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的这些特征与自然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关于生态系统问题这句话错在哪里?湿地生态系统中红树林等,能够吸收河口带来的有机物污染,从而保护环境.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关于生态系统问题这句话错在哪里?湿地生态系统中红树林等,能够吸收河口带来的有机物污染,从而保护环境.
关于生态系统问题这句话错在哪里?湿地生态系统中红树林等,能够吸收河口带来的有机物污染,从而保护环境.
污染能吸收?语病啊应该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红树林等 能够吸收河口带来污染环境的有机物 从而保护环境.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图中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虾蟹和小型食肉鱼共同捕食水蚤,为竞争关系,小型食肉鱼又捕食虾蟹,为捕食关系,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群落的空间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解:(1)图中虾蟹和小型食肉鱼共同捕食水蚤,为竞争关系,小型食肉鱼又捕食虾蟹,为捕食关系,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若构成生物群落,还应具有的成分是分解者.(2)通常情况下,鸟的数量一般远远少于小型食肉鱼,主要原因是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鸟的营养级高,可利用能量少(3)若图中小型食肉鱼从虾蟹中获得的能量与从水蚤中获得的能量之比为1:3,则要使小型食肉鱼增加1kg,至少需消耗上一个营养级5千克,然后按比例分至水蚤和虾蟹,故至少需要消耗水蚤为5×34+5×14×5=10kg.(4)红树林生态系统能为人类提供大量鱼、虾、蟹等海产品,这体现了物种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5)群落的空间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由于食性不同,该生态系统中的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垂直结构.故答案为:(1)捕食和竞争& 分解者&&&&&(2)营养级高,可利用能量少(3)10&&&&&&&(4)直接使用&& (5)垂直结构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生态系统中的结构、能量流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群落的空间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生物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氨基酸、葡萄糖和核苷酸分子均可通过核膜B、血红蛋白合成的场所是高尔基体C、雌性激素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D、核糖体附着在高尔基体上
科目:高中生物
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和其它生物一样,也具有细胞结构B、病毒的繁殖只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C、一种病毒一般可以同时感染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D、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中就能培养病毒
科目:高中生物
如图表示在适宜的光照、CO2浓度等条件下,某植物在不同温度下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光合作用中温度主要影响暗反应阶段B、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受到温度的影响,其中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适宜温度更高C、温度在30℃左右时真光合作用速率最大D、若温度保持25℃,长时间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该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科目:高中生物
利用小球藻培养液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时,在其中加入抑制暗反应的物质后,发现在同样光照条件下释放氧气的速率下降,主要原因是(  )
A、叶绿素吸收光能的效率下降B、[H]、ATP等的积累,光反应速率减慢C、合成ATP所需酶的活性受到抑制D、暗反应中生成的水减少,使光反应的原料不足
科目:高中生物
在生物学经常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替代非放射性同位素原子,在实验中追踪放射性流向,来确定元素流向,这种实验技术叫做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下列有关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H218O浇灌植物一段时间后,在H2O、CO2、(CH2O)、O2等物质中可检测到放射性B、在豚鼠的胰脏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科学家可以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中依次检测到放射性C、用15N标记某精原细胞的全部DNA,放入含14N的培养液中让其完成一次减数分裂,则形成的精细胞中有50%是有放射性的D、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浸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
科目:高中生物
地下黑作坊用病死猪肉腌制的腊肉往往含有大量的细菌,可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对市场中腊肉含细菌多少进行检测:①将腊肉研磨后离心处理,取一定量上清液放入分光光度计(测定发光强度的仪器)反应室内,加入适量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反应;②记录发光强度并计算ATP含量;③测算出细菌数量.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荧光素接受提供的能量后就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根据发光强度可以计算出生物组织中ATP的含量,原因是发光强度与ATP含量成(正比/反比);根据ATP含量进而测算出细菌数量的依据是:每个细菌细胞中ATP含量.(2)“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中涉及的能量转换是;生物细胞中ATP的水解一般与(吸能反应或放能反应)相联系.(3)研究人员用不同条件处理荧光素酶后,测定酶浓度与发光强度如图所示.其中高浓度盐溶液经稀释后酶活性可以恢复,高温和Hg2+处理后酶活性不可恢复.若要节省荧光素酶的用量,可以使用处理;Hg2+处理后酶活性降低可能是因为.
