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珠多少颗有讲究的颗数有什麽讲究

> 日志详细
佛珠的数目在经典当中的差异很大,共有九种之多。其实,佛珠有不同的颗数,是因为具有着不同的含义,下面就根据普遍流传的说法,将其不同的含义略述如后: (一)一百零八颗 是最为常见的数目,是为了表示求证百八三昧,而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从而使身心能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百八烦恼的内容,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总的来说,六根各有苦、乐、舍三受,合为十八种;又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合为十八种,计三十六种,再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
| 浏览(133)
佛珠的数目在经典当中的差异很大,共有九种之多。其实,佛珠有不同的颗数,是因为具有着不同的含义,下面就根据普遍流传的说法,将其不同的含义略述如后:
(一)一百零八颗
是最为常见的数目,是为了表示求证百八三昧,而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从而使身心能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百八烦恼的内容,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总的来说,六根各有苦、乐、舍三受,合为十八种;又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合为十八种,计三十六种,再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如经中所言:
诸菩萨问:云何百八?佛言:有所念不自知心生心灭中,有阴有集,不知为痴,转入意地亦如是,识亦如是,是为意三;见好色中色恶色,不自知著不自知灭,有阴有集,乃至触亦如是;彼经但列六根各六,虽无三世之语,而结云百八,故知是约刹那而为三世也。&&三世三个三十六故,故有百八。
(二)一千零八十颗
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 &十界&表示整个迷与悟的世界,可分为十个种类:(1)地狱界,(2)饿鬼界,(3)畜生界,(4)修罗界,(5)人间界,(6)天上界,(7)声闻界,(8)缘觉界,(9)菩萨界,(10)佛界。
(三)五十四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中的五十四个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阶位,再加上四善根位。分述如下:
(l)信心, (2)念心,
(3)精进心, (4)慧心,
(5)定心, (6)不退心,
(7)护法心, (8)回向心,
(9)戒心, (10)愿心。
(l)初发心住, (2)治地住,
(3)修行住, (4)生贵住,
(5)具足方便住, (6)正心住,
(7)不退住, (8)童真住,
(9)王子住, (10)灌顶住。
(1)欢喜行, (2)饶益行,
(3)无恙恨行,(4)无尽行,
(5)离痴乱行,(6)善现行,
(7)无著行, (8)尊重行,
(9)善法行, (10)真实行。
(1)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2)不坏回向, (3)等一切佛回向,
(4)至一切处回向,(5)无尽功德藏回向,
(6)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7)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8)如相回向, (9)无缚无著解脱回向,
(10)法界无量回向。
(l)欢喜地, (2)离垢地,
(3)发光地, (4)焰慧地,
(5)难胜地, (6)现前地,
(7)远行地, (8)不动地,
(9)善慧地,(10)法云地。
指见道以前,现四谛及修行十六行相以达到无漏圣位的四种修行阶位,包括:
(l)暖位 (2)顶位 (3)忍位 (4)世第一位。
(四)四十二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阶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和妙觉。已见上文,兹不赘述。
等觉:又作等正觉,即指在内容上与佛相等,而实际修行上比佛略逊一筹者。如欲详细了解,请参阅(姚秦)鸠摩罗什泽《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受持品》。
妙觉:指觉行圆满之究竟佛果,系由等觉位更断一品之无明,而得此位。
(五)三十六颗
无确切的含义,通常皆认为是为了便于携带,遂三分一百零八颗成三十六颗。其中蕴含有以小见大的义理,故与一百零八颗相同。
(六)二十七颗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果的二十七贤位,即前四向三果的 &十八有学&与第四阿罗汉果的&九无学&。
十八有学指:(1)随信行者,(2)随法行者,(3)信解者,(4)见至者,(5)身证者,(6)家家者,(7)一间者,(8)预流向者,(9)预流果者,(l0)一来向者,(l1)一来果者,(12)不还向者,(l3)不还果者,(14)中般者,(15)生般者,(16)有行般者,(17)无行般者,(18)上流般者。
九无学指:(l)退法,(2)思法,(3)护法,(4)安住法,(5)堪达法,(6)不动法,(7)不退法,(8)慧解脱,(9)俱解脱。
(七)二十一颗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二十一个位次, &十地&&五十四颗&一段,&十波罗蜜&见&佛子珠&一段的介绍,兹不赘述。而 &佛果&指达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
(八)十八颗
俗称&十八子&,此中所谓 &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六根:(1)眼界、(2)耳界、(3)鼻界、(4)舌界、(5)身界、(6)意界、 六尘:(l)色尘、(2)声尘(3)香尘、(4)味尘、(5)触尘(6)法尘、六识:l)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6)意识。
复制该日志地址
精彩合作内容
美女时钟每日上千款产品免费试用更新,赶早不赶晚,抢到就是赚到!每日十点上新哦!
