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鼻鱼的拼音怎么写写

马鼻的关帝庙要写作文怎么写_百度知道
马鼻的关帝庙要写作文怎么写
听祖辈流传都说玉井山上的关帝庙是为了纪念戚继光战倭寇的,据说鼎边糊(锅边)也是那个时候起源的。查了资料,果然写明:明永乐八年(1410年)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150余年间,连江县境屡受倭寇侵掠。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邑人陈第配合戚继光,在马鼻大破倭寇。
“ 鼎边糊”来历:明朝嘉靖年间,福州沿海城乡常遭倭寇骚扰,戚继光带兵入闽剿倭寇,受到当地民众的拥戴与欢迎,老百姓经常送粮送食犒劳戚家军。有一天,戚家军到了福州南郊,当地乡民摆下八仙桌,主动送来大米、鱼肉、香菇、虾皮等,准备热热闹闹地招待凯旋的战士们。就在此时,又有一股倭寇袭击,戚继光问清情况,马上集合队伍准备歼灭敌寇。老百姓一听着急了,无论如何也要让战士们吃了饭再去打仗。不知是谁灵机一动,将大米磨成浆,肉丝、蚬子、金针、木耳、蛏干、干贝等一股脑混煮成清汤,涮米浆于锅边,不消一刻钟,一锅又一锅的鼎边糊就出来了。众将士吃饱后奋勇上阵,把倭寇全部消灭。 “过夏”吃鼎边糊,缅怀民族英雄,也有着爱国主义的内涵。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写作文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春来倍,干。   其二(明·童轩)   云想花想容,未知得。身无綵凤,襄王忆。   其三(明·童轩)   押阳韵万转千回懒下床,门前映。不似苦,泪数行。   其四(明·童轩)   押文韵红绶裙,还随分。赋成后,梦来云。   其五(明·童轩)   押萧韵潮,却算遥。清,教。   其六(明·童轩)   押文韵愁为分,阴蛩闻。花如雪,忽到窗前疑是君。   其七(明·童轩)   押尤韵一倍忧,水。门外老,吟倚。   其八(明·童轩)   押支韵久,春已迟。不,云尽绿。   其九(明·童轩)   押真韵与见不,无言几度春。转深写,恐。   其十(明·童轩)   押鱼韵泪湿衣,嗟君此别意。使,。
诗文有用“无题”为题的,表示无题可标或不愿标题。 宋
卷八:“ 唐 人诗中有曰‘无题’者,率杯酒狎邪之语,以其不可指言,故谓之‘无题’,非真无题也。”《四库全书总目·别集四·李义山诗集》:“自释 道源 以后,注其诗者凡数家,大抵刻意推求,务为深解,以为一字一句,皆属寓言,而《无题》诸篇,穿凿尤甚。” 清
《〈玉溪生诗笺注〉发凡》:“说诗最忌穿凿,然……言外隐衷,大堪领悟,似凿非凿也。如《无题》诸什,余深病前人动指 令狐 ,初稿尽为翻驳;及审定行年,细探心曲,乃知屡启陈情之时,无非借艳情以寄慨。”(1).指七字诗句。 南朝
梁 刘协 :“六言七言,杂出、《骚》。”:“《需雅》,八曲,七言。”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主考出五七言各一句,刻香为限,行立构思……十六对中取七言三联,五言三联。” 清
:“凡七言多上四字相连,而下三字足之。”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2).指七言诗。:“ 朔 之文辞,此二篇最善。其馀有《封泰山》……八言、七言上下,《从公孙弘借车》,凡 向 所录 朔 书具是矣。”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八言、七言诗,各有上下篇。”:“好学,能属文,于五言七言尤善。” 宋
《沧浪诗话·诗体》:“七言起于 汉武
柏梁 。” 清
《随园诗话补遗》卷十:“不知 唐 人五言工,不必再工七言也;古体工,不必再工近体也。”1.诗体名。每首四句,每句五字者称五绝,七字者称七绝。亦有每句六字者。或用平韵,或用仄韵。绝句有近体绝句和古体绝句两种。近体绝句始于 唐 ,产生于律诗之后,盖截律诗之半而成,故又名“截句”。古体绝句实为最简短之古诗,产生于律诗之前,已载有《古绝句》。 唐 以后诗人所作古体绝句一般即称古风。2.指截去上下文的断句。 宋
:“﹝ 开元 ﹞十六年十二月,国子祭酒 杨玚 奏:‘今之举明经者,主司不详其述作之意,每至帖试,必取年头月尾,孤经绝句,自今以后,考试者尽帖平文,以存大典。’”3.犹断句。谓根据文意读断句逗。卷五二:“ 伊川 以‘至大至刚以直’为绝句,如何?” 清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当于‘心’字绝句。”(1).荷花的别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洪兴祖 补注:“《本草》云:其叶名荷,其华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 唐
王维 《临湖亭》诗:“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 清
《晚秋狮子林小集》诗之一:“三径林香穿竹树,一池波影漾芙蓉。”(2).木莲,即木芙蓉。落叶大灌木,叶大掌状浅裂,秋季开花,花大有柄,色有红白,晚上变深红。可插枝蕃植,供观赏,叶和花均可入药。 隋
:“千叶芙蓉讵相似,百枝灯花复羞燃。” 宋
诗:“芙蓉本作树,花叶两相宜。慎勿迷莲子,分明立券辞。” 清
:“ 岭 南木芙蓉,有一日白花,次日稍红,又次日深红者,名曰‘三日醉芙蓉’。”(3).《西京杂记》卷二:“ 文君 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后因以“芙蓉”喻指美女。 清
:“室对芙蓉,家徒四壁。”(4).宝剑名。 明
《南柯记·侠概》:“一生游侠在 江
淮 ,未老芙蓉说剑才。”参见“ 芙蓉剑 ”。汉 袁康 载 越王
句践 有宝剑名“纯钧”,相剑者 薛烛 以“手振拂,扬其华,捽如芙蓉始出”。后因以指利剑。 唐
诗:“相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唐
诗:“青荧芙蓉剑,犀兕岂独剸。”(1).皮肉的统称。:“以耳听者,学在皮肤;以心听者,学在肌肉;以神听者,学在骨髓。” 汉 王充 :“沟有流堑,泽有枯骨,发首陋亡,肌肉腐绝。” 元
:“调夫十万筑新堤,手足血流肌肉裂。” 叶圣陶 《夜》:“她想孩子因为受着突然的打击,红润的颜色已转成苍白,肌肉也宽松不少了。”(2).果实可吃的部分。引 汉
杨孚 《异物志》:“甘藷,似芋,亦有巨魁。剥去皮,肌肉正白如脂肪。” 宋
《荔枝谱》一:“验今之 广南 州郡与 夔梓 之间所出,大率早熟,肌肉薄而味甘酸。”即绿鬟。 宋
词:“綵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参见“ 绿鬟 ”。乌黑发亮的发髻。泛指妇女美丽的头发。 唐
诗:“斜凭绣床愁不动,红绡带缓绿鬟低。” 宋
词:“道字娇讹苦未成,未应春阁梦多情。朝来何事绿鬟倾?” 清 陈维嵩 《解语花·咏美人捧茶和王元美韵》词:“乳花银蕊,烟袅上,绿鬟千缕。”(1).多少;若干。:“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宋
诗:“不知落处深几许,但闻井底碎玉声。” 郭小川 《赠友人》诗:“你添了几根银发,我多了几许白髯。”(2).多么,何等。:“尔( 高元海 )在 邺城 说我以弟反兄,几许不义! 邺城 兵马抗 并州 ,几许无智!”:“昔 汉武帝 将起 上林苑 , 东方朔 谏之,赐 朔 黄金百斤,几许可笑。”(1).深远或高雅的情思。 汉
《西都赋》:“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 晋
《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北魏 郦道元 :“水中有立石,高十馀丈,广二十许步,上甚平整,缁素之士,多泛舟升陟,取畅幽情。”《西湖佳话·灵隐诗迹》:“夏之日,风冷泉亭,可以蠲烦消暑,起人幽情。”(2).郁结、隐秘的感情。 唐
《琵琶行》:“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情,一本作“ 愁 ”。 清
《意中缘·沉奸》:“待要把幽情相诉,怎奈面重难抬。”犹听说。 唐
