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天尤人都是罪过的前后呼应的句子句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 怨天尤人,罪加一等_地藏缘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42贴子: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 怨天尤人,罪加一等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这句古话,是说当你所做所为不顺畅,所求不得,别人都不接受你, 那么你就应该 反过来检查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怨天尤人,罪加一等你自身的痛苦和贫穷,并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更不是老天爷对你不公平.而是你自己的所造成的.杀,盗,淫,骂人,说谎,喝酒,这些恶业,你以前造作了恶业,所以你现在就感招到了痛苦.别人肯帮你,那是你的福业和别人的慈悲.别人不帮你,那是因为你的罪业太深,感招到了别人的不善心.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你越是怨天尤人,你的罪过就越深重.应该老实从自身找原因,你把自身的毛病改正了,别人才会对你好.你不改正自身的毛病,别人就是想帮你,也帮不上,因为被你的罪业给障住了.
我也要求土豪送我更名卡...
轿车震都不行了~摩托车...
我也来开个唱歌的帖子,...
当初哪个队刚进来时,不...
带着底线来处嘻嘻 都挺...
从图可以看出这球传出的...
求教手法手法,不伸手 ...
我现在很饿,有没有好心...
在大陆干不过田超,被逼...
镇楼。看着那些新人没有...
前几天看见个帖子,税前...
本来打算弄三个孔,可是...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 怨天尤人,罪加一等
你写的这些字,你认得它们那一个?
看到你拼命咒自己,实是可怜;所以,贫僧才提醒你((尼))一下.........
内&&容: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净空老法师】受苦难绝不可以怨天尤人,怨天尤人是罪上加一等_陈大惠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36,753贴子:
【净空老法师】受苦难绝不可以怨天尤人,怨天尤人是罪上加一等收藏
受苦难绝不可以怨天尤人,怨天尤人是罪上加一等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415集
日讲于香港
四十八愿就是帮助众生圆满成就佛果的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若当生。皆悉住于正定之聚。决定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前面我们学过三个平等,境平等、心平等、乐平等。西方极乐世界还有更殊胜的,就是刚才念的这段经文。我们看黄念老的注解:   “右文乃弥陀第廿九‘住正定聚愿’,及第十二‘定成正觉愿’之成就。”   这一段经文里面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当中两种愿的圆满成就。   注子里说“此实为弥陀全部本怀之鹄的。”   阿弥陀佛全部本怀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当中核心的一愿叫“鹄的”,“鹄的”是过去射箭箭靶的红心,就是射中了、命中了。四十八愿为什么?就是帮助众生圆满成就佛果,《华严经》上所说的“妙觉如来”。往生到极乐世界,去干什么?去做佛!做什么佛?究竟、圆满妙觉佛。真的是无上正等正觉,没有比这个位子更高的了,它到顶了。   “无量妙行之圣果。”   八万四千行门,无量法门,最后的是极果,登峰造极的果报。   “智悲方便之极则。”   我们“三皈依”里面念“皈依佛,两足尊”,这“两足”怎么讲?