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资源 平台 系统》系统平台出现故障了吗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的若干问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地理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教学策略及其方法
当前位置:&&&&&&&&&
地理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教学策略及其方法
发表日期:
&[字体显示:&&]
&[] &[]&&[]
作者:夏宏华
【摘 要】 本文从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地理问题情境入手,揭示了地理问题情境的产生过程;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要求出发,并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实际,阐述了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创设地理问题情境的基本原则、教学策略及其基本方法。
【关键词】 地理问题情境 地理问题情境创设
所谓地理问题情境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去克服(寻找到完成任务的途径、方式),而又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通过努力可以克服)的地理学习情境。当学生原有的地理知识与必须掌握的地理新知识发生激烈的冲突时,就会导致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地理问题情境。由于学习的愿望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问题情境常常对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容易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因此,这种以矛盾冲突为基础的地理问题情境的产生与解决,就成为了地理教学过程与学生发展的驱动力。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明确指出:“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取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落实上述目标,创设地理问题情境是重要方法之一。本文试就高中地理教学中有关地理问题情境创设的几个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一、地理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地理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的建立,离不开对设计的地理问题情境特点的研究和分析。一般来说,设计的地理问题情境或设计的地理问题应该体现出如下特点;
<SPAN style="COLOR: #.情境或问题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直接联系;
<SPAN style="COLOR: #.情境或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有利于学生通过情境或问题的探究,掌握可迁移的基本概念和具有一般意义的思想方法;
<SPAN style="COLOR: #.情境或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探究性,一方面,要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另一方面情境或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新颖性,要能够显示出学生某种程度的独立见解、判断力、能动性和创造性;
<SPAN style="COLOR: #.情境或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允许学生运用多种不同的解释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甚至给出多种不同的解答;
<SPAN style="COLOR: #.情境或问题应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有利于促进、鼓励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SPAN style="COLOR: #.情境或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发展余地,也就是说,好的问题可以引出新的问题和进一步的思考与研究;
<SPAN style="COLOR: #.情境的创设应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问题的表述应当简单易懂,融入学生的语言和熟悉的生活事物。
鉴于设计的地理问题情境具有的上述特点,教师在设置地理问题情境或设计地理问题时就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第一,探究的情境或问题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探究的情境或问题包含着一些新奇的现象、出人意料的结果、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悬念,常常能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第二,从学生目前的兴奋点引出要探究的地理问题。如何把探究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生活中关注的热点问题或素材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兴奋点引出知识的学习与问题的探究,是教师教学艺术中一门创造性的学问。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洞察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区。
第三,关注学生自己的问题,允许学生直接探究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针对同一地理问题,不同的学生感兴趣的程度是有差异的。因此,在地理问题情境的创设和地理问题的提出中,应首先了解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要允许并积极鼓励学生对自己关注的问题先自主进行一些非指导性的探究。
第四,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设计地理问题情境或提出地理问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探究地理问题,学生感到所开展的探究活动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容易调动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五,抓住学生身边即时发生的现象或事情,设计地理问题情境或提出地理问题。
二、地理问题情境创设的教学策略
所谓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对系统的行为”。具体地说,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策略往往表现为具体教学方法和技能的实施过程。从上述教学策略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教学策略不同于具体的方法和技能,而是表现为具体教学方法和技能的实施过程;教学策略不是固定不变的,具有很大的创造性特征,它是教师智慧和教学艺术的充分体现。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地理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离不开正确的教学策略。
<SPAN style="COLOR: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
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地理问题,掌握学习解决地理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在日常教学中使用探究方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由教师操纵,导致学生缺乏问题意识,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发展被忽视。传统的提问是教师为诱导学生达到预期目标而设置的,提问的依据是教材和教师的经验,学生的思维活动早已置于教师预设的框架中,学生也成为接受知识和思想的容器。提问中,教师居于明显的主动地位,对学生而言,回答仅是记忆和知识“搬家”。教师这种提问方式,只是一种唤起,学生接受的是现存的知识,而被扼杀的却是活生生的思维活动。
