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学成果奖奖与优秀教师哪个分量重

如何把“教学”转化为“成果”?——访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委陈炳和--《江苏教育》2014年48期
如何把“教学”转化为“成果”?——访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委陈炳和
【摘要】:正您作为江苏省省级职教教学成果奖的评委,对于本次成果奖评审情况的总体评价。您觉得评审中突出的特点和问题在什么地方?国家教学成果奖是教育界的最高奖项,分量是很重的。我认为职业教育类的获奖成果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围绕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实践工作做得很突出、有成效,同时成果有理论高度,影响很大,能给别人借鉴,是长时间的一种积累。我觉得本次教学成果奖:1.是江苏职业教育界近年来贯彻落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勇于改革创新和实践的成果反映。2.总体水平较高,
【关键词】:
【分类号】:G712【正文快照】:
您作为江苏省省级职教教学成果奖的评委,对于本 总结,有的写了会议交流材料,这些都不是很符合要求。次成果奖评审情况的总体评价。您觉得评审中突出的特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申报人对成果的理解不太透,有很点和问题在什么地方? 多是课题,把课题作为一个支撑的东西,总结性的内容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张国宾;[J];高等建筑教育;2004年04期
薛辑;;[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J];大学物理;1990年07期
冯晓娟;;[J];西北医学教育;1995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谭嘉;[N];健康报;2014年
李沙青;[N];云南日报;2014年
朱振国;[N];光明日报;2006年
郑伟;[N];黑龙江经济报;2009年
江娇;[N];江苏教育报;2014年
本报记者 唐景莉;[N];中国教育报;2005年
;[N];云南日报;2008年
赵晖;[N];天津日报;2009年
赵笛;[N];青岛日报;2009年
铁铮;[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作者:胡乐乐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 13:50:20
选择字号:小 中
光明日报: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现状亟待改变
据《光明日报》近日报道,备受关注的四川大学首届&卓越教学奖&揭晓,十位教师分享殊荣,一等奖得主获50万元奖金,百万元特等奖空缺,引发社会热议,赞同声和质疑声皆有。对于不同的声音,川大校长谢和平院士回应说:&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就是希望我们的教师多一点时间留在校园,多一点时间投入教学,多一点时间与学生交流。&
川大如此大手笔地重奖本科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令人鼓舞,尤其是让常年深耕本科教学的老师看到了希望。但这个百万大奖却让我们不得不再次关注这样一个问题:现在的高校教师有多少时间、精力与学生尤其是本科生交流?熟悉实情的人都知道,相当多的高校教师因科研重压而无暇顾及教学。教学不仅包括课堂授课,也包括课后交流。然而不少忙科研的大学老师甚至连下课后的几分钟时间都没有,铃声一响就赶紧走,让学生有事发电邮、微信、短信、打电话。就交流与教育的实际效果来说,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显示,师生面对面的交流要远好过不见面的对话。
导致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根本原因是现行的高校评价机制。对于大学而言,最大的&政绩&不是教学成绩,而是科研成绩,尤其要看得到了多少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与项目,带来了多少万甚至多少亿的科研经费。正是在这种不合理的评价体系下,导致了高校科研功利化和教学荒废化的趋势。
要纠正这种不好的倾向,首先,高校要转变高等教育观念,不再把高校视为科研机构,回归教育机构本位。其次,教育主管部门要敦促高校严格贯彻落实&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的规定。最重要的是,在职称晋升和教育资源配给上,要加大教学的分量,而不是唯&发文章&&拿项目&试举。
要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高校的主管部门应尽快改变对校长的考核标准&&不再以科研为主,而以教育教学为主。在评价大学校长的工作时,应该更多地看在其治下的学校,是否在教书育人方面取得了公认的成绩。如果对校长的评价标准依旧,那么必定会导向&科研GDP主义&。
四川大学百万教学大奖是一个有益的探索,但要想改变高校轻教学、重科研的现状,这恐怕还远远不够。唯愿它能够示范兄弟院校,进一步激发高校改革,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让这种备受诟病的评价机制,尽快迎来大刀阔斧的改革。(原标题:高校&重科研 轻教学&的现状亟待改变)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pan style="color:#15/4/11 10:56:54
好像没有什么新闻价值了。湖南大学在2005年就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的老师给了50万元奖金
<span style="color:#15/4/10 16:35:34
高校要重视教学的问题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川大的重奖也是哗众取宠。高校的第一职责本就是教书育人的,现在应该是正本清源的时候,而不是用另一种畸形来矫正现在的畸形。教师的工资普遍不高,晋升机制不完善,因此教育事业单位的薪酬制度、工作考评机制的唯项目论等都需要改革。
<span style="color:#15/4/4 20:44:35
胡扯淡。所有的教学压力都在教师身上,没有任何投入,没有实验设备保障,你让教师怎么能全力以赴上课?
