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平台怎么分析这个图?

低碳路线图发布:未来碳排放交易行业大有可为
&&&&来源:&&&&
北京8月5日 近日从发改委网站获悉,下一步发改委重点工作任务,集中在加快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成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总报告,提出中国低碳发展长期路线图。无独有偶,3日美国政府也推出“终极减排”计划,到2030年美国发电厂碳排放目标将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32%。据业内人士预计,未来碳排放交易行业大有可为。发改委原文如下:
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2015年上半年应对气候变化主要工作进展
一是完善应对气候变化顶层设计。印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年)》重点工作部门分工。加强重大问题研究,研究提出“十三五”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的主要考虑和任务。继续组织开展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研究项目。起草完成应对气候变化法律文本。
二是加强碳强度形势分析和跟踪预测。完成一季度及上半年碳强度形势分析报告。根据“第三次经济普查”后调整数据,核算2014年度碳强度下降率和“十一五”以来碳强度累计下降率。研究制定2014年度碳强度考核工作方案,启动考核工作。
三是扎实推进低碳发展试点示范。完成国家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阶段性总结,研究制定《关于深化低碳试点的指导意见》以及低碳城市的评价标准。深化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起草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启动制定相关配套细则。与有关部门共同开展55家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开展低碳社区试点,印发了《低碳社区试点建设指南》。
四是做好谈判相关工作。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利马会议总结及成果分析,积极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会议。召开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气候变化联合特别会议,落实两国元首共识。发表中欧、中印、中巴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完成《中国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文件,并正式向《公约》秘书处提交。
五是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继续推动中美气候变化工作组下相关领域的合作取得进展。推动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物资赠送项目,与巴基斯坦有关部门签署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物资赠送的谅解备忘录”。会同有关部门筹建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举办2015年度第一期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低碳发展培训班。
六是推动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继续组织编制“中国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指导全国各省区市编制省级适应气候变化方案,启动各项试点示范工程。
七是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会同有关部门修订《应对气候变化部门统计制度》,启动编制国家2010年和2012年温室气体排放清单,部署编制2012年和2014年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组织重点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组织开展2015年“全国低碳日”系列宣传活动。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任务
一是确保完成“十二五”碳强度下降目标任务。会同有关方面,积极采取措施,争取超额完成“十二五”碳强度下降17%的目标任务。完成2014年碳强度下降目标责任考核,并向社会公布考核结果。
二是做好“十三五”应对气候变化谋划工作。以中央确定的我国203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为依据,研究提出“十三五”应对气候变化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三是完成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总报告,提出中国低碳发展长期路线图。尽快出台“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加快应对气候变化立法进程,加快建立健全应对气候变化基本制度,推动形成我国转方式、调结构的倒逼机制。
四是积极建设性参与巴黎会议。积极参与公约内外谈判磋商,加强与美、欧、法、基础四国、立场相近发展中国家的协调合作,推动谈判进程。
五是加快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制定相关配套细则。完成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总量设定和配额分配方案,出台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与报告标准,完善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功能。
相关报道:
