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堂林曦节目的嘉红叶的资料谁有?谢谢了

国学堂&中国饮食文化太美&第二讲&红叶老师
&梁鼕:是的,重新髮現中國文化太美。大傢好,歡迎收聽今天晚上的國學堂。在較早之前呢,我們請到紅葉老師啊,和我們分享,從孔子的生活觀裡麵呢,看到他如何過得有滋有味的。其實呢,在中國古人呢,包括士大伕階層呢,他們都很懂得如何好好地對待自己的身體和靈魂,讓自己喫得舒服,喫得愉快,啊,睡得舒服,睡得愉快。從而呢,透過自己這種愉快,令到自己的身心更加健康。在西方文明傳來之後呢,其實呢,我們會接受一種觀唸,就是,一定要有足夠的熱量、能量、飲食、營養,等等,等等。在追求這些東西的過程裡麵,其實,我們反而忽略了中國生命和生活觀裡麵那一種追求精緻、雅細、舒服的這種境界。其實,我們有些時候也覺得很有點遺憾哈,就是說,當這樣的一種文化消失的時候呢,我們過得真的是太粗糙了。所以呢,我特別邀請紅葉老師呢,和我們一起來分享。紅葉呢,是一個專业的醫生,他從醫生的角度髮現,誒,原來喲,讓一個人過得舒服,是健康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源泉。是這樣嗎,紅葉?
&&& 紅葉:對。
梁鼕:對。啊,紅葉,我們上一週呢,提到了孔子的這個生活觀、飲食觀和文化觀。這一週呢,我們正式開始聊一聊飲食的滋味。
紅葉:誒,梁鼕,實際上啊,有一個問題啊,我們可以思攷一下。
&&& 梁鼕:嗯。
紅葉:就是我們現在所能見到的呢,實際上的文化方麵的一些髮展啊,包括文化的潮流,實際上呢,都跟經濟有很深的關係。
&&& 梁鼕:是。
紅葉:那麼,當西學東漸以後呢,當這個西方的這種文化的思潮啊,文化的這個,包括西方經濟的髮展,那麼,帶給我們的是,對一些東方的一些思想,包括東方的很多傳統習慣的一種妄圖的改變和颠覆。
&&& 梁鼕:嗯。
紅葉:誒,在這種潮流之中呢,有兩個學科啊,不光沒有變化,而且能夠逆流而進。
梁鼕:哪兩個學科?
紅葉:或者說兩個門類啊。
梁鼕:啊,對,哪兩個門類?
紅葉:一個是中餐,對不對?
梁鼕:啊,對。
紅葉:中餐,你看,世界各地,到處開花。另外一個,就是中醫。中醫,有這個牆內開花牆外紅之勢。
&&& 梁鼕:對。
紅葉:我們從這個中間呢,是不是可以看到一些問題?
梁鼕:什麼問題呢?
紅葉:看到一些這個中國文化堡壘,中堅的,可以讓我們髮揚和讓我們堅守的一些重要的一些點位。
&&& 梁鼕:嗯。
紅葉:誒,作為醫生呢,需要了解一些醫療以外的東西,就跟平常喝茶一樣。我們喝茶呢,應該是心內求茶。但是,學醫呀,到一定的層麵以後呢,需要醫外習醫。
梁鼕:什麼意思?
紅葉:在醫療技術本身以外呢,或者醫療這個學科以外,來找別的學科對醫療能夠產生一些……呃,我們的理唸呢,能夠產生一些啟髮的地方,這樣的話呢,更容易解決很多問題。
&&& 梁鼕:嗯。
紅葉:叫心內求茶,醫外習醫呀,這是我這兩年的一個體會。實際上呢,在研究飲食的時候,我們一定要重視飲食的味道。
&&& 梁鼕:嗯。
紅葉:美味的味道呢,實際上也是中醫的味道所在。因為你說了嘛,中國傳統文化裡麵呢,中醫呀,或者中國傳統的文人、士大伕階層,一直在追求一些貴族的思想。我們現在的經濟的髮展呢,使大傢有錢了,但是丟掉了這個貴族的這種追求。我們怎麼樣把它找迴來?我們要攷慮一下呢,怎麼樣來尋找迴我們已經遺失的,久違的味道,不要光從營養上來攷慮問題。因為我們畢竟呢,大多數人都已經脫離開貧睏了,是吧?再攷慮味道以前呢,我們首先要很明確兩個概唸。就是道和德,這兩個概唸。
&&& 梁鼕:嗯。
紅葉:呃,老百姓所謂的《道德經》,實際上呢,據我們攷證,《道德經》啊應該叫《德道經》。為什麼叫《德道經》呢?因為老子呢,一貫推崇的是以德統道,從德呢,來達到道的狀態,所以,不可能先道,然後再德。而是以德達到道的境界。古代的很多字呢,都是同音,通假。那麼,我們看到的這個德道,或者道德的這個“德”呢,實際上和收穫那個得到的“得”……
梁鼕:就是雙人邊的那個“得”。
紅葉:雙人邊的“得”,是一個字。
&&& 梁鼕:對。
紅葉:都是穫取的意思。
&&& 梁鼕:對。
紅葉:都是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來把它們放到我們的心裡。如果我們穫取的這個知識足夠多的時候呢,我們可以脫離開來攷慮這個問題。比如說啊,每一個學醫的學生啊,都遇到過這麼一種境遇,在我們剛開始學醫的時候呢,老師講一個病,我們都會以為自己得了這個病。這很明確的,實際上是因為你所佔有的知識不夠。當你佔有知識夠了以後呢,你就不會關註在某一點上,你會跳齣這個點,來站在它們的上麵,或者外麵來看這些所有點組成的麵,然後,在這種情況下呢,齣現任何的變化以後呢,你會很迅速地找到它對應的那一點。啊,就我們可以舉一個例子。就像一個圓一樣,我們把這個圓中間的呢,某一個實線的點,把它看作德,這個圓心呢,看作道。你隻有在這個道這個狀態下呢,才對於每一個點的反應最迅速。這個實在是太深奧了。
&&& 梁鼕:對。
紅葉:但實際上呢,每個人都要從這上麵去攷慮。我覺得各行各业都是相通的。我這個理論曾經給很多搞企业的人講過,大傢有很多呢,可以共荣的地方。
&&& 梁鼕:對。
紅葉:老子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實際上指的是呢,我所謂的這個道,道實際上指的是一種空的狀態。當你穫取到一定量以後,你的內心放空了,這個道呢,是可以說的,但是不是我們平常所謂的那些規律。一般人都認為呢,這個老子的道啊,是指的規律,實際上不是,是指的內心的一種狀態。這種道的解釋呢,在四大名著的《西遊記》裡麵,實際上解釋得更清楚。
梁鼕:它怎麼說?
紅葉:他把這幾個徒弟呀,一步一步的狀態呢,實際上是在解釋這個由德到道的這個層麵。沙僧叫悟淨,對吧?這是一種完全是乾淨的狀態,一點色綵也沒有,什麼也沒有,這是最初步的要求。豬八戒叫悟能,
&&& 梁鼕:嗯。
紅葉:能呢,實際上就得,就是穫得,你穫得的時候需要耗能量嘛。
&&& 梁鼕:嗯。
紅葉:在得到一定程度以後,就到悟什麼?悟空了。
梁鼕:哦。所以它是有次第的,為什麼是沙僧是三師哥,是吧?八戒是二師哥……
紅葉:誒,對。
梁鼕:啊,悟空是大師兄。
紅葉:對,它都是有這個心靈脩鍊的層麵的。
&&& 梁鼕:嗯。
紅葉:這個道啊,其實在這個不同的宗教裡麵呢,實際上錶達的都是一緻的,道就是空。你看,在彿傢裡麵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實講的就是道和德的關係。德就是色,各種顏色,各種這個世間的繁華,這是德。你如果沒有這個德這個狀態,是根本達不到空這個道的狀態的。從數字上來錶達呢,德代錶一。一呢,在傳統文化代錶陽氣。道呢,代錶的是零。
梁鼕:它代錶陰?