搜道登录用户
好友及好友的好友
推荐文章到搜道
请选择分类你佩戴的佛珠颗粒数及其含义是什么? -- 茶百科 -- 传送门
你佩戴的佛珠颗粒数及其含义是什么?
信物,是等待的精灵只凭这一份亘古的等待,足亦。我为寻你,一路走来,一走就是亿万年,六世活佛仓央嘉措写就“这一世”时,或许已经踏上了轮回与等待的路途永无止息的等待不为参悟,只为寻你一丝气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一、佛珠的主要作用和种类 佛珠的作用主要有两种:一是念佛工具。为修行佛道,念佛时以佛珠颗数为计数,通常用于念诵经文、咒语。法语和和佛与菩萨的胜号。它是一种随身法器,信佛的人认为,佛珠即可利己又可护人。二是常人佩带。常人为集中思念,消除烦恼,祈求平静而佩戴佛珠。佛珠的种类,通常分三种:一是持珠——以手持捻掐的佛珠;二是戴珠——带在手腕或臂上的佛珠;三是挂珠——挂在颈上的佛珠。二、佛珠的颗数与基本结构 每串佛珠都由一定颗粒的珠子串成,其特定的数目都有源由,被赋予一定含义,无规则.无定数的不被视为佛珠。佛珠的颗粒及其含义,现简述如下: 1080颗,代表十界各有108种烦恼,合成1080种烦恼。 108颗,表示求正百八三昧,而断除108种烦恼。 54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54个阶位。 42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42个阶位。 36颗,为108的3分之1,其含义以小见大。 27颗,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的27贤位。 21颗,表示十地.十波罗密.佛果等21位。 18颗,表示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 14颗,表示观音菩萨的14种无谓。 佛珠的颗数和含义都出自《金刚顶瑜伽念珠经》,《木患子经》、《陀罗尼集经》、数珠功德经》和《文殊仪轨经》等佛经上。佛珠最常见的是108颗和18颗两种。一般情况下108颗为挂珠,18颗为持珠。 念珠种类大致分成手珠、持珠及挂珠三大类。念珠也称作佛珠、诵珠、咒珠、数珠等。这里提及的手珠一般是戴在手腕上,亦可随时拿在手上掐捻念佛。念珠的颗数除了常见经书所戴的颗数外,亦有视乎手腕粗细及珠子的大小而定。 佛珠从1颗至108颗都可以,每个数字都代表一个含义。 根据藏经的记载,最上品的佛珠是1080粒,这种佛珠因为太长,只供极少数大德高僧和潜修者使用,或供名僧在大法会中作为装饰,此外极少人使用。上品的佛珠为108粒(密宗行者为110粒),中品为54粒,其余有42粒、21粒、14粒及净土宗的36粒、禅宗的18粒等。 佛珠的粒数各有其义:1080粒,是包括了十法界的各108个数;108粒,是表示单纯的108种烦恼,或108尊佛的功德,或108种无量三昧等等;54粒的,是表示修身的境界;42粒的,表示住、行、向、地等菩萨乘之阶位;27粒的,表示声闻之27圣贤;21粒的,是佛教中 代表本有的十地与修身之十地及佛果;14粒的,表示仁王经所说十四忍(三贤、十圣加正觉)。其余36、18等粒数的佛珠,有的是为了携带方便,分108数的三分之一或六分之一而已,有的则是外道所表之三十六天罡或十八种神通变化,别无他义。 按天台宗理论,十界无不性具善恶,故一千零八十数目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十界”表示整个迷与悟的世界,即:地狱界、饿鬼界、畜生界、修罗界、人间界、天上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佛界。1080颗 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十界”表示整个迷与悟的世界,可分为十个种类:1地狱界,2饿鬼界,3畜生界,4修罗界,5人间界,6天上界,7声闻界,8缘觉界,9菩萨界,10佛界。108颗 是最为常见的数目,是为了表示求证百八三昧,而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从而使身心能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百八烦恼的内容,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总的来说,六根各有苦、乐、舍三受,合为十八种;又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合为十八种,计三十六种,再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如经中所言: 诸菩萨问:云何百八?佛言:有所念不自知心生心灭中,有阴有集,不知为痴,转入意地亦如是,识亦如是,是为意三;见好色中色恶色,不自知著不自知灭,有阴有集,乃至触亦如是;彼经但列六根各六,虽无三世之语,而结云百八,故知是约刹那而为三世也。……三世三个三十六故,故有百八。54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中的五十四个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五十阶位,再加上四善根位。