汩渠是贵金属渠道销售怎么做形成的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长渠通南北 润泽千万家-中国家家网-新闻-媒体-热点-资讯
中国家家网 您身边的资迅推荐站
&&&&&&&&&&&&仡乡有条“大发渠”
仡乡有条“大发渠”
遵义县新闻
在遵义县西部偏远、落后的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距乡集镇所在地30多公里,这里海拔落差较大,地理环境恶劣。该村有一条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水渠,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它为“大发渠”。这是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任团结村草王坝大队支书黄大发带领大家用双手一点点开凿出来的。水贵如油乡亲苦在草王坝土生土长的黄大发今年已80岁高龄,他曾任草王坝支书45年。幼年时父母双亡,曾当长工,睡草垛,饱尝了生活艰辛。因为人踏实、勤奋,1958年,23岁的黄大发被群众推举为草王坝大队长。黄大发一上任,就遇到三年自然灾害,草王坝因缺水少粮更加困苦。一直以来草王坝就严重缺水,人畜饮水全靠一口枯井,每天24个小时全村人不间断排队挑水,等水一点点从枯井渗出,接满一挑水往往需要等上一个小时。连吃水都成问题的地方更谈不上灌溉农田。加之地处坡地,良田不多。草王坝人只能终年吃包谷沙饭。“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谷饭,过年才有米汤喝。”这首歌谣真实地反映了当地生活状况。然而,团结村有水。眼睁睁看着一条清澈的小溪水从附近的大山流到山脚,白白浪费,黄大发深深惋惜。修一条水渠,把水引过来,解决百姓饮水和灌溉难题成了他的梦想。他说,那些年,经常梦见清澈的小溪水流到草王坝来。一生只为修渠来上世纪60年代初,在上级的支持下,黄大发组织群众开始兴修水渠,准备把距离草王坝7公里外马家河沟的水引过来。于是,这条堪称“红旗渠”的水渠修建工程开始了,但终因技术原因,水渠未能成功引水。为修成水渠,黄大发想到自己去学习水利技术。1989年,黄大发一边继续担任村支书,一边到区水利站工作。在水利站4年多时间,他努力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水利工程工作经验。其间,在一次区里召开的水利工作会后,午饭时,同属一区的某村支书带着讥讽的口气对黄大发说“大米饭好吃还是包谷沙饭好吃?”令当时正在吃饭的黄大发食不下咽,他暗暗发誓一定要为家乡修成水渠,让全村百姓都能吃上大米饭。回村后,黄大发再次全力筹措修水渠。一方面向上争取,向下发动,面对曾经经受失败、信心不足的群众,他多次召开群众会,耐心说服。另一方面凭着自己在水利工程上的经验,他翻山越岭,带着最简单的测绘工具,独自开展勘察、测绘、定桩定点,规划水渠线路等前期准备工作。1992年底,县政府同意拨付38万斤玉米折抵工程款修草王坝水渠。黄大发立即组织修水渠,自己既任指挥长,又当技术员,带领300多名群众苦干苦战,用锄头、钢钎、二锤和双手硬生生在大山上开凿水渠。需要炸药,他光脚步行30多公里去炸药厂背炸药,脚板磨得破皮出血,炸药厂负责人见状感动不已,接济他20块钱,嘱咐他一定要买双胶鞋穿上;需要雷管,目不识丁的他拿着一张过期的炸药票,怀揣30元徒步到离家上百公里外的市、县出炸药,在举目无亲的市区,到处碰壁的他每天靠两个馒头充饥。辗转10余天,在被货车司机索走仅有的四块钱后,扛着2000枚雷管饿着肚子徒步一百多里路回家。擦耳岩是水渠最艰险的一段,壁立千仞,看着就叫人心惊胆战。黄大发凭着智慧和勇敢,带着乡亲,硬是靠着风钻和钢钎、二锤这些简单的工具,在离地面高近300米的悬崖上开凿出一条长170米的水渠。就这样,黄大发带领乡亲们经过两年多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与天斗、与地斗,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1995年春,带着0伤亡的骄人战绩,一条跨3个村、10余个村民组,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草王坝大渠终于竣工。汩汩的清水流到草王坝,不仅解决了草王坝上百户群众人畜饮水难题,还可满足1200亩稻田灌溉用水,草王坝从此旱涝保收,彻底结束了滴水贵如油的历史。有了水渠保障,黄大发又带领群众开展“坡改梯”,昔日草王坝的荒山荒坡变成了良田,稻田从220亩增至730亩,每年可收100万斤水稻。金秋时节,放眼望去,一派 “喜看稻菽千重浪”的丰收美景。水渠不仅为草王坝引来了水,还因水渠边沟加固加宽形成的便道成了草王坝通往村委的一条“捷径”。大家到村委会办事都走水渠,路程比原来缩短了1500米。为了让擦耳岩段便于行走,黄大发精心挑选平整结实的石板背去铺在水渠上。更让村民难忘的是,为了缩短路程和保障行人安全,他决心修一条隧道。黄大发带着6名石匠,仅用8000多元就在大山中开凿出了一条长120米,高2米,宽1.5米的人行隧道。让人们称奇的是,在没有任何先进仪器的年代,他硬是凭着胶线和木桩,通过自己的计算来定点,隧道两边同时开工,经过半年的开凿,竟然分毫不差地接上了。 修渠背后是凄然为修渠,黄大发像治水的大禹一样为了大家忘了小家。修渠的两年多,他完全放下了妻儿,也放下了家里的农活,白天黑夜他只忙着修渠。1994年是水渠修建最繁忙的一年。无暇顾及家庭琐事,村里几个不怀好意的人因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把他的房子和家具砸得稀烂。那一年,黄大发时年23岁的二女儿突患肾病,他因忙于修渠而无暇照顾。年末的一天,为水渠的事还在城里奔忙的黄大发接到了女儿病危的电话,饿着肚子又是徒步赶回家,还是没能见上女儿最后一面。没等看到水渠修成,没来得及等黄大发卖掉家里唯一值钱的老牛,二女儿终因无钱救治而英年早逝。黄大发愧疚心痛不已,几天没有吃饭也没有说话。忍着巨大的悲痛和委屈,他又继续上山修渠。他把修渠的钱和物资看得比生命还宝贵。为修渠的每一次出行,买材料、去县城上百公里他从来都是步行,饿了就吃个馒头,在外风餐露宿,没有住过一次旅社。虽然日夜在水渠上操劳,工地上也有为修渠人办伙食的食堂,但他坚持下班才回家吃饭,他清楚地记得,修渠的两年多他只因特殊原因在食堂吃了8顿饭!修水渠用的水泥堆得山一样高,每次拉水泥的车箱里撒落的水泥他总要仔细清扫入库。妻子说家里灶台需要一碗水泥来补一补,他也坚决拒绝了!家里的泥巴地也是一直到2004年夫妻俩靠种大豆卖钱才硬化。60年代为修水渠,他组织村民贷款一万元,后因无法还款而受审,最终债务算在了他个人头上,自己的养老保险因此被银行扣留。八十高龄了夙愿黄大发说,虽然自己一辈子没上过学,但他知道上学的重要。村里的学校是他一直操心的事,60年代和90年代,他两次为学校选址和修建组织发动群众,带头献工献料,出钱出力。90年代,他又带领大家修通了通村的公路。他不是上编制的“正式”村干部,也没有退休金,至今仍靠种地为生,没有好衣穿,住老木屋,但黄大发无怨无悔。曾有人说给他一笔钱,劝他退出村支书位置。他说共产党没有这个政策,不买官卖官。共产党的官不是买来的,是干出来的。有人说他在位时不捞点好处是傻的。他说违反党纪国法的人才是傻的,最后失去自由,捞去的都要吐出来,连家人都对不住,更不说对和起党、国家和人民。最近,一场大雨过后,滑坡的山体阻塞了水渠。年过80的黄大发为水渠修缮和管理积极向村委和乡政府呼吁。在得到乡政府支持的一万元修缮费用后,他分片召开了三个群众会,一呼百应。大家劝他不必亲自上渠,他说质量和安全他不放心。村里近百个群众又一次在黄大发的指挥下,仅用三天就完成了水渠疏通和修补。总结会上,黄支书向大家公布了修缮款的开支情况,剩下的4000多元如数归公。会后他还和老伴为大家做了一顿慰劳饭。他说,他愿意发挥余热,保住草王坝这条命脉渠。日,遵义会议80周年纪念日,也正是黄大发支书80岁寿诞。他说,他有一个心愿,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去省城贵阳看看。2015年2月,县乡两级组织部门专程带黄大发夫妻俩去贵阳参观。那天黄支书特别高兴,他说,组织和领导太关心他,他只是做了一个共产党员该做的一点小事。他还说,我们国家很大,如果每个人都做一点小事,那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更好。(田燚) 采访手记:黄大发为修渠忍饥挨饿,放弃照顾家庭,克己奉公的品质一直为仡乡群众称赞,这条渠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 “大发渠”。今天,很多人已经不敢在擦耳岩水渠上行走,可80高龄的黄大发老支书走在上面稳稳当当,健步如飞。他说自己唯一的愿望就是死后有人继续维护沟渠,造福子孙后代。黄大发,一个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奋斗了一生的基层党支部书记,他的务实、忠诚、廉洁值得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和传承。
