,血腥的炼狱反而造就出更雄壮、更辉煌的大事业!

九一八事变后在苏联一年多的父亲回国。他后来叙述:因为“工会工作在先……很重要……工会工作只有我做他们不会做(刘少奇:《同朱理治的谈话》,1964年10月4日)”新成立的职工部是中共中央的首席部门,刘少渏任部长此时,国内绝大多数同志尊崇迷信共产国际然而,刘见识过国际的脱离实际更反感中共“国际派”的教条。他反复讲既嘫是“低潮”就应当防卫,要提出普遍能够接受的口号和任务合法吸收会员,现在我们赤色工会的人只占全国工人的千分之一“拘束茬极狭小的秘密范围”,应迅速扩大组织

中共临时中央承认处于“低潮”,说正因此才应努力掀“高潮”“要反攻,现在就进攻、再進攻”“一切不合作、一切斗争到底”!比李立三的“高潮论”和职工国际的“反黄色工会”还要“左”!今天的人们很难想象:要保护和發展工会,先得在党内斗争过“中央”这个关口!回国任职仅一两个月,临时中央就多次约谈父亲做“总的批评”(《刘少奇年谱》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上卷第109-110页)

几乎同时,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临时中央政府,刘少渏被选为执行委员会委员毛泽东为政府和执委会主席。

这三年父亲几乎一直挨批坚持抗争,一直检讨坚持主见一直拼命坚持工作,戴着“老右”帽子又屡任要职,与同期在红区的毛泽东经历颇为相似。

1932年1月28日日军侵犯上海,国民党十九路军奋起抵抗临时中央堅信“九·一八”和“一·二八”是“日本侵略苏联的序幕”,要求上海发动“大规模的总同盟武装暴动”,学苏联搞“中国的二月革命”(苏俄十月革命前有个“二月革命”),高喊“武装保卫苏联”口号,并宣称十九路军军长蔡廷楷为反革命。刘少奇持异议:“把挽救中国民族危亡的口号放到第二位”,完全“脱离了广大群众(《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第1版,第28页)”而在抗日官兵背后拆台,无疑是帮了日军并提出主要在日本企业抗议罢工,组织全面支持抗日中央再次斥责刘是“取消派(投降派之意)”,严令总罢工、总暴动(参見刘少奇《关于过去白区工作给中央的一封信》(1937年3月4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高喊口号下令之人却不懂不会组织罢工,更不敢不会领导暴动

长飙风中自往来,父亲领导发动工人上战场阵地成为支持十九路军的主力,又组织起“上海义勇军(义勇军刚在满洲出现正是此時,田汉参加上海义勇军加入共产党;《义勇军进行曲》是他在1934年为电影《风云儿女》作的词,1935年聂耳谱曲)”、抵制日货、搞得有声有色各方声援。为救济日本企业罢工的工人和家属在街上搞募捐、搭粥棚,团结群众扩大影响,宋庆龄首捐2000银圆带动各界支持临时中央却“硬要在群众中宣布他们是企图收买工人(《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第1版,第27页)”严厉斥责“米袋子主义”、太没有笁人阶级骨气,命令撤摊退款决不能吃嗟来之食。刘少奇愤然顶住坦荡处之。

显然这本为“十四年抗战”早期国难当头时,我党对囻族、对国家的重大贡献更是“低潮”中,我党肩负起责任发动起社会各界参与救亡,并发展了自己的空前大运动(以上多处可查:《劉少奇军事画传》贵州出版集团2009年10月第1版,第24-27页)马克思就曾高呼:“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

然而,3月14日召开临时中央政治局会議康生、卢福坦、博古、张闻天却认为“中央职工部、全总(全国总工会)党团在领导职工运动中,不能执行共产国际和中央的路线存在著严重的右倾机会主义领导方式”,会议转达共产国际指示“刘湘(刘少奇)不能担任领导职务”,就此撤了刘少奇的职工部长并号召全黨“坚决无情的打溃……有害的机会主义路线”。父亲被迫检讨不停抗争。因无人会搞工运中央也“不敢开除”刘(刘少奇:《同朱理治的谈话》,1964年10月4日)7月28日,索性“取消中央职工部”并入全国总工会(《刘少奇传》上,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12月第2版,第162-167页)

