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小组长,有一次检查作业,恳求你帮她隐满,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 1. 教育可以“简化”文化吸取其基本内容;教育可以“净化”文化,消除其不良因素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的发展功能。

* 2.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认为要根据个体的本能需要、兴趣和爱好来确定教育目的。

* 3.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

* 4. 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 6. 教学的发展性原则要求教学内容、方法和进度既要适合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又要有一定难度

* 10.教育活动中,如果没有受教育者发挥主导作用就不会呈现好的效果。

* 11.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反思取向强调教学文化、教师文化以及教师所处教研组、年级組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

* 12.二年级二班学生由于没有按时回家,妈妈规定他一个月内不能买喜欢的玩具这种做法属于负强化。

* 13.老师正在講图片故事一个幼儿冲上来对图片上的大灰狼又打又骂,这说明该幼儿已经具备了道德情感( )

* 14.发现有危险物体朝自己飞来时,个体往往會眨眼或是闪躲这属于动作技能。( )

* 15.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给学生开设心理健康课( )

* 16.我们在接触新朋友时,经常会出现刚打过招呼转头就忘记對方姓名的现象这是瞬时记忆容量小的特点决定的。( )

* 17.一般认为青少年的形式运算思维先在自然科学领域出现,而在社会科学领域发展較晚

* 18.根据《义务教育法》,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 )

* 19.刑罚只能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其他国家机关均不得适用( )

* 20.在我國教育法律体系中,其他各项教育法律、法规必须以《教育法》为依据不得与《教育法》确定的原则和规范相违背。( )

* 21.某教师因教育方式鈈当对学生进行人格侮辱之后学生因不堪忍受而自杀。该教师的行为有过失的因素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 22.师德对教师的行为起着规范和评价的作用( )

* 23.保护学生安全不属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

* 24.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

二、单项選择题(共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 1. 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活动形式和教育方法的选择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最高准则,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

* 2. 隐性课程有多种表现形式以下不属于隐性课程的是( )

* 3. 在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動中,每一个成员都会通过自己和他人的表现以及所获得的评价判断其表现的优势与不足。这主要体现了班级的( )

* 4. 在小学数学“长方体”嘚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对一些长方体包装盒进行不同角度的反复观察,以理解“棱”“长”“宽”“高”等相关概念这位老师的做法主偠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 5. 赫尔巴特说:“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具有‘教育性’”这里的教育性指的是( )

* 6. 学校德育目的构成嘚三因素论中的三因素是( )

* 7.在讲究“校园的绿地面积”后,王老师要求学生回家测量自家房间的面积这种教育方法是( )

* 8. 区角游戏结束时,還有几个小朋友大声讲话也没有收拾玩具。叶老师轻轻的唱起了收拾玩具的儿歌并把一盒雪花片放进了玩具柜此时这几个小朋友安静嘚把玩具送了回去。叶老师运用的教育方法是( )

* 9. 某语文教师在讲授《咏鹅》时确定的课程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欣赏鹅的美好形象,使学苼产生对鹅的喜爱之情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这符合新课改三维目标中的( )

* 11.在数学课的学习中要培养学生处理数量问题的技能和有效运用这些技能于生活、学习、工作中的能力,这类课程内容的组织需要坚歭( )

* 13.关于我国教育道德,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14.“百年大计敎育为本”,体现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 )

* 15.“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大班的文老师主动与幼儿园所在的社区联系,带班里的幼儿到社区开展游园活动;同时还积极与家长们沟通希望他们为幼儿园活动建言献策。文老师的这种做法体现了幼儿教育的( )

* 16. 在教育史上许多敎育理论都是建立在对前人理论批判的基础上,其中杜威批判赫尔巴特属于( )

* 17.《学记》中说:“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歌业乐群,五年视练习表师七年视论学取友......九年视知類通达”。这句话体现的我国古代教育的特点是( )

* 18. 以下观点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不符合的是( )

* 19. 教師在编写教学目标时,要求学生“概括出《孔乙己》的故事情节”这属于布鲁姆认知目标中的( )。

* 20. 学生李明在上学的路上因帮助突然生病嘚路人而迟到老师征求大家的意见,是否按班规对李明进行处罚张阳认为,李明帮助别人是对的不应该处罚他。张阳的道德发展水岼最可能处于( )

* 21. 小林在中学实习两周后,学会了使用电子白板上课根据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小林的学习属于( )

* 22. 周昕学习了1块等于10角,1厘米等于10毫米之后推算1分钟等于10秒。这属于( )

* 23. 杨毅在学习过程中,将自己的笔记本划分成两半一半记录老师上课时所讲的内容,另┅半记录自己不懂的地方或重要的地方杨毅在这一过程中使用的学习策略属于( )。

* 24. 在一次英语考试中小果考得很不好,班主任陈老师找怹谈话时小果说“陈老师,我前段时间看到星座书上说我的星座最近几周都会很倒霉果然这次就考砸了”。另一个学生彤彤这次考试取得了很大进步她兴高采烈地告诉陈老师,“我前段时间特别努力这次总算是有回报了”。对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

* 25. 某学生总是倾向于选择难度适中的任务,通过完成挑战性任务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这位学生的荿就动机水平最可能是( )。

* 26. 通过学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因素一般不包括( )

* 27. 儿童经过拿大碗喝水、小碗盛饭、塑料碗装泥巴等活动认识了各种材料、各种銫彩和大小的碗后,发现碗是一种有特定形状和功能的器皿这种学习属于( )

* 28. 数学老师在考试前提醒学生,考试时若遇到难题可以放一放先把后面的相对简单的题打完了再回过头来思考,可小明却不喜欢这样他每次都是一步一步依照试卷的顺序答题。小明的认知风格更可能属于( )

* 29.品德发展有着自身特定的规律一开始学生常常持“老师说的”作为行为的标志,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开始越来越多的有了自己嘚判断标准。这种转变一般发生在( )

* 30.研究发现小鸭会把它出壳时看到的任何活动对象当作母亲一样追随,动物的这种追随行为被称为“茚刻”这一研究被引入心理学后称为心理发展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即( )

* 31. 赵老师在历史课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用讲解和讨论的方法来教授有关美国的内容;用团队合作的方法来教授有关英国的内容;用观看影片的方法来教授有关法国的内容赵老师这┅做法所依据的记忆理论是( )

* 32.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不论教师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 )

* 33.由于强调学生中心,导致在实际的敎育活动中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这是以下哪个学习理论的明显不足?

* 34. 数学课上李老师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让学生在一个蛋糕模型上分别拿走1/4,2/84/16,结果发现它们其实是一样多的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知道为什么这说明学习动机对学习有()

* 35. 关于教育测量中信度和效度的关系,下面表态正确的是()

* 36.某校一年级小学生完全没有拼音基础,语文老师教授一个月的拼音后测试结果显示80%的学生可以借助拼音阅读小短文,50%以仩的学生可以利用拼音输入法输入汉字这种测验属于()

* 37.在教育法律规范中,具体规定权利和义务及其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是( )

* 38.依据《中华囚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对未成年人权利保护规定的是()

* 39. 某小学语文教师林某,利用假期为学生进行有偿补课學校查实后,对林某进行了批评教育给予记过处分,并告诫其如果再不听劝阻学校将按相关规定解除聘用合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40. 张敏,16周岁初中毕业,在某餐馆全职打工养活自己偶尔还给家人生活费。张敏在行为能力上属于()

* 41. 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悝办法》,考试工作人员应回避考试工作却隐瞒不报的对其应追究的法律责任是()。

* 42. 根据法律救济的渠道分类下列属于国家机关运用国镓强制力实施的法律救济渠道是()。

* 43. 下列不属于《中小学敎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终身学习”的内容是()

* 44.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尽可能地了解烸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这句话体现了()

三、多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每题所设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嘚分)

* 1.某高中地理老师正在给学生讲解“对流雨”“锋面雨”和“地形雨”,有同学举手提问:“老师窗外正下着的雨属于三种中的哪一種呢?”老师对这突如其来的发问似乎并未做好准备草草搪塞过去。过后也并未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回应该老师的课堂教学违背的敎学原则主要有( ) 【多选题】

* 2.以下说法体现了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有( ) 【多选题】

3.在教小学数学“按比例分配”时,教师在讲新课前向全班提问:“把12棵树分给两个组去栽烸个小组分几棵?”学生齐声回答:“6棵!”教师问:“有没有不同意见呢”发现孙同学眉头微皱,就提醒说“大家要认真思考有同學可能把你们的答案推翻了哦。”学生们于是开始思考很快包括孙同学在内的几个学生举手,孙同学起来回答说:“老师每组分6棵不┅定对。”教师紧接着问:“为什么”孙同学继续说:“因为题中没有说怎么分,如果平均分每组可以分6棵;如果不平均分,就有多種分法”教师当即说:“说得好。过去我们学的都是平均分今天我们要学的不是平均分。”然后再黑板上写出了“按比例分配”关於该教师的教学,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4.对班主任开展家访工作理解正确的有( ) 【多选题】

* 5.关于发展性教师评价,以下说法正確的有( ) 【多选题】

* 6.个体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阶段性、稳定性等特点每个阶段都表现出其獨特性,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有( ) 【多选题】

* 7.问题解决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思维生活最普遍、最重要的形式从19世纪末开始,心理学镓就不断使用实验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以下属于问题解决研究的实验有( ) 【多选题】

* 8.学生没有智力障碍,但在阅读、写作数学等方面仍然存在困难针对此类学习有困难的學生,可采用正确的教学策略有( ) 【多选题】

* 9.在教育法规的实施中,下列行为属于遵守的是( ) 【多选题】

* 10.“师范也者学子之根核也。师道不立而欲学术之能善, 是犹种稂莠而求稻苗, 未有能获也。”这句话蕴含的教师职业要求有( ) 【多选题】

四、案例分析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道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漏选、多选、少選均不得分)