分述如下: 十信: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护法心、迴向心、戒心、舍心、愿心。 十住:初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 十行:欢喜行、饶益行、无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 十向: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迴向、不坏迴向、等一切佛迴向、至一切处迴向、无尽功德藏迴向、随顺平等善根迴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迴向、如相迴向、无缚无著解脱迴向、法界无量迴向。 十地: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 四善根:指见道前,观四谛及修行十六行相以达到无漏圣位的四种修行阶位,包括: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法位。42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阶位,即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觉和妙觉。 等觉:又作等正觉,即指在内容上与佛相等,而实际修行上比佛略逊一筹者。 妙觉:指觉行圆满之究竟佛果,是由等觉位更断一品之无明,而得此位。36颗 无确切的含义,通常皆认为是为了便于携带,遂三分一百零八颗成三十六颗,其中蕴含有以小见大的义理,故与一百零八颗相同。27颗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的二十七贤圣位,即前四向三果的“十八有学”与第四阿罗汉果的“九无学”。 十八有学:随信行、随法行、信解、见至、身证、家家、一间(一种)、预流向、预流果、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中般涅槃、生般涅槃、有行般涅槃、无行般涅槃、上流色究竟。 九无学:退相、守相、死相、住相、可进相、不坏相、不退相、慧解脱相、俱解脱相。21颗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十地”见“五十四颗”一段,“十波罗蜜”见“弟子珠”一段的介绍,兹不赘述。而“佛果”指达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18颗 俗称“十八子”,此中所谓“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 六根: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 六尘: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 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16颗 16颗有十六心的意思,十六心是指小乘俱舍宗所说的观察领悟乐儿四谛十六行相之后,如果由此达到了一定境界所得到的十六种智慧,就叫做十六心。其中四谛是指苦、集、灭、道,为佛教最基本的教义。十六行相就是对四谛各自产生的四个方面的理解与观念,总共十六种,固称16相。其中佛家通过这十六种智慧,提醒人好好修行消除烦恼以得到自在解脱。14颗 表示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 十四无畏:1、使众生返照自性,获得解脱;2、使众生旋转知见,苟遇火难,火不能烧;3、使众生旋转观听,虽遇大水所漂,水不能溺;4、使众生入于罗刹鬼国,鬼自灭恶;5、使众生六根消复,临当被害,刀段段折坏;6、菩萨明照十方,使众生不受药叉、诸幽冥所害;7、使众生不受虚妄声尘系缚;8、使众生行于险路如行坦途,遇贼不受劫;9、使性多婬者,不生色念;10、使怀忿记恨之人不生瞋恚;11、使一切昏钝无善心之人远离痴闇;12、使无子众生,欲求男者,令得生男;13、使无子众生,欲求女者,即得生女;14、使众生持观音名号者,所得福德与恒河沙数无异。三、从结构上来说,佛珠可分为两种: 1.单组佛珠:一串念珠由一颗母珠和其他不同规定数目的子珠组合而成。 2.复组佛珠:一串念珠,除了母珠和子珠以外,还有隔珠(又称为“数取”),弟子珠(又称为“记子”),记子留,甚至一些饰物组成。 在复组佛珠中,母珠通常只有一颗,但亦有两颗的。108颗和54颗的佛珠,每27颗子珠用一隔珠;27颗的念珠,则每9颗子珠用一隔珠。弟子珠体积较小,一般有10颗或20颗,系在母珠的另一端,以10颗为一小串,表示“十波罗密”。为了美观和方便,弟子珠的颗数也可随意,不做强求。记子留是每串弟子珠之末端所附的珠,珠体通常比弟子珠为大,形态、颜色可以不同。饰物多采用佩环、绳结、流苏、珠宝等。————————————温馨提示○茶百科:茶类第一自媒体。专业茶知识分享平台。你的私人选茶顾问。○中华茶人圈:汇聚中华各行业爱茶人!关注茶百科私人微信号 chabaike 加入茶人圈○订阅茶百科公众号:茶百科 或 jiaoliucha让我们一起爱茶,爱上一种健康生活方式!
