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荣县公安局副县长林武的爸爸在什么单位

柘政综〔2014〕60号柘荣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省、市宜居环境建设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点、线、面”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现就宜居环境建设行动提出如下行动计划。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依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福建省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导则》、《福建省城市设计导则》、《美丽福建――宜居环境建设行动大纲》、《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基本原则,抓住“点”、延伸“线”、拓展“面”,注重功能、适用、经济、美观的统一,遵循规律、因势利导,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有效节能减排,着重整治“三边三节点”,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显山、露水、近绿、见景”的宜居环境。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点线面”攻坚计划为平台,以城镇“三边三节点”(山边、路边、水边,城市中心节点、市民活动节点、交通枢纽节点)和特色景观带(廊道)整治建设、市政提升和棚户区(危旧房)改造为重点,结合小城镇综合改革和美丽乡村建设,不断丰富和深化环境整治项目内涵,“点”从城乡社区向棚户区、城镇“三边三节点”和美丽乡村拓展,“线”从公路沿线、绿道向市政道路管线拓展,“面”从小流域向辖区内交溪流域、旅游景区拓展,形成连线扩片的规模效应。争取用5年时间,打造若干条1.5公里以上特色景观带(廊道),创建一批宜居环境建设示范村,全面完成辖区内交溪流域和旅游景区面源污染治理,全面改善我县城乡环境面貌和质量。――“一年全面深化”。2014年,推进“点线面”拓展延伸,全县打造一个城市完整社区,整治8个村庄,树立一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打造特色景观带,开展宜居环境示范村创建活动,整治104国道沿线景观2公里以上。新建绿道0.83公里,新建改造城区雨污管网、供水管网、燃气管网、城市道路各3公里,整治“三边三节点”&3个,启动改造各类棚户区(危旧房)102户。――“三年明显改观”。到2016年,“点线面”项目逐步连线成片,全县完成50个村庄环境整治,树立美丽乡村示范村3个,创建一批宜居环境建设示范村,基本完成104国道沿线景观提升;整治“三边三节点”6个,建成绿道1.5公里以上,改造各类棚户区(危旧房)160户,基本完成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特色明显、生态优美的试点小城镇发展格局。――“五年整体提升”。到2018年,“点线面”基本形成完整系统,整治村庄85个,树立美丽乡村示范村9个,构建城区“三边三节点”景观体系,试点小城镇基本建成,改造各类棚户区(危旧房)244户,居住环境得到全面提升;基本建成绿道系统生态网络框架;基本完成公路沿线整治提升,景观面貌明显改善。二、重点任务(一)“点”从城乡社区向棚户区、城镇“三边三节点”、美丽乡村拓展。1.建设美丽乡村。在打造农村社区和村庄环境整治基础上,以保护乡村原始风貌、保留村庄原有形态为前提,加强统筹规划,实施串点成线、连线扩面、分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形成一村一韵、一村一景、一家一品的建设格局。围绕产业支撑、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管理创新,按照“布局美、环境美、建筑美、生活美”的四美要求,以“整治裸房、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村道硬化、村庄绿化”五项任务为重点,实行乡村户三级联动。2014年,列入宜居环境示范村创建安排推进1个以上村庄整治,其它村安排推进7个以上村庄整治。重点推进重要通道沿线、重要区域周边和具有特殊意义的村庄整治建设,重要通道沿线村庄包括高速公路互通口至城区、城镇连接新区和风景名胜区、国道省道、省级绿道及快速通道等沿线的村庄;重要区域周边村庄包括试点小城镇、风景名胜区周边的村庄;具有特殊意义村庄包括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名人所在的村庄、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村庄。同时,每年选择1~2个乡(镇),整乡整镇向外拓展,成片成线推进面上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批产业发展型、旅游休闲型、传统村落型、自然生态型等各具特色的美丽村庄。着重把握“三整治三提升”:一是整治旧房裸房,二是整治生活环境,三是整治农村污水,一是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二是提升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三是提升生态保护管理水平。(主体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责任单位:住建局,农办、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交通运输局、移民局、国土局、环保局、旅游局、文体新局、发改局、供电公司)2.打造城市完整社区。