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顗字伯仁 少有重名周处

周访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周访
周访(260年-320年),字士达,晋朝名将,本籍汝南安城,因祖辈于汉末避乱江南,于是在吴亡时改为庐江寻阳(今江西省)人。曾讨平江州刺史华轶及作乱荆州的叛乱,又协助平定的流民叛乱,对东晋能于南方建立甚有功劳。官至、梁州刺史。[1]字&&&&号字士达民族族群晋人出生地本籍汝南安城
周访年轻时就沉着刚毅,谦虚礼让,性格果断而且慷慨施予,于是家无余财。周访最初任安阳县功曹,在那时就遇上当时任庐江郡散吏的陶侃,结成朋友并得他推荐为郡主簿。后周访察孝廉,曾获授任郎中、上甲县县令,但都不上任。[1]琅琊王司马睿于永嘉元年(307年)南镇建业后,更于永嘉五年(311年)升镇东大将军,并命周访参镇东军事。不久司马睿以江州刺史华轶不受自己任命,以周访为扬烈将军,领一千二百兵进驻彭泽防备华轶。但周访欣赏华轶忧天下的热诚,不愿因这项军事行动挑起华轶与司马睿的嫌隙,于是改屯寻阳鄂陵。不久发生永嘉之乱,司空荀藩于荥阳建行台,承制以司马睿为盟主,当时司马睿亦承制,改易江州长吏,但华轶不服复,周访因而奉命与甘卓及赵诱等人讨伐华轶。周访先击败前来进攻的武昌太守冯逸,后更与获得华轶增援的冯逸于湓口大战,又败对手,及后更于彭泽打败华轶柱屯的水军。当时前江州刺史卫展与豫章太守周广背叛并偷袭华轶,华轶因而溃败,逃到安城,周访追击并杀死华轶,为司马睿取江州。[2-3]战后,司马睿以周访为振武将军、寻阳太守,加鼓吹及曲盖。后又命周访与王敦所率领的诸军讨平杜弢叛乱。当时杜弢的部众以桔槔去击打周访的船,而周访就用分叉的木棒去阻止对方桔槔破坏己方的船。后于建兴三年(315年)击杀杜弢部将张彦,周访更在战中被流矢射断两只牙齿。周访在当日黄昏又与叛军隔水对峙,然而因为叛军人数是周访军队的几倍,周访认为不能力敌,于是暗中命部分兵士装成樵夫离开,然后结成兵阵,鸣著战鼓回来,更大叫:“左军(左将军王敦)至!”士兵都大叫万岁。及至夜晚周访又特意命军人多点火堆去煮食,令对岸的叛军以为大军已经到来,于是乘夜退走。周访则没有松懈,对诸将称叛军不久必定知道周访没有援军,于是定会回来,决心尽快渡水北归。周访在完成渡水及断桥后叛军果然回来,但因不能渡水而撤回湘州。后来周访又率水军进攻湘城,并击溃杜弢将杜弘。因以上种种战功协助平定叛乱,周访获进为龙骧将军。王敦又表周访为豫章太守。周访又获加征讨都督,爵寻阳县侯。[4]同年,晋愍帝派侍中第五猗为安南将军,监荆梁益宁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但当第五猗于建武元年(317年)自武关南下时就遇上当时于荆州叛乱的杜曾等人前来迎接,更奉他为主,聚众数万,与第五猗分据汉、沔。当时他们更进攻平南将军荀嵩驻守的宛城,周访得到荀嵩求救的书信后才领兵为荀嵩解围,然而杜曾仍旧盘据荆州。不久陶侃旧将郑攀等因不满王敦将立了平定杜弢大功的陶侃调任到广州为广州刺史,竟然与杜曾联合抵抗新任荆州刺史王廙。因王廙试图入荆州却被杜曾击败,王敦所派的赵诱、朱轨等人更在与杜曾的作战中战死,令杜曾威震当地。司马睿于是命周访进攻杜曾。周访当时领兵八千,先打算先声夺人,分军队置左右翼而自领中军,行军时更高扬旗帜,果然令杜曾畏惧,先行派兵攻并非周访所亲率的左右翼。因为杜曾骁勇闻名,周访于是于阵后射杀雉鸡以安定兵众之心,又命其部众一旦一翼战败就鸣三下战鼓,两翼皆败就鸣六下。最终两翼皆败,周访听到鼓声后就选出精兵八百人,亲为他们行酒,勒令他们不得轻举罔动。周访及后在代表两翼皆败的鼓声响起后率精兵进攻杜曾,快接近时周访更亲自鸣鼓进攻,将士于是直攻杜曾,大败杜曾部众并杀了一千多人。周访随后乘胜进击,决定乘杜曾此败而一举灭亡杜曾,于是原本由杜曾控制的汉、沔一带都被周访平定,更令杜曾退守武当。周访在大败杜曾后获南中郎将、督梁州诸军事、梁州刺史,驻屯襄阳。王廙亦得以入荆州。[5]
二年(319年),周访出其不意,攻打杜曾所据守的武当,杜曾不敌逃走但被捕,周访斩杜曾并将第五猗等人押送给。战后进位,持节。[5]昔日,担忧杜曾势力增长,于是向周访允诺,一旦周访摛获杜曾就会让他任荆州刺史。但周访杀杜曾后,王敦仍然自任荆州刺史,没有实现承诺,故周访仍任梁州刺史,未得荆州。周访知道王敦失信后大怒,王敦写信试图解释但不果,更令周访打算谋害他。[6]
周访在襄阳时推动务农和练兵,用心去听群众意见,而且又自选地方官员,任命后才上表朝廷。周访的行动和强大的军事力量令王敦十分忌惮,于是虽然他早已有不臣之心,但仍不敢有异动。而周访虽然屡立战功,且被王敦所惧,但仍谦虚而不言功勋,更将功绩都归于朝廷,于是得士人尊重;而且周访擅长安抚人心和招纳群众,令士众都愿为他效死。周访练兵之余亦与李矩和郭默等仍在河南一带的东晋将领合作,打算北伐。而周访知道有不臣之心更恨得咬牙切齿,王敦见此,知道周访肯定不会支持自己,故此王敦亦未敢作乱。[6]
三年(320年),周访去世,享年六十一岁。当时晋元帝十分伤心,下诏追赠周访征西将军,谥号为壮,更在立碑纪念。而随着于次年去世,周访和祖逖两个令王敦不敢作乱的镇将都已死亡,王敦亦无顾忌,于是在永昌元年(322年)举兵,爆发。[7]
在明代所著的《》中,周访位列其中。[8]:二君皆位至方岳,功名略同,但陶得上寿,周当下寿,优劣更由年耳。[9]
房玄龄:① 周访器兼文武,任在折冲,戡定湘、罗,克清江、汉,谋孙翼子,杖节拥旄,西蜀仰其威风,中兴推为名将,功成名立,不亦美乎!孟威陷迹虏廷,抗辞伪主,虽图史所载,何以加焉![9]②寻阳纬武,拥旄持斧。曰子曰孙,重规叠矩。孟威抗烈,心存旧主。[9]
张预:孙子曰:“形之,敌必从之。”访扬言左军至而走杜弢。又曰:“饵兵勿食。”访军竞拾宝物而杜弘得出。又曰:“以佚待劳。”访纵杜曾破其两甄而后出。又曰:“善战者,其节短。”访击敌于三十步是也。[10]
酉阳野史:不怒而威羡访公,设奇诛轶冠威声。一军才起擒张彦,半缄书来救老崧。射雉慰群平杜剧,樵苏返旆克狂凶。训兵终世防敦乱,东晋堪书第一功。[11]
:周访受命,船征杜弢。弢欲打船,作为桔槔。防设岐枨,架以相招。船不为害,别遣焚烧。招访往救,共击贼豪。及暮遇贼,贼众而骁。知寡不敌,散人如樵。聚结成阵,鸣鼓呼号。张扬救至,贼惊而逃。恐贼复至,渡水断桥。杜曾贼帅,王敦之招。访设两甄,中军自操。两甄败后,自锋方交。按之共法,。一战再战,直擒曾枭。许为刺史,环椀代消。虽怒不受,绝不哓哓。归功将士,所以为高。[8]
