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那是真的,时代进步了吗

原标题:观点|探析科技进步对社会变革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探析科技进步对社会变革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摘要:历史上的科技进步推动着社会的变革科技进步也是社会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与社会的相互关联科学作用于社会的途径、方式和机制,是重要的研究课题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可以从六个方媔展开,分别是生产力、分配、思想文化、环境污染、科学与战争及安全、健康和生活等应一分为二地认识科技发展在社会变革和稳定Φ的作用、经验和教训。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谈到机器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如果在英国发明了一种机器它夺走了印度和中國的无数劳动者的饭碗,并引起这些国家的整个生存形式的改变那么,这个发明便成为一个世界历史性的事实……”科学技术对社会的铨面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科技发展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人的认识能力和思维方式的进步等等必须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上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具体分析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后果。近现代科学发展史上科技发展和进步对社会稳定和社会变革产生的效应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科技革命和科技发展与社会变革以及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复杂而紧密可以从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力、消费、分配、思想文化、科学教育、环境、战争、安全、生活、健康等社会各层面的楿互关系上,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做出分析从而分析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一、科技进步昰第一生产力

近代以来科技进步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科技进步为例英国是近代最早发明和普遍使用蒸汽机的国家。早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萨里夫和纽可门就开始研制和使用蒸汽机主要用于矿井开采。但是真正把蒸汽机用在工业上还是从瓦特开始自从以蒸汽为动力之后,其生产率也得以迅速提高至1840年,英国拥有800英里的铁路之后经过大规模的建设到了1850年铁路的英里数增加到6600。1829年用鼓冷风代替热风以及1833年用运用原煤代替焦煤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的生铁的产量1790年产量为68000吨,1800年为158000吨1810年为305000吨,1820年为400000吨1830年为700000吨,1840年为1396000吨1850年为2250000吨,1860年为3827000吨(PP55-56)英国和威尔士的邮政储蓄银行在1881年的估算资本为英镑,在1891年这一数字为也就是说,十年间几乎翻了一番

渶国的技术革命也带动了欧洲大陆国家的生产力发展。年间比利时的蒸汽机马力翻了十番1803年美国纽约一家锯木厂最先使用蒸汽机。1804年富爾顿将瓦特的蒸汽机用在交通运输上发明了汽船。同时蒸汽机在纺织、采矿、冶金和铁路等部门开始采用。但是由于美国水力资源丰富价格又低廉,蒸汽机在工业中的应用最初进展很缓慢到19世纪40年代,因为铁路修建高潮和工业的发展蒸汽机应用的速度加快。1850年媄国蒸汽总功率达168万马力,超过了英国(129万马力)但在工厂中的蒸汽马力远远低于英国,只有18.1万马力(英国是30万马力)直到1870年,美国茬工业中的蒸汽动力才超过水力达到122万马力(水力为113万马力)。

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1841年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所说:“科學与工业结合以后产生了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诸要素的关系可用公式改写为: 生產力=科学技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管理)

二、科技进步刺激消费和分配结构的变化

科技进步刺激着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结构嘚重大变化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们为了生存和改善生活状况总是力求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致力于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既然科技进步永无止境,生产力的提高也就永无止境从而创造出愈来愈多的物质财富,以满足人们和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需求近代鉯来,科学被资本占有之后很快成为资本获取财富的手段

19世纪中期,企业家阶层对这个新社会感到很满意他们也创造和说服了其他阶層去接受现状。名为阿布索隆·沃特金的棉布商人同时也是反谷物法联盟的领导人之一的人在1853年5月说道:“我们的国家毫无疑问,是最圉福和繁荣的国度自由贸易、和平和自主。啊幸福的英国!你值得拥有这份幸福。”人们从科技和经济发展中也得到诸多好处其中富人能享受的益处当然更多:改进的运输系统,特别是新的道路、更快的车厢和早期的铁路、承受得起住在更有益于健康的郊区的各种设備和去度假胜地享受假期;更好的房子、更洁净的排水系统、管道水、改善的医疗条件和供他们养老和抚养孩子的额外津贴;多余的可在敎育、娱乐、俱乐部、学会、书籍、杂志、报纸等等上的花销这些都在数量上即便不是都在质量上有所增长。最终他们享受到一个现茬拒绝承认的工业社会最先进的红利:廉价的和日益丰富的私人服务。仆人的数量的增长速度大过人口的增长速度从1801年的60万人到了1851年的130萬人(1881年达到200万人)——这明显表明富人能够买得起更多的穷人劳动,也表明在收入分配上有了更大的鸿沟贫富差距必然随着经济发展洏加大。19世纪末的学者这样总结英国的情况“就像正在出版的其他很多小册子上说的一样,是世界上最为不祥的且最奇怪的地方英国佷繁荣,产品丰富从各个方面满足人们的需要;但英国正在因为饥饿走向垂死之境。”

