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和报告变形链球菌培养条件的培养结果?

微生物知识查询
->->如何提高脓汁中厌氧菌的检出率
如何提高脓汁中厌氧菌的检出率
录入时间: 10:05:02
来源:中华检验医学网
 厌氧菌需在无氧环境中才能生长,故在常规的检测中不易检出。而厌氧菌中的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又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因此,提高脓汁中厌氧菌的检出率在临床上非常重要。笔者在多年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对厌氧菌的检测体会如下。
  1 取材正确
  对疑似厌氧感染的化脓性炎症,取材时在脓肿部位要做消毒处理,然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取脓汁,由于厌氧菌在空气中存活时间短,所以必须在床边接种,因此,在采样前要准备好厌氧培养基、厌氧缸、厌氧袋、酒精灯、接种环等接种器材,取出脓汁后立即接种,这样才能提高检出率。
  2 选用适宜的厌氧培养基
  对创伤引起的厌氧感染形成的脓汁大多由带芽胞的梭菌如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等厌氧菌引起,选用的培养基应为疱肉培养基、血琼脂平板等,而对于引起口腔、肠道、胸腔等部位的厌氧菌感染多由无芽胞类杆菌引起应选用GAM血琼脂(加5%脱纤维血,1μg/ml氯化血红素)和牛心脑浸液血琼脂平板,这样有利于细菌生长。
  3 根据生长特点作初步鉴定
  取出37℃培养7天的疱肉培养基,观察肉渣的变化,破伤风梭菌在疱肉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肉渣不被消化,轻微变黑;产气荚膜梭菌在疱肉中经数小时培养后可明显生长,产生大量气体,肉渣变为粉红色,但不被消化;肉毒梭菌在疱肉中生长良好,而表面形成奶油性浮渣,肉渣被消化。
  4 菌体鉴定
  厌氧菌的鉴定主要依赖于形态特征和生化反应,形态特征一般是做革兰染色,观察革兰阳性、阴性和有无芽胞,带芽饱的厌氧菌大多为革兰阳性杆菌,而无芽胞的厌氧菌多为革兰阴性杆菌,由此作初步分类。生化反应是在初步鉴定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鉴定,有意义的生化试验有明胶水解、牛乳消化和糖类分解,如产气荚膜梭菌分解乳糖产酸、在牛乳培养基中产生“汹涌发酵”现象、液化明胶等,而破伤风梭菌无液化明胶和发酵牛乳现象。
  5 敏感药物
  带芽胞的梭杆菌和不带芽胞的类杆菌对药物敏感性不同,梭杆菌对万古霉素选择敏耐药,而对卡那霉素敏感,类杆菌对万古霉和卡那霉素都耐药,所以应选用敏感药物。由于厌氧菌感染常伴需氧菌混合感染,临床上常联合用药,才能有效控制感染。
  综上所述,要提高脓汁中厌氧菌的检出率,要在多个环节上加以重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才能提高检出率,将厌氧培养作为脓汁分泌物的常规培养,有效地治疗厌氧菌引起的化脓性炎症,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慧霞&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5 年 2 月 第 4 卷 第 2 期 作者单位:118002辽东学院医学院实验中心
地址:青岛市李沧区九水东路320号-25 &&&邮编:266100&&&E-mail:&&&
电话:6、935156&&&传真:0、&
&2010 All Righs Reserved 青岛高科技工业园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全自动血培养仪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选择服务器
网通服务器
电信服务器
北京服务器
二号服务器
三号服务器
测试服务器
全自动血培养仪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发布时间:
阅读次数:
选择字体:[
【摘要】 目的 评价全自动血培养仪(Vital-200)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Vital-200全自动血培养仪检测4 287份标本,检出阳性的时间、细菌种类及阳性率进行了评估。结果 Vital-200 最短检出时间2小时, 最长166小时,24小时以内阳性者为55.5%,48小时以内阳性者74.8%,72小时以内阳性者86.2%,细菌种类61种,阳性率10.82%;结论 Vital-200无论从出现阳性的时间、检出细菌种类包括营养条件高的苛养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本室往年BACTEC-660的结果,而且操作简便、结果快速、准确。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an automated blood culture system CHENG Yanguo*, ZHANG Junmin, ZHAO Liping, et al. *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General Hospital of PLA,Beijing 10085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an automated blood culture system.Methods A total of 4 287 blood samples were detected by the Vital-200. Time to positivity, the types of microorganisms recovered, and the positive rate were analys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The shortest time to positivity was 2 h, and the longest 166 h. The cumulative positive rates were 55.5% within 24 h, 74.8% within 48 h, and 86.2% within 72 h. There were 61 types of microoganisms recovered. The positive rate was 10.82%.Conclusion The Vital-200 in time to positive, those of the type of microoganisms including fastidous bacteria, and the positive rate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BACTEC-660 used in our laboratory.  