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谁发明了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怎么用它写一片日记

谁发明的造纸术_百度知道
谁发明的造纸术
造纸术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相传是由东汉时代的蔡伦(63-121年)所发明,但是也有考古证据说明,造纸术早就存在,蔡伦只是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发展者。东汉的许慎在他编写中国第一部条理清楚、体系分明的字典《说文解字》里谈到「纸」的来源。他说:『「纸」从系旁,也就是「丝」旁。』。这句说话见当时的纸主要是用绢丝类物品制成,与现在意义上的纸是完全不同的。纸的发明、发展及传播也是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纸尚未问世之前,古代中国的文字资料有许多不同的载体。甲骨,指龟甲与兽骨(大多使用牛肩胛骨,面积大而平整,利於刻划),主要应用於於商代,作为占卜之用。据学者郭沫若研究,认为甲骨文从初创到成熟,起码要经历1500年以上,所以其起源约可回遡至西元前3000年。金,即指各种金属器具,应用得最多的为青铜,即铜与锡的合金,也有少量铁、金、银等,流传於先秦时期。当时文字多铭刻於钟、鼎等典礼仪式用品,故称为金文或钟鼎文。石:以石为载体的文献包括碣、碑、崖刻等,从秦朝到现代都有应用。竹、木:将竹或木头劈成长而窄的竹片(木片),称为竹简(木简),可用来记录文字,广泛应用於先秦至三国两晋时期。此外,还有以宽木板作为书写载体的,称为牍。帛,是古代高贵的纺织品,由蚕丝制成,质轻、柔软而坚韧,是很理想的书写用品。但是产量少、价钱昻贵,一般人用不起。1972年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年代约在西元前193年,内有帛书多卷,内容包含历史(如《春秋》)、哲学(如《老子》)、医学(经络、养生)等,是一笔珍贵的人类遗产。纸的发展史1957年西安市东郊的灞桥出土了公元前2世纪的古纸,世称灞桥纸。这是中国古代最早发明的纸。经鉴定,该纸是以大麻和少量苎麻的纤维为原料制成的。制作技术较原始,质地粗糙,还不便於书写。造纸技术改良者蔡伦蔡伦於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汉章帝建初年间,担任小黄门(较低品级的太监职位)。汉和帝即位之后,升任中常侍,参与国家机密大事的谋划。蔡伦有真才实学,为官尽忠职守,多次不惜触犯皇帝的威严,进谏指出朝廷施政的得失。后来,蔡伦担任尚方令,监督宫廷物品的制作。人们认为就是从这个时候,蔡伦开始接触东汉最好的手工工艺,并改进当时的造纸技术。据《后汉书·宦者列传》记载,自古以来,书籍文档都是用竹简来做书写载体的,后来出现了质地轻柔的缣帛,但是用缣帛制纸的费用很高昂,而竹简又笨重,於是蔡伦想进行技术创新,改用树皮、破布、麻头和鱼网等廉价之物造纸,大大降低了造纸的成本,为纸的普及准备了条件。汉和帝元兴元年(105年),蔡伦把改进造纸术的成果报告给皇帝,皇帝对蔡伦的才能非常赞赏,并把改进过的造纸技术向各地推广,汉安帝元初元年(114年),朝廷封蔡伦为龙亭侯,所以后来人们都把纸称为「蔡侯纸」。蔡伦(约63年-121年),字敬仲。东汉桂阳郡耒阳(今湖南省衡阳市)人。他改进了东汉时的造纸技术,被传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人。蔡伦於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汉章帝建初年间,担任小黄门(较低品级的太监职位)。汉和帝即位之后,升任中常侍,参与国家机密大事的谋划。蔡伦有真才实学,为官尽忠职守,多次不惜触犯皇帝的威严,进谏指出朝廷施政的得失。后来,蔡伦担任尚方令,监督宫廷物品的制作。人们认为就是从这个时候,蔡伦开始接触东汉最好的手工工艺,并改进当时的造纸技术。据《后汉书·宦者列传》记载,自古以来,书籍文档都是用竹简来做书写载体的,后来出现了质地轻柔的缣帛,但是用缣帛制纸的费用很高昂,而竹简又笨重,於是蔡伦想进行技术创新,改用树皮、破布、麻头和鱼网等廉价之物造纸,大大降低了造纸的成本,为纸的普及准备了条件。汉和帝元兴元年(105年),蔡伦把改进造纸术的成果报告给皇帝,皇帝对蔡伦的才能非常赞赏,并把改进过的造纸技术向各地推广,汉安帝元初元年(114年),朝廷封蔡伦为龙亭侯,所以后来人们都把纸称为「蔡侯纸」。后来,蔡伦卷入宫廷斗争,由於掌权的窦太后的授意,参与诬陷汉安帝的祖母。窦太后驾崩,汉安帝亲政后,要他到廷尉那里去自首。蔡伦为了避免受辱,於是洗浴全身,换上整洁的衣冠,服毒自尽。蔡伦去世后,葬於自己的封地龙亭(位於现在的陕西洋县)。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造纸术谁发明没纸代竹简木简&写&字字数书&写&竹简能要车拉马驮公元前2世纪丝棉纸价格昂贵能量产用麻纤维作原料造纸纸质量太差直东汉期叫蔡伦习总结前造纸经验基础改进造纸技术终于带领工匠用树皮、麻、破布等作原料造&蔡侯纸&种纸称&物美价廉&广泛使用隋唐造纸技术已相发达 我造纸术经朝鲜、本传欧洲纸发明世界文化发展起估量作用
