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宿宾都有什么它表示的意与什么有关善意的谎言的资料

醉啖颗,手怀遗核大如杯。   其二(元末明初·杨维桢)  押阳韵床,对博宛在橘。态盈袜,閒赌萧家皇。   其四(元末明初·杨维桢)  押盐韵殿上玉,羿来为可嫌。剑翁露,落妖蟾。   其六(元末明初·杨维桢)  押支韵舟高垂,会。久入衙城洞,莫遣知。   其七(元末明初·杨维桢)  押豪韵轻骨毛,能千遭。挟至两浮岛,卧看戏。   其八(元末明初·杨维桢)  押阳韵书随亡,尚作荒。问渠纪,但指绿睛双。   其十(元末明初·杨维桢)  押尤韵已及秋,游遍第。今几世,头。   其一(元末明初·杨维桢)  押灰韵裁,琯中吹得来。嬴家女,底用箫郎筑。   其一十三(元末明初·杨维桢)  押东韵卖药公,曾约东。空留舄,宫。   其一十六(元末明初·杨维桢)  押先韵笑我去,汝但求金与。不知鹤,问此识墓阡。
(1).漫游仙界。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品诗》:“混俗同鱼服,游仙学紫绡。” 清
《次清风店咏黄芽菜》:“住寺莫教流败叶,游仙应学煮甜霜。” 清
《木兰花慢》词:“无奈游仙觉后,碧云垂到而今。”(2).指 晋
郭璞 所作《游仙诗》。 南朝
钟嵘 《诗品》卷中:“《翰林》以为诗首,但《游仙》之作,词多慷慨,乖远玄宗。” 章炳麟 《辨诗》:“ 汉 《郊祀歌》有《日出入》一章,其声熙熙,悲而不伤,词若《游仙》,乃足以作将帅之气,虽《云门》《大卷》弗过也。”(3).泛指游仙诗。 唐
《群官寻杨隐居诗序》:“《游仙》可致,无劳 郭璞 之言;《招隐》成文,敢嗣 刘安 之作。”古人谓游心仙境,脱离尘俗。 南朝
《七召·神仙》:“洗精服食,慕道游仙。” 唐
诗:“万乘游仙宗有道,三车引路本无尘。” 宋 沉遘 :“萧洒城南尺五天,尽凉高枕梦游仙。” 清
《同人柏台茅屋成》诗:“游仙未必此中閒,百念难删竟自删。”(1).贤德的国君。:“抑人之有元君,将禀命焉。” 韦昭 注:“元,善也。”一说,犹元首。见 杨树达 《积微居读书记·读国语小识·晋语七》。(2).道教语。女子成仙者之美称。 唐
诗之四九:“紫诏随鸾下玉京,元君相命会三清。”卷九七:“ 南极王夫人 , 王母 第四女也,名 林 ,字 容真 ,一号 南极紫元夫人 ,或号 南极元君 。”如: 金母元君 ( 西王母 ); 碧霞元君 ( 后土夫人 )。(3).祖先。 汉
:“请就元君之庙而死焉。”亦作“ 素花 ”。白色的花。:“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 南朝 梁简文帝 :“素华遍可憙,的的半临池。” 唐
:“素华春漠漠,丹实夏煌煌。” 明
《送明教往上海》诗:“繁林积素花,群山映檐瓦。”白色的光华。 清
《十五夜对月有怀淮上旧游》诗:“素华先夕净云霾,忽到尊前分外佳。”(1).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古代以此五者为正色。:“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 孙星衍 疏:“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玄出于黑,故六者有黄无玄为五也。”(2).泛指各种颜色。:“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三国
诗:“上天垂光采,五色一何鲜。” 唐
:“檐楹暂明灭,五色光属联。”《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有人说你有个眼睛可以辨五色,耳朵可以辨五声。”(3).神色。参见“ 五色无主 ”。(4).中医指五脏反映在面部的五种气色。据以诊断疾病。:“﹝ 公乘阳庆 ﹞更悉以禁方予之( 仓公 ),传 黄帝 、 扁鹊 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死生,决嫌疑,定可治。” 张守节 正义引《八十一难》:“五藏有色,皆见于面,亦当与寸口尺内相应也。”《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察色》“欲识小儿百病原,先从面部色详观,五部五色应五脏,诚中形外理昭然。”注:“五色者:青为肝色,赤为心色,黄为脾色,白为肺色,黑为肾色也。”神色不定。形容仓皇失措。《吕氏春秋·知分》:“ 禹 南省,方济乎 江 ,黄龙负舟,舟中之人,五色无主。” 汉
:“ 叶公 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1).神话中的仙桃。据引:“沧海之中,有 度朔之山 ,上有大桃木,其蟠屈三千里。”又据卷三引《汉武内传》载:七月七日, 西王母 降,以仙桃四颗与帝。帝食辄收其核, 王母 问帝,帝曰:“欲种之。” 王母 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中夏地薄,种之不生。”帝乃止。 宋
词:“蟠桃未熟,千岁容与且人间。” 清
诗:“诸侯香草方毡幕, 西母 蟠桃又绮筵。”(2).桃的一种。果形扁圆,味甘美,汁不多。 宋
词:“欲助我公寿骨,蟠桃等见开花。”(3).传说中的山名。 唐
:“披山穷木禾,驾海逾 蟠桃 。”参见“ 蟠木 ”。(4).见“ 蟠桃胜会 ”。(1).指盘曲而难以为器的树木。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蟠木根柢,轮囷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何则?以左右先为之容也。” 唐
:“蟠木为我身,始得全天年。” 宋
《谢除尚书右仆射表》:“顾臣何者,被遇若兹。蟠木轮囷,无左右先容之助;循墙伛偻,怀颠危非据之惭。”(2).传说中的山名。一说,即 扶桑 。:“﹝ 颛顼 ﹞乘龙而至四海,北至于 幽陵 ,南至于 交趾 ,西济于 流沙 ,东至于 蟠木 。” 孔广森 补注:“曰: 东海 中有山焉,名曰 度索 ,上有大桃树,屈蟠三千里, 裴骃 谓 蟠木 即此也。” 北周
:“ 阴陵 朝北附, 蟠木 引东臣。” 章炳麟 《封建考》:“昔在 颛顼 ,地东至 蟠木 ,南至 交趾 。 蟠木 者,一曰 榑木 ,则 扶桑 也。”参阅 清
钱大昕 、 清
俞樾 。神话中 西王母 在 瑶池 设的品尝仙桃的宴会。其雏形见《汉武内传》。《西游记》第五回:“一朝, 王母娘娘 设宴,大开宝阁, 瑶池 中做‘蟠桃胜会’。” 胡适 《〈西游记〉考证》七:“天上的贵族要开蟠桃胜会,他们依着‘上会的旧规’,自然不请这位前任弼马温。”亦作“ 蟠桃嘉会 ”。《西游记》第五回:“ 大仙 道:‘蒙 王母 见招,去赴蟠桃嘉会。’”亦省作“ 蟠桃会 ”、“ 蟠桃 ”。 明
《霞笺记·霞笺重会》:“夫妻本是前生定,曾向蟠桃会里来。”:“古来饮酒有仙方,蟠桃会上孰为王。”:“八仙过海来庆寿, 王母娘娘 赴蟠桃。”参见“ 蟠桃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刑炳 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 南朝
刘协 :“三百之蔽,义归无邪。” 清
《〈敦拙堂诗集〉序》:“文士得三百之义者,莫如 杜子美 。”参见“ 三百篇 ”。相传三千余篇,经 孔子 删订存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有目无诗,实有诗三百零五篇,举其成数称三百篇。后即以“三百篇”为代称。:“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唐
诗:“周三百篇,雅丽理训诰。” 宋 孙光宪 卷二:“所谓言近意远,合三百篇之旨也。” 清
卷十一:“予谓三百篇正不必作经读。只以读古诗乐府之法读之,真足陶冶性灵,益人风趣不少。” 姚华 《论文后编》:“三百篇,诗之古者也,风土人情,政事所详,犹地志然。”年轻女子。:“ 孝武 世, 青州 人发古冢,铭云‘ 青州 世子, 东海 女郎’。”:“同行十二年,不知 木兰 是女郎。”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七夕》:“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 清
:“右一女郎,才及笄耳。” 茅盾 《大鼻子的故事》:“那学生和那女郎到底放弃了一面旗子。”(1).相并;成双。《公羊传·宣公五年》:“‘冬, 齐
高固 及子 叔姬 来。’何言乎 高固 之来?言 叔姬 之来,而不言 高固 之来,则不可。 子公羊子 曰:其诸为其双双而俱至者与?” 何休 注:“言其双行匹至,似于鸟兽。” 唐
诗:“稍映妆台临绮窗,遥知不语泪双双。”第十回:“说着便自己过去,扶了 张姑娘 同 安公子 站齐了,双双磕下头去。” 茅盾 《脱险杂记》十八:“那两个蹲在地上的挑夫好像触了电,一下子就双双跳了起来,而且抢过我们的行李,就要上挑了。”(2).一对对。 南朝
梁 简文帝 :“复此从风蝶,双双花上飞。” 宋