微信扫一扫获得更多内容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茶百科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关于 茶百科
学茶、喝茶、交流茶、结识茶友!
广告 也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
茶百科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佛教用香以沉香为首 佛珠种类和颗数有讲究|等觉|唐密_凤凰佛教
佛教用香以沉香为首 佛珠种类和颗数有讲究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莞香线香。
沉香佛珠。
沉香在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佛教、道教等宗教中,均被视为宝贵之物而倍加珍惜和使用。佛教有人认为,沉香树有多高,根就有多深,种植时不需喷洒农药,其有驱虫但不会
莞香线香。
沉香佛珠。
沉香在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佛教、道教等宗教中,均被视为宝贵之物而倍加珍惜和使用。佛教有人认为,沉香树有多高,根就有多深,种植时不需喷洒农药,其有驱虫但不会杀虫的特性,是最慈悲的树种。本文主要讲述沉香与佛教文化的关系。 1 沉香的形成与佛教传说 沉香与佛教文化的关系应该从沉香的形成说起。沉香树在闪电、大风、虫害侵袭之下,肌体留下了斑驳的伤口,自行分泌出异常稠厚的&体液&&树脂,缓缓堆积于伤口上。树身病变和腐烂的部位,也会有树脂自然分泌和沉积。 沉香树开始分泌树脂后,原本宽松的材质自此开始变硬,成长阶段吸引真菌寄生于心材,树心颜色产生变化,硬度密度也逐级增加,此时输送养分的组织受到阻断而让生长顿止,树干因无法支撑重量而倒伏,自然分解成各种不同形状,更因树种、菌种及其他因素影响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气味。 大自然是无与伦比的造物主。跨越海洋和陆地的樊篱,融合了植物、动物、微生物的菁华,在沧海桑田的岁月长河中,这些努力变成了一块块坚硬的凝聚物,状若朽木,每一块木都不相同,却散发出沉沉美妙的异香。 可能是最早生活在森林边缘的土著人闻到异香,并在日常生活中偶然地发现了它的功用,植物的&伤结&遂成为&沉檀龙麝&四种最尊贵的香料之一的沉香。千百年来,循着香气,人们冒险进入森林,搜寻和买卖沉香。 把玩沉香的人说:&它的香味让我上瘾。每次闻到,心就会变得洁净。这种香味永远存在,永远不会减弱、变味,它给我们一种极度的真实感和安全感。&物体中最纯净的是钻石,味觉中最纯净的就是沉香,它代表了所有香味集中在一起的&密度&和&蜜度&。 从先秦时期,香的主要功就用于原始祭祀,用于表达人们对天地的敬仰。烧香行为由国家掌握,由祭司执行。&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肇禋,迄用有成,维周之祯。&禋就是烟,是说周文王受命而祭天,熏香而出其烟。人们用一缕香烟,希望能通达灵意。 到了隋唐时期,佛教文化和香炉文化的鼎盛也加速了沉香文化的发展。沉香由于其结香形式的特殊性&形成于自然巧合之下,与佛教机缘造化之说相似,再加上沉香香气清雅、燃烧时烟气青白,直上云霄,使沉香在许多宗教中被认为是可与上苍沟通之圣物。 2 佛教用香以沉香为首 据介绍,沉香林是能够使人修行增长的环境,林相优美,极适合游憩、灵修之景观,对其他树种不产生排挤,祥和洁净的环境,使人心欢喜,心明性悟。 佛教界对于沉香末、片,一般用于参禅静坐或诵经法会熏坛、洒净、燃烧,较高级者则使用于饮香,或制作成佛珠佩挂于身上、手腕,于念经时拨动佛珠。沉香受体温加热,同时散发香气以定神。 沉香、沉香木或正檀香制成的香在供佛中被视为上品。《法华传记》卷十《十种供养记九》中,鸠摩罗什曾说,若要供养《法华经》,须依经说,略备十种供具,一花、二香、三璎珞、四抹香、五涂香、六烧香、七幡盖、八衣服、九伎乐、十合掌也。其中香就占四种,可见香在诸供养中之重要,而上好妙香之供养尤为重要。 据有关专家介绍,唐密之中,《苏悉地羯罗经》卷上《分别烧香品》载,修佛部法应燃烧沉水香,金刚部应燃烧白檀香,莲华部应燃烧郁金香。其经卷下《备物品》中载成就诸真言须备办五种香,即沉水香、白檀香、紫檀香、娑罗香、天木香。 佛教中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应对的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中,鼻根所应对的是香尘。《楞严经》中谈到诸根圆通法门,其中香严童子就是因闻沉水香而发明无漏,证得罗汉果位。