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2016年七年级作文我的2016上册可能作文是什么

【练闯考】学年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9+My+favorite+subject+is+science同步作文导练课件+人教新目标版&&新目标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超值!),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练闯考】学年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9+My+favorite+subject+is+science同步作文导练课件+人教新目标版
亲!请或新用户?
版权声明:1、本站资料大部分为网络收集整理、购买、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本着友好方式发邮件给我们,我们均无条件删除。无共享精神者,也请勿使用本站资料!2、部分资料为收费会员下载,目的促进资源共享,您可以通过提供原创或自编资料获取。如有任何因为资料搞事者或者勒索本站者,本站将坚决奉陪。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
------E-mail:(#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时评”2016年1月号第6辑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时评”2016年1月号第6辑
  1.摆拍“地铁对骂”是一种恶意炒作
  2.见义勇为,勿以善小而不“奖”
  3.快播案段子手别入戏太深
  4.“外地人之争”是假城镇化之痛是真
  5.搜题软件何以戳中题海战术之弊?
  6.盲目提高缴费或降低医保共济能力
  7.怎能由预付费消费模式“野蛮生长”
  8.火车票打广告,有问过乘客意见吗?
  9.2016年,我们该如何谈论涨工资与下岗
  10.莫被新求职“奇葩现象”的合理性蒙蔽双眼
  11.“没脸回家盗窃”是价值追求的双重迷失
  12.百度贴吧不能一切向“钱”看
  13.女孩戒毒所死亡的真相哪儿去了?
  14.“口撕快递致病”呼唤行业卫生规范
  15.唤醒沉睡社区应急站应“广而告之”
  1.摆拍“地铁对骂”是一种恶意炒作
  9日,一段发生在北京地铁6号线,名为“北京男子地铁与人对骂:是不是卖早点的?别来北京!”的视频在网上热传,且有多家媒体对这段视频进行了转发。随后,这段视频中出现的“北京人”、“外地人”相互争吵的细节在网上引发热议,部分细心的网友发现这个视频疑点颇多,疑似摆拍。(1月10日《北京青年报》)
  事实上,摆拍“地铁对骂”,用造假的方式消费北京人,无论是个人的“策划”,还是企业的“创意”,都是一种恶意炒作行为。乍一看,摆拍“地铁对骂”,是为了抵制不文明的“京骂”行为,揭露部分北京人,态度差、没素质、存在地域歧视,这貌似一次善意的炒作。
  然而,制造虚假的“地铁对骂”事件,本身就与当今诚信社会格格不入,轻则违背了信息真实原则,重则损害了公共道德。因此,当善意的炒作,影响了众众对社会的认同感和信任度时,这个“善”实际上就成了一种“恶”。换言之,善意的炒作,也要坚守道德底线,以不正义的手段去追求正义,这样的行为并不值得鼓励和推崇。
  时下,随着网络媒体的普及,炒作的阵营已经转移,网络成了草根群体的舞台,也成了炒作者的天堂。网络炒作有低门槛和高效率的特点,借助电脑和网络传播可以瞬间传遍天下,凝聚起超高的人气。问题是,网络炒作良莠不齐,一些恶意的炒作,既另类又反常,违背了社会道德,挑战了法律尺度和社会秩序。比如,摆拍“地铁对骂”,拿北京人开涮,尽管其出于抵制“京骂”的善意,但也是一种恶意的“善意炒作”,既欺骗了公众,又损害首都文明形象。
  因此,摆拍“地铁对骂”事件,值得有关部门反思。首先,应给各类网络炒作设定一个边界,最超码要保证炒作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不能消费正义、欺骗大众。什么该炒作,什么不该炒作,即使没有明文规定,也要有一个起码的道德准则。要通过制度的建设,构建网络媒体完善的、行之有效的道德制约体系,监督网络媒体始终坚持清醒自律的态度。特别是网络等媒体工作者,需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该始终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将高尚的道德情操内化为职业精神。
  更重要的是,应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并加以政策和法规的引导,提高政府对于虚假、低俗炒作和网络信息的技术制约与实质监控。政府应该明确新闻炒作“把关人”的角色定位,在政策上做积极的引导,有必要完善相关法规,对那些恶劣的炒作行为进行相应的惩罚,提高恶意炒作的违法成本。因此,对于恶意炒作“地铁对骂”,不能止于真相与否的猜测和追问,也不能止于道德评判,应给予相关网站及当事人相应的处罚,承担违法成本。
  2.见义勇为,勿以善小而不“奖”
  1月4日上午8时许,家住西安城南丁白路附近的董女士准备到西斜七路公交车站坐车上班,行走途中她的手机被偷走,路边热心摩的司机高师傅载着董女士追小偷,前后耽误了一个多小时,期间还协助警方抓获了一名小偷。事后高师傅说,抓贼过程中耽误了生意,警方是否应该给他些奖励?(1月10日《华商报》)
  面对高师傅抓贼后要奖励的诉求,接受采访的绝大多数市民都觉得“这个可以有”,但是当地警方却明确地表示“这个真没有”。那么,一个市民主动帮助其他市民或警方抓住了犯罪嫌疑人,避免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受到损失和侵害,到底该不该得到物质奖励呢?有人可能会说,你说了半天,这就不就是见义勇为吗,见义勇为自然应该得到从精神到物质的奖励才是。
  老百姓看问题的角度直接而简单,但具体到现实中,却似乎没有那么简单,否则当地警方也就不会直接拒绝这位摩的司机“求奖励”的要求了。在很多时候,对于像高师傅这样的见义勇为行为,最终收获的往往只是来自民间的赞誉,官方却往往以“口头表扬”为主,鲜少给予实质性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而只有那些因为见义勇为受伤、致残乃至付出生命代价,当事人被树立成为典型和模范之后,各种官方荣誉、奖励才会如期而至。