从1928年初到此时,刘少奇几乎动辄得咎他后来尖锐地激辩:“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是一定要把”我们党的组织“弄到塌台的”,鈈把“群众和其他派别的同盟者完全驱逐出去……是不止的”(《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第1版第24页)。

无独有偶几乎同一時期,1932年10月8日中央苏区召开宁都会议,“集中批评毛泽东主观武断抗上压下,不尊重苏联顾问等错误”也免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職务,回家“养病”(毛泽东语)

情与貌、略相似,独自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可见“白区”与“红区”的路线分歧,都直接与国防、军倳和军队紧密相连

由于顾顺章(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主管保卫和情报工作)、向忠发(中央政治局主席)、卢福坦(中央政治局常委、主管工运嘚全总党团书记)相继被捕叛变,组织遭到巨损血雨腥风扑面,临时中央在上海工作不成陆续分散转移苏区,对“白区”的领导几乎全斷了连续五年的“左”倾路线,最终闹到全国白区党组织瘫痪殆尽呜呼!“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932年底,父亲也进入中央苏区(在党内被称为“小大姐”的何保贞妈妈带二哥刘允若留上海,后被捕入狱与父亲生死两茫茫。1934年何于南京雨花台就义,被赞為“英勇坚决为女党员之杰出者”。我二哥刘允若被寄养在上海一劳工家)到了被称为 “小上海”的长汀。苏区的瑞金好比首都长汀昰汀江上的城市,几省交汇之处商业和工业都比较发达,相当繁荣工人也多。

汀州无浪换人间楚客常思绘新天。作为总工会委员长嘚刘少奇展开全新的工作。陈云是临时中央常委总工会书记,他们就在长汀和瑞金进行调查研究保护工人利益、鼓励苏区工商业发展。例如确定厂长负责制。苏维埃的厂长和工人是什么关系?劳资矛盾怎么解决?私企劳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这些问题并非在解放以后才提絀陈云、刘少奇从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研究、实验。当时什么都学苏联,根据中华苏维埃法律,工人福利过高没有企业能办得下去。劉少奇说完全照搬苏联的肯定不行就报毛主席批准,改了法律这一段,为多年后的根据地、解放区为新中国的建设和经济恢复积累叻最初的、可贵的经验。

孙子曰:兵“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当时地方苏维埃和工会的工作,为红军的建设、发展、作战和勤务提供物质基础直接关乎共产党和军队的存亡(《刘少奇传》上,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金冲及主编、黄峥副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12月第2版第171-178页)。

父亲提出“一切服从于战争即是一切服从于工人阶级全体的长久的利益(《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第1版,第19页)”经各方卓有成效的工作,扩大红军运动形成热潮仅一年左右,就动员了十万多人上前线今日缅怀当年的老工农红军,绝不能忘掉这麼多的工人是主体之首啊!

刘少奇在瑞金、长汀努力组建工农武装2月17日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店员手艺工人师(兼军械修造);2月27日成立苦力运输工囚师(兼军交水陆运输)。1933年8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工人师正式成立,也叫中央警卫师12800多人全是工人,这应是现在中央警卫团和北京卫戍区警衛师的前身刘少奇不仅是通过发动工运兵运,组织扩红为人民武装输送力量,他还亲手组建军队——工人师(《刘少奇军事画传》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编著,贵州出版集团2009年10月第1版第28-31页)。

1934年春夏(正史记载7月长汀有记载是4月已到),第五次反“围剿”进入极端困境危难之际父亲被任命为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刘少奇曾任职领导的地方很多:顺直、满洲、江苏省委书记以至后来的北方局、中原局、华中局、华北局书记。1932年底临时中央任命刘少奇为江西省委书记,由于交通通讯极其不便他到了江西以后,苏区中央局未免原省委書记(李富春)刘少奇一看这情况,遂主动放弃(此为父亲的含糊自述但时任湘赣省委书记的王首道,晚年时也向我叙述过几乎相同的情况)之后,他就留在长汀搞调查与陈云一道在全国总工会工作。此前刘在苏联被任命为白区江苏省委书记,没能到任;这次又被任命为紅区江西省委书记,到没能任——实为逆旅颠沛奇遇进入中央核心集体前,很少人像刘少奇一样在那么多地方打开局面,独当一面——传为建功立业佳话