【Key words】 Blood culture  Organism  血培养方法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对菌血症的准确诊断、及时治疗。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血培养方法也由手工、半自动发展至今日的采用计算机进行全自动监测,提高了阳性率,缩短了检测时间。我们对Vital全自动血培养仪检出阳性的时间、细菌检出种类及阳性率进行了临床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  1.标本来源:1995年6月至1998年6月间来我院就诊的病人(以住院病人为主)。无菌采血5~10 ml注入Vital-200相应配套厌氧或需氧血培养瓶中送检。  2.仪器:Vital-200全自动血液培养监测仪、Vitek-ims全自动微生物自动诊检仪,均为法国生物梅里埃(bioMerieux )公司产品。  3.培养基:血培养瓶为仪器配套产品,基础为胰酶大豆消化汤,辅以酵母浸液、聚茴香脑磺酸钠及其他生长因子,其他细菌分离鉴定培养基为自制。  二、方法  1.将标本直接上机培养监测:该仪器温度保持在36℃,每15分钟自动监测1次,以培养基内荧光剂分解造成荧光值下降来指示细菌生长,经计算机判读给出阳性信号,阳性者取出转种,分离鉴定。培养满5天未显示阳性者,先将报告单以无菌生长发出,血培养瓶仍继续监测,第十天阴性者,用血平板盲传1次,放36℃24或48小时。在继续监测期间出现阳性及时传种或盲传有细菌生长者,鉴定后再补发报告。  2.细菌鉴定: 对仪器检测显示为阳性的标本及时转种血平板、中国蓝平板、巧克力平板(CO2环境)并放置36℃ 培养18~24小时,厌氧菌培养转种厌氧菌培养基并放澳索德(OXOID)公司生产的厌氧缸内36℃培养48小时,用传统法[1]或Vitek-ims仪器鉴定。  结果  1.阳性率及检出阳性时间: 用Vital-200检测4 287瓶标本,分离出464株菌,阳性率为10. 8%。 最快检出时间2小时(大肠埃希菌),最长检出时间166小时(非发酵菌),24小时内检出的占55.5%,48小时内74.8%,72小时内86.2%;若除真菌外,24小时内占61.6%,48小时内占83.5%,72小时内占91.5%,各菌属检出情况见表1。表1 Vital于不同时间对细菌与真菌检出情况菌种名称株数24 h48 h72 h>96 h阳性株(%)阳性株(%)阳性株(%)阳性株(%)葡萄球菌属4932(65.3)12(24.5)3(6.1)2(4.1)链球菌属3824(63.2)9(23.7)2(5.3)3(7.9)肠杆菌科7971(89.9)6(7.6)--2(2.5)非发酵菌467(15.2)18(39.2)10(21.7)11(23.9)革兰阳性杆菌124(33.3)4(33.3)3(25.0)1(8.4)真菌303(10.0)--11(36.7)16(53.3)  2.检出细菌种类:Vital-200检出细菌种类多,对营养要求高的苛养菌尤其对链球菌检出率较高,结果见表2。表2 血培养阳性的细菌与真菌种类菌种名称株数菌种名称株数革兰阳性菌  新型隐球菌2 金黄色葡萄球菌29 其他酵母菌4 表皮葡萄球菌43革兰阴性杆菌  模仿葡萄球菌9 肠杆菌科  溶血葡萄球菌2  大肠埃希菌65 微球菌12  阴沟肠杆菌15 草绿色链球菌29  中间肠杆菌2 血液链球菌6  产气肠杆菌5 丙类链球菌3  克雷伯菌属15 微需氧链球菌3  变形杆菌属2 缓症链球菌2  沙门菌属13 肺炎链球菌2  枸橼酸盐菌属2 丙类链球菌2 非发酵菌  乳房链球菌2  绿脓假单胞菌35 粪肠球菌7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4 屎肠球菌3  其他假单胞菌7 类白喉杆菌12  硝阴不动杆菌6 革兰阳性杆菌7  鲍曼不动杆菌15 其他革兰阳 性球菌*7  木糖氧化产碱杆菌8真菌   脑膜炎败血黄杆菌2 热带念珠菌15  产吲哚黄杆菌2 近平滑念珠菌10  其他非发酵菌6 白念珠菌9其他菌 季也蒙念珠菌7 消化链球菌3 异常汉逊酵母菌7 副流感嗜血杆菌2 葡萄牙念珠菌5 气单胞菌属2 光滑拟球酵母菌3 脆弱拟杆菌1   合计464*腐生葡萄球菌、孪生葡萄球菌、β-溶血链球菌、似马链球菌、  唾液链球菌、牛链球菌、类粪肠球菌各1株。  3.阳性结果报告方式:以荧光变化斜率(slope)方式报告阳性最高,占80.3%;以单位时间内变化速度(delta)方式报告(细菌在对数生长期被检出)占15.9%;以变化阈值(threshold)方式报告(血培养瓶在放入仪器检测前细菌生长已超过阳性阈值)占4.1%。  4.假阴性率:在3 823份 Vital-200检测为阴性者中,盲传后分别分离出微球菌1株,新型隐球菌2株(同一病人),葡萄牙念珠菌1株,热带念珠菌1株,季也蒙念珠菌3株(同一病人),近平滑念珠菌1株,假阴性率为0.24%。  5.假阳性率:在检测4 287份血标本中,有471份阳性,其中7份机器显示阳性而做普通细菌培养及厌氧菌培养均无菌生长,假阳性率为1.4%。  讨论  血培养监测方式的改变是血培养系统改进的核心。 目前采用所谓的第三代血培养系统如Bactec 9000系列、BacT/Alert系统及Vital系统等[2-5],检测原理有所差异,但主要都是集培养、 监测于一体,完全排除了人为干预,且为非介入性检测,减少了污染机会,可随时发现阳性结果,为快速检出血中病原菌奠定了基础。尽管抽血量、血中所含菌量、细菌种类及培养基营养成分等与血培养出现阳性的时间有一定关系[6],但我们的结果表明 Vital系统检出阳性时间快,48小时即可达到83.5%(除真菌外),阳性出现最早时间2小时,与国内报道的Badec 9120检测细菌最快时间相符[7],对临床及时治疗较早地提供了有力依据。  从出现阳性结果时间看,肠杆菌科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最快,48小时内占97.5%;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最快,48小时内占85.2%;非发酵菌以绿脓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为最快,48小时内占52.8%。