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心理学 pdf的问题

小可生物心理学大师 回答你该领域的各种高精尖问题¡_一个人谈心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92贴子:
小可生物心理学大师 回答你该领域的各种高精尖问题¡
小可大师 回答你该领域的各种高精尖问题¡
现战绩镇,有想学习辅助...
有问题,问我吧,我能回...
看了一本商业类的杂志,...
刚从Lol退出来开始玩300...
当然也欢迎各位大宗嘴宗...
我有个严肃的问题向大家...
“你和前男友是在哪认识...
比赛的时候都去哪了? ...
极强的自杀 杀人倾向 怎么办 大师救我
你尚有良好自知力,严重双向抑郁-躁狂应送入精神病院 敢问兄台是否出现了幻听
请问什么叫 双向抑郁-躁狂 ?我没时间去精神病院,等我工作不忙时我还得读维特根斯坦蒯因全集什么的呢幻听没出现过请问具体怎样治疗呢,我肯定不吃药,信不过支那国的药,怕吃出毛病大师一定要救我,等我病好了送大师一本《阿维斯塔经》手抄孤本残卷做报答
心境障碍 躁狂抑郁互相转换的现在冬天 你抑郁的可能性比较大
内&&容: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生物心理学 - 张卫东版本《生物心理学》
生物心理学 - 基本信息
  : 编著   :10位[] 13位[5]   :   出版日期:   定价:¥28.00 元
生物心理学 - 内容提要
  生物心理学是对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生物学基础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研究的综合性学科。它致力于探索为什么人能够产生意识;为什么物质的大脑能够产生多种感知觉;为什么人会做梦;为什么人会产生情绪、欲望,以及适应环境的行为和经验,等等。   在国际、国内大学心理学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生物心理学是一门广泛受到高度重视的基础课程。我国心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将其确定为心理学专业本科教学的主干基础课程。   本书内容涉及感知觉系统机能、运动控制、机体内环境状态调控、生殖行为与性行为或性心理及其与内分泌机能系统的关系、生物节律与睡眠一觉醒、情绪行为、学习与记忆等,这些都是生物心理学专业基础知识中最为重要的核心部分。   本书作者参阅了国内外新近出版的有代表性的教科书和经典专著,并且以专业鉴赏的眼光有选择地吸纳国际著名学刊,诸如Science、Nature、 Neuron、、Journal of Neuroscience、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Behavioral Neuroscience等发表的最新重要学术成果。相信本书将有助于心理学专业人员、心理学爱好者和其他领域的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现代生物心理学的最新发展。
生物心理学 -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绪论   生物心理学的学科特征   生物心理学的学科领域及相关学科   生物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心理的物质基础及其相关理论   神经解剖学、形态组织学的诞生和发展   脑机能定位与脑整体主义   影响生物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学科一一神经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   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贡献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贡献   第二章 生物心理学的方法学   行为模型的建立、观察与测量   脑研究技术   脑立体定位技术   脑功能干预途径:脑损伤与脑刺激   大脑电活动的记录与测量   脑磁图   脑研究的组织学方法   无创性脑成像   第三章 感知觉系统基本原理与视觉   感知觉系统基本原理   感知觉的形成与感知觉系统的构成   感受器的生理特征   感觉信息传递与编码的基本原理   感觉信息处理的基本神经机制   感觉皮层的结构与机能基本特征   视觉   视觉的外周机制:眼的结构与功能   视觉信息的传输   视觉神经元的感受野特征   枕叶视皮层神经元的特征分析机能   视皮层   色觉信息处理   灵长类视觉中枢神经机制   第四章 感知觉系统:听觉和其他感知觉   听觉   耳的结构与功能   听觉信息传输的神经通路   声音频率的感知机制   声音响度的感知机制   声源定位机制   听觉障碍      躯体感觉   体觉感受器   体觉中枢神经机制   痛觉   痛觉神经元和神经递质   痛觉的大脑皮层机能活动   镇痛   化学感觉   味觉   嗅觉   犁鼻器感觉   第五章 运动控制   第六章 机体内稳态的调节   第七章
