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述乘数理论的适用性和加速数作用的发挥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哪些因素的限制

查看: 1478|回复: 0
部分金融联考试题及详细答案
主题帖子积分
考研新手,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积分
2005年金融学联考试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无差异曲线
五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或者说,它是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相同的所有组合的曲线。
2、三元悖论
也称“三难选择”,指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这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一个目标。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
3、买断式回购
是指债券持有人(回购方)将债券卖给债券购买方(逆回购方)的同时,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个日期,正回购方再以约定价格从逆回购方买回相等数量同种债券的交易行为。其与一般封闭式回购的最大区别在于:在回购期间债券的所有权是属于逆回购方的。
4、卢卡斯批判
著名经济学家卢卡斯认为,人们在预测和行动时,不仅要考虑过去,还要估计当前状态对未来的影响,当被预测变量发生变化时,预期的形成方式也会发生变化。而传统的政策制定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到预期对经济政策的影响。而预期形成于经济环境,包括政府采用的经济政策,也就是说,预期会对经济政策的变动做出反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经济政策的效果。因此,在制定政策时应考虑到人们由预期而采取的行动。
5、资产证券化
指把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如金融机构的一些长期固定利率放款或企业的应收账款等通过商业银行或投资银行的集中及重新组合,再以这些资产做抵押来发行证券,从而实现相关资产的流动性。资产证券化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现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
6、抛补的利率平价
指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近似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高利率国的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国的货币在该市场上必定升水。如果本国利率上升,并超过利率平价所需要的水平,本币将会预期贬值;反之,则会升值。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已知某厂商的产量是500,总收益是500,总成本是800,总不变成本是200,边际成本是1,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它应该(& &)。
A 增加产量& && && && && && && && && & B 保持产量不变
C 减少产量& && && && && && && && && & D 以上任一措施都可采取
答案:B&&在完全竞争市场上,MR=P=TR/Q=500/500=1,而已知MC=1。我们知道,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当MR=MC时市场达到均衡。所以此时厂商达到了均衡,产量保持不变。
2.某个持有大量分散化股票投资的养老基金预期股市长期看好,但在未来的三个月内将会下跌,根据这一预期,基金管理者可以采取的策略包括(& &)。
A 买入股指期货& && && && && && && && &B 购买股指期货的看涨期权
C 卖出股指期货& && && && && && && && &D 购买股指期货的看跌期权
答案:C、D&&金融期货与一般的资产一样,若预计其价格将下跌,则可以通过卖出期货或者购买期货的看跌期权的办法来保值。因为可以认为股票价格和股指期货的价格可以认为变动方向是一致的且同一幅度的,所以可以卖出股指期货,也可以购买股指期货的看跌期权。
3.以下关于汇率理论的正确看法有(& &)。
A 购买力平价理论把汇率的变化归结于购买力的变化
B 利率平价理论侧重于研究因利率差异引起的资本流动与汇率决定之间的关系
C 国际收支说是从国际收支角度分析汇率决定的理论
D 在资产市场说中,汇率超调被认为是由商品市场价格粘性引起的
答案:A、B、C、D&&本题考察的是汇率的决定理论。四个选项分别涉及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国际收支说、资本市场说。或为结论,或为定义,都比较简单,相信凡是学过汇率决定论的同学都可以选对。
4.某企业持有一张半年后到期的汇票,面额为2000元,到银行请求贴现,银行确定该票据的贴现率为年利率5%,则企业获得的贴现金额为(& &)。
A&&2000元& && && &B 1951元& && && &C 1900 元& && && &D 1850元
答案:B&&年利率为5%时,半年的利率即为2.5%,则企业获得的贴现额为 .5%)=1951元。
5.以下观点错误的有(& &)。
A 风险中性定价理论是指现实世界中投资者的风险态度是中性的
B 利率期限结构反映了特定时刻市场上不同到期时间的零息票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C 弱式效率市场假说意味着股票未来价格与股票的历史价格无关,技术分析无效
D 我国公司的融资偏好与公司财务理论中的融资偏好次序理论是相一致的
E 证券的系统性风险可以用投资收益率的标准差来衡量
答案:A、D、E&&风险中性定价法是给金融衍生产品定价的重要技术之一,它假设现实中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是中性的,也就是投资者对有无风险、风险多大持无所谓的态度,这是风险中性定价法的前提假设,但与现实并不相符合;即期利率即是指某个给定时点上无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通常利率期限结构就用特定时刻市场上不同到期时间的零息票债券的利率体系来表示;在弱势有效市场上,根据股票过去价格信息不能判断出股票未来的走势,此时技术分析法是无效的;我国公司大多偏爱股票融资,上市公司在股票上市时圈钱的动机比较强,但公司财务理论中的融资首选是债务融资,这是不一样的;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里,单个资产投资或投资组合的风险度量可以用标准差,但系统性风险应该用某证券的收益率和市场组合收益率之间的 系数来衡量。
6.在存在逆向选择的保险市场上,以下哪种情况最可能发生?(& &)
A 高风险的人将不愿意购买保险
B 低风险的人将不愿意购买保险
C 市场均衡将是帕累托最优的
D 低风险的人在均衡中将购买过多的保险
答案:B&&当保险市场上存在逆向选择时,购买保险的往往是高风险者,低风险者却不愿意购买保险。市场不能达到帕累托有效。
7.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由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
A 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
B LM曲线和IS 曲线都平坦
C 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坦
D LM曲线平坦,而IS 曲线陡峭
答案:C&&若LM曲线比较平坦,IS曲线比较陡峭,当LM曲线右移时,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这题很简单,在考场上画画图也就可以得出答案。
8.自然失业率(& &)。
B 依赖于价格水平
C 是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的失业
D 是没有摩擦性失业时的失业率
答案:C&&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此时,经济达到潜在的产出水平。
9.下列导致基础货币增加的行为有(& &)。
A 降低再贴现率& && && && && && && &B 提高发行存款准备金
C 政府增税& && && && && && && && & D 央行在公开市场上进行正回购
答案:A&&当降低再贴现率时,商业银行将会把更多的票据拿到中央银行去贴现,导致中央银行增加基础货币供给;而提高发行存款准备金和在公开市场进行正回购将减少基础货币;政府增税是财政政策并非货币政策。
10.以下关于证券市场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证券市场线上的任意一点都是有效的证券组合,其他组合和证券则落在证券市场线的下方& && && && &
B证券市场线描述的是某种特定证券和市场组合的协方差与该证券期望收益率之间的均衡关系
C 证券市场线反映的是有效组合的预期收益率和标准差之间的关系
D 证券市场线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
答案:B、D&&选项A描述的是资本市场线的性质而非证券市场线。证券市场线上的各点并不都代表有效组合。证券市场线是资产定价的一种表现形式。
三、简述题
1.简述微观经济学中一般均衡状态的含义和基本性质
答:一般均衡是指所有的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的一种状态。它是相对于局部均衡而言的。具体地讲,即存在一组价格体系时所有的市场同时处于出清状态。市场上的消费者和供给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每个消费者都在既定的收入约束和价格下争取效用最大化,每个厂商都在给定的技术、产品需求、要素供给约束下达到利润最大化,且厂商的长期利润为零。
一般均衡分析是把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看成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的。因此,在一般均衡理论中,每种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而且取决于所有其他商品的价格。当某个价格体系使所有的商品市场(包括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时,整个市场就达到了一般均衡。一般均衡只是一种理论上的状态,现实中非均衡是常态。
2.2003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为香港银行试行办理个人人民币业务提供清算安排,香港银行可以提供个人人民币业务的范围包括:人民币存款、兑换、汇款和银行卡业务。你认为这是否意味着香港已经成为了一个标准的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
答:离岸金融市场,也称境外市场,指能使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在发行国境外交易的场所,市场上的金融活动不受任何国家金融当局控制,其资金的借贷或供求双方都不是本国居民。离岸金融市场基本不受市场所在国法规和税制的限制。建立离岸金融市场通常要求:①政局稳定②政策优惠③法制健全④具有先进的通讯设施和丰富的金融人才资源。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香港虽然已经累积了大量的人民币,但还不能算作是人民币离岸中心。原因在于:①人民币尚未成为自由兑换货币,境外的人民币还没有直接的对内投资渠道。②目前人民币在香港仅有存款、汇款和结算等业务,且资金相对分散,还没有贷款业务,业务品种不完整。③人民币在香港的业务还仅限于个人,还没有对政府、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批发业务。所以还称不上是离岸金融中心。
3.简述无套利定价思想,并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无套利定价思想在金融学中的典型运用。
答:如果某个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偏离了其合理的价格,在不考虑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市场投资者即可以通过标的资产即衍生证券的买卖,进行套利。市场价格也必然由于套利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重新回到均衡状态。套利机会消失。这就是无套利定价思想。根据这个原则,在有效的金融市场上,任何一项金融资产的定价,应当使得利用该项金融资产进行套利的机会不复存在。
举例说明:设一个基于不支付红利的股票的远期和约,3个月后到期。假设股价为$40,3个月期无风险利率为年利率5%。该股票3个月远期的价格为$45。& && &&&
首先我们计算今天的远期和约的交割价格:F=40*e0.05*0.25=$40.5。 由于实际的远期价格大于该交割价格,则套利者可以先借钱买股票,然后卖出远期和约,则可以获得净收益。
四、计算题
1.若一国粮食市场的需求函数为QD=6-0.5*P,供给函数为QS=3+P。为支持粮食生产,政府决定对粮食进行每千克0.5元的从量补贴。产量单位为亿吨,价格单位为元/千克。试问:⑴实施补贴后,粮食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分别是多少?⑵每千克0.5元的补贴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是如何分配的?⑶补贴之后的财政支出增加额是多少?