科目:高中生物
下列关于育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烟草新品种的方法是单倍体育种B、将人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细胞内的技术属于基因工程C、利用兰花的离体组织大规模培育兰花属于诱变育种D、无籽西瓜的培育方法是多倍体育种
科目:高中生物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一食物链(网)的四个生物种群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1)写出对应的食物链(网):(2)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甲与丁分别属于.(3)该生态系统四个生物种群间,碳元素以&形式传递.近50年海南岛红树林群落的变化及其与环境关系分析——以东寨港、三亚河和青梅港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近50年海南岛红树林群落的变化及其与环境关系分析——以东寨港、三亚河和青梅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例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10.第一段文字依次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3分)11.根据第二段内容,概括红树林的生物特点.(4分)12.依据第三段文字,简要说明红树林与海底土壤之间的关系.13.文章在谈到红树林的作用时,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10.第一段文字依次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3分)11.根据第二段内容,概括红树林的生物特点.(4分)12.依据第三段文字,简要说明红树林与海底土壤之间的关系.13.文章在谈到红树林的作用时,
10.第一段文字依次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3分)11.根据第二段内容,概括红树林的生物特点.(4分)12.依据第三段文字,简要说明红树林与海底土壤之间的关系.13.文章在谈到红树林的作用时,先后介绍了红树林的 、 、生态学研究价值、 .(3分)14.第四段画线的句子用丁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0.(3分)解释什么是红树林,介绍其生长环境,说明其得名原因.11.(4分)叶片上有排盐孔;大多有突出地面的呼吸根;以“胎生”方式繁殖;有密集的支柱根.12.(4分)红树林从海底土壤中吸收养料而生存,红树植物的遗体又可被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土壤中.13.(3分)经济价值 环保价值 旅游观赏价值14.(4分)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引用等.作用:说明红树林是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使说明的内容具体、准确,具有可信度和说服力.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北海红树林生态海岸生物入侵的调查与保护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一、问题背景 中国论文网 /8/view-1059017.htm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胎生木本植物群落,素有“海上森林”之称,它倚海而生,随潮涨而隐、潮退而现,是国家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红树林湿地是我国海岸湿地类型之一,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台湾、福建和浙江南部沿岸。其中广西红树林资源量最丰富,其红树林面积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强。无论是种类和分布范围,在太平洋西岸,广西的红树林都具有代表性。   可是近几年来,红树林生态系统却面临着不合理开发、泥沙沉积和外来物种入侵等三方面的威胁,使红树林面积剧减,环境恶化,红树林湿地资源濒危,急需加强管理和保护。日,《人民日报》在第五版刊载了《红树林遭遇大米草》的文章,文章提到:“水利部门在上世纪80年代引种了大米草用来削浪减波。防护海堤。大米草根系发达,繁殖力强,没过几年,偌大一片滩涂,几乎没有其他生物存在,连野生的小鱼小虾都无法生存,更不用说开展滩涂养殖业。大米草疯长成灾,宝贵的滩涂就这样成了一块死地”!文章并没有指出是哪里的红树林。那么在西太平洋具有代表性的北海红树林情况如何呢?   据悉,广西北海市合浦县1979年在山口镇山角海面和党江镇沙冲船厂海滩引种了14亩大米草。用来固土,围海造田。30年过去了,目前已发展到2500多亩。2006年8月起,《南国早报》、《广西日报》等广西主要报纸都刊登了《大米草“吞食”合浦红树林领地,引国家环保总局重视》、《大米草与红树林争夺生存空间》、《外来物种疯长成灾密集大米草侵入广西山口红树林》、《外来物种大米草争夺广西红树林生存空间》等报道,媒体的报道过去几年了,是否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红树林如今的情况如何?大米草是否得到了遏制?我们决定组织策划这次关于北海红树林生态系统遭外来入侵物种大米草破坏的科学实践活动。      二、知识背景      1 红树林生态系统   (1)红树林湿地的植被特征   红树植物(mangrove)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受周期性海水浸淹的木本植物。它们是陆地显花植物进入海洋边缘演化而成。在我国,红树林是南方特有的景色。在华南地区的海岸河川出口处的浅滩上或者由海上向沿岸纵目远望,便可以看到或大或小的一片青葱翠绿的稠密的灌木林。