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十二章有感300则第五则有感400

79论语十二则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79论语十二则
《论语》十二章;一、【作者与课文解读】;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二、课文讲解;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2亦yì:同样,也是;3说yuè:通“悦”,愉快;4朋:志同道合的人;5知:知道,了解;6愠:生气,发怒;7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译文】孔子说:“
《论语》十二章一、【作者与课文解读】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后世对孔子有非常崇高的赞誉,唐代的韩愈曾经有诗:“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后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的需要,也一再追封孔子,封其为“至圣先师,大成文宣王”、“?文宣帝君”等。中国各地都有孔庙对其祭祀,其中以山东曲阜的孔府为代表。《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论语》基本上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其中所记载的孔子言论,意趣深远,有不少篇章形象而精警。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二、 课文讲解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2亦yì:同样,也是。3说yuè:通“悦”,愉快。4 朋:志同道合的人5 知:知道,了解。6 愠:生气,发怒。7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吾:人称代词,我。2日:每天。3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4为:替。5谋:出主意,谋划。6 忠:尽心竭力7信:真诚,诚实。8传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按时复习了呢?” 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1有,通“又”,2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3惑:迷惑,疑惑。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同意见。6.逾(yú):越过,超过。7矩:规矩,规范。【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遇事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超过规矩。” 四、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温:温习,复习。2故:指学过的知识,旧知识。3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知识。4以:介词,凭借。5为:动词,成为,做。【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2殆:有害。【译文】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危险。 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1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2陋巷:简陋的住房,此处指颜回的住处。3堪:忍受4乐:乐于学。【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七、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2好:喜欢,爱好。3乐:以??为乐趣【译文】孔子说:“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八、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 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2 水:指冷水3 肱:胳膊4 乐: 乐趣5 于:对,对于【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 九、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三人:几个人,不一定实指三人。2行:走路。3择:选择。4善者:好的方面,优点。【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十、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 川:河,河流。2 逝:流逝3 斯;这,指河水4舌:舍弃【译文】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十一、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三军:军队的通称。2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汉【译文】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它的主帅;普通人却不可以被夺去志向” 十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笃:忠实,坚守。2仁:仁德【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并且能坚守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三、内容探究1. 第一则:(1)这一则告诉我们要有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乐趣(态度)和为人态度(个人修养)? ①学习方法:学后要时常复习。②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探讨学 问。③为人态度:对不了解自己的人,毫不怨恨。(2)学后复习本是一件艰苦的事,孔子怎么说是愉快呢? 在复习中巩固了所学,加深了理解,收获增多,这对一个渴求知识和技能的人来说一定是愉快的。(3)“有朋自远方来”,孔子为什么会感到快乐? 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投奔自己,向自己学习,且双方可以探究学问,这自然是十分快乐的事情。(4)从第三句来看,我们应学习孔子什么美德?胸怀宽广,为人大度。(5)三个问句用了反问修辞手法。2. 第二则: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做法?重视品德修养。德乃为人之本,治学之基。