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硫酸有强氧化性,为什么可以干燥一氧化氮 二氧化氮?不会被氧化成二氧化氮?

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为什么不会生成相对价态低的一氧化氮而是生成二氧化氮_百度知道
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为什么不会生成相对价态低的一氧化氮而是生成二氧化氮
提问者采纳
与有变价元素的还原剂使还原剂相应元素化合价上升的高低来判断,2HNO3+NO=3NO2+H2O,反应的剧烈程度,氧化剂变价少的氧化性反而强,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是一个反例,浓硝酸也会把它氧化:因为浓硝酸氧化性非常强,这样就可以说明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还原剂相同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要看它得电子的难易程度,对于还原剂还原性的强弱也是这样判断的,假如生成低价氮的化合物(如NO等)。对于这个问题,原因是,反应的剧烈程度,并不是化合价变化的多少
龙腾万里2015
来自:百度作业帮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除去混入一氧化氮中的二氧化氮为什么不能通入浓硫酸中_百度作业帮
除去混入一氧化氮中的二氧化氮为什么不能通入浓硫酸中
除去混入一氧化氮中的二氧化氮为什么不能通入浓硫酸中
原因很简单,因为NO2溶于浓硫酸,另外浓硫酸不会把NO氧化.虽然考虑NO2可以与浓硫酸中的少量水分反应生成硝酸和NO,但是考虑NO2溶于浓硫酸,所以对含有NO2的NO气体除杂是不能用浓硫酸的.
二氧化氮能溶于浓硫酸的话,那不就出去了么,为什么不能用浓硫酸除去呢
不好意思,写忘了。
你知道NO在空气中会被氧化层NO2,而NO2会被浓硫酸吸收,所以会造成NO的损失。于是最好的方法是能将NO2转化成NO,既减少NO的损失,还增加NO的量。从这个角度看用浓硫酸是不是非常合适的。如果我记得正确的话,这个除杂好像是用饱和的NaNO2溶液来进行的,
NaNO2 + NO2 ==== NaNO3 + NO。
因为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把一氧化氮氧化为二氧化氮起不到除杂的作用
扫描下载二维码一氧化氮为什么不与浓硫酸反应?_百度作业帮
一氧化氮为什么不与浓硫酸反应?
一氧化氮为什么不与浓硫酸反应?
NO的非金属性较强,一般做氧化剂比如2NO + 2H2 = N2 + 2H2O4NO + CH4 = 2N2 + CO2 + 2H2ONO都是氧化剂,不过高中一般不讲这几个反应浓硫酸的氧化性还不够强,要达到O2、F2这种级别的氧化性才能氧化NO
那浓硝酸呢。归中么
NO + 2HNO3(浓) = 3NO2 + H2O
这个应该也能发生,不过一般是逆反应发生的较多
额。这个式子见过带可逆号的。逆得很厉害么?
