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从什么时候开始研究大学生手机成瘾特点的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大学生手机成瘾调查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的当前位置:>>
中学生手机成瘾的心理机制及干预
中学生手机成瘾的心理机制及干预
&&中学生手机成瘾的心理机制及干预
摘&要:手机成瘾问题是随着手机使用普遍化,手机功能强大化而出现的,中学生手机成瘾主要表现在:在人际关系上的强烈依赖,在情绪上的不稳定状态,在思考问题的方式上对手机功能的依赖,在行为上对手机的强迫性。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团体氛围、手机本身的吸引力、手机使用者的从众心理、攀比心理以及个性心理的孤独感。为了帮助中学生摆脱手机成瘾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需要运营商、学校、家庭共同努力,个体自觉抵制等多方面进行干预。
关键词:中学生;手机成瘾;心理机制;干预措施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个产生于20世纪末的新生事物,其产生之初的目的是便于人们通讯,加强联系。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如今的手机以其强大的通讯功能和娱乐功能迅速占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随身携带的必备之物,据调查发现,中学生手机使用率已超过80%&[1]。手机在便利同学之间人际交往,方便家长、老师与学生之间联系的同时,也使部分中学生由于过度使用手机,已经出现了手机依赖问题,严重的已经发展为手机成瘾。Koo和&Park(2010)对韩国548名中学生调查发现,占总人数8.4%的中学生出现手机依赖问题,手机成瘾学生的比例达2.9%[2]。Mercedes&(2009)等对西班牙的1328名中学生调查发现,具有手机依赖症的学生比例近20%[3]。在国内,王小辉(2011)以福州、重庆664名中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发现存在手机依赖倾向的中学生所占的比例达15.36%[4]。国内外中学生手机成瘾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却鲜有研究者对手机成瘾中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及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因此,认清中学生手机成瘾的心理机制,解决手机成瘾问题已变得尤为迫切。
一、中学生手机成瘾的界定与特征
(一)手机成瘾的界定
成瘾(addiction)源自临床医学中的药物成瘾(药物依赖)现象。原指个体不可自制地反复渴求从事某种活动或滥用某种药物,虽然这样做会给自己或已经给自己带来各种不利后果,但仍然无法控制。后来行为科学发现,除了药物,还有一些其他行为,在经过多次以后也会表现出与药物成瘾相类似的症状,即不涉及任何具有直接生物效应的物质,而是以某些具有强烈心理和行为效应的现象为基础,沉迷于该事物。由此,行为科学将其命名为:行为成瘾(&Behavioral&Addiction&),目前常见的行为成瘾主要有:赌博成瘾(&Griffiths&,1995)、过量饮食(&Orford,&1985&)、性成瘾(&Carnes&,&1983)、计算机游戏成瘾(&Griffiths&,1993)等[5]。&
显然,手机成瘾也属于行为成瘾。手机成瘾实质上是一种技术成瘾,是一种包含人机交互的非生化成瘾,是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不适应的一种现象[6]。结合行为成瘾的判定标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进行界定: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例如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自觉与不自觉的拿出手机娱乐或查找信息;二是手机过多地影响生活和学习,即手机在这些活动进行时占据了使用者的大量思维,让使用者不能专注于所从事的事情,如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集中精力听讲与课后不能专心完成作业;三是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反应,包括生理反应(幻听手机铃声等)和心理反应(心烦意乱、焦虑、抑郁及强烈的无力感等)。
(二)中学生手机成瘾的特征及危害
1. 中学生手机成瘾的特征和表现
学校三令五申、明文规定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但是中学生这一群体,对社会新生事物的敏感性和接纳性都比较强,其传统的文化承袭较为薄弱&,更少文化惰性,易于接受社会流行文化,并对此做出敏捷的反映。因而,中学生手机使用率相当高,且大多数使用的是功能较多的智能机,他们在手机成瘾上有着自己的特征和表现。