从报告方式看,Threshold占比例最低,这可能是抽血注入血培养瓶后,未及时送检或未及时放入仪器内孵育,细菌进入对数生长期较晚的缘故,若能立即送检并及时放入仪器内进行监测,出现阳性结果的时间还会缩短。  血液培养基营养成分的优劣直接与血培养检出细菌种类及阳性率有关。在使用Vital系统以后,共检出61种细菌,培养出了以前未见的营养要求高的细菌;尤其是链球菌分离率较高,与本实验室以往的结果比较提高了10%左右,占革兰阳性菌的38.4%,其他菌检出阳性率也有所提高,说明该仪器及所用培养基对营养需求高或生长缓慢的细菌检出率比较高。  Vital-200除检出率高、时间快外,血培养瓶上还有条形码,扫描后放入仪器指定位置即刻开始监测,操作简便,不易出错,可对病人资料自动归档,而且方便结果查询及对病人的血培养情况随时进行观察。  假阴性率或假阳性率是判断血液培养方法优劣的另一个指标。我们对此就Vital系统进行了评估。在Vital系统所测(n=3 823)阴性血培养标本中,经盲传分离出了9株菌,其中真菌8株,微球菌1株。从出现假阴性的菌株看,微球菌是实验室常见的污染菌,不能排除这一可能,其余为真菌,说明该仪器对真菌培养尚须进一步改进,提示在尚未使用真菌专用培养基时,仪器检测阴性盲传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将已知有真菌感染而仪器7天阴性的标本重新放入仪器内继续检测,结果在第2天显示阳性3株、第3天4株、第4天1株,也就是说放到第10天就可以避免假阴性。说明适当延长时间也可弥补其不足。另外,我们也遇到 Vital 系统在监测中,有7份假阳性结果,骨髓3份、静脉血4份,经革兰染色镜检未找到细菌及真菌,分别转种相应培养基做厌氧、微需氧、普通培养均为无菌生长,这可能是血液中有影响荧光物质引起荧光值降低所致或其他因素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就血培养而言,假阴性结果比假阳性结果对病人来说,危害似乎更大。也说明Vital-200虽然较其他仪器优越,但在监测系统上仍有改进的余地。  参考文献  1 娄永新,王金良.实用临床细菌学检验与进展.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  2 Marchandin H,Compan B, Buochberg MS,et al. Detection kinetics for positive blood culture byusing the VITAL automated system.J Clin Microbiol,8-2100.  3 Weinstein MP, Mirrett S, Reimer LG, et al. Controlled evaluation of BacT/Alert standard and FAN aerobic blood cultuer bottles for detcction of blood stream infection. J Clin Microbiol, 8-980.  4 周贵民,张军民.血培养方法研究进展.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333.  5 Thorpe TC, Wilson ML,Turner JE, et al, Bact/Alert: an automated Colorimetric microbial detection system. J Clin Microbiol,08-1610.  6 Mermel LA, Maki DG . Detection of bacteremia in adults: consequences of culturing an inadequate volume of blood Ann Intern Med, 0-272.  7 许淑珍,张淑兰,陈力.Bactec 9120 血培养系统检测细菌影响因素的探讨.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274.
本博客相关文章:
&[阅读:618]
&[阅读:624]
&[阅读:659]
&[阅读:668]
&[阅读:665]
&[阅读:692]
&[阅读:656]
&[阅读:655]
&[阅读:691]
&[阅读:680]
&[阅读:632]
&[阅读:656]
栏目相关话题:
&[阅读:88]&
&[阅读:217]&
&[阅读:600]&
&[阅读:207]&
&[阅读:683]&
&[阅读:80]&
&[阅读:676]&
&[阅读:4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临床诊断及治疗依据,就医请前往正规医疗机构)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大夫网互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如何评价和报告链球菌的培养结果?_百度知道
如何评价和报告链球菌的培养结果?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1)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系毒力强的致病菌,无论从任何标本中分离出均应报告临床。
(2)及时鉴定和报告咽部标本中中分离出的化脓性链球菌,有利于临床早期进行适当的抗菌治疗以减少严重后发症,如风湿热和肾小球肾炎的产生。
(3)草绿色链球菌群在重症感染,如败血症和心内膜炎时应考虑鉴定到种。
(4)从脓液标本和创伤感染部位等处分离出的米勒链球菌组多为病原菌而非污染菌。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链球菌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ATB链球菌药敏试验条检测肺炎链球菌药敏试验的评价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ATB链球菌药敏试验条检测肺炎链球菌药敏试验的评价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18:48:3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ATB链球菌药敏试验条检测肺炎链球菌药敏试验的评价