造纸术是谁发明的? 在没有纸的年代里,人们在竹简和木简上&写&字。字数不多的一书&写&在竹简上,可能就要车拉马驮了。公元前2世纪有了丝棉纸,但价格昂贵不可能大量生产以后有人用大麻的纤维作原料造纸,但纸的质量太差。 直到东汉时期,有个叫蔡伦的人,他在学习和总结前人的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技术。终于带领工匠们用树皮、麻头、破布等作原料,造出了&蔡侯纸&。这种纸可称得上&物美价廉&,被人们广泛使用。隋唐时,造纸技术已相当发达。 以后,我国的造纸术,经朝鲜、日本传到欧洲。纸的发明,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 回答者:liuxx5599 - 高级经理 六级 5-28 20:59恩 这个回答 比较符合现在的学术观点~!
蔡伦 蔡伦,汉造纸术发明家,字敬仲。桂阳(今湖南郴州市)人。明帝永平十八年(75)入宫为宦。东汉章和元年(87),任尚方令。元兴元年(105)发明造纸术。他总结前人经验,始有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造纸,称“蔡侯纸”,对改革和推广造纸术有很大贡献,后世传为造纸术的发明者。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世界文化的传播、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蔡伦蔡伦,汉造纸术发明家,字敬仲。桂阳(今湖南郴州市)人。明帝永平十八年(75)入宫为宦。东汉章和元年(87),任尚方令。元兴元年(105)发明造纸术。他总结前人经验,始有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造纸,称“蔡侯纸”,对改革和推广造纸术有很大贡献,后世传为造纸术的发明者。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世界文化的传播、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蔡伦 蔡伦,汉造纸术发明家,字敬仲。桂阳(今湖南郴州市)人。明帝永平十八年(75)入宫为宦。东汉章和元年(87),任尚方令。元兴元年(105)发明造纸术。
纸的发明者已经不可考了,我们权且称之为“劳动人民”。世界上目前已知最早的纸张是西汉初年的放马滩纸(因发现于甘肃天水放马滩面得名)。另外,西汉初年的灞桥纸在放马滩纸发现之前,相当长时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纸。综上所述,在东汉蔡伦之前,我国劳动人民已经发明了造纸术。但造纸术发明后,纸因为其原料昂贵,一直没有“飞入寻常百姓家”,甚至封建帝王也还在使用竹木简。史书记载,汉武帝每天批阅的文件重约150斤,需两个壮汉抬进宫去。是东汉的蔡伦改变了这一切。他发明的植物纤维纸,原料便宜易得,使纸张得到了普及。所以后世人们称他发明的纸为蔡侯纸。
东汉的蔡伦
我国伟大的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摸索到的....哈
造纸术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东汉时期谁发明了造纸术_百度知道
东汉时期谁发明了造纸术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9条回答
宦官蔡伦其实造纸术早西汉民间已经现都百姓智慧发明做工数接受蔡伦改进造纸术使造纸质量更于数所接受
造纸术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但对于中国古代造纸术究竟起
源于何时,长期以来,学术界存在着“东汉蔡伦发明说”与“蔡伦前发明说”两
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又出土了460余件麻类植物造成的古纸。颜色、质地非
常之多,有黑色、褐色、白色、黄色,厚薄不一,其中10件还写有文字。从残留
在纸面上的残渣看,它们主要用麻织物和很细的丝织物制作,用于书写文件、信
件及包裹物品。据分析,这些古纸的年代大多数是西汉时期的。
有学者认为,敦煌出土的大批古纸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明:早在西汉时期中国
就有了纸,蔡伦并非造纸术发明人。
一、蔡伦是最早的造纸人吗?