<span style="color:#15/4/4 7:21:49
教学有一定难度的工作,相当一批人不会教学。不是重视不重视的问题,是会不会的问题。
<span style="color:#15/4/3 8:15:30
你以为不重视科研了,老师们就会认认真真地搞教学?
目前已有13条评论您的位置: >
来源:  作者:忻叶;
如何把“教学”转化为“成果”?——访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委陈炳和  您作为江苏省省级职教教学成果奖的评委,对于本 总结,有的写了会议交流材料,这些都不是很符合要求。次成果奖评审情况的总体评价。您觉得评审中突出的特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申报人对成果的理解不太透,有很点和问题在什么地方? 多是课题,把课题作为一个支撑的东西,总结性的内容国家教学成果奖是教育界的最高奖项,分量是很重 比较多。但实际上成果申报应该围绕问题来做,要预设的。我认为职业教育类的获奖成果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 问题,如目前职业教育界的理论热点是什么,实践难点点:围绕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实践工作做得很突出、有 是什么,围绕这些东西去创新实践和理念,再总结提炼。成效,同时成果有理论高度,影响很大,能给别人借鉴, 再说理论创新。有一些申报材料名目为“XX模式的研究是长时间的一种积累。我觉得本次教学成果奖:1.是江 和实践”,如果说到“研究”,就要有理论来支撑,要有创苏职业教育界近年来贯彻落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 新的理念,别人没有提出、提到的,我提出来,这就是创神,勇于改革创新和实践的成果反映。2.总体水平较高, 新。从这次评审来看,实践层面大家提的成果很多,理论实践成果较为丰富,可复制性强,具有(本文共计2页)          
相关文章推荐
看看这些杂志对你有没有帮助...
单期定价:1.80元/期全年定价:1.00元/期 共51.80元
      育龙网中国第一教育门户【咨询电话:010-
您现在的位置:&>&&>&
“教学成果奖”对远教意味着什么?
&&& &&&&&&&&&
育龙网核心提示:
四年一度的“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因其具有相当的分量而颇受关注。在9月举行的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颁奖典礼上,现
四年一度的“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因其具有相当的分量而颇受关注。在9月举行的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颁奖典礼上,现代远程教育领域工作者的身影第一次以“批量呈现”的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尽管在599个获奖项目中,与这一领域相关的奖项还只有18个,但已经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远程教育工作者几年来在人才培养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也体现了国家对于信息技术引入人才培养领域的一种认可。据了解,这18个奖项涉及远程教育、教育技术、继续教育等几个方面,其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17名。90%以上的项目与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有关。这些获奖项目多数都是在各省及部委获得一等奖后申报到国家,最后脱颖而出。项目本身反映了这些年国家倡导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在课程建设上所取得的成绩,特别是通过开放教育、网络教育试点的有效途径,极大地提高了高校的信息化水平。获奖项目的诸个特征“看到这些成果,颇受鼓舞!”本届国家教学成果奖评审专家、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秘书长严继昌这样说。而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副秘书长李德芳则表示:“评审的过程,也是受教育的过程,大家真的用很新的教育理念考虑教学,特别是将信息技术的优势与传统教育的优势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果。”从专家的描述中,大致可以总结出获奖项目所具有的几个特征:其一,项目覆盖广泛。本次获奖项目覆盖非常广泛,综合大学、农业院校、医学院校、工程院校、部队院校等都在此列,从电大项目看既有发达地区,如中央电大、上海电大,也有民族边远地区,如贵州电大等;大到一个系统、多所高校,小到一个专业的一门课程,都在不同程度地引入信息化手段。种种信息预示着信息技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已势不可挡。其二,进行了大面积的实验与推广。许多成果都经过了不同层面的大面积实验和推广,如上海交大等5所院校合作的东西共享项目,跨越5个地区的学校,建设共享课程89门、4243学时,其中20门填补了有关西部高校的空白,29门明显提高了课程水平,并已把此项成果推广到西部23所高校;中央电大的项目,作为教育部改革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国家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重要实验,其下属的44所省电大都参与其中,推动了整个电大系统内部的变革;由李克东教授牵头的教师培训项目,使上千名教师得到比较系统的培训,共有30多个单位参与项目的推广、研究与总结;第四军医大学的项目让全校90%以上的教员和全体学员均接受过一轮以上比较系统的信息素养训练,95%以上的教案实现电子化,80%的课堂板书实现幻灯化,从而推动了系统内部诸要素变革,转变了教学双方的教授和学习行为,提高了整体教育功效。这些实验都是经过长期探索与思考,努力以现代教育的观念、远程教育的有关理论,有目的地指导实践,并且在理论与实践层面有许多不同程度的创新。其三,构建可推广的模型。一些项目在认真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努力构建出创新性的可推广的模型。如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的“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式学习的理念与实践”,完全按照现代教育技术理念的要求,构建协作学习的平台,并将教学模式、学习模式与平台有机结合起来;华南师范大学丁新教授“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依据混合学习等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探索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急需的专门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远程教育学科的建设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理论与方法论支持。