官方公共微信肺炎链球菌的MIC药敏方法在全自动微生物系统的临床应用及评价--《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肺炎链球菌的MIC药敏方法在全自动微生物系统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摘要】:
目的:肺炎链球菌的MIC药敏方法在全自动微生物系统的评价与临床应用,提高药敏准确度。比较仪器与手工方法、参考方法的MIC的实用性,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有效性,避免青霉素假耐药、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产生进行相关研究。
方法:选择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心内科、血液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新生儿病房、外科及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住院的怀疑感染性疾病儿童35598例,采集血液、痰液、胸水、脑脊液、咽拭子、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肺炎链球菌。对不同年龄的患儿分组,采用K-B法对青霉素的耐药性进行菌株筛选检测,测定其抗菌药物敏感性。选择88例感染患者的肺炎链球菌样本进行MIC方法的评价与应用。用BD Phoenix的全自动微生物MIC药敏检测系统、K-B法及E-test药敏实验与参考方法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方法学比较。比较初筛实验与参考方法的差异以及符合标准方法的药敏结果。根据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nrds Institute,CLSI)规定的药敏折点,对四种方法测得的药敏结果进行临床病例的解释与分析。对感染患儿经验性用药进行分析,按照经验性用药分为单一用药组及联合用药组,对两组进行好转、治愈、转归的分析与研究。
结果: 35598标本细菌培养结果,共培养G-、G+、真菌共19629株细菌,其中,1643株(8.37%)为肺炎链球菌。从深部痰、咽拭子、脓液、分泌物、血液、胸水、脑脊液培养的肺炎链球菌分别占97.93%、0.61%、0.49%、0.49%、0.24%、0.18%、0.06%。呼吸内科来源最多,占53.70%,其次为心内科(10.90%),内分泌科(9.4%)。肺炎链球菌感染患者中,小于2岁组青霉素耐药率明显高于2岁组(P0.05)。K-B法药敏试验中,83.0%苯唑西林初筛耐药,红霉素耐药率95.88%,阿奇霉素95.02%。88株临床肺炎链球菌的方法学评价:BD Phoenix MIC的标准符合率(CA)为99.0%,有1个大错误(克林霉素)及10个小错误(2个青霉素、2个头孢吡肟、2个美罗培南、2个四环素、1个头孢噻肟及1个复方新诺明)。K-B法的CA(除外青霉素)为99.2%,青霉素假耐药为10.23%;E-test的CA为98.5%。BD Phoenix的平均出报告时间为12.7±5.0小时。81肺炎链球菌呼吸道感染病例中,胸部X片无一例为典型表现。经验性治疗以头孢类药物使用频率最高(45.0%)。61株(69.3%)为联合用药,年龄小于2岁组抗生素使用种类多余大于2岁组(P0.05)。单一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在治疗转归上无差异。按照K-B初筛药敏结果使得临床治疗选用了不必要的广谱抗生素。
结论:儿童肺炎链球菌耐药现象十分严重,且经验性用药方面抗生素使用较频繁,MIC的参考方法微量肉汤稀释法由于费时、繁琐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无法推广与应用,K-B法对青霉素的初筛结果不能正确指导临床用药。假性青霉素耐药无法避免。新近研发的全自动微生物细菌鉴定药敏仪器BD Phoenix,在检测肺炎链球菌药敏实验功能上设计MIC,通过四种方法的评价实现了与传统的方法准确性,同时在检测速度加快、报告时间缩短,能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广泛应用。通过临床感染病例的相关研究,在治疗、预防避免青霉素假耐药,能为临床在疾病的早期提供正确用药指导。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9【分类号】:R446.5【目录】: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5-7
中文摘要7-10
英文摘要10-13
论文正文:肺炎链球菌的MIC 药敏方法在全自动微生物系统的临床应用及评价13-44
1 材料与方法16-22
2 结果22-32
3 讨论32-39
全文结论39-40
参考文献40-44
文献综述45-51
研究生期间撰写、发表论文情况5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车大钿;陆敏;张泓;李万华;陆权;;[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6年04期
姚开虎;王立波;赵根明;郑跃杰;邓力;赵瑞珍;邓秋莲;胡英惠;俞桑洁;沈叙庄;杨永弘;;[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8年03期
罗蓉;黄英;王刚;刘恩梅;陈沅;杨永弘;;[J];儿科药学杂志;2006年06期
魏强,刘岚,朱军,刘昌林;[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4年05期
赵书仙;寸守曼;寸得恩;;[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年02期
黄卫青;江秀爱;马艳辉;孙月香;阎丽平;;[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6年01期
吴佳玉;江南;周忠华;;[J];四川医学;2008年07期
林明辉;王惠萱;;[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7年01期
杨永红,朱保权,宁淑敏,安真光,王棣,王兴民;[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0年02期