按照“六有五达标三完善”要求,推动城市社区建设,实现社区有一个综合服务站、一个卫生服务站、一个幼儿园、一片室外活动场地、一套完善的市政设施、一套便捷的慢行系统,外观整治达标、公园绿地达标、道路建设达标、市政管理达标、环境卫生达标和组织队伍完善、社区服务完善、共建机制完善,打造设施完备、服务齐全、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管理规范、温馨舒适的完整社区。2014年,打造1个以上城市完整社区示范典型,要求社区边界明确,各项内容菜单式公开展示。(主体责任单位:双城镇人民政府;县直责任单位:民政局,住建局、教育局、卫生局、计生局、文体新局)3.整治提升城镇“三边三节点”。“三边三节点”即山边、路边、水边,城市中心节点、市民活动节点、交通枢纽节点。要完善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落实“三边三节点”城市设计,开展相应环境整治内容。“三边”指城市内的山体周边、主要干道沿线周边、江河湖海等水系周边。按照“显山、露水、透绿、靓景、洁净”的要求,“三边”环境整治应注重互通互联,成网成环,突出打造城市景观走廊。城市中心节点指城市中心区、公建集中区等,市民活动节点指主要广场、公园、历史文化街区等区域,交通枢纽节点指城市主要交通出入口、交通干道交叉口、汽车站等周边区域。要合理布局“三节点”的商业、文化、行政、展示、休憩、交通等功能,从控制城市天际线、建筑风格、城市色彩、夜景照明、环境雕塑、广告标识、景观风貌、绿化美化花化彩化等环境特色方面入手,塑造城市“客厅”、“门户”形象。2014年,重点结合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或村庄整治、绿道等,在国道沿线形成完整的景观带。(主体责任单位:双城镇、城郊乡、东源乡人民政府;县直责任单位: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发改局、林业局、水利局、国土局、环保局、文体新局、供电公司)&4.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加快发展符合规划和环保要求、吸纳就业多、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项目,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支撑。着力推进行政管理、土地流转制度、综合治理机制、投融资等关键环节改革,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推动小城镇规划实施,抓好小城镇“三边三节点”规划设计和改造建设,完善控制性详规和专项规划,提升小城镇品位,凸显个性和地域特色;推进示范区建设,提升功能,打造精品,体现连片效应;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动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升供排水、人行道、电力、通信等配套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公园、街头绿地和庭院绿化,积极开展慢行系统(绿道)建设;加快改造提升旧镇区,继续推进街道景观整治,打造宜居宜业环境。2014年市级试点镇要完善1条街道景观综合整治和1个公园建设,有条件的要启动建设绿道。(主体责任单位:城郊乡人民政府;东源乡人民政府;县直责任单位:发改局,住建局、国土局、农办、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交通运输局、环保局、文体新局、卫生局、教育局、供电公司)5.改善提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以保护为前提,重点围绕环境景观面貌开展整治建设。进一步完善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履行法定报批手续,按规划实施保护建设;配建污(排)水处理设施,改变污水横流污染环境现状;完善内外交通设施,改造提升镇村内部主要道路和对外通道,合理建设停车场等旅游设施;整治破旧房屋,修缮保护历史建筑,协调整体建筑风貌;整治生活垃圾,完善垃圾处理设施,确保环境整洁干净;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做到历史建筑保护、基础设施维护、环境卫生管护等制度常态化。2014年,结合旅游,重点改善提升1个历史文化名村。(主体责任单位:乍洋乡人民政府;县直责任单位:文体新局,旅游局、发改局、农业局、住建局、林业局、水利局、交通运输局、国土局、环保局)6.加快集中成片棚户区和农村石结构危旧房改造。紧紧抓住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棚户区改造的机遇,以棚户区改造为抓手,推动老城区更新提升,同步配套完善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和给水、排水、污水、电力、燃气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要认真落实年棚户区(危旧房)改造规划,建立项目清单,按计划开工建设,如期完成目标任务。2014年,启动1个用地规模较大、可以成片综合开发、带动能力强、有典型示范作用的项目,列入省重点跟踪项目,着力推进、集中突破,至2016年基本建成。(主体责任单位:双城镇人民政府;县直责任单位:住建局,国土局、发改局、财政局)7、加快地质灾害危险点搬迁。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抓紧核减已查清的地质灾害危险点,消除安全隐患,将规模大、集中安置的地质灾害危险点搬迁项目纳入宜居环境建设重点项目,推动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用三年的时间计划搬迁避灾约100户。(主体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责任单位:国土局,发改局、财政局、住建局、扶贫办)(二)“线”从公路沿线、绿道向市政道路管线拓展。1.