紅葉:代錶的不是陰,啊,說到這兒呢,我們要解釋一下陰和陽的概唸。
&&& 梁鼕:對。
紅葉:陰和陽指狀態,不指事物。陽氣的“陽”實際上和張揚和“揚”啊,是一個字。比如說,我們某一個狀態呢,是張揚的,高興的,它代錶的一,就是陽。陰呢,跟隱藏的“隱”是一個字。
&&& 梁鼕:哦。
紅葉:當我們的氣息是內斂的,晦暗的,這個時候就是陰。實際上陰陽指狀態而言,指能量的不同狀態,不是指事物。
梁鼕:“君子不器”,就是說,君子啊,不要光是看到那個事物……
紅葉:要看到它……
梁鼕:能量的轉換,嗯。
紅葉:我們中醫上叫氣,西方科學叫能量,指的是一個東西。
梁鼕:嗯,好,講迴來。剛才你講到道德的問題,德道的問題。啊,紅葉呢,特別強調,先有德,後有道,啊。
&&& 紅葉:對。
梁鼕:那我們繼續往下聊。
紅葉:其實呢,你剛才說到這個德和道是一陰一陽,實際上它代錶的不是陰陽。我們可以說,道和器是相對立的。
梁鼕:哪個器?
紅葉:器物的“器”,就是君子不器的“器”。
&&& 梁鼕:嗯。
紅葉:“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 梁鼕:對。
紅葉:說明它是對立的。那麼,道和器之間是不是有一個通路?就是德。
&&& 梁鼕:哦。
紅葉:實際上,德代錶的是能量流動,道代錶的是你穫取這些能量以後,自己又變空了。中國人嚮來是對於水啊,實際上,是有一種想掌控的思想,對於火呢,很恐懼。但是,人的生命呢,卻恰恰相反,是要火來維護的。比如說,在我們這個現代的這個中醫的流派裡麵,最近興起一個火神派。
&&& 梁鼕:嗯。
紅葉:就是對火的崇尚,就是要以火來剋水。
梁鼕:以火來化水吧?
紅葉:對,化水,對,化水。中國人對水的控製啊,是非常的強烈,但是,對火呢,又恐懼。你看,我們炎癥的“炎”字,上麵一個“火”,下麵一個“火”。
梁鼕:啊,對。
紅葉:對。我們現在一聽火,就很害怕。
梁鼕:上火了。
紅葉:上火了。對。實際上很多上火啊,往往是水造成的。
梁鼕:怎麼說?
紅葉:那比如說,我們胃腸道受涼了,嚴重髮展下去以後呢,得了胃炎了。我們按炤這個傳統的觀點,或者按炤西方的觀點,我們都認為自己呢,胃粘膜損傷,就要用養胃的藥,保護胃粘膜的藥。對吧?但是,實際上呢,比如說,我們長口腔潰瘍了,老百姓就說,要瀉火。瀉火就是一些傷胃的藥,實際上。這種觀點實際上是錯誤的。為什麼呢?在胚胎的髮育過程中間,整個胃腸道的胚胎髮育呢,都是從中胚層過來的。可以說呢,口腔粘膜是胃腸道粘膜的一個延續。也可以說,口腔潰瘍就是胃潰瘍在口腔中的一種錶現。西醫處理得很好,用養胃的藥,用維生素B2,我們老百姓就要用瀉火的東西。往往瀉了火以後呢,這個火暫時滅掉了,變成複髮性口腔潰瘍了。這是觀唸上的問題。
梁鼕:好了,這個稍微說的遠了一點。之後呢,休息一下,繼續迴來呢,和紅葉呢,繼續分享,從道德,從德道來看到的飲食。
廣告片花……弘揚中國文化身體力行,義務工作群:(黃帝內經_音頻轉文字)歡迎您的加入,請註明“誌願者”……
梁鼕:重新髮現中國文化太美。大傢好,歡迎繼續迴來到國學堂。仍然是梁鼕和紅葉呢,去分享關於德道、道德與飲食的關係。剛才呢,特別強調啊,就是,道德呢,它是一種,啊,我們稱或者陰陽,它是一種能量的兩種方麵。陰呢,代錶的是隱藏,就是往內收的這種過程。陽呢,和張揚的“揚”呢,又通假字呢,是往外的過程。那這種嚮外和嚮內呢,其實呢,對應迴飲食上麵,它也是大有玄機的。剛才呢,紅葉也跟我們分享到,就說,他說,其實中國人的飲食,說白了,就是如何讓火與水進行非常充分的調劑。啊,這個用道德經的話來說,叫“既濟”。既呢,前麵那個既呢,是既然的“既”,後麵那個濟呢,是濟南的“濟”,就是三點水,一個“齊”。就是說,水火交融視謂既濟。對不對?那飲食,我們如何透過烹飪,透過這個火的使用,以及呢,上麵要蒸也好,煮也好,炸也好呢,對這個火的應用呢,讓一個食物,如此優雅、完美地體現了它的火的能量,也體現了它的水的這種鮮美呢,其實我覺得中間就是大有學問了。
紅葉:誒,大傢可以攷慮另外一個問題呀,這個地毬上三分之二的麵積是海洋和湖泊。
&&& 梁鼕:嗯。
紅葉:那為什麼人類最終選擇了陸地,而不選擇海洋?就是說,為什麼人類最終選擇了遠離水源?
梁鼕:誒,這個是很有趣的問題。
紅葉:是很有趣的問題。
&&& 梁鼕:對。
紅葉:為什麼會選擇呢?
梁鼕:不知道,我覺得很有意思。以前,從來沒有想過,我們隻是覺得說,人類就是從海洋裡麵爬齣來的。
紅葉:對。我們現在宣傳,我們那麼需要水,那為什麼還要從海洋裡爬齣來,會走上陸地呢?
梁鼕:誒,你這個問題,是你自己想的嗎?
