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秋天的古诗秋天色彩明丽的古诗

描写秋天的精美诗句集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描写秋天的精美诗句集锦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6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关于秋天的诗句赏析
关于秋天的诗句赏析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  1.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2.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萧森:萧瑟阴森。  3.兼天涌:波浪滔天。  4.塞上:指巫山。接地阴:风云盖地。”接地”又作”匝地”。  5.丛菊两开:杜甫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6.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7.催刀尺:指赶裁冬衣。”处处催”,见得家家如此。  8.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捣衣石。  9.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捣衣石。  译文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赏析  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感秋生情之意。《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时诗人56岁。全诗八首蝉联,前呼后应,脉络贯通,组织严密,既是一组完美的组诗,而又各篇各有所侧重。每篇都是可以独立的七言律诗。王船山在《唐诗评选?卷四》中说:“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或为割裂,则神态尽失矣。”  八首之中,第一首总起,统帅后面七篇。前三首写夔州秋景,感慨不得志的平生,第四首为前后过渡之枢纽,后四首写所思之长安,抒发“处江湖远则忧其君”的情愫。声身居巫峡而心系长安就是这组诗的主要内容和线索。  全诗以“秋”作为统帅,写暮年飘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写长安盛世的回忆,今昔对比所引起的哀伤;写关注国家的命运、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为、只能遥忆京华的忧愁抑郁。  全诗于凄清哀怨中,具沉雄博丽的意境。格律精工,词彩华茂,沉郁顿挫,悲壮凄凉意境深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最典型地表现了杜律的特有风格,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首章对秋而伤羁旅,是全诗的序曲,总写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用阴沉萧瑟、动荡不安的景物环境衬托诗人焦虑抑郁、伤国伤时的心情。亮出了“身在夔州,心系长安”的主题。  起笔开门见山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地点时间。“玉露”即白露,秋天,草木摇落,白露为霜。“巫山巫峡”,诗人所在。二句下字密重,用“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定下全诗感情基调。  接着用对偶句展开“气萧森”的悲壮景象。“江间”承“巫峡”,“塞上”承“巫山”,波浪在地而兼天涌,风云在天而接地阴,可见整个天地之间风云波浪,极言阴晦萧森之状。万里长江滚滚而来,波涛汹涌,天翻地覆,是眼前的实景;“塞上风云”既写景物也寓时事。当时土蕃入侵,边关吃紧,处处是阴暗的战云,虚实兼之。此联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时局那种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和作者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与郁勃不平之气。把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波澜壮阔,哀感深沉。  颈联由继续描写景物转入直接抒情,即由秋天景物触动羁旅情思。与上二句交叉承接,“丛菊”承“塞上”句,“孤舟”承“江间”句。“他日”即往日,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此日在夔州,均对丛菊,故云“两开”,“丛菊两开他日泪”,表明去年对丛菊掉泪,今年又对丛菊掉泪;两开而字,实乃双关,既指菊开两度,又指泪流两回,见丛菊而流泪,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足见羁留夔州心情的凄伤。“故园心”,实即思念长安之心。“系”字亦双关词语:孤舟停泊,舟系于岸;心念长安,系于故园。从云安到夔州苦苦挣扎了两年,孤舟不发,见丛菊再开,不禁再度流泪,心总牵挂着故园。诗人《客社》一诗亦云:“南菊再逢人病卧”,《九日》又云:“系舟身万里”,均可参读。此处写得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身在夔州,心系故园,为下七首张目。  尾联在时序推移中叙写秋声。西风凛冽,傍晚时分天气更是萧瑟寒冷,意味冬日即将来临,人们在加紧赶制寒衣,白帝城高高的城楼上,晚风中传来急促的砧声。白帝城在东,夔州府在西,诗人身在夔州,听到白帝城传来的砧杵之声。砧杵声是妇女制裁棉衣时,槌捣衣服的声音。砧即捣衣之石。此诗末二句,关合全诗,回到景物,时序由白天推到日暮,客子羁旅之情更见艰难,故能结上生下,下面接着写夔州孤城,一气蝉联。钱注杜诗称:“以节则杪秋,以地则高城,以时则薄暮,刀尺苦寒,急砧促别,末句标举兴会,略有五重,所谓嵯峨萧瑟,真不可言。”