地理问题情境的创设,不是教师简单的提出问题,而是要转变教学观念,即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地理教学的出发点。在教学中,要通过营造浓厚的问题情境氛围,养成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在实施情境教学时,问题呈现的方式可以多样。既可以在教师启发诱导下获得,也可以由学生主动探究获得。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而这种变革的核心就是通过探究发现和自主学习来生成问题,使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SPAN style="COLOR: #.因材施教,积极创设形式多样的地理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和认知水平的不同,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学生缺乏相应的地理基础知识,因而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难以理解而产生“是什么”的问题,如什么是温室气体,为什么温室气体增加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二是由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理论不足以解决新问题,因而产生疑惑而提出“为什么”的问题。如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问题,由于缺少对海洋与海洋上空热量的交换以及大气热力环流的知识,学生在学习和分析该问题时普遍感到吃力。三是由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社会阅历与新知识、新情境相悖时,因而对学习问题产生疑问而提出“是这样吗”或“会这样吗”的问题。如台风中心附近风力巨大,而台风中心却风平浪静;四是学生虽然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理论,但一旦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时就感到束手无策,而不知道“怎么做”的问题。如水电最大的缺点就是发电量不稳定,在枯水期因水库库容减少,发电受到限制。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但当高考问到每年冬春季节我国南方不少省市为什么会出现拉闸限电现象时,学生却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因此,针对学生问题产生的渊源,教师应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依据学情,积极创设形式多样、因人而异的地理问题情境。
<SPAN style="COLOR: #.依据探究性提问的特点,科学合理地提出地理问题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问题在推动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教学实践证明,善于在疑处设问,可以揭露学生认识中的矛盾,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的兴趣,从而推动探究活动的开展。因此,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就应该在科学合理地提出地理问题方面多下工夫,即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要问在有疑之处。众所周知,提问应该问在有疑之处,否则,即使教师的发问再多,学生也没有兴趣去逐一回答。发问多且不当,便有可能招致学生的厌烦和反感。适时的恰到好处的提问,能使学生对所提问题兴趣盎然,激励学生持续高涨的探究热情,启发性、提示性提问能使学生体会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一般说来,学生的有疑之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自知有疑的地方,一种是自觉无疑但实则有疑的地方。对学生自知有疑的地方,无论对错,教师都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来并进行探究,直到弄懂弄透;对于那些司空见惯、学生自觉无疑但实则有疑的地方,教师要通过提示、对比、演示、实验等方法揭露问题、巧妙设疑,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二是所提地理问题的难易要适度。教师要尽量多提一些学生需要动脑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而尽量少提一些仅凭回忆就能解答的简单问题。即教师所提的地理问题要有启发性,要充分考虑并兼顾学生的总体发展水平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所有学生通过努力都能予以回答。问题过难或过易都不利于学生的探究和发展。问题过难,学生通过努力也解决不了,则会影响学生的探究兴趣,丧失学习的信心;问题过易,又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不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锻炼和养成。三是提出的地理问题要具有导向性。所谓导向性,是指教师所提问题要起到引导、帮助学生主动探究的作用。探究性提问的目的是通过适时地、恰当地巧妙设疑,揭露学生原有认识中的矛盾,激发探究欲望,促使学生为解决矛盾而探讨。四是要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是探究学习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只有在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能尽情地发挥想象,大胆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设想和方法,才能无所顾忌地质疑、批判、提问、假设、重构,才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产生顿悟和灵感。因此在探究性提问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尽力营造、创设一个接纳性、鼓励性、支持性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消除学习的恐惧、戒备心理,积极进行思维特别是发散性思维,积极思考、探究,体验发现的乐趣,感受解决问题后的成功的喜悦。
三、地理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在地理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地理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已经成为目前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的方法和手段之一。从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上看,创设地理问题情境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SPAN style="COLOR: #.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地理问题情境。
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社会生活中地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实入手来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如每年冬春季节,我们这里经常会有冷锋过境,教学时就可以抓住这一地理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天气变化,总结变化规律,分析变化成因。然后再与教材上相关内容进行对照,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地理知识,又获取了科学的地理理论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地理问题的探究意识和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SPAN style="COLOR: #.从学科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创设地理问题情境。
