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觉得是,却嫌脂粉污颜色有没有"有关于成长的经典古诗词名句名句?"行吗

一百首四句古诗_百度知道
一百首四句古诗
1、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2、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3、王维: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4、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5、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6、裴迪:送崔九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7、祖咏:终南望馀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8、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9、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0、李白: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11、李白: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12、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13、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4、刘长卿:送灵澈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15、刘长卿:弹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16、刘长卿:送上人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17、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18、李端:听筝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19、王建:新嫁娘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20、权德舆:玉台体昨夜裙带解,今朝〔虫喜〕子飞。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21、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22、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23、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24、张祜:何满子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25、李商隐: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26、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27、李频:渡汉江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28、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30、西鄙人: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31、崔颢:长干行二首之一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32、崔颢:长干行二首之二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33、李白: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34、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一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35、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36、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37、卢纶:塞下曲四首之四野幕蔽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38、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39、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40、张旭: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41、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42、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43、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44、王昌龄:春宫曲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45、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46、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47、李白:下江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48、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49、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50、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51、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52、韩□: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53、刘方平: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54、刘方平:春怨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55、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56、顾况:宫词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57、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58、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59、刘禹锡:春词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60、白居易:后宫词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61、张祜:赠内人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62、张祜:集灵台二首之一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昨夜上皇新授□(“录”加竹头),太真含笑入帘来。63、张祜:集灵台二首之二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64、张祜:题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65、朱庆馀:宫词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66、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67、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68、杜牧:赤壁折戟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销二乔。69、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70、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71、杜牧: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72、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73、杜牧:赠别二首之一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74、杜牧:赠别二首之二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75、杜牧:金谷园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76、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77、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笔。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78、李商隐:为有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79、李商隐:隋宫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80、李商隐:瑶池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81、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82、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83、温庭筠:瑶瑟怨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84、郑畋:马嵬坡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85、韩□:已凉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86、韦庄: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87、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88、张泌:寄人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89、无名氏:杂诗尽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90、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氵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91、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92、王昌龄:长信怨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93、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94、王之涣: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95、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96、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97、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三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98、杜秋娘: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静夜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旅次沔阳,闻克复,而用师者穷兵黩武,因书简之作者:陈羽
江上烟消汉水清,王师大破绿林兵。干戈用尽人成血,韩信空传壮士名。呵呵 ,我的百度名字。
《回乡偶书》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桃花溪》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春宫曲》王昌龄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等我笑完一万次的时候再告诉你!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古诗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谁给我说吧,却嫌脂粉污颜色有什么关于爱情的古代词曲可以吗_百度知道
谁给我说吧,却嫌脂粉污颜色有什么关于爱情的古代词曲可以吗
提问者采纳
参考: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古诗词中,描写美人之诗句,数不胜数!
&&&&&&&&&&&
&&&&&&&&&&&&
&&&&&&&&&&&
杨贵妃之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中国诗词中,描写美人之诗句,数不胜数。
如“乌舍凌波肌似雪”、“手如柔荑,肤如凝脂……美目盼兮”等,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英雄美人,向来是文艺作品的灵魂。
但女人美到极致当如何赞美呢?
西施之美: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摸总相宜。
此诗出自北宋大文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是豪放派词的代表,不但词写的好,诗的造诣也很深,而且善于写“情”,一首《江城子》写的情深意切,为千古绝唱。
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也因这两句而家喻户晓。
这句诗主要是形容景色之美,但不知不觉中,却把西施给赞美了一番,也许在诗人的心里,赞美西施甚至要多于赞美西湖。
西施之美的境界是什么呢?