涨潮时,它们被海水淹没,或者露出绿色的树冠,仿佛绿色的岛屿,成为壮观的“海上森林”;退潮时,则可见树枝纵横交错,发达的根系盘根错节地生长在滩涂中,形成一片郁郁葱葱的几无插足余地的植物群落。   红树林是最具特色的湿地生态系统,兼具陆地生态和海洋生态特性。红树林湿地的植被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主要由红树科的常绿种类组成,其次为马鞭草科、海桑科、爵床科等的种类;②外貌终年常绿,林相整齐,结构简单,多为低矮性群落;③具特殊的胎生现象,具支柱根或呼吸根,以及早生、盐生的形态和生理特点。      (2)红树林湿地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红树林与海草、珊瑚礁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滨海湿地的重要类型。红树林湿地是海岸带生态关键区。在防风抗浪、稳定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鸟类湿地生境、维持近海渔业、净化空气和海水水质、预防赤潮、减轻海洋污染、开展科学研究、生态旅游、公众教育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均具有独特的作用;在减弱温室效应及吸收某些放射性物质的功能方面,其作用是许多陆地森林无法起到的;红树林捕沙促淤防浪固堤,对于保护港湾通畅及防台抗灾意义重大:红树林作为美丽的海上森林,有特殊的旅游、美学及科研价值;红树植物及其伴生生物的药用功效及在海洋水产养殖中的作用也已日益引起重视。   (3)广西及北海红树林湿地资源基本状况   广西现有100公顷以上的各类湿地总面积70.6万公顷,其中近岸及海岸湿地面积为33.6万公顷。红树林面积8375公顷(其中天然林7592公顷,人工林793公顷),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22639公顷的38%。居全国第二位。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已列入国际重点湿地名录,钦州湾湿地、澄碧河水库湿地、山口红树林区湿地、北仑河口湿地列入中国重点湿地名录。目前广西已经建立3个国家级、5个自治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达5.5万公顷,将全区45%的红树林纳入自然保护区的范围,有效保护湿地资源。   北海市有天然红树林面积5万多亩,白骨壤为主要树种,占红树林面积的53.8%。北海红树林主要分布合浦山口、北海大冠沙和廉州湾,其中,位于合浦山口的红树林面积最大,面积80km2,是广西乃至全国大陆海岸发育良好,连片大。结构较典型,保护较完整的红树林区。这里海岸线长达50多公里,是中国重要的保护湿地之一,1990年10月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五个海洋自然保护区之一。1991年5月被国家海洋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定为“国家级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新近又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湾内红树林以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群落为主,其他红树植物有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秋茄Kandelia candel和木榄Bruguieragymnorrhiza等11种。另有111种大型底栖动物,104种鸟类和133种昆虫。红树林生态系,是世界上最富多样性、高生产力的海洋生态系之一。枝繁叶茂、盘根错节的红树林,为林内和附近的海洋生物提供了理想的发育、生长、栖息、避敌场所。其大量的凋落物又为海洋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又因保护区附近水域栖居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儒艮,由此又在该海域建立了国家级的儒艮保护区。      北海大冠沙红树林湿地海岸线长约10公里,红树林湿地面积4000亩,现有红树林5种,分别是白骨壤、桐花、秋茄、老鼠勒、卤蕨。红树林沿海岸呈带状分布,平均树高1.5米。红树林长势良好。林区内盛产沙虫、泥丁、榄钱、文蛤、青蛤、螃蟹等十多种海鲜品种,生物多样性丰富。这片林区的存在,不仅庇护着市区整个东部海岸,维持着滩涂和近岸海域丰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源源不断地为北海人民提供丰富的海鲜产品,而且正在成为喜欢生态旅游和休闲旅游的人们常去的地方。该区现已被开发为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   (4)北海红树林湿地区域保护现状   北海市区的红树林集中分布在北海半岛的东部海岸(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不在此区域),面积约1500亩,是我国东南沿海城市范围内连片面积最大的红树林。林区内盛产沙虫、泥丁、榄钱、文蛤、青蛤、螃蟹等十多种海鲜品种。这片林区的存在,不仅庇护着市区整个东部海岸,维持着滩涂和近岸海域丰富的海洋生物多