一是在人际关系上的强烈依赖。中学生目前的远距离交流方式主要是手机通讯,包括电话联系,短信联系。由于空间的距离,声音的交流逐步取代了面对面的交流。为了在情感上有较好的沟通,QQ、微信和短信成为了主要的交流方式,但许多中学生对此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在发出信息后还担心对方收不到或者一直期盼对方的回复,这样就造成了紧张与焦虑,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二是在情绪上的不稳定状态。中学生在情感交流依附于手机之后,在情绪上因为手机信息、功能的使用而变得情绪不定。时而因对信息的理解悲或喜,时而因娱乐功能不能满足需要或者达到理想状态而脾气暴躁,情绪不稳,进而影响正常的生活。
三是在思考问题的方式上对手机功能的依赖。目前,手机上网功能已经成为中学生对手机的基本功能的要求。手机上网可以帮助他们解决许多需要思考的问题,包括教师上课的提问,课后作业的搜索,乃至考试答案都转而依靠手机查询功能。另外,手机的其他娱乐功能如音乐、影视播放也成为部分成为学生思考时需要的环境,一旦缺少这样的特定环境,他们变得烦躁不安、无所适从。
四是在行为上对手机的强迫性。手机已成为中学生随身携带之物,他们会在学习生活时自觉与不自觉的拿出手机。手机成瘾的学生甚至无法离开手机,一旦手机关机或者手机不在身边,就显得紧张、急促,有强烈地使用手机的愿望[7]。这一点类似于强迫症,但对象是将手机,方式是拿在手上或者放在身上。否则,严重手机成瘾患者会出现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8]。
2.中学生手机成瘾的危害
中学生手机使用过度,行为成瘾以后,不仅影响学习、妨碍教学秩序,而且会造成严重的身体和心理伤害。一是贻误学业。不少中学生花费了大量时间用于手机QQ、微信聊天与玩游戏,影响正常作息,分散学习精力,造成学习成绩下降。二是妨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课堂上手机铃声响起,影响全体同学听课,给整个教室带来不愉快的情绪。并且,手机依赖助长了中学生的作弊行为。短信传递具有无声性、隐蔽性等特点,学生可以利用短信进行秘密交流,为考试中的作弊者提供了可乘之机这,对中学生的诚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更严重的是,手机成瘾会损害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手机电磁波会对身体造成伤害,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引起疲劳感增加、视力下降、过度眼疲劳等,使用手机时的刻板动作和僵硬的身体姿势也会影响身体的发育。而且,手机的过度使用可能会对心智并不成熟的中学生产生心理伤害,造成成瘾者严重的孤独感和严重的自卑心理。
二、中学生手机成瘾的心理机制
(一)客观心理机制
中学生手机成瘾问题是新近出现的以心理为根源的行为问题,在客观心理因素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手机使用的团体氛围。在校园里,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使用手机,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手机使用氛围。由于学生个体处于不同的交往圈层中,在不同的交往圈里,个体的判断与行为都要受到彼此的影响。中学生想拥有手机,并在不同的时候使用手机,这实际上是一种从众心理,是对群体规范的顺从。久而久之,这种从众心理会影响个体对手机使用的个人判断,而形成手机成瘾,从而出现上述的几种表现。
二是手机功能的更新,引起中学生的新鲜体验感。行为成瘾的原因之一就是事物本身拥有较强的吸引力,引起行为发出者的追求新鲜事物的猎奇心理。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功能越来越多,各项高新技术在手机上更新速度快,引起了中学生对手机功能的不断探索,满足了他们潜意识里追求新奇、张扬个性的欲望,从而造成了对手机的严重依赖。使用者对这种依赖难以抗拒,逐渐形成了手机成瘾问题。
三是部分课堂内容单调乏味或者思考内容严重偏离学生的日常生活。目前大多中学课堂内容较为单调和乏味,教学手段单一,讲课方式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致使学生对课堂内容兴趣不大、注意力分散。在这种情况下,手机具有的各种娱乐功能使学生在无聊的课堂里找到了新鲜感,尤其是上网功能,满足了学生对外界事物的猎奇心理。另外,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思考问题,偏离学生生活的时候,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找不到原型,只有借助外力来寻找答案,而手机以其方便、快捷、低成本的优势,成为了学生的首选,这样就助长了中学生对手机的严重依赖。
(二)主观心理机制
一是孤僻和自尊较低。性格内向或者缺乏安全感。据相关研究表明,性格有点孤僻,常常感到烦躁无聊与不太自信的人群,往往对手机的依赖性更强[9]&[10]。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交际面窄,或者不喜欢与他人当面交流,从而过多地通过手机来建立和维持自己的人际圈,借助于手机来排解孤独感和证明自己的存在。由于缺乏自信及安全感,在手机的世界里,他们能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在手机虚拟的游戏世界里能满足他们的各种潜意识的欲望,因而对手机产生了严重的依赖,一旦离开手机,他们往往无所适从。
二是攀比心理的严重影响。手机是一种实用产品,也是一种消费产品。尤其是目前市面上的许多高端手机,已经演变成财富的象征,在校园里,小部分家庭较优越的学生,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高档手机,以满足其虚荣心。这就容易感染周围的人,使周围的同学为了种种需求或愿望去模仿他们,纷纷购买各种功能较强大的手机,而一旦购买就会花去相当部分的时间在手机上。这种风气加重了一些中学生患上严重的手机成瘾症的可能性,整天沉溺于各种手机功能所创造的虚拟的世界无法自拔。