(责编:闫璐、王静)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欧盟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及其影响分析
下载积分:799
内容提示:欧盟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及其影响分析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57|
上传日期: 09:02:0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欧盟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及其影响分析
官方公共微信2014年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报告分析_碳交易_武汉市节能协会|武汉市节能商会
当前位置: &
2014年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报告分析作者:admin&&&&&阅览次数:917&&&&&&发布时间:&&&&&
  1、2013年全球碳市场概况
  2013年全球碳市场交易总量约为104.2亿吨,交易总额约为549.08亿美元。相比于2012年全球碳市场交易总量变化甚微,而交易总额缩水近36.18%。这主要是因为全球第一大碳交易市场-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ropean Union Emission Trading Scheme,EUETS)持续低迷,核证减排量(European Union Reductions,CER)现货价格最低已跌至0.03欧元/吨,而欧盟碳配额(European Union Allowances,EUA)价格也一路下跌至2欧元/吨以下。
  然而,在2013年全球碳市场注入了不少新鲜血液。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碳交易市场(加州碳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日,中国第一个碳交易试点在深圳正式启动。紧随其后,广东、上海、北京等地方碳交易试点纷纷在2013年年末开始运行。中国区域碳市场随即成为全球规模第二碳市场,仅次于欧盟。
  2、欧盟碳市场
  (1)欧盟碳市场简介
  自2013奶奶1月1日起,欧盟碳排放交易进入第三阶段(2013年至2020年)。在第三阶段内,欧盟碳排放总量每年以1.74%的速度下降,以确保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要不1990年至少降低20%。与前两个阶段相比,第三阶段的政策主要有三方面的调整:1)排放上限和配额将有欧盟统一制定和发放;2)有偿拍卖将取代武昌分配,而拍卖配额的比例会逐年增加;3)扩大排放配额的适用领域,将更多的行业纳入配额限制范围。
  2013年欧盟碳市场总交易量约为102.6亿吨。总交易额约为528.49亿美元。其中,EUA交易量约为86.5亿吨,交易额约为523.48亿美元,CER交易量约为7.09亿吨,交易额约为4亿美元;联合履行(Joint Implementation,JI)项目减排但闻(Emission Reduction Units,ERU)交易量约为9亿吨,交易额约为1.02亿美元。与2012年相比,2013年欧盟碳市场总交易量小幅下降,而总交易额的降幅约为38%(表1)。这主要是因为欧盟碳市场的供求关系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碳价仍持续走低。
  表1 年EUETS市场规模
  (2)欧盟碳配额交易-EUA
  图1 2013年欧盟碳配额价格和交易量走势
  (3)联合国抵消碳信用-CER和ERU
  2013年的CER价格波动较大,2013年下半年的CER现货与期货的没热价格走势大体相同。2013年年初,CER现货价格在0.2欧元/吨上下浮动。日,CER现货价格升至0.31欧元/吨,一个月后跌破0.1欧元/吨。日,CER现货价格跌至年度最低点,为0.03欧元/吨。随即迅速反弹,日,CER现货价格冲高至0.4欧元/吨。日,CER现货价格涨到年度最高值,为0.72欧元/吨。随后逐渐回落,到日收至0.32欧元/吨(图2)。
  图2 2013年核证减排量价格和交易量走势
  图3 2013年CER月签发量和累计签发量(百万吨)
  从图3可知,联合国在2013年共签发2.7亿吨CER,2013年上半年的月签发量多于2013年下半年。2013年3月份的CER月度签发量最多,达6285万吨,第二和第三位分别为1月份和4月份,分别签发了4339万吨、3723万吨。CER供给量的增加加剧了欧洲碳市场供过于求的现状,导致CER现货价格在2013年上半年出现大幅波动,跌至历史最低价格。
  (4)EUA和CER差价
  相比CER价格走势,2013年EUA价格走势波动更大EUA和CER差价的走势基本与EUA价格走势吻合。EUA和CER年度最高差价为6.21欧元/吨(日),最低差价为2.51欧元/吨(日)。栋2013年4月下半月起EUA和CER差价逐步扩大。在2013年第三季度,二者差价维持在3.5-4欧元/吨。第三季度来,二者差价冲至4欧元/吨以上,之后在4.5欧元/吨范围内浮动(图4)。
  图4 2013年EUA&CER差价(欧元/吨)
  (5)联合国抵消碳信用的供给与需求
  截止日,共有10.6亿吨的CER和ERU被欧盟碳交易体系吸纳,用于抵消碳排放。而截止日,UNFCCC工签发了22.6亿吨的CER和ERU。除欧盟碳交易体系以外,其他政府或交易体系对CER和ERU的需求量为6.3亿吨。纵观全球的CER和ERU供给和需求数据,将由5.7亿吨的CER和ERU过剩(图5)。供过于求的关系也从根本上影响着碳市场价格,特别是在欧盟碳市场。由于日本、新西兰等国已经退出了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CER和ERU受供给过剩的影响,价格下行趋势明显。
  图5 联合国抵消碳信用的供给和需求(百万吨)
  3、中国碳市场
  (1)中国碳市场简介
  2013年可以说是中国碳市场的元年,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因此在初始阶段,中国选定了&五省两市&作为碳市场机制建设的试点地区。7个试点地区均采用了类似EUETS的制度设计,即总量控制下的排放权交易,同时也接受来自国内自愿减排项目产生的抵消碳信用。日,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正式上线,在随后的六个多月里,上海、北京、广东、天津的碳交易视点也纷纷鸣金开锣。湖北与重庆则在2014年启动碳交易。另一方面,国家发改委着手开始了中国自愿减排项目的申报、神东、备案、签发等工作流程,并公布了175个方法学。这些努力为建设未来全国统一碳市场打下了基础。