样性,源源不断地为北海人民提供丰富的海鲜产品,而且正在成为喜欢生态旅游和休闲旅游的人们常去的地方。由于历史上决策的失误和近年来围塘养殖业的发展,该片林区已从解放初期近6000亩的原生林面积锐减至目前的1500亩左右,而且全部次生低矮,残存的红树林正在因高强度的人工挖掘泥丁活动而斑块状死亡和稀疏化,林下幼苗更因受到强烈干扰难以自然更新,整个红树林总体上处于快速衰退之中;同时,林带周边围塘海堤的建设,改变了海岸水动力条件,引发浅海沙坝上移,形成因林内沙丘活动导致大量埋死红树林的现象。林区面积锐减及生态系统的退化,不仅破坏了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平衡,由此引致的海岸景观破碎、美感消失更是北海旅游业的重大损失,国际湿地专家在对北海红树林的生物多样性表示赞叹的同时。也为目前的利用现状感到痛心和担忧。      2 中国政府公布的第一批外来入侵植物   (1)紫茎泽兰   学名: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   (Ageratina adenophora(Spreng.)R.M.King&H.Rob.)   英文名:CroftonWeed   中文异名:解放草、破坏草   (2)薇甘菊   学名:Mikaina micrantha H.B.K.   英文名:Mile-a-minute Weed   (3)空心莲子草   学名:A h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   英文名:Alligator Weed   中文异名:水花生、喜旱莲子草   (4)豚草   学名: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   英文名:Ragweed,Biuerweed   (5)毒麦   学名:Lolium temulentum L.   英文名:Darnel Sye-grass,Poison Darnel   分类地位:禾本科Gramineae   (6)大米草   学名:印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   英文名:Smooth Cord-grass   (7)飞机草   学名:Eupatorium odorotum L.   (Chromolaena odorata(L.)R.M.King&H.Rob.)   英文名:Fragrant Eupatorium,Bitter Bush,Siam Weed   中文异名:香泽兰   (8)凤眼莲   学名:Eie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   英文名:Water Hyacinth   中文异名:凤眼蓝、水葫芦   (9)假高粱   学名:Sorghum halepense(L.)Pers.   英文名:Johnson Grass   中文异名:石茅、阿拉伯高梁   在9种中国政府公布的第一批外来入侵植物中,只有大米草能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生长,因此大米草就成为本次“红树林生态海岸调查与保护保护”的科技活动的主要调查对象。         三、计划背景      1 设计理念   在科技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结合杜威“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教育理念,在掌握科学方法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实践活动,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究有关生态学的知识,同时启迪科学兴趣,培养科学精神。   2 学习资源适用对象及用途   (1)中小学教师和社区科技教育工作者。   (2)中小学科技活动课。   (3)生物和环境科技实践活动。   (4)支持科技活动站、社区科技活动。   3 科技活动教材的必要准备   (1)原则   提供必要的以校本教材《北海地域特色的红树林资源的分布》、《北海地区常见的外来入侵物种》、《种群密度的测量》等为载体的研究性学习的参考资料。有利于不同研究群体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知识背景、能力水平等开展有效的系列研究活动。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自主学习,在收集资料信息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   (2)资料收集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与北海红树林湿地资源调查区有关的各类文字描述资料。包括地方志、旅游区和旅游点介绍、规划与专题报告及林业、海洋渔业、环保、旅游、气象、水利、文物、统计等部门积累的专业系统性资料。   ②国家第一批公布的外来物种名单和相关的植物学资料。   ③北海红树林海岸生态系统外来物种的各种照片、图片、影像资料。   (2)活动教材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①外来物种的知识(包括外来入侵物种和外来种区别、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外来入侵物种可能入侵的生态系统类型、外来入侵物种的分类与识别等)。   ②因地制宜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宣传活动(向在校学生宣传、向家人宣传、面向社区、社会宣传、调查、考察、参加培训、志愿者行动等等)。   ③研究课题的确立(大米草的种群密度与红树林树种xXx的密度变化关系、大米草对红树化感作用的研究、除草剂对大米草与红树的作用研究、不同盐度的水对大米草和红树植物萌发的影响、大米草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破坏的研究等)。         活动目标      我们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一切切合学生实际”为宗旨,结合本地资源,开展以红树林湿地保护为载体,以大米草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入侵情况调查为主要内容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得到全面发展;通过这次活动达到学校、社区及社会的沟通与了解;使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对红树林生态系统脆弱性,认识到保护红树林湿地、保护红树林湿地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性。为学校开展湿地保护教育活动提供参考。