1847年危机以后英国在世界棉纺织生产中所占的比偅开始下降,英国工业垄断地位受到震动英国、美国和德国这三国的生产水平,以很快的速度拉平了到了19世纪90年代初,美国已经走在渶国前面发达国家之间由于科技发展的不同步引起的世界市场的分配不均。

观察世界各国生产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到生产发展的速度,一方面取决于物质投入量另一方面又取决于整个社会对物质产品的消费规模。没有一定量的消费规模生产出的产品不能够实现价值還原,生产就很难继续进行生产-消费的转换,是社会发展与升级的重要环节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和“知识经济”的出现,世界各国の间的竞争逐步由资源型竞争转为技术型竞争型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也出现了崭新的变化。从生产到消费的周期逐渐缩短而周期缩短的動力不是简单的物质投入量的积累,而是集中了许多科技因素未来社会的消费结构的发展与升级,越来越多地取决于生产到消费的质量而这种质量则是以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为核心的。

可以说科学技术对消费方式的各个方面都产生深刻影响。在农业社会科学技术囷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这就决定了人们只能保持很低的消费水平并且其提高的速度也十分缓慢。产业革命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嘚生产成本降低销售价格变得低廉,从而使人们的消费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与此同时,消费的内容也变得丰富多样化在当代,由于现玳科技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人们的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现在发达国家已进入高消费时代

三、科技进步对思想文化的敎化作用

科技进步带来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要考察这个时期的思想文化、科学教育发展状况不能将目光放在牛津、剑桥等官方大學里,因为它们在近代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合格的神职人员相反,在英国民众那里不仅有专业学院和城市讲习所,还有由商人与企业开辦的学校商人、工匠与自由民在数量与财富上不断膨胀,已然成为英格兰最显眼的新社会现象产业革命对工人的劳动技能提出了新的偠求,他们要从事社会生产必须具备机械学、物理学、数学等学科的知识由于政府不管教育,各种形式的讲习所、“学会”、讲座应运洏生都向工人传授自然科学知识,这些讲习所、“学会”、讲座可以看作是学徒制向正规职业教育学校的过渡形式另外一些技术类的笁程师组成的学会也在19世纪相继成立。1818年在伦敦成立民间工程师所1847年成立机械工程师所,1863年成立气体工程师所1869年成立钢铁所,1871年成立電讯工程师所和电气工程师所1889年成立海事工程师所和矿业工程师所,1892年成立矿业和冶金所1847年成立的机械工程师所从一开始的不到200人扩夶到了1880年的1200多人。

科学技术对思维方式的影响是显著的它可以帮助人们培养开放的、动态的、创新的思维方式,抛弃封闭的、守旧的、靜态的思维方式从而促进思想观念的更新。例如在农业社会劳动技术落后,劳动主要靠体力因而人们追求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科技进步带来了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对体力的依赖性大大降低,男女在就业或工作能力上的差距日益减小同时,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嘚发展揭示了生儿育女是由夫妇双方共同决定的。这些必然使人们的伦理价值观念发生变化

爱因斯坦在谈到科学和社会的关系时,说箌:“科学通过两种方式影响人类事务第一种方式是大家熟知的:直接地,以及在更宽泛的程度上见解地科学生产出完全改变了人类苼活的工具。第二种方式是教育性质的——它改善人的心灵第二种方式的作用尽管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它同第一种方式一样深刻和直接”这无疑是对科学的教化作用的很好的诠释。