一个人首先应该有德,有才无德,其人会遭人鄙视,其才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却会引起消极的影响。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用原文答)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 (用自己的话答)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3、第三章,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3. 第四则:(1)“温故”和“知新”是否是并列关系?作者强调了什么?为什么?不是。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复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 “可以为师”。所以,关键是要“知新”,这就要独立思考。(2)“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对你有怎样的启发?在学习中要及时温习旧知识,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有新发现,从而将知识融会贯通,增长自己的能力。4. 第五则:(1)这一则阐述了怎样的内容?你从中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 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二者不可偏废。(2)为什么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是基础,只学不思,是死学;只思不学,是空想。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精髓。5、第六章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第七章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第八章,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6. 第九则:(1)这则讲了怎样的学习态度?要善于向一切人学习。既要学习长处,又要借鉴短处,从而反省自己。 2)用一个成语概括第七则的主要意思。 取长补短。(3)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你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第十则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8、第十章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第十一章,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了半部《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5. 学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或读完本文后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四、问题探究1、课文所选十二章,有三方面内容,是哪三方面内容?(1)关于学习方法的,包括第1、2、4、5章(2)关于学习态度的,包括第7、9、10章(3)关于修身做人的,包括第1、2、3、6、8、9、11、12章2、出自文章中的成语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不亦乐乎、逝者如斯、三十而立、三人行必有我师3.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5.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6.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7.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8.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9.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0、表明了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的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9、表明了学须有友。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远千里而来,研究学问,析疑解惑,有利于学业进步,自然成为乐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1、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修业的正确态度: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2、曾参讲治学的人要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的句子是: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3、强调复习过程中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的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4、《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5、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6、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7、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8、《论语》中含义深远,金铿玉振,古往今来,不知激励过多少志士仁人在险恶的环境中守志不移的句子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9、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0. 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1.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22、孔子“仁”的儒家思想表现在: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应用写作文书、生活休闲娱乐、高等教育、中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79论语十二则等内容。 