解:⑴当政府对厂商进行补贴后,供给函数变为QS=3+(P+0.5)=3.5+P。
QD=QS,6-0.5*p=3.5+p,解得 P=5/3,Q=31/6亿吨
⑵假设无政府补贴,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变为:6-0.5*P=3+P&&解得=2,Q=5亿吨。
尽管政府是补贴了厂商,但是消费者从中也可以得到好处。存在补贴时,消费者每单位商品价格节省了1/3,产量增加了1/6亿吨,消费者剩余增加了1/18亿元,生产者剩余增加了(1/2+5/3)*31/6-2*5=43/36亿元。
⑶政府支出增加额为:1/2*31/6=31/12亿元
2.假设目前市场上的利率期限结构是平坦的,市场年利率均为10%(一年计一次复利),一个债券基金经理面临着市场上的两种债券:债券A面值1000元,息票率为8%,一年付一次利息;债券B面值1000元,息票率为10%,一年付一次利息。这两个债券都是三年后到期,到期时一次性偿还本金,但是该经理只打算进行一年期的投资。并且该经理预期一年后市场利率期限结构将近乎平行地下降,而市场普遍认为一年后市场利率基本不变。不考虑其他因素,请问对于该经理而言,哪种债券是较好的选择?
解:首先,求两种债券的现在的价格
A债券:每年利息收入
PA=80/(1+10%)+80/(1+10%)2+%)3=950.26
B债券:每年利息收入0
PB=100/(1+10%)+100/(1+10%)2+%)3=1000
再求一年后的价格
A债券:PA=80/(1+9%)+%)2=982.41
B债券:PB=100/(1+9%)+100/(1+9%)2=1017.59
对该经理而言,两种债券1年后预期收益率为:
rA=[80+(982.41-950.26)]/950.26*100%=11.80%
rB=[100+(0)]/.76%
显然rA & rB,所以该经理选择债券A进行投资最合算。
3.假设纽约市场上美元年利率为8%,伦敦市场上英镑的年利率为6%,即期汇率为£1=$1.5,三个月汇水为30-50点,求:⑴3个月远期汇率;⑵若你有10万英镑,应在哪个市场上投资?投资获利情形如何?试说明投资过程。
解:⑴由于已知远期汇水前小后大,表示单位货币的远期汇率升水,计算远期汇率时应该用即期汇率加上远期汇水。
1.0=1.6055& && && &1.0=1.6085
3个月远期汇率为:£1=$1.5
⑵将100000英镑投资于伦敦市场: +6%)*3/12=101500(英镑),获利1500英镑
将100000英镑投资于纽约市场:①将英镑兑换成美元,为160250美元;
②将所获的美元投资于纽约市场三个月获利:+8%*3/12)=163455(美元);& & ③再将所获的美元兑换成英镑:..52(英镑),获利1619.52英镑
④对比两个市场的获利情况:0=119.52(英镑),因此,将100000英镑在纽约市场上投资更有利。
五、论述题
1.试述经济周期理论中的乘数---加速数原理及其政策含义,并对其加以评论。你认为我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出现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⑴乘数-加速数原理:又称为“汉森-萨缪尔森”模型,主要用来解释乘数和加速数原理相互作用而产生经济周期波动的理论。其中投资乘数理论是说明投资变化将如何引起收入变动,加速数原理说明收入的变动将如何引起投资变动。正是乘数和加速数的交互作用,造成了经济的周期波动。在乘数作用下,投资的增加会导致收入的倍增,在加速数作用下,收入的增加又会引起投资若干倍的增加,从而使经济扩张;当遇到约束因素如生产要素或资源的短缺限制时,就会使经济的扩张受到限制,一旦经济停止扩张或增长速度放缓,乘数—加速数原理就会反过来导致经济的衰退,从而出现周期性波动。
⑵政策含义:如果经济中自发投资是一个固定值,依靠经济本身的调整,就会自发形成经济周期波动。为了减少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以维持经济的长期稳定,政府有必要对经济进行干预。
⑶理论评价:凯恩斯只注意到了投资对经济的乘数作用,而未加注意加速数的作用,本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完善,进一步说明了收入、消费和投资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好地解释经济出现波动的原因。
⑷对我国经济的分析:我国的情况比较特殊,在政府主导的情况下,投资和消费的失衡往往是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基本原因。
①消费结构的变化会导致经济的波动。如92年之前,由于家电等消费品基本普及,市场已告饱和,产品短缺逐步过渡到买方市场,并宣告自80年代以来家电需求拉动的经济周期即将结束。这造成了90年代初的经济增长放缓。
②固定资产投资的周期波动性是造成我国国民经济周期性波动最直接的内在原因之一。从投资与经济波动的相关性看,投资波动决定了经济波动。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波动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乘数机制形成的。如90年代中期房地产业的兴起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涌入股市和房地产。又如98年过后由于内需不足,中央政府发起的对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都有力地拉动了经济的增长。
③农业波动是经济周期的基础。由于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农业对经济波动虽然不构成最直接最显著的影响,但却对经济增长具有根本性的影响。我国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产量的波动,往往导致随后的经济增长波动。它的波动幅度虽然没有GDP的波动大,但它往往是后者波动的先导,有着明显的“超前性”。
2.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哪些?试从巴塞尔协议的发展阐述风险管理思想的主要演化轨迹。
答:⑴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在经营活动中,因不确定性因素的单一或综合影响,使商业银行遭受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的机会和可能性。
商业银行在经营中主要面临以下几种风险:①流动性风险:指由于商业银行没有足够的现金来满足客户取款需要或其他即时的现金需求而引起的风险。②利率风险:由于市场利率波动造成商业银行持有的资产价格变动或银行业务使用的利率跟不上市场利率变化所带来的风险。③市场风险:指利率、汇率、股价或商品价格的变动而使银行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值发生变动的可能性。通常又分为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④信贷风险:指接受信贷者不能按时偿付贷款的可能性。这是商业银行的传统风险,是银行信用风险的一部分。这个风险关系到银行的生死存亡。⑤资本风险:指商业银行最终支持清偿债务能力方面的风险。银行的资本越充足,它能承受违约资产的能力就越大。⑥操作风险:指由于金融机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或突发事件而导致的金融机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
⑵1988年的巴塞尔报告的主要内容:将银行资本划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类;首次确定资本充足率;初步规定了风险权重的计算标准。
1996年的巴塞尔协会推出了《资本协议关于市场风险的补充规定》,引入市场风险同时允许银行采用标准计量法和内部模型法中的一种计算市场风险。
2001年形成了新巴塞尔协议,确定了对商业银行监管的三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约束。
风险管理作为人们对风险认识不断加深的产物,最初主要是侧重于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风险管理的重点逐渐转向了负债义务的风险管理。20世纪70年代,由于国际市场利率波动,单一的资产风险管理或负债管理已经不适用了,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浮出水面。进入80年代之后,人们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更加深刻,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技术都有了新的提升。《巴塞尔协议》要求对不同类型资产规定不同权数进行风险量化,使风险管理的重点由资产负债管理时代向风险管理时代过渡。 现在,一些国际大银行在实施《巴塞尔协议》的过程中,积极开发一些新的风险管理技术,运用数理模型来识别、衡量、防范风险,使风险管理的方法由定性转入了定量分析。
3.请运用米德冲突的原理分析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你认为央行应该采取怎样的政策组合?同时相应分析我国已经采取的一些政策措施。
答:⑴米德冲突含义:英国经济学家米德在1951年提出,在固定汇率制下,由于政府只能运用影响社会总需求的政策来调节内外均衡,这时若出现失业增加与经常账户逆差并存,或是出现通货膨胀与经济账户赢余并存等特定内外经济状况的组合,同一种政策工具要同时解决两种目标,会使决策者面临两难的处境。
⑵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我国目前经济的开放度已比较高,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交融日益密切,但由于资本账户还为开放,所以并不是完全的开放型经济;我国目前仍然属于小国经济,因为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我国还不能影响利率、汇率等重要经济变量;我国的经济效率还比较低,存在大量的资源浪费和配置不合理的情况,因而可以认为我国的总供给曲线是平的。
⑶2004年以来,我国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都明显上升,部分行业过热,投资需求过旺,出现了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问题。同时,由于外贸顺差越来越大,我国的外汇储备也是节节攀升,热钱不断流入,人民币升值压力很大。
按照米德冲突的原理,在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的条件下,我们若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以达到内部均衡,则将会进一步增大国际收支顺差,外部均衡难以实现。若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则内部均衡又难以达到。我国的货币政策已经陷入了两难境地。
⑷政策建议:要使货币政策真正发挥调控宏观经济的作用,不至于在追求内外均衡中顾此失彼,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清楚影响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有效性的各种影响因素,加快利率市场化和外汇体制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使货币政策真正成为一个独立有效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
在当前情况下,建议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本币升值的政策组合。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以抑制通货膨胀;另外,我国的现行汇率是90年代中期时调整的,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的经济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说,本币升值虽然会对出口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会很大。我们在升值的同时对出口商进行适当的补助即可。这样的政策组合对内外部均衡的实现较为有利。