第一个是智慧,第二个是慈悲,这两种。智慧、慈悲都达到了“极则”。“方便”是讲教化众生,“方”是方法,“便”是便宜,最善巧的方法、最适合的方法,帮助众生个个都成就了。   “度生大愿之究竟也。”   阿弥陀佛发愿普度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到这儿究竟圆满了。   “文中有正定、邪定与不定三聚。聚者,类聚也。此三聚之说,通见于小乘及大乘经论,但内容差异甚大。”   这个地方也跟我们做简单的介绍。   “小乘如《俱舍论》谓:初果及其以上之圣者,为正定聚。”   初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小乘四果,这四果是正定聚。他们确确实实依照这个方法修行,脱离六道轮回,证得小乘的偏真涅盘,超越六道轮回,永远不会再回来了,永远超越了。《俱舍论》里面说的:五无间地狱是邪定聚   “造五无间业者,为邪定聚。”   五无间地狱的罪,这个五种是五逆十恶、毁谤大乘,那么这个都是“五无间”。五种,实际上五种说一桩事情。说造这种罪业的人堕无间地狱,他有五种状况,第一个,他没有中阴,这就没有间隔。一般人造的罪业是多,但是他有中阴身,中阴身一般是四十九天,所以在这四十九天做超度的佛事,他们会得很大的利益,会减轻痛苦。如果是学佛的人,临终的时候他有业力,没能往生,这四十九天超度他,他也可能在中阴身里面往生极乐世界。这种方式帮助他往生的,叫“中阴往生”,有!虽然不是很多,确实是有。趣果无间。这个地方断气之后到无间地狱,那是他的果报,没有间隔。进到无间地狱之后,受苦无间,地狱里头有多少刑罚,他同时受;不是一桩一桩受,同时受,这就太苦了!第三种,地狱有多大,他的身多大。地狱里面是化身,他感觉他的身跟地狱一样大。因此地狱里所有的刑罚他同时受,身无间。命无间,地狱里面刑罚一加给他,他就死了,狱中有风,这是业力,这个业力的风一吹,他又活了,活了再受,命无间。必须到他的罪受满了,他才能出来。什么时候受满?这个时间是论劫数算的,不是年、月、日。但是六道里面确实有时差不同,时间跟我们世间时间不相同。往往我们看到一个人堕在地狱,他从地狱出来,最明显的是他附体,告诉我们地狱的状况,在地狱里头度日如年。我们人间几百年,他在地狱里头好像多少个劫一样,在他的感觉当中,非常痛苦! “六和敬”、戒律都不是叫别人学的,佛教我学的   “五无间业”决定不能造。经典里面给我们举的例子,“五逆、十恶、毁谤正法”,这都是“五无间”的罪业。“五逆”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五种。这五种是大逆不道!父母有养育之恩;阿罗汉、佛是老师。   “净业三福”第一句就说“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对父母不孝、对老师不知道恩德,还要加以杀害,这个是无间地狱,寿命终了,直接到地狱去了。“破和合僧”,是出家的僧团,是一个如理如法、真正依照佛陀教诲修行的这个团体。无论是在家、出家,都叫做“和合僧团”,他们遵守六和敬。那么这样的僧团,人在那里修行都会证果。你把他的缘破坏了,让他没有地方修行,这个罪业是无间地狱,跟前面四种是相同的,甚至于还超过,完全看你是用的什么心、用的什么手段,非常可怕!   “十恶”,“十恶”是“杀、盗、淫、妄、绮语、两舌、恶口、贪、嗔、痴”。这个十恶业你统统造全了,统统都有,这也是无间地狱的业。   末后一个,不知道护持三宝、护持正法,而破坏正法,这个也是属于无间的罪业,经论上常常讲。我们明了这桩事情,把它反过来,我们严持戒律,别人不持,我自己持;修“六和敬”,不希望别人对我“六和”,我对一切人一定“六和”。“六和敬”、戒律都不是叫别人学的,佛教我学,我要学,与别人不相干,这就对了!   那么我们持戒,别人破戒,甚至于还劝我破戒,我要不要听他的?听他的,犯无间罪业的罪过,将来堕地狱的时候怎么办?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那么比丘遇到这些事情怎么处置?宁舍生命也不能破戒!   根本戒,就是最普通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再加个不饮酒。这个“五戒”是根本大戒,出家不但学这个,比丘有二百五十条戒,统统要遵守。那么现前的社会,出家人不谈戒律了,谈戒律忌讳很多。 