逆反应就是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硝酸,这个反应比较容易发生
虽然字错了。。纳了
一氧化氮性质稳定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会将高价态的元素氧化至低价态,而一氧化氮中氮元素为+2价,价态较低,如果要氧化成0价的氮气或者-3价的氨气比较困难,所以一般情况下一氧化氮和浓硫酸不反应
一氧化氮性质不稳定,在空气中会被氧化生成二氧化氮,浓硫酸有强氧化性。但是一氧化氮是酸性氧化物,不会与酸反应。
扫描下载二维码高一化学必修一4-3-2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及大气污染课件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高一化学必修一4-3-2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及大气污染课件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4.15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答案】分析:(1)根据装置特点和实验目的判断;(2)根据空气造成的影响确定如何实施操作;同时根据一氧化氮的性质判断装置⑤的操作;(3)根据铜和浓硝酸的性质结合实验现象判断产物,从而确定反应方程式;(4)根据二氧化氮的性质且能转化为一氧化氮选择试剂;根据实验现象结合二氧化氮的性质书写反应方程式;&(5)根据对比实验③、④的实验现象判断;(6)根据是否改变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或溶解气体的浓度判断;解答:解:(1)根据装置特点和实验目的,装置⑤是收集NO,装置⑥中盛放NaOH溶液吸收NO2防止污染大气;因为要验证稀HNO3不能氧化NO,所以装置③中应该盛放稀硝酸.故答案为:3mol/L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2)由于装置中残存的空气能氧化NO而对实验产生干扰,所以滴加浓HNO3之前需要通入一段时间CO2赶走装置中的空气,同时也需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防止反应产生的NO气体逸出.故答案为:通入CO2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3)Cu与浓HNO3反应生成Cu(NO3)2、NO2、H2O,故答案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4)装置②中盛放H2O,使NO2与H2O反应生成NO:3NO2+H2O=2HNO3+NO,故答案为:将NO2转化为NO;&3NO2+H2O=2HNO3+NO;&(5)NO通过稀HNO3溶液后,若无红棕色NO2产生,说明稀HNO3不能氧化NO,所以盛放稀HNO3装置的液面上方没有颜色变化即可说明之.装置④中盛放的是浓HNO3,若浓HNO3能氧化NO则装置④液面的上方会产生红棕色气体.故答案为: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6)要证明是Cu(NO3)2浓度过低或是溶解了NO2导致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一是可设计将溶解的NO2赶走(a、c方案)再观察颜色变化.二是增加溶液中Cu(NO3)2溶液的浓度(d方案)观察反应后的颜色变化.故选a c 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HNO3的性质、属物质验证性实验设计,利用对比的方法判断硝酸的性质.物质验证性实验方案的设计如下:结合已知的物质具有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试剂,设计具体实验方案验证物质是否具有该性质.对有毒气体要设计尾气处理装置,防止污染环境.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化学
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的,按下图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3mol/L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2)滴加浓硝酸之前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通入CO2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4HNO3(浓)=Cu(NO3)2+2NO2↑+2H2O(4)装置②的作用是将NO2转化为N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NO2+H2O=2HNO3+NO(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依据的试验现象是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2009?北京)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的,按下图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3mol/L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通入CO2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4HNO3(浓)=Cu(NO3)2+2NO2↑+2H2O(4)装置②的作用是将NO2转化为N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NO2 +H2O=2HNO3 +NO(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依据的试验现象是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6)试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涉及了一下4个试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acd(填序号字母,多选不给分)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b)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映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科目:高中化学
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的,按下图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氧化成,而稀硝酸不能氧化。由此& 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反应,能与反应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
&&&&& &&&&&&&&&&&、&&&&& &&&&&&&&&&&&、&&&&&&&&&&&&&&&&&&&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鼓入过量CO2的目的是&&&&& &&&&&&&&&&&&&&&&&&&&&&&&&&&&&&&&&&&&&&&&&&&&&&&&&&&&&&&&&&&&&&&&&&&&&&&&&&&&&&&&&&&&&&&&&&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装置②的作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依据的试验现象是&&&&&& &&&&&&&&&&&&&&&&&&&&&&&&&&&&&&&&&&&&&&
(6)试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哪种正确 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 (选填序号字母)
a. 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 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 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 向硝酸铜溶液中加入硝酸铜固体至饱和;同时向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
产生的气体,对比观察颜色变化
科目:高中化学
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的,按下图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氧化成,而稀硝酸不能氧化。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反应,能与反应&&&&&&&&&&&&&&&&&&&&&&&&&&&&&&&&&&&&&&&&&&&&&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乘放的药品依次是&&&&&&&&(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装置②的作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一局的试验现象是&&&&&&&&&&& (6)&&&&&&试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涉及了一下4个试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选填序号字母)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b.&&&&&&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映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届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的,按下图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 &&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装置②的作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依据的试验现象是&&&&&&&&&&&
(6)试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涉及了一下4个试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填序号字母,多选不给分)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映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氧化氮变成二氧化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