纸张被视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与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占有同样的
地位。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弗...
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早在西汉就已经出现,只是这一时期造价昂贵没有广泛采用
蔡伦最早造出了经济适用的纸
蔡伦蔡伦用树皮等物品造出纸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造纸术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造纸术的资料_百度知道
造纸术的资料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古人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这表明了中国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  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植物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自从造纸术发明之后,纸张便以新的姿态进入社会文化生活之中,并逐步在中国大地传播开来,以后又传布到世界各地。  纸是用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网上交错的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我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是谁发明的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是东汉宦官蔡伦发明的。主要依据是《后汉书·蔡伦传》的记载。书上说:蔡伦“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因此,后来的一些中、外著作,都据以尊东汉时代的蔡伦是纸的发明者,把他向汉和帝刘肇献纸的公元105年,作为纸的诞生年份。  在史籍里,早在蔡伦以前,也有一些关于纸的记载。如《三辅旧事》上曾说:卫太子刘据鼻子很大,汉武帝不喜欢他。江充给他出了个主意,教他再去见武帝时“当持纸蔽其鼻”。太子听从了江充的话,用纸将鼻子掩盖住,进宫去见壏帝。汉武帝大怒。此事发生在公元前91年。又如《汉书·赵皇后传》记载:汉武宠妃赵飞燕的妹妹赵昭仪要害死后宫女官曹伟能,就派人送去毒药和一封“赫蹄书”,逼曹伟能自杀。据东汉人应劭解释,“赫蹄”即“薄小纸也”(后来称为丝棉纸)。再如《后汉书·贾逵传》说,公元76年汉章帝令贾逵选二十人教以《左氏传》,并“给简、纸经传各一通“。以上有关纸的文献记载,都早于公元105年,即蔡伦向汉和帝献纸那一年。  持否定造纸术是蔡伦发明的同志认为,”发明造纸术的是西汉劳动人民。东汉劳动人民在继承西汉造纸技术后,又有所改进、发展和提高。至和帝时,尚方令(职掌管理皇室工场、负责监造各种器械)蔡伦组织少府尚方作坊充足的人力、物力,监制出一批精工于前世的良纸,于元兴元年奏上,经推广后,‘自是天下莫不从用焉’。”这是争论中的一种意见。  另一种意见则坚持认为,蔡伦是我国造纸术的发明者,理由是“根据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有关纸的解释,在蔡伦之前古代文献中所提到的纸,都是丝质纤维所造的,实际上不是纸,只是漂丝的副产品,自古至今要造成一张中国式的植物纤维纸,一般都要经过剪切、沤煮、打浆、悬浮、抄造、定型干燥等基本操作。而灞桥纸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理由是”从外观看,其纸腩松弛,纸面粗糙,厚薄相差悬殊。