真正想学佛的,无论在家、出家,自己好好学,绝不要求别人,别人做不做与我不相干。听到了、见到了,决定不能批判、不能批评,不要把它放在心上就好,懂得什么叫独善其身。 “佛事”是教化众生的事业   无论在家、出家,学佛了,怎么个学法?社会上都知道有个名词叫“佛事”,做佛事,“佛事”是什么?这经上都说到,“佛事”是教化众生的事业。《佛学词典》查查看,讲得很清楚。那么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我们做的实验,他老人家三十岁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就叫成佛,见性成佛。成佛之后就开始在鹿野苑教学,第一批的学生就是五比丘。这个五个人听他讲“四谛法”,“苦、空、无常、苦集灭道”,讲这些。这五个人出家了,这是地球上的僧团出现了。有佛、有佛的弟子、有佛在说法,就是“佛、法、僧”三宝具足。   那么从这个之后,出家、在家的弟子跟佛学习的人越来越多。经典里面常常记载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是出家常随弟子。佛一生没有建寺庙,一生过的是游牧生活,居无定所。道场在哪里?在什么地方讲经、教学,那个地方就是道场,并没有建筑。在树林,这个树林讲经,那就是道场;在河边讲经,河边就是道场。讲道的场所、修道的场所,这叫道场。常随的弟子这么多人,我们能想像到,一定还有很多在家的弟子,他们不是常随的。有人遇到佛的僧团,在这里学几天,学一个星期、半个月,也有学个一个月、两个月、半年、一年离开的,很多!所以我们最保守的估计,释迦牟尼佛的僧团应该在三千人左右。   这么大的一个团体,没有组织,秩序怎么维持?全靠“六和敬”。人人都修“六和”,以释迦牟尼佛为老师,一个老师。老师观察学生的根器不一样,千差万别,展开的教学,佛很清楚、很明白要分几个阶段,就像办学一样,先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第一时讲《华严》,那个不算,为什么?《华严》是世尊在定中开悟时讲的。   …… 受苦难绝不可以怨天尤人。怨天尤人是罪上加一等   “造五无间业者,为邪定聚。”   “邪定聚”必堕恶道,他们的果报在三恶道。   “余者,介于上二聚之间,是为不定聚。”    “不定聚”果报不一定,完全是业因果报。所以起心动念是意业,言语是口业,身体的行为是身业。身、口、意三业所感是什么?六道轮回?六道轮回自性里头没有,完全是业力变现出来的,确确实实如佛所说,自作自受,与别人有没有关系?没有关系。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无论受到什么样的果报,必须要知道,是自己过去生中造的业,现在世造的业,这两种业招感的果报。这个果报,无论是乐、是苦,全是自作自受。   特别是受苦难,绝不可以怨天尤人。怨天尤人就错了,那是罪上加一等。“明明这个人害我,我为什么不怨恨他、为什么不报复他?”、“他为什么不害别人来害我?”我们把这个道理想清楚:我跟他一定结的,过去生中,不是过去生中,就是这一生里面结的冤仇,他才怨恨我,他才来障碍我、毁谤我、陷害我,干这个事情,我不能怪他。所以回头要反省:我不怪他、我不怨恨他,我的业障就消了;如果我受他的影响,我起了怨恨心,这个事就麻烦了,又结来生的怨业。这么一来,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而且肯定越报越严重,双方都要受苦,这又何必呢?不如一心念佛,还把功德回向给他,这个好!   所以量大福大,“不要跟人结怨仇”。这是佛教导我们最重要的一个科目,绝对不跟人结怨仇!一定要知道三世因果,心就摆平了。那我们学佛,我们为什么学佛?目的是什么?遇到净土法门,没有遇到这个法门,像惠能大师所说的 “我是为成佛而学佛”。我们是不是发的这个愿?发的这个愿,好啊!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成佛的法门,《金刚经》上说得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要怎样学才能成就?要“专”   要怎样学才能成就?要“专”。