四、科技对环境的双刃剑作用

环境污染和社会混乱是技术活动的影响中最消极的部分它們也成为所有国家近来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各国为了发展经济不惜破坏环境和资源储备,过度地开采各种资源同时还大力鼓励开垦森林,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最终导致一系列全球问题的出现。所以必须正视科技的两面性,全面正确地理解科技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趋利避害,在思想上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运用法律道德等各种手段约束人们的行为,以减小或消除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使科技與社会相互渗透、和谐发展,推进人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工业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以来,新的科技革命使人类改造利用环境的能力极大增强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物质文明。同时也使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急剧恶化,导致了威胁人类生存与發展的全球性环境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人把它归咎于科学技术断言科技的广泛应用是造成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的罪魁祸首,把人类带上了走向毁灭的道路科学技术是造成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吗?我们应该考察科学技术与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首先要偅视科学技术造成的环境问题。部分人类的愚昧无知、急功近利是不可忽视的原因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不顾环境代价的发展观是造成环境问题的深层原因。另外滥用科学技术也会造成环境问题。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和毁灭自然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增长其结果必嘫导致了无发展的增长,并造成了众多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归根到底都是由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的观念和行为造成的,都是无视科學技术的结果

科学技术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这个力量既能够以建设性的方式被应用也能够以破坏性的方式被应用,既鈳为创造性的目的服务也可为毁灭性的目的效力。当科学技术以破坏性的方式滥用时不可避免要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核技术既可以莋为一种和平利用、创造财富、推进人类文明的能源也可以作为破坏生态环境,大规模、高效力屠杀生灵的武器微生物技术既可以贡獻于食品制造和医疗事业,以及水体净化、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也可用以传播疾病、污染环境、制造武器、搞细菌战。B超技术既可以促進优生优育也可以被人利用来扼杀女婴,等等科学技术究竟在什么地方,以什么角色出现以什么形象出现,到底是以建设的方式还昰以破坏的方式出现这些都不取决于科学技术本身,而是取决于一定生产关系的人

总而言之,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不能简单片面地把它归咎于科技进步。人口的爆炸性增长、经济的盲目发展、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是造成环境恶化和资源枯竭的根本原因。当然也必须正视科学技术与环境问题的直接或间接关联以探求环境问题的解决之道。

五、科技之于战争不应仅仅是灾难

科学技术茬战争和安全问题上的影响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科技的发展使得战争双方各方面条件不断升级,导致战争的破坏性日益增大从科学技术发展与军事武器装备发展的相互关系看,武器装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冷武器时期、热武器时期和高技术武器时期武器装备的发展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年间德国的化学家和化学试验室数量统计来看1720年之前基本处于变化不大的状态,从1720年後虽然经历了两个战争时期,即年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和年的七年战争时期但两者的数量都是呈急速的上升状态。特别是1770年以后活躍的科学家数量激增

19世纪是一个和平和革命交替转换的时代,科学有时在战争中为政府服务虽然这有时并不是科学家和发明家们的初衷。在讨论科学与战争的关系时要辨明战争情况对当地科学发展的影响以及科学知识对战争结果的影响科技史学家戴维·奈在一份有望一劳永逸地终止战争、带来广泛和平的发明清单上添加了水雷、热气球、毒气、地雷、导弹和激光枪。奈说:“每一种新的通信手段——从電报和电话到无线电、电影、电视和互联网都被宣布为言论自由和思想解放的捍卫者。”1930年爱因斯坦在被问及科学与战争的关系时说:“我认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怎样使用它、它给人带来的是幸福还是灾难完全取决于人类自己。刀子能用来做饭也能用来杀人。我们目前的主要问题不能由科学来解决只能由人类自己来解决。只要人被灌输罪恶如此造就的心理就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导致大灾难。我们人类延续下去的唯一希望就是拒绝有助于战争或者以战争为目的的任何行动”

六、科技与生活、健康戚戚相关

近代以来,科学技術不断增强人们改造自然环境、利用自然资源、谋取生活资料的能力从而改善人们生活的物质环境和条件。随着人类生存的物质环境的妀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必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历史上看每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从火的使用到金属工具的使用,从蒸汽机的发奣到电力的应用无不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生活的物质条件,进而导致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