热门微信号
最新微信号开闸一声令下 乌鲁木齐和平渠水汩汩来_新浪新闻
&&&&&&正文
开闸一声令下 乌鲁木齐和平渠水汩汩来
  开闸一声令下 和平渠水汩汩来
  今年放水时间短、需求量大,可能流不到安宁渠
  亚心网讯(记者何超实习生张宇陈潇)“5、4、3、2、1,放水。”7月22日10时,伴随着这声指令,张永辉按下了水闸设备启动按钮。
  张永辉是乌鲁木齐市红雁池水库闸门运行工,这是他8年来第7次按下开闸放水按钮。随着轰隆隆的水声逐渐变响,泄闸的水流奔涌而出,冲刷着干涸了一年的和平渠,朝下游奔腾而去。
  刚开始每秒钟放水1.5立方米,为了让市民早点看到和平渠有水,乌鲁木齐水业集团将水流量调整至每秒2.5立方米,最后将流量控制在每秒1.2立方米。
  “很多老百姓都在风华园等着,预计40分钟左右,水头就能到达风华园。”乌鲁木齐水业集团源水公司党委副书记靳春元说,而和平渠沿线单位也已做好接水准备,将在第一时间利用和平渠的来水进行绿化。
  乌鲁木齐水业集团计划此次放水10天,每天10万方水,“具体的放水计划还要根据后期城市用水、大河来水等具体情况而定。”乌鲁木齐水业集团工程管理部主任工程师徐玉霞说。
  作为这座城市惟一一条穿城而过的河渠,拥有68年历史的和平渠承载了乌鲁木齐市民太多的回忆。当天10时30分,记者赶到风华园时,已有很多老人守在渠边。
7月22日17时许,乌鲁木齐市滨河园。和平渠的水流为乌鲁木齐市增添了不少生机。亚心网记者 陈峰 摄
  “我出生在和平渠旁边,这里原来像荒滩一样,一来水就漫过整个荒滩,现在修好了,漂亮多了。”72岁的余家胜抱着2岁的孙女余婉姝说,现在和平渠水越来越少,放水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
  在风华园、滨河园、碧浪园等景观区,都能见到在渠边守候已久的老人,74岁的郑玉梅扶着自己偏瘫的老伴,颤颤巍巍地走在渠边,“每年放水我们都来看,今年听说放水,我老伴很高兴,这不,一大早就扶着他来看水了”。
  和平渠全长41公里,沿线有南公园、人民公园、红山公园、儿童公园、鲤鱼山公园、新城公园六大公园以及30多家单位需要用水,“如果顺利,大概下午7点能够到达安宁渠,但是因为今年放水时间短、需水量大,可能流不到安宁渠,水就被沿线用完了。”徐玉霞说。
  百万方水相当于建成区半天小雨
  亚心网讯(记者何超实习生张宇陈潇)10天时间放水100万立方米,对于这些数据,很多人想必没有具体的概念,“100万方,那想必是非常多的水吧。”市民张爱国说。
  然而,100万方水,甚至还不够乌鲁木齐用一天,今年7月3日,乌鲁木齐的日供水量已经达到了108万方。
  与红雁池水库和乌拉泊水库相比,100万方水更是显得有点“渺小”。记者了解到,目前乌拉泊水库蓄水量为1900万方左右,红雁池水库蓄水量为2000万立方米,也就是说,此次和平渠的放水量分别为乌拉泊水库和红雁池水库蓄水量的1/19、1/20。
  根据乌鲁木齐之窗网站2013年8月的数据显示,乌鲁木齐建成区面积为339平方公里,也就是说3.39亿平方米,而每一毫米的降水量相当于每平方米土地上有1公斤的水,这就意味着和平渠放水总量为100万方×1000=10亿公斤,除以建成区面积,即每平方米为2.9毫米的降水量。
  记者从气象部门了解到,按照新疆标准,24小时内降雨量小于6毫米的为小雨,那么此次和平渠放水量相当于仅在建成区下了约半天的小雨。
  十天百万方水都去哪儿了?
  六大公园、南湖市民广场用一半沿线单位“截”走其余大部分
  亚心网讯(记者何超实习生张宇陈潇)随着乌鲁木齐的迅猛发展,水资源日益紧缺,每年的和平渠放水也成为市民的一大期盼,7月22日,市民终于又一次盼来了和平渠放水,“放水自然是好事,但是放出来的水都去了哪里?”当天,在风华园看水的市民孙玉刚说出了自己的疑问。
  孙玉刚的疑问也是众多市民的疑问,“听说都用于绿化了,但实际能用掉多少?有多少水白白流走了?”市民张建强说。
  按照和平渠的走向,自珠江路附近风华园景观处大寨闸开始,穿城而过,途经天山区、水磨沟区、沙依巴克区等中心城区,经安宁渠进入五家渠猛进水库,完成自身担负的城市防洪、输水灌溉、绿化用水的任务。
  而这个夏天,绿化无疑是和平渠水的一大重任,和平渠需要供给沿线的南公园、人民公园、红山公园、儿童公园、鲤鱼山公园、新城公园六大公园,以及30多家用水单位的绿化及农业用水需求。
  “今年总放水量100万方,预计6大公园加上南湖市民广场就需要50万方水。”和平渠供水管理分公司党支部书记王茹说。
  以鲤鱼山公园为例,该公园每年需要的绿化用水量在60万方到90万方,最低需水量也在30万方,而今年截至和平渠放水前,绿化用水仅用了18万方,尚有12万方的缺口,“具体能接多少水,我们也不知道,我们能做的就是放水后24小时不停接水。”新疆医科大学鲤鱼山校区管理中心安斌说。
  “沿线很多单位都需要水,但都要提前一天告诉我们需水量,我们统一调度分配,避免出现抢水现象。”王茹说。
  六大公园用去一半的水,其余的水去了哪里?和平渠供水管理分公司业务部主管王青惠解释称,其余的水被沿线30多家用水单位拆分,“一部分用于绿化、一部分用于农业”。
  与此同时,加上高温炙烤下水资源的蒸发,以及因渠道状况发生的漏损,渠水已经所剩无几。
  综合2013年的数据,在和平渠70天的放水时间里,沿线30多家单位用水共计200多万方,即10天用水量在30万方左右。
  “实际用水情况肯定和我们预估的有差距,也可能因为放水时间短,很多单位用不到水。”王青惠说。
  和用不到水相比,赵玉海面临的是看不到水。赵玉海是乌鲁木齐水业集团和平渠供水管理分公司西六支闸的员工,他和妻子守在这个闸的所在地安宁渠已经8年,“今年放水时间短,用水需求大,估计水流不到安宁渠”。
  往年和平渠放水,作为这个闸的负责人,赵玉海和妻子最享受的,便是打开闸门,看着水流向下游奔腾而去,“感觉特自豪,自己像船长一样。”然而今年,他可能无需开闸放水。
  和平渠水到不了安宁渠,更别说处在终点的猛进水库,“这次放水也是迫不得已,我们也特别期待能有充足的水流重现和平渠长时间河水奔腾的景象,但是今年水太紧缺了。”王青惠说。
  ?  (原标题:开闸一声令下 乌鲁木齐和平渠水汩汩来)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欢迎您光临指教!本博客为个人所办,博主所发博文不代表邯郸市跃峰渠管理处。本博客文章和照片除注明“(转)”外均系原创,未经本人同意,请勿公开发表、转载或做它用。如有需要请您在此博客留言,或电邮:@qq.com,或QQ:联系。&&&&&博主简介:盖永强,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人,现供职于邯郸市跃峰渠管理处。自2001年起,在《中国水利报》、《河北水利》、《燕赵都市报》、《《邯郸日报》、《邯郸晚报》、《中原商报》等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新闻消息、散文随笔、言论论文等各种体裁稿件两百余篇,以及摄影作品若干。
(130)(134)(90)(44)
  (2007年)9月15日,正值跃峰渠建成通水30周年之际,当日的邯郸晚报以《太行银龙跃峰渠》为题刊发了一组跃峰渠照片。网络版地址:
  经编辑见报的照片、文字如下:
太行银龙跃峰渠
&图/文:盖永强 袁晓峰
  跃峰渠位于我市西南部太行山区,她宛如一条巨龙,穿越太行,跃峰跨崖,引漳河水入东武仕水库,除满足沿渠农田灌溉,为10余座水电站提供水源发电外,同时年均向东武仕水库输水1亿多立方米,保障邯钢、马电等我市重点工业用水及生态水网用水,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做出了突出贡献。
  跃峰渠全长244.98公里,贯穿涉县、磁县、武安市、峰峰矿区、邯郸县三县一市一区。它穿透54座山峰,跨越49道沟壑,共有各种建筑物1500多个,其中较大的建筑物683个,工程气势恢弘,巍巍壮观。
  跃峰渠始建于1975年春,于日建成通水。值此通水30周年之际,特发一组照片,以飨读者。
  跃峰渠渠首 位于涉县合漳乡台庄村,自此引漳河水入渠。
  险峰渡槽&
险峰渡槽位于磁县白土镇张二庄东南,跨涧越壑,雄伟壮观。渡槽全长212米,主拱跨106米,地面距拱顶底部28.70米,是亚洲最大的单跨石拱渡槽。
  十里洞&
十里洞名副其实,曲径通幽,全长5186米,是跃峰渠上49个隧洞中最长的一个隧洞。从磁县白土镇上寨村南入口,白土村东南出口,洞宽6米,高5.6米,断面为马蹄形。
  海乐山水电站&
海乐山水电站位于磁县白土镇大栲栳沟口的海螺山脚下,是利用跃峰渠引水发电的一座引水式水力发电站。该电站1997年7月建成投产,总装机容量7200千瓦,设计年发电量1854万千瓦时,是我市目前最大的水电站。
  渠道一瞥 山腰渠水,至今堪称人工奇观。
  沃野平畴 常年流淌不息的跃峰渠为冀南灌溉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本人拍摄外,第一幅及最后一幅照片由袁晓峰拍摄并提供,在此致谢!)