 《论语十二则》带答案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练习题(10) 一、填空。 1. 《论语》是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___的言行。 2....  论语十二则教学设计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10《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要求能疏通文意,明确本文的主 要内容。 2.记住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  论语十二则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论语十二则 《论语》 1. 子曰: 学而时习之, “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论语十二则翻译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1.孔子说: “学习了(知识) ,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 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高...  论语十二则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学教目标任务化 学教任务问题化 巴燕中心学校 七 年级 语文学(教)案设计者 五周一 课时上课时间 课题:10.论语十二章(1)...  论语十二则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论语》十二章 一、 【作者与课文解读】 孔子(前 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是...  〈论语〉十二则 练习题――王德贵_IT认证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枫芸民族初级中学七年级(3)班复习题 〈论语〉十二则七年级(3)班 姓名: 练习题得分: 共14分...  论语十二则试题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 〈论语〉十则》巩固练习题及答案 一 孔子名___, 字___,___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___ 家,___ 家...  《论语》十二则学案_初一语文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论语》十二则预学案 设计人:班别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及其《论语》 。 2.熟读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您现在的位置: >
读论语有感
来源:www. 作者:
时间: 15:28
读了《论语》有感800字
  我捧着这本厚实而蕴含着生命真谛的《论语》,轻轻地翻开,那淡雅而古老的书香,便扑面而来。掸掸灰尘,感悟一页页间,演奏生命哲理的乐章。一面面,洗涤着我心中的浮躁与狂妄&&  有人从《论语》的字里行间,读出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凌云壮志。有人却读出了&朝闻道,夕可死&的求知之心。而我读了《论语》仿佛看到一位长者语重心长地教育着我,同我畅谈人生,让我懂得如何度过人生中的喜怒哀乐。  孔子曾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在风和日暖的季节,其他树木和松柏没有区别,郁郁葱葱,一身碧绿。到了大雪飘飞、严寒时节,其他树的叶子纷纷凋零,唯独松柏却经得住风霜雨雪的考验,历劫不凋、一身傲骨!人生不也亦如此?越是艰苦的条件,越能考验一个人的品质。只有受得起磨练,在任何恶劣环境依然坚持真理,刚正不阿的人,才能拥有这君子的节操。  我一页一页地翻着《论语》,看着这深奥而耐人寻味的字句,细细地品读着这一个一个字间的韵味。突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个我熟记于心中的语句,出现在我眼帘。不禁让我想起平时里,作为英语课代表的我为了下课能多玩会,而请别的同学送本子。有时候更甚至编些小理由,偷懒或找人代劳!想着想着&&我的脸好烫呀,不知不觉竟红了大半。自己所不想要的,硬推给他人,不仅破坏了同学间的关系,也伤害了朋友间的友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孔子曾谆谆教导我们:&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于是,方孝孺面对朱棣的威逼利诱面无惧色,慷慨赴死。赵一曼面对敌军的酷刑逼供宁死不惧,大义凛然;孔子曾循循善诱我们:&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于是,杨震面对十斤令人眼馋的金子毫不动心,坚守道德。关羽为了盟誓毅然放弃曹操的厚待,执意回蜀;孔子曾指点迷津我们:&见义不为,无用也。&于是,普通商人弦高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承担责任。段天强为了救出落水儿童,奋不顾身,跳入冰河&&这不正是《论语》带给我们的启迪吗?  读着《论语》我感到自己受益匪浅,在它的陶冶下,人生必将变得更有意义。那淡雅的书香,耐人寻味的字句,在不经意间,洗涤了我的心灵。《论语》似一瓶醇厚香甜的白酒,一触即醉,却令人回味无穷!安徽安庆大观区石化三小六读“于丹《论语》感悟”有感600字
  论语的朴素和温暖,就在于里面不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它永远不失去脚下朴素的起点。  孝敬之道就是这样朴素的起点。于丹在本书开头就倡导了这样一种朴素而又现实的思想。是不是在今天这样一种人人平等,法律公平的社会里,&孝&就不是做人的根本了呢?  孔子的学生有若就曾经解释过孝悌的重要性,他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同样,诚信是中国儒家思想中最核心的理念之一。在整部《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关于诚信的论述。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誉,就好像这个车子有了横木也是虚架上的,没有关键的木销,不就无法行走了吗?对一个人来说,信誉是什么呢?是你行走于世界最基础的那个保障。  也就是说,只有靠信誉,才能把人生这辆车驱动起来。只有信誉,才能够让你不管穿越什么样的风险,坎坷,都颠仆不破,而在坦途上一路前行的时候,也能够保障你的速度。就是因为有信誉,才让你始终是一个完整的人,可以立的起来。要是没有信誉,就缺少了安身立本最根本的条件。  不足一万六千字的《论语》翻下来,&仁&这一个字前后被提到有一百零九处。可以说,仁爱的思想是儒家哲学里基石下的基石,重点中的重点。于丹认为,仁爱首先是一种人格情怀,它应该表现为一种高风亮节,一种胸怀大志的气度。我们这里说的仁爱,不是妇人之仁,不是那些小恩小惠,而是一种深刻,博雅,有使命、有担当的远大情怀。  曾子曾经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作为知识分子,他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肩上的责任太重大了,道路太远了。  有时候,仁爱是一种身体力行,点点滴滴的行为,它不仅让别人受益,它也会让自己有收获。仁爱是一种不断积累,他需要我们自身的时时呵护。人在生命流光的陶之下,如何时时呵护仁爱,会决定我们跟世界之间建立什么样的关系。浙江杭州下城区杭州市开元商贸职业高级中学高二:丁婧有这么一个人这样一本书读了《论语》有感1400字