诗:“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水浒传》第二三回:“江湖上多闻说 武二郎 名字,不期今日却在这里相会。” 清
《闻台州警》诗之一:“闻说 天台 踰万丈,可容长啸碧峰头?”(1).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 晋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唐
《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宋
:“落英满地君不见,惆怅春光又一年。” 明
《怀香记·缄书愈疾》:“心惆怅,把佳期翻为灾瘴。” 巴金 《春》十五:“他惆怅地在 觉民 的窗下徘徊一阵,觉得没有趣味,一个人寂寞地走了。”(2).惊叹。 唐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仇兆鳌 注引 申涵光 曰:“‘圉人太仆皆惆怅’,讶其画之似真耳,非妒其赐金也。” 明
:“不须对此更惆怅,会观瀑布青天上。”(3).轻率。《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卿为臣下我为君,今日商量只两人,朝暮切须看听审,惆怅莫交外人闻。”(4).仓猝。《敦煌变文集·目连缘起》:“闻此语惆怅归家,问母来由,要知虚实。”《熟煌掇琐·十四十五上战场》:“昨夜马惊辔断,惆怅无人遮烂(拦)。” 蒋礼鸿 通释:“这个‘惆怅’就是仓猝的意思。”犹莫非。《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 吴教授 听得外面声音,不是别人,是我浑家和 锦儿 ,怎知道我和 王七三 官人在这里?莫教也是鬼?”(1).长的衣袖。多指舞衣。 汉
《舞赋》:“罗衣从风,长袖交横。” 南朝
《舞影赋》:“图长袖于素壁,写纤腰于华堂。” 唐
《送李愿归盘谷序》:“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閒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2).借指歌舞妓。 南朝 梁元帝 《对烛赋》:“尔乃传芳醁,扬清曲,长袖留宾待华烛。” 唐
诗:“城南无夜月,长袖莫留宾。”见“ 倚栏 ”。亦作“ 倚阑 ”。
凭靠在栏干上。 唐
诗:“倚栏香径晚,移石 太湖 秋。” 宋
《一落索》词:“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 清 安夏 《杂兴》诗:“有竹深藏屋,无花强倚阑。”(1).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后亦泛指衣服。:“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毛 传:“上曰衣,下曰裳。”:“其自奉养甚薄,每于朝会之中,衣裳破裂,或躬提冠屦。” 明
:“妇人之服不殊,谓衣裳,上下同色也。今惟 越 人服青为然。”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不肯涂红抹粉,也不愿穿鲜艳的衣裳。”(2).:“ 黄帝 、 尧 、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后因以借指圣贤的君主。 汉
焦赣 《易林·坤之讼》:“天之德室,温仁受福,衣裳所在,凶恶不起。”(3).代称达官贵人或儒雅之士。:“方斯之际,处士山积,学者川流,衣裳被宇,冠盖云浮。”:“于是冠盖辐凑,衣裳云合,辎軿击轊,坐客恒满。” 清
朱焘 《北窗呓语》:“衣裳之位置济济可观。”(4).借指中国。 汉
扬雄 《法言·孝至》:“ 朱厓 之绝, 捐之 之力也,否则介鳞易我衣裳。”:“故 孝元 弃 珠崖 之郡, 光武 绝 西域 之国,不以介鳞易我衣裳。” 李贤 注:“衣裳,谓中国也。”参见“ 中国 ”。1.上古时代,我国 华夏 族建国于 黄河 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而把周围其他地区称为四方。后泛指中原地区。:“《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吾闻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夫 越 虽国富兵强,中国之主皆知无益于己也。” 汉 桓宽 :“大 河 之始决于 瓠子 也,涓涓尔,及其卒,泛滥为中国害。” 南朝 宋 刘义庆 :“ 江 左地促,不如中国。” 宋
《冷斋夜话·岭外梅花》:“岭外梅花与中国异,其花几类桃花之色,而唇红香著。” 清
《吹网录·柳边纪略》:“泉甘土肥,物产如参貂,非中国有。”2.指生长、居住在中原地区的人。:“ 吴 以中国不习水战,故敢散居 东关 。” 宋
:“夫 籍 中国也,而与夷狄无异。”:“ 金 人所以立 刘豫 于 河 南,盖欲荼毒中原,以中国攻中国。”3.犹国家,朝廷。:“今之大夫交政于中国,虽欲勿哭,焉得而弗哭。”:“即以为不毛之地,亡用之民,圣王不以劳中国,宜罢郡,放弃其民,绝其王侯勿复通。” 宋
《上光宗皇帝札子》:“以为中国全盛,而当思维持保守。”4.京师。:“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毛 传:“中国,京师也。”:“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裴骃 集解引 刘熙 曰:“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 唐
:“ 江娥 啼竹素女怨, 李凭 中国弹箜篌。” 方世举 注:“中国,作都中解。”5.我国的专称。 清
《拟谕英吉利国王檄》:“ 中国 所行于外国者,无一非利人之物。” 毛泽东 《纪念孙中山先生》:“ 中国 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6.指 恒河 中流一带的 中印度 ,佛教徒译称 中国 。参阅 晋 法显 《佛国记》。哪一天;什么时候。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仲仙 ﹞又吟曰:‘侬别去,泪双流,使我揉断离肠何日休。’” 刘大白 《各各作工》诗:“各各作工,各各作工!什么财东,什么雇佣,一样的人,阶级重重!无人不工,何日成功!”(1).跟随,在一起。:“ 宋中 为中大夫, 贾谊 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相从论议。”:“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 宋
诗:“相从结茆舍,曝背谈金銮。” 清 葆光子 《物妖志·兽类·狸》:“弟与之相从半年,且赖渠拯恤,义均伉俪,难诬以鬼也。”(2).相交往;相合并。 宋
《岐亭》诗序:“凡余在 黄 四年,三往见 季常 ,而 季常 七来见余,盖相从百馀日也。”卷一:“大凡女孩儿生了,老在家里的理无,我将女儿与你儿子,你儿子留在这里做女婿,两家相从了。”喻指信使。 唐
诗之十:“袖中一扎书,欲寄双飞翼。”参见“ 双飞燕 ”。亦作“ 双飞燕 ”。
(1).雌雄并飞的两只燕子。《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居屋。” 宋
词:“红日三竿帘幕卷,画楼影里双飞燕。”(2).喻指信使。:“袖中有短书,愿寄双飞燕。” 李周翰 注:“燕春南飞,就暖巢于人家,故愿以书寄之。” 清
《寄刘处士大来》诗:“聊裁一幅书,去托双飞燕。”(3). 汉阳 的一种渡船。 清
《广阳杂记》卷四:“ 汉阳 渡船最小,俗名双飞燕。一人而荡两桨,左右相交,力均势等,最捷而稳。”(1).唯有,仅有。 宋
:“千株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明
《与周友山书》:“茕然孤独,无与晤语,只有一塔墓室可以厝骸,可以娱老。” 老舍 《黑白李》:“我只有这么一个弟弟。”(2).连词。表示必需的条件,现代汉语中下文多与“才”或“方”呼应。 唐
之三:“只有朝陵日,妆奁一暂开。” 宋
