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优秀教师事迹材料以下小学(含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须具备5年这里的教师包括初中教师吗?

关于印发《勉县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没有公告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关于印发《勉县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热&荐&&★★★
【字体: 】
关于印发《勉县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523&&&&更新时间:&&&&
各镇中心小学、初级中学(九年制学校),县直中小学、教育单位:
现将《勉县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勉县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
根据省委组织部、省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陕教规范[2014]5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交流轮岗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实施教师校长交流轮岗,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合理流动机制,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建立“县管校用”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管理制度,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师资水平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为创建省级教育强县提供坚强的师资保障。
二、交流轮岗的基本条件、比例及方式
全县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且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满6年的在编在岗专任教师,应通过调配、定期交流、跟岗学习、支教帮扶等方式进行交流轮岗。每年教师交流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名师(特级教师、市县级教学名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高级教师和一级教师不低于交流总数的30%。按照省、市、县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定,对新招聘的教师,继续实行山区服务期制度,并纳入教师交流计划。
全县男52周岁、女47周岁以下且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8年的(对因工作需要调整的,可不受8年的时间限制)正、副校长原则上应通过转任交流、挂职锻炼、任期内调整、公开竞聘等方式进行交流轮岗。同一学校班子成员每次交流人数一般不超过班子成员的30%。新任校长应有2所以上学校工作经历,或有3年以上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工作经历。
交流轮岗以城乡学校之间交流为主,也可在城区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镇际学校之间、镇域内中心小学与村小学、教学点之间进行。
教师和校长每次参加交流轮岗的年限由县教体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教师、校长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连续任教、连续任职的时间可根据工作需要予以延长。
三、交流轮岗的工作步骤和管理
(-)交流轮岗的工作步骤
1、摸底调研。县教体局根据交流轮岗条件,对人员缺编、学科需求、班子建设等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和研判,于每年7月底前制定并下达交流轮岗任务。
2、遴选推荐。对照教师交流轮岗条件,采取个人申报、学校推荐的方式,上报参与教师交流轮岗的人选。按照干部任用的规定,结合履职研判,初步确定参与校长交流轮岗的人选。
3、研究审批。依据资源均衡配置的原则,确定交流轮岗的对象和去向。
(二)交流轮岗的管理
教师、校长交流到新学校后,人事关系随转,交流轮岗学校具体负责其考勤、年度考核、绩效考核、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等日常管理和考核。
四、交流轮岗的保障机制
1、合理使用人员编制。县编办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量内,按照“总量控制、城乡统筹、按需配备、结构优化、动态管理’’的原则,采取互补余缺、有增有减的办法,会同县教体局根据义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班额、生源变化等情况统筹使用教师编制,切实加强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达到科学配置。
2、及时调整岗位设置。县委组织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指导校长交流轮岗工作。县人社局负责对学校教职工人事管理工作进行宏观指导,会同县教体局对学校的’岗位设置实行宏观调控,对岗位实行总,量和结构比例控制。同时制定交流轮岗教师在职称晋升、岗位晋级方面优惠政策,以激励和调动教师交流轮岗的积极性。
教师、校长交流到新的学校后,按原有的专业技术职务及岗位等级聘用,并依法签订聘用合同。县人社局和县教体局要根据交流讨。划和编制调整情况,及时申报调整岗位设置方案,以适应和满足岗位聘用的需要。
3、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县财政局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财力支持,对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
参与交流轮岗的教师、校长享受相应交流学校的山区教师补贴(调离后取消)。县财政局应保障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支教补贴及山区教师补贴等专项资金的按时拨付。同时,每年从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中拿出一定的资金,对年度考核等次合格及以上的交流轮岗和支教的教师、校长在交通和生活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奖励性补贴。
4、建立完善评价标准。县教体局根据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校长队伍的实际情况,制定交流轮岗实施方案并纳入学校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今后将把在异地履职优秀的教师的交流经历及工作成绩作为评选特级教师、市级以上模范(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以及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必要条件。在乡村学校任教3年以上(含城区学校交流、支教教师),经考核表现突出并符合具体评价标准条件的教师,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
从2015年起,凡县教体局下达了交流轮岗任务的学校,符合交流轮岗条件的教师在职称晋升时近两个聘期必须有至少1年的交流轮岗经历。今后在评选特级教师、县级及以上名师、名校长时,参评人选须有2所以上学校工作经历,或在农村(薄弱)学校有6年以上工作经历D从2015年起,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在评聘高一级职务(职称)时,必须要有1年以上在农村学校轮岗交流或支教的经历(以后逐年过渡到3年以上轮岗交流或支教经历)。
5、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I用,以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交流的教师为重点,进一步加强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科学等紧缺学科业务培训,着力提高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交流教师的业务水平。在省特级教师、省学科带头人、省教学能手评选,以及名师名校长培训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中,优先向城区学校到农村学校交流的骨干教师倾斜,努力提升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五、交流轮岗的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是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成立由分管教育的副县长任组长,县委组织部、县教体局、县人社局、县编办、县财政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勉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体局,具体负责全县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日常工作。