诗人的答案是“浓妆淡摸总相宜”,是一种淡雅,淡是一种境界,雅是一种品位。诗人不直接描写西施的相貌,却从她的红妆入笔,以迂为直。这种写法虽非苏轼首创,但境界及得上诗人寥寥无几。
女人之美,各有不同,有一千个女人,便有一千种美法。
施粉之时,有的浓如玫瑰则添娇,有的谈如百合却脱俗。
像西施那样即能浓妆又能淡摸的美人,为之神往。
汉武帝李夫人之美: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此诗为西汉李延年所著《佳人曲》,全诗如下: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说到此诗,还有一段故事。
《汉书·外戚传》记载初,(李)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
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
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
汉武帝身为皇帝,什么样的美人没见过。
如果李延年直接夸自己的妹妹如何漂亮,想必不会打动武帝的心。
李延年另避蹊径,上来就夸其妹“绝世独立”,一下就抓住武帝那颗好色的心
(这样的美女长的什么样子?一定要看一看)。
后二句更是把,把阿娇之美写向高潮“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我们似乎可以想像得到,当武帝和满朝的文武大臣听到这两句时,整个大殿除了李延年的歌声外,恐怕再无其余声音,所有人都直在勾勾地瞪着双目,想像着自己心中的倾国倾城之貌。
此时为之悠然神往的已不止武帝一人了。
此歌的后两句也耐人寻味,即劝人君以古为鉴,别为“佳人”所误,但又说佳人难再得,让人欲罢不能,即便倾国倾城也在所不惜。
在写这段时,笔者也曾数度停下,神往阿娇的绝世之姿。
同样是以迂为直,但李延年的写法,比之苏轼又高出了不止一筹。
有多少世人,便有多少世人为之神往。
杨贵妃之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古诗词中,描写美人最细、最多的,当数白居易的《长恨歌》了。
贵妃之美,美的让人如此心动。
如果说阿娇要两笑方能倾国的话,那贵妃只回眸一笑便令六宫粉黛无颜色了。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居然能在古代就改变国人重男轻女的的思想,贵妃实为女权主义第一人。
结尾那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可与李商隐的“此情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并称古代情诗之楚翘。
唉!《长恨歌》本身便无需解释,一解释反倒多余了。
虢国夫人之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此诗出自唐代张祜的《灵台》二首中的第二首。原诗是:
“虢国夫人承主恩,
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
淡扫蛾眉朝至尊。”
此诗前两句是写虢国夫人如何受恩宠,后两句是赞美虢国夫人的绝世之容。
虢国夫人是杨贵妃的三姐,虽嫁于裴氏,却倍受唐玄宗的宠爱,所以诗人说“虢国夫人承主恩”,但恩到什么地步呢?可以“平明骑马入宫门”,这两句话充分体现了唐玄宗的荒淫。
后两句,诗人也是采取了以迂为直的方法赞美虢国夫人,同是以迂为直,同是描写红妆,但张祜比之苏轼的描写更为传神。
苏轼笔下的西施还需逍妆淡摸,而张祜笔下的虢国夫人,只需淡扫蛾眉,便足矣明艳不可方物,其容貌之佳,似乎犹在贵妃之上,
虽不及阿娇那般意境深远,也足矣让后人神驰唐朝。
&&&&&&&&&&&&&&&&&&&
&&&&&&&&&&&&&&
&&&&&&&&&&&&&&&&&&&&&&&&&
沉鱼落雁之貌,闭月羞花之容,历来就妇孺皆知,为人称道。
特别是在古代诗词中,对美女的描写更是各显其能,尽得风流。
——从古至今对美女的咏颂,就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
由于诗词具有委婉含蓄的特点,因此诗人笔下众多的“美女”大多含而不露,另有所代。
正是因为如此,诗词中的“美女”们才各显其态,愈显神秘妩媚,令人浮想联翩。
  &&&&&&&&&&&&&&&&&&&
&&&&&&&&&&&&&&&&&&&&
&&&&&&&&&&&&&&
&&&&&&&&&&&&
我国古代诗词中对妇女有很多代称,从妇女的容貌和服饰两方面着眼的代称有:
  ·佳人:《古诗十九首》:“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丽人: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玉人:谢枋得《蚕妇吟》:“不信楼头所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仙子:白居易《长恨歌》:“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娇娘:李贺《唐儿歌》:“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书空作唐字。”
  ·妖娆:李商隐《碧瓦》:“他时未知意,重迭赠妖娆。”
  ·姝丽:柳永《玉女摇仙佩》:“有得许多姝丽,拟把名花比。”
  ·惊鸿:陆游《沈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碧玉:万楚《五日观妓》:“西游漫道浣春纱,碧玉今日斗丽华。”
  ·倾国: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倾城:李商隐《北齐》:“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着戎衣。”
  ·红袖。本指女子红色的衣袖,代指美女。
如韩愈《边上看猎赠元戎》:
“红袖拥门持烛炬,解劳今夜宴华堂”,
唐代白居易《对酒吟》:
“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
  ·红裙。本指妇女穿的裙,也指妇女。
如唐代韩愈《醉赠张秘书》:
“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
·红粉。本指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白粉,也代指美女。
如唐代李商隐《马嵬》:“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白成灰”,
杜牧《兵部尚书席上作》:“偶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稀”。