:“只有貂裘在,犹堪买钓舟。”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 中国 。(1).睡梦之中。:“西极之南隅有国焉,不知境界之所接,名 古莽之国 ,阴阳之气所不交,故寒暑亡辨;日月之光所不照,故昼夜亡辨。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五旬一觉,以梦中所为者实,觉之所见者妄。” 南朝
梁 沉约 诗:“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宋
词:“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缘起首回:“说着,便把他梦中所闻所见,云端里的情节,详细告诉了那 毕生 一遍。” 陶铸 《一室》诗:“ 井冈 晓日 延河 月,莫叹相逢是梦中。”(2).比喻懵懂糊涂,受人欺骗。《三国演义》第七二回:“ 操 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 操 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惟 修 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3). 梦泽 之中。:“ 楚
斗伯比 ……生 子文 焉,使弃诸 梦 中。”(1).月光。 唐
《吊古战场文》:“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 宋
诗:“灯花频作喜,月色正可步。”《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 崔玄微 ﹞乘着月色,独步花丛中。” 朱自清 《荷塘月色》:“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2).指月亮。 唐
:“郭外秋声急,城边月色残。”《金瓶梅词话》第十五回:“怕怎的,待月色上来的时候,奴送三位娘去。”(1).古堤名。 三国
吴大帝 时于 建业 (今 南京市 )南 淮水 (今 秦淮河 )南岸修筑。亦为百姓聚居之地。 晋
《吴都赋》:“ 横塘
查下 ,邑屋隆夸。” 唐
之一:“君家住何处?妾住在 横塘 。”(2).古堤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 宋
词:“凌波不过 横塘 路,但目送、芳尘去。” 宋
词:“一钩新月渡 横塘 。谁认凌波微步、袜尘香。”(3).泛指水塘。 唐
诗:“万家砧杵三篙水,一夕横塘似旧游。” 前蜀
词:“春入横塘摇浅浪,花落小园空惆怅。” 宋
:“黄蛱蝶轻停曲槛,红蜻蜓小过横塘。”(1).虚伪不实。:“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明
《奉谕看详民本》:“臣等传示圣意……若有虚捏,自宜坐以诬告之条。庶四方民隐,无不毕达;而无情者,亦不得尽其辞矣。”(2).没有情义;没有感情。:“ 齐 人多诈而无情,始为与臣等建此议,今皆背之,不忠。” 唐
诗:“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 楚 城。” 清
《邺下杂咏》:“浊 漳 最是无情物,送尽繁华只此声。” 明
《鲁之郊禘辩》:“执此以讯,如无情之狱,一鞫而见其肺肝矣。”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题叙》:“无情的蚊子把老汉的脸、胳膊和腿都叮肿了。”(3).谓不留情。 晋
《沙门不敬王者论·求宗不顺化》:“有灵则有情于化,无灵则无情于化。”:“本不达于危行,又无情于禄仕。” 唐
:“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4).犹无意。(1).富于感情,常指对情人感情深挚。:“ 徐娘 虽老,犹尚多情。” 唐
《玉蕊花》诗:“惟有多情天上雪,好风吹上绿云鬟。” 宋
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第十六回:“谁知爱势贪财的父母,却养了一个知义多情的女儿。” 郭小川 《厦门风姿》诗:“相思树呵相思树,用你那多情的手儿指指路。”(2).指钟情的人。 宋
词:“春水一篙残照阔,遥遥,有个多情立画桥。” 宋
词:“墙里鞦韆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懒人雕鞍闷不胜,此心如醉为多情。空垂眼底千行泪,难阻天涯万里程。” 清
《太常引》词:“无凭踪迹,无聊心绪,谁说与多情?”(1).水流弯曲处。:“彼 汾 一曲,言采其藚。” 朱熹 集传:“谓水曲流处。” 唐
诗:“ 黄河 一曲当城下,缇骑千重照路傍。”(2).犹一弯。 刘半农 《游香山纪事诗》:“一曲横河水,风定波光静。”(3).犹一隅。曲,局部,片面。:“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闇于大理。” 杨倞 注:“一曲,一端之曲说。” 汉 桓宽 :“将一曲而欲道九折,守一隅而欲知万方,犹无准平而欲知高下,无规矩而欲知之圆也。” 宋
《襄州到任表》:“皇帝陛下奖引士伦,推崇世教,小艺片言之善,偏长一曲之材,皆欲养成,未尝弃废。”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原善上》:“人虽得乎全,其间则有明闇厚薄,亦往往限于一曲。”(4).犹一缕。 唐
诗:“一曲晚烟浮 渭水 ,半桥斜日照 咸阳 。”一首乐曲。 三国
魏 嵇康 :“浊酒一杯,弹琴一曲。” 元
《汉宫秋》第一折:“妾身在家颇通丝竹,弹得几曲琵琶,当此夜深孤闷之时,我试理一曲消遣咱!” 沉祖棻 词:“青山几点胭脂血,做千秋凄怨,一曲娇娆。” 艾青 《向太阳》诗:“我的灵魂,不论白日和黑夜,永远的唱着一曲人类命运的悲歌。”(1).曲调名。商调大曲。:“ 天宝 乐曲,皆以边地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引《乐苑》:“《伊州》,商调曲, 西京 节度 ﹝盖﹞嘉运 所进也。” 唐
诗:“老去将何散老愁,新教 小玉 唱《伊州》。” 宋
词:“舞彻《伊州》,头上宫花颤未休。” 明
《明珠记·饮药》:“鸳鸯绣带抛何处,一曲《伊州》泪万行。”(2).州名。古称 昆吾 ,本 隋
伊吾郡 , 唐 改置 伊州 ,又名 西州 。故城在今 新疆
哈密县 。:“ 伊州 下; 隋
伊吾郡 。 隋 末, 西域 杂胡据之。 贞观 四年,归化,置 西伊州 。六年,去‘西’字。 天宝 元年,为 伊吾郡 , 乾元 元年,复为 伊州 。” 元
《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 天山 连 北府 ,瀚海过 西伊 ”原注:“ 伊州 又谓之 西州 。”参见“ 伊吾 ”。(1).象声词。读书声。 宋
:“南窗读书声伊吾,北窗见月歌竹枝。” 明
诗:“月淡梧桐雨后天,伊吾声在北窗前。”(2).古地名。 汉
伊吾卢 地区, 隋
大业 六年置 伊吾郡 。治所在今 新疆
哈密县 。亦泛指边疆。:“将兵别击 伊吾 战于 蒲类海 ,多斩首虏而还。” 李贤 注:“ 伊吾 , 匈奴 中地名,在今 伊州
纳职县 界。”:“ 伊吾城 者, 汉
宜禾 都尉所治。商胡杂居,胜兵千,附 铁勒 。人骁悍,土良沃。 隋 末内属,置 伊吾郡 。天下乱,复臣 突厥 。 贞观 四年,城酋来朝。 颉利 灭,举七城降,列其地为 西伊州 。” 元
:“鸥社共盟君未弃,何须驰志向 伊吾 。” 清
诗:“志鸣 伊吾 剑,意洗鱼海兵。长计一蹉失,塞马仍纵横。”参见“ 伊州 ”。淡红的云霞。借指粉红色。 唐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王琦 汇解:“粉霞、藕丝,皆当时彩色名。”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一:“朝阳出来的时候,四周山中松梢的雪,都映出粉霞的颜色。”(1).莲藕折断后,藕丝仍相连续,因以喻情意绵绵。 唐
:“别泪开泉脉,春愁罥藕丝。”《花城》增刑1981年第3期:“一泓海峡,隔断了多少兄弟情谊,夫妻藕丝。”(2).彩色名。纯白色。 唐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王琦 汇解:“粉霞、藕丝,皆当时彩色名。” 叶葱奇 注:“藕丝即纯白色。” 唐