本经,佛告诉我们一个原则,这个原则是通用的,不仅仅是净土,任何法门都不例外,那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第一个要发心。菩提心是什么?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觉、正、净”就是菩提心。然后你一门深入,或是经、或是论,你爱好的,你一生专攻这一部经,不能搞多、不能搞杂了。记住“法门平等,无有高下”。都能够帮助你得“三昧”,帮助你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佛法妙就妙在此地。   那么你要学多了,学多了就不行了,为什么?学多了,就学乱了、学杂了,你到不了目的地。到目的地路很多,你只能走一条,你会到达目的地;如果你每一条路都去走,你永远走不到。所以要一向专念,心不能不发!无上菩提心,梵语就是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要发心,发心做佛,我不做别的,我发心做佛,我像释迦牟尼佛学习。   …… 怎样观察自己的境界有没有提升?   “放下”不是只讲“事”上,是讲“心”上。心上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这叫真放下了。最明显的是人事上的放下,冤亲平等。对于亲人,有敬、有报恩,没有情执、没有爱恋,这就放下了。亲,放下情执;怨,怨恨的人,把那个怨恨要放下、把报复的念头放下。冤亲平等,统统不执着,都把他看作佛来看待,这是正确的!   世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天台大师“六即佛”,第一个,“理即佛”,从理上讲,“一切众生全是佛”,佛,我能不敬吗?我敬释迦牟尼佛、我敬阿弥陀佛,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对他们要跟敬释迦、敬阿弥陀佛同等的尊敬,为什么?你会成佛。你要有差别、有分别:这是我礼敬的,是我的老师,我要敬他;那是我的冤家债主,他天天伤害我,甚至于要夺我的命,我还会敬他吗?我不恨他就不错了。不行!不恨他,能化解怨,你成不了佛;你要把他当佛来看待,你就成佛了。什么时候成佛?你什么时候看到一切众生都是佛,恭喜你!你成佛了;你看到芸芸众生都是菩萨,你成菩萨了;你看到芸芸众生还是凡夫、还是众生,你是原地踏步,你没有丝毫进展。所以怎样观察自己的境界?自己的阶位有没有提升,就在这些地方看。这个道理很深,没有别的,佛在经上讲得很好,“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做法没有别的,无非是把你成佛那个心找出来。看到一切众生都成佛了,成佛的心现前了。这个心现前,确实去佛不远了,你很快就证得了。我们自己的念头是有很大的差误,相信佛、祖师的话   佛说的话不错,祖师说的话不错,我们要相信;我们自己的念头是有很大的差误。修行,修正修为。我们自己起心动念都不正、都错误的,赶紧把它修正过来。修得最正,在标准里头,一丝毫差误都没有,那就是佛。我心里念念是阿弥陀佛,看到每个人全都是阿弥陀佛,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你到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一样,得平等身,真正的“正定聚”。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我是粉丝,邀请吧主报名,百度贴吧粉丝节
粉丝节展位资格PK
票选人气王中大奖
追星汪真爱测试
粉丝嘉年华
本吧粉丝节精品推荐
推荐本吧精品到粉丝节,把你们的追星故事让更多人知道!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转载]净空法师:受苦难绝不可以怨天尤人,怨天尤人是罪上加一等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415集&
日讲于香港
四十八愿就是帮助众生圆满成就佛果的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若当生。皆悉住于正定之聚。决定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前面我们学过三个平等,境平等、心平等、乐平等。西方极乐世界还有更殊胜的,就是刚才念的这段经文。我们看黄念老的注解:
  “右文乃弥陀第廿九‘住正定聚愿’,及第十二‘定成正觉愿’之成就。”
  这一段经文里面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当中两种愿的圆满成就。
  注子里说“此实为弥陀全部本怀之鹄的。”
  阿弥陀佛全部本怀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当中核心的一愿叫“鹄的”,“鹄的”是过去射箭箭靶的红心,就是射中了、命中了。四十八愿为什么?就是帮助众生圆满成就佛果,《华严经》上所说的“妙觉如来”。往生到极乐世界,去干什么?去做佛!做什么佛?究竟、圆满妙觉佛。真的是无上正等正觉,没有比这个位子更高的了,它到顶了。
  “无量妙行之圣果。”
  八万四千行门,无量法门,最后的是极果,登峰造极的果报。
  “智悲方便之极则。”
  我们“三皈依”里面念“皈依佛,两足尊”,这“两足”怎么讲?第一个是智慧,第二个是慈悲,这两种。智慧、慈悲都达到了“极则”。“方便”是讲教化众生,“方”是方法,“便”是便宜,最善巧的方法、最适合的方法,帮助众生个个都成就了。
  “度生大愿之究竟也。”
  阿弥陀佛发愿普度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到这儿究竟圆满了。
  “文中有正定、邪定与不定三聚。聚者,类聚也。此三聚之说,通见于小乘及大乘经论,但内容差异甚大。”
  这个地方也跟我们做简单的介绍。
  “小乘如《俱舍论》谓:初果及其以上之圣者,为正定聚。”
  初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小乘四果,这四果是正定聚。他们确确实实依照这个方法修行,脱离六道轮回,证得小乘的偏真涅槃,超越六道轮回,永远不会再回来了,永远超越了。《俱舍论》里面说的:
五无间地狱是邪定聚
  “造五无间业者,为邪定聚。”
  五无间地狱的罪,这个五种是五逆十恶、毁谤大乘,那么这个都是“五无间”。五种,实际上五种说一桩事情。说造这种罪业的人堕无间地狱,他有五种状况,第一个,他没有中阴,这就没有间隔。一般人造的罪业是多,但是他有中阴身,中阴身一般是四十九天,所以在这四十九天做超度的佛事,他们会得很大的利益,会减轻痛苦。如果是学佛的人,临终的时候他有业力,没能往生,这四十九天超度他,他也可能在中阴身里面往生极乐世界。这种方式帮助他往生的,叫“中阴往生”,有!虽然不是很多,确实是有。趣果无间。这个地方断气之后到无间地狱,那是他的果报,没有间隔。进到无间地狱之后,受苦无间,地狱里头有多少刑罚,他同时受;不是一桩一桩受,同时受,这就太苦了!第三种,地狱有多大,他的身多大。地狱里面是化身,他感觉他的身跟地狱一样大。因此地狱里所有的刑罚他同时受,身无间。命无间,地狱里面刑罚一加给他,他就死了,狱中有风,这是业力,这个业力的风一吹,他又活了,活了再受,命无间。必须到他的罪受满了,他才能出来。什么时候受满?这个时间是论劫数算的,不是年、月、日。但是六道里面确实有时差不同,时间跟我们世间时间不相同。往往我们看到一个人堕在地狱,他从地狱出来,最明显的是他附体,告诉我们地狱的状况,在地狱里头度日如年。我们人间几百年,他在地狱里头好像多少个劫一样,在他的感觉当中,非常痛苦!
“六和敬”、戒律都不是叫别人学的,佛教我学的
  “五无间业”决定不能造。经典里面给我们举的例子,“五逆、十恶、毁谤正法”,这都是“五无间”的罪业。“五逆”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五种。这五种是大逆不道!父母有养育之恩;阿罗汉、佛是老师。
  “净业三福”第一句就说“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对父母不孝、对老师不知道恩德,还要加以杀害,这个是无间地狱,寿命终了,直接到地狱去了。“破和合僧”,是出家的僧团,是一个如理如法、真正依照佛陀教诲修行的这个团体。无论是在家、出家,都叫做“和合僧团”,他们遵守六和敬。那么这样的僧团,人在那里修行都会证果。你把他的缘破坏了,让他没有地方修行,这个罪业是无间地狱,跟前面四种是相同的,甚至于还超过,完全看你是用的什么心、用的什么手段,非常可怕!