2、认真组织实施。县教体、编制、人社、财政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加强统筹协调和指导,有序、有力、有效地推进交流轮岗工作。教师校长交流轮岗2014年启动,2015年全面实施。
3、加强政策宣传。要广泛宣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优化师资配置的政策,引导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为推进教师校长交流工作创设良好的氛囫和环境。要大力宣传和总结交流教师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引导教师深入认识交流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激发教师、校长的积极性、主动性,消除顾虑,积极参与交流。
4、加强监督检查。在实施教师校长交流工作中,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肃纪律,切实维护参与交流教师合法权益,维护教师队伍稳定。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勉县职业教育中心主办
陕ICP备号―1
联系电话: 站长:斗泉九年制学校 教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斗泉九年制学校 教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义务教育,是根据宪法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性、性的基本特点。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小学六年,初中三年),这一规定符合我国的,是适当的。
特点 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
时限 为九年
起源 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
相关法规 义务教育法
阶段 小学、初中
义务的含义包括父母与家庭有使学龄儿童就学的义务,国家有设校兴学以使国民享受教育的义务,以及全社会有排除阻碍学龄儿童身心健全发展的种种不良影响的义务。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新教国家为推行宗教教育,提倡广设教育。1619年,德意志魏玛邦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父母应送其6~12岁子女入学,否则政府得强迫其履行义务。此为义务教育的开端。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在19世纪70年代后实行义务教育。根据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有关统计资料,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已有近60个国家实施义务。各国实施义务教育的年限长短,大体是由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教育程度决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及以后正式颁行的国家宪法中,都明确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义务教育,即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为现代生产发展和现代生活所必需,是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在中国教育史上,1904年,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日第六届第四次会议通过的《》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要求、自治区、根据该地区、文化发展状况,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该法于同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一项教育法,标志着已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2005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这为义务教育立法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日起开始实施新的《》。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中最终明确:“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障”,完成了“人民办”到“义务教育政府办”的真正转变。
中国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这是义务教育的三个基本性质。
所谓公益性,就是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公益性和免费性是联系在一起的,对农村而言,从今年到明年要全部免除学费、杂费,但是对城市而言,这还需要一个过程。实际上,要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就涉及到很大的财政问题。现在国家就是要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如修订的义务教育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统一性是贯穿始终的一个理念。在新法中,从始至终强调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这个统一包括要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经费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的标准等等。这些与统一相关的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到法律的修改中来。如修订的义务教育第四条规定,凡具有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强制性又叫义务性。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谁违反这个义务,谁就要受到法律的规范。家长不送学生上学,家长要承担责任;学校不接受适龄儿童、少年上学,学校要承担责任;学校不提供相应的条件,也要受到法律的规范。如修订的义务教育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宗教领袖马丁·路德是最早提出义务教育概念的人。改革胜利后,为使人们都有学习《》的能力,路德颁布了义务教育法。1619年,德国魏玛公国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父母应送其6~12岁的子女人学,这是最早的义务教育。在1763年到1819年,德国基本完善了义务教育法规。工业革命后,义务教育发挥着使人们掌握工业知识的任务,义务教育的时间也由最早的3个月至6个月,发展到6年,直至现在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9年。
清朝末年,欧美各国以及亚洲的日本大都普遗实行了义务教育。清政府某些官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便在20世纪初草拟清廷有关文件时使用了“义务教育”、“强迫教育”这样的词语。1903年。清政府顺布了《奏定学堂章程》(旧称“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以法令形式公布的并在全国推行过的学校教育体系。旧中国正式提出试办义务教育是1911年。该年7、 8月,清政府学部派人在北京主持召开中央教育会议,会议议决了《试办义务教育章程案》等文件。本案明确规定以四年为义务教育期,并提出了试办义务教育的办法。1912年,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了《学校系统令》,即《壬子学制》,也是规定了“初等小学四年,为义务教育”。至此,从清末以来,拟议、酝酿了10余年的义务教育之事,终于被认定。1937年,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学龄儿童强迫入学暂行办法》,这个时期的义务教育概念是强迫教育。1940年4月,民国政府教育部制定《国民教育实施纲饭》,规定国民教育分为义务教育和失学民众补习两部分,两者同时实施。
省级政府负有首要责任