&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注释   (1)翠微:青的山。   (2)信宿:再宿。   (3)匡衡:字雅圭,汉朝人。抗疏:指臣子对于君命或廷议有所抵制,上疏极谏。   (4)刘向:字子政,汉朝经学家。   (5)轻肥:即轻裘肥马。&《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翻译   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我天天去江边的楼上,坐着看对面青翠的山峰。连续两夜在船上过夜的渔人,仍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虽已是清秋季节,燕子仍然展翅飞来飞去,汉朝的匡衡向皇帝直谏,他把功名看得很淡薄,刘向传授经学,怎奈事不遂心。古人尚且如此,我更是不必说了,年少时一起求学的同学大都已飞黄腾达了,他们在长安附近的五陵,穿轻裘,乘肥马,过着富贵的生活。
&  燕歌行   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何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注释   ①本篇属《相和歌辞&平调曲》。燕是北方边地,征戍不绝,所以《燕歌行》多半写离别。   ②摇落:凋残。   ③鹄:天鹅。   ④慊慊:空虚之感。淹留:久留。上句是设想对方必然思归,本句是因其不归而生疑问。   ⑤清商:乐名。清商音节短促,所以下句说&短歌微吟不能长&。   ⑥夜未央:夜已深而未尽的时候。古人用观察星象的方法测定时间,这所描写的景色是初秋的夜间,牛郎星、织女星在银河两旁, 初秋傍晚时正见于天顶, 这时银河应该西南指,现在说&星汉西流&,就是银河转向西,表示夜已很深了。   ⑦尔:指牵牛、织女。河梁:河上的桥。传说牵牛和织女隔着天河,只能在每年七月七日相见,乌鹊为他们搭桥。   译文   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   燕群辞归,天鹅南飞。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   思虑冲冲,怀念故乡。君为何故,淹留他方。   贱妾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君子啊,我不能忘怀。不知不觉中珠泪下落,打湿了我的衣裳。   拿过古琴,拨弄琴弦却发出丝丝哀怨。短歌轻吟,似续还断。   那皎洁的月光啊照着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忧心不寐夜漫长。   牵牛织女啊远远的互相观望,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被天河阻挡。   简评   这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它叙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笔致委婉,语言清丽,感情缠绵。这首诗突出的特点是写景与抒情的巧妙交融。   诗歌的开头展示了一幅秋色图:秋风萧瑟, 草木零落, 白露为霜,候鸟南飞&&。这萧条的景色牵出思妇的怀人之情,映照出她内心的寂寞;最后几句以清冷的月色来渲染深闺的寂寞,以牵牛星与织女星的&限河梁&来表现思妇的哀怒,都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诗歌在描述思妇的内心活动时,笔法极尽曲折之妙。 比如, 先是写丈夫&思归恋故乡&;继而设想他为何&淹留寄他方&,迟迟不归;再转为写自己&忧来思君不敢忘&,整日里在相思中过活;苦闷极了,想借琴歌排遣,却又&短歌微吟不能长&,只好望月兴叹了。如此娓娓叙来,几经掩抑往复,写出了这位女子内心不绝如缕的柔情。   这首诗仿柏梁体,句句用韵,于平线的节奏中见摇曳之态。王夫之称此诗&倾情,倾度,倾声,古今无两&,虽是溢美之辞;但此诗实为叠韵歌行之祖,对后世七言歌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鉴赏   这是曹丕《燕歌行》二首中的第一首。《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它和《齐讴行》、《吴趋行》相类,都是反映各自地区的生活,具有各自地区音乐特点的曲调。燕(Yān)是西周以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名,辖地约当今北京市以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等一带地区。这里是汉族和北部少数民族接界的地带,秦汉以来经常发生战争,因此历年统治者都要派重兵到这里戍守,当然那些与此相应的筑城、转输等各种摇役也就特别多了。拿最近的事实说,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伐乌桓的战争,就发生在这古燕国的北部今辽宁省兴城一带。反映这个地区战争徭役之苦的作品,早在秦朝就有&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骨相撑拄&的民歌,到汉代更有了著名的《饮马长城窟》。曹丕的《燕歌行》从思想内容上说就是对这种文学作品的继承与发展。郭茂倩《乐府诗集》引《乐府解题》说:&魏文帝&秋风&&别日&二曲言时序迁换,行役不归,妇人怨旷无所诉也。&又引《乐府广题》说:&燕,地名也。言良人从役于燕,而为此曲。&这样来理解作品的内容是正确的。《燕歌行》不见古辞,这个曲调可能就创始于曹丕。这篇作品反映的是秦汉以来四百年间的历史现象,同时也是他所亲处的建安时期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疾苦的关心与同情。