词:“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西游记》第二十回:“崖前有怪石双双,林内有幽禽对对。”(1).白色的玉。亦指白璧。:“﹝孟秋之月﹞衣白衣,服白玉。”:“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障水 得白玉,状若玺。”第四回:“ 贾 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至于青瑶窗里,明月初回;白玉房前,垂杨自见。”(2).喻指豆腐。 明 李诩 :“霍霍磨昆吾,白玉大片裁。烹煎适吾口,不畏老齿摧。”(1).四方之中。:“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欲近四房,莫如中央。”:“震或于其国,国君之咎也。四方中央连国历州俱动者,其异最大。” 巴金 《灭亡》第七章:“房子底中央放着一张大餐桌。”(2).中间。:“道路,男子由右,妇人由左,车从中央。”:“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 明
诗之二:“青史他年定几行,太夫人传在中央。”(3).古指国君。:“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陈奇猷 集释引旧注:“四方谓臣民,中央谓主君。” 宋
《宋景文笔记·杂说》:“欲正四方,先定中央。中央,君也。”(4).今指国家政权或政治团体的最高领导机构。 陈毅 《枣园曲》:“停车枣园路,记从前,人民革命,中央曾驻。”(5).古代以五方配五行,中央表土,土色黄,故又以中央代表黄色。 宋
《闻见前录》卷七:“上北征之夕,次 陈桥驿 , 罗彦瑰 等献中央之服,立上为天子。”中央之服即黄袍。《幼学故事琼林·岁时》:“中央戊巳属土,其色黄,故中央帝曰黄帝。”(1). 宋 斋宫名。一在 南薰门 外,为祭天斋宫,谓之 南青城 ;一在 封丘门 外,为祭地斋宫,谓之 北青城 。 宋 吴自牧 :“所谓 青城 ,止以青布为幕,画甃砌之文,旋结城阙。” 元
卷七:“ 大梁城 南五里号 青城 ,乃 金国 初 粘罕 驻军受 宋 二帝降处。当时后妃皇族皆诣焉,因尽俘而北。后 天兴 末, 末帝 东迁, 崔立 以城降,北兵亦于 青城 下寨,而后妃内族复诣此地,多僇死,亦可怪也。” 清
《向言上》:“ 宋 之亡也以 青城 ,金之亡也亦以 青城 。”(2).指 青城山 。 北周
《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 青城 仙洞, 黄石 祠坛。” 唐
诗:“何年各无事,高论宿 青城 。” 宋
诗之二:“剩分松屑为山信,明日 青城 有使行。” 清
《佘山遇姚翁出所画花鸟见赠》诗:“只今来 白石 ,当日住 青城 。”不赞成;不采取。:“今不选举焉,而曰必子,人其以朕为忘贤有德者,而专于子,非所以忧天下也。朕甚不取。” 颜师古 注:“不取,犹言不用此为善也。” 明
《拟与藩司论救荒书》:“窃于执事有不取焉。” 茅盾 《子夜》五:“如果这大规模计划本身是建筑在空虚的又一大规模计划上,那也是他所不取的。”(1).一对凤凰。 唐
:“箫鼓宸游陪宴日,和鸣双凤喜来仪。” 五代
《开元天宝遗事·凤炭》:“ 杨国忠 家以炭屑用蜜捏塑成双凤,至冬月则燃于炉中。” 宋
词:“愿作龙香双凤拨,轻拢,长在 环儿 白雪胸。” 傅干 注引《杨妃外传》:“妃子琵琶,乃寺人 白季贞 使 蜀 还所进,用逻逤檀为之,木温润如玉,光耀可鉴,有金缕红文,蹙成双凤。”(2).比喻两位才德出众的人。:“ 景义 、 景礼 并有才行,乡人呼为双凤。” 明
《双凤二龙》:“ 蔡邕 、 崔实 号双凤, 崔晏 、 许受 号二龙。”《花月痕》第二八回:“无奈 太原 城里,将 韦
韩 称做海内二龙,就把 刘
杜 称做 并州 双凤。”(1).放下帘子。谓闲居无事。:“ 觊之 御繁以约,县用无事。昼日垂帘,门阶闲寂。” 清
:“蔡以卜,垂帘都门。”(2).指潜心致力,不预闻他事。:“故能垂帘自精,下帷独得,钻经纬之微言,研圣贤之妙旨。”(3).谓女后辅幼主临朝听政。:“自诛 上官仪 后,上每视朝, 天后 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 宋
《龙川别志》卷下:“ 章献皇后 崩, 吕公 以后遗令册 杨太妃 为皇太后,且复垂帘,士大夫多不悦。”:“ 文宗 崩, 穆宗 幼冲嗣位。御史 董元醇 奏请皇太后暂权朝政,称旨,命王大臣等议垂帘仪制。”(4).指垂下的帘子。 明
徐弘祖 :“岩前悬石甚巨,当洞门,若树屏,若垂帘。”指妻子。:“﹝ 公仪休 ﹞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 太史公 曰:‘ 公仪子 见好布而家妇逐。’”(1). 黄河 边。:“二矛重英, 河 上乎翱翔。”:“ 秦 攻 韩
汾陉 ,拔之,因城 河 上 广武 。” 司马贞 索隐引 刘氏 云:“此 河 上盖近 河 之地,本属 韩 ,今 秦 得而城。” 清 昭梿 :“﹝ 陈凤翔 ﹞后以妄放潴水故,为 张制府
百龄 所劾,上命立枷 河 上,闻者快之。”(2).即 河上公 。:“物色 关 下,委裘 河上 。” 李善 注引“ 河上公 ,莫知其姓名也,尝读 老子 《道德经》, 汉
孝文帝 驾从而诣之。”参见“ 河上公 ”。相传为 西汉 时道家。姓名不详。所传《老子注》,不见于,可能出于六朝人的伪托。 晋
葛洪 :“ 河上公 者,莫知其姓字。 汉文帝 时,公结草为庵于 河 之滨。帝读《老子经》颇好之……有所不解数事,时人莫能道之,闻时皆称 河上公 解《老子经》义旨,乃使赍所不决之事以问。” 唐
:“逍遥自在 蒙
庄子 , 汉 主徒言 河上公 。” 清
《〈老子章义〉序》:“独有所谓 河上公 章句者,盖本流俗人所为,托于神仙之说,其分章尤不当理,而 唐
宋 以来莫敢易,独 刘知几 识其非耳。”(1).中医认为肝与胆互为表里,称胆为肝府,故二者常并提。:“王谛料之,内则肝胆、心肺、脾肾、肠胃,外则筋骨、支节、皮毛、齿发,皆假物也,而无不毕具者。”(2).泛指人的身体或其内部器官。:“假于异物,托于同体,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覆终始,不知端倪。”《淮南子·俶真训》:“何况怀瑰玮之道,忘肝胆,遗耳目,独浮游无方之外,不与物相弊摋,徙倚无形之域,而和以天地者乎?” 宋
诗:“肝胆疑俱破,筋骸谩独瘳。”(3).比喻关系密切。 晋
:“离同则肝胆为 胡
越 ,合异则万殊而一和。” 南朝
刘协 :“故善附者异旨如肝胆,拙会者同音如 胡
越 。”参见“ 肝胆楚越 ”。(4).比喻真心诚意。:“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 宋
诗:“江湖一见十年旧,谈笑相逢肝胆倾。” 元
《谢天香》第四折:“老夫不必多言。 天香 ,你面陈肝胆,说兀的做甚!”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三:“他现在已经只剩下两个占重要位置的 程仁 和 赵得禄 ,还没有进行肝胆的谈话了。”(5).比喻勇气、血性。 唐
诗之四:“穷途致感激,肝胆还轮囷。” 宋
《前诗送三乡丈行虽各献芹然非所以勉子大夫茂明大对之意更为古诗一章》:“徒令天下慷慨士,肝胆一剑生光芒。”《老残游记》第十八回:“此人 圣慕兄 不知道吗?就是你才说的那个卖药郎中,姓 铁 ,名 英 ,号 补残 ,是个肝胆男子。” 陈毅 《纪念李大钊同志殉难三十周年》诗:“先驱好肝胆,松柏耐岁寒。”比喻虽近犹远,虽亲犹疏。肝胆同体,喻亲近; 楚
越 敌国,喻对立或疏远。:“自其异者视之,肝胆 楚
越 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唐
《秋夜于安府送孟赞府兄还都序》:“道合而襟期暗亲,志乖而肝胆 楚
越 。” 明
:“治天下之道,至公而已尔,公则 胡
越 一家,私则肝胆 楚
越 。” 梁启超 《论专制政体有百害于君主而无一利》:“乃至素所与栉风沐雨共患难之人,或素所抚摩爱惜受豢养之人,一旦肝胆 楚
越 ,倒戈相向,恨不得互剚刃于腹而始快。”(1).闪电的光。 汉 扬雄 《解嘲》:“目如耀星,舌如电光。” 宋
:“电光划划绕岩壁,雷声隐隐生山陬。”《花月痕》第四七回:“瞧那火燄冲霄,好似风雨翳霾中,电光驰骤。” 沉从文 《边城》二十:“夜间果然落了大雨,夹以吓人的雷声。电光从屋脊上掠过时,接着就是訇的一个炸电。”(2).比喻威严。 晋
:“宣吓怒,奋鹰扬。震乾威,曜电光。”(3).比喻时间短暂。犹言一刹那。 前蜀
诗:“却到同游地,三年一电光。”(4).电灯光。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远看 正阳门 畔三四层的高洋房,电光雪亮的耀着。”(5).旧时指射线(伦琴射线)。此射线在工业上可用于金属探伤,医学上用于治疗、透视等。 鲁迅 《书信集·致母亲》:“到七月初,乃用透物电光照视肺部。”(6).纺织品经电光机处理后所呈现的光泽。 吴组缃 《山洪》六:“他穿着电光洋线的罩袍。”(1).一条道路。:“自 玉门 度流沙,西行二千里至 鄯善 为一道。” 唐
之二:“深林开一道,青嶂成四邻。”(2).同一道理。:“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以 禹 继 舜 , 舜 继 尧 ,三圣相受而守一道。”:“文武一道也,今太学就绪,而武学几废,恐有遗才。”(3).一种途径或方法。《商君书·更法》:“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吕氏春秋·爱类》:“利民岂一道哉,当其时而已矣。”卷十八:“至于所谓仁,得一道而入,则可以类推而通其馀矣。”(4).一种德行。《淮南子·诠言训》:“有百技而无一道,虽得之弗能守。”(5).同路;一起。 唐