:若羊祜之厚重,之练习,之劲直,之武锐,之识量,之志操,之忠挺,周访之勇果,卞壸之风检,陶侃之干局,温峤之智节,之伉慨,之博奥,之儒素,刘超之贞烈,之检正,谢安之器度,之风格,之清正,之高简,皆庸中佼佼,足称晋世第一流者,盖二十人尽之矣。[12]
蔡东藩:夫当时义勇卓著,如祖逖周访陶侃诸人,皆可分任,乃专用一残忍无亲之王敦,虽欲不乱,得乎?[13]祖:周纂,威远将军。[1]
父:周敏,左中郎将。[1]
,时为王敦将领,作为其爪牙,王敦之乱被平定后逃亡。后再度出仕,又与桓温平灭,官至益州刺史。[14]
,王敦之乱时支持王敦,但王敦死后秘不发丧并拒绝周光见王敦的要求,于是周光认为王敦已死,于是倒戈收捕钱凤向朝廷谢罪。后又参与平定苏峻之乱。官至寻阳太守。[14]
女:周氏,嫁陶曕。[15]
女婿:陶曕,之子。[15]
周访于《》第28回登场。当时杜弢、杜曾叛乱,寇略荆湘,杜弢逐走荆州刺史,王敦命寻阳太守周访与陶侃甘卓等合兵讨杜弢,击败杜弢来犯之军。后再破杜弢、退王真、杀张彦逐杜弘,屡屡为平叛立下赫赫战功。[16]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周处原文注释翻译,周处原文及翻译,三峡原文及翻译注释,马说原文及翻译注释,译文 注..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周处原文注释翻译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心驰神摇是什么意思
心驰神摇是什么意思
09-09-28 &匿名提问 发布
下面有不少写南京的诗歌,至于哪首最美,见仁见智吧,个人认为是《登梅岗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泊秦淮》。长干行(一) 作者:李白 [唐] 701-762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长干行(二) 作者:李白 忆妾深闺里, 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 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 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 鸳鸯绿蒲上,翡翠锦屏中。 自怜十五余,颜色桃花红。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登梅岗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作者:李白 钟山抱金陵,霸气昔腾发。 天开帝王居,海色照宫阙。 群峰如逐鹿,奔走相驰突。 江水九道来,云端遥明没。 时迁大运去,龙虎势休歇。 我来属天清,登览穷楚越。 吾宗挺禅伯,特秀鸾凤骨。 众星罗青天,明者独有月。 冥居顺生理,草木不翦伐。 烟窗引蔷薇,石壁老野蕨。 吴风谢安屐,白足傲覆袜。 几宿一下山,萧然忘干谒。 谈经演金偈,降鹤舞海雪。 时闻天香来,了与世事绝。 佳游不可得,春风惜远别。 杨叛儿 作者:李白 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 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 鸟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劳劳亭歌 作者:李白 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傍。 古情不尽东流水, 此地悲风愁白杨。 我乘素舸同康乐,朗咏清川飞夜霜。 昔闻牛渚吟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 苦竹寒声动秋月, 独宿空帘归梦长。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作者:李白 晋室昔横溃,永嘉遂南奔。 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 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 哲匠感颓运,云鹏忽飞翻。 组练照楚国,旌旗连海门。 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 投鞭可填江,一扫不足论。 皇运有返正,丑虏无遗魂。 谈笑遏横流,苍生望斯存。 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 凭览周地险,高标绝人喧。 想象东山姿,缅怀右军言。 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 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 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 我来酌清波,于此树名园。 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作者: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金陵酒肆留别 作者: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登金陵凤凰台 作者: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金陵新亭 作者:李白 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 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顗情。 