省级政府是地方最高的行政机关,对包括义务教育在内的各项地方公共事业负有首要责任。从目前情况看,省级政府离职能的要求还有距离。强调省级统筹,就是要加大省一级的责任,这是新体制一个值得关注的内容。省级政府一要统筹落实辖区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确定省以下各级政府的经费分担责任,落实中央安排的转移支付和地方各级政府应承担的资金,承担与其职责和财力相应的义务教育经费数额,制定辖区内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二要统筹省域内义务教育的组织协调工作,制定本省义务教育政策、规划和义务教育的各项标准,统筹配置教育资源,促进省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无论从投入体制还是从管理体制来讲,省级政府的统筹作用都至关重要,如果省级政府能够切实担负起这一责任,理顺省以下的体制,则相关问题比较容易解决。
县级政府负有主要责任
县级政府对该地区义务教育发展负有主要责任,强调管理以县为主是非常必要的。以前在一些地区存在着投入以县为主的做法,使义务教育的事权和财权不对称,挫伤了基层政府管理和实施义务教育的积极性。管理以县为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管好经费。县级政府除了按照省级政府确定的比例承担经费外,一项更重要的任务,是要具体管好用好资金。要将义务教育的各项经费全部纳入,建立健全科学规范、高效快捷的资金拨付制度,科学合理地分配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包括做好义务教育学校的规划、设置、布局调整、管理,指导学校教育教学,保障学校安全,培养,均衡配置师资力量,组织本行政区域内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的校长和教师流动。
义务教育的各种变化,都是在的统领下,运用“加减乘除法”全方位加大对义务教育改革的结果。
加——增加教育投入
今后五年国家财政新增义务教育经费累计将达2182亿元。——《政府工作报告》 近些年来,由于经费不足,一些农村中小学不仅没有专门的实验室,甚至连做演示实验的条件都没有;由于基层财政困难,一些农村学校的校长为了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不得不四处筹钱,被形象地称为“化缘校长”…… 为了解决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问题,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专设“经费保障”一章,并从四个方面作出规定,以从制度上解决这一问题:——明确义务教育经费总体需求,制定有关经费标准。草案要求国家制定并适时调整适应义务教育基本需求的教职工编制标准和工资标准、学校建设标准、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提出明确目标。草案要求各级政府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标准拨付经费,确保义务教育经费的逐步增长;对在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得收取学费,并逐步免收杂费。——明确义务教育经费来源。草案规定,义务教育经费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省级政府统筹落实的体制。“由省级政府财政对该地区的义务教育全面负起责任,应该能够解决义务教育经费问题。” ——规范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草案要求财政预算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政府决算和学校收支情况应向社会公布,审计机关应当将有关义务教育经费的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布。教育管理学院院长褚宏启认为,增加经费来源、教育经费的预决算以及学校收支情况向社会公开,是本次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的一个亮点。规定学校财务公开,可以更好地加强对学校的管理。
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推进。——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 “绝大多数学校的教育还是追求分数至上、考试至上。”“关键问题是,不利于儿童开发智力,更扼杀孩子的兴趣和健康。”研究所研究员杨东平说,“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都变成了一个模子,缺少灵气,也缺少创造性”。为扭转当前应试教育风气盛行的状况,修订草案在作出原则规定的同时,还提出了一系列操作性很强的措施:—规范教学内容,防止教学过于偏重智力的倾向。为此草案规定,学校应把德育放在首位,形成德育教育;应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不得以任何名义编排重点班。——严格课程管理。草案规定,学校和教师应当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得违反课程设置方案增加或者删减课程;应当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体育、艺术和综合实践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素质。——明确考核要求。草案规定,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应当综合考察其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和培养学生的情况,不得仅以升学率作为考核标准;对学生的考察,应当综合考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情况,不得以考试成绩替代全面考察。有关专家提醒说:“解决应试教育问题、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能单靠法律规定,还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其他方面的共同配合。”
乘——倍加重视教师工作
要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 针对日益突出的教师待遇和教学质量等问题,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作了专章规定:——加强教师培训。草案规定,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加强教师培养工作,采取措施发展教师教育。—保障教师待遇。草案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公办学校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相应人员的平均工资。——加强教师管理。草案明确规定,教师应当遵守宪法、法律和,为人师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应当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明确对教师的要求。规定: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不得以任何名义编排设置重点班,不得因个人特征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违反规定开除学生。
除——剔除择校之风
要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上学难问题,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 “目前,城市义务教育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学校之间的不均衡发展,被人为地分成所谓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两大类。”杨东平说。对许多中国城市家庭来说,孩子接受优质教育是头等大事,花多少钱都舍得。在不同学校硬件设施、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差别巨大的环境下,择校之风盛行自然就不难理解了。为解决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问题,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在多个方面作出了规定:——在经费投入方面,草案要求县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编制本部门预算时要向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农村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义务教育。——在师资力量方面,草案要求县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采取措施,促进学校师资力量均衡配置;应组织公办学校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公办学校校长和教师在学校之间流动。——在管理和监督方面,草案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不得以任何名义将学校分为重点和非重点;县级以上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缩小差距等等。
