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接力老人寻亲是什么意思

“爱心接力”微公益联盟_百度百科
“爱心接力”微公益联盟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爱心接力”微公益联盟是一个多方参与的爱心联盟, 2006年,在河南省慈善总会、省教育厅、省妇联、团省委等爱心接力组委会指导下,以中国移动河南公司8300名爱心志愿者为主体,网友、爱心人士参与,组建了“爱心接力”微公益联盟,并制定了章程和行动纲领,以微薄之力长期开展微公益活动,参加了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20多次志愿服务活动。“爱心接力”微公益联盟组织的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和众多网友的高度赞扬和支持,在网民间引起强烈反响。
六年来,“爱心接力”微公益联盟发起多次活动爱心资助贫困大学生600名、农村贫困儿童1600名、留守儿童2500名、聋哑儿童300名、孤儿200名。今年,以爱心接力资助100名孤儿和100名大学生为基础,“爱心接力”微公益联盟建立了官方微博,在新浪微博和大河论坛发起“微公益”行动,5000多网友爱心互动,2500名移动志愿者爱心接力,一对一结对帮扶“莲蓬女孩”刘翠、“水泥女孩”孙爱花等自强自立的贫困大学生及其家庭。目前,微公益的力量正在由微而大,爱心联盟的成员已经积少成多,人数超过100200多名。“爱心接力”微公益联盟坚持以人为本,持之以恒,积小善以成大德,汇爱心以聚暖流,温暖世道人心。爱心传递,我来接力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yfs001
又是一个周日,本该在家歇息放松的我们——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却牵挂着他人的冷暖。从前一天的微信群里争抢报名,到今天(8月16日)早上袁山公园南大门的集合,65位红马甲为能参加此次袁州区新田镇敬老院献爱心活动之行而感到激动。这是宜春市残联中华助残网和宜春义工联合会自8月1日启动“明月情&爱心行”走访38个光荣敬老院帮扶孤残老人志愿服务以来的第七次活动。8月16日,插着红旗的10余辆小汽车向着宜春市西南方向进发,一路风尘,一路激情。新田镇敬老院,早早在大门口等候的老人们与工作人员热情地迎接我们的到来。在大院草坪中,大家不顾车马劳顿开始分组、分工。我和好友李敏等20名队员分配到后勤组做水饺。在厨房,我们洗菜、剁馅、生火、包饺子,忙而开心,有条不紊。“水开浪咯,下饺子咯!”顷刻间,一盘盘饺子跳进浪花里畅游翻滚,诱人的香味随着白气漂出,让人垂涎欲滴。“中午我们可以尽情享受美味了。”作为第一次参加活动的我这样想。当我试探着问组长时,却得到了否定的回答。原来,我们志愿者不能在敬老院用餐,尽管这些食物是我们自己带来的,但我们只能奉献,不能享受,哪怕敬老院的一瓶水也不能喝。“来几个队员去文艺组唱歌助兴。”在外务组的协调下,我和李敏向礼堂走去。台上,志愿者深情演唱着《夕阳红》《爱的奉献》等歌曲。台下,老人们合着节拍轻声跟唱,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在礼堂外的大院中,木北爱心理发服务队的队员们正在给老人理发,明月医院爱心医疗服务队前面还有不少老人在接受义诊,而清洁组的队员正在清理礼堂侧面的污水沟。性格豪爽、手脚麻利的邓张平在奋力掏沟,旁边的帮手是曾小毛,组长易何英正在旁边清理垃圾,还有袁卫兰、王贺、文苏平等齐心协力搞卫生,约两个小时后,整个院子就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午时,当文艺组的压轴戏“手指操”互动节目刚表演完,就听到后勤组传来了吃饺子的消息。