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2016毕业班押题卷上学期期中大联考生物卷

/39该会员上传的其它文档:3 p.4 p.3 p.2 p.2 p.5 p.4 p.4 p.4 p.4 p.4 p.3 p.4 p.4 p.4 p.4 p.4 p.4 p.4 p.3 p.6 p.4 p.7 p.7 p.学年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淮北一中联考高三(上)期..学年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淮北一中联考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子组成和基本结构的阐述,错误的是()A.C、H、O、N、P是ATP、安徽省联考2016届高三(上)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相关文档专题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关于我们常见问题关注我们官方公共微信2016届衡水名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附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6届衡水名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附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2016届衡水名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附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命题人:李亚宁&&&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非)两部分。总分9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下列关于细胞组成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生物体内的蛋白质、酶和激素中都不含核糖& B.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不一定与核仁有关& C.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可以定向地运动到代谢比较旺盛的部位& D.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是膜的组成和结构的相似性2.下列对于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细胞膜表面的糖被,可作为糖参与细胞组成的一个证据& B.植物细胞中的多糖主要是淀粉和纤维素,动物细胞中的多糖主要是乳糖和糖原& C.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 D.固醇类物质在细胞的营养、调节和代谢中具有重要功能3.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检测试管内梨汁中是否含有还原糖,可加入适量斐林试剂,摇匀后观察颜色变化& B.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检测酒精的存在,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反应呈灰绿色& C.在脂肪鉴定实验中,用滴管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橘黄色,于&&& 是滴1~2滴50%盐酸洗去浮色& D.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结果中,蓝绿色带最宽,可判断为叶绿素a含量最多4.胭脂红是一种水溶性的大分子食用色素,呈红色。用无色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 分离及复原实验”的临时装片时,可用高浓度(质量浓度为0. 075g/mL)的胭脂红溶液作为外界& 溶液,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发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时,表皮细胞的液泡为红色& B.发生细胞质壁分离复原现象时,表皮细胞内的无色区域变大& C.用不同浓度的胭脂红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5.在一定的条件下,运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原理,测试某种农作物新品种的细胞液浓度,以& 此种方法获得作物代谢情况的必要数据。在此项测试中,实验自变量是&&& (&&& )& A.作物细胞质壁分离状态&&& B.作物细胞液浓度& C.制备的系列浓度检测液&&& D.一定的环境温度或其他气候数据6.在水稻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分别是&&& (&&& )& A.丙酮酸、CO2、葡萄糖&&& B.丙酮酸、葡萄糖、CO2& C.CO2、丙酮酸、葡萄糖&&& D.葡萄糖、丙酮酸、CO27.下列有关细胞呼吸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是ATP的全部来源& B.稻田定期要排水,否则水稻幼根因缺氧产生乳酸而腐烂& C.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通常用相应的试剂检测有无C02产生& D.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细胞内的生命活动都以ATP作为直接能源8.下列实验中科学家的使用手段或技术显著不同于其他的是&&& (&&& )& A.科学家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的研究& B.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C.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D.卡尔文探明C0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9.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种子库中贮存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10.如图是某生物(2n=4)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图甲正在进行减数第二次& 分裂B.图乙中①和②上相应位点如果出现基因A、a,一定是& 交叉互换产生的C.图乙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分别为2、4、4D.图甲中有两个染色体组,图乙中有一个染色体组11.遗传的基本规律是指&&& (&&& )& A.遗传性状传递的规律&&& B.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规律& C.有性生殖细胞形成时基因的传递规律& D.生物性状表现的一般规律12.人们在野兔中发现了一种使毛色为褐色的基因(T)位于X染色体上。已知没有X染色体的胚& 胎是致死的。如果褐色的雌兔(染色体组成为XO)与正常灰色(t)雄兔交配,预期子代中褐色& 兔所占比例和雌、雄之比分别为&&& (&&& )& A. 3/4与1:1&&& B.2/3与2:1&&& C.l/2与1:2&&& D.1/3与1:113.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个体,Aabb:AAbb=1:2,且该种群中雌雄& 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理& 论上的比例为&&& (&&& )&14.如图是某遗传病的家系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该病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B.7号与8号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6C.11号带有致病基因的概率是3/5D. 12号是患者的概率是015.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一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面①~& ③是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他们在研究的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 )&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 ②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A.①假说一演绎法&&& ②假说一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B.①假说一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类比推理& C.①假说一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假说一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 ②假说一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16.