  有这样一本书,它富含着道理,隐藏着睿智,它的道理也许不一定会被现在的人们所接受,但他在我们看来,也是一本凝结着古人智慧的作品。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它是一本语录体散文集,它记载着一位古人的思想,它体现了那位古人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曾有这么一个人,他开创儒家学派,他编纂《春秋》,他修订&五经&,他创办私学,他打破贵族教育,他有着当时人们所不及的思想,他有着现在人们也不及的睿智,他在现代,已经国际知名的人物,他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名字。  他叫孔子,它叫《论语》。  孔子,他被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称为&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论语》,它被北宋政治家赵普称作&半部《论语》治天下&。  孔子有着正直的品行,他也有着对未来美好的希望,所以他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正直的人也可以光明磊落的生活在社会之中,这不禁让人对这句话产生了怀疑。可是,不正直的人大部分心中有愧,在经历过事事顺风后,也会翻跟头,不管曾经是多么呼风唤雨,这一个跟头会让他栽在所有人的面前,一蹶不振。  比较好的一个例子便是97年国家税务局局长李真&&  他原先只是一位教师,但他觉得枯燥无味,很快便厌倦了。后在家人的帮助下,于1982年3月调入张家口市某研究所,后又成为张家口市计委的一名干部。由于人际关系的紧张,李真无法在计委工作下去,1988年,李真调入了张家口市油漆厂。为了在仕途上能够尽快腾飞,李真通过关系伪造了干部档案:本来自己是个预备党员,却摇身一变成了正式党员;行政职级本来是个科员,但干部履历表职务一栏里却变成了正科级。由于使用不正当的手段,他很快成了国家税务总局和省人民政府的双料后备干部。  随着职务的升迁,伴之而来的是不择手段的攫取,从李真就任省委办公厅秘书到被任命为省国家税务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的7年间,他利用职务之便,大肆索取、收受他人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814万余元;伙同他人侵吞中国东方租赁公司河北办事处人民币、中兴电子有限公司和尼瓦利斯有限公司股份,共计折合人民币2967万多元,李真从中分得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270万余元。  这样使用不正当手段的方法固然收获的速度异常快,但同样,让他贪污被发现时,等待他的,就已经是冰冷的枪口了。难道他在贪污的过程中没有一点点心慌吗?这样的来的,使用时都不会觉得可耻吗?他自己应该很早便料想到了自己的结局,只是被钱财迷惑,失去了人性本善的那颗心。做的不是光明磊落的事情,肯定不能坦然的接受所给予自己的收获。  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于是他又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他很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所以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他告诉了我们很多道理,也以身作则地用他的事例告诉我们该如何做,要如何做。  于是,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说:&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北宋政治家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合肥第四十六中学初二:骆彦超E度作文网暑假征文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划分得分一、主题内容(30分)每项满分6分,不符合扣3分1、主题是否鲜明,是否具有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6分)5.22、选材能否表现主题,丰富生动;(6分)53、内容与主题是否统一;(6分)54、文章题目是否贴切、醒目、简洁、新颖;(6分)55、感情是否真挚。(6分)5二、体裁结构(20分)每项满分4分,不符合扣2分1、文体能否确定;(4分)42、线索脉络是否清晰;(4分)33、有无文眼;(4分)3.54、层次(章节段落)是否分明、合理;(4分)35、整体来看,文章布局结构是否严谨、自然、完整、匀称。(4分)3三、语言表达(20分)不符合每项扣3分1、语言是否通顺流畅、符合逻辑;(7分)62、写作技巧运用是否得当;(7分)63、详略是否得当;(6分)5四、创新和亮点(30分)每项满分10分,不符合扣3分1、材料构思是否新鲜,见解是否有个性特征;(10分)82、文章是否有文采;(10分)93、章法架构是否有独到之处(10分)8补充说明1、缺题扣10分2、确认为抄袭征文,取消比赛资格。3、离题征文判35-40分。4、投稿标题未注明或字样,视为无效投稿,不参最终评奖总计得分:83.7品读《论语教育智慧》有感1100字
  记得,第一次接触《论语》有关内容还是在初中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上,其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已是耳熟能详,琅琅上口之句。当时,我作为受教育者在品读这些语录时,感受到的是一种学习的态度、思想和方法。  而今,再次接触《论语》,其实也不是正文,而是殷海华编著的《&论语&教育智慧品读》一书,我已成为一名教育者,编者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本着&取其精华&&古为今用&的指导思想,带领我们重新审视的是《论语》中所体现的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引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去学习、借鉴。  本书从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方法、教学内容、师生关系和教师素质这六个方面展开对《论语》中的教育智慧的阐述与引领。通读过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并引起共鸣的有这样几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重在学习,贵在实践  这是《论语》开篇首章首句,它的意思是要求学生不仅仅要精通书本知识,更需要亲身实践体验,否则最多只能够做个眼高手低之徒。它从属教育目的范畴: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而反思现在的教育方式,不管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及社会各界人士还存在片面的教育思想即职位了分数,为了出人头地。只重视书本知识的掌握,只能塑造出高分低能的学生,它再次给我们以警世:我们的教育必须联系生活实际,切忌空谈,这也是提高学习效率、注重实效的最佳手段。