2004年金融学联考试题详解
一、不定项选择
1.当吉芬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应该有(& &)。
A 替代效应为正值,收入效应为负值,且前者的作用小于后者
B 替代效应为负值,收入效应为正值,且前者的作用小于后者
C 替代效应为负值,收入效应为正值,且前者的作用大于后者
D 替代效应为正值,收入效应为负值,且前者的作用大于后者
答案:B&&与一般商品一样,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为负值,收入效应为正值,但与一般商品不同的是,吉芬商品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使得吉芬商品的总需求与价格成正向关系。
2.如果商品X对于商品Y 的边际替代率MRSxy 小于X和Y的价格比Px/Py,则(& &)。
A 该消费者获得了最大的效用
B 该消费者应增加X 消费,减少Y消费
C 该消费者应减少X消费,增加Y 消费
D 该消费者未获得最大效用
答案:C、D&&设MRSxy=2,Px/Py=3,则若放弃一个单位的X可换得3个单位的Y,而在边际替代率为2的情况下,放弃一个单位的X只需换得2个单位的Y 即可保持效用不变,因此可多一个Y,根据效用的非饱和性,消费者可增大效用。因此,该消费者并未获得最大效用,应减少X的消费,增大Y的消费。
3.如果中央银行向公众大量购买政府债券,他的意图是(& &)。
A 增加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
B 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总额
C 提高利息率水平
D 通过增加商业银行贷款扩大货币供给量,以达到降低利率刺激投资的目的
答案:D&&中央银行向公众大量购买债券将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进而增加货币供给量。同时,由于债券的价格上升,使得利率下降,必然刺激了投资。
4.无公司税时的MM理论有结论(& &)。
A 假定市场无交易成本
B 有杠杆企业的价值等于无杠杆企业的价值
C 个人与企业可以以相同的利率负债
D 公司证券持有者不会因为资本结构的改变而改变总风险
答案:A、B、D&&本题要求对MM理论十分熟悉。MM理论指出,一个公司的所有证券持有者的总风险不会因为资本结构的改变而发生变动。因此,无论一个公司的融资组合如何,公司的总价值必然相同。资本市场套利行为的存在,是该假设的重要的支持。套利行为避免了完全替代物在同一市场上会出现不同的定价。完全替代物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同风险而只有资本结构不同的公司。该理论主张,这类公司的总价值应该相等,否则,市场上将发生套利行为,直到投资者没有机会可以减少投资支出而获得相同的报酬为止,此时他们的总价值相等。选项C与MM理论无关。
5.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的假设条件有(& &)。
A 证券市场是有效的
B 存在一种无风险资产,投资者可以不受限制地借入和贷出
C 投资者都是风险规避的
D 投资者在期望收益率和风险的基础上选择投资组合
答案:A、C、D&&马科维茨资产组合理论假设投资者都是风险规避的,在相同的风险条件下追求最大收益,在相同的收益下追求最小风险。证券市场必须有效,否则就存在套利机会。选项B说法错误,投资者可以按无风险收益率自由借贷无风险资产。
6.根据货币主义汇率理论,下列各项中可能导致本币汇率下降的有(& &)。
A 本国相对于外国的名义货币供应量增加
B 本国相对于外国的实际国民收入减少
C 本国相对于外国的实际利率下降
D 本国相对于外国的预期通胀率下降
答案:A、B&&当本国相对于外国的名义货币供应量增加时,会引起国内物价相对于外国物价上涨,进而引起本币汇率下降;当本国相对于外国的实际国民收入减少时,若货币量不变,必然引起本国物价上涨,引起本币贬值;而选项C和选项D都将导致本币汇率上升。
7.下列对购买力平价叙述正确的是(& &)。
A 购买力平价是从货币数量角度对汇率进行分析的
B 购买力平价在汇率理论中处于基础地位,并为实证检验所证实
C 购买力平价认为实际汇率是始终不变的
D 购买力平价认为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各自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
答案:A、C、D&&购买力平价是以同一种商品在两国的相对价格来计算两国货币的汇率。但两国的物价水平又由各自的货币数量决定,所以说购买力平价是从货币数量角度对汇率进行分析的。汇率取决于各自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实际汇率是名义汇率扣除通货膨胀之后的,购买力平价认为它是不变的。
8.套汇是外汇市场上的主要交易之一,其性质是(& &)。
A 保值性的& && && && && && && && && && & B 投机性的
C 赢利性的& && && && && && && && && && & D 既是保值的,又是投机的
答案:B&&套汇交易属于投机性的交易,这是基本常识。
9.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
A 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居民的实际财富下降,他们将增加消费
B 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居民的实际财富增加,他们将增加消费
C 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居民的实际财富下降,他们将增加消费
D 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居民的实际财富上升,他们将减少消费
答案:B&&在推导总需求曲线中,当价格水平发生变化时,居民的实际财富会反向变动,而居民的消费将随实际财富量的变动而做相应的变动。随着价格的下降(上升),实际财富量增加(下降),居民将增加(减少)消费。故只有B是正确的。
10.普通股股东享有的权利主要有(& &)。
A 公司重大决策的参与权
B 选择管理者
C 有优先剩余资产分配权
D 优先配股权
答案:A、B、D&&普通股股东享有公司重大决策的参与权,可以选择管理者,享有优先配股权。但不享有剩余资产的优先分配权,只有优先股股东才享有这个权利,这点必须要分清。
二、名词解释
1.科斯定理
只要产权界定是清晰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则无论开始时将财产赋予谁,则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的,资源配置实现了帕累托最优。
2.自动稳定器
又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政府的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
3.票据发行便利
是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中期周转性票据发行融资的承诺,借款人根据事先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即发行银行)签定的一系列协议,借款人可以在一定期限内,以自己的名义周转性发行短期票据,从而以较低的成本取得中长期的资金容通。而金融机构则承担借款人未能按期售出的全部票据,或提供备用信贷的责任。
4.有效汇率
有效汇率是一种加权平均汇率,其权数取决于各国与该国经济往来的密切程度,一般取各国与该国的贸易额占该国总贸易额的比重。有效汇率又称为汇率指数,能综合地反映一国货币汇率的基本走势。
5.格雷欣法则
在金银双本位制下,金银两种货币都被规定为本位币并有法定兑换比率,均可在市场上流通,当金银法定比价与市场比价不一致时,金属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就会被熔化或输出国外而退出流通;金属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则会充斥市场,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格雷欣法则”。
6.巴塞尔协议
1988年7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通过的一份有关国际银行监管方面有代表性的文件。其主要内容有:商业银行的最低资本由银行资产结构形成的资产风险所决定,资产风险越大,最低资本额越高;银行的主要资本是银行持股人的股本,构成银行的核心资本;协议签署国银行的最低资本限额为银行风险资产的8%,核心资本不能低于风险资产的4%;国际间的银行业竞争应使银行资本金达到相似的水平。
三、简答题
1.简述挤出效应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
答:挤出效应是指政府财政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投资或消费的减少。它被用来说明这样一种现象:政府扩大财政支出,目的在于扩张总需求,但结果总需求中政府支出部分扩大了,私人支出反而减少了。产生挤出效应的原因是由于政府扩大购买和增加公共工程方面的支出,使市场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增加,在供给没有及时增加时,价格必然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必然因为价格上升而减少,货币供不应求,利率上升,使得企业酬资成本增加,导致私人投资下降,政府支出增加“挤占”了私人投资与消费。挤出效应的存在,增加了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实施的困难。
在不充分就业情况下,挤出效应的大小,受到以下因素影响:
第一、支出乘数的大小。政府增大支出将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但同时也引起利率上升,使得私人投资减少,进而国民收入减少。支出乘数越大,则这种“挤出”效应也越大。
第二、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投资的利率弹性越大,则一定量水平的利率变动对投资水平的影响就越大,因而“挤出”效应也就越大。
第三、货币需求对国民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政府支出增加必然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若货币需求对国民收入水平的敏感度越大,则货币需求增加越多。在货币供给一定的条件下,利率上升必然越多。则“挤出”效应也就越大。
2.简述影响国际储备需求数量的主要因素。
答:影响国际储备需求的主要因素为:
①进出口规模。若进出口为顺差则对国际储备的需求就较弱;若为逆差则需求就比较强。
②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若持有的机会成本越高,则储备的需求量就越大。
③在金融市场上借贷的难易程度。若金融市场很发达,在外汇短缺时,一国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以较低的利率借入储备,则政府所冒的风险就比较小,需要的储备保有量就比较小。
④汇率制度。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相对而言就需要持有较多的储备;反之,一个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其储备的保有量就可相对较低。实行严格外汇管制的国家,储备保有量可相对较低,反之则较多。
⑤国际货币合作状况。如果一国政府拥有良好的国际货币合作关系,则该国政府对自有储备的需求就越少。反之,它对自有储备的需求就越大。
3.证券回购协议与证券抵押贷款有何不同?