&香严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我观此气,非本非空,非湮非火,去无所着,来无所从,由是意消,发明无漏。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我从香严,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 &奇楠&是沉香中的上品,据说,沉香木若有空洞,会招引虫子寄居其中,这种虫食石蜜,树木受蜜气而结成香块。有行家曾描述它的独特性状:&奇楠是从沉香中找出来的,有可能死后留下奇楠,也有可能在整块沉香中采到部分奇楠。沉香质地坚硬,奇楠质软。上好的奇楠泌出的油脂用指甲可轻易刮起或刻痕,好的奇楠削薄片入口,可感觉芳香中有辛麻,嚼之若带黏牙视为上品,刮其屑能捻捏成丸亦属上品。& 有人望文生义,误以为&奇楠&是楠木所结香块,事实上,&奇楠&是梵文音译,意为寺庙,也有翻译成&伽罗&,和《洛阳伽蓝记》里的&伽蓝&也应同义,想来是因这种顶级沉香为寺庙尊贵供养物而得名。 3 佛珠的种类和颗数有讲究 佛珠经常被佛教人士使用和佩戴,这里我们特别对沉香佛珠加以介绍。 佛珠是佛教徒用以念诵记数的随身法具,它本称&念珠&,起源于持念佛法僧三宝之名,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通常可分为持珠、佩珠、挂珠三种类型。 据介绍,每串佛珠由一个主珠、若干其他的珠子和穿绳三部分组成。主珠代表着佛,穿绳代表着法,若干其他的珠子代表着僧,佛、法、僧三宝都可以包含在一串佛珠之中。佛珠的种类很多,若就其使用方面来讲,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 持珠 持珠多用来记录念诵佛号或咒语的数目。在经典中说:&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诵念诸陀罗尼及佛名者,为欲自利及护他人&&若欲愿生诸佛净土者,应当依法受持此珠。&这就说明,持用佛珠就是藉以约束身心、帮助修行、消除妄念,待日久功深,便能增加智慧,利己护人。 佩珠 配珠俗称手串,以十八颗子珠者最为普遍,多以名贵材质或颜色亮丽者为之。时下许多并非佛教信徒的男女,皆以佩带佛珠为荣,使佛珠成为一种时尚饰品了。 挂珠 挂珠多采用水晶、玛瑙、翡翠、珊瑚、密蜡、绿松石等珍贵材料制成,子珠的色泽必须匀净,要求选用彼此间色彩变化不大、温润细腻、光洁晶莹的好材料制作。同时,子珠的直径亦要求在一厘米左右,不可有大的误差。在联缀时,每二十七颗子珠间嵌入一颗隔珠,在母珠的下方还会配有一种编织精美的&中国结&与美玉、翡翠等挂件组合而成的&佛头穗&。在重要的法会上或大和尚礼佛拈香的时候,这种&佛头穗&能够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从而保证在整个佛事活动中仪态庄重。一般来讲,挂珠的佩戴要考虑一定的季节性,如夏季应选用那些水晶、玛瑙、翡翠、珊瑚等宝石类,能够使人有凉爽贴身的感觉;在冬季里就应选用琥珀、密蜡或果实一类的挂珠为好。一串标准的佛珠应该包括母珠、子珠、隔珠(又称作&数取&)、弟子珠(又称作&记子&)、记子留和一些饰物组成。 母珠俗称&三通&或&佛头&,通常只有一颗,但亦有两颗的,用以将不同数目的子珠归结于一处,同时还可以起到连接弟子珠、记子留和一些饰物的作用。旧时的母珠,多会在内部绘有佛像,采用凸透镜的原理,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里面的佛像,更加使人感受到佛珠作为一种法具的庄严。 隔珠,又称作&间隔珠&或&数取&,多用来将子珠平均分隔开。一般来讲,隔珠均要比子珠稍大一些,数量可采用一颗至三颗不等。如一百零八颗的佛珠和五十四颗的佛珠,就需要每二十七颗子珠用一隔珠;二十七颗、十八颗的佛珠,则每九颗子珠用一隔珠。 弟子珠的体积比子珠要小一些,一般以十颗或二十颗居多,多串在母珠的另一端,以十颗为一小串,如同算盘一样,采用十进位,用来计算掐捻过的数目。&十&这个数目代表了佛教的&十波罗蜜&,即:施、戒、忍、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 记子留是指每串弟子珠的末端所附的比弟子珠稍大一些的珠粒或者饰物,也可以用线绳结成&中国结&来替代,目的是为了防止弟子珠的滑落。 据介绍,每串佛珠都由一定数目的子珠串缀而成,子珠数目随所据经典不同,表征不同的含义,比如: 按天台宗理论,十界无不性具善恶,佛珠一千零八十颗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十界&表示整个迷与悟的世界,即:1、地狱界,2、饿鬼界,3、畜生界,4、修罗界,5、人间界,6、天上界,7、声闻界,8、缘觉界,9、菩萨界,10、佛界。 