  面对高师傅的诉求,当地警方表示,在他人生命或财产受到非法侵害时,每个人都应该制止这种违法行为的发生。而法律界人士也表示,作为一个公民,确实有制止犯罪的权利和义务。但问题的关键在于,面对他人生命或财产受到非法侵害时公民是否有所作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属于公民个人的道德选择而非法律强制性要求,不管是他人或者是政府,都没有强迫其作为的权利,正如你看见有小偷行窃,不管是他人或者是公安机关,都不能要求你一定出手制止,抓住小偷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只能通过教育、引导和鼓励的方式,激励公民个人积极承担这样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而给予已经有了见义勇为行为的人以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就是教育、引导和鼓励的方式之一。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了这样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客观上会降低公民在面对需要自己见义勇为的时候采取见义勇为行为的积极性,就像现在这位高师傅,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他是否还愿意承受损失,冒着风险对失主和警方出手相助,实在很难说。
  我们经常说不要让见义勇为者“流血流汗又流泪”,其实在我看来,我们首先得保证那些没有“流血流汗”的见义勇为者不失望、不伤心,勿以善小而不“奖”。他们做的事情虽然没有“流血流汗者”那么轰轰烈烈,但同样属于见义勇为的范畴,同样应该被奖励。更何况,和“流血流汗式”见义勇为比起来,不流血不流汗的见义勇为更为常见和普遍,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也更大。(苑广阔)
  3.快播案段子手别入戏太深
  快播案两天庭审结束,直播也告一段落。怎么判?择期判。不过,法庭辩论阶段,公诉人已经对王欣提出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量刑建议,而辩护人则要求对被告人进行取保候审。
  不过,对于很多围观网友而言,这一案件的最后审判结果似乎已经不再重要。这两天,人们不是在欣赏像段子一样的控辩对垒,就是跟在后面编新段子。别家的灾殃,居然成了他人广泛消费、喜感十足的公共事件,不免滑稽,也不免悲凉,可似乎也只好如此。不得不说,瞎起哄是当下最正确的姿势。那么多的网友似乎依然沉浸在快播色剧的情节中一样,反应总比常人慢上半拍。入戏深,出不来。
  或许有人在装傻充愣,问候问候彼此装没装过快播、交流交流自己看没看过动作剧,等等。有人甚至还主动忏悔,我也装过、看过……还没有来得及转型。至于说,因为公诉人提到了乐视举报,很多愤怒的火苗就冲着乐视燎过去了,仗义得很,爷们得很,像是打群架。
  当然也有人一直在那里调侃公诉人,以为这样的直播简直就是在帮快播。公诉人与被告还有辩护人之间的角力,完全不对等嘛。专业知识不对等、智力认知不对等,以及要求被告认罪的姿态不对等,于是,情绪,还有幽默感就都出来了。
  王欣白手起家,能够把快播做到全国市场占有量第一的播放器,想必有过人之处。加之在直播中,每个人都是演员,表现如何不仅要看事实,更要看天分,以及是不是具有“人来疯”的急智。不管怎么说,快播案的直播,绝对是互联网思维在司法审判中的良性运用,有着极强的观赏价值。
  问题是,在狂欢、调侃、笑闹、造句的同时,不妨多一点理性和认真。至少从目前已知的信息看,快播案不是一个简单的“涉黄”案件,也不是一个市场主体互黑、互撕的个案。
  这些年来,从罚款、追责再到问罪,尽管监管不断升级价码,但仍不断遭到论者质疑,被认为是在纵容快播,缺乏足够的威慑力,以致养虎为患。这样的指责其实并不全面。任何行政监管行为都应该有所依凭、尽量克制,而不能以行政随意去对付市场随意。问责本身,既是一种纠偏,也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
  成熟的企业,自然会在这样的互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即便不是“转型”,也应该是“涅槃”、是自我约束。而不是在习惯性的路径依赖之下,以市场之名、以网友之名,成为盗版、色情视频的集散地——哪怕是无意的。手机有垃圾短信,中国移动当然有责任,但主要是渠道责任;网上有黄色视频,快播难辞其咎,则似乎不止是渠道,还有仓储的问题。况且,垃圾短信比得上色情视频吗?
  王欣及其辩护人的论辩确实精彩,但却鲜少担当。技术出身的人“主要看技术”,当然没错,可作为一个事实上最具知名度的互联网企业之一,少了社会责任,少了扫黄担当,总归不会让人放心。某个特定时期的擦边球,不仅不会出事,还可能托举起一个庞大的企业,但总是打擦边球,则不可能一直庞大下去,更不要说成就一个伟大的企业了。
  涉黄之外,盗版也是一个不能继续忽略的问题。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可能继续野蛮发展了,当众多互联网公司都在强化版权保护的时候,快播基于免费的巨量安装量,当然会成为监管的焦点。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快播案最终如何判决,究竟是错还是罪,均会成为这个时代一个重要的、标志性的案件。(胡印斌)
  4.“外地人之争”是假城镇化之痛是真
  9日,一段发生在北京地铁6号线,名为“北京男子地铁与人对骂:是不是卖早点的?别来北京!”的视频在网上热传,且有多家媒体对这段视频进行了转发。随后,这段视频中出现的“北京人”、“外地人”相互争吵的细节在网上引发热议,部分细心的网友发现这个视频疑点颇多,疑似摆拍。(1月10日《北京青年报》)
  在地铁上的时候剑拔弩张、势同水火,而下了车以后就勾肩搭背、亲密无间,这恐怕不是“不打不成交”那么简单。疑点还不止这些,比如有网友认为视频中的所谓“北京人”,从口音来判断也是外地人;再比如既然当时车厢内并没有多少人,吵架的两人不可能发现不了有人在偷拍自己,为什么不出面制止?所有的证据似乎都在印证着网友的猜测,那就是这起地铁吵架事件是摆拍的。
  现实中摆拍很常见,为什么非要拿“北京人外地人之争”这样的敏感话题来摆拍呢?在我看来,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单纯为了追求眼球效应,为了给自己的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拉粉”;二是以这样的视频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来反映自己的权利诉求,就像网友猜测的那样,视频中的人实际上都是外地人,但是在现实工作或生活中遭遇了北京人的不公正对待,所以才以这样的视频来“挑事儿”。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那这种做法确实有些缺德,等于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故意“黑”北京人,这是应该被道德谴责的。但如果是第二种情况,虽然客观上也有“黑”北京人的成分,但其背后的社会成因无疑更加值得思考,因为这意味着“北京人外地人之争”的背后,实际上是中国的城镇化之痛,反映出中国在城镇化过程中很多值得注意的问题。
