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读经济统计 将来考中国精算师资格证证 请问就业情况怎么样?

如何成为一名精算师?
有经验的人给点建议吧
按投票排序
我的背景:本科专业精算,在香港读的。现在毕业了,没有在保险公司的精算岗位实习或工作过。有很多在香港做精算的朋友。1.怎样的人能做精算师:请放心,数学能力的要求绝对不高,或者确切地说,数学里面抽象的那部分一点都没有要求。精算就是统计而已,而统计,你知道的,根本就不能算是数学。考试中的计算都有计算器来完成,工作中的计算都由精算程序来完成。所以精算师都是程序员/计算器使用家。2.要不要做精算师:首先精算师确实是一个需要硬技术(就是专业知识啦)和需要时间积淀(没有时间你怎么考试)的职业,不可能取巧,而且会越来越窄。然后精算师是一个很按部就班也相对比较稳定的职业(相比整个金融业)——市场再怎么动荡,保险公司总是不能倒的啊——那么也难保你做久了会觉得无聊。其次精算师在香港已经饱和了,各大保险公司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萝卜拔出来的话应届毕业生还真就进不去。工资肯定不低但是并没有高到投行这种属于“传说”的级别,不过——每年都有巨长无比的study leave而且考试费是公司报销。3.精算师都干些啥:精算么就是很精确地算,你保单上面的每一个数据,保费多少、每年的赎回金多少、不同的年份死掉可以赔多少钱,都是精算部根据各种统计数据比如死亡率退保率etc算的。当然这只是狭义的精算,亦即寿险,而除了寿险之外包括投资回报什么的也可以归精算部,所以——统计要懂,基本的经济会计要懂,金融数学要懂,编程要懂不过具体要会编什么程还是看公司具体用什么软件。狭义的精算师指的就是保险公司里面的,不过广义的还包括第三方精算咨询公司(比如楼上提到的四大的咨询部,比如towers watson),再保险公司,之类(系里的同学多数还是去的大保险公司)。4.精算师和精算师考试:通过了全部精算师考试的人可以被称为精算师,通过了某一部分精算师考试的人可以被称为准精算师。我们在香港考的都是北美精算师,以下简称SOA。同时还有英国精算师协会的考试,澳洲精算师协会的考试,等等,但是反正鄙校同学考的都是SOA。进保险公司做entry level的精算职位对于精算考过了多少门没有硬性规定,因为有资质的话自学考试真的很快,而且考精算师的阵线很长,所以进公司的时候考到哪个程度基本不make difference。考精算师公司报销,并且放假给你复习,并且每过一门都可以加薪。所以——公司鼓励员工抓紧考,但不大可能因为你不考而解雇你。激励在前当然大家都考,所以你可以预计只要不离开这个行业就要一直考试考到三十岁——精算考试是体力活,如果你到三十岁还没有考完,那么以后也就别勉强了——这不是我说的,是同学的同事说的。4.1 SOA包括:preliminary 5门,跟狭义的精算关系不大。分别是统计,金融数学(即time value of money),寿险,金融工程(衍生品计算)和统计模型(比如statistical inference),除了寿险之外的四门都是大学统计系/数学系/经济系/金融系有大概率会开的课,基本修一个学期就可以达到考试要求的程度了,至少我们学校是。自学也不成问题,每门考试都有官方教材,我们叫manual,连理论知识带练习带模拟考,完全可以作为没有基础情况下的自学教材。这5门我们通常大学三年可以考掉。也就是大家找工作的时候基本都没有5门也过了4门了。3门大学课程,SOA在指定的大学有指定的课程,方向为经济、金融和时间序列,如果你的大学不被SOA认定或者你已经不在大学了,就交钱考试吧。FAP(fundamental of actuarial practice),这个东西有8个模块,具体我也不知道,只知道要分方向了,比如寿险/养老金/投资etc。。。