据不完全统计,现代远程教育学生规模目前已达300多万,其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已日益彰显。在试点过程中,现代远程教育在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网络教学和平台建设、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以及支持服务的模式、质量保证体系及办学模式、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都进行了很多创新性的工作。此次获奖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浙江大学、人民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都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反映了现代远程教育几年来的探索经历。忍痛割爱背后的“小遗憾”“项目做得都不错。”李德芳表示每个项目都有自身的特色,但因奖项名额有限,只得忍痛割爱。对于此次未评上奖的项目,专家也同样给予了肯定。而对于未参评的较优秀的远程教育项目,专家们觉得也有一些“小遗憾”。据了解,一些网院对于评奖的事情本身就一无所知,因为评奖通知多数都发到教务部门,教务部门会权衡各学院的成果情况送审,毕竟与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主流教育形式相比,远程教育仍处于弱势,所以在名额有限的情况下网院只得退居二线。“遗憾”还表现在答辩环节。对于同样优秀的项目,答辩环节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一位获奖代表说:“答辩关注的不仅仅是你的内容,还有你的态度。”答辩20分钟的时间,其中有15分钟为完成人陈述时间,他需要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把项目的意义、创新点等成果核心部分描述得非常清楚,剩下5分钟回答专家提问。在专家眼中,一些项目往往因陈述得不完整、不清楚、平淡,问题回答得不恰当而丢分。获得此次一等奖的“东西共享项目”的第一完成人申瑞民,给评审专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的评价是:“正好用20分钟讲完,思路清晰,很有感染力。”据了解,申瑞民等人对此次答辩可能问到的问题都做了精心准备,包括回答问题的长短、语气等――如果刁钻一些的问题,可以回答得长一些,一是让别人明白、理解,另外可以避免在剩下的时间内再遭遇难题。“流传”与“渗透”的意义现代远程教育已进入稳步发展阶段,而此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从规范管理走向改革创新。改革创新的动力来自哪里?这些成果无疑将加速这一进程。其实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些成果及经验已经潜移默化地在社会上“流传”:电大系统提出的质量保证体系、评估标准;中国人民大学的资源建设、学习支持服务;浙江大学的质量意识、管理方式以及上海交大等5校在课程互认、学分共享方面的探索,在其他远程教育机构的奋斗历史中依稀可以看到他们的影子,同时这些影响正逐步向传统教育慢慢“渗透”。一位远程教育专家曾提出,改革、创新阶段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回归到试点工作原本应该完成的任务――探索研究。在本次获奖项目的催生和带动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4年以后的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一定会有更多的远程教育科研项目出现。案例1:实现“共建共享”的第一步获得奖项:一等奖获奖项目:多校合作、面向西部,创建基于天地网的新型教育资源共享体系主要完成人:申瑞民、郑庆华、陈德人、王燕昌、刘庆慧、徐乃庄、于德弘完成单位: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宁夏大学、西藏大学由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宁夏大学、西藏大学5所高校联合完成的“多校合作、面向西部,创建基于天地网的新型教育资源共享体系”项目,作为此次参评的与远程教育、教育技术及继续教育有关的50多个项目中唯一的一个一等奖,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率先创建了多校合作、面向西部的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模式,实现了共享模式的创新;率先实现了基于“教学基本单元――实时课堂”的优质资源共享新途径,实现了共享途径的创新;创建了面向西部的跨校教学支持、管理系统,实现了共享支持的创新;自主开发、集成了天地网合一的远程教学技术支撑平台,实现了共享技术平台的创新;探索并实践了一种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的有效模式,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机制的探索与创新。几个“率先”、“创新”、“实现”,奠定了该项目获得本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基础。该项目始于2001年,那时中央财政专项中设立了“现代远程教育关键技术与支撑服务系统天地网结合项目”,经过公开招标,最终上海交大与西安交大采取强强联合的方式,在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随后,由上海交通大学申瑞民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郑庆华教授牵头的“现代远程教育关键技术与支撑服务系统天地网结合项目”总体专家组宣布成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24所高校参与。其中由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联合承担项目中的重大课题――“天地网项目”的示范工程。示范工程以中国教育科研网络和中国卫星教育电视网为网络传输平台,3校联合研发运用远程教育的若干关键技术,建设联合办学的教学网站,于2002年6月率先实现了3校间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共享、联合办学。以此为基础,针对西部共建优质资源,无偿面向西部高校提供优质教育资源,2002年12月与宁夏大学、西藏大学签订5校合作协议书。截至2004年9月底,5校共建共享课程89门、4243学时,累计24791名学生共享选课41610门次,17056人次获得5校学分,523人次获得奖学金。