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中的一篇我的父亲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内可以短一点

作业帮助:关于《爱的教育》一书的!100分_百度知道
作业帮助:关于《爱的教育》一书的!100分
作业急需!谁能帮我找一找,写梗概和教育意义,越短越好,老师要求我们选择其中5个故事!我知道《爱的教育》里面有很多故事,每篇200字以上就行了!
拜托你们看一下要求再答题吧!!
提问者采纳
因为贫穷,他不顾危险。从那以后,值得我们赞美与歌颂,他已经没有几个便士了,救出那位小孩子,便向他给了少许金币,作者用一种非常口语化的语言描写了老师在回应学生的问候时的神态,船上的三个游客由于可怜他,怎样应付上课时突发的事件。女老师怎样教换牙的孩子学拼音,一个小孩走在路上、亲切中不失威严的好老师形象:“我不要辱骂我国家的人的钱.这篇日记中有伸张正义的卡隆,别人感激他、《爸爸的老师》,他们不得不让孩子去邻国打工,感受到了拳拳的赤子之心:勿兰谛这样的坏孩子没人会喜欢他,罗伯特赶紧跑过去,然后老师将这件事告诉了校长。
从这两个故事中我明白了.书中还用了很大的篇幅描写了对祖国崇高伟大的爱,老师被吓了一跳,突然来了一辆马车,鞭炮发出一阵巨响、自然,在一位步步的帮助下,称赞他,他乘上归云的轮船,怎样克制自己情绪。故事宣扬了普通的人对祖国的热爱之心,并大声喊道,希望这些你有用、《爱国》,老师正在讲课、强盗……那少年又将钱币又都扔向他们。而罗伯特舍己为人,勿兰谛就退学了,还有每月例话的感动以及父亲,最后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很敬佩这位意大利少年的精神。 5,不只那个小孩子开心、批评孩子时的语调等。最令我感动的是。 《伦巴底的小哨兵》是一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故事,只会讨厌他。4,在找工期间。他身上体现了一种爱国主人精神,意大利的孩子高兴极了,故事讲述了一位流浪的小男孩给一支骑兵小队当哨兵。勿兰谛欺负弱小的同学.《勿兰谛退学》故事中的勿兰谛是个地地道道的坏孩子,也坚决不会收辱骂他祖国的人的金币,罗伯特也同样会感到开心的,从小在父母亲家过日子! 祝你早日完成作业,从此罗伯特就只能拄着拐杖走路,意大利少年饥饿极了。有一次在课堂上,为了看清楚敌军的情况,我感受到了勇敢和忠诚、《撒地尼呀亚岛的小鼓手》!1,喜欢他、启发恩里科,勿兰谛突然往地上扔了一枚鞭炮,当那三个游客骂意大利的人都是饭桶,孩子的日思夜想着家乡,眼看就要轧到他了:有一个孩子,有《帕都亚的小爱国者》,还时常惹老师生气、感性的、母亲和姐姐的信与话。
2。加油,他宁愿自己挨饿,会有更多的人喜欢他。《弟弟的女老师》一文所描写的那些情景仿佛就是我曾经经历和正在经历的、关心孩子时手的动作.勇敢的罗伯特》故事中罗伯特给予了小孩无私的爱,用这个故事的内容教育。
3,老师责骂他。在《我们的老师》一文里、《意大利》等等,爸爸在恩里科听了一个爱国故事以后。《爱国》是一篇爸爸写给恩里科文章,怎样在发火后后悔等等,从故事中。事情发生在去学校的路上,怎样处理孩子们带到教室来的东西。在归程、《伦巴底的小哨兵》、《我弟弟的女老师》这几篇日记中描绘的师生之间的爱是那样的亲切,而自己的脚骨却被轧碎了,给我们勾勒出一个慈祥的.在《我们的老师》你自己再整理一下吧,因此同学们讨厌他。在船上,可是,勇敢地爬上树梢,顽固不改的卡谛尔。罗伯特舍己救人
提问者评价
非常感谢!!!我要的就是这样,太谢谢啦!!!!!!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爱的教育的相关知识
其他9条回答
今天开学了,乡间的三个月,梦也似的过去,又回到了这丘林的学校里来了。
早晨母亲送我到学校里去的时候,心还一味想着在乡间的情形哩,不论哪一条街道,
都充满着学校的学生们;书店的门口呢,学生的父兄们都拥挤着在那里购买笔记簿、
书袋等类的东西;校役和警察都拼命似的想把路排开。到了校门口,觉得有人触动
我的肩膀,原来这就是我三年级时候的先生,是一位头发赤而卷拢、面貌快活的先
生。先生看着我的脸孔说:
“我们不再在一处了!安利柯!”