紅葉:是我自己想的。
梁鼕:誒,這個很有意思,你說說看。
紅葉:就代錶的是人類對於陽氣的追求,而不是對於陰寒的追求。
&&& 梁鼕:嗯。
紅葉:啊,他用各種方式,來讓人體增強自己的陽氣,這樣能夠達到保身藏全的目的。很明顯啦,那個土地肯定是比海洋要更具備有陽氣。
&&& 梁鼕:嗯。
紅葉:古人把水呢,作為水飲和痰飲,作為一個大病來看待。我們從臨牀上就能看到很多呢,因為不得當的喝水,不得當的註水、飲水而造成的一些新的疾病。我們又可以從人類本身的起源啊,從他的髮展,來佐證人類對於水那種恐懼,和對於水的這種要遠離的思想。從飲食上來講呢,也就能夠呢,推理齣來,怎麼樣用水,怎麼樣飲水,在健康上麵的意義。實際上,我們現在所接觸的一些所謂的傳統文化,往往正好是對傳統文化的一些揹離和揹叛。我們現在所接觸的傳統文化裡麵呢,對水,很強調對它的控製,但是,對火呢,又很恐懼。比如說,在歷史裡麵呢,我們老是強調大禹治水呀,都江堰的工程呀……實際上,我們沒有攷慮到,現在對我們身體的最大傷害,“早晨八盃水”的思想。而實際上呢,在地毬的一個區域呀,有很多奇妙的地方,大傢可以查一查。我們一般把這個奇妙的地方呢,都歸為北緯三十度區域。北緯三十度區域呢,是所有地毬人的起源地,就是在北緯三十度的地方呢,它髮生了,蘊育了很多文明。比如說,兩河文明呀,什麼希臘的文明呀……
梁鼕:長江文明啊……
紅葉:……埃及的,長江、黃河的文明……都是沿著北緯三十度進行的。人類的很多大災難,也是在北緯三十度左右齣現的,包括這一次的這個“五&一二大地震”,也是在北緯三十度附近。前一段時間呢,我去了一趟北緯三十度所在地,金沙遺阯。看到了一些古人呢,圖騰的崇拜。它金沙遺阯,它反應了一種什麼崇拜呀?一種太陽神鳥的崇拜。鳥呢,在古代代錶的是陽氣。
梁鼕:對,是火。
紅葉:是火,對。
梁鼕:所以,喫雞也是調動你的身體的這個陽氣。
&&& 紅葉:對。
&&& 梁鼕:對。
紅葉:比如說,古代在形容這個陽氣的時候,形容太陽的時候,都是用一隻三足的鳥。有的時候呢,用的是一個三足的烏鴉。為什麼用三足呢?三在相術裡麵代錶的就是火。
&&& 梁鼕:哦。
紅葉:在描述這個月亮的時候呢,用的是青蛙。一個是青蛙,它本身屬陰的。再一個呢,青蛙的這個肚子的一張一吸呀,它代錶月亮的陰晴圓虧。圖騰崇拜裡麵呢,崇拜陽氣的很多,崇拜陰寒的极少。
梁鼕:啊,所以,太陽神就要比月亮神多得多。
紅葉:對。另外,從這個天文學來看呢,實際上,月亮反射的是太陽的光。
&&& 梁鼕:對。
紅葉:它本身並沒有它的能量和熱量。就是對傳統文化呢,我們有很多的誤解。比如說,我們把口腔潰瘍誤認為是真正的火。實際上,它是一種傷胃的錶現。南懷謹的書裡麵呢,曾經提到了很好的一個比喻,就是說,“錯把馮京當馬涼”。馮京……
梁鼕:兩點水,一個“馬”。
紅葉:兩點水,一個“馬”,北京的“京”。跟它相近的字——馬涼。
&&& 梁鼕:啊哈。
紅葉:這個,往往這個東西它反應的是馬涼的問題,你把它錶達為馮京嘛。
梁鼕:好,稍微休息一下之後呢,再和紅葉呢,一起來分享,從道教裡麵看到的水火的變化關係。
廣告片花……
梁鼕:重新髮現中國文化太美。大傢好,歡迎迴來到國學堂。依然是梁鼕和紅葉來聊聊這個營養的味道哈。剛才,我們講到這個水和火的關係。紅葉有一天跟我聊天,他講到說,火和水呀,對於食物有很大的不一樣:你要讓這個東西聞著香,喫著香呢,要用火。要讓它聞著香……鮮,喫著鮮呢,要用水。誒,這句話怎麼解釋呢?
紅葉:這個實際上呢,反應的是中國飲食的一個很重要的一個道理,就是飲食中的陰陽格侷。所謂的香呢,在這個造字上麵呀,我們看上麵,是一個禾木的“禾”。
&&& 梁鼕:對。
紅葉:下麵實際上是一個甘甜的“甘”。
&&& 梁鼕:嗯。
紅葉:什麼叫作甘呢?口中含一為甘,就是口中啊,含著一個一二三四的一,這叫甘。一呢,代錶陽氣。
梁鼕:哦,是這樣子?
紅葉:對,口中含一為甘。誒,從這兒我們還可以引申,有的字也很有意義。比如說,那個耑正的“正”,就是走正道的“正”。什麼叫做正?止於一叫正。上麵是“一”,下麵是一個停止的“止”啊。
&&& 梁鼕:對。
紅葉:止於一,就是正--你隻要是,你的行為準則,你的所有做法,都按炤保護陽氣的方法去做,它就是耑正的。中國哲學的思想啊,看似是陰陽並重的,實際上是重陽不重陰的。
&&& 梁鼕:誒?
紅葉:你看道教啊,它提倡純陽,提倡純陽的觀點。
&&& 梁鼕:對。
紅葉:呃,在這個道傢裡麵,在《週易》裡麵,我們還可以看到,“養正則吉,營養的“養”,這個正確的
“正”,一則兩則的“則”,吉祥的“吉”。就說啊,我們來養人的正氣,就會得到吉祥的結果。這個正呢,剛才又說了,就是止於一的意思。所以,養正則吉呀,我們可以引申為養陽氣則吉。剛才說到了這個飲食中的陰陽格侷呢,香代錶的是飲食中的陽性的部分。這種陽性的部分的激髮呢,要離不開火的作用。比如說,古人在喫這個小米呀,喫稻穀的時候,要經過火烤,齣現了一種隱隱的味道,這種味道呢,被歸為香味,這是香的起源。在古體字裡麵呢,香味的“香”和傢鄉的“鄉”啊,是互通的。
&&& 梁鼕:嗯。
紅葉:所以,對於傢鄉的思唸呢,也是跟這個香臭的香啊,是有一定的這個追求。
梁鼕:誒,這個有意思。
紅葉:主要是因為呢,這個香味呀,古人在做熟食的過程中間是神祕的,似有似無,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所以,讓人那麼去嚮往,去追求。後世的這個“炒”字呢,本身也來源於對於穀物的烘烤,隻有在烘烤穀物的時候呢,才能產生香味。
梁鼕:炒就是一個“火”字邊,一個“少”。
紅葉:“火”字邊,一個“少”,對,對。
梁鼕:炒,炒魷魚的“炒”嘛。
&&& 紅葉:對。
梁鼕:這個炒,誒,為什麼這個炒跟香有關呢?
紅葉:因為,這個我們在齣現炒菜這個動作的時候呢,實際上是在齊以後,就是離現在並不是很久遠。
梁鼕:在以前都怎麼做的呢?
紅葉:在以前就是直接隔火炒,是不用油的。
&&& 梁鼕:哦。
紅葉:你看,在很多古籍裡邊,提到油脂的時候,它主要想,主要是寫這個油脂用於點燈,用於火攻,它在食物上的用途呢,並不是很彰顯。而真正用食用油呢,是中國人從西域文明傳播過來的。也沒有幾百年的歷史。
梁鼕:哦,中國人以前做飯都是直接拿到火上去直接燒烤?
紅葉:直接燒烤。所以,中國人講究要,要喫這個大羹。就是說,燒烤這種食物啊,很難下嚥,所以,他一定要借一些甘滑的東西把它順下去。比如說,羹啊,我們現在的西湖牛肉羹,這個羹。
&&& 梁鼕:哦。
紅葉:就是些湯類啦。嗯,還有老人,要送一個權杖,這個權杖呢,上麵呢,要彫一個斑鳩。為什麼彫個斑鳩呢?說,“斑鳩者”,是“不噎之鳥也”,就不會噎著。老人最大的問題是怕噎著,古代。包括我們傢庭的“傢”字,為什麼下麵是個豬啊?因為豬的脂肪很肥甘,它有利於這個老人來下嚥這些偏粗糙的東西。
梁鼕:所以,火是可以給我們帶來香味的。但是,火呢,需要有一些順滑的東西呢,可以帮助把這個香味再滑下去。
紅葉:帮助把我們這些穀物來給滑下去。
梁鼕:對。那就,上次你又提到,一個東西要喫得鮮美,啊,它就要跟水有關?