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开头三句写出了一片深秋的肃杀情景,为女主人公的出场作了准备。这里的形象有视觉的,有听觉的,有感觉的,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寞、衰落的感受。这种景和即将出场的女主人公的内心之情是一致的。这三句虽然还只是写景,还没有正面言情,可是我们已经感觉到情满于纸了。这种借写秋景以抒离别与怀远之情的方法,中国是有传统的。宋玉《九辨》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栗兮,若在远行,登高临水兮送将归。&汉武帝的《秋风辞》说:&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从这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燕歌行》与它们思想感情上的连续性,而且还可以看到其中语言词汇上的直接袭用。但是这些到了曹丕笔下,却一切又都成为具有他个人独特思想面貌,独特艺术风格的东西了。这点我们后面再说。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在前面已经描写过的那个肃杀的秋风秋夜的场景上,我们的女主人公登台了:她愁云满面,孤寂而又深情地望着远方自言自语,她说:你离家已经这样久了,我思念你思念得柔肠寸断。我也可以想象得出你每天那种伤心失意的思念故乡的情景,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你这样长久地留在外面而不回来呢?慊慊(qiānqiān):失意不平的样子。&慊慊思归恋故乡&是女主人公在想象她的丈夫在外面思念故乡的情景。这种写法是巧妙的,也是具体、细致的。一个人思念另一个人,其思想活动总有具体内容,或者回忆过去在一起的时光,或者憧憬日后见面的欢乐,或者关心牵挂对方目下在外边的生活,想象着他现在正在做什么,如此等等。这种借写被思念人的活动以突出思念者感情急切深沉的方法,早在《诗经》中就有,到了宋人柳永笔下更有所谓&想佳人,妆楼J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那就更加精采了。这种写法的好处是翻进一层,使人更加感到曲折、细致、具体。淹留:久留。&君何淹留寄他方?&这里有期待,有疑虑,同时也包含着无限的悬心。是什么原因使你至今还不能回来呢?是因为修筑繁忙?是因为战事紧急?是因为你生病了?受伤了?还是&&那简直更不能想了。看,女主人公的心思多么沉重啊!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茕茕(qi&ngqi&ng):孤单,孤独寂寞的样子。不敢:谨虚客气的说法,实指不能、不会。这三句描写了女主人公在家中的生活情景:她独守空房,整天以思夫为事,常常泪落沾衣。这一方面表现了她生活上的孤苦无依和精神上的寂寞无聊;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女主人公对她丈夫的无限忠诚与热爱。她的生活尽管这样凄凉孤苦,但是她除了想念丈夫,除了盼望着他的早日回归外,别无任何要求。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援:引,拿过来。清商:东汉以来在民间曲调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乐调,以悲惋凄清为其特色。短歌:调类名,汉乐府有长歌行、短歌行,是根据&歌声有长短&(《乐府诗集》语)来区分的,大概是长歌多表现慷慨激昂的情怀,短歌多表现低回哀伤的思绪。女主人公在这秋月秋风的夜晚,愁怀难释,她取过瑶琴想弹一支清商曲,以遥寄自己难以言表的衷情,但是口中吟出的都是急促哀怨的短调,总也唱不成一曲柔曼动听的长歌。《礼记&乐记》云:&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女主人公寂寞忧伤到了极点,即使她想弹别样的曲调,又怎么能弹得成呢?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女主人公伤心凄苦地怀念远人,她时而临风浩叹,时而抚琴低吟,旁徨徙倚,不知过了多久。月光透过帘栊照在她空荡荡的床上,她抬头仰望碧空,见银河已经西转,她这时才知道夜已经很深了。&夜未央&,在这里有两层含意,一层是说夜正深沉,我们的女主人公何时才能捱过这凄凉的漫漫长夜啊!另一层是象征的,是说战争和徭役无穷无尽,我们女主人公的这种人生苦难,就如同这漫漫黑夜,还长得很,还看不到个尽头呢!面对着这沉沉的夜空,仰望着这耿耿的星河,品味着这苦痛的人生,作为一个弱女子,我们的女主人公她又有什么办法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呢?这时,她的眼睛忽然落在了银河两侧的那几颗亮星上:啊!牛郎织女,我可怜的苦命的伙伴,你们到底有什么罪过才叫人家把你们这样地隔断在银河两边呢?牵牛、织女分别是天鹰和天琴星座的主星,这两颗星很早以来就被我国古代人民传说成一对受迫害,不能团聚的夫妻,这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的事情。女主人公对牵牛织女所说的这两句如愤如怨,如惑如痴的话,既是对天上双星说的,也是对自己说的,同时也是对和自己命运相同的千百万被迫分离、不能团聚的男男女女们说的。这个声音是一种强烈的呼吁,是一种悲凉的控诉,是一种愤怒的抗议,它仿佛是响彻了当时的苍穹,而且在以后近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年年月月、时时刻刻都还可以听到它的响亮的回声。这样语涉双关,言有尽而余味无穷,低回而又响亮的结尾,是十分精采的。   作品表现的思想并不复杂,题材也不算特别新鲜,但是曹丕作为一个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能关心这样一种涉及千家万户的事情,而在诗中寄予了如此深刻的同情,这是很可贵的。