词:“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1).倏忽。迅疾貌。《吕氏春秋·决胜》:“倏忽往来,而莫知其方。” 晋
《山海经图赞下·驺虞》:“怪兽五彩,尾参于身,矫足千里,倏忽若神。”:“机变倏忽,终古莫二。” 清
《祭林编修澍蕃文》:“邈不得徕归兮,倏忽以终生。”(2).目视不明貌。:“视倏忽而无见兮,听惝恍而无闻。” 王逸 注:“倏忽,目瞑眩也。”(3).传说中的神名。南海之神为 倏 ,北海之神为 忽 。:“南海之帝为 倏 ,北海之帝为 忽 ,中央之帝为 浑沌 。 倏 与 忽 时相与遇于 浑沌 之地, 浑沌 待之甚善。 倏 与 忽 谋报 浑沌 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 浑沌 死。” 明
诗:“ 混沌 遇 倏忽 ,误被凿一窍。”(4).比喻恶人。 唐
:“暂能诛倏忽,长与问乾坤。” 冯诰 注:“此则用《招魂》‘雄虺九首,往来倏忽,吞人以益其心些。’亦见《天问》。以比 训 ( 李训 )、 注 ( 郑注 )之奸毒……以‘倏忽’代雄虺,古有此例。”(1).好雨。:“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 郑玄 笺:“灵,善也。” 宋
《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诗之三:“待向三茆乞灵雨,半篙流水赠君行。” 元
《窦娥冤》第四折:“昔 于公 曾表白 东海 孝妇,果然是感召得灵雨如泉。” 郑泽 《长沙谒烈士祠》诗:“灵雨飘东风,祠堂载瞻仰。”(2).喻君王的恩泽。 唐
之一:“灵雨含双阙,雷霆肃万方。” 宋
《谢赐恤刑诏书表》之二:“凯风养物,散为扇暍之凉;灵雨应时,同沾执热之濯。”犹言自从。 唐
诗之五:“一自风尘起,犹嗟行路难。” 元
《双赴梦》第二折:“一自为臣不曾把君诳;这场勾当,不由我索君王行酝酿个谎。”
之四:“一自美人和泪去,河山终古是天涯。”(1). 战国 时 楚国 台观名。在 云梦泽 中。传说 楚襄王 游 高唐 ,梦见 巫山 神女,幸之而去。 战国
《高唐赋》序:“昔者 楚襄王 与 宋玉 游于 云梦 之台,望 高唐 之观。” 北周
《望美人山铭》:“ 高唐 碍石, 洛浦 无舟。何处相望,山边一楼。” 前蜀
诗:“乱猿啼处访 高唐 ,路入烟霞草木香。山色未能忘 宋玉 ,水声犹似哭 襄王 。” 明 许自昌 《水浒记·邂逅》:“束素腰,横波目,可使 高唐 赋梦。”后用为 巫山 的代称。 唐
诗:“ 高唐 暮冬雪壮哉,旧瘴无复似尘埃。”(2).借指男女幽会之所。 元
《折桂令·秋思》曲:“想像 高唐 ,萦损柔肠,梦见才郎。”:“矇眬方才睡,一梦赴 高唐 ,与才郎携手只在 阳台 上。”(3).复姓。 辽 有 高唐英 。见。哪里,什么地方。:“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台宾客有谁怜?”:“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更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回:“ 伯芬 应酬得更为忙碌。”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八:“但是有了民主党派,对我们更为有益。”江名。 长江 流经 江西省
九江市 北的一段。 唐
:“ 浔阳 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索索。” 明
诗:“万古滔滔意, 浔阳 更向东。” 清
《庐山纪游》诗:“ 广陵 涛接 浔阳 涛,夜梦五老来相招。”(1).谓犯上。 晋
卷六:“ 刘向 以为马不当生角,犹 吴 不当举兵向上也, 吴 将反之变云。”(2).朝着高处,往上。 宋
《晁氏客语》:“ 张乖崖 戏语云:‘功业向上攀,官职直下觑。’” 明
:“第此中得趣头白,祇在六朝窠臼中,无复向上生活。”(3).以上。表示数量超过某个基数,或程度超过某一标准。 晋
:“告言,此不能令君度世,止能存君本寿,自出百岁向上。” 唐
之一:“幸逢 尧
舜 无为日,得作 羲皇 向上人。” 宋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晏元献》:“以诗吊之云:‘ 苏哥 风味逼天真,恐是 文君 向上人。’”(4).上进。《朱子全书》卷五:“ 孔子 教人,只从中间起,使人便作工夫去,久则自能知向上底道理。” 明
《与曾继泉书》:“如公壮年,正好生子,正好做人,正好向上。”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5).犹前边,上边。指前文或前言所及。 元
《王粲登楼》第一折:“今日早朝下来,已与 曹子建 学士说知向上之事。”(6).向上攀。谓够不上;不足。 元
《拜月亭》第二折:“阿的是五夜其高,六日向上。”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一折:“做夫妻四年向上,五十次告官房。”(1).阻塞;不通达。:“东道之不通,则是 康公 绝我好也。”:“闵奇思之不通兮,将去君而高翔。”(2).不相往来。:“近且婚媾不通,兄弟乖绝。”(3).不共同使用。:“外内不共井,不共湢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男女不通衣裳。”(4).不明白;不了解。:“皇天降非材之佑, 汉 国再获受命之符,朕之不德,曷敢不通!” 三国
《为郑冲劝晋王笺》:“ 冲 等不通大体,敢以陈闻。” 王愿坚 《普通劳动者》:“说着,他动了真气,象不屑于和这个不通情理的人说话似的,一翻身躺下去。”(5).谓学识浅陋。 汉
王充 :“夫通人犹富人,不通者犹贫人也。俱以七尺为形,通人胸中怀百家之言,不通者空腹无一牒之诵。”(6).谓文理悖谬不顺。 北齐
:“是为一论物体,一就人情,殊不通矣。”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鼎甲》:“邑宰见其文,以为不通,贴文于照墙,不取。”游览的路程。 许地山 《空山灵雨·暾将出兮东方》:“那时,朝曦已射在我们脸上,我们立即起来,计划那日底游程。”(1).年月。泛指时间。:“屈彊 江
淮 閒,犹可得延岁月之寿。”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岁月如流,零落将尽。” 唐
诗:“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此事须从容图之,只要成就,莫论岁月。” 鲁迅 《书信集·致沉兼士》:“稍积岁月,倘得修正,当奉览也。”(2).指短时间。:“诸 田 宗彊,负海阻 河
济 ,南近 楚 ,人多变诈,足下虽遣数十万师,未可以岁月破也。”:“两贼连固,则 伊洛 间胜负未可岁月定也。” 孙中山 《中国民主革命之重要》:“各国发明机器者,皆积数十百年始能成一物,仿而造之者,岁月之功已足。”(1).光明的月亮。 战国
《神女赋》:“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 唐
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刘大白 《丁宁·黄昏》:“这秘密的黄昏,一霎时吞了斜阳,又一霎时吞了明月。”(2).指明珠。:“被明月兮佩宝璐。” 王逸 注:“言己背被明月之珠。” 唐
诗:“自携明月移灯疾,欲就行云散锦遥。” 冯浩 笺注:“明月,珠也。” 清
《祭左和中文》:“捐明月于污渎兮,余又何憾乎今之世。”(3).喻泪珠。 唐
之三:“开缄白云断,明月堕衣襟。”(4).下一个月。:“其明月, 子产 立 公孙泄 及 良止 以抚之。” 明
《升庵经说·春秋左传·明月》:“ 齐
燕 平之月, 公孙段 卒,国人愈惧;其明月, 子产 立 公孙泄 。古书传及俗称谓曰明年、明日则有之矣,明月仅见此耳。”(1).专诚守一。:“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他伎。” 孔颖达 疏引 王肃 曰:“断断,守善之貌。无他技能,徒守善而已。” 蔡沈 集传:“断断,诚一之貌。”:“今之四公,唯司空 刘宠 断断守善,馀皆素餐致寇之人,必有折足覆餗之凶。” 唐