  “十恶”,“十恶”是“杀、盗、淫、妄、绮语、两舌、恶口、贪、嗔、痴”。这个十恶业你统统造全了,统统都有,这也是无间地狱的业。
  末后一个,不知道护持三宝、护持正法,而破坏正法,这个也是属于无间的罪业,经论上常常讲。我们明了这桩事情,把它反过来,我们严持戒律,别人不持,我自己持;修“六和敬”,不希望别人对我“六和”,我对一切人一定“六和”。“六和敬”、戒律都不是叫别人学的,佛教我学,我要学,与别人不相干,这就对了!
  那么我们持戒,别人破戒,甚至于还劝我破戒,我要不要听他的?听他的,犯无间罪业的罪过,将来堕地狱的时候怎么办?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那么比丘遇到这些事情怎么处置?宁舍生命也不能破戒!
  根本戒,就是最普通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再加个不饮酒。这个“五戒”是根本大戒,出家不但学这个,比丘有二百五十条戒,统统要遵守。那么现前的社会,出家人不谈戒律了,谈戒律忌讳很多。
真正想学佛的,无论在家、出家,自己好好学,绝不要求别人,别人做不做与我不相干。听到了、见到了,决定不能批判、不能批评,不要把它放在心上就好,懂得什么叫独善其身。
“佛事”是教化众生的事业
  无论在家、出家,学佛了,怎么个学法?社会上都知道有个名词叫“佛事”,做佛事,“佛事”是什么?这经上都说到,“佛事”是教化众生的事业。《佛学词典》查查看,讲得很清楚。那么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我们做的实验,他老人家三十岁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就叫成佛,见性成佛。成佛之后就开始在鹿野苑教学,第一批的学生就是五比丘。这个五个人听他讲“四谛法”,“苦、空、无常、苦集灭道”,讲这些。这五个人出家了,这是地球上的僧团出现了。有佛、有佛的弟子、有佛在说法,就是“佛、法、僧”三宝具足。
  那么从这个之后,出家、在家的弟子跟佛学习的人越来越多。经典里面常常记载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是出家常随弟子。佛一生没有建寺庙,一生过的是游牧生活,居无定所。道场在哪里?在什么地方讲经、教学,那个地方就是道场,并没有建筑。在树林,这个树林讲经,那就是道场;在河边讲经,河边就是道场。讲道的场所、修道的场所,这叫道场。常随的弟子这么多人,我们能想像到,一定还有很多在家的弟子,他们不是常随的。有人遇到佛的僧团,在这里学几天,学一个星期、半个月,也有学个一个月、两个月、半年、一年离开的,很多!所以我们最保守的估计,释迦牟尼佛的僧团应该在三千人左右。
  这么大的一个团体,没有组织,秩序怎么维持?全靠“六和敬”。人人都修“六和”,以释迦牟尼佛为老师,一个老师。老师观察学生的根器不一样,千差万别,展开的教学,佛很清楚、很明白要分几个阶段,就像办学一样,先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第一时讲《华严》,那个不算,为什么?《华严》是世尊在定中开悟时讲的。
受苦难绝不可以怨天尤人。怨天尤人是罪上加一等
  “造五无间业者,为邪定聚。”
  “邪定聚”必堕恶道,他们的果报在三恶道。
  “余者,介于上二聚之间,是为不定聚。”
  &“不定聚”果报不一定,完全是业因果报。所以起心动念是意业,言语是口业,身体的行为是身业。身、口、意三业所感是什么?六道轮回?六道轮回自性里头没有,完全是业力变现出来的,确确实实如佛所说,自作自受,与别人有没有关系?没有关系。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无论受到什么样的果报,必须要知道,是自己过去生中造的业,现在世造的业,这两种业招感的果报。这个果报,无论是乐、是苦,全是自作自受。
  特别是受苦难,绝不可以怨天尤人。怨天尤人就错了,那是罪上加一等。“明明这个人害我,我为什么不怨恨他、为什么不报复他?”、“他为什么不害别人来害我?”我们把这个道理想清楚:我跟他一定结的,过去生中,不是过去生中,就是这一生里面结的冤仇,他才怨恨我,他才来障碍我、毁谤我、陷害我,干这个事情,我不能怪他。所以回头要反省:我不怪他、我不怨恨他,我的业障就消了;如果我受他的影响,我起了怨恨心,这个事就麻烦了,又结来生的怨业。这么一来,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而且肯定越报越严重,双方都要受苦,这又何必呢?不如一心念佛,还把功德回向给他,这个好!
