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单独开放二孩政策单独二孩是什么时候候落地

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允许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生育两个孩子。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并要求各省启动地方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的修法程序。各地反应速度不一。浙江、江西、安徽在2014年1月即落实新政。单独二胎政策铺开,抢生潮并未出现,低生育率陷阱已难绕开,放开管制须加速。
本期责任编辑:张焕平
五千非独家庭致信三部门呼吁全面放开二胎
  11月12日,来自全国各地的“非独生子女”家庭(以下简称“非独”),将一封征集到的5000个非独家庭联名的建议信——《非独家庭要求全面放开二胎的建议信》,分别寄往国务院法制办、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及国家卫计委。在这封建议信中,5000个非独家庭呼吁全面开放二胎;同时在2014年内,国家及全国各地立法保障全体公民的二胎生育权。(来源:法制日报)
西藏正式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
  据新华社消息,11月6日,从西藏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西藏正式启动实施了“单独两孩”政策。
  《西藏自治区“单独两孩”政策实施方案》提出,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出台前,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违规生育第二个孩子的,依照《西藏自治区计划生育暂行管理办法(试行)》执行;已被处理的,原处理维持不变。日后至日前,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生育第二个孩子的,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可补办相关手续。
  据统计,目前除新疆外的30个省(区、市)已依法启动实施了单独两孩政策。
单独两孩申请少于预期 放开无时间表
  11月5日,国家卫计委就卫生计生法治建设和执法监督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卫计委监督局监察专员赵延配表示,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以后,提出申请的是70多万,和预期有一些差距。对于普遍放开二胎的问题,现在没有时间表。
  放开“单独”,被官方视做“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最稳妥的路径——不会造成短期内的人口波动或出生堆积。但在诸多学者看来,在中国的生育率已低至1.04的情况下,仅仅放开单独还是“太迟了”。时至今日,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已困扰中国经济,年轻一代生育意愿跌至谷底。在不少学者看来,中国不仅要放开“单独”、放开“二胎”,更要全面放开计划生育甚至转向鼓励生育。
低生育陷阱
  中国计划生育始于1971年,自1980年开始以城市一胎化为代表走向严厉化。从年,生育率从5.8左右的高峰直线降至比替代水平略高的水平。短短30多年,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已经下降近3个百分点,中国的生育率低于替代水平20多年,现在已经处于世界最低之列。中国人口占世界19.3%,但每年出生人口占世界比例不到12%,在不到世界一半的生育率之下,这个比例每隔一代将减少一半。无论是各种生育意愿调查,其他低生育率国家的经验,双独放开二胎的实践,还是生育行为的分析都清楚地表明,中国已经完全陷入了低生育率陷阱。
单独二胎放开
  所谓“单独”,是指夫妻双方有一方是独生子女。能否让“单独”父母生育两个孩子——这个本应是一个家庭内部的决策,却成为中国最高政治会议中最为纠结的议题之一。
  从2012年十八大开始,严格执行30年的计生国策,便屡屡传出变革风声,三中全会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政策节点。日,三中全会结束后发布的官方公报未提计生政策调整。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正式公布,有关计生改革的最终表述方才清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至此,以“独生子女”为核心的计划生育政策正式迎来变革。11月17日,卫计委表示,接下来各地将通过省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修订地方条例或作出规定,根据本省情况各自落地实施。
各省政策落地
单独二胎抢生
  地方政策的出台时间直接决定孩子身份的合法与否。日,来自全国各地的2750个“单独已生”家庭,将一封联署签名的《关于全面落实“单独二胎”国策的建议信》及139页写满“单独已生”家庭心声的留言册,快递寄往国务院法制办、全国人大常委及国家卫计委。他们要求确认在政策落地前出生的“单独二胎”的合法身份。
  但据财新记者不完全统计,江西、浙江、天津、北京、陕西、上海、四川、甘肃、重庆、广东、辽宁、湖南、云南、福建、内蒙古、黑龙江、贵州等17个省市自治区明确规定在政策落地之前“抢生”单独二胎者属违法,仍需按规定进行罚款。
  对各地的规定,国家卫计委在答复财新时指出:“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区、市)已通过国家主管部门备案,陆续依法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为保证做到稳妥扎实有序,各地都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这些措施虽不尽相同,但都符合法律规定、符合中央精神,要认真贯彻执行。”而国家卫计委“不罚抢生”的意见,则“仅供参考”。
  日,来自全国各地的3800个“再婚单独”家庭代表,向国务院法制办、全国人大常委及国家卫计委提交了一封“再婚单独”家庭联署的《关于归还独生子女及其家庭“二胎生育权”的建议信》及厚达191页的留言,要求立法层面保障全国再婚单独家庭的二孩生育权。
  目前各地对于“单独”即夫妇双方一方是独生子女家庭的认定标准并未惠及再婚人士。独生子女指夫妻生育或者合法收养的唯一子女,即没有同父同母、同父异母、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也就是说,再婚的独生子女生下的孩子,已有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本身并不是独生子女。因而被排除在这项政策之外。
  对于该政策的规定,“再婚单独”身份的家长们并不认同,尤其是妈妈们。他们希望通过立法,保障全国独生子女本人皆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权利;保障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所组成的家庭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权利;并将以上所诉求的权利,落实到本省计生条例的修订之中。
放开管制须加速
  随着单独二孩政策对少数受益人群的开放,曾经不容质疑的计生国策,迎来了全社会的全面检视和反思。除了新政惠及的人群,其他群体对生育管制放松的呼求应不应该且能不能够满足?