  中国城镇化的过程,其实换一种说法就成了把“外地人”变成“本地人”的过程,比如把外地的农民工变成本地的市民,把户籍外地的大学生也变成本地的市民等等。而在这个身份转变的过程中,“本地人”和“外地人”之间势必会产生从现实利益到文明文化等诸多方面不同的看法、纷争。比如有本地人觉得大量外地人的涌入抢走了自己的工作机会;比如本地人看外地人从老家带来的一些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是陋习,是落后的表现等等。
  这样的看法或态度,势必会作用到现实生活,在“本地人”或“外地人”之间筑起一道无形的围墙或挖出一条无形的鸿沟,导致诸如“外地人滚出上海去”这样现实案例。这不但不利于城镇化的顺利推进,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因此,我们首先需要本地人和外地人抛下对彼此的成见,多些互相的理解与宽容,毕竟城镇化是大势所趋,谁也无法阻挡,毕竟现在没有哪个城市敢说我们没有“外地人”也一样可以独活,正如每年春节期间随着大量进城务工人员返乡过年,很多城市居民日常生活都会陷入一片混乱甚至是面临“瘫痪”一样。
  社会要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政府也应该有所作为。那就是通过制度设计、政策善意,赋予“外地人”更多的“城市权利”,让他们在就业、教育、医疗等等方面,具有和本地人平起平坐的底气,这样双方才更容易取得身份上的认同。(苑广阔)
  5.搜题软件何以戳中题海战术之弊?
  每到寒暑假,总有学生抱怨作业多、作业难,搜题软件应运而生。某安卓应用平台上,搜题类软件多达10余款。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部分家长也觉得搜题软件好,能帮助他们从辅导孩子的困境中解脱出来。据了解,最受欢迎的搜题软件用户量已经突破8000万。(1月10日新华网)
  现实中,搜题软件的数量并不少见,而使用的学生也不断增多,搜题软件俨然成为了学生做作业的好帮手。不过,搜题软件的广泛使用,虽让学生们做作业更加轻松和便捷,但假如过度依赖该软件,则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尤其是,搜题软件的解题步骤、结果一目了然,对于缺乏自制力的孩子来说,就可能丧失主动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最终让老师布置的作业沦为摆设。
  面对这种情形,大部分人都认为,原因主要在于学生不能约束自我,而同时教师家长没有给予有效严格的监管。其实,这只是问题产生的其中一个方面,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搜题软件的泛滥更暴露出了当前学生作业存在弊端和不足。就现实中来看,搜题软件被频繁使用,正是由于其背后的“作业市场”庞大,学生的作业内容不仅有难度,而且数量非常惊人。尤其是,每到学生放假,老师们总会布置大量的作业,孩子们通常没有空闲时间玩耍,同时很多作业内容更是又偏又难。
  那么,在题海战术面前,依赖于学生和家长的努力,完成作业可谓身心俱疲。而不完成作业,又会遭受老师们的惩罚,孩子们自然不敢也不想拖后腿。于是,面对内心的纠结,搜题软件无疑成为了最理想的帮手,做作业的质量和效率都不断提高,而孩子们在做作业中能够学到什么,恐怕只能打上一个大大问号。或许,在老师们看来,只要作业足够多、足够难,就会使学生们学到更多的知识,但显然这种想法在搜题软件面前并不成立。
  不妨再想想,假如没有搜题软件,题海战术对培养孩子到底又有多大的价值呢?很多教育学者认为,过量的试题和题海战术培养不出健全人格的人才,对于孩子的成长作用有限。有美国研究学者甚至曾经指出,学生做大量家庭作业的国家,在国际上的学术成就排名还不如家庭作业少的国家。所谓的题海战术,看似“水大泡倒墙”,其实是学业知识的再重复,缺乏创新精神,枯燥乏味,只会让学生徒增压力和烦恼而已。
  素质教育模式下,不能只是依赖于题海战术来培养学生,而是应该在教育方式上注重创新和完善,让教学思路更加充满活力和新意。假如,老师布置的作业量不再如此之大、内容不再如此之难,同时又能有利于孩子培养,搜题软件还会如此受欢迎吗?(刘建国)
6. 盲目提高缴费或降低医保共济能力
  随着医疗费用的上涨和保障水平的提高,医保基金中长期支出压力加大,居民医疗保险的巨额财政补贴风险正逐步显现。据了解,2016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个人缴费比例或将上升。专家认为,从筹资机制来看,财政补助已经占到筹资总额的四分之三左右,居民医保存在“泛福利化”倾向,未来应逐步改变目前个人与财政筹资责任失衡的局面,建立财政补贴与个人缴费的合理分担机制。(1月11日《经济参考报》)
  退休后继续缴医保的话题还在舆论的大锅里热炒,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或将提高个人缴费比例,又给医保话题新添了冬天里的一把火。有人说,医保大概是真没钱了,想着法儿向参保人要钱。还有人说,这有点像是商家搞促销,先搞个优惠让大家都进来,人聚拢了钱到手了就开始坐地涨价。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提高个人缴费比例的消息,虽然尚未得到权威部门回应,但是很多地方确实已经提高了缴费的额度。
  专家说,居民医保存在“泛福利化”倾向。这让很多人不高兴:人家公费医疗全包全揽都不是“泛福利化”,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国家财政投点钱咋就是“泛福利化”了?财政税收不是本来就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吗?更扯淡的是,有专家说,新农合、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三种保险之间,长期存在“福利竞赛”的竞争关系——好像都抢着给民众发钱似的,好像三者根本不是一个姓似的。提高报销比例不是传说中的“让民众分享发展成果”吗?怎么就戴上了“福利竞赛”的高帽子?