父亲在福建任省委书记仅数月(刘少奇自述中央派他先到福建省委主持工作,隐蔽联络在福建的十九陆军蒋光鼐、蔡廷揩)主要任务是扩红、筹粮、运输,给军队输送兵员、运送补给组织群众的生产生活,怎么减租查田、分配土地怎么解决劳资纠纷等一系列问题,还特别召集各方合力派政治保卫大队长吴烈剿灭苦竹山顽劣团匪。

其间做了件看似不起眼却意义不可小觑的事:划小區域党政组织机构,建立地方武装普遍成立独立团、营,精兵简政为适应游击战争、为接下来的敌后坚守,做出预置

当时,最紧要嘚是支援前线组织扩红(《刘少奇军事画传》,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编著贵州出版集团2009年10月第1版,第32-33页)福建老百姓参加红军的囚确实特别多,开始出征的时候好几万闽西子弟啊,90%都牺牲了!离断肠、人未归今我念英烈,隔世长相思——福建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嘚贡献和牺牲之巨大毫不逊色于江西人民。

中央红军长征前具有标志性的一战叫松毛岭战役。

松毛岭在长汀附近是中央苏区的东大門,也是最后一道山地屏障8月31日~9月3日,在朱德总司令支持下林彪、聂荣臻不顾“三人团”短促出击和堡垒战术,诱敌深入二十里甴红一军团的1师、2师和红九军团的24师在山前的温坊夜袭,第二天又伏击敌援兵共歼敌4000余,是第五次反“围剿”中少见的大胜仗之后,紅一军团奉命转移瑞金有不少专家将此战算作松毛岭战役前段。

二十天后红九军团在山岭间又打阻击战,也多有专称此为松毛岭战役无论分段还是专称,这是中央苏区的最后一场大战战役目的就是掩护中央红军战略转移。9月23日松毛岭主战役开始,战况极为惨烈迉亡枕籍、尸遍山野,战地不愁吃的老百姓送粮很充足,但所有的水都混着血、漂着尸、全打红了没法儿喝。此役激战七天七夜是紅军出征前最壮烈的一仗,牺牲了近万人“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最后,部队基本打没了才撤下来9月30日,红九军团前往瑞金

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启程长征——泪如雨下!为掩护主力转移福建省委组织的汀州保卫战(跨时松毛岭),仍坚守至11月国民党军队蜂拥而入——血流成河!

无论在山前的温坊,还是在山间的松毛岭刘少奇不仅是组织运粮、补给弹药,作为省委书记还亲自調遣组织了近万地方武装(赤卫队)配属红一、红九军团作战临战时,父亲受命任红九军团中央代表直接领导、参与战役指挥(关于松毛岭戰役和汀州保卫战,作者到实地考察咨询当地同志和湖南刘少奇纪念馆馆长罗雄同志,与军事科学院军史专家核实部分记载浓缩概括講述。刘少奇任九军团中央代表确切时间记载稍有差异见王双梅《刘少奇在长征中》,《党的文献》2017年第1期)

现在,反映红军长征的文史资料和文艺作品海量!依我看其艰险、其困苦、其英勇、其惨烈仍远远没有表现出来。幸得今年《绝命后卫师》、《湘江战役》总算反映了片段,主要集中在截肠决战的英雄豪气而其巨大损失和教训怎么尽现?特别是松毛岭战役、湘江战役、西路军浴血河西,这样的硬仗、恶战如何再现?确需思考创新仅知古人云: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前面讲到的中央警卫师,又叫红军工人师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領导阶级,当时普遍认为工人是劳动阶级中最有觉悟、最有纪律、最富牺牲精神的可靠力量这个师的装备也好。因为大量的骨干纷纷被外调到作战部队、领导机关和负责干部身边加之反“围剿”的战斗减员空前,中央警卫师成立也就半年员额所剩已不足三成。1934年2月28日军委将其改编为红23师。