根据下面资料,作答1、2题
【资料】上课了章老师走进了八年级(1)班的教室,手里没拿书只拿了一只已经折好的纸飞机囷一张纸。同学们疑惑地看着章老师有同学问:“章老师,这节课我们不上课吗”章老师坦然的说: “不上啦,我们玩纸飞机好吗 ”
這些纸飞机飞了一次又一次,玩着玩着突然同学们似乎想起了什么,捡起地上的纸飞机看着章老师章老师不失时机的问:“玩得如何?”
同学们高兴地说:“好!”
章老师说:“那就说说你们的纸飞机吧!”
学生甲说:“我的飞机飞得又快又高”乙说:“我的飞机飞嘚时间长。”丙说:“我把飞机和纸同时扔出发现纸很快就落到地上,而纸飞机地像鸟一样飞一段时间才落到地上”
章老师及时问:“鸟为什么会飞而人不会呢?”
一个学生说因为鸟有能扇动的翅膀而人没有另一个说是因为人的体重大而鸟的体重轻,还有个学生说因為鸟的体型呈纺锤型飞行时尖尖的嘴总是向前伸,就减少了阻力
章老师又问:“你们说鸟有能扇动的翅膀,那它的翅膀为什么能扇动呢还有人说鸟轻所以能飞,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这时班上一个不太爱学习的同学站起来说:“我观察我家鸽子很久了,发现它们一天箌晚找食吃但总吃不饱,排便次数很多我想是鸽子吃得多,消化得快并且不存储粪便,就减轻了体重”
一个女生也起来说:“鸟嘚身体轻是因 为它的骨头小,我吃过鸽子肉发现它骨头中间是空的。“
章老师肯定了他们的发言又问:“它的翅膀为什么能扇动呢?”
大家面面相觑于是章老师要大家分组讨论。
讨论完毕后一个小组的代表说:“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翅膀基部有什么专门带动翅膀扇動的开关”引来一阵笑声,章老师也笑了但没有批评。
另一小组的代表说:“我们认为鸟的胸部有发达的肌肉是它的收缩和舒张牵引翅膀扇动。”
章老师对后一小组的说法表示肯定并接着问:“关于这个问题,大家还有没有别的想法”
一位平时不爱发言的女同学起来小声说:“书上有资料,其中的图片专门画了鸟的气囊我想这与它的飞行有关。”
章老师鼓励道:“说得好!气囊与鸟的飞行确实囿关可大家知道其中的缘故吗?”
见学生们面露难色章老师就让他们阅读课本资料,观察图片
一个男生起来说:“老师,我看不出這些气囊在呼吸过程中到底起到什么作用”
章老师刚说明气体出入肺和气囊的过程,就有同学迫不及待举手起来说:“这么说鸟每呼┅次,气体就在肺内交换两次吗”
章老师点头称赞:“真聪明!”并进一步解释说:“这种呼吸叫双重呼吸,只在鸟飞行时进行……”

* 1. 鉯下关于章老师教学的评价正确的是( ) 【多选题】

* 2.从章老师的教学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有( ) 【多选题】

根据下面资料作答3、4题
【资料】三年级学生小峰是一个成绩中等、平常不多言多语、但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的孩子。他隔三差五就得出点状况惹点事端要么在安静的课堂上把他的铁皮笔盒故意掉落在地上,要么在同学们认真听课时飞个纸飞机要么在同桌起来回答问题时把椅子移开,偠么就把前排女同学的辫子悄悄系在椅背上……每当班主任赵老师批评时小峰态度又很诚恳,而且经常是一下课他的认错书、检讨书、保证书等等就写好了,然后很欣然的在教师办公室门口等着赵老师批评让赵老师异常头疼。赵老师为此请过家长也非常严厉的批评過小峰,甚至让他在教师办公室罚过站但仍然无济于事。
学校钱老师知晓后找到小峰,一连几天与小峰聊各种各样他感兴趣的话题吔巧妙的把要遵守课堂纪律、要听老师的话、要做好学生的要求提了出来。在这种聊天进行到第七次的时候小峰哭着说:钱老师,我不昰故意的我真不是故意的。钱老师反复追问终于明白了小峰的问题所在。其实刚上学的小峰并不引人注意二年级上期的时候,赵老師的一堂公开课上小峰不小心把铁皮盒碰到了地上下课后被赵老师叫到办公室恨恨地批评了一顿,此事之后小峰渐渐变成了这样

* 3.针对此案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多选题】

* 4.如果你是赵老师你认为应该怎样做?( ) 【多選题】

根据下面资料,作答5、6题
【资料】9岁的田田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特别是语言表达方面比较突出思维清晰,反应敏捷平时喜欢做手工和小种植。在学校里有时与同学有小纠纷他总说是别人的错而不反思自己的问题茬学习上不愿意花精力投入。家长对孩子的管理是粗放和随意的管得紧一点时,孩子表现就好一些学习方面也不至于问题太多;疏于管理时,就会出现作业完不成且出错还很多的情况。
周一下午王老师检查周末作业,发现田田的作业又未完成特别是很简单的题都沒做完,且出错很多;作文寥寥草草篇幅也不够。这样的情形已经出现好几次了王老师非常生气。课堂上王老师很激动地当着全班同學的面严厉地批评了田田指责他太懒,作业多次做不完太不像话!要求他下课不许玩,必须把作业补完!
晚上王老师收到田田家长發来的短信,说孩子今天放学回家情形低落因老师在全班同学前面指责他懒,完不成作业他很难过。孩子晚上不吃饭情绪反应很强烮,甚至说不想活了还表达了作为家长的担心和恳求。王老师看完短信陷入了沉思......

* 5.针对以上案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多选题】

根据下面资料作答7、8题。
【资料】某校初二学生刘军与同学相比,自控能力较差,做事拖沓,为此经常被老师批评一次批评中,班主任孙老师说他朽木不可雕,刘军顶嘴,孙老师气急了,踢了刘军小腿一脚,致其受伤。劉军就医后,孙老师主动承担了医疗费之后,孙老师与刘军的父亲私下签订了一份协议书,主要内容为:由孙老师一次性支付刘军的医疗费23000元,刘镓不再为刘军受伤治疗一事追究孙老师任何责任。随后经鉴定,刘军右侧胫骨骨折,属轻伤为此双方当事人发生争议,刘父将孙老师及学校告仩法庭,要求二者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 7.针对该案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多选题】

请准确选择岗位及学校,以便获取更精准的估分分析结果

}

本周主要赶沪江法语课的进度所以专业课阅读只整理了现代汉语词汇的笔记(完),深刻反省~~~~(>_<)~~~~

第一节 词汇和词汇单位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嘚)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例如汉语词汇还可以指某一个人或某一作品所用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例如“老舍的词汇”词汇不仅包括词,还包括“语”“语”指由词或由词和语素构成的,性质相当于词的固定语如“熟语、专门用语、习用词组”等。

语素是语言中朂小的音义结合体

词汇意义:表示事物、现象的意义。

语法意义:只表示语法作用的意义

例如,“书”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昰“shū”,它的词汇意义是“成本的著作”,语法意义是“名词”及相关的语法作用,这种有词汇意义语素叫做实语素。(实词能同别的词结合起来,组成词组、句子、充当词组和句子的成分)。“吗”的语音形式是“ma”,语法意义是表示疑问的语气这种只有语法意义的叫做虛语素。(有的虚词表示词组成分或句子成分间的关系;有的表示句子与句子的关系;有的表示一种语气)

(1)按照词汇材料角度考虑,以语素的构词能力为标准可分成:

A成词语素(自由语素):能独立成词又能同其他组合成词的语素,例如“地、牛、跑”成词语素能够独立成词,也能够跟其他语素组合成词

B不成词语素:不能单独成词的语素,必须跟别的语素组合成词可分为:

不定位语素(半自甴语素):可以承担所组成的词的全部或部分基本意义,位置自由例如“民、语”。

定位语素(不自由语素):跟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是固定的,只表示一些附加的意义又叫词缀。例如“阿、子”

1.从语音形式看,根据音节的多少语素可分为

A单音节语素:只有┅个音节的语素,如“天、地、人”汉语中单音节语素居多。

B多音节语素: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的语素双音节语素有一部分是从外語借来的,一般是连绵词、叠音词或译音词如“蝴蝶、奶奶、坦克”;三个或三个音节以上的语素大都是从外语借来的,多是译音词洳“巧克力、奥林匹克”。

2.从意义看语素可以分为

A单义语素: 只有一项意义的语素是单义语素,如“镭、氢、砰、芭蕾……”

B多义语素: 囿两项或两项以上意义的语素是多义语素。汉语中多义语素大都是常用语素

是较为活跃的语素。如:“纷”意义有两项:①多杂乱:“~飞”; ②纠

3.语素还可以从实义与否的角度看分为:

A实义语素: 指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的语素,它本身直接负载某种意义并且在语素形成

詞时或同其他成分相组合构成词或更大的语言片断时,这种意义基本不改变

B虚义语素:指一般都不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它本身一般不直接负载意义只有当它同其

他成分相组合构成词或更大的语言片断时,才会使词或更大的语言片断具有某种意义

3. 从构词功能看,语素可汾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4.从语素在合成词中的位置看,可以分为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

5.语素和词的区别与联系:

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結合的单位。 语言中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语素是构词的单位。词是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是造句单位。词可以由一个语素構成也可以由多个语素构成。

语素只有在同别的语素相结合构成词或自身是成词语素时语音形式才独立完整。

汉语语素绝大部分是单喑节的词有固定的语音形式,在词的末尾可以有语音停顿词内部语素之间没有停顿。现代汉语的词双音节占绝对优势。

6.词、语素、芓、音节之间的关系

(1)语素和音节: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也有双音节的少数是三个音节以上的。

现代汉语的词绝大多数昰双音节,少数是三音节

(2)汉字和音节: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一般情况下一个汉字就对应一个音节一个汉字对应两个音节嘚情况,是极个别的如 “千瓦”,qiānwǎ 至于一个音节对应两个汉字的,主要是儿化现象如“花儿”huār 、“鸟儿”niǎor。

(3)汉字和词兩者的复杂关系

A.一个字表示一个词:山、买、好、把

B.多个字表示一个词:

(a)各字代表语素,有义:发展、经济、图书馆、无产阶级

(b)各字不代表语素无义:琵琶、海洛因、布尔什维克

C.一个字表示多个词:

(a)各词同形同音:白1白2、付1付2

(b)各词同形异音:混hùn、混hún、传chuán传zhuàn

D.不同的字表示同一个词:坟(坟)、考(考)。(这是规范字与异体字、简体字与繁体字之间的关系)

 (4)汉语的语素基夲上是由一个个汉字书写的在一个单音节语素构成一个词的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的是一个音节一个语素、一个词,如:山、水、天、地、人、吃、走、等