之十三:“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我们就这里买些酒,吃了助威,一道躲开那两个婆子。” 毛泽东 《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要好好团结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一道工作。”(6).犹一并。 宋
《张协状元》戏文第四出:“且打交你尘簌簌,一道与男女揣个骨看。”(7).围棋下子的一个交叉点。:“观人围棋,局坏, 粲 为覆之……不误一道。”:“读书敏速,十行俱下,覆棋不失一道。”(8). 明 代军队的一个编制单位。:“然后于阵四面列骑为队,每队五七百人,十队为一道,十道当一面,各有主帅。”(9).表数量。用于水流、光线等,犹言一条。 唐
诗:“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唐
诗:“子规惊觉灯又灭,一道月光横枕前。”第六回:“只见斜剌里一道白光儿闪烁烁从半空里扑了来。”(10).表数量。用于景物,犹言一片。 唐
诗:“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唐
诗:“媚作千门秀,连为一道春。” 唐
诗:“春风野岸名花发,一道帆樯尽柳烟。”(11).表数量。用于符箓、文书、题目等,犹言一篇。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篇》卷下:“乃以符一道付之。”《宣和遗事》前集:“独有御史中丞 丰稷 同着殿中侍御史 陈师锡 共写着表文一道,奏 蔡京 奸恶。”:“明年命断案三场,每场止试一道。”《西游记》第九回:“祭了 光蕊 ,烧了祭文一道。”(12).表数量。用于称进一次茶汤或菜肴。《水浒传》第九回:“吃得一道汤,五七杯酒。”第二二回:“三人分宾主坐下, 牛浦 坐在下面。又捧出一道茶来吃了。” 赵树理 《张来兴》:“县人代会开会期间,大会总务处为了让全县代表都赏识一下本县产的鱼,就决定在最后会餐的席上特加一道好菜--煎鱼。”见“ 莲花 ”。亦作“ 莲华 ”。
(1).即荷花。卷一三七引 汉
应劭 《风俗通》:“舟漂汎似散莲花。” 南朝
《莲华赋》:“余有莲花一池,爱之如金。” 唐
诗:“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花城》1981年第6期:“莲花,是人们自古以来不厌其烦地吟咏的题材。”参见“ 荷花 ”。(2).喻佛门的妙法。 明
《观音问》:“若无国土,则 阿弥陀佛 为假名,莲华为假相,接引为假说。”(3).剑名。 北周
《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角端在手,必无 齐
鲁 之侵;莲花插腰,甚得蛟龙之气。”莲的花。夏天开放,为红色或白色,有清香。 宋
词之七:“荷花开后 西湖 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第三一回:“ 翠缕 道:‘这荷花怎么还不开?’” 茅盾 《烟云》十一:“这时候,荷花已经开残,有了小莲蓬儿了。”(1). 黄河 与 汉水 的并称。:“ 王倪 曰:‘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 河
汉 冱而不能寒。’” 南朝
《被黜为吴兴令辞笺诣建平王》:“濯以 河
汉 之流,曝以秋阳之景。”(2).指银河。:“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南朝
梁 沉约 之一:“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秦并六国平话》卷上:“只见星沉河汉,日出扶桑。” 清
《明月何皎皎》诗:“河汉已西逝,北斗忽低昂。”(3).比喻博大精深的事物。 汉
王充 :“ 汉 作书者多, 司马子长 、 扬子云 , 河
汉 也,其馀 泾
渭 也。” 南朝
刘孝标 《辨命论》:“夫圣人之言,显而晦,微而婉,幽远而难闻, 河
汉 而不测。”(4).:“ 肩吾 问于 连叔 曰:‘吾闻言于 接舆 ,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 成玄英 疏:“犹如上天河汉,迢递清高,寻其源流,略无穷极也。”后因以“河汉”比喻言论夸诞迂阔、不切实际。转指不相信或忽视(某人的话)。 南朝
宋 刘义庆 :“ 谢公 云:‘贤圣去人,其间亦迩。’子侄未之许。公叹曰:‘若 郗超 闻此语,必不至河汉。’” 唐
汉 之世,《左氏》未行,遂使五经、杂史、百家诸子,其言河汉,无所遵凭。” 清
:“试平心以两家诗比较,当不河汉其言矣。” 清 王韬 《中国自有常尊》:“势无陂而不平,道无往而不复,观诸上古之迹,验诸近今之事,当不河汉乎斯言。” 陈以益 《男尊女卑与贤母良妻》:“然今 日本 固俨然世界一等国也,读者能勿河汉余言乎?” 鲁迅 《热风·儿歌的‘反动’》:“ 胡先生 夙擅改削,当不以鄙言为河汉也。”(1).牵牛星。:“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吴兆宜 注引《岁时记》:“河鼓、黄姑,牵牛也。皆语之转。” 唐
之二:“已焉哉,织女别黄姑,一年一度暂相见,彼此隔河何事无。” 清
《无题》诗之一:“天边恰有黄姑恨,吹入萧郎此夜吟。”(2).指腊梅。 宋
:“梅花已自不是花,冰块谪堕玉皇家。不餐烟火更餐蜡,化作黄姑瞒造物。”(1).对他人之女的美称。:“故国君取夫人之辞曰:‘请君之玉女,与寡人共有敝邑。’” 郑玄 注:“言玉女者,美言之也。君子于玉比德焉。”:“乃妻之 姚 姓之玉女。” 唐
诗:“玉女贵妃生,嫛婗始发声。” 宋
诗:“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2).美女。《吕氏春秋·贵直》:“ 惠公 即位二年,淫色暴慢,身好玉女。” 高诱 注:“玉女,美女也。” 唐
:“一夕,悉化为玉女,惑其徒。”《宣和遗事》前集:“到晚后乘龙车凤辇,去三十六宫二十四苑闲游,有多少天仙玉女。”(3).仙女。《神异经·东荒经》:“﹝ 东王公 ﹞恒与一玉女投壶。”:“建日月以为盖兮,载玉女于后车。” 朱熹 集注:“玉女, 青要 、 乘弋 等也。”:“载 太华 之玉女兮,召 洛浦 之 虙妃 。” 刘良 注:“玉女, 太华 神女。” 唐
诗:“ 桓娥 捣药无时已,玉女投壶未肯休。” 清
《戒将归文》:“造亭亭之高宫兮,接玉女于云涯。”(4).常与“金童”对举,指侍奉仙人的女童。缘起首回:“一时仙乐数声,画阁开处,左有金童,右有玉女。”(5).草名,即女萝。:“蒙,玉女。” 郭璞 注:“蒙,即唐也,女萝别名。”(1).:“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王逸 注:“佳谓 湘夫人 也……与夫人期歆飨之也。”后用以指男女约会的日期。 南朝 梁武帝 诗:“妙会非绮节,佳期乃良年。” 金 刘仲尹 《墨梅》诗:“ 赵郎 爱香人不知, 罗浮山 下有佳期。” 清
《迢迢牵牛星》诗:“云汉烂清光,佳期渺何许。”(2).婚期。 明 江錂 《春芜记·家门》:“不料奸徒设计,阻佳期拆散鸳鸯。” 清
《奈何天·惊丑》:“我 阙里侯 今晚的佳期,与世上人的好事,有一半相同,也有一半相反。”(3).美好的时光。多指同亲友重晤或故地重游之期。 南朝
诗:“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唐
诗:“浩荡前后间,佳期赴 荆楚 。” 明
诗:“佳期邈山岳,端坐令人省。” 陈毅 《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词之六:“待何日,南来度假,佳期再得?”(1).道家三清境之一,为 元始天尊 所居。亦以代称 元始天尊 。 南朝
《水仙赋》:“迎九玄于金阙,谒三素于玉清。” 唐
诗之四:“使我齐浩劫,萧萧宴玉清。”卷三:“三清境者,玉清、上清、太清是也。”(2).指仙道。(3).神仙名。 陈士元 《名疑》卷四引 唐
李冗 :“ 梁
玉清 ,织女星侍儿也。 秦始皇 时,太白星窃 玉清 逃入 衙城 小仙洞,十六日不出,天帝怒谪 玉清 于北斗下。” 明
叶宪祖 《鸾鎞记·觅鸾》:“真个 毛女 重生, 玉清 再世。”(4).指天。 清
《拟思宗改元追复杨涟等官爵百官廷臣谢表》:“新炼 娲妃 之石,玉清仍是九层。”(5).喻高洁。 南朝
《莲华赋》:“蕊金光而绝色,藉冰拆而玉清。”(6).宫殿名。 前蜀
之五十七:“ 玉清 迢递无尘到,殿角东西五月寒。”《新五代史·南汉世家·刘晟》:“故时 刘 氏有 南宫 、 大明 …… 玉清 、 太微 诸宫,凡百数,不可悉纪。”西汉
严遵 ,字 君平 ,卖卜于 成都市 ,每日得到百钱,足以自养,即闭门下帘读书,博览无所不通,依 老
庄 之旨著书十余万言。修身自保,不为苟得,甚受 蜀 人敬爱。见。后用为卖卜、卜卦的典故。 北周
:“ 霸陵 采樵路, 成都 卖卜钱。”亦省作“ 成都卜 ”。 唐
:“厌就 成都 卜,休为吏部眠。”(1).有极高道德的人。:“道人不闻,至德不得。” 王先谦 集解:“语又见《山木篇》,道作至。” 晋
葛洪 :“禀高亮之纯粹,抗峻标以邈俗,虚灵机以如愚,不贰过而谄黩者,贤人也。居寂寞之无为,蹈修直而执平者,道人也。”(2).炼丹服药、修道求仙之士。:“法曰:‘道人始去,寒,涌水为灾。’” 颜师古 注:“道人,有道术之人也。”卷八一二引 汉
桓谭 《新论》:“ 淮南王 之子娉迎道人作为金银。”(3).道教徒;道士。“ 傕 使公卿诣 汜 请和, 汜 皆执之,相攻击连月,死者万数” 裴松之 注引《献帝起居注》:“ 傕 性喜鬼怪左道之术,常有道人及女巫歌讴击鼓下神,祠祭六丁,符劾厌胜之具,无所不为。”:“乃集道人设坛,洁斋三日,百拜祈祷。” 明