实施市政道路和管网提升――排水(污)管网。重点围绕加强污水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加强雨污分流改造提高污水厂进水浓度,加强城市易涝点整治,提高城市排涝安全保障,推动排水(污)管道建设。2014年,全县新建改造城区排水(污)管网10.5公里以上,其中新建雨水管网3公里、污水管网5公里,雨污分离改造2.5公里。到2016年,全县基本完成城区易涝点整改;2018年,中心城区能有效应对不低于20年一遇以上的暴雨。(主体责任单位:双城镇、城郊乡、东源乡人民政府;县直责任单位:住建局,水利局、发改局、财政局、国土局、环保局)――供水管网。全面淘汰混凝土管、灰口铸铁管、镀锌管和漏损严重影响城市供水安全的老旧管网,降低管网漏失率,提高供水安全保障。2014年,全县新建改造供水管网3公里以上。到2016年,全县完成所有老旧管网改造,解决供水管网二次污染问题,二次供水合格率达95%以上,提高供水安全保障;2018年,全县供水普及率达99.3%以上。(主体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责任单位:水利局、中闽水务(柘荣)公司,发改局、财政局、国土局、环保局)――燃气管网。2014年建设中海油LNG管网二期柘荣段40公里,启动燃气特许经营权招标、加快县城燃气管网建设,到2018年,城区基本使用管道燃气。(主体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责任单位:住建局,发改局、财政局、国土局、环保局)――城市道路。优化城市路网结构,新建一批道路项目,完善城市干道与高速公路、国省干线的联系,打通影响通道贯通和网络形成的断头路,消除瓶颈路段,拓宽小街巷,提高道路网密度。2014年,全县完成新改扩建城市道路6.55公里以上。到2018年,全县完成15公里市政道路建设或提升。(主体责任单位:双城镇、城郊乡、东源乡人民政府;县直责任单位:住建局,发改局、财政局、国土局、交通运输局、环保局)2.推进绿道网建设。按照绿道网总体规划,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城乡环境整治和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绿道系统生态网络,打造慢行景观廊道,带动休闲度假、餐饮娱乐、康体健身、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发展。加强绿道出入口、休憩点等人流集散地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建立统一、规范的绿道标识系统。加强省级绿道及相邻城市间绿道的互通互联。2014年,全县新建绿道5公里。到2016年,全线贯通,初步形成绿道网络。到2018年,实现县级绿道网与省级绿道相连通,基本形成绿道网络系统。(主体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责任单位:住建局,交通运输局、林业局、水利局、国土局、环保局、旅游局、文体新局)3.推进公路沿线整治绿化。实施104国道沿线景观整治提升工程,2014年完成104国道进出城段10公里范围内的景观整治。以抓好“三整治二构建一建立”(整治城乡结合部、整治沿线村庄、整治企业环境、构建绿色通道、构建生态环境、建立长效机制)为主要内容,重点整治沿线两侧涉及的城乡结合部、村庄和企业厂房,开展植树绿化,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明显改善公路沿线景观面貌。(主体责任单位:双城镇、城郊乡、楮坪乡、乍洋乡人民政府;县直责任单位:交通运输局,住建局、林业局、铁办、农业局、水利局、国土局、环保局、旅游局)(三)“面”从小流域向辖区内的交溪流域、旅游景区拓展。1.&加快小流域治理。结合水利工程建设、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新农村建设,以生态环境恢复和增强水体自净能力为重点,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加强生态护坡、驳岸及岸线景观建设,打造青山绿水的田园风光。2014年~2015年,计划完成牛渡潭溪流域整治项目等。(主体责任单位:城郊乡人民政府;县直责任单位:水利局,环保局、农业局、住建局、发改局、国土局)2.&推进乡镇污水处理。结合流域治理,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加快推进辖区内的乍洋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015年基本建成,2016年实现污水有效处理。(主体责任单位:乍洋乡人民政府;县直责任单位:住建局、水利局、环保局、农业局、发改局、国土局、财政局)3.加快旅游景区及周边环境整治。加强风景名胜区和旅游景点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完成改造提升主要景点公厕、标牌、停车场等服务设施的具体工作,规范提升购物、餐饮等经营场所。同步开展景区周边村庄环境整治提升。(主体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责任单位:旅游局,住建局、文体新局、农办、林业局、水利局、交通运输局、国土局、环保局)(四)集中力量,重点打造一批特色景观带(廊道)、创建一批宜居环境建设示范村。按照“连点成线扩面”的总体要求,在“三边三节点”、美丽乡村建设、公路沿线整治、小流域治理等的基础上,集中精力,争取用1~3年时间,打造1条特色景观带(廊道),作为全县宜居环境建设的精品示范工程,凸显连线成片的整治效果。每年选择10个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的村,作为宜居环境建设示范村开展创建工作。