大家都是进了保险公司才开始考的,原因1是考试内容与实际工作相关仅仅自学的话很辛苦,原因2是考试费好像是两千美元大家都嫌贵。8个模块大概要考个那么二三四年,完了之后你就是准精算师,也就是associate了。然后就开始奋战在通往fellow,也就是精算师的道路上。这个离我现在太远,我就不前瞻了。5.进入正题——如何成为精算师:首先refer to第1和2看看能不能以及想不想做精算。然后refer to 4.1,自学考掉一二三门。其次就给保险公司投简历吧,香港这边通常由于饱和的关系都只喜欢招实习生,那么就先实习吧。再次重复,做精算师不是要全部考完精算考试才可以做精算师,但是你在找第一份精算实习/工作之前如果一门都不考那未免缺了那么一点诚意吧。至于怎么样找到第一份精算职位的工作/实习,这个就各显神通吧。找到之后就算是入了行了,然后的事就不在这道题讨论范围内,我也算完成任务了吧?祝好运。
看到精算过来凑个热闹,加拿大精算硕士毕业,现在在美国的安联保险工作。我看大家的回答其实都挺高大上的,职业道路也讲的很清楚。我就说点不好听的。如果你是冲着赚大钱来的,那只能很遗憾的告诉你,精算这个行业很窄,也从来不是出产富翁的行业,相比较起主流金融圈,投行,基金,信托,精算可以说只能算是个拿死工资的。不要说这个总精那个总精年薪几百万上千万,平安只有一个姚波,国寿也只有一个邵慧中,你确定你能干到那个位置?在国内的多少人都是一个月几千块钱拿着,当你发现你周围投行和基金的同学朋友们一次分红就拿了几十万上百万的时候,你确定你心理不会失衡?精算师需要的是沉下心来面对你枯燥的职业生涯,坐得住,耐的了诱惑,更像是医生一类的职业,很传统,也很稳定。保险这个行业不也就是这样么?你什么时候见过保险公司像GS,MS,JPM一样大鸣大放,光彩照人了?建议有空可参见人大经济论坛保险精算板块曾经的一篇文章,“走下神坛的精算”,同时在那个板块里,你会遇到很多像你一样希望加入这个行业的,也会遇见很多正走在这条路上的学生,还有一些已经成功的人士,相信你会对这个行业了解更多。精算已经被国内的人炒的过热,所谓到20XX年中国需要多少万的精算师,这都是记者一拍脑门就说出来的P话。PS. 我真的不是在黑精算,我很喜欢精算,我从本科起学精算与风险管理到现在都已经快十年了。谁都希望自己的所在的行业能够健康发展,这是我的兴趣所在。如果哪天兴趣消失了,也许我也会转行去做别的。没有别的意思,不管别人怎么说,要看你自己怎么想,也许哪天你做到了总精,也是说不定的事情,谁又能知道呢?
很少上来,一看好多人问这个问题,关于这个我有专门的讲座,有ppt,不知怎么发上来,百度文库我放了,大家疑问可以看一下 ;实在不好意思,有什么专业的可以单独沟通
答主作为一个产险精算从业人员,对 的答案进行一些产险方面的补充。产险精算与寿险区别极大。 一个很大的误区是:国内精算人员已经饱和了。上面这句话正确的说法可能是:国内寿险精算人员已经饱和了。其实,国内产险精算从业人员极端匮乏,缺口很大。当然这也是现在的情况,过两年也许就不是了,具体原因下面一点一点说。产险精算分为评估和定价两块。==============================定价比较好理解,这里先说评估。产险评估到底做什么,跟寿险有什么不同?1. 损失强度(Loss Severity)寿险中的死亡赔付和生存金:人死了,受益人一个电话,保险公司就知道要赔多少钱,多少钱是写在合同上的;人没死同理。重疾赔付,虽然理论上要根据医院发票金额赔付,但是保单赔付是有上限的,而中国的重大疾病医疗费用大家懂的。保险公司直接按上限提准备金一般没差。这就导致寿险的损失强度基本是事先确定的,而产险不同:自己的车被碰了一下,一般是不会全损的。至于究竟要赔多少钱,修理厂说了算。但是修理厂也不是上帝视角,车刚被拖到修理厂的时候,他也只能估个修理费。这个估价往往是偏低的,因为他只能估他第一眼看得到的损坏部位的修理费,也许还有第一眼没发现的损毁,要修着修着才知道。