法——令行禁止乱收费
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 一段时间以来,广大群众对教育乱收费反映十分强烈,乱收费给学生和家长造成了经费负担。”张建华说,“在农村,有些学校没有一台,也不上计算机课,却也要让学生买计算机教科书,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为解决教育乱收费问题,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了许多很有针对性的措施:——禁止利用补习和发教辅书进行乱收费。草案明确规定,在课程标准范围内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得收费;向学生发放教科书以外的其他书籍、资料,不得收费。有关专家表示,依照这一规定,许多乱收费行为将再也找不到“合理”借口。——禁止利用组织学生从事营利性活动。草案规定,学校不得自行或者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联合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防止教科书成为牟利工具。草案提出,要减少教科书种类,降低教科书成本,并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教科书的基准价和浮动幅度。有关专家分析说,针对教育乱收费行为,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实际上采取的是双管齐下的措施。“一方面增加义务教育投入,防止学校因运转经费不足向学生和家长伸手;另一方面,通过上述禁止性规定,则可防止个别学校和教师巧立名目,牟取私利。”
教育是香港特区政府总开支中的最大项目,其开支预算超过总开支的五分之一。一、基础教育体制香港的学校制度,包括两年或三年的,跟着是6年的小学教育,三年的初中教育,2年的高中教育,2年的中六教育(相当于大学预科),3年的大专教育。全香港幼稚园都由社团和私人主办,属于私立学校。香港的幼儿教育(又称为学前教育)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香港政府教育署管辖的幼稚园,另一个系统是由香港政府社会福利署管辖的幼儿中心,带有托儿所性质,其工作人员由社会福利署培训,有98%的香港儿童接受幼儿教育。香港教育按经费来源及管理机构性质类型包括:   1.官立学校,又称为政府学校。校舍由政府兴建,校长和教师列在公务员范围,经费由政府支付。2.资助学校,又称为津贴学校。社团(包括教会、慈善团体、同乡会等)或私人办的不牟利学校,接受政府资助全部经费。3.私立买位学校。由私人创办及经营的中学,初中学位的一部分(或全部)由政府所收学费的数目“买”下来。这些被“买”下来的学位,象官立学校和资助学校的学位一样,由政府统一分配。4.独立学校。由私人机构或个经营,没有接受资助,也没有接受买位的私立学校。香港的小学当中,其中,资助小学400余所,占绝大多数;私立小学70余所,官立小学近50所,数量最少。中学教育学生小学毕业后,便可分配到公费的初中学校,在官立、资助和私立买位中学就读(接受政府分配学生而向政府收取学费的私校称为买位中学)。自1978年9月实施9年免费强迫教育以来,小学6年和初中的3年为免费义务教育阶段。按《教育条例》规定,家长如无充分理由而不送子女入学,须入狱3个月,并罚款5000元。学生初中毕业后,根据“平均获选派率”的派位办法,由教育当局参照学生的校内成绩和家长的选择,派选中三学生升读官立、赞助、私立中学的中四学位。学生也可以选择进入工业学院和工业训练中心进修技术课程。从整体来看,香港基本上已普及中学教育。在官立,资助和私立三类中学中,资助学校最多,约320所,私立学校次之,近90所,官立中学最少,约40所。
国务院通知
《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一、充分认识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大意义二、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一)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三)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四)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三、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步骤(一)2006年,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中央财政同时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安排公用经费补助资金,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启动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保障新机制。(二)2007年,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中央财政同时对中部地区和东部部分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安排公用经费补助资金,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三)2008年,各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全部达到该省(区、市)2005年秋季学期开学前颁布的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中央财政安排资金扩大免费教科书覆盖范围。(四)2009年,中央出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各省(区、市)制定的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低于基准定额的差额部分,当年安排50%,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照免学杂费的分担比例共同承担。(五)2010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全部落实到位。农垦、林场等所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与所在地区农村同步实施,所需经费按照现行体制予以保障。城市义务教育也应逐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具体实施方式由地方确定,所需经费由地方承担。其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与当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同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与所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同等政策。四、加强领导,确保落实(一)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配合。 (二)落实分担,强化资金管理。(三)加快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四)齐抓共管,强化监督检查。(五)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六)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
这次改革从2006年开始,计划用五年的时间在全国逐步推开。从2006年春季开学起,西部的12个省份、新疆建设兵团和中部地区享受西部政策的部分县市全面实施了改革,2006年秋季,中部的各个省开展了试点,而从2007年起在全国农村地区推广,并用三年的时间重点巩固。这次改革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收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逐步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根据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支出的不同内容,建立中央、省、市、县(区)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经费省级统筹、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除教职工工资在现行体制下加大保证力度外,公用经费、校舍维修改造经费、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经费等义务教育经费支出由中央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及财力状况,对西、中、东部地区实行不同的分担比例予以保证。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会议决定,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继续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就是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问题,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也可以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是新机制最受益的单位,那么,农村中小学校的经费需求,到底达到什么样的“度”才能保障基本需要?最有发言权的是谁?应该是我们经费的使用者——农村中小学校,如果我们不能提出自己的基本需求,政府又依据什么来予以保障呢? 所以,无论是从责任、义务、利益各方面来看,我们的农村中小学都应该站在保护学校和学生合法权益的立场上,客观真实、全面细致地反映学校教育教学对资金的基本需求,积极主动地编制学校预算。新机制能否成功实施,管理是关键。所以要以此次改革为契机,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规范的预算制度,保证学校的每笔开支有根据、有来源、有保障、有效益、有监督。