  图6 中国七大碳试点分布图
  1)中国及各试点减排目标
  中国虽然不承担强制减排义务,但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节能减排具有道义与现实的双重意义。中国目前所遵循的减排目标主要来自于中国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前夕做出的承诺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即到2015年中国的碳强度和能源消耗强度在2010年的水平上分别下降17%、16%;而到2020年,碳强度要比2005年降低40-45%(表2)。
  表2 中国节能减排目标概览
  表3 &十二五&期间各试点地区减排目标解析
  表3给出了&十二五&期间各试点地区减排目标视点地区的碳减排目标均高于同时期的全国目标。其中,广东(含深圳)碳强度目标最高。碳强度须减少19.5%。湖北、重庆最低,为17%。换算到绝对减排量目标,广东(含深圳)仍以1.13亿吨的年均减排量列各试点第一,而北京每年相对可多排放460万吨的温室气体。
  2)中国碳市场的规模与范围
  2013年度,中国碳市场交易量的总体规模约为10.82亿吨。其中,广东试点是中国最大、全球第二的碳交易市场,配额总量约为3.88亿吨。湖北位列中国第二大碳交易市场,每年配额总量为3.24亿吨。重庆、深圳受地域限制,规模最小,年均配额发放量仅为0.33亿吨(表4)
  七大碳交易试点的碳交易配额通常占其地区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38-60%,涉及电力、钢铁、水泥和石化等重工业行业。不同试点所纳入的行业的差异也显而易见:湖北、广东和天津试点由于区域内工业企业较多,因此纳入门槛也相对较高;而北京和深圳的服务业因占经济比重较大,也被纳入到碳排放交易中,还将逐步扩大到交通排放源。(表4)。
  表4 各试点规模及覆盖范围
  (2)年各试点配额交易
  自身在碳交易市场鸣锣起,总共已有五个试点开展各级市场的配额交易,交易全额与交易活跃度也根据所处市场、区域的不同而各有差异。
  1)一级市场交易
  大部分试点都采取免费发放配额给控排企业,只有广东和湖北会将部分配额以拍卖竞价的形式有偿发放给控排企业。到日为止,只有广东试点进行了配额拍卖。
  截止2014年2月,广东成功进行了三次配额拍卖,共有偿发放了约800万吨配额,募得资金约4.8亿元人民币(表5)。配额拍卖收入将作为广东省碳排放管理专项资金,用于优先支持已经完成报告、核查和配额清缴工作的控排企业节能减碳项目建设,支持节能减碳重大设施建设,节能减碳重大示范项目建设等。
  表5 广东配额拍卖情况一
  广东试点交易企业给与了第一次配额拍卖很大的关注,投标倍数达1.69,疑问根据广东试点的规定,未有偿竞买获得配额的交易企业将失去获得免费配额的资格。但随后两次拍卖的竞标情况均不甚理想(图7),因为当时试点内交易企业的2013年度核查报告尚未出炉,企业对自身减排情况及配额需求量并不明了。补贴随着履约期的临近,且还有至少60%的交易企业未参与竞买,广东试点之后的拍卖活跃度应该会有所改善。
  图7 广东配额拍卖情况二
  2)二级市场交易
  图8 各试点二级市场交易情况
  图8给出了截止日各试点二级市场交易的情况。
  深圳市最先开始碳交易的试点地区。由于其二级市场对个人投资者开放,且门槛很低,使深圳碳交易市场在启动初期投机现象比较明显,配额价格被一路推高。从8月初到9月初的一个月内,深圳碳交易市场的交易量稳步上升,成交均价也增长了将近150%,但当成交均价被推至100-123元/吨时,已鲜有人接盘,有价无市。直至价格回落到75-80元/吨,交易量才逐步回升且稳定波动。
  上海碳交易试点启动于日,除开市当天有一笔大额交易外,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交易量不是很大。但从2014年2月起,交易开始活跃,出现大单交易。
  广东碳交易试点的二级市场流动性受其拍卖影响巨大,截止3月14日仅现四笔交易,共成交碳交易量约为13万吨,成交价格与拍卖价格接近。其中,3月14日的一笔交易来自于广东试点的机构投资者而非交易企业,成交价格也较高。
  北京碳交易试点的交易量从2月下旬开始出现较快增长,但总体交易量不大,总交易量远低于其他四个试点。北京试点的成交价格则比较稳健,其成交价格增幅小于交易量增幅。
  天津市五个试点中唯一一个每个交易日均出现交易的试点。与北京恰好相反,天津的大部分交易量都集中在开市后的一个月,随后日交易量逐渐减小。成交价格方面,天津在开市后的近两个月内保持在26元/吨上下,但从2月末起出现大幅攀升。
  (3)中国抵消碳信用-CCER
  除碳排放权交易外,中国碳市场还设计了资源减排交易作为补充。类似于CDM项目,中国自愿减排项目可产生抵消碳信用,即CCER(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用于市场需求约为9600万吨,由于每个时代对CCER的使用都有一定限制,根据路透社的估算,在2013年度履约期来临前,只有约800万吨的CCER能投入到市场,届时将呈现卖方市场(表6)。不过由于中国有庞大的CDM项目储备且政策上允许未签发的CDM项目转换成CCER项目,因此中期来看CCER还是供大于求。
  表6 各试点抵消机制设置
  4、加州碳市场
  (1)加州碳市场简介
  日,加州碳市场正式启动,其交易主体是年排放来那个超过2.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企业,覆盖了电力、石油炼化、炼油、钢铁、造纸、水泥等行业。排放配额通过免费和拍卖的方式进行分配,只有履约实体才能参与购买出售的储备配额。在价值碳交易体系&碳抵消&机制下批准的四类项目类型为:林业、城市林业、家畜粪肥和消耗臭氧层物质。受控实体的碳信用额使用比例不能超过其全部履约义务的8%。
  价值碳交易之际分为三给实施阶段,第一阶段为2013年至2014奶奶,第二阶段为2015年至2017年,第三阶段为2018年至2020年。加州政府将每年分配的配额来那个称为&配额预算&,2013年的配额预算为1.628亿吨,2014年在2013年的基础上建设2%,为1.597亿吨。考虑到所纳入的新行业,2015年配额预算增加到3.945亿吨,2015年至2020年配额预算每年建设0.12亿吨,到2020年减少为3.342亿吨。
  (2)加州碳配额交易
  在2013年,加州市场已经进行了四川配额拍卖,日,成交价为13.62美元/吨,共有1290万吨配额出售,日,成交价为12.22美元/吨,共有1390万吨配额出售,日,成交价为11.48美元/吨,共有1661万吨配额出售。从2013奶奶度的四川拍卖的情况来看,拍卖价格较2012年底的第一次拍卖(成交价为10美元/吨)有所提升,但是在2013年度拍卖价格整体呈现微幅下降(图9)。