  所以量大福大,“不要跟人结怨仇”。这是佛教导我们最重要的一个科目,绝对不跟人结怨仇!一定要知道三世因果,心就摆平了。那我们学佛,我们为什么学佛?目的是什么?遇到净土法门,没有遇到这个法门,像惠能大师所说的
“我是为成佛而学佛”。我们是不是发的这个愿?发的这个愿,好啊!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成佛的法门,《金刚经》上说得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
要怎样学才能成就?要“专”
  要怎样学才能成就?要“专”。本经,佛告诉我们一个原则,这个原则是通用的,不仅仅是净土,任何法门都不例外,那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第一个要发心。菩提心是什么?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觉、正、净”就是菩提心。然后你一门深入,或是经、或是论,你爱好的,你一生专攻这一部经,不能搞多、不能搞杂了。记住“法门平等,无有高下”。都能够帮助你得“三昧”,帮助你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佛法妙就妙在此地。
  那么你要学多了,学多了就不行了,为什么?学多了,就学乱了、学杂了,你到不了目的地。到目的地路很多,你只能走一条,你会到达目的地;如果你每一条路都去走,你永远走不到。所以要一向专念,心不能不发!无上菩提心,梵语就是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要发心,发心做佛,我不做别的,我发心做佛,我像释迦牟尼佛学习。
怎样观察自己的境界有没有提升?
  “放下”不是只讲“事”上,是讲“心”上。心上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这叫真放下了。最明显的是人事上的放下,冤亲平等。对于亲人,有敬、有报恩,没有情执、没有爱恋,这就放下了。亲,放下情执;怨,怨恨的人,把那个怨恨要放下、把报复的念头放下。冤亲平等,统统不执着,都把他看作佛来看待,这是正确的!
  世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天台大师“六即佛”,第一个,“理即佛”,从理上讲,“一切众生全是佛”,佛,我能不敬吗?我敬释迦牟尼佛、我敬阿弥陀佛,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对他们要跟敬释迦、敬阿弥陀佛同等的尊敬,为什么?你会成佛。你要有差别、有分别:这是我礼敬的,是我的老师,我要敬他;那是我的冤家债主,他天天伤害我,甚至于要夺我的命,我还会敬他吗?我不恨他就不错了。不行!不恨他,能化解怨,你成不了佛;你要把他当佛来看待,你就成佛了。什么时候成佛?你什么时候看到一切众生都是佛,恭喜你!你成佛了;你看到芸芸众生都是菩萨,你成菩萨了;你看到芸芸众生还是凡夫、还是众生,你是原地踏步,你没有丝毫进展。所以怎样观察自己的境界?自己的阶位有没有提升,就在这些地方看。这个道理很深,没有别的,佛在经上讲得很好,“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做法没有别的,无非是把你成佛那个心找出来。看到一切众生都成佛了,成佛的心现前了。这个心现前,确实去佛不远了,你很快就证得了。
我们自己的念头是有很大的差误,相信佛、祖师的话
  佛说的话不错,祖师说的话不错,我们要相信;我们自己的念头是有很大的差误。修行,修正修为。我们自己起心动念都不正、都错误的,赶紧把它修正过来。修得最正,在标准里头,一丝毫差误都没有,那就是佛。我心里念念是阿弥陀佛,看到每个人全都是阿弥陀佛,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你到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一样,得平等身,真正的“正定聚”。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中访友的前后呼应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