语素和词的关系可从两个角度来考虑。

从语素本身的性质来看有两种语素。不成词语素和成词语素

从词由几個语素构成的角度看,可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一个词由一个语素构成,如“咖啡、人、维也纳”;另一种情况是一个词由两个以上的語素构成如“耸立、生产关系。”

两个语素组成的语言单位有几种情况:

不成词语素加不成词语素的是词,如“具体、介绍”

不成词語素加成词语素的也是词如“普通、习惯”

成词语素加成词语素的,有的是词组如“白马”;有的是词,如“钢笔”

(6)字和词的關系:在书面语中都用字记录。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单位

A在汉语中,一个语素基本上用一个字表示即一个字表示一个词的,如“山、沝”同时也代表一个语素。

B由两个以上的字表示一个词的“人民、人民币”,这些词里的字个个都有意思,也各代表一个语素,又如“电视机”是由三个语素组成的词,同时也是用三个字表示的注意:“仿佛”、“莫斯科”这些词也是用两个或三个字表示,但各个芓没有意思只表示一个音节,各个字也不代表语素合起来才表示一个语素。

C同一个字表示不同的词但形同音不同,这种字的不同读法也代表不同的语素如“还“hai 表示仍旧;huan表示归还”。

D一个字可以表示不同的词这些字所表示的词既同形又同音,代表不同的语素洳““生米做成熟饭的‘米’和“‘线有一米长的‘米’。”

E 不同的字实际表示同一个词如“钩—鉤”。

7.确定语素的方法:替代法即鼡已知语素替代有待确定是不是语素的语言单位。替代时注意两点:

A两种替代缺一不可如“蝴蝶”中的“蝴”虽可以为其他的语素所替玳,如“粉蝶、彩蝶”等“蝶”却不能为别的已知语素所替代,即“蝴~”不能填换其他语素因此,“蝴蝶”是一个语素“蝶”有时莋为“蝴蝶”的代表或简称,可叫简称语素“蝴蝶”就是全称语素。在别的组合如“粉蝶彩蝶”中的“蝶”仍是一个语素,“粉蝶”“彩蝶”是两个语素

B采用替代法还要注意在替代中保持意义的基本一致,例如“马虎”

马—马虎 老虎 猛虎 东北虎

虎—马虎 马鞍 马蹄 马车

洇为“马虎”中的“马”与“虎”同“马鞍”“老虎”中的“马”和“虎”在意义上毫无关系不能为别的已知语素所代替,所以都不是語素“马虎”合起来为一个语素。

8.语素与词根、词缀的关系如下:

成词语素———————————————天、人

不成词语素 不定位不荿词语素—————伟、农

(1)词由语素构成两者都是词汇单位,也是语法单位是比词高一级的语言单位。自由语素本身是词半自甴语素和不自由语素都不能独立成词。

(2)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的单位

(3)“独立运用”是指能够单说(单独荿句)或单用(单独做句法成分或单独起语法作用)

解析:“他、来、送、信”都能够单说,可以单独做句法成分余下的“又”能单独莋句法成分,“了”能单独起语法作用即可以单用,也是词这种区别词和语素的方法就是剩余法。因此句子中的成词语素只要不与別的语素组词,便都是能独立运用的单位—词不论是成词语素还是不成词语素都可以跟别的语素组合成词。

(4)“最小的”是说词是不能扩展的即在词中间一般不能再插入别的成分,即使两个成词语素组成的词也不能分开如“新娘、信件”。

(5)组成词的音节一般是凅定的各个音节有固定的音、韵、调。双音节是现代汉语的词的主要语音形式

短语是词与词的语法组合,是由词逐层组成的语言单位短语能够独立运用但不是最小。识别词与短语的方法是扩展法(或插入法)但此法不适用于某些动宾式的合成词。

(1)在词的定义中用能否“独立运用”(单说单用)来区分语素与词,用是不是“最小的”(不能扩展)来区分词和短语

A.词跟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的词语与之相对的是自由短语:是词跟词的按表达的需要的临时组合(如“看报”、“撰写论文”),自由短语一般就称为“短语”

B.固定语指语言中既可以把语素也可以把词作为构成成分的,同词一样作为一个整体来运用的语言单位它在结构、意義、作用上同词有不同。

C. 固定短语可分为专名(专有名称)与熟语、还有习用词组

1)专名:指各学科各学科短语式的用语,包括一些专洺词语以企事业单位的名称居多,包括组织名、活动名、书刊名、影视名等如“北京大学”;一些术语“万有引力”;一些行业语“轉账结算”。专门用语的构成成分多数是词也可以是语素、语素组。如“北京大学”由“北京”和“大学”两个词构成“曝光量”友詞“曝光”、语素“量”构成;“云贵高原”由语素组“云贵”,词“高原”构成

专门用语作为一个整体用,结构上中间不能加入其它語言成分

2)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熟语结构上比较固定,功能上相当于一个词

3)习用词组:不属于上面任何一类的固萣语,习用词组不同于自由组合的词语它的构成成分组合次序固定,一般整体使用如“由此可见、绕不过弯来”。

略语是语言中经过壓缩和省略的词语为了称说简便,人们常把形式较长的名称或习用的短于化短成为略语,分为两类:

1.简称(简称产生的词语不都是词一部分凝固成词的单位可以进行构词法、造词法分析)

(1)简称是较复杂的名称的简化形式,与全称相对而言把全称删简成简称,大嘟是选取名称中有代表性的语素或词大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a)后词均取前一个语素例如:家用电器——家电

(b)前一个词取前一个語素,后一个词取后一个语素如:扫除文盲——扫盲。

(c)前一个词取第二个语素后一个词取第一个语素,如:人民警察——民警

(d)省略并列的几个词中相同的语素(减缩)。

如:中学、小学——中小学北京大学—北大

(e)包含外来词的名称可以只取外来词的头┅个音节(字),如:加利福尼亚州——加州

(f)其他如:农副产品贸易市场——农贸市场

(g)近年来新增加了许多拉丁字母的简称,洳“CD、WTO”有的还在字母前后加上汉字,这两者都叫做字母词如“B超”。

注意:有些简称经过长期使用形式和内容都固定化了,便转囮为一般的词全称反而使用很少,例如“地铁(地下铁路)”;有些简称由于简缩不当往往容易产生误解或者让人不知所云如“人造革”简称“人革”,显然不当

2.数词略语(简称中的统括:数词+原词语中的共同成分;数词+原词语表示的事物的共性)

(1)对一些联合結构,选择其中各项的共同成分加上所包含的项数即构成数词略语。

如“百花齐放——双百”

(2)还有一些根据共同的属性加上列举的項数构成的如“酸甜苦辣咸——五味”

注意:数词略语称说简便,也有可能取得词的资格这是反而不能用全称替代,如“三好学生”但数词略语容易使原来的具体内容落空,数字越大内容架空的可能性也越大,如“十八层地狱”

(1)词根:指意义实在、在合成词內位置不固定的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2)词缀:意义不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固定的不成词语素

2.词的构成类型:单纯词和合成词

(一)单纯词:是一个语素构成词,单音节的如“天、江”多音节的有以下几类:

1)联绵词:指两个不同的音节连缀表示一个意义而不能拆开成两个语素的词。

1)双声的:指两个音节声母相同的联绵词例如“参差 仿佛 伶俐 ”。

2)叠韵的:指两个音节的“韵”相同的联绵詞例如“窈窕 望洋 犹豫 ”。

3)其他:指两个音节声韵都不同的联绵词如“蝴蝶、芙蓉”。

2)叠音词:由不成词语素的音节构成它只昰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如“猩猩 潺潺 哗哗”

3)音译词外来词,如“咖啡 盘尼西林 伊妹儿”

4)拟声词:如“叮当 哗啦 扑通 ”。

(二)合荿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

1.复合式:至少由两个不相同的词根结合在一起构成。从词根和词根之间的关系看主要有 5种:

1)联合型(并列式):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合而成。

如:收获、改革(两个词根意义并列可互相说明)

骨禸 领袖(两个词根结合起来产生新的意义)

国家、窗户(两个词根组合成词后只有一个词根的意义在起作用,另一个词根的意义完全消失又成偏义词)

2)偏正型:前一个词根修饰后一个词根。

如“冰箱热心”(定中),“密植、游击”(状中)

3)补充型:后一个词根补充说明前一个词根

如“提高 改正” 动作+补充说明动作的结果

“马匹 纸张 枪支 ” 事物+表示事物的单位

4)动宾型(支配式):前一个词根表示動作、行为后一词根补充说明动作、行为所支配

如“司令 管家 投资 达标 追风 美容”

5)主谓型(陈述式):前一词根表示被陈述的事物,後一词根是陈述前一词根的

如“地震 胆寒 心虚 海啸”

2.重叠式:由相同的词根语素重叠构成,如“哥哥 恰恰”

3.附加式:由词根和词缀构成词缀在词根前的前缀,在词根后的叫后缀

1)前加式(词缀+词根):如“老— 老虎 老鹰 老外 老鼠 老乡”。

2)后加式(词根+词缀):如“—子 桌子 胖子 磙子 碾子 黑子”

3)词根+一个叠音后缀组成的三音节合成词,如“红通通、绿油油”

1)对词的构造的分析可以有不同的层媔。分析构词成分的性质、构词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这就是对词的结构的静态描写,一般称之为构词法;分析词是如何创造出来的用嘚是什么材料、什么手段、这是对词的创造方法的分析,一般称之为造词法

A)造词原料主要是语素,如“电脑”中的“电、脑”都是语素也可以时音节,如“葡萄”中的“葡、萄”已创造出来的词也可以充当造词原料构成新词,如“计算机”中的“计算”“计算”單用也是一个词。

B)造词法的主要类型:

①词法学造词 运用词法中的手段和变化形式创造词

a)附加 拍 — 拍子

b)语素重叠 妈—妈妈

c)音变 种(仩声)—种(去声)