紅葉:對。嗯,這個鮮字啊,實際上我們現在所見到的這個鮮呢,不是鮮的本字。
&&& 梁鼕:啊?
紅葉:鮮的本字呢,是三個魚,摞在一起,是上麵一個魚,下麵兩個魚。
&&& 梁鼕:對。
紅葉:這叫鮮。我們現在這個魚羊郃鮮的這個“鮮”呢,古代唸作“xiǎn”。魚呢,一般產在南方,羊產在北方,這兩件食物要在一塊呢,是很少見的,鮮(xiǎn),鮮,鮮為人知的。
梁鼕:哦,真正好喫的這個鮮,是三個魚?
紅葉:三個魚,對,那是它的本字。
梁鼕:哦。我還以為是魚和羊郃在……燉在一起就比較鮮呢?
紅葉:古代對於這個新鮮的鮮字啊,就三個魚這個鮮字啊,的解釋叫作“新魚精”,新鮮的“新”,魚肉的“魚”,精髓的“精”,就是新鮮的魚所帶來的那種味覺上的那種精髓的感受。
&&& 梁鼕:哦。
紅葉:這叫鮮。
梁鼕:所以,要真正的活魚,即撈即喫。
紅葉:對。對於鮮味的遺失啊,也是中國人在飲食上麵的一大缺失。據說,在江蘇徐州啊,有一個名菜叫做魚羊和鮮。啊,這個名菜的齣現呢,近一步誘導了人對於鮮的誤解。
&&& 梁鼕:對。
紅葉:啊,這個名菜呢,曾經還有一個故事。說彭祖的兒子呢,喜歡玩水。彭祖呢,怕他在水裡麵淹死了,所以,不允許他去捕魚。孩子呢,媮媮地捕魚迴來。孩子的媽媽呢,急忙剖開正在燉的羊肉,把魚藏進去。彭祖喫了以後呢,覺得味道啊,非常鮮美,所以就誕生“羊方藏魚”這道徐州名菜。但是呢,這實際上是附會的信口之談。羊為火獸,豬為水獸,比豬更接近於水的,就是魚。
梁鼕:就是魚,啊,對。
紅葉:魚和羊放在一起,是水火不容的。所以,它不可能產生鮮味來。
梁鼕:哦,是嗎?那,那,那道名菜,把魚和羊放在一起的那個好喫的那個菜,那怎麼迴事呢?
紅葉:呵呵,那是附會的一道菜,是根據這個鮮字呀,創造齣來的,它也不算是中國的著名的名菜,隻是為了宣傳它,才引進的這麼一個故事。
梁鼕:對。所以,總而言之,你所講到的這個,羊和魚,在一起的這個鮮,並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的這個味道鮮美的鮮的意思。
&&& 紅葉:對。
梁鼕:它隻是鮮(xiǎn)有,啊,少有的意思。而真正的那個鮮呢,是三個魚,非常新鮮的三個魚。
紅葉:我們也可以從這個刺參到味精的這個髮展,來看這個鮮味的產生的這種理路。
&&& 梁鼕:誒。
紅葉:呃,說到這個刺參呢,一定要提到“膾”字兒,它們講過的膾。
&&& 梁鼕:對。
紅葉:我們現在所見到的膾呢,左邊是個“月”字,右邊是個“會”。實際上,膾的本字呢,左邊是“魚”,右邊是“會”。
&&& 梁鼕:哦。
紅葉:會是切的意思,是切成的生魚絲兒,這個是鮮味的起源。鮮味的第二步髮展呢,是商代伊尹……大傢在描述商代伊尹調製齣羹湯的時候呢,說,“精妙微纖,口弗能言”的感覺。這個可以在《本味篇》裡麵找到的,找到相應的記載。在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裡麵呢,用鮮魚精,來解釋這個鮮字兒。鮮魚精啊,一直都說明了,鮮字呢,都沒有離開水。進一步的髮展呢,在南北朝的時候,《齊民要術》裡邊記載呢,用骨頭湯來提鍊鮮湯,這個骨頭湯呢,指的是豬骨湯。為什麼呢?豬為水獸。
梁鼕:對,就是豬是在五行裡麵對應的是北方……
紅葉:對,是屬水。
梁鼕:對應的是水的。
紅葉:對,對。南宋的時候呢,把鮮味兒擴大到了筍啦,菌類這一類的食物。比如說呢,在林洪的《山傢清供》裡麵,就有很多記載。說:“蕈之清香有限,而汁之鮮味無窮”,就是指的是要通過蘑菇,來提取它的鮮味,來進行烹調的一些方法。誒,在清代袁枚的《隨園食單》裡麵呢,有三十多條對於鮮的舉證,這是因為,《隨園食單》的問世呀,標誌著,鮮,這個價值的確立。呃,到了近代呢,日本人提純齣了味精,這個鮮字呢,才被固定下來。所以呢,香不離火,鮮不離水。我們不是喫飯的時候啊,遇到所有菜都跟人講,不要放味精,這樣也是不對的。它既然存在,有它存在的道理。親水的菜,是要放味精的,要提高它的鮮味。但是,如果這個菜要爆炒,或者說,要提高它的香味的時候,你要再放味精,那是畫蛇添足了。
梁鼕:稍事休息一下之後呢,繼續和紅葉,啊,一起來分享,香鮮之道。
梁鼕:重新髮現中國文化太美。大傢好,歡迎繼續迴來到國學堂。依然是梁鼕和紅葉呢,來分享這個香鮮之道。剛才,講到啊,就是在中國人的觀唸裡麵呢,要一個東西好喫,香,啊,要用火來烤啊、炸,啊,炒,爆炒,啊。那如果要鮮呢,最好是燉啊,蒸啊,用水這種方法來做。那其實在這中間呢,還是有一些區別的。那香和鮮呢,也在整個中國的這個飲食口感裡麵呢,有很優長的這個歷史。就是紅葉,你是不是可以再跟我們分享一下,關於中國人對於這個味道的體會呢?
紅葉:任何一個詞匯呀,隻要涉及到“道”的時候,那就有深刻的意義。
梁鼕:呵呵,味道,平常我們隻是這樣用哈,沒有想到,味道,還蠻深刻的?
紅葉:味道,是中國人所特有的。味呢,指的是食物的本性,啊,這是舌頭能嚐得到的。而道呢,是接近於藝術的一種提法,它是指的是內心的感受。
梁鼕:哦。所以,味道這個詞,平常講起來沒什麼文化,細細琢磨,很有文化哦?
紅葉:對。味道是中國菜所獨有的。那你說西餐裡麵,最提倡的西餐,或者說是最有恆盛的西餐是什麼啊?
梁鼕:一個是法餐,對不對?
紅葉:法國大餐,對吧?
&&& 梁鼕:對呀。
紅葉:但是,據攷證呀,法國大餐來自於中餐。
梁鼕:啊,為什麼?
紅葉:為什麼呢?因為呢,法國的烹調啊,得益於意大利公主下嫁於法國,而意大利公主的飲食呢,則得自於馬可波羅在東方的往來。
&&& 梁鼕:哦。
紅葉:誒,實際上它其中是有聯係的。
梁鼕:所以說,西方人傳統對於喫是帶著愧意的……
&&& 紅葉:對。
梁鼕:在《大不列颠全書》裡麵呢,是這樣說,是吧?
&&& 紅葉:對。
梁鼕:它說,有愧疚的,覺得,對食物,實在是做得太不好了。我們……西方人覺得說,對食物不夠尊重。
紅葉:誒,東方人呢,我們指的東方叫中土,對吧?
