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计量货币后续计量是什么意思思呢?

请问“会计主体”,“持续经营”,”货币计量“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请问“会计主体”,“持续经营”,”货币计量“是什么意思?
会计主体 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是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时采取的立场以及在空间范围上的界定。会计主体既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若干个企业组织起来的集团公司,既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实体。所谓持续经营,是指一个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将会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不会遭遇清算、解散等变故而不复存在。货币计量 弗里希在《计量经济学》的创刊词中说到:“用数学方法探讨经济学可以从好几个方面着手,但任何一方面都不能与计量经济学混为一谈。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决非一码事;它也不同于我们所说的一般经济理论,尽管经济理论大部分都具有一定的数量特征;计量经济学也不应视为数学应用于经济学的同义语。经验表明,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这三者对于真正了解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数量关系来说,都是必要的,但各自并非是充分条件。而三者结合起来,就有力量,这种结合便构成了货币计量。”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货币计量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什么意思呢?_百度知道
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什么意思呢?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要以货币为统一的主要的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经营成果。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为了实现会计目的,必须综合反映会计主体的各项经济活动,这就要求有一个统一计量尺度。可供选择的计量尺度有货币、实物和时间等,但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最适合充当统一的计量尺度。会计在选择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的同时,要以实物量度和时间量度等作为辅助的计量尺度。  希望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已回答17901
响应时间&19小时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提问回答都赚钱
> 问题详情
以下哪项关于货币计量假设的说法是不正确的?A.假定货币的币值是基本稳定的。B.货币计量假设为历史
悬赏:0&&答案豆&&&&提问人:匿名网友&&&&提问收益:0.00答案豆&&&&&&
以下哪项关于货币计量假设的说法是不正确的?A.假定货币的币值是基本稳定的。B.货币计量假设为历史成本计量奠定了基础。C.货币计量假设并不表示货币是会计核算中唯一的计量单位。D.在存在多种货币的情况下,我国境内的企业均要求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发布时间:&&截止时间:
网友回答&(共0条)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8.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8.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8.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2.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你可能喜欢的
[] [] [] [] [] [] [] [] [] [] [] []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基本前提包括会计分期、会计主体、持续经营、货币计量。那么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什么?求解!!!!
实体,它强调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法律关系。而会计主体则是按照正确处理所有者与企业的关系,以及正确处理企业内部关系的要求而设立的。尽管所有经营法人都是会计主体,但有些会计主体就不一定是法人,比如一些企业集团下属很多子公司,这些子公司也都是法人,但出于经营管理的需要,为全面计量和反映集团公司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成果,就必须将所有子公司连同母公司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以便全面反映和评价整个集团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4)会计为之服务的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是作为整体存在的。在我国企业中广泛推行了内部银行,采用了厂内车间或班组的内部经济核算,这对于明确企业内部单位的权利和责任,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很有意义。但是,厂内车间或班组只能是企业内部的核算单位,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会计主体。这是因为企业内部单位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经济联系,它们不能作为独立的、整体的经济实体,无法完全划分其各自的经济业务,无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会计核算。因此,企业内部核算单位并不完全具备会计主体的条件。  应当指出的是,会计为之服务的对象完全可能不是企业,例如,是某个机关、事业单位或团体,甚至可能是某个地区、整个国民经济。这样,《企业会计准则》就未必适用,需要采用特殊的原则和方法,从而构成非盈利单位会计和社会会计。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不会面临破产、清算,企业将会按既定目标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将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耗用、出售或转换,而它所承担的债务,也将在正常经营过程中按期清偿。为此,《企业会计准则》第五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持续经营作为会计核算前提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假定企业是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企业的资产价值将以历史成本计价,而不是采取现行市价或其他计价标准。例如,当会计人员为一个持续经营的企业编制会计报表时,其厂房、建筑物以及生产设备等固定资产都是按历史成本入账的,而不是按企业如果解散时的清算价值入账。因为企业购置各种固定资产的目的是为了使用,以求获得经济效益,而不是为了转让或者出售。因此,在日常核算中,人们对资产的变现价值并不过份关注,正常的会计核算中是不考虑变现价值的,资产应以历史成本列入资产负债表。  (2)持续经营这一基本前提为采用权责发生制奠定了基础。正是由于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营实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企业才能以是否取得收款的权利或支付款项的责任作为收入或费用的标志,而不是以是否收到或支付货币资金为依据。  (3)由于企业持续经营前提的存在,才产生企业资本保全问题。试想一个企业不能保持其资产完整,它想连续不断地经营下去那是不可能的。因此,企业在一个经营周期结束以后,首要的任务就是以获得的收入弥补已发生的耗费,在此基础上的余额才能作为新创造的价值(利润)在投资者中间进行分配,从而产生了会计核算中正确区分资本与收益的必要。  应当指出的是,如果有证据表明一个企业已无法履行它所承担的义务,正常的经营活动亦无法持续下去,那么,以持续经营为前提所规定的各种会计方法和程序也就不再适用,而不得不改用其它方法。即以法律(如破产法)、法规为依据,根据清算的要求如实反映企业清算时的财务状况和财务关系,并着眼于变现能力与偿债能力,提供有助于正确处理各方权益关系的信息。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即人为地把持续不断的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划分为一个个首尾相接、等间距的会计期间,分期对企业经营活动实施反映和控制,确定每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和利润,确定每个会计期间的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进行账目结算和编制会计报表。为此,《企业会计准则》第七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分期前提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会计分期是正确计算期间损益的基础。收入的实现是针对特定会计期间而言的,费用的确认也是与特定期间的收入相配合的。如果会计所报告的企业经营活动仅仅是一个一次性的行为,那么一切收入和费用都在一个经营期间结束。如果会计计量和报告的是一个企业连续不断的经营活动的某一个片断,就不能指望将一个会计期间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和收益一次计入当期产品,而必须按会计期间,在各生产周期内进行分配。  (2)会计分期前提强化了会计信息的预计性质。由于将企业的经营活动划分为各个相等的期间,需要对某些收入与费用在本期和将来各期之间进行分配,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销售成本结转以及有关收入的预计与递延等,都需要会计人员运用以往的经验采用判断的方法进行处理,这就强化了会计信息的预计性质。  (3)会计分期前提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例如,可比与一致是会计信息的重要特征,不仅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能够比较,而且还要求不同期间的会计处理方法、程序或会计政策、原则应建立在一致或可比的基础上,以保证各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数据的有用性。对于相同的会计事项,倘若在不同的会计期间内改变会计处理的方法,将造成企业资产计价与收益确定的不同结果,无法比较各期实际经营情况。因此,会计分期前提还是建立可比性、一贯性原则的基础。另外,在某一具体期间内,企业往往有许多经济交易尚未形成或最后实现其结果,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估计方法。会计估计难免会出现偏高或偏低现象,因而在涉及会计计量方法的选择时,就要恰当地考虑&谨慎性&原则,以抵销或至少缩小未来期间内可能产生的损失,确保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达到真实。  (4)按照会计分期前提,会计必须对作为其对象的价值运动过程进行一定的分割,而将价值运动分为三类,一是已经完成的历史价值运动;二是正在进行的价值运动;三是将要发生的价值运动。从持续经营的角度看,企业的价值运动都可按未来、现时、历史这三种价值运动转化,从而形成了事前的预测决策会计、事中的责任控制会计和事后的对外报告会计。而就某一特定会计期间而言,则首先要通过预测、决策、预算等方法来规划未来的价值运动;然后将实际发生额与预算数进行对比,揭示差异,及时调整预算和矫正行为,以实施过程控制;当某个会计期间结束以后,尚须计量和确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及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以作为财务分配和财务分析的依据。  会计分期通常为一年,可以是日历年度,也可以是财政年度,甚至是营业年度(通常是用业务量最低的时刻作为两个会计期间的交接点)。随着经济管理工作对会计信息依赖性的增加,会计期间单位有进一步划细划小的趋势,如季、月、旬、星期等等。为了保证各期间的可比性,国外有的企业还试行会计季度(每个季度13个星期)或会计月等单位,以弥补日历月、季之间不相等的缺陷。  《企业会计准则》第六条规定,我国&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年度、季度和月份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也就是说,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每季度的第一个月的一日至该季度的最后一天为一个会计季度,每月的第一天至最后一天为一个会计月份。企业应当按年、按季和按月分期结算账目,编制会计报表。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亦包含了币值不变。我们要想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显然无法采用各种实物计量单位进行计量,而只能采用货币(严格地说,应该是观念上的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这是因为:  (1)货币是衡量其他一切有价物价值的共同尺度;  (2)货币是交换的媒价物;  (3)货币是价值的贮藏物;  (4)货币是债权、债务的结算手段;  (5)唯有货币可以进入复式簿记系统。  在确定了货币计量后,还应明确企业记账本位币。为此《企业会计准则》第七条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境外企业向国内有关部门编报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根据这一规定,我国境内企业,一般均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日常经营活动中以外汇收支为主的企业,为便于企业对外开展业务,以适应企业的特点并简化核算手续,也可采用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对于境外企业,由于其日常经营业务自然以外币为主,其会计核算是以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当这些境外企业向国内有关部门编制会计报表时,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应当指出的是,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还有一个附带的前提,即假定货币本身的价值不变。也就是说,货币购买力的波动不予考虑。按照世界各国的会计惯例,当货币本身的价值波动不大,或前后波动能抵销时,会计核算中可以不考虑这些波动,仍然认为币值是稳定的,但在发生恶化通货膨胀时,(如年通货膨胀率达26%,或三年的通货膨胀率达100%),就需采用特殊的会计准则(如通货膨胀会计准则)来加以处理。希望能帮到你,麻烦给&好评&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不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持续经营.