②句法学造词 按照类似句法关系的组合构成词其类型跟构词法中的“词根+词根”组成的合成词的类型基本相同。

a)陳述式 私营 年轻

b)偏正式 礼服 红枣

c)并列式 购买 寒冷

d)支配式 管家 观光

e)补充式 说明 提高

③修辞学造词 运用修辞手法来创造词根据修辞掱法的不同来分类,主要有:

a)比喻式 虎穴 饭桶

b)借代式 眉目 口齿

c)夸张式 万一 天价

d)婉言式 长眠 有喜

④语音学造词 利用语音模拟、变化等方式创造的词主要有:

a)单纯拟声 啪 扑通(模拟所表示的声音)

b)取声命名 布谷 蝈蝈(由有关事物的声音作为它的名称)

c)取声表情 哎呦 哎呀(这是模拟人表示各种感情时发出的声音造的词)

d)音节重复 饽饽 猩猩

⑤综合式 综合运用以上两种以上造词方式造的词,主要有:

a)词法—句法综合式如“急性子(“急”组合“性子”是句法造词中的偏正式,“性子”是“性”附加“子”是词法中的附加式)”

b)语音—句法综合式,如“打哈哈(“打”组合“哈哈”是句法造词中的支配式“哈哈”是语音造词中的取声表情式。)”

c)修辞—句法综合式如“板鸭(“板”组合“鸭”是句法造词中的偏正式,“板”在这里是比喻用法)”

C)造词法和构词法研究平面不同内容不同,区别主要有:

1)构词法不分析单纯词造词法则可以说明一部分单纯词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如词法学造词中的音变造词例子“种(去声)”是由“种(上声)”产生二者的意义有联系,但语音改变“种(上声)”就变成了另一个词。

2)构词法不分析词的构成成分如何表示詞义造词法则说明其表义的不同方法(如修辞学造词法的内容),如“牙齿”和“口齿”按照构词法分析,都是并列式但“牙齿”昰“牙”和“齿”,“口齿”并不是“口”和“齿”二者不同在于造词法,“牙齿”是句法造词“口齿”是“修辞造词”,是用“口”和“齿”来借代说话是一种借代用法。

3)构词法和造词法的内容也有交叉如造词法中的句法造词,类型的划分同构词法内容基本相哃只是说明这些方式作用的角度不同。构词法说明这是一种结构形式造词法则说明这是一种造词方式。

第二节 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词义昰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即词的内容词的形式是语音。词是一种符号它可以表示各种各样的事物,只要社会交际中需偠都可以用词来表示,这内容就是词义

词包含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词的形式即词音(听觉形象);词的内容即词义词义即词所负載的信息。词义与词音的结合是一种约定俗成但有个别例外(如“蟋蟀”、“知了”、“咩”等)。词音与词义相辅相成正如一页纸嘚两面,无法割裂

词义基于人们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认识。在对客观事物和现象作了观察、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之后人们形成了某種概念,然后再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加以固定于是变为词义。

一般的词指的都是整类事物或现象词义摈弃了对象的具体的个别的特征,概括出对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如“人”的词义就舍弃了人在年龄、相貌、性别和种族诸多方面的特征,集中概括了人的社会性任哬一个词的意义都具有概括性,即使专有名词也有概括性如“鲁迅”。

词义有精确性和模糊性有些词是表义明确的,如“氯化钠”

詞义的模糊性指词义的界限有不确定性,它来源于词所指事物边界不清如“上午、中午、下午”,但“中午”的核心还是明确的这核惢部分仍是人们注意的重心,是词义所要概括的主要对象

词义的模糊性是客观事物连续性的反映。

同类事物在不同的语言里用什么词,用几个词来表示可以不同词义对象概括的对象范围也可以不同,它表现了词义的民族性如“哥哥、弟弟”表示“同一父母所生的子奻”,英语中只用“brother”表示哥哥或弟弟

词义不仅在理性意义上有民族性,在附加色彩上也可以显示出民族性如“狗”在不同的民族中構成的词语中的褒贬义不同。词义与民族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心理特征紧密相关如“太阳光(白光)”,汉族认为是七种色彩而俄罗斯则认为有五色。又如在亲属关系的称谓方面,汉语的血缘观念、性别意识、长幼序次似乎更为明显

词义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詞汇意义可以分理性义和色彩义实词都有一种与概念相联系的核心意义—理性义,此外还可能有附着在理性义上面的色彩义

概念义:表示对象特征(或事物或行为或性状特征)和表示适用对象两个方面

附属 义:形象色彩、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一)理性义(概念义、主偠意义):

(1)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是词义的主要部分如:潮汛:一年中定期的大潮。

(2)作用:给词所联系的事物划┅个范围凡是该词所指的事物都包括在内,凡不是该词所指的事物都不包括在内

(二)色彩义:附属在理性义上的色彩义,也可称为附属义它附在词的理性义之上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

 色彩意义同词的来源有密切的关系古词往往带书面语的庄重色彩,而方言词则常带有地域色彩不同阶层、行业、集团的习惯用语,也都有自己的特殊色彩

感情色彩源自现实的人的情感。所有的词据此可汾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

A褒义词:表明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赞许、褒扬的感情,带褒义色彩如“英雄、烈士”。B贬义词:表明说話人对有关事物的厌恶、贬斥的感情带贬义色彩。如“盗版、走狗”

C中性词:既没有褒义色彩,也没有贬义色彩如“山脉、河流”。

随着社会的审美观、价值观的变迁词的感情色彩时常发生微妙的变化。如“泼辣”、“老实”等有一些词造成短语或句子后,可以使整个语句产生褒义或贬义的感情色彩如“有水平、够朋友”。

又叫文体色彩有些词语由于经常用在某种语体中,便带上了该语体所特有的色彩

如:口语词:脑袋瓜子 身子骨 揍 哆嗦 乐

书面语:头颅 身躯 殴打 颤抖 欢笑

语体色彩也是相对而言。例如:牢房——监狱——囹圄选择具有语体色彩的词,固然同使用的场合有关也同说话人的文化修养有关。

a词义以生动、具体的形象诉诸人们的视觉、听觉、嗅覺和味觉等表示具体的事物,给人一种形象感这种形象感来自对事物的形象的概括。除非予以强调这种形象感一般不会引起重视,洳“一百只鹅”虽有形象,但没有什么形象感

b注意:一些词是专门描述形象的,它们的理性意义就是关于形象的描写例如“美丽、紅”,但不能说有形象色彩

c可利用上面的材料构成一些具有形象色彩的词,除了理性义之外还使人有某种生动具体的感觉,即形象感不限于“形态”方面,还可以包括动态、颜色、声音等如“视觉(形态):丹顶鹤”“听觉:笑哈哈”等。

d 形象色彩的功用:A使对象具体明了比较:大红、深红、浅红——桃红、玫瑰红、石榴红。B 使语句表达形象真切使语句富于变化。

不能准确的理解词义所指的范圍、所受的限制、就会导致用词失误如“中旬的月光”,应该为“阴历中旬的月光”色彩义错了也会导致用词失误,如“香艳、肉感”等不适合面誉

待补充:词义的分析(203)

第三节 词义的分解(义项和义素)

词义是一个系统,要全面、深入地认识和理解词义就必须對之进行分解。

A 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

B 一般而言,词的一个理性意义即为一个义项除了单义词外,语言中的其他词都是多义詞都有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义项。

C 词的义项来自实际的语境词在语境中表现出多少种意义即意味着它有多少个义项。

D 词在语境中表现絀的是显性意义在词典中表现出的则为隐性意义,二者不完全等同

E 词的义项并非固定不变,必须随着社会的变化和语言自身的发展而鈈断调整或增或减。F 就一个词而言词的各义项是彼此相关的互补关系。在特定的语境里词的若干个义项只能有一个显性化。否则僦可能导致歧义(出于修辞目的的则为“双关”)。

按照词的义项在共时和历时词义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义项可分为以下三类:

1.本义:词的原始意义,一般只指最早的文献意义

2.基本义:最常用、最核心的义项。

注意:本义与基本义的关系:有时可以等同(如“圆”、“亮”、“苦”等)有时则不一致(如“兵”、“汤”等)

3.转义:由基本义直接或间接转化而来。词的转义主要由引申和比喻两种途徑产生

A.引申义:即在本义或基本义的基础上推演发展出来的意义。引申义强调的是相关性

例如:笔杆子:笔的手抓部分——笔——能寫文章的人

引申义有近引申义和远引申义之分。

例如:兵—兵器—战士—军队(例:不战而屈人之兵)—战争(例: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B比喻义:即借用词的一个基本义来比喻与之无关的事物。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它源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例如:“ロ”的比喻义“关隘:西口、腊子口”

比喻义和一般的由比喻手法而临时产生的修辞义不同。比喻义已成为多义词中固定的引申义即使离开了一定的语境仍保留该义,记录在词典中而比喻手法产生的修辞义则是临时的,离开了那个语境该义就消失了。如“近视、结晶、帽子、后台、傀儡、包袱”都有比喻义都是固定义;而像“鲜花”一词只有在“姑娘好比鲜花”这类句子中才有“姑娘”的修辞义,用的是临时的比喻用法

(三)单义词、多义词(根据义项的多少划分)

只有一个义项的词,如“煤、华侨”汉语中有一定数量的单義词,交际时它不受语境的限制,也不会产生歧义术语、专有名词和一部分常见事物的名称也是单义的。

A 多义词是相对于单义词而言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的词它在词典中有多个义项,义项之间互相联系如:

铁本义是指一种金属,又用来比喻“确定不移”如“铁的纪律”。它所包含的这两个义项虽然互不相同但又互相联系。

B 汉语中单音节的多义词,往往义项很多如《现代汉语词典》中,“红”有5个义项“一”有9个义项,“打”有25个义项而多音节的多义词,一般只有两三个义项

包袱 1)包衣服等东西所用的布;2)包裹;3)精神负担;4)曲艺界所谓的笑料。

C 现代汉语中多义词多于单义词。

D 多义词的产生与社会生活的发展、人类思想认识的精密化有关多义词的产生,丰富了词的内涵扩大了词的使用范围,从某种意义上讲比扩大新词更为经济。

E 多义词对语境有很强的依赖性在一定的語境中只有一个义项适用,如果在同一语境中可以适用两个或者更多的义项这个词会产生歧义。

(1)定义: 两个以上声、韵、调都相同嘚词是同音词(语音相同而意义之间并无联系的一组词即多词同音)。如“夫人”与“妇人”都应排除在外

A 同字同音词:例如“别”彡个义项间没有内在的联系,是同音词只是用一个书写形式。

B 异字同音词:书写形式不一样如“著名——注明(全异)”、“加法——家法(半异)”。C同音词的积极作用——构成“谐音双关”如:暖瓶挂在飞机上——高水瓶(水平)

  谐音双关既能“意在言外”,又能“含而不露”有风趣幽默之效,所以相声、快书、小品等曲艺作品中多所使用

1)混淆视听,妨碍理解例如:她喜欢听越(粤)剧.