《惩咎赋》:“谗妒构而不戒兮,犹断断于所执。” 宋
《谢提转启》:“体爱养元元之意,乐扶持断断之能。” 明
:“夫门人疑一贯之说,如系风捕影之难,而 曾子 断断然以忠恕尽之。”(2).确实;决然无疑。 宋
《〈凫绎先生诗集〉叙》:“凿凿乎如五谷必可以疗饥,断断乎如药石必可以伐病。” 清 刘鹗 《〈老残游记续集遗稿〉自序》:“后此五十年后之子,必且与物俱化,更不能保其日月之暂留,断断然矣。”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虽人之性有不同乎,而可断断言之曰:人道无求苦去乐者也。”(3).绝对。现代汉语一般用于否定式的语句。第四回:“老世叔,这话断断使不得的了。” 清
《议开铁路以图自强疏》:“洋债以济国用,断断不可。” 鲁迅 《二心集·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小引》:“现在有自以为大有见识的人,在说‘为人类的艺术’。然而这样的艺术,在现在的社会里,是断断没有的。”(1).云烟密集貌。 晋
诗:“霭霭停云,濛濛时雨。” 唐
诗:“霭霭云四黑,秋林响空堂。”卷十九:“春晚喧喧布谷鸣,春云霭霭檐溜滴。” 闻一多 《红烛·忆菊》:“霭霭的淡烟笼罩着的菊花,丝丝的疏雨洗着的菊花。”(2).昏暗貌。:“遂排金扉而北入,霄霭霭而晻暧。” 张载 注:“言深邃也。” 唐
诗:“霭霭高馆暮,开轩涤烦襟。” 明
诗之七:“渔村霭霭缘江暗,农径萧萧入圃斜。”(3).犹蔼蔼。和蔼可亲貌。 清
《今夕歌宿郎山吕正始天咫楼作》:“何接美人之霭霭兮,乃使我日暮而蹉跎。”(4).犹蔼蔼。茂盛貌。 陈毅 《由北京到广州》诗:“ 韶山冲 里览风物,霭霭青松赤壤嵌。”(1).雕琢玉器的工人。:“玉人之事。” 贾公彦 疏:“云玉人之事者,谓人造玉瑞、玉器之事。”:“ 和 之璧,井里之厥也。玉人琢之,为天子宝。” 宋
《江西诗派序·吕紫微》:“余以 宣城 诗巧之如锦工机锦,玉人琢玉,极天下之巧妙。”(2).玉雕的人像。 晋
:“ 河南 献玉人,高三尺。”:“ 蓝田 令 王昙 于 蓝田山 得一玉人,长三四寸,著大领衣,冠帻。”(3).容貌美丽的人。:“﹝ 玠 ﹞年五岁,风神秀异……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 南朝
宋 刘义庆 :“﹝ 裴楷 ﹞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后多用以称美丽的女子。 唐
《莺莺传》:“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前蜀
诗:“玉人襟袖薄,斜凭翠栏干。” 宋
词:“画楼朱户玉人家,帘外一眉新月、浸梨花。” 清
:“睹卿半面,长系梦魂;不图玉人,奄然物化。” 黄侃 《无题》诗:“春晚垂杨映画楼,玉人微拨钿箜篌。”(4).对亲人或所爱者的爱称。 唐
诗:“客愁青眼别,家喜玉人归。” 宋
词:“玉人又是匆匆去,马蹄何处垂杨路。”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快疾忙报与您姐姐,道门外玉人来也。” 元
《百花亭》第三折:“则今朝别了玉人,多感承谢了盘费。”(5).仙女。 唐
诗:“玉兔玉人歌里出,白云谁似莫相和。” 唐
诗:“寄与玉人天上去, 桓将军 见不教吹。”(1).吹奏箫管。:“ 勃 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 唐
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清
《偶读〈史记〉戏书纸尾》诗之二:“牍背千金狱始明,吹箫织薄可怜生。”(2).用 伍子胥
吴 市吹箫乞食事,谓乞食。 唐
:“吹箫入 吴 市,击筑游 燕 肆。” 郁达夫 《怀扬州》诗:“乱掷黄金买 阿娇 ,穷来 吴 市再吹箫。”详“ 吴市吹箫 ”。(3). 汉
《列仙传·萧史》:“ 萧史 者, 秦穆公 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 穆公 有女字 弄玉 好之,公遂以女妻焉。”后遂以“吹箫”为缔结婚姻的典实。 唐
《得景请预驸马所司欲科家长罪不伏判》:“选吹箫之匹,虽则未获真人;预傅粉之郎,岂可滥收庶子?”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小星》:“好遂吹箫愿,喜 嬴台 乘鸾风便。”春秋 时 伍子胥 为报父兄之仇,自 楚 逃至 吴 ,曾吹萧乞食于 吴市 。:“ 伍子胥 橐载而出 昭关 ,夜行昼伏,至于 陵水 ,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 吴市 。” 裴骃 集解引 徐广 曰:“﹝篪﹞一作‘箫’。”后称街头乞食为“吴市吹箫”。亦比喻过艰苦的流亡生活。 马君武 《去国辞》:“行矣高丘更无女,频年 吴市 倦吹箫。”亦作“ 吴市之箫 ”。 清
杨昭 《〈闲止书堂集钞〉跋》:“沉冤望雪,曾传 吴市 之箫;急难号天,爰下 秦 庭之泪。”南面的道路。 南朝
梁 沉约 :“所思竟何在, 洛阳 南陌头。” 唐 沉佺期 诗:“东邻借山水,南陌驻骖騑。” 清
《舟中怀米吉土作长歌寄之》:“西郊芳草梨花岸,南陌春风明月轮。”落叶植物在生长季节末或一短时间内的叶子分离或脱落,或裸子植物在全年内断断续续的自然掉叶相互敬重切磋勉励貌。:“切切,敬也。”:“导之以道而勿强也,宫中雍雍,外焉肃肃,兄弟憘憘,朋友切切。” 晋
:“朋友之集,类味之游,莫切切进德,訚訚修业,攻过弼违,讲道精义。”(1).急切,急迫。 汉 桓宽 :“夫辩国家之政事,论执政之得失,何不徐徐道理相喻,何至切切如此乎?” 宋
《壬午应诏封事》:“切切然今日降一诏,明日行一事。” 明
《答耿司寇书》:“且吾闻 金吾 亦人杰也,公切切焉欲其讲学,是何主意?”(2).哀怨、忧伤貌。 汉 赵晔 :“ 子胥 知王好之,每入与语,遂有勇壮之气,稍道其雠,而有切切之色。” 南朝
《伤爱子赋》:“形茕茕而外施,心切切而内圮。” 唐
《别张贾》诗:“切切别思缠,萧萧征骑烦。” 宋
《思归赋》:“切切余怀,欲辞印绶。”第二六回:“独立墙角边花荫之下,悲悲切切呜咽起来。”(3).恳挚。:“而诏书切切,犹以舅氏田宅为言。” 宋
诗:“今逾二十年,志愿徒切切。” 明
《泊故城》诗:“同袍乌台彦,待我心切切。”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小年》:“主人切切挽留,不闻应答。”(4).深切。 宋
《清波别志》卷中:“ 王荆公 退居 钟山 ,切切以 吕吉甫 为恨。” 元
《冻苏秦》第三折:“我想兄弟一别,早已三年光景,时常切切在心,未敢有忘。” 明
《叙梅子马王程稿》:“ 梅子 读其诗,又切切然痛恨知名之晚也。” 清
:“自以身在季,不得专,切切为恨。”(5).再三告诫之词。多用于下行公文结尾。 清
《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言出法随,各宜懔遵毋违。切切!” 太平天国 洪仁玕 《军次实录》:“兹留数语,令尔细思,或有幡然之悟,执此求见,仍不失为中土花民也。切切。此谕。” 毛泽东 《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倘有不法之徒,胆敢阴谋捣乱,本府本处言出法随,勿谓言之不预。切切。此布。”(6).象声词。形容声音轻细。“我心蕴结兮” 毛 传:“援琴而弦,切切而哀作。”:“外閒切切,请出御 德阳前殿 。” 唐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清
:“穿楼而过,闻人语切切。” 鲁迅 《彷徨·祝福》:“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7).象声词。形容声音凄切。 南朝
诗:“切切阴风暮,桑柘起寒烟。” 唐
诗:“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前蜀
:“蟪蛄切切风骚骚,芙蓉喷香蟾蜍高。” 宋
诗:“碧落翩翩飞雁过,青山切切子规啼。”:“切切夕风急,露滋庭草湿。良人去不回,焉知掩闺泣。”(1).不能承当;不能胜任。:“众以美物归女,而何德以堪之,王犹不堪,况尔小丑乎!”:“君令不二,除君之恶,惟恐不堪。” 晋