1指明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个根本的方向
上个世纪,由于各地经济、文化水平的差异,使得义务教育阶段形成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乃至学校之间较大的发展差距。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差距越拉越大。新《义务教育法》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纳入了法制的轨道,将均衡教育思想作为新《义务教育法》的根本指导思想,可以说新《义务教育法》的里程碑意义,最重要的就体现在从过去的各自发展走上今天的均衡发展的道路。
2明确义务教育承担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使命
我们过去推进义务教育时,主要是解决孩子有书可读、有学可上的问题,还谈不上素质教育。新《义务教育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义务教育纳入到实施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项新的历史使命。新《义务教育法》同时把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点,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
3回归了义务教育免费的本质
普及教育、强制教育和免费教育是义务教育的本质特征,免费的步骤可以根据国情来分步实施,但必须坚持免费的特点。公益性是整个教育事业的特征,义务教育要更彻底一些,不仅仅是普及的、强制的,还应该是免费的。新《义务教育法》在免费教育上又迈出了一大步,在1986年不收学费的基础上增加了不收杂费的内容。中央财政将从今年开始,用两年时间免除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城市地区还要深入调查研究、制定方案、加快进程。
4进一步完善了管理体制,强化省级统筹
此次新《义务教育法》一个很大的突破,就是在“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省级政府的统筹和责任,实践着从“人民教育人民办”到“义务教育政府办”的转变。原来看到乡镇一级难负其责,就将统筹责任放到县一级;现在县级基本上是吃财政饭,也无力承担,事业的发展必须要加大省级的责任。对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保障的力度、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支持而言,省级的统筹都非常重要,这也是新《义务教育法》的一大亮点。
5确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再一次明确了义务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分担机制,分项目、按比例分担;义务教育经费预算单列;规范义务教育的专项转移支付;设立义务教育的专项资金。通过这样几个渠道,建立起义务教育比较完善的经费保障机制。
6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权利
新《义务教育法》强调了对非,特别是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确定了流动人口子女居住地人民政府要为他们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这将会对城市化进程的平稳推进起到关键性作用。
7规范了义务教育的办学行为
过去我们对义务教育的办学行为主要是从政策上进行规范,新《义务教育法》对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出手是比较重的:一是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关键是要对学校在资源、政策上进行公平的分配,不得有政策、资金、资源的倾斜,这一条体现了全社会对的强烈愿望。二是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或变相改变公办学校的性质,也就是“名校不能变民校”。三是第25条的规定,“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
8建立了义务教育新的教师职务制度
过去我们中小学的教师职务序列是中、小学分设,中学的初级、中级、高级与助教、讲师和副教授相对应,而小学则达不到。新《义务教育法》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职务序列打通,小学和中学的差别不复存在,初级、中级、高级都与助教、讲师和副教授相对应,小学教师也可以评副教授,对小学教师是很大的鼓励。实际上,过去设立的在小学任教的中学高级教师的职称是不规范的。这一新规定对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发挥聪明才智都是一个很大的激励。特别是让小学教师看到了自身发展提高的前景,对小学教师是个福音。这个全新的制度,在教师职务制度上有了新突破。当然还需要一些配套性的规定。
9增强了《义务教育法》执法的可操作性
全面规定了《义务教育法》的,63条中有10条规定的是法律责任,将《义务教育法》的执法性、操作性提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而且规范了22种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违法行为及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过去的18条《义务教育法》虽然起到了很大的历史作用,但操作性比较差,新的《义务教育法》则完全弥补了这种缺憾,大大增强了可操作性,加大了执法力度。
附: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主 席 令  第 五十二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已由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公布,自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日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义 务 教 育 法(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日第十届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目 录第一章 总 则第二章 学 生第三章 学 校第四章 教 师第五章 教育教学第六章 经费保障第七章 法律责任第八章 附 则第 一 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第二条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第三条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第四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各项职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当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第六条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国家组织和鼓励经济发达地区支援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第七条 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第八条 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对义务教育工作执行法律法规情况、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等进行督导,督导报告向社会公布。第九条 任何社会组织或者个人有权对违反本法的行为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检举或者控告。