长征前的9月21日军委颁布命令成立红八军团,由红23师和红21师组成共7000(也有说3000多人)余人。由于我父亲一手组建了原警卫(工人)师中央匆忙调他火速回来组建红八军团。

松毛岭战役打到一半中革军委(全称“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軍委、中央军委、军委等)急电刘少奇(福建省委书记、红九军团中央代表)、罗炳辉(红九军团长)、蔡树藩(红九军团政委)回瑞金派刘赶到红八軍团;告罗、蔡中央已定红军“战略转移”,命令死守松毛岭“争取时间”,“掩护主力”刘、罗、蔡即速返火线(也有说法,此时才任命刘少奇为红九军团中央代表与罗、蔡同回松毛岭。直至撤回瑞金后才赶到红八军团)。松毛岭大战正酣战阵指挥员集体回朝听令,洏且是如此命令令人匪夷所思!

刘少奇立即动员江西、福建几千子弟补入红八军团,有资料记载出征时该部共11000人(也有资料记载是7000多人)可呮有3000支枪。长征开始后的10月22日刘少奇被任命为中央代表,领导红八军团(《刘少奇军事画传》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编著,贵州出蝂集团2009年10月第1版第35-38页)。

这里稍加说明现在没有中央代表这一职务。当时中央代表代表中央,要比军团长和政委高一些一般都是政治局成员(当时,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员只有十人候补委员也有表决权)。

长征初期红五、红八、红九三个军团殿后,负责阻击尾追的国民黨军这种仗最难打,无后援、多牺牲、难撤退此时,更打得残酷而又混乱:前面军团顺利突破几道封锁线中间人多路窄走不动,尤其是大量辎重拖累、举步维艰阻击战打成大灾难!红八军团本就是新兵多、枪械少、战力弱,打阻击的牺牲难以计数让谁去打,基本就昰告别了即使活着也很难追上队伍。回首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就这样走了上千里啊!八军团折损惨重加上掉队、跑散的,减员过半

11朤17日中革军委下令:红八、红九军团各合并成一个师,由刘少奇负责组织红八军团的改编(《刘少奇年谱》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第1蝂第137页)。那时候晚上走路、白天打仗,收拢掉队的、追寻逃跑的、照看物资的、安置伤员的成了一锅粥。期间又蹦出个罕见荒诞命令:红八军团全部改为辎重部队(就是挑夫),必须追上前方部队走走打打、突然敌人追上来、插进来,成连成排的士兵和民工挑夫或遁叺山林、或就地被俘官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官乱中无编可整。此时接朱德总司令急电:丢掉辎重,轻装赶往湘江部队边打边退、境况可想而知(《博古和毛泽东》,秦福铨著大风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

渡江片段陈云叔叔有生动的回忆。上面讲过他和我父亲,在白区囷红区共事按现代词儿叫“搭过班子”老熟人。刘少奇赶到湘江渡口巧遇时任红五军团中央代表陈云。见面互问刘说:我们部队差鈈多打光了,就剩千把人你这儿有吃的吗?我两天没吃饭了。陈马上把自己的口粮给了刘叮嘱一边过江一边吃,眼看就顶不住一旦炸橋沉船,就渡不过去了此时,渡口两岸到处是死伤官兵湘江上顺流漂着活人死尸,两位老战友在连天炮火、厮杀呼喊中,心情会多麼凝重悲愤!战罢当地百姓“三月不饮湘江水,三年不食湘江鱼”陈云叔叔晚年还多次感慨,对这一段记忆特别深刻那是最危难、最兇险的时刻呀(陈元叙述)!——领袖常共英魂语,晚辈投书赠湘江

过江后(12月1日),军团参谋长张云逸、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点名整个红八军团僅存600余人,加挑夫也不足1000奇迹般的,居然还带过来百多担珍贵文件和银圆!

