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觉得是,汉水黄河流经我国多少省份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有哪些?行吗

求翻译12首古诗,13号前翻译的80分_百度知道
求翻译12首古诗,13号前翻译的80分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浣溪沙》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汉江临眺》王维《山居秋暝》王维《雁门太守行》李贺《过零丁洋》文天祥《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临江仙》杨慎 《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蜀相》杜甫《书愤》陆游另外从每首中找1句进行点评谢谢!
找1句话点评啊只点评1句话啊
提问者采纳
  《龟虽寿》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真是幸运极了,所以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浣溪沙》  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  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  词中的“白发”、“黄鸡”语出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西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白居易诗是感叹黄鸡催晓,白日催年,朱颜易失,调子比较低沉。苏轼这里说不要徒自悲叹白发,感慨“黄鸡催晓”,光阴易逝。这里是引经据典,而又反其意而用之,不但没有白诗的低沉调子,也冲淡了上阕“萧萧暮雨子规啼”的悲凉气氛,从而使词的主旨得到了升华。  《汉江临眺》  作者: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解】:  1、楚塞:楚国的边界。战国时这一带本为楚地。  2、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  3、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曾任征南将军,好饮,每饮必醉。  【韵译】:  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  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  汉水浩瀚,好象是流到天地之外;  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漂缈中。  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  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  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  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评析】:  ??诗主要写泛游汉水的见闻,咏叹汉水之浩渺。首联写汉水雄浑壮阔的景色,由楚  入湘,与长江九派汇合,为全诗渲染气氛。颔联写汉水的流长邈远,山色迷?烘托了  江势的浩瀚空阔。颈联写郡邑和远空的“浮动”,渲染磅礴的水势。末联引出曾任征  南将军镇守襄阳的晋人山简的故事,表明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全诗格调清新,意境优美,在描绘景色中,充满了乐观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愧为千古佳句。  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解】:  1、螟:夜色。  2、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3、春芳:春草。  4、歇:干枯。  【韵译】: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  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  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  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  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  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评析】: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颔联写皓月当空,  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  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  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①,甲光向日金鳞开②。  角声满天秋色里③,塞上燕脂凝夜紫④。  半卷红旗临易水⑤,霜重鼓寒声不起⑥。  报君黄金台上意⑦,提携玉龙为君死⑧。  【题解】  选自《李贺歌诗编》。《雁门太守行》,乐府曲名,后人多用题面意思,多写边塞征战之事。雁门,郡名,在今山西大同东北一带。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注释】  ①黑云:比喻敌军。摧:毁,毁坏。 ②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开:发光。 ③角:军中所吹的号角。 ④塞上燕(yn)脂凝夜紫:夜色中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浓艳得近似紫色。长城附近多紫色泥土,所以叫做“紫塞”。燕脂,即胭脂,深红色,这里写斜晖掩映下,紫色更浓,塞上泥土犹如胭脂。 ⑤临:抵达。易水:水名,在今河北易县境内,战国时荆轲去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曾送至易水边作别。 ⑥声不起:声音不响,这里形容鼓声低沉。 ⑦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易县,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人才。 ⑧玉龙:宝剑的代称。  【译文】  敌军似乌云压境,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秋色中,遍地响起军号,号角声直冲云天;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今译】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作者简介】  文天祥(),南宋爱国诗人。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末,全力抗敌,兵败被俘,始终不屈于元人的威逼利诱,最后从容就义。他后期的诗作主要记述了抗击元兵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坚贞的民族气节,慷慨悲壮,感人至深。  【注释】  ①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②“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③干戈寥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时已无力反抗。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旧注多以“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其实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顾。④“山河”句:指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⑤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县,水流湍急,为赣江十八滩之一。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⑥“零丁”句: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⑦汗青:史册。纸张发明之前,用竹简记事。制作竹简时,须用火烤去竹汗(水分),故称汗青。  【赏析】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年代】:唐朝  【作者】:李白  【体裁】:七古  【内容】:--------------------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翻译:  抛弃我而离去的人,  那无可拘留的时间已经过去;  扰乱我不得安宁的人,  眼前却有很多的烦恼。  万里远风送走一群群的秋雁,  正好可以在高楼尽情畅饮。  由衷地赞美汉家文章的刚健风格。  更喜爱谢脁的诗风  心中满怀豪迈超逸的兴致,  想要到那天上把明月取下来。  想用刀使水停下但是却流的更快,  想用酒消除心中的忧愁但却更加忧愁。  人生总是不如意。  倒不如归隐江湖  【注释】:  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  谢眺楼:又称谢公楼,也称北楼。  校书:官名,校书郎的简称。  云:李云。蓬莱:指东汉时藏书的东观。  建安骨,指汉献帝建安年间,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的作品风格刚健清新,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  【简析】:  此诗的重点不是写离情别绪,而主要是感怀,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的牢骚。全诗感情沉郁、奔放几乎句句都是精华,是李白诗的代表作之一。  