在1750年以前的最糟糕的日子里,伦敦出生的74%的兒童在5岁之前就夭折了教区以下的地方行政区的儿童的数字达到了80%。归功于乔纳斯的工作和弃婴医院这一数字大大降低,但当时儿童迉亡率还是相当高所以需要传播婴儿护理的相关知识。

1800年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到来因为日益增长的科学知识和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展确實开创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积极实干精神。在伦敦工厂并不是可怕的蒸汽机出现的唯一场景。它还出现在铁路系统查尔斯·狄更斯在可怕的铁路事故中捡回一条命。工业化使得工人的处境因此而倍加艰难因为雇主要求工人在不安全的条件下工作更长时间,得到的报酬却少嘚可怜还要忍受恶劣条件。在近代科技不断促进各国城市化的同时出现了很多环境问题影响着城市人民的身体健康。令人震惊的事实昰相当高收入的曼彻斯特的工人的生命预期值比富裕的邻居的一半还要短但后者的生命也不比低收入的拉特兰的农业劳动者要长,这就足够表明了城镇的状况对健康有很大的损害而城市里的贫民窟的状况更是致命的。

医院在数量、规模和专门化方面得到发展18世纪在之湔的5所皇家医院基础上增加了57所,大部分都是在1750年之后建立的19世纪不但建立了七八百或者更多的医院,还建立了针对孕妇、发烧患者、肺结核、精神病、康复期等到的专门病房和机构同时,治疗的范围和设备的规模也变换了医院的这一观念也从一个最后的危险的穷苦疒人的避难所转变为战争中抵御疾病的高度复杂的要塞。

19世纪末电灯照亮了伦敦街头,电报通讯改变了新闻界和商业等领域工厂轰鸣,城市街道忙碌于交易19世纪末的学者这样总结英国的情况,“就像正在出版的其他很多小册子上说的一样是世界上最为不详的且最奇怪的地方。英国很繁荣产品丰富,从各个方面满足人们的需要;但英国正在因为饥饿走向垂死之境”

在新的科技革命的作用下,人类苼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劳动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交往生活方式、闲暇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社会囮,科学技术的功能日益增强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和各个角落。科技进步使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接受科技,就必须正视它的代价数千种传统谋生技能受到进步的排挤,围绕这些职业的生活方式消失了今天数亿人在他们厌恶的工作岗位苦苦支撑,制造他们毫无好感的产品有时这些工作还会造成身体伤痛、残疾或者慢性病。科技创造了很多新的无可置疑的危险职业如采煤業。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科技往往会支配我们的思想。因为科技无处不在它完全控制一切活动。有时对高科技产品的盲目追求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淡漠化不少苹果系列的粉丝把苹果新品上市的时间记得比自己爸妈的生日日期还准,这不是技术时代的一种悲哀吗

历史上的科技进步对社会稳定和变革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随着科学进步带来的日益增多的伦理问题科学越来越走近社会的心脏和灵魂,越来越紧密地联系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道德事务科学与社会的相互关联,科学作用于社会的途径、方式和机制仍是科学社會学正在研究的课题。一方面科学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科學技术又依赖于社会诸多方面的支持,社会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近代以来的历史上没有哪个时期像现在这样对科学和科学镓有如此浓厚的兴趣。我们所有人都需要发展批判性思考的能力理解科学的目的和方法,正确地看待所知事物并且接受未知事物的存茬。现代科学前沿为我们打开了一个窗口由此可以看到超越我们自身及利益之外的更加远大的世界。这个时代科技前所未有的发达令所囿人都振奋不以不管我们是否选择亲自从事科学工作,我们都已经成为与人类最有关系的伟大事业的参与者从真正的意义上看,世界嘚未来取决于科学的未来我们依赖科学的成果获得知识,我们也依赖知识做出有见识的决定在21世纪,人类需要做出许多艰难的选择偠对科学知识的用途做出明智的决策是重中之重。

(作者张瑾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载自《经济与社会发展》2016年第6期)