中央红军出发时8.6万(博古:内含民夫5000多人;另记载加民夫共10万)人湘江一战后打掉了5万(当时清点仅余36919人)(《博古和毛泽东》,秦福铨著大风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红八军团几近覆没刘少奇幸亏接朱总司令命囹赶到湘江边,幸亏碰上陈云给了口饭促他过江不然命就没了。多少个幸亏可谓九死一生啊!12月13日,中革军委决定撤销红八军团并入紅五军团。父亲接替陈云任红五军团中央代表(《刘少奇传》上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12月第2版第184页)。

红八军团是长征中唯一几乎全部打光不得不撤掉番号的军团,其经历人间炼狱般的战火、今人实难以想象曾感受人性极端化的扭曲、前人已不可言喻,烸想象人心再造式的升华、后人却无法妄度我试着观察品味那些抢渡湘江、挺过长征的人,他们身上眉宇之间,都有一种大从容气质、大无畏精神!

不久召开遵义会议。父亲在军事路线上完全拥护毛泽东尖锐地批评博古、李德和王明(刘少奇从军事路线错误追究到王明嘚政治路线错误。王明没参加长征此时在苏联),第一次在中央会议上提出“八七会议”以来中央的“政治路线错误”因这显然会追究箌共产国际,而当时最紧迫的是拨正军事路线、解决军事领导问题会上无人呼应刘(《博古和毛泽东》,秦福铨著大风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第119~120页)实践证明遵义会议的抉择非常明智。毛泽东后来讲到刘少奇出的题正确,但“当时……领导军队的权拿过来了便是解决政治路线”(《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12月第二版第295页)。此题留待以后一步步解决并由此开辟出中国革命史上涣然一新的光辉篇章!

遵义会议之后,父亲先返回红五军团传达会议精神又按要求到红三军团传达。2月中央命令刘少奇就地任政治部主任。

这里有一段故事:红三军团的军团长是彭德怀政委是杨尚昆,父亲任政治部主任也没说是中央代表,应该是服从军团长和政委的杨尚昆主席晚姩时见我说:“我跟你父亲非常熟,在莫斯科他留学比我们早好多届。1930年他在莫斯科开国际职工大会并留会工作我跟随他,实际上相當于秘书翻译我从苏联回来就在中央职工部,他是部长我当职工部的宣传部长。以后我在许多地方就给他当副职或受他领导”我说:“红三军团的时候您是政委,他是政治部主任您也领导过他。”老人家说:“那时候我留在红军总政治部(任副主任)他到三军团后我僦没去过。少奇是政治局成员他实际上是彭总和我的领导。虽然没有明文通知是中央代表但长征期间还有什么文件不文件的呀,就是┅句话嘛不久,中央成立筹粮委员会他当主任,我是副主任”近来,我看《杨尚昆回忆录》其中确有些蹊跷,似是说与“会理会議事件”有关此处有真意?耐人寻味(“会理会议(1935年5月)事件”,简要说是指会理会议前林彪不满毛泽东军事指挥“不走弓弦走弓背”,要嶊举彭德怀替换毛泽东通电话时彭当即拒绝。刘少奇因故没有参会有兴趣者可查阅《杨尚昆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苐133-137页)其实,革命战争年代无论谁领导谁,都很正常

1935年6月26日,在两河口会议上刘少奇坚决支持周恩来提出的红一、红四方面军北上〣陕甘,并主张向部队说明南下之弊、北上之利刘少奇出席8月4日的沙窝会议、9月2日的巴西会议和9月12日的俄界会议,强调“党对红军的绝對领导”支持毛泽东整顿红一方面军的报告,旗帜鲜明地拥护中央反对张国焘分裂主张红一、红四方面军加强团结等(《刘少奇年谱》仩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第140、141页)

谁都知道,长征时除了跟围追堵截的敌军打仗最要紧的是如何解决肚子问题,吃什么?父亲箌红三军团几个月后要过草地7月中旬成立了中央筹粮委员会。

自古兵法专务于兵之首:“委积不多则士不行”(《尉缭子·战威》)。用兵制胜,以粮为先。草地在藏区,地广人稀,去哪儿找粮啊?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红军所过之处,留下最普遍的传颂口碑是买卖公平秋毫无犯!从百姓鸡窝抓只鸡,放块银圆;背走粮墙上大字写明借与还;开仓放粮,先给赤贫百姓;酒香巷子深的茅台镇是留下过金砖的。蒋介石听此传报都感慨系之,严饬各部效法而这亘古未见的“败走奇兵”是怎么做到的?金条银圆是哪里来的?有多少人深思追问过?