诗旨在以蓬莱文章比李云,以谢?清发自喻。借送别以赞对方,惜其生不称世。  开首二句,不写叙别,不写楼,却直抒郁结,道出心中烦忧。三、四句突作转折,从苦闷中转到爽郎壮阔的境界,展开了一幅秋空送雁图。一“送”,一“酣”,点出了“饯别”的主题。“蓬莱”四句,赞美对方文章如蓬莱宫幽藏,刚健遒劲,有建安风骨。又流露自己才能,以谢?自比,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文艺观。末四句抒写感慨,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不免烦忧苦闷,只好在“弄扁舟”中去寻求寄托。思想感情瞬息万变,艺术结构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矛盾的心情。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一句,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是诗中最于精彩的一句,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矛盾的心情,也是千百年来描绘愁绪的名言。希望洒脱的抽刀断水,但是过往的日子就像流水般的纠缠无法摆脱。所以诗人只能举杯销愁,在日渐增长的愁意中不能自拔。最贴切的形容了诗人当时不得志的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  《临江仙》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文: 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麼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於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注释】淘尽:荡涤一空。 渔樵:渔父和樵夫。渚:水中的的小块陆地。  浊 :不清澈;不干净。与“清”相对。浊酒 :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  【鉴赏】  这是杨慎所做《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  词的开首两句令人想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来比喻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然而这一切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对上两句历史现象的总结, 从中也可看出作者旷达超脱的人生 观。“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长,尽管历代兴亡盛哀、循环往复,但青山和夕阳都不会随之改变,一种人生易逝的悲伤感悄然而生。下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白发渔樵的形象,任它惊骇涛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一份宁静与淡泊。而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渔樵,而是通晓古今的高士,就更见他淡泊超脱的襟怀,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全词似怀古,似物志。开篇从大处落笔,切入历史的宏流,四、五句在景语中富哲理、意境深邃。下片则具体刻画了老翁形象,在其生活环境、生活情趣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从而表现出一种大彻大悟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现出看尽红尘多少事的豁达。  《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  [译文]  让老夫也暂且抒发一回少年狂,左手牵扯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头上戴着锦缎做的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做的大衣,带领千余膘马席卷过小山冈,威武雄壮。为了酬报太守,人们倾城出动,紧随身后。我要亲自搭弓射虎,看!咱多像当年的孙权,英姿勃发,意气豪放。  酒意正浓时,胸怀更开阔,胆气更豪壮。两鬓已生出白发,这又算得了什么!遥想当年,冯唐手持文帝的符节去解救战将魏尚,使其免罪复职,什么时候朝廷能派遣冯唐式的义士来为我请命,让我像魏尚一样受到重用,戍边卫国呢?我也能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地注视着西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  [讲析]  这首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冬。  作者在《与鲜于子骏书》中曾说:“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指的就是这首词。  这首词通过出猎场面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渴望亲临战场、卫国杀敌、建立功业的豪情壮志。全词感情奔放,气概豪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②,梦回吹角连营③。八百里分麾下炙④,五十弦翻塞外声⑤。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⑥,弓如霹雳弦惊⑦。了却君王天下事⑧,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作者简介]  辛弃疾()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在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是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词人。当时,以辛弃疾为核心曾经出现一大批以抒写爱国思想为主的豪放词人。辛弃疾在扩大词的内容和发展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是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的。但是,在扩展豪放词风的同时,在词坛上又产生过以叫噪怒张代替形象思维的不良风气。  [注释]  ①破阵子:词牌名。题目是《为阵同甫赋壮词以寄》。  ②挑(tiǎo)灯:把油灯的芯挑一下,使它明亮。  ③梦回:梦醒。吹角:军队中吹号角。连营:连接成片的军营。  ④八百里:指牛。古代有一头骏牛,名叫“八百里驳(bò)”。麾(huī)下:指部下将土。麾,古代指军队的旗帜。炙(zhì):烤熟的肉。  ⑤五十弦:古代有一种瑟有五十根弦。词中泛指军乐合奏的各种乐器。翻:演奏。塞外声,反映边塞征战的乐曲。  ⑥的(dí)卢:一种烈性快马。相传三国时刘备被人追赶,骑“的卢”一跃三丈过河,脱离险境。  ⑦霹雳(pī lì):响声巨大的强烈雷电。  ⑧了(liǎo)却:完成。天下事:指收复中原。  [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见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美餐,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讲解]  辛弃疾20岁时,就在家乡历夸(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这首词,抒写了他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抒写了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词的上片,写作者闲居家中心情苦闷,只能借酒浇愁;然而,就是在深夜酒醉之时,还一次又一次地拨亮灯火,久久地端详着曾伴随自己征战杀敌的宝剑,渴望着重上前线,挥师北伐。作者带着这样的思念和渴望进入梦中。他恍惚觉得天已拂晓,连绵不断的军营里响起了一片嘹亮雄壮的号角声。他把大块的烤牛肉犒劳将士们,让他们分享;军乐队奏着高亢激越的边塞战歌,以助兴壮威。在秋风猎猎的战场上,他检阅着各路兵马,准备出征。  词的下片,紧接着描写了壮烈的战斗和胜利的结局:将士们骑骏马飞奔,快如“的卢”,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响如“霹雳”,惊心动魄。敌人崩溃了,彻底失败了。他率领将士们终于完成了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伟业,赢得了生前死后不朽的英名。到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意气昂扬、抱负宏大的忠勇将军的形象,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然而,在词的最后,作者却发出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从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来。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实际上,在苟安卖国的统治集团的压制下,作者报国无门,岁月虚度。“可怜白发生”,包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郁闷、焦虑、痛苦和愤怒啊!  从全词看,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而作者的一腔忠愤,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里、梦中都不能忘怀,是他高昂而深沉的爱国之情、献身之志的生动体现。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官城外柏树繁茂的地方。映着石阶的绿草自成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音。三顾茅庐频繁讨论天下大计,两朝的开创与辅佐老臣竭尽忠心。