:“贪进不虑负乘之祸,受任不计不堪之败。”(2).忍受不了。:“ 颜子 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 颜子 不改其乐。” 晋
卷二十:“自言其远祖,不知几何世也,坐事系狱,而非其罪,不堪拷掠,自诬服之。”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僧大汕》:“一日向 吴 自述,酬应杂遝,不堪其苦。” 冰心 《寄小读者》八:“我真是不堪,在家时黄昏睡起,秋风中听此,往往凄动不宁。”(3).不忍心。 南唐
词:“还与容光共憔悴,不堪看!”《秦并六国平话》卷中:“杀得六宫如算子,丫叉尸首不堪闻。” 清
:“《题机声灯影图》之二云……字字血泪,使人不堪卒读。”(4).不可;不能。:“汝谋斯,何向非翼,维有共枳,枳亡重,大害小,不堪柯引。” 朱右曾 校释:“柯,斧柄;引,取也。蔽焉而踪寻斧,虽小者犹不可。” 南朝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马南村 《燕山夜话·为什么会吵嘴》:“少数落后分子残余的坏思想、坏作风是不堪容忍的。”(5).用于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深。:“﹝帝﹞性懦不堪,人视者即有忿责。” 宋
《罗袁州文集序》:“余独怜其老而惫不堪也。” 刘白羽 《一个温暖的雪夜》:“担泥送土的人,上上下下,忙碌不堪。”(6).极坏;糟糕。 明
刘若愚 :“凡背书不过,写仿不堪,或损污书仿,犯规有过者,词林老师批数目,付提督责处之。”第六九回:“每日只命人端了菜饭到他房中去吃。那茶饭都系不堪之物。 平儿 看不过,自己拿钱出来弄菜给他吃。” 茅盾 《烟云》:“他和夫人的同居生活虽非古圣贤那么文雅,可绝不像‘姓 朱 的’信上描绘得那么不堪。”(7).犹不甚。《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 张主管 看见一个妇女,身上衣服不堪齐整,头上蓬松。”(8).犹难堪。:“老父盛怒之下,若知娶妓而归,必然加以不堪,反致相累,辗转寻思,尚未有万全之策。”傍晚;入夜。 唐
诗:“更欲题诗满青竹,晚来幽独恐伤神。” 郭沫若 《芭蕉花》:“白日里家务忙,到晚来背着弟弟在菜油灯下洗尿布的光景,我在小时还亲眼见过,我至今也还记得。”(1).风刮起来。 晋 陆机 《豪士赋》序:“是以事穷运尽,必于颠仆;风起尘合,而祸至常酷也。” 唐
诗:“风起春灯乱, 江 鸣夜雨悬。”:“风起时,有千尺翻头浪。”(2).比喻事物的兴起。:“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杂遝,熛至风起。” 汉 严遵 :“海内之士,响应风起;俊雄英豪,辐至蜂止。”:“如使狂夫嘄謼于东崖, 匈奴 饮马于 渭水 ,边竟雷动,四野风起。” (1).心里忧愁。:“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意。”(2).忧愁之心。 南朝
宋 颜延之 :“明发动愁心,闺中起长叹。” 宋
词:“听楼头哀笳怨角,未把酒愁心先醉。” 明 金絅 词:“翠竹檐前,碧蕉丛里,秋声斗合愁心碎。” 姚雪垠 《言志篇》:“雄关屡战愁心少,苦战时经快意多。”(1).即凤。古代传说中的灵鸟。一说为神名。:“左 玄冥 而在 黔雷 兮,前长离而后矞皇。” 颜师古 注“长离,灵鸟也。 服虔 曰:‘皆神名也。’”:“前长离使拂羽兮,委水衡乎玄冥。” 李贤 注:“长离,即凤也。”后用以比喻才德出众之人。:“婉婉长离,凌江而翔,长离云谁,咨尔 陆生 。” 李善 注:“长离,喻 机 ( 陆机 )也。”:“﹝ 元敬 ﹞少与 收 及 收 族兄 德音 齐名,时人谓之‘ 河东 三凤’。 收 为长离, 德音 为鸑鷟, 元敬 以年最小为鹓雏。”(2).琴名。 前蜀
诗:“抚长离,坎答鼓。 花姑 吹箫, 弄玉 起舞。”(1).盛开红花之树。 唐
词:“红树,红树,燕语莺啼日暮。” 宋
诗:“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2).指经霜叶红之树,如枫树等。 唐
诗:“坐厌 淮南 守,秋山红树多。” 元
《沉醉东风·秋夜旅思》曲:“青山去路长,红树西风冷。”(1).青葱的山岭。:“青山十六施,百一十二尺而至于泉。” 唐
诗:“青山旧路在,白首醉还乡。”《四游记·玉帝起赛宝通明会》:“一见我这里青山隐隐,绿水迢迢,便问我借与他居住。” 海默 《我的引路人》五:“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2).指归隐之处。 唐
诗:“白发无心镊,青山去意多。” 宋
诗:“与君尝大言,定作青山邻。”
诗之一:“相看白发盈头出,长恐青山与愿违。”(3).山名。一名 青林山 。 南朝 诗人 谢朓 曾卜居于此,故又称 谢公山 。在今 安徽省
当涂县 东南。 刘义庆 “ 袁宏 始作《东征赋》” 南朝
刘孝标 注:“后游 青山 饮酌,既归,公命 宏 同载,众为危惧。” 唐
诗:“宅近 青山 同 谢朓 ,门垂碧柳似 陶潜 。” 宋
诗:“ 阿朓
青山 自一村,州民岁岁与招魂。 六朝 陵墓今安在,只有诗仙月下坟。”(1).湍急的水流。 三国
之五:“ 江 介多悲风, 淮
泗 驰急流。” 南朝
宋 鲍照 诗之一:“急流腾飞沫,回风起 江 濆。”(2).谓水流疾速流动。 唐
诗:“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3).比喻官场中复杂的斗争。 宋 孙光宪 卷三:“﹝ 刘瞻 ﹞孤贫有艺,虽登科第,不预急流。” 元 杨暹 《刘行首》第四折:“恁莫痴,争似 张良 会归,急流中身先退。” 清
《肥水先生忽有居》诗:“急流未必从君退,且喜归怀有定踪。”参见“ 急流勇退 ”。宋
陈抟 约 钱若水 相晤。 钱 至,见 陈 与一老僧拥炉而坐。僧视 若水 良久,以火箸画灰作“做不得”三字,徐曰:“是急流中勇退人也。”意思说 钱若水 做不了神仙,但也不是久恋官场的人。后 钱 官至枢密副使,年四十即退休。见 宋
卷七。后因以“急流勇退”比喻在官场得意时及时引退,以明哲保身。 宋
诗:“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 元
《乔牌儿》套曲:“繁华重念箫韶歇,急流勇退寻归计。”第三十回:“你只看公公正在精神健壮的时候,忽然的急流勇退,安知不是一心指望你来翻梢?”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六章四:“就这样,没有一个发表言论的机关,遂使一科的朋友们英雄无用武之地,而逼得 徐寿轩 急流勇退,在我实在是感觉着遗憾。”(1).谓傍晚晴朗的天色。 南朝
诗:“振衣喜初霁,褰裳对晚晴。” 唐
诗:“晚晴催翰墨,秋兴引。” 明
诗:“草阁吟秋倚晚晴,云山满目夕阳明。”(2).比喻晚年处境优裕。《新民晚报》:“他呢,笑谈白头逢盛年,人间重晚晴。”(1).秋日的景色、气象。 北周
《周骠骑大将军柴烈李夫人墓志铭》:“秋色悽怆,松声断绝,百年几何,归于此别。” 唐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支凝夜紫。” 明
《秋怀》诗之三:“秋色从西来,风物自凄紧。” 峻青 《秋色赋》:“我喜欢这绚丽灿烂的秋色,因为它表示着成熟、昌盛和繁荣,也意味着愉快、欢乐和富强。”(2).与秋时相应的颜色。指白色。卷二四引“立秋之日……天子居总章左个,乘白骆”注:“乘白骆,从秋色也。”古迹名。在 河南
荥阳 。 唐
李商隐 有《夕阳楼》诗。 清
王士禛 《夕阳楼》诗:“仆射陂头疏雨歇,夕阳山映 夕阳楼 。”(1).真是;实是。 唐
诗:“ 卫青 谩作大将军, 白起 真成一竖子。” 唐
:“真成物外奇稀物,实是人间断绝人。”(2).真个;的确。 南朝 梁简文帝 诗:“真成恨不已,愿得路傍儿。” 唐
诗:“谁劝君王回马首,真成一掷赌乾坤。” 宋
诗:“山中看雪醉骑驴,清赏真成十载无。”命运不好;福分差。:“妾薄命,端遇 竟宁 前。”:“ 文帝 闻其名,召与语,悦之……后给五品食,月馀而死。时人伤其薄命。”第三二回:“ 黛玉 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你纵为我的知己,奈我薄命何!” 巴金 《春》五:“为什么女子就不如男子呢?为什么做一个女子就免不了薄命?”思索;考虑。:“民有争讼, 矩 常引之于前,提耳训告,以为忿恚可忍,县官不可入,使归寻思。讼者感之,辄各罢去。” 唐