著名诗人陆游也曾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行要躬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才能好学  孔子的这句话揭示了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才会主动积极地思考和钻研,而不是被动等待接受知识灌输。作为低年级的一名数学教师,理解并运用这一条宝贵的教学经验是极为重要的。那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想,需要做到的有这么几点: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设计具有思维含量并符合各层次学生的问题;联系实际展开体验式教学;捕捉&闪光点&鼓励学生取得的微小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这样,当学生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愿学、爱学、乐学。而且学得活、学得好,有创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胜于言传  孔子这句话强调了教师自身的表率作用。教师应该以自己豁达的胸怀,自信的人生态度,乐观的情怀感染和教育学生积极面对人生,达观地学习和生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除了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教师是学校里最重要、最直观、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一个老师自身的魅力在教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以此来勉励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社会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读了《论语心得》有感1400字
  古人云,今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果不其然,于丹仅仅是写了读完《论语》后的一点心得,就在整个中国好好火了一把!这个暑假,小生有幸能去详尽的阅读一番。  《心得》里的字里行间无不说明&&《论语》是为这个世界而生的,其告诉人们的每一个道理,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论语》从一定的方面来说,是具有色彩和温度的,色彩在于它传授给别人的精髓,温度在于它给予给别人的光明。  那么,我即便不知道作者对于&色彩&的定义。但是,任何人都不可能没有色彩。所谓&没有色彩&,无非是灰色。灰色的色彩感不强,可以视为不是色彩的色彩,但同时又是最具普通性的色彩,因为它可以和所有色彩搭配。我也更不知道作者对于&温度&的定义。但是,任何人不可能没有温度。所谓&没有温度&,无非是23摄氏度。即便这是一个模糊的数字,但同时又是人体感觉到最舒适的温度。  无论是色彩也好,温度也罢,但当一个人表现出来时,那是他的激情!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为之奋斗,是一件&加好佳&的事情,关键在于你如何将你手中的风筝&&放飞,让线加长,加长,再加长!  中央电视台曾经拍过一个名为&我有一个理想!&的公益广告。在我看来,这是一件积极向上的事情。人嘛,活着就不要憋着!在《论语》中,孔子问过自己的四位弟子,他们的志向,各有不同之处,但是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把它大声地说出来,好事啊!  在现实生活中同样也是这样的。假使有两个朋友,他们平时形影不离,有一天因为一点小矛盾便闹翻了,绝交吗?两个人总舍不下多年来的感情,和好!于是两人都准备向对方道歉。在途中,两人相遇了,他们笑了,紧紧地抱在了一起。他们没有说出来?不,心灵的沟通已经将这个不算是理想的理想,完全的化解了。诚然,我完全同意他们这样的做法,有话,别憋在心里!  有些人,每天看着那些经理或是董事之类的人,总是用羡慕的眼光,大家彼此彼此嘛,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不过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他们也是经过巨大的努力才得到人们的认可,毕竟阳光总在风雨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不错!我相信只要自己曾经努力过,人生就会有闪光点,留下美好的回忆,成功那只是你路过的一个车站。  的确!理想和行动的关系,就如同引线和风筝的关系。这个风筝能飞多远,关键在于你手中的线。而这条线就是你内心愿望。你的内心越淡定,越从容,你就会舍弃那些激烈的、宏阔的、张扬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这会使你走到社会角色中的时候,能够不失去自我,能够有担当,能够做到最好。  不过,话又说回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诶,善哉,善哉。这个世界终归是由有实力的人来主宰的。有本事,甭管是驴是马,你拿出来溜溜嘛!至此,为百家呼吁之中一道!  当我读完《于丹论语心得》的时候,已经入夜。它显出了它独有的特点&&寂静,可是我的心情却再也不能平静了,感受颇深的。于是立即记录了下来:当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时候,人感觉到希望的一抹&&天地人之道;不论人的距离,心与心之间的桥梁,是无行的,不是无固的&&心灵之道;天气的晴转多云,你的笑容依就是那么的光辉灿烂&&处世之道;善良、理智、恒心、合群,这四流一一显露&&君子之道;在我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我看见好多只手&&&&交友之道;人的出生,已经是一个梦想的诞生,而那个人便有了新的想法&&理想之道;走过的,无法回头,还是抬抬头向远处看吧&&人生之道。  道是自己选的,路是自己走的,驾驭它,祝您一路走好!小议周礼读了《论语》有感800字
  闲来无事,掐指一算,自余去年习《论语》,至今已有一载有余。除过背了“乡党”,“先进”等几篇以外,竟无甚感触。正暗暗哀叹时,周礼不禁触动了我,遂意欲小议周礼。在此不敢高谈阔论以充学者,实只乃表我之浅见也。  礼,乃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周礼,即周朝时期发展起来的,建立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基础上,并束缚人的思想和社会活动,调整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  周礼,和礼法、祭祀于一体。所谓礼法者,即法纪与礼仪。法纪即法律。礼仪,即礼节与仪式。何谓祭祀?即备供品向祖先致祭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于是乎,周礼既为维护统治者利益的道德标准,又是法律规范,形成了礼律相通的礼教。即礼允许,法律亦允许;礼不允许,法律亦不允许。所以,周礼巩固了统治者的权威,这大概也是周公制礼的真实目的吧:巩固年幼的成王政权。  为什么说周礼是统治者巩固和加强政权的工具呢?因为它强调阶级性与等级性的差别并且设计了一套繁琐的程序来维持这种差别。