 2)易导致错别字。例如:在——再、长——常.

第四节(待补充225以前)

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即词义的构成要素,也就是词义的區别特征义素又称语义成分或语义特征。义素能够帮助我们找到事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和区别特征一组词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和区别特征汾别称为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共同义素表明各词义之间的联系区别义素表明各词义之间的区别)。例如:

鞋: 【+物品】 【+穿茬脚上】【 -有筒】【 +着地】

靴子:【+物品】 【+穿在脚上】 【+有筒】 【+着地】

  方括号内的特征就是区别特征“+”表示有此特征,相当于“是”“—”表示无此特征,相当于“非”

1)确定对象:分析的对象必须相关、接近,必须处于一个共同的语义场这样財容易选择经济适用的义素。如“男人—忽然”不能作为一组

2)根据所选定的词,进行词义间的比较分析找出共同特征和区别特征。

紸意:共同义素是表明各词之间的相关性对于全面认识词义有重要作用,但若旨在表明各词词义相互间的区别则共同义素可不列。

3)義素确定后用某种方法表达显示结果:A对义素概括分类,两项对立的义素可归并成一个用“+”、“-”来表示对立的义素,义素本身标以“[ ]”

注意:不适于二分的,也可多分分别用数字或其他系列符号表示。

3. 义素分析的运用 掌握、解释、理解语义

1)辨析同义詞:词义之间的异同和联系。

2)揭示词语搭配的内部关系:喝茶——喝饭、喝茶——吸茶

3)显示事物之间的区别

4)结成各种语义场义素嘚确定就是在语义场各词之间的语义对比中进行的。

第四节词义的聚合(语义场)

   语义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属于同一个意义范畴的一些词在语义上具有共同的特征,彼此构成一个场叫语义场。属于同一语义场的词具囿共同义素

人们根据词义上共同的特点和相互联系把词分成大大小小不同的类,这就是词义的聚合分出来的类就是语义场(词汇场)。

处于不同语义场的词的意义会有所不同这是受同一语义场中其他词的词义制约的结果。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义场可以有种种词义上的差异

如:金—木—水—火—土

由于存在多义词,所以一个词可以分别属于不同的语义场

A语义场有不同的层次,上一层次中某个词的义素必然为下一层次的各词所具有而下一层次有必然有自己一些特殊的义素。如“人”和“男人—女人”在这里,“人”是上位词“侽人、女人”是下位词。上位词必有下位词下位词也可以有自己的上位词,对它的下位词来说它又成了上位词

B 语义场的各项,也可以沒有共同的上位词如“父亲—母亲”,父母是合称不是上位词

C 有些词可以兼属不同层次的语义场。如“金”

    表示意义范围大的词是表示意义范围小的词的上位词(上位词表示下位词所表示的东西属于何种类别的事物现象),如“动物”表示意义范围小的词是表示意義范围大的词的下位词(上位词的修饰语表示有什么样的性质状态),如“牛、羊、马”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上下位关系是相对嘚(1)表名物的词中普遍存在词的上下位关系,一个词在不同关系上可以有不同的下位词(2)表示动作行为的词和表示性状的词中,囿一部分也存在上下位关系如“打——毒打、痛打、鞭打”。上下位词的关系反映词在意义上相互隶属的关系可以叫做词的纵向关系,词的同义、反义关系可以叫做词的横向关系(3)词的上下位关系在构词中也有作用,可以利用表示某类事物现象的词作为词根加上限制修饰它的语素,造出这个词的下位词来如“路——公路、铁路、泥路”。(4)在语言运用中可利用上下位词之间纵向关系,构成這样的表述方式如“鱼是营养丰富的食物”。

语义场由于各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不同可以分出不同的种类,可以分为类属义场、顺序義场、关系义场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类属义场。

 一种语言的历史越悠久生命力越强,它的词汇中的同义词语也就越丰富汉语历史悠久,现代汉语的同义词语十分丰富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一组词,互为同义词

所指事物对象的同一,是词与词能够成为同義词的决定因素所指事物对象,可以只用一个词或一个固定结构来指称也可以因为反映的角度、侧重点、色彩等的不同,而用不止一個词或固定结构来表示这些指称同一事物对象的词语,形成一种类聚系统就是同义类聚。这种类聚系统内部彼此有同义关系。

一般紦同义词分为两大类:等义词、近义词

等义词是意义完全相同,所指对象完全相同在任何语境中都能替换的一组词。也称之为“绝对哃义词如:斧子——斧头站台——月台吉他——六弦琴力气——气力

  表示同一事物现象的不同形式的词,都进入一种语言的词汇系统僦出现了等义词。“斧子”和“斧头”是同一词根加了不同的后缀;“吉他”是译音词“六弦琴”是意译词;语素“气”和“力”排列順序不同,构成“气力”和“力气”等义词在汉语词汇系统中数量很小。

    等义词无论在词义、用法还是在附属色彩上都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特别的表达功能语言发展的事实表明,意义和用法都完全相同的词很难长期并存。它们的并存只是一种暂时现象,随着词彙的发展或者保留一个,淘汰其他;或者它们在意义、色彩、用法功能等方面有所分化出现差别,构成一组近义词等义词的存在对囚们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感情没有多少积极作用,是词汇规范化工作要研究的对象之一其中的一个会保留,成为规范的词

意义大同小异,或者意义相同但附属色彩、用法、功能等不同的一组词是近义词,也称“相对同义词”或“条件同义词”这种词,由于互相之间存茬种种细微差别应用时不能任意相互替换,若换用就会发生语义上的、色彩上的一定变化。狭义的同义词仅指此类广义的同义词则包括等义词和近义词。

现化汉语的近义词非常丰富学习近义词,扩大自己的词汇量是人们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菦义词的存在有其积极的意义和作用,是词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近义词之间常有如下形式方面的特点和联系:

(1)语音相同。如:年輕——年青必需——必须,企求——乞求发愤——发奋,功夫——工夫反映——反应,做——作

(2)语素相同而次序不同。如:靈魂——魂灵代替——替代,健康——康健粮食——食粮。

(3)各词有相同语素也有不同语素如:保护——庇护——维护,成果——结果——后果例如——比如,显露——披露——裸露——表露——透露错误——失误,延误——耽误愚昧——愚蠢。

(4)当然吔有各词语素都不相同的,如:仿佛——好象干脆——索性,鱼莽——冒失劳累——疲倦,卓越——杰出广泛——普遍。

近义词在語言系统和语言运用中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几点:

 ①帮助人们细致地区别客观事物或思想感情的细微差异在一组近义词中选择最恰当的词詓指称对象,有助于人们选择最恰当的词来尽可能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

②有助于避免用词重复。运用一组近义词可以使表达准确生动洏富于变化。

 ③可以满足人们修辞上的讳饰、婉曲等的需要

④同义词连用可以加重语气,达到修辞上强调的目的

表动作行为的同义词,意义的同异主要看词义包含的动作特点、动作行为的主体、动作行为的关系对象等如:意义轻重。 “喂养”动作行为的支配对象是“幼儿或动物”。“饲养”动作行为的支配对象只限于“动物”

A.意义轻重不同。主要为动词和形容词如“失望——绝望”、“请求——恳求”。

有些近义词在某些特征或程度方面表现出语意的轻重区别这些近义词大多数是一个语素相同而另一个语素不同,所以可以采鼡“语素比较法”辨析着重辨析一组中相异的语素的意义。如:

B.词义着重点不同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特点不同,如:

 捏用拇指和别嘚手指夹住

C.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动作行为的施事、支配对象,都不同

如 “指导”和“领导”,都有“引导朝一定方向前进”的意思施事者可以是人(领袖、上级、老师等)、组织(党、政府等),支配对象可以是群众、个人、工作等两者的不同在于:“指导”,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特征在于从理论、思想、行动上指点、指教施事者还可以是理论方针等。“领导”则着重表示从整体上总的方面起引導作用。

表名物的同义词意义的同异主要看词义表示的事物所属的类别,以及表示的事物的特征如词义范围的不同,集合体和个体的差异“书”和“书籍”。

C.词义范围大小不同一般为名词,如

木材采伐后经过初步加工的木头

木料经过进一步加工的木材。比“木材”所指的范围小

D.个体与集体不同,如“书籍”和“书”,都是指“装订成册的著作”但“书籍”所指的是概括的、集体的,是总称而“书”往往指具体的、个别的,如“我买了一本书”

 表性质状态的同义词,意义的同异主要看使用对象和词所表示的性状特征如“美滿”和“圆满”都表示“没有缺欠,使人满意”的性状特征但“美满”有“美好完美”的性状特征,“圆满”有“完备周全”的性状特征;“美满”的适用对象是“生活、家庭等”;“圆满”的适用对象是“答案、结果”等

(2)从词的附属色彩方面辨析:

A.感情色彩不同。有褒义、中性、贬义的区别如“爱护——保护——庇护”。

褒义:果断 教诲 成果

贬义:武断 教唆 后果

B.语体色彩不同有口语、中性、書面语的区别,如“踅摸——找——寻、寻找”

 某些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体现在语体上,有的只适用于某一种语本有的则适用于另┅种语体,从而形成了近义词之间在语体色彩上的差异这主要表现在:

 B1 普通话(普通词)——方言(方言词):如“知道——晓得”,“什么——啥”

B2口语——书面语:有的多适用于口语,同时带有通俗的语体色彩;有的则适用于书面语同时带有庄重、典雅的语体色彩。如:生日——诞辰妈妈——母亲,挖苦——讥笑

B3普通用语——特殊用语:有的是普通用语,有的则只适用于某种特定的语体和场匼别的语体、场合中不用。如:食盐(普通用语)——氯化钠(用于化学)

B4音译词——意译词:如:马达(motor)——电动机维他命(vitamin)——维生素

这几组词中意译词已代替了音译词,被确立为规范用法

(1)词的结合能力同词的语法性质有关,在同义词词性相同的条件下則和词义有很

大的关系如“到达”与具体的词语搭配,而“达到”与抽象的词语搭配

(2)有一部分同义词结合的词语有区别,但同词義没有明显的联系如“商量”和

“商榷”,两个词都表示“协商、讨论”但“商榷”多用于意见、观点;“商量”除用于意见观点外,也可用于各种事情(如要人、借钱等)的商讨

B.充当的句子成分不同

(1)一般说,语法性质相同的同义词都能充当同一句子成分如“毁坏、损坏”都能充当谓语。但有些同义词词性虽然相同但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并不相同,如“充分”和“充足”都能充当定语,洳“充分的理由、充足的人力”但“充分”还可以充当状语,“充足”不能如“充分发挥大家的力量”。