撞坏了别人的人,这个就更复杂了。交警大队要出责任认定书;要等医院诊断;撞到残疾的,还要残疾程度鉴定,劳动能力鉴定;完了责任双方还可能要协商,还可能打官司。到最后究竟要赔多少钱,最长可能要好几年后才知道。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只能估个钱,估计一下这次事故大概要赔多少钱,这叫"未决赔款准备金"。等到修理厂、医院具体发票开出来,赔款金额认定了,保险公司才会出钱,有时候甚至会一部分一部分的赔款,确定一部分赔一部分。实实在在赔出去的钱叫"已决赔款"。产险精算评估的就是,宏观层面下"已决赔款"+"依然未决赔款准备金"和"最终赔款"的差异。(其实还有一个叫"已发生未报告赔款"的东西,这里不展开了。)2. 出险频率(Loss Frequency)对于出现频率的刻画,寿险有保监会统一的生命表,各公司可能各自有不同的重疾表。这玩意都做成表了,就说明它的置信区间极窄,加上寿险在国内投保率远高于产险,数据量大,对于中等规模的公司,出险频率几乎就是个定值。产险的出险频率,还是说车险吧,跟开车的人有关、跟车有关、跟油价上涨有关、跟交通规则变化有关、跟经济景气不景气有关。。。至于国内车型,差不多有18w种不同的车。再加上同一种车可以有不同的车龄,不同的使用性质。。。自己想吧。暂不谈利率风险,以上两条就决定,产险的评估,尤其是小公司的评估,是不可能估得准的。需要大量人工判断,从而也就需要大量产险精算人员。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产险精算师都是做评估的。国内规模最大的产险公司财大气粗,精算师待遇比较好,不容易有职位空缺;小公司精算岗位需求量小,因为人少,相对待遇也比较好,也不容易有职位空缺。唯独中等规模的公司,既要人,待遇又不好,工作量又大,大家都想往大公司或者小公司跳,也就导致常有职位空缺,因而也比较容易接受应届生。但评估工作有两点不好:1. 枯燥,很枯燥,极其枯燥。。。2. 正因为他不可能估的准,主观得很,所以他容易处在公司内部部门之间勾心斗角的风口浪尖之上。。。这随便拍一个数,就决定了一个部门一年来的业绩啊!而这个原因又反过来导致了评估的不准确。其实这也是目前国内产险监管制度的硬伤,精算评估不能独立于公司运营。这两年已经有人在提倡第三方精算评估体系了,但何时落实?不知道。======================================接着我们讲定价。这里定价我们主要讲车险定价。其他险种的定价不那么重要的因素有两个:个体差异大,数据量小,不足以形成统计规律。典型的有企业财产险。这些保单的价格往往不是模型定的,而是谈出来的。可以说是企业为了现金流稳定,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保费与其说是精算定价,不如说是商业谈判。盈利能力强。既然怎么都赚钱,保险公司自然不去关心定价方面的工作了。典型的有意外险、贷款保证险。国内有一家银行控股的保险公司,贷款保证险的定价简直就是呵呵呵呵呵呵呵。再说国内车险定价的环境国内产险公司按对精算定价的态度来分,可以分成四类:蒙昧类。公司不采用精算定价,管理层对精算定价不理解,不了解,甚至不相信。启蒙类。公司管理层有意愿使用精算定价,但苦于没有精算定价人才。模型类。公司有精算定价人才,可以建立精算模型,但无法具体实施应用。应用类。公司可以把精算模型应用到实际出单上。国内目前真正能独立地把精算定价用到应用这个级别的,屈指可数。可想而知国内产险精算定价人员匮乏到了什么程度。为什么有些公司能建立精算模型,但不能实施呢?监管限制和市场限制。国内车险定价监管限制很大,可以差别定价,但差异化范围严重不足。优质保单与劣质保单价格差异不大,交叉补贴严重。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套用模型结果的后果就是:涨价导致的市场份额大量流失。