经过实体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绝大多数纤维和纤维束都较长,说明它的切断程度较差,是由纤维自然堆积而成,没有经过剪切、打浆等造纸的基本操作过程,不能算真正的纸。或许只是沤过的纺织品下脚料,如乱麻。线头等 纤维的堆积物,由于长年垫衬在古墓的铜镜之下,受镜身重量的压力而形成的片状。此外,其余几种所谓西汉古纸,也都是十分粗糙,充其量不过是约纸的雏形。蔡伦及其工匠们在前人漂絮和制造雏形纸的基础上总结提高,从原料和工艺上把纸的生产抽调到一个独立行业的阶段,用于书写。诚然,“蔡伦纸”不会是蔡伦一手制作,但没有他的“造意”,单凭尚方工匠也制造不出这种植物纤维纸来。因此,即使在雏形纸出土的今天,把蔡伦评作为我国造纸术的发明者或代表人物仍然是正确的,是有充分历史根据的。  另外,《后汉书》中有关蔡伦造纸的记载主要取自刘珍的《东观汉记》。刘珍和蔡伦是同时代的人,应为可信。从记载中可知,蔡侯纸既能进贡皇帝,又能代替缣帛用作书写,纸质必定达到一定水平。  有些学者还认为,灞桥纸是不是西汉的产品,也值得进一步考证。他们提出的理由是“在墓葬人的生活时代未能确切查明以前,很难对古纸的生产年代作出令人信服的科学判断。何况该墓葬有扰土层,曾受外来干扰,不能排除后代人夹带进来的可能性;同是汉墓的长马王堆,若无其事那样完好,墓主有姓名可查,史料可靠,出土文物如此丰富,但除了千百根简策和丝织古纸帛画,并无一片麻纸。有的研究者还从出土的灞桥纸上辨认出上面留有与正楷体相仿的字迹,酷似新疆出土的东晋写本《三国志·孙权传》上的字体,据此认为灞桥纸可能是晋代的产品。  造纸术——尤其是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又称“蔡侯纸”),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于携带,取材广泛不拘泥,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  有了文字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很好的载体。古代埃及人利用尼罗河的纸草来记述历史;在古代的欧洲,人们还长时间地利用动物的皮比如羊皮来书写文字;而中国,在造纸术发明以前,甲骨、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但是甲骨、竹简都比较笨重,秦始皇一天光阅读奏章,就要整整一车;绢帛虽然轻便,但是成本非常昂贵,也不适于书写。到了汉代,由于西汉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甲骨和竹简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了,从而促使了书写工具的改进——纸被发明出来了。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对中国历史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详细资料:)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成就。
公元105年,蔡伦在东汉京师洛阳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术,大大提高了纸张的质量的生产效率,扩大了纸的原料来源,降低了纸的成本,为纸张取代竹帛开辟了的前景,为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后世遂尊他为我国造纸术的发明人。
四大发明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谁发明了造纸术不要告诉我蔡伦,要比他更早的_百度作业帮
谁发明了造纸术不要告诉我蔡伦,要比他更早的
谁发明了造纸术不要告诉我蔡伦,要比他更早的