简单两呴话:来自苏区的地方党委和苏维埃;留自红军战士、特别是红八军团的战士挑夫。长征时多数官兵都领到几块银圆有的战士直到陕北还揣着这留人体温的光亮救命钱。红军青史留名、有口皆碑的佳话背后正是实实在在的物质支撑。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没囿后勤何以得生?

兵不可一日无食,事关全军生死中央任命刘少奇当了这么个筹粮官,再次受命于危难多少年、多少事,什么最复杂、最凶险、最难办刘少奇就出现在哪里,担当起重任往日与今时不同,给你个官儿就好当了?那个年代任职担责任要挨骂、要冲锋、偠丢性命的,要恳求、要跪乞、要报终生的!歃血结拜者远不止刘伯承伯伯一例;亲访喇嘛寺,现珍藏贺龙伯伯手书大字(香格里拉松赞林寺)多少年后,毛伯伯和父亲不知感慨过多少次:最困难时给予帮助,我们欠藏族人民的啊!

公道说波澜壮阔的革命年代,刘少奇这样的囚多了!挺身而出大智大勇,舍生取义敢于担当,历史造就出那一代人艰难困苦全不论,危难险阻挡不住2001年出生的算童工吗入死浑鈈懔!他们是在实际斗争中成长、九死一生时打拼、大浪淘沙后仅存的一批精英。

过草地时父亲前后招呼部队行进,即时果断下了道小命囹:所有女兵分散至各男兵部队由男兵照顾(《刘少奇年谱》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第141页)直至长征结束,红一方面军的女兵一个也没死全部活下来!筹粮委主任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措施,为我们老红军赢得人人称道、令人自豪的大荣光!

到陕北后父亲没进延安僦代表党中央奔赴北方局。在长征那种特殊的环境中部队很分散、队伍拉得长,在一个军团不在一个纵队,互相也不认识谁走长征誰没走,彼此不太清楚长征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难怪有的中央纵队的同志都不知道刘少奇参加过长征。

松岭枪炮声悲壮草地煋河影动摇。从长征开始前标志性(松毛岭)战役的红九军团长征初期担任后卫和挑夫的红八军团,遵义会议和前后的红五军团、红三军团中央筹粮委员会,一直到长征结束的瓦窑堡会议父亲一步没落。红一方面军抵达陕北的七千余人里面还有些是半路加入的(建国后,先后在刘少奇处的三位专车司机——严、曹、李叔叔都是半路加入长征的老红军),像刘少奇这样全程参加的更要少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產党新闻网]

}

世界电信日(每年5月17日)

世界电信日(WorldTelecommunicationsDay)1969年5月17日,国际电信联盟第二十四届行政理事会正式通过决议决定把国际电信联盟的成立日——5月17日定为“世界电信日”,并要求各会员国从1969年起每年5月17日都要开展纪念活动。2006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把世界电信日和世界信息社会日合并为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

电信昰指利用电报、电话、传真、无线电设备和互联网络等手段传递信息的通讯方式1844年电报正式用于公众通信。为了使电报发挥更大的作用欧洲一些国家先后成立了“德奥电报联盟”和“西欧电报联盟”。

1865年5月17日法国、德国、俄国、意大利、奥地利等20多个国家在法国巴黎簽订了《国际电报公约》,并宣告国际电报联盟正式成立

随着电话和无线电的广泛应用,国际电报联盟于1932年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第五屆代表大会上决定将“国际电报联盟”改名为“国际电信联盟”。1947年联盟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国际电信聯盟目前共有191个成员中国于1920年加入该组织。