三是各种情绪迁移后导致个体自制力变弱。总体而言,手机成瘾除了容易出现在一些性格孤僻、人际关系不和谐、具有封闭心理的,缺乏自信的人群中,还易出现在各方面压力比较大的同学身上。中学生正处于“疾风骤雨”时期,情绪波动较大,加上学习任务繁重和激烈的考试竞争,心理压力普遍比较大。这时,他们很容易将各种情绪迁移到手机上,手机成为他们情绪的宣泄的场所,随之而来的是合理使用手机的自制力减弱,慢慢依赖手机,逐渐形成手机成瘾心理。
&三、对中学生手机成瘾的干预
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手机本身也是以交流方便为主旨的,如果中学生因为手机成瘾而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其损失不言自明。因此,加大对手机成瘾中学生的各方面干预显得十分必要与迫切。
(一)运营商必须考虑其社会责任
&&&&中学生的手机成瘾原因之一是由于手机功能的新鲜体验过于刺激使用者的视听感官,从这个角度上看,运营商无休止地抢占学生手机功能市场是值得商榷的。目前流行于校园的某运营商,为学生提供各种优惠“套餐”,包括无线上网,免费彩铃与短信,网内通话免费,各种游戏等等,使手机使用者忙于体验,忙于自己的虚拟世界中,造成严重的手机成瘾症。运营商需要考虑这些逐利行为可能对中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认真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实际上,运营商可以采取许多方式,在学生成长和利益追求之间寻找平衡点。如主动屏蔽不良网站,设置沉迷游戏的提醒功能等。
(二)学校要组织好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部分学生由于学习落后,老师或同学也没有给予他们相应的社会支持,便产生了习得性无助感。而手机带给了他们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他们能从中寻找快乐,寻找自己的存在感,便渐渐开始依赖手机。基于此,学校对于解决大学生的手机成瘾问题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老师要更多地关注那些学习后进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并加以鼓励,让他们能在学习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同时,班级中要营造一种互帮互助的氛围,让同学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支持。学校要根据新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禁止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的行为,并规范学生对手机的使用,要求他们要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三)对成瘾者的心理干预需及时
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对于手机成瘾而主动寻求帮助的中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和矫正。同时要加强关于手机成瘾知识的宣讲,让学生及家长了解手机成瘾的症状危害,知晓一些相应的防范方法,懂得主动向咨询中心寻求帮助,对手机成瘾形成一种审慎的、负责的态度[11]。老师和同学也可以从不同程度上帮助已经手机成瘾的学生,转移他们对手机的注意力,引导他们走出自己虚拟的手机世界,理性使用这一通讯工具。
(四)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解决手机成瘾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和谐的人际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朋友关系。温情的亲子关系可以有效减少学生的孤独感,塑造健康积极的心态;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获得自我效能感;和谐的同学关系和朋友关系是帮助手机成瘾学生走出孤僻,树立自信的有效途径。因此,中学生要主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各方面的关心下及时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增强自己的自制力,进而改变对手机的依赖。
&&&&手机成瘾目前还没有成熟的临床诊断标准,作为行为成瘾的一种,对于是否成瘾主要以自我判断为主。如果中学生的手机成瘾症状得不到有效地解决,不仅会严重影响中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健康,还可能造成一定的社会问题,其后果不可小觑。因此,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本人应当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并且及时对其进行干预,从而塑造健康的中学生心理。
[1]&一部手机引发的担忧—智能手机席卷中小学校园&[N].&华西都市报,&.