汤式 《风入松·寓意》曲:“杜鹃啼过落花多,天气近清和,道人不管公家事,一樽酒抚掌而歌。”(4).佛教徒;和尚。 汉 牟融 《理惑论》:“仆尝游 于阗 之国,数与沙门道士相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 支道林 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 支 曰:‘贫道重其神骏。’” 南朝
宋 刘义庆 :“ 竺法兰 在 简文 坐, 刘尹 问:‘道人何以在朱门?’” 宋
卷下:“ 晋
宋 间佛学初行,其徒犹未有僧称,通曰道人,其姓则皆从所授学。” 清
《赠涧上僧》诗:“道人了观化,心止神流行。”(5).佛寺中打杂的人。《水浒传》第四回:“那汉子道:‘我这酒挑上去,只卖与寺内火工道人、直厅轿夫、老郎们、做生活的吃。’”《西游记》第三六回:“那道人道:‘师父莫怪,我做不得主,我是这里扫地撞钟打勤劳的道人。’”参阅 清
钱大昕 。(1).古代道家谓顺应自然、与天合一的境界。:“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2).泛指知晓事理。 郭沫若 《水平线下·到宜兴去》:“无论什么人看来,都会觉得他是一位得道的圣者。”(3).符合道义。:“然则国何可无道,人何可无求。得道而导之,求贤而使之,将有所大期于兴利除害。”:“得道之兵,鼓不振尘。”参见“ 得道多助 ”。(4).佛教谓修行戒、定、慧三学而发断惑证理之智为得道,然后可以成佛。《法华经·方便品》:“我今所得道,亦应说三乘。”:“得道应须慧业。丈人生天当在 灵运 前,成佛必在 灵运 后。” 唐
诗:“得道云林久,年深暂一归。”《西游记》第五四回:“我师父乃久修得道的罗汉,决不爱你托国之富,也不爱你倾国之容。”(5).道教谓存神炼气有五时七候,第一候,宿疾并销,六情沉寂,名为得道,由此可成仙或长生。 晋
:“上士得道,升为天官;中士得道,栖集 昆崙 ;下士得道,长生世间。” 宋
:“今谪 海南 ,又有传吾得道,乘小舟入海不复返者。”(6).寻到道路。:“ 管仲 、 隰朋 从 桓公 伐 孤竹 ,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 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谓符合道义者则能得到多数人的帮助。语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元
《山坡羊》曲:“劝渔家,共樵家,从今莫讲贤愚话,得道多助失道寡,贤,也在他,愚,也在他。” 孙中山 《军人精神教育》第二章:“我则得道多助,彼则众叛亲离。军队虽多,犹市人也;枪械虽足,犹外府也。”在上空越过。:“北来诸军,乃飞渡 江 也。” 明 包捷 《吊方正学先生祠》诗:“革除青史人长在,飞渡金川路未明。”
诗:“莽莽 洞庭湖 ,五日两飞渡。”(1).古水名。由于水道水浅或当地人民不习惯造船而不通舟楫,只用皮筏济渡的,古人往往认为是水弱不能载舟,因称弱水。故古时所称 弱水 者甚多。(1):“ 黑水
西河 惟 雍州 , 弱水 既西。”又:“导 弱水 至于 合黎 ,馀波入于 流沙 。”上源指今 甘肃
山丹河 ,下游即 山丹河 与 甘州河 合流后的 黑河 ,入 内蒙古 境后,称 额济纳河 。(2):“ 劳山 , 弱水 出焉,而西流注于 洛 。”指今 陕西 北部 洛水 上游某支流。(3):“﹝ 昆仑 之丘﹞其下有 弱水 之渊。”:“ 安息 长老传闻 条支 有 弱水
西王母 。”:“﹝ 大秦国 ﹞西有 弱水 、 流沙 ,近 西王母 所居处。”所指皆在西方远处以至国外。(4):“ 金城郡 …… 临羌 。”原注:“西有 须抵池 ,有 弱水 、 昆仑山 祠。”可能指今 青海 。(5):“北有 弱水 。”当在今 黑龙江 省境内。(6):“ 魏 主循 弱水 西行,至 涿邪山 。”当在今 蒙古人民共和国 境内。(7):“有 弱水 南流。”当在今 青海 或 西藏 境。(8):“以 奚
阿会部 为 弱水州 。”当在今 内蒙古 东境。(2).又名 娑夷水 。即今 克什米尔 西北部 吉尔吉特 (Gilgit)附近 印度河 北岸支流。 唐
天宝 六年(公元747年) 高仙芝 攻 小勃律 ,进军至此。(3).古代神话传说中称险恶难渡的河海。《海内十洲记·凤麟洲》:“ 凤麟洲 在 西海 之中央,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面有弱水绕之,鸿毛不浮,不可越也。” 宋
诗:“ 蓬莱 不可到,弱水三万里。”《西游记》第二二回:“八百 流沙 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第二五回:“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 蓬莱 弱水西。”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呜呼!现象如是,虽弱水四环,锁户孤立,犹将汰于天行,以日退化。”(4).犹言爱河情海。第九一回:“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苏曼殊 《碎簪记》:“余曰:‘然则二美并爱之矣。’ 庄湜 复叹曰:‘君思“弱水三千”之义,当识吾心。’余曰:‘今问子,心所先属者阿谁?’曰:‘ 灵芳 。’”三千,喻其多。(1).清晨。 晋
诗:“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2).明天。今天的下一天。 南朝
宋 鲍照 诗之五:“君不见城上日,今暝没尽去,明朝复更出。”《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我且归去,你明朝却送我丈夫归来则个。” 潘漠华 《三月五夜》诗:“明朝将离去,为了你,又停留一天。”(3).以后,将来。 五代
诗:“无穷今日明朝事,有限生来死去人。” 明
《松隐为爱叔能赋》:“我今身似浮云閒,正合著在长林间。明朝倘许同栖泊,便拟飞随白鹤还。”盛明之朝。诗文中常称本朝为“明朝”。 宋
诗:“悬车乘去谢明朝,摆脱簪缨似一毛。” 宋
《再申省状》:“惟欲乞身暮景,得谢明朝。”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三国
《为郑冲劝晋王笺》:“然后临沧洲而谢 支伯 ,登 箕山 以揖 许由 。” 南朝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唐
诗:“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悲伤未拂衣。” 清
诗:“涵空一白十万顷,净洗素练悬沧洲。”亦作“ 六鳌 ”。神话中负载五仙山的六只大龟。相传 渤海 之东,有一深壑,中有 岱舆 、 员峤 、 方壶 、 瀛洲 、 蓬莱 五山,乃仙圣所居之地。然五山皆浮于海,常随潮波上下往还。“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 禺彊 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 龙伯 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于是 岱舆 、 员峤 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事见。 唐
诗:“登高丘,望远海,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明
《代人赠镇府》诗:“六鳌还镇澥,八柱独承天。” 太平天国 洪仁玕 《回港舟中诗》:“雄驱岛屿飞千里,怒战貔貅走六鳌。” 亦作“ 青邱 ”。
(1).传说中的海外国名。《吕氏春秋·求人》:“ 禹 东至 榑木 之地, 日出 、 九津 、 青羌 之野…… 鸟谷 、 青丘 之乡, 黑齿 之国。”:“ 朝阳之谷 …… 青丘国 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 郝懿行 疏引 服虔 曰:“ 青丘国 ,在 海东 三百里。” 晋
诗之十二:“ 青丘 有奇鸟,自言独见尔。”(2).泛指边远蛮荒之国。:“又 青丘 之表,咸脩职贡;碧海之滨,同禀正朔。” 唐
《国殇文》:“且欲蹈 乌丸 之垒,刈 赤山 之旗,联 青丘 之缴,封 黄龙 之尸。”(3).即 长洲 。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十岛之一。旧题 汉
《十洲记》:“ 长洲 一名 青邱 ,在南海辰巳之地……一洲之上,专是林木,故一名 青邱 。” 北周
:“ 青丘 还扰圃, 丹穴 更巢梧。”卷六:“ 黄帝 东到 青丘 ,过 风山 ,见 紫府先生 。”(4).地名。在今 山东省
广饶县 北。 唐
诗:“春歌 丛台 上,冬猎 青丘 旁。” 仇兆鳌 注引《寰宇记》:“ 青丘 在 青州
千乘县 。 齐景公 田于此。” 唐
:“ 渔阳 突骑猎 青丘 , 犬戎 锁甲围丹极。”(5).地名。在今 江苏
吴淞江 滨。 明
《青丘子歌》序:“江上有 青丘 ,予徙家其南。”:“ 张士诚 据 吴 , 启 依外家,居 吴淞江 之 青丘 。”(6).即 青丘子 。 明
高启 别号。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丧子》:“我闻 青邱 言,君应传真诠。”(7).泽名。《淮南子·本经训》:“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 青邱 之泽。” 高诱 注:“ 青邱 ,东方泽名也。”(8).星名。属长蛇座。:“青丘七星,在轸东南,蛮夷之国号也。”亦作“雷电”。