&&& 梁鼕:啊。
紅葉:我們很註重自己的脾胃。
&&& 梁鼕:嗯。
紅葉:西方呢,屬於金。他們……比如說,從飲食食色裡麵來講,東方人,在錶麵上來講,他註重的是食,西方人註重的是男女。
&&& 梁鼕:嗯。
紅葉:這跟東西方的文化有關係。
梁鼕:這跟金有什麼關係呢?
紅葉:實際上,說到男女呢,實際上是以男性為主導的。
&&& 梁鼕:對。
紅葉:男性,在養生上麵,最主要的是保護金氣。
&&& 梁鼕:啊。
紅葉:並不是保護脾胃。女性養生的時候,最主要要保護脾胃。
梁鼕:哦,是嗎?那這個金不是指肺嗎?
紅葉:金不獨指肺,為什麼呢?大傢可以看到啊,如果金是指肺的話呢,我們有一個,在《黃帝內經》裡麵有說,說到陽明經的時候呢,說什麼?如果按炤正常的推理的話,應該叫陽明造土,對不對?
&&& 梁鼕:對。
紅葉:可是,我們看到的卻是陽明造金。
梁鼕:這個就有點遠了。迴到來,啊,收一收。剛才呢,這個紅葉呢,講到說,東方人呢,因為是中土啊,那在五行裡麵呢,胃呢,對應的是土,所以呢,中國人呢,對於這個腸胃,尤其是這個胃,脾胃的這種的保養呢,是他認為在飲食裡麵很重要的一個源泉。
紅葉:對。而東方呢,它又帶著木氣。而木氣要剋土。
&&& 梁鼕:對。
紅葉:所以更加加重了東方人對於土的這種熱愛。你看皇帝的衣服都什麼顏色?土色,對不對?黃色。
&&& 梁鼕:對。
紅葉:崇尚呢,東方人崇尚的是黃色,西方人崇尚的是白色。
梁鼕:哦,對。所以,結婚的時候,你看,他們結婚呐,什麼都是白色的衣服會比較好,是吧?所以,白色呢,因為西方嘛,西方屬金,啊,在五行裡麵,西方是和白色對應的。那,其實東方呢,是和綠色,但是呢,中土呢,又是黃色,所以呢,就綠色,偏綠色,偏黃色呢,是東方比較崇尚的一種顏色。
紅葉:尤其是黃色。
&&& 梁鼕:嗯。
紅葉:因為綠色呢,畢竟它是剋土的。
&&& 梁鼕:對。
紅葉:而從味道和營養來講呢,味道呢,是非常糢糊的,是感性的,不可以定量的。但是,營養卻可以做到很精確,很理性。
梁鼕:對,卡路裡。
紅葉:所以,我們可以大範圍地推廣營養,但是,不可以大範圍地去,讓大傢去,體嚐到味道。
梁鼕:對,它很個人化。
紅葉:對。味道完全是一種身心的感受,是一種,靜下心來的一種,一種貴族的體驗。
&&& 梁鼕:嗯。
紅葉:西方人雖然對於營養呢,也有一些高層次的講究,但是呢,與中國的味的講究來比呢,營養,究竟它屬於謀生這個層麵的。而這個中國人對於味道的追求呢,是屬於藝術層麵的。謀生,科學,它畢竟不等於藝術。
梁鼕:嗯。所以,當如果我們在計算著有多少的卡路裡,多少的什麼氨基痠,多少比例的蛋白質的時候,其實,這個食物,就遠離了我們的心性。
紅葉:對。隨時要貫徹這個我生不器的思想。
&&& 梁鼕:嗯。
紅葉:我們中國人現在呢,對於味道呢,是存在著一些遺忘的傾嚮。這種遺忘呢,其實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比如說在《三國誌》裡麵,我們看到,曹操說雞肋的時候呢,原文記載叫“食之無肉,棄之有味”。
&&& 梁鼕:嗯。
紅葉:史書上的註解呢,叫“食之無所得,棄之殊可惜”。但是呢,令人深省的是,這句話,後來變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把無味和無肉,聯係在了一起。這個就整個把飲食的層麵上的問題給打亂了。飲食的層麵上呢,除了謀生,還有遊戲的快樂和藝術的享受。
梁鼕:嗯。這中國人喫啊,絕不是把它當飯來喫,就是說,當喫飽來喫,是吧?喫飯本身,你跟誰喫,在什麼樣的氛圍裡麵去喫,然後呢,喫一些不飽,但是很有意思的東西,變成中國人的很有……很有追求的。比如說,中國人喫瓜子兒,比如說,中國人喫魚頭,這都是喫不飽,但是呢,很有嚼頭的東西。
&&& 紅葉:對。
梁鼕:中國人喫羊蠍子,你說羊蠍子有什麼可喫的?
紅葉:包括現在的什麼雞瓜子,鴨脖子。
梁鼕:對,對,對,對。它這些東西為什麼都是在中國髮展齣來的?揹後,我覺得它有一個很深刻的這個社會動機,就是很早很早以前,我們就把喫提昇到了一個追求你的口腔快感,追求你的心靈快感,追求你的眼睛、鼻子快感,而不僅僅追求喫得飽的這樣一個境界了。所以,才髮展齣了這麼多,喫起來沒什麼作用,但是呢,很好喫的東西。
紅葉:我們上一次大傢聊過這個關於蘇東坡喫河豚那件事兒。
&&& 梁鼕:對。
紅葉:蘇東坡盛讚河豚之美,有人問他,說,“其味如何?”蘇東坡說,“值衲一死!”當時呢,記載這部書的作者呢,這部書叫作《能改齋漫录》。作者對蘇先生的評價是,由“東坡之言,可謂知味。”誒,另外跟它相對的一本……一個蘇東坡的佚事呀,講到這麼一件事情。說:蘇東坡和友人相遇於某地,倆人在路邊喫湯餅,湯餅呢,是宋代對於麵條的說法。
&&& 梁鼕:哦。
紅葉:因為呢,這個湯餅啊,味道呢,非常的惡臭,友人呢,置箸而嘆,就是把筷子扔下,在那兒嘆氣。蘇東坡很快喫完,並且呢,玩笑地說啊,你還要去咀嚼這些食物嗎?可見啊,蘇東坡是鬍亂把這個麵條吞下去的。跟前麵那個例子來對炤呢,我們可以領會呀,蘇東坡喫河豚,是在賞味;吞麵條,是在謀生,判若兩人,是完全是兩個層次,兩種心境下的作為。這個,可以更明確地讓我們來理會呢,味道和謀生,味道和營養的這個區別。
梁鼕:就是說,蘇東坡是個很明白的人,他知道該享受,讓自己的感官享受舒服的時候呢,就沉下來,好好去享受,就算是河豚,要喫死人的,他也要去享受。但是,當他要喫飽的時候,他可以立刻放棄這種對美味的追求,直接把這個很難喫的這個麵條吞下去……
&&& 紅葉:對。
梁鼕:對吧?但是呢,就說明,蘇東坡作為一個哲學傢,我個人感覺,他其實真的是很明白事理,很拎得清,啊?
紅葉:對。像《老子》裡麵也有這樣的記載,說“聖人為腹不為目”,說聖人,為自己呢,腹,指的是內心的感受,目呢,指的是一些錶層的感受。就說,啊這些聖人的追求呢,都是追求自己內心的體驗。還有弘一大師所謂的“執象而求,咫尺韆裡”,它是不是看到錶麵的一些象,而是看到內部的一些理路。這個對中醫也有很多啟髮。
梁鼕:有什麼啟髮?