  图9 2013年加州碳市场配额拍卖价格、交易价格与成交量
  2013年加州配额二级市场表现得较为稳健。在2013年上半年,加州配额二级市场价格在14美元/吨上下浮动。在第三次配额拍卖后,价格跌至13美元/吨以下。在2013奶奶9月以后,加州配额二级市场价格维持在12美元/吨上下波动。从没人交易量数据来看,2013年下半年交易明显比2013奶奶上半年活跃,而2013年12月的交易最为活跃。日,日交易来那个达到奶奶滴最大值,为332万吨。
  (3)加州抵消碳信用
  据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Air Resources Board,ARB)官网数据显示,截止日,加州碳交易体系共有32个注册项目获得签发。其中,6个是合规类项目,且都属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类型。这6个项目共获得83万吨签发量。提前注册类项目共有26个,一般医生属于消耗臭氧物质类型,家畜粪肥类项目6个,林业类项目3个。就签发量而言,提前注册啦消耗臭氧层物质项目共获得300万吨签发量,排名第一,提前除尘类林业项目和提前注册类家畜粪肥系那个么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签发量分别为165万吨和10.6万吨(表7)。基于项目类型的差异,加州碳市场抵消信用额的价格在8-9美元/吨之间
  表7 加州碳市场注册项目减排量签发情况
  5、全球碳市场展望
  据预测,在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EUETS对二级市场EUA的净需求为13亿吨。而在欧盟&这两拍卖政策&刺激下,年期间,欧盟碳市场将减少900万吨配额拍卖,这行配额会在2019年-2020年分别被注回市场。这一举措在短期内将减少市场供给,缓解欧洲碳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却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据预测,2014年EUA价格将在6.9欧元/吨、从2015年开始EUA的价格将持续上升,到2017年,EUA价格将预计为24欧元/吨,年,EUA价格会下跌至4-5欧元/吨。对于年鉴的价格预测,行业人士也表示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且这期间EUA价格将很大成都市取决于欧盟灵活储备机制的建立进程。
  预计截至2020年底,联合国抵消碳信用需求量在原有的16.9亿吨的基础上新增9.2亿吨,CER的供给量将约为13亿吨,ERU的供给量将约为9亿吨。联合国抵消碳信用咋2014年期间的价格仍将维持在较低水平。
  中国碳市场是过去一年全球碳市场的亮点。从国家层面来看,政府不能也开始研究探讨去昂的交易机制。不过去昂统一碳交易市场最快也要在2015年之后有望启动。
  对于加州碳市场的预测,无论是从中期看,还是冲长期看,配额价格将接近拍卖价格。
  从全球整体上看,2014年全球碳市场规模可望增长三分之二,达到887亿美元。
来源:OFweek 节能环保网
上一篇:下一篇:
武汉节能监察网武汉市科技局武汉市经信委武汉市发改委国家工信部国家能源局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武汉市环保局
武汉邦信汇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长江半导体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华商新能源有限公司武汉中圣能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武汉朗肯节能技术有限公司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广东五星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兴隆源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武汉迪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天力太阳能配套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市节能协会
其他协会链接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武汉市建筑装饰协会合肥市节能协会湖北省模具工业协会 湖北省玻璃钢复合材料行业协会 武汉市玻璃行业协会湖北省建筑材料联合会武汉建筑业协会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中国节能协会河南省空调冷冻节能协会海南省建筑节能协会晋城市节能协会山东节能协会湖南省建设科技与建筑节能协会内蒙古建筑节能协会厦门市节能协会上海市节能协会顺德区节能协会杭州市节能协会广东省节能协会武汉市物业管理协会湖北太阳能行业协会武汉市贸促会中国节能减排协会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武汉企业联合会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国际节能环保协会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中国节能协会
节能协会友情链接
清洁能源网太阳能新闻网全球光伏网中国工业节能索比太阳能光伏网中国太阳能联盟网中国能源装备网照明快车网中国环保在线中国节能环保资源网中国节能在线国际节能环保网中国节能网上海节能信息网美财社能源管理体系网国际节能减排网中国节能在线节能产品博览网OFweek节能环保网云南低碳经济网绿色节能网辽宁省节能公共服务平台吉林省节能网黑龙江省节能减排网合肥节能网宁波建筑节能网天津节能网珠海节能信息网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中国节能企业联合会上海市能效网石油和化工节能网武汉建设网上海市节能网江西节能网新疆节能减排网安徽节能网四川节能网绿建汇—中国绿色建筑综合服务平台中国照明网深圳节能网中国合同能源管理网中国节能服务网重庆节能网中国节能产业网中国节能环保网能源世界中国新能源网中华循环经济网中国节能服务网国家节能中心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沿江大道133号广源大厦12F
邮编:430015  电话:027- /
传真:027-Copyright &