(1).打雷和闪电。:“秋,大熟,未穫,天大雷电以风。”:“是日疾风暴雨,雷电晦冥。” 唐
诗:“儿童畏雷电,鱼鳖惊夜光。” 郭沫若 《蔡文姬》第三幕:“忽然雷电震闪,大雨滂沱。”(2).喻天子的雷霆之怒。:“ 颜之仪 风烈凛然,正辞以明节,崎岖雷电之下,仅而获济。”(3).以雷比刑罚,以电比人之明察,比喻朝廷严明的法律。:“《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 孔颖达 疏:“雷电欲取明罚敕法可畏之义,故连云雷电也。” 明
《答山东抚院李渐庵言吏治河漕书》:“故今振举纲维,精覈吏治,章之以雷电,悬之以象魏。”(4).比喻执法严明,断狱迅速。 宋
诗:“ 程侯 昔使 西山 下,金印出怀光满把。坐驰雷电破奸伏,力送春阳煦鳏寡。”(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 明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2).指荒野。:“此十二人者,或伏死于窟穴,或槁死于草木,或饥饿于山谷,或沉溺于水泉。”(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舍。” 宋
《笏记》之一:“徒倾草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1).泛指微小的动物。“思古明王,交于万物有道” 唐
孔颖达 疏:“思古明王交接于天下之万物,鸟兽虫鱼皆有道,不暴夭也。”:“威震遐迩,化渐虫鱼。”(2). 孔子 认为读可以多识草木鸟兽虫鱼之名; 汉 代古文经学家注释儒家经典,注重典章制度及名物的训释、考据。后遂以“虫鱼”泛指名物和典章制度。有时含讥其繁琐之意。 唐
诗之一:“注虫鱼,定非磊落人。” 宋
《〈韵语阳秋〉自序》:“而多生习气,尚牵蠹简,虽不能如 毛苌 、 郑康成 泥虫鱼之注,又不能如 虞卿 、 李德裕 著穷愁之书。”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自序》:“雕锼物类,探讨虫鱼,穿凿愈工,《风》《雅》愈远。”(3).指训诂考据之学。 郁达夫 诗:“日抱虫鱼伏 茂陵 ,旁人争笑客无能。”(1).甲,天干的首位;子,地支的首位。古代以天干和地支递次相配,如甲子、乙丑、丙寅之类,统称甲子。从甲子起至癸亥止,共六十,故又称为六十甲子。古人用以纪日或纪年。《吕氏春秋·勿躬》:“ 大桡 作甲子, 黔如 作虏首。”:“记称 大桡 作甲子, 隶首 作数。二者既立,以比日表,以管万事。” 刘昭 注引《月令章句》:“ 大桡 探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枝干相配,以成六旬。” 唐
《息国夫人墓志铭》:“ 元和 七年甲子,日南至,以疾卒。” 清
《历代甲子考》:“按历代甲子,自 鲁隐公 元年己未以下,载籍皆可考据,无有异同。”(2).泛指岁月,光阴。 唐
诗:“别来频甲子,倏忽又春华。”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一折:“叹人间甲子须臾,眨眼间白石已烂。” 明
《樵》诗:“逢仙休看弈,甲子易骎骎。”(3).年岁;年龄。 前蜀
诗:“略问先生真甲子,只言弟子是 刘安 。” 清
:“尝问其甲子,殊不闻记忆,但言见 黄巢 反,犹如昨日。” 萧三 《祝保罗·罗伯逊六十大寿》诗:“祝福你长生不老,重添甲子。”(4).季节;岁序。 唐
诗:“岁时当正月,甲子入初寒。” 唐
诗:“甲子西南异,冬来只薄寒。”(5).天干地支。借指人命八字。 宋
《癸辛杂识别集·黄国》:“ 华父 熟于典故,又好谈命,知人甲子。” 清
:“适村中来一星者,自号‘南山翁’,言人休咎,了若目睹,名大噪。 李 召至家,求推甲子。”(6).指日历。 唐
:“夫起居注者,编次甲子之书,至于策命、章奏、封拜、薨免,莫不随事记录。言惟详审。”《西游记》第一回:“那猴在山中……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清
《倪云林十万图记》:“ 云林 为 吴 人,尚仍 至正 甲子,其不忘所自如此。”
诗:“新朝甲子旧神州,老子心期算略酬。”不可能;不能够。例如: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不能理解;不能生育;不能实现。不允许,不可以。例如:不能不谈到;不能接受;不能相提并论。不至于(1).眼睛呈方形。道家以为寿征。:“仙书云:‘眼方者寿千岁。’ 弘景 末年一眼有时而方。”(2).治疗目疾的药方。 唐
诗:“ 惠能 未肯传心法, 张湛 徒劳与眼方。”(1).离别以来。 南朝
宋 谢惠连 :“别来经年岁,欢心不同凌。” 唐
诗:“路自 长沙 忽相见,共惊双鬓别来殊。” 郭沫若 《喀尔美萝姑娘》:“我们别来将近两个月了。”(2).另外。《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眼见得这座祖宅,还值万数银子,怎么又要舍作道院;别来募化黄金,兴铸仙像。”亦作“乾川2”。
(1).的乾卦和坤卦。:“ 黄帝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之元、之《关雎》、之《冠》《昏》、之《乾》《川》,皆慎始敬终云尔。” 明
何楷 卷一:“首《乾》《坤》。”(2).称天地。:“乾为天……坤为地。” 汉
《典引》:“经纬乾坤,出入三光。”《孔子家语·执辔》:“裸虫三百有六十而人为之长,此乾川之美也。” 金 元好问 诗之三:“万古骚人呕肺肝,乾坤清气得来难。” 清
:“岂乾坤两大中,凶顽任尔。”(3).称日月。 唐
楚 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杨伦 笺注引 董斯张 曰:“考: 洞庭 湖广圆五百里,日月若出没其中。”(4).国家;江山;天下。《敦煌曲子词·浣溪沙》:“竭节尽忠扶社稷,指山为誓保乾坤。” 宋
诗之二:“乾坤裂未补,簪笏达何荣?” 元
《陈抟高卧》第一折:“治世圣人生,指日乾坤定。” 明
《寄渔石唐公》诗:“青山已信公真隐,肯为乾坤出野堂。”(5).指局势,大局。 清
秋瑾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诗:“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陈毅 《过贵阳》诗:“共庆长征人未老, 遵义 会议定乾坤。”(6).指帝、后。:“ 梁太后 临朝, 规 举贤良方正。对策曰:‘……陛下体兼乾坤,聪哲纯茂。’” 王先谦 集解引 胡三省 曰:“以坤母临朝,以君天下,行乾之德,故曰体兼乾坤。”(7).玄虚;花招。第二三回:“ 牛玉圃 道:‘你放的狗屁,你弄的好乾坤哩!’”《黄绣球》第十回:“ 黄通理 道:‘你怎样去了就将近一天?又同那尼姑们弄些什么乾坤出来?’ 黄绣球 拍掌大笑说:‘这个乾坤大着呢!神仙也猜不到的。’”(1).道教称大海中神仙居住的十处名山胜境。亦泛指仙境。《海内十洲记》:“ 汉武帝 既闻 王母 说八方巨海之中有 祖洲 、 瀛洲 、 玄洲 、 炎洲 、 长洲 、 元洲 、 流洲 、 生洲 、 凤麟洲 、 聚窟洲 。有此十洲,乃人迹所稀绝处。” 唐
诗:“风摇十洲影,日乱九江文。” 宋
词:“正在十洲残梦,水心宫殿斜阳。” 林学衡 《寓言》诗之一:“吟成准拟凌空去,一叶飘然向十洲。”(2).乐曲名。(3). 明 画家 仇英 的号。 清
徐沁 卷一:“ 仇英 字 实夫 ,号 十洲 ……摹 唐
宋 人画,皆能夺真,尤工人物。”(1).不知道,不认识。:“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闵己赋》:“行舟楫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2).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雠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1).他人之家。:“ 里克 曰:‘弑君以为廉,长廉以骄心,因骄以制人家,吾不敢。’” 韦昭 注:“因骄以裁制人之父子,吾不敢为也。” 汉
王符 :“故大屋移倾,则下之人,不待告令,各争其柱之。仁者,兼护人家者,且自为也。”(2).民家,民宅。:“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 周室 ,以故灭。”:“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己酉, 董卓 焚 洛阳 宫庙及人家。”卷九十:“ 广西
贺州 有一人家,共一大门,门里有两廊,皆是子房,如学舍僧房。”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在这一点上,执政府颇象寻常的人家,而不象堂堂的‘执政府’了。”(3).住户。 唐
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宋
诗:“蓼浦初闻雁,人家半在船。” 元
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刘大白 《旧梦》诗:“小草,你妆饰了富贵人家底庭园,却受够了他们底芟夷和蹂躏。”(4).家庭。 明