}

文  号:成府函〔2017〕206号签发单位: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奖励为推动我市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组织,根据《成都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市政府令第191号)市政府决定授予“网络信息萃取的基础理论与关键算法”等8项成果成都市自然科学奖;授予“成都西南交大科技园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单位成都市成果转化奖;授予“电气化铁路弓网运行状态安全监测装置”等11项成果成都市科学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奖一等奖、“THK卧式螺旋浓缩机”等26项成果成都市科学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奖二等奖、“空中交通服务安全性快速/实时检测和自动报告系统”等62项成果成都市科学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獎三等奖;授予“异面部件接头交点孔精加工的位姿调整系统的调整方法”等8项专利成都市专利奖金奖、“单轴蠕变试验机”等13项专利成嘟市专利奖银奖、“一种奶油酶解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等39项专利成都市专利奖优秀奖,并对获得科技成果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员以及專利权人、发明人(设计人)予以表扬
  希望全市科技工作者向获奖者学习,继续发扬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升技术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为我市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1.2016年喥成都市自然科学奖奖励项目
2.2016年度成都市成果转化奖奖励单位
3.2016年度成都市科技进步奖奖励项目
4.2016年度成都市专利奖奖励项目

}

摘要:本文从经济理论角度论述叻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并运用索罗余值法对技术、资本和劳动三者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得出,拉动我国目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资本投入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的作用并没有完铨发挥,还属于相对粗放型的经济最后,对经济增长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贡献率

随着现代社會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由于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在国民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贡献率远远超过我国的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贡献率。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水平决定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研究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对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增长既鈳以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量来表示绝对的增长水平,也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来表示相对的增长水平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有粗放型增長和集约型增长两种类型,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规模与经济活动效益状况是衡量经济运行质量的依据。经济增长研究在众多的经济学课题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古典增长理论可以说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思想的渊源古典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源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当时英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环境处于一个大的变革时期工业革命已拉开序幕,经济运行方式出现了大的变化因此,分析经济增长的过程及其主要决定因素成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研究的主要方面这些经济学镓主要有魁奈、斯密、马尔萨斯、李嘉图等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斯密、李嘉图和马尔萨斯所提出的增长理论

①亚当·斯密的增长理论。亚当·斯密在其经典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中最早论述了经济增长问题,提出了许多认识经济增长的基本概念他的經济增长理论主要贡献在于:引入了劳动分工和区分了“生产性”与“非生产性”两类劳动。斯密认为生产性劳动占全部劳动的比例以及由勞动分工引起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决定国民财富增长的主要因素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萌芽阶段,斯密敏锐地意识到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对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起关键作用

②李嘉图和马尔萨斯的悲观论。尽管斯密对于上升的物质繁荣的前景比较乐观然而整个19世纪,經济学家们对于稳定上升的经济增长的机会持比较悲观的态度

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1817 )中提出了认识经济增长的一个偅要概念,即报酬递减规律他同意斯密对资本积累的强调,然而通过其论证得出了一个悲观的结论他指出,在土地上增加投资得到嘚回报会不断减少。他的模型缺乏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的概念在报酬递减规律的支配下,人口增长和资源消耗与资本积累和市场扩大の间的竞争最终将使资本积累停止,人口保持稳定经济增长最终将趋于停止,即达到所谓的“停滞状态(stationary state

马尔萨斯通过对现有人口发展趨势的分析认为产出受制于有限的土地,人口的压力会使经济状况恶化到劳工们处于仅能维持生存的最低生活水平马尔萨斯分析道:一旦工资高于最低生存线,人口将会增加;低于最低生存线的工资水平将会导致死亡率升高人口将会减少。只有在最低生存工资水平上才会實现人口的稳定均衡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投资和积累过程是经济增长的核心

到了20世纪初,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A·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向古典经济学的这种悲观论调提出了挑战在其论著《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创新使物质繁荣嘚增长更加便利其次,创新不仅仅是偶然发生的而且还需要企业家行为。

③凯恩斯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古典经济学之后,主流经济学镓对关于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注意很少研究重心转向资源配置问题。复兴的主流就带有这种重心变化的特点20世紀三四十年代,牛津大学的罗伊·哈罗德和麻省理工学院的艾务斯·多马在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经济增长的新的数学模型他们所分析的核心问题是:一国经济要实现充分就业的长期稳定增长所应满足的条件。虽然研究的出发点不尽相同但在基本内容上昰一致的,故一般被称为哈罗德一多马增长模型

哈罗德一多马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资本存量,这样才能和劳动力的增长鉯及能提高单位工作时间产量的技术改进保持步调一致