实践证明,只有当学习内容跟其形成、运用的社会和自然情境结合时,有意义学习才可能发生,所学的知识才易于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应用。只有在真实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可能到真实生活或其他学习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现代社会离不开地理,地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当今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正是地理学研究的问题。如关于沙尘暴问题、能源问题、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赤潮咸潮问题等,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地理教学中就可以通过设计相关情境,或文字资料,或图片图表,或影视录象,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论证。地理教学中联系上述问题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将更加有助于学生认识、了解、探讨地理学的基本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地理思维品质。
<SPAN style="COLOR: #.利用问题探究创设地理问题情境。
适宜的情境一般总是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联系在一起。利用问题探究来设置教学情境,便于展开探究、讨论、理解或问题解决等活动。在学科发展史、学科学习中都可以找到生动的问题素材,模拟科学家进行科学发现的探索过程,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而有效的问题情境,有着巨大的智力价值和非智力价值。如近些年来,每到冬春季节,我国南方一些省份都会因电力供应紧张而出现拉闸限电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呢?教学中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探究来解决问题。这样,既让学生弄清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实质,又让学生懂得了能源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唤醒了学生的节能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节能习惯。
<SPAN style="COLOR: #.利用认知矛盾创设地理问题情境
新旧知识的矛盾,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直觉、常识与客观事实的矛盾等,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愿望,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和情感氛围,因而都是用于设置教学情境的好素材。例如:在学生的生活常识中,一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近日点,地球距离太阳近,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可为什么我们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气温很低反而是冬季?又如:青藏高原海拔高,有“世界屋脊”的称号。海拔高,距离太阳近,获得太阳辐射就多,气温应该高,为什么夏季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在青藏高原呢等等。针对类似认知矛盾问题,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解决认知矛盾,积极地进行思维、探究、讨论,不但可以使他们达到新的认知水平,而且可以促进他们在情感、行为方面的发展。
以上创设地理问题情境的方法,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常言道:学无定法,教也无定法。它往往随着学习内容、学习场景、认知对象的知识结构和生活阅历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为了保证地理课堂教学情境充分地发挥其功能,在设计教学情境时,教师就应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或调控教学过程。
&【】&【】&【】
主办:上杭教师进修学校
承办:上杭县数字上杭建设办公室
闽ICP备号 E-Mail:jsjxxx@
建议使用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Netscape6.0、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15春福师《地理教育学》在线作业一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邵阳市谋学天下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主要从...
评价文档:
15春福师《地理教育学》在线作业一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xe621; 上传我的文档
&#xe602; 下载
&#xe60c;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xe602;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核心概念与问题 2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核心概念与问题 2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77|
上传日期: 21:32:21|
文档星级:&#xe60b;&#xe60b;&#xe612;&#xe612;&#xe612;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核心概念与问题 2
官方公共微信如何优化地理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_百度知道
如何优化地理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问者采纳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渠道,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关键。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要对课堂教学设计不断创新。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落实课改,融合、渗透新课程理念的先行举措,是实现地理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必要手段。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科学理论修养以及教学实践能力, 都将在教学设计中充分显现出来。改革课堂结构、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是地理教师的当务之急。那么,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应从哪几方面入手呢?一、
地理教学设计要有创新性
地理教材内容丰富多样,这就要求教师要钻研新课程标准,既要熟悉新教材的内容、体系、特点和优势,灵活运用教材,又要熟悉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地设计,使地理教学设计具有创新意识,能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设计的好坏,关键是看能否调动学生的兴趣,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犹如写剧本,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才能刺激学生大脑皮层兴奋,智力活动活跃,让学生感到不积极动脑就跟不上节奏,催促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能使学生越学越有劲。如讲述“南美巨人——巴西”时,笔者就运用巴西的国旗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1)、从国旗上白色拱带引出巴西的地理位置。2)、指导学生根据巴西国旗中的白色拱带中的葡萄牙文“秩序与进步”,说说巴西的白色人种主要来自于哪个洲?并由此介绍巴西“人种大熔炉”形成的历史背景,进而引出巴西的人口的内容。3)、根据国旗黄色代表的含义,黄色代表丰富的矿产资源,并由此引出巴西是怎样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发展经济的教学。巴西由一个单一经济的“咖啡王国”,发展成为一个农业生产多样化、轻重工业都很发达的国家,是南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4)、根据巴西国旗上绿色代表森林,并由此引出热带雨林的教学。这样教学设计,使学生很感兴趣,他们没想到一个国家的国旗能反映这么多的地理知识,而且以国旗为主线能把有关的学习内容串联起来,整节课教学效果很好。又如讲述“澳大利亚”时,运用“问题式”教学设计:1)、澳大利亚为什么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2)、澳大利亚为什么被称为是“骑在羊背上的国家”?3)、澳大利亚为什么被称为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又如学习区域地理《新疆》可以运用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进行设计等等。地理教学设计要有创新性,要因“材”设计,因“人”设计教学内容。二、地理教学设计要有开放性
