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鱼池有边刚毛藻怎么除治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养鱼池水质好坏的识别
下载积分:541
内容提示:养鱼池水质好坏的识别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6:41:3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养鱼池水质好坏的识别
官方公共微信云南省农业厅 云南农业信息网
(07-21)&&(04-08)&&(03-18)&&
水产养殖池塘防除害藻技术
【发稿时间: 15:40:57】
【作 者: 】
【主 题 词:】
【责任编辑:桂嘉鸿】
【稿件来源:广东农村实用技术 】
【审核发布:罗予彤】
  在池塘养鱼中,往往产生大量的有害藻类,造成水体质量恶化,影响鱼的生长,甚至引起鱼中毒死亡,可使池塘养殖经济效益降低15%~20%。现将养殖池塘中几种主要害藻的综合防除技术介绍如下。
  一、水绵、双星藻、转板藻
  多在天气转暖后,在鱼池浅水处萌发,长成缕缕细丝,底端扎在池底,上端直立水中,故也称深水性丝状植物。当其衰老时断离池底,漂浮水中,形成团团乱丝,鱼苗鱼种误入其中往往被缠绕而死。另外,大量的乱丝漂浮在水中,严重影响浮游生物对光的吸收和水温的提高,阻碍氧气的溶解,并且大量消耗水中的养分,使池水变瘦,影响鱼类生长。
  放养前用生石灰干法清塘,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清塘后底质差的池塘每亩施有机肥200~300公斤。水绵等发生后用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使池水中硫酸铜浓度为0.7毫克/升,2天后换1/3新水;每亩用扑草净150~200克,拌湿土后扬撒于青泥苔上;用草木灰扬撒于青泥苔上,2天后每亩用生石灰10公斤泼洒。
  二、水网藻
  俗称绿丝毛藻,多发生在较肥的浅水鱼池中,因其藻体结集后形如网带,所以幼小的鱼苗误入网中很难复出,被网住的鱼苗因呼吸和摄食困难而死亡。
  放养前用生石灰干法清塘,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如水网藻发生,泼洒硫酸铜使池水硫酸铜溶液为15毫克/升浓度杀灭,泼洒面积为池塘面积的1/5。
  三、铜绿微囊藻、水花微囊藻
  俗称湖靛、铜锈水,多在高湿季节发生,特别是在水温28~30℃、pH值8.0~9.5时生长最快,而此时也是鱼类生长较快的季节。其危害有两方面:一是当藻类大量死亡后,其本身含有的蛋白质迅速分解,并产生羟胺(NH2OH)及硫化氢(H2S)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达到一定浓度后,鱼类就会大量死亡,特别是对上层肥水鱼类的危害更为严重;二是当其生长过盛时,水中溶氧不足而引起鱼大量死亡,使池水缺氧更趋严重,这种现象多发生在半夜至清晨池水本身溶氧量最少时,所以极易引起鱼类缺氧死亡。
  放养前池底每亩施基肥500~1000公斤,使池水保持一定肥度;高温季节经常换新水;有条件的可配养一定数量的罗非鱼。
  如发生湖靛,用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使池水硫酸铜浓度为0.7毫克/升;亦可在发生初期每亩养罗非鱼1000尾。
  四、多甲藻、裸甲藻
  俗称红水,多发生在含有机质多、硬度大、呈微碱性的高温水体中,它们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如当水温和pH值突然改变时,就会大量死亡。它们死亡后产生甲藻毒素,这种毒素会使鱼中毒死亡。所以在温度变化较大的季节应特别警惕。
  发生前经常更换新水,调节水质,破坏其发生环境。发生后每亩用生石灰15公斤,以提高池水的pH值,突然改变其水生环境,使之死亡,然后换新水冲除死亡藻类;亦可用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使池水硫酸铜浓度为0.7毫克/升,2天后换1/3新水。
  五、小三毛金藻
  它能分泌一种使鱼中枢神经中毒的毒素致鱼死亡。在养殖水体中,小三毛金藻的数量超过3000万个/升,水呈黄褐色时,就会引起鲢、鳙、鲤等鱼大量死亡。
  发生前施有机肥和磷肥,培肥池水,使有益藻类为优势种群;放养后经常注意水的肥度,最好使池水保持25厘米的透明度。
  发生后用新水换出金藻蔓生的池水,然后用磷肥和粪肥调节水质;泼洒硫酸铜使池水硫酸铜浓度为0.7毫克/升,抑制金藻分泌毒素,然后更换新水。
  将此标记放在您希望显示like按钮的位置
【网站声明】