  5月24日的邯郸晚报刊登了杜良盛写的《跃峰岁月宛如歌》,电子版地址:
  见报稿如下:
跃峰岁月宛如歌
这是十里洞民工排烟的照片,由于隧洞很长,又都在几十米上百米的地下,掘进放炮之后,浓烟无处排放,影响施工进度。民工们用衣服排烟,曾熏到过不少民工,场面悲壮。
女民工们在十里洞扶钎打锤,从一开始纤纤玉指没力气,到每天抡锤不止,变成了老茧铁手,在实践中学会了翻花锤、拦腰锤、打直炮眼、斜炮眼,样样在行。
这是民工苦战淋头水和排水的照片,隧洞顶上出水,两旁渗水,脚下踩水,加上又是冬季,施工环境是最艰苦的。
女民工在砌渠墙。
《跃峰岁月》封面
《跃峰岁月》一书由河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了。主编张培良先生送我一本,45万字,400张图片,很是厚重。近段时间我沉浸在对这部书的不舍之情中,当年修跃峰渠战天斗地的场面又一幕幕回忆在心头。
这部书是邯郸人民修建跃峰渠的回忆录。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邯郸地市举十万人之力修建山区水利工程,贯穿涉县、磁县、武安、矿区、邯郸县等五个县(市)区,总长度为244.98公里,工程量达1325.39万立方米,引水能力为三十立方米每秒,特别令我们欣慰的是近四十年来,跃峰渠共引漳河水八十亿立方米,已成为邯郸市水资源的生命线。
我的印象里没有出过回忆跃峰渠的专著。与我们同一条河的红旗渠早已名扬天下,而我们跃峰渠却仍鲜为人知。就在这时,当年在跃峰渠十里洞一线当民工的张培良,倡议出跃峰渠专著。说干就干,他拿出在十里洞开拓掘进一往无前的精神,组织力量,筹措资金,采访座谈,策划选题,从2012年9月矿区水利局第一个座谈会开始到现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培良亲力亲为,对该书的指导思想、编写大纲、工程介绍、英模人物、跃峰新貌等都亲自过问,具体组织,加快实施。特别是对当年邯郸地市组织指挥参加修建跃峰渠的老领导,对曾在第一线施工的民工营长、连长、班长,对当时团部、营部负责人及专业技术工程人员,对当年奋战在一线的民工模范人物,都多次召开座谈会,掌握第一手的信息资源。他多次拜访曾任邯郸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薛好义。薛老写下了长达三万多字的回忆文章《为什么要修大跃峰渠》,内容真实,通俗易懂,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培良还把当年邯郸地区跃峰渠指挥部党委副书记、副指挥长李万增也动员起来。李万增已是75岁的老人,是当年地区指挥部五个书记唯一健在的老同志了,李万增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地委决策组织修建跃峰渠的背景材料和解决许多重大施工难题的情况,并写下了《天上人间落彩虹》。据我了解,培良及编委会的同志先后召开座谈会十多次,参加人数上百人之多,征集文稿数十万字,特别是当年实景施工照片四百余幅,为编写《跃峰岁月》打下了坚实基础。
《跃峰岁月》把邯郸人民逢山凿洞、
遇水架桥、引漳入邯的不朽画卷呈现在人们面前,其中隧洞累计长度达一万六千零五十八米(16公里),渡槽总长达四千二百六十二米(2.13公里),各种建筑物达1500余座,仅在总干渠就穿绕五十四座山峰,跨越四十九道沟壑,盘旋在涉县引渠到张二庄分水枢纽之间,一条大渠,卧似巨龙,逶迤东去,非常壮观,那是我们一滴汗水一支歌铸就的辉煌。这些内容,培良同志和编委会都像珍珠般的收集在书中,每一项跃峰工程都是一座永不忘却的丰碑。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修建跃峰渠的施工条件非常艰苦,民工住的是工棚,吃的是粗粮,生活苦点还不算啥,关键是施工条件差,那时候,施工工具主要是锹、镐、箩筐、铁排子车,隧洞掘进用的是铁锤、钢钎、上百米深的地下隧洞提升用绞车甚至是辘轳绞,全线工地机械化极少。民工们用着原始的工具,干着繁重的体力劳动,无论酷暑严寒,发扬当时提倡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创造着修建跃峰渠的人间奇迹,实现了地委提出的“四年任务两年完,两年时间再提前”的宏伟目标。其中跃峰渠的重点工程十里洞,五千民工同心奋战,攻克火焦岩,排除大塌方,战胜淋头水,会战滑坡泥石流,从日全线开工,到1976年11月胜利竣工,四年任务年半完,至今是全国水利工程最长的地下隧洞。险峰渡槽,为武安民工团所建,他们严把质量关,98种规格,2.68万块料石,每一块都是“六面十二棱对得齐,长短不差两毫米”,每块料石像艺术品一样,历经四十年风雨地形变动考验,显示出太行儿女巨大的聪明才智和移山填海的革命精神。1973年冬,涉县组织4500名民工在浊漳河左岸开始施工,用十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三十六个月的工程量,提前把浊漳河水引入清漳河的总干渠进水闸,为整个跃峰渠施工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邯郸县当时4100余名民工没有民房,山沟河滩沿线搭起连绵二十华里的工棚,工棚在山谷、渠线在山顶,每垒一米明渠都需要20多吨物料,他们以惊人的毅力,硬是从几百米的山坡把3500米渠墙扛上山,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书中收集了四百多幅当时施工的照片,每一幅照片都是一段经典的瞬间,凝固的史诗。如一幅民工在山上抡锤打钎,六人合抬一块巨石的照片,民工头戴
草帽,脱掉上衣,胸前肋骨清晰可见,表现了民工铁手钢肩,移石搬山的顽强斗志。还有一幅照片,是一幅女民工在工地放炮点燃导火索的镜头,两个女民工头戴安全帽,手持导火索去点燃连接着雷管炸药的导火索,只见导火索冒着白烟,咝咝作响,女民工精神专注,侧着身子,力求点燃后迅速离开,现场立体感极强。收集到这幅照片后,我们专程到名震跃峰渠的三八女子连的老家和村镇去开座谈会。她们看了后笑着说,我们女民工那时都敢点炮,有时一次点一百多个炮,简直不把危险当回事。
《跃峰岁月》有个显著的特点,是当事人写亲身事,泥土芳香,不加雕饰,真实感强,仿佛自家大哥在自家院子里给你娓娓道来的往事,使你置身其中,感同身受。如77岁高龄的柴步尧先生,写了“我们一家人在跃峰渠的岁月里”,他在文章中写道,“在修跃峰渠的日子里,我们全家四口人,除老伴在学校任教外,我们父子三人都在为修渠忙着,二儿子柴清涛在一线十里洞工地,大儿子在二期王看工地,我在公社负责跃峰渠”。那时候在矿区一期、二期和配套工程几乎同时开工,父子上阵,姐妹同行,兄弟参战,全家修渠比比皆是。马谦诚先生写的“每一程,都唤起心底的记忆,”说他在地区跃峰渠指挥部政工组一直干到跃峰渠竣工,几乎走遍了工地各处,亲眼目睹了十万大军奋战太行山的热火朝天场面,尤其是那种艰苦奋斗精神,至今依然历历在目,抚今追昔,更觉可贵。
培良对跃峰渠怀有深深的感情,一九七五年修跃峰渠,他是峰峰矿区民工团义井镇一个不到二十岁的普通民工,和浩浩荡荡的修渠大军一样,没有靠山,只有苦干。他说,用排子车拉渣一个顶俩,一块大石头他顺着石纹几下子就能砸开,他从凿洞放炮掘进的一个普通民工,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成为司务长、指导员、施工员、会计、副营长,带领施工高潮时人数达六百余人的民工队伍奋战在跃峰渠。第一批进场,最后一批离场,后来又参加了三期跃峰渠工程,大水池建设,扬水站建设、毛渠建设等配套工程,前前后后经历了五六个春秋,转瞬过了近四十个年头,但那段历史给他留下了永久的独特的记忆,成为一生常忆常新的亮点,也使他的工作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使他从民工、矿工、
矿长、镇长、局长,一步步走来,并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佼佼者——河北省人民优秀公仆。
培良凭借对跃峰渠的了解和情感,使他清楚地认识到修建跃峰渠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日益发挥着的重大作用,他愿以微薄之力,把难忘的岁月编辑成书,把跃峰渠几万民工的心声风貌反映出来,令人钦佩,这也是跃峰渠修建近四十年后,民间第一部全面反映跃峰渠修建过程全景式的图书,是一部难得的地方史实性作品。