发生违反本法的重大事件,妨碍义务教育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第十条 对在义务教育实施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第 二 章 学 生第十一条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第十二条 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军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予以保障。第十三条 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帮助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居民委员会和协助政府做好工作,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第十四条 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招收适龄儿童、少年进行文艺、体育等专业训练的社会组织,应当保证所招收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第 三 章 学 校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等因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新建居民区需要设置学校的,应当与居民区的建设同步进行。第十六条 学校建设,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确保学生和教职工安全。第十七条 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寄宿制学校,保障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第十八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在经济发达地区设置接收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少年的学校(班)。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班)应当具备适应残疾儿童、少年学习、康复、生活特点的场所和设施。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第二十一条 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的性质。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第二十四条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对需要维修、改造的,及时予以维修、改造。学校不得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或者其他不适合从事义务教育工作的人担任工作人员。第二十五条 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第二十六条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第二十七条 对违反学校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第 四 章 教 师第二十八条 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应当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第二十九条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第三十条 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第三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教师培养工作,采取措施发展教师教育。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第三十三条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城市学校教师和高等学校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从事义务教育工作。国家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以志愿者的方式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缺乏教师的学校任教。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认定其教师资格,其任教时间计入工龄。第 五 章 教 育 教 学第三十四条 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三十五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适龄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制度、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改革考试制度,并改进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办法,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和教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第三十六条 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第三十七条 学校应当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为学校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便利。第三十八条 教科书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编写,内容力求精简,精选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经济实用,保证质量。和教科书审查人员,不得参与或者变相参与教科书的编写工作。第三十九条 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教科书的审定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未经审定的教科书,不得出版、选用。第四十条 教科书由国务院价格行政部门会同出版行政部门按照微利原则确定基准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行政部门会同出版行政部门按照基准价确定零售价。第四十一条 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第 六 章 经 费 保 障第四十二条 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障。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教职工编制标准、工资标准和学校建设标准、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等,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确保教职工工资按照规定发放。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第四十三条 学校的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适时调整。制定、调整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应当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低于国家标准的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高于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第四十四条 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体制。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的规定分项目、按比例分担。各级人民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第四十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县级人民政府编制预算,除向农村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外,应当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第四十六条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规模和规范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支持和引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确保将上级人民政府的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资金按照规定用于义务教育。