至于怎么曲线救国,把模型结果运用在这个扭曲的监管/市场环境里,就要看定价人员的本事了。IT开发限制。IT行业我不懂,但我知道国内财险领域的IT人员的能力,远远低于银行、证券类的IT人员。这很大一部分是国内财险公司不盈利,IT人员待遇相对较差导致的。国内有这么几家公司,我个人觉得,要是几个核心IT人员不在了,他们公司就可以关门大吉了,出单都出不了。同时,精算人员的IT-精算同行检验能力,IT项目执行能力,IT项目跟进能力也很受考验。第二大误区:精算师对数学能力的要求不高。对于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我也只能呵呵了。即使是寿险精算,数学能力的差异也会导致个人发展的天差地别。产险更是如此。产险中对数学能力的要求是两方面的:理论学习能力。具体什么理论这里不谈,本文只谈精算概念,一律不谈精算方法。但目前,产险模型涉及到的理论,一般的Master级别的知识储量是不够的。这就要靠精算人员本科时锻炼出来的学习能力了。一个人本科时候学没学过数学分析、矩阵论、实分析、近世代数这些课,对于这个人研究新模型理论的影响,往往不是时间多少的问题,而是能和不能的问题。这绝对不仅是数学知识储量的问题,更是数学素养的问题。IT能力。评估工作往往在汇总数据上进行分析,但定价工作不同,定价接触的必然是清单数据。这就对一个人的编程能力有了极高的要求。清单数据的处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且不谈论数据本身质量的问题。即使我们得到了可以应用的模型结果,IT实施又是一大难关。当然你会说,IT开发是IT的事,但一个缺乏数学素养的人,连IT需求都写不出,更不用提项目跟进了。当然你可以一直用别人的模型,用别人的代码工作,没有任何问题。其中的差别,大家自己体会。国内目前的趋势是:蒙昧类公司,一般是小公司,会随着车险费率改革而越来越少,进化成启蒙类。启蒙类公司,中小型公司,一般会寻求咨询公司完全承包定价工作。这些公司自身的数据不足以建立稳定的模型结果。模型类公司,初期在与咨询公司合作一段时间后,引入技术与经验,逐渐进化成应用类公司,并开始招聘大量定价人才。======================================再谈如何成为一名产险精算师。考试如果能考到英国准精或北美准精(ACAS,而非ASA)的程度,那在国内谋求一个精算职位是轻而易举的。英国体系与北美体系的考试非常注重实务,如果对考试所考的内容能有所领悟,即使缺乏工作经验也能胜任实务工作。那些声称国内精算行业饱和,劝别人不要入坑的,一般只是考试考不出来而已。特别说明一下,北美精算体系中SOA与CAS的区别。前段时间,SOA希望能与CAS合并,但遭到了CAS的拒绝。随后SOA推出了自己的General Insurance Track,并直接认可FCAS成为FSA。准精阶段,ASA完全不能与ACAS相比,ACAS比ASA生生多了两门高级课程考试。General Insurance Track的FSA目前的状态,不是没有得到广泛认可,而是广泛没有得到认可。澳洲体系。澳洲精算体系与英国精算体系比较类似,也是非常优秀的考试体系。目前在国内行业中是受认可的,但没有得到国内官方认可(没有签字权)。中精。中精与澳洲体系的情况正好相反,受官方认可,但没有得到业内的普遍认可。如果仅有中国准精算资格,而没有实务经验,在求职时竞争力不强。计算机能力SAS。尽管市面上有R, Python, 或是一些如Julia之类的新锐统计软件,但在财险领域,目前没有一款能与SAS比肩。Java。有加分,但不是必须的。理由上文有提到一些。VBA。有加分,但不是必须的。统计学如果是国际一流学校的统计学Phd,没考过试,没工作经验一样可以成为财险精算师。