  第八章 生物节律、觉醒与睡眠   第九章 情绪   第十章 学习与记忆
生物心理学 - 简介
  在心理学中,生物心理学或心理生物学[1]是运用生物学原则以研究心理历程及行为。举例来说,心理生物学家会比较雏鹅的印痕行为与人类婴儿的依附行为,并以这两个现象来建立他们的理论。生物心理学家通常对衡量生物学上的变量有兴趣,例如:解剖学、生理学或基因变量,并试图量化或质化心理学或行为学上的变量,因此对实证应用具有重大贡献。
生物心理学 - ⑴术语
  心理生物学,研究心理功能及行为与生物程序的关系。   心理生物学家,研究的人。   生物心理学的,表示属于或附属于精神生物学的学科。
生物心理学 - ⑵历史
  生物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51年,英国发展心理学家约翰·鲍比试图应用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心理学及心理动力学的理论于父母婴儿的问题,在关键阶段时偶然地经由朱利安·赫胥黎的介绍接触了康拉德·洛伦兹及尼可拉斯·庭伯根新出版的作品,特别是心理印痕以及行为与发展的四个问题。   1969年,在他的依附,第一卷中,鲍比阐述了他的新理论 - 依附理论,此理论是一种心理生物过程,描述其他物种处在类似人类的环境中的反应。此外,“人类并非猴子或白老鼠,遑论金丝雀或慈鲷”,但“假设我们没有共同的行为特征,那就更奇怪了。”他接着推论:我们在婴儿发展时期应能找到一些生物心理特征。他问:“是否某些源自幼年的神经倾向或人格偏差是因为生物心理过程的发展中受到了干扰?”而且,“无论答案为何,这只是探究可能性的常识”。但出于谨慎,他声明:“直到人类的行为在使用动物行为学的概念进行试验前,我们无法知道生物心理学的重要性。”
生物心理学 - ⑶心理学及生物学相关领域
  在许多案例中,人类会被当作生物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但非人类的物种的生物心理学实验文献才是大宗,通常是老鼠或猴子。由此生物心理学建立了一个重要的假设:生物在生物学及行为上具有足够的相似性来进行跨物种的推论。这使得生物心理学与比较心理学、演化心理学及演化生物学结成了同盟。由于神经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与神经障碍的关系(也就是非实验性的生物操作),因此生物心理学亦与神经心理学有着范例和方法上的相似性。   生物心理学(Biological Psychology)的同义字包含生物心理学(Biopsychology)、行为神经科学及精神生物学 。
则是另一个常用的同义字,但有些作者会将生理心理学视为生物心理学的一个子领域。
生物心理学 - ⑷研究方法
  生物心理学实验的特征是:使用属于生物学范畴的自变量或是因变量进行实验。也就是说,永久或暂时地改变被研究的生物的神经系统,或测量神经系统的某些状态。(通常会与行为变量相关)。通常这些操作或量测会与非人类的主题相关。   1.降低或无效化神经功能   损坏组织 - 触发特定脑部区域的古典方法。感谢提供脑的3D立体定位坐标区域图的各类'先烈',使我们可以精确的在脑部制造损坏区。   电解损坏 - 借由电流流通损毁神经组织。   化学损坏 - 注入神经毒素损毁神经组织。   暂时损坏 - 冷却或使用河豚毒素等麻醉剂使神经组织暂时无效化。   穿颅磁刺激 - 用在人类身上的新技术,在头皮上放置磁性线圈,对外皮神经元施放磁性脉冲,引发人类神经线路的微量电流。   心理药理学 - 使用剂,经由干扰神经传导引发神经活动。拮抗剂可由人体系统传递(例如静脉注射)或是经由外科手术(脑内)。   2.增强神经功能   电刺激 - 使用低电流提高神经活动的古典方法(不至于造成细胞明显损伤的低电流).   心理药理学 - 使用化学拮抗剂增强或取代原生的神经传递介质以增加神经活动。拮抗剂可由人体系统传递(例如静脉注射)或是经由外科手术(脑内)。   穿颅磁刺激   3.计量神经活动   单一神经元纪录 - 使用电极测量单一神经元的电流活动。   多电极记录 - 使用电极束记录数百个神经元同时的活动。   功能性 - 经常使用在人类身上的技术,使用此技术可侦测大脑血液流动的变化,并显示大脑区域的相关活动(i.e.,几十万个神经元组合).   脑电图 - 或EEG;从事件相关脑电位()衍生出的技术,经由头皮量测电极监测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活动。(通常用在与人类相关的科目上)。   神经解剖学   4.遗传学操作   定位 - 基因的影响可使用统计方法,由研究某些物种的近亲繁殖世系(通常是老鼠)来推论。近来,许多物种的基因定序,特别是老鼠的基因定序,使得这项技术更加便利。   选育   基因工程 - 实验性操作基因组;例如,让基因剔除小鼠缺少某个特定基因
生物心理学 - ⑸生物心理学主题范围
  生物心理学家研究的议题与理论心理学家大致上大同小异,但限于在非人类的物种上。以结果来说,大量的生物心理学文献是关于哺乳类的共同精神活动及行为,例如:   ●感觉与知觉   ●动机性行为(饥饿、口渴、性)   ●动作控制   ●学习及记忆   ●睡眠及   ●感情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使用在人类研究的非侵入性方法更加精确时,生物心理学家在某些古典科目上开始有了贡献,例如:   ●语言   ●理性与决策   ●意识   ●生物心理学亦在精神障碍方面有长期的贡献,含括属于临床心理学及精神病理学的范围。虽然并非所有的精神疾病均可从动物研究模式得到,这个领域仍提供重要的治疗资料,包括:   ●帕金森氏症   ●杭丁顿氏舞蹈症   ●阿兹海默症   ●忧郁症   ●精神分裂症   ●自闭症   ●焦虑症   ●滥用药物,包括 酗酒