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书愤》  陆游  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  赞赏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  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  《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差不多?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二,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国仇未抱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诗人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郁愤?  “楼船”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后金兵溃退。上句指此。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正在南郑参加王炎军幕事,诗人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兵长安,曾强渡渭水,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下句指此。这两句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想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诗人之心何啻于泣血?从诗艺角度看,这两句诗也足见陆游浩荡诗才。“楼船”(雄伟的战舰)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呢?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何等悲怆?再想,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悲怆便为郁愤。  再看尾联。亦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  回看整首诗歌,但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古诗的相关知识
其他5条回答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问题补充:赏析
这首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写作的时间是建安十二年(207)。东汉末年,居住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奴隶主贵族,乘中原一带天下大乱之机,经常入塞掳掠汉民。建安十年,曹操平定冀州以后,袁绍的儿子袁熙和袁尚等,投奔了乌桓。
2.《浣溪沙》苏轼
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
1.龟 虽 寿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真是幸运极了,所以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浣溪沙》苏轼
到蕲水清泉寺去游玩,清泉寺临近兰溪,溪水向西流。
山脚下兰草的嫩...
想必一定是家庭作业吧,我衷心告诫你:家庭作业最好独立完成,上网寻答案一点效果也没有。
绝对是小学的暑假作业~娃娃~这样可不好上网找答案~~~
《汉江临泛》
作者: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雁门太守行①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②,霜重鼓寒声不起。
辗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③为君死。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②,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博客名称 :
博客昵称 :
自我介绍 :100字以内
没有提示信息
Cookie :不保存
唐宋诗六首,简译 16:04:37
分类:沪版高一语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太空。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 &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 &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 &&&& &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汉 江 临 泛
&  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 &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 &&&& &  汉水浩瀚,好象是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漂缈中。 &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 &&&& &  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 &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 &&&& &  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这首诗洞庭湖写得气势浩瀚,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得委婉有致,没有那种卑躬屈膝巴结乞求的俗气。
&&&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浑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撼”,摇动。“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象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 面对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横渡,可是没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世,应当贡献出自已的力量,但没有人推荐,也只好在家闲居,这实在有愧于这样的好时代。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济”,渡的意思。“辑”,船上的桨,这里也是借指船。“端居”,闲居;“圣明”,圣明之时,这里指太平时代。最后两句,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古代俗语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诗人借了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作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 从前有人评论这首诗说,唐代
人写诗文给官位高的人,多有干乞之意。孟浩然这首诗,“以望洞庭托意,不露干乞之痕”,这评论是有道理的。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汉水浩瀚,好象是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漂缈中。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诗主要写泛游汉水的见闻,咏叹汉水之浩渺。首联写汉水雄浑壮阔的景色,由楚入湘,与长江九派汇合,为全诗渲染气氛。颔联写汉水的流长邈远,山色迷?烘托了江势的浩瀚空阔。颈联写郡邑和远空的“浮动”,渲染磅礴的水势。末联引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的晋人山简的故事,表明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全诗格调清新,意境优美,在描绘景色中,充满了乐观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愧为千古佳句。
诗主要写泛游汉水的见闻,咏叹汉水之浩渺。首联写汉水雄浑壮阔的景色,由楚入湘,与长江九派汇合,为全诗渲染气氛。颔联写汉水的流长邈远,山色迷?烘托了江势的浩瀚空阔。颈联写郡邑和远空的“浮动”,渲染磅礴的水势。末联引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的晋人山简的故事,表明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全诗格调清新,意境优美,在描绘景色中,充满了乐观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愧为千古佳句。
汉江临泛  王维 && &&&楚塞三湘接, 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 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 留醉与山翁。&&& &   注释:
  楚塞:指古代楚国的地界。 三湘:湘江。 九派:长江的九条支流。 郡邑:文中指城镇。 浦:水滨。 山翁:山简,晋代时的一个将军。
  诗景:
  泛舟远望,古楚与湘水相接,汉水经荆门与长江会合。江水远去,像是流出了天外。两岸若有若无。岸上上的城镇像是浮在水面上,天空像是在上下浮动。这样的好风景,让我真想和山简共饮美酒,大醉方休了。
  简析:
  诗人抓住代表性的景物,把汉江特有的地势和气势景色勾勒出来,生动、形象。远、近、动、静以及诗人夸张化的描写,给读者乐观向上的感受。&&
暂无访客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历是流经裙边的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