  “步子还是迈得太小了。” 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易富贤看来,中国的计生政策必须“猛回头”,而非现在这样“慢慢游”。这个在2007年以《大国空巢》一书全面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学者,近年来一直在为放开生育大声疾呼。包括他在内的诸多人口学者认为,30年计生政策,已将中国拖入超低生育率陷阱,且很难逆转。
  因此,单独二孩的落地,仅是计生改革迈开的第一小步。全面放开二孩乃至鼓励生育,建立从管制到服务的计生体系,是更为重要的下一步。
评论与反思
财新传媒总编辑胡舒立:在执行严格的“一胎为主”的计生政策逾30年之后,当前走出关键性调整的第一步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决策层应尽早让公众看到政策完善的整体时间表,并承诺在实施中,依实际情况对政策加以动态调整。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梁建章:尽快全面无条件放开生育,并在出生人数再度下滑之际,像几乎所有其他低生育率国家一样,实施鼓励生育的措施,让普通家庭生得起孩子,养得起孩子。只有这样,中国社会才可能恢复到正常的生育状态,从而奠定家庭的幸福和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的基础。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民众对“单独二孩”政策出台后的反应,证明中国已经进入超低生育陷阱;70后家庭是拥有二孩生育意愿呼声最高的,但很多已经错过最佳生育年龄;如果政策依然纠结于双独、单独和非独层面,政策补偿生育的作用就非常小了。
计划生育政策研究专家易富贤:既然停止现行计生政策后既不会出现社会难以承受的堆积高峰,也不会因为生育率长期高于更替水平而出现人口膨胀压力,并且管理成本更低,还更有利于经济发展,那么,人口政策何必用二胎过渡?
浙江碧剑律师事务所律师吴有水:中国人口面临严重萎缩的状态,放开“单独二胎”对缓解中国人口问题起不了根本作用,现在不是放不放开“单独二胎”或是“普遍二胎”的问题,而是应该全面放开生育。但事实上,大城市生活压力大,很多人要考虑自己的生存状况和孩子的抚养压力,因此真正有生育意愿的人很少。所以,政府应该鼓励生育,而不是再误导民众不多生育。
财新网相关视听
财新网相关文章
关于"纪念日"
&&&&新闻从来是易碎品,因而记忆往往被笔削。众声喧哗之下,媒体不免疲于奔命。舆情兴勃亡忽,制度推进却付之阙如。动车事故之于发展模式、校车惨剧之于教育体系、郭美美之于慈善事业,双汇蒙牛之于食品安全,均为亡羊补牢之机,然而时过境迁,难免意兴萧疏。
&&&&“纪念日”有感而作,拾掇故事,回访旧闻,以矫“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之失,敬请读者垂注。
新媒体实验群2013单独二胎新政策开放
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发布,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标志着延宕多年的“单独二胎”政策将正式实施。
日,单独二胎正式开放,如进展顺利,将于2013年年底或2014年年初试行;同时,关于2015年之后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也正在拟议中。
可以生二胎吗?这是我国很多家庭迫切想问的问题,今年的两会将会解决这个问题。
广东省怎样可以生二胎?广东省生二胎需要符合哪些条件?以下七种情况广东省可以生二胎哦。
怎样可以生二胎?再婚夫妇可以生二胎吗?生二胎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如何才能生二胎?什么情况下可以生二胎?生二胎需要符合什么条件呢?