《凤阳等处灾伤疏》:“且 江 北人家素无积蓄。”第七回:“倘或亲友知道了,岂不笑话咱们这样的人家,连个王法规矩都没有。”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七:“人家不象个人家,吃饭连张桌子也没有。”(5).家业。:“此儿阔达好奇,终能破人家,或能成人家。”卷十:“我们原说,与他夺了人家,要谢我们一千银子。” 清
《奈何天·虑婚》:“想我家自从高祖 阙九员外 靠着天理,做起一分人家。”(6).未嫁前的夫家。卷十五:“ 江小娘 在家,初意要替他寻个人家,急切里凑不着巧。”第二三回:“嘱咐他见了姑娘,千万莫问他有人家没人家的这句话,是个入门问讳的意思。” 田汉 《获虎之夜》:“现在也不必恨他了,反而叫我们给 莲儿 选了家好人家。”(7).别人;他人。:“又人家治国,舟船城郭,何得不护?” 宋
《归田录》卷二:“ 成 ( 李成 )官至尚书郎,其山水寒林,往往人家有之。”卷十一:“岂知你所为不义若此!点污了人家儿女,岂是君子之行!” 闻一多 《画展》:“反正人家不是傻子,咱们的底细,人家心里早已是雪亮的。”(8).指某个人或某些人,同“ 他 ”或“他们”相近。如:你快去吧,人家快要等死了。(9).对人称自己。 唐
:“人家不中物,渐渐逼他来。”《西游记》第三一回:“你这泼猴,其实惫懒!怎么上门子欺负人家!” 张天翼 《谭九先生的工作》:“我的茶呢?人家忙得要死,吃了茶就要有事去。”(10).与名词连用表示身份。卷十七:“他起初因见父亲是个武出身,受那外人指目,只说是个武弁人家。”第一回:“只因你父亲亡后,我一个寡妇人家,只有出去的,没有进来的。” 朱自清 《笑的历史》:“又过了三四年,她们告诉我,姑娘人家要斯文些,笑是没规矩的。”(1).谓仙家、道士乘鹤云游。 唐
诗:“归来不骑鹤,身自有羽翼。” 宋
词:“待相将把袂,清都归路,骑鹤去、三千岁。” 清
《龙洞》诗:“昔者 李道人 ,骑鹤来栖宿。”《花月痕》第四八回:“仙佛不死,何不日日骑鹤,日日跨狮。”(2).犹言骑鹤上 扬州 。 宋
诗:“顾我老无骑鹤兴,羡君行及看花天。” 金 元好问 《雪后招邻舍王赞子襄饮》诗:“卖刀买犊未厌早,腰金骑鹤非所望。” 清
《游箱根》诗:“缠腰更骑鹤,辟俗还食肉。”宋 人称美佳酿之名。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酒肆》:“酒阁名为厅院,若楼上则又或名为山,一山、二山、三山之类。牌额写过山,非特有山,谓酒力高远也。” 宋
吴自牧 :“若酒力高美者,牌额卖过山之名,其言一山、二山、三山之类是也。”(1).十分之二。:“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 齐 得十二焉。”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 贾公彦 疏:“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 颜师古 注:“若有万钱为贾,则获二千之利。”(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金城十二重,云气出表里。”参见“十二分。”(1).碧玉。《吕氏春秋·孟春》:“﹝天子﹞载青旂,衣青衣,服青玉。” 南朝
梁元帝 《言志赋》:“柱何用于黄金,案宁劳于青玉。” 明
李时珍 :“按《格古论》云:‘古玉以青玉为上,其色淡青,而带黄色。’”(2). 南朝
宋 刘义庆 :“ 庾文康 亡, 何扬州 临葬云:‘埋玉树箸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后因以“青玉”为敬称他人遗体的套语。 宋
诗:“霜颅隐白毫,锁骨埋青玉。”(3).喻青翠的植物。指绿竹。 唐
杨巨源 逸句:“一院绿钱童子拂,千竿青玉主人栽。” 宋
诗:“腮肥顶瘦裁青玉,钻凿商声五音足。” 元 杨维桢 词:“青玉参差嶰管裁,琯中吹得凤凰来。”(4).喻青翠的植物。指翠柏。 唐
诗:“干耸一条青玉直,叶铺千叠绿云低。”(5).喻青翠的植物。指碧荷。 唐
诗:“飐闪碧云扇,团圆青玉叠。”(6).喻竹席。 唐
诗:“八尺碧天无点翳,一方青玉绝纤尘。”(1).不齐貌。:“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汉
《西京赋》:“ 华 岳峨峨,冈峦参差。” 唐
诗:“野梅参差发,旅榜逍遥归。” 宋
诗之一:“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朱自清 《荷塘月色》:“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2).纷纭繁杂。 三国
:“平生衣参差,当今无领襦。” 南朝
诗:“怅望一涂阻,参差百虑依。” 唐
《阿房宫赋》:“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明
《怀李舒章》诗:“浮云出修坂,余心常参差。” 清
:“怪萝参差,使人骇惧。”(3).蹉跎;错过。 唐
诗:“莫学 东山 卧,参差老 谢安 。”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八:“再试,退解头 宋言 为第六十五人,如闻来唁, 宋 曰:‘来春之事,甘已参差。’ 李播 舍人放榜,以 言 为第四人及第。 言 感恩深,实为望外也。” 清
《浣溪纱》词:“远信不归空伫望,幽期细数却参差。”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 梁 君到后,约我两次,都参差了,没有遇见。”(4).远离;阻隔。 宋
《与知郡职方书》:“切少烦躁,损气伤神,益为灾矣……奉忧之心,公必悉之,其如参差,无以为力,奈何!奈何!” 元 邓牧 诗:“我还 吴 ,君适 越 ,遥隔三江共明月。明月可望,佳人参差。笑言何时,写我相思。” 元
《一枝花·牵挂》套曲:“往来迢递,终始参差,一简书写就了情词。”(5).差不多;几乎。 唐
卷五:“若对至尊前,公作如此事,参差斫却你头。” 唐
诗:“莫向秋池照绿水,参差羞杀白芙蓉。” 宋
词:“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 莺莺 在 普救 ,参差被虏。”(6).很快;顷刻。 前蜀
之三:“百万精兵动,参差便渡 辽 。” 元 郑廷玉 《金凤钗》第四折:“好崄些儿崄些儿遭横死,死在参差,命若悬丝。” 元
《黄鹤楼》第三折:“谁承望命在参差,任渔公自三思,空有翻波志,他可便见的在钢刀下死。”(7).不一致;矛盾。:“无一而行,与道参差。” 唐
:“夫以一家之言,一人之说,而参差相背,前后不同,斯又不足观也。”《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只为夫妻情爱重,致令父子语参差。”第八回:“为这交盘的事,彼此参差着, 王太守 不肯就接。” 楼适夷 《痛悼傅雷》:“那时我们虽以数年阔别后的重逢而感到高兴,但在有些事情的观点上发生了参差。”(8).差池;差错。 唐
诗:“每常同坐卧,不省暂参差。”《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难道耍我不成?还是相约里头,有甚么说话参差了?” 清
:“明日再烦一往,当令见一如意郎君。妾少读相人书,颇不参差。”《红色歌谣·十二月歌》:“或有参差,你要多指导。”(9).古代乐器名。洞箫,即无底的排箫。亦名笙。相传为 舜 造,象凤翼参差不齐。:“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唐
诗:“佳人但莫吹参差,正怜月色生酒卮。” 清 秋瑾 《挽故人陈阕生》诗:“喜音时按玉参差,好客每陈金凿落。”参阅 汉
应劭 《风俗通·声音·箫》、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笙》。嶰谷 之竹所制的管乐器。亦用作一般箫笛等管乐器的美称。 宋
词:“ 嶰 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 清 褚人穫 《坚瓠首集·十二事诗》:“极醉 巫山 侧,连吟 嶰 管清。”参见“ 嶰竹 ”。产于 嶰谷 的竹。传说 黄帝 使 伶伦 取 嶰谷 之竹以制乐器。见。后因以借指箫笛之类管乐器。 唐
黄滔 《送君南浦赋》:“莫不捻 嶰 竹以凄楚,拨 湘 弦而激越。” 元
《春侠杂词》之七:“ 蜀 琴声奏双鸳鸯, 嶰 竹和鸣双凤凰。” 清
《连珠》之一:“盖闻铜山虽应,瓦釜不鸣; 嶰 竹非均,葭灰何感!”参见“ 嶰谷 ”。见“ 凤凰 ”。亦作“ 凤皇 ”。
(1).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通称为凤或凤凰。羽毛五色,声如箫乐。常用来象征瑞应。:“凤皇鸣矣,于彼高冈。” 唐
《与崔群书》:“凤皇、芝草,贤愚皆以为美瑞;青天、白日,奴隶亦知其清明。”(2).车名。以凤凰为车饰,故名。:“于是乘舆乃登夫凤皇兮翳华芝。” 颜师古 注:“凤皇者,车以凤皇为饰也。”(3).琴名。《西京杂记》卷五:“ 赵后 有宝琴曰凤凰,皆以金玉隐起,为龙凤螭鸾古贤列女之象。”(4).泛指美琴。 唐
《陪柏中丞观宴将士》:“醉客沾鹦鹉,佳人指凤凰。” 仇兆鳌 注:“指凤凰,弹琴也。”(5).帝王宫中的池台楼阁及宫殿名。《三辅黄图·未央宫》:“ 武帝 时,后宫八区,有 昭阳 、 飞翔 、 增城 、 合欢 、 兰林 、 披香 、 凤皇 、 鸳鸯 等殿。” 南朝