·粉黛。本指妇女涂在脸上的白粉和画眉,用的青黑色颜料,喻指美女。
如唐代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蛾眉。本指女子细长而弯曲的眉毛,借为美人的代称。
如唐代高适《塞下曲》:
“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蝉娟守空闺”,
白居易《王昭君》: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红颜。本指妇女美丽的容颜,也代指美女。
如清代吴伟业《圆圆曲》:
“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裙钗。因妇女着裙插钗,因此称妇女为裙钗。
如清代曹雪芹《红楼梦》:
“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
·巾帼。本指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成为妇女的代称。
如清代湘灵子《轩亭冤赏花》:
“新世界,旧乾坤,巾帼英雄叫九阍。”
另外,我国古代美女的别称还可分以下几种形式:
一、用表示“美好”的形容词代称美女
  1.用带有“佳”“丽”等词的形容词代美女。
  (1)佳人:《古诗十九首》: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杜甫《佳人》:“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2)佳丽:白居易《长恨歌》: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3)丽人:杜甫《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4)娇娘:李贺《唐儿歌》:
“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画空作唐字。”
  (5)妖娆:李商隐《碧瓦》:
“他时未知意,重叠赠妖娆。”
温庭筠《怀珍珠亭》:
“珠箔金钩对彩桥,昔年与于见妖娆。”
(6)娇娆:杜甫《春日戏题恼郝使君兄》:
“细马时鸣金騕褭,佳人屡出董娇娆。”
  2.古代诗人多用含“姝”的词语代美女。
  姝,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字林》(注:“姝,好貌也。”)
  (1)姝丽:柳永《玉女摇仙佩》:
“有得几多姝丽,拟把名花比。”
  (2)妍姝:刘得仁《长门怨
争得一人闻此怨,长门深夜有妍姝。”
另外,姝子、明姝、姝好等表美女也数见不鲜。
二、用美好的颜色代称美女
  在我国,因为红色代表热烈、美好与浪漫,所以用“红”称代美女已经司空见惯。
(1)红颜:吴伟业《圆圆曲》: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白居易《后宫词》: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重笼坐到明。”
顾贞观《贺新郎》:
“比拟红颜多薄命,更不如今还有。”
(2)红袖:韩偓《边上看猎赠元戎》:
“红袖拥门持烛炬,解劳今夜宴华堂。”
白居易《醉酒吟》:
“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
杜牧《南陵道中》: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倚江楼。”
(3)红粉:杜牧《兵部尚书席上作》:
“偶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稀。”
(4)红裙:万楚《五日观妓》:
“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韩愈《醉赠张秘书》:
“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
(5)红玉:李贺《贵主征行乐》:
“春营骑将如红玉,走马捎鞭上空绿。”
(6)红妆:李白《江夏行》:
“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
三、用美好的事物代美女
(1)玉人:谢枋得《蚕妇吟》:
“不信楼头所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贾岛《登田中丞高亭》:
“玉兔玉人歌里出,白云谁似莫相和。”
(2)碧玉:万楚《五日观妓》:
“西施漫道浣春纱,碧玉今日斗丽华。”
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碧玉歌二》:
“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
  (3)蛾眉:白居易《王昭君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4)仙子:白居易《长恨歌》: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韦庄《春陌》:“满街芳草卓香车,仙子门前白日斜。
  四、借用其他事物进行反衬,突出美女姣好的容貌,以此代称美女
  (1)惊鸿:陆游《沈园》: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2)倾国:白居易《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李白《清平调》: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3)倾城:李商隐《北齐》:
“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着戎衣。”
苏轼《温泉咏》:
“虽无倾城浴,幸免亡国污。”
阮籍《咏怀诗》:
“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
明·梁辰鱼《浣纱记·家门》:
“三载羁囚,归把倾城相借,得报吴仇。”
五、用化妆品代称美女
  粉黛:“粉”,化妆用的粉末。“黛”,古代女人用来画眉的颜料。
白居易《长恨歌》: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孔尚任《桃花扇》: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现代,人们还常用“美媚”“靓妞”等代称美女,这已经人所共知。
&&&&&&&&&&&&&
&&&&&&&&&&&&&&
&&&&&&&&&&&&&&
&&&&&&&&&&&&&&
&&&&&&&&&&&&
&&&&&&&&&&
&&&&&&&&&&&&&
上海美女与北京美女谁更有风韵?