在艺术上他把抒情女主人公的感情、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她雍容矜重,炽烈而又含蓄,急切而又端庄。作品把写景抒情、写人叙事,以及女主人公的那种自言自语,巧妙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种千回百转、凄凉哀怨的风格。它的辞藻华美,也袭用了许多前人的东西,但这一切又象是完全出之于无心,而不带任何雕琢的痕迹。这是《燕歌行》的特点,也是曹丕诗歌区别于建安其他诗人的典型特征。曹丕是个政治家,但从他的作品中往往看不到其父曹操那种慷慨激扬以天下为己任的气概,也找不到其弟曹植那种积极上进志欲报效国家的思想。在他那里总象是有一种诉说不完的凄苦哀怨之情,而且他的言事抒情又常常爱用妇女的口吻,因此明代锺惺说他的诗&婉娈细秀,有公子气,有文人气&(《古诗归》)。清代陈祚明说他的诗&如西子捧心,俯首不言,而回眸动_无非可怜之绪&(《采菽堂古诗选》)。《燕歌行》可以说是最能代表曹丕这种思想和艺术风格特征的作品。前人对这两首诗的评价是很高的,清代吴淇说:&风调极其苍凉,百十二字,首尾一笔不断,中间却具千曲百折,真杰构也。&(《六朝选诗定论》)王夫之说:&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姜斋诗话》)   《燕歌行》二首在七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这也是我们应该知道的。《诗经》基本是四言体,偶尔也出个七言句子,但为数甚少。《楚辞》是楚歌体,有七言句,但大多数都带有&兮&字,与七言诗句子的格式韵味不同。汉代乐府中有一部分杂言体,如《战城南》、《东门行》等,其中有一部分七言句,这些对于七言诗的发展显然是有促进的,但七言句在那些作品中还不是主体。两汉四百年间,全篇由七言构成的作品今天被人们提到的有两首,第一首是汉武帝时的君臣联句,即所谓《柏梁台诗》。这首诗出于后代小说,漏洞甚多,原不可信,而且生编硬凑,堆砌敷衍,也完全没有什么诗味。第二首是张衡的《四愁诗》。诗味很浓,但张衡这四首诗每首的第一句还都带着一个&兮&字,还拖着一个楚歌的尾巴。因此,真正摆脱了楚歌形式的羁绊,使七言形式宣告独立的作品就不能不说是曹丕的这两首《燕歌行》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曹丕学习汉代乐府,学习前人诗歌,在形式上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燕歌行》句句压韵,而且都是平声,格调清丽宛转,这是七言古诗发展的一个阶段。晋宋作家模写七言,还照此继续走了相当长的一段路。后来又经过南朝鲍照、萧绎、庾信等人的努力,到唐代卢照邻、骆宾王那种隔句用韵、平仄相押的鸿篇巨制出现的时候,那时七言古诗就又进入一个更新的发展阶段了。可见,曹丕的开创之功是不能掩没的。
&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注释   ①天净沙:曲牌名.   ②残霞:晚霞。   ③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④飞鸿影下:雁影掠过。飞鸿:天空中的鸿雁。   译文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多么的落寞,拖出那长长的影子。炊烟淡淡飘起,几只全身乌黑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时不时还发出几声令人心酸的啼叫。在残霞的映照下,那一身羽毛闪闪发亮。忽然,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顺着它远远望去,山清水秀;再往近处看,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菊花,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几尽妖冶。   赏析   白朴这首小令《天净沙&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无论写法还是构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处。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此曲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至此,读者眼前的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此曲仅二十八字,但语言简练优美,意义深刻。此曲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真是所谓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白朴这首曲子是以秋景作为写作的题材,读者从其中的修辞可以看出,他的文学涵养是极高的。通篇作品,全都由一些美丽的自然图景构成,而白朴本人,就好像是拿著这些自然拼图的艺术家,拼出一幅美丽中带着和谐的人生图画。   写秋景,自然难免要烘托出萧瑟的气氛,但是如果全以萧瑟气氛为全篇的写作大旨,又会令读者感受到沉闷而有压力。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白朴在选用语辞时,便颇费心神。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著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於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为曲文的结束语。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由此可见,白朴的散曲写作技巧有多么高明了。   