答:证券回购协议指资金的融入方在将证券出售给资金贷出方融入资金的时候,双方约定,在将来的某一时期,由融入方按照约定的回购利率计算的金额向贷出方返还资金,贷出方向融入方返还其原来出售的证券的融资行为。
从本质上说,回购协议是一种质押贷款,其质押品为证券。但证券回购协议和证券抵押贷款还是有区别的:
①证券回购协议的融资抵押物主要是债券等高流动性、低风险的金融资产;而证券抵押贷款的融资抵押物可以是各种的有价证券,如股票、债券、各种票和存单、仓单等。
②证券回购协议主要是在拆借市场上,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解决短期资金的需要而进行的资金融通,一般期限很短;而证券抵押贷款则主要是在长期借贷市场上,持有人为了解决各种各样的资金需求,以证券抵押为担保的资金融通行为,一般期限较长。
四、计算题
1.假设一个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为P=10-2*Q,成本函数为TC=Q2+4*Q&&⑴求利润极大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⑵如果政府企图对该厂商采取限价措施迫使其达到完全竞争行业所能达到的产量水平,则限价应为多少?此时该垄断厂商是否仍有利润?
解:⑴已知P=10-2*Q,则TR=P*Q*=(10-2*Q),Q*=10*Q-2*Q2,所以MR=10-4*Q,而MC=2*Q+4
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MC=MR,即2*Q+4=10-4*Q,得Q=1
将Q=1代入P=10-2*Q,得P=8
利润π=TR-TC=6*Q-3*Q2,将Q=1代入,得此时利润为3。
⑵若政府采取限价措施使垄断者达到完全竞争行业的产量水平。而完全竞争条件下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P=MC,即有:10-2*Q=2*Q+4,得出Q=1.5
将其代入P=10-2*Q中,得到:P=7
利润π=TR-TC=P*Q-(Q2+4*Q),将Q=1.5代入得到利润为2.25。
2.现有三年期国债两种,分别按一年和半年付息方式发行,其面值为1000元,票面利率为6%,市场利率为8%,其发行价格分别为多少?
解:债券的理论价值等于其现金流的折现值。即P=FV/(1+rm)n+ [(FV*rb)/(1+rm)t]& &其中,P为发行价格,FV为面值, 为市场利率, 为债券的票面利率,n为期限。
按一年付息方式发行的国债价格:
P=%)+ [(1000*6%)/(1+8%)t]=948.46元
按半年付息方式发行的国债价格:
P=%)6+ [(1000*3%)/(1+4%)t]=947.58元
3.假定某日市场上美元对人民币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8.2人民币,美元6个月利率为年利4%,12个月利率为4.5%,12个月利率为2%。请根据上述资料计算美元对人民币6个月和12个月的远期汇率。
解:根据远期汇率计算公式,将相应值代入得:
6个月远期汇率=8.2*[(1+1.5%*0.5)/(1+4%*0.5)]=8.10
12个月远期汇率=8.2*[(1+2%)/(1+4.5%)]=8.00
五、论述题
1.试比较在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条件下的经济效率,并谈谈我国该如何制定反垄断政策。
答:⑴在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上的经济效率是不同的。
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厂商的长期利润为0,所以,在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时,水平的需求曲线相切于LAC曲线的最低点。此时,产品的均衡价格等于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产量最高。
在垄断市场条件下,厂商在短期内获得利润。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它与LAC曲线相交时,厂商达到长期均衡,均衡价格是大于生产的平均成本的,且均衡数量最低。
⑵ 关于我国反垄断政策的制定。
现有的反垄断政策主要针对市场进入壁垒、企业妨碍竞争的行为,其目标侧重于维护市场自由竞争的秩序,保护消费者利益。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结构、竞争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要求反垄断政策做出适应性调整:立足于现实的竞争关系;树立在全球范围内谋求国家战略利益的理念;确立突出经济效率性的目标;解决兼顾企业、市场、法律、技术的问题。
2.试述失业的类型及失业对社会的影响,并联系中国实际阐述相应的反失业政策。
答:失业是有劳动能力的人想找工作而找不到工作的社会现象。失业从原因角度可以分成如下几类:①摩擦性失业,指由于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因为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②季节性失业,指某些行业由于工作的季节性而产生的失业。如“啤酒”业。③周期性失业,指在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阶段因需求下降而产生的失业。④需求不足型失业,指由于经济的有效需求水平过低而不足以为每一个愿意按现行工资率就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而产生的失业。⑤结构性失业,指因为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而造成的失业。通常认为它是摩擦性失业的特例,在任何国家都存在,很难彻底消除。⑥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自愿性失业是指工人所要求得到的实际工资超过了其边际生产率,或在现行的工作条件下能够就业但不愿接受此工作条件而未被雇佣所带来的失业;非自愿性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得不到工作造成的失业。
失业给失业者本人及家庭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和巨大的经济压力,在失业率很高时社会秩序也会受到影响,甚至引起社会动荡。另外,从经济学角度,这也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对失业问题的治理向来都是政府的工作重点。
失业治理的主要措施:①对于摩擦性失业,要大力完善劳动力市场,如建规范就业中介服务机构,政府及时发布就业供需信息等。②对结构性失业要加强人力资本投资,积极举办职业培训,再就业培训等,帮助公众转变提高技能。③对于周期性的失业,政府要通过需求管理以使经济尽量保持平稳,减少波动。当有效需求不足时,政府应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需求。反之,当总需求过高时,政府应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
3.试述什么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与中介目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标准是什么?并说明中央银行在指定货币政策时,能否同时确定货币供给目标和利率目标?
答:货币政策的目标是指国家通过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金融调控所要达到的目标。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以稳定币值作为单一目标,现在演变为综合目标:保持物价稳定、维持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在执行过程中,为了了解政策的实施效果,追踪政策的发展方向并进行及时进行调整,中央银行创立了一些可以量化的、可以操作的经济指标,作为实现货币政策的中介桥梁,即中介目标。
中间目标的选择,是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环节,它的准确与否关系到最终目标的实现与否。所选择的中间目标必须具有以下性质:可测性、可控性、可传递性。
中央银行在确定中介目标时,利率目标和货币供应量目标是矛盾的。当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时,随着产出增减或物价变化,公众的货币需求会发生变化,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前提下,利率必然要发生变化。当选用利率目标时,若货币需求变动,要保持利率不变,中央银行必须要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买进或卖出债券,这样的话必然向市场投放了基础货币,进而改变了货币供给量。所以,不能同时确定货币供给目标和利率目标。
4.在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顺差如何影响国内经济?应怎样进行调节?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人民币是否升值的看法?