[2]&Koo,&Hyun,&Y.,&Park,&&Hyun,&S.&Factors&Influencing&Cell&Phone&Addiction&in&Adolescents&[J]&.&Korean&Acad&Child&Health&Nurs.&):56-65.&
&[3]&Mercedes,&S.M.,&&Angel,&O.&Factors&Associated&with&Cell&Phone&Use&in&Adolescents&in&the&Community&of&Madrid&[J].&Cyber&Psychology&and&Behavior.&):&131-137.&
[4]&王小辉.中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与社会支持、社会适应性的关系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1.
[5]&Burger&,&J.&M.&人格心理学[&M]&.&陈会吕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6]&徐华.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7.
[7]&Aoki,&K.,&&&Downes,&E.&J.&An&analysis&of&young&people&use&of&and&attitudes&toward&cell&phones&[J].&Telematics&and&Informatics.):349-364.
[8]&张卫军.大学生手机消费现状调查分析报告&[J].青年研究,2003.7.
[9]&Woong&Ki&Park&.&Mobile&Phone&Addiction[J].Mobile&Communications,&—272.
[10]&Louis&Leung.&Linking&psychological&attributes&to&addiction&and&improper&use&of&the&mobile&phone&among&adolescentsin&Hong&Kong&[J].Journal&of&Children&and&Media.):&93-113&.
[11]&Dimonte,&M.,&&&Ricchiuto,&G.&Mobile&phone&and&young&people.&A&survey&pilot&study&to&explore&the&controversial&aspects&of&a&new&social&phenomenon&[J].&&Minerva&pediatrica.&):357-363.
Mobile&Phone&Addiction&of&Middle&Shool&Students:Psychological
Mechanism&and&Interventions
XiangSongbai
(Fujian&Normal&university,&Fuzhou&350000,China)
Abstract:&Along&with&the&widespread&usage&and&more&powerful&function&of&mobile&phone,&the&problem&of&mobile&phone&addiction&is&coming.&Middle&school&students’&mobile&phone&addiction&are&embodied&in&strong&dependence&on&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unstable&state&on&emotion,&dependence&on&the&function&of&mobile&phone&in&the&way&of&thinking&and&compulsive&behavior&for&mobile&phone.&There&are&many&reasons&for&these&problems,&including&group&atmosphere,&attraction&of&the&phone&itself,&users’&conformist&mentality,&competition&psychology&and&individual&psychological&loneliness.&In&order&to&help&high&school&students&to&get&rid&of&cell&phone&addiction&problems&and&grow&up&healthily,&many&measures&should&be&taken&,&for&instance,&operators,&schools,&families&should&work&together,&and&individuals&should&resist&consciously.
Key&words:&middle&school&students,&mobile&phone&addiction,&psychological&mechanism,&intervention&measures&
&1、点击快速论文发表网络平台编辑部在线投稿按钮或直接发送到编辑部在线投稿论文快速发表邮箱发送邮件以快速发表论文。
&2、请认真填写各项投稿信息,确保论文快速投稿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标记部分为必填项目,请您认真填写,填写完毕以后请点击提交稿件,如输入信息有误,请点击重置信息重新提交。提交完毕我们会受到您的论文投稿稿件。
&3.通过编辑部在线投稿论文快速发表邮箱投稿必须写明如下项目:文章标题、作者姓名(只写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姓名,正文内容不限)、联系电话(只要求填写通讯作者电话)、通讯地址(准确的通讯地址将帮助您能及时收到我们寄出的期刊)、电子信箱(如您的论文的到录用,我们将第一时间以电子邮件的方式通知您。
&4、收到期刊杂志社的论文投稿录用通知(盖具杂志社公章)后,向您及时转达。
&5、出版后向作者(或作者指定的收件人)邮发期刊样刊。
6、审核通过的投稿论文稿件会在收到稿件一个星期之内投递到推荐杂志社,杂志社一般在一个星期左右通过审核并发稿件录用通知。论文发表周期一般为一个月以内。
