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说,什么是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

毛佩琦眼中的中庸之道
文化中国-中国网 .cn  时间:
08:57  责任编辑: 任子鹏
中庸是处理事物的能力
为什么君子可以做到中庸,这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君子能够做到中庸,能够随时随地都掌握原则,是因为他有君子之德,他有了这种修养,他了解了事物的道理,他掌握了处理事情的方法,他了解了自然规律。小人为什么不能做到中庸呢?小人反中庸,是因为他有小人之心。什么是小人之心?小人之心无非是为了私利,为了一己,为了小团体,他可以无所忌惮,他为所欲为,他不受约束,扰乱社会秩序,危害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中庸是处理事物和个人品德的能力,中庸之道更是一门学问,把握中庸之道,是既简单又是不简单的。《中庸》说,“夫妇之愚可与知焉”,意思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一个普通的男女,都可以做到中庸之道,“中庸”的原则每天都在。所以“中庸”是容易的。比如说,日常生活中的做饭,烧的时间长,饭会糊;时间短,饭会生,只有烧得正合适才是最好的。家家户户都会做饭,做得好吃,又软又不硬,这是“中”。所以说,“中”很简单,每个人都会“中”。不过,“中”又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中庸》说,“及其至也”,在“中”的最高原则上,圣人也会有所不知。比如治理天下的大圣人,在治理国家的时候,有时也难以掌握中庸之道。
孔子说,中庸是做人的修养。尽管中庸之道很难,但是大家还是可以学会。因此,孔子说,“舜其大知也,而好察迩言”,舜是有大智慧的,他好问,不懂就问,并且喜欢听身边的人给他指出问题;他对于别人的小缺点可以忽略不计,对别人的优点却不断地表扬;他经常抓住周围的东西,控制其既不向左,又不向右发展,而是“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中庸之道是可以通过学习而得到的。我们完全可以每天得到一点点本领,每天理解一点点道理,逐渐积累就可以真正达到中庸的境界。孔子认为,学习中庸和我们平常的学习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一样的,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孔子说,有些人对于智慧,对于知识,“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有的生下来就知道;有的是通过学习知道的;有的是有了困惑,解答不了,才去学。但是,不论是“生而知之”,还是“学而知之”,最后的结果都是“其知一也”。他们要达到的最终点,所要掌握的知识都是一样的。“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你的能力可能有大小,你的智慧可能有高低,有人聪明有人愚笨,但是你不要因为聪明就不好学,不要因为愚笨就不学习。只要你肯学习,不论是聪明人还是愚笨人,最后都能达到掌握中庸的境界。
孔子说,“好学近乎知”,这个“知”是“知识”的“知”,意思是你好学,你就可以是有智慧的人。古代有一个道德原则叫礼义廉耻。孔子又说,“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你要勇于承认错误,承认了才能改正错误。所以,孔子就鼓励大家努力学习知识,努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中庸之道。“知斯三者,则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哪“三者”呢?第一是“好学”,每个人要好学;第二是“力行”,不能光说不做;第三是“知耻”,懂得廉耻。
孔子说,好学、力行、知耻,这三件事情都做了,你就知道怎么样修身;知道了怎么样修身,你就知道怎么样管理别人;知道怎么样管理别人,你也就会治理天下国家了。只要通过学习,都是可以达到中庸之道的。孔子要求每个学习者“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要多学,要多问,要思考,这是孔子给我们提出的学习之道,也是如何掌握中庸的学习办法。孔子还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刻苦学习的方针。他说“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你学一遍,我学百遍;你学十遍,我学千遍。如果真能做到这样,就是傻子,你也会聪明;就是弱者,你也会变成强者。我希望大家把这个话记住,“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学习要坚持下去,要持之以恒。
文章来源: 新华日报
            3        
文明上网 登录发帖
版权与免责声明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详细的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我一直都非常喜欢孔子的中庸之道,常常拿他来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现在的人老是把一样东西挂在嘴边,却对他包含的深层次的含义又知之甚少.毫不夸张的说我就是这类人!偶然的一件小事让我产生了要深刻的去了解它——中庸之道.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是这样解释中庸之道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一句话言简意赅地揭示了中庸之道这一主题思想的核心是自我教育.“天命之谓性”是指人的天性是善良的.“率性之谓道”是说人们自我教育之道就是按照人们的善良的天性办事情.“修道之谓教”是说自我教育就是按照人道原则去进行修治.孔子为什么要提倡中庸之道呢?“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意思是说,中庸是一种至高无尚的美德,民众缺少很久了.孔子说这话的主要的目的是要把当时的社会秩序、社会制度保持在周礼的规范之内.当时孔子生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那个时代王室衰微,诸侯崛起,战事不断,民不聊生,孔子一生都在为恢复合乎周礼的社会秩序而奋斗,他讲中庸也是为此目的.现代社会我们还需要中庸之道吗?孔子的中庸之道影响中国几千年.可以说中庸是孔子哲学的基础和最高的道德准则.中庸的主要思想,在于论述为人处世的普遍原则,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恰到好处,这就是中庸之道.有人就此会言,中庸之道看来也就是不讲原则的折衷主义.其实不然,孔子曾说:“乡原,德之贼也”.这里的乡原是不讲原则,四面玲珑,自私伪善的意思.所以对中庸之道的偏见实在是后人理解有误.同样也是中庸之道的某些观念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偏离有关.