生物心理学 - ⑹诺贝尔奖得主
  以下诺贝尔奖得主可被认定为生物心理学家。(这个列表省略算是精神解剖学家或精神生理学家的得主;即未研究行为或心理学者。)   Charles Sherrington (1932)   Edgar Adrian (1932)   Walter Hess (1949)   Egas Moniz (1949)   Georg von Bekesy (1961)   George Wald (1967)   Ragnar Granit (1967)   Roger W. Sperry (1981)   David H. Hubel (1981)   Torsten N. Wiesel (1981)   Eric R. Kandel (2000)   Arvid
(2000)   Richard Axel (2004)   Linda B. Buck (2004)
生物心理学 - 蔡厚德版本《生物心理学》
生物心理学 - 基本信息
  作者:   ,2010.12生物心理学ISBN 978-7-   定价:59元
生物心理学 - 内容提要
  生物心理学是心理学与生物学相交叉形成的一门重要的心理学基础理论学科,它试图探究和解释行为与各种心理现象产生的生物学基础。本教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生物心理学的学科知识体系和近期的前沿研究,特别是有机地融入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具有体系完整完整、内容科学、资料新颖、图文并茂和易教易学等特点。   本书可以供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选用,也可为教育学、医学和运动等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作参考之用。
生物心理学 -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物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任务与意义   第二节 生物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第三节 脑功能的理论与学说第二章 视觉  第一节 可见光、眼和   第二节 视觉信息的编码与加工   第三节 视知觉的脑机制第三章 听觉、化学感觉和痛觉  第一节 听觉   第二节 化学感觉(嗅觉与味觉)   第三节 痛觉第四章 注意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 注意的生物理论   第二节 注意选择的认知神经机制   第三节 注意定向与执行的脑功能网络   第四节 调节注意警觉的中枢神经递质系统   第五节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第五章   第一节 学习与记忆的概述   第二节 陈述性记忆的脑系统   第三节 启动效应的脑活动机制   第四节 工作记忆的脑机制   第五节 学习与记忆的细胞分子机制第六章 语言与音乐活动的脑机制  第一节 脑损伤与语言功能障碍   第二节 语言认知的神经机制   第三节 脑的语言功能网络   第四节 音乐与语言活动脑j机制的比较第七章 情绪的生物心理学  第一节 情绪的经典理论、研究与假设   第二节 基本情绪的自主反应模式   第三节 情绪的认知神经基础   第四节 情绪与健康第八章 饮水、进食和性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 渴感与饮水行为   第二节 饥饱感与摄食行为   第三节 性行为第九章 睡眠与昼夜节律  第一节 慢波睡眠与快速眼动睡眠   第二节 睡眠的功能   第三节 睡眠的神经机制   第四节 昼夜节律第十章 动作控制的认知神经机制  第一节 动作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组织原则   第二节 动作控制的认知神经基础   第三节 动作控制的脑功能障碍第十一章 精神病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   第二节 抑郁症   第三节 强迫症的脑功能障碍
生物心理学 - 序
