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警戒2草木皆兵漏字谜

“毒快递”后草木皆兵&收件单信息不明遭遇“乌龙快递”&--山东频道--人民网
“毒快递”后草木皆兵&收件单信息不明遭遇“乌龙快递”&
&&&&来源:&&&&&
  不规范的收发快递行为徒增一些可疑包裹,让“毒快递”事件后的人们草木皆兵
  小谭朋友小萧拍图,展示其所收到的装有红苕淀粉的包裹。(网络截图)
  近日的“山东毒快递”事件后,快递人员和收件人对可疑包裹都小心翼翼,谨慎之余也闹了不少的笑话。重庆的收件人小渝和发货人小谭就遭遇了这样的“乌龙包裹”。
  飞来的包裹
  收件单上信息不明
  让收件人好伤神
  小渝去年12月27日收到一个快递。她刚拿回家一打开,就被里面的内容搞蒙:快递包裹是一个礼品包装的盒子,盒子里装着一些化妆品,上面全是英文说明,小渝根本看不懂。更为关键的是,在小渝的印象中,那段时间她根本没有在网上购买过化妆品。回想起媒体关于毒快递的新闻报道,小渝有些担心:这些东西会不会有危险?
  基于这种疑虑,小渝试图搞清楚这个快递的来源。快递是小区物管代为签收的。紧贴在快递包装袋上,唯一留存的那一联单据,除了印有发货地“广州”,以及物管用红色记号笔写下的收件人姓名及房间号比较清晰之外,其它信息根本看不清笔迹。
  小渝又通过快递单号来查询,却也只能查到包裹在快递的发送流程,没有寄件人及收件人的信息。“这东西会不会不是我的?快递公司搞错了?”这莫名的包裹困扰了她好几天,既不敢用也不敢随意扔。
  元旦的晚上,快递公司终于落实所有信息:包括寄件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而收件人确实是小渝,而寄件人原来是小渝长期光顾的淘宝卖家。化妆品是卖家新年为老主顾准备的礼品,只是粗心,忘记将贺卡一并放入礼盒中,才导致了这场误会。
  白色的粉末
  一包红苕淀粉
  外地买家进了派出所
  从去年3月开始,小谭在淘宝上开了一家小店,主要销售她婆家所在农村的一些土特产,如土鸡蛋、紫薯,还有红苕做的淀粉,销售不错。然而,近日小谭发给一个外地买家的包裹在快递过程中出了一点状况,竟然让收件人的男友进了一次派出所。
  去年12月,小谭在网上销售开县的南门红糖。因为这是一个有传统文化背景的土特产,所以小谭特地寄了一些给买家小萧。据小谭介绍,小萧实际上也是重庆人,此前与她在同一家IT媒体共事,公司裁员后才去了南方沿海工作。
  上月29日,小谭接到了小萧的电话,告诉她装有南门红糖和红苕淀粉的包裹出了问题,甚至让小萧的男友到派出所接受了询问。问题就出在白色粉末状的红苕淀粉上。
  小谭从小萧发过来的微信图片上,看到了那个快递。原来,她寄出时包裹得严实规整的红苕淀粉,不知为何在运输过程中外包装袋被损坏,白色的红苕淀粉顺着最外层的纸箱缝隙漏出。快递员见到这些粉末担心有问题,甚至认为这粉末外观看起来和毒品有点接近。谨慎的快递员选择拨打110报警。这个沿海城市的民警没听说过红苕淀粉,收件人的信息留的是小萧的男友,因此他就被请到了派出所,最后不得不应当地民警的要求,生吃了一点红苕淀粉,在没有发现毒品反应的情况下,才消除误会离开派出所。本组文/重庆晨报记者卢雨
  下月起快递公司
  将使用验视章
  “山东毒快递”事件之后,国家邮政局随即开展了收寄验视制度。重庆市邮政管理局要求:全市97家快递企业从2月1日起,在收寄邮件、快递时,要使用标注了快递公司名称、投递员姓名或工号的统一规格验视章;凡是没有加盖验视章的邮件和快递,将不得收寄;对经验视仍不能确定安全的存疑物品,收寄人员将要求寄件人出具身份证明及相关部门的物品安全证明,核对无误后才能收寄。
人民网山东频道官网
人民网山东频道官方微博
人民网山东频道官方微信
(责编:王晓璐、胡洪林)
中国银行泰安分行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草木皆兵、完璧归赵、纸上谈兵、破釜沉舟、指鹿为马、 精心收集的各类精品文档,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草木皆兵、完璧归赵、纸上谈兵、破釜沉舟、指鹿为马、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登陆福建本土热门论坛
&&|&&&&|&&&&|&&
让餐桌不再草木皆兵
-- 今日先读 --
  民以食为天,可如今餐桌却成了一个让人草木皆兵的地方,每一道菜都可能是健康的“杀手”:  油可能是地沟油,美味小龙虾用过洗虾粉,海鲜经过福尔马林的“洗礼”,大闸蟹可能喂过避孕药,餐具会释放甲醛,卫生筷泡过工业双氧水的“药澡”,餐后的水果可能残存农药……  一次次暴发的食品安全危机,让世人见识了各种隐藏于珍馐中的危险化学用品:“毒奶”风波让无辜的孩子成为殉葬品,三聚氰胺从此名扬天下;而喷涂过氧化钼金属、塞过铅条的冬虫夏草,无疑会让病人雪上加霜。  我们不禁扼“碗”叹息——  食物竟成毒物!更可怕的是下肚还不自知,总不能每天三餐前都去“安检”。  面对无良企业在钞票面前大规模的道德沦丧,监管缺失,漏洞依然!否则就不会刚送走“毒奶”,又迎来“毒龙虾”。  作为日日关乎民生的消费必需品,安全本应是食品进入市场的先决条件。而对于政府来说,除了建立卫生、质监等联动和完善的监管体系,还必须严格执行问责的追溯机制。如果重罚每一个失德的商家,使他们倾家荡产;重责每一个渎职的官员,后来者决不敢以身试法,商家和部门之间的利益链可就此切断。  否则,违法成本太低,就很难遏制商人、官员在利益面前的合谋与堕落。  杨方
第A5版:今日先读&&
-- 本版目录 --
联系我们 | 关于东快网 | 广告服务 | 团队日志 | 网站地图
闽ICP备: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 号
 Copyright by .cn
东快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军团战争4.2草木皆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