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倾。 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 登瓦官阁 作者:李白 晨登瓦官阁,极眺金陵城。 钟山对北户,淮水入南荣。 漫漫雨花落,嘈嘈天乐鸣。 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 杳出霄汉上,仰攀日月行。 山空霸气灭,地古寒阴生。 寥廓云海晚,苍茫宫观平。 门余阊阖字,楼识凤凰名。 雷作百山动,神扶万拱倾。 灵光何足贵,长此镇吴京。 入朝曲 作者:李白 金陵控海浦,绿水带吴京。 铙歌列骑吹,飒沓引公卿。 槌钟速严妆,伐鼓启重城。 天子凭玉几,剑履若云行。 日出照万户,簪裙烂明星。 朝罢沐浴闲,遨游亮风亭。 济济双阙下,欢娱恩乐荣。 金陵歌送别范宣 作者:李白 石头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 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 四十余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 白马小儿谁家子,泰清之岁来关囚。 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 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 扣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 天子龙沈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 此地伤心不能道,目下离离长春草。 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老。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作者:李白 我昔钓白龙,放龙溪水傍。 道成本欲去,挥手凌苍苍。 时来不关人,谈笑游轩皇。 献纳少成事,归休留建章。 十年罢西笑,揽镜如秋霜。 闭剑琉璃匣,炼丹紫翠房。 身配豁落图,腰垂虎革囊。 仙人驾彩凤,志在穷遐荒。 恋子四五人,裴回未翱翔。 东流送白日,骤歌兰蕙芳。 仙宫两无从,人间旧催藏。 范蠡说句践,屈平去怀王。 飘飘紫霞心,流浪忆江郎。 愁为万里别,复此一衔觞。 淮水帝王洲,金陵绕丹阳。 楼台照海色,衣马摇川光。 及此北望君,相似泪成行。 朝云落梦渚,瑶章空高堂。 帝子隔洞庭,青枫满潇湘。 怀君路绵邈,揽古情凄凉。 登岳眺百川,杳然万恨长。 知恋峨眉去,弄景偶骑羊。 金陵白下亭留别 作者:李白 驿亭三杨树,正当白下门。 吴烟暝长条,汉水4古根。 向来送行处,回首阻笑言。 别后若见之,为余一攀翻 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 作者:李白 张翰黄花句,风流五百年。 谁人今继作,夫子世称贤。 再动游吴棹,还游入海船。 春光白门柳,霞色赤城天。 去国难为别,思归各未旋。 空余贾生泪,相顾共凄然。 金陵凤凰台置酒 作者:李白 置酒延落景,金陵凤凰台。 长波写万古,心与云俱开。 借问往昔时,凤凰为谁来。 凤凰去以久,正当今日回。 明君越义轩,天老坐三台。 豪士无所用,弹弦醉金垒。 东风吹山花,安可不尽杯? 六帝没幽草,深宫冥绿苔。 置酒勿复道,歌钟但相催。 金陵望汉江 作者: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子,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金陵三首(一) 作者:李白 晋家南渡日,次地旧长安。 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 金陵空壮观,天堑净波澜。 醉客回桡去,吴歌且自欢。 金陵三首(二) 作者:李白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 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 亡国生春草,离宫没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对江洲。 金陵三首(三) 作者:李白 六代兴亡国,三杯为尔歌。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 古殿吴花草,深宫晋绮罗。 并随人事灭,东逝与沧波。 金陵白杨十字巷 作者:李白 白杨十字巷,北夹湖沟道。 不见吴时人,空生唐年草。 天地有反复,宫城尽倾倒。 六帝余古丘,樵苏泣遗老。 金陵听韩侍御吹笛 作者:李白 韩公吹玉笛,倜傥流英音。 风吹绕钟山,万壑解龙吟。 王子停凤管,师襄掩瑶琴。 余韵渡江去,天涯安可寻。 示金陵子 作者:李白 金陵城东谁家子,窃听琴声碧窗里。 落花一片天上来,随人直渡西江水。 楚歌吴语娇不成,似能未能最有情。 谢公正要东山妓,携手林权处处行。 自金陵溯流过白璧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 作者:李白 沧江溯流归,白璧见秋月。 秋月照白璧,皓如山阴雪。 幽人停宵征,贾客忘早发。 进帆天门山,回首牛渚没。 川长信风来,日出宿雾歇。 故人在咫尺,新赏成胡越。 寄君青兰花,惠好庶不绝。 题金陵王处士水亭 作者:李白 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 沈怀丹丘志,冲赏归寂寞。 盍来游闽荒,扪涉穷禹凿。 夤缘泛海潮,偃蹇陟卢霍。 凭雷蹑天窗,弄影憩霞阁。 且欣登眺美,颇惬隐沦诺。 三山旷幽期,四岳卿所托。 故人契嵩颍,高义炳丹11。 灭迹遗分嚣,终言本峰壑。 自矜林湍好,不羡朝市乐。 偶与真意并,顿觉世情薄。 尔能折桂芳,吾亦采兰若。 拙妻好乘鸾,娇女爱飞鹤。 提携访神仙,从此炼金药。 永王东巡歌 作者:李白 龙盘虎踞帝王洲,帝子金陵访古丘。 春风试暖昭阳殿,明月还过*鹊楼。 帝龙贤王入楚关,扫清江汉始应还。 