  好吧,暂且不去讨论公共责任与公共福利的话题;也许应该现实一点,医保基金本质上确实只是保险而非福利。那就只说保险的事儿。保险可以分成消费型保险和返还型保险。把现有三种医保往里套,职工医保更近似于后者——参保者有一个看得见回头钱的个人账户,可以拿出来消费甚至直接取出;相比之下,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就是典型的消费型保险,你今年缴了今年碰上住院算你“赚”了,否则就事实上相当于“白缴”了,既没有个人账户的回头钱,门诊也不可以报销。
  明乎此,再来看有的专家拿职工医保的缴费和居民医保、新农合比较,就会发现毫无道理。表面看,居民医保的报销比例与职工医保只相差10个百分点左右,缴费金额却相差几倍,貌似筹资机制与医保待遇出现了扭曲。但是,即便不说个人账户与门诊报销的差异,这两者本质上也不是一种性质的保险啊。你看看那些市场上的商业保险,同样最高赔付100万,消费型保险缴多少钱,返还型保险又要缴多少钱?
  本质上,医保是一种互助共济的制度安排,背后的合理性在于:人总会生病,而又不会同时生病。相比职工医保的企业缴纳部分,像是不要白不要的企业福利;居民医保与新农合则让参保者有更强的“白缴”感——虽然政府投入的比例确乎很高,但公众对医疗福利的实际感受并不好。因为很多参保者感觉自己“白缴”了这么多年的医保,他们是贡献者而不是受益者,更谈不上“泛福利化”。你当然尽可以指责这种想法短视和荒谬,但盲目提高缴费比例,势必会倒逼那些感觉“暂时用不着”的人退出共济。
  医保三合一是大趋势,相比单纯提高居民医保、新农合个人缴费比例,无疑要有意义得多。(舒圣祥)
  7.怎能由预付费消费模式“野蛮生长”
  杨朝清
  遍布全国20余座城市的“水果营行”连锁店半个月时间数百家店面陆续关停,消费者的巨额预付款面临“一夜消失”的风险。这不是个别现象。近年来,在美容美发、娱乐健身、餐饮服务等行业,预付卡商家卷款潜逃现象多有发生,消费者损失惨重。(1月11日《经济参考报》)
  预付费消费模式之所以得到商家的青睐,不仅在于它迅速地实现了资金回笼和利益套现,也在于它有助于培育用户习惯、提升消费者的忠诚度。而对于消费者来说,预付费消费模式不仅能让他们得到一定的实惠,也能让他们享受会员身份、优先办理业务等附加服务。这种双赢甚至多赢的商业模式,建立在双方都能遵守契约的基础上。
  然而,在人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的风险社会,商家和消费者都有破坏契约的可能性。一旦商家关门大吉甚至逃之夭夭,已经预付费的消费者如何去维权?在消费社会,倘若消费者想改弦易辙,商家的权益又该如何保护?只有健全实施操作系统,让预付费消费模式更具有使用价值,才能减少商家与消费者的纠纷与博弈。
  在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关系碎片化、利益冲突显性化的当下,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纠纷原本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可是,预付费消费处于某种意义上的空白地带,让消费者正当的利益诉求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满足。不论是法律规范上存在着边缘地带和夹缝地带,还是市场监管上存在着盲点和“空子”,预付费消费模式让一些消费者“伤不起”。
  “他骗了所有人,最后他发现他被所有人骗了。”2014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引用西方名言,指出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失信问题,他呼吁恢复中华民族讲信用的传统。说到底,市场经济不仅是一种信任经济,也是一种法治经济;给预付费消费模式戴上“紧箍咒”,不仅是守卫诚信,也有助于维护公平正义。
  当下预付费消费模式“乱花渐欲迷人眼”,根源于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滞后、违约成本不高的坚硬现实。一方面要完善法律体系,将预付费消费模式纳入社会治理的网络格局;另一方面要让已有的规章制度发挥应有的效力,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只有双管齐下,预付费消费模式才不会成为法外之地。
  在消费者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预付费消费模式显然不能“野蛮生长”。只有加强信用管理,将商家的失信行为纳入征信系统,才能提高社会规范的震慑力和约束力。只有“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老百姓才会更有消费的欲望和信心,市场经济才会更有生机与活力。(杨朝清)
  8.火车票打广告,有问过乘客意见吗?
  继火车列车被“冠名”之后,全国铁路在广告推广上又有新动作。2016年全国铁路客票票面广告项目最近全面启动公开招商,共涉及17个铁路局。记者了解到,目前车票正面只发布文字类广告,如果招商全部成功,今年预计发售的“广告火车票”将达22亿张。(1月11日《三湘都市报》)
  22亿张“广告火车票”,数量可谓相当可观。难怪“铁老大”在其招商公告中称,火车票票面广告媒介具有受众规模庞大、传播范围广泛、到达效率高、发布数量真实可靠等优点。对于在一张长8厘米、宽5厘米的火车票上做广告,有人认为值得鼓励,说明铁路真正把自己融入市场竞争之中,不再只靠垄断过日子。也有人觉得法无禁止即可为,火车票打广告可以增加收入,弥补铁路部门不断增加的负债和亏损。
  这些说法都是站在铁路角度看问题。若换一个角度则会发现,火车票打广告并不是那么理直气壮。一者,火车票是乘客自己花钱购买的,特别是在春运等出行高峰期,火车票可能是乘客加价从“黄牛”那里弄到手的。作为一种商品,它的成本已经包含在车票价格之中,乘客有权要求票面整洁,不打广告。如果此前已有飞机票、汽车票等打广告的现象,并不意味着就是正当的,火车票不能如法炮制。
  正基于火车票乃乘客花钱购买,目前在美、法、意、俄等欧美国家,火车票均无广告出现,即使其广告业发展得更成熟。比如在美国,广告投放有严格的手续和规定,不仅火车票,即便在飞机登机牌上也没有广告。之所以如此,绝非人家没有经济头脑,傻到有钱不赚的程度,而是为了充分便民,也是为充分尊重乘客权益。我们的交通企业,为何要将交通工具座椅、车身、货架等空间以及车票的广告,开发得如此极致?