此曲描绘的秋景图由两部分构成:前面部分是暗淡、萧瑟、冷清的迟暮秋景,而后面部分画面色彩斑斓,鲜艳明丽,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前后画面同样都是秋天之景,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如果联系白朴不愿在元朝做官的态度,读者就不难理解同样的秋景会有如此巨大反差的原因。画面中的&一点飞鸿&,与李白的《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一:&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同归无早晚,颍水有清原&中的&飞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暗喻作者本人。白朴不愿在朝廷中谋职,却希望自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鸿雁,飞离那种萧瑟、冷清、没有生气的地方,寻找到自己感到满意,有生机的乐土。因此&影下&的这片&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之地,读者可以理解为是作者的归隐之地,是作者的心中之景。情调开朗平和,没有一点消极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应属于虚写。在这支曲子中,作者非常巧妙地、不露痕迹地把&心中之景&与当时真实的环境放在一起,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含蓄地流露出自己的爱憎之情。   此曲虽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有相似处,但却又自有特点。首二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接着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此曲极富艺术张力,一笔并写两面,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为又一篇写秋杰作。   词、曲有雅、俗之别,一般来说,词尚妩媚、含蓄,而曲贵尖新、直率。白朴的这支小令读来却有词的意境。曲中虽无&断肠人在天涯&之类句子,抒情主人公却时隐时现,在烟霞朦胧之中,传达出一种地老天荒式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求古诗词从“---------”这两句诗欣赏到清新明丽的田园春从“---------”这两句诗领略到炎炎夏日的独特风光从“---------”这两句诗体会到秋天的魅力从“---------”这两句诗观赏到冬天的美丽_百度作业帮
求古诗词从“---------”这两句诗欣赏到清新明丽的田园春从“---------”这两句诗领略到炎炎夏日的独特风光从“---------”这两句诗体会到秋天的魅力从“---------”这两句诗观赏到冬天的美丽
求古诗词从“---------”这两句诗欣赏到清新明丽的田园春从“---------”这两句诗领略到炎炎夏日的独特风光从“---------”这两句诗体会到秋天的魅力从“---------”这两句诗观赏到冬天的美丽景色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宋
杨万里 《小池》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
《山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下列诗句末尾涉及秋天的是
A.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
下列诗句末尾涉及秋天的是
A.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衣
B.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C.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D.寒菊已枯分正色,春兰未秀借幽香
题目打错字了?未打成尾
问题类别:模考专区问题状态: 已解决 地区:北京浏览1745次 15:45
本题答案:DA项 诗人赋蝴蝶以人情。秋天,菊花独放,是蝴蝶唯一的依傍,眼见菊花明日也将憔悴,无花可依,不禁犯愁。蝶愁实际是人愁,蝶都知愁人更愁。直说人愁太直露、太扫兴、煞风景。由蝶愁寓人愁,含蓄委婉诗意浓。秋天蝴蝶和菊花关系密切,让蝴蝶寓人愁最合情理。重阳赏菊,就地取材寓意于菊花蝴蝶,妙想天成。B项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是诗人在歌咏秋色,明净清白的山水,放眼望去,满树叶枝,被着秋淋上了鲜明的色彩有红有黄,色彩的感官摄入心扉。(如果你秋天去过山中,也会有这样的感触的,所以古人喜欢伤春,悲秋)给人一种高雅闲淡的情韵……一副色彩明丽的深秋色景图……秋到了,春呢?C项 诗人在秋风乍起的季节、日已偏西的时光,把偶然进入视线的溪桥上、柳岸边、荷池中的景物,加以艺术剪裁和点染,构成一幅意象清幽、情思蕴结的画图。D项&&寒菊描写的是冬天这道题 应该是问 未描写 秋天的诗句
&&&&&&&&&&&&&&&&&&&&& &&&&&&&&&&&&&&&&&
&&&&&&&&&&&&&&&&&&&&& &&&&&&&&&&&&&&&&&
“问知”平台最新推出《一周话题》精品栏目,小编每周会为大家整合最新的网络热点话题,提供更高质量的内容。让我们一起在这里交流沟通,在这里交友聊天,分享彼此的经验见解……
时光记忆 兑换100元代金券
落叶新鲜 兑换50元代金券
30元话费 兑换30元话费
30元话费 兑换30元话费
10元话费 兑换30元话费
来求知来分享,我来试试,我来参与,做贡献,赢奖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色彩明丽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