&转载▼
上海美女如同沉醉的外滩,既有内陆的风情又有海洋的气息;既有传统的美德又有现代的包装,其性格犹如一杯精心调制色彩斑斓的鸡尾酒,是看不透的却又耐人寻味。上海美女坚信自己是女人中的女人,她们热爱时装、香水、化妆品、轻音乐、交谊舞就像热爱自己的身体一样。
北京姑娘是全中国最典型的大家闺秀(与小家碧玉相区别),是首都的女儿,拥有外省妇女所难得的开阔的视野及非凡的自信。尤其值得赞美的是她们在高贵中不高傲,甚至还有几分侠气。
她们接人待物比较慷慨、豪爽、干脆利落,不掩饰自己的观点,讲原则,并且嫉恶如仇。北京姑娘给我的印象除了自信,就是乐观。她们是因为自信才乐观呢,还是因为乐观才自信?】
上海女子与北京姑娘
上海女子既非小家碧玉,又非大家闺秀,她们本身就是对古典与传统的一次美丽的背叛,无法用固定的模式来形容其千娇百媚的风韵。正如上海是近代以来最早受欧风美雨熏陶的国际大都会,此地的女子也是全中国妇女中都市化、西洋化的捷足先登者,用旧有的说法即摩登女郎。
在这个妇女一度缠足的古老国度里,第一双高跟鞋肯定是上海女子穿上的,然后迈着模仿巴黎模特的猫步,昂首挺胸、扬眉吐气地率先走进霓虹灯闪烁的摩登时代。以此类推,第一支口红、第一瓶香水、第一条超短裙,也肯定是从上海滩开始流行的。
在物质享受与消费的许多方面,上海女子都勇敢地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领导新潮流。她们刻意求新(俗话说即赶时髦)的审美观念及其实践,确实大大地拉近了现代化与中国妇女传统生活的距离。
尤其在二十世纪之初,上海女子身上带有最鲜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色彩,或者说是时代裂变造就的混血儿。据说不同种族的混血儿大都综合了双亲的优点,上海女子作为东西方文化的混血儿,也是如此。
她们是第一代中西合璧的美人。整整一个世纪,她们都是在继承与反叛的矛盾统一论指导下潜移默化地发展着自己。上海女子永远在成长(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接受新生事物的过程),也就永远不会变老。
她们总能想出层出不穷的花样走在全中国妇女的前列,并以此获得一份心理上的优越感。这是需要勇气的(她们注定要生存于两种文明的夹缝)。这种勇气又是从何而来?难道是上帝给予的?
想来想去我们只能下这样的结论:
上海女子是为美而生的,她们天生就爱美,甚于爱其它的一切。
追求完美是她们生活的意义及其动力。
八十年代,我在武汉读大学,班上有个女生是上海来的。学校里的上海人风毛麟角,恐怕因为上海青年都贪恋本土的温柔富贵乡:愿意去外地念书的不多。
正如熊猫成为国宝,她也艳压群芳地成了校花。报到的时候,她就比一般女生多带了一只箱子,纯粹是用来装四季时装的,大概是担心武汉的服饰落伍,选购不到称心如意的。
于是她每天上课都像变魔术一样,换穿一套时装,赤橙黄绿青蓝紫,一星期下来也不见有重复的,让大家都看呆了。
上海女人堪称绝佳的衣服架子,无论什么款式、颜色的衣裳,穿上身就有非同寻常的效果。因为我见过别的女生借她的衣服去约会(她这方面颇乐于助人),反倒被洋装衬得像乡下地主的小老婆。
这只能说明上海女子的气质不俗,衣遂人愿。每次坐进阶梯教室,我都不由自主往门口偷瞟两眼,除了等待老师大驾光临,就是为了欣赏那上海女生的"时装表演"(不亚于法国名模走在T型台上):她的高跟鞋钉着铁掌,走在水泥地上铿铿作响,仿佛在为她的步伐打拍子,她却带着一脸公主的表情,目不斜视,如入无人之境。
她举手投足都流露出一份高贵:仿佛不是世界在检阅她,而是她在检阅世界。当然,这种先天性的骄傲也容易招致同性之间的嫉妒。
