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记录片bbc中国记录片式教育的资源

BBC中国式教学纪录片引英媒抨击,你的教育方式要不要改变?-i悦读
首页可查看已关注账号的最新文章哦~
BBC中国式教学纪录片引英媒抨击,你的教育方式要不要改变? 在他看来,中国教育和俄罗斯教育一样,擅长制造机器人。在我看来,中国教育和俄罗斯教育一样,擅长制造机器人。”邹海连说。为此,该项目面向中国招收双语学科教师赴英短期授课并参与节目录制。初选之后,邹海连经历了多轮面试。
来自: 日 12:58
一石激起千层浪,几个中国老师到英国支教,引发英国的大讨论。根据某国际测评,英美中小学生学习能力大大落后于中国,这引起英国教育部门不淡定了。于是引进中国教师全盘按照中国的教育方法来教英国学生。但结果是,老师还是那拨老师,学生已经不是那波学生了,家长也不是那波家长,社会更不是我们的社会。前《泰晤士报》总编称:半个世纪以来,虽然美国和英国在这些排名榜上始终表现差劲,却在学术研究、科学专利、发明创新、繁荣、创造力等方面引领全球。在他看来,中国教育和俄罗斯教育一样,擅长制造机器人。这场大讨论很有意义,看看你是不是要改变教育方法了呢?来源:澎湃中国老师正在教英国学生做眼保健操。BBC播放的纪录片(截屏图)英国《卫报》专栏作家西蒙·詹金斯(Simon Jenkins)的评论文章标题(截屏图)中国老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活动。  5名中国老师到英国汉普郡一所顶级中学,进行一个月的“中国式教学”,结果却“水土不服”,老师把学生训哭,学生也差点把老师逼疯。BBC将此拍成纪录片,由BBC2在英国时间8月4日播放。  然而BBC网站率先发出的一篇采访文章《中国式教育会在英国孩子身上有效果吗》让这部纪录片未播先热,引发中英主流媒体和网友对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大讨论。  8月4日,英国《卫报》刊登特约专栏作家西蒙·詹金斯(Simon Jenkins)的评论文章《中国学校是考试工厂,为何英国却要效仿?》。詹金斯是重量级媒体人、学者和作家,历任《泰晤士报》和《伦敦晚旗报》总编。他以犀利的言辞质疑中国的教育方式,称中国学校是“考试工厂”,中国已逐渐意识到“超前教育”(不符合年龄段的教育,为培养智力超群人才而对幼儿进行超前培养)的愚蠢之处,为何英国政府却下决心效仿这种教育方式?  《中国学校是考试工厂,为何英国却要效仿?》全文:作者:西蒙·詹金斯  今晚,BBC将向观众宣扬一大迷思:中国教育比英国教育“好”。一部比较英国汉普郡某中学中国教师和英国教师的纪录片,将展示中国教师如何震惊于英国学生的搞怪、难以管理和懒惰。言外之意,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学生的国际测试成绩远好于英国学生的原因。  然而,这只是考试而已。只有考试推销员和英国白厅官员相信这与教育有关。由经合组织统筹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PISA,其全球数学成绩排行榜一直以来让其名誉扫地,最近则受到中国教育专家赵勇的质疑(编者注:赵勇系美国俄勒冈大学教授,他于去年五月与数十位欧美教育家一起,向“PISA之父”Andreas Schleicher写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表示PISA正在摧毁全球的教育和学术,要求废止考试)。PISA将英美两国15岁学生的数学成绩,与中国最富裕城市上海、以及香港和新加坡那些“考试工厂”的学生数学成绩作比较。这种比较根本称不上比较。  此外,PISA排行榜曝光最多的是数学成绩。很显然,因为数学是机械式学习。英国学生在PISA的这场大惨败堪称经典案例,说明应该让可以计量的东西变得重要,而不是让重要的东西变得可以计量。然而,BBC和英国政府仍然在大量炮制PISA的数据。  我们不知道这些孩子以后表现如何,多大程度上过上更忙、更富有、更幸福、更安全和更充实的生活。评分的人并不关心这些。我们知道的是,半个世纪以来,虽然美国和英国在这些排名榜上始终表现差劲,却在学术研究、科学专利、发明创新、繁荣、创造力等方面引领全球。对他们来说,民主活力很重要。在我看来,中国教育和俄罗斯教育一样,擅长制造机器人。为什么这对英国的部长们如此有吸引力呢?  讽刺的是,正如赵勇所写,中国正朝着相反的方向大迈进。他们想知道,为什么中国学生擅长反复练习式的学习,看起来却缺乏活力。中国家长对建立在中国的英国私立学校趋之若鹜。中国的学生也前仆后继地去英美大学深造。  他们可以看到,从长远来看,在一个有活力的国家和有批判性精神的开放社会,强迫而机械的竞争教育无法引领学生拥有创造力、挑战力和幸福。  当今社会,把教育建立在考试之上是愚蠢的,正如狄更斯在《艰难时世》中嘲讽的一样。然而,它对英国政府却拥有致命的吸引力—从洛德·贝克时代(Lord Baker,前英国教育部长)到迈克尔·戈夫时代(Michael Gove,前英国教育部长)。原因很简单:它让政府掌握了最简单的中央控制手段。这是对数字的独裁。中国正在意识到这一点,但是英国没有。国内媒体报道赴英“支教”老师:媒体报道和真实情况不相符(图)  来自南京的李爱云老师(中)、来自西安的自然科学老师杨君(音)(左)以及来自杭州的数学老师邹海连中国老师带领学生上体育课邹海连在赴英国教学前经历了层层选拔  在BBC的纪录片播出前,5名老师在英国一个月的时间里到底经历了什么仍然是个谜,不过从目前媒体的报道来看,已经将此事贴上了“水土不服”的标签。中西方的教育方式固然有差异,几位来自中国的老师在英国真的“水土不服”,师生之间真的那么水火不容吗?由于参与项目的教师和BBC签订了保密协议,目前尚无法对外透露在国外上课时的具体情况。  预告片中“学生不买账”  昨天,北青报记者在BBC官网上看到了《中国化的英国学校》纪录片的预告片,这个纪录片将于北京时间今天凌晨播出上集。