初从云梦开朱邸,更取金陵作小山。 留别金陵诸公 作者:李白 海水昔飞动,三龙纷战争。 钟山危波澜,倾侧骇奔鲸。 黄旗一扫荡,割壤开吴京。 六代更霸王,遗迹见都城。 至今秦怀间,礼乐秀群英。 地扇邹鲁学,诗腾颜谢名。 五月金陵西,祖余白下亭。 欲寻卢峰顶,先绕汉水城。 香炉紫烟灭,瀑布落太清。 若攀星辰去,挥手缅含情。 送氏崔昆季之金陵 作者:李白 放歌倚东楼,行子期晓发。 秋风渡江来,吹落山上月。 主人出美酒,灭烛延清光。 二崔向金陵,安得不尽觞。 水客弄归棹,云帆卷清霜。 扁舟敬亭下,五两先飘扬。 夏石入水花,碧流日更长。 思君无岁月,西笑阻河梁。 游丹阳湖 作者:李白 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 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 龟游莲叶上,鸟入芦花里。 少妇棹轻舟,歌声逐流水。 分金井 作者:李白 白石分金井,丹砂布玉田。 古今人易老,片月下长川。 自溧水道中哭王炎三首(一) 作者:李白 白杨双行行,白马悲路傍。 晨兴见晓月,更似发云阳。 溧水通吴关,逝川去未央。 故人万化尽,闭骨茅山冈。 天上坠玉棺,泉中掩龙章。 名飞日月上,义与风云翔。 逸气竞莫展,英图俄天伤。 楚国两老人,来嗟龚胜亡。 有言不可道,雪泣忆兰芳。 自溧水道中哭王炎三首(二) 作者:李白 王公希代宝,弃世亦何早。 吊死不及哀,殡宫已秋草。 悲来欲脱剑,挂向何枝好。 哭向茅山虽未摧,一生泪尽丹阳道。 自溧水道中哭王炎三首(三) 作者:李白 王家碧瑶树,一树忽先摧。 海内故人泣,天涯吊鹤来。 未成霖雨用,先失济川材。 一罢广陵散,鸣琴更不开。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作者:李白 三山怀谢脁,水澹望长安。 芜没河阳县,秋江正北看。 卢龙霜气冷,鳷鹊月光寒。 耿耿忆琼树,天涯寄一欢。 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 作者:李白 我来扬都市,送客回轻舠。 因夸楚太子,便观广隆涛。 仙尉赵家玉,英风凌四豪。 维舟至长芦,目送烟云高。 摇扇对酒楼,持袂把蟹螯。 前途倘相思,登岳一长谣。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 作者:李白 周子横山隐,开门临城隅。 连峰入户牖,胜概凌方壶。 时作《白纻词》,放歌丹阳湖。 水色傲溟渤,川光秀菰蒲。 当其得意时,心与天壤俱。 闲云随舒卷,安识身有无。 抱石耻献玉,沉泉笑探珠。 羽化如可作,相携上清都。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西河·金陵怀古 周邦彦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馀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乌衣巷》 作者: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题金陵渡》 作者: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泊秦淮》 作者: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文天祥 金陵驿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秦淮杂诗十四首(选三) 一 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似残秋。 二 青溪水木最清华,王谢乌衣六代夸。不奈更寻江总宅,寒烟已失段侯家。 三 傅寿清歌沙嫩箫,红牙紫玉夜相邀。而今明月空如水,不见青溪长板桥。 经江宁览旧迹至玄武湖 作者:[唐] 张九龄 (678-740) 南国更数世,北湖方十洲。 天清华林苑,日晏景阳楼。 果下回仙骑,津傍驻彩旒。 凫鸥喧凤管,荷芰斗龙舟。 七子陪诗赋,千人和棹讴。 应言在镐乐,不让横汾秋。 风俗因纾慢,江山或易由。 驹王信不武,孙叔是无谋。 佳气日将歇,霸功谁与修? 桑田东海变,麋鹿姑苏游。 否运争三国,康时劣九州。 山虽幕府在,馆岂豫章留? 水淀还相阅,菱歌亦故遒。 雄图不足问,唯想事风流。 邻里相送至方山 作者:[南朝] 谢灵运 (385一433) 祗役出皇邑,相期憩瓯越。 解缆及流潮,怀旧不能发。 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 含情易为盈,遇物难可歇。 积疴谢生虑,寡欲罕所阙。 资此永幽栖,岂伊年岁别。 各勉日新志,音尘慰寂蔑。 重谒中山先生陵寝恭纪一律 作者:[民国] 柳亚子 () 白虎今精剑气开,招邀俊侣又重来。 旷观马列三千界,掩迹华拿第一才。 六代江山供屏障,三民义理岂沉霾? 焄蒿肃穆神灵在,敢效兰成赋大哀。 己亥杂诗 作者:[清] 龚自珍 () 六朝古黛梦中横,无福秦淮放棹行。 想见钟山两才子,词锋落月互纵横。 题燕子矶 作者:[清] 爱新觉罗·弘历 () 当年闻说绕江澜,撼地洪涛足下看。 却喜涨沙成绿野,烟村耕凿久相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源自南京的成语典故
源自南京的成语典故
南京作为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都,沉淀了许多人文典故,流传于世的成语中有40多个成语、典故出自南京,其中绝大部分在六朝,尤其大多在东晋即形成。
源自南京的成语
虎踞龙蟠&&出处记载于晋吴勃所著《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龙蟠虎踞语出诸葛亮,但诸葛亮这句话是不是在南京的石头山上说过的则有两种观点:一些学者认为诸葛亮到过南京,另一种观点诸葛亮没到过南京。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蒋赞初所写《南京史话》一书中说:“据考证,诸葛亮本人没有到过金陵。但是,刘备在前往京口(今江苏镇江――编者注)途中,确曾留宿于金陵,观察过地理形势,他到京口后便力劝孙权徙都金陵。”