但需求量较小,如上文所言,国内模型类公司最缺的,是应用型人才,仅有个别大公司或咨询公司才有这类人才需求。但如果真是一个一流的统计学Phd,考试和编程能力对他真的很难吗???入行方向把这一条放在最后,我想说明的是:财险精算是一个凭真才实学的行业。与工作经验相比,上面几条才更加重要。如果一个人真有上面几条提到的真才实学,却因为缺乏工作经验而被HR拒之门外,也只能说明这是一家二流公司而已,并没有什么长远的发展前景。至于初入这个行业时,应该关注哪些公司,上文应该已经都提到过了。==============================================请勿转载。
我来说个故事
我某个大学同学在银行大堂实习的时候,某天遇见一个一头白发面容枯燥看上去60岁的男子带着一位35岁左右的美艳少妇和约8岁的可爱小姑娘来办业务。
这位先生的妻子女儿准备出国,所以来银行办存款证明。对,没错,那不是祖孙三代是一家三口。我同学心想你这老头子活儿不错啊还能整出个女儿来。
拿到资料一看,男人40岁,身份证上的照片还是个俊俏的帅小伙儿。职业么……精算师。
我听到这个故事之后就再也没去报名考试了。
我就想说一句,企图以考证进入精算行业的都太天真了。哪怕像我们这种精算专业毕业,不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实习和工作都不算入行。
这种类似的文章已有见过不止一次,我只想说这个因人而异,在国内,如果只是精算毕业,没有很多的考试认证或工作实习经验的话,就算学精算也绝不会有什么用,就像狼行千里都吃肉,狗行千里都吃屎一样,而且国内保险精算还没有那么发达,香港虽然饱和,但只不要不是精算底层的人薪水都不错.我认识的学精算现在工作的人都是有工作经验加有考试认证的,他们没有一个工作待遇不好的,大陆,香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都有,看到精算工作很辛苦,笑了…投行赚钱多因为非常辛苦,精算在美国一天工作平均不到7小时,在国内最多平均不到9小时?这个叫工作到累死?选择要学精算就要一口气学下去,再难也要坚持,坚持不了的和没有能力的不要学这个专业,学精算绝不等于会成为正精算师,可以去现在正式的职业网站上搜一下精算本科,精算考证所对应的待遇等,用事实说话,并且现在的精算已经没有之前那么狭窄,那么专
从接触到的简单谈谈。
我所知道的是,国内有三个精算师资格认证体系。最多认证中心的是北美精算师,南开、复旦、人大甚至平安深圳总部都有资格认证中心;英国精算师的认证集中在中央财大和上海财大;日本精算师的认证则是在西南财大。精算师有两个阶段,准精算师和精算师。
国内精算师较多的都是北美体系,北美体系的准精算师考试选择题比较多,精算师考试则是客观题和主观题并重,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取得精算的工作职位。国内很多保险公司的精算师都是北美体系,主要是因为北美体系在认证方面不仅仅要看考试成绩,而且更多的在于工作阅历方面。你的组织能力、领导力、交际沟通能力都是考量的因素。
英国精算师考试分为四大块,要层次递进的考试,其中交流技能考试也是其必经的阶段。英国精算师比北美精算师难考,人数也较少,但基本上都在超大型的保险公司中。
日本精算师接触的不多,不好发言。
精算师对于数学的要求非常高,考试的项目中涵盖经济、统计、金融、财务会计等方面。
至于待遇方面,想必大家应该都知道。国内精算师的缺口非常大,除了那些巨型保险公司外,通常一个保险公司能有2个精算师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精算师都是抢手货,但是由于国内保险业的发展问题,很多保险产品都是照抄的国外的成熟产品,就连赔率等核心条款都是原封不动的照抄。在此情况下,供精算师发挥的其实很有限,所以事业成就感这种事情真的很难说。待遇非常优越!