答:国际收支状况同国内经济存在密切的联系,它会通过贸易收支、资本收支等渠道影响国内经济的运行。
在固定汇率制下,若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货币当局为了维持稳定,在外汇市场上会买进外币,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使得货币供应量增大。持续的顺差必然导致通货膨胀的压力。
在浮动汇率下,若出现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市场上供大于求,则必然会使本币升值、外币贬值,从而抑制出口增长,不利于本国经济的长期发展。
因此,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也要调节。
调节的政策主要包括:①通过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如增加公共支出,减免税收等以增加国内需求。②通过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如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等。③汇率政策:如公开宣布或通过外汇市场的买卖的方法使本币升值。④通过中央政府改变外汇储备或再国际资本市场上借贷等手段⑤直接管制,如外汇管制和贸易管制等。
自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就此起彼伏。但在1997年的金融危机中,是国内学者从保护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角度呼吁人民币升值。近年来,随着国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不断增长,我国的贸易顺差越来越大,致使外汇储备节节攀高。这成为部分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原因。这一要求意在打击中国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由于我国的出口产品大多数还是靠价格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如果调高汇率必然会阻碍民族经济的发展,进而引起就业、税收等的急剧减少,因此,我们不能随便就使人民币升值。但从长期来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民币的升值也是大势所趋。
5.论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和经营管理方法,并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进一步建立我国现代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
答: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包括安全性、赢利性、流动性。安全性是指避免经营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的要求,在银行经营中,这是最商业银行经营的前提要求。赢利性是商业银行的根本目标,是改进服务、开拓业务和改善经营管理的内在动力,也是其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这一原则占核心地位。流动性即清偿力问题,是指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取存款等方面要求的能力,这是银行取得存款的基础。这三性原则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一般而言,安全性和流动性是正相关的,而它们与赢利性是负相关的,因此,银行经营的总方针就是努力谋求三性的尽可能合理的搭配协调。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通过灵活调整流动性,来致力于提高赢利性。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法历经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到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三阶段。
资产管理是传统的管理办法,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它强调通过主动调整资产结构,在现金、证券、货币等各种资产持有形式之间进行合理分配来协调三性之间的关系。核心思想是:银行经营的侧重点在于使资产保持流动性,在负债一定的情况下,通过调整资产结构来满足流动性要求。
负债管理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金融创新中发展起来的理论。这中理论的核心是:银行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对资产项目的安排和调整获得,而且可以通过扩大负债去获得,即可以通过向外借款为自身提供流动性。它主张以借入资金的办法来保持银行流动性,从而增加资产业务并增加银行收益。
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思想是将资产和负债两方面结合起来,不可过分偏重于其中的某一方面,应该根据经济环境和银行业务经营状况的变化,将二者加以对照及作对应分析,围绕所谓缺口或差距,通过调整资产和负债双方在某种特征上的差异,达到合理搭配。
我国商业银行应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方法,建立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①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尽快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甄别、风险预防、风险计量、风险化解的办法。②健全管理体系,强化管理责任,明确管理任务,全面实施资产负债管理。
2003年金融学联考试题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商品的需求量和这种商品的价格之所以呈反方向变化趋势,是因为(& &)。
A 替代效应的作用& && && && && && &&&B 收入效应的作用
C 上述两种效应同时发生作用
答案:C&&对于一般的商品,价格的变动对需求量的变化存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使需求量与价格呈反向变化,收入效应使需求量与价格呈正向变化。若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呈反向变化,说明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但两种效应都同时在发挥作用。
2.如果一垄断厂商的产品需求曲线上有一点,其弹性Ed=-2,产品价格P=20元,则边际收益MR为(& &)。
A 30元& && && & B 10元& && && &&&C 60元
答案:B&&根据公式P=MR/[1-1/︱Ed︱]可知,MR为10元。
3.如果利率和收入都能按供求情况自动得到调整,当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IS 曲线左下方、LM曲线右下方区域时,就有可能(& &)。
A 利率上升,收入下降& && && && &&&B 利率上升,收入增加
C 利率下降,收入上升
答案:B&&若组合点位于IS曲线左下方,说明利率偏低,则投资会增多,必然使收入增加。同理,若组合点位于LM曲线的右下方,说明M>L,则利率会上升。
4.假定经济尚未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有正的斜率,那么,减税会使(& &)。
A 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增加& &&&B 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不变
C 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也下降
答案:A&&当经济未达到充分就业时,减税会使AD曲线向右移动,又因为AS曲线有正的斜率,所以价格水平会上升,实际产出会增大。
5.从鲍莫尔的模型可得实际平均交易余额同下面哪个量无关(& &)。
A 利率& && && &&&B 偏好& && && &&&C 手续费
答案:B&&鲍莫尔的货币交易需求理论中,货币交易需求M= /2。 其中,T为月收入,C为每次变现数,b为每次变现的手续费,i为市场利率,n为每月变现次数(n=T/C),所以,该需求与偏好是无关的。
6.在下列针对中央银行负债的变动中,使商业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增加的是(& &)。
A 财政部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增加& && & B 外国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增加
C 流通中的通货减少
答案:C&&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各项目的变动,在决定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存款的规模上是起作用的。中央银行资产增加(或减少),在其他项目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会使存款机构准备金存款增加(或减少);而中央银行负债的增加(或减少),在其他项目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会使存款机构准备金减少(或增加)。A和B选项都是使中央银行的负债增多的,必然使存款机构的准备金减少。而准备金+通货=基础货币,在基础货币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货减少必然使准备金增加。
7.SWIFT是(& &)。
A 瑞士银行& && & B 社会保险基金& & C 一种资产清算体系
答案:C&&环球银行电信协会SWIFT (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是国际上最重要的金融通信网络之一。通过该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把原本互不往来的金融机构全部串联起来,进行信息交换。该系统主要提供通信服务,专为其成员金融机构传送同汇兑有关的各种信息。成员在接收到这种信息后,将其转送到相应的资金调拨系统或清算系统内,再由后者进行必要的资金转账处理。
8.下列有关马歇尔-勒纳条件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 此条件的假设前提是进口供给弹性和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
B 满足此条件,意味着出口数量增加和进口数量减少幅度之和大于汇率上升导致的出口外币价格下降和进口本币价格上升幅度之和
C 此条件是本币贬值能够改善贸易收支的充要条件,即出口需求价格弹性和进口需求价格弹性之和大于1
答案:C&&马歇尔-勒纳条件只是“本币贬值能够改善贸易收支”的必要条件。
9.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果资本完全流动,则(& &)。
A 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B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均无效
C 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有效
答案:C&&在固定汇率下,如果资本完全开放,则货币政策完全无效。例如,若本国欲降低物价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但在资本市场完全开放后,在固定汇率下,若本国的物价降低必然会一起外国居民对本国产品的大量购买,这样的话本国的物价水平又上来了。所以,在开放的条件下货币政策往往是无效的。但财政政策还是有效的。
10.下列有关金融期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期货交易具有标准化的合同,每份合同的金额、到期日都是标准化的
B 期货合同的价格是在交易大厅由期货交易所以买价和卖价方式报出
C 期货合同真正进行实际交割资产的现象很少,大多都在到期日之前采用对冲交易方式
答案:B&&期货交易的价格是在交易所内由很多买者和卖者通过其经纪人在场内公开竞价确定的,有关价格的信息较为充分、对称,由此产生的期货价格较为合理、统一,它的定价效率是很高的。
二、名词解释
1.边际产量
增加或减少1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出量的变化。如果用△TP 表示总产量的增量,△x表示生产要素的增量,那么MP=△TP/△x。
又称外部影响,是指生产者或消费者在自己的活动中产生了一种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这种有利影响带来的利益(或者说收益)或有害影响带来的损失(或者说成本)都不是消费者或生产者本人所获得或承担的。外部性的实质在于,一个当事人对其他当事人的福利产生影响且这种影响没有从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
3.回购协议
指资金的融入方在将证券出售给资金贷出方融入资金的时候,双方约定,在将来的某一时期,由融入方按照约定的回购利率计算的金额向贷出方返还资金,贷出方向融入方返还其原来出售的证券的融资行为。从本质上说,回购协议是一种抵押贷款,其抵押品为证券。
一般由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准货币本身虽非真正的货币,但由于它们在经过一定的手续后能比较容易地转化为现实的货币,加大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故又称之为亚货币或近似货币。
5.非抛补利率平价
汇率决定理论中利率平价的一种,一般形式为:E(esi)/es=(1+is)/(1+id),其中, E(esi)为投资者对未来即期汇率的预期值。该理论认为,预期的汇率远期变动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在非抛补利率平价成立时,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意味着市场预期本币在远期将贬值。
6.特里芬难题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成了唯一的世界货币。随着世界各国国际贸易的不断增长,美元供应必须不断增长。但世界黄金产出的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美元发行过多,必然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日益难以维持。则维持充足的美元储备与美元兑换黄金的信心的两难问题被称为特里芬两难。
二、简答题
1.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有何区别?