四十二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阶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和妙觉。等觉又作等正觉,即指在内容上与佛相等,而实际修行上比佛略逊一筹者。 而三十六颗无确切的含义,通常皆认为是为了便于携带,遂三分一百零八颗成三十六颗,其中蕴含有以小见大的义理,故与一百零八颗相同。 二十一颗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十地&见&五十四颗&一段,&十波罗蜜&见&弟子珠&一段的介绍,兹不赘述。而&佛果&指达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 十八颗俗称&十八子&,此中所谓&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六根:1、眼界,2、耳界,3、鼻界,4、舌界,5、身界,6、意界;六尘:1、色尘,2、声尘,3、香尘,4、味尘,5、触尘,6、法尘;六识:1、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6、意识。 人物专访 广东省沉香协会常务副会长陈鳌: 规范行业发展 沉香人任重道远 笔者:目前沉香行业散乱,未来在行业规范方面应作哪些努力? 陈鳌:目前沉香市场的确非常散乱,存在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乱象;现在,在沉香界的有识之士引领下,在国内也成立了若干个省级、市级沉香协会,行业协会的成立也是规范行业市场的基石: 1.可以通过行业协会宣传沉香知识,让民众了解鉴别真、假沉香。 2.通过行业协会的宣传,了解香文化的发展、历史,培养鉴香师、香艺师。 3.广大香友都懂香、识香了,规范市场,订立行业,品质标准的时机也成熟了。 4.在2013年,由广东省沉香协会与寮步镇政府联合举办的2013中国(东莞)国际沉香文化艺术博览会上,首次做到了杜绝假香销售,我个人认为这种做法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笔者:您从事沉香行业多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陈鳌:从事沉香行业这么多年,我对以前某些沉香从业者鱼目混珠的行为感到非常痛心!对目前的沉香行业踏上规范、良性的发展的道路感到无比的欣喜!这就是我们目前最大的感受。 笔者:沉香行业未来的突破点在哪? 陈鳌:在沉香行业规范化发展的道路上,我觉得未来的突破点在于:随着广大的香友懂香、识香、怜香、爱香的发展,带动沉香健康食品的潮流,例如沉香烟、沉香酒、沉香茶等。 笔者:沉香文化的传承和普及,现在存在什么问题? 陈鳌:目前存在最大的问题是:由于之前沉香市场的乱状,假货众多,令到广大香友和广大爱香而来的识香人士曾蒙受金钱和精神损失,以至对当时行业的发展失去信心;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重建广大香友的信心有赖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才能健康地传承和发展、普及香文化。这个方面未来广东省沉香协会将会承担更多的工作。 笔者:年轻人加入这个行业,能否给一些引导和建议? 陈鳌:对于现在年轻人加入这个行业,我的建议是:首先,要有弘扬香文化的爱好和决心,因为香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雅学,博大精深;其次,要通过行业协会有识之士引领入门,学习香道;最后,要提高个人的自身修养,因为香学是一门雅文化。 笔者:如何进一步抱团发展? 陈鳌:我认为广东省沉香协会的抱团发展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以下再提几点建议:第一,加强团队的团结性向心力,更有利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第二,要发挥团队精神,进一步更广泛地向爱香朋友推广培训普及香道知识。第三,进一步争取政府的支持,以协会名义推动沉香鉴别权威机构的成立,为沉香行业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
[责任编辑:于发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珠颗数有讲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