  二者,时至今日,纸质火车票仍是证明铁路与乘客双方构成旅客运输合同的唯一有效凭证,乘客上车必须持有;从多起“火车票丢失补票”案来看,丢失车票仍需补票基本是通行做法。故火车票打广告,乘客只有被强制阅读的份儿,他们无权拒绝接受,这是不是侵犯了买票人的权利?新广告法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当事人同意或请求,不得向其住宅、交通工具等发送广告。乘客又如何向火车票上的强制广告说“不”呢?
  此外,火车票印制广告可能影响乘客使用车票。小小火车票只有方寸大小,涵盖了和乘客出行有关的必要信息,乘客中绝大多数又为社会底层乘客,其中又有一部分文化程度不高者,印制广告势必影响这部分乘客获知出行信息,至少可能给他们阅读必要信息带来不便。而且,等火车票广告的价值突显之后,铁路会不会“挤”进更多广告,让广告区域侵占车票信息区域,或者将低俗、虚假广告印上火车票,造成信息污染?
  由此观之,乘客有权对“火车票广告”说不。当火车票“爬”满商业广告,票价会降低吗?乘客可以只凭身份证、网上订票短信上车吗?即使真要在火车票上打广告,可以印一句公益广告,可放被拐儿童、被通缉疑犯的信息,岂不是更好?不要总想着赚钱,在很多时候,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铁老大”,履行社会责任,赚人心可能比赚钱更重要。(何勇海)
  9.2016年,我们该如何谈论涨工资与下岗
  王传涛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恐归族”们: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全世界都要涨工资,而且实际涨幅将是三年来的最高。其中,中国员工的工资将平均增长8%,增幅位列全球第一。(中国青年网1月11日)也是在11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别让僵尸企业挡了路》的观察文章,该文章指出,出清“僵尸企业”,万一下岗分流真“摊”到咱头上,也不必有太大的压力和包袱。(《人民日报》1月11日)
  “2016年要涨工资”的消息,显然有喜大普奔的传播效果。在多个门户网站,该消息都被放到了重要位置。可是,细细看此新闻之后,又会发现其内容也有许多揶揄调侃之意。比如,因为2016年是猴年,6月是马月,终于等于要涨工资的“猴年马月”,感觉自然是棒棒哒!
  不过,对于许多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讲,恐怕根本不会有兴趣讨论涨不涨工资的问题。他们现在要讨论的是,能不能下岗,会不会被分流?当“下岗”这个历史性词汇重新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中被搬出,会不会再次引发二十几年前的痛感?当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薪酬机制以及失业保险机制和社会救济制度,能否缓解经济结构性转型带来的阵痛?……
  正如“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许多人期待2016年工资上涨,许多人却只是期待2016年能够工作稳定,饭碗不丢。因此,首先要厘清的问题其实是,全体国人从来都不存在“集体涨工资”的概念。企业有大有小,有好有坏,有私营亦有国有;行业有夕阳朝阳之分;工种有生产与技术研发之分;地方也分南北东西,忽然之间提出一个在哪一年要涨工资的宏大命题来,只能自欺欺人。
  市场经济体制中,工资和收入分配要遵循起码的市场规律;人才的流动和转型,也要遵循市场规律。如果说有的企业,只是在“新常态”之中疲于奔命,转型转不动,创新创不动,指望老板给员工们发工资都难,又如何实现涨工资8%的预期?尤其是在中央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当下,许多落后产能领域的企业,势必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一些亏损的非常严重的行业,也显然不存在涨工资的问题,他们要解决的问题或许仅仅是温饱这个最基本的诉求而已。
  作为职工,就必须要结合自己的能力水平考虑自己的待遇与出路问题。困难企业的员工,要考虑是要帮助老东家实现转型,还是舍弃老东家直接跳槽到新行业中;是要抱残守缺、固步自封,还是要趁着年轻出去打拼一下。创业也好,转型也罢,就看自己有没有魄力,看自己有没有适应外界变化的素质能力。
  把每一位个体放到当下的“新常态”中,“2016年集体涨工资”的命题无异于一碗只有画饼充饥、望梅止渴作用的“心灵鸡汤”。在现实之中,这样的鸡汤甚至是有毒的。只有我们每个人都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心态,时时准备着主动求变,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等着涨工资,才可能真正能实现涨工资的愿望。如其不然,等来的就可能是下岗。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讲的,“幸福不会从天降”,我们现在讨论2016年的工资问题、下岗问题,离不开讨论经济转型的问题,也离不开讨论个人能不能适应形势变化问题。而作为政府部门,则更应该去适应客观规律,做好职能转型的服务工作,完善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收入分配机制,这样才有可能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工资上涨的福利,才能在变革的大潮之中提高个体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王传涛)
10. 莫被新求职“奇葩现象”的合理性蒙蔽双眼
  正值高校应届毕业生求职季,学生求职中出现了一些所谓的“奇葩现象”,博士生“比不过”本科生、留学生“不敌”国内“土著”、单身的拼不过“有娃的”,一些传统就业观念中的优势条件正面临挑战。对此,专家认为这表明我国就业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和理性。(1月11日《新华网》)
  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博士生“比不过”本科生,除了用人单位基于对岗位的匹配分析之外,则有对本科生“思维相对活跃、精力更加旺盛”主观偏见;留学生“不敌”国内“土著”,除了“海龟”薪水要求高之外,则有“海龟”缺乏“国内实践经验”的主观偏见;单身的拼不过“有娃的”,除了没有婚假、产假的客观有利之外,则有对“有娃的”更“成熟和沉稳,以及那份责任心”的主观偏见。
  因此,要说新的“奇葩现象”表明我国就业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和理性,也仅仅是相对以前“唯出身”、“唯学历”等“奇葩现象”而言,实际上还是有主观偏见和无形歧视夹杂其中,并不能算进步,更说不上“成熟和理性”。新的“奇葩现象”的实质,只是就业不平等的新现象、新特点而已,真正成熟和理性的就业市场,就不能容忍任何“奇葩现象”的存在。只要有“奇葩现象”的存在,就不可能引导求职者真正树立科学的就业观。
  真正成熟和理性的就业市场,就是强调,除非有合法合理的目的,任何基于性别、种族、年龄、学历、婚姻、宗教信仰、政治见解、民族血统、社会出身、健康情况、外貌等原因采取的差别对待,都会被禁止。正因为如此,在很多国家,简历只需要书写与工作有关的内容,比如工作经历、专业、学历等,求职简历上是不允许附应聘者照片的,如果简历中有过多诸如身高、婚否等个人隐私的内容,简历很可能被退回,并声明这不符合应聘规矩。
  就以我国就业市场出现的新的“奇葩现象”来说,在双向选择的情况下,除非博士生、留学生、单身的提出了用人单位可承受之外的条件,或者有明确证据证明其不符合岗位要求,否则,就只能就工作岗位本身所需条件来择优录用,白纸黑字的“只要本科生”、“只要国内生”、“只要已经生娃了的”,难道不是对研究生、留学生、单身群体的一种歧视吗?这种歧视相比传统的歧视,只不过是倒过来了而已。难道值得我们为之唱赞歌吗?