造纸术相传是由中国东汉时代的蔡伦(63-121年)所发明,但是也有考古证据说明,造纸术早就存在,蔡伦只是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发展者.在中国,造纸术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东汉的许慎在他编写中国第一部条理清楚、体系分明的字典《说文解字》里谈到“纸”的来源.他说:‘“纸”从系旁,也就是“丝”旁.’.这句说话见当时的纸主要是用绢丝类物品制成,与现在意义上的纸是完全不同的.纸的发明、发展及传播也是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其他文字载体主条目:文献在纸尚未问世之前,古代中国的文字资料有许多不同的载体.甲骨,指龟甲与兽骨(大多使用牛肩胛骨,面积大而平整,利于刻划),主要应用于于商代,作为占卜之用.据学者郭沫若研究,认为甲骨文从初创到成熟,起码要经历1500年以上,所以其起源约可回溯至西元前3000年. 金,即指各种金属器具,应用得最多的为青铜,即铜与锡的合金,也有少量铁、金、银等,流传于先秦时期.当时文字多铭刻于钟、鼎等典礼仪式用品,故称为金文或钟鼎文. 石:以石为载体的文献包括碣、碑、崖刻等,从秦朝到现代都有应用. 竹、木:将竹或木头劈成长而窄的竹片(木片),称为竹简(木简),可用来记录文字,广泛应用于先秦至三国两晋时期.此外,还有以宽木板作为书写载体的,称为牍. 帛,是古代高贵的纺织品,由蚕丝制成,质轻、柔软而坚韧,是很理想的书写用品.但是产量少、价钱昻贵,一般人用不起.1972年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年代约在西元前193年,内有帛书多卷,内容包含历史(如《春秋》)、哲学(如《老子》)、医学(经络、养生)等,是一笔珍贵的人类遗产. [编辑] 纸的发展史1957年西安市东郊的灞桥出土了公元前2世纪的古纸,世称灞桥纸.这是中国古代最早发明的纸.经鉴定,该纸是以大麻和少量苎麻的纤维为原料制成的.制作技术较原始,质地粗糙,还不便于书写. 造纸技术改良者蔡伦蔡伦于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汉章帝建初年间,担任小黄门(较低品级的太监职位).汉和帝即位之后,升任中常侍,参与国家机密大事的谋划.蔡伦有真才实学,为官尽忠职守,多次不惜触犯皇帝的威严,进谏指出朝廷施政的得失.后来,蔡伦担任尚方令,监督宫廷物品的制作.人们认为就是从这个时候,蔡伦开始接触东汉最好的手工工艺,并改进当时的造纸技术.据《后汉书·宦者列传》记载,自古以来,书籍文档都是用竹简来做书写载体的,后来出现了质地轻柔的缣帛,但是用缣帛制纸的费用很高昂,而竹简又笨重,于是蔡伦想进行技术创新,改用树皮、破布、麻头和鱼网等廉价之物造纸,大大降低了造纸的成本,为纸的普及准备了条件.汉和帝元兴元年(105年),蔡伦把改进造纸术的成果报告给皇帝,皇帝对蔡伦的才能非常赞赏,并把改进过的造纸技术向各地推广,汉安帝元初元年(114年),朝廷封蔡伦为龙亭侯,所以后来人们都把纸称为“蔡侯纸”.[编辑] 材料[编辑] 古代材料Image:蔡侯纸.jpg 蔡侯纸[编辑] 原料使用了桑皮、楮皮、三桠、荛花等植物做为原料.[编辑] 助料在造纸的过程中,使用的助料有很多,最基本的为蒸煮与漂白两种.蒸煮助料的作用为去除原料中的杂质,以便取得纤维;漂白助料的作用为去除其中的色素.[编辑] 现代材料造纸的纤维来源于:麻、棉、藤、桑皮、檀皮、芙蓉皮、稻杆、麦杆、竹等.[编辑] 过程[编辑] 古代参照右上方图片,有五个主要的步骤.从图中可知当时中国的造纸业已经相当成熟,每道工序的专家各司其职,并且已开发出一些造纸专用的设备.斩竹漂塘:砍下竹子置于水塘浸泡,使纤维充分吸水.可以再加上树皮、麻头、和旧鱼网等植物原料捣碎. 煮楻足火:把碎料煮烂,使纤维分散,直到煮成纸浆.图中可见大锅中的碎料用大石压住,有助于完全煮烂. 荡料入帘:待纸浆冷却,再使用平板式的竹帘把纸浆捞起,过滤水分,成为纸膜.此一步骤要有纯熟的技巧,才能捞出厚薄适中、分布均匀的纸膜. 覆帘压纸:捞好的纸膜一张张叠好,用木板压紧,上置重石,将水压出. 透火焙干:把压到半干的纸膜贴在炉火边上烘干,揭下即为成品. [编辑] 现代现今科技一日千里,制纸工序已经机械化了.