第四十七条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第四十八条 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向义务教育捐赠,鼓励按照国家有关基金会管理的规定设立义务教育基金。第四十九条 义务教育经费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用于义务教育;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不得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第五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的审计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第 七 章 法 律 责 任第五十一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违反本法第六章的规定,未履行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职责的,由国务院或者上级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第五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调整学校的设置规划的;(二)学校建设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的;(三)未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并及时维修、改造的;(四)未依照本法规定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的。第五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二)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性质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未采取措施组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或者防止辍学的,依照前款规定追究法律责任。第五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财政部门、价格行政部门和审计机关根据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一)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的;(二)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的。第五十五条 学校或者教师在义务教育工作中违反教育法、教师法规定的,依照教育法、教师法的有关规定处罚。第五十六条 学校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学校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通报批评;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教科书审查人员参与或者变相参与教科书编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职责权限责令限期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第五十七条 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一)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二)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三)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四)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第五十八条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第五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予以处罚:(一)胁迫或者诱骗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的;(二)非法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的;(三)出版未经依法审定的教科书的。第六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 八 章 附 则第六十一条 对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不收杂费的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第六十二条 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依法举办的民办学校实施义务教育的,依照民办教育促进法有关规定执行;民办教育促进法未作规定的,适用本法。第六十三条 本法自日起施行。
目前,发达国家大多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向十二年制延伸的历史性转变,大大增加了全社会公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了这些国家的HDI(人类发展指数)。中国由于九年制义务教育本身基础脆弱,实行的时间不长,所以人均受教育年限短,HDI指数在全世界仅仅排在81名(2008年)。社会各级对教育十分热心和重视,不断向国家提出义务教育要向十二年制延伸。目前的争议是向上还是向下延伸,是重视高中教育还是学前教育,而世界各国的做法也不统一。多数发达国家把幼儿园大班或中班大班以及高中阶段都纳入了义务教育。2008年,2009年全国两会都有义务教育实行十二年制,有的建议把幼儿园纳入,有的建议把高中纳入。但两次都被教育部长拒绝,其理由是经济条件不允许,国家负担不起,这个理由引起舆论哗然。在实践中,陕西省神木县在2008年已经实现十二年免费义务教育(包括高中),2009年实现了全民免费医疗。云南省市2008年宣布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试点,2009年宣布改革失败,无限期推迟。北京市宣布正在研究十二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准备。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人民,十二年义务教育必将从舆论准备转化为法律实施,这是历史进步的必然,但需要社会各级的推动。
当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对所有适龄儿童少年统一实施的具有普及性、强制性、免费性的学校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实现社会公平的起点。接受义务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实施义务教育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支持义务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义务教育一直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本世纪初,中国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首先解决法律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在义务教育实现全面普及和免费之后,国家明确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努力实现让所有的适龄儿童少年都“上好学”的目标。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适龄儿童少年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基本均衡的义务教育是政府的法律责任,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应该享有接受质量合格的义务教育的平等机会。义务教育的属性决定,义务教育必须均衡发展。必须看到,推进均衡发展的任务比起实现普及的任务来说,更艰巨、更复杂,用的时间会更长。