对于非农业户口的夫妻要想生二胎,满足一下任意条件即可。
很多地方都说公务员只允许生一个孩子,那么到底公务员可以生二胎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近日,伴随着“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指向,“单独”家庭再生育意愿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放宽,很多年轻的夫妇开始计划着想要两个宝宝,觉得一个宝宝太过独单,喜欢孩子的夫妇们更是期待着可以拥有两个孩子,那么生二胎好吗?利弊各是什么呢?...
儿童医院心理门诊最近两月内接诊了5个孩子,他们都是因为家里新增弟妹之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烦躁、易怒和焦虑的情绪。...
好事成双很多人都选择生第二胎,那么生第二胎与第一胎有什么区别呢?[]
想生二胎怎么办理准生证呢?二胎的准生证要准备哪些材料呢?一起来了解下二胎的准生证如何办理。[]
生二胎有没有哺乳假?这好似很多二胎生育家庭现在最想问到的一个问题。[]
生二胎有没有产假呢?根据劳动法有关规定,享受产假期以不违反计生政策为前提,如果不违反计生政策,可依法享受产假期等待遇。[]
不少计划生二胎的家庭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要二胎的话,户口好上吗?要怎么上?小编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二胎上户口的一些常识![]
生二胎可以报生育保险吗?生二胎怎样报生育保险呢?[]
设计:99产品部后期制作:廖露全面二孩开放落地至少经历4程序 抢生属于违法
关键字:&全面二孩开放全面二孩全面二孩开放解读全面二孩全面开放二孩全面二孩落地全面二孩通过
昨日,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普遍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中国公民生育二孩的权利。 消息发布后,舆论普遍对全面二孩政策如何落地表示关注。
据悉,全面二孩将以“单独二孩”政策的推出为参照系,全面放开二孩要落地,恐怕至少要经历4个关键程序:第1关:中共中央的决定;第2关:国务院制定调整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第3关:各地实施方案报批;第4关:地方人大修订计生条例。国家卫计委下属的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姜卫平昨日表示,全面落实该政策还需等待各地人大修改地方的法律之后,方可最终落地。
全面二孩开放落地至少经历4程序,抢生属于违法。
开放二孩要先修法
姜卫平透露,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落实应该是参照“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他强调,全面放开二孩依旧需要依法落实,首先有个修法的过程。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当年12月国务院就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议案”,12月末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通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
该《意见》明确了各地落实“单独二孩”的实施方案。首先,各省(区市)的政府制定实施方案,接着报国务院主管部门(即国家卫计委)备案。之后,各省人大或其常委会修订地方性法规。
抢生属违法要罚款
目前,根据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各省份计划生育的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姜卫平介绍,国家仅对计划生育政策做出原则性的规定,而具体的生育政策在省级层面制定。我国正式启动“单独二孩”政策后,多地相应地修改了计划与生育条例。这导致了各地政策的落地出现了时间差。
如2014年1月,浙江、安徽、江西三省率先启动“单独二孩“政策,3月至6月多数省份集中实施,9月政策全面落地。地方政策的出台时间决定了新生儿的身份是否合法。
地方政策的出台时间决定了新生儿的身份是否合法。
对于政策落地之前“抢生”单独二孩者的处理,各地也有不同。
此前媒体曾统计,江西、浙江、天津、北京、陕西、上海、四川、甘肃、重庆、广东、辽宁、湖南、云南、福建、内蒙古、黑龙江、贵州等17个省市自治区明确规定在政策落地之前“抢生”单独二孩者属违法,仍需按规定进行罚款。
落地应该会比“单独二孩”快
“‘全面二孩’是众望所归,也是一个标志性的转折,意味着中国全面放弃独生子女政策。”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说,有了实施单独二孩政策的经验,加上已积累更多共识,实施阻力会小很多,操作会更容易。但中央决定到落地还有一个过程,一道必经环节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鸿雁表示,按照现行计划生育法,生育数量由各地决定,因此国家出台政策后还需各地制定实施方案,要走“先国家再各省”程序,但落地应该会较快,不像单独二孩推行时有些省还在观望。
全面二孩政策短期内不会改变
在穆光宗看来,全面二孩是人口治理的一种过渡性政策,应当变计划生育政策为人口发展政策,在“十三五”期间先完成过渡,然后尽快完全取消生育限制,由传统控制人口转向优化人口。
刘鸿雁指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独生子女政策将成为历史,但计划生育政策依然会实行,今后不会再鼓励“只生一个”,但还是会鼓励少生,而不会鼓励多生。虽然目前生育率已较低,但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压力仍很大,预测2030年左右达到高峰,再往下降,“全面二孩”或将持续实施至少五六年,短期内计划生育政策不会改变。
(观察者网综合重庆晨报、南方都市报消息)
来源:重庆晨报等
责任编辑:钟晓雯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人表态
o&最热新闻&o
o&最热评论&o2014年单独二孩政策
计生政策的演变及现行政策的实施
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我们来看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发生过几次变化,它的演变历程是怎样的…
2014年开始,大家对单独二孩的政策实施时间都非常关注。自2014年1月份开始,各省份就陆陆续续的公布了单独二孩政策实施的时间。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各省份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时间。本文集结了全国31个省市的单独二孩政策实施时间,包括:浙江、山东、广东…
2014年1月份开始,各省份的单独二孩政策已经陆续公布实施时间,并且已经有配套的政策实施细则。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表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再一次发生历史性的变化。那么,我国现行的生育政策是怎样的呢?在这里我们分为一孩政策、一孩半政策、二孩政策、三孩政策、特殊政策…
聚焦各省市2014年开始实施的二胎生育政策
华北地区二胎新政策策
  2014年北京二胎新政策:
  (一)只有一个子女,经指定医疗机构诊断证明为非遗传性病残,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二)夫妻双方有一方为独生子女,并且只有一个子女的;