5月20日《跃峰岁月》召开座谈会。座谈会上,曾经经历过那场“战斗”的跃峰人已从青丝变成了白发,40年过去,引发了现场人们对邯郸那段特殊历史的集体追忆。“跃峰精神是邯郸人的一笔精神财富,书中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尊重,而这样的尊重,应当成为当下社会价值观的导向”。大家发出了共同的心声。
直到今天,跃峰渠依然是邯郸人的生命线,成为邯郸一代人的珍贵记忆,更是我们需要珍视的一笔文化财富。仅以一本书对它的表达是不够的,期望更多参与过建设的人们以及他们的后代,乃至更多的邯郸人,到跃峰渠再走走,以更多的方式去关注它。毕竟,今天的它,风采依旧,仍然在发挥着它应该有的历史使命。
  今天的邯郸日报第2版《工业生产采用地表水邯郸生命之泉复涌有望》,介绍了利用跃峰渠引漳河水置换地下水的相关情况。
  电子版:
  原文如下:
  大力推进黑龙洞泉域水源置换——
             工业生产采用地表水邯郸生命之泉复涌有望
  本报讯(通讯员何其锋记者刘虹)黑龙洞泉域位于邯郸市西部,包括峰峰、磁县、武安等地区,面积约2400平方公里,泉域内地下水系奥灰水系岩溶水,相当于优质天然矿泉水,是我市难得的一大块重要水源地,为区域内居民和邯郸市主城区居民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水源。泉域的羊角铺水源地每年向主城区输水约3000万立方米,占据主城区生活用水的半壁江山。而在这片泉域上也有武安、峰峰、磁县等工业密集区,有邯峰电厂、新兴铸管、峰峰煤化工等众多企业,长期依靠抽取地下水维系生产,每年超采地下水6000多万立方米,致使资源萎缩,地下水位下降,对数百万居民饮用水安全带来巨大威胁,成为用水矛盾突出的焦点。
  为保护黑龙洞泉域地下水,保护今后城市人民的用水安全,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命水”,我市谋划实施黑龙洞泉域水源置换工程,投资上亿元加固了跃峰渠60公里引水工程,又新建2公里输水管道,将跃峰渠调引的漳河地表水通到了邯峰电厂。同时,邯峰电厂进行了内部技改工程,具备了使用地表水生产的条件。2013年5月份,邯峰电厂率先实现了水源置换,年减少开采优质地下水1000万立方米,对保护黑龙洞泉域地下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实施黑龙洞泉域水源置换,减少泉域内地下水开采,不仅可使地下水水位逐步回升,保障泉域内和主城区饮水安全,还可逐步恢复黑龙洞泉域生态平衡,再现群泉复涌盛景,使滏阳河的源头不再枯竭。为加大推进力度,我市将黑龙洞泉域水源置换作为破解邯郸“水问题”的重要内容,建立专门组织,实行强力推进。
  今后,我市把新兴铸管、峰峰煤化工等工业企业纳入水源置换重点。2014年,将恢复跃峰渠二分干渠道3公里沉陷段渠道,疏通洺河部分河段,通过跃峰渠将调引的漳河水输入武安大洺远水库,为峰峰、磁山和武安工业园区的水源置换提供支撑。目前,市水利部门和武安市相关单位正在谋划供水线路,开展前期工作。今年有望再减少地下水开采1000万立方米。下一步,我市还将新建部分输水管道,推进泉域内工业企业的水源置换,逐步扩大置换范围,使水源置换能力达到5000万立方米,使黑龙洞区域地下水得到保护,早日实现黑龙洞群泉的常年喷涌。
&&&&&&&&&&&&
(国家水利部领导来邯视察建设中的跃峰渠)
&&&&&&&&&&&&&&&&&&&&&&&&
修建跃峰渠花絮(二)
&&&&&&&&&&&&&&&&&&&&
清晨广播里的哀乐
邯郸市中学参加修建跃峰渠的许多师生想必都还记得日清晨广播里的哀乐。那天早上,我们与往常一样六点半准时起床,洗漱后要集体到食堂吃饭。平常我们已习惯一边洗漱,一边听村里高音大喇叭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在那个年代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媒体,所谓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大事,我们老百姓基本都是通过报纸或电台广播,甚至从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中获得。记得那天早晨六点多,天还没有大亮。起床后我正在室外刷牙,忽然听到喇叭里播起了哀乐,随后一个男播音员语气低沉哀婉的播报到:“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同志,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我听到这个消息后感到很惊讶,牙刷停在口中还没反应过来,只听见旁边洗漱的一个同学对屋里的人呼喊道:“不好了,快出来听广播,总理逝世了,总理逝世了!”,大家都应声走出宿舍呆站着听起了广播。这时与我们只隔一条仅五、六米宽的小街对面的女生宿舍院里传来了哭声,正当一些同学相互询问是谁在哭时,胡声亮同学小声对我说:“是教咱们音乐的王克勤老师在哭,”“你怎么肯定?”我不解的问,他解释说:“王老师曾是部队文工团的文艺兵,受到过周总理的接见,对总理很有感情。”
&我的印象中,王克勤老师中等身材,说一口普通话,算不上很白净,但年轻漂亮,尤其是她常穿一件退役的绿色翻领女兵服,显得很有气质。在得知周总理去后的那几天里,王克勤老师在我们修渠劳动休息时,在部分师生中多次深情回忆起解放军总政文工团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排练以及她们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过程中,许多普通文艺战士得到过总理无微不至的关爱。文革期间,虽然在民间流传着关于周总理智斗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和美国原总统尼克松的许多经典“政治笑话”,但听一个亲历者讲述与周总理的真实故事,感受总理的人格魅力,我是头一回。我在总理逝世的卜告中还第一次知道了咱们国家有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总理曾经担任过其主席一职。因为文革期间,许多组织机构基本都瘫痪了,国家政治宣传机器不曾提起过它,我们一个普通中学生对“全国政协”这个机构闻所未闻也就不足为奇了。
&&&&&&&&&&&&&&&&&&&&&&&&&&&&&&&&&
我们市八中1975年12月初第一批去修建跃峰渠的师生,按计划于1976年春节前结束劳动返回邯郸。离开跃峰渠工地前,学校要求参加修渠的每一位同学必须写出个人劳动总结。我们班临走时集中在孙庄的老乡家一间大屋里,在班主任张老师的主持下召开了全班劳动总结大会,同学们还要评选出班级修建跃峰渠劳动积极分子,得票超过全班人数半数以上者前十名当选。那时我在同学们中间学习成绩很一般,“任性”“抗上”,虽然在部分男生中有点儿“威望”,但基本属于“调皮捣蛋”的落后生,不仅爱抱打不平,还敢于对表现积极上进的同学“吹毛求疵”,尤其让女同学很讨嫌。班里不管评啥“先进”,从来与本人无缘,自己也没有想过。可是在这次修建跃峰渠劳动的两个多月中,我无论是打前站,还是夯锤扶钎、搬石块、扛水泥、卸炸药、碎石爆破,不仅样样冲在前,还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我的双肩曾因抬筐磨的红肿,双手布满老茧,手上咧着的口子还用白胶布粘着,真正体验了修渠的劳苦艰辛。虽然评选“劳动积极分子”这样的所谓“先进”,在许多同学眼里压根就没在意,但我自认为劳动很积极,付出很多,表现很突出,特别是在这次全班劳动总结大会上,张老师还表扬我“有进步”,更让我沾沾自喜,对当选劳动积极分子充满了自信和期待。当会上班长公布了全班选出的劳动积极分子名单后,我顿时傻了眼,不仅我落选了,连自认为能当选的王富胜同学也榜上无名。散会后,我和王富胜都感到很失落,也听到一些和我俩“关系很铁”的男同学私下里议论,认为个别女同学劳动表现很一般也当上了先进,我和王富胜更是不服气,马上耍起了“混劲儿”,一起去找班主任张老师,强烈要求查验全班选票,看看究竟是票数不够还是某些班干部对我俩有意见从中“作梗”。张老师对我俩提出的无理要求并没有责怪什么,而是把我们叫到她的宿舍,让二个女班干部把全班同学的选票都拿了出来,当着我们的面,又重新统计了一遍选票。全班男生19名,女生16名。总计35张选票。结果我和王富胜各得票17张,不知是不是巧合,或许没有一位女同学投我俩的票,连半数票都未能获得,也根本不存在哪个班干部同学给我们“过不去”。在事实面前,我和王富胜很是尴尬,也很伤自尊。张老师当时看到我俩无地自容的样子,示意几个女同学离开后安慰了我们一番,即肯定了劳动表现,同时也婉转的指出了我们身上存在的不足,特别是团结同学方面不够。我感觉班主任这时的一番话是在给我俩“台阶”下,低着头说了一句“我们尊重选举结果”,随后便轻轻拽了一下王富胜的衣角,我俩是灰溜溜的快步离开了张老师的宿舍。