武汉市节能协会 版权所有  您是本站第位客人  中国碳交易市场分析--《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中国碳交易市场分析
【摘要】:全球变暖问题受到了世界各国广泛关注,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签约国达成碳减排共识并且形成了三种市场机制:国际排放权交易、联合实施机制、清洁发展机制。通过这三种市场机制,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成为一种权利,温室气体减排量成为无形商品,具有经济价值,可以交易,这就成为碳交易市场发展的基础。我国主要参与其中的清洁发展机制。在此基础上的碳交易市场发展活跃,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率先进入这个领域,并且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交易体系,其中欧盟温室气体排放贸易机制在全球碳交易市场中占主导地位。
我国的碳交易市场也开始起步,发展潜力大,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上主要作为卖方向有减排责任的发达国家出售减排额,并且我国获得的经核证减排量占全球一半,是主要的供应者。目前,国内成立了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等。
但是我国的碳交易市场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相关的制度落后,主要原因是我国现在还处于工业飞速发展的阶段,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总量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各地的能源消耗和能源使用效率差异大,行业上存在条块分割,难以以区域为单位实行配额;能源消耗与企业发展之间矛盾;粗放式增长倒逼我国难以建立规范的交易制度;碳交易发展过程中主要依赖行政力量,市场没有发挥作用。除此之外,还存在着CDM项目发展速度相对于我国的减排潜力相去甚远,CDM快速发展的方向与国家鼓励的方向不一致,成功注册的项目数量相对于印度和巴西落后,金融发展缓慢成为瓶颈。全球的金融危机也给我国的碳交易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企业的减排积极性受到打击,买方资金的抽逃使得我国市场秩序混乱,相对于比较完善的欧盟市场更加缺乏竞争力。《京都议定书》到期后,我国很有可能要在国际压力下承担减排义务,那时会直接影响我国可供交易额碳排放量。同时,在国际市场中印度与我国情况相似,是我国强劲的竞争对手。
我国的碳交易市场主要是靠政府推动的,所以在发展过程中相关政策和管理部门的作用非常大,也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我国主要参与CDM交易,所以国内CDM项目全面监管框架比较完善。国内审批部门有国家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等,在国内审批通过之后CDM项目的申报材料还要由有资质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审定核实、出具结论性的报告,然后送到联合国执行理事会申请注册。在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注册成功后,项目可以开始实施减排活动了。我国的碳市场具有一个突出的特征,这就是在必要的情况下,由政府为特定项目的CERs制定出不成文的指导性价格,我国政府和实施项目的企业拥有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中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而获得的收益。同时,我国参与的CERs价格存在价格显著偏低的情况,主要原因是我国缺乏定价权,其不利影响是:从短期看,我国国内参与碳交易的企业损失了巨额经济收益;从中期看,对碳交易定价权的争取不利;从长期看,未来如果我国也承担减排义务,那么国内的企业就会面临高价回购碳排放权的风险。
所以,针对我国目前碳交易市场发展中的问题,本文中提出了几点建议:在碳排放权交易中引入期权定价机制;用政策推动全国性碳交易体系;采用基于行业和企业的基线与信用交易制,从而避免条块分割造成的混乱;提高企业的碳交易意识,鼓励企业创新,提高技术含量,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生产结构;从目前的行政推动逐渐过渡到市场推动,注意行政推动与市场机制的互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个进程其实与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整合各地零散的能源、环境等相关的排放权交易所,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中心,信息共享,形成联动等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X196【目录】:
摘要2-4ABSTRACT4-91 绪论9-16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10-13
1.2.1 碳交易市场的国外研究情况10-11
1.2.2 碳交易市场的国内研究情况11-13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结构13-14
1.3.1 研究思路13-14
1.3.2 框架结构14 1.4 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14-162 国际碳市场的发展16-23 2.1 碳市场的产生16-17 2.2 碳交易市场的分类17-21
2.2.1 按交易原理分类17-19
2.2.2 按地理因素分类19-21 2.3 金融危机后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发展21-233 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23-34 3.1 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23-27
3.1.1 我国碳交易市场的规模23
3.1.2 我国主要的碳交易所23-24
3.1.3 我国发展碳交易市场的风险24-26