画龙点睛&&唐代张彦远所著《历代名画记》卷七:“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荒诞,因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两龙未点眼者还在。”南朝梁武帝崇尚佛教,在建康(今南京)建了不少寺庙,并装饰得富丽堂皇。当时画家张僧繇画龙有名,梁武帝常常命他到寺庙画龙。一日,武帝命张僧繇到安乐寺(今秦淮区乌衣巷一带)的墙壁上画四条白龙,但都没画上眼睛,旁人问张为何,张说怕画了眼睛后龙会飞走。旁人坚持让他画上眼睛看看,张就把其中两条龙的眼睛画上。刚画好,就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画上眼睛的两条龙腾空飞上天去了,而未画眼睛的龙尚在墙上。
入木三分&&晋元帝司马睿在南京覆舟山(今九华山,当时为建康北郊祭坛)祭地。祭典上需要更换由王羲之书写祝词的祝版,工人在削去原王羲之的手书时,发现墨迹已透入木板三分之深,大为惊叹。明代沈德符所著《万历野获编》中记载一个叫韩宗伯的人虽然佩服王羲之的书法却不相信其入木三分的笔力,直到一天他收藏到王羲之的真迹曹娥碑时,发现“绢素稍黯,字亦惨淡,细视良久,则笔意透出绢外,神采奕然,乃知古云‘入木三分’不虚也”。
解铃还需系铃人&&明代瞿汝稷所编《指月录?卷二十三》记载南唐金陵清凉寺(今清凉山公园清凉寺)有一位泰钦法灯禅师,他性格豪放,平时不大拘守佛门戒规,寺内和尚大都瞧不起他,唯独主持高僧法眼禅师对他颇为器重。有一次,法眼在讲经说法时询问寺内众和尚:谁能把系在老虎脖子上的金铃解下来?大家再三考虑,都回答不出来。这时恰好法灯走过,法眼又向他提出这个问题。法灯不假思索地大声道:“系者解得。”意思是只有那个把金铃系到老虎脖子上去的人,才能把金铃解下来。法眼听后,认为法灯颇能领悟佛教教义,便当众赞扬了他。后来这句话就被以“解铃还需系铃人”的成语流传下来。这事以后,法灯深受法眼禅师赏识,在法眼座下统管禅堂,并协助法眼开创佛教5宗中著名的法眼宗。
不敢越雷池一步&&东晋的庾亮写有《报温峤书》,其中有“吾忧西陲过于历阳(今安徽和县),足下无过雷池(今安徽省望江县东南)一步也。”庾亮是晋明帝皇后的哥哥,晋太宁三年(325)八月,明帝死后6岁的司马衍即位,庾亮被任命为中书令执掌朝政,居住在建康秦淮河朱雀桥一带。当时东晋的西部边境很不安宁,为了镇守边关,庾亮推荐大臣温峤到西部边境的江州(今江西九江市)任刺史。温峤到任不久,历阳太守苏峻起兵谋反进攻建康。温峤得知后一面派人请求庾亮允许他率兵从小路进入建康保卫京都,另一方面号召将士们做好抵御西部边境敌人。但庾亮写信给温峤,信中有一句道:“我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要求温峤必须留在原地,坐镇抵御西敌,不要越过雷池一步到京城助战,由自己率军迎战苏峻。结果兵败,建康落入苏峻之手。
江郎才尽&&南朝梁的钟嵘所著《诗品》记载江淹江郎才尽的故事。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江淹的文章是当时的一绝,佳作迭出,但后来到晚年他的才华急剧减退。传说是由于他在建康冶亭(今南京朝天宫)睡觉时梦中把神笔还给别人,随后他的才华就没了。《南史?江淹》记载:“淹少以文章显,晚年才思微退。云为宣城(今安徽宣城)太守时罢归,始泊禅灵寺渚,夜梦一人自称张景阳,谓曰:‘前以一匹锦相寄,今可见还。’淹探怀中得数尺与之,此人大惠曰:‘那得割截都尽。’顾见丘迟谓曰:‘馀此数尺既无所用,以遗君。’自尔淹文章踬矣。又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后人把冶亭叫做梦笔驿。
后起之秀&&唐《晋书?王忱》记载:“范豫章谓王荆州:‘卿风流俊望,真后来之秀。’王曰:‘不有此舅,焉有此甥?’”其中范豫章是王忱的舅舅,王忱即对话中的王荆州,是东晋名门望族王氏家族的成员。他的父亲是东晋名士王坦之,曾作《废庄说》对庄子提出非难,并协同谢安指挥淝水大战。虽然史书中没有记载王忱甥舅对话的地点,但由于建康王氏家族都住在沿秦淮河的乌衣巷一带,这个成语也当起源于乌衣巷附近。
东山再起&&《晋书?谢安传》记载,西晋南迁后谢氏家族都久不得志,年轻的谢安隐居到浙江会稽的东山。41岁那年,谢安离开会稽又到南京做官,他在城东30里的一个土山(即今江宁县政府后山)上造了一座别墅,按会稽东山的名字把此山也称东山,人们因此称谢安为谢东山。东晋太元八年(383),前秦苻坚带领百万大军进攻东晋,东晋集合8万人马由谢玄等统帅在淝水(今安徽瓦埠湖一段)一线迎敌,在谢安指挥下取得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胜利。战后谢安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东晋朝廷的地位,官至东晋宰相。所以后人据此起了一个成语叫“东山再起”。
击楫中流&&这是一个比喻立志奋发图强的成语。西晋末年晋室衰败,不断受到匈奴的进攻,很多百姓和有识之士都渡江迁到南方。祖逖就是其中的一位名士,他率领数百户族人南迁到京口(今江苏镇江)。晋永嘉六年(312),匈奴贵族刘率军攻破洛阳,西晋灭亡。这个消息传到南方后引起很多爱国志士的愤慨,祖逖强烈要求带兵北伐收复失地,但是由于当时晋朝大势已去,只有驻守在建邺(今南京)的琅琊王司马睿手中还有一些兵力。于是祖逖找到司马睿要求发兵北伐,但司马睿只想保持自己的实力没有北伐的诚意。祖逖只好带着他从北方带来的百余族人渡长江北上。船到江心时,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此江!’”(《晋书?祖逖》)祖逖渡江后一边招兵买马,一边打造兵器,队伍迅速扩大。后来挥师北上,为晋室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