另外结合我过往的经历,有一件事要说明。其实精算师不止可以在保险公司任职,精算师事务所甚至是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都是很不错的去处。对于国内的保险公司的精算审计这部分,据我所知,中国的会计师事务所中只有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开设了精算审计部,以非常高昂的代价请到精算师来进行精算审计。其他三大国际会计师通常是以外包给精算师事务所来完成这部分审计的(切出很大的一块蛋糕)。而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只能默认这个情况。
作為一名精算專業大三本科的學生來說,真心勸你們不要學這個專業,很難,很累。
上海财经大学精算专业,英国精算师考试通过五门,目前在准备ct系列剩下的三门。国内精算就是个坑,行业基本饱和,入行相对稳定没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学长学姐基本离开精算行业,学的特别好的申请出国。从学习来看,这是一个烧钱烧时间烧精力且回报不足的坑,入坑请慎重。
有知友分享了香港的情况,我来分享一下国内的吧,有不对的地方请指正。比较正常的当然是精算或者统计或者数学专业出身,考精算考试,然后找精算相关的工作。1. 目前国内有精算专业的学校据我所知是南开和人大,有的大学也开精算的课程,但不太成体系。我觉得精算考试对数学的要求还是有的,没有基础自学也不是不行,当应该会有点吃力。2. 考试的话要选择自己对应的track去考,北美精算师协会(),英国精算师协会(), 美国意外险精算学会(),澳洲精算师协会(actuaries.asn.au),中国精算师协会()等都有自己的考试,具体内容可以去网站上看。目前中国考的最多的是SOA的考试,拿到FSA可以申请获得中国精算师资格。SOA考试每门都会有指定的教材和manual,一般初级考试看manual就可以,高级课程需要教材manual一起看。3.说一下职业和待遇吧。精算的职业发展大致可以分成保险和咨询。保险包括保险公司、再保公司,目前国内保险公司寿险都有精算部,财险比较少。国内保险公司的待遇都是按职级走的,考试会有考试假,考过可能会有奖金,工资不会太高,但如果是前几大保险公司的话待遇还是不错的。当然总精的工资还是很高的,但是现在大保险公司的总精到哪都吃得开,也是理所应当的。外资保险/再保公司会好一些,外资再保公司待遇与咨询公司差不多。咨询包括咨询公司(TW, Mercer, BCG等)和四大的精算咨询部门,刚入职工资一般10-15,以后每年的涨幅看表现和市场环境。当然在外资可以往香港或国外跳,那就看之后的职业发展了。
同意以上说法,考试并不能决定是否成为精算师。有相关实习经历和工作,才能算入行。但是在入行之前,没有考试,也是没有诚意的。所以,建议先考几门试,然后再找相关实习,接着继续考试,这样才算步入正轨。虽然自己目前在对外经贸大学读精算专业,也考过两门试,但是依然感觉对口的实习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这个就要多多靠自己把握机会了。我自己虽然在考SOA,但身边也有同学在考中精。就补充一下简单的中国精算考试和北美精算考试的利弊对比。1.考试费方面:美精涨价之后,最便宜的也要大约200刀,student discount其实也便宜不了几个钱,ASA的五门加起来就要刀左右。中精在准精阶段是有八门,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但是每一门报名费只要100RMB!都考完,比SOA的一门还要便宜。2.考试难度:我了解到的只是两个体系考试的准精考试阶段。SOA的数学要求其实一般,英语要求也不是很高,可能就一开始对于中国学生需要适应一下,但是习惯后,其实比中国的出题方式更有逻辑。根据在英国读精算的同学反映,英精的英语要求相对SOA来说就要难很多了。中精虽然报名费少,但是对于数学的要求比较高,而且因为有简答题,SOA大部分是选择题(只有一门有简答题),所以通过起来其实比较难。我有很多过了SOA考试的同学,都在中精上屡挂屡战。。。3.考试时间和考点:SOA的的考试频率因科目而异,但总体比中精要多,所以选择更灵活。中精应该只有春秋两次,所以比较少一些。但是中精的考点在全国的更多地方有分布,所以不在一线城市的同学也可以方便大家参加。最后,说一个我自己选择SOA的原因是因为SOA ASA阶段有好几门可以被中精体系替换,但SOA不认中精的考试替换,虽然可能中精本身的考试比较难。但是精算真的很有意思的啊,保险也是一个朝阳产业,未来还有很多可以发展的空间,大家加油吧!求精算部收留我做intern吧,目前在寻找精算实习中。。。我去刷ASM了,不谢!