:“宫中本造 鸳鸯殿 ,为谁新起 凤凰楼 。” 唐
《同詹事府官寮祭郝少保文》:“昭昭北斗,宫号文昌;隐隐西掖,池名 凤凰 。”(6).比喻地位高贵或德才高尚的人。 汉 刘桢 《赠从弟》之三:“凤凰集南岳,徘徊孤竹根。”:“昔与将军俱为黄鹄,今将军化为凤皇。” 清
《将之屯留省五兄舟次》诗:“ 吴 生性孤直,知交惟数子。凤凰无苟栖,鸳鸯肯独止。”(7).古代杂戏所用的器物。形制如凤,供表演用。:“六年冬,诏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角抵、麒麟、凤皇……以备百戏。”(8).凤形饰物。 唐
词:“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 五代
词:“碧罗冠子稳犀簪,凤凰双飐步摇金。”(1).楼上。 唐
之一:“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 建章 。” 宋
词:“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江 南游子。” 郭沫若 《前茅·暴虎辞》:“猛虎在圈中,成群相聚处……楼头观者人如堵。”(2). 宋 时对欺诈者的鄙称。 明
:“言人虚伪不检者曰楼头。盖 宋 时 何 家楼下多亡赖,以滥恶物欺人,其时有‘ 何 楼’之号。楼头者,盖 何 楼之恶魁也。”亦作“ 缥眇 ”。亦作“ 缥渺 ”。
(1).高远隐约貌。:“群仙缥眇,餐玉清涯。” 李善 注:“缥眇,远视之貌。” 唐
诗:“城尖径仄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 宋
词:“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惟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 清
《桃花扇·草檄》:“孤影,南枝乍冷,见乌鹊缥缈,惊飞栖止不定。” 郭沫若 《星空·天上的市街》:“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2).随风飘扬;随水浮流。 唐
《愁阳春赋》:“缥缈兮翩绵,见游丝之萦烟。” 宋
词:“飞花满地谁为扫,甚薄倖,随波缥缈。” 元
《太常引·池荷》词之二:“红衣缥缈,清风萧瑟,半醉岸乌巾。” 闻一多 《李白之死》诗:“还有吹不满旗的灵风推着云车,满载着霓裳缥缈、彩佩玲珑的仙娥,给人们颂送驰魂宕魄的天乐。”(3).形容声音清越悠扬。 唐
《注悯征赋述》:“其雅调之清越也,有若缥缈鸾虹,嘤嘤袅空。”第三十回:“歌声缥缈,直入云霄。” 清
《金壶浪墨·南巡盛典》:“金石铿锵,宫商缥缈。” 李瑛 《笛声》诗:“从哪里飘来一缕笛音,在这僻静的深山缭绕?比幽谷的溪水还清脆,比云中的莺啼还缥缈。”(4).虚浮;渺茫。 南朝
刘协 :“轻靡者,浮文弱植,缥缈附俗者也。” 周振甫 注:“缥缈附俗:虚浮、不切实而依附俗说。” 清
杜荣寿 《〈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底事隔年先异兆,人与莲花同缥缈。” 夏曾佑 《小说原理》:“人所乐者,肉身之实事,而非乐此缥渺之空谈也。” 郭沫若 《女神·凤凰涅槃》:“我们这缥缈的浮生,到底要向哪儿安宿?”(5).峰名。 清
《缥渺峰》诗:“兹峰非云高,高与众山别,其下多嵌空,天风吹不折,插根虚无际, 缥缈 为险绝。”注:“ 缥缈峰 : 顾野王 《舆地志》:‘ 缥缈峰 , 洞庭 之最高者。’ 卢熊 《苏州府志》:‘ 包山 最高者为 缥缈峰 。’”(1).古台名。 汉
《列仙传·萧史》:“ 萧史 者, 秦穆公 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 穆公 有女,字 弄玉 ,好之。公遂以女妻焉……公为作 凤台 ,夫妇止其上。” 南朝
宋 鲍照 :“ 凤台 无还驾,箫管有遗声。” 唐
诗:“吹箫不是神仙曲,争引 秦 娥下 凤台 。” 元 杨维桢 诗之十二:“ 嬴 家楼头缥缈女,底用 萧郎 筑 凤台 。”(2).泛指华美的楼台。 南朝
:“舞袖飘金谷,歌声绕凤台。” 清 邵粹夫 《京华杂感》诗:“中宵独坐看银汉,王气葱葱起凤台。”彼此遇见;会见。 汉
《西京赋》:“跳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 唐
诗:“及去事戎辔,相逢宴军伶。” 宋 王易简 词:“看明珰素袜,相逢憔悴,当应被,薰风误。” 清 徐士銮 《宋艳·奇异》:“举世无知音,今夕相逢,岂天假真缘耶。”(1).千年,年代久远。:“欲观千岁,则数今日;欲知亿万,则审一二。” 南朝
《辩命论》:“朝秀晨终,龟鹄千岁,年之殊也。” 宋
《三槐堂铭》:“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2).古人祝寿之词。:“万有千岁,眉寿无有害。” 汉 赵晔 :“于是 范蠡 与 越王 俱起为 吴王 寿,其辞曰:‘下臣 勾践 从小臣 范蠡 奉觞上千岁之寿。’”(3).封建时代臣下对王公、太子、皇后等的尊称。:“唱一个娇滴滴的曲儿,舞一个妖媚媚的破儿,搊一个紧飕飕的筝儿,道一个甜甜嫩嫩的千岁儿。”《再生缘》第三一回:“娘娘千岁坐中宫,干父干娘妾侍从。”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太平礼制》:“天王诏令:王世子,臣下呼称幼主万岁;第三子,臣下呼称王三殿下千岁。”(4).即千岁树。卷九六○引 晋
袁山松 《宜都山川记》:“ 很山 有异木,人无见其朽者。其名曰千岁,叶似枣,色似桑,冬夏青贞,强少节目。”(1). 蓬莱山 。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亦常泛指仙境。:“自 威 、 宣 、 燕昭 使人入海求 蓬莱 、 方丈 、 瀛洲 ,此三神山者,其傅在 勃海 中。” 宋
诗:“功名付公等,归路在 蓬莱 。” 明 王錂 《春芜记·说剑》:“他本 蓬莱 仙种,偶然寄迹人间。”(2).蓬蒿草莱。借指草野。:“举英奇于仄陋,拔髦秀于蓬莱。”(3).:“是时学者称 东观 为 老氏 臧室,道家 蓬莱山 。”后因以指秘阁。 唐
《登秘书省阁诗序》:“ 周王
群玉 之山, 汉 帝 蓬莱 之室。” 宋
诗:“隽游追幕府,高步集 蓬莱 。”(4).指 蓬莱宫 。 唐
诗:“宿昔 青门 里, 蓬莱 仗数移。”(1).指 秦始皇 。:“﹝三十六年﹞秋,使者从 关 东夜过 华阴
平舒道 ,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 滈池君 。’因言曰:‘今年 祖龙 死。’”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祖,始也;龙,人君象。谓 始皇 也。” 唐
:“自是 祖龙 先下世,不关无路到 蓬莱 。” 明 许时泉 《武陵春》:“只弄得 上蔡门 兔犬酸心, 望夷宫 马鹿攒眉,鲍鱼车风动 祖龙 归,四海内干戈鼎沸。” 清
《易水行》:“ 荆卿 不得刺 秦王 , 无且 在殿提药囊,为谋不成实天意, 祖龙 胆落 荆卿 死。”(2).借指其他帝王。 唐
:“祖龙黄须珊瑚鞭,铁骢金面青连钱。”按,:“帝母 荀氏 , 燕
代 人,帝状类外氏,须黄。”此指 晋明帝 。(1).计量单位。古以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今以一斤的十分之一为一两,一两为十钱。《淮南子·天文训》:“十二铢而当半两,衡有左右,因倍之,故二十四铢为一两。” 汉
:“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一两者,合二十四铢为二千四百黍之重。”(2).古代布帛,以古尺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以币锦二两,缚一如瑱,适 齐 师” 晋
杜预 注:“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匹也。”“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 唐
贾公彦 疏:“古者二端相向卷之,共为一两。”(3).犹一双。 明
诗:“一两棕鞋八尺藤, 广陵 行遍又 金陵 。”(4).指少数。:“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然失之者亿万,得之者一两耳。”第九回:“谁敢望‘请’,只求听一两句话就有了。” 老舍 《正红旗下》二:“母亲是不喜欢算计一两文钱的人。”一辆。“牛车千两” 唐
张守节 正义:“车一乘为一两。”(1).指铜。“金作赎刑” 孔 传:“金,黄金。” 孔颖达 疏:“此传黄金,《吕刑》黄铁,皆是今之铜也。”(2).金属名。赤黄色,质柔软,延展性大。为贵重金属,多用来制造货币、装饰品等。:“六五:噬乾肉,得黄金。” 高亨 注:“噬乾肉得黄金,盖有人置黄金粒于乾肉之中,以谋害食者,食者以齿嚼之,而发现黄金粒也。”:“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 裴骃 集解引《汉书音义》:“白金,银也。赤金, 丹阳 铜也。” 唐
诗:“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 仇兆鳌 注引 朱鹤龄 曰:“《弥陀经》:极乐国土有七宝莲池,池底以金沙布地。”第九回:“如本地用,有现成的县城里字号票子;远路用,有现成的黄金,带着岂不简便些?”(3).泛指钱财。 唐