诗:“倚棹忽寻思,去年池上伴。”《三国志平话》卷上:“ 仲相 低头寻思半晌,终不晓其意。”:“ 角哀 寻思:‘我若久恋,亦冻死矣;死后谁葬吾兄?’”《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 晁大舍 道:‘这是什么小事情么?可也容人慢慢的寻思。’” 老舍 《骆驼祥子》十六:“﹝ 祥子 ﹞一边走着一边寻思,莫非人和厂倒出去了?”野外庙宇。 唐
诗:“野寺望山雪,空斋对竹床。” 宋
诗:“山平村坞迷,野寺钟相答。” 清
诗:“道心栖野寺,诗思冷秋塘。”(1).出游赏花。 唐
诗:“弄水回船尾,寻花信马头。” 宋
诗:“寻花不见人,前代公侯宅。”(2).喻狎妓。《孽海花》第二二回:“这回三年服满,进京谢恩,因为与 庄稚燕 是世交兄弟,一到京,就住在他家里,只晓得寻花夕醉,挟弹晨游,过着快乐光阴。”(1).彼此想念。后多指男女相悦而无法接近所引起的想念。 汉 苏武 诗:“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南朝
宋 鲍照 :“两相思,两不知。” 宋
词:“客里归鞯须早发,怕天寒,风急相思苦。” 老舍 《二马》第三段十三:“相思只有甜味,单思完全是苦的。”(2).指相思病。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一天来好事里头藏,其间也没甚诸般丸散,写着个专治相思的圣惠方。” 清
《风筝误·鹞误》:“他若来讨,我只说二小姐为他害了相思,约他来会。”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三幕:“别是发生了恋爱,犯了相思吧。”(3).树名。又名红豆树。 唐
《玄怪录·古元之》:“原野无凡树,悉生百果及相思、石榴之辈。”(4).果名。 宋
《采兰杂志》:“ 燕 地有频婆,味虽平淡,夜置枕边,微有香气,即佛书所谓频婆, 华 言相思也。”彼此会面。:“诸侯未及期相见曰遇。”旧题 汉
之三:“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宋
之一:“等是新年未相见,此身应坐不归田。”第四回:“姊妹们一朝相见,悲喜交集,自不必说。” 巴金 《随想录》五:“我们分散了,又重见,相见后又别离。”亦作“ 九嶷 ”。
(1).山名。在 湖南
宁远县 南。:“南方 苍梧 之丘, 苍梧 之渊,其中有 九嶷山 , 舜 之所葬,在 长沙
零陵 界中。” 郭璞 注:“其山九溪皆相似,故云‘九疑’。”:“﹝ 舜 ﹞葬于 江 南 九疑 ,是为 零陵 。” 唐
诗:“ 苍梧
九疑 在何处,斑斑竹泪连 潇湘 。” 金 元好问 :“ 九疑山 高猿夜啼,竹枝无声堕残露。” 陈毅 《过太行山书怀》诗:“突围到 章贡 ,埋伏到 九嶷 。”(2).指 九疑山 之神。:“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并迎。” 王逸 注:“言 巫咸 得己椒糈,则将百神蔽日来下, 舜 又使 九疑 之神,纷然来迎。”(1).不齐貌。:“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汉
《西京赋》:“ 华 岳峨峨,冈峦参差。” 唐
诗:“野梅参差发,旅榜逍遥归。” 宋
诗之一:“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朱自清 《荷塘月色》:“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2).纷纭繁杂。 三国
:“平生衣参差,当今无领襦。” 南朝
诗:“怅望一涂阻,参差百虑依。” 唐
《阿房宫赋》:“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明
《怀李舒章》诗:“浮云出修坂,余心常参差。” 清
:“怪萝参差,使人骇惧。”(3).蹉跎;错过。 唐
诗:“莫学 东山 卧,参差老 谢安 。”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八:“再试,退解头 宋言 为第六十五人,如闻来唁, 宋 曰:‘来春之事,甘已参差。’ 李播 舍人放榜,以 言 为第四人及第。 言 感恩深,实为望外也。” 清
《浣溪纱》词:“远信不归空伫望,幽期细数却参差。”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 梁 君到后,约我两次,都参差了,没有遇见。”(4).远离;阻隔。 宋
《与知郡职方书》:“切少烦躁,损气伤神,益为灾矣……奉忧之心,公必悉之,其如参差,无以为力,奈何!奈何!” 元 邓牧 诗:“我还 吴 ,君适 越 ,遥隔三江共明月。明月可望,佳人参差。笑言何时,写我相思。” 元
《一枝花·牵挂》套曲:“往来迢递,终始参差,一简书写就了情词。”(5).差不多;几乎。 唐
卷五:“若对至尊前,公作如此事,参差斫却你头。” 唐
诗:“莫向秋池照绿水,参差羞杀白芙蓉。” 宋
词:“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 莺莺 在 普救 ,参差被虏。”(6).很快;顷刻。 前蜀
之三:“百万精兵动,参差便渡 辽 。” 元 郑廷玉 《金凤钗》第四折:“好崄些儿崄些儿遭横死,死在参差,命若悬丝。” 元
《黄鹤楼》第三折:“谁承望命在参差,任渔公自三思,空有翻波志,他可便见的在钢刀下死。”(7).不一致;矛盾。:“无一而行,与道参差。” 唐
:“夫以一家之言,一人之说,而参差相背,前后不同,斯又不足观也。”《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只为夫妻情爱重,致令父子语参差。”第八回:“为这交盘的事,彼此参差着, 王太守 不肯就接。” 楼适夷 《痛悼傅雷》:“那时我们虽以数年阔别后的重逢而感到高兴,但在有些事情的观点上发生了参差。”(8).差池;差错。 唐
诗:“每常同坐卧,不省暂参差。”《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难道耍我不成?还是相约里头,有甚么说话参差了?” 清
:“明日再烦一往,当令见一如意郎君。妾少读相人书,颇不参差。”《红色歌谣·十二月歌》:“或有参差,你要多指导。”(9).古代乐器名。洞箫,即无底的排箫。亦名笙。相传为 舜 造,象凤翼参差不齐。:“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唐
诗:“佳人但莫吹参差,正怜月色生酒卮。” 清 秋瑾 《挽故人陈阕生》诗:“喜音时按玉参差,好客每陈金凿落。”参阅 汉
应劭 《风俗通·声音·箫》、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笙》。(1).国君的上傧。:“每门止一相。及庙,唯君相入。” 郑玄 注:“惟君相入,客臣也;相不入矣。”(2).国君与国相。:“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曰‘不敢兴难’,无乃不可乎?” 韦昭 注:“君, 康子 ;相, 段规 。”互相亲爱;相亲近。:“功臣之家……骨肉相亲。”:“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宋
诗:“二年饮泉水,鱼鸟亦相亲。” 郭沫若 《地球,我的母亲》诗:“我只愿赤裸着我的双脚,永远和你相亲。”男女双方亲人在议婚时安排的一次会面。 宋
吴自牧 :“然后男家择日备酒礼诣女家,或借园圃,或湖舫内,两亲相见,谓之相亲。”第一一八回:“ 平儿 先看见来头,却也猜着八九:‘必是相亲的。’”沪剧《罗汉钱》第二场:“你爹娘跟她同到 东三庄 ,一定为你去相亲。”亦作“脉脉”。
(1).同“ 脉脉 ”。凝视貌。:“跂跂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 颜师古 注:“脉脉,视貌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南朝
:“柱间徒脉脉,垣上几翘翘。”(2).形容藏在内心的思想感情,有默默地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意思。 唐
诗:“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宋