一衣带水&&南朝末年,陈朝在长江以南,隋朝在长江以北。陈后主荒淫不理朝政,官吏腐败,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隋军一路南下,逼近陈朝都城建康(今南京),准备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陈后主自以为有长江天堑依然沉迷诗词酒色。一天,隋文帝杨坚率军队至长江边,准备渡江,但没有找到渡船,于是有人劝说他回头算了。隋文帝很坚决地对仆射高馑担骸拔椅傩崭改福窨上抟灰麓徽酰俊保ā赌鲜贰こ潞笾骷汀罚┯谑敲嗽齑山谒蹇示拍辏589)攻破建康俘虏陈后主灭了陈朝。
步步莲花&&南齐永泰元年(498)八月东昏侯萧宝卷在建康继位为帝,生活奢侈。他有一个潘妃是其奶妈的女儿,萧对潘妃非常宠爱,他下令让人把黄金凿成一朵朵的金莲花铺在玉寿殿的地上,让潘妃在上面行走,称之为步步莲花。(《南史?齐本纪下》:“又凿金为莲华(同花――编者注)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后人由此把步步莲花作为成语沿用,形容女子步态轻盈。后常比喻渐入佳境。
骑虎难下&&出自《晋书?温峤传》:“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下哉!”晋成帝司马衍时,大臣温峤组织一支联军去讨伐建康城外的叛乱部队。咸和三年(328),叛将苏峻率军攻入建康,挟持晋成帝专擅朝政。大臣陶侃见叛军势大,心中焦急,就对温峤说准备下令撤军,待条件具备再出兵讨叛。温峤耐心劝说:现在正是我们杀敌报国的时候,我们就像骑在猛兽背上,中途怎么能下来呢,只有勇猛向前,才有出路。陶侃听了温峤的劝告后,激励众将士齐心协力,一举平定了叛乱。
哀梨蒸食&&哀梨,哀家种的梨。蒸食,蒸熟后食用。这个成语是说把非常美味的哀家梨蒸熟后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南朝宋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载:“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云:‘君得哀家梨,当复不A(即蒸)食乎?’”到南朝梁刘峻为《世说新语》作注,对哀家梨这一条注为“旧语:秣陵(今南京)有哀仲家梨甚美,大如升,入口消释。言愚人不别味,得好梨A食之也。”传说汉朝时秣陵有叫哀仲的人,他家种出的梨子个头很大并味道鲜美,又脆又嫩,被当时人称为哀家梨。在唐朝之后的古典小说《幽梦影》有一段“今举集中之言,有快若并州之剪,有爽若哀家之梨,有雅若钧天之奏”,可见当时哀家梨名声之大。至于南京哀家梨的来历,清丁绍仪在他的《听秋声馆词话》中说:“闽中多哀姓,古有哀家梨,产秣陵,闽人谓出今之松溪。”说秣陵的哀家梨是由今福建的松溪县流传过来的。哀姓据说是春秋时期鲁哀公的后代,明嘉靖皇帝下令改哀姓为衷,但至今仍有哀姓。
指桑骂槐&&南京民间自古有房前种槐房后植桑的习俗,因为在南京话里槐树的“槐”跟“还”发音相近,所以人们希望依此象征外出的人能够平安回家。而房子里的丧气(邪气)则从后门都跑光。指桑骂槐这个成语语出《红楼梦》第十六回王熙凤对贾琏进行抱怨时说的:“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哪一个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由于《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在南京出生长大的,所以在《红楼梦》中南京话被用来作为通用的写作语言。
改邪归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有周处打虎斩蛟改邪归正的记载:“周鲂(三国东吴大将)之子周处自幼父母双亡,恃勇力,使酒,欺凌乡里,父老患之,与猛虎、孽蛟并称‘三害’。宜兴太守王浚到任,知周处当可劝教,乃乔装老叟访之,与周遇于途中,王浚以三害之说相讽喻,周处闻而悔悟,打虎、斩蛟,改行为善。”改过自新的周处来到建业读书,写出《墨语》、《风土记》等书。并且出任东吴东观左丞,后一直做到建威将军。
空洞无物&&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排调》记载:“王丞相(即王导)枕周伯仁(即周)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时王导家在今南京市乌衣巷。
破镜重圆&&南朝陈后主(陈叔宝)在建康(今南京)不理政事,只知饮酒赋诗、寻欢作乐。隋文帝杨坚大军逼近建康时,陈后主的荒淫生活仍然没有改变。当时陈有个“太子舍人”叫徐德言,是陈后主妹妹乐昌公主的丈夫。他眼看国家快要灭亡,预料夫妻将要离散,便对乐昌公主说:要是国家亡了,你是公主,一定会被俘虏,押解到北方去。倘若我俩不死,希望能有重新团聚的日子。说着,取过一面圆镜一破两半,一半交乐昌公主,另一半自己留下,互相约定:在离散后的隋都第一个元宵节,在街头假装出售破镜,借以寻访对方。陈亡后,乐昌公主果然被俘送往长安,被迫在越国公杨素府中服役。徐德言怀念妻子,长途跋涉上京寻访。到元宵节那天,徐德言在闹市上留心卖镜子的人,发现一个老家人在出卖半面破镜。徐从身上取出另一半来,两相配合,丝毫不差。问了老家人,知乐昌公主已是杨素侍妾,心中非常难受,便在镜子上题了一首《破镜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老家人把镜子带给乐昌公主,她见了徐的诗万分悲痛。杨素知道这事后也很同情他们,就把徐找来府上,让他把妻子接回去重新团聚。这便成了破镜重圆的成语典故。
管中窥豹&&《晋书?王献之传》载,王献之还只有几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父亲王羲之的几个学生在他建康住所(今南京市夫子庙乌衣巷一带)的书房里玩类似打牌的一种游戏。王献之在旁观看,居然也能参加意见,偶然还能说出一句内行话来。学生们笑他道:“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抱佛脚&&唐朝诗人孟郊有诗道:“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庭》。”宋朝刘所撰《中山诗话》记述到王安石在建康和几个客人闲谈,偶然谈到佛经,他有些感慨地说:“我老了,正该和和尚去做伴了。”并随口念道:“投老欲依僧!”不料旁边有人紧接着也念一句:“急来抱佛脚!”王安石听后颇觉不快,说我这“投老欲依僧”是句古诗,那人也不让,说我这“急来抱抱佛脚”是一句谚语。你上一句去“投”(头),我下一句去“脚”,就成“老欲依僧,急来抱佛”,岂非妙对!大家听了,都笑起来,王安石也禁不住笑了。