虽然尚无法了解到中国老师们在英国一个月的教学是什么状况,不过在剪辑出来的预告片中,中国教师“严肃”的教学模式和西方学生形成鲜明对比。  预告片中,中国老师指着黑板试图引起学生注意,让学生不要提问题,带领学生做广播体操。而英国学生则有的在课上说话,有的在吃东西,有的甚至对着耳机的音乐左右摇摆身体。一名学生在老师上课的过程中,满脸笑容地扔纸飞机。一名学生表示并不知道学习三角函数有什么用。也有学生表示,教授三角函数不如教授怎么纳税和怎么找工作。一位中国教师表示,英国学生与中国学生节奏不同,接受知识需要讲得更慢。  当事老师称媒体有误读  昨天北青报记者联系到杭州外国语学校的邹海连老师。邹老师介绍,他已经看到了BBC对他的报道,但报道内容和真实的情况并不相符。  “事实上没有媒体采访过我们,我觉得可能是BBC为了商业宣传刊登的一些言论。国内媒体也没有采访我,我觉得是存在误读的。”邹海连说。据邹海连介绍,当时参与该项目的一名老师评价了英国福利制度,引起了特别多的争议。“我觉得现在我也不适合评论这件事,只能说媒体存在误读。目前,我参与的项目已经结束了,等节目播出后,我觉得再发表观点比较合适。”  杭州外国语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参与项目的教师和BBC签订了保密协议,所以不能将课堂上教授的具体内容对外披露。  参与老师经过多轮面试  北青报记者从杭州外国语学校获悉,2014年下半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启动摄制名为“中国化的英国学校”(The School That Turned Chinese)系列纪录片,通过比较、学习、借鉴中国基础教育的理念、教学方法与课堂模式,为英国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为此,该项目面向中国招收双语学科教师赴英短期授课并参与节目录制。经层层选拔,杭州外国语学校的数学教师邹海连有幸成为其中一员,于今年2月至3月受邀赴英任教。  根据杭州外国语学校官网链接的消息,邹海连赴英国参加这个项目经历了层层选拔。BBC在选人时,要求第一教龄满5年;第二,老师从事英语语法、数学、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教学工作;第三是进行全英文教育。邹海连在杭州外国语学校剑桥高中任教多年,平常都是用英文给学生上数学课,所以入围了BBC的初选。初选之后,邹海连经历了多轮面试。  此前,邹海连对当地媒体称,BBC主要核实他的情况,包括教育经历、教学方法以及和该研究项目的契合度等。最后,BBC又专门找了一家独立机构,评估他的心理状况,包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等。  新闻内存  老师赴英“支教”早有先例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BBC策划的这档纪录片中前往英国教学的5名老师并非“头一遭”,早在2014年,来自上海的多名教师就曾前往英国进行短期教学。根据媒体报道,第一批29名赴英数学老师的课堂教育法在当地还吸引了附近大学数学系教授听课,并没有报道中的那么多“戏剧性矛盾”。  临行前,最受教师关注的其中一个问题是:我们能布置家庭作业吗?而对于这个问题,英方老师希望的是,“布置适量的,一小块一小块的作业”。对于这样的回答,老师们心里稍微有点底了。根据新华社报道,在这批数学老师在英国教学时,课程中穿插了中国小学生常用的“九九乘法表”以及竖式解题方法,帮助他们更快、更准确地完成数学计算。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回答和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  由于中国数学老师讲的运算方法浅显易懂,通过学习,学生们都能听懂,并能完成一些复杂运算。曾经前往英国进行交流的教师林磊说,在交流中发现英国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文化背景与中国有很大区别,英国学生的计算速度和熟练度相对中国学生较弱,她和其他参加交流的老师们正在这些方面努力探寻一些解决方法。  而另一位老师金向军则说,英国小学生非常好学,有时在完成了老师给的题目后,还要求老师再出几道题,这种现象在中国学生中比较少。“每当(英国)学生们学会一个知识点或方法时,都会特别兴奋,我觉得英国老师在对学生的肯定方面做得比较好。”  此前,英国教育大臣尼克·吉布曾经提出英国学校应该重拾“全班”教学方式,因为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在中国取得了成功。所谓“全班”教学,就是老师用黑板或者其他工具指导所有的学生,同时用提问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教学方式上世纪50年代之前在英国一直居主流。随后,被以学生为主导的模式取代。尼克·吉布认为,学生主导的学习模式也有弊端,最主要的影响是很低效。为此,他才专程前往上海并邀请中国的优秀教师赴英国“支教”。来源:北京青年报 记者 刘珜 见习记者/黄莜菁 实习记者/郑天仪 张楚乔版权声明:康卓育儿尊重原创者版权,已按要求注明出处。如有问题,请联系(QQ:),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
8100人关注
8100人关注
关注ta可以获取更多你感兴趣的资讯哦
相关账号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bc 中国式教学记录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