1.本网站为纯公益性服务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
2.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附带版权声明的文章,其版权以附带的版权声明为准。
4.本网站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水产养殖池塘防除害藻方法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17:01:48
&&&&&& 一、水绵、双星藻、转板藻
  多在天气转暖后,在鱼池浅水处萌发,长成缕缕细丝,底端扎在池底,上端直立水中,故也称深水性丝状植物。当其衰老时断离池底,漂浮水中,形成团团乱丝,鱼苗鱼种误入其中往往被缠绕而死。另外,大量的乱丝漂浮在水中,严重影响浮游生物对光的吸收和水温的提高,阻碍氧气的溶解,并且大量消耗水中的养分,使池水变瘦,影响鱼类生长。
  放养前用生石灰干法清塘,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清塘后底质差的池塘每亩施有机肥200~300公斤。水绵等发生后用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使池水中硫酸铜浓度为0.7毫克/升,2天后换1/3新水;每亩用扑草净150~200克,拌湿土后扬撒于青泥苔上;用草木灰扬撒于青泥苔上,2天后每亩用生石灰10公斤泼洒。
  二、水网藻
  俗称绿丝毛藻,多发生在较肥的浅水鱼池中,因其藻体结集后形如网带,所以幼小的鱼苗误入网中很难复出,被网住的鱼苗因呼吸和摄食困难而死亡。
  放养前用生石灰干法清塘,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如水网藻发生,泼洒硫酸铜使池水硫酸铜溶液为15毫克/升浓度杀灭,泼洒面积为池塘面积的1/5。
  三、铜绿微囊藻、水花微囊藻
  俗称湖靛、铜锈水,多在高湿季节发生,特别是在水温28~30℃、pH值8.0~9.5时生长最快,而此时也是鱼类生长较快的季节。其危害有两方面:一是当藻类大量死亡后,其本身含有的蛋白质迅速分解,并产生羟胺(NH2OH)及硫化氢(H2S)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达到一定浓度后,鱼类就会大量死亡,特别是对上层肥水鱼类的危害更为严重;二是当其生长过盛时,水中溶氧不足而引起鱼大量死亡,使池水缺氧更趋严重,这种现象多发生在半夜至清晨池水本身溶氧量最少时,所以极易引起鱼类缺氧死亡。
  放养前池底每亩施基肥500~1000公斤,使池水保持一定肥度;高温季节经常换新水;有条件的可配养一定数量的罗非鱼。
  如发生湖靛,用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使池水硫酸铜浓度为0.7毫克/升;亦可在发生初期每亩养罗非鱼1000尾。
  四、多甲藻、裸甲藻
  俗称红水,多发生在含有机质多、硬度大、呈微碱性的高温水体中,它们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如当水温和pH值突然改变时,就会大量死亡。它们死亡后产生甲藻毒素,这种毒素会使鱼中毒死亡。所以在温度变化较大的季节应特别警惕。
  发生前经常更换新水,调节水质,破坏其发生环境。发生后每亩用生石灰15公斤,以提高池水的pH值,突然改变其水生环境,使之死亡,然后换新水冲除死亡藻类;亦可用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使池水硫酸铜浓度为0.7毫克/升,2天后换1/3新水。
  五、小三毛金藻
  它能分泌一种使鱼中枢神经中毒的毒素致鱼死亡。在养殖水体中,小三毛金藻的数量超过3000万个/升,水呈黄褐色时,就会引起鲢、鳙、鲤等鱼大量死亡。
  发生前施有机肥和磷肥,培肥池水,使有益藻类为优势种群;放养后经常注意水的肥度,最好使池水保持25厘米的透明度。
  发生后用新水换出金藻蔓生的池水,然后用磷肥和粪肥调节水质;泼洒硫酸铜使池水硫酸铜浓度为0.7毫克/升,抑制金藻分泌毒素,然后更换新水。
文章录入:叶舟&&&&责任编辑:叶舟&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温州海洋渔业网 浙ICP备号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地址:温州市江滨西路聚鑫苑4幢温州市海洋与渔业网 联系电话:2 传真: 邮编:325027 建议分辨率设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本网站您好,欢迎来到武汉华牧集团!