大家纷纷搀扶着老人来到食堂,把一碗碗香喷喷的水饺端到老人面前,供老人们享用。在用餐人群里,我看到了年龄最小的志愿者兰兰正小心翼翼地用调羹给一名残疾人喂饺子,那情景犹如伺候自己病榻中的老父老母,让人感动。赶来帮忙的清洁组队员王圣君说,他刚刚为一名83岁的老人洗完澡,因老人患有白内障,行动不便,王圣君只有把饺子送往老人房间。用餐完毕,我们后勤组的3位队员开始整理厨具,其他队员则为老人们分发由爱心人士提供的爱心礼物。当所有爱心服务事项完成,领队刘振召集医务组、清洁组、理发组等8个组的队员到大厅中央听新队员谈实践感受。休暑假的女大学生万海晨说:“第一次参加中华助残网和宜春义工联举办的爱心活动,感谢大家为我提供了一个献爱心的平台,我从老队员身上看到了榜样的力量。我是一个独生女,还有点小洁癖,平时在家里脏活累活都是父母做。但是,今天在老队员的影响下,我有了改变,我为老人洗衣服、剪指甲,我学到了应该怎样做一位奉献的人、感恩的人。”是啊,这正是我们红马甲志愿服务队的精神——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爱心接力,传递温暖。(刘真胡平生/文本报记者杨志勇/图)
[责任编辑:yfs001]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轮椅上的爱心接力 32年不掉棒
& | & 来源: & | & 编辑:王涛 & | &
每逢周末,官兵都会给蒋阿姨捎去各种生活必需品,为她排忧解难。
  原标题:轮椅上的爱心接力,32年不掉棒
  这几天,家住宁波海曙区西湾小区的蒋玉燕一直没闲着,她正张罗着消防战士小葛的人生大事。
  小葛是海曙消防大队的一名消防战士,入伍5年了,眼看着年底就要退伍。蒋阿姨说:“小葛人好,长得又俊俏,女孩子见了肯定喜欢。”蒋阿姨想把小葛留在宁波,留在身边。
  说起蒋玉燕与海曙消防大队的缘分,还要从32年前说起。
  日,蒋玉燕终生难忘。那一天,一次意外的坠楼,让她从此与轮椅为伴。突如其来的不幸让她痛不欲生。不久,新婚一年多的丈夫离她而去,孤独、无助、病痛……她万念俱灰。她打开煤气瓶,被邻居及时发现;吃了整整一瓶安眠药,又被海曙区消防大队的官兵救下。
  得知蒋玉燕的情况后,救下她的海曙消防大队的消防官兵对她说:“我们会一直帮助你,照顾你!”
  就是因为这样一句简单的承诺,消防官兵们坚持了32年。
  从此,帮助蒋玉燕成了官兵们工作之外的固定动作。海曙大队有了个不成文的规定:新兵入队报到的第一堂课就是与蒋阿姨“认亲”,注入爱心新血液;老兵退伍前的最后一堂课就是看望蒋阿姨,传递爱心接力棒。
  一到周末,都会有官兵给她捎去各种生活必需品,帮她打扫卫生,陪她聊天解闷,天气好时还带她出门晒太阳。每逢节假日或者蒋玉燕的生日,大队领导和战士们会一起去看望她。如今,蒋玉燕64岁了,年轻战士们对她的称呼已从“蒋大姐”变成“蒋阿姨”。
  在接受小伙子们照顾的同时,蒋阿姨也一直坚持着一项“红色使命”――帮战士们找对象。从2000年至今,蒋玉燕共牵线近2500多人次,见面后仍有交往的630对,最后成功的有70对,其中一方是军人的就有16对。
  在宁波生活的美国独立制片人马特,被这个爱心故事深深感染。他专门以此为题材,拍摄了一部叫《第二次生命》的微电影,电影的角色都由海曙大队的战士本色出演,蒋阿姨便是剧中的主角。
  这个冬天,这个暖心故事还远没有结束。轮椅上的爱心接力,还将继续传递……(记者 李震宇 通讯员 张立 摄影报道)1
更多新闻v&& 14:03:06v&& 11:41:24v&& 09:32:42v&& 09:31:06v&& 09:24:34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心接力老人寻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