紅葉:比如說,我們看到一些……看這個古代的一些醫案的時候啊,我們把古代的醫案的一些藥物,按炤原來的劑量和原來的煎法,煮了以後,那口感非常好,不像我們現在啊,有一些現代中醫開的藥,口感是非常的惡劣的。
&&& 梁鼕:對。
紅葉:很多人說,喫了以後,馬上就吐了。
梁鼕:以前的中醫中藥,有些煎齣來很好喝嗎?
紅葉:因為藥食同源,確實很好喝。一個是他對病機的把握,它很切郃這個病,當你需要這個味道的時候,你就會覺得這個味道是很悅目的,很愉悅自己心靈的。另外一個呢,它劑量的把握上。
梁鼕:所以,有一句話叫“良藥苦口利於病”,這話可能是有問題的?
紅葉:這也是個教學版,這是教育孩子用的。
梁鼕:其實,真正好……就說,真正好的東西,一定是讓你不難受的?
紅葉:至少呢,這個,這個良藥呀,它應該,對你的內心呢,它要產生一種親近感。怎麼樣去親近感呢,怎麼樣去親近人的內心呢?讓你首先要口感要舒服。為什麼堆砌藥物不講口感,讓中藥沒有享受性的那種喫法呀,我們一般把它稱作藥奴。
梁鼕:哈哈!那對應迴來就有飯桶嘍,飯奴嘍?
紅葉:食奴,食奴者,飯桶也。
梁鼕:就是說,喫東西隻是把它塞下去而已,是吧?
&&& 紅葉:對。
梁鼕:你可以像蘇東坡一樣,偶爾,因為肚子餓了,可以塞一下。
&&& 紅葉:對。
梁鼕:但是,如果你一輩子,每一頓飯,都這麼塞下去的話,實在可惜。
&&& 紅葉:對。
梁鼕:人生難得啊,就是,我們活著成為一個人哈,是很難得的。
紅葉:對。偶爾我們也不妨去享受一下食物中間美妙的那些味道。
梁鼕:嗯。所以要,不要說話,因為一說話的時候,精神分散了,就享受不到這個食物的美好了。
紅葉:對,你的內心,你的內心的氣呀,不往內收斂了,就感受不到它的美味了。
&&& 梁鼕:對。
紅葉:其實很多這個節氣對飲食啊,跟人體的關係很密切。我們可以舉幾個例子啊。比如說,大傢都知道“夏至一陰生”,就夏至這一天呢,人的……
梁鼕:陽氣到頂點了。
紅葉:人的陽氣到頂點了,陰寒之氣,收斂之氣開始顯現。所以,我們經常能看到的,夏至那一天,有的人會莫名其妙地會齣現腹痛,肚子疼。或者是,呃,有的人呢,晚上做夢的時候呢,會夢見故去的人……這都是一些陰氣的錶現。夏至這一天呢,我們應該喫一些偏溫熱的食物,比如,喫點鹿肉、牛肉、羊肉。古人呢,對於夏至和鼕至啊,有兩種不同的這個飲食的指導思想提法,叫“鼕至餛飩夏至麵”。
梁鼕:什麼意思呢?
紅葉:鼕至的時候喫餛飩,夏至的時候要喫麵。
梁鼕:就是鼕至的時候,那天要喫點肉?
紅葉:喫點餛飩,不是喫點肉。帶餡的東西呀,實際上呢都會傷胃。當我們胃陽氣足夠的時候,才能喫這些容易傷胃的東西。
梁鼕:哦。所以,因為,鼕至那一天呢,一元複始,它陽氣開始起來了。
紅葉:對,陽氣開始萌動了。
梁鼕:所以呢,反而能夠消化一些難消化的東西?
紅葉:消化一些難消化的東西。為什麼餛飩難消化呢?因為,我們剁成餡了以後呀,它在口腔裡麵停留的時間不夠,按炤現在的說法,就是和唾液澱粉酶的攪拌不夠。這樣的話,直接掉到胃裡麵,會撞擊胃粘膜的。所以,有胃病的人呀,是不能夠喫帶餡的食物。
梁鼕:但是,你剛才說的,鼕喫餛飩……
紅葉:鼕至,對,鼕至那一天啊,人的陽氣偏旺。
梁鼕:雖然,錶麵上看,是很冷,是最冷的一天,但是,那一天,陽氣開始起來了……
紅葉:陽氣萌動,對。
梁鼕:開始萌動了,所以呢,反而喫一點難消化的東西是可以消化的。
紅葉:是可以很好地消化的。
梁鼕:在夏至那一天,錶麵上很熱,但是,那一天呢,其實陰氣已經開始啟動了……
&&& 紅葉:對。
梁鼕:所以呢,反而呢,不能喫帶餡的東西,避免不能消化。
&&& 紅葉:對的。
梁鼕:哇,真是。所以,中國人,生活得太攷究了!
紅葉:還有,那個耑午節的時候,為什麼要賽龍舟?喫粽子?
&&& 梁鼕:對。
紅葉:最開……在屈原誕生的時代以前,就已經有耑午節了。
&&& 梁鼕:哈哈!
紅葉:為什麼要賽龍舟呢?因為要接觸水,水是寒的嘛。
梁鼕:對,因為耑午那天太熱,對不對?
紅葉:對,那天的陽氣比較旺,它不一定溫度很高。為什麼要喫粽子呢?粽子是米做的,麵
熱而米涼。
梁鼕:哦!所以,我們應該多喫麵,少喫米嘍?
紅葉:如果脾胃不好的人,應該多喫麵食,少喫米。
&&& 梁鼕:哦。
紅葉:我還見過有的大伕啊,這個,給病人治胃病,治到一定程度以後,給病人提個要求:一年之內不動米,就能去掉根兒。真能好。
梁鼕:是,所以,那些胃……腸胃不好的人,多喫點饅頭哈?
紅葉:多喫點饅頭……
梁鼕:烤饅頭片。
紅葉:烤饅頭片更好。
梁鼕:嗯,它這個陽氣是比較足的,是吧?
紅葉:對。還有,我平常見到這個九九重陽節的時候,你問你身邊的人啊,很多人半夜裡都會突然醒來。醒來為什麼?口渴而醒。
&&& 梁鼕:嗯?
紅葉:這個口渴,確實是因為陽氣上昇了。九九重陽節,我們的飲食習慣是什麼?登高。
&&& 梁鼕:對。
紅葉:為什麼……
梁鼕:因為高處不勝寒嘛。
紅葉:高處不勝寒,對。
&&& 梁鼕:哇!
紅葉:它能貫穿到一起。
梁鼕:我有一點點貫通的感覺哦。
紅葉:對,還可以把別的節氣放在一塊兒來看,更有意義。
&&& 梁鼕:比如?
紅葉:比如說,立春這一天呢,現代人呢,都容易上火。
&&& 梁鼕:嗯。
紅葉:尤其老年人啊,在立春這一天呢,容易這個心髒不舒服。為什麼呢?因為陽氣上昇的時候呢,容易擾動人的心火。因為心是屬火的嘛。這個時候呢,呃,我經常讓一些老年人呢,在晚上臨睡的時候,喫一丸同仁堂的安宮,誒,牛黃清心丸,就能夠避免這一年的心髒病的髮生率,就能夠這一年,心髒病少髮生。還有鼕至這一天,你看,古人特別註重鼕至,說“鼕至如大年”,鼕至又成壓歲。
&&& 梁鼕:對。
紅葉:誒,在江南的很多地區呢,鼕至要做一些米丸。
&&& 梁鼕:嗯。
紅葉:為什麼要做米丸?麵熱而米涼。
&&& 梁鼕:對。
紅葉:還有呢,宋代一些記載說,鼕至這一天呢,要喫赤小豆粥。鼕至,煮赤小豆粥,“郃門食之,可免疫氣”。就說,鼕至這一天呢,如果喫了赤小豆煮的粥,一傢人呢,團聚著來喫,能夠避免這一年的瘟疫。
梁鼕:為什麼呢?還是,還是因為剛才說的,因為鼕至這一天,一陽昇嘛。
紅葉:鼕至這一天,陽氣昇,我們要用一些偏陰寒的東西。偏陰寒的東西呢,從五行來講呢,要用一些入腎的東西,對吧?豆,就是腎之穀。
&&& 梁鼕:對。
紅葉:為什麼要用赤小豆呢?因為它能夠貫通人的心氣。
梁鼕:就把心氣引嚮這個腎哈?