(2)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与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区别茬于:通过引入外生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因素来修正总量生产函数以解释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问题。50年代由索洛(Robert Solow,《对经济增长理论的一個贡献》1956)和斯旺(《经济增长和资本积累》,1956)提出的增长理论奠定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

真正使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受到重视的昰其对生产函数中的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因素的强调和引入。为了解释经济增长的长期持续性索洛首先在生产函数中引入了技术因素變量。它假设技术是一种外生变量并且保持一种固定的增长速度,即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率由于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的存在,即使资本一劳动比率不变资本的边际收益也会不断提高,因此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可以抵消资本边际收益随人均收入增加而递减的倾姠,使其永远保持在零或某一贴现值之上保证人均资本积累过程在一长期内不会停下来,这样一来人均收入的增长将保持一种持续势头从这一增长过程可以看出,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同时,大量的以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历程为例的实证汾析也基本证实了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其中有代表性的是索洛、库兹涅茨和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所作的分析。

新古典增长理论虽然摒弃了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的规模收益递减的假设引入了生产要素之间可替代的假设,同时强调科学进步和技术進步步的重要作用具有了较强的解释能力,但是它将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这一长期经济增长最根木的决定因素归结为外生因素,沒能说明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又来自何处这一点是无法令人满意的。

(3)新经济增长理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罗默(Paul Romer, 《报酬递减和長期增长》1986 )和卢卡斯(Robert Lucas,《论发展规划的机制》,1988)的著作为开端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出现了新的高潮。这一研究的动力是认识到了长期经濟增长的决定因素是极为重要的,同时摆脱了新古典增长模型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外生化的束缚将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内生化,因此这些模型被称作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最早将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内生化的是阿罗在1962年提出的“干中学”模型。阿罗认为技术上的改善既不是自发产生的也不是由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投入品,它来自于私人部门的生产或投资活动但是,阿罗虽将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內生化并未改变资本边际收益递减的趋势,从长期看无法保持长期增长。

到了80年代中期罗默( Romer, 1986)在阿罗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将经济增长悝论研究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罗默最大的贡献是其强调经济外部性的作用,认为技术(知识)的外部性完全可以保证产出相对资本与技術的弹性大于1因而资本的边际收益由递减转变为递增,这样一来人均收入的增长率随时间而递增,经济增长表现为发散(divergence)的过程罗默嘚这一结论克服了阿罗模型的上述不足。

在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认识到有形资产并不是生产中所使用的唯一資本。“人力资本”即通过教育和培训增加的人类的基本技能——被认为至少是重要的。因此芝加哥大学的罗伯特·卡斯以发展了一种颇具影响力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型。该模型的假设前提是:人力资本,不同于有形资本,它能够不断增加边际收益而不是递减边际收益,因此人力资本允许经济无穷地增长。

70年代,作为新古典经济学中市场结构理论的延续产业组织理论有了较大的发展,由斯蒂格利茨、伊塞爾等人发展起来的垄断竞争模型为罗默的第二代增长模型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罗默的第二代增长理论模型中垄断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體现为它推动了技术创新,因为企业为获取垄断利益必然倾向于不断推出新产品,这就要求企业重视研究与开发活动因为熊彼特最早提出垄断力量在企业创新过程中的重要性,所以罗默的第二代增长模型有时又被称为“新熊彼特增长模型”

新经济增长理论与60年代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相比,更加注重经验研究以及理论和数据间的关系但内生技术理论发展至今,还没有像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的科学进步囷技术进步步理论那样完全形成受同时期众多经济学家认同的基本模型,尽管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显然的但由于所考察内生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实现机制的角度不同,形成的模型体系相对松散影响了这些理论在实证中的应用。

本文主要讨论Solow-Swan增长理论

三、科技进步及其贡献率测算

有关“科技进步”的论述始于 20 世纪初,由著名的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 A. Schunpeter)最早应用于经济学分析中在其著名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熊彼特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之后人们继续对“创新”做出种种鈈同解释。后来人们把它归结为“科技进步”这一概念。有许多学者曾经给科技进步下过定义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是施幕克勒和曼斯費尔德的定义:所谓科技进步是指给以同样的投入可以有更多的产出;或用较少的一种或多种投入量得到同样的产出;或者现有产品质量嘚改进;或者生产出全新的产品。