  (三)婚后五年以上不育,经指定医疗机构诊断证明为不孕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的;
  (四)再婚夫妻双方只有一个子女的;
  (五)从边疆调入本市工作的少数民族职工,调入前经当地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允许生育第二个子女的…
  天津二胎新政策
  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居民,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一)第一个子女为残疾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医学上认为夫妻可以再生育的;
  (二)再婚夫妻(含一方再婚,一方初婚),原有一个子女的;
  (三)婚后五年以上不孕(育),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的;
  (四)夫妻双方均系归国华侨或者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回国或者回内地定居不满六年的;
  (五)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
华中地区二胎新政策
  在湖北能生育二孩的6类家庭:
  1、第一个子女为残疾人,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但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
  2、无子女,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要求生育的;
  3、夫妻双方系归国华侨的;
  4、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
  5、再婚夫妇一方只有一个孩子,另一方无子女的;再婚家庭一方已生育两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子女的。
  6、夫妻双方属农村居民的,除符合以上条件的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外,夫妻一方是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的;夫妻只有独生女的;夫妻双方均为少数民族的,也可以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
  湖南单独二胎政策实施后可生二胎的条件:
  一、夫妻双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要求再生育一个子女:
  (一)经设区的市、自治州或者省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确定的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织鉴定,第一个子女有残疾或者第一胎子女系双胞胎、多胞胎均有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
  (二)无子女,依法收养子女后要求生育的;
  (三)一方再婚前只有一个子女,另一方无子女的;
  (四)一方系独生子女,只有一个子女的;
  (五)双方均系归国华侨或者在内地定居的港澳台居民,只有一个子女在内地定居的。
  二、夫妻双方系农村居民,除适用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外,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要求再生育一个子女…
华东地区二胎新政策
华南地区二胎新政策
  广西省新政策下哪些夫妻可生二孩?
  (1)夫妻一方是独生子女的;
  (2)夫妻一方是五级以上或者夫妻双方是六级以上伤残军人的;
  (3)夫妻生育的第一个子女经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组织医学专家进行医学鉴定确诊为病残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且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
  2014年广东二胎新政策
  (一)经地级以上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织鉴定,第一个子女为残疾儿或者第一胎双胞胎(含多胞胎)子女均为残疾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且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
  (二)再婚夫妻,再婚前一方生育(含依法收养,下同)两个以内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的;
  (三)再婚夫妻,再婚前双方各生育一个子女,离婚时依法判决或者离婚协议确定未成年子女随前配偶,新组合家庭无子女的…
  2014年海南生育二胎的政策:
  (一)经省或者设区的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织鉴定,第一个子女病残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二)离婚后再婚的夫妻,一方已生育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或者再婚前双方各生育一个子女,离婚时依法协议或者依法判决子女随前配偶,新组合的家庭无子女的;
  (三)丧偶后再婚的夫妻,一方已生育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的…
西北地区二胎新政策
  2014年甘肃最新单独二胎政策实施
  日,甘肃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作出关于修改《甘肃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十八条的决定,将该条第一款“夫妻双方均系独生子女的,要求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可安排生育”修改为“夫妻双方或一方为独生子女的,要求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可安排生育”。
  日,甘肃省卫生计生委就“单独两孩政策”落地配套出台了《实施细则》…
  2014青海省二胎生育政策:
  (一)第一个子女死亡或者经指定医疗机构鉴定患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
  (二)再婚夫妻一方生育或者收养过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的;
  (三)婚后经县级以上医疗机构鉴定为不孕症的,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的…
  2014年陕西可生育两孩的情形:
  1、第一胎子女为病残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但医学上认为父母可以再生育的;
  2、患不孕(育)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规定收养一个子女后病愈怀孕的;
  3、夫妻双方一方独生子女的;
  4、夫妻双方均为在全国一千万人口以下少数民族的…
西南地区二胎新政策
再婚二孩与二胎政策你知多少?