有人背后议论:她天天换衣服,不嫌麻烦呀,臭美什么?她无形中也被视为潜在的情敌。实际上这是不必要的。因为这位上海女生,恰恰是同学中最用功的一个,她为理想拒绝了许多男生的求爱诚实地说,也包括我,直至毕业也未找男朋友;可是她改变不了自己,哪怕上晚自习都要挑选一袭合体的衣裳。这是没有办法的事,衣裳就是她的心情。而心情对予她似乎比生命还要重要。她所谓的"时装表演"并不是针对观众的,纯粹是自我的表演。
这是典型的上海女子的审美观:不是美给别人看的,而是美给自己看的。这也就是容易遭到批判的所谓"臭美"或小资产阶级情调吧。但几乎所有的上海女子都有那么点小布尔乔亚,并且将之视若贵族的血统,她们坚信自己是女人中的女人,她们热爱时装、香水、化妆品、轻音乐、交谊舞就像热爱自己的身体一样。或者说,这洋溢着浪漫色彩的一切已构成其灵魂吧。
由于爱过一位上海女子,便对上海女子的整体多了点理解,少了点偏见。也许因为站在男人的角度,对上海女子的偏见本来就少而又少。
男人还是喜欢上海女子的:她们婚前浪漫(很会谈恋爱),婚后又很现实(很会过日子),你可以通过同一个人认识到女性美的两种阶段,堪称两种风景。她们会打扮自己,同时也乐于将这种爱美的思想灌输给男友,做她们的男友必须西装革履。
否则走在大街太不般配。她们是一所教育你成为绅士的学校。你除了会献花之外,还要会做饭,结婚不出一年,你将成为小有水平的厨师。但上海女子以善理财著称,你也换来了一位控制细水流的会计。
她们喜欢将丈夫当作亲爱的家产来管理,并为自己培养的结果而沾沾自喜。
当然.这一切或许会使你有点累,但上海女子是那种使你累而又心甘情愿的女人,有时候她们一个妩媚的微笑就会令你觉得有所回报了。
我多次去上海。喜欢坐在黄昏的外滩阅览过往的上海女子(她们总是洒下一路香水味)。上海女子,如同这沉醉的外滩一样,既有内陆的风情,又有海洋的气息;既有传统的美德,又有现代的包装,其性格犹如一杯精心调制、色彩斑斓的鸡尾酒,是看不透的,却又耐人寻味。
我看上海女子的魅力,是其爱美成癖而修成的正果。
我去上海出差时,还认识一位当地的女记者,开了一星期的笔会,便发现她跟我大学时代的校花一样,拥有层出不穷的名牌时装,而且每天必换(你会怀疑她家是开精品屋的)。她的面部化妆、发型、饰物也颇具匠心(至少口红的色调随服饰转变)。
她的同事讲起她的轶闻:原来她患有严重的胃病,有一次胃痛得很厉害,她躺倒在办公室的地板上,同事们赶紧手忙脚乱去护理,她却推开了递过来的一杯白开水:"请把我包里的化妆盒递过来,我想:补一补妆"据她本人补充说明:她当时痛得濒临休克状态,怀疑自己在劫难逃,于是才想到给自己化点妆(掩饰失血的面孔和铁青的嘴唇),不希望自己死时的模样太难看。
一个女孩觉得自己快要死时,没想到别的什么,而一心维护住最后的形象,企图保留美丽的容颜,简直比出嫁时还要郑重其事。这样"视死如归"的故事或许只可能发生在上海女子身上。不知为什么,我却听出某种感人的味道,耳畔甚至响起&天鹅之死&的曲调。
因为她的缘故,上海女子在我心目中成为天鹅的化身,美是她们永生追求的天堂。这个例子恰好可以用来证明上海女子,证明本文的观点:上海女子是为美而生的。但在结尾时我不得不加上一句:她们即使死时也无法忘掉美、舍弃美。美对于她们似乎比生命还要重要。美是她们生命中不可或缺之物,是一种天性,因为:她们的灵魂似乎比她们的身体更为需要美的陪伴。否则,她们会彻底孤独的。
所以上海女子对美也永远不会死心,这同样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那么,索性让她们为美而死去活来吧。