别无长物&&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德行篇》和《晋书?王恭传》中记载:东晋王恭有个叫王忱的朋友,他俩都在建康宫中担任过太子的老师。一次,王恭随他的父亲光禄大夫王蕴游会稽回到建康都城。王忱去看望他,见他坐的是一张六尺长的新竹席。王忱想这一定是从会稽带回的特产,而且带回了不少,便开口要王恭送给一张。王恭当即把自己坐的这张新竹席送给了王忱。其实王恭生活俭朴,只有这么一张新竹席,送给王忱后自己就只能用旧草垫。王忱知道后连忙到王恭家表示歉意,说:“我以为你带回新竹席总不止一张。”王恭笑答:“我平生无长物。”“无长物”即没有多余的东西。
伯仁由我&&《晋书》载:晋元帝在建康即位后,丞相王导的堂兄王敦掌握征讨之权,颇有功劳,声望很高。后晋元帝猜忌他想加以制约,王敦即从荆州起兵,以诛刘隗为名,进攻建康。王敦率军打到石头城(在当时建康城西边),元帝不得已杀掉一批和王敦对立的宦官,王敦仍回湖北。当时有个叫周的,字伯仁,王敦不了解他的为人如何,便问王导周是敌是友?王导也不太了解,没有肯定答复。王敦便把他也杀了。事后王导才知道周曾上书元帝竭力替王导说话,元帝才没因王敦起兵而追究王导,等王导知周救过他时周已被杀,王导大哭,十分悔恨地说:“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城狐社鼠&&晋元帝司马睿为防王敦持兵权重,分别任命刘隗和戴渊为镇北将军领兵防范。王敦心里明白晋元帝企图,便找借口以清君侧名义发兵进攻建康。王敦部下担任长吏的谢鲲劝王敦要谨慎从事。《晋书?谢鲲传》载,当时谢鲲对王敦说:“刘隗固然奸邪,可是他是城狐社鼠啊!”城狐社鼠就是藏在城墙里的狐狸、躲在神庙里的老鼠。要想捕杀城狐社鼠,都不能不有所顾忌。
多难兴邦&&晋建兴四年(316),愍帝被匈奴族的刘曜所杀。时司马睿为晋左丞相镇守建康,却无动于衷。祖逖、刘琨等爱国将领一面领兵北伐,一面遣使上《劝进表》:“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劝司马睿继任帝位,发愤图强,救危赴难,复兴晋朝,巩固邦国。后来就演化出“多难兴邦”这句成语。
凤毛麟角&&谢超宗是著名文学家谢灵运的孙子,聪明好学,文章写得很漂亮,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很赏识他。谢超宗曾任新安王(孝武帝第八子刘子鸾)的常待,王府中重要文告函件都出自谢的手笔,在建康颇有盛誉。新安王母亲殷淑仪逝世后,谢超宗写了表彰死者的一篇g词,孝武帝读后非常称赞:“超宗殊有凤毛,灵运复出!”凤凰是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如果真有的话,“凤毛”当然是稀世珍宝。而谢超宗的父亲恰巧名凤,因此孝武帝引用“凤毛”赞语更是语带双关。后人往往和“麟角”连在一起而成为“凤毛麟角”,用来比喻少有的优秀人才。
得意忘形&&阮籍是魏、晋交替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不满晋朝的统治者,把抑郁和愤慨寄托在饮酒、做诗的生活里。他和嵇康等7人形成一个小集团,经常在建康冶山(今朝天宫)竹林里闲谈、狂饮、做诗、弹琴,高兴时纵声大笑,不高兴就痛哭一阵。《世说新语?任诞篇》记有这段事迹,并称他们为“竹林七贤”。在这7人中,阮籍最为疯癫,哭笑无常。《晋书?阮籍传》说阮籍“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这就是得意忘形这句成语的来源。
危言耸听&&盲人瞎马&&咄咄逼人&&东晋画家顾恺之和当时高官名将桓玄、殷仲堪常在一起闲谈说笑。《世说新语?排调篇》载:一日,顾和桓玄在建康殷仲堪家谈笑取乐。他们先说“了语”(以一句话表示一桩事情的彻底了结)。顾先说“火烧平原无遗燎”,殷接着说“白布缠棺竖旒怼保缸詈笏怠巴队闵钤ǚ欧赡瘛薄9换嵊炙怠拔S铩保ㄒ砸痪浠靶稳菀患浅NO盏氖虑椋;赶人怠懊蜂烂捉M反丁保蠼幼潘怠鞍偎昀衔膛士葜Α保俗詈笏怠熬详ら裎杂ざ薄4蠹宜档谜咝耍鋈慌员哂幸徊尉蹇谒担骸懊と似锵孤恚拱肓偕畛亍薄S捎谝笾倏笆窍沽艘恢谎劬Φ模跃跄芽埃敝谟植槐惴⑴缓盟狄痪溆镆馑氐幕埃淖鹘獬埃骸坝矗媸沁瓦捅迫耍 币怀∮腥さ乃敌Γ谑巧ㄐ酥兄埂:罄矗嗣切稳莨首骶罩锸谷烁械胶ε陆凶觥拔Q运侍保稳菝つ柯掖车男形小懊と讼孤怼保稳菔⑵枞说奶冉小斑瓦捅迫恕薄
量体裁衣&&南朝齐有个官员叫张融,颇有文才,立国建康的齐太祖萧道成很器重他。《南齐书》载:有一次,萧把自己曾穿过的一件衣服赠张融,还写一首手诏:“今送一桶故衣,是吾所着,已令裁减,称卿之体。”这就是“称体裁衣”一语的来源,“量体裁衣”是从“称体裁衣”变化而来的。
刻画无盐&&无盐和西施,是传说中一个极丑、一个极美的女子。《晋书?周传》载:晋元帝司马睿立国建康时,周任尚书左仆射,朝中官宦认为他为人高洁,把他比作乐广(在当时也被认为是高洁的人物,有“乐翁冰清”之赞语)。但周却认为乐广根本不能同他相比。因此,当庾亮告诉他有人将他比作乐广时,他并不高兴,说:“何乃刻画无盐、唐突西施也!”意思是以丑比美,比得不恰当。
渐入佳境&&晋大画家顾恺之长期在建康生活。《晋书?顾恺之传》载:“晋顾恺之每食甘蔗,常自尾至本。人或怪之。恺之曰:渐入佳境。”甘蔗根部比梢部甜,顾恺之从梢吃起,渐渐吃到根,越吃越甜,形容越来越好。
干卿何事&&南唐立国金陵,皇帝李Z、李煜和宰相冯延巳等写的词很有特色。李Z的词传至现在仅存五首,其中一首《摊破浣溪沙》是他的代表作,其中有两句为“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冯延巳的词传下较多,其中一首《谒金门》词的上半段有一句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南唐书》载:李Z有一次向冯延巳开玩笑道:“‘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延巳答道:“陛下不是也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吗?”李Z听了,不由得笑了起来。“干卿何事”从此就成为一句成语,用以戏笑别人多管闲事。