张颖华,王传清,郭奕芳,林玉尊,赵根明,姜庆五;[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卓翠灵;;[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滕兰菊,桂芳,黄刚,李秀平;[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戴宁;李大伟;陈乔;程惠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年06期
陆杏华;何后军;王萍;邬向东;;[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秦国民;张晓君;陈翠珍;房海;阎斌伦;;[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敬娟;蔡正洪;唐静;;[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1期
张健,葛淼,葛鑫,任中杰,陈潇潇,吴晓旭;[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高云;[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袁冬梅,宁光慈;[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丁业荣,杨杰,范玉珍,时全,李朝阳,赵本海;[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余素飞;厉世笑;傅鹰;陈慧红;朱海燕;陈文娴;张慧娜;;[A];2011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陈涛;;[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贺远;;[A];贵州省2008年血液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祝乾清;罗龙星;史文浩;;[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苏春力;贾宁;徐亚静;张振鹭;张丽娜;;[A];第十九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二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苏春力;贾宁;依伟;刘沈玲;张亚楠;;[A];第十九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二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肖伶俐;;[A];第十九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二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陈俊林;;[A];第二十一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四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5年
戚国祥;;[A];第二十三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六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谢灵;温立新;闫有青;;[A];第二十五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八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丽娟;[D];云南大学;2010年
杨庆芸;[D];山东大学;2011年
黄超;[D];云南大学;2011年
刘立东;[D];天津大学;2011年
彭国平;[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王翚;[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李华;[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2001年
柳广南;[D];广西医科大学;2002年
何晓晓;[D];湖南大学;2003年
张波;[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玮;[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徐述亮;[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苗翠翠;[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王凯;[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朱颖;[D];南昌大学;2010年
白永凤;[D];浙江大学;2011年
费扬;[D];浙江大学;2010年
蔡吓妹;[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安晓庆;[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王文娟;[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静薇,陆权,张慧燕;[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1年05期
吴本权,唐英春,朱家馨,谈淑卿,张扣兴,毕小刚;[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1年05期
车大钿,陆权,陆敏,季芳,童海燕;[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4年02期
刘岚,刘昌林,朱军;[J];儿科药学杂志;2004年02期
,赖德益;[J];福建医药杂志;2003年02期
杨帆,张婴元,Lesley McGee,Avril Wasas,Keith Klugman,吴卫红,周乐,朱德妹,汪复;[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1年01期
王辉,朱家馨,刘勇,陈文昭,谢秀丽,徐英春,陈民钧;[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1年03期