目睹北京姑娘适合走在大街上,而且最好是寒风凛冽的冬日大街上。因为身材高挑,所以足蹬皮靴、身穿风衣或羽绒服的城市女猎人装最能烘托其魅力。
若是脸蛋冻得红朴朴,偏偏还手执一根冰糖葫芦,边走边旁若无人地说笑,那就更像了,且增添几分童趣。看着她们长发飘飘地迎面走来,整个冬日的布景顿时变得温馨又活泼,你简直会下意识地侧身让路的。
北京姑娘的道路,似乎向来就应该是畅通无阻的,一条可以载歌载舞的金光大道。她们即使在露天的大街上(以及一切公共场合)闲逛,都像置身于自己的家庭中一样逍遥。她们无形中已把自己当作这座城市的女主人了(一群年轻的女主人)。
所以她们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无论政府大楼、五星饭店、前朝皇帝的宫殿抑或欧美大使馆),其目光都是平视的。
你很难从她们的眼中发现崇拜、仰慕、好奇、惊讶之类的神情。该见的世面似乎已全都见过了。因而北京少有真正的追星族。没准她们的熟人中就有谁是大明星,或者,她们经常有在商场、酒吧、音乐厅或宾馆撞见某明星的机遇,已达到无动于衷的境界。
我初来北京时正逢冬日。大街上的姑娘们给了我这样的第一印象。从此我想起北京姑娘,就觉得她们最大方。如果你偏爱静止的美,最好去找园林般雅致的江南女性。
北京姑娘一贯的作风都是落落大方的,甚至有点大大咧咧。她们不是温室里的花朵,仿佛天生就是在露天的环境里成长的,离太阳最近,保持着挺拔的身躯与健康的肤色。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她们是全中国最典型的大家闺秀(与小家碧玉相区别),是首都的女儿,拥有外省妇女所难得的开阔的视野及非凡的自信。
她们不相信神话,只相信自已。相信自己的所在,就是世界的中心。她们确实已经把北京这座国际大都会当作自己的家长。正如她们知道每天上班时路过的那一系列著名的建筑物,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中央电视台,就是这个泱泱大国的屋脊。
北京姑娘的所谓贵族气质,就是这样在耳濡目染中培养的。尤其值得赞美的,是她们在高贵中不高傲,甚至还有几分侠气。她们接人待物比较慷慨、豪爽、干脆利落,不掩饰自己的观点,讲原则,并且嫉恶如仇,或许是受其父兄的影响?司马迁早就说过: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自然,当代的北京姑娘,不同于清朝的还珠格格。
格格,即王爷的女儿,也与老舍〈骆驼祥子&里的虎妞大有区别。不管她们从小在胡同里长大,抑或养尊处优地生活在机关大院,一旦走在大街上,她们的神态总是那么平静,你从她们眼中肴不见一点往事的影子,仿佛一到成熟的年龄,她们就与这座现代化都市水乳交融了。
北京构成她们共同的血统。你不会觉得姑娘们只是街头的风景、水面的浮萍,她们的气质与北京的精神达成了统一。
挤在公共汽车上。或在其它社交场合,我喜欢听北京姑娘说话,吐字标准,语音清晰,个个都像播音员。而且随时能够打开话匣子,事无巨细聊个没完,在北京落户是幸福的,可以每天亲耳聆听这声情并茂的广播,北京姑娘的交谈方式很有特色,讲什么都像是亲身经历,且不乏幽默感为调剂,这简直是文学笔法,京腔京韵特适合作如此渲染,其父兄影响,北京人以能侃善辩著称。
我到北京一家出版社工作,第一年在校对科锻炼,校对科皆是女同胞,每天说笑声不断,我算是领教了她们的口才,有春秋战国时纵横豪迈的遗风。
谈锋犀利,使你有一点点疼,有一点点痒:还有一点点被点穴后的酥麻与快感,你会越来越佩服这种聪明才智:她们是如何从生活中,从自己和别人身上,发掘出如此之多的笑料?