  “心灵”是神奇而美丽的,因为它是睿智和美好的象征;然而,“心灵”也可能是丑陋的,它时常会变得无知或凶恶。“心灵”的奥秘曾让世人魂牵梦绕,使得无数的哲人与学者叹为观止!   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宣告了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从此,人们对“心灵”奥秘的探寻走上了科学心理学的大道。   一个多世纪来,心理学研究迅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人们对心理与行为产生的物质基础(即生物学机制)的认识有了长足进步。生物心理学就是心理学与生物学相交叉形成的一门重要的心理学基础理论学科,它试图探究和解释行为与各种心理现象产生的生物学基础。   心理现象及其相应的行为反应,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种极端复杂的活动形式,它们是神经系统(特别是脑)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生物心理学以身心关系为基本命题,采用生命科学的原理,特别是神经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成果,借助遗传与进化、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衰老等多种生命活动形式和规律,阐明心理和行为在整体形态结构、神经元环路环路、细胞及亚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等多个层面上的生命活动规律。   本教材的撰写,力求较全面地反映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近期的前沿研究成果,特别是将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资料有机融入其中,这在感知、注意、学习与记忆、语言与音乐、情绪、动作控制等内容的章节中有较多体现。   为了便于教学,每章的开头设有“学习要点提示”,末尾有“复习与思考”。每一章节中都插入了一定数量的“知识窗”,介绍研究方法、前沿动态及临床与生活应用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部分插图采用彩色印刷,不仅给人赏心悦目之感,更增加了内容的信息载荷。   几位博士参与了本书部分章节初稿的撰写。他们是王翠艳(第一章第二节的部分内容)、(第二章的部分内容)、王云强(第七章第四节的部分内容)和(第六章的第四节)。南京脑科医院的陈建国副主任为第十一章提供了部分资料;应荣华老师参加了第四章第五节部分内容的撰写。我的硕士研究生刘飞、、汪冠楠、王鹏飞、沫阳、孙雪燕、张倩、段喜萍等参与了部分资料的翻译和图表的加工处理。在此一并表示谢忱!   本教材的写作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教材和文献资料,所有引用的图表均标明出处。对所有原成果作者表示诚挚谢意!   从1982年开始,我一直在南京师范大学讲授生理心理学课程,并从事一些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其间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我曾两次赴德国Kanstanz 大学进修,有幸得到Alfred Meier-Koll 教授、Friedemann Pulvermuller 教授和Bettina Mohr 教授的悉心指导,学术与研究能力得到了提升。   特别感谢上海教育出版社的谢冬华先生,没有他的真诚、鼓励、耐心和帮助,就没有本教材的面世。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家人长期以来对我工作和生活的关心和照顾。   由于本人的学识水平所限,教材中肯定有许多不足或错误之处,敬请各位同学专家和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蔡厚德   2010年12月于随园
万方数据学位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 中国临床康复 -
万方数据学位论文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
参与编辑人数:
最近更新时间: 14:52:00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商品编号:
京 东 价:
[定价:¥]
支  持:
合约套餐:
请选择套餐内容
 您选择的地区暂不支持合约机销售!
白条分期:
在线客服:
服务支持:
生物心理学(第9版)(英文版)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介绍加载中...
扫一扫,精彩好书免费看
京东商城向您保证所售商品均为正品行货,京东自营商品开具机打发票或电子发票。
凭质保证书及京东商城发票,可享受全国联保服务(奢侈品、钟表除外;奢侈品、钟表由京东联系保修,享受法定三包售后服务),与您亲临商场选购的商品享受相同的质量保证。京东商城还为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和,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印刷版次不同,印刷时间和版次以实物为准。
加载中,请稍候...
yutegn(北京)
qrqr39(北京)
duduliang516(陕西)
1我是会员1(北京)
Sure1103(陕西)
江沢民(安徽)
乌七七蒙八八(北京)
11-xjr(新疆)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加载中,请稍候...