下列有关减数分裂与遗传定律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减数分裂是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B.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C.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四分体中17.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菌产生的可致癌毒素,其生物合成受多个基因控制,也受温度、pH& 等因素影响。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环境因子不影响生物体的表现型& B.不产生黄曲霉毒素菌株的基因型都相同& C.黄曲霉毒素致癌是表现型& D.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是表现型18.下列是人类探索遗传奥秘的几个经典实验,其中表述合理的是&&& (&&& )& A.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摩尔根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B.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 C.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假说& D.许多科学家相继研究,发现了逆转录和RNA复制过程,从而推翻了传统的中心法则19. -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上有z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有m个。用这个噬菌体侵& 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28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过程至少需要64(x-m)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原料、模板和酶等& C.只含31P与含32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63:1& D.若该DNA上的基因发生突变,则其长度一定改变20.肺炎双球菌有许多类型,有荚膜的有毒性,能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无荚膜的无毒性。& 如图是所做的细菌转化实验,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有a、d两组B.通过d、e两组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C.d组产生的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能将该性状遗传给后代&D.d组产生的后代只有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21.已知DNA分子双链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30%,在其中的一条链上胞嘧啶占该链全部碱基的& 25%,则由该链转录成的mRNA中胞嘧啶占全部碱基的&&& (&&& )& A. 15%&&& B.20%&&& C.25%&&& D.无法确定22.人的肝细胞内可由DNA控制合成的物质是&&& (&&& )& ①胰岛素&&& ②mRNA& ③呼吸氧化酶&&& ④氨基酸&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23.近来的科学研究发现,小鼠体内HMGIC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 验鼠与作为对照的小鼠,吃同样多的高脂肪食物,一段时间后,对照组小鼠变得十分肥胖,而具& 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体重仍然保持正常,说明&&& (&&& )& A.基因在DNA上&&& B.基因在染色体上& C.基因具遗传效应&&& D.DNA具遗传效应24.现代生物工程能够实现在已知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后,再人工合成基因;现已知人体生长激素& 共含190个肽键(单链),假设与其对应的mRNA序列中有A和U共313个,则合成的生长激& 素基因中G至少有&&& (&&& )& A.130个&&& B.260个&&& C.313个&&& D.无法确定25.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数为n,则下列有关数目正确的是&&& (&&& )& ①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②碱基之间的氢键总数为(3m-2n)/2& ③一条链中A+T的数量为n& ④G的数量为m-n&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26.用32P标记某生物体细胞内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DNA分子,将该细胞在不含32P的培养基& 上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具有放射性的子细胞个数不可能是&&& (&&& )& A.l&&& B.2&&& C.3&&& D.427.如图是高等生物多聚核糖体合成肽链的过程,有关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图表示翻译的过程,图中核糖体沿mRNA链从左向右移动& B.该多聚核糖体合成的多条肽链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互不相同& C.若该肽链在合成时脱去100个分子的水,则该肽链中至少含有102个氧原子& D.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均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28. 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可以间接表明DNA能控制蛋白质合成& D.在32P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后只有在沉淀物中才能测到放射性同位素32P29.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三者的共同点是&&& (&&& )& A.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B.产生的变异均对生物有利& C.都能产生新的基因& D.均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30.下列几种育种方法,能改变原有基因的分子结构的是&&& (&&& )& A.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31.某动物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所携带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其原& 因一定不是&&& (&&& )& A.发生基因突变&&& B.发生过交叉互换&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发生了自由组合32.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不宜采用的方法是&&& (&&& )& A.诱变育种&&& B.花药离体培养&&& C.基因工程育种&&& D.杂交育种33.如图为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B.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C.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定向的D.上述基因突变可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一定传给子代个体34.小白鼠体细胞内的6号染色体上有P基因和Q基因,它们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 DNA序列如图,起始密码子均为AU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箭头处的碱基突变为T,则对应的反密码子变为UAG& B.基因P和基因Q转录时都以b链为模板合成mRNA& C.若基因P缺失,则该小白鼠发生了基因突变& D.基因P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一定会导致性状改变35.普通栽培稻是由普通野生稻进化而来的,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普通野生稻在进化过程中丧失了部分遗传多样性& B.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变异决定了普通栽培稻的进化方向& C.落粒性突变对普通野生稻有利,对普通栽培稻也有利& D.普通野生稻含有抗病虫基因,是水稻育种的有用资源36.最近研究发现线粒体的进化速率非常快,它的一个基因的进化速率(突变速率)大约是一个核& 基因进化速率的6~17倍。下列哪项解释不能成立&&& (&&& )& A.线粒体DNA增殖时间短,快速增殖为突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B.