这原是我早已知道的事...
埃·德·阿米琪斯(),意大利十九世纪最著名的作家,自幼酷爱学习,喜欢军旅生活,青年时代就成了一名步兵军官,著有《军事生活》一书。
埃·德·阿米琪斯曾经游历过许多国家,发表过一系列游记,其中最著名的有《西班牙》《摩洛哥》《君士坦丁堡》等。但阿米琪斯还是以描写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见长,《朋友们》《大家的马车》等作品在意大利脍炙人口;《爱的教育》使他成为世界级的作家。
全世界的孩子都喜欢读《爱的教育》,有些国家把《爱的教育》作为小学生的教科书来学习。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1886年写的一部儿童小说。小说以一个学龄前男孩恩里克的眼光,从10月份4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全书共100篇文章,包括发生在恩里克身边各式各...
随便选五个
等等,我叫朋友帮你找找,你先别关闭问题。我找到了在回答你
去借一本就行了
********************************************************************怀念爱的教育*****那是1992年,为的是教育念书的孩子,我在旧书店买了一本80年代出版的《爱的教育》。没想到,读着读着,我也被书中的故事所感动了。这本17万多字的书,不仅是给孩子读的,也是写给父母的。
今天,我又重温《爱的教育》这本书,为星期日回家的大儿子,讲述那一个个爱的故事,希望儿子珍惜今天,珍惜人间爱的感情……
爱的教育哪里去了?书店、图书馆,如今很难找到这类好书了。尤其是当我在书店,看到不少学生迷醉于那些言情小说和色情故事时,心中有说不出的痛。《爱的教育》书中那些平凡的人物:小石匠、卖炭人、父亲的老师、我的老师、铁匠的儿子、盲童等等,依然浮现在我眼前。《爱的教育》是以最朴实的语言,讲...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1886年写的一部儿童小说。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四年级男孩恩利科的眼光,从4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记载了小学生恩利科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这里有让安利柯深以为傲的好友卡隆的侠义之举,有品学兼优的班长代洛西的助人为乐;也有华梯尼的虚荣狭隘,诺琵斯的傲慢无礼;还有朴实可爱的“小石匠”,坚强不息的克洛西……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2.主要目录如下第一卷 十月始业日(十七日)我们先生(十八日)灾难(二十一日)格拉勃利亚的小孩(二十二日)同窗朋友(二十五日)义侠的行为(二十六日)我的女先生(二十七日)贫民窟(二十八日)学校(二十八日)少年爱国者(每月例话)烟囱扫除人(十一月一日)万灵节(二日)第二卷 十一月好友卡隆(四日)卖炭者与绅士(七日)弟弟的女先生(十日)我的母亲(十日)朋友可莱谛(十三日)校长先生(十八日)兵士(二十二日)耐利的保护者(二十三日)级长(二十五日)少年侦探(每月例话)贫民(二十九日)第三卷 十二月商人(一日)虚荣心(五日)初雪(十日)“小石匠”(十一日)雪球(十六日)女教师(十七日)访问负伤者(十八日)少年笔耕(每月例话)坚忍心(二十八日)感恩(三十一日)第四卷 一月第五卷 二月第六卷 三月第七卷 四月第八卷 五月第九卷 六月3.1994年被列入世界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青少年必读书目》之中。2001年被教育部指定为中小学语文新课标课外阅读书目。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爱的教育这本书中的嫉妒这偏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_百度知道
爱的教育这本书中的嫉妒这偏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注定要用痛苦去交换、罕见的代价。因为这是一个质量守恒的世界:幸福;鲜花,注定要用泪水来浇灌……付出的艰辛总是同收获的甘美成正比当然要付出沉重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爱的教育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爱的教育》 - 中文百科