:“君不见今人交态薄,黄金用尽还疏索。”卷二十:“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4).道教仙药名。 晋
:“仙药之上者丹砂,次则黄金,次则白银,次则诸芝。”(5).比喻金黄色的东西。 唐
诗:“垂杨风轻弄翠带,鲤鱼日暖跳黄金。” 前蜀
词:“压红茵,凤舞黄金翅。” 宋
诗之一:“试碾露芽烹白雪,休拈霜蕊嚼黄金。”(6).石名。《淮南子·地形训》:“黄埃五百岁生黄澒,黄澒五百岁生黄金,黄金千岁生黄龙。” 高诱 注:“石名也。”(7).比喻功名事业。 清
之二:“黄金华发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8).比喻宝贵。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五章:“秋天,又一个秋天--庄户人家的黄金季节来到了。”亦喻尊贵的身体。 清
《风筝误·诧美》:“也亏我屈黄金先陪膝头,请宽衣,莫怕羞。”(1).不到达。:“蹶父孔武,靡国不到。”第五回:“我早则三更,迟则五更必到;倘然不到,便等到明日也不为迟。”
词:“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 长城 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2).不料。 宋
词:“倒银河,秋夜双星,不到佳期误。” 宋
词:“试凭他、流水寄情,溯红不到春更远。”(3).不至于;不见得。 宋
词:“追忆 兰亭 当日事,尽凄凉也胜 卢仝 屋。应不到,羡 金谷 。” 宋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八出:“看奴家要几钱,不到不得。”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小姐盘夫》:“不妨,我自有道理,不到他不从。”(4).不周到。《水浒传》第四五回:“我是个粗卤汉子,礼数不到,和尚休怪。”《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那婆子与 汪锡 两个慇慇勤勤,代替伏侍,要茶就茶,要水就水,惟恐一些不到处。”第四七回:“他们两个就有些不到的去处,有 鸳鸯 那孩子还心细些,我的事情,他还想着一点子。”(1).等第次序居首位或首位的。:“太傅 产 、丞相 平 等言, 武信侯
吕禄 上侯,位次第一,请立为 赵王 。” 宋
诗:“将军破贼自草檄,论诗说剑俱第一。”《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 杜子春 ﹞急松松跟着老者径到西廊下第一间房内,开了壁橱,取出银子。”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2).形容程度最深;最重要。 北魏
贾思协 :“常以正月、二月预收乾牛羊矢,煎乳第一好:草既灰汁,柴又喜焦;乾粪火软,无此二患。” 明
《复士龙悲二母吟书》:“幸公虚心以听,务以 翰峰 先生为念, 翰峰 在日,与公第一相爱,如仆旁人耳,仆知公必念之极矣。”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 中国 第一要他多。”(1).指过去发生某件事情的时候;昔时。《韩诗外传》卷一:“臣先殿上绝缨者也。当时宜以肝胆涂地。负日久矣,未有所致。今幸得用于臣之义,尚可为王破 吴 而强 楚 。” 唐
诗:“桃花流水依然在,不见当时劝酒人。” 清
词:“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田汉 《江西杂咏·初访井冈山之四》:“龙潭日夜奔飞瀑,犹作当时怒吼声。”(2).指当时的人们。:“公秉理照物,动必研几,当时嗟服,若有神道。” 李周翰 注:“言既研几而为断决,则当时之人嗟叹而服之,若有神明之道也。”:“ 晋 与 齐浣 更典二都选,既糊名校判,而 晋 独事赏拔,当时誉之。” 宋
王谠 :“﹝ 沉传师 ﹞亦为史官,及出领 湖南 、 江西 ,奉诏在镇修《宪宗实录》,当时荣之。”(3).指在位的皇帝。:“ 永元 初, 窦氏 专权骄纵,朝廷多有谏争,而 彪 在位修身而已,不能有所匡正……故颇以此致讥,然当时宗其礼让。” 明
《书苏文忠公外纪后》:“ 苏长公 以文字故获罪当时,亦以文字故取信于朋友,流声于后世。”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廷谳》:“试读桧枝词,掉舌刺当时。这根株深泉无曲处,分明是妒杀九重飞。”(4).正当青春之时。 唐
《对镜吟》:“妆成持照尚当时,只畏愁多遽变衰。”卷三:“ 徐 氏 丹桂 ,年正当时,误了佳期,心中常怀不足。”《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看这姑娘年纪已在当时,情窦料也开了。”(5).官名。:“ 黄帝 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 蚩尤 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冢田虎 曰:“当时,官名。”(1).适时。:“当时则动,物至而应,事起而辨,治乱可否,昭然明矣。”:“政教文质者,所以云救也,当时则用,过则舍之,有易则易之。” 欧阳山 《苦斗》六一:“如今 何 家又是官,又是富,正是当时得令,势大财雄。”(2).就在那个时刻;即时。《海内十洲记·祖洲》:“上有不死之草,草形如菰苗,长三四尺,人已死三日者,以草覆之,皆当时活也。”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一折:“天有不测风雨,人有当时祸福。”亦作“ 学仙 ”。
学习道家的所谓长生不老之术。:“ 黄帝 且战且学仙。” 唐
:“人姓 吴 名 刚 , 西河 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五代
诗:“将名将利已无缘,深隐清溪拟学仙。” 金 元好问 之三:“为言学仙好,人间竟何为。”见“ 求田问舍 ”。谓专营家产而无远大志向。:“ 备 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 元
《喜春来》曲:“春方好处花将过,人到荣时发已皤。求田问舍待如何?皆未可,樽有酒且高歌。”《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如今这些贪人,拥着娇妻美妾,求田问舍,损人肥己。”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八章第三节:“北方的士族一过 江 来,就纷纷求田问舍。”亦省作“ 求田 ”。 宋
诗:“求田此山下,终欲忤 陈登 。” 清
之二一五:“一事避君君匿笑, 刘郎 才气亦求田。”(1).昨天夜里。 南朝
宋 鲍照 诗:“昨夜宿 南陵 ,今旦入 芦洲 。” 前蜀
词之一:“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 巴金 《探索集·长崎的梦》:“昨夜,我梦见我在 长崎 。”(2).日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夫人与 郑恒 亲。虽然昨夜见许,未足取信。”城墙上。 唐
《出塞》诗之二:“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乾。” 元
诗:“城上高楼城下湖,城头画角晓呜呜。”
诗:“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1).没有人才。:“﹝ 士会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八:“吾谋未及用,勿谓 秦 无人。”(2).没有人;没人在。:“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三国
《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叔田》有无人之歌,闉阇有匪存之思,风人之作,岂虚也哉!” 宋
词:“深院无人,黄昏乍拆鞦韆,空锁满庭花雨。”参阅。指 唐 代诗人 李贺 。 贺 诗构思奇特, 杜牧 谓“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传说 贺 将死时,见一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少顷气绝。年仅二十四岁。故后有是称。见 唐
诗之九:“天上莨常宫又成,文章只数老玄卿。五云阁吏亦谪世,牛鬼少年专盛名。”乐器名。笙类的美称。 元
:“飞步脱凫舄,长吟吹凤匏。” 元 杨维桢 诗之十一:“日落海门吹凤匏,须臾海水沸如炮。”传说中的树名。卷九一八引《玄中记》:“东南有 桃都山 ,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一天鸡,日初出,光照此木,天鸡则鸣,群鸡皆随之鸣。” 元 杨维桢 诗之九:“东逾 弱水 赤流深,夜得桃都息羽旌。地底日回天上去,金鸡如凤自交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关创意的求职简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