答: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地域的概念,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不管生产中使用的生产要素是属于本国的还是外国的。
& &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的概念,指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不管这种生产是在国内进行的还是在国外进行的。
若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大雨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本国公民从国外取得的收入大于外国公民从本国取得的收入。由于国内生产总值与一国的税收及就业联系更紧密,所以现在常用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标志。
2.货币主义者为什么认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很低?
答:货币主义认为,资产包括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货币是一种代表一般购买力的资产,和其他资产一样,货币也有其外在的或隐含的收益率。服务和收入的现值也可以按一个适当的利率进行折现。
当货币量增加时,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资产持有者会把货币转化为其他资产,直到各项资产的利率相等。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投资者除购买金融资产,使其价格上升,利率降低外,还可以购买各种消费品和资本品,促使价格上升,生产扩张,从而产出和收入上升,因此,货币在金融领域内的替代程度很低。因而,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很低。
3.简述一国汇率制度选择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答:所谓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做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最主要的汇率制度类型是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
一国汇率制度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⑴本国经济结构特征。例如,对小国经济而言,它一般与少数几个大国的贸易依存度较高,汇率波动会给它的国际贸易带来不便,且小国经济内部价格调整的成本较低,故小国较适宜采用固定性较高的汇率制度。相反,对于大国经济而言,对外贸易的多元化、经济内部价格调整的成本较高且倾向于追求独立的经济政策,故一般以浮动性较强的汇率制度为宜。
⑵特定的政策目标。例如,政府在面临高通胀问题时,如果采用浮动汇率制往往会产生恶性循环现象,因为本国高通胀会使本币贬值,本币贬值通过成本机制、收入工资机制等因素,又进一步加剧本国的通货膨胀。而如果采用固定汇率制,由于政府政策的可信性增强,在此基础上的宏观政策调整就比较容易收到效果,故有利于控制国内的高通胀。
⑶地区性经济合作情况。例如,两国存在非常密切的贸易往来时,两国货币间保持固定汇率比较有利于各自经济的发展。
⑷国际经济条件的制约。例如,在国际资金流动量非常大的背景下,对于一国内部金融市场与外界联系非常紧密的国家来说,如果对本国外汇市场干预的实力不是非常强的话,那么采用固定性较强的汇率制度的难度无疑是相当大的。
四、计算题
1.某完全竞争行业中一个代表性企业的产品的价格是640元,其成本函数为TC=240Q-20Q2 +Q3 。⑴求该企业的均衡产品以及产品平均成本和总利润;⑵这一行业是否处于均衡状态?
解:⑴ 由成本函数得到边际成本函数:MC=d TC/d Q=240-40Q+3Q2
当MC=P时,该产品处于市场均衡之中。则240-40Q+3QQ=640Q2& & 得Q=20 和Q=-20/3 (舍去),可知 Q=20
则AC=TC/Q=240-20*Q+Q2=240
利润π=TR-TC=640*20-(240*20-20*202+203)=8000(元)
⑵ 当P等于AC的最小值时该行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先求AC的最小值
令d AC/d Q=0,即-20+20*Q=0,所以,Q=10。将此代入AC,得AC=240-20*10+102=140
而P=640&140,所以说该行业还未达到长期均衡状态。
2.某商业银行体系共持有准备金300亿元,公众持有的通货数量为100亿元。中央银行对活期存款和非个人定期存款规定的法定准备率分别为15%和10%。 根据测算,流通中现金漏损率(现金/活期存款)为25%,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为5%,而非个人定期存款比率为50%。试求:⑴活期存款乘数;⑵货币乘数(指狭义货币M1);⑶狭义货币供应量M1。
解:⑴ 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总量为:Dd=[1/(rd+e+k+rt*t)]*H
其中,rd是活期存款法定准备率,e是超额准备率,k是活期存款中现金漏损率,t是非个人定期存款的准备率。
存款乘数=1/(0.15+0.05+0.25+0.5*0.10)=2
⑵ 货币乘数m=(1+k)/(rd+e+k+rt*t)=2.5
⑶ 狭义货币供应量M1=m*H ,其中,基础货币H=K+C,R 是商业银行准备金,C是公众持有的通货
基础货币=400
狭义货币量=1000
3.某股票的当前价格是94美元,以该股票为标的,协议价格为95美元、三个月买权当前的售价为4.7美元。某投资者认为股票价格将会上升,他有两个投资策略可供选择,买入100股股票,或者买入20份买权,拥有以协议价格买入2000股股票的权利,投资额均为9400美元。你会提什么样的建议?股票价格上升到多少时期权投资策略赢利多少?
解:⑴只要股价超过94美元,第一种策略(直接买入100股股票,再以新价格即期卖出)就可赢利;而买入期权,假设使投资者不赔不赚的股价为P1,则P1满足(P1 -95)*,得P1=99.7美元,即第二种策略赢利的条件是股价涨到99.7美元以上.当预期股价在94~99.7之间时,应选第一种策略。
⑵设股价涨到P2时,两种策略的赢利相同,即(P2-94)*100=(P2-95)*
得到P2=100美元,若当期股价涨到100美元,两种策略均可。
⑶ 预期股价大于或等于99.7美元、小于100美元时,两种策略均赢利。但第三钟策略赢利更多,而大于100美元时,第二种策略比第一种策略赢利多。
五、论述题
1.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在失业和通胀关系问题上观点的主要差异。
答:在20世纪50年代末,宏观经济学中出现了所谓的菲利普斯曲线理论。其基本含义是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的关系,即当失业率较高时通货膨胀率就较低,当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率就较高。那么,政府就为了解决失业问题就可以通过增加总需求是通账率上升来实现。或者为了降低通胀率,可以通过减少总需求使失业率上升来实现。这种看法受到了不同学派的批评。
凯恩斯主义认为,长期内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的替代关系,宏观经济政策在长期是无效的。但短期内,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交替关系,总需求管理政策是可行的。由于公众存在货币幻觉,货币工资具有刚性,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非常缓慢。因此,政府在运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降低通货膨胀时,所引起的产出和就业成本就会很大。因此,凯恩斯主义者主张采用收入政策来对付通货膨胀问题。当政府在运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失业率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时,会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政府可以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解决失业问题。
货币主义也认为总需求的管理政策在短期内是有效的,但他们认为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速度比凯恩斯主义者所设想的要快,宏观政策的有效性很低。所以,货币主义者不主张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降低失业率,也不主张用收入政策来对付通货膨胀问题。货币主义者强调中央银行在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从而保持物价稳定方面的重要性。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不但在长期内不存在交替关系,即使在短期,他们之间也不存在任何的交替关系。因为,当政府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时,人们会意识到这将引起价格水平的上升,并将自己的价格水平预期相应提高。结果,当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时,总供给曲线也向右移动相同的幅度。结果,在价格水平上升时,产出和就业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2.试比较弹性论、吸收论和货币论关于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调节效应的观点。
答:弹性论认为,在收入和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汇率变动通过国内外产品之间,以及本国生产的贸易品(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与非贸易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影响一国进出口供给和需求,从而作用于国际收支。本币贬值能否改善贸易收支取决于进出口需求弹性。即马歇尔-勒纳条件和J曲线效应的大小。弹性分析法纠正了以往认为只要本币贬值就一定能改善贸易收支的狭隘观点,用微观分析的方法推导出:只有在一定的进出口供求弹性条件下,货币贬值才有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与效果。弹性论已成为当代西方国际收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在于它适合了当时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需要,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它只考虑了汇率变化对一国贸易收支的影响,而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该理论没有涉及国际资本流动,这与当今的事实不符;若应用该理论,也存在技术上的困难,弹性的估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吸收论从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方程式出发,着重考虑总收入和总支出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本币贬值能否改善国际收支取决于贬值能否降低吸收、提高国民收入,即取决于贬值对收入和通过收入对吸收产生的影响以及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吸收论的优点在于:采用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将国际收支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诸多变量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从而克服了弹性论局部均衡分析的局限性;应用性很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主张,即用支出增减政策与支出转换政策并加以适当的搭配和协调,从而使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同时实现。该理论的不足在于,它是建立在国民收入核算会计恒等式的基础上,并没有对收入吸收与贸易收支之间的因果关系提供令人信服的逻辑分析;它也忽略了资本流动在国际收支中的作用;此外,它对本币贬值效应的分析建立在如下两个假定的基础上,即贬值是出口增加的唯一原因和生产要素的转移很顺畅,这与现实是存在巨大的差距的。