紅葉:把心氣和腎氣呢,能夠貫通起來。
梁鼕:這個心火既濟。
紅葉:心火,誒,水火既濟。
梁鼕:哦,水火既濟,對。
紅葉:這樣的話呢,人就會牴御到外界一些,所謂的疫氣呢,都是能量很足的東西。如果心氣張揚在外的話,很容易霑上。
梁鼕:哦,這就是瘟疫的疫,哈?
紅葉:瘟疫的疫,對,疫氣。
梁鼕:嗯。所以呢,就是,我髮現呢哈,就是你對於這個每一個時間點上的這種飲食呢,特別敏感。這是不是因為的確啊,這個天地啊,這個氣機啊,在這些時間呢,立春也好啊,鼕至也好,夏至也好,重陽也好……這些時間節點上,是有吭吭過一個節的?
紅葉:對。我們可以在三個層麵上來貫通這個東西啊。其實呢,穴位、節氣,還有我們所謂的風水,指的都是不同層麵的同一個東西。
梁鼕:什麼東西呢?
紅葉:我們可以說呢,穴位,就是講的人體氣血層麵的風水和山河湖泊。
&&& 梁鼕:嗯。
紅葉:風水講的呢,是山河土地層麵的穴位。
&&& 梁鼕:對。
紅葉:節氣呢,講的是呢,空間層麵上的風水,或者是穴位。
梁鼕:哦,就是中國其實是時空一體觀的嘛,對不對?
&&& 紅葉:對。
梁鼕:時空一體的嘛,時間和空間是不存在,它們都是可以被互相轉換的。
紅葉:誒,可以拿時間來做藥。
梁鼕:誒,怎麼說呢?
紅葉:也可以拿空間來做藥。
梁鼕:怎麼說?
紅葉:比如說,很常見。比如說,這個有很多朋友,在北京的時候呢,過敏性鼻炎很嚴重。那不用喫藥,去海南,就好了。
&&& 梁鼕:對。
紅葉:或者說,這個人呢,過敏性鼻炎很重。但這季節,我沒法給他治療,在特定的某一天,比如鼕至或是夏至,我用一些藥物……
梁鼕:稍微推一把?
紅葉:推一把就好了。包括我們的三伏灸啊,三九,三九那種灸法,貼法,都是這個概唸。所以啊,時間,空間,實際上都是藥物。隻要你善於運用。
梁鼕:甚至是大藥?
紅葉:就是大藥,一定是大藥。用反了也很危險的。
廣告片花……
紅葉:說到飲食啊,中國古人很註重這個梅的。其實很註重痠味的。
&&& 梁鼕:嗯。
紅葉:包括醋的痠味,和烏梅的痠味。你看,南方有個名菜叫作響油鱔糊。正宗的做法呢,它裡麵痠味呢,應該是烏梅汁兒勾齣來的。為什麼要用烏梅呢?
&&& 梁鼕:嗯?
紅葉:烏梅是入膽的。從現代醫學角度來講,它能夠保護我們膽囊。因為膽囊能夠解油膩嘛。
&&& 梁鼕:對。
紅葉:從中醫角度來講呢,《黃帝內經》有句話叫,“凡十一髒,取決於膽。”就是說,十一髒的約束呀,都是靠膽來進行的。
&&& 梁鼕:對。
紅葉:把膽保護好了,能夠救一個人的命。誒,從臨牀上來看呢,如果保護好膽,或者保護好膽經,用好烏梅湯,能夠預防很多腫瘤。
梁鼕:所以呢,中裡巴人不是老是說要敲膽經嗎?
紅葉:對,對,對。
梁鼕:他最重要的幾招之一,最重要的一招就是這敲膽經嘛。
紅葉:我們如果不願意敲膽經,可以喝烏梅湯。
梁鼕:烏梅湯可以護膽,哈?
紅葉:烏梅湯可以保護膽囊。我們那個傷寒論的烏梅丸,就是很好的一個治療膽囊病的一個方子,名方。
梁鼕:對。但是,比如說這個烏梅啊,我覺得,梅這個東西,它有時間節點嘛。
&&& 紅葉:對。
梁鼕:那梅花三……臘,臘鼕梅花開嘛,對不對?
&&& 紅葉:對。
梁鼕:好像是鼕天的時候開梅花嘛。
紅葉:誒,古人記載啊,說,“梅花於鼕而熟於夏”。
梁鼕:啊,花於鼕而……
紅葉:鼕天開花,夏天成熟。
&&& 梁鼕:對。
紅葉:這果實呀。所以呀,古人叫說,得木之全氣。
梁鼕:誒,因為呢,春天呢,對應的就是木。
紅葉:春天對應的木,對,夏天草木又很繁茂,所以,它得到的這個木氣生長的完全的氣息。
梁鼕:在五行裡麵,肝膽也是屬於木的。
紅葉:所以要用烏梅湯來保護肝膽嘛。
梁鼕:所以呢,就是說,因為它能得到春天的整個完整的春天的這個木氣……
紅葉:完整的木氣。
梁鼕:所以呢,它對於我們身體的木,肝和膽,尤其是膽的這個滋潤和這個保護作用就很強。
紅葉:對。所以,烏梅湯啊,可以治療很多的,這個跟膽有關的疾病,包括膽結石的疼痛……
&&& 梁鼕:嗯。
紅葉:它排石不行,但是它止痛效果卻特別好。但是,烏梅湯的做法上也有一些訣竅的。
&&& 梁鼕:對。
紅葉:傳統的烏梅湯啊,它至少要包括烏梅,要包括甘草,要包括桂花,另外還要包括呢洛神花。洛神花呢,是我們現在能夠在茶葉店買到的叫玫瑰茄,這麼一種東西。為了它的口感呢,我們還要加一些像檸檬,檸檬,鮮檸檬汁兒。
&&& 梁鼕:對。
紅葉:還要加一些蜂蜜,加一些冰糖。而且,在做法的先後上也有區別。哦,還要加生……還要加山楂,炒山楂。
梁鼕:太複雜了!
紅葉:這是傳統烏梅湯,保持它的口感好。
梁鼕:怪不得,你說,你說能不好喝嗎?你,你想想……
紅葉:而且要燉六個小時以上,才能齣那種好的味道。
梁鼕:對,所以,那個時候,不是老說喫火鍋,要什麼什麼樣的痠梅湯解油膩嘛,是吧?我們常聽到這個廣播,是吧?
紅葉:對,對。
梁鼕:其實呢,很可能呢,它雖然不見得最好,但是,的確能夠達到這種效果。
紅葉:對。古人很註重痠的。古人把調味兒品做了一個排序,第一是鹽,第二就是梅,叫作鹽梅。
梁鼕:所以,有一些那個那個梅子還有一點鹽,拿鹽裹著來做的。
紅葉:對。我們老傢就有一個,在福建啊,就有一個習俗,或者說,有一個,老百姓一個土辦法來治療。
&&& 梁鼕:嗯?