《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是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最着名的作品。它与着名意大利作家亚历山德罗·曼佐尼的《约婚夫妇》齐名,被誉为现代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同时,在意大利人的心中,它也是十九世纪意大利最伟大的十本小说之一。  这是一部以教育为目的的儿童文学作品。它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歌颂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的高尚情怀;它鼓励人们消除阶级观念,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努力实现各阶级人民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图书信息  作者: (意)亚米契斯图书封面  译者: 夏丏尊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4-07  页数: 256  定价: 18.00  装帧: 平装(无盘)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描写少年生活的特写集,通过记录四年级小学生恩里科身边发生的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反映了意大利中下层人民穷困的生活和淳厚、朴实、友爱的品德,提倡爱国、善良、勇敢、宽大、无私和博爱等精神。书中每一章、每一节都把“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大至对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对父母、师长、朋友的小我之爱,处处都扣人心弦,感人肺腑。爱的教育其实就是素质教育,是启蒙孩子如何为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爱的教育》采用日记的形式,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笔触来写孩子的生活和思想,读来显得真实,富有亲切感,因此也更容易被孩子们所接受。虽然这是一本主要写给9岁至13岁的学生看的书籍,但对于为人父母,为人师长,为人子女也是一部颇有裨益的教育经典。  该书问世后100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并且多次被改编成动画片、电影、连环画,读者遍布世界各地。作者简介  艾得蒙多·德·亚米契斯(Edemondo De Amicis)日生于意大利利古里亚大区因佩里亚省一个收奥内利亚的海滨城市。他从小喜爱军旅生活,16岁进入莫德纳军事学院学习,1865年毕业后成为军官,1866年积极参加了意大利第三次独立战争。1868年发表处女作《军营生活》,并因此而成名。1870年罗马解放后,他放弃军事生涯,定居都灵,成为意大利主要报纸的记者,并从此开始从事专业文学创作。日在博尔迪凯拉病逝。  亚米契斯早期曾周游世界,写下不少游记,如《西班牙》、《荷兰》、《记事》、《摩洛哥》、《君土坦丁堡》、《游记》、《西西里的回忆》等。1879年至1889年的10年间是亚米契斯创作的繁荣时期,他写了许多有关社会题材的作品,有《散文集》、《朋友们》、《爱的教育》、《大西洋上》等。他关注社会问题,继而投身政治,参加社会主义运动,1891年加入社会党此后,他先后出版了《一个教师的小说》、《工人的教师》和《公共电车》等作品。图书选摘  十月  开学第一天  十七日,星期一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三个月的假期~转眼就过去了。日子在乡下过得飞快,简直就像做梦一样。今天早晨,妈妈带着我去巴雷蒂学校注册——我念小学四年级了!可是,我还留恋着美好的暑假生活,一点都不愿意去。通往学校的每一条路上都熙熙攘攘;两家文具店里生意兴隆,挤满了给孩子添置学习用品的学生家长。什么书包啦,本子啦,笔啦,都成了抢手货。学校的门口更是人满为患,几个门卫和校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大门才没有被堵住。在门口,我感觉到有人拍了拍我的宿膀——原来是我上三年级时候的班主任,他还是像从前那样笑嘻嘻的,一头红发怎么梳都还是乱蓬蓬的。他说:  “瞧,恩里科,你长大了,我们就只能分开了。”  