  是的,求职者需要更加理性地进行职业规划,以适应新的就业形势,“唯学历论”等不合理不合法的观念确实需要破除。但是,破除的代价,不是用新的不平等、歧视去取代旧的不平等和歧视。就业市场复杂多变,变的是对知识技能的要求,是招聘岗位的结构,而不变的应该是对公平就业的提倡和要求,是对任何就业歧视的反对与禁止,任何将应聘者引向“打铁还需自身硬”之外的“奇葩现象”,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悖的。
  因此,面对就业市场新的“奇葩现象”,专家发言切记要以就业公平为基本依据和逻辑,切莫想当然“满嘴跑火车”,从而扩大社会不良影响。而对劳动执法部门来说,也切莫被新的“奇葩现象”的表面合理性蒙蔽了眼睛,而应该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加强执法和社会宣传教育,不要容忍任何“奇葩现象”的存在,真正构建成熟和理性的就业市场。(郭文婧)
11. “没脸回家盗窃”是价值追求的双重迷失
  甘肃3名20多岁的年轻男子流窜陕西兴平、杨凌等地,4天砸车盗窃100多辆。“如果过年回家没钱,在朋友面前会丢面子的。”当问及为何如此疯狂砸车作案时,3人如此表示。(1月11日《华商报》)
  年终岁末,回家成为一个热门词汇。这边厢,一些人焦急而迫切地想早点回家;那边厢,有些人却陷入“没脸回家”的尴尬与纠结之中。不论是农村生源大学毕业生,还是进城务工人员,抑或在外地打拼的“城二代”,在许多人习惯用财富来衡量一段生活好坏的当下,这些尚未取得成功的年轻人,在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上都处于一种走偏、错乱的状态。
  “没脸回家”从本质上看,是心理预期与实现能力的断裂和脱节。在经济市场化、人口流动化的今天,城乡边界、学历边界、阶层边界建构了一个复杂的等级系统,不同的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具有截然不同的机会和待遇,“挣不到大钱”的依然是大多数。“没脸回家盗窃”不仅是心理失衡的产物,也是价值追求迷失的结果。
  和“为整形而抢劫”一样,“没脸回家盗窃”不可避免要接受法律的规训和惩罚。在创富时代,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奋斗实现“钱袋满当当”,才是年轻人应有的价值底色。只不过,在不良社会心态的裹挟下,一些人将欲望的满足建立在损伤他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为了“有脸回家”铤而走险,这样的捷径显然走不得。
  著名作家方方指出,当下年轻人所处的“世道”是“一切成功以发财、当官、出名为标准。那些辛勤劳动而获得的平凡生活,却不被认为是成功的。”究其原因,社会阶层生存生态的鲜明反差,让许多人渴望“争上游”;而向上社会流动的渠道狭小逼仄,能够挣大钱、衣锦还乡的只是极少数。
  回家原本是一个情感互动的平台,却异化为一个社会表现和社会竞争的舞台。畸形的社会评价标准,让那些尚未实现人生突破的年轻人,不仅承受着物质上的匮乏,还承受着精神上的痛苦——比较差异下的心理落差,会进一步提升相对剥夺感,让一些年轻人成为他人眼中的失败者和无能者;这不仅意味着经济上的短缺与落魄,还意味着心理上的失落感与挫败感。
  近年来,“没脸回家”引发的失范事件不断进入公众视线。一方面,要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让失范行为得到及时、有力的惩戒;另一方面,要畅通社会流动渠道,促进公平正义,让年轻人有更多“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只有将自我的心理调试和外部的社会支持结合起来,只有将制度护佑和人文关怀结合起来,“没脸回家”才会越来越少。(杨朝清)
  12.百度贴吧不能一切向“钱”看
  日前,知乎网友“蚂蚁菜”通过网络发布了一段求助声明,称自己系百度贴吧血友病吧原第二大吧主,但百度方面却单方面撤除了其吧主职务,空降官方吧主并撤换了吧务组成员,其多方反馈情况未果。而随着媒体调查的深入,围绕百度贴吧所产生的“贴吧经济”利益链也逐渐浮出水面,引人关注。(1月12日《新京报》)
  不了解百度贴吧的人,不知道贴吧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更不会想到这其中会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而“混过”百度贴吧的人却明白,一些贴吧,尤其是一些疾病类的贴吧,其实就是一个江湖,里面有病友,有医生;有热心帮助他人的慈善公益人士,也有打着治病卖药幌子的江湖骗子,可以说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都充斥其间。而作为百度贴吧的实际所有者和管理者,百度公司也极力想把“贴吧经济”做大做强,实现商业利益的最大化。