所以孔子所提倡的中庸的本质并不是如某些人理解的那样是“无原则”的东西,它的本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它体现的是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博大气魄和宽广胸襟.对中庸之道“无过而无不及”恰到好处的把握,是要我们辨黑白、论是非,它是要我们做事情的时候要把握事物的“中”,即事物的核心.日本“企业之神”松下幸之助曾在其《关于中庸之道》一文中说,中庸之道的真谛是:“不为拘泥,不为偏激,寻求适度、适当”;中庸之道“不是模棱两可,而是真理之道,中正之道”.有此等信念下,松下的发展循序渐进,最终创造了一个企业王国.再看我们当今社会之状况,由于缺乏中庸之道,所以社会的发展不是偏左就是偏右,也由此常常朝令夕改;由于缺乏中庸之道,给了左派和右派极大的空间,这种空间超越了宽容的尺度;由于缺乏中庸之道,我们的社会就缺乏宽容.由此这个社会也总是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到头来倒霉的总是我们这些平头百姓.真正的中庸之道,是以人性为主体,照时下的说法是“以人为本”,以尊重其一个人的个性发展与整个社会的大发展和谐与统一为目标,同时追求整个人类的发展和自然的发展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就是所谓的构建和谐社会.日常生活里,有人过于追逐物欲,有人过份刻苦自励;有人对金钱的使用浪费无度,有人则是一毛不拔,这都不是正常的生活之道.就像一只手,始终紧握拳头是畸形,只张不合也是畸形,一定要拳掌舒卷自如,这才正常.所以,凡事要适可而止,要不偏不倚,这就是中庸之道.如何才能在日常生活里实践「中庸之道」,有四点意见:第一、做事不要太苦:人生不能没有工作,因此每个人都不能不做事.做事当然要勤劳,但是也不能太辛苦;太辛苦了,以后做事就畏难、畏苦,就不能长久,不能持之以恒.所以,现在的公司行号大都制定八小时上班制,每天工作时间从上午八点到下午五点, 有一个时间性;甚至每个星期不但有休假日,现在还实施「周休二日」,这就是要我们不要太辛苦.第二、享欲不要太乐:人不能没有物质生活,适度的物质是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条件.但是有的人享用过度,过份的放纵五欲之乐,例如,吃要山珍海味,穿要绫罗绸缎、住要高楼大厦,出门要开高级轿车等.过份的追求物欲之乐,甚至浪费无度,则如银行里的存款,用得太多,总有一天会负债,所以福德因缘还是要慢慢的享受,不能透支.第三、待人不要太苛:人与人相处,要懂得待人之道,最重要的,就是待人要厚道,要替人设想.尤其身为主管者,要「待人如己」,甚至要「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如果待人严苛,或者是过份放任,都不是处人之道.第四、用物不要太荣:对于日常用物,有的人好买,平常没事就喜欢逛街购物,并且乐此不疲,有的人则非名牌不用.其实东西能用、够用就好,不要太过豪华、奢侈,物质太多,不一定很好,所谓「人为物役」,物质太丰,有时也是一种负担.中庸并不等于碌碌无为也不等于毫无原则的退让,更不等于人前人后两个样,趋炎附势、狗眼看人低.人一向说起中庸之道很容易,但要做起来却真的很难很难!(作者:郑琳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本雷又来给大家评车了,今天开的是传说中“屌丝三宝”中的三弟——雪佛兰 迈锐宝这车到底哪里屌丝了呢?雷雷要详细了解一番……
怎样不会错过雷雷的更新??记得订阅【赛雷话车】或者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赛雷】紧跟更新哦
大家正在看
11-29 07:07
11-29 07:11
11-28 23:15
11-29 02:25
11-28 18:05大家评说传统文化:君子之道
中庸之道--《人民公仆》2015年10期
大家评说传统文化:君子之道
【摘要】:正君子之道孔子提倡君子之道。整个一部《论语》里,他上百次讲君子和小人,而且都是把它们对比着讲,以至于朱熹说,"君子与小人之所为不同,如阴阳昼夜",就像阴和阳、昼和夜一样相对着的,每每相反。孔子讲过很多话,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讲究的是义,这个义不是说义气,是义理,讲的是原则,是核心价值,是道理,小人就是斤斤计较那点有利没利的小事。孔子说小人是"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小人在一块,从来不考虑原则,不考虑道理,
【分类号】:B222【正文快照】:
■王蒙蒙,中国当代作家、学者,原文化部部长。著有长篇小说《这边风景》《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上百部,其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乐观向上、激情充沛、笔耕不辍,成为当代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始终保持创作活力的作家之一;日,他荣登“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金菊;陈宜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年10期
张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王永年;;[J];东南学术;2011年04期
李天田;;[J];中外管理;2013年10期
李海兆;;[J];巢湖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郑淼文;;[J];神州;2011年09期
唐加文;;[J];现代养生;2014年13期
于丹;;[J];北方人;2007年01期
张国忠;;[J];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08期
;[J];石油政工研究;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浙江科技学院语言文学学院
张涅;[N];光明日报;2011年
陈诗悦;[N];东方早报;2014年
民航江西监管局
罗军;[N];中国民航报;2014年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N];中华合作时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晓宁;[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赵华洋;[D];河南科技大学;2014年
张永奇;[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如何理解余秋雨君子之道,礼仪之道,中庸之道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如何理解余秋雨君子之道,礼仪之道,中庸之道
我有更好的答案
所谓“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儒家所提倡的一种道德实践的原则和处世待人的方法所谓“中庸之道”,是手持两端,不偏不倚。不偏的前提是手持两端,就是最激进和最保守的意见都要顾及到,然后达到不偏不倚的最佳效果。
采纳率:90%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中庸之道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