看了這麼多有精算經驗的人士這些打擊,真心覺得這條路不是用tough足夠形容的。現在在英國讀著高中就是為了能夠進入英國的大學讀精算專業然後邊讀邊考英國精算,不知道各位知道英國精算與北美精算的區別 具體點。 而且如果在英國讀精算專業也可以考北美的嗎?會有什麼弊端嗎??總覺得國內會比較認同北美的多些。
首先你要学点儿统计学。
国内精算师较多的都是北美体系,北美体系的准精算师考试选择题比较多,精算师考试则是客观题和主观题并重,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取得精算的工作职位
以下都是个人意见:1、精算投入产出比不算高,且需要长的职业规划及持久的耐心2、精算行业国内来说基本饱和,就是老人脱坑才会有新人入坑3、大公司里的精算工作比较细化,往往接触的东西不是很全面4、非要坚持理想的话,还是大学里选这个专业,没有的话学数学或者统计,研究生读个精算,力争研究生毕业考下SOA基础的前五门,有一两次精算实习,就够入坑了重庆大学统计学(金融与精算)好吗?出来就业如何?_百度知道
重庆大学统计学(金融与精算)好吗?出来就业如何?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其他类似问题
还可以,现在出来工作几乎都是靠关系去就业了
学什么专业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要多考各种证
从业资格证这类的要多考
就业的渠道会宽些
非常好,就业形势不错的。选对专业很重要。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重庆大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想进一步了解精算师行业,精算师就业前景及高考如何选专业_百度知道
想进一步了解精算师行业,精算师就业前景及高考如何选专业
我是文科生,不过我的数学一直都是年级前三(文,省重点),还有数学特长生证当然跟理科生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不是说经济学是文科专业嘛,我想从事精算师行业但真的很难吗?如果将来从事精算师,需要考什么专业?保险,经济or金融?大学的话,怎么选,南开,中财,上财哪个比较好?精算师考试难吗?大概有百分之几的人能通过非常感谢诸位在繁忙之余能抽空看看我的问题
提问者采纳
经济学并不是文科! 无论是经济,还是管理,在国外都是属于science,而不是art。国内其实有些摇摆不定,不过学位授予穿的学士服,其绶带的颜色是灰色,用这个颜色的只有理学、经济学、管理学三个大类。
文史哲都是用的粉红色。
工学是土黄色。精算属于保险学范畴!金融学是它的上一级学科,金融包含了保险、证券、信托、银行等。 而经济学(代码02)是一级学科,下面分理论经济学(0201)和应用经济学(0202)。 而金融学属于应用经济学! 南开大学的精算是非常强的!貌似是全国重点学科!
你说的中财是央财呢,还是中南财经? 央财、上财的金融也是全国重点学科,不过细分到保险精算的话,就不如南开了!我建议女生不要学这个,因为干金融这行,虽然薪水算是顶尖级别的,但是精力投入太大了!加班那是家常便饭!一个星期工作50~80小时很正常,遇到忙的时候就算是100个小时也不稀奇!百分之几的通过率就没有数据了! 但是总所周知的是,非常难!! 而且这个考试也很贵的!
我觉得忙不是问题,我认为我可以吃苦,青春如果不奋斗于我就是枉活我其实是想选偏理专业的,当初选文是因为文科考国内名牌大学更容易,而且我认为文科是一个只要付出就有回报的。我看国内文科大学的专业,中文历史法律不想考,就业率太低。小语种,没天赋。 我实在不知道该选什么专业,但是我对经济很感兴趣。请问工商管理怎么样呢?其实我还是想学经济呀 ps:你的回答好专业啊,谢谢
法学其实可以的,法律就没那么乐观! 工商管理也不错,管理学的,不过这个本科就业率也是垫底的!我是学经济学的,我个人喜欢经济,不太喜欢管理。
经济比管理要偏理科一点,虽然经管都属于大理科类。
我已经下定主意学经济了,全力以赴冲刺中央财经大学我想报金融系,您有什么建议吗?本身我就想学偏理的,数学没问题,努力得满分还是非常喜欢经济啊,咬定青山不放松啦毕竟兴趣还是最重要的学政治时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很感兴趣
提问者评价
原来是这样,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精算相关的问题可以参考《精算白皮书》,其他的不是很清楚!
需要很好的数学基础和经济学功底,建议本科学数学打好基础
好像要学高数啊,可是我看百科中所要学的书没有高数啊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精算师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算师就业率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