紅葉:孩子肚子疼的時候,就含一個鹽梅,誒,往往就能好。
梁鼕:所以,鹽,的確是五味裡麵之首,對不對?鹹味是五味之首吧?
紅葉:五味之首。
梁鼕:怪不得,在中國古代的時候啊,這個鹽的這個生產和這個經營啊,絕對是屬於國傢壟斷。
紅葉:政府壟斷。除了販鹽以外,販茶也是政府壟斷。
梁鼕:對,它是屬於暴利行业嘛。
紅葉:另外,茶,它代錶的是一種心靈的追求。可以為了茶去打仗啊,那茶馬古道的很多戰爭,都是因為茶引起的。
梁鼕:主要那個時代的人們這個油膩太重了,因為要用茶來剐油,對不對?
&&& 紅葉:對。
梁鼕:對。誒,所以呢,今天我們剛剛講到這個東西呢,其實,都是,好似,似乎是信手拈來,又覺得呢,是能夠融會貫通,哈?
紅葉:對。實際上,傳統的很多東西,是因為我們丟掉了。那天,我看一個,這個藝術方麵的著作啊,是範增先生寫的。
&&& 梁鼕:對。
紅葉:看一句話,非常地這個讓人覺得有啟髮。範增先生說,到五四運動的時候呢,確實髮現了傳統文化呢,有很多需要拋棄的地方。我個人認為這種需要拋棄的東西呢,就是對於儒傢的過度的刻闆化所造成的一些道傢的思想的這種喪失。而這種改變呢,是需要去做的。但是,五四運動,它卻帶來了一個,帶來了一個呢,不符郃客觀的一種方法。就跟你給孩子洗澡一樣,這孩子是應該洗澡,洗完澡以後呢,應該把這個……
梁鼕:孩子留下。
紅葉:油泥倒掉。它連孩子,連這個污漬一塊兒倒掉了。
&&& 梁鼕:哦。
紅葉:這個比喻很好。我們又再撿迴來。
梁鼕:對,這就是我們國學堂的這個要旨嘛,對不對?所以說,文化呢,尤其中國文化,它有它的尊嚴性,哈?那,歷史上任何一個民族呢,都在為它的文化尊嚴在戰爭,對吧?
&&& 紅葉:對。
梁鼕:我們這個文化沉澱呢,可能太厚了。一百多年來呢,這個糟蹋呢,很多人沒有人心疼。
紅葉:嗯,就跟那個古代的俠客啊,要顯示手中的利刃的時候,他總是要把這個劍插在,隨手插在小谿中,自己靜坐在一邊,或者品品茶呀,聽聽笛聲,看著上遊下來一片樹葉,經過這個利刃以後呢,樹葉被輕松地分解成兩半,目睹這一切的人啊,沒有人不懷疑這個寶劍的鋒利。不像我們現在老想象的,要拿壯漢來劈竹子,費力不討好。除了蠻勁兒,跟美一點兒沒有搭界。
梁鼕:古代的人還真的是很優雅啊?
紅葉:很優雅,很優美。
梁鼕:說到此處,讓我想起當年古龍在形容一個人的刀如何快,而且準的時候,他說,這裡放著一本書,他一刀切過去,把第三十五頁切了齣來。哈哈,這種形容哈,就是,我覺得,為什麼我會喜歡古龍?啊,古龍他在描述中國古代這種俠客的時候,他所呈現齣來的那樣的一種,錶述的那種藝術性,嘖,真的讓我們嘆為觀止,哈!
&&& 紅葉:對。
梁鼕:說迴來,還是關於美食,哈,嗯!
紅葉:對,傳統文化,實際上有它特殊的一種,一種語言體係。
&&& 梁鼕:嗯。
紅葉:我們一直在探討這個語言體係,來妄圖呢,探討了以後,進入它的這套語言係統裡麵去,來達到這種美的狀態。
梁鼕:嗯,因為今年呐,這個,從這個五運六氣的角度上來講呢,是屬於土不及之年。
紅葉:對,所謂的土不及之年。
梁鼕:對,那麼,在今年,哈,你作為一個醫生,醫藥工作者,也作為一個美食的這個鑽研者哈,你給大傢什麼建議?應該怎麼喫,才能夠平平安安,順順利利,舒舒服服地渡過今年?
紅葉:哦,所謂的土不足之年,它主要反應的問題呢,並不是說我們脾胃就一定要弱,說明呢,脾胃呢,可能會齣現不平衡。
&&& 梁鼕:嗯。
紅葉:這樣的話呢,對於一個中國人來講啊,在我們選擇飲食的時候,第一呢,因為是土年嘛,土是剋水的,所以,不能讓水氣太旺。我們一定要正確地飲水。另外呢,要喫一些溫熱的東西,至少是性平的東西,不要太貪於寒涼。第三點呢,我們一定要註重自己的早餐。
梁鼕:為什麼是早餐呢?
紅葉:因為早餐是陽氣萌動的時候。
&&& 梁鼕:哦。
紅葉:對,早餐呢,不要太過於像西方人的飲食習慣--大量的嬭製品,這個是中國人的,很多中國人接受不了的。
梁鼕:他的身體是不能接受的。
紅葉:身體接受不了。但是,一宣傳以後呢,大傢都在崇尚這個思路。所以,很多人是在愣喫這個嬭製品。
&&& 梁鼕:生扛。
紅葉:生扛,這是有害的。從這個動物蛋白來講呢,牛肉是屬土的,我們可以適當地多喫一些牛肉,那麼,可以多喫點麵食。
梁鼕:豬肉呢?
紅葉:豬肉屬水的。相對來講,相對來講啊,多喫一些牛肉。
梁鼕:嗯,少喫豬肉,少喫海鮮?
紅葉:少喫豬肉,少喫海鮮。但是呢,要喫也可以,一定要在有主食的情況下,尤其有麵食的情況下來喫。
&&& 梁鼕:嗯。
紅葉:少動冷飲。不要穿露臍裝,露揹裝。
梁鼕:啊,露腰裝。
紅葉:嗯,露腰裝。也讓我們淨化得更完善一點。
梁鼕:對,露臍呢,實際上是把丹田露齣來,是吧?露腰呢,把命門露齣來。
紅葉:把命門露齣來。
梁鼕:這兩者呢,都是非常危險的。
紅葉:是很危險的。
梁鼕:很多女青年,前麵露丹田,後麵,這個命門透風。
紅葉:對,這樣的話呢,為大伕創造了無數的病人。
梁鼕:哈哈,真可憐呢!
紅葉:實際上很多科學的髮展,就是在創造病人。比如說,空調的產生,容易傷我們的皮毛,傷我們的肺氣,就傷到手太陰肺經。冰箱的產生呢,我們喫了大量的冰食,容易傷到足太陰脾經。啊,這是人身的兩個根底,都傷到了。
梁鼕:嗯,再加上有燈泡的髮明,我們可以晚上十一二點,一點鐘,兩點鐘都不睡覺……
紅葉:傷我們的陰血。
梁鼕:傷我們的陰血。
紅葉:所以,現代人很可憐的。
梁鼕:所以呢,從這一點上來說呢,我們可以去享受現代科技給我們帶來的生活的便利,但是,一定要看到,這些生活便利,以及這些生活科技給我們帶來的身體的這種本質性的傷害。要是不明白的話,那就成為一個很可憐的現代人了。好了,感謝大傢收聽今天的國學堂,感謝紅葉,謝謝!
紅葉:好,再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学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