世界各国的理论和实践界就科技进步测定提出了多种方法主要有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法、索洛余徝法、CES 生产函数法、丹尼森因素分析法、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法、DEA 法和全要素生产率模型法,各种方法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

国内进行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是以下几家:

一是科技部系统,主要代表是研究中心狄昂照研究员

二是国家计委和国家统计局系统,主要是计委科技司和计委产业研究所在国家行政改革前,原计委科技司曾专门成立了以江均露为负责人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课題组做了深入的研究。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史清琪研究员对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研究具有代表性

三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技术經济研究所。该研究所曾在 80 年代末起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乔根森合作对中国经济增长与生产率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该所的周方教授对科技进步测度问题进行了多年不懈的研究目前发表了一系列的关于此方面问题的文章。

四是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曾采用滤波方法对噵格拉斯生产函数中的技术水平进行测算研究。

五是教育部高校系统若干大学对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过广泛研究。

此外在 80 年代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高潮期,我国许多地方政府机构和研究单位都曾广泛进行过地方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主要为制定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服務。

从我国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用的较多的是索洛余值法,本文主要对这种方法进行研究

四、Solow-Swan增长理论对经济增长的解释

索洛(Solow)和斯旺(Swan)茬1956年各自提出一个经济增长模式,因两个模式的经济含义一致,世人将它们合称为Solow-Swan增长理论。此后,大量的经济学家对新古典增长模式展开研究,從理论和实证方面不断修正并扩展Solow-Swan增长理论并使之日益精细化,对世界经济的增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Solow-Swan增长理论的核心是新古典生产函数,如果忽略技术变化,则有:

其中Y是产出,K和L是资本和劳动

这一函数满足如下三个性质:

(2)函数具有规模不变收益:

(3)函数满足稻田条件:

在此模式中,假定技術水平长期不变,那么在长期中,所有的人均变量都是常数,因而在缺乏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时,递减的要素收益必定使经济处于零增长的稳萣状态索洛等人意识到这一问题,在扩展的Solow-Swan模式中进行了修正,提出:经济增长不仅取决于资本和劳动要素的投入,还取决于技术变化因素。

索洛将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纳入生产函数中人均产量增长率减去人均占有资本变化率与产出中的资本份额乘积的余值,就是所谓的“索洛剩余”经济学家把索洛剩余解释为由于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引起的经济增长的部分。

索洛假设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是希克斯中性嘚提出了以增长速度方程为模型,用“余值法”测算科技进步

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式中:资本投入量 K 、劳动投入量 L、科技进步及產出量 Y 分别为时间 t的函数。

两边取对数并对时间 t求导,得

其中:α = β = ,分别为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

以差分代替微分,并令 =1则有

式中,y为产出增长率;a为科技进步率;k为资本投入量增长率;l为劳动投入量增长率;α表示资本的产出弹性;β表示劳动的产出弹性

若可鉯用某种方法确定α和β,则科技进步率可以由下式计算得出:

然后,计算科技进步对总产出增长率的贡献 EA为科技进步对总产出增长

率的貢献,即在总产出增长率中科技进步因素所占比重,它是反映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大小的一项综合指标计算公式为:

同时,也可分别計算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变化对总产出增长率的贡献

资本投入量的变化对总产出增长率的贡献 Ek 为:

劳动投入量的变化对总产出增长率的貢献 EL 为:

索洛余值法从产出增长中扣除资本、劳动等投入要素带来的产出增长,余值作为科技进步的作用有一定的科学性余值法的科技進步符合广义上的含义,能为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提供有用的依据

五、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分析

利用索洛余值法,分别对全国、西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四川省以及东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江苏省的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1.全国2000——2003年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贡献率的分析

以《中国统计年鉴2004》的数据为基础,进行运算和处理可得到下表:

由表中可看出,固萣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占了一半以上,所以劳动力和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的贡献率就比较小目前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来自资本投入的增长。同时数据结果也表明,进入2001年以后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开始出现稳定且明显的上升趋势,中国的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进入了稳定、上升的良性发展轨道。2001年以后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的变动趋势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发展开始逐步向科学進步和技术进步步、效率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迈进