(主体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责任单位:所有指挥部成员单位)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宜居环境建设指挥部,冯静县长任总指挥,吴子伟副县长、林武副县长、郑圣国副调研员任副总指挥,指挥部成员包括各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县直有关部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挂靠县住建局,林锋兼任办公室主任,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具体负责指挥部日常工作(具体详见附件)。各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对照成立指挥部,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二)明确工作重点。县级层面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抓特色景观带(廊道),用1~3年时间突出抓好全县打造1条景观带(廊道)建设,每条0.5公里以上。二是抓重点示范村,每年重点指导抓好10个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的宜居环境建设示范村,“点线面”所有整治内容和补助资金尽可能向示范村适当倾斜。三是抓流域治理,用3年时间集中做好交溪流域、旅游景区面源污染治理。县直相关部门要围绕以上三个方面重点,强化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要督促、指导乡(镇)对应做好项目的生成、实施等各项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参照县里做法,按“连点成线扩面”要求,在全面布置开展整治的基础上,有重点地抓一批重点村的宜居环境建设工作。(三)加快组织实施。一是加快项目审批。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明确项目业主、细化工作计划,全面启动项目前期工作,通过简化项目审批环节和前置条件来推动项目审批效率。县直审批部门要进一步简化放权,主动靠前服务,加快项目前期工作的开展。二是强化技术指导。县住建局要加强对“三边三节点”城市设计工作的指导,组织专家团对“三边三节点”城市设计方案进行技术审查,确保实施到位。县直各部门要加大对各自项目的技术指导和把关。三是通过现场会推进工作。主动培育先进典型,做到早计划、早通知、早准备、早指导。适时召开现场会推进工作。四是严格把控工程质量与安全。项目建设要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管理,特别是设计环节要认真审查把关,控制投资,并精心组织实施,进一步推广标准化管理,以标准管安全控质量,杜绝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努力把民生项目建设成精品工程。五是及时发布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建立重点项目节点信息短信平台。及时将项目开竣工及进展情况报相关领导。(四)落实资金保障。县财政要优先保障宜居环境建设需求。涉及整治职责的县直相关部门在项目安排上要尽可能结合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来安排,相关资金、技术、管理力量要向宜居环境建设工作倾斜,做好统筹安排。积极向上争取国家资金支持,争取在宜居环境建设各个方面更多地享受苏区、老区政策支持。进一步发挥金融信贷主渠道作用,要抓住这次中央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的契机,做好对接。加大社会资本引入力度,加快城乡建设领域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再放开一些领域和项目,吸引有投资实力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通过独资、合资或控股参股等方式参与建设和运营。(五)严格督查考核。县宜居环境建设指挥部建立健全工作考评机制,明确项目验收责任和完善考核办法。“点线面”项目由实施主体(业主)按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验收。各相关部门要强化督促检查,重点抓形象进度,县指挥部按照市指挥部的要求对“月通报、季考核”推进工作开展,年底组织项目考核监督。县效能办要把各部门工作进展纳入效能考核,对工作不落实严重影响项目进度的单位进行督办和通报,对目标任务完成好的单位予以表彰。(六)加强宣传报道。宣传部门和相关媒体要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负责制定全年宣传计划,柘荣今报、柘荣电视台等主要媒体要有专栏专题报道。多发掘鲜活事例和先进典型,多宣传项目进展、城乡面貌改善、群众受益等方面的消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广泛发动公众参与,营造合力推进宜居环境建设、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氛围。附件:1.&柘荣县宜居环境建设指挥部组成及职责分工2.