货币论是建立在货币主义学说基础上的。它将国际资本流动也考虑在内,从货币的角度而不是从商品的角度来考察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主张。它认为在充分就业情况下,本币贬值国的国内价格上涨,实际现金余额减少,为使现金余额恢复到希望持有的水平,人们变卖国外证券,减少对国外商品需求来寻求额外货币,从而造成国际收支赢余。因此,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国际收支问题实质上反映的是实际货币余额对名义货币供应量的调整过程。其重要的贡献是从开放经济的角度把货币供应的来源区分为国内部分和国外部分,认为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可以有国内货币政策主要是货币供给政策来解决,而贬值只有当其能提高货币需求,尤其是提高国内价格水平时,才能改善国际收支。因此货币论政策主张的核心是在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注重国内信贷的紧缩。
3.运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分析我国自1996年以来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的效应及其可供选择的改革方向。
答: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影响中介目标进而实现最终目标的途径和过程的机能。对这个问题,不同的经济学派有不同的观点,主要有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
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依赖于利率。在粘性工资和价格的假设下,货币供应量的变动首先影响的是真实的货币供给,进而影响利率的变动,然后使投资和总支出发生变化,最后导致总收入的变化。用公式表示:M→r→I→E→Y。式中,E表示总支出,Y表示总收入,其中,特别强调利率的变化通过资本边际效率的影响使投资I以乘数方式增减,最后影响社会总收入的变化。
货币学派认为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并不起重要作用,而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上具有真效果。用符号表示如下:M→E→Y。其中,E为总支出,Y为总收入。该理论认为增加货币供给量时会降低利率,但这是暂时的,利率下降会刺激投资,使产出和收入增加。随着产出的增加,货币需求又会增加,从而利率开始回升,且有可能回到并稳定在原先的水平上。有此可知,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不是通过利率间接地影响总支出和总收入水平,而是通过货币供给量的变化直接影响社会的总支出和总收入水平。
尽管两者在具体分析时存在分歧,但也存在着一些基本的东西:货币供给量变化以后,会引起市场利率的变化,由于利率发生了变化,才进一步刺激了企业的投资和消费者个人的消费欲望。当投资和消费发生变化后,社会总支出和总收入水平也会发生改变。
⑵货币政策的效应是指货币政策的实施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的影响,是货币政策经过传导于经济过程之后的必然结果。但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效应是一种综合结果。影响货币政策的因素主要有:货币政策时滞、货币流通速度、微观主体预期、社会政治团体的利益。衡量货币政策效应,一是看效应发挥的快慢,二是看发挥效应的大小。
我国自1997年以来,处于谷低的宏观经济一直面临着内需不足的局面,出现了通货紧缩现象。为治理内需不足和和通货紧缩,我国政府采取了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在财经领域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赤字、国债发行和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期望拉动国内需求;在金融领域则不断深化金融体质改革,努力发挥货币政策在扩大内需和治理通货膨胀方面的积极作用。1999年三季度开始,基础货币收缩的趋势得到了根本扭转,物价负增长的局面有所改观。1999年6月份中央银行下调利率以来,货币流动性不断上升。多种宏观经济指标显示,通货紧缩正在缓解。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促使当前通货紧缩趋于缓解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尽管自1996年、特别是1998年以来,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实质上处于不断放松阶段,货币政策也产生了积极效果,但是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通货紧缩持续了两年多,宏观经济一直未能走出低谷。这一轮周期的谷底显得过长,说明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不通畅。
⑶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利率市场化程度低;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居民个人对货币信号反应迟钝。可以参考的改革措施有:①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以再贴现率为基准利率、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②加快货币市场的基础建设,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减少或消除市场分割的无效率状态。③深化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④利率市场化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适时将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改为以利率为中介目标。
2002年金融学联考试题详解
一、概念题
1.货币需求函数
1936年,凯恩斯在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了他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他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动机主要有三个,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则可将总货币需求M分成两部分:为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而持有的现金额M1及为满足投机动机而持有的现金额M2。凯恩斯认为M1主要取决于收入Y,M2主要取决于利率r 。若以L1表示M1与Y的函数关系,L2表示M2与r的函数关系,则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可表示为M=M1+M2=L1(Y)+L2(r)。
1956年,弗里德曼发表了《货币数量说的重新表述》,提出了现代货币需求理论。他认为,货币数量说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物价问题的理论,而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他的货币需求函数可表示为M=f(P,rb,re,△P/P,W,Y,u),其中,P代表价格水平,rb,re分别代表债券、股票的预期名义收益率,△P/P 为通涨率,W为非人力财富对人力财富的比例,Y为恒久收入,u代表影响货币需求偏好的其它因素。弗里德曼指出,尽管货币需求是多种复杂变量的函数,但是起决定作用的变量是恒久收入,它有高度稳定性,从长期来看是不会发生大的变动的。利率、价格变动率等对货币需求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从总体上来看,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
2.内源性融资
& & 在发展中国家存在金融抑制的情况下,经济单位与金融单位之间具有“分割性”,国内的资金处于分散的经济单位中,金融机构的资金聚集再分配的能力低下,导致资金的跨行业跨地区流动不足。企业投资所需的资金只能依赖于本企业的内部积累而非金融机构的提供,这就叫做内源性融资。
3.绝对购买力平价
& & 这是汇率决定理论之一,根据一价定律,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不同货币表示的价格经过均衡汇率换算以后是相等的。所以均衡汇率是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决定的,而购买力通常用一般物价水平表示。若以P和P*表示本国和外国的物价水平,则本币与外币的均衡汇率E=P/P* 。
4.丁伯根原则
& & 由经济学家丁伯根提出的关于经济调节政策和经济调节目标之间的关系法则:为达到一个经济目标,政府至少要运用一种有效的政策。为达到若干个独立的经济目标,政府至少要运用若干个独立、有效的经济政策工具。
二、简述题
1.简述同业拆借市场的主要交易。
答:同业拆借市场,也称同业拆放市场,是指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短期资金融通活动的市场。同业拆借的资金主要用于弥补短期资金的不足、票据清算的差额以及解决临时性的资金短缺需要,拆借期限通常以1~2天为限,短至隔夜,多则1~2周,一般不超过1个月,并按月计息。拆借利率每天都不同,其高低灵敏地反映着货币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
同业拆借市场上的交易主要有间接拆借和直接交易两种。
⑴间接拆借。这是主要的交易方式,通常由某些规模较大的专门的拆借经纪公司充当中介机构,由中介机构根据市场价格、双方指令进行交易,拆借效率高,资金公正安全。
⑵直接交易。不通过经纪机构,由资金需求方通过电话等通讯设备与供给方直接联系,洽谈成交。这种方式适用于供需双方都相互十分了解信任的前提下。其优势是拆借的交易成本比较低。
2.简述主板市场与创业板市场的主要区别。
答: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都属于资本市场,都是用于公司股票上市和流通转让,其国内的上市公司都处于同样的经济环境下,受同样的宏观经济的影响。处于同一行业的上市公司也都受本行业的发展前景的影响。