当前,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的不均衡的矛盾仍较突出,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将伴随着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差异、整体提升教育质量的全过程;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将伴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的全过程;推进区域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将伴随着解决区域经济社会不平衡问题、提高中西部教育水平的全过程。各地要按照《教育规划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以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为契机,明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如期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200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实现“两基”之后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制定该地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2006年,教育部在成都召开了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要求用3到5年的时间,努力做到区域内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2009年,教育部在河北省邯郸市又召开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认真总结交流了各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做法和经验,表彰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并提出了力争到2012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阶段性目标。201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并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内涵提升。2011年,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教育部制定了义务教育分规划、教师队伍建设分规划,与有关部门一起启动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深化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小学教师特岗计划、教师国培计划、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大了对各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支持力度。2011年3月,教育部与北京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在省部级层面上进一步强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备忘录明确了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责任和任务,一省一个特色,突出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随后,教育部还将与其余各省(区)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做法及进展
各地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因地制宜地对本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部署。河北确定了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长远规划,到2012年年底,全省所有县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配备等方面初步均衡。湖北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以县域为单位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工程。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完善该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基本标准,对校园校舍建设、师资配置等方面作出明确的量化要求。天津市建立全市统一的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的办学标准,2010年已有一半学校通过达标验收,计划到2012年底每一所学校都达到市政府确定的现代化办学标准。 各地普遍把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作为当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工作。上海对郊区农村相对薄弱学校委托中心城区的品牌中小学进行管理。辽宁建设了1000所农村九年一贯制标准化寄宿制学校,覆盖了每个乡镇。各地将区域内教师支教、教师交流等政策制度化,引导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福建组织县域内教师在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之间合理流动。各地将规范办学行为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抓手,出台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缓解城市择校问题等政策措施,一些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违背教育规律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纠正。浙江、江苏、河南、四川、重庆、贵州、宁夏、新疆、内蒙古等地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为突破口,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努力确保学生睡眠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山东省构建起“政府主导、规范管理、课程带动、评价引领、督导保障”的素质教育运行模式。 许多地方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重庆将义务教育标准化完成率作为考核区县党政班子实绩的重要指标。北京、辽宁、陕西、河南、江苏、四川、广西等地建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表彰奖励制度。
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
日,教育部和15个省(区、市)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11日,又与广东省签署了备忘录。通过签署备忘录的形式,省部共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的重大举措,是中国义务教育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2020年战略目标的重要机制。在备忘录中,各省结合本地实际,绘制了基本实现均衡发展的蓝图,承诺在教育部的支持下,按年度逐步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其重要意义在于:其一,《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体制,因此省级人民政府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统筹实施的作用至为关键,强化省级人民政府的责任至为迫切。其二,备忘录规定了教育部和省级人民政府各自的责任和任务,便于双方按照备忘录的要求加强自身工作,特别是各省份明确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的重点,有利于各地全力保障均衡发展目标的如期实现,也有利于接受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举措的监督。其三,通过签署备忘录的形式,可以进一步宣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一全新的和教育发展观,其核心是追求教育平等,实现教育公平,有助于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each(i, video) list}}
{{if list.length > 8}}
查看全部 ${list.length} 期节目
{{if _first}}
内容来源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县级先进教师材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