词:“千金纵买 相如 赋,脉脉此情谁诉?” 舒群 《少年chén女》七:“母女骨肉的脉脉之情,从她们默默的亲切的姿影空隙中间,无限地静悄悄地倾泻出来。”(3).犹默默。 唐
诗:“僮仆强与言,相惧终脉脉。”:“ 弼 后语 颎 :皇太子于己,出口入耳,无所不尽。公终久何必不得 弼 力,何脉脉邪?” 胡三省 注:“脉脉,有言不得吐之意。” 邹鲁 《黄花冈》诗:“冈上黄花冈下魂,精灵相通竟脉脉。” 朱自清 《荷塘月色》:“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4).连绵不断貌。 明 陈所闻 《闺怨》曲:“机中锦字添,镜里朱颜变,脉脉春愁,都付莺和燕。” 清
词:“凤胫灯青香篆寒,寻思脉脉未成眠。”第四五回:“秋霖脉脉,阴晴不定。”离别之愁。 唐
诗:“别恨随流水,交情脱宝刀。” 宋
词:“骊歌齐唱罢,泪争流。悠悠别恨几时休。” 清 李景福 《与宋怿先同舟至广陵即返白下口占赠别》:“聚欢良不易,别恨复相仍。”(1).静寂孤独。亦指静寂孤独的人。:“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唐
诗:“天雨萧萧滞茅屋,空山无以慰幽独。” 唐
诗:“势利长草草,何人访幽独?”(2).独处。 清 陈确 《讲义二·尽心章》:“古有谓性为天所命者,非推高之词也,正欲合言之而使学者反求诸幽独之地焉耳。” 清
《仁学》二:“莫显乎微,容色可徵意旨;莫见乎隐,幽独即是大廷。”(1).耗损精神。:“故以 詹子 之察,苦心伤神,而后与五尺之愚童子同功。” 南朝
梁 刘协 :“志盛者思锐以胜劳,气衰者虑密以伤神。” 唐
之二:“ 柏梁 沉饮自伤神,犹闻驻颜七十春。” 巴金 《探索与回忆·说梦》:“人说做梦伤神,又说做梦精神得不到休息,等于不睡。”(2).伤心。 南朝
《别赋》:“造分手而衔涕,咸寂寞而伤神。” 唐
《温江县令任冕神道碑》:“佳人不再, 荀奉倩 之伤神,赤子无期, 潘安仁 之惨恸。” 宋
之一:“江边有孤鹤,嘹唳独伤神。” 郭沫若 《恢复·归来》:“她来时有时竟不敢和我见面,只坐在偏僻处,望着我伤神。”听而生愁,怕听。 唐
诗:“忆君遥在 潇
湘 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宋
词:“疏帘风动,漏声隐隐,飘来转愁听。”(1).即寒蝉。 汉 王充 :“是故夏末蜻蛚鸣,寒螀啼,感阴气也。”“蜺寒蜩” 晋
郭璞 注:“寒螀也。似蝉而小,青赤。曰:‘寒蝉鸣。’”:“肃肃莎鸡羽,烈烈寒螀啼。” 李善 注引 许慎 《淮南子》注:“寒螀,蝉属也。”一说指水鸟。见 李善 注引 高诱 《淮南子》注。参见“ 寒蝉 ”、“ 寒将 ”。(2).借指深秋的鸣虫。 唐
诗之一:“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 元
词:“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 陈三立 《雨》诗:“怀人江海断,镫火诉寒螀。”(1).如何,怎么样。用于询问。:“ 子木 问于 赵孟 曰:‘ 范武子 之德何如?’”:“ 禄山 见 翰 责曰:‘汝常易我,今何如?’”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先生如南来,就印 陈老莲 画集何如?”(2).如何,怎么样。又指怎么办。:“及 里克 将杀 奚齐 ,先告 荀息 曰:‘三怨将作, 秦
晋 辅之,子将何如?’”:“数岁, 陈胜 起, 二世 召博士诸儒生问曰:‘ 楚 戍卒攻 蕲 入 陈 ,于公何如?’”(3).如何,怎么样。用于陈述或设问。:“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金
《送彭子升之任冀州序》:“凡得一职,必先审问其同僚者何如人。”《老残游记》第十回:“单弹没有什么意味。我看时候何如,再请一个客来,就行了。” 鲁迅 《书信集补遗·致江绍原》:“闻 广东 中大英语系主任为 刘奇峰 ,不知何如人也。”(4).何似,比……怎么样。 晋
:“子谓 吕尚 何如 周公 乎?” 唐
诗:“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石 曰:‘陛下罪己当然,然责治太早……今自视何如即位时?’”(5).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卿若杀身成名,贻之竹素,何如甘彼刍菽,以辱君父?” 宋
《谏买浙灯状》:“如知其无用,何以更索?恶其厚费,何如勿买?” 清 陈康祺 卷十二:“吾贵为尚书,何如 秀水
朱十 ,以七品官归田,饭疏饮水,多读万卷书也?” 刘大白 《旧梦》诗:“与其向梦里寻诗做,何如向诗中寻梦做呢?”(6).犹何故。:“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元
《桃花女》楔子:“待孩儿去问他,要这个银子何如?” 元
卷八:“久闻先生作诗,不喜 苏
黄 ,何如?”休说,不要说(1).不知所自来。《鹖冠子·天权》:“夫德知事之所成,成之所得,而后曰我能成之。成无为,得无来。”(2).犹言无一来者。 晋
丘道护 《道士支昙谛诔》:“渟心独得,标想千仞。虚以应物,无来不顺。”(3).没有到来。 宋
:“昔年本不住,今者亦无来。此语竟非是,且食白杨梅。”(1).两条鲤鱼。 晋
卷十一:“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 祥 ( 王祥 )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2).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的鱼形木板,常指代书信。 唐
诗:“先生有意许降临,更遣长须致双鲤。” 钱仲联 集释引 孙汝听 曰:“古乐府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宋
《垂杨柳·寓谒金门》词:“前度兰舟送客,双鲤沉沉消息。”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归田》:“自怜,双鲤音无见,离恨难传,知甚日大刀环。”一说是结为鲤鱼形的书信。 明
:“古乐府诗:‘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中事,看取腹中书。’据此诗,古人尺素结为鲤鱼形,即缄也,非如今人用蜡。‘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即此事也。下云烹鱼得书,亦譬况之言耳,非真烹也。”(1).高貌。 晋
诗:“高楼一何峻,迢迢峻而安。” 宋
之五:“残春举目多愁思,休上迢迢百尺楼。”(2).深貌。 唐
诗之二:“美人清昼汲寒泉,寒泉欲上银瓶落。迢迢碧甃千馀尺,竟日倚阑空叹息。”(3).道路遥远貌;水流绵长貌。 晋
之一:“漫漫三千里,迢迢远行客。” 宋
诗:“细草穿沙雪半销, 吴 宫烟冷水迢迢。” 元
《黄粱梦》第三折:“云黯黯,水迢迢,风凛凛,雪飘飘。” 陈毅 《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诗之五:“行行过 太行 ,迢迢赴 延安 。”(4).时间久长貌。 唐
诗:“历历愁心乱,迢迢独夜长。” 明 王錂 《寻亲记·就教》:“月冷萱堂,夜迢迢,感风木,动悲号,父骨何处沙场草!” 清 沉湘云 《淡黄柳·归舟咏蝉》词:“捲起孤篷,迢迢往事,一树无情自碧。”(5).舞动貌。 唐
诗:“裙裾旋旋手迢迢,不趁音声自趁娇。”:“ 弘 每有兴废,手书守相,丁宁款密,所以人皆感悦,争赴之。咸曰:‘得 刘公 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后用以为典,或以“一纸书”代指书信。 唐
诗:“长闻 季氏 千金诺,更望 刘公 一纸书。” 唐
诗:“空惭 季布 千金诺,但负 刘弘 一纸书。” 宋
诗之三:“空江日暮无来客,断肠 三湘 一纸书。” 元
:“懒答禅师一纸书,禅师佳句古谁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的拼音怎么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