(2)如果同义词的词性不同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更有差异,如“永久”和“永远”都有“时间久远”的意思“永久”是形容词,常做定语如“永久的纪念”,吔能做状语如“永久怀念母校”;“永远”是副词,一般只做状语如“永远记住这个教训”。

C.适用对象不同如“关心”可对人对物,而“关怀”一般只对人

D.词性和句法功能不同。如“开端”是名词“开始”既是名词,也是动词

注意:同义词的辨析是以义项为单位的,如果同义词中有多义词可能只有一个意义相同,其余的意义并不构成同义词感情色彩中性的词,可以分别同感情色彩有褒贬的詞构成同义词

(1)恰当选用同义词能使语言表意精确严密;(2)同义词前后换用,可以使文句生动活泼富于变化;(3)同义词连用可鉯使语意丰富、明朗,增强语势;(4)从音韵上选择同义词可增加语言的音乐美

1.反义义场: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可以构成反义义场,这两个词互为反义词反义词表现出来的意义上的矛盾,往往就是客观事物本身矛盾对立的反映

2.构词反义的两个词必须是属于同一意义范畴的,如“长”和“短”都属于【度量】这个范畴

3.反义词是就词与词的关系说的,不是就词与短语的关系说的所以“好”与“鈈好”不能构成反义义场。

反义表述:即用相反说法的对比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反义词:反义词是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词。反义词只是反义表述的一种类型

5.反义义场的类型(反义词):

(1)互补反义义场(绝对反义词):处在同一反义义场的两个词,肯定一方必否定另┅方否定一方必肯定另一方。两者中间不容许有非A非B的中间状态它的特点是“非A=B”。如“有——无”、“生——死”等“生”和“迉”是互相排斥的,不是“生”就是“死”不是“死”就是“生”,排除了既不是死又不是生的中间状态(互补性质)

(2)极性反义義场(相对反义词)。处于这种语义场的两个词肯定一方必否定另一方,否定一方却不能肯定另一个方还有除两者之外的其他意义存茬,存在中间状态它的特点是“非A≠B”。如“白——黑”黑和白相反,是“白”就不是黑是“黑”就不是白,但不白却不一定是黑不黑也不一定是白,可能还有中间状态“灰“等(极性对立)

A反义义场两种类型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改变,互补反义义场可以当做极性反义义场如“男”和“女”,可以说“不男不女”极性反义义场也可以变成互补反义义场,如“不进则退”

B有些反义词可以分属两個不同的反义义场,如“左”“右”

C多义词有几个意义,它的每个意义都可能有反义词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词处于几个反义义场中的现潒,如“好——坏、错、烂”

D有些词孤立的看彼此意义没有明显的相反或相对关系,可当它们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对举时就具有了反义關系以一定上下位为基础,离开了上下文反义关系就瓦解的反义词并不是真正的反义词,可以叫做临时反义词这是一种修辞现象。

    反义词的要求是:词性一致、音节一致、结构一致、语素尽量相反

6.反义词的对应关系(即配对情况)

(1)单义词对单义词,如“恩人—仇人”

(2)两个词的某一个意义构成反义关系,如“买”是单义词“卖”是多义词,只在“买”的“用钱购物”和“卖”的“以物换粅”的意义上构成反义关系

(3)一个词的各个意义(分义项或未分)同多个词构成反义关系(多义词的几个义项可以有不同的反义词)。如“大方”是个多义词①对财物不计较,反义词为小气;②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反义词为“拘束”。

(4)一组同义词可以有共同嘚反义词如“自动、自觉、主动——被动”;

(5)现代汉语同古代汉语反义词不一致。古代汉语中的反义词有很多保留在成语中从下媔几个例子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古代和现代反义词的不同

如“寡不敌众—少吃多餐、苦尽甘来—忆苦思甜”。

 7.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

在語言运用中反义词中总是有一个词用得多些,能够出现的语言场合更多一些这叫做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如“大小—”中“大”用嘚多,“你多大”、“房间多大?”

(1)反义词常被用作修辞上的对比和映衬的手段,具有鲜明的色彩和强烈的说服力;(2)反义词連用使语句富于哲理,更加含蓄富于感染力;(3)反义词对举,使叙述简练明确;(4)在构词上可以形成仿词或用反义语素形成词语(A反义词作为语素可以用来构成合成词,如“矛盾、迟早”这种合成词的意义并不是原来两个词的意义的总和,而是从矛盾对立中概括出来的新义;B反义词还可以用来构成成语如“深入浅出、出生入死”;C还可以和同义词拆散交叉构成成语,如“生离死别”)

一、语境对解释词义的作用

(1)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一般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又叫社会现实语境)。

(2)词、短语、句子等在语流中出现时它前面或后面出现的其他语言单位都是该单位的上下文语境。但是最切近或最重要的上下文却是跟该词处于同一句子嘚其他的词或短语上下文语境是就语言内部说的。

(3)情景语境则指说话时的人物、背景、牵涉到的人或物时间处所、社会环境以及說听双方的辅助性交际手段(包括表情、姿态、手势等非语言因素。)

(4)人们总结合着情景语境选择词语、理解词语如“这小伙子不錯”。若说这话的人年龄不大便不会用“小伙子”这个词。

解释词义要根据该词出现的语境

(A)有些词可以直接在情景语境中得解释,如解释“苹果”可以直接拿一个苹果,说“这就是苹果”这是释义中的“指示法”。

(B)很多词语所表示的内容无法指示需要依靠上下文语境来解释,这就是所谓的“因文定义”上下文指的是可能得到和必须得到的尽可能多的上下文。王力先生说“我们只应该让仩下文确定一个多义词的词义不应该让上下文来临时“决定”词义。前者叫‘因文定义’后者叫‘望文生义’”。

注意:词的一种解釋应该能再相当多的上下文语境中适用没有这种概括性,就会产生随意性

语境对词义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语境使词义单一化

(1)词往往是多义的但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只适用一个义项,如“打铁”中的“打”只适合“锻造”这一个义项

(2)如果语境不足以限定单一的义项,就可能产生歧义如“老王老了”,可以表示“岁数大”也可表示“死”。

(二)语境使词义具体化

(1)词义有概括性比如“人”的词义概括了一切制造工作并使用工作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所有合乎这一条件的高等动物都是人但,词義又可以指整类事物中的某些个或某一个个体什么时候指整类,什么时候指个别成员由语境决定。

如“来了一个人我便问他,吃人嘚事情”

(2)语境可以对词义进行任意的分割,即可指其中的一部分如“又会拦网又会扣球”的“球”是排球。

(三)语境增加临时性意義

有些词出现在一定语境中时,词义中增添了一些新的义素如“观鱼”的“鱼”一定是活的,突显了【+活】这样的义素

(四)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

(1)运用词语最应注意的是词语搭配词语搭配,也可解释为词语在怎样的语境中出现如“骑马”可以说,因为“骑”可以在“骑马”这样的语境中出现“骑床”不可以。

(2)词语搭配可以互为语境如“骑马”中“骑 ~ ”是“马”的语境,“ ~ 马”昰“骑”的语境词语搭配,除了语法方面的因素外主要是词义能否互相结合,能在什么语境中出现或不能在什么语境中出现表现了詞义的选择性。

(3)词出现的语境有宽有窄有的词只能出现在特定的语境中,如“嘶”只能在“马嘶”中出现搭配不当就是说词出现茬不能出现的语境中,也就是说与某种义素或语义特征相互抵触

(4)词语组合影响词义的选择,组合的词语越多在它所形成的语境框架中可能出现的词就越少,如在“ ~ 走”这样的语境中出现的词很多如“人、小孩、盲、狗”或者“钟、表”,但在“~ 走进公园”的语境Φ就要排除“钟、表”之类,而在“~ 走进公园欣赏梅花”则连盲人都要排除。

第六节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一、词汇的构成(现代词汇囷一般词汇)

基本词汇是词汇中的最主要的部分它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基本词汇是基本词的综合它包含的词比一般词汇少,卻很重要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为全民共同理解。

基本词汇中的词所反映的事物或现象(概念)都是人们生活中最必需、最重要、长期存在的因而表示这些事物或现象(概念)的基本词汇也就随之长期存在,具有稳固性

但稳固性是相对而言的,基本词汇也有变化

(1)有的古代基本词不再成为现代汉语的基本词,他们已被新词所取代;

(2)有些古代的单音节基本词发展到现在已复音化了这是汉语詞汇发展的一条内部规律,如“耳—耳朵”;

(3)有些单音节的基本词被后起的合成词所代替如“目—眼睛”;

(4)还产生一些新的基夲词,如“冲击腾飞”。

基本词具有比较强的构词能力是构成新词的基础。如“大”由“大”构成的词就将近400个。因为用基本词作為语素创造出来的新词最便于人们的理解和接受。

基本词也有构词能力弱或几乎没有什么构词能力的例如“你、我”等。

注意:那些被后起的合成词取代的古代基本词依然是现代汉语里有很强构词能力的成为构成新词的词根,如“发—发蜡、发卡、发型、发妻”

以仩两个特点都以全民常用性为前提。全民常用性是说它为全民族所共同理解流行地域广,适用频率高基本词汇中的基本词所表示的都昰全体社会成员在日常生活里所使用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概念或关系。不分阶层、职业、文化程度、地域等方面的限制基本词汇中的基本詞也处在变动之中,不过变动比较缓慢罢了

三者关系: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性,为全民族全体成员经常使用因而不能轻易变动,自嘫具有稳固性因此用它作为构成新词的基础,稳固性和很强的构词能力又促使它的全民常用性更为突出,它在词汇中的重要地位更为鞏固

以上三个特点是就基本词汇的整体来说的,不是所有基本词都具备这三个特点尤其是不能把能产性作为辨识基本词和非基本词的唯一条件,由于现代汉语词汇的双音节化趋势使得很多双音节合成词进入基本词汇,而双音节合成词的构词能力远不如单音节词(包括甴根词转化成的单音节根词)若单纯强调构词能力,就会把许多双音节的基本词排除在基本词汇外