三十六计&&南北朝时,宋武帝刘裕的开国武将檀道济打仗很会用计谋。南朝宋亡后,萧道成在建康称帝,即齐高帝。王敬则为萧的辅国将军,不识字,为人奸猾,野心很大。齐明帝时,王敬则起兵造反,那时明帝病重垂危,明帝的儿子萧宝卷准备逃走。王敬则听到这消息,很是得意,带着讥讽的口气说他父子俩谅来没什么办法了,“檀公(檀道济)三十六军,走是上计”,当然还是趁早逃走的好。这虽是王敬则对檀道济的歪曲之词,但后来却成为一句成语。
才高八斗&&南朝宋立国建康,宋文帝赏识谢灵运的诗好字绝,常让谢在席间边饮酒边做诗,然后再手写下来。一次在席间,诗成后谢仗着酒兴放言:“天下才共一石(十斗为一石),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见南朝宋无名氏所著《释常谈?八斗之才》)因为谢灵运的这句大话,后来人们就用“才高八斗”来称赞某人的学问高、文才好。
楚囚相对&&新亭对泣&&东晋时,从中原渡江来到建康的贵族和官员每当天气晴朗时,便相邀到新亭(宋张敦颐著《六朝事迹编类》:(新亭)去城西南十五里,附近江渚。据此,新亭应在水西门外河西一带)饮宴。一天,大家因武城侯周为国土沦丧的感叹而“对泣”时,参加宴会的丞相王导神气严肃地说:“当共戳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见《世说新语?言语》)楚囚相对本指春秋时被俘到晋国的楚人仲仪和他的同伴相对悲泣。后来用来比喻处于困境,只知在一起悲痛而无所作为。
击碎唾壶&&《世说新语?豪爽》曰:“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王处仲即王敦,是东晋丞相王导的从兄,书法家王羲之的伯父。唾壶即古代的痰盂,如意是用来挠痒的工具。“击碎唾壶”形容对文学作品的极度赞赏。
天花乱坠&&南朝梁武帝萧衍崇尚佛教,传说时有高僧云光法师在建康城南的山头讲经、说法,讲到《法华经》的绝妙处,竟然感动上天,香花从空中纷纷落下。后人称讲经之台为雨花台,也成为天花乱坠的出处。
青梅竹马&&唐代李白多次来N州(今南京)游览,留下多首讴歌N州的诗篇,其中有名的一首是《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描写了住在长干里(今中华门外长干里)的一对青年男女在儿时玩耍游戏、天真无邪的情状。后人称用“青梅竹马”来形容两小无猜的纯洁爱情。
源自南京的典故
乌纱帽&&始于东晋的建康,当时为宫官所戴,其后贵贱臣民于宴会等私人场合都可戴用。起初用藤编织,以草巾子为里、纱为表,而涂以漆。明洪武三年(1370),乌纱帽被朱元璋定为官帽。文武官员上朝和办公时均需戴乌纱帽。乌纱帽在使用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演化为现职官员、官位的代称,一直沿用至今。
志公与济公&&志公和尚,尚称宝志和尚,建康栖霞东阳人,生于南朝宋元嘉十三年(436)。据传他出生后被弃放在一株古树的鹰巢中,当地一位姓朱的农妇去井边汲水时听到树上有小孩啼哭,便将其带回家抚养。养至7岁时,便送宝志到庙里出家。宝志长大后,颇富灵性,所作谶言,多有应验。志公后在建康创建了观音庵(今古林寺前身)。明万历十二年(1584)由高僧古心法师改庵为寺,拓基扩建,遂成巨刹。在千百年的流传中,“志”在口语中演变为“济”,志公和尚遂称济公和尚,元文帝也就此加封其为普济圣师。至此,志公正式成了济公,后世之人均称济公而再也不提志公了。宝志无疾而终后,梁武帝将其葬于独龙阜,民国时迁至灵谷寺今址。
裹小脚&&中国妇女裹足之风起源于南京。南唐李后主有个宫女叫娘,轻丽善舞,用帛裹足,能在六尺高的金制莲花上跳舞。元代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卷十《缠足》中说:“李后主令娘以帛绕脚,令纤小,屈上作新月形,素蠛舞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态……由是皆效之,以纤弓为妙。”到明清时期,这一风俗便普及到一般妇女。太平天国在南京曾一度禁止缠足,但未能扭转此陋习。直到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大力革除旧弊陋习,裹足之风才开始出现变化。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后才彻底消除。
大写数字&&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对贪官污吏严惩不贷。洪武十八年(1385),有人告发盗卖军粮的户部尚书郭桓,此案涉及甚广,共杀了几万人。为防止贪官污吏涂改账目,朱元璋下令将记载钱粮数目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写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陌、阡。后人又把陌、阡改为佰、仟,沿用至今。
八股文&&《明史?选举志》称考八股文原系明太祖朱元璋所定。明太祖出身贫寒,讨厌文字浮夸。一次,一官员上书议事,读奏折读了6000字还未入题,朱元璋大怒,命人将其打了一顿板子。朱元璋想纠正浮夸的文风,便定八股文为科举考试之用,要求开门见山,其起头都用夫、盖等字,煞脚用乎、哉、耳、耶等字,要一环套一环,核心部分在于论述,大结则为全文结束语。一篇八股文最长不得超过700字(明代500字,清代700字),文章必须简洁明了,中心突出。由于八股文形成极死的条条框框,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而受到历史的批判。
(秦学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周处怎么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