这次落选风波,只是修渠劳动中的一个小插曲而已,现在回想起来,非常幼稚可笑。但这是我在即将走上社会前,亲历的一次民主评选,对投票凭好恶,结果有偶然的现象开始有了初步认识。
修建跃峰渠虽然已过去三十多年了,然而我个人认为,它不仅是我们这些当年的中学生修渠劳动的人生第一课,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增加了人生社会阅历。
&&&&&&&&&&&&&&&&&&&&&&&&&&
小资料(二)
在修建跃峰渠的过程中,同样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动人的事迹。在跃峰渠施工的5年间,共有70人因公牺牲,279人负伤致残,据资料记载,在跃峰渠的修建过程中,涌现出英雄战斗集体2380个,英雄模范人物36100多人,有200多名同志第一线入党,800多名同志入了团,1200多人被提到各级领导岗位……
&&&&&&&&&&&&&&
今日跃峰渠
(1976年,河北省委第一书记刘子厚、省军区司令员马辉、邯郸地委第一书记李维新等省、市领导视察跃峰渠十里洞)
&&&&&&&&&&&&&&&&&&&&&&&&&&&&
修建跃峰渠花絮
&&&近些年来我因爱好藏石,常在节假日与石友结伴驱车到著名的跃峰渠畔的磁县、涉县漳河及“小三峡”
一带流域的河滩寻觅奇石,也常从跃峰渠“十里洞”旁途径路过。三十多年前我们曾经参与修建的这条位于河北邯郸西南部太行山区的跃峰渠也是著名红旗渠的姊妹渠,它在群山峻岭中,时而像一条巨龙蜿蜒盘踞在半山腰间,时而又像一道彩虹,凌空飞架在巍巍太行之上。如今每当我置身于沿途山势奇特,百里山头层林尽染的跃峰渠畔,邯郸人民当年千军万马进太行,劈山引水的战斗场景仿佛就呈现在我的眼前。也常常想起自己中学时代修建跃峰渠劳动经历的一些事情。
&&&&&&&&&&&&&&&&&&&&&&&&&&&&&&&
1975年12月初的一天下午,我们邯郸市八中高二年级1-4班全体同学,在学校西三楼的一间大教室召开大会,时任俞校长(驻军某副师长夫人)用她特有的四川普通话给大家作了全校高年级同学要参加建设跃峰渠的动员讲话。我们从动员大会上得知,邯郸市建设跃峰渠指挥部根据邯郸地区跃峰渠指挥部的总体安排,我们市直机关教育系统负责参加跃峰渠峰峰矿区南支干渠段的修建任务,同时要求我年级立即抽调十几名学生与老师一起组成先遣队打前站。知道要去修建跃峰渠,同学们群情振奋,我和大家都积极踊跃报名要求参加打前站,在班主任张映红老师的推荐下,我与陈少云、胡声亮等同学成为八中修建跃峰渠的先遣队员。第二天我们在学校准备了一整天。第三天一大早,我们与学校负责后勤的老师、学校食堂的“大师傅”
,在校团委负责人轩国栋(后曾历任八中校长)等老师的带领下,乘坐着由市里从厂矿企业调来的几辆卡车,满载着修渠物资向百里外的峰峰矿区驶进。我校负责修建的跃峰渠峰峰矿区支干渠段位于孙庄村西几里地的半山腰上,承担其200米的任务,我们南北两侧是分配给市里其它中学的工地。
来到学校施工大军的驻地孙庄的当天,我们打前站的男同学就立刻忙活起来,负责在村里搭建简易工棚、垒食堂锅灶等工作,一同随车来的几个女同学则是在班主任张映红老师的带领下满村子转,忙着登记孙庄村老百姓为我们腾出的房间,安排调配年级各班住房。记得那年冬天虽然刚进入12月份天气,温度已降至摄氏零下几度,那一天是个阴天,下午还飘了一阵小雪花,我用铁丝捆绑搭工棚的松木杉干时,因没戴防护手套,第一次有了冬天室外干活铁丝“沾”手的体验。因大家一直干到很晚,张老师和张军芳等几个女同学与我们男同学就临时住在了一个老乡家里,里间屋土炕自然是女同学们就寝的“专利”,我们男生就在外间过堂屋打地铺睡觉。因孙庄守着孙庄煤矿,老百姓取暖不成问题,但老乡是刚腾出的闲房,屋里还没有来得急生煤火,尽管大家用旧报纸糊严了四处透风的窗户,还找来几个草垫子铺在我们地铺下面。我是盖着从家里带来的两床厚棉被,但整个晚上冻得我在被窝里缩成一团,双脚始终都没捂热。早上一觉醒来,我们地铺上的男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都笑了起来,原来我们的胡须因鼻孔呼出的的热气竟挂上了“霜露”。我洗漱时发现,放在窗台上的牙膏也冻的挤不出来了。
那一夜出奇的寒冷,我至今记忆犹新。
&&&&&&&&&&&&&&&&&&&&&&&&&&&业余生活不寂寞
修渠是个力气活,虽然很劳累,但当时我们也只有十五六岁,同学们精力充沛。那时正值文革时期,虽然文化生活很贫乏,但我们的业余生活并不寂寞,星期天或每天劳动回来晚饭后成了大家最快乐的时光。除了市里偶尔有慰问我们修渠的单位来放电影或文艺演出外,女生在宿舍洗衣服,写家信,还有的同学照着简谱学唱歌。我们男生有的在宿舍里吹口琴或笛子,也有的跟着别人偷偷哼“黄歌”(即文革禁唱的所谓抒情歌曲、知青插队歌曲等)。爱武术的男同学常聚在宿舍的院子里学打几套各自从社会上学来的野路拳术,以至引来房东和村里青年的好奇围观。一些喜欢文艺的同学,常在学校音乐老师的手风琴伴奏下自娱自乐。特别是高二2班的善植光同学竟随身带来了小提琴,每天不管多劳累,晚上都要给宿舍的同学拉几曲,住在附近的同学没事也常爱过去欣赏。记得没多长时间小善比我们低一年级的妹妹也随年级的同学修渠来了,常在休息时到她哥哥宿舍玩耍,传说只要这位漂亮的小学妹在,去听善植光拉琴的男生就特别的多。
劳动之余同学们串宿舍是必须的。有的男生甚至还是“身居要职”的班干部,常以缝补钉缀衣扣或请教女老师问题为名,借故到女同学宿舍串门,回来后必定遭到一些看出门道的“好事”男生的揭发和数落,但凡去串门的男同学总会神情若定的应对同伴们的“残酷审问”,
“堂而皇之”的以种种理由极力否认,“宁死不招”。有个别调皮男生半夜里不时到女生宿舍院前,用力敲几下大门,吓得她们在屋里一晚上睡不踏实,第二天班主任张老师准要在全班整顿一次纪律。记得有一天晚饭后,我和陈少云等几个男同学到徐凤鸣、朱卫平、赵祖国他们仨人住处去玩要,因他们的宿舍在村子坡下要走几分钟的路,我们刚走到院门口,就看见他们有人端着脸盆跑进跑出,还听到有人大声喊着“不好啦着火了,快救火呀!”我们赶紧跑进去一看房子里往外冒烟,大事不好,着火了。当时大家乱作一团,慌忙用随手抄来的盛水用具在院内一个大水缸里舀上水,不管三七二十一跑着就往屋里拨,不一会屋里的烟小了,再进去一看,好家伙,里面满地是水,炕上着火的棉被扑灭后还冒着烟,没着火的棉被也被水浇湿了。大家都挺后怕,幸亏不是深更半夜着火,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失火的事听说还惊动了学校领导,但究竟是因为火炕失修,火透过缝隙把土炕上的席垫、草垫烤着后烧了棉被,疑惑是谁坐在炕上吸烟把火星掉在被褥上引起了火灾?这个迷至今仍然没有解开。(未完待续)
跃峰渠是我国北方著名的人工灌溉渠系,这一水利工程西起涉县浊漳河天桥断,东至京广铁路,南起漳河,跨越滏阳河,北至洺河,主干与分干渠全长244.98公里,流域面积1009平方公里。主体工程包括引渠、总干渠、主干渠和5条分干渠,渡槽、水库等大小建筑1500多座,较大建筑物683个,百米以上大渡槽9座。其中险峰渡槽全长212米,主拱跨106米,是亚洲最大的单跨石拱渡槽。为了修筑这条人工天河,1975年开始,邯郸十万修渠大军历时三年鏖战而建成。在无路、无水、无电的险恶环境中艰难施工。窝棚搭在半山腰,锅灶支在山上烧;盖着天,铺着地,高粱、玉米来充饥,采把野菜来调剂,生活赛过贵宾席。以工地为家,食宿在工地是当时真实的场景。生产工具的落后和生产资料的短缺激发了跃峰渠人的创造力,没有炸药自己造,没有石灰自己烧,没有钢钎自己捻,没有石子自己敲。经5年奋战,跃峰渠人穿透54座山峰,跨越49道沟壑,造就了一条连绵245公里的“人工天河”。跃峰渠控制灌溉涉县、武安、磁县、峰峰矿区、邯郸县农田60余万亩,解决了数十个乡镇、数百个村庄、数十万人畜饮水困难。谱写了燕赵人民“战天斗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协作攻坚”的“跃峰精神”。
  昨天的邯郸晚报第2版刊登:《世界水日,行走大跃峰渠》。
  电子版地址:
  见报稿原文:
世界水日,行走大跃峰渠
图为水利人员正在向志愿者介绍险峰渡槽。
本报讯(记者温洁)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为了进一步加深市民对水和水利的了解,市水利局邀请15名市民志愿者代表参观大跃峰渠工程,体验水利一线职工工作。
3月22日早晨,15名志愿者早早来到市水利局大院中集合,期待着这次体验之旅。人群中一位身穿运动衣、满头银丝的老者很是引人注意。他告诉记者,他叫韩庆顺,今年67岁,通过晚报得知了这次活动,觉得活动很有意义就报名参加了。“另外,3月23日是我的生日,因此我想以体验生活的方式,给自己送个生日礼物!”韩庆顺笑着说。