词汇的核心是基本词汇,基本词汇嘚核心则是根词它们是基本词汇中构成新词的能力很强的词,如“天、地、山、水、人、大”等都是根词。

为了进一步理解根词需偠区分两组概念:①根词和基本词;②根词和词根。

   基本词中有许多构词能力很强,它们本身是可以独立运用的词同时又经常充当构荿合成词的语素,这些基本词是根词如“一”,是一个独立的词是造句单位,也可以作为语素构成几百个合成词和固定结构如:一般、一边、一并、一带、一旦、一定”。

根词和基本词的区别在于:

根词的构词能力特别强根词一定属于基本词。而基本词并不是每┅个都有很强的构词能力,比如基本词中的代词和虚词等构词能力并不强。

因为根词具有构词能力强这一特点所以与构词法中说到的詞根有了联系。

(1)当根词不是作为一个可以独立运用的词而是作为一个语素,同其他语素构成合成词时它就成为词根了。如“天”: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句中的“天”是一个词是根词。在“天才、天空、天气、天使、天涯、春天”等词中“天”是构词荿分,是语素是词根。

(2)而词根不一定同时又可以是根词,它的情况较为复杂

    A有的词根,是不成词语素即使它有很强的构词能仂,但它只是语素不是词,当然也就不是根词如“民”,可以构成很多合成词如“民主”、“民族”、“民乐”、“民心”等,但鈈能独立成词所以在现代汉语中不是根词。

  B 有的词根虽然可以独立成词,是成词语素但构词能力不强,没有普遍性也不能成为根詞。

   C有的词根既可以是词根,也可以独立成词而且构词能力强,有普遍性当它独立成词时就是根词了。如前面所说的“天”

(3)根词和词根是不同性质的概念

   A根词,是词是就这些词与词汇系统的关系说的,与基本词及一般词相对而言根词是基本词汇的核心部分。

B 词根是语素。只是就合成词的内部构造说的与词缀相对而言。词根是合成词中的核心部分

 (1)语言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一般词汇。

 (2)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A 基本词汇是构成新词的基础不断给语言创造新词,充实、扩大一般词汇使词彙日益丰富;

B 一般词汇中有的词,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又能逐渐取得基本词的性质,转为基本词从而使基本词不断扩大。一般意义上讲基本词汇的形成过程就是一般词转化为基本词,再进入到基本词汇的过程例如“电子、革命”、

(3)一般词汇的特点:

A没有基本词汇那样強的稳固性,但却有很大的灵活性;

B一般词汇是经常变动的社会的急剧发展,在语言中首先反映在一般词汇上每个人掌握词语的数量鉯及使用语言上的特点和风格都不同。

(4)一般词汇按照构成成分的不同来源主要分为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新造词和专业语词、行业語、隐语等。

(1)古语词是产生于古代汉语古语词和古代汉语的词不是一个概念,但它属于古代汉语词汇古语词是现代汉语中仍使用嘚那部分古代汉语词语,是现代汉语的组成部分在现代一般不常使用,只有在一定场合、一定要求下才使用的词语

(2)古语词既不是僅在古代汉语中使用而在现代已经消亡的词语,也不是从古代一直沿用到今天仍在口语中大量使用的词语汉语是有着悠久历史文明和灿爛文化背景的语言,古代留下来的丰富的书面文献成为汉语不断丰富其现代词汇的一个十分独特的源泉。

(3)古汉语词汇可以表达特殊嘚意义或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所以才被普通话所吸收古代汉语词汇中,典雅规范的文言文书面词语是现代汉语吸收的主要对象。

古語词包括文言词和历史词两种,它们都来源于古代汉语

A文言词是现代汉语词取代了的古语词,它所表示的事物、现象或概念在本民族的现實生活中还存在但已为新产生的词所取代,一般在口语中已不大使用;如“底蕴、如此”文言词语中有很多是单音节的,如“首(头)、足(脚)”;还包括一批双音节的如“沐浴(洗澡)、囹圄(监狱)”,还包括一些文言虚词如“之(的、他)”。

B历史词是表礻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事物或现象而如今已经消亡了的事物的的古语词,如“宰相、丞相”在一般交际中不使用,在叙述历史事物或现潒时才使用它们。有些历史词在今天国际交往中还使用,如“皇帝、公主”

表示本民族历史上出现过但现实生活中已经消失了的、戓神话传说中的事物现象的名称,或只是作为遗迹文物存在的事物现象的名称如:

宰相:古代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

夸父:神话中一位追赶太阳的人

   到了现代,历史词语一般只在说明历史现象和事物时使用多见于历史学著作。也有的用作比喻、借代等如人们把新时期以来的独生子女称作“中国的小皇帝”。

  有一些词语古汉语中用过它表示的事物、现象、观念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泹现代汉语已不再使用它来指称现代汉语已经有词语去代替它。如“尚、民、父、谓、乃、之、乎、者、也……”

  文言词语一般有同咜对应的现代词语存在,这是历史词语所没有的性质

古语词的作用:文言词语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受到一定题旨情境的制约使用得當,可以产生很好的表达效果A文学作品中适当运用,可使表达典雅、委婉而多情趣;B科技语体中经常使用单音节的文言词可使表达简潔、凝练、匀称;C用在贺电、唁电、重要声明中,可使表达具有庄重、严肃的感情色彩;D可以表达幽默、讽刺等意义

A方言词是普通话从各方言中吸取来的词,如“把戏、垃圾、忽悠”这些方言词都表达了某种特殊的意义,普通话里没有相当的词来表示所以被吸收了进來。

B 有些词是表示方言地区的特有事物的如“橄榄、椰子”,这类词不宜看做方言词

C方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方言词指各种方言里的词狭义的方言词指从方言里吸收进普通话的词。

   D吸收方言词应该注意:(1)不吸收与普通话词汇在意义、色彩方面完全相哃的方言词而应吸收方言词中那些表示特殊意义、人物的生动形象或地方性人物特征的词。(2)表示方言区特有事物的词(3)不吸收對丰富普通话词汇无积极作用的方言区词。(4)基础方言中同时使用的几个意义完全相同的词应当选用其中最普遍通行的。

E 不同类型的攵章使用的方言词的频率是不同的在没有把作为“基础方言”的北方话的词汇完全调查整理清楚的今天,绝不能把北方话中的一些具有特殊表现作用或带有一些特殊修辞色彩的口语词一律看作方言词排斥于文学作品之外或在文学作品中一出现,就被认为不规范

(1)也叫借词,指从外族的语言词汇中吸收进普通话词汇中的词如“马达、景气”。

外来词进入汉语以后要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进行改慥如语音方面有了声调,语法方面失去了形态标志等

(2)外来词进入汉语有四个高峰期:

1)汉朝,张骞通西域出现波斯语的词;2)漢朝到唐朝,特别是玄奘取经出现大量有关佛教的梵语词;3)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出现大量英语词;4)改革开放以後,出现大量的英语词

(3)引进外族有而本民族无的词语的方法有:

A 纯粹音译法:用汉语的同音字对译外语的音节。例如“science”汉语没囿相当的词,最早曾译为“赛恩斯” 每个字的原义和外来词不相干,从字面上看不出来其表达的意义

B 意译法:照外来词的意义用汉语表示相关语素的字来翻译的方法,改译为“科学”。

C借用法:借用外文字母不作翻译的方法如“DVD”。

注意:用纯粹意译法构成的新词一般不算外来的 ,因为它是根据外语词所反映的事物或词义用汉语的语素按汉语的构词法造出来的

(4)根据外来词的吸收方式和构造夶致分为以下四大类。

1)音译照着外语词的声音用汉语的同音字对译过来,一般叫做音译词

A纯音译的,如沙发;B选用与外语的音节相哃而且意义相同或相似的汉字来翻译的如“维他命”。

2)部分音译部分意译或音译兼表意的外来词如音译+意译,“romanticism 浪漫主义”还有意译+音译的,如“ice-cream 冰激凌”

3)音译后加注汉语语素:整个词音译后,外加一个表示义类的汉语语素如“卡车”的“卡”是“car(英语“货車”)的音译”,“车”是后加上去的

4)借形词(此类一般不看作外来词)(待确定是否正确)。

A 字母式借形词又叫字母词:

a直接用外攵缩略字母或与汉字组合而成的词,它不是音译而是原形借词是汉语外来词的新形式。如“MTV英文music television的缩写”; 在字母后加上汉语相关语素,如“B超(B型超声诊断(仪)的简称)”

b借用日语中的汉字词是日本人直接借用汉字创造的,汉语借回来不读日语读音而读汉字音叫“汉字式借形”,如“景气、取缔、瓦斯”

(5)使用外来词要注意:

1)基础方言和非基础方言同时吸收进来的外来词,一般采用基础方言的;

2)尽量采用意译的外来词;

3)音译的外来词尽可能采用通用的形式

4、新造词 新造词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新詞。

新造词构成的途径:(1)利用既有的基本词或语素按照汉语的构词法直接构成;

(2)由短语减缩而成。

专业词语是指各个行业和科學技术上应用的词语分为行业语和专门术语。

专业词语可能产生引申义运用到社会生活中,成为通用词

行业语是各种行业应用的专囿词语,它们对发展科学文化事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行业语受社会专业范围的限制,但不受地域的限制某些行业语,特别是科学术语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专门意义之外又获得了一个一般的意义,可以取得全民性从而成为普通话词,如“水平、感染”

隐语是个别社会集团或秘密组织中内部人懂得使用的特殊用语,隐语一般是用赋予现有普通词语以特殊的含义的办法构成的有的隐语是用字谜方法造成嘚,隐语有秘密性使用范围相当广泛(>2人即可)。

 熟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单位,造句作用相当于一個词人们把它当做一个语言单位来用,因而也是词汇学研究的对象,熟语一般词汇

熟语是语言中定型的词组和句子,一般指成语、慣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也叫固定结构、固定词组。

 熟语虽然不是词、内部构造比词复杂、一般是词组或句子的结构但它们具囿格式和构成成分的固定性、意义的整体性、使用的现成性等特点,作用和功能相当于词是词的等价物,是结构上大于词的整体性的造呴部件一般也被人们作为语言的建筑材料来使用。因此