二者主要存在以下差异:
⑴ 上市条件不同。主板市场对上市公司要求较高,如近三年要持续赢利,公司业绩良好,公司资产必须达到最低要求等。而创业板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要求则相对要低,其并没有赢利方面的要求,对上市公司的股本规模的要求也比主板市场低。主板市场的上市公司通常为国内的大企业,在相关行业中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而创业板上市公司一般为具有高新技术含量和成长型的中小企业。
⑵ 上市公司的股本结构不一样。主板市场上的公司常为国内同行业的龙头企业,其业务领域关乎国计民生,因此其总股本中有很大一部分为未能上市流通的国有股。而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本较小,政府很少干预,所以其流通股的比例相当高。
⑶ 收益和风险不同。主板市场的上市公司许多已进入成熟期,发展的空间已不是很大,故收益不高,但很稳定。而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多为高科技民营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赢利空间很大,但往往风险也很高。
⑷ 监管要求不同。与主板市场相比,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中增加了季度报告,对临时报告的内容也大大扩展。同时年报和中报的披露时间也比主板市场要早。
3.简述资产市场说的主要内容。
答:一些学者将固定汇率制下的国际收支货币论演变成为一种汇率决定理论,即运用弹性价格货币模型分析的汇率货币论。1976年,多恩布什在接受汇率论作为一种长期均衡分析的前提下,结合利率平价原理进行短期的汇率分析,提出了超调模型。布朗逊等将托宾的“资产组合选择理论”运用于汇率决定分析,提出“资产组合平衡理论”。以上三种理论统称为资产市场说。该学说认为,汇率是在资产市场上确定的一种相对资产价格,在分析汇率的决定时应采用与普通资产价格决定基本相同的理论。决定汇率的是存量因素而非流量因素,资产在市场上的供求是对这一持有存量进行调整的需要。在即期汇率的决定中,预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导致在现实经济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汇率变动却极为强烈。
⑴弹性价格货币模型说明,本国与外国之间的实际国民收入水平、利率水平以及货币供给水平通过影响各自的物价水平,最终决定了汇率水平。这样,弹性货币分析法就将货币市场上的一系列因素引进了汇率水平的决定之中。
⑵粘性价格理论认为,短期资产市场失衡后,商品市场价格具有粘性,而证券市场反应极其灵敏,利息率将立即发生调整,使货币市场恢复均衡。与利息率的超调相适应,汇率的变动幅度也会超过新的长期均衡水平,亦即出现超调的特征。
⑶资产组合平衡说认为,短期资产市场失衡是通过资产市场内部与国内外各种资产的迅速调整加以消除的,汇率正是使资产市场供求存量保持和恢复均衡的关键变量。
4.简述“托宾税”方案及其意义和实施条件。
答:⑴所谓的“托宾税”就是外汇交易税,其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托宾提出。托宾认为,浮动汇率体制下的货币投机活动可能导致汇率过度波动,因而他主张对所有的外汇交易买卖征收相当交易额1%的外汇交易税,后来人们称之为“托宾税”。 按照托宾的说法,这是“给国际资金融通的轮盘里掺点砂子”,使货币交易速度减慢,成本增加。
⑵意义:它是减少资本金流入的一种方法。它可有效地抑制短期资本的流入,而对长期资本的流入所起的作用不是很大。一方面,由于投资者具有多元化投资的动机,因此托宾税可能会降低金融市场的波动性,“托宾税”会更多地抑制那些不稳定的饿交易者,从而最终有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开征“托宾税”引起投资方向的转移,达到了通过税收来调节资源分配的目的。
⑶实施条件:“托宾税”的征收要求各国政策的协调的一致,否则外汇交易就可能转移到所谓的“税制天堂”去。但各国协调中可能出现许多障碍难以克服。如征收对象、征收范围及“托宾税”的收入分配等很难协调。 另外,“托宾税”的征收还要解决一系列的技术难题。如应确定一个怎样的税基,才能既遵守公平原则又能把不同性质的外汇交易区别开来;应确定一个什么样的税率,能阻止投机且又不使外汇交易量大幅度减少,保持外汇市场的活力;应不应该对衍生金融工具市场进行征税。
三、计算题
1.某年物价指数为97,银行一年期利率为1.08%,实际利率是多少?
解:根据公式利率r*=[(1+r)/(1+p*)-1]*100%, 其中r为名义利率,p*为通货膨胀率。
在本题中, r=1.08%, p*= -3%,代入可知r*=(1+1.08%)/(1-0.03)-1=4.21%。
2.纽约外汇市场1英镑=2.5美元,伦敦外汇市场1英镑=2.5美元,(不考虑套汇成本),请问在此市场条件下该如何套汇?100万英镑的套汇利润是多少?
解:在伦敦市场上卖出英镑买入美元,再到纽约市场上卖出美元买入英镑即可;或者在纽约外汇市场上卖出美元买入英镑,再到伦敦市场上卖出英镑买入美元也可实现套汇。
在本题中,100万英镑可得到套汇利润:100*2.5-100=2.2712万英镑。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规模会影响其货币供应量?
答:货币供给是指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中央银行在整个货币供给中居于核心地位。狭义的货币供给的方式为M1=m*H,其中,H为基础货币,m为货币乘数,而基础货币包括商业银行的准备金R和公众持有的通货C,即H=R+C。
& && &&&根据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关系:
存款机构的准备金存款=资产总额-(其他负债+资本)
& & 该方程式说明:如果资产负债表的其他项目保持不变的话,中央银行资产的任何增加(或减少)也将引起存款机构存款准备金的增加(或减少);而中央银行的负债的增加(或减少)也会使存款机构存款准备金减少(或增加)。可见,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各项目的变动,对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存款的规模上是有影响的。
& & 中央银行的资产项目的增加,是导致准备金增加的基本因素。
⑴购买政府证券。这是中央银行为改变银行准备金而进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业务。中央银行通过购买证券,使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加。因为中央银行购买证券必须开出支票付款,出售证券的客户在收到支票后将支票存入商业银行,而商业银行也会将支票转中央银行进行结算,中央银行就在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账户上增加了这笔资金,从而使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增加。
⑵再贷款、再贴现业务。中央银行给存款机构贷款的增加,将直接增加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存款,当商业银行把未到期的票据经过背书后送到中央银行进行再贴现,中央银行在扣除贴现利息之后,把其余部分贷记借款银行的准备金账户。
⑶黄金和外汇储备业务。如果黄金和特别提款权增加,银行准备金也将增加同样数额。财政部购买黄金,中央银行资产证券持有额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增加,社会的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长。中央银行向其他国家中央银行购买外国通货增加外汇储备时,由中央银行开出支票支付,当支票被交由银行系统进行结算时,中央银行将贷记收票银行的准备金账户,银行准备金增加。
2.试分析国际收支失衡的外汇缓冲政策和需求管理政策的利弊。
答:外汇缓冲政策和需求管理政策是两种重要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在应用中各有利弊。
⑴外汇缓冲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当局运用官方储备变动或临时向外酬借资金来抵消超额外汇需求或供给。一般是建立外汇平准基金,该基金保持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和本国货币,当国际收支失衡造成外汇市场的超额供给或需求时,货币当局就动用该基金在外汇市场公开操作,买进或卖出外汇,消除超额的外汇供求。
外汇缓冲政策调节国际收支的利弊:①优点:如果国际收支失衡是由季节性变动或不正常的资本流动所造成,最好运用外汇缓冲政策,使外部失衡的影响至于外汇储备阶段,从而不会影响国内经济与金融,有利于本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进行。若通过改变国内经济来消除这种失衡,会对国内经济产生不良影响。②缺点:首先,该政策的运用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即必须保持实施缓冲政策所需要的充足外汇,必须具备公开市场操作的有效条件。但事实上一国外汇储备总是有限的,对于巨额的国际收支赤字仅靠外汇缓冲政策是不行的,长期运用将导致外汇储备的枯竭或大量外债的累积。另外,该政策运用的难点是如何判断失衡的类型,因为它只能用于解决短期性国际收支失衡,不适合于解决长期的根本性失衡。
⑵需求管理政策是指政府运用紧缩性或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来控制需求总量,通过收入效应、利率效应和相对价格效应调节国际收支失衡。财政政策调节一般是从收支两方面进行的,即通过对各类税收的调节和通过对公共支出系统的调节来实现政策目标。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进而收缩需求规模,以达到平衡国际收支的目的。这些政策工具主要有调整利率、信贷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等。
需求管理政策的利弊:①它可以有效地调节因国内需求失衡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通过政策搭配实现国内外均衡。此外,它还可以使汇率保持稳定,从而有利于国际贸易与投资的开展。②运用需求管理调节国际收支是通过调节国内经济变量来实现的,这意味着为了保持国际收支均衡的目标我们会牺牲国内经济发展的利益。并且,这个政策是通过市场机制发生效应的,此调节过程一般持续较长,不能及时发挥作用。
这两种政策都属于支出增减政策,各有利弊。各国应根据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结合本国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调节政策措施,灵活运用。
声明: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立场。转载文章/图片请注明作者及出自 弘毅考研论坛 www.hykaoyan.org,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原作者。
请务必遵守中国有关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弘毅考研论坛的用户守则,共同营造和谐文明的网络氛围。感谢您的合作。
)&&京公网安备12
友情链接QQ:
弘毅教育旗下
Powered by Discuz!}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乘数发挥作用的条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