本活动的具体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青少年科学知识、技能的培养目标:通过对北海红树林湿地实地考察。了解湿地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和功能;以“北海地域红树林湿地”、“外来入侵物种――大米草对红树林的影响”等相关知识为主题,通过调查、竞赛、征文、演讲、散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广大市民作广泛宣传,让更多的人关注红树林入侵植物。参与到红树林保护活动中来,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2)青少年科学方法、能力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做和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创新意识以及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勤于思考、认真探索,努力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形成研究家乡红树林湿地、了解家乡红树林湿地被大米草入侵现状,宣传保护家乡红树林湿地,为保护我们美丽、和谐的生态家园而开展一系列的环保实践活动。同时也为探索校本教材的开发和环境教育的新思路做有益的尝试。   (3)青少年科学态度的培养目标:从调查红树林入侵植物――大米草出发。了解人类与自然
和谐相处的意义。通过开展力所能及的活动,提高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我们这一代应有的贡献。   (4)青少年科学行为、习惯的培养目标: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培养遵守社会公德和法规,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等品质,并付诸行动。同时让更多的中学生接近大自然、贴近大自然,感悟大自然的美,增长知识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      活动设计      一、适用对象:初、高中学生。   二、活动周期:1年。   三、活动人数:2500人。   四、活动类型:学校兴趣小组、青少年科技站、社区均可组织开展此项活动。   五、活动目的   1 通过学习、考察、查资料,宣传,了解北海红树林湿地生态环境,了解红树林受外来物种――大米草入侵的现状,在实地调查中寻求有效保护的措施,协助环保部门宣传红树林保护的政策与法规,一方面提高研究者自身对本地红树林湿地资源状况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让本地民众认识和关心当地红树林湿地资源的保护意义,养成保护环境、保护湿地的良好习惯。同时,通过宣传活动,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湿地保护的运动中来。   2 通过实地考察,能够熟悉红树林典型生境,识别红树林一定数量的常见动植物资源,了解其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3 简单了解各类动植物标本的野外采集、分类鉴定以及标本制作和保存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结构、生命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和思维的自觉性。   4 实践并学会野外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锻炼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   5 学习观察、记录、搜集资料信息的方法及提高宣传、社交等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和锻炼不怕苦、不怕累和团队协作精神以及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品格,以增强对各种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   6 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贴近自然,感受自然,珍爱生命并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的自觉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生态环境的美德和主人翁的精神。使青少年加强对红树林湿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的理解。把北海红树林保护问题与其他环境保护问题综合起来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六、活动所需资源   1 参考资料:包括《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红树林湿地保护》、《广西植物志》、《国家公布的第一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图鉴》等参考书籍和其他资源。   2 生态学外业工具:包括手持放大镜、海拔高度表、望远镜、皮尺、钢卷尺、标志旗、皮尺测绳、角规、围尺、砍刀、三角板、记录夹、手罗盘、罗盘仪、步速器、测高器、塑料绳、标杆、地形图等。   3 采集用具:包括修枝剪、号牌、吸水纸、标本夹(压夹、背夹)、采集袋、小手锯、防雨布、绳子、采集记录本,挖根器,小纸袋、样方记录表等各种野外采集、调查用具。   七、活动内容   本活动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活动一:红树林湿地专题知识学习   1 红树林湿地专题知识讲座   通过科技教师的科普讲座、宣传橱窗、自编的校本教材,让学生学习红树林相关知识,如什么是湿地,什么是红树林,红树林的品种的识别,我市红树林的分布,红树林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等。   