&柘荣县宜居环境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成员名单及职责分工柘荣县人民政府日附件1柘荣县宜居环境建设指挥部组成及职责分工一、组成总&指&挥:冯&&静(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副总指挥:吴子伟(县政府副县长)林&&武(县政府副县长)郑圣国(县政府副调研员)&成员单位:郑祖强(县政府办主任)雷连弟(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陶石霆(发改局局长)陈龙华(县民政局局长)袁铃华(县财政局局长)缪芝山(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林&&锋(县住建局局长)袁伏延(县环保局局长)林新华(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杨&&宇(县农办主任)胡忠钦(县农业局局长)刘连弟(县林业局局长)袁郑随(县水利局局长)吴恩银(县文体新局局长)梁&&华(县卫生局局长)许永安(县教育局局长)庄秀敏(县旅游局局长)谢立平(县广电局局长)吴玉伟(县移民局局长)郑华清(县供电公司总经理)魏国干(双城镇党委副书记、政府负责人)林昌旺(城郊乡政府乡长)刘玉华(富溪镇政府镇长)郑坤荣(东源乡政府乡长)袁灿申(楮坪乡政府乡长)刘荣生(乍洋乡党委副书记、政府负责人)吴福惠(黄柏乡政府乡长)杨升昌(英山乡政府乡长)缪&&娟(宅中乡政府乡长)&&&&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挂靠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林锋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抽调人员集中办公。二、指挥部主要职责研究制定全县宜居环境建设总体目标、重点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分解等,统筹协调推进宜居环境建设的各项工作,检查督促考核各级和有关部门工作进展情况。三、成员单位分工宜居环境建设按照属地原则,各乡(镇)人民政府统一负责组织实施。县直有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把业务工作与宜居环境建设紧密结合、形成合力,要督促、指导乡(镇)人民政府对应做好项目的生成、实施等各项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宜居环境建设目标、重点工作、年度目标的制定和工作任务分解等;检查督促宜居环境建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县政府办公室:负责牵头协调全市宜居环境建设工作,协调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工作部署开展。县住建局(宜居环境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协调督促全县宜居环境建设工作,牵头组织宜居环境建设实施考核工作等。负责指导各乡(镇)制定项目清单,汇总各乡(镇)工作进展情况。负责督促市政道路和管网提升、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和绿道网建设,督促美丽乡村、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公路沿线村庄和风景名胜区周边环境整治提升。负责城镇“三边三节点”规划建设和景观整治,编制指导专项规划和绿道网规划。负责指导绿道规划,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美丽乡村、公路沿线村庄和风景名胜区周边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编制。负责协调督促宜居环境建设涉及的通讯管线下地和疏理规范管线项目,指导统筹通讯线路进入市政综合管沟。县发展改革局:负责指导宜居环境建设项目立项、可研等前期工作和资金争取工作;优先将符合投资方向的宜居环境建设项目纳入投资计划;牵头负责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县监察局:负责对各级各部门宜居环境建设行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县财政局:负责统筹安排宜居环境建设涉及的部门专项经费,引导资金合理利用。会同宜居办制定、执行宜居环境建设项目“以奖代补”实施方案。优先把宜居环境建设相关项目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县民政局:负责协调宜居环境建设涉及的城市社区建设、制定社区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制定社区服务业发展规划,指导社区服务规划项目建设,指导社区服务工作;协调相关部门抓好督促落实。县农办:负责督促改善宜居环境建设涉及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绿色村庄创建和村庄绿化;县农业局:负责农村小流域治理,做好小流域综合治理区域内的面源污染清理整治和农业废弃物治理。县林业局:牵头负责抓好宜居环境建设涉及的过境公路沿线两侧的绿化和环境整治;抓好宜居环境建设项目周边的山体绿化;抓好县镇村周边一重山的山体绿化。县水利局:牵头负责河流整治项目的工作。负责抓好宜居环境建设涉及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负责协调督促宜居环境建设涉及的防洪(河道)工程项目建设,负责做好农村饮用水设施建设和安全保障。县国土局:负责推进地质灾害危险点群众整体搬迁重建的试点工作。负责做好宜居环境建设用地管理和供地保障,督促宜居环境建设项目征地工作;抓好城乡社区建设用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以及宅基地的管理;负责督促指导农村闲置宅基地及闲置地整治。县环保局:负责做好宜居环境建设涉及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指导和服务工作;负责农村(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配合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配合水利局抓好城区水环境治理。&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协调督促推进宜居环境建设涉及的交通枢纽建设,督促指导公路沿线规划红线范围内的整治绿化,恢复公路沿线因施工造成的山体、绿化破坏以及清理弃渣、临时工棚等景观环境修复工作,改善提升村庄道路通达水平,配合抓好绿道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县旅游局:负责协调督促宜居环境建设涉及的旅游景点规范整治项目,对宜居环境建设和“点线面”攻坚中的旅游项目向上争取省级重点扶持补助。