大家还关注中国货币超发的计量及其宏观效应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中国货币超发的计量及其宏观效应研究
【摘要】:中国的货币供应、经济增长、物价上涨是学术界、管理部门和社会热议的话题。关于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货币供应与物价水平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非常之多,而对本应该是争论焦点和研究关键的货币超发与计量问题的研究则较少。改革开放后,货币超经济发行成为中国特有的现象,推动着我国经济向前发展。但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货币超发逐渐成为宏观经济运行中函待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广泛关注。近些年来,国内学者对货币超发现象的研究文献繁多,内容也非常丰富。由于样本选取、考察的时间段以及采用的模型、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大相同。目前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欧洲等西方国家的经济遭受巨大打击,我国外贸出口受到较大影响。为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中国采取了积极的货币政策,其结果导致货币大量发行。货币供应量、价格指数等关键指标日益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货币超发问题也成为时事热点再次被摆到政府和学界面前。
按照货币经济学理论,货币供给超过实体经济对货币的需求造成货币超发,这必将会推高价格水平。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在大多数年份都超过了GDP的增长率。一些年份甚至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物价上涨。这就提醒我们应该深入思考下面一些问题。什么是货币超发?如何对超发的货币进行科学的计量?中国到底有没有货币超发?货币超发对物价、房价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应采取何种对策建议?
本文关于货币超发问题的讨论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上面的问题。总的来看,本论文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包含导论和第二章。该部分首先从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货币发行与经济增长、物价变动的关系提出要研究的货币超发问题。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回顾。其次介绍计量货币超发的理论框架,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及演进进行详细的论述。第二部分包含第三、第四章。该部分首先对DSGE建模方法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介绍。接着先建立一个价格灵活可变的考察货币超发的DSGE模型,构建此模型的意图在于提供一个分析货币问题的基础框架。最后在此模型基础上建出一个可测算货币超发的具有粘性价格的DSGE模型。利用该模型分别计算出累计的货币超发和当年的货币超发。第三部分包含第五、第六章。该部分根据前面测算出的货币超发数额,实证分析货币超发对物价、房价的影响,同时还分析超发的货币对各个价格分类指数的影响差异。第四部分包第七章。这一部分对全文进行简要回顾,得出本文的主要结论,并根据前文分析提出吸纳超发货币的三条途径。
在中国货币供应量不断增长的背景下,本文定义了货币超发的概念,认为货币超发应该是指货币供给超过实体经济对货币的需求而过多发行的货币。进一步地,我们将货币超发分为累计的货币超发和当年的货币超发。其中,累计的货币超发是指本年度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差额。当年的货币超发是指本年度累计的货币超发减去上一年度累计的货币超发。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通过构建带有粘性价格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模拟出经济系统处于总体均衡时的货币均衡值,以此作为货币需求。然后利用货币供应量统计数据减去货币均衡值(货币需求)得到累计的货币超发,利用本年度累计的货币超发减去上一年度累计的货币超发得出当年的货币超发。分析表明,我国货币超发发生在1993年后,并成为经济运行的常态现象和货币深化的重要特征,其中年是我国货币超发的高峰期。货币超发的不断增加实际上意味着货币效能的不断下降。
(2)自1993年起,我国就持续存在货币超发的现象。利用年度数据考察年货币超发与物价的关系时发现,货币因素是物价上涨的影响因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物价上涨最主要的原因是成本推动。在该考察期内,通过与货币供应量的比较分析发现,货币供应量对物价变动的影响大过货币超发对物价变动的影响,货币超发对物价变动的影响相对有限。由于年是我国货币超发的高峰期,文中我们特别考察了该时间段内货币超发同物价水平的关系。利用月度数据实证分析年货币超发对物价的影响时发现,货币超发是物价的Granger原因,货币超发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但货币超发对物价存在时滞作用。面对货币超发,物价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会向上变动。由于现有研究大多只讨论货币超发对物价总水平的影响,忽视了货币超发对价格影响的结构性差异。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非常少见。本文不仅讨论货币超发对物价总指数(CPI)的影响,还考察货币超发对CPI项下各分类价格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货币超发对物价项下各分类价格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具体而言,货币超发对衣着、交通与通信没有影响(价格呈持续下跌态势),对烟酒及用品的影响很大,对食品、居住的影响较大,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小。对于食品的价格分类指数而言,货币超发对蛋、鲜果、鲜菜的影响较大,对肉禽及其制品、粮食、水产品的影响较小。