对于这一点,我早就有心理准备。可是,他的话,不知怎么,还是让我的心里感觉酸酸的。我们一起挤进了校门。一手牵着孩子,一手拿着孩子上个学年的成绩单陪孩子前来注册的有先生,也有女士;有的看起来像普通的工人,有的则像政府官员。除了孩子的父母,当然也有由爷爷、奶奶或者仆人陪伴的。整个门厅里都站满了人,连台阶上都没有空位了。教学大楼里充满了“嗡嗡嗡”的声音,人们就好像是走进了一个大剧院一样。重新看到底楼的那问大教室和那七宙通往不同的小教室的门,我觉得非常亲切,要知道,在这里,我整整度过了三年的时光啊!老师们在人群里穿梭。二年级时曾教过我的一位女老师站在她的教室门口,看到我,就跟我打招呼:  “恩里科,今年你就搬到楼上去念书了!我们在路上都很难碰到了呢!”她看着我,眼神里有一些伤感。校长的身边围着很多孩子的母亲,她们一个个气喘吁吁的,看上去大概是她们的孩子没有拿到名额。我仔细看了一眼我们的校长,发现他的胡子仿佛比去年又白了一点。我的同伴们,有的长高了,有的长胖了。在底楼,已经分好的一年级的班级门口,有些小孩子倔得像驴子一样,死也不肯进教室,抱着他们父母的腿不肯放;另一些进去了却不肯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到处跑来跑去;更有甚者,看见父母要走了,就开始放声大哭,后者不得不又折回去哄他们,安慰他们。看着这种情况,老师们心急如焚,不知所措。我弟弟被分到了德尔卡蒂老师的班级里;而我则被分到了佩尔博尼老师的班里。我的教室在二楼。十点钟的时候,我们所有的人都到齐了。我们班有五十四个人。三年级的时候和我同班的大概有十五六个,其中包括德罗西,那个总是拿一等奖学金的模范生。坐在教室里,我不由自主地感觉到有些伤感,暑假里那些快乐的日子历历在目。比起蓝天下的高山和山上郁郁葱葱的树林子来,学校的空间是多么有限啊!同时,我也非常想念三年级时的班主任,他是那么的和蔼可亲,总是和我们在一起玩,一起笑;他又是那么的童心未泯,与其说他像我们的老师,还不如说他是我们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他那头乱蓬蓬的红头发是那么的可爱,可遗憾的是,我可能再也不能经常看见他了。我们的新老师长得很高大,头发是灰色的,很长,没有胡子;前额上有一条笔直的皱纹;他的声音很粗犷;看我们的时候,眼睛紧紧地盯着每一个人,好像要看到我们心里去似的。他似乎从来都不笑。我自己对自己说:“这可才是开学第一天呢!还有整整九个月呢!还有多少功课,多少月考,多少辛苦在等待着我啊!”走出校门,我看到妈妈在门口等我,我突然觉得我还真的和那些刚进校门的小孩子一样,需要母亲的安慰昵!于是,我就跑过去,亲吻她的手。她安慰我说:“不要怕,恩里科!我们一起对付这一年。”于是,我还是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可是,我再也不能和原来的老师在一起玩了,再也看不到他灿烂的笑容了。学校在我的心里也不像原来那么吸引人了。  我们的班主任  十八日,晕期二  今天早上的事,使我一下子喜欢上了我们的新班主任。上课前,他早早地就坐在了教室里。这个时候,就时不时地有一些孩子的脑袋探进来向他打招呼,原来他们都是他从前的学生。“早上好,老师!”“早上好,佩尔博尼老师!”有几个还跑了进来,碰碰他的手,然后,又逃走了。看得出来,他们都很喜欢他,都很想回到他的身旁。他不断地回答说:“早上好!”也不断地紧紧握一下朝他伸过来的手。但是,他的眼睛谁也不看,表情也一直都很严肃。他额头上的皱纹绷得很直,目光一直都落在窗外,落在对面那幢楼房的屋顶上。学生的问候好像并没有让他的情绪高涨起来,相反,在这种情况下,他仿佛很尴尬。然后,他就开始望着我们,一个一个,很仔细地,仿佛是在探究我们的内心。一边给我们做听写,他一边从讲台上走下来,在课桌的中间散步。突然,他看到一个小男生的脸红红的,长满了痘痘,就停下来,把他的脸捧在掌心,仔细地瞧。然后,又低声询问他是怎么回事,并用手摸摸他的额头,看他有没有发烧。就在那个时候,坐在他身后的一个孩子突然从课桌后面站起来,开始冲着全班同学做鬼脸。他似乎感觉到了,突然回头;男孩赶忙坐下,把头垂得低低的,等待着老师的训斥。然而,佩尔博尼老师只是把手轻轻地放在他的头上,对他说:“以后不要再犯了,”就再也没有说什么。他回到他的讲台上,继续给我们把听写做完。  做完了听写,他站在那儿,静静地看了我们一会儿。然后,用他粗犷的声音缓缓地对我们说:  “孩子们,你们都听好了。我们有整整一年的时间要一起度过。我想我们会相处得很融洽的。你们要好好地学习,要做好孩子。我没有家庭。你们就是我的家人。去年,我还和我的母亲在一起生活。可是,现在,她已经去世了。世界上我就没有什么亲人了。如果要说有,那就是你们了。而我能做的,也就是关心你们,好好地爱你们了。对我而言,你们就像我的子女一样。我会真诚地对待你们的,当然,你们也该真诚地对待我。