  这次百度疾病贴吧之所以能够“上头条”,原因就在于一些多年来为了经营和管理贴吧而默默奉献的吧主和吧务组成员,突然一夜之间被解除了职务,甚至被禁止发言和跟帖。而由百度官方空降的吧主,很快被查明具有民营医疗机构的身份背景,有些甚至曾经因为医疗事故陷入过医患纠纷。更加严重的问题在于,原来那些本着公益精神义务管理贴吧的吧主和吧务组成员,为了避免一些病友上当受骗,对各类骗子采取“零容忍”的态度,该删帖就删帖,该封杀封杀,而换上新的吧主以后,各类骗子又开始大行其道,一些新来病友的利益面临极大威胁。
  贴吧乱象的背后,暴露出的其实是围绕着“贴吧经济”所产生的各种利益纠葛与纷争。记者调查发现,除了血友病吧外,目前有大量百度贴吧疑似出现竞价上位的情况,包括脑瘫吧、帕金森吧、甲亢吧、癫痫吧等。而愿意花大价钱竞价购买贴吧吧主的,自然以民营医院的从业者为主。这些人来贴吧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服务病友,更多的是为了自己所在的医疗机构进行营销推广,寻找潜在的病人,这样一来,贴吧的公益属性将大大降低,而商业味道势必会越来越浓厚,这显然并不符合绝大多数病友的利益。
  作为贴吧的拥有者和管理者,百度公司已经利用贴吧的人气出售广告位挣了钱,现在又以牺牲原来吧主和吧友的利益,通过出售贴吧职务再挣一笔钱,这是否有一切向“钱”看的嫌疑呢?而且一些疾病贴吧之所以人气冲天,就是因为它是一个全国同类病友交流的平台,一旦商业味道过浓,甚至是充斥着各种骗子,那么它的吸引力将大大降低,离衰败也就不远了。
  所以百度目前的做法,既有违社会公德,同时又有滥用权力的嫌疑,只会把曾经蒸蒸日山的百度贴吧送上不归路,百度公司所看重的“贴吧经济”也将陷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困境,导致多方共输的结果,这无疑是值得各方深思的。(苑广阔)
13. 女孩戒毒所死亡的真相哪儿去了?
  湖南女孩欧阳桂芳在戒毒所内“突发疾病”死亡已过去两个多月,对其死亡原因和相关人员的调查处理情况,郴州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工作人员拒绝采访,而郴州市公安局续宣传科工作人员却称这事已妥善处理,拒绝介绍事件情况。但父亲欧阳国城至今也想不通,身体健康的女儿被送进戒毒所不到两个月,为何会突然患病死亡。(1月12日《京华时报》)
  可能在郴州市公安局眼中,随着赔偿协议的达成以及赔偿款的到位,此事就算“圆满”解决了。但在欧阳桂芳的父亲看来,女儿之死却有太多的谜团需要解开,可囿于协议的达成以及戒毒所工作人员的“说服”,他心中的“不服气”也只能转化成深深的自责燃烧在那一根又一根的香烟中。这是一个父亲难以言说的心酸与无奈。
  如果按现有的“平衡”情况看,欧阳桂芳之死似乎真的要成为一个永久的谜。幸运的是我们还有媒体监督,他们的报道使得我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接近事实,去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因为在本质上,它不仅仅是一个答案那么简单,它还关乎一个社会对生命的尊重程度,对公平正义的天然期许。
  在媒体的报道中,欧阳桂芳之死不但蹊跷,其后事的处理也极不符合基本的逻辑。比如死者面部淤青,鼻孔流血,法医鉴定为内器官衰竭,但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症状,却并没有必要的说明。另外,据知情人士透露,死者生前曾连续十余天遭到殴打,监管人员并未有效制止。更为不解的是,在欧阳桂芳死后,戒毒所并没有按照常理启动调查程序,反倒是急于和家属签订赔偿协议,并要求死者家属不再追究一切责任。凡此种种,无不反证着欧阳桂芳之死的诸多不正常。
  这并非毫无根据的妄加揣测。因为按照正常的逻辑看,如果欧阳桂芳真的是突发疾病死亡,那么,包括戒毒所在内的权力机关则无太大必要急匆匆地和家属签订赔偿协议,并附带诸多既不合理又不合情的过分要求。在面对媒体采访时,也没必要以各种理由拒绝。合理的猜测应该是,欧阳桂芳在戒毒所非正常死亡后,涉事部门害怕承担相应责任,在对家属一番安抚后,用物质赔偿掩盖了自身可能存在的过错。
  新闻中还有两个让人不寒而栗的细节来佐证这一猜测。一个是戒毒所的工作人员称家属对女儿的死因了解太多没用,但需要多少赔偿双方则可以谈。另一个则是戒毒所工作人员抱怨家属送女儿进去是家属自愿,出了事怎么还向戒毒所讨说法。这样的“驳斥”简直滑天下之大稽。一方面,知道自己孩子的死因,这是家长最基本的权利,戒毒所岂能因一句“人都没了,追究无用”进行推脱。孩子的确是“去”了,但造成她死亡的原因中,有没有权力在渎职、有没有监管在沉睡、又有没有腐败在蔓延,却是必须追问的。另一方面,抱怨家属向戒毒所讨说法,这傲慢语气中折射出来的对生命的漠视、对管理的疏忽,已溃败到了令人不齿的地步。难道家属将孩子送进戒毒所,戒毒所就没有义务和责任将其照管好吗,何况戒毒所又不是“虎口”,照管好一个戒毒女就真的那么难?