说话间,出发时间已到。承载着志愿者的满心期待,两辆汽车向市区西南部山区驶去。大约经过两个半小时的行程,记者一行首先来到市跃峰渠峧口管理所,该所是大跃峰渠工程10个管理所中的中间管理所,管辖5700米的渠道长度,即从飞跃渡槽至马鞍绝洞。市水利局办公室主任王洪春向志愿者简单介绍了大跃峰渠工程和目前我市的缺水形势。据了解,大跃峰渠始建于1975年春,全长244.98公里,是一项大型
跨流域调水工程,其工程控制灌溉农田64.4万亩。虽然该项调水工程对我市工业、农业、生态用水起到很大作用,但目前我市的用水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人均水资源量只相当于全国水平的9%,可以说我市是资源型缺水地区。
为了守住“生命线”,一线水利职工每日的工作就是在崇山峻岭间,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沿着渠道旁80厘米的窄道巡渠、巡线、巡洞,一方面保证渠道引水正常,一方面维护发电运行线路。在峧口管理所所长李晓辉的带领下,志愿者踏上了山峡间80厘米的窄道巡渠,体验了一线水利职工的不易与艰辛,极大地激发了志愿者们的珍惜水、爱护水、保护水的意识。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双飞燕”夫妇告诉记者,今后在生活中要珍惜每一滴水。
中午时分,志愿者们在涉县合漳乡村民活动中心墙壁上装订了部分水法宣传牌。记者看到,水法宣传牌上印有几幅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普法场景漫画,这些漫画把真实的案例、法律法规诠释为通俗易懂的法律常识,增强了广大群众对水法的了解。据了
解,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活动中,市水利局共制作普法漫画展板600块、海报1000张、普法漫画宣传单5000张,在跃峰渠沿渠400多个村庄进行装订和发放,以进行长期宣传。
之后,记者一行沿大跃峰渠顺流
而下,先后来到海乐山水电站、十里洞、险峰渡槽等地参观和体验,志愿者不仅感受到了一线水利职工的辛苦,也加深了对水法知识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增强了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第3自然段中应为市跃峰渠郊口管理所)
  昨天的邯郸日报第2版刊登《“世界水日”—— 市民志愿者探访跃峰渠》。
  电子版地址:
  见报稿原文:
“世界水日”——
市民志愿者探访跃峰渠
  本报讯(记者黄涛)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我市15名志愿者参加“大跃峰巡渠市民体验”活动,参观水利工程建设情况,与水利一线职工共同体验孤独单调但意义重大的日常巡查工作,了解全市水资源现状。
  孤独但快乐着
  出发前,市水利局工作人员介绍,跃峰渠位于我市西南部山区,又称大跃峰渠,以区别于磁县小跃峰渠,是一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八十年代后期,由于连年干旱,跃峰渠发挥引漳济邯作用,成了保障邯郸市重点工业、滏阳河沿线64.5万亩农田及生态建设用水的“生命线”。
  15名志愿者集体乘车近2个小时,
  沿太行山脉崎岖的盘山公路缓慢前行,最终到达“体验活动”第一站——跃峰渠郊口管理所。
  郊口管理所位于涉县西郊口村西北的跃峰渠主干渠旁边,从上游数是跃峰渠的第三个管理所。这里的15名一线水利职工肩负着两个重要职责,看护主干渠上第一座长154米的大型石拱渡槽和管理与渡槽相连的第一条超千米的输水隧洞。
  “我们所处的位置可以说是跃峰渠的咽喉,如果渡槽与隧洞出现问题,跃峰渠水将在此中断。”郊口管理所所长李晓辉说,其实这里的工作很简单,就是巡好渠、护好线。身处崇山峻岭间,工作生活不免孤独,但很快乐,因为守护着全市人民的用水大动脉。
  郊口管理所还负责一段长5700米、宽4-6米的跃峰渠巡护工作。志愿者与一线水利工作人员沿着宽仅70厘米左右蜿蜒曲折的渠壁,共同体验了巡护工作。一边是近2米深的湍急渠水,一边是高约4米左右的渠壁,体验者无不小心翼翼挪步前行,惟恐失足。
  年均发电2500多千瓦时
  “跃峰渠水还能发电?如果不是参加体验活动,还真不知道。”志愿者赵女士参观海乐山电站时说。在这里,志愿者参观了一台正在运转的发电机组,了解到发电站已安全运行近4000天。
  海乐山电站位于磁县白土镇新河村南的海乐山上,建成于1997年,安装有3200千瓦时立式发电机组2台、800千瓦时卧式发电机组一台。发电机组以汛期发电为主。
  “跃峰渠建在崇山峻岭之中,海拔高落差大,为水电站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站长陈全清说,海乐山电站就是利用跃峰渠水自然形成的90多米的落差实现的并网发电。
市水利局办公室主任王洪春介绍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市相继在跃峰渠建成老刁沟、海乐山、飞跃3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0185千瓦时,年均发电量为2500多千瓦时。这些电站的建成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奠定了良好基础。
  东武仕水库80%的水来源于此
  一路前行,志愿者又参观了跃峰渠全线最长的通水隧洞“十里洞”,“十里洞”是名符其实的人造地下长河,从白土镇上寨村南至白土村东,全长5186米。据介绍,“十里洞”宽6米、高5.6米,为方便施工,沿线天井就开凿了25个,总深度达1200余米。
  进入磁县白土镇张二庄村不久,志愿者就看到了横亘在天空中的“险峰渡槽”。据守护人员介绍,“险峰渡槽”是亚洲最大的单跨石拱渡槽,全长212米,主拱跨106米,地面距拱顶底部28
米多。建造案例曾被编入大学水利工程教科书中。
  “险峰渡槽是跃峰渠上最雄伟的建筑。”据王洪春介绍,跃峰渠建于1975年,1977年建成,主体工程包括引渠、总干渠和5条分干渠,全长244余公里,穿透54座山峰,跨越49道沟壑,素有“人造天河”之称。目前,东武仕水库80%的水来源于此。
  “邯郸人均水资源只达全国人均的9%,这太让人震惊了。”今年60多岁的志愿者张先生当年曾见证了跃峰渠的建造过程。他说,通过“大跃峰巡渠市民体验”活动,让大家对全市水资源分布状况有了初步了解,实地感受到了一线水利工作者常年坚守在深沟险壑之间的辛苦。回去后,不但自己要节约每一滴水,爱护每一处用水设施,还要引导身边的人共同珍惜水环境。
 活动期间,志愿者还与水利工作人员在郊口村、丁延村等地悬挂了水法宣传牌,向群众介绍了保护水利设施的重要性。
(最后一段丁延村,应为丁岩村。)
“大跃峰巡渠市民体验”邀您参加
 本报讯(记者刘虹)为加深市民对水和水利的了解,3月22日“世界水日”当天,市水利局将组织“大跃峰巡渠市民体验”活动,邀请15名市民代表参观跃峰渠工程,体验水利一线职工工作。
  去年市水利局组织的“滏阳河寻源之旅”,使参加的市民代表了解到现在滏阳河中的流水大多是通过跃峰渠从百公里之外的漳河调引而来。跃峰渠在我市有“人造天河”之称,是修建于70年代的大型调水工程,引水渠道长80多公里,盘绕在太行山麓,穿透54座山峰,跨越49道沟壑。运行40多年来,源源不断地将漳河水调进东武仕水库,既是马电、邯钢等邯郸市重
点工业企业用水的“生命线”,也是滏阳河长年不断流的重要原因,为邯郸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为了多引水,保证引水安全,数百名水利职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守调水一线,默默工作、生活在深沟险壑、崇山峻岭间。此次市水利局将组织一批志愿者,走近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代表广大市民近距离接触这一少为人知的群体,并以此激发广大市民珍惜水、爱护水、保护水的意识。
  目前,志愿者招募工作已经展开,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骑友大本营网(网址)报名,报名时间至3月21日下午16时止。同时本报也将跟踪报道。
  以上转自今日邯郸日报第2版,欢迎报名参加!