线粒体DNA无蛋白质保护,容易诱发突变& C.线粒体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命没有影响,没有任何选择压力,突变比较容易保留下来& D.线粒体DNA复制时,可能存在纠错能力低,并缺乏相应的修复机制37.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 B.人体内环境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 C.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共同调节的结果& D.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和胰蛋白酶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38.下列生理过程不能在内环境中发生的是&&& (&&& )& A.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 B.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C.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D.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39.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I、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 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与I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需穿过4层磷脂分子层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D .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40.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2、3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表示细胞内液& C.丙中混悬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 D.丁中O2浓度比甲中高41.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手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B.病人输液时,须使用生理盐水,是因为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同& C.血浆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每个人的生化指标都是恒定不变的& D.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42.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未起到直接作用的是&&& (&&& )& A.肝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和吸入CO2和O2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43.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分析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 A.②渗回⑤和渗入④的量相差不大& 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 C.若③为肝脏细胞,饭后一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 D.⑤的pH能够保持稳定是因为HCO3-含量较多44.某人由于营养不良而身体浮肿,其食疗补救措施是&&& (&&& )& A.多吃蔬菜补充维生素&&& B.多喝糖水或静脉注射葡萄糖& C.多吃富含脂肪的食品&&& D.多摄入豆浆、牛奶、鸡蛋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45.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当人体缺水时,血浆的渗透压会降低,从而产生渴觉& B.肾脏随时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尿素、无机盐等& C.寒冷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甲状腺激素也随之增加& D.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46.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 B.有人到了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是因为人体稳态不&&& 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C.发烧时食欲下降是因为消化酶活性降低造成的& 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47.注射肉毒杆菌除皱是由加拿大皮肤科医师发展的新型除皱技术。肉毒杆菌毒素是从肉毒杆菌& 提取的毒蛋白,是自然界已知的最强的神经毒素。它能阻遏乙酰胆碱释放,麻痹肌肉从而达到& 除皱效果。这种毒素可以影响兴奋传递中的结构是&&& (&&& )& A.突触前膜&&& B.突触间隙&&& C.突触后膜&&& D.受体48.下列有关健康成年人脑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B.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C.温度感受器位于下丘脑& D.下丘脑不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49.下列哪种激素与靶细胞受体的特异性最弱&&& (&&& )&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促性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胰高血糖素50.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 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 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C.该肾上腺素通过血液运输到心脏& D.该实例中反射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二、非选择题(共40分)51.(6分)迁移率(Rf)是用纸层析法分离混合色素中各种成分的重要指标,也可用于各色素的鉴& 定,迁移率一色素移动距离/溶剂移动距离。根据下表数据求出色素3的迁移率(Rf)是&&&&&& &&& ,色素1的名称是____,其迁移率最高的原因是&&&&&&&&&&&&&&&&&&&&&&&&&&&&&&&&&&&&&&&&&& ___&&& _。&&& 叶绿体中色素层析结果(部分数据)&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CO2浓度为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其叶片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下图。回答问题:&(1)图中物质A是&&& (填“C3化合物”或“C5化合物”)。(2)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叶绿体中ATP的含量将&&& 。(3)C02浓度为0.003%时,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CO2浓度为1%时的&&& (填“高”或“低”)。52.(10分)某种昆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型,其体色(A、a)有灰身和黑身两种,眼色(B、b)有红& 眼和白眼两种,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与雄虫不同,雌虫体色的基因型无论为哪& 种,体色均为黑身。下表是两个杂交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仅根据&&&&&&&&&&&&& 组的杂交结果,既可判断控制&&&&&&&&&&&&&&&&&& 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又可判断体色性状的显隐性关系。(2)若甲组两亲本的体色均为黑色,则亲本体色和眼色基因型是:( )&&& ×( )&&&&&&&&& 。&(3)乙组两亲本的表现型分别是:( )&&& ×( )&&&&&&&&&&& (4)若只考虑体色遗传,在乙组产生的子代黑身个体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 。(5)若只考虑眼色的遗传,另有一组两亲本杂交,F1代雌雄个体均有两种眼色。让F1代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则F2代中白眼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53.(8分)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 生明显的分化。