北京姑娘,伶牙利齿,而且她们的大脑中也有一架运转得飞快的齿轮,那是咬合思想的,这使她们的语言与思想同步,由此可见,北京姑娘是为快乐而生的。
她们掌握着一门快乐哲学。快乐才是其生活的最高价值。视名利如浮云,却以快乐为灵魂。所以北京姑娘给我的印象除了自信,就是乐观。
她们是因为自信才乐观呢,还是因为乐观才自信?我一直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
因而她们身上的自信与乐观,也水乳交融,仿佛天生就具备的。
我只能将之归纳为城市的功劳:身为北京的女儿,是城市赋予她们以与自身同样性格特征,使她们成为阳光型的女性,少有忧郁与阴影。
她们毕竟是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长大的,清澈、真实、透明度很高,如同水与镜子,乃至天空。和具有水与镜子的品质的女孩相处,你会很轻松的,没有过多的心理障碍。她们身上的自信与乐观,很容易感染你,仿佛也被你分享了。
在这座城市里,你永远觉得天气很好。
北京姑娘是看电影、谈恋爱、逛商场、聊天、演小品、商业合作乃至出门旅游的最佳伙伴。尤其是听她用标准的普通话跟你谈情说爱,会有正宗的感觉,怎么就跟配乐散文似的?或许,北京姑娘本身,就是散文化的女性吧。抒情、议论、叙事皆宜。
我与北京老市民阶层的最初交往始于来到这座城市后的第一次恋爱。在此之前的社交圈子主要是跟我身份相同的自外地进京的大学毕业生及流浪艺术家群落。
本单位的领导与同僚们虽说也是北京人无疑,但大多数是建国后进京的,或是建国后进京的那一批干部与军人的子弟,至少三代以前都生活在外省,从严格的意义上仍然该称为北京的新移民及移民后裔。
他们住带暖气的楼房(甚至需乘电梯上下,)讲普通话,喝绿茶,却畏惧二锅头,没有太多的往事,文质彬彬,找不到一点我想像中的幽默、朴素、粗犷的老北京的影子。或者说,他们大多是现代化了的北京人,远离传统与风俗。
直到我爱上了一位北京姑娘,才仿佛介入了这座城市里的另一种生活。一开始我也没关心她的家世,只觉得她穿衣服不华丽但很干净,说话的语调很顺溜,儿化音较重,喜欢使用一些生动的本地俗语(譬如半开玩笑地说我“蔫好”,即暗坏之意,半是贬半是褒),跟我日常听到的普通话存在着明显的风格差异,简直是银铃般的嗓音。
我很快就在这种音乐中醉倒了。我很快就鼓足勇气追她了。
记得第一次在楼梯拐角处的阴影里强吻她,她挣脱了,无奈地骂我一声“坏蛋”,但是很快就原谅我了。
她很快也就把我当成爱情的候选人,不时亲密地让我帮点小忙什么的。
有一年圣诞节看完夜场电影,她不敢一个人走夜路,让我送她回家。我们转乘的公共汽车一直向南开,最终停靠在一个叫做白纸坊的站台。
我大致能回忆起这个地名在地图上的位置,知道到城南了(城南旧事挺有名的)。这是我第一次进入城南的“老区”,进入胡同与四合院构筑的古代迷宫,是我第一次体会到来自建筑学意义上的冲击与感动,而且是在一位满口清脆京腔的北京姑娘陪伴之下。
这也是我来北京后的第一次恋爱,年轻的爱情与古老的建筑无意间被命运排列在一起也并不逊色,因为它们同样是在尘世间追求不朽的事物。
女友让我用打火机照着她拿钥匙开门,我借着火光留意了一下门牌:“白纸坊东街樱桃胡同28号”,这简直是悬在我头顶的一行古诗啊。
这也是我来北京后第一次爱情的标题。
然后我们就顺利进入众多造型雷同的四合院其中一座的内部。
站在栽种有石榴树的黑暗的庭院里,能看见迎面的正房亮着灯,女友的一家人都坐在客厅里等待她的归来。
女友落落大方地把我以朋友的规格介绍给她家人,她母亲首先感激地说早知道有我护送就不用担心了,随即招呼我在藤椅里坐下,又在低矮的茶几上摆开一圈小酒盅般的茶杯,端起沏好的茶壶倒茶。我抿了一口,品出是茉莉花茶,老北京人顶爱喝的。
在我品茶的过程中,她母亲一直目光闪烁地打量着我。
而她父亲点头之后只是眯眯笑着,盘着腿坐在长沙发上听手捧的半导体里的京戏,以后常去她家就发现,她父亲话不多,与人交往大多是憨厚地笑着(他脸上似乎只有这一种表情),却是个痴迷的票友,一生中最大的享受仿佛就是在自家的庭院里养养鸟、浇浇花、哼几段京戏——对于他就是阳光灿烂的日子。
我当时就觉得她父亲身上有旗人的遗风。
后来一问,果然是满族人。而且跟老舍一样,祖辈属于正红旗。
那天喝完茶已是后半夜了,公共汽车不通了。女友的母亲执意挽留我天亮后再走,并说空着的西厢房专用来接待来访的亲友过夜的:“你没在四合院住过吧?那就住一晚呗。”她的慈祥与热情一下子拉近了跟我的距离。
西厢房的摆设极简单,也就一架旧式雕花木床和几件老家具,但跟其他房间一样有土暖气管道(由灶房统一烧蜂窝煤供暖),暖洋洋的,跟室外西北风的呼啸构成鲜明对比。
那天夜里我居然有点失眠了,因为从天而降的爱情的幸福?因为暖气烧得太热了?抑或因为换了一个陌生的睡眠的环境?