共建共享体系的建设使西部学生学到了急需课程如资产评估、客户关系管理等,并让西部教师接受了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水平,探索出东西部高校对口互动支援的有效途径。东西部的差距不到现场很难体会到,上海交大网院院长助理李海伟回忆起2002年11月去宁夏时的经历说:“刚一下飞机,恰赶上11级大风,人必须扎马步站好,否则会被风吹得摇摇晃晃。第一次去宁夏大学装天线,上到楼顶一看原来的天线都吹变形了,第二年风吹得楼板都没了,天线又得重装……”外在条件只是一个方面,东西教学水平的差异显得更为突出。数据显示,宁夏大学本科生的英语四级的通过率仅为20%,而上海交大网院专升本学生入学时四级通过率已达到40%。“东西部教育质量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学基本单元――课堂差距累积而成的,缩小教育差距应该从日常课堂抓起”。在分析了东西部教育质量差距的基础上,5校提出了通过天地网以“实时课堂”为途径传输的方式,通过同步直播及异步点播,将经过精心教学设计的名校实时课堂的全部信息同步、完整地提供给远程学习者,支持多模式师生交互,使学习者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名校课堂,这不仅加强了教学临场感和交互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在教学进程中根据反馈及时做出调整和更新,保证共享资源的针对性、适用性。与多数学校倡导的精品课程路线相比,实时课堂即同步直播的方式似乎显得不够精致,但却非常符合西部的需求。目前对于5校而言,一直想做,但没能做成的一件事情是将东部的教育资源以课程、第二专业等多种形式提供给更多的西部高校师生。申瑞民说:“目前还是零星点菜的方式,我们希望能向西部提供全套筵席,让学生可以学到跨专业的整套课程。”案例2:一个重要而艰难的课题获得奖项:二等奖获奖项目: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主要完成人:于云秀、孙绿怡、严冰、李林曙、张少刚完成单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首次参加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评选的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就有三项成果获奖:中央电大的“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贵州电大的“贵州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理论与实践”、上海电大的“上海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构建”都获得了二等奖。三项获奖成果的题目惊人地相似,是因为它们全部来源于教育部立项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这一总课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于云秀谈到这一项目时用了这样一句话:“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这还是一个很难的课题。”首先,这是一个重要课题。从项目立项背景看,这个项目源于1999年教育部决定实施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研究项目。该试点是教育部组织实施的“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央电大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重要实验。对于专门从事远程教育的电大而言,这个项目还有一层重要意义,那就是它还关系到电大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其次,该项目由教育部高教司直接领导,中央电大组织实施,普通高校参与,与国家行业、部委合作,全国电大参与试点。与普通高校不同的是,我国的广播电视大学不是特指某一所学校,而是由中央电大、44所省级电大、961所地市级电大分校、2075所县级电大工作站和26698个教学点组成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开放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系统。系统中的四级电大分别承担不同的职能,在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原则下,通过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如何统筹和协调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开展试点工作,本身就是一个相当大的课题。第三,该项目难就难在不只是开放办学,还要研究建立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框架的实践模型。中央电大提出的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建设适应成人在职学习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立“天地网结合,三级平台互动”的传输系统和应用环境;构建导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形成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完善适应远程开放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在这个项目中,中央电大,各级电大都付出了辛勤劳动,也得到了合作高校、行业部委的教授和专家的支持。这个项目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于云秀说。从1999年开始,经过6个寒暑,试点项目已经进入了总结性评估阶段。中央电大初步构建了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人才培养的模式,即:依据现代远教育理论和思想,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依据基层对“用得上、留得住”人才的需求,依据我国在职成人学习的特点,优化设计远程教育系统及要素,基于卫星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教学媒体资源,以远程教学管理和学习支持服务为保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知识获得、能力提高和素质培养的方式,构建了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案例3:探索协作学习的解决方案获得奖项:二等奖获奖项目: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主要完成人:黄荣怀、杨开城、沈复兴、何丽平、朱小明完成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随着人们对教育和学习内涵理解的不断深入,协作学习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黄荣怀教授主持,与杨开城副教授、沈复兴教授、何丽平副研究员以及朱小明高级工程师合作完成的奠定了在我国协作学习研究领域的学术领先地位,同时,其主持开发的“网络协作学习平台We鄄bCL”已经通过鉴定,填补了我国在协作学习软件系统方面的空白。