我不希望任何一个人做出不轨的事,并且因此受到惩罚。请用你们的行动告诉我,你们都是好样儿的!只有这样,我们的学校才能变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而你们才能成为我的安慰和我的骄傲。我不需要你们用言语给我任何的承诺;我深信,在你们的心里,你们已经在回答‘是’了。谢谢你们,我的孩子。”  这时候,校工来宣布下课了。我们一个个离开教室,谁也没有说话。那个做了鬼脸的学生走到了老师的身边,用颤抖的声音对他说:“老师,请原谅我。”老师吻了一下他的前额对他说:“去吧,我的孩子。”  不幸的事件  二十一日,星期五  新学年开始不久,就发生了一件非常不幸的事。今天早晨,我去上学,一路上都在和我的父亲探讨前几天佩尔博尼老师跟我们讲的话。走到学校附近,我们突然看到很多人都挤在马路中央,而校门口更是水泄不通。父亲说:  “一定是出什么事了!这个新学年开始得很不顺利啊!”  我们好不容易才挤进了学校。学校的门厅里挤满了学生和家长,各班的班主任试图请他们回到各自的教室里去,但是他们的努力看来毫无效果,因为所有的人都往校长办公室的方向挤,一边张望,一边叹息着: “可怜的孩子,可怜的罗贝蒂!”越过攒动的人头,在校长室的最里面,可以看到一个警察的头盔和校长的秃顶。过了没多久,进来一位戴着大礼帽的先生。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说:“医生来了!”我的父亲问站在身旁的一位老师:“出什么事了?”“那个学生的脚被车轮轧了。”这位老师回答。“脚被轧断了呢!”另一个人说。原来,受伤的男孩叫罗贝蒂,是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今天早晨,他上学的时候,路过多拉.格罗萨大街,看到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挣脱了母亲的手,一个人跑到马路中央,又不小心摔倒了。而这个时候,距离他不远的地方,一辆公共马车正朝他的方向驶过来。眼看着车就要撞着他了,罗贝蒂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一把将那个小孩拖到了马路边。孩子被拉到了安全的地方,而他自己却因为躲闪不及被轧伤了一只脚。罗贝蒂是一位炮兵上尉的孩子。  我们正入神地听着,突然,只见一个妇人发疯似的分开人群,挤进了学校的门厅。原来她是罗贝蒂的母亲。出事之后,校方就派人把她给叫了来。看到她的到来,另一位妇女哭着跑了上去,张开双臂,紧紧地抱住了她——那是那个被救孩子的母亲。在两名妇女冲进了校长室之后,人们立即听到了罗贝蒂的母亲绝望的一声大哭:“哦,朱利奥,我的孩子!”  就在这个时候,一辆马车停在了校门口。不久,校长抱着受伤的孩子走了出来。罗贝蒂的头靠在他的肩膀上,脸色煞白,两只眼睛紧紧地闭着。大家一下子都不作声了,只听见罗贝蒂母亲不断的啜泣声。校长的脸色也很苍白,他站住了,用双臂把孩子微微向上托起,目的是让人们可以看得清楚一些。所有的人——老师、家长、学生,都轻声说着: “真勇敢,罗贝蒂!”或者“了不起,可怜的孩子!”他们不断地向他抛出飞吻。而围在他身旁的孩子和老师,则俯下身去,吻他的手和双臂。他睁开眼睛说: “我的书包!”被救孩子的母亲一边哭,一边伸出一只手给他看她手里的书包,说: “在这儿呢,我的好孩子,我给你拿着呢。”她的另一只手还扶着罗贝蒂的母亲——她悲痛欲绝,两只手遮着脸,不忍看自己的儿子。所有的人都走了出去。他们把孩子安置在马车上,马车开走了。而我们也都默默地返回了各自的教室。  卡拉布里亚的孩子  二十二日,星期六  昨天下午,当老师正在对我们说可怜的罗贝蒂以后都只能靠拐杖走路的消息的时候,校长走了进来。他的身边还带着一位新生。这个孩子有着棕色的皮肤,黑色的头发,两只又黑又大的眼睛上面一双浓郁的剑眉长得几乎都连在一起了。他穿着一身深色的衣服,腰里束着一条黑色的摩洛哥皮带。校长和我们的老师耳语了几句,就留下了那个孩子,径自离开了。那个男孩子用他乌黑的大眼睛瞧着我们,流露出陌生而惊恐的神色。老师拉起他的一只手,对全班同学说:  “今天,你们大家都应该感到高兴才是。因为我们学校来了一位出生在勒佐·卡拉布里亚大区的新生,他的城市距离我们这儿有五百多英里远呢。你们要好好地对待这位远道而来的兄弟。他出生在一片让意大利人引以为自豪的土地上,那块土地曾经哺育过许多杰出的人物、无数勤劳的劳动者和骁勇的战士。那是我们的祖国最美丽的地区之一,有着广袤的森林、壮丽的山川。那里的人民不仅勇敢而且充满了睿智。你们一定要关心他,不要让他觉得自己是个异乡人。你们要让他看到:一个意大利孩子,无论走进哪所意大利学校,都能找到无数兄弟姐妹。”  说完这些,他站了起来,走到墙跟前,在一张意大利地图上,向我们指出了勒佐·卡拉布里亚大区的位置。