  真相永远比简单的物质赔偿更重要。面对这“离奇”的死亡,真相不能再沉睡。我们必须索找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结果。不管是戒毒所还是公安局,启动必要的问责程序对整个事件进行彻查,不但是对民众呼声的积极回应,更是重塑自我公信的崭新开始。如果一味的袒护,这不但伤了民众,也会由民众的反弹之力伤及到自身。
  14.“口撕快递致病”呼唤行业卫生规范
  春节临近,不少爱在网上购物的市民已提前开启了买年货的节奏,快递包裹收到手软。但就在近日,厦门一位名叫“当时我就懵x了”的网友在微博上吐槽,说自己两天前在拆开快递包裹之后,出现了明显的皮肤过敏症状,不仅发痒发红还出现了溃烂。这条微博一经发出,很多人顿时对快递的包装袋质量和安全产生了担忧。(1月12日《海南特区报》)
  不能不说,这位女网友够彪悍的,明明知道快递比较脏,不仅有灰,还有一股异味。拿了快递上来,都“一身风尘”了,却还徒手撕,牙齿咬,如此心急,又不注意个人卫生,不得病才怪?
  虽然“口撕快递致病”属于个案,但快递从接发运输的多人多环节,到登堂入室寻常百姓家,很多人拆快递后从不洗手,或是偶尔想起才洗手,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实际上,目前快递公司采用的包装袋,很多是用回收料再加工做成,可能残留大量有害物质。且快递在运输、送达过程中,随意、胡乱堆放是民众并不陌生的场景,会沾染周围环境携带的细菌、污染物等,进一步增加其肮脏度。
  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按国际标准说法,一件快递包装上的细菌,可能比垃圾桶更多。”而不卫生快递的首要受害者,无疑是经常、长期和快递打交道的快递员。他们每天经手的快递都有百来个,包装袋是不是含有害物质、导致过敏,他们并不知情,也没有日常的工作提醒和保护措施,即便是“白色的袋子很干净,没有异味,灰黑色的快递,很呛人,据说是用回收料做的”也是长期亲身经历得出的“工作经验”,而对其身体的潜在伤害令人担忧。
  随着快递包裹的逐年激增,野蛮分拣、个人信息安全等问题一再成为热点。两月前,国务院法制办《快递条例(征求意见稿)》规定,快递公司及从业人员以抛扔、踩踏或者其他危害快件安全的方法处理快件的,最高可罚款5万元,对企业的格式合同、投递时限、快件安全等诸多方面加以规范,但快递的用料安全及卫生规范却在快速发展的忙乱中忽略了。
  《国务院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快递业发展具体目标快递年业务量达到500亿件,年业务收入达到8000亿元,不难想象,快递将以巨大的体量介入和改变人们的生活。“口撕快递致病”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发出警示。
  无论是防范快递员的职业病,还是预防不洁快递成为危害公共健康的过敏源,“口撕快递致病”都在呼唤快递行业卫生规范。有关部门要强化监管,早日制定包装袋的质量等级标准,提高快递件的质量把控,并且出台配套措施,加大公共财政投入,鼓励快递行业尽量采用环保、绿色材料;运营环节中注意对员工的职业保护和卫生规范。同时深化卫生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培养民众的卫生习惯,降低快递的健康风险,消除公共健康隐患,未雨绸缪方能防患于未然。反之,疏忽大意、放任不管或将悔之晚矣。(斯涵涵)
  15.唤醒沉睡社区应急站应“广而告之”
  广州目前已建有约50个社区应急救援服务站,但有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应急服务站大门紧闭,而且有不少市民“蒙查查”,不知该服务站为何物,广州应急服务站遇冷成为普遍的现象。广州市应急救援协会对此表示,市民知晓率低是多种原因造成,该协会在推进应急站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不少困难。(1月12日《羊城晚报》)
  根据规划,社区应急救援服务站的设立,主要目的在于防灾减灾、科普、便民服务。应该说,立足于服务职能定位,并保障社区安全有序,社区应急救援服务站确实具有积极的价值和作用。遗憾的是,本具有良好的初衷和目的,但却因为“水土不服”,导致了应急站进入“休眠”状态,无疑值得深刻反思和警醒。
  根据报道,广州还将增加应急救援服务站的数量,争取未来3年至5年在全市建成3000个站点。问题是,假如应急站的“瞌睡症”无法治愈,依然只是停留在沉睡状态,再多的应急站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其实,应急站之所以难以“应急”,原因无非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应急站只是新生事物,公众比较陌生,对于其作用和功能并不了解。另一方面,应急站的监督管理目前处于盲区,大门紧闭成为常态,并没有在监管和使用方面落到实处。
  对于公众而言,对于比如110、119等救援部门并不陌生。其实,公众对110、119等救援部门的熟悉,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就像110报警服务台,在刚刚成立之初也与广州的应急站类似,并没有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然而,通过广泛的宣传以及公众的逐步熟悉和了解,110最终成为了公众最信任的报警服务平台,并对国人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方面来说,应急站当前遇冷,也是一个必经阶段,并不值得大惊小怪。最为关键的是,如何通过有效手段和途径,唤醒沉睡的应急站,让应急站真正成为居民贴心的服务平台。
  事实上,若让应急站被公众所认可和接受,关键就是要“广而告之”。应该说,只有扩大影响力,提高公众的熟悉程度,才能让应急站慢慢“苏醒”。具体来说,作为应急站,应该完善自身功能,拓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让监管工作正规化和规范化,避免采取“散养”模式。推广和普及应急站平台,赋予公众更多的知情权,让他们知道应急站的具体功能、使用方式等。同时,还可以与其他应急救援部门进行通联,实现信息共享的目的,从而提高应急站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毋庸置疑,社区应急救援服务站被闲置,无疑是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立足于应急救援的目的,社区内的救援体系确有必要进行完善,真正实现以备不时之需的目的。那么,有必要采取针对性方式和措施,将应急站“广而告之”,从而让该项服务走入千家万户。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年级上册作文题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