&这确实是我在老北京的传统民居里住过的第一夜,我的第一个古色古香的梦。
房子的年龄比我的年龄要大得多,它简直像个温和的老人,呵护着一颗游子的心。熄灯后我仍然从黑暗中嗅闻出郁积的往事的气息,古老的气息。
我在古典的四合院里度过了一个圣诞夜。这就是我发生在北京的一篇奇独的西厢记。我像张生一样辗转反侧,想念着一墙之隔的莺莺,一纸之隔的莺莺,尤其在如今看来,已是一生之隔。
那毕竟是一次曾经辉煌但最终失败的爱情,像一枚燃料耗尽而中途坠落的火箭,燃烧的弹片如同流星雨纷飞于海洋之中,我内心深深的海洋。
第二天上午女友领我逐一参观各个房间,以了解四合院的结构。屋檐上都长草了,砌在墙脚的金鱼池也青苔斑驳,她说她爷爷就出生在这座四合院里,由此可见这里扎着她家族的根。
总之这座院落虽稍显颓败,但一砖一瓦仍流露出昔日的庄严与华贵。
她指着天井里的那棵石榴树,说那是她降生之日父亲亲手种下的,如今迎风飒爽如体态婀娜的少女。
又解释老北京居民总爱在四合院里种几棵石榴树,至少也种两棵枣树。
我从树叶的沙沙声中分明倾听到一曲古风。
古风犹存。我突然发现住在四合院里的绝对是离这座城市的往事最近的居民。
那是一次漫长的恋爱。我无数次地跟女友约会又无数次地送她回家,无数次地穿行于那条曲曲弯弯的胡同,仿佛无数次地往返于北京城的历史与现实。
我仿佛既是现实的主人又是历史的客人。
去北京的往事中做客,听不完的城南旧事。
女友的一家日常生活很俭朴,但每逢我去,总要邀请我吃涮羊肉火锅(而且不用电炉,偏爱用烧炭的那种)。热气腾腾的火锅使世界都缩小了。
女友的母亲在餐桌前最爱回忆她的家谱,她终于遇到一位来自远方的听众了,况且这位听众对她描述的一切充满好奇。
接触多了,我逐渐体察到北京老市民阶层生活的轮廓,他们呼吸在一种陈旧的氛围里,就像栩栩如生地陈列于某种古老的时间概念中,永远那么清贫、温和、正直,在飞速发展的现实面前而又有点无奈。
在星移斗转的北京城里,如果我们是移民的话,他们则是遗民,背负着博大的传统的影子。
他们住在烧蜂窝煤的平房里,喜欢吃牛羊肉,喝茉莉花茶与二锅头,听京戏,养鸟或金鱼,谈论国家大事,尤其爱回忆往昔,比照当代,他们属于有心理坐标的老市民,下意识地以主人自居,一口一个“咱北京”……
那次恋爱等于给我补上了一课,一门北京的民俗课。
但在下课铃快响的时候,我和女友由于种种原因还是分手了。
真正的爱情或许能开出最绚丽的花朵,却很难结出圆满的果实,造物主可能刻意如此安排的。
时间一长,彼此也就中断音讯。
多年后我因办公事偶然再路过白纸坊,惊讶地发现那一片四合院居然被推平了,附近崛起一座蝴蝶状立体交叉桥。
女友的一家也早已拆迁了吧?难道这一带的古旧建筑也紧随着我的爱情变成一片废墟?徘徊在面目全非的爱情遗址,我究竟在寻找着往事的影子,还是自己的影子?白纸坊重新变成了一张白纸。
纸上的风景全部被岁月收藏了。
我一直以为一切都在远处、在城市的这一隅完好无损地保存着,但世界的变化比我想像的要快得多。
回家后我查阅了有关史料:
“白纸坊是北京西南隅的旧坊巷,它在北京的城市建设历史上是随着城垣扩建而划定的明代后期南城八坊之一。其命名取义可能由于该地居民多经营制纸手工业。直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白纸坊崇效寺一带尚为手工业捞纸作坊聚居之地,迄今南城老住户多能言之。”
我曾经爱上过白纸坊的女儿。看来我这辈子注定与纸有缘。
有缘而又无缘。包括今天,在纸上给昔日的爱情勾勒出日趋模糊的轮廓。
一纸之隔的爱情,却比一墙之隔、一生之隔还要遥远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情古诗词名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