[编辑] 纸浆磨木纸浆(Groundwood Pulp) 利用机械碾磨力以取得木材纤维,又称为机械纸浆(mechanical pulp),主要可再分为一般机械浆、精制机械浆、热磨机械浆等. 化学纸浆(Chemical Pulp) 利用化学法将纤维与木质素分开以取得木材纤维,主要可再分为苏打浆、亚硫酸盐浆、硫酸盐浆等. 半化学纸浆(Semichemical Pulp) 结合机械法与化学法之制浆方式,可再分为中性半化学浆、冷苏打浆、化学机械浆等. [编辑] 机械造纸工序 国际纸业的造纸厂造纸的木材锯成合适的呎吋后即进行去皮的工序,将原木放入大型滚筒内,滚筒转动时原木互相磨擦而去除树皮,脱落的树皮会用作锅炉的燃料,去皮后的原木会被切割成1.5到2吋,厚度0.25吋的方形木片,软木(Softwood)片及硬木(hardwood)片因物理特性不同而需分开处理.木材由细小的细胞膜质纤维(cellulose fibers)以称为木质素(lignin)的胶状物质黏合组成,制造纸浆时利用化学物蒸煮木片分解木质素从而而将纤维分离.将木片放入称为消化器(digesters)的巨大容器内,其功能类似厨房用的压力锅(pressure cooker),木片及化学物在加压下蒸煮1.5到4小时直至成为湿软如燕麦片的混合物,分离后的纤维可悬浮于水上.混合物经清洗以去除剩余的化学物和分解的木质素及漂白至合适的白度(whiteness).从这里纸浆要通过一系列精链机(refiners),将纸浆内的纤维壁上线状元素松閞令表层粗糙,纤维互相缠著成为张状.接著加上染料(dyes)及其他添加剂使成品的纸张拥有所需的特性.纸浆以二十份水对一份纤维的比例加水,通过造纸机的成形布或网(forming fabric or wire),纸浆的纤维互相交织而形成纸张及除去大部分水份.以每分钟3,000呎的高速前进,纸张再通过一系列的吸水布及蒸汽加热称为烘干机(dryers)的滚轴,清除纸张内留存的水份.纸张再经一个涂布工序在纸张两面添加淀粉溶液,淀粉使纸张表面平滑及将来用于印刷时油墨不会化开,由于涂布过程带来水份,纸张需重覆先前的烘干程序.烘干后的纸张再通过沉重而光滑的滚轴进行磨光令表面更加光滑,纸张在后方收集卷成大纸卷,再分割成合适阔度的小纸卷,部分原卷包装出货,而部分再加工切成合适呎吋的平张才包装出货.[编辑] 造纸术的文化影响及传播途径[编辑] 文化影响在汉朝以后,纸张大大地推进了书籍抄写和文化传播的事业.在两晋南北朝的时候,由于书法和绘画的需要,纸张的要求慢慢地提高.特别是在书法上,因为书法对纸笔的要求都是十分高的,所以纸张私质素是有必要提高的.但是由于南北两朝的文化和背景都各有不同,所以两地所用的造纸原料都各有不同.[编辑] 传播途径中国造纸技术的传播顺序,先为纸张和纸制品,其次才为造纸技术.考古发现证实,早在西汉时,纸就已经传播到朝鲜.大约公元四世纪末,造纸术传入朝鲜和越南.到了7世纪,产自朝鲜半岛的“高丽纸”已经为中国文人所喜用.公元610年,朝鲜僧人昙征将造纸术献与日本摄政王圣德太子,日本人称昙征为纸神.公元9—10世纪,造纸术经丝绸之路传到西域,并由此传入印度,开始出现纸质的佛教经卷.在公元8世纪751年,唐朝高仙芝与大食国(当时的阿拉伯)爆发怛罗斯战役,战败的唐朝士兵俘虏中有懂得造纸的工匠,造纸术便传入了西方;首先在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境内)建立了中东第一个造纸作坊,794年巴格达出现中东第二个造纸作坊,造纸术由此传到阿拉伯地区.12世纪初传入西班牙,13世纪传入意大利,14世纪传入法国、德国并最终传遍欧洲,美洲.但到17世纪时,欧洲造纸术仍然只是中国宋代的水平.乾隆年间,在清廷任职的法籍画师、耶稣会教士蒋友仁将中国造纸术绘制成图,寄回巴黎,从此先进的中国造纸技术才在欧洲传播开来.1797年,法国人尼古拉斯·路易斯·罗伯特发明机器造纸,从而超越了中国.经过了1,000多年的时间传播,中国的造纸术就此传遍了整个世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大发明造纸术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