7.如果仍然不清楚如何发表论文或如何快速发表论文请发发邮件到编辑部在线投稿邮箱咨询。
①见刊时间通常为稿件录用通知书发出后1-3个月。
②中国期刊采编联盟的成员单位均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同时具有CN刊号和ISSN刊号公开出版的期刊,我们会将您的文稿推荐给最合适的期刊以满足您的要求。
1、出版时间
1.1 一般情况下,2个月内即可通知作者稿件是否被录用。评审通过的稿件3~10个月内(自稿件收到之日算起)刊出。
2 投稿要求
2.1 来稿应具先进性、新颖性和科学性,要求资料真实、数据可靠、论点明确、结构 严谨,文字通顺、精炼,标点符号准确。
2.2 一般不超过4000字。
2.3 作者单位应对稿件内容的真实性和保密性负责,确认无署名纠纷、无一稿两投或多投。获得基金资助的论文需注明基金中英文名称及编号。
2.4 文稿应隔行打印,一式两份并注意大小写、正斜体及上下角标注等。
2.5 接到回执后2个月未收到任何处理意见,说明稿件仍在审理当中;欲另投他刊请务必与本部联系,切忌一稿两投。
2.6 根据著作权法,来稿一律文责自负,本刊对稿件有删改权,凡涉及原意的修改将征得作者同意。修改稿逾3个月不返回本部者视自动退稿。
2.7稿件决定刊用后根据所占版面收取版面费,刊出后酌致稿酬,来稿请自留底稿,不拟刊用的稿件将退还作者。
2.8 稿件接受后,所有作者须签署“著作权专有许可使用授权书”。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对授权文章具有汇编权(文章的部分或全部)、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翻译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及许可文献检索系统或数据库收录权。
3、 作品内容
3.1投稿作品必须出自原创,并且在中国期刊采编联盟首发,不得作假,一经发现,将取消作者的投稿资格,情节严重者,将在首页进行公布。
3.2投稿者若有抄袭、模仿他人作品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或者稿件内容侵犯他人名誉权、隐私权、人格权的,由投稿者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中国期刊采编联盟概不负责。
3.3作品发表要求:中国期刊采编联盟网站保留审稿、退稿和修改稿件的一切权力。
4 撰稿要求
4.1 题名(篇名) 题名应选用恰当、简洁的短语反映论文的中心内容,除公知公用者外,尽量不用外文缩略语。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英文题名不宜超过10个实词。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尽量不设副题名。
4.2 署名 署名作者只限于参与研究课题设计、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做出主要贡献、参加论文撰写并能对内容负责,同时对论文具有答辩能力的人员。如有外籍作者,应附其本人同意发表的书面材料。注明通信作者(用#标注),并在篇首页脚注注明其电话号码、传真号码及E-mail地址。外单位作者应标明其工作单位全称及科室名称及城市名。
第一作者单位包括工作单位全称及科室名称、城市名及邮政编码。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单位著录项目应与中文一致,并应在邮政编码后加注国名“China”。
4.3 内容应具独立性和自明性,具有与正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结果部分要求有具体数据、统计学显著性检验的确切值,可信区间等实质内容。中文摘要不超过300个汉字,英文摘要可详细些。述评和综述采用报道性摘要。英文摘要置于中文摘要下方。
4.4 关键词 根据论文所讨论的重点内容标出3~8个关键词, 中、英文关键词应一致。
4.5 中图号 按照《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标引论文分类号。作者可根据论文所涉及的学科范畴标引1~3个分类号。
4.6 脚注 在篇首页用短横线与正文分开,说明:
4.6.1 论文所受资助的课题基金来源(中英文)及编号;
4.6.2 合作者的单位、城市名与邮政编码(英文);
4.6.3 通信作者及其电话、传真号码和E-mail地址(英文)。
5.版权要求
5.1、所有作品无论是否发表,作者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
5.2、所有投稿作品中国期刊采编联盟及其相关合作机构(包括网站、出版物、移动网络等),享有有使用权。
6.稿件推荐
6.1、本站可将各位作者投交的稿件及联络方式放在作者投稿库,供众多合作刊及杂志社选择,如刊社编辑看中某位作者的稿件将直接联络该作者;作者根据情况自行决定是否让该刊社使用,使用条件由作者和刊社商议后自行决定。本站不负任何责任,也不会向作者收取任何费用,也不会代刊社或者作者转款。
6.2、作者如想经过本站将稿件推荐给各个刊社,请提供首发作品并注明作者联系方式。
7.本网用稿
本站有权在本站及合作的网络平台免费使用作者投交的稿件而不需事先通知作者。如作者对本站使用稿件有限制条件请在来稿时注明。
8.投稿方式
目前我站仅开设网上邮箱投稿以及在线投稿。
邮件投稿请参照以下格式:
主 题:请注明投稿和题目,如:投稿-《市场经济形成的核心条件分析》
正 文:请以word文档作为附件投稿。
附属信息:作者希望投稿的杂志社。如:中外医疗、中国卫生产业、中国科技博览、经济师杂志。
另请附上个人简介
本须知解释权属中国期刊采编联盟所有。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有抵触之处,以法律法规为准。本须知如有修改,中国期刊采编联盟将在《投稿须知》的醒目位置发布告示,恕难一一通知。
9、论文发表网络平台开通互动论坛,您有相关问题如关于快速论文发表网络平台、学术期刊投稿、编辑部在线投稿、职称论文发表、快速发表论文、论文快速发表、论文发表网、如何发表论文、论文投稿、学术投稿、期刊投稿、在线投稿等任何问题不明确,均可以通过论坛在线咨询,我们将热忱的回复您如何发表论文、论文投稿方式以及快速发表论文的难题。