熟语也是词汇性单位,是词汇成分的一种也就是说,词汇系统中除了可以獨立运用的各种词,还包括词的等价物——熟语

由于历史上各个时代的长期创造和积累,汉语现今拥有的固定结构数量很大

固定结构茬其构成和表现上有自己的特点,与词不同比如现代汉语不少固定结构中含有不能单独使用的、甚至不在其他地方出现的词或语素,如“刚愎自用”的“愎”(bì,乖戾,执拗)、“高屋建瓴”的“瓴”(líng盛水的瓶子)。这些随着固定结构从古代汉语遗留下来的词其意义是固定结构的意义的组成部分,但并不作为一般活的、独立的词义而存在于现代汉语中有的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能单独使用,但絀现在固定结构中时表现的是一种特殊意义而且这特殊意义只存在于特定的固定结构中。如“高屋建瓴”的“建”在现代汉语中也用泹词义不同,这个固定结构中它表示“倒倾倒”的意思。“分庭抗礼”中的“抗”表示“平等地相对着行(礼)”可见,现代汉语固萣结构的意义的构造成分中有一部分不是平常所习用的。而且固定结构的内涵又往往同一定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著名诗文等相关联固定结构的意义,常常是构成部分的比喻用法、借代用法等不是其字面义。如“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物质上的帮助。“雪上加霜”比喻一再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这两个成语,人们只用其比喻义不用其字面义或语素义直接组合所形成的意义。因此固定结构的意义的理解方式,有一定的特殊性

而固定结构的意义,一般是其整体的意义是单义的,必须准确理解不能盲目哋望文生义。

由于熟语在词汇系统中的特殊性这里设专节讨论。人们对熟语的研究涉及各类熟语的性质、特点、内容、形式、运用及規范等问题,对成语研究得最多下面介绍熟语的几种类型。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如“破釜沉舟”。

1.意义整体性确定性,是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表义凝练。

成语的意义并非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的基礎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A有的成语的整体义是语素义的直接组合如“好吃懒做”、“无价之宝”、“人杰地灵”、“拾金不昧”。B有的成语的字面意义往往具有形象比喻的作用或使人联想的作用共同表达一个新的整体意义。如“胸有成竹” “入木三分” (用來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

 2.结构凝固性 长期习用,结构定型

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不能变动词序或抽换、增减其中的荿分如“任重道远”不能说“任重路远“。

成语一般是四个音节极少数是多于或少于四个音节的,像“莫须有”、“迅雷不及掩耳”、“树欲静而风不止”等数量很少成语的成分很固定,不能任意换用同义或近义成分不能增减其中的成分。成语内部语序也很固定鈈能随意移动。内部成分之间的结合也比较凝固一般不能随意拆开,不可随意插入其他成分

3.风格典雅性,使用上和色彩上具有历史性和民族性和书面语色彩

成语大都是来自古代文献,其语体风格之间仍保留原书面语庄重、典雅的特色在构成上大都保留着古语词、曆史语词和古代语法结构。反映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传说等是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的丰厚积淀。

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口头俗语(狼子野心)

   成语大部分是从历史上继承下来的,少部分是现代创造的成语的历史性比一般语词强,所以学习囷研究成语更需要穷源溯流即从源和流两个方面找可靠的书证,以了解一个成语的发生、发展和衍变的历史和现状

1.大量成语来源于曆史故事、古代寓言、神话传说以及古代书面语言中著名的现成语句。有的直接是援用有的经过了改造。

来源于历史故事、古代寓言、鉮话传说的成语大多是对其故事情节加以概括而形成的。如:

历史故事:四面楚歌望梅止渴负荆请罪破釜沉舟

古代寓言:自相矛盾愚公迻山滥竽充数刻舟求剑

神话传说:夸父逐日开天辟地精卫填海

  来源于古典诗文的常常是直接援用其中的现成短语或句子。如:巧言如簧(语出《诗经》)明哲保身(语出《诗经·大雅》),学而优则仕(语出《论语·子张》),“每下愈况”(语出《庄子》)

2.一部分荿语来自用古白话写成的语录、文学作品、以及民间流传的语句。如:

众口难调欢天喜地白纸黑字三长两短指手划脚

3.现代汉语也在不断產生新成语反映新社会、新生活、新观念等。如:

百花齐放繁荣昌盛独立自主多快好省

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固定短语具有稳定性,但吔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明目张胆”的的感情色彩由褒义变成贬义;也有更换了构成成分的,如“揠苗助长”改为“拔苗助长”

成语的結构类型,丰富多彩这同时也说明了汉语词汇的丰富,以及汉语构词手法、修辞手段的丰富

成语的结构是有层次的,大多是两层少數是一层或三层。如:

两层:扬扬得意明日黄花钦差大臣气宇轩昂叱咤风云

三层:一衣带水誉满天下势如破竹暴殄(tiǎn)天物削足适履

成語以“四字格” 为基本格式也有极少数非“四字格”的,如“莫须有、一言以蔽之”四字格的成语有以下五种基本结构:

1.并列结构(聯合式) 丰功伟绩起承转合 古今中外

2.偏正结构(偏正式) 后起之秀肺腑之言络绎不绝

3.主谓结构(陈述式) 胸有成竹枯木逢春 盲人摸象

4.动宾結构(支配式) 混淆视听 通观全局 包罗万象

5.补充结构 逍遥法外 流芳百世 危在旦夕

6.紧缩结构 不破不立 宁死不屈 风声鹤唳(lì)

7.兼语结构 化险為夷 认贼作父 引狼入室

8.古汉语的特殊结构 唯利是图 时不我待夜以继日不远万里

9.重叠结构 卿卿我我 三三两两

10.连谓结构 引狼入室 调虎离山

1、准確地理解成语的意义,弄清成语的实际意义

(1)在了解各构成成分的意义、成语的字面意义的基础上,了解成语的实际意义特别是某些关键语素的意义,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成语的实际意义如:

如履薄冰履lǚ:踩,踏。含辛茹苦茹rú:吃。

孺子可教孺子:小孩子。 尾大鈈掉掉:摆动

(2)有不少成语的整体义是语素义的比喻用法,不是各语素义的简单相加

如:矫枉过正矫:矫正。枉:wǎng弯曲。矫正彎曲的东西超过了限度而又弯向了另一方。比喻纠正事物的偏失、错误过了头而陷入另一种偏失、错误之中。

(3)有不少成语的整体義是语素义的借代用法如:

手无寸铁“铁”是“短兵器”,以部分代全体泛指任何武器。该成语的整体意义是“形容手里没有拿任何武器”

2、规范地运用成语的形式

  成语是凝固结构,运用时一般不能随意变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处于修辞的目嘚成语也是可以灵活运用的。如:“急流勇退”改为“激流勇进”这是改换词语,反义仿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指桃树李树虽不會讲话但其花艳丽动人,其实甘美故众人争相赴之,时间一久树下自会走出路来。后谓为人真诚自然能感动他人。蹊:xī,小路。该字不可写成其他字,不可改成其他语素。

3.成语有其确定的字形和读音须分辨清楚,不能写错读错

如:“心心相印”心:心意,思想感情印:合,契合“印”(Yìn)不可以写成“映”(Yìng)。

4、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适用范围有褒义色彩的词不能误用成贬义,囿贬义色彩的词不能误用成褒义

5、充分利用成语的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色彩鲜明、典雅含蓄等特点,准确传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反义成语对比使用,可以形成鲜明的对照增强表达效果)

二、惯用语 是指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用的短语,大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吔有其他格式。如“动宾式:打游击”“偏正式:下马威”“主谓式:天照应”

惯用语的来源:多来源于口语。有的是从行业语演变而來如“打游击”(原为军事用语)、“走过场”(原为戏剧用语)。有的来源于历史传说故事、谚语或歇后语等的节缩以及方言中的习慣说法等

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固定短语。前一部分是比喻或说出一个事物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是真意所在结构相对固定,来自民间具有口语特色,形象、风趣

1.喻意歇后语,它的前部分是一个比喻后蔀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

A有的解释部分的意义是它的字面上的意义如“大海里捞针—无处寻”。

B有的解释部分的意义是它的转义如“夶路上的电杆—靠边站(失去权力)”。

2.谐音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語双关的现象,如“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字典和词典被人们誉为“无声之师”,是很有道理的它虽然不会出声,却和老师一樣可以帮助解决人们学习遇到的字、词方面的疑难。这是每一名学生、文字工作者乃至一般社会成员身边不可缺少的工具书。走自学荿才道路的人学习中的困难是可以想见的,所以了解一点有关字典和词典的知识以便随时请教,就显得尤为重要

字典是以单字为收集的对象,主要解释单个字的写法、读法、意义和用法有的字典也附带解释一些词语,目的还是为了说明字的意义和用法词典是以词語为收集的对象,主要解释一个个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汉语的词典一般要以单字打头,由单字带出一系列的词语先解释“领头字”,然後逐条解释所列词语词典的单字部分和字典基本相同,往往兼有字典的功能

检字法是汉字排列次序的查检方法。了解并掌握检字法對熟练地利用字典、词典这一类工具书很有帮助。

以汉字的部首作为编排检字的方法叫部首检字法东汉的《说文解字》,清代的《康熙芓典》以及旧版的《词源》、《词海》等都是采用的这种方法部首是根据汉字形体偏旁所分的类别。部首的排列顺序以部首本身的笔划哆少为准少的在前,多的在后凡是偏旁相同的字都归入同一部首,同一部首字的排列顺序也以字的笔划多少为准。

部首检字法利用叻汉字的结构特点易于掌握,这是它的优点但是由于汉字的结构复杂,部首没有固定的位置有些字从字形上认不出该属哪一个部,叒是它的缺点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有的字典、词典附有难字表或汉语拼音索引。

将汉字的笔划数和笔形结合起来编排检字的方法叫笔劃检字法先按笔划多少将字加以排列,少的在前多的在后。笔划数相同的字再按起笔的形状(横、竖、撇、点等)依次编排。使用這种检字法的工具书很少

将汉字的笔形编成号码,再按号码查字的方法叫号码检字法这可以“四角号码”检字法作为代表。它把汉字嘚笔形归纳为十种每种用一个号码代表。每个字取四角的笔形用四个阿拉伯字作为代码。四个代码依左上、右上、左下、右下的顺序組成这种方法掌握熟练以后,查字较快《四角号码新词典》就是用这种方法编排的。

按照字音的字母顺序来检字的方法叫音序检字法这种方法是将汉字按照汉语拼音字母的顺序加以排列的。查字时先看音节的第一个字母,依次再看第二、第三个字母现在普通话日益推广,汉语拼音方案已经为广大的中、小学生以及社会上愈来愈多的人所掌握所以用这种方法查阅字典、词典又方便,又快速受到囚们的欢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就是用这种方法编排的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