新课标提出“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的理念,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跳出学科看教学,跳出教材用教材。首先,在设计中注重教材自身资源的开放性使用,对“教什么”和“如何教”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要以教材设计者和组织者的积极姿态选择、开发和重组教学内容, 研究教的内容和创造教的方法, 创新课程呈现和学生学习活动方式, 将学生从教材中解放出来。例如关于六年级地理《地图的语言》的学习,可为学生设计如下教学内容: ①熟悉校园,为画学校平面图做准备; ②回到教室, 画学校的平面图; ③讨论、汇集在平面图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④引导学生合作解决出现的问题;⑤研讨平面图制作的基本技能( 例如怎样测两点间的距离,如何确定比例尺、方向和如何注图例和标记等) ; ⑥学生交流制作平面图的经验和收获。这样处理教材, 开放、灵活, 改变了按教科书讲知识点的做法, 大大提高了学习质量, 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次,在设计中注重地理与其他学科间相互渗透渠道开放。在教学设计中努力探索地理与其他不同学科(如语文、历史、政治、科学等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交叉与综合,将地理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如在设计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内容时,可结合讲解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发现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并提出太阳系学说;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把哥白尼学说更推进一步,认为大自然是无限的等知识,丰富讲课的内容,营造良好的地理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促进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因此,在设计中注重地理与其他学科间相互渗透渠道开放,就能因地制宜地设计与其他课程相配合的“跨领域学习”的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在设计中注重现实生活中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要善于和敢于对现有教材适度拓宽、加深,把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时政问题;把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和创造发明充实和渗透到教学内容之中。如在六年级地理《地图》一节的教学中,可适当向学生介绍电子地图、遥感图像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让学生知道这些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应用,如市场上出售的电子地图光盘;火车站、飞机场、大型购物中心等公共场所所设立的电子查询系统;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中出现的卫星云图等等。最大限度地拓展地理学习内容,突破教材的极限,弥补教材缺陷,使课堂教学富于时代气息和现代气息。三、教学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从生活走向地理,从地理走向社会”, “ 让学生获得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它体现了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地理规律,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源于生活,对生活有用。当然,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进行教学,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教学资源,学生感受到地理有用而有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敏感地捕捉学生生活实际与经验中有教育价值的地理问题或现象,创设生活情境,将抽象的地理知识生活化,将具体的生活经验地理化。例如, 在学习“中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时,教师可以设计为综合使用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教学方式。首先把“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作为一个专题,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 之后, 学生自由选择扮演“北方人”或“南方人”, 按照“生活在北方好还是南方好”的辩论题, 展开辩论。通过辩论,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了南方和北方在自然、人文、经济等方面有显著差别的知识,体会到地理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体会到地理的真正价值,这样才是教会了学生终身有用的地理。四、教学设计要做到结构和内容的自主生成教学结构是指教学的程序。教学设计是教师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生成是生长和建构,是师生在教学情境的交互作用及师生对话互动中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意义构建的过程,是师生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它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愿望生成和合作发展。因此,首先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根据学情和教材安排特点来灵活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及安排顺序可作一定的取舍和调整,以满足学生的自主探究、愿望生成和合作发展。其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把教学内容定得太窄、太死,要把握设计与生成的内在关系,从生成与建构的实际需要出发,在教学设计时,突出生成性教学策略,运用有弹性的预设,只设计活动方案,如创设诱人思考的问题情境;运用角色扮演教学方法;组织辩论赛等,为课堂上的生成提供了可能性,给学生留有自主建构的空间和时间,为课堂生成提供平台。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应把自己定位在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而非教学内容的安排者和发现者,要把自己的智慧融进富有创造性的设计当中。总之,有效的地理教学设计不但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地理认识能力,建构地理知识,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优化地理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发展。而且可以促进地理教师的科研能力,专业水平和教学理论水平,改进地理课堂教学。使地理新课程在实施中达到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课堂教学效率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理信息系统教学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