七日畅销榜
新书热卖榜
iframe(src='///ns.html?id=GTM-T947SH', height='0', width='0', style='display: visibility:')开设生物心理学(包括本科和研究生)的大学_百度知道
开设生物心理学(包括本科和研究生)的大学
生物心理学 或生理心理学
提问者采纳
本科一般只分(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通常在医学院)三种。生理基础,通常只是解剖或者生理心理学只是其中的一门课。而对于研究生,和生理或者生物靠边的,也是现在很热的就是cognitive neuroscience和behavioral neuroscience,前者是通过人来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后者是通过动物来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当然,这两个只是比较热和大的方向,还有很多各种小的方向。在国外的研究生有比较多各种稀奇古怪的方向,就是一些用生物神经手段研究心理学的各个方向的交叉学科;而在国内,大多就这两种,而且后者非常少,前者也不是所有学校都有资金进行,一般只有平台高的或者心理传统强校才有,如北大、北师大、中科院、浙大、中大等。
非常感谢您中肯的回答,我本科读的是生物,以后向往心理学方面发展,请问目前大学所开设的教程中哪些是与生物和心理这两方面相关的,或者一些考研方向的建议(前景) 谢谢
心理学的话,现在生物和计算机方法都很热,特别是认知神经是最热的。就我说的两个方向cognitive neuroscience和behavioral neuroscience就是最热的了,后者在国内好像比较少见,前者是发红发紫。你要了解的话,可以自学一下心理学的基础课,方向的话就认知最沾边了。当然,其他方向也有用生物方法的,但是国内好像很少见。至于考研,你按照你要考的学校的要求复习就是了。
提问者评价
谢谢所有回答问题的朋友 谢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中国人名民大学和北京大学 都有 挺好的!
我觉得学生物再跨专业到心理学是很有前途的,从本质上将生物学和心理学都是研究和认识人的本质的学科,都是很重要的基础学科,二者在本质上相通,是从两个出发点开始对一个事物的研究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姜乾金医学心理学网(原医学心理网、乾金心理在线)
医学心理学是学科还是课程?
医学心理学理论-国家级精品课程
课堂录像(2007年):&&
至诚奉献:,65万字,下载3M,点击目录阅读全书
本站长回顾多年的工作,大致包括建立完整的医学心理学课程和教材体系,确立压力系统理论模型及其在压力管理、门诊咨询和婚恋指导等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等方面。以下集中部分有关成果,供有需要者下载、参考、指教,并帮助澄清某些历史真相,同时也寄梦于我国医学心理学的未来。
地址:浙江慈爱康复医院(杭州马塍路1号)
名医馆预约:&
&&&&&& && 标志: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课程&
卫生部5、7、8年制规划教材主编
课程建设部分书证汇集
、、、、、、、、、、、、、、、、、、、、、、、、
2013“心理应激系统模型及应用”
20108年制2版)
(待制作)
20108年制2版光盘)
2009“课程和教材建设历史简录”
2007“国家级精品课程”课堂录像
――――――;
(点击分别链接)
200《医学心理学-临床心理问题指南》
(待制作)
20058年制1版)
(待制作)
2004“心理应激理论在医心教材中的体现”
2004(5年制4版)
2002(7年1版、5年3版)
2001“对医学心理学学科若干问题的认识”
2001(CAI)
1998(升华)
1993(定型)
电子书下载
1986《医学心理学》
中姜乾金撰写的章节
、、、、、、、
(点击题目分别下载)
电子书下载
1986《医心教学研究
1985“医学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及其地位”
《医学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一文,是姜乾金早期构架医学心理学课程(教材)的重要思考之一(另两项是理论体系与医学模式)。该文刊登在《医学教育研究》-7。作者在该文中就已明确提出,医学心理学是“交叉学科”、“基础学科”、“应用学科”,至今反映在各种教材中,加上“理论科学”(强调理论,独立成章),上述四方面学科特点的认识,是作者在几年时间里浏览大量基础文献后的“产出”,并不是简单的“抄写”。
1984“医学模式与我国医学模式的改变”