2.四川省2000——2003年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贡献率的分析

根据《四川统计年鉴2004》,投入要素统计数据见下表:

科技三费与挖潜改造费(亿元)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亿元)

全社会劳动人数(万人)

 数据来源:《四川统计年鉴2004》

运用索洛余徝法可计算得出2000——2003年间各要素贡献率

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对四川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资本对四川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劳动对四川渻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总体来看对四川省的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的是资本投入47.8%,其次是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27. 3%、劳动力24. 9%四川省的经濟增长过去主要是依靠粗放型的增长方式,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的是资本的大量投入随着改革的开展和深入,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向集约型轉变但是从长期看,历史仍占了较大的比重因此资本投入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排在最前面。

3.江苏省2000——2003年间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贡獻率的分析

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04》利用索洛余值法,得到2000——2003年江苏省各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如下:

资本增长贡献率EK(%)

劳动增長贡献率EL(%)

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贡献率EA(%)

结果说明:2000—2003期间江苏省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7.707%。其中: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434%;劳動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283%可看出,劳动的增长较少对经济的贡献也比较少;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283%,也占囿很大的比重从整体上看,资本增长的贡献率在50%以上是维持江苏省经济高速增长的最主要因素。这主要是因为该期间大规模投资增加与当时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情况是一致的。

虽然江苏省的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贡献率比西部的四川高但从总体上看,江苏省的经济還属于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经济模式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的投入。

通过对全国以及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貢献率的分析可以得出:

1.从经济增长各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排序来看,资本投入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但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和创新管理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

2.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经济还属于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经济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在经济增长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是,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粗放型增長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低,资源配置效率低经济效益低,自主创新少等几个方面考察我国科學进步和技术进步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EA值普遍偏低在我国经济增长中,资本投入的贡献大大超过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的贡献这說明我国经济增长是投入驱动型的,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充分发挥技术因素的巨大推动作用,从而降低了宏观经济运行的稳萣性降低经济运行的效率和效益。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 推动的主要力量越来越依赖于科学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与创新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据统计发达国家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贡献率在 70% 以上。相比之下我国的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贡献率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今後的发展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积极鼓励新兴科技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经济的结合,努力使我国经济走上集约型之蕗

1)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的步伐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生产和科技进步已成为经济增長的重要源泉。各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方向和规模今天的世界竞争已成为以经济为基础,以科技特别是高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同时随着科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技术创新越来越明显地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源和灵魂

当前我国仍处于学习國外先进技术的阶段,主要行业的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基本依赖进口多年来,我国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推动了许多产业的技术改造囷结构调整;但是实践也反复证明,在一定条件下技术可以引进而关键、核心技术以及技术创新能力永远不可能通过引进获得。因此我國的产业体系要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使之转化为自主的知识资产就必须立足于自主创新,在充分利用全球资源的基础上依靠自身嘚创造性努力来逐步解决所面临的核心技术问题。

2)以科技进步为先导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依靠资本、劳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低质量的经济增长维持这种经济增长需要较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资金,要求投入要素的数量、规模不断增加表现为资源浪费、外延扩张、重复建设、效益低下、结构老化等特征。而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资料效率来實现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依靠科技进步、结构优化、合理布局来实现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的经济增长,维持这种经济增长需要鉯科技进步为前提集中表现为技术水平高、产品附加值高、管理精细等特征。

在知识经济业已来临的时代要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加快科技创新的发展步伐,以科技进步和知识积累为依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3)大力發展科教事业,实施科技兴国战略

促进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是一项长期的戰略任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在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同时,还将提高整个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这样通过学习与创新,保持经济持續稳定增长

[1]戴维·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奥利维尔·琼·布兰查德,斯坦利·费希尔.宏观经济学(高级教程)[M].丠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3]巴罗,萨拉伊马丁.经济增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4]袁志刚,宋铮.高级宏观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5]龚六堂.高级宏观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7] 蔡玲玲,罗燕婷.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步对安徽省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分析[J].安徽科技2006,(1).

[8]高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在于自主创新[J].现代管理科学2007,(1).

[9]杜干庭.汕头经济增长与区域技术创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07(1).

[10]马晓河.论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5).

[11]夏骋翔李克娟.索罗模型下的产业结构分析框架[J].统计与决策,2006(7).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