正如荀子曰:“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也。”  周礼要求必须亲爱以父权为中心的尊亲属,使亲者贵,疏者贱。此谓“亲亲”。  周礼还要求下级必须遵从上级,特别是周王。严格规定上下级秩序,不得犯上作乱。又有“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讲的是一个卿大夫冒用皇帝规格的舞蹈,孔子认为不可原谅。此为“尊尊”。  周礼维护父权中心的社会,特别歧视妇女。“幼从父兄,嫁而随夫,夫死随子。”  看罢礼法,再来看看祭祀吧!“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就是说一个大夫级的人物,却祭皇帝才能祭的山,所有人反对。这说明不同等级者的祭祀也不同,绝不允许僭越。  撇开礼的等级性和差别性束缚不谈,其实践过程更是莫名其妙,程序繁琐,如诸侯每月初一杀一头羊举行祭祀,表示‘听政’开始;国君祭祀赐的肉不能过夜……。  从这些话中,我们不难发现统治者是如何利用礼来压迫人民:周礼强调等级性、差别性和程序繁琐性,并且极其严格地维持这种等级差别,决不允许任何人僭越,如果违反,轻则受众人谴责,重则受刑罚制裁。  周礼因身份等级不同而不同,所以,周礼不是一种公平的社会规范。它不仅表现对被统治者的束缚,更是表现了统治者们不同的等级关系!只可惜,当时的人们没有一点觉悟,对礼的束缚毫无察觉,并认为能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连圣人孔子都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当然,我们也不能将周礼全盘否定,在当时的社会,周礼还是在一定的程度上缓和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毕竟“礼崩乐坏”不是好事。同时周礼还形成了古代华夏文明的精神渊源。总之,我们要以历史的眼光去剔其糟粕,汲其精华。生命的论语200字
    生命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一个人若没有了生命将是所有,拥有生命是一个拥有一切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珍惜热爱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阳光的,生命是快乐的,一个人不管是处在多么困难的环境之中,也不能放弃生命,要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命,微笑着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你可以这么想,你笑着也是一天,你哭着也是一天,那么你为什么不去选择笑着度过这一天呢。  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生中的快乐,走自己的人生道路,只要一个人能够活的愉快,这就是生命最大的财富,金钱不一定能给我们创造幸福和快乐。不管你现在是什么年龄,以后的日子我们还不知道,我们要真正的去过属于自己的,依靠别人获得的东西永远不会给自己创造幸福和快乐。读了《论语》有感250字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那就是论语。《论语》是儒家的经典着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我这书让我读的费饮忘食。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我觉得孔子说的实在是太对了!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平时学的知识通常过了一到两个月就会不记得,让我想起了学完之后要复习。如果不复习,获得了再多的知识也没用,到了毕业后,就差不多忘光了。  有一次,我考试时忘记了复习,结果考出来的成绩不太理想,这件事不就是孔子说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吗?  学习贵在坚持,&温故而知新&不可半途而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通过&温故&学到新的知识。  论语这本书让我们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让我们后代的影响非常大。读了《论语》有感300字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这句话出自《论语》,是我最喜欢的名言之一。每当读起这些古典名着时,都不禁会赞叹起瑰丽的中国文化,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些灿烂的瑰宝已经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的意思是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好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这句话教导我们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老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虚心求教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遇见不懂的要及时请教别人,努力与别人看齐。如果人们没有&见贤思齐&这种精神,那么你,你还是原来的你,不会有任何前进的步伐,生活也就不会有动力,而动力决定着你的成败!  因此,我们应该有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的这种精神!《论语》读后感250字
  《论语》,一篇充满高尚的文章。今天,我们读着读着眼前仿佛出现了孔子智慧般的面容,宋代开国丞相赵曾说:&半部《论语》知天下。&可见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本书上层说过,孔子。一个2000多年的学者,他的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他的言行在今天看来依然是那么的先进,那么贴切,何以想象《论语》这本书却通知了中国近二十一个世纪。  真理本不是辩出的,而是做出的,孔子的徒弟在徒弟把孔子曾说的话综合在一起,写下了这篇文章,他所说的不仅是做人的道理,生活的道理,生存的哲理,还有学习的好处和如何学习。  我喜欢的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得像这句话所要表达中的一样,可我们现在的社会,却连这一句话都做不到!  孔子,一个创下无数辉煌的学家,现在却已成了一个历史,但孔子仍然活在我的心中!《论语》十二章100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为政》)六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www.,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
论语读后感作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读论语有感400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