  再婚夫妻双方需满足什么条件才可以生育二胎呢,再婚单独二胎的生育政策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再婚单独二胎生育政策:
  1、再婚夫妻双方只有一个子女的
  2、一方未生育过,另一方再婚前已生育一个子女的;
  3、一方未生育过,另一方…
  “生育间隔”是指两次连续生育间隔的时间,在我国主要指生育第一个孩子到生育第二个孩子间隔的时间。凡符合政策、允许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夫妇,要拉长生育间隔,这个间隔通常是4年,有的是3年。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最受大家最关注的“单独二孩”政策的生育间隔是多久:
  云南“单独两孩”政策 生育需间隔4年…
   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在实施计划生育的我国,对于生育第二胎的女职工们到底是如何保障他们的劳动权益的呢?具体规定是哪些?找法网为你解读。
  根据国家和上海市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生育第二胎产假规定内容如下:
  1、生育二胎需要符合一定的…
2014年最新全国各省份超生二胎罚款政策
 根据《规定》所明确的,生育第二个子女(即二胎)不符合规定的,按子女出生前一年市统计局公布的全市城市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倍征收;但前一年实际年可支配收入高于市统计局公布的全市城市居民家庭年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按其实际年可支配收入的三倍征收…
对违反规定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夫妻或者非婚生育子女的公民,社会抚养费按照市统计部门公布的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3至10倍征收。我们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不符合政策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
很多家庭由于各种原因想生二胎,日,四川省"单独两孩"政策正式实施,现在四川的单独夫妻可以生二胎了!那么四川超生二胎罚款政策又是怎么规定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四川超生二胎罚款政策的内容…
违反本条例规定,多生育一个子女的,对夫妻双方分别以所在地的县(市、区)城镇居民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所在地的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基数,一次性征收三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社会抚养费;本人实际收入超过基数的,还应当加收超过数额的一倍以上二倍以…
日,单独二胎正式开放,并于2014年年初就已经在一些省市落地。同时,关于2015年之后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也正在拟议中。二胎政策的到来给不少家庭带来了生二胎的希望,但是超生二胎的罚款政策又是如何规定的呢?下面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山西省…
不符合第十九条规定生育第二个子女,是国家工作人员、企业职工的,按不低于本人上年度工资总额二点五倍的金额征收;是民营企业经营者和个体劳动者的,按不低于本人上年度纯收入二点五倍的金额征收;城镇居民按照所在区县(自治县、市)城镇居民上年人…
5月19日下午,山东省政府常务会议召开,研究2014年第一批取消下放和承接国务院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等工作,讨论并原则通过《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草案)》、《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草案)》。本月底,省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将审议省政府关于…
广东省2002年制订的《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55条规定:城镇居民超生一个子女(即二胎)的,对夫妻双方分别按当地县(市、区)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额为基数,一次性征收3倍以上6倍以下的社会抚养费,本人上年实际收入高于当地县(市、区)上年城镇…
天津二胎已于2月15日正式实施。2月14日召开的市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天津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标志着国家单独两孩政策在天津正式落地。天津的二胎政策,给天津想生二胎的市民带来了不少的希望。二胎虽好,但是也有超生二胎被罚款的…
违法多生育一个子女(即超生)的,按照上年度总收入的二至六倍征收,其中生育或者与配偶之外的人生育的,按照六至八倍征收;每再多生育一个子女的,依次增加叁倍征收。那么,重庆超生二胎的罚款标准又是多少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重庆超生二胎的罚款政策,具…
文明社会,从理性发贴开始。谢绝地域攻击。
我也来说两句网友发言,并不代表找法网同意网友观点立场。
找法网官方微信
用微信扫一扫,快速关注我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孩什么时候单独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