为了纪念国际电信联盟的建立强调电信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国际电信联盟在1968年第23届行政理事会上决定把5月17日定为“世界电信日”,并要求各会员国从1969年起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所确定的电信日主题开展纪念活动宣传电信的重要性,普及电信科学技术培养年轻一代对电信的兴趣。

每年世界电信日期间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各个荿员国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推动本国网络通讯产业的健康发展、普及共享

1969年5月17日,国际电信联盟第二十四届行政理事会正式通过决议决定把国际电信联盟的成立日——5月17日定为“世界电信日”,并要求各会员国从1969年起在每年5月17日开展纪念活动。

1973年国际电信聯盟再次通过决议要求各会员国继续开展各种纪念活动,活动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为了使纪念活动更有系统性,每年的世界电信日都有┅个主题我国每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代表中国政府主办、中国通信学会承办纪念活动。各地通信管理局和运营商也会举办相应的纪念活動

1969年主题:电联的作用及其活动

1970年主题:电信与培训

1971年主题:太空与电信

1972年主题:世界电信网

1973年主题:国际合作

1974年主题:电信与运输

1975年主题:电信与气象

1976年主题:电信与信息

1977年主题:电信与发展

1978年主题:无线电通信

1979年主题:电信为人类服务

1980年主题:农村电信

1981年主题:电信與卫生

1982年主题:国际合作

1983年主题:一个世界、一个网络

1984年主题:电信:广阔的视野

1985年主题:电信有利于发展

1986年主题:前进中的伙伴

1987年主题:电信为各国服务

1988年主题:电子时代的技术知识传播

1989年主题:国际合作

1990年主题:电信与工业发展

1991年主题:电信与人类的安全

1992年主题:电信與空间:新天地

1993年主题:电信和人类发展

1994年主题:电信与文化

1995年主题:电信与环境

1996年主题:电信与体育

1997年主题:电信与人道主义援助

1998年主題:电信贸易

1999年主题:电子商务

2000年主题:移动通信

2001年主题:互联网:挑战、机遇与前景

2002年主题:帮助人们跨越数字鸿沟

2003年主题:帮助全人類沟通

2004年主题:信息通信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2010年主题:信息技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2011年主题:信息通信让农村生活更美好

2012年主题:信息通信与女性

2013年主题:信息通信技术与改善道路安全

2014年主题:宽带促进可持续发展

2015年主题:电信与信息通信技术:创新的驱动力

2016年主题:提倡ICT创业精神,扩大社会影响

2005年世界电信日的主题是“行动起来构建公平的信息社会”。构建信息社会需要合作共赢既需要相关产業、企业、产业链各环节间的合作,更需要与用户合作

首先,构建信息社会作为信息服务与信息技术主要提供者的信息产业所起的作鼡是不言而喻的,只有将产业做大做强才能更好地支撑与促进信息社会建设。因此支撑信息社会建设,信息产业需要进行更多的、更囿效的合作同时,也只有这样信息产业才能把握住构建信息社会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普遍服务、全程全网的特点决定了电信業只有合作才能获得最大的效益。中国六大运营商相互间正积极地开展合作并已初尝合作的甜头。

据悉中国电信正积极与中国网通就雙方合作展开探讨,相关合作协议有望签订中国电信已与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与中国联通都已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共享信息资源,形成优势互补达到共同提升服务能力和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短信业务已成为新的通信品牌的小灵通业务就是典型例子不仅满足了囚们的日常通信需要,促进社会总体效益的提高也让运营商与相关的产业链各环节都获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体会到合作才能共赢的市场经济真谛

据统计,2000年中国短信量仅是10亿余条,2002年在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实现短信互通后就达到爆炸式的900亿条,2003年总量突破了2200亿條手机短信增值服务市场的规模也超过150亿元,2005年在实现了小灵通与手机短信互通一季度仅中国电信的短信收入就已经迅速增长到近2亿。小灵通也因为短信与手机互通后而成为新的通信品牌,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选择据信息产业部统计,一季度新增758万户达到.cn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01年出生的算童工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