2 红树林湿地专题知识测评   通过学生的自学和集中讲座之后。组织知识竞赛以检察学习的效果。   活动二:外来入侵物种相关知识的学习   1 关于外来入侵物种相关知识的讲座   举办各种讲座。让学生知道一些相关的知识,比如说什么是外来入侵物种、为什么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会造成哪些可能的损失、对中国政府公布的16种外来入侵植物和北海本地的外来优势物种进行形态学的学习与辨认等。   2 外来入侵物种知识评测   组织相关的知识达标竞赛,检测活动成绩。   活动三:种群密度测量方法的学习和实践   主要向学生介绍一些经典的生态学实验方法手段,并在校园周边进行动手实地获取种群和群落的数量和结构数据,主要是点、线、面法。   1 点法   该方法就是用一个个的调查点来确定群落中物种的盖度或者组成。对于一些没有明显主干的森林群落或者丛生的草本和灌木群落,要调查它们的密度时需要采取点法,通过调查每一类植物的相对数量,从而达到了解盖度、频度和种类成分的目的。   (1)覆盖度(Coverage)   覆盖度的具体调查方法是:准备一根竹扦或者铁钎(通称钎子),钎子的直径越细越好,理论上应该没有直径。调查时在群落内随机确定一个起始点,随机或者每隔一定距离把钎子垂直插入土壤,然后查数碰到钎子上的植物叶片或者灌木的枝茎的数量,重复调查多个样点,然后按着下面的公式具体计算覆盖度。   植物A的覆盖度(%)为:   (2)频度(Frequency)   频度的调查方法与覆盖度相似,不同之处只是在查数碰到钎子上的植物叶片或者灌木的枝茎时,同种植物只要是碰到钎子上,在一个样点上无论有多少个碰上了钎子都只算一次,重复调查多个样点的数量,然后按着下面的公式具体计算频度。   植物A的频度(%)为:   2 线法(Distance Method or Plotless Method)   线法也叫距离法,是沿着一条固定的线路,调查各种群落参数,如某种林木的优势度,树高,株树等。在人们的长期野外调查中,总结出很多方便实用的以距离为基础的调查方法。这就是距离法。就是用各种线路和长度来确定植物间的距离和组成成分,它比点法更精确,尤其是距离的测量,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量测不同的指标。   (1)最近个体法(Nearest Individual Method)在群落内首先确定随机点,并以每一个随机点为中心,记录距离该随机点最近一株植物树的距离。注意每一个随机点只测定一株植物,所有植物或者树木的所有距离加和平均,得出平均距离,那么每公顷的密度就如下公式:   (2)最近邻居法(Nearest Neighbor Method)   首先确定随机点和离随机点最近的植物,然后找到距离这个植物最近的另外一株植物。量测这2株植物的距离,密度计算方法与上述相同,只是参数不是2,而是1.67。   (3)随机对法(Random Pmrs Method)   此法也要求在抽样地段内布设若干随机点,在每个点附近找到最靠近于该点的植株,即为第一株树,将点与第一株树连成一条直线,再通过随机点做一条该连线的垂线,然后在垂线与第一株树相反的方向上找到距离第一株树最近的第二株树。记载该两株树的树种,树高。生长状况,覆盖面积以及两株树间的距离。密度计算方法同上,参数改为0.8。      (4)点一四分方法(Point-Centered QuarterMethod)   在欲调查的群落中布置若干随机点,并加以标记,这些点可随机布置在整个群落中或采取机械布点的办法。用罗盘仪把围绕各个点的面积分
为四个等份或四个象限,于四个象限内找到离中心随机点(也称象限点)最近的个体,记载该个体的树种、胸高直径和点树间的距离。每个象限只测一株,因而每个样点共测4株。其中参数是1。   野外业调查时,在所要调查的林分中,每隔5~10米机械布点。在每个点上划分为四个象限,在每个象限中找距点最近的一棵树,记载树种名称,测定点树距离、胸径、树高,共计测定30个点,记入点一四分法调查记录表。   3 面法(Quadrat&Round Quadrat)   该法也称为样方(Quadrat)和样圆法(Round Quadrat),就是在有一定大小的面积上来量测个体数量,从而确定某一物种在群落中的密度或者组成。为方便起见一般利用正方形、矩形或者圆形等容易计算面积的形状进行调查,不过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样方法和样圆法的作用不一样。   (1)样方法(Quadrat)   该法分为连续样方法和间断样方法,连续样方法就是沿着一定的方向,确定一定的宽度,然后以宽度为边长,在每一个正方形样方内,连续量测或者纪录。至于调查时记录的内容根据需要确定。比方说可以记录物种、数量、生长状况等等。间断样方法就是隔一个固定的距离打一个样方。然后两侧或者记录。该方法十分简单,所以常常同其他方法同时使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此方法的活动。   (2)样圆法(Round Quadrat)   准备一根长1.5m的竹竿或者木杆,在木杆的0.1m、0.2m、0.3m、0.5m、0.7m、1.0m处分别刻上标记,在调查地点,向随机设置的方向投掷木杆,木杆落地后,0.0m处即为样圆的中心,将圆心周围高度比到圆心距离大的那些幼树分别高度级记录在调查表中,树高小于到圆心距离的幼树不记录,正好相等者记半株。   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锥面与地面成45。倾角时,样圆半径R与树高H相等,表明样圆大小随树高而变化,因此样圆面积S为:S=πR2=πH2,如果在m个样圆中有n。株H1高的幼树,则每个样圆有H1高的幼树应为n1/m,那么每公顷有H1高的幼树为N1   这些生态学的方法通过学生多次在校园内或周边练习,就可以掌握这些生态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为下一步实地测量打好坚实的基础。   活动四: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实地初步考察   利用双休日时间,组织学生到北海市周边的大冠沙、廉州湾、铁山港、山口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完成以下的任务并填好调查表。   