《医学模式与我国医学模式的改变》一文,是姜乾金早期构架医学心理学课程(教材)的重要思考之一(另两项是学科特点和理论体系)。该文刊登在《医学教育研究》-4。关于医学模式问题,当时一些作者也有介绍,主要都是依据于Engel GL 1977年在《科学》杂志上的《需要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一文。但本文内容不但是作者此后课程(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且其构架和不少内容(如医学模式转变的理由)在此后许多教材中得以保持,直至近年的规划教材。
1982(讲义)
电子书下载
(引自八年制2版配套光盘)
&&&&&&&&&&& &&&&
标志: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分课题& 项目前期总执笔和总报告
应激(压力、应对)文章汇集
、、、、、、、、、、、、、、、、、、、、、、、、、、、
点击题目分别下载
部分学术会议大会报告
、、、、、、、、、、、、、、、、、
点击题目分别下载
2012年姜乾金的“应激”()
2011(专著)
电子书下载
2011(自《临床心理问题指南
2010年姜乾金的“应激”(自8年制2版教材)
2010年姜乾金在《医学心理学》8年制2版教材的“应激”一章中,已经基本完成对应激(压力)系统模型的整体构建,在章节开始就介绍了压力系统模型的大致轮廓。但在系统模型的理论、原则(法则)、评估和应用方面,介绍得还不多。
2008年姜乾金的“应激”(自《行为医学
2008年姜乾金为杨志寅主编的《行为医学》编写“应激”一章,虽然对应激系统模型有相当清晰而又简要的描述,但仍然以“线性”过程模型的图示表示,其中将作者的应对列入“过程其中”的图示与李心天教授等的应对列在“过程之后”的两个示意图做了比较。杨志寅主编的《行为医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为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2007年姜乾金的“应激”(心身医学)
2007年“应激系统模型实证研究”(研究生)
2002年姜乾金的“应激”(自5、7年制教材)
2001年姜乾金的“应激”(医学心理学教程)
1998“心理社会应激因素的综合评估”基金总结
1993年姜乾金的“应激”(自北京科技版教材)
1993心理应激-应对的分类与心理健康
1987癌症心理社会应激因素调查分析
&&&&&&&&&&&&&&&&&& 标志: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两届副主委& 卫生部《心身医学》规划教材
其它文献汇集
、、、、、、、、、、、、、、、
点击题目分别下载
2014――应约撰文
(待制作)
2011《人格问题(障碍)》
2011(专著)
(待制作)
1993“集体心理治疗在癌症和慢性病中应用”
这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的长达多年的临床研究,在与某省属医院气功病房的合作过程中,探讨和实践了几种医学心理学和心身医学相关的概念:放松训练、集体心理咨询、慢性病人和癌症病人的临床心理特点等。
1992“否认机制在心肌梗塞的临床意义”
作为心理应激长期研究的一个领域,从80年代中期开始就对应对方式(或应付策略)进行连续观察和研究,其中否认机制的被关注,来自于早期对冠心病临床心理学的综述研究,从而到近三十年后今天,作者还在武汉全国心身医学年会的最后一次报告中,对国内在此问题上的清谈环境,表示感叹。
1990“外科心身医学”
姜乾金:外科心身医学问题(第一、二节),1990。见:徐斌、王效道主编:心身医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该书在本章末尾著名时漏掉了作者。对于外科手术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干预方面,作者关注较早,学习了许多文献,自己也开展了多项外科手术心身医学方面的研究,发表多篇文章,属于医学心理学的一个活跃领域。
1990“皮层内脏相关”
1990年姜乾金的“心身相关的心理与病理学基础――大脑皮层与内脏相关”,看题目就知道是生理学出身的人写的。这的确是徐斌教授和王效道教授主编的《心身医学――心理生理医学的基础与临床》(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一书中的一章。当年,姜乾金还写了“心理神经免疫学研究近况”一文。
1990“心理神经免疫学研究近况”
有关心理神经免疫学方面的关注,与徐斌教授让写心理生理医学基础一章有关,也与自身一直来从事医学心理学基础和临床,或心身医学领域的进展有关。但主要还是与自身来自生理学教师的基础知识有关。在当时,除了书本,还形成了几篇文章。
1990“A型行为的改造”
始终重视医学的“系统”,重视基础与临床,在接触冠心病心理社会因素和A型行为概念基础上,通过国外文献形成了A型行为矫正的综述论文,也纳入了医学心理学教材的临床心身疾病部分。