  今天的邯郸日报刊登了《引漳入洺供用水项目正式启动》一稿,文中提到“计划对跃峰渠二分干进行修复完善,利用现有工程,将漳河水引入武安市大洺远水库”。
  电子版:
  原文如下:
引漳入洺供用水项目正式启动
  本报讯(武增强)2月17日,武安市人民政府与邯郸市水利局合作的引水工程——引漳入洺供用水项目正式签约。
  引漳入洺供用水项目,计划对跃峰渠二分干进行修复完善,利用现有工程,将漳河水引入武安市大洺远水库,利用水库的调蓄能力,经武安市水利局城东供水公司加压泵站,由管道向城市西区供水。该工程年可调用漳河水万立方米,每年可置换钢铁企业地下水开采1000万立方米以上,增加洺湖生态水域面积2平方公里以上,相当于又新建了一座中型水库,对解决武安市水资源严重短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扼制地下水超采和改善水生态环境,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武安市十年九旱,平均降水量为539毫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71立方米,属资源型严重短缺的县(市)。随着该市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为使该工程早日造福于武安人民,武安市委、市政府将引漳入洺供用水项目,确定为今年全市重点工作。
前段时间,处党办说年底局里要办职工“春晚”,想让我写个快板。快板写好了,后又说改唱歌了,不用了。那就发到这里吧。
话说二零一三年
打起竹板台前站,先给各位拜早年。
话说二零一三年,年初突发水污染。
前无经验可借鉴,危急处理难上难。
全市水利不畏难,率先挑起千斤担。
局长多次临一线,现场指挥战污染。
各处处长亲自干,身影忙碌漳河岸。
天寒地冻三九天,跃峰职工不惧寒。
漳河岸边搭草庵,昼夜不停水情观。
全局上下共克难,赵都用水保安全。
先进人物齐涌现,感人事迹见报端。
我们来自跃峰渠,跃峰渠来表一番。
人工天河百里长,蜿蜒穿越太行山。
气势宏伟颇壮观,引得漳水入邯郸。
至今运行三十年,古城用水生命线。
跃峰渠来引水源,全力调水不怠慢。
清漳浊漳跑两边,跑完山西跑河南。
往返不知多少里,其间辛苦说不完。
市局领导力支持,相关处室合攻坚。
功夫不负有心人,引水任务提前完。
引得水来输得出,内部管理是关键。
调水小组抽精兵,督导组织先健全。
奖惩办法细制订,检查结果定兑现。
调动职工积极性,节约用水再挖潜。
巡渠力度来加大,沿渠水眼封堵严。
顶酷暑来冒严寒,再苦再累心也甜。
水眼闸门逐修复,跑冒滴漏已不见。
最大限度减损失,只为供水保邯郸。
连续两年破纪录,输水任务超额完。
再来说说水置换,邯峰电厂是头站。
续建配套忙施工,衬砌渠道节水源。
精品工程质为先,同时尽量缩时间。
四月月底试供水,预期目标来实现。
专门成立新闸所,人员设施配齐全。
协助市局做工作,正常供水不间断。
黑龙泉域好水源,跃峰渠水来置换。
保护优质地下水,城市用水保安全。
水费有了新收入,全局创收新亮点。
说完置换说发电,跃峰渠上仨电站。
枯水季节抢检修,加班加点往前赶。
钻蜗壳来潜尾水,浑身油污一身汗。
巾帼英雄不示弱,脏活累活一样干。
检修机组提效率,提高效益创条件。
组织职工学理论,业务素质变化显。
消防还有反事故,模拟实景来演练。
安全高效多发电,提前三月任务完。
付出汗水得回报,水电收入半边天。
我们说了这么多,跃峰精神有体现。
跃峰精神是什么?
战天斗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协作攻坚!
跃峰精神大讨论,优良传统菥火传。
从机关来到基层,思想作风大转变。
输水发电等工作,感人事迹道不完。
局里各处来参观,深入沿渠来体验。
还送电脑和彩电,慰问山区第一线。
互相交流同进步,推进工作好开展。
全局召开干部会,三个加强作风变。
财务工程和车辆,规范管理规定严。
八项规定谨遵守,抵制四风立场坚。
六条禁令心中记,厉行节约要勤俭。
破解邯郸水问题,规划概要有前瞻。
西部做好养蓄引,构筑经济生命线。
中部水系大循环,生态美景谱新篇。
东部灌区建设好,引黄提卫补水源。
会后各处抓落实,开创水利新局面。
快板说得好不好,说到这里告一段。
全市水利新变化,时间有限道不完。
一三业绩众目睹,一四目标更高远。
抓住机遇迎挑战,规划概要定实现。
如果来年有机会,再听快板详细谈。
春节过后是马年,新年送来新祝愿。
祝愿各位都平安,龙马精神身体健。
策马扬鞭齐努力,马到成功如心愿。
风调雨顺过马年,全市水利大发展!
9月14日邯郸晚报第5版发表了张培良老前辈撰写的《我的跃峰岁月》。电子版地址:
见报稿原文如下:
我的跃峰岁月 张培良
&& 三十八年前修建跃峰渠那段历史给我留下了永久的、独特的记忆,至今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1974年冬,我刚20岁,怀揣报效祖国、报效人民的激情,第一个报名参加跃峰渠建设。
严冬苍凉,寒风凛冽,我们十几个小伙子作为义井民工营先遣队,仨人一辆排子车,拉着简易行装、工具和必备的饮具、粮食雄赳赳、气昂昂踏上了改天换地的征程。
早起出发,走了几十里的山路,赶下午两点到达了目的地——磁县都党公社北莲花村。到都党后,几天里的主要任务就是埋锅垒灶、为大部队安排住房。条件虽然极其简陋,但当地的老乡也已经尽力了。没有床板,一律是铺谷草或玉米秸的地铺,一间房睡六七个人。因为没有取暖条件,晚上冻得直筛糠。伙食都是从家来时带的口粮,早晨窝头、咸菜、米汤,晚上米汤、咸菜、窝头,每天中午还有顿细粮。
在都党等待了两个月,大部队迟迟未到,营部叫我们等通知。转眼春节将至,得到的通知依然是原地待命、就地过年。过年时下了场大雪,我们十来个人虽然离乡背井,十分寒苦,但还是买了些鞭炮放,热闹了一番。那个“年”是我在外地过的第一个年,也是印象最深、最艰苦的一个年。
1975年春节期间,我们从民工团团部听来信息,说峰峰民工团承担的渠段要改线。改渠线的理由是:
1.新线路比老线短,可节省线路5公里。2.减少多处建筑物,其中节省渡槽六个,暗洞19处。3.不走悬崖峭壁,减少工程危险程度。4.新线沿线有水、有电,便于机械施工。5.新线挖隧洞平均距地表30多米,便于开凿天井,多头施工,能加快工程进度。6.可新增浇地面积上万亩。7.不必迁村移民。
根据新线路的安排,我们义井营的主要工程段改在磁县白土公社白土村南山和上寨村南山一带。
3月底,我们先遣队从都党迁到白土。紧接着义井营三个民工连300多个青壮劳力进驻工地。一连、二连驻扎在白土村五六大队,三连驻扎在上寨村。
我们先遣队在白土村一个废弃的土窑洞里安置下来,就开始号房子。当地的干部、群众都非常热情,但无奈条件太有限,我们把食堂、仓库安置在马棚、仓库、土洞里,民工则挨家挨户硬塞。一间屋子打地铺睡十来个人,尽管如此还是住不下。后来我们又延伸到村外的弃房、废洞,包括营部工地指挥部也是安排在一个废弃的小土洞里。我记得当时躺在营部指挥部的地铺上,看着满天星斗,听着冷风嗖嗖,苦中作乐吟小诗一首:
战天斗地进太行,
天当被来地当床;
喝口凉水能解渴,
啃着窝头当干粮;
铁锤飞舞斗志昂,
天轮旋转小车忙;
千难万险何所惧,
定让漳河穿太行!