1 辨认红树林的组成物种、外来入侵物种(主要是大米草)、引进的红树林树种无瓣海桑等植物,并估计其密度。   2 记录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其他植物种类及估算密度(见表1)。   活动五:北海红树林生态系统生态学实地调查   在活动四考察过的地点。进行种群特征的实地测量。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种群密度测量方法对本地物种、引进物种、外来入侵物种进行精确的测量。由于测量时间可能会比较长,仅利用双休日要完全得到表中所有物种的数据可能要数周时间,建议在暑假的时候开展(见表2)。   测量到的数据将作为科学探究活动的一手资料。   活动六:开展外来入侵物种的社会宣传和调查行动   在实地考察的同时,抓住一切机会走访周边社区和农村,了解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历史与现状,尤其是大米草在本地是何时出现的,其数量的变化趋势如何,大米草的出现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生活有何影响,并发放外来物种调查表。让群众参与到外来物种的群防群治上来(见表3)。   最后将收集到调查表和统计数据向北海市农业局、林业局汇报。   活动七:北海红树林生态系统受生物入侵的相关课题探究活动   在红树林海岸生态系统保护的整个实践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比较多。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如:引进的红树林树种海桑与本地物种榄钱(即白骨壤)萌发速度的对比、大米草周边的植被特点、大米草的根系与红树林植物的根系比较、大米草在沼泽地与岸上的生长速度对比等。   在活动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思考,如:大米草对红树化感作用的研究、除草剂对大米草与红树的作用研究、不同盐度的水对大米草和红树植物萌发的影响、大米草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破坏的研究等。对此活动分三步走。   第一步:参与本次科技实践活动的学生按个人兴趣、意愿自由分成若干组,拟定研究课题,填好以下表格,复印一份给指导老师,学生所有合理和可能的要求由老师负责协调解决(见表4)。   第二步:指导各小组进行课题研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对学生的创新点进行充分的肯定。   第三步: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小论文写作。主要包括:①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价值;②研究方法及步骤;③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讨论;④研究的主要成果或结论、产生的社会效应等等:⑤研究过程的心得体会:⑥参考文献、引文注释等。   将在此活动中产生的一些优秀成果推荐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或“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   活动八:北海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物种铲除与宣传志愿者团队建设   由于目前对于大米草的危害。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有效的防治措施,只能手工拔除,因此我们组建北海红树林保护志愿者服务队,开展“铲除大米草,还我红树林”活动,组织发动全市团员青年和志愿者到遭受大米草入侵的红树林海岸进行手工拔除活动,推动全社会关注北海的生物入侵现状,参与环保、培养青少年绿色文明意识,促进北海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①成立“铲除红树林的大米草”志愿者服务队,人数为30人或更多,设计制作队旗、队标、口号。   ②制定活动计划,在北海市的主要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进行宣传,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我们的行列。   ③设计制作关于红树林入侵植物的宣传板报、宣传标语、宣传单,让更多人认识到大米草等外来入侵植物与其危害,并学会消灭大米草的方法。   ④定期组织志愿者到周边的红树林生态系统,进行手工铲除大米草的活动,见一棵拔一棵,尤其要注意其种子,不能让它留在红树林的沼泽内。   ⑤对活动做好相关的新闻报道,发动全民进入群防群治的行列中来。   活动九:开展北海红树林生态系统受外来入侵物种危害及应对的宣传活动   活动中成立的志愿者服务队通过系统的学习。充分利用各种途径积极宣传外来入侵物种对北海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巨大危害性,使人们充分了解外来入侵物种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及生态的严重威胁,大家行动起来打一场剿灭外来入侵物种的人民战争,保护美丽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在整个宣传的过程中,不断磨炼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写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际能力。      主要的宣传途径有:   政府部门的宣传:①帮助当地政府、林业、