3.1.4 金融危机对我国碳市场的冲击26-27 3.2 我国碳交易市场的相关政策27-29 3.3 我国碳交易市场的主要问题及原因29-34
3.3.1 制度落后问题及原因29-31
3.3.2 CDM项目开发中的问题及原因31-344 我国CDM项目的发展34-47 4.1 我国CDM项目的管理34-38
4.1.1 我国CDM决策与管理结构34-35
4.1.2 我国CDM项目的审批35-38 4.2 CDM交易下CERs的政府管理38-41
4.2.1 CERs的指导价格38-40
4.2.2 CERs的收益分配40-41 4.3 我国参与CERs交易的价格问题41-47
4.3.1 我国碳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41-42
4.3.2 我国碳交易价格偏低的原因42-44
4.3.3 碳交易低价对我国的不利影响44-45
4.3.4 提高我国碳交易定价权的建议45-475 我国碳交易模式的思考47-52 5.1 在碳排放权交易中引入期权定价机制的探索47-48 5.2 用政策推动全国性碳交易体系48-50 5.3 其他方面50-526 结论52-53参考文献53-57后记57-5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雯;[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张家莹;[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董晓梅;[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隆跃;[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晨洋;李晓丹;吕福财;;[J];商业研究;2010年08期
方虹;施凤丹;;[J];产权导刊;2010年08期
冯巍;;[J];中国科技投资;2009年07期
李静云;别涛;;[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王颖;管清友;;[J];当代亚太;2009年01期
张苗苗;;[J];广东经济;2010年02期
施用海;;[J];国际经贸探索;2011年02期
江峰;刘伟民;;[J];环境保护;2009年14期
涂毅;卢闯;;[J];江西能源;2009年03期
王丽娜;朱亚兵;;[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税小华;;[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李鱼;孙钊;张阳;李都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张凌;乔春莉;师兆忠;龚佳红;杨玉荣;李德亮;;[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2期
刘立伟;;[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1期
白福新;;[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6期
刘震坤;朱义凡;;[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7期
于楠;杨宇焰;王忠钦;;[J];财经科学;2011年05期
黄蓓佳;杨海真;;[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S2期
李晨晨;;[J];财会月刊;2010年36期
申金荣;赵亦江;;[J];财会月刊;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丹;殷培红;韩兆兴;;[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张泓波;李家启;谢宏佐;;[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周晓唯;张金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何宏涛;;[A];中国硅酸盐学会环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冷罗生;;[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曾文革;张婷;;[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董岩;;[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高晓露;杨柳;;[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吴君隆;谷晓江;程进;金明亮;马燕;;[A];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论文选编()[C];2009年
卢学强;马建立;邓小文;赵杰;;[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俊荣;[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姚宇;[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李年君;[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迟本坤;[D];吉林大学;2011年
杨俊;[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倪外;[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李波;[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余光英;[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周慧;[D];天津大学;2011年
梁红;[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冯辉;[D];湘潭大学;2010年
杨超;[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李威;[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言彦;[D];江南大学;2010年