黄荣怀将协作学习定义为“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使个人和他人学习的成果最大化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1997年,针对国内外对协作学习研究多应用少的情况和网络环境下学生选课及学习的需要,黄荣怀所带领的课题研究组决定在网络环境下、在教学体验中对协作学习进行研究和实践。黄荣怀指出,协作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协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讲坛上的圣人”,而变成了学生身边的指导者,学生不再是“各主沉浮”,而要通过积极互动的活动实现共赢的学习效果。他认为,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尤其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学设计更应以学生的协作学习活动为中心,注重学生在活动中应用知识和体验知识,同时还应提供一定的学习资源和工具指导学生完成任务。为了使研究获得更专业的理论支持,课题组做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探索。通过用国际通用测量标准对我国大中小学生学习自律情况进行测量,他们发现我国学生的学习自律水平与国际相比普遍偏低,而这主要又是由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情绪三个因素引起的。“在我国,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的好坏在于老师教得好坏,而没有想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老师只是帮助他们进行;还有一些学生控制情绪的能力非常低,在变化面前他们总是表现出焦虑,比如担心考试不及格等等,而协作学习恰恰能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协作学习,同学之间可以相互督促相互交流,通过督促,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能够得到端正,通过交流,焦虑感就会降低,人就会有一种归属感和存在感。”在肯定学生在协作学习中的地位的同时,课题组也并不否认教师在协作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反之,他们认为协作学习比之传统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因为在协作学习中,教师要考虑如何对学生进行分组协作,如何进行学习评价等等问题。黄荣怀指出,协作学习中的分组在理论上有很多方法,但不管采取哪种方法最重要的都是要让学生在分组中做到优势互补,这样他们之间才会有吸引力,他们才会有动力参与相互交流,从而更好地完成协作任务。同时,由于协作学习并不适用于所有课程,教师要有辨别和区分的能力。在准备这些充分的理论架构的同时,课题组也在开展应用支撑平台的研究开发工作,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网络协作学习平台WebCL1。0版于2001年成功问世。自平台开发成功以来,课题组始终坚持将研究成果在包括北师大在内的多所高校推广应用,以期在教学实践中积累更多的经验。现在,北师大信息学院WebCL平台上的学生已超过5000人,实际开设课程60余门次。声音:期待丰收季节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虽然在瞬间带给传统教育模式以巨大的震动,而真正能落实到实践中的教育模式变革,可能还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漫长过程。不过,仍然有些“喜事”令人激动。能够在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获得18个席位,并有一个一等奖入账,对现代远程教育这个刚满7岁的“新生儿”来说,还是件非常不错的礼物。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现代远程教育是一支新军,但它的作用和影响力正在迅速扩大。据不完全统计,现代远程教育学生规模目前已达300多万。这仅是从规模上考量。而本次获奖说明,在推动教育事业进步的科研探索的“内在实力”上,远程教育及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也已经显示出旺盛的活力。这18个席位,绝不是空想的产物。有目共睹,在试点7年时间里,现代远程教育在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网络教学和平台建设、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以及支持服务的模式、质量保证体系及办学模式、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都进行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同时也开始了理论及科研方面的探索。从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到有目标、有理论支持的教学科研,这是教师和技术人员勤奋、智慧和坚韧的结果,更是远程教育逐渐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实践出真知。7年来的远程教育试点,遭遇过波折,也曾被困惑缠绕,但事实证明,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尝试和探索,就一定可以收获经验,发现真正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因此,这18个席位,更是对过去几年大范围的远程教育实践的一个很好的注解――真正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来自教学实践。从初级实践到深入科研,从不被人关注的边缘状态到走进同行和专家的视野,曾经的“青苹果”正渐渐成熟。但这个秋天远未到丰收的季节。
--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侵权,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师教育 教学成果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