农业部门宣传和解释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和相关法规;②因地制宜,在活动中探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与当地相关职能部门合作,发动人民群众对外来人侵生物进行群防群治。   对中小学生的宣传:①通过“热爱自然”的生态活动提高其湿地保护和正确利用意识;②与当地中小学协商,制定“绿色学校”环境教育计划,对中小学生进行长期湿地知识教育;③以图片、讲解、做小游戏的形式向当地青少年普及湿地保护的基本常识。同时通过学生把红树林湿地知识传播给家长。   对当地群众的宣传:①利用集市机会,在城镇中心以海报、传单、展版等形式与当地群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举行宣传咨询活动。②深入群众。以访谈、共同劳动等方式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湿地知识的普及。③借助当地广播于固定时间进行湿地知识的连续播音。并适当播放部分群众谈话录音。即同伴同类教育。④结合当地媒体,如报刊、电台进行广泛的大众教育宣传。   八、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案   1 教师们不知如何开展活动:大部分的老师对科技活动的开展及辅导很陌生,不知从何人手,我准备对这些教师进行前期培训,将本方案的具体要求对他们进行培训,并推荐一些优秀的网站供教师参考。   2 开展活动时学生们热情不高:我们将从班主任人手,通过班主任会议宣传活动精神,争取他们的支持,并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他们的热情,本次活动除了设置班级集体奖、个人奖,并将结果与期末“文明班”的评比挂钩。以外,还将设置一个辅导奖,给班主任或科技教师,希望通过这些奖项刺激他们的参与热情。   九、预期效果与呈现方式   1 活动的具体结果   对我市的红树林的资源和红树林生态系统遭遇的外来生物入侵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后,通过开展活动。将为我校培养一批“海岸环保小卫士”,他们除了自己增强保护红树林的意识之外还将通过志愿者行动、宣传活动等进行辐射扩展。   2 结果的呈现方式   将一年内的活动情况进行总结,撰写出实践报告,对全校师生进行宣传,并将活动成果进行整理参加2010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的评比。   十、效果评价   1 评价原则   (1)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实现获得直接经验。超前培养综合能力,发展良好个性的主要目标;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技术过程和方法,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还必须要促进创新教育,有利于提高师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创造能力;要倡导在活动中打破思维定势的限制,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2)评价必须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才能找到真正的优点和不足,采取措施,提高课的质量,也才有利于教师、学生接受。要注意事项评价对象的特殊性,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形式、方法,从不同的特点出发,不能主观臆断。   (3)评价时要有全局和整体思想,要照顾科技活动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准备工作、活动过程、总结、效果、信息反馈等;要全面看、听、分析;要综合考虑内容、形式、成效;既注意教师,更注意学生。   (4)评价标准应简明扼要,便于实施,在活动开设时间还不长的阶段,评价更是宜粗不宜细,避免过于繁琐的统计。   2 评价方式   以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综合评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探究过程的合理性、科学性,活动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3 评价标准(见表5、表6)   十一、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方面的作用   进行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遭遇外来生物入侵的调查与保护,这项科技活动的是一件非常有意义且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大事。此项活动的开展,必将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同时也一定会受到社会的欢迎。本次活动在德育教育方面,我们会有以下收获:   1 让学生了解入侵物种有哪些特点及其所带来的危害,如何防治外来物种的入侵等观点,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对于饲养外来宠物(如巴西龟)、栽培观赏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凤眼莲等)的学生必须认识到自己担负起防止外来生物入侵的责任。学生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注重环境意识的形成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教育。   2 通过考察北海红树林的生物资源,一方面认识到北海作为国家级旅游城市。红树林是一面招牌,但是目前却遭到了生物入侵所导致的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因此本次活动将会大大调动学生热爱家乡的社会责任感,共同为保卫我们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南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