“急用现学”
从都党移师到白土,我也从司务长变成了连指导员。当时全营一帮少男少女,谁懂得施工技术啊,更别说测量、制定实施方案等高难度技术活了。有一天,营长杨丰荣找到我说:“培良,现在全营需要一个懂测量技术的人,营里决定送你去团部施工处学习。时间两个月,必须学会真本事,回来负责施工技术。”杨营长脸绷得像岩石,话说得棒棒硬,没有商量余地。我尽管当时对施工测量连个基本概念也没有,但面对领导的信任和急需技术人才的现状,硬是二话没讲,说了声“中”就出发了。
到团部施工处报到后,就从经纬仪、水平仪、塔尺,中线、腰线等基本技术开始学习。白天跟着老师满山跑,晚上回来看书本整资料。就这么经过短短两个月不分昼夜的“急用现学”,我硬是掌握了测量、绘图等基本知识,就这样成了义井营的施工技术员。
“敢闯敢拼”
跃峰渠整个工程时间紧、任务重,我们义井营又是承担十里洞建设的骨干营。开始进场时300多人,工程进入高潮时达到600余人。没有资金、没有设备、技术人才奇缺。全营只有一台12马力拖拉机和几台小棒子绞车,其余的就是箩筐、锹镐、锤钎、排子车等简单工具,施工基本上都是靠手推、肩扛。当时义井营承建着位于上寨地段的一个天井和白土地段的四个天井。所谓“天井”,就是类似于新疆的“坎儿井”,但是比坎儿井深得多,规模也大得多。天井开挖到一定深度时,靠小绞车绞箩筐已进度缓慢,于是就找角铁、找焊工做车盘,自制工具改善施工条件,以此保证工程进度。天井越深,岩石越硬,光靠大锤钢钎实在缓慢。这时团部决定置办几台空压机,以减轻劳动强度、加快工程进度。
一个大雪纷飞的晚上,我在工地值班。半夜时分,空压机突然不转了。我和修理工赶到现场一看,原来是一个销子断了。虽然是个小配件,但因为当时空压机是贵重物,团里只从枣强进了几台,根本没带备件。如果去买配件,来回得三四天。情急之中,我果断地对修理工说:马上动手,自己造一个销子安上!修理工说既没有原材料,也没有车床,不可能造出来。我说:吴运铎在延安窑洞还造枪炮呢,一个破销子咱们怎么就造不出来?来,我和你们一起干!于是点烘炉、找废料,锻、锉、磨,出了一身汗,忙了几小时,配件终于做好。安到机器上一试,还真合适。天亮前,空压机又欢快地转动起来了。伴随着晨曦微露,我这才在指挥部的土洞里进入了梦乡。
在跃峰渠工地,我除了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经常扮演“消防队长”的角色,用当时义井营营长杨丰荣的一句话说:“困难面前有培良,培良面前没困难。”——有一回大雪封路好几天,500人即将断粮断炊,营长说:“培良,上!”我说:“没问题!”便孤身踏雪五十里到后方去搬粮,一路上不知摔了多少跟头,终于完成了任务。——有一次战塌方前线告急,需要一名营领导现场指挥,营长说:“培良,上!”我说:“没问题!”蹲守现场十几天,眼里熬得出血丝,直至完成任务,高唱凯歌还……
此类事情,在风风雨雨的几年里,数不胜数,真是: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我,完不成任务不是我。在那不平凡的岁月里,锻炼了我的才干,磨练了我的意志,为我在以后几十年的工作里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风雨彩虹”
一九七五年后半年,我在义井营分管财务和施工技术这两项工作。钱是没有,技术人员奇缺。干事那真是步履维艰。我是白天跑团部、回后方四处求援,找物、找钱、找粮;晚上到工地掌灯测量、放线带班、参加生产。当时我刚接触社会,没什么关系,技术上又是“半瓶子醋”。尽管如此,我不灰心、不气馁、屡战屡挫、屡挫屡战、愈挫愈勇。
记得我们营承担的天井施工,最早的是12号井与13号井贯通,那时全营施工,整个技术工作就靠我一个人支撑。常言说“艺高人胆大”,我当时“艺”并不高,却胆子忒大,也许是激情燃烧的岁月给的我勇气,也许是战天斗地战跃峰精神给的我动力。敢挑千斤重担,真是不可思议。隧道施工是昼夜不停,我作为主管技术的指导者,对于能不能让隧道丝毫不差顺利贯通,说老实话,以前没干过,眼下没把握。隧洞从两头往中间越是接近,我心里越是不放心,经常晚上下天井测量数据,白天到团部去求证。到了最后关键时刻,我一刻也不敢离开,吃住都在隧洞里,渴了喝口凉渗水,饿了啃口硬馒头,困了靠帮打个盹。在天井即将贯通的三天三夜里,我连眼都不敢闭,既怕中线、腰线测不准,又怕两头误差贯不通,更怕两边合作不好放炮炸着人。就那样跑过来、跑过去,又喊、又敲、又听。终于在第三天的中午,12号井一声炮响,烟尘从13号井徐徐冒出,证明了两井确实已经贯通,大家这才欢呼雀跃。我也才放下心。
离开跃峰渠已近四十年了,但仍不时想起、难以忘怀。那里有我难以释怀的岁月,那里有我开始参与社会的启蒙,那里有我魂牵梦绕的故事,那里有我浓墨重彩的年轮。念着旧情,日,我和峰峰的朋友约上几位当年民工团的老领导以及各民工营的一些老战友,兴致勃勃进太行,来了一次故地重游。
时令正是农历七月末,汽车进到深山地界,顿有风清气爽之感。山路虽然蜿蜒曲折,但青山叠翠,如画的风景倒叫大伙儿心旷神怡。
走到峰峰最西端的老刁沟附近时,车中有人惊呼——“呀!瀑布,快看瀑布!”。大家下车站在桥上西望,只见一挂飞瀑从几十米高的断崖上倾泻而下,裹挟着震耳发聩的涛声注入深涧之中,融入滏阳河里。这水,正是远道而来的漳河水;这水,正是跃峰渠引来的生命水。大家望着水瀑感慨万千,有人禁不住两眼湿润了,更多人则是深情地喟叹——跃峰渠,我们当年亲手修建的人造天河,时隔三十七年,又见到你啦!
汽车继续西南驶进。欢声笑语之间,不知不觉走进了磁县白土镇的大街。一行人走到大街南段路西一处院落门前驻足。院子的木板门陈旧,院里十几间红砖屋舍斑驳沧桑。当年曾任峰峰民工一团总指挥的侯春江先生指点着说:这里就是三十七年前峰峰团指挥部所在地。
车出白土镇,奔向“十里洞”。十里洞从上寨村南至白土村东,全长5186米。是跃峰渠全线最长的通水隧洞,名符其实的人造地下长河。
十里洞的进洞口到了。此地处于山野之中,洞前显得空旷幽静。洞口门面用水泥石料浆砌而成,通高十多米。上方匾额模仿毛泽东手书刻有“十里洞”三字。两边楹联刻的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洞口一侧竖有石碑,记载了十里洞修凿年代、施工单位及大致过程。
一行人伫立洞口前,眼观渠水汩汩东流,不免又是心潮起伏、热泪盈眶。触景生情,心目中回放起三十七年前万千民工挥汗如雨、浴血奋战施工画面……
碧水静流,青山无语。当年的小伙青春如火,如今已是白发覆顶花甲之年;当年的少女花枝招展,如今已是两眼昏花步履蹒跚。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何况已是三十七年的春秋轮回!
合个影吧,咔嚓,相机的快门儿按下,一张缺席众多的“全家福”拍出了,你笑、我笑、他也笑,故去的战友也在笑……
故地重游,我激情难抑,路上酝酿小诗一首:
跃峰战友重聚首,
畅谈往昔岁月稠。
转瞬已近四十年,
感慨万千故地游。
台庄渠首飞激流,
十里长龙地下走。
无私豪情动天地,
岁月峥嵘竞风流。
□杜良盛
这是一九七六年修跃峰渠时一个真实的故事……
跑马山上炮声隆,
无数碎石满天星。
谁知不巧落民房,
石块直穿到房顶。
恰遇孕妇在屋中,
不知伤势重与轻。
里外是血真吓人,
如果出事两条命。
民工上下胆颤惊,
小拖狂奔路难行。
医生赶紧来会诊,
幸无大碍才放心。
事后得知是单传,
只拍脑门汗津津。
老区人民心眼诚,
没说一句要分银。
民工送糖二斤整,
孕妇命大生男婴。
营长铭记多少年,
感慨不已泪湿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汩怎么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