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已经形成两个物种,如图所示。&(1)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可知,a、c分别表示&&&&&&&&&&&&&&&&&&&&&&&&& ;b的实质变化是&&&&&&&&&&&&&&&&&&&&&&&&&&&&&&& (2)①~⑥的存在说明了&&&&&&&&&&&&&&&&&&&&&&&&&&&&&&&&&&&&& 。(3)松鼠种群中存在控制毛色的一对等位基因(A-黑色,a-浅色)。原松鼠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50%、30%,环境变化后,峡谷北侧山高林密,生活于其中的松鼠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 (4)该峡谷的河流中某种金鱼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b基因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bb、XbXb、XbY等均为纯合子)。现取一对金鱼杂交,F1金鱼共67只,其中雄金鱼21只,则F1金鱼自由交配所得F2成活个体中,b基因的频率为&&& (分数形式表示)。54,(8分)请结合所学知识及图中的有关信息,回答动物神经调节相关的问题:&(1)如甲图,当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2)甲图中,若在图中所示箭头处给予一个适当的刺激,电表的指针将&&&&&&&&&&&&&& (3)德国科学家Mellor的学生用蛙的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乙图),从神经元的结构来看,坐骨神经中的神经纤维属于神经元的&&& 部分。图中刺激l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3×10-3 s,刺激2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2×10一3 s,刺激点离肌肉中心距离分别为13cm和l0cm。则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是&&&&&&&&&&& 。(4)刺激强度与兴奋有何关系,现有两种假设:假设1:刺激与兴奋是同时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强兴奋也随之增强,超出该范围,兴奋强度不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强。假设2: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值时,神经元才开始兴奋,并且兴奋度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变化。①请在坐标图中画出上述假设1、假设2相对应的实验结果。&②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测得一个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如丙图),分析实验结果你认为上述两种假设中符合事实的是&&&&&&&&&&&&&&& 。(5)为了研究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取新鲜的神经一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装置图(C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在图中A、B、C、D四点分别给以适宜的刺激,无法得出正确结论的刺激点是&&&&&&&&&& &55.(8分)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亲和胎儿的巨大危害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其预防、诊断及治疗已& 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请分析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是由肝脏合成并分泌的一种糖蛋白,能特异性结合并转& 运性激素。& 材料二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含量正常而靶器官对其敏感性低于正常的一种状态,这是妊& 娠期一种正常的生理性抵抗。此现象随孕周增加而加重,为代偿下降的胰岛素敏感性,其分泌& 量也相应增加(用“一”表示)。尽管所有孕妇在妊娠期都有上述调节过程,但少数人却发生胰& 岛B细胞分泌功能衰竭而使血糖升高,导致妊娠期糖尿病发生。&(1)细胞中合成性激素的细胞器是&&&&&&&&&&&&&&&&&&&&&&&&&&&& ;参与肝细胞合成SHBG过程的RNA有&&&&&&&&&&&&&&&&&&&&&&& 。(2)器官甲是&&&&&&&&&&&&&& ;“器官甲一胰腺一血糖”过程的调节方式为&&&&&&&&&&&&&&&&&&&&&& .&(3)雌激素水平升高使胰岛素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表现为组织细胞吸收利用葡萄糖的量&&&&&&&&&&&& (填“增加”或“减少”),对肝脏中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抑制&&&&&&&& & (填“增强”或“减弱”)。(4)SHBG的分泌过程中,雌激素与胰岛素表现为____&&& 作用。(5)正常的生理性胰岛素抵抗有利于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利用&&& 。 文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没有相关试题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没有了
? ? ? ? ? ? ? ? ? ?物理卷·2016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2015.10)_百度文库
物理卷·2016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2015.10)
2015学年第一学期十校联合体
高三物理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
1.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在正交的匀强电场、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平面在竖直平面内,电场方向竖直向下,磁场方向垂直圆周所在平面向里,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A.小球带正电
B.小球带负电
C.小球不带电
D.小球带正负电都可以
2.黑板擦(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0.1 kg,它与黑板之间的动摩擦因
数为0.6。一同学用力将黑板擦在黑板表面缓慢竖直向上擦黑板,他所能擦到的最大高度为
2.25m,当擦到最高位置时意外让小黑板擦沿黑板面竖直向下滑落(不计空气阻力),则黑板擦砸到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
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E为电源,其内阻为r,L为小灯泡(其灯丝电阻可视为不变),R1.R2为定值电阻,R3为光敏电阻,其阻值大小随所受照射光强度的增大而减小,
V为理想电压表。若将照射R3的光的强度减弱,则(
A.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B.小灯泡消耗的功率变大
C.通过R2的电流变小
D.电源内阻的功率变小
4.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径为R的3/4圆弧轨道,半径OA
水平.OB竖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自A的正上方P点由静止开始自由
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小球沿轨道到达最高点B时恰好对轨道没有压力。
已知PA=2.5R,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从P到B的运动过程中(
A.重力做功2.5mgR
B.动能增加mgR
C.克服摩擦力做功mgR
D.机械能减少1.5mgR
5.如图所示,质子、氘核和α粒子都沿平行板电容器两板中线OO’方向
垂直于电场线射入板间的匀强电场,射出后都打在同一个与OO’垂
直的荧光屏上,使荧光屏上出现亮点.若它们是由同一个电场从静止
加速后射入此偏转电场的,在荧光屏上将出现亮点的个数,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B.1个 C.2个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6.如图所示,用长度相等的轻绳依次连接5000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轻绳的左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右端施加一水平力使全部小球静止。若连接天花板的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贡献者:aaa7105888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厦门市高中毕业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