沈延武;[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陈珏;[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刘维维;[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张一博;[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张笑迪;[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范静;[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磊,张世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周健;;[J];财经科学;2010年05期
潘爱芹;;[J];财会通讯;2009年32期
卢栎仁;;[J];产权导刊;2009年09期
朱谦;;[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冷罗生;;[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胡鞍钢;;[J];当代亚太;2008年06期
林云华;;[J];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02期
曹明德;[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刘占成;王安建;于汶加;李铭;;[J];地球学报;201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兰翠;[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肖红蓉;[D];武汉大学;2010年
李通;[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楚锟;[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王莹;[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张志磊;[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代超男;[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李超超;[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程施;[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王逢梦;[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韩东进;[D];四川大学;2004年
曹晓英;[D];外交学院;2006年
郭健男;[D];山东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树;[J];商业研究;2002年06期
郑照宁,潘韬,刘德顺;[J];商业研究;2005年02期
叶东;;[J];中国科技投资;2006年07期
程会强;李新;;[J];中国科技投资;2009年07期
于天飞;;[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王颖;管清友;;[J];当代亚太;2009年01期
戴其文;赵雪雁;;[J];地理学报;2010年04期
谢文捷,于友伟;[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曹勇;;[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星胜田;李立新;张宏志;张生璞;;[J];防护林科技;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特约研究员 韩复龄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年
张雁 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
郝建峰;[N];光明日报;2009年
黑龙江大学
刘雪莲;[N];光明日报;2010年
北京盈利律师事务所
刘海 李娇娇;[N];证券时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天飞;[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倩;王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8期
周忠明;;[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3期
王天津;;[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苗洪亮;郭楠;;[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年05期
雷立钧;荆哲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4期
王天津;;[J];宁夏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纪玉山;王岚;纪明;;[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郑立柱;王妮娜;刘智峰;;[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1期
郑立柱;王妮娜;杜波;李荣;刘智峰;;[J];知识经济;2011年16期
吴限;;[J];前沿;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晓唯;张金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王璟珉;魏东;聂利彬;;[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黄忠民;郑长德;;[A];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柯丽思;[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碳交易市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