TEL: 400-848-1238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在池塘养鱼中,往往产生大量的有害藻类,造成水体质量恶化,影响鱼的生长,甚至引起鱼中毒死亡,可使池塘养殖经济效益降低15%~20%。现将养殖池塘中几种主要害藻的综合防除技术介绍如下。
&&&一、水绵、双星藻、转板藻
&&&多在天气转暖后,在鱼池浅水处萌发,长成缕缕细丝,底端扎在池底,上端直立水中,故也称深水性丝状植物。当其衰老时断离池底,漂浮水中,形成团团乱丝,鱼苗鱼种误入其中往往被缠绕而死。另外,大量的乱丝漂浮在水中,严重影响浮游生物对光的吸收和水温的提高,阻碍氧气的溶解,并且大量消耗水中的养分,使池水变瘦,影响鱼类生长。
&&&放养前用生石灰干法清塘,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清塘后底质差的池塘每亩施有机肥200~300公斤。水绵等发生后用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使池水中硫酸铜浓度为0.7毫克/升,2天后换1/3新水;每亩用扑草净150~200克,拌湿土后扬撒于青泥苔上;用草木灰扬撒于青泥苔上,2天后每亩用生石灰10公斤泼洒。
&&&二、水网藻
&&&俗称绿丝毛藻,多发生在较肥的浅水鱼池中,因其藻体结集后形如网带,所以幼小的鱼苗误入网中很难复出,被网住的鱼苗因呼吸和摄食困难而死亡。
&&&放养前用生石灰干法清塘,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如水网藻发生,泼洒硫酸铜使池水硫酸铜溶液为1?5毫克/升浓度杀灭,泼洒面积为池塘面积的1/5。
&&&三、铜绿微囊藻、水花微囊藻
&&&俗称湖靛、铜锈水,多在高湿季节发生,特别是在水温28~30℃、pH值8.0~9.5时生长最快,而此时也是鱼类生长较快的季节。其危害有两方面:一是当藻类大量死亡后,其本身含有的蛋白质迅速分解,并产生羟胺(NH2OH)及硫化氢(H2S)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达到一定浓度后,鱼类就会大量死亡,特别是对上层肥水鱼类的危害更为严重;二是当其生长过盛时,水中溶氧不足而引起鱼大量死亡,使池水缺氧更趋严重,这种现象多发生在半夜至清晨池水本身溶氧量最少时,所以极易引起鱼类缺氧死亡。
&&&放养前池底每亩施基肥500~1000公斤,使池水保持一定肥度;高温季节经常换新水;有条件的可配养一定数量的罗非鱼。
&&&如发生湖靛,用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使池水硫酸铜浓度为0.7毫克/升;亦可在发生初期每亩养罗非鱼1000尾。
&&&四、多甲藻、裸甲藻
&&&俗称红水,多发生在含有机质多、硬度大、呈微碱性的高温水体中,它们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如当水温和pH值突然改变时,就会大量死亡。它们死亡后产生甲藻毒素,这种毒素会使鱼中毒死亡。所以在温度变化较大的季节应特别警惕。
&&&发生前经常更换新水,调节水质,破坏其发生环境。发生后每亩用生石灰15公斤,以提高池水的pH值,突然改变其水生环境,使之死亡,然后换新水冲除死亡藻类;亦可用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使池水硫酸铜浓度为0.7毫克/升,2天后换1/3新水。
&&&五、小三毛金藻
&&&它能分泌一种使鱼中枢神经中毒的毒素致鱼死亡。在养殖水体中,小三毛金藻的数量超过3000万个/升,水呈黄褐色时,就会引起鲢、鳙、鲤等鱼大量死亡。
&&&发生前施有机肥和磷肥,培肥池水,使有益藻类为优势种群;放养后经常注意水的肥度,最好使池水保持25厘米的透明度。
&&&发生后用新水换出金藻蔓生的池水,然后用磷肥和粪肥调节水质;泼洒硫酸铜使池水硫酸铜浓度为0.7毫克/升,抑制金藻分泌毒素,然后更换新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刚毛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