上海市细菌耐药性监测协作组;[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2年01期
张秀珍,刘勇,陈文昭,胡必杰,赵敏,胡云建;[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2年03期
梁军兵,孙景勇,倪语星;[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素琴,刘丽放,刘黎娟,程瑛;[J];临床检验杂志;1995年03期
袁桂清;[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0年19期
朱芹,尚世强,华春珍,李建平;[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年01期
俞桑洁,沈叙庄,袁林,佟月娟,高薇,王咏红,李艳,杨永弘;[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5年05期
程邦宁;吴尔斌;;[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6年04期
鲜墨;吴忠道;;[J];热带医学杂志;2006年06期
郭庆合;宋志善;张忠新;程中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吴金珊;李佳;王晓鹏;;[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12期
贲亚琍;刘德立;;[J];山东医药;2010年17期
陈辉;黄丽琴;俞慕华;;[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媛媛;王一雯;孙胜利;贺建平;;[A];第九届西北五省(区)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徐丽慧;王贤军;王敏敏;董晓勤;;[A];2009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胡晓彦;;[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胡惠丽;胡翼云;何乐健;沈叙庄;高薇;杨永弘;;[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张瑾;胡大康;俞莲花;孙灵芬;陶柳萍;吴苏苏;李淑芬;杨锦红;李向阳;;[A];2011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李耘;富田芳治;肖永红;刘健;薛峰;池康嘉;;[A];2008第十一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周忠华;刘华;喻华;;[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高薇;姚开虎;俞桑洁;杨永弘;;[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儿科中青年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8年
崔瑾;董杰;姜慧;周爱娥;董珊珊;何於娟;张雪梅;尹一兵;王虹;;[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施毅;;[A];华东地区第6届中青年呼吸医师论坛暨浙江省第29届呼吸疾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丹;[N];健康报;2010年
李颖;[N];科技日报;2010年
王黎;[N];医药经济报;2007年
郑灵巧;[N];健康报;2010年
毛黎;[N];科技日报;2007年
吴伟农;[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北京儿童医院微生物免疫室
姚开虎;[N];健康报;2007年
陈乐蓉;[N];家庭医生报;2008年
万同己;[N];中国医药报;2004年
姚文;[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巧;[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陈蓉;[D];复旦大学;2010年
张雪梅;[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马千里;[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牛司强;[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张涛;[D];复旦大学;2010年
闵迅;[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刘心洁;[D];山东大学;2004年
余维丽;[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孟江萍;[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姚成;[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陈保德;[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邹莎莎;[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曾宪飞;[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吴凯峰;[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杨晓亮;[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罗进勇;[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薛新娜;[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周华;[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王嬿;[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链球菌的分离培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