1989“伤残病人康复期心理行为问题”
表面看起来所关心的方向有点“杂”,实际上康复领域的医学心理学问题也是本人一直来构建医学心理学学科体系的重点思考,故很早就通过康复医学外文书籍寻找康复领域的医学心理学,这样就是有了教材中的康复心理,以及伤残心理行为问题、运动心理效应等相关综述论文。
1988“疗养心理学”
1988年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高恩显主编《现代疗养学》,其中第22章《疗养心理》3万多字,由姜乾金执笔。该章包括七节;心理学在疗养中的应用;心理疗养的基本理论;情绪对心身的影响;疗养员的需求与心理疗养;行为训练与行为矫正疗法;生物反馈;疗养院的心理咨询工作。该章内容实际上是当时刚刚编写完成的86年医学心理学教材内容在疗养康复中的直接应用。
1988“集体心理咨询和行为训练对手术”
这是将集体心理咨询、放松训练、行为调控等技术,应用于外科手术病人的设计性研究。整个研究过程与有关医院合作。通过该研究,有关外科手术心理的各个方面理论和技术都得到了实际验证和演练。
1987“对气功心理治疗成分的探讨”
既关心国外各种心理治疗在国内医学心理学学科中构建,又与某省属医院气功病房有长期的临床研究过程,故自然关注对中国气功的心理治疗成分的分析。这是一篇思辨性论文。可惜后来的环境让中国特色的这类心理行为治疗技术濒于消失。
1986“音乐松弛训练对高血压即时降压研究”
这是从生理学实验严格设计的角度,思考着放松训练疗效的基础实验证据。在简陋的条件下,与一位有兴趣的学生合作,完成这一次很有意义的(说不上是首次,至少在当时是很少见的)心理治疗实验性研究。
1986“住院病人心理行为反应218例”
开始编写医学心理学,老师们提到医患关系和病人心理(直至当今这也是大家很容易加以叙述的教材内容),但真的这些叙述的来自于临床的科学调查吗?带着这种思考,设计了这样的临床调查,也让不少合作医院专业人员付出有点无谓的劳动,结果也仅仅是部分证明了平常大家所叙述的病人心理特点。但方向是对的,咱们的医学心理学不能都是平常的“叙述”(常识心理学)啊!。
1986“心理社会因素与高血压临床”
临床医生的经历、生理学教师的经历、医学心理学的初级接触、医学模式关于人类致死性原因的叙述,都使得作者关心高血压(还有冠心病和癌症)这种心身疾病。这个工作来自于泡在图书馆寻找文献,类似医学教师为了写一篇综述那种姿态,但人家往往为了接下来做这个课题,甚至一辈子,而本作者则像下山的猴子,将文章往教材中一放,在不起眼的杂志上一登,转身干别的了――一辈子一事无成。
1982“外科手术病人的辅助行为治疗”
这是最早的通过图书馆资料组合的小综述之一,与在厦门全国医学心理学年会上报告的“痛觉与痛情绪反应问题”一文属异曲同工,说明当时初次接触医学心理学的作者具有鲜明的临床医学和生理学身份特征。
1982“痛觉与痛情绪反应问题”
这是作者第一次写医学心理学文章,主要是从生理学的角度,结合学习和查阅到的心理学相关知识,解读临床疼痛心理:疼痛产生痛情绪反应,痛情绪反应具有自我体验、外部表现和内部生理改变,临床上需要重视等等。此文成为作者以后几十年编写或主编相关疼痛章节时的起点。但当时曾遇一位心理学出身者追问“这也算论文”,在关于慢性疼痛改变病人人格的论述方面,更在1982年医学心理学年会上受到国内著名心理学家的友好质疑(虽然目前来看是作者正确的)。原文为当时普遍采用的手工蜡纸刻印文本,现经计算机扫描辨认转换成word文档。
1975“百日咳脑病58例临床分析”
1970年代,作者所工作的属地人口极众,县二医院的医生却很少,非常繁忙,作为年轻医生,需独立面对大量急重病人,每年死在手里的病人不可数。当时用功的作者觉得,用因果线性思维,用纯粹生理医学的思路,经常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或说明不了问题。所以70年代中期,就写了一篇关于百日咳脑病儿童的临床过程、病因学、以及治疗方法的分析文章。在文中画了个“系统”图,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多因素的系统结构。这个图现在已列入2012年《医学心理学-理论、方法与临床》一书。这与后来重视系统论,直到纳入到应激理论和应用研究之中,有重要的关联。(注:当时全国通行写文章不著名,该文也一样)
部分重要书作
(CAI)& 2001高等教育版教材&
& 2004人卫版5年制第四版规划教材& 2005人卫版8年制第一版规划教材&
2010人卫版8年制第二版规划教材& &
(13格尔木精英班)
(中华心身10武汉)
-基于系统模型(11省心身)
(12省心身年会)
(13山东培训班)
(12省心身)
(14省心身)
(文本介绍)
(考试、比赛讲座)
(14高校教师培训)
(12省团委)
(14北京协和)
(14省委党校)
&&&&&&&&&&&&&&&&&&
30年磨一剑,姜乾金主持的医学心理学课程建设获。以下是该课程教材部分20多年的历史延续:
40.医学心理学(8年制规划教材第2版)列入,教育部日公布
39.编著:(医学心理学建设30年总结