本须知解释权属本平台所有。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有抵触之处,以法律法规为准。本须知如有修改,本平台将在《投稿须知》的醒目位置发布告示,恕难一一通知。
1、除中国期刊采编联盟()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它因使用中国期刊采编联盟()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中国期刊采编联盟()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本网站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函或来电告知,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
3、由于与本网站链接的其它网站所造成之个人资料泄露及由此而导致的任何法律争议和后果,本网站均得免责。
4、由于用户将个人密码告知他人或与他人共享注册帐户,由此导致的任何个人资料泄露,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 当政府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网站披露个人资料时,我们将根据执法单位之要求或为公共安全之目的提供个人资料。在此情况下之任何披露,本网站均得免责。
6、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的一切相关规定。
7、本网站如因系统维护或升级而需暂停服务时,将事先公告。若因线路及非本公司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8、 任何由于计算机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侵入或发作、因政府管制而造成的暂时性关闭等影响网络正常经营的不可抗力而造成的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用或被窜改等,本网站均得免责。
9、本网站使用者因为违反本声明的规定而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一切后果自己负责,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10、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11、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用户承诺遵守《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定》、《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和国家其他有关法律、规法、行政规章,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任何法律法规禁止的有害信息。
12、本网站之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网站所有。
&&& 中国期刊采编联盟是国内最大的期刊采编组织.拥有国内最强大的编辑联盟内部期刊资源,国内最专业的审稿/编辑团队,集合国内最优秀的期刊资源,是快速发表职称论文的网络平台,也是是国内最大的期刊采编组织。
&&& 中国期刊采编联盟的宗旨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行规行约;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团结全国期刊工作者,努力繁荣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期刊事业;发挥党和政府与刊社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与期刊社及社会各界、国内外广大读者、论文发表者的联系;促进会员单位的职业道德建设和行业自律;促进学术期刊水平提高,扩大国际交流;在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下,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 中国期刊采编联盟的主要任务是:宣传贯彻党和政府有关期刊出版工作的方针政策,向有关方面反映本行业的情况、问题和要求;推动期刊界坚持正确办刊方针,开展期刊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按照党和政府部门关于出版改革的思路和方针,为期刊业深化改革,开发期刊产业做好支持、服务工作;促进期刊不断提高质量;协助期刊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行业规划、协调工作,维护期刊出版的正常秩序,促进会员单位之间及本会有关行业之间的联系和合作,维护会员单位的合法权益;培养和训练期刊工作队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开展期刊编辑内部交流,提高期刊采编质量,维护学术期刊的科学与严肃性;开展论文交流,提高学术论文水平,高标准严要求发表论文;开展国际及港澳台地区的友好合作和业务交流,促进中国期刊走向国际市场。
&& 中国期刊采编联盟成立以来,团结业界同仁,始终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在开展调查研究,传递政策信息,增进相互沟通,促进行业自律,维护行业利益,开展对外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行业的改革发展做了不懈的努力,作出积极的贡献。
上一条信息:
下一条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外大学生手机成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