然后,他用他强有力的声音叫了班里最优秀的学生的名字:“埃内斯托·德罗西!”德罗西站了起来。  “请到这边来,”老师对他说。德罗西从他的位子里出来,走到了老师的讲台边,站在了那个来自卡拉布里亚大区的孩子的正对面。  “作为这个学校的优等生,请你代表全班同学拥抱这位新同学,向他表示欢迎。皮埃蒙特的孩子们热烈欢迎卡拉布里亚  的孩子加入到他们的新集体中来。”  德罗西紧紧地拥抱了卡拉布里亚的孩子,并用他响亮的声音说:“欢迎你的到来!”后者也在他的脸颊上使劲地吻了两下。大家都激动地开始鼓掌。“安静!”老师大声说,“上课的时候不能鼓掌!”但是,看得出来老师今天很高兴。那个男孩也很高兴。老师把他的位子指给他看,并且亲自陪伴他到课桌旁。然后,他回到自己的讲台旁对大家说:  “你们要记住我今天对你们讲的话。我希望一个卡拉布里亚大区的孩子在都灵生活得像在他自己的城市里一样;同时我也希望每一个都灵的孩子在卡拉布里亚也能受到同等的待遇。为了这个目标,我们的国家经历了五十年的战争,三万多意大利人为此而捐躯。今天,你们应该相互尊重,相互爱护。如果你们当中有人因为这个男孩不是出生于这个地区而歧视他,那么我想他就不配抬头仰望我们共同的三色旗。”  卡拉布里亚的男孩刚在他的座位上坐下来,他的同桌们就纷纷把自己的笔和画片送给他。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个男生还送给他一张瑞典邮票。  我的同窗好友  二十五日,星期二  那个把瑞典邮票送给卡拉布里亚男孩的同学,是我最喜欢的朋友。他的名字叫加罗内,快满十四岁了,是班里年龄最大的学生。他的脑袋很大,肩膀很宽;人很随和,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他看起来要比别的同学来得成熟,总爱和大人一样思考问题。  ……译者序言  这书给我以《爱弥儿》、裴斯泰洛齐《醉人之妻》以上的感动。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书中叙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激了流泪。  这书一般被认为是有名的儿童读物,但我以为不但儿童应读,实可作为普通的读物。特别地应介绍给与儿童有直接关系的父母教师们,叫大家流些惭愧或感激之泪。  学校教育到了现在,真空虚极了。单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马灯似的更变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从未闻有人培养顾及。好像掘地,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又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因了这种种,早想把这书翻译。多忙的结果,延至去年夏季,正想鼓兴开译,不幸我唯一的妹因难产亡了。于是心灰意懒地就仍然延搁起来。既而,心念一转,发了为纪念亡妹而译这书的决心,这才偷闲执笔,在《东方杂志》连载。中途因忙和病,又中断了几次,等全稿告成,已在亡妹周忌后了。  这书原名《考莱》,在意大利语是“心”的意思。原书在一九零四年已三百版,各国大概都有译本,书名却不一致。我所有的是日译本和英译本,英译本虽仍作《考莱》,下又标《一个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几字,日译本改称《爱的学校》(日译本曾见两种,一种名《真心》,忘其译者,我所有的是三浦修吾氏译,名《爱的学校》的)。如用《考莱》原名,在我国不能表出内容,《一个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似不及《爱的学校》来得简单。但因书中所叙述的不但是学校,连社会及家庭的情形都有,所以又以己意改名《爱的教育》。这书原是描写情育的,原想用《感情教育》作书名,后来恐与法国佛罗贝尔的小说《感情教育》混同,就弃置了。  译文虽曾对照日英二种译本,勉求忠实,但以儿童读物而论,殊愧未能流利生动,很有须加以推敲的地方。可是遗憾得很,在我现在实已无此功夫和能力。此次重排为单行本时,除草草重读一过,把初刷误植处改正外,只好静待读者批评了。  《东方杂志》记者胡愈之君,关于本书的出版,曾给予不少的助力,邻人刘薰宇君,朱佩弦君,是本书最初的爱读者,每期稿成即来阅读,为尽校正之劳;封面及插画,是邻人丰子恺君的手笔。都足使我不忘。  刊开明书店版《爱的教育》  1924年10月1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的教育其中一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