,65万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38.主编,医学心理学(8年制规划教材第2版),被教育部列入书目&
37.主编(1/2),,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兼用于8年制医学生教学和临床心理工作者参考书)
36.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7(国家级精品课程主干教材)
35.主编,,人民卫生影像出版社,20(国家级精品课程配套材料之一)
34.主编,(国家级精品课程主干教材之一)
33.主编,(国家级精品课程主干教材之一)
32.2006.12获评()
31.2006获国家级“十一五”重点教材
姜乾金长期研究心理应激(压力)理论与应用,最终提出。以下是
与之相关的文献:
1.姜乾金:)。全国医学心理学年会大会报告1982(厦门
2.姜乾金:外科手术病人的辅助行为治疗。外国心理学1985;2:42(国内率先开始“外科应激”及其行为干预的系统研究)
4.姜乾金、吴春容:音乐松弛训练对高血压病人即时降压作用实验研究。应用心理学1986;1:36(国内最早松弛训练与心身反应实验研究)
5.姜乾金:心理社会因素与高血压临床。应用心理学1986;3:46
7.姜乾金、刘小青、吴根富:癌症病人发病史中心理社会因素临床对照调查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1(1):38(国内率先对心理应激多层次概念探讨和对应激的多因素研究)
9.姜乾金、郭安娜,等:集体心理咨询与松弛训练对上腹部手术病人康复的作用。心理科学通讯1988;2:34
16.姜乾金:心理神经免疫学研究近况。浙江医科大学学报1990;4:23
19.姜乾金等: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的制定(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992年通过国内专家鉴定
20.姜乾金、黄丽、卢抗生,等:心理应激-应对的分类与心身健康。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4:145(国内较早开展的“应对”系统研究)
建立心理门诊,第一是高水平的心理医生,第二是方便实用的心理测查手段。浙江大学医学院在姜乾金教授的主持下,经过10余年的
研究设计和不断更新,开发形成了独特的心理门诊专用的问卷测查计算机支持系统,多年来已为国内许多单位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杭州西湖正月初一游人如织(日
断桥至湖畔居)
(日杭州西湖
游船上摄)
(2013年8月杭州西湖曲院风荷公园)& &
&&&&&&&&&&&& &
医学心理专家介绍
&搜索导航&&&&&
本期著名专家
&&注:“本月思考”,不定期地更换着话题,主要是想就人类常识和心理问题之间关系的许多误区和盲区提出思考题目,供国内的有心者品味和讨论(因我们的文化较特殊)。
“线性思维”与“系统思维”
近期可能有点闲了,总是看到周围充斥着绝对化的认知(我称之为线性思维,即两级思维,或者机械思维):在国内,帮助人、做公益,首先会被怀疑有什么个人目的;一个外国孩子在娱乐秀中一句儿语,会被我们解读成国家之间的仇恨;医生医不了命的古训,变成了医生就是服务员,看病化多少钱就该有多少疗效,否则医生就是白眼狼,该揍;一人嬉说“天上掉烧饼了”,另人会骂他“十三点!”而不是问他“真的吗?”、“为什么?”;大量的专家认为,科学证明不了转基因食品有害,故转基因食品就是无害的;不一而足。找不到答案,只能将其归结于国情,几十年充斥着非红即白、非对即错、非正确即错误、非伟大即卑微、非爱国即汉奸……&
第一军医大解亚宁教授
复旦大学徐俊冕教授
广西医大过慧敏教授
山东大学岳文浩教授
福建医大陈达光教授
西安交大汪勇教授
武汉顾瑜琦教授
江苏大学陈演江教授
温州医学院何金彩教授
山东大学潘芳教授
华中理工大学吴均林教授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吴振云教授
东南大学蔡雄鑫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杨凤池教授
苏州大学徐斌教授
北京大学医学部
胡佩诚教授
南京中医药大学杜文东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陈福国教授
以上有关国内专家介绍,已经于2013年10月移到,欢迎浏览!
友情链接:
建议使用IE 5.0 800*600
浙江杭州 1999建站&&&&&
本站总访问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物心理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