县文体新局:负责抓好宜居环境建设涉及的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文化设施建设,负责做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建筑的保护修复工作,配合做好宜居环境建设中涉及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物和优秀近现代建筑物的保护。负责抓好宜居环境建设涉及的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体育设施建设,配合抓好绿道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县卫生局:负责推进宜居环境建设涉及的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卫生服务事业发展,负责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县教育局:负责抓好宜居环境建设涉及的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教育设施建设。县广电局:协调柘荣今报、柘荣县电视台等主要媒体常年阶段性开展宣传报道。县移民局:负责抓好宜居环境建设涉及的移民村的整治提升。供电公司:负责城乡电网改造,协调督促宜居环境建设涉及的电力线路下地和疏理规范线路项目,统筹电力线路进入市政综合管沟。附件2柘荣县宜居环境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成员名单及职责分工一、组成名单林&&锋县规划局负责人林&&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彭隆芳&&县局副局长张陈清&县规划局副局长徐奇孙&&县规划局纪检组长陆&&溅县规划局副局长彭明华&&县支前办主任、双拥办副主任金泽恩&&县金山林场场长林石泉&&县局副局长游胜荣县规划局副主任科员袁承锋&&县规划局副主任科员二、主要职责宜居办承接宜居环境建设指挥部指令,具体布置落实全县宜居环境建设工作。(一)组织编制全县宜居环境建设计划。指导各地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汇总年度县宜居环境建设项目名单。(二)抓好项目推进实施,重点抓好县指挥部跟踪项目。协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督促落实。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形象项目调度推进会,开展项目进展情况月通报、季考核。适时组织召开现场会。(三)建立重点项目信息短信平台,及时将项目开竣工及进展情况的信息发送至省、市、县相关领导。(四)对接媒体,提供新闻素材,做到每旬有项目进展、城乡面貌改变、群众受益等方面的消息见诸媒体、特别是柘荣电视台、柘荣网等县内主流媒体。(五)参与统筹安排相关资金,协调财政、审计等部门加强对各类专项资金、以奖代补资金等使用情况的监督。三、内部职责分工1、综合组:负责综合协调、督促各专业组的工作任务,负责县宜居行动计划以及相关文件的起草、编制,负责对接市宜居办,分解、下达省、市、县宜居指挥部交办的任务,汇总项目进展情况。组长林石光。分管领导:游胜荣。2、“规划提升、创建示范县和四项行动”组:负责城镇“三边三节点”,城市停车场、片林、湿地、透水率“四项行动”,创建宜居环境建设示范县工作,会同水利部门加快小流域治理、打造生态水利景观工程。组长陆洪颉、林长华。分管领导:张陈清。3、“美丽乡村、景观带和快线整治”组:负责美丽乡村“千村整治、百村示范”,改善提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小城镇试点规划提升;街景整治和公园建设工作,督促推进公路沿线整治绿化,重点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特色景观带。组长林长华。分管领导:游胜荣。4、“快线绿化”组:负责快线两侧的绿化、宜居环境建设项目周边的山体绿化以及县镇村周边一重山的山体绿化工作。组长金泽恭。分管领导:金泽恩5、“市政提升”组:负责市政提升“五千工程”工作。组长郭松、副组长袁定銮。分管领导:袁承锋。6、“污水垃圾处理”组:负责督促乍洋乡污水处理设施,结合美丽乡村“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加快农村污水处理,会同旅游部门加快旅游景区及周边环境整治。组长郭松、袁定銮。分管领导:徐奇孙、游胜荣。7、“小流域治理”组:负责宜居环境建设涉及的小流域治理工作,组长温联锋。分管领导:林石泉。8、“棚户区改造”组:负责督促集中成片棚户区(危旧房)工作。组长兰仙佐。分管领导:陆溅。9、“城市社区”组:负责社区服务规划项目建设,指导社区服务工作,打造城市完整社区。组长陈增枝。分管领导:彭明华。10、“绿色建筑”组:负责实施“绿色建筑行动百项重点示范工程”。组长刘建福。分管领导:张陈清。11、宣传组:负责制定宜居环境建设全年宣传计划,协调柘荣县电视台、柘荣网、柘荣今报等主要媒体常年阶段性开展宣传报道。组长张平。分管领导:林芝。12、督察组:负责对宜居环境建设行动推进过程中项目及各级各部门履职情况的监督、检查。组长张建华,分管领导:彭隆芳。柘荣县人民政府主办 柘荣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柘荣县数字建设办公室 建设管理 E-mail: 技术支持:&&(建议使用分辨率IE7.0以上版本浏览器)if(checkCounterCookie(60)==false){document.writ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柘荣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