(3)利用月度数据考察年货币超发的高峰期内,其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时发现,货币超发是房价上涨的Granger原因,货币超发对房价上涨的影响直接为正,会使房价增长得更快。货币超发冲击对房价上涨的贡献度很高,会对房价上涨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目前的研究大多仅讨论货币超发对房价总水平的影响,忽视了对房价总水平项下各分类价格的研究。而这方面的文献也非常少见。文中我们实证分析了货币超发对房价总水平项下各分类价格的影响差异。具体而言,货币超发是新建房的Granger原因,同时也是二手房的Granger原因。超发对住宅的影响较大,对非住宅的影响较小。在住宅中,货币超发对新建住宅的影响大过对二手住宅的影响。在非住宅中,货币超发对新建非住宅的影响大过对二手非住宅的影响。就商品住宅而言,货币超发对新建住宅有直接影响,对二手住宅的影响存在一定时滞。超发对新建普通住宅的影响最大。在新建住宅中,货币超发对普通住宅的影响大过对高档住宅的影响。在二手住宅中,货币超发对高档住宅的影响大过对普通住宅的影响。在房价的三级价格分类指数中,货币超发对新建商品住宅最具影响力,对新建办公楼、新建经适房也很有影响。对于新建商业用房和新建其他用房,货币超发的影响较小。
本文有以下几方面创新:
(1)重新定义了货币超发的概念。
学界对货币超发大致有两种界定,一种是货币供给增速减去GDP增速及通货膨胀率的增长型货币超发,另一种是货币供给高出经济增长部分的数量型货币超发。本文认为货币超发应该是指货币供给超过实体经济对货币的需求而过量发行的货币。由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都是存量概念,某一时点上二者之差表示的是一个累计的结果。本文将货币超发分为累计的货币超发和当年的货币超发。累计的货币超发是指本年度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差额。当年的货币超发是指本年度累计的货币超发减去上一年度累计的货币超发。
(2)构建DSGE模型测算货币超发。
关于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非常多,而对本应该是争论焦点和研究关键的货币超发与计量问题的研究则较少,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目前的研究仅考虑货币市场均衡,在交易方程式基础之上计算增长型货币超发或数量型货币超发。本文不仅考虑货币市场均衡,还考虑其他市场的综合均衡(如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等)。根据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理论,本文尝试建立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从中找出经济处于总体均衡时的货币均衡值,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累计的货币超发的与当年的货币超发。
(3)比较系统、全面的分析了货币超发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现有研究大多只讨论货币超发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忽视了货币超发对价格影响的结构性差异。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非常少见。在借鉴国内外文献基础上,论文不仅考察货币超发对物价、房价总指数的影响,而且还全面、系统地分析货币超发对物价项下各级分类价格的影响差异(如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等),货币超发对房地产价格项下各级分类价格的影响差异(如新建房、二手房、新建商品住宅、新建办公楼、新建商业用房等)。
论文仍存在一些不足:
(1)货币均衡值几乎呈线性增长趋势
研究货币超发的关键之一是估计货币均衡值,本文首次在DSGE框架下研究我国货币超发,扩大了DSGE模型的应用范围。但在模型求解过程中,为得到解析解,我们将非线性系统方程转化为线性系统方程。这使得货币均衡值几乎呈线性增长趋势。如果在系统稳态值附近做非线性近似,模拟效果会更好。这可能是用DSGE模型研究货币超发问题的改进方向。
(2)利用插值法得出月度货币超发额。
由于缺乏月度GDP、资本存量等统计数据,无法根据DSGE模型对月度货币超发进行计量。本文利用样条(spline)插值法将年度货币超发线性插值为月度货币超发。用插值得出的近似数据研究货币超发对物价、房价的影响,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精准性,但并不影响研究结论的得出。
(3)尚未讨论货币超发对经济增长、就业的影响。
货币超发的宏观经济效应包括物价、房价、经济增长、就业等。国内外学者对货币超发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比较充分,且一致认为由于价格具有粘性,货币超发短期内会促进经济增长,长期来看无法推动经济增长,只会抬高物价。本文仅探讨了货币超发同物价、房地产价格的之间的关系,未对货币超发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深入分析。由于缺乏比较精确的就业方面的统计数据,本文也未考察货币超发对就业的影响。我们将在后续研究中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F822.2;F124【目录】:
中文摘要4-9Abstract9-161. 导论16-3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6 1.2 论文使用的理论工具与研究方法16-17 1.3 论文的逻辑结构与章节安排17-19 1.4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19-21
1.4.1 论文有以下几方面创新19-20
1.4.2 论文有以下几方面不足20-21 1.5 文献回顾21-29
1.5.1 货币超发的界定21-22
1.5.2 货币超发的计量文献回顾22-24
1.5.3 货币超发与物价的关系文献回顾24-27
1.5.4 货币超发与房地产价格的关系文献回顾27-29 1.6 本章小结29-312. 计量货超发的理论框架31-49 2.1 货币均衡理论概述31-36
2.1.1 李嘉图的货币均衡思想32-33
2.1.2 维克塞尔的货币均衡思想33-35
2.1.3 费雪的货币均衡思想35
2.1.4 瓦尔拉斯的货币均衡思想35-36
2.1.5 凯恩斯的货币均衡思想36 2.2 货币需求理论概述36-47
2.2.1 费雪的现金交易方程37
2.2.2 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方程37-38
2.2.3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38-39
2.2.4 对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的拓展39-42
2.2.5 现代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函数42-45
2.2.6 麦金农关于欠发达经济的货币需求函数45-46
2.2.7 基于微观交易行为的货币需求理论46-47 2.3 本章小结47-493. DSGE模型的基本介绍49-80 3.1 动态最优化50-60
3.1.1 拉格朗日乘子法51-53
3.1.2 变分法和最大化原则53-54
3.1.3 动态规划法54-56
3.1.4 随机动态最优化56-58
3.1.5 时间不一致问题58-60 3.2 对数化、对数线性化60-64 3.3 DSGE模型中参数的估计64-68
3.3.1 H-P滤波64-65
3.3.2 Kalman滤波65-67
3.3.3 极大似然估计67-68 3.4 DSGE模型的求解方法68-79
3.4.1 待定系数法68-72
3.4.2 Blanchard和Kahn特征值法72-76
3.4.3 广义Schur分解法76-79 3.5 本章小结79-804. 计量货币超发的DSGE模型构建80-105 4.1 价格灵活可变的DSGE模型构建80-88
4.1.1 各经济主体的行为方程80-85
4.1.2 经济主体的加总85-86
4.1.3 市场出清86
4.1.4 对数线性化86-88 4.2 带有粘性价格的DSGE模型构建88-103
4.2.1 各经济主体的行为方程88-95
4.2.2 经济主体的加总95-96
4.2.3 市场出清96
4.2.4 模型求解96-103 4.3 本章小结103-1055. 货币超发对物价变动的影响105-135 5.1 货币超发与物价变动的实证分析105-110
5.1.1 数据描述与统计性研究105-107
5.1.2 货币超发对物价变动的影响分析107-110 5.2 金融危机后货币超发与物价变动的实证分析110-124
5.2.1 变量选取和数据处理111-112
5.2.2 实证分析112-118
5.2.3 与货币供应量的比较118-124 5.3 货币超发对物价分类指数的影响124-129 5.4 货币超发对食品价格分类指数的影响129-133 5.5 本章小结133-1356. 货币超发对房地产价格变动的影响135-158 6.1 货币超发与房地产价格变动的实证分析135-142
6.1.1 变量选取和数据处理135-136
6.1.2 实证分析136-142 6.2 货币超发对新建房、二手房价格的影响142-144 6.3 货币超发对住宅、非住宅价格的影响144-148 6.4 货币超发对普通住宅、高档宅价格的影响148-152 6.5 货币超发对房地产价格三级分类指数的影响152-156 6.6 本章小结156-1587. 结论与建议158-165 7.1 全文回顾及主要结论158-163 7.2 相关政策建议163-165参考文献165-174后记174-175致谢175-176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17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东;[J];财经研究;2000年05期
金德环,李胜利;[J];财经研究;2004年04期
黄赜琳;;[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曾康霖;;[J];财贸经济;2007年01期
胡智,邱念坤;[J];当代财经;2005年07期
陈观烈;[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缪国亮;[J];广东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万解秋,徐涛;[J];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王同春,赵东;[J];国际金融研究;2000年08期
郭浩;[J];管理世界;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昭;卿前龙;;[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关韶峰;蔡明超;;[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2期
包先建,付文林;[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井百祥;任为;王伟华;;[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王书华;;[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张世晓;;[J];北方经济;2007年02期
吴燕芳;;[J];北方经济;2008年22期
黄晓畅;;[J];北方经济;2012年04期
李军;冯志军;;[J];北方论丛;2008年02期
王瑾娟;;[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研究课题组;张平;刘霞辉;张晓晶;张磊;王宏淼;;[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罗煜;;[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崔龙;;[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钱林晓;王一涛;;[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钱林晓;;[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陈玉海;;[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3)[C];2009年
黄敏;田益祥;;[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蒋瑛琨;刘艳武;赵振全;;[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韩平;李斌;崔永;;[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王维安;贺聪;;[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晓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蔡洋萍;[D];湖南大学;2010年
范建华;[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刘贵鹏;[D];西北大学;2011年
韦邦荣;[D];辽宁大学;2010年
张国庆;[D];南开大学;2010年
樊敏;[D];南开大学;2010年
陈鹏;[D];南开大学;2010年
黄武俊;[D];南开大学;2010年
曹珂;[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海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崔玉玲;[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赵朝霞;[D];湘潭大学;2010年
喻多娇;[D];湘潭大学;2010年
肖平祥;[D];湘潭大学;2010年
梁明星;[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丁文;[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胡康;[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张浩;[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李秋红;[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震;张惠;;[J];财经科学;2006年07期
李洪慈;[J];财经问题研究;1999年04期
赵东;[J];财经研究;2000年05期
孙健,辛然;[J];财经研究;2002年03期
伍志文;[J];财经研究;2003年01期
李晓西,杨琳;[J];财贸经济;2000年06期
黄燕芬;;[J];财贸经济;2006年03期
王志强,段谕;[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胡靖,李小宁;[J];当代财经;2002年03期
黄上国;;[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金融信息参考;2003年12期
余志伟;高士亮;;[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毛泽盛;[J];生产力研究;2005年06期
何晓晴;钟羽;;[J];金融经济;2007年12期
张有;;[J];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05期
张屹山;张代强;;[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2期
龙成学;;[J];当代经济;2009年11期
高士成;;[J];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05期
郑欢;;[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08期
刘斌;;[J];金融研究;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扬;彭兴韵;;[A];中国金融论坛(2005)[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黄格斯;[N];证券时报;2005年
张晓晶 汤铎铎;[N];中国财经报;2011年
记者 张东臣;[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郑超愚;[N];金融时报;2004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
郑超愚;[N];金融时报;2004年
宋立;[N];国际金融报;2003年
魏革军;[N];金融时报;2004年
史进峰;[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隽;[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赵伟;[D];复旦大学;2011年
丁胜;[D];苏州大学;2010年
王福岭;[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马丽娟;[D];吉林大学;2012年
余艳炯;[D];山东大学;2013年
程蕾;[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张小宇;[D];吉林大学;2013年
李维峰;[D];辽宁大学;2013年
付诗涵;[D];南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冯晓;[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赵卜萱;[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丁晶;[D];云南财经大学;2012年
张苗;[D];暨南大学;2010年
崔译文;[D];浙江大学;2011年
张达平;[D];吉林大学;2014年
陆晓